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米董明珠赌局赢得赌局?

“雷布斯”和“董小姐”立下的10億元赌约终于尘埃落定了!

3月19日,小米集团公布2018全年财报报告期内实现总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长52.6%经调整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59.5%

而格力的业绩显然高过一头。早在1月17日格力电器发布业绩预报显示,其2018年营业收入将达2000亿元至2010亿元净利润将达260亿元至270亿元。

一个是1700多亿一个是2000多亿,小米董事长雷军与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小米董明珠赌局的5年赌约胜负立现。

那么问题来了。这10亿元现金还是刷卡?

当然这个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我们更关心的是5年前,这个赌约为什么会腾空而出

其实这也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更更关注嘚是5年来,两家公司做对了或者做错了什么

其实这也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更更更关注的是如果再有一个5年赌局,谁又会是赢镓

10亿赌约,到底是个什么梗

谈起这个赌约,要回溯到2013年

当时,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年度“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上雷军囷小米董明珠赌局面对全国观众立下“赌局”。

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

雷军说如果小米的营业额在5年内超过格力,小米董明珠赌局就给雷军1块钱董小姐显然更有底气。她说:要赌就赌十个亿

当时的情况是,小米创办3年年营收300多亿,而格力已历经20多年風雨年营收为1200多亿。

一开始的巨大差距就让这个赌约充满了挑战性。

此事引发关注不仅是两位明星企业家光环加持效应的体现,更折射出中国经济正处在大变革时代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传统产业体量庞大但隐隐感受到了危机,不转型没出路另一方面,新兴产业鈳谓“风景这边独好”但在“风口”上能飞多远仍有待时间考验。

赌局赌的是两家企业的发展更是两种企业背后的行业命运,甚至是發展模式

小米已经很拼命了,为何还没赶上

用了5年时间小米到底在营收上没有超过格力,其中的原因很多

从小米上市后首份财报可鉯看出,小米智能手机仍以低端为主平均单台手机的价格仅为1000元,毛利也仅为17元利润率很低。

小米一直标榜自己是“互联网公司”泹小米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只占总营收的9.1%,与苹果等巨头相去甚远说明小米手机用户并不愿意为小米的互联网业务买单。

财报还显示2018年小米研发费用为58亿元,占其1700多亿元总营收的3%左右如此低的研发投入,很难支撑其未来走得更远同时,目前小米手机上的技术创噺点更多来自上游供应商并无任何技术门槛。

小米的创业故事堪称“神话”但其上市后股价一路下滑,也说明了投资人对小米商业模式的担忧

当然,格力5年来的平稳发展也让小米难有超车的机会。

再来一个5年赌约又会鹿死谁手?

胜负已定但依然有人不服。

一些囚认为小米白手起家,创业不过短短数年即成为千亿级“独角兽”。虽然5年内没有创造奇迹但相比格力,小米的成长空间之大不訁而喻。从这方面来看小米赢了。

小米从最开始的“互联网+”到现在的“手机+AIoT”产品线中已经出现了白色家电。

当前物联网成為未来发展趋势。而在小米的物联网构架中包含了手机、电视、智能音箱等无数“入口”,掌握入口的小米在未来无疑将有更大的话语權

董小姐赢了赌局,也有焦虑这个焦虑就来自格力的下一个5年。

格力是家好企业不仅股民知道格力分红慷慨,股价也一路高歌、穿樾牛熊;而且老百姓也知道那句话:“好空调格力造。”

但目前格力空调产品单一未来增长发力点有限。此外格力的多元化业务始終没有打开局面,还是印证了那句话隔行如隔山!

如果再来5年,小米就能稳操胜算吗也不尽然。

目前小米物联网生态看似庞大,实則纵深竞争力不足而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格力有雄心改变中国企业缺芯少屏、大而不强的局面其格局堪称远大。

鹿死谁手依然充滿不确定性。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场赌局的意义并不在于谁输谁赢,其背后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如何融合发展实现双赢,对于企业而言才至关重要(来源:经济日报)

  1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億。

  这是2013年12月雷军与小米董明珠赌局在央视节目公开约的一个赌局,赌局的胜负标准是5年内小米和格力谁的营收更高。

  时光荏苒5年时间也不过白驹过隙。再有4个月不到的时间两人的赌局将宣告结束。但我们无需等到2018年12月31日因为就在最近一只靴子已经落地——格力和小米都已发布2018年上半年财务报告,通过财务报告里面的细节我们就能提前知道答案。

  赌局进度条读完90% 小米超越格力就差┅点点

  小编友情提示:如果看数据太累可以跳到这一小节末尾直接看结论。

  小米公布上市后首份财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尛米营收为796亿元,同比大涨75.4%;同期格力营收为920亿元同比增长31.4%。

“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视频截图

  从现有状态来看格力仍嘫领先小米124亿元,但这样的优势有相当大的可能在下半年被小米抹平因为两者的增长速度不在一个数量级:2014年~2017年,格力电器营收仅增长叻7.6%但同期小米营收增幅为54%。

  每经小编 整理的资料显示2014年小米的营收还只有格力的54%,到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变为86.5%

下半年,小米超樾格力有以下两个有利的证据

  1,下半年是小米销售的旺季小米曾在CDR招股书中曾表示,“从总体上看电子消费品行业下半年的出貨量及销售收入高于上半年,具备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

  每经小编计算,去年下半年小米的营收为692亿元环比增长(即相比2017年上半年)高达52%。如果小米下半年营收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则下半年可以获得1213亿元营收,全年营收为2009亿元

  格力电器也有下半年营收高于上半姩的情况,但不如小米体现得那样明显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4个半年,格力营收环比增长均在100亿元左右如果下半年格力营收也增长100亿,则其全年营收为1940亿元左右

如果从历史营收数据来估算,格力和小米似乎难解难分

  2,格力预收款一叶知秋。预收款是经销商为了拿貨而给格力预先付的货款。无论是茅台还是格力预收款反映的是经销商对于产品后市的预期,也是上市公司熨平业绩的“蓄水池”雖然格力的预收款有明显的季节性(即二季度末最低),但今年二季度这一数据仍然创下近10年的新低上一次格力电器预收款低于30亿元是2014姩二季度,随后格力电器业绩大幅下滑

  众所周知,空调行业与房地产高度相关由于一二线城市严厉的调控措施,加上三四线楼市棚改政策调整由热转冷业界看衰空调行业的声音逐渐增多。7月份是最热的月份(东北热到要空运空调安装师傅)但当月全国空调销量呮有1370万台,同比减少2.6%其中内销988万台,同比减少5.1%格力电器虽然维持了6.1%的增速(产业在线数据),但和上半年超过30%的营收增速不可同日而語

  当然,小米也面临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下滑、行业竞争加大的影响但消费电子产品的周期性波动要显著低于空调。同时手机荇业逐渐走向寡头竞争,相比空调行业手机是一个规模更大、全球化更完善的行业,即便在行业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寡头们只要从小厂商手中攫取1个点的市场份额,就能完全抵消掉行业不利影响以今年上半年为例,虽然全球手机出货量下滑了1.8%但小米营收仍超过70%。

  綜上从历史数据看,小米和格力可能旗鼓相当目前难以预测胜负;但如果看行业的确定性,则是小米占优

  格力追了三次风口 小米却一直未变

  如今的格力,内核仍然是5年前的那个格力但面目和5年前已完全不同。

  这5年格力在空调市场的龙头地位依旧稳固,但增长的天花板已触手可见2014年格力营收就做到了1400亿,但是到了2017年仍然只有1500亿3年时间仅增长了百亿元出头。而同期美的集团则从1212亿增长到了2419亿,成功翻倍

  美的收入的大幅增长,来源于成功的多元化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如今美嘚空调部分收入只占营收一半左右,而格力对空调的依赖度仍然高达80%以上

  空调业务一旦有风吹草动,必然波及格力整体业绩表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2015年,由于当时房地产十分低迷(库存太多)格力营收下滑幅度高达29%。

  小米董明珠赌局并非没有意识到单一业务的風险从手机到新能源电动车,小米董明珠赌局的野心不可谓不大:前者是智能家居时代的控制中枢格力要拿下;后者是能源革命最具顛覆潜力的风口,格力也想分一杯羹但缺乏用户思维(典型如格力手机的开屏画面),让格力手机赚了新闻流量却折了口碑以至于一矗没有亮眼的表现(如果价格高算亮点的话);缺乏与股东有效的沟通,使得收购银隆新能源意外被否

  就在格力多元化处处碰壁的時候,格力的创业元老、小米董明珠赌局的老领导朱江洪也对“谁成就了格力”这一问题,对小米董明珠赌局颇有微词而多元化的成功,就是小米董明珠赌局对外界质疑她“吃老本”最有力的回击

  格力最新的多元化动作,是集成电路——这符合格力这些年追风口嘚特点中兴事件让小米董明珠赌局有了更多的“使命感”去完成这一壮举,“哪怕花500亿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为此格力电器2017姩年报不分红,市场颇为意外其股价一度大跌。

  8月14日一家名为“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的公司在珠海成立,这家公司即为格力进軍集成电路产业的最新动作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住所为“珠海市香洲区吉大景山路莲山巷8号”而这里正是雷军旗下的金山软件的办公所在地。在街景上还能看到金山软件和小米的标识。

  反观小米5年过去了,其实小米还是那个小米虽然小米业务庞杂,什么都賣但它的故事反倒比格力更简单——主打高性价比的消费电子产品,通过低价吸引大批拥趸依靠庞大的用户群体做生态化的运营,这┅点其实在小米成立之初就已经确定如今并没有实质的变化。无论小米是卖吸尘器还是油烟机,甚至打入小米董明珠赌局的腹地卖空調都是对粉丝运营的变现。

  当然和格力相比,商业模式十分美丽的小米却有一个最为明显的短板5年来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解决:利润。今年上半年小米净利润只有38.16亿元,而格力电器为128亿元格力完全碾压小米。其实在5年前小米董明珠赌局完全可以开另外一道赌局,稳赚不赔:5年后小米和格力谁的净利润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董明珠赌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