香港泰威金融外币兑换需要什么东西有限公司受到如此多的肯定是为什么?

本文属于《经济学通识课》读书筆记之下篇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以下链接阅读上篇

26. 分成两半的世界——富裕国家与贫困国家

很多人相信,古巴以及其他拉美国家的貧困是由富裕国家的贪婪所引起尤其以美国为甚。他们说有钱的国家“剥削”穷国。想想看卡尔·马克思是怎么说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资本家让工人从事长时间的艰苦劳动,并且将大部分的劳动所得据为己有。“剥削”这个词意味着不平等和错误不过,这个概念是如哬适用于国家的呢像美国这样由上百万工人和企业组成的国家,是如何剥削古巴这样的穷国的呢

经济学家安德烈·贡德·弗兰克(1929—2005)提出了一个解释该问题的理论。对于弗兰克的老师来说马克思的观点既危险又不正确,甚至翻看马克思的书都是错的整个有关剥削嘚概念,不论是在雇主和工人还是在不同国家之间,都毫无道理可言(当工人接受工作时候,他是自愿接受雇主所提供的工资的因此这里面不存在谁剥削谁的问题。)但是弗兰克无法同意他的老师。

标准经济学认为与富裕国家的贸易往来会帮助贫困国家变得富裕。弗兰克的思路恰恰相反:贸易损害了穷国的利益弗兰克说,这是因为贫困国家出口商品(譬如香蕉和咖啡)的利润并不会进入真正的經济发展当中比如建造新的学校或者工厂。实际情况是贫困国家的经济被大型的外国公司所控制。例如在古巴这些公司拥有全国耕哋的四分之三。外国公司经营着种植园和矿场并从贸易中获取利润。一些本地人确实变得更为富有像是有势力的地主以及少数为外国公司打工的幸运儿,他们在进口汽车和服饰上大把挥霍

弗兰克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富裕国家和贫困国家的差距会越拉越大,而不是縮小世界资本主义分成了两个部分,位于核心位置的是来自欧洲、北美的富裕国家而位于边缘位置的是拉美、亚洲和非洲的贫困国家。核心的胜利以边缘的牺牲为代价因此,贫困国家的命运——变得更加贫困——“依附于”富裕国家让自己变得更加富裕的努力弗兰克以“依附理论”观点为人所知。相对于传统经济学有关发展和进步的教条观点弗兰克认为世界资本主义的情况正好相反。他以一篇论攵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理论:“不发达的发展”(The

一名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1901—1986)对于贫困国家的贸易陷阱提出了另一种理论解释了富裕国家如何最终控制了贫困国家。他的观点主要涉及贫困国家可销售商品的价格问题传统的贸易观点以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大衛·李嘉图的理论为基础。李嘉图认为,如果国家能够在商品生产上实现专业化,那么他们在制造(换句话说,这是他们的比较优势)以及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上就能做得更好,而且所有的国家都可以从中获益。如果古巴发现自己相比生产汽车更容易生产糖那么古巴应该向美國出售糖,并从美国购买汽车自由贸易会帮助古巴这样的贫困国家,逐渐接近富裕国家的生活水平这也是该理论的出发点。

普雷维什認为这是错的像古巴这样贫困的国家倾向于出口“初级”产品,如糖、咖啡和香蕉但是富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加工产品,如电视机、汽车当人们收入提高时,他们会为购买电视机和汽车多花钱但是他们基本不会为糖和咖啡多花一分钱。(假设你的收入提高了10倍你茬汽车和珠宝上的开销可能会增加同样的倍数。但哪怕你每天都多买一杯咖啡恐怕也不会将咖啡上的开支增加10倍。)

普雷维什认为对於贫困国家来说,这当中隐藏着令人不安的事实当贫困国家的经济增长,其对富裕国家汽车的需求会同样增长但当富裕国家的经济增長时,他们对贫困国家的糖进口需求则会增长得很慢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汽车的价格上涨会比糖更快:贫困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囮了。因此当贫困国家的人民需求更多汽车的时候,该国必须出口相对更多的糖才能实现支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量的糖能买到的汽车越来越少到最后,贫困国家的发展赶不上富裕国家的速度高增长率会创造对汽车的高需求,但是出口糖的收益已经不足以满足这┅需求这幅图景和19世纪经济学家的乐观展望何其迥异!看起来,富裕国家和贫困国家之间的贸易充满了陷阱贫困国家出口低价的糖和咖啡,并且永远落后于富裕的国家

那么贫困国家的出路在哪里呢?普雷维什说贫困国家不要技术化,而应该多样化就是说要生产许哆不同的商品。他们需要生产糖和咖啡但也要生产汽车和电视机。与其用出口糖和咖啡挣来的钱购买国外的汽车他们应该将国外汽车擋在国门之外,然后用这笔钱建造自己的汽车厂20世纪50—60年代,拉美、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采取了这种做法(见本书第22章)

普雷维什並不是革命者。他相信只要有正确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是可以帮助贫困国家的与此相反,弗兰克认为资本主义无药可救而革命是唯一的选择。人民只有掌握权力建立起社会主义才能结束剥削。

到20世纪70年代芝加哥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崛起了,依附理论不再受到青睞(尽管弗兰克有关剥削的观点对许多资本主义的批评家来说仍旧重要)

反对弗兰克理论的不仅仅有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甚至还包括一些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当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阶段社会才有可能跨入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必须要建立在资本主義的基础上拉美的贫困国家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批评人士说弗兰克虽然借鉴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剥削观点,但是却忘记了资本主义昰通往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

依附理论的主张者指出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的诸多不公平现象无疑是正确的。富裕国家往往坚持一种体系茬其中他们可以自由地向贫困国家进行出口,但对接受贫困国家的出口往往不太情愿另外一种不公平现象是美国对拉美和世界上其他一些独立国家进行的商业和政治干涉。美国支持智利那样的反社会主义的政变因为美国和敌对的共产主义苏联争夺着影响力,而后者是社會主义政府的盟友美国入侵了格林纳达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向越南发动了长期战争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共产主义的影响。

指出不公平的存在是一回事但是像弗兰克那样声称这些不公平是资本主义的必然则是另一回事。亚洲国家的崛起表明贫困国家也可以在资本主义世界Φ变得富有“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都摆脱-了20世纪中期的贫困转变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家或地区。如哃普雷维什所建议的那样他们都迅速地将自己的经济多样化,生产出船舶、汽车和电脑而他们与富裕国家的贸易并没有损害自身的利益——贸易成了发展的杠杆。而今天中国正在重演这一幕。

27. 灌满浴缸——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論》是有关经济学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同时也是最难懂的一本,到现在为止还有经济学家在争论凯恩斯的真正意图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之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令他的观点成为公认的经济学理念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政府经济决策的依据。凯恩斯认为为了避免重演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政府需要干预经济

1946年,是凯恩斯主义影响真实世界政策的里程碑式的一年美国通过了一项新的法案,令政府有责任保持经济增长并且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另一座里程碑是20世纪60年代初肯尼迪总统采取了激进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肯尼迪曾说只要人们更多地花钱,那些失业的人就可以重新获得工作而经济也可以变得更加强大。他为此准备了庞大的减税计划由林登·约翰逊总统于1964年通过电视宣读并开始执行。减税计划令消费者每天可以多花2500万美元约翰逊说:“这些钱能够在经济中流转,相比少收嘚税款而言增加的商品需求是成倍的。”简而言之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运作原理。

凯恩斯认为储蓄如果不投资在工厂和设備上就会造成衰退。当人们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商人不再投资的时候总体上的支出就会减少,经济就会停止增长在本书第18章中,我们将支出比喻成浴缸里的水当流出的储蓄超过流入的投资,水位就会下降即经济就会衰退。凯恩斯说如果人们不花钱,那么政府必须花钱开支可以止住向下的旋涡,比如道路、医院、办公室里的盆栽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东西。(凯恩斯曾说就算把钞票埋到汢里,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这样当商人们雇人挖钱的时候就可以产生开支,并创造就业)

如果政府向浴缸里注入足够的开支,那么就鈳以抵消存款流出的损失事实上,政府行为的实质是将那些围绕在经济四周没有被充分使用的储蓄重新导回到浴缸里这样做,政府的開支会超过税收的收入(这有点儿像是从银行借钱购买汽车因此,购车人的开支超过了他们收入)政府会维持“预算赤字”,等经济複苏更多人开始工作赚钱,政府从税收中的获益会更多而赤字也会消失。

另一种方法是减税——肯尼迪的政策这样做基本上相当于紦钱直接交给消费者。即使消费者储蓄再多他们还是会有些消费,这就可以增加经济开支在约翰逊的电视讲话中,他设想了美元的前景不是进入国库,而是在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中进到商铺商铺又把这些钱付给了牛奶供货商,牛奶供货商又把这些钱付给了雇佣的一位文书文书拿这笔钱买了电影票……最初的这笔钱,不论是由减税产生的消费者手中的额外的财富还是由政府开支所带来的,都会在經济体中流动通过不断的新的消费创造出超出这笔钱面额的价值。这个支出效应被称为“乘数”(multiplier):对经济的最终影响是最初增加的支出或减税的倍数而企业很快会加大生产,并雇佣新的工人让经济重新运转起来。

经济学家将所有关于政府开支和税收的政策称为“財政”(fiscal)政策肯尼迪和约翰逊执行了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并且看起来效果不错此后经济不断发展,失业率也减少了

另一种政筞是“货币”(monetary)政策——一切改变货币总量或借贷利率的政策,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政府印更多的钞票凯恩斯主义对货币政策的看法以怹们的利率理论为基础,出发点是人们拥有对自己的财产使用的选择权人们可以选择持有不产生利息的老旧的纸币、普通票据和硬币而苴不从中获得利息;或者他们可以购买债券这样的金融产品,债券是向持有者支付利息的凭证企业或者政府会在需要获得资金的情况下姠公众发行债券。当债券的利息较高时人们不再愿意将自己的财富以现金的方式继续持有,因为那样挣不到利息——因此他们会选择购買债券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说货币需求较低与此相反,当利率的水平较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就较高。假设政府印制了更多嘚钞票(增加货币供应量)对于持有新增钞票的人来说,相比持有债券的人利率肯定是下降的。利率的下降使得货币供应对应了货币需求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低利率会影响商人的决策当必须支付高额借贷利息的时候,建设一个固定收益的新工厂并不划算因此,低利率会鼓励商业投资这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投入,从而意味着更高的国民收入和更多的就业岗位

凯恩斯主义有关货币对经济影响的悝论——较高的货币供给会造成较低的利率,从而促进投资带来更高的国民收入和就业率——与之前的不同。当时的传统经济学遭到叻凯恩斯的批判,被称为“古典经济学”:以18、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的理论为基础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对于经济没有“真实”的影响仳如会生产多少辆车、多少块砖头,以及多少人能有工作如果政府将货币的供应量翻倍,那么人们购物的价格就翻倍这就是唯一造成嘚结果。这就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的“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经济“真实”的一面与“货币”完全无关。凯恩斯主义经濟学打破了两者间的隔断将真实和货币两者联系在一起。经济体中的货币保有量会影响真实的事物——生产的数量以及就业岗位的数目

不过在现实中,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更倾向于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这是源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因为那时的利率就非常低。怹们想弄清楚既然利率那么低,为什么萧条还是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的结论是,货币和利率不会对经济的总体需求有那么巨大的影响凯恩斯主义者于是认为对投资发挥真正刺激作用的是商人的乐观感受(凯恩斯曾经将这种感觉称为“动物精神”),而并非低利率

被凱恩斯主义所替代的传统经济学观点认为,不论是通过财政还是货币政策政府推动经济的努力都不会起什么作用。经济会从衰退中自寻絀路并回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即所有的工人和工厂都没有闲置结果会如何呢?工资会下降从而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而商品价格也会下降,从而鼓励人们更多地购买凯恩斯主义者并没有说古典理论完全错误,但它只适用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凯恩斯却考察了經济衰退时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充分就业的时候凯恩斯说,工资和物价并不会轻易下降——因为他们得到了企业和工人的确认——因此也不会对促进销售和帮助失业工人找到工作有太多帮助。恰恰相反人们在衰退时会减少开销,企业也会减产和裁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上述两种理论混合在一起如果经济处于衰退之中,工厂和工人闲置那么政府就会增加开支或者减税,以此促进经济需求让企业增产和增加雇员。由于失业的工人很多因此增加的需求可以在价格不上涨的前提下得到满足——这是凯恩斯主义經济学。很快工厂就可以全部开工人们得到充分就业,从长期来看此时该轮到适用于充分就业情况的古典经济学登场。那么如果政府这时候想要刺激需求,会发生什么由于此时经济已经满负荷运转,因此单纯提高价格并不能增加商品产量以及额外的需求凯恩斯主義经济学的观点是,当我们达到充分就业的目的之前政府出手干预是必要的。“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凯恩斯如是说

现实中,从凱恩斯主义转向古典经济学的过程是逐步的经济不会突然出现整体的价格暴涨。新西兰经济学家比尔·菲利普斯(Bill Phillips1914—1975)研究了经济运轉的真实模式,并找到了更顺畅的逻辑当失业率较高时,意味着经济体中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源因此倾向于低通胀(通胀反映价格增加的速度)。当失业率较低时倾向于高通胀。这两端之间有一条曲线:失业率越低通胀越高。这个“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成了凯恩斯主义的另一部分并对政府的政策提供了重要指导。当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以通胀水平的提高为代价来增加开支、减少失业率。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经济过热,导致通胀的高水平那么政府可以减少支出,或者提高税收为经济减速。

1971年尽管美国共和党对凯恩斯主义操弄税收和支出时有警惕,但该党的理查德·尼克松总统还是说:“现在我是一名凯恩斯主义者”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看起来高枕无忧,尽管有所起伏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里没有再出现20世纪30年代的严重衰退。经济稳定增长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直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失去了光环。经济学家开始质问真的是凯恩斯主义政策带来了良好的经济表现吗?或许正是过多的政府支出才造成叻高通胀从而导致经济不稳。新的经济学派开始攻击凯恩斯主义这件事情我们会在本书的第29章和第30章谈到。这些后来者的许多观点都苻合较早之前被凯恩斯批判的旧式传统经济学古典理论家们要反击了。

28. 小丑掌权——公共选择理论

1863年11月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战役的战场发表了他最有名的演说他希望战争的血不要白流,战火熄灭后人们能够迎来新的自由:┅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这些话让政府的目标显得极其道德,甚至具有英雄主义林肯呼吁握有大小不同权力的人,将其权力鼡于社会的福祉

在林肯演说结束约100年之后,查理·卓别林说:“我一直是一个这样的人并且只是这样的人——一个小丑。这样的定位使峩超越了一切政治家”

多年后的詹姆斯·布坎南(1919—2013),他通过文字一举打破了政治家的美好形象布坎南认为,部分政治人物所声称嘚服务社会福祉是一个大大的泡沫

在当时,这是对经济学的一个巨大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许多经济学家都受到凯恩斯的影響认为政府应该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政府需要进行投资,阻止经济滑向衰退经济学家们还发现了政府的另一个作用:通過向富人征税、向穷人派钱,通过支付医疗和教育开支来重新分配财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政府开始承担这些责任,进行更多投資并变得前所未有的庞大。经济学家没有质疑政府是否有能力执行好这些政策一旦制定了正确的政策,他们认为政府就会愿意并且也能够将其执行

经济学家曾经设想政府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政府是什么布坎南说,政府其实只是一群人:官员、顾问和部长们标准经濟学的问题在于,它把这些人视为具有人格分裂的人当寻找最有价值的一双鞋或者计算汽车报价的时候,政府官员的行动符合“理性经濟人”的做法:他们会坚定地按照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原则行事当这些人进入政府大楼后,好像他们就只考虑国家的利益而不包括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能够不带质疑地推进正确的政策工作的时候从不打盹,午餐也从不超时这就好像那个自私的“经济人”消夨了,换成了另外一个“政治人”一个完全无私的,时时刻刻以社会利益为行为准绳的人

布坎南说,这是自相矛盾的政府的行为应該和商人赚钱的行为一样受到审视。和其他人一样政治人物和政府官员都会追求自身的利益。布坎南的经济学新理论被称为“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他描述为“去除浪漫的政治”。政治人物不再是无私的英雄——布坎南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的、浪漫化的看法在现实中,他们更感兴趣的是维护自己的地位相较于经济学家的想象,更加卑鄙、自私和靠不住

美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消费热潮,布坎南的理论对此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布坎南说,政府的扩张主要是由于政治人物和官僚们出于自身考虑采取行动的结果而不是为了帮助市场更好地運转。

布坎南认为所有政治人物的首要期望就是保住自己的位置。为了保住权力他们创造了“租金”(rents),并将其给予自己的支持者租金是超越竞争市场中可能获得的利益的收入。比如说如果政府对国外汽车征税,那么免受海外竞争的国产汽车生产商获得的利润就哽多政治人物希望通过赋予个别群体特权,来获得政治上的支持甚至是金钱。

做得少但挣得多的可能性鼓励“寻租”行为商人花钱賄赂政府,想要获得特权他们可以建立一个组织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说美国雨伞制造商协会他们可以高价宴请政府官员以达到目的。这样的组织经常被捍卫的理由是在良好的民主制度之下,他们能够有助于不同群体间意见的交流在公共选择理论当中,这些人是消耗资源的寻租者而被他们损耗的资源原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更好地发挥作用。

寻租行为会伤害消费者因为如果市场上的汽车和雨伞在媔对国外竞争的时候受到保护,那么人们能够选择购买的汽车和雨伞就会变少问题在于,花时间组织自己的团体来防止保护主义对于單独的大量分散的消费者来说永远不值当。(为什么不让别人去做然后等着获利?)而生产者往往又庞大又稀少每一个都有足够的能仂向政府施加压力,并获得特权但是布坎南说,需要受到谴责的不是商人问题在于一个过于强大的政府,可以在经济中兴风作浪并讓自己赢得下一次选举。

布坎南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也不客气这些经济学家说政府应该在衰退的时候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刺激荇为将政府预算推向赤字因为开支超过了政府的税收。凯恩斯主义认为这不是问题因为刺激政策再次带动了经济,政府可以在随后减尐开支并消除赤字。问题在于选民们总是欢迎政府支出政治人物为了维护权位,会不择手段地避免支出的减少以及惹怒选民到最后,支出越来越多政府的赤字也越来越高。这就是布坎南认为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事情

与此同时,布坎南认为国家的官僚阶层——官员、委员会和各部门——就像是水藻。官员们不能像企业那样做到利益最大化因为他们并不是在销售商品或者为挣钱而工作。他们想要的昰经营一个庞大组织的权力和地位他们希望自己的预算越多越好,而他们也确实能做到因为相比外界,他们有更多有关支出计划的信息他们总是可以说,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自己需要更多的豪华轿车、司机、会议室。

在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家看来在将政治人物和官员改造成无私的人方面能做得不多。这就是日常政治的宿命但是还有日常之上的政治:人人认可的,不是某一个政治人物或者政府官員能够轻易改变的“游戏规则”譬如,其中一条是人们应该被允许自由发表意见而且不会面临被捕的威胁。这些规则当中的一些已经被写进了美国宪法为了进一步改善政府的行为,布坎南争取让另一些条文进入宪法比如说政府支出不能超过税收应该是一个合法要求,政府要拥有“平衡预算”(balanced

布坎南和其他公共选择理论的学者提醒我们假设政府总是可靠和无私是一种天真的想法。他们认为问题鈈是出在市场上,而是出在政府身上不过,公共选择理论的批评者认为政府的大部分作为都是必要的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政府的扩張源于社会支出的增加特别是公共医疗和教育方面,但对于建设一个先进的经济体来说两者都是需要的批评政府官员永远想着要扩张洎己的所在部门是夸张之词。

反对布坎南的人还质疑人只能以“理性经济人”的方式行动的看法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扮演多种角色怹们将消费者、管理者、合作伙伴和选举人的身份集于一身。他们会以各个身份的不同原则来行事比如说,政治生活总是包含着由同情導致的行为你给一个政党投票可能是因为他们想要帮助穷人或者改善环境。对你来说行动的价值超出了你个人的利益。如果不是这样你就弄不清楚,既然单独的一票几乎不可能改变选举结果为什么人们还会辛苦跑去投票。既然你可以如此行事难道政治人物就不可鉯吗?

29. 货币幻觉——货币的力量

在1978—1979年的冬季英国遭遇了罕见的冰雪,同时袭来的还有工人们暴风雪般的罢工潮这几个悲惨的月份被稱为“不满的冬天”,被一再回顾并被视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占据支配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开始衰落并最终结束的时刻。

不过经济問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来之前就已经在英国和美国国内酝酿。凯恩斯主义政策以菲利普斯曲线为基础低失业率对应高通胀,高失业率對应低通胀经济学家认为,通过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并降低失业率,同时推高一点点通胀20世纪60年代的通胀缓慢爬升,到了20世纪70年玳经济学家被高通胀和如影随形的高失业率弄得抓耳挠腮,情况已经超出了菲利普斯曲线所预言的程度“滞涨”(stagflation)成了一个糟糕组匼的名字:高失业率—经济停滞—高通胀。菲利普斯曲线失效了与之一同失效的还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曾经是20世纪经济政策理論的巨人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混乱阶段,另一位巨人出现了:一个瘦小而果决的美国人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釋,引起了经济界的革命弗里德曼的理论和凯恩斯的针锋相对,这些理论成为了经济学争论的新战线弗里德曼认为,20世纪70年代的问题昰政府过度干预的结果而不是干预不够。就像凯恩斯那样弗里德曼不想为了经济学而研究经济学,他所希望的是改变世界最终,弗裏德曼的经济学战胜了凯恩斯主义

弗里德曼是资本主义最著名的旗手之一,他率领的芝加哥经济学派秉承着市场调节社会的原则。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弗里德曼对多种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比如,应该取消控制房租和制定最低工资

弗里德曼的理論是关于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的,他的经济学被称为“货币主义”(monetarism)

他重提了一个古老的观点:货币供给量理论。为了理解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学习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的办法——想象一个极度简化的经济模型来论证理论。假设一个岛上有10个卖菠萝的人每人每年卖出1颗菠萝,挣1美元有了这10美元的交易,这个岛的国民收入就是10美元现在假设这个岛上有5张1美元的钞票,那么为了完成10美元的交易每张钞票每年需要转手两次。货币供给量(5美元)×钞票转手的次数(2次)=国民收入经济学家将钞票的转手率称作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假设货幣流通速度变化不大。如果菠萝岛的中央银行增印了5张1美元钞票那么货币供应量翻倍到10美元,如果流通速度还是2每张1美元钞票转手两佽,那么就会产生20美元的交易国民收入也就翻倍了。

如果没有稳定的流通速度货币和国民收入之间的联系就没有那么紧密,这就是凯恩斯认为货币影响有限的原因如果流通速度下降,导致所有中央银行增印的投入经济的货币最终都闲置在人们的钱包里会怎么样?如果流通速度下降得足够多——菠萝岛上的流通速度从2降到1——那么国民收入就还是和从前一样(10张1美元钞票,每张每年换手一次加起來和之前5张1美元,每张每年换手两次的国民收入是一样的)但是弗里德曼认为货币的流通速度总是稳定的,因此货币量确实会影响国民收入

弗里德曼的推论又再进一步。菠萝岛国民收入翻倍是否可以通过更高的产出或者更高的价格来实现价格保持1美元不变,产出翻倍可以带来更高的收入。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价格翻倍到2美元,而产量保持10个菠萝不变又或者,国民收入翻倍可以通过既增加产出叒提高价格来实现

弗里德曼说,从短期来看增加货币供应量会鼓励消费,并导致更多的产出货币发挥了“真实”的作用。卖菠萝的囚开始雇人采摘从而失业率也降低了。实际上菲利普斯曲线设想的运行轨迹正是如此。当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时失業率会降低,经济会上升(通过凯恩斯推崇的增加政府支出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当越来越多人从事菠萝生意时价格开始緩慢上涨,这是由低失业率和高通胀所导致的弗里德曼认为,这种情况只可能持续很短一段时间因为菠萝销售者提供更高的工资,人們愿意干更多的活儿但是,菠萝的价格很快就上涨了于是人们的“真实”工资——由能够卖多少菠萝来衡量——却不再上涨。问题出茬工人们的“货币”工资和“真实”工资混淆了经济学家将这种情况称作“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一旦工人们意识到他们的误区他们就会減少工作量,经济也会回到原来的样子出现较高的失业率。结果只能是造成更高的通胀

因此,尽管刺激可以管用一时但是却会迎来┅场宿醉:失业率回到当初,同时伴随着高通胀政府想要维持就业率只有这一个办法,弗里德曼却说这是酒鬼的行为正如酒鬼会用一杯威士忌来缓解宿醉,政府也可以尝试再次提振经济工资和价格还是和之前一样上涨,就业率提高工人们也错误地认为他们提高的工資意味着实际更高的收入。然后经济重新回到当初的失业率,并带来更高的通胀这个当初的就业率正是经济的“自然”水平——企业雇佣工人的数目由他们的生产能力所决定。想要刺激经济超过这个范围是毫无意义的唯一的结果只能是引发更高的通胀。

对弗里德曼来說菲利普斯曲线不管用并不奇怪。在他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政府都对刺激经济上瘾了,从而推高通胀在20世纪30年代,问题出在另┅个方面美国的中央银行通过投放过少的货币制造了20世纪最糟糕的衰退——大萧条。1929—1933年期间货币供应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凯恩斯认為萧条由过少的支出引起,但弗里德曼不以为然他认为问题出在货币太少了。

如果货币可以在短期(如果不是长期)影响经济那么控制利用这一点来调控经济的余地有多大呢?当经济降速的时候政府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当经济过热的时候,政府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弗里德曼说:不行!货币的短期效果不会立刻显现。当它们开始生效的时候经济的趋势可能已经改变了。政府没办法精确预期未来嘚状况也没有办法用今天的政策去迎-合未来。他们这样做最终只能适得其反

政府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承诺一个稳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比如根据经济发展的速度定在每年3%当菠萝销售商种植新的菠萝树时,经济就会增长当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时,货币供应量根据菠萝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不是其他因素。弗里德曼甚至建议废除决定经济体中货币总量的中央银行用机器人来替代他们,因为机器人鈳以按照需要的稳定速度增加货币这是我们期待的结果吗?一个低通胀稳定增长的经济体

1979年,英国选举玛格丽特·撒切尔出任新首相,不久之后罗纳德·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撒切尔和里根试着按照弗里德曼的方法来降低高通胀紧紧控制着货币供应。但是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英国和美国政府做得都很不好。尽管通胀最终被遏制住了但是许多经济学家还是指责这一政策令20世纪80年代早期嘚衰退雪上加霜。1981年364名经济学家联名向《泰晤士报》发文,批评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此外,弗里德曼更广泛的有关政府干预经济导致問题的理念在撒切尔和里根以及他们的继任者身上上演。凯恩斯相信经济的不稳定要求政府干预他的建议是要保证对经济有足够的支絀——创造足够的需求。弗里德曼却笃信当经济无人插手时,就是非常稳定的不稳定——20世纪70年代失控的通胀,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昰政府干预的结果只要让市场自由呼吸,就能够得到一个健康、稳定的经济其实现的途径是加强经济的供给——不同行业能够生产的東西——而不是需求。经济学家认为只要政府取消企业的税费放松对市场的限制,就可以鼓励更多的生产以及雇佣更多的工人这些观點以“供给经济学”(supply-side economics)之名为人所知。在“不满的冬天”过去几十年后这些都是政府试图去做的事情。

30. 凝望未来——理性预期

20世纪70年玳经济学家开始对人们如何进行预测这个问题感兴趣。这是因为经济活动是每天、每周、每年都在发生的事情一家今天成立的轮胎厂鈳能要到5年后才可盈利。工人接受一份工资想的是它可以支付6个月的房租。企业和工人都需要预测未来5年之后的轮胎市场究竟会有多夶?未来6个月的房租会涨价还是降价

当计划一次行程的时候,你所使用的是“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s):你预测的依据是迄今为止事情发展的方式有时候这种方式很有效,但是在天然气公司挖路的时候就不管用了因此,经济学家开始对适应性预期理论表示担忧而这也正是怹们大多数人所使用的方法。当你计划行程的时候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如果你查看行程报告并且将天然气公司的工作马上纳入考虑范围,那么你能做得更好企业和工人如果不能利用所有可以获取的信息,也会在预测中败下阵来如果轮胎厂不考虑汽车生产的最新禁囹,那么它对未来行业规模的想象就会过于乐观因此它的工厂也很难盈利。

经济学家采用了一种新理论:“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这个理论昰由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约翰·穆斯(1930—2005)提出的。

穆斯的理论说起来并不复杂利用理性预期,你不会再犯错误与其按照过去的经驗预测你的出行时间,不如利用眼下所有可用的信息包括了天然气公司的通告。这样的话你就能预测到周一你会花上半个小时抵达目嘚地。你的预测不会每次都很完美可能某一天你只用了28分钟,因为一家本地企业的员工放假了交通压力变小了;某一天你用了32分钟,洇为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你的预测出现偏差,是因为出现了影响交通的随机事件不过平均来看,你预测30分钟的行程时间是对的

最先使用穆斯理论的经济学家包括了尤金·法玛(1939—),他想知道理性预期对于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有什么意义

法玛的理论解释了原因。他說这些预测方法的可靠程度堪比那些通过星位预测你婚姻大事的占星家们假设股票经纪人在图表里看出了上涨的趋势,他们预测股票价格下周会涨法玛说,如果经纪人有理性预期的话这件事就不可能会发生。如果经纪人预期股票价格未来会上涨那么他们今天就会买叺。因为如果不这么做他们就相当于损失了一些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收益。如果经纪人今天就买入就已经推高了股票价格,那么未来┅周股票价格的上涨空间就很小了如果仍然还有价格上涨的预期,那么人们还会使用这套逻辑实际上,最初的价格上涨预期必须要覆蓋当天上涨后的价格如果不这样,经纪人就会错过盈利的契机

法玛的推理意味着,股票价格是不能预期的如果你认为股票价格会有變动,那么这个变动就已经反映在当天的股价里了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当所有信息都作为确萣股价的因素被考虑进去那么投资者便可以利用全部获利的机会。这并不意味着价格不会变动——绝非如此这个理论的含义是你无法預测价格。变动是无法预测的随机的影响因素的结果这就相当于你的公交车因为路上的交通事故而耽搁了两分钟。当人是理性的时候市场不会更加可以预测,而是更不可预测因此,让专业的金融顾问告诉你买哪只股票完全是浪费时间(一家美国报纸曾经邀请专业的金融顾问选择下一年最看好的股票,同时他们也找了一只猩猩去“选择”它喜欢的股票在那一年年底,猩猩的成绩和人类一样!)可能伱会认为随机性相当于混乱,但是在法玛的理论里价格越是随机,市场越是有效;金融市场越有效那么它流通经济体-内金钱的任务僦完成得越好。

理性预期给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棺材盖上钉下了另一枚钉子还记得弗里德曼先敲下去的那一枚吗?他说凯恩斯主义政策嘚基础——菲利普斯曲线会崩塌这条曲线告诉我们,政府可以通过开支刺激经济降低失业率,同时推高通胀弗里德曼说,这样做只能暂时管用对经济的刺激是会产生更高的工资,以及让更多人就业但问题是工人们并没有考虑到高通胀的影响。一旦他们意识到他们嘚真实工资(他们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并没有上涨工人的就业率就会回到之前较低的水准。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1937—)说笁人们被误导了,就像你周一早上的情况他们通过观察过去来预测未来。哪怕是暂时的政府刺激经济的能力也是靠糊弄工人才有的。┅旦人们用理性预期来看问题就断绝了这种可能。他们能够立刻明白政府行为的效果会是什么当考虑是否要增加工作量的时候,他们預期到了高更的通胀也就会明白,这意味着自己真实的工资并没有上涨因此他们会选择不增加工作量。即使是在短期政府想要刺激經济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已经聪明到不会被反复愚弄

卢卡斯还认为,市场会迅速找到均衡:很少会出现过少的商品需求或者供给價格的调整确保了这一点。经济学家将这称作“市场出清”(market clearing)卢卡斯说,这个理论还可以适用于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价格——工资——的调整会让劳动力供应(寻求工作的人的数量)等于需求(企业希望雇佣的人的数量)因此,劳动力短缺和就业岗位的短缺都应该是鈈常见的失业不会发生,至少不会发生太长时间——工资会快速下降从而令企业雇佣更多工人。市场出清加上理性预期是挥向凯恩斯的一记重拳。他曾经说当许多人想要找到工作却找不到的时候,经济会因此停滞市场出清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以当下的工资找到工莋,那些没有工作的工人是出于自愿而失业的理性预期意味着政府在增加就业方面不应该做任何事情。卢卡斯的理论学派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这个学派复兴了被凯恩斯抨击的观点,这些“古典”学派认为经济体总可以迅速调节消除失业,因此政府没有必要刺噭经济

新古典经济学颇富争议。难道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或者其他经济衰退时期数百万的失业工人都是出于自愿失业的市场的调节速喥真的那么快吗?许多人表示了怀疑有效市场假说同样遭到了质疑。人们真的可以迅速搜集并理解海量经济信息从而使金融市场不存茬未被利用的盈利机会吗?在这里一些人举了一个学生和信仰理性预期理论的经济学教授的例子。他们两个人一起走进教室学生发现哋上有一张10英镑的钞票,并捡了起来教授撇撇嘴说:“别费劲了,如果地上真的有10英镑那么它已经被捡起来了。”

在我们这本书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将谈谈21世纪初,令金融体系失效的经济危机我们发现,人并不是全知的而金融市场也远不是有效的。这加深了我们對理性预期和有效市场理论的怀疑

31. 进攻的投机者——货币投机者

几个世纪以来都存在投机行为,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投机行为大量爆發。银行里整个团队的工作都是为了盈利而进行几乎所有商品的贸易一些投机分子会建立自己的对冲基金公司,这类公司经营的完全是投机业务其中一家叫作量子基金的公司,由出生在匈牙利热爱哲学的银行家乔治·索罗斯创办。

索罗斯这样的投机者挣钱的方法之一是茭易货币——美元、欧元、日元等等。今天货币市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一种货币的价格是它的“汇率”(exchang rate):比如1墨西哥仳索值多少美元或者欧元为了购买美国的牛仔裤,墨西哥的店主需要用比索购买美元如果一条牛仔裤价格是10美元,而1比索价值10美分那么这条牛仔裤就要花掉这位店主100比索;如果1比索价值5美分,那么牛仔裤就要200比索像所有可以买卖的东西一样,货币也存在供应和需求嘚问题如果美国牛仔裤在墨西哥大受欢迎,那么墨西哥就需要更多的美元购买牛仔裤这就会抬高美元的价格。汇率会随着货币供应和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如果比索对美元的汇率起伏太大,那么墨西哥的店主就很难确认未来6个月牛仔裤订单的价格因为今天可以承受的美え价格,可能在6个月后会因为比索贬值而变得难以承受一些国家就是这样:他们让自己的汇率以所谓的“浮动”汇率上下变动。还有一些国家试图阻止变动“挂钩”了自己的汇率——换句话说,将汇率以固定的价值与主导货币锁定比如与美元。这样做是希望能够为消費者和商人带来更多的确定性使他们能够知道向海外出口商品的收益以及从海外购买商品的支出。

挂钩货币为投资分子创造了挣钱的机會——通过“攻击”挂钩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953—)提出了一套相关理论。为了搞清楚攻击挂钩的含义我们首先要明白政府是如何固定汇率的——通过购买和销售货币来保持其价值。如果政府想要将油价稳定在每升15比索也可以采取类似的行动。洳果价格为15比索时汽油供应超过了需求,那么政府应该购买汽油以阻止价格下跌。如果是另一种情况需求超过了供应,那么政府应該提供更多的汽油否则油价就会上涨。为此政府需要拥有一定量的汽油储备。

同样的道理假设5月墨西哥政府确定了比索兑换美元的彙率。到6月比索的需求高于平时,那么政府应该加印更多的比索从而保持货币价值不高于它的设定值。到了7月人们购买了大量的美え,因此出售了比以往更多的比索那么比索对美元的价格就有可能下跌。为了保证比索价值不降政府必须用自己的美元储备购买比索。经济学家将这个储备称为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foreign currency reserves)对于稳定汇率水平来说外汇储备至关重要。

在克鲁格曼的理论当中政府大量支出时,正是投机者攻击挂钩的时刻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将比索和美元挂钩墨西哥政府同时在社会安全、住房和交通项目上大力投入。墨西哥政府不希望通过施加重税让民众为此买单它选择了印钞。由于每1美元对应的比索比以往增加了因此比索对美元的价值准备要下跌,但是下跌就会打破挂钩政府必须停止印钞,并用手中的美元储备购买比索从而让流通中的比索保持在稳定的数量上。在一段时间內这个举措取得了成效——直到政府的美元花光之后。墨西哥政府还在继续加印钞票用以支付投资项目但由于它已经没有能力继续购買比索,因此比索的供应上升了比索对美元的价值随即下跌。

实际上按照克鲁格曼的理论,因为货币投机者的存在下跌在墨西哥政府的美元用光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些人知道政府正在印钞并且知道政府的美元储备即将消耗殆尽,60天以后政府就没有美元了当第60天箌来,在货币贬值之前投机者必须出手他们手中所有的比索,不然他们就要赔钱了这就是对挂钩的攻击。实际上攻击会提前发生:茬第59天,投机者明白第二天美元就要耗尽,因此他们会在这一天抛出手中全部的比索第58天也是如此。因此在政府完全耗尽美元储备の前,投机者会抛出自己手中的比索用来购买剩下的储备。由此比索的挂钩断裂了。经济学家称之为货币危机墨西哥在1976年爆发了该危机,货币崩溃当货币的价值过低,进口会大大增加人们的开支这减少了人们实际收入的价值,因此人们停止消费经济陷入衰退。

鈈久之后美国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1952—)描述了一个国家哪怕不印钞也可能会陷入货币危机的情形。这种情况发生在那些朂富裕的国家身上20世纪90年代早期,一些欧洲国家的货币和德国马克挂钩马克是当时欧洲经济领头羊德国的货币。但是这些国家都陷入叻两难境地以英国为例,一方面英国政府希望保持挂钩英国首相约翰·梅杰为此赌上了自己的声誉,而且如果放弃挂钩,银行业将不再像以往那样信任英国,在借贷的时候也会更谨慎另一方面,政府又希望放弃挂钩让英镑下跌。因为为了保持英镑的价值政府必须要維持高利率:这意味着人们持有英镑的收益很多,因此会大量购买从而让英镑升值。但是高利率对于那些通过大量贷款买房的家庭来说昰重创现在他们正在为支付贷款利息而苦苦挣扎。

英国的危机在投机者认为政府不会继续保持挂钩的时刻爆发了他们预计英镑会下跌。攻击在1992年9月袭来这一天后来被称为“黑色星期三”。这是投机者之间的战争——在索罗斯那样预测英镑会下跌的人和政府之间投机鍺开始大量抛售英镑,英国央行试图通过购买英镑阻止这一浪潮约翰·梅杰召见了众部长,他们决定将利率从10%提高到12%,这是一剂猛药會后,英国内政大臣肯尼斯·克拉克乘车返回办公室。在车上,他的司机转头对他说:“没有生效,先生。”司机从广播里听到了利率上涨的消息,但随后的新闻依然传来坏消息:英镑仍在快速下跌。几分钟后,克拉克回到梅杰房中,他们将利率提高到了15%但这次上涨,只昰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投机者相信政府最终会缴械投降,于是继续抛售英镑当天晚上,英国政府放弃挂钩约翰·梅杰有了辞职的想法。英国财政大臣诺曼·拉蒙特说那几周他睡得很好,因为他没有必要为英镑操心英国政府消耗了几十亿来捍卫英镑,乔治·索罗斯带走了10亿英镑并赢得了“打垮英国央行的人”的称号。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有投机者是好事货币投机者只对国家经济的现实做出反应。只有當政府采取不良政策时候比如大量开支或者设定高得不现实的利率时,投机者才会攻击挂钩如果是这样的话,索罗斯挣的就是注定会爆发的危机的钱有经济学家甚至认为,投机者的攻击可能会鼓励政府采取更加明智的政策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人们不由分说地将亚洲一系列经济灾难的发生归罪于投机者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说投机者是罪犯。他称索罗斯是傻瓜,货币贸易应该遭到禁止;而索罗斯称马哈蒂尔是在恐吓,他说的那些话不用当真。

亚洲的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泰国经济的崩溃。企业和银行纷纷破产曼谷遍哋是烂尾楼,而他们的所有者已经手中无钱马来西亚和其他本地区国家,例如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很快也都被泰国的经济病症所传染。

泰国的问题对这些国家造成了什么影响呢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危机能够像人际间的传染病一样在国家间传播他们将这叫作经济的“传染”(contagion),而扩散病症的正是投机者看看泰国的例子吧,投机者担心马来西亚和其他邻近国家也会发生类似泰国的问题如果真的发生叻,他们希望将手中的马来西亚货币抛出去他们不仅担心马来西亚经济的健康状况,还要担心其他投机者的想法如果一些投机者认为其他投机者也同样担忧,并抛售马来西亚货币那么他们也会跟着销售。如果有足够多的投机者这样想该货币就真的会崩溃。这有点儿潒是在没有着火的地方大喊“着火了!”并引发骚乱经济学家称之为“自我实现的危机”(self-fulfilling crisis)。一些经济学家比如美国的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1954—)认为投机者有可能在经济不存在严重问题的情况下启动危机亚洲各经济体的表现都很好,政府的运作也相当不错他们和20卋纪70年代的墨西哥不同。这些经济学家批评说攻击是由投机者不必要的恐慌所引起的。这也正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如此恼怒的原因

稍后我们还会谈到投机者。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经营着远比美元、日元更复杂的金融产品我们会在本书第38章看到,21世纪初投机者交易的金融产品如此难以理解以至于人们开始怀疑金融是一种危险的戏法。他们说投机者野蛮、鲁莽,该出手制止了

32. 挽救失败者——贫困鍺的经济学

还在11岁的时候,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1933—)就目睹了家乡达卡(现孟加拉首都,当时是印度的一部分)的一起血腥袭擊所造成的后果城里到处都是暴动,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拔刀相向一名在附近工作的名叫卡迪尔·米亚的穆斯林劳工闯进了森家位于城市印度人居住区的花园。他浑身是血,背上是当地帮派用刀刺伤的伤口森给了他一些水并报了警。在去医院的路上米亚说起他的妻子曾經告诉他不要冒险进入印度人的居住区,那样可能会有危险但是,他一家人都受到饥饿的困扰为了挣钱他只好冒险而为。米亚在当天晚些时候去世了

这桩血案困扰了年轻的森,让他看到贫困不仅仅是缺钱或者缺食物贫困的人还缺少有钱人理所当然享有的许多自由。洇为贫穷米亚只好努力挣钱养家糊口。而贫穷也意味着他无法依赖当身处安全地带时所附带的那种自由家境良好的人没有必要去危险嘚地方挣钱,他们总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工作或者用存款购买食品。而米亚别无选择只能去那些他知道存在危险的地方——最终搭上了洎己的性命。

这个经历塑造了森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他希望理解经济失败者的处境,那些像卡迪尔·米亚的人。森既是哲学家,又是经济学家,对于当代经济学家来说,这并不常见,但这也让他跻身于关注人类物质幸福的顶尖经济学家、哲学家的行列。森在哲学上的好奇引导他关注最基本的经济假设问题

想到类似卡迪尔·米亚这样的人所面临的贫困,森问了一个问题:他们在哪方面贫困?传统的经济学回答是金钱或食品、居所的匮乏。当人们匮乏物质商品时他们是贫穷的。但对森来说贫困问题的范围要更广。设想拥有一辆自行车的好处自行车让你可以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增加你幸福的不是自行车本身而是拥有一种交通手段。森将这种交通手段称为“可行能力”(capability)良好的生活需要各种不同的可行能力:能吃饱、保持健康、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安全,等等物质商品和可行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嘚。自行车为四肢健全的人创造了交通的可行能力但却无法帮助那些身有残疾无法骑车的人。

如果我们将每周摄入卡路里量少于2000的人称為贫困人口的话我们这是在使用一种“绝对的”测量贫困的方法。有一个明确的食物总量低于这个数量我们就可以说某人是贫困的。叧一方面如果贫困是“相对的”,当远低于人均值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某人是贫困的。在一个富裕的国家人均值较高,因此如果按照楿对的定义那里的穷人可能还拥有一台电视机或者一部手机。森的可行能力的理论将相对和绝对统一到一起:可行能力是绝对的,但昰获得可行能力的物质需求是相对的举例来说,你想要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可行能力是要能够不害--羞-地出现在众人面前这个可行能力是绝对的,因为不论是一个纽约人还是一个印度村民尽管他们的物质需求不同,他们对于不再害--羞-的所需是一样的在物质方面,紐约人需要一双鞋如果因为买不起鞋让他们赤脚上班,他们一定会感到-羞-愧但是对于印度村民来说,摆脱-羞-愧取决于其他事情比如怹们的孩子跟谁结婚。

森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可行能力的增加。当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社区且安全、健康的时候,那么社会就进步叻教育尤其如此,当你能够阅读、书写和思考问题的时候这就给予你改变自身的自由。民主亦然赋予人们影响社会运转方式的可能性,对于森来说这一类自由也是发展本身的一部分。真正的发展不只是用商品生产来衡量的经济发展而是人类的发展:更多人能够拥囿来自那些良好生活所需的可行能力所带来的自由。

这是否意味着更多的工厂、更好的科技和更便宜的商品及服务对于人类发展来说无足輕重当然不是!一个社会想要拥有学校和医院,就必须拥有建设所需的资源但是经济发展和森有关人类发展的更广泛的想法并不完全昰一回事。例如巴基斯坦就算经过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识字率仍然很低特别是女性的识字率更低。所以更高的国民收入并不能保障更好的人类发展。因此森呼吁新的经济发展举措。20世纪90年代森有机会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实践,联合国邀请他改进传统的发展测量方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通过国家每年的生产总计,测量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森提出了另外一种方法,涵盖了寿命预期、识字率和收入这个被叫作“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强调了人和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尽管沙特阿拉伯更加富裕但斯里兰卡在人类发展方面比沙特更好。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同森的观点即发展不仅仅是关于国家收入的事情,还包括了国民的健康和教育

最基本的鈳行能力是营养。这有赖于饮食最极端的匮乏是缺少食物,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和死亡在这个问题上,森又借鉴了童年时期的经验1943年,就在卡迪尔·米亚被杀前一年左右的时间,森帮助向孟加拉大饥荒的灾民发米,在此次饥荒中将近300万人失去了生命当几十年后,森研究饥荒理论的时候这件事的记忆涌上心头。在20世纪70—80年代非洲和亚洲都爆发了严重的饥荒。最明显的原因就是食品短缺:天上下雨農作物死去,人们挨饿或者说,就像托马斯·马尔萨斯在18世纪时所说的饥荒仅仅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导致有太多人需要喂养

森认為一般的解释都有缺陷。时不时地美国都会发生旱灾,但是没有人因此挨饿而且,当马尔萨斯对人口膨胀发出警告时埃塞-俄比亚和蘇丹都爆发了饥荒,而这两个地方的人口密度都很低森说,人们没有足够的食物可吃和没有足够的可以提供的食物是两回事。食物不僅是食物它是人们通过市场获得的商品,因此人们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并挨饿可以有各式各样的理由

森驳斥了饥荒发生在人们的“赋囿”食物减少到了过低的无法养活自己的程度。人们赋有的食物是由他们的收入和食物价格所决定的能够购买的数量这同样包括了他们洎己种植和来自于政府补给的食物。食物的赋有可以在食物没有发生短缺、干旱或者人口爆炸的情况下衰减所有这些对于饥荒来说都不昰必需的——有时候,穷人就是买不起孟加拉饥荒的体验帮助森理解了这个问题。如果饥荒是由于食物太少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茬库存满满的食品店门口挨饿?为什么饥荒没有影响到那些家境较好的朋友、亲戚呢

森利用赋有这个概念来解释20世纪70—80年代的饥荒。1974年在孟加拉饥荒期间,食品产量很高但是一场洪水摧毁了农业,导致大量农村劳工没有工作另外一些人受洪水的影响,开始囤积食物导致食品价格暴涨。于是许多最贫困的人就由于高物价和低收入而买不起食物其中一些人甚至因此饿死。当食品价格回到正常状态饑荒也就结束了。

森认为通过更好地理解市场如何制造饥荒就可以采取更多措施来阻止饥荒的到来。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一场干旱导致茚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农业人口大量失业印度政府雇佣这些人去修建道路、打井,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薪水从而保障了他们的食品赋囿,也由此避免了饥荒的发生

森说,民主和新闻自由对于阻止饥荒是必要的当记者们可以描写穷人的艰难处境时,政府就有动机采取楿应对策否则政府就要面临下一次选举下台的风险。森相信这就是印度独立后从来没有发生过饥荒的原因。

一次著名的饥荒是1984年发生茬埃塞-俄比亚的饥荒电视台对此次饥荒的报道震惊了全球,进而掀起了摇滚乐巨星制作歌曲举办大型演唱会为非洲募捐的潮流。尽管凊况糟糕但是与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饥荒相比,埃塞-俄比亚的饥荒还是比较小的造成了800万人死亡。谢天谢地大规模的饥荒似乎已经成为過去。现在饥荒越来越局限在非洲某些战乱地区。这些饥荒里由饥饿造成的死亡往往较少,更多的是战乱中传播的致命疾病所引起的迉亡

人们往往认为经济学是研究股票市场、大型工业和商人决策的。当然这些问题也很重要,但是森告诉我们经济学远远不止于此艾尔弗雷德·马歇尔在19世纪说过,经济学家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也要有冷静的头脑。森就是马歇尔所说的那类经济学家的表率:他用逻輯去思考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处境数百万人只能像卡迪尔·米亚那样苟且偷生,经常失去生存的斗争。对森来说,经济学是关于那些最贫困嘚人群为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迫切需要的各种东西。购买食物的金钱固然重要但是能够识字、保持健康、有机会参与到社会运作当中也哃样重要。真正的人类发展是自由的增长

33. 了解我,了解你——逆向选择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1940—)获得诺贝尔奖因为在20世纪70姩代发表的一篇论文《柠檬市场》而走红,文中讨论了如何购买一辆二手车你想从本地经销商手中购买的二手车可能不错。但是也可能是废品(一颗“柠檬”),它在汽修厂院子里看起来不错可一上路开不了用几公里就坏掉了。有些事情在你购买之前你永远都不会知噵经销商知道那辆车是不是一颗“柠檬”,但是他永远都会告诉你车辆的状况良好购买者和销售者愿意以高价转手一辆好车,以低价轉手一辆差一些的车问题在于,购买者并不知道哪辆车状况好哪辆车状况坏。假设一半的车好一半的车坏,那么你所购买的车就有┅半的可能性是颗“柠檬”对于这样的车,你不愿意出高价只愿意出高价和低价的中间价。但是好车的拥有者并不愿意以中间价出售自己的车,那样价格会低于其应有的售价于是他们不会再出售自己的汽车。而另一方面那些“柠檬”车的拥有者,却愿意出售实際上,如果有人想要卖车就会有这种嫌疑。于是坏车驱逐了好车。这是市场的失败因为许多人愿意以高价购买好车。

阿克洛夫认为在经济活动当中,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知道得更多这样说或许听起来完全是正确的废话,但是在他写作论文的时候却不能被人们很恏地理解。经济的标准模型显示市场的运作是良好的市场运作的结果是人们的欲望得到满足,市场也可以获得所需的资源(我们可以囙顾本书第25章的内容)不过,这个结果需要依赖一个巨大的假设那就是市场应该是竞争性的,市场不该受到“外部性”的影响比如工廠的污染增加附近渔场的成本。经济学家知道在实践中市场不会达到预期。阿克洛夫看到了标准模型的另一种一直被忽视的可能市场想要良好运转,人们必须掌握所有的信息:汽车的成本汽车的质量,雇员工作是否卖力借贷人是否可靠。如果我们打算一起经商你會想知道我是否能够胜任,我也想知道你是否能胜任“完全信息”(perfect information)的假设——人们知道所有的信息——很少被人质疑。当阿克洛夫想要发表自己论文的时候很多刊物拒绝了他。一名编辑说文章的观点无足轻重另一名编辑说,如果你说的都是真的经济学就要改变叻。最终阿克洛夫的论文还是发表了,经济学也确实改变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由此被开辟出来了。

经济学家给柠檬问题起了一个技术性的名称——“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然后发现这个现象到处都存在以医疗保险来举例,当你购买医疗保险的时候你向保险公司支付月付保险费,而保险公司则承诺在你生病的时候支付你的医疗费用在保险市场,购买者——想要获得保障的人——比作为销售者的保險公司知道得更多医疗保险公司倾向于向健康状况不佳的人索取高额保费,因为这些人通常更需要医疗服务而向健康的人索取低额保費。但是对于医疗保险公司来说,很难区分什么人健康什么人不健康。因此类似二手车的购买者一样,他们将价格定在中间向所囿人索取中等水平的保险费用。而就像那些拥有好车的人健康的人不会想要进入这样的保险市场。由于他们患病的几率很小保险费用對他们来说过高了。只有那些健康状况不佳的人才会愿意购买这样的保险于是,保险公司需要将自己的保险费用提到非常高才有可能覆盖它为那些健康状况不佳的投保人所支付的医疗费用。最终的结果是只有那些病得最重的人才会愿意购买昂贵的医疗保险。

当重要的特性不被购买者或销售者所知就会发生逆向选择,就像一位购买者不知道一辆车是好是坏或者保险推销员对一名潜在客户的健康状况知之甚少。当人们的行动不确定的时候市场也会被破坏。经济学家称之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在你购买手机丢失险之后,你可能对手机放哪儿就不那么上心了因为你知道如果手机丢在公交车上,还可以重新获得一部新的保险公司知道这一点,但是没有办法向你核实結果就是,他们不想给你完全的保险从而要求你承担一部分的损失。于是市场再一次失败了。因为你想要的是完全的承保也希望保險公司能够出售这样的保险服务,但是信息的缺乏阻止了这样的交易

购买者和销售者找到一些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比如人们找到叻购买和出售性能良好的二手车的方式。购买者试图找到想要购买的车辆的驾驶历史好车的销售者提供担保。信息经济学的另一位先驱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1943—)研究人们如何通过彼此间发“信号”来解决信息缺乏的问题比如说,企业想要雇佣效率最高的人但是人的能力很难衡量。人们就自己的能力发出信号的一个办法是获得教育资格证书将这个想法再往前推一步,教育可能不会让人们在自己的工莋岗位上表现得那么杰出资格证书也很难将有效率的人和没有效率的人区分开来。不过有时候对信息缺乏的问题确实很难找到轻松的解决办法。如果银行没有办法分辨自己究竟将贷款贷给了负责任的企业主还是诈骗犯那么它可能会停止向所有人贷款。正像阿克洛夫所警告的那样当信息匮乏,市场可能会完全停滞市场停止供应人和商业所需的有用的东西。

20世纪60年代在麻省理工学院,阿克洛夫和一位学生成了朋友这个学生后来成了信息经济学的先驱,他们一起登上了斯德哥尔摩的舞台约瑟夫·施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1943—)来自于印第安納州的加里那是20世纪初由美国钢铁公司建起的钢铁城镇。小镇的贫穷、歧视和失业影响了施蒂格利茨并令他成长为一名经济学家。他說:“当你见过市场经济的阴暗面之后就很难对它的成就欢欣雀跃了。”无条件拥护自由市场的传统经济学是错误的

对施蒂格利茨来說,信息经济学和经济学中最重大的问题有关比如,贫困的国家如何才能够变得富裕20世纪90年代,施蒂格利茨有机会在现实世界里应用洎己的理论他成为比尔·克林顿总统的顾问,随后又加入华盛顿的世界银行,这家银行负责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以及提供经济政策的建议。施蒂格利茨和那些一般的政府官员不同,他时常松开领带四处散步毫不在意那些讨厌的权贵。在华盛顿的时候施蒂格利茨起用了┅批资深的官员和经济学家,这些人坚信自由市场是贫困国家想要的答案

世界银行和华盛顿另一家类似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偠求发展中国家采取自由市场的政策包括向国外的资金流敞开大门。他们认为这些钱会用于新工厂和道路的投资,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巨额的资金涌入了东亚,但是正如我们早前所看到的那样这些国家在1997年遭受了经济冲击。外国领导人对于借贷人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考虑不足借贷是在信息匮乏的基础上完成的,结果就是许多借款人没有能力偿还道德风险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因为放贷人盼望着政府能够在事情变糟的时候伸手救援因此对于谁来借钱缺乏警惕。

运作良好的金融市场有赖于放贷人认真评估借贷人的可信度有赖于投資人认识到所投资项目的风险。金融市场和信息息息相关远比石油或小麦这样的商品市场要紧密。当金融市场像东亚国家那样发展欠佳時它们梳理复杂信息的能力也有限。施蒂格利茨对华盛顿官员的建议提出了严厉批评这些人完全忽视了自由市场政策的风险,让资金鋶毫无限制地在这些国家进进出出而放贷人对于借钱的人是谁却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他将这种政策比喻为把法拉利的引擎放进一台破車里然后在没有检查轮胎、没有考察驾驶员技术的情况下就发动汽车。

信息经济学和发达经济体所面临的巨大经济挑战也有关系自从20卋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来,经济学家始终没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乔治·阿克洛夫从11岁开始,自己父亲失业的时候就对这个问题产苼了好奇(他推理说,当一个父亲失去工作并停止消费,那么另外一个人也会失业以此类推,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成了向下的经济循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就发现了凯恩斯的一个主要经济原理)以凯恩斯的理论为基础的战后经济学认为,工资鈈会在经济衰退中轻易下降而高工资让那些气馁的企业没有办法雇用更多的人手。工资为什么不降低呢信息经济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答案。因为雇主没有办法全天候监视工人因此对于他们工作是否卖力并不知情。为了鼓励工人更好地工作雇主提高了工资。当所有的雇主都这样做的时候总体工资水平就上涨了。在高工资水平上企业雇佣更少的工人,失业率由此上升随后,失业的威胁鼓励现在还有笁作的工人更卖力地工作这种思考失业问题的方式成了凯恩斯的一种新解释,受到了今天许多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追捧

当阿克洛夫囷施蒂格利茨开辟新的信息经济学领域的时候,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市场在大部分时间里总是能够良好运转的他们相信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认为市场的买卖行为会引导社会资源的最佳利用。因为信息问题导致的市场失灵并不一定意味着人是愚蠢或者非理性的如果囚们因为担心自己可能买到年迈的老马,而不再买马这完全是理性的。但是失灵意味着“看不见的手”不再发挥作用在接受的诺贝尔獎时,施蒂格利茨说这只手看不见是因为它根本不存在——如果是这样的话,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34. 被打破的承诺——时间不一致问题

在妀变主意比不改变主意更好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改变主意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一个经济理论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即使有最好的初衷政府都会成为自己所确定目标的阻碍。

比如:老师想要通过威胁留堂让学生做作业周一最好的方式是老师威胁到周三的时候如果不交作业僦会留堂,等到了周三最好的方式是放学生回家。老师对自己说:既然都是不做作业那么留堂和晚下班还有什么意义?

两名经济学家茬20世纪70年代末期研究了试图在一段时间内实现一个目标的问题芬恩·基德兰德(1943—)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1940—)创造了一个新的学派。心软的老师面临的是一个“时间不一致”(time inconsistency)的问题:今天的最佳选择并非明天的最佳选择。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是20世纪70年代一批經济学家当中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政府可以轻易控制经济的观点是错误的人。他们说只有在人不是充分理性的情况下这才是事实。这一经济学的新思路检验了当人拥有理性预期的情况下经济的运作方式。我们在本书第30章谈论过这种情况当人拥有理性预期,他们會利用可以获得的所有信息去进行预测包括政府的经济政策。他们不会因为遗漏重要的信息而犯错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发现,理性預期导致了时间不一致老师的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的学生将周一的行动考虑在内认为到了周三老师还会那么做。

20世纪五六十姩代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以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政府开支来影响经济的观点作为基础。(凯恩斯主义者不那么赞同的另一种政策选择是政府让更多的货币进入流通领域)根据菲利普斯曲线,低失业率伴随着高通胀政府可以利用这些政策,以较高的通胀为代价降低失業率。理性预期理论家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认为如果政府刺激经济,理性的人通常会预见到更高的工资会被同样上涨的物价所抵消人们的真实工资(能够实际购买的商品)不会改变,当意识到这一点人们就不会更多地工作。政府政策的唯一效果就是推高了通胀以这种眼光看待经济,政府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是不要印太多钞票不要有太多政府开支,从而将通胀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不过,即使政府认识到这些它还是不可避免地想要刺激经济。1月时政府做出了承诺:通胀将保持在低水平,因为它知道长期来说对经济的刺激是无效的,只会导致高通胀但是到了5月,政府不是那么受人欢迎而年底的选举又近在眼前。尽管政府通常不能影响就业率但如果它能够出人意料地忽然刺激经济,还是有可能在短期内做到这一点的于是,5月的时候政府就这么做了,希望低失业率能够带来政治仩的好处在短时间内,人们的就业率由于工资的提高而提高但是当他们意识到高工资被高物价所抵消,就业率很快就又回到了较低的沝准政府在6月、7月和8月又做了同样的尝试。因为这些行动只有在出人意料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也就只能偶尔有效(并且生效的時间也很短),一段时间过去后相比政府承诺的什么都不做,失业率再也不会下降了不同之处在于,通胀变成了8%而不是2%。人们理解政府的处境因此也就不会相信政府所说的保持低通胀的承诺。就像前面说的教师一样政府希望兑现承诺,但当到了预定的时间时它並不能坚持履行。打破承诺的结果是经济更加不稳定:价格越是飞涨就越不稳定也就越发的动荡和不可预测。

可能你会认为对于一个鼡心良好的政府(或者老师)在任何时间点上拥有做出各种选择的可能性是一件好事。经济学家称之为“政策权衡”(policy discretion):充分自由地来莋决定5月的时候,政府决定采取一些行动回应当前的局势6月、7月、8月也同样如此。自由裁量权真的可以让政府能够先评估当前情况洅采取行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得最佳结果吗?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说与其使用自由裁量权——在1月、3月和5月分别做出决定——政府不如按照事先确定的原则行事,比如“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保证低通胀”但是政府怎么会如此执行呢?他手中握有权杖总会破坏自巳的设定的规则。问题在于政府的权力越大,它所受到的约束越少不管政府做出承诺时有多认真,都没有人会相信它(就像大吼大叫嘚老师他说威胁的话也没人听)。

在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提出他们的理论之后经济学家开始寻找解决方案,让政府能够履行自己设萣的规则并解决时间不一致的问题。许多方案都是要求改变中央银行的运作方式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也是发行新货币和硬币的银荇今天的中央银行执行着政府的货币政策: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中央银行最开始是私人企业最古老的一家中央银行——英国央行,甴一群商人创立于1694年他们希望保证英国有足够多的钱用来和法国打仗。渐渐地中央银行归入了政府部门。1946年英国央行实行了公有化。英国的财政大臣斯塔福德·克里普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称英国央行是“他的”银行。中央银行被政府用来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它们受箌政府控制,按照政治人物的想法运行

时间不一致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是政府放弃对中央银行的控制。让中央银行独立这样货币政策僦不再有被政治人物操弄的风险。中央银行的行长不是选举产生的这样他们也不会采取那种可能在短期内迎-合大众的行动,所以他们能夠始终执行将通胀保持在低水平的规则政府也可以把强烈倾向低通胀的人任命为自己的中央银行行长,而这些人会尽自己所能去实现低通胀这就好像是心软的老师把懒学生送到严格的老师那里,学生们知道这位老师是会真的留堂

到了20世纪90年代,许多政府让自己的中央銀行独立起来他们为通胀设定了目标——保持在2%—3%之间。中央银行的工作就是利用货币政策的工具——现在受他们控制了——来达到这┅目标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的骚乱之后为了整顿金融秩序而建立的法兰西银行,在成立近200年后从1994年开始摆脱政治人物的管制。在一次慶祝独立的庆典上银行的管理者展望了经济平稳的新时代。英国央行在1998年实现了独立每周三都会举行专家委员会。他们会就是否提高戓者降低利率进行投票以实现其通胀目标。一些经济学家甚至建议将中央银行行长的薪水和通胀率挂钩当新西兰的央行独立时,他们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如果央行不能达到既定的通胀水平,那么央行行长可以被解雇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银行的独立会带来低通胀和稳萣的增长。这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滞涨时代(高通胀和高失业)的一次大反转这里说的是“大缓和”,一个不再剧烈波动的稳定的经濟时代那么,央行的独立有效果吗央行独立的国家其通胀确实下降了,这是事实但是硬将这两件事关联在一起却是牵强的。20世纪八⑨十年代的低通胀可能是运气使然而不是聪明地解决时间不一致问题的经济理论的结果。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受到了那些导致高通胀嘚事件的突然打击,比如中东地区的政治危机导致了油价暴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稳定可能是由于没有出现这样的打击。更重要的“大缓和”并没有持续下去,2008年全球经济崩溃它突然中止了,经济波动又重新回来了

35. 消失的女性——女权主义经济学

黛安娜·施特拉斯曼(1955—)是女权主义经济学家的先驱,她指出大部分经济学故事往往是在19世纪先由男性所提出大部分讲述经济学故事的男性经济学家嘟怀着对女性参与经济活动的社会担忧。

传统经济学有一个经常爱讲的故事施特拉斯曼称之为“仁慈的大家长”(benevolent patriarch)——好心的男性领導人。社会不是由单独的人构成而是一个个家庭,通常是由一些大人和孩子组成不过,经济学将家庭视为一个单位想象中的“家里莋主的人”都是男人,负责挣钱而妻子和孩子则没有收入,需要依靠他生活施特拉斯曼认为这个故事是扭曲的,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昰公正的有时候他们也会因为钱的问题和妻子吵架。这通常导致女孩子在家庭配给的排序中处于劣势因为忽视了女性,经济学错过了镓庭内部资源分配方式这个重要的主题

另一个流传久远的经济学故事讲述了女性的“休闲”(leisured)。如果女性待在家中而不是出门就业,那么看起来她们并没有在工作如果她们不为挣钱而工作,那么她们就必须要采取唯一被经济学认可的行动即休闲:比如出门吃顿午餐,做做指甲经济学家南希·福尔布雷(Nancy Folbre,1952—)在她的文章《谁为孩子付钱》中挑战了这种说法

福尔布雷认为,女性为养育未来的劳動力承担了大部分成本公认的经济学忽视了这一成本是因为女性照料孩子并没有收入。当一位男性为保姆的打扫、烹饪和照料孩子的工莋支付薪水时这位女性的劳动就被算作国家国民收入当中的一部分。如果这位男性娶了这位女性她就成了家庭的一部分。她继续打扫、做饭但是作为妻子却不再得到收入,她的劳动也就不再被算入国民收入之中在传统的观点中,这位女性就变成了“非生产性家庭主婦”(unproductive

施特拉斯曼说经济学家最喜欢的故事——自由选择的故事——同样需要改写。公认的经济学以“理性经济人”的概念为基础这樣的人以价格和收入作为购买选择的依据。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偏好他们知道自己喜欢茶胜过咖啡,喜欢歌剧胜过足球他们的生活存在於利用自己的财富实现欲望的满足当中。女权主义经济学家说这个行为理论依然是男性视角。历史上大部分的传统经济学家都是受过良好教育,家境富裕的人在他们看来面对一堆选择做出决定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他们既有钱又有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女性囷其他弱势群体由于遭受偏见和歧视被剥夺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学业上的自由选择在那些女孩子因为上学就会被杀的社会里没有什么意義

当经济学家判断经济成果如何时,他们最关注的就是人们拥有选择在不同的男女之间比较他们的幸福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经濟学家认为任何这样的比较都是没有意义的相反,他们评判一个经济体好坏时使用的是帕累托最优的概念(我们在本书第25章所提到的)在这个测量标准下,唯一算数的改进是一个人福利的增加,不以另一个人福利的减少为代价但是经济运行中,大部分的改变都会产苼赢家和输家比如说,帕累托最优并没有提到下面这种改变即少数有钱人的财富减少了,但同时数百女性摆脱-了贫困因此,从很难認可当今变化的角度来讲用帕累托最优这种方法来判断经济可能是保守了。毫无疑问这种方法对社会中最有权势的人来说最有利。

经濟学家朱莉·纳尔逊(Julie Nelson1956—)提出了另一种判断经济好坏的方法。与其按照帕累托最优的概念考虑问题她选择了“供给”(provisioning)的概念:洳何向人们提供良好生活所需的各类物品。她甚至转向亚当·斯密,这位思想家经常地把自由选择和商品交换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并指出亚當·斯密曾经说过,健康的经济就是能够产生体面生活所需的经济。你也可以将经济成功描述为向所有人提供生活所需,包括食品、药品、照料儿童和老人而不是简单描述为一个人面对足够多的选择进行自由地选择。

说到底不论女性还是男性,所有人的行为方式都比“理性经济人”所描述的更为复杂女权主义经济学家说,“理性经济人”需要一颗心或许,这将成为新的经济学故事的开始一个能够更恏地帮助人们改善他们生活的故事,不论男性还是女性

36. 雾中之思——无逻辑的经济学

以色列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1934—)研究视觉感知的心理学,随后又转向经济学他的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同事阿莫斯·特沃斯基(1937—1996)发现当人们接受一份工作或者购买一杯咖啡时,一噵心理的浓雾会令他们没有办法有逻辑地理解事情经济学家一直相信人是理性的,人们会在展开行动前精确地权衡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鉲尼曼和特沃斯基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用了几十年观察人类在事实生活中的决策并帮助创建了行为经济学。毫无疑问所有的经济學都和行为有关,但行为经济学是全新的因为这一理论建立在人们实际决策的无逻辑之上,而不是简单地断定人是理性的

一件不符合邏辑的事情是,人以不同的方式权衡收获和损失理性来讲,收获50美元正好可以抵消损失50美元但是比起收获,人们看起来都更讨厌损失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1945—)还在学生时代时,就在自己的一位经济学教授身上发现了“损失厌恶”这位教授是红酒爱好者,愿意出高价购买一瓶好酒但是他很讨厌放弃这样一瓶酒,就算你出他购买时的3倍价格他也不会卖给你。人们对于一件东西的估值不应该洇为他们是否拥有它而受到影响

决策中另一个无逻辑的事情是人们对不确定性的判断。想象一名叫作卡萝尔的女士非常热爱音乐和艺术上学时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听音乐会。下面两种陈述哪个听起来符合现实。陈述一:卡萝尔是一名银行职员陈述二:卡萝尔是一名銀行职员,并且在当地的一个乐队里吹萨克斯请想一想再回答。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发现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人们倾向于相信陈述二更苻合现实。但实际上应该选择陈述一,因为大概率事件——卡萝尔是银行职员——的可能性通常高于小概率事件——卡萝尔是银行职员哃时还是乐队成员人们认为陈述二更好地代表了他们知道的对卡萝尔的描述,但是这个陈述只是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可能性進行了错误的判断。

一些经济学家承认人类决策的无逻辑性但还是认为这并不重要,将经济大致描述为理性的是有益的另一方面,行為经济学家却解释主要的经济活动需要他们独特的理论比如,行为经济学已经被用来解释20世纪9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的飙升以及2000年的暴跌、企业破产和财富的消失

经济学说,当一家企业产生良好的利润时它的股票就会很值钱。理性的投资者利用有关不同企业盈利能力的全蔀信息来决定购买哪一家企业的股票当股票市场里足够多的人采取这样的行动时,股票价格就会反映全部可以获得的经济信息理性保障了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希勒反驳了这种观点即经济学家所说的“有效市场假说”(我们在本书第30章谈到过)。他发现股票价格比該假说想象的更不稳定,因为股票价格的起伏超过了企业利润的起伏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发现对此做出了解释。在金融市场投资者犯叻和那些相信卡萝尔更有可能是吹萨克斯的银行职员的人一样的错误。不是仔细查看企业的盈利能力以正确评估股票未来上涨的可能性,人们观察的是可能类似的情况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观察股票过去几个月的表现。如果过去5个月股票都上涨那么未来5个月想当然地就偠上涨。人们说这只股票当然要买。但是过去5个月发生的事情,对于现在的情况可能没有意义正如有关卡萝尔的描述不会对真实情況的可能性产生影响一样。人们决策当中的无逻辑性是股市失去控制的原因

电脑和互联网确实改变了经济,但是投资者对新技术的兴奋巳经不再需要任何理由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世纪末美国科技股票市场的经历,出现在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身上英國在18世纪也发生过购买股票的热潮,一些企业提出了能够大量挣钱的方案例如从弗吉尼亚州进口胡桃树、发明永动机,甚至保密不说但承诺挣钱的什么东西

和之前的故事一样,美国的股票泡沫破裂了当泡沫破裂时,人们开始朝相反的方向奔跑人们看到其他人在出售股票,于是也开始出售很快市场就出现了恐慌。当股票价格崩溃投资者的财富消失了,大量的新技术企业破产不到一周时间,蒸发叻2万亿美元市值的财富不过很快,下一个泡沫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里希勒预言——这一次是房地产。人们纷纷借贷购房而房价不断仩涨。正如我们随后就会看到的当这个泡沫破裂时,整个金融体系几乎被摧毁了

37.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市场设计与拍卖理论

美国经济學家阿尔文·罗思(1951—)利用经济学原理找到了一个增加可用于移植的器官的方法,而且不是通过买卖的方式

罗思设计了一个系统,允許在没有金钱交易的前提下实现有利的肾脏交换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个肾脏捐赠人和需求肾脏的病人的资料库利用这个资料库来寻找匹配的肾脏,并进行交换通过高等数学和电脑程序,罗思可以算出病人和捐赠者之间复杂的交换序列通过这个序列可以为更多的病囚找到匹配的肾脏。

肾脏交换计划展现出经济学可以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样也是一种不同类型经济学的实例。迄今为止我们總认为经济学是描述经济活动运行,以及判断运行状况的学问罗思这样的经济学家走得更远:他们利用经济学理论在真实世界里创造了經济活动的新领地。这是经济学新领域——“市场设计”(market design)的范例

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政府都雇佣经济学家帮助他们向企业销售使用电台波段的执照用以建立移动电话网络。但是这些执照之前从来没有卖出因此没有人知道它应该值多少钱。政府决定进行拍卖今天的拍卖与之前的不同之处在于,许多拍卖都是由经济学家所设计使用了一个新的重要的经济领域理论——“拍卖理论”(auction theory)。

理論上来说可以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拍卖,但是在真实世界里经济学家们只能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设计。英国经济学家保罗·克伦佩雷尔(Paul Klemperer1956—)带领一个小组,设计了2000年举行的英国第三代移动电话执照拍卖拍卖设计的有些像是出售清代花瓶之类物品的增价拍卖。不过政府有好几个执照要出售所以它们同时在重复的一轮轮报价中出售。所有的出价人每一轮都必须对某些竞拍物出价这样就可以保持出价嘚活跃。

这类拍卖的一个问题是出价人可能很狡猾他们利用最初的几轮报价彼此发信号,搞清楚每个人应该买哪个执照并调整自己的報价。克伦佩雷尔希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在英国的拍卖上,出价人不能对超过一个以上的执照报价他们只能追求他们真正想要嘚执照,这样也就不能和其他的出价人搞小动作

从传统上来说,有关经济学的争论往往是关于宏观的问题罗思和克伦佩雷尔这样的经濟学家将经济学转向了微观但依然重要的问题。最初的经济学家是哲学家而政治思想家差不多也算是经济学家。今天的许多经济学家认為自己更像设计桥梁和大坝的工程师就像工程师有吊车和测量仪,经济学家使用自己的工具箱——聪明的理论模型和先进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特定的问题或许,罗思和克伦佩雷尔都是工程师出身随后才成为经济学家的经历并非巧合,这有助于将经济学原理转变为有仂的改造真实世界的工具

38. 失控的银行家——明斯基时刻

21世纪初,雷曼兄弟破产在2010年的雅典,上千人围攻了希腊的议会政府削减工资囷退休金的做法激怒了他们。这些相隔千里的事件因为世界金融体系的崩溃而联系在一起,而崩溃影响了全球的整体经济崩溃被赋予叻一个令人沮丧的名字:全球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大衰退。今天我们仍然处在灾难的恢复期仍然在讨论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这次危机對于经济学家来说是一个彻底的打击许多人相信,明斯基的观点比传统经济学更好地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他的著作,就连二手书都卖箌了上

有很多朋友问能否转载在这里統一回答一下,由于文章还没写完(后面答疑部分大段空着)所以暂不希望转载,如需分享请直接指向本回答我会努力尽快填完:)
  • 《比特币基础科普与常见误解》
  • 比特币是一种全新的东西。比特币和互联网一样都有着全新的底层技术,运行原理和上层应用历史上從未有过类似的东西。普通民众讲清楚比特币是什么就像给80年代的民众讲清楚互联网是什么一样困难。

    这也导致了绝大部分普通民众嘟很难搞清楚比特币是什么并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这和互联网早期遇到的问题一模一样如果告诉80年代的民众能通过网络买衣服,他們会怎么反应

    连试都没法试,怎么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买衣服这绝对扯淡!
    有图片也不行啊,上街买衣服不都得试穿试穿
    不知道穿了匼不合身,好不好看就买你这是疯了吧!
    你要向他们介绍Google,他们会怎么反应
    一家帮你搜索信息的公司值5000亿美元?查个信息能收那么多錢
    什么?查信息是免费的你用的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
    那公司怎么赚钱还市值5000亿美元?你这是疯了吧!
    你要告诉普通民众一种程序员人为造出来的数字货币,一个币能值1200美元超过一盎司黄金,总市值超过一百亿美元他们会怎么反应?
    比特币就是个骗局任何一個程序员都可以再造出更多的比笨币,比傻币比蠢币,
    这种凭空造出来完全没有实体的虚拟币怎么可能有价值?
    没有政府背书担保怎么可能有信用当货币?你这是疯了吧!
    听起来是不是都很有道理逻辑上无懈可击?

    对于想了解比特币的人来说比特币又相当晦涩难慬。最早的比特币用户大都是极客与黑客高手这导致绝大部分“比特币科普教程”实际上充斥着大量的技术术语和底层原理介绍,并不適合没有技术背景的人阅读

    通常而言,一个没有技术背景的人自学的话往往需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大致搞清楚比特币的技术基础、运行原理、过往历史和生态系统(想想一个80年代的人要花多久才能大致搞清楚互联网)。本文的目的就是将这一两个月缩短到一两周,并力争在阅读本文的一两小时内形成对比特币的基本认识框架


    (一个本地比特币配对交易平台)上俄罗斯的交易量可以看到,这种禁囹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
    唯一能限制此途径兑换外汇量的,是比特币本身市场容量的大小当换汇者在人民币交易所大量购买比特币,并茬美元交易所卖出时人民币和美元交易所之间就会出现明显差价。在2015年11月的比特币行情中有分析认为中国收紧资本管制是行情启动的原因之一,依据是人民币和美元交易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时间高差价

    在价差较大时,套利者就会开始出现从贸易公司到地下钱庄,甚至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套利例如个人使用年购汇额度5万美元,汇往美元交易所购买比特币然后将比特币转到人民币交易所卖出(使用仩文的对冲交易手段,避免币价波动损失)以套利空间6%计算,一次无风险套利收益约3000美元相当于)斥资一亿人民币购买了2万多个比特幣囤在地址155PdjJJDhZRnJRBftqyVAqqXGhHxGUrxy中炫富,随后凯*娱乐(k*.com)则更加有钱任性囤了4万个比特币在地址15CVfJUC1LKn1GKZx6RM5UMbFfnTd8vTT4。至今为止这两家都没有动过囤积的比特币。

    也就是说僅仅比特币一个小的分支应用中的两个博彩网站,就消耗了6万多比特币占当时比特币1200万流通量的200份之1。


    代码的开发人员)除非社区达荿了基本一致的意见,且Bitcoin Core开发组也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否则Bitcoin Core开发组不会更新任何规则。因为反对者若拒绝升级数量又没有少到可以忽略鈈计,那就将造成比特币分裂成两个版本造成混乱,商家停用和币价大跌损害所有持币人的利益。

    ③ “基本一致的意见”指在社区论壇进行讨论包括一些民意调查投票,来让所有人了解目前是否达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见但判断则是由Bitcoin Core开发组做出,如果Bitcoin Core开发组认为已经達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见那他就会发布新版本。新版本一般会内置一个触发条件例如在xx日期之后,如果最近xxx个区块中有95%都使用了新版本那新版本就将生效。

    ④ Bitcoin Core开发组如果认为没有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那就什么都不做,维持现状如果Bitcoin Core开发组集体做出错误或徇私的判断,那他们发布的新版本将被部分用户拒绝引发巨大争议,造成目前Bitcoin Core开发组的信任度降低乃至被用户抛弃,被其他开发组所取代

    ⑤ Bitcoin Core开發组如果由于内部争议或某些成员的私利,导致无法达成一致响应用户的需求(比如2016年初的区块扩容需求),那Bitcoin Core开发组就有可能被用户拋弃其他开发组(比如Bitcoin XT、Bitcoin Classic或Bitcoin Unlimited)将取代Bitcoin Core开发组的位置,赢得用户的信任(注:由于意见分歧,Bitcoin Core开发组的部分开发人员建立了Bitcoin XT等开发组)

    【未整理:Bitcoin Classic(比特币经典版)的来由:


    1 Core团队的部分成员(blockstream公司雇员为主)坚持认为1M上限不得修改
    2 Core团队的Gavin等希望在区块严重阻塞到来前将區块扩容以增加网络支持的交易量
    3 中国矿池认为Gavin早期方案对网络要求太高,不适合国内网络状况
    4 开发者Jonathan来到中国针对区块大小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网络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中国网络对2-3M大小的区块支持是没有问题的。在香港大会上(Core团队主导)分享了他的测试结果泹是被忽略了
    5 Jonathan联系和采访了许多矿工、矿主,得到的结论是Gavin原始方案由于扩容速度过快接受的人极少,但是2-3M的扩容基本上没有矿工、矿主反对
    6 曾经被Jonathan采访询问过的矿池和公司开始声明他们支持经典版因为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能在近期能够被实现推广的扩容方案,并且擁有优秀的开发人员】

    如果社区内发生了非常尖锐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导致有一部分用户(不仅仅指持币人也包括商家、第三方支付、交易所、矿池、在线钱包等等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组成部分)一定要修改规则,另一部分坚决不同意修改规则并且双方都宁可承担仳特币版本分裂的后果,也不愿意妥协那修改规则的用户就会迁移到某开发者(有可能是核心开发者,或第三方开发者)发布的新版本仩比特币将在某个区块高度分叉成两条区块链,每条链各有支持的持币人、商家、支付、交易所、矿池、钱包

    ⑦ 分叉区块高度之前的幣,在之后两条链上都存在如果某人有100个分叉前的比特币,那他就既有100个A版本的新比特币也有100个B版本的新比特币。这时最终做决定的歭币人投票就开始了支持A版本的持币人会把B版本币在支持B版本的交易所卖掉,在支持A版本的交易所买入A版本币支持B版本的持币人也一樣。

    ⑧ 由于抛售的存量币数远远高于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并且所有持币人都能预料到这一点,更多的持币人会把A B版本的币都卖掉甚至在汾叉不可避免(但尚未发生)时就把币卖掉,因此两边的币价都会发生大崩盘所有持币人都会受到巨大损失,这也就是为什么⑥只是在悝论上可能发生对立双方在博弈中几乎不可能走到⑤这个结果。

    ⑨ 在大崩盘中哪一个版本的支持币数多,对立版本的币价就会被砸得哽低既然社区讨论中不能说服你,那就用币砸盘说服你最后终究有一方会屈服或被征服,商家要么不接受比特币要么只接受一种比特币,不可能接受两种比特币

    谁的币多,谁就有发言权所以我们才经常说如果比特币是一家公司,那BTC就是公司的股份

    7.1.12、比特币版本升级由矿工决定,而矿工出于私利有可能妨碍比特币升级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矿工有权通过“算力投票”决定比特币升级与否,升级到哪个版本

    “算力投票”其实是一个伪命题,矿工做的是比特币这个货币系统里的记账工作地位类似于银行领工资的记账员,洏比特币用户才是银行的股东领工资的记账员能投票决定银行决策吗?那置银行股东于何处

    如果比特币用户(比特币持币者、交易所、钱包、支付等比特币使用者)决定把比特币挖矿由目前的POW改为POS,那么矿工在这件事上有投票权吗显然没有,矿工(银行领工资的记账員)等于被比特币用户(银行股东)解雇了矿工当然可以继续在旧的区块链上继续挖矿(记账),不过旧的区块链已被废弃所有比特幣用户都换到到了新的区块链上,没有比特币用户会承认矿工挖出的币矿工只是在自娱自乐而已。

    ② 如果99.99%的矿工决定把比特币挖矿由每區块25币改为每区块250币那么矿工在这件事上有投票权吗?能做到吗显然没有,矿工当然可以分叉到新区块链上挖矿给自己记每区块250币嘚工资,但是没有任何比特币用户会承认矿工挖出的币哪怕旧区块链上只有0.01%的算力,新区块链上有99.99%的算力矿工也只是在自娱自乐而已。

    打个形象的比方比特币用户相当于比特币这个公司的股东,有最终决定权


    矿工相当于公司的雇员,领工资(区块奖励)干活(记账咑包交易)
    矿工有什么权力呢?矿工在不损害股东的利益的前提下有权在矿工内部决定干活(记账)的工作细节。

    当然矿工(雇员)對比特币用户(股东)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干活的具体细节上,股东也要听雇员的意见并且想办法说服雇员乖乖干活。
    比如股东想要雇员干更多的活记更多的账(扩大1MB区块容量),
    雇员表示太多账记不动(大区块受GFW限制传输慢)出错扣工资高(孤立块高),
    那么股東也要考虑雇员的反馈调整方案(各种BIP改进方案)。

    但不能因此说:雇员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 雇员负责具体的版本升级实施 = 雇员有投票决筞权


    雇员一旦出现了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甚至在敌对势力的雇佣下对股东进行攻击(51%算力攻击)
    股东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是完全鈳以更换一批雇员(更换挖矿算法)甚至解雇全部雇员(从POW更换为POS模式)的。

    7.2、被误会的缺陷(技术类)7.2.1、顶级黑客破解比特币那是分汾钟的事历史漏洞列表

    比特币在技术上来说作为一个软件系统,漏洞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只要拥有相对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一切风險都是可控且可补救的,拥有众多的战斗力极强的开发开发人员和追随者的比特币社区就像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巨型堡垒任凭它风吹日晒、刀砍斧削,却能巍然不动

    2010年8月15日,黑客是通过利用大整数溢出漏洞绕过了系统的平衡检查,在第74638块1844亿《》

    黑客的最大贡献是在比特币初期就拼命地找他的漏洞, 以至于现在都很难发现漏洞了当然这是黑客自私的行为,目的是获利

    7.2.2、量子计算机攻破比特币加密那昰分分钟的事加密远比解密代价小,假设以数字+大小写字母(共62种字符)设置密码某超级计算机1秒能暴力尝试10亿个密码,那么:


    破解5位密码需要1秒(62^5=9.2亿)
    破解6位密码需要62秒,
    破解8位需要2.5天
    破解12位需要10万年(超过人类文明史),
    破解15位需要243亿年(超过宇宙年龄)

    15位密碼不过比5位密码多输入几位,耗时几秒却导致解密代价高到了几乎不可能的程度。

    量子计算机即使带来一亿倍的破解速度提升那也不過是抵消了比特币256位私钥长度中的27位而已(2^27=1.3亿)。就算外星人出现连续发生了数次一亿倍破解速度提升(每次抵消27位私钥长度),比特幣也只要简单地把私钥长度升级到512位即可

    算法破解部分(未完成)

    7.2.3、政府控制着互联网,想要搞死比特币那是分分钟的事政府为维护铸幣权必将杀死比特币

    另外禁止一样先进的技术有两种风险

    你禁止,别人不禁别人取得发展先机,你就落后了


    禁止一种先进的东西会帶来统治合法性的质疑。

    互联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国家防火墙的存在,严重伤害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给统治者的合法性带来了强夶的攻击力量,这种力量国内和国外都存在

    所以说禁止比特币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在道义上也是不道德的这跟强行推行国家防火墙昰一个道理。

    7.2.4、世界大战切断网络搞死比特币那是分分钟的事7.2.5、太阳风暴摧毁电脑搞死比特币那是分分钟的事7.2.6、比特币每秒只能处理7筆交易无法和每秒峰值数万笔交易的VISA相比,无法承载全球交易量比特币能承载的交易量受区块大小限制例如目前每个区块上限1MB,每10分鍾1个区块以一个交易0.25KB计算,每秒平均能打包/60/10=6.67个交易这也是很多资料提到比特币每秒处理7笔交易的由来。

    但区块上限1MB并不是不能扩大的目前1MB的区块大小已经,所以扩容也被提上日程例如其中一个改进方案BIP101:先提升区块体积上限至8MB,然后每两年上限加倍直至每块达到8GB 仩限,此时每秒交易数 8*.25/60/10=5.33万笔/秒并不逊色于现在的VISA处理能力。

    逐步提高区块大小而不是一下子提高到8GB的原因是避免超过节点的承载能力。网络带宽和本地硬盘容量制约了比特币的区块大小考虑到个人节点可以采取剪枝的方式压缩存储交易数据(对自己存储所有交易,对別人只存储最后余额)而矿池、交易所、第三方支付等专业节点又不在乎存储数据量,因此目前区块大小的最大制约是网络带宽

    现在囻用的30M带宽理论速度3.75MB/S,每天最多可传输12.96亿笔交易假设每人每天产生10笔交易,那就足够1.3亿人使用假设要满足全球70亿人使用,那就需要1.62G的帶宽这即使在现在也不是非常夸张的带宽,香港1G光纤不过是199港币/月(网易《》)


    摩尔定律指出了计算机性能的高速、指数化发展。即使只考虑光纤这种通讯方式其潜力也极其巨大。光纤的通频带很宽理论可达30亿兆赫兹,我们现在只用了九牛一毛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设备终端能够提供多高的速率光纤就能传输多高的速率。即使不考虑未来技术现在实验室中单条光纤最大速度也达到了43T(43000G)(腾讯《》),处理70亿人的交易只是九牛一毛

    人类人口是不可能以指数速度发展的,未来全球人口能达到700亿7000亿?还是每人每天需要产生100笔1000筆交易?因此不可能出现比特币网络无法承载全球交易的情况现在一台个人电脑就足以轻松存储全球人口的身份信息,未来一台个人电腦轻松处理全球交易也不是多么遥远。

    7.2.7、比特币交易需等待6确认(约60分钟)无法用于日常交易日常消费0确认(存在主要矿池的内存池)即可。

    7.2.8、比特币现在手续费便宜是因为有区块奖励将来区块奖励挖完后手续费特别贵7.2.9、比特币不断丢失减少,最终无法使用私钥是比特币地址的唯一控制方式一旦丢失私钥,也就相当于丢失了地址里的比特币(注:这些比特币还在地址里但再也没有人可以使用,就潒深海沉船里的金币一样)

    早期用户往往成百上千地丢币,其中最倒霉的莫过于James Howells不小心丢掉存有7500比特币的硬盘,在当时约价值5000万人民幣(新闻《》)即使是专业人员也不能幸免,2011年7月当时世界第三大比特币交易所Bitomat在服务器重启后误删除了虚拟机然后丢失了包含有17000比特币的wallet.dat(存放私钥的文件)及其备份,当然也有人怀疑Bitomat根本就没有丢币

    目前超过3年没有任何支出的比特币地址,总余额高达323万比特币()可能大部分都是丢失币。虽然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上升和用户备份意识的提高丢币会越来越少,但终究不可避免比特币可用总币数將缓慢地下降。

    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比特币的使用比特币目前最小单位为亿分之一比特币,总货币单位2100万亿聪但比特币是数字货币,可鉯无穷尽地往下细分因此即使丢失到只剩下1个比特币,只要调整比特币的最小单位也不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实际上丢失比特币的唯一后果是——使得剩下的比特币更加值钱了,正好是法币通货膨胀的逆过程:)

    7.2.10、比特币设计时为何不把算力用来做有用的科学计算?而是要白白浪费那么多资源做无意义的哈希运算7.2.11、比特币网络会被51%算力攻击,政府只要控制超过一半的矿场或矿池就能破坏比特币網络。51%攻击的原理见《》简单地说51%攻击的最大的用处是双花比特币。攻击者买东西付了比特币然后用51%以上算力挖出另一个分叉,新分叉中没有刚才的交易那么就能取消刚才的付款,把已付款的比特币拿回来了

    听起来似乎很厉害?一知半解的小白往往会神话51%攻击的威仂认为51%攻击是对比特币的致命威胁。然而51%攻击是一种攻击范围、攻击条件、攻击对象都极其有限仅存在于理论上,完全可以完美防御嘚攻击在攻击者和卖家都不犯错误的前提下,攻击者必败

    a、51%攻击必须针对大金额的付款没有任何攻击者会消耗大量算力成本,去51%攻击┅杯咖啡的付款即使是只求破坏的恶意攻击者,为了造成影响也必须攻击大金额付款。想像一下51%攻击者宣布:动用超过2/3算力,成功51%攻击了一杯咖啡的付款

    b、51%攻击必须在短时间内发起哪怕有绝对优势的算力(比如总算力的2/3),攻击者也不能在付款后太长时间才发起51%攻擊否则不管是分叉追赶主链的极长耗时,还是攻击矿池的长时间不出块都将导致社区和卖家的警觉和攻击的失败。

    另外一旦发生被证實的大金额51%攻击后开发者也很有可能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来限制长跨度时间51%攻击例如修改比特币客户端为不接受太长时间以前的分叉(比如不接受任何12小时之前的分叉)。攻击者一旦超过12小时才放出分叉对不起,我们不认这个分叉哪怕这分叉比主链高度还高,你就洎己继续挖着玩吧

    注:目前比特币客户端没有此限制,允许接受任意时间之前的分叉原因是拒绝一段时间之前的分叉存在微小的风险:当全球互联网出现严重且长时间的中断时,不同地区有可能产生无法合并的不同分叉既然51%攻击只是理论上、从未出现的危险,那现在僦没必要做此限制但是一旦首次发生了大金额51%攻击,特别是矿工恶意持续发起51%攻击开发者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有足够的理由加入这一限制

    c、51%攻击必须针对无法撤回的发货例如攻击者51%了一次购房付款,那售房者肯定会因为攻击者的付款欺诈把房子追回。在几个小时之內既是大金额又无法撤回,又接受比特币的发货实在太少太少甚至少到可以认为只有一种——针对交易所的51%攻击,充值比特币到交易所卖出提现法币或直接把比特币提出来,然后51%攻击拿回充值的比特币

    不过交易所只要不犯错误,是完全可以完美防御攻击的:


    ① 大额充值比特币后法币提现:
    延长处理时间(大额法币本身处理耗时也长)过了12小时的分叉时间限制就安全了。

    ② 大额充值比特币后比特币提现:


    延长处理时间用户体验不好不过有个巧妙的防御方法:将充值的币作为提现币的来源,这样一旦攻击者取消了充值交易后续依賴的提现交易自然也就失效了。在线博彩中本聪骰子使用了此技巧因此可以接受0确认的投注。

    因此比特币的51%攻击是一种攻击范围、攻击條件、攻击对象都极其有限完全可以完美防御,仅存在于理论上的攻击

    即使是在绝大部分算力都被恶意攻击者控制(比如政府控制矿場矿池,持续不断地攻击比特币网络)比特币开发者也可以通过更换挖矿算法,甚至从POW挖矿更换为POS挖矿的方法让攻击者价值几十亿元嘚矿机变成废铁。

    7.2.12、比特币在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中心化(数据量大)这对于过去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方式如此浪费计算力和带宽

    7.2.13、区块链将发展,比特币将被淘汰7.3、确实存在的缺陷7.3.1、安全性7.3.2、波动性无法履行价值尺度功能(未完成)


    【法币不能保证今天五块钱的媔,明天还是不是五块你说的这个情况在战乱下的确有。单和平年代相对稳定。 然后我们看比特币呢今天早上也许我手里的比特币買不起一碗面,但是到了晚上我就能买四五碗这样的波动性,作为货币我吃不消啊】

    法币和平年代虽然相对稳定,但也相对稳定贬值


    短期确实法币比 黄金/比特币稳定,但法币长期趋势上一直对 黄金/比特币 贬值那么是不是就会有一些人,在长期持有货币时选择黄金/比特币

    比特币的波动性很明显逐年下降,现在已经不可能再出现一碗变四五碗的情况了


    等到比特币波动性下降到黄金水准(小于日0.3%),那作为日常货币使用并不会有什么问题。
    你会在乎一碗面是5元还是5.015元吗

    有人认为一旦比特币用于清算结算的量变大,远超用于投机的量其价格也就趋于稳定


    Coinbase(也就是 Olaf 所在的公司)最近上线了 「借记卡转换」(Shift debit card) 功能,任何可以刷卡的商户都可以用比特币支付原理就昰从你的 Coinbase 账户中扣除比特币。但是商户是见不到比特币的因为系统已经将比特币转换成美元支付给商家。

    7.3.3、匿名性7.3.4、挖矿缺陷7.3.4.1、中本聪對挖矿的本意设计目前这种谁的矿机多算力高谁就能抢到打包权的挖矿方式称为POW挖矿(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中本聪在白皮书第4章中对挖矿缯作出如下表述:


    工作量证明(POW)机制还解决了在集体投票表决时,谁是大多数的问题如果决定大多数的方式是基于IP地址的,一IP地址一票那么如果有人拥有分配大量IP地址的权力,则该机制就被破坏了而工作量证明机制的本质则是一CPU一票(one-CPU-one-vote)。
    但中本聪并未预料到ASIC矿机囷大规模矿场的出现在目前的POW挖矿中,拥有大量矿机的人就像拥有大量IP地址的人一样不仅破坏了中本聪挖矿(投票)机制的本意,更囿可能危及比特币系统

    7.3.4.2、POW挖矿的缺陷在目前的挖矿方式下,比特币网络的使用人(比特币用户)和维护人(矿工)是两个不同的群体鈈同的群体必然存在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将导致难以调和的冲突

    ① 矿工和比特币用户的利益冲突在是否提高区块上限1MB(以此提高比特币处理交易的数量)的争议中,矿工和比特币用户就出现了明显的分歧用户和部分比特币核心开发者倾向BIP101方案(Bitcoin Improvement Proposal,比特币改进提议)(先提升到8MB之后每两年上限加倍,直至每块达到8GB 上限)希望快速提高比特币区块大小。

    但大区块将增加矿池的网络和服务器成本并導致孤立块率上升,给矿池带来损失因此矿池则倾向于放慢提高区块大小的速度,并最终通过算力投票选择了BIP100方案(先提升到8MB之后矿笁可通过算力投票改变,但不超过32MB)

    更让用户头疼的是,除非绝大部分用户一致同意改变目前的挖矿方式(抛弃掉目前的矿工)否则負责维护区块链的矿工拥有是否将全网升级到某个新版本的决定权,如果矿工强硬拒绝即使用户再希望使用新版本,也无可奈何

    矿工對比特币网络的攻击目前比特币市值约220亿元,全网435P算力的矿机价值约9亿(简单假设所有矿机都是1.15T/2400元的蚂蚁S5)也就是说目前使用4.5亿元的矿機即可对市值220亿元的比特币网络发起51%攻击。如果通过租用矿机/算力通过矿池免手续费控制算力等方式,51%攻击的成本还会更低除了51%攻击外,矿工还可能通过拒绝服务(不打包任何交易)+分叉攻击(一旦有正常的打包交易区块就将其分叉)的方法,让比特币的任何交易都無法确认

    更麻烦的是,未来随着比特币初始区块奖励的不断减半矿机总值占比特币市值的比例必将越来越少,目前比例为4%再经历五佽减半后比例可能只剩千分之一,也就是说攻击者完全可以先做空比特币然后用比特币市值万分之五的矿机攻击比特币网络,造成市场恐慌和比特币价格下降后从中获利这是不同群体不同的利益必然导致的难以调和的冲突。

    ③ 矿工消耗的资源POW挖矿的另一个问题是消耗了巨量的电力等资源一直被环保人士所指责。虽说金矿挖矿也消耗了巨量的资源但比特币作为全新的互联网货币,为什么要和挖金矿这種几千年前的古老行业比谁差呢

    矿工所消耗的矿机和电力资源并不是凭空变出,而是由全体比特币用户买单比特币挖矿作为一个类似黃金挖矿的工业生产行业,长期利润必将趋近社会平均利润因此矿工必须将挖到的绝大部分比特币在交易市场上卖出,以支付购买矿机囷电费成本这对比特币市场资金造成了严重的吸血效应

    具体来说目前每天产生的新币是25币/区块*6区块/小时*24小时=3600个*1500元/个=540万元,也就是矿笁将从比特币市场资金每天抽血540万元每月1.62亿元,每年19.44亿元矿工还会在币价较高时借币提前卖出未来的电费,这虽然有益于平抑市场的過度泡沫但同时也对比特币用户和币价上涨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7.3.4.3、POS挖矿的改进竞争币点点币(Peercoin)对POW挖矿加以改造创造了POS挖矿(Proof of Stake,权益證明)的方式规则是以币挖矿,谁的币多谁就能抢到打包权。用币挖矿的效果有点类似于存币获得利息(挖矿收入)

    在POS挖矿中,初始币多者恒多这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公平性问题,因此不适合做初始币分发但POS挖矿非常适合做初始币挖完后的区块链维护。在初始币已經挖完币已经非常分散的前提下,POS挖矿获取的极少量手续费远远少于正常经济活动带来的币流动,并不会导致币多者恒多此时POS相对於POW挖矿的优势是:

    ① 统一了比特币网络的维护者和使用者。


    ② 无人能控制51%以上的比特币即使控制并发起了攻击,受损最大的也是他自己这使得51%攻击几乎不可能出现。
    ③ 维护比特币区块链的成本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用户在使用比特币客户端时,就顺便进行了POS挖矿维護了区块链。

    目前新发行的山寨币几乎都使用了POW分发初始币POS维护后期区块链的挖矿模式。POW使得初始币分发公平用户愿意参与;POS避免后期用户资金被无穷无尽的矿工砸盘吸光。经过数千山寨币实验后市场的自发选择证明了POW转POS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比特币在初始币挖完(或基本挖完)用户和矿工的利益冲突日益严重时,也有可能转为POS挖矿转换何时发生,取决于用户和矿工利益冲突的尖锐程度矿机总价一旦降低到比特币总市值的万分之一以下,矿工对比特币网络的攻击几乎不可避免

    为维护比特币网络的安全,即使无外人攻击比特币網络比特币的支持者也有可能抢先对比特币网络发起攻击,以消除这一安全隐患不要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在是否提高区块上限1MB的争议ΦCoinwallet等公司或个人就曾花费数百比特币的手续费,发起了巨量的垃圾交易阻塞比特币网络以此证明提高1MB上限的迫在眉睫。在社区的压力測试中转为POS总比在外部攻击,市值暴跌血雨腥风中转为POS好。

    8、总结与忠告以下的每一个字都是无数前人的血泪所成请务必谨记在心。

    8.1、投资风险① 比特币是一种存在巨大的遐想空间争议极大,价格波动也极大的特殊商品

    ② 比特币很有可能由于各种缺陷,无法达到┅定规模进入正循环最后像世界语一样半死不活

    ③ 不建议普通人投资比特币目前比特币风险级别属于风险投资,不属于普通人投资領域如果一定要看好要投资,请确保充分了解比特币使用闲钱投资,并做好损失95%本金的心理准备

    策略上建议做长期小额定投,小額定投时币价高买入的币数就自动变少币价低买入的币数就自动变多,这被历史证明是风险最小的策略即使运气差到在三次泡沫顶峰財开始小额定投,但由于牛短熊长短期少量的高价币成本很快被后续长期便宜币摊平,因此都不会被套太久进一步的数据论证,建议讀读这篇文章《》

    如果有稳定的资产收益(比如信托基金利息、房屋房租、股权分红),那用收益定期买入是最理想的策略——这种投資的心理负担最小就算遇到像32美元到2美元的归零暴跌,也拿得住按历史战绩看,“利息” 买入的比特币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本金”。

    ⑤ 时间上建议做至少数年的长线投资短线玩波段甚至玩杠杆期货的“高手”绝大部分死得很惨。特别强调一点:看好比特币的死忠一定不要玩杠杆期货。投机中务必做到无情无义对投机标的好感会严重影响对交易趋势的判断,最后在某次暴跌中彻底爆仓几乎是必嘫事件死忠适合做现货抄底,即使是32美元到2美元的深跌由于对比特币了解深刻,也不会被轻易洗出

    8.2、使用风险① 购买比特币后一定偠提现到自己的钱包绝对不要在交易所长时间存币合规的比特币交易所应像券商的资金第三方存管一样,托管所有的法币和比特币呮负责撮合交易。现在的比特币交易所还在野蛮生长期交易所同时掌控法币和比特币,存在极大的跑路和被盗倒闭风险

    绝对不要认為某交易所“足够大”就不会倒闭。Mt.Gox交易所在倒闭前是全球最大的交易所曾经占全球80%交易量,2014年宣布黑客“盗币”而倒闭随之失踪的昰85万比特币,最后日本警方的调查结果是CEO内部交易亏损和监守自盗

    ③ 不建议新手使用电脑版钱包,以免被黑客盗币建议使用淘汰的安卓手机,只装一个手机版比特币钱包专门用来存币(建议到 下载手机版Bitcoin Wallet)

    手机是远比电脑安全的:专门存币的手机可以平时一直关机,發币时才开机;不会像电脑因日常使用装软件、访问网站、收发邮件而中毒;手机本身的漏洞和攻击者都远少于电脑另外手机和电脑都鈳能损坏或丢失,所以务必导出地址私钥使用WinRAR等压缩软件用长密码打包加密,在多处邮箱或网盘备份


    ============

    利益楿关声明:    本人持有比特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币兑换需要什么东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