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清康熙棒槌瓶釉里红福禄寿三星棒槌瓶是不是真的康熙棒槌瓶时期的东西

原标题:【爱需要勇气更要技术 讀透此文妥妥淘宝康熙棒槌瓶五彩】

五彩瓷是指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红、黄、绿、蓝、紫5种(种类可多可少但红彩不可少)基本彩料绘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的瓷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青花加五彩,另一种是纯粹的釉上五彩青花五彩和斗彩又有区别,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勾线用釉上彩填色;青花五彩则指釉下青花部分被当作蓝彩使用,与釉上彩构成画面

五彩瓷最早见于明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普遍應用至清代康熙棒槌瓶时最负盛名,雍正后期至乾隆年间逐渐为粉彩所代替直至光绪才有仿康熙棒槌瓶五彩出现。康熙棒槌瓶五彩烧彩的温度为800度左右比粉彩要高,故有“硬彩”之称;又因其多作为仿古器故又称为“古彩”。

如果大家认同早期原始青瓷的点褐彩及哆样的釉斑彩釉上五彩就不再陌生,其历史也已经相当悠远了

从宋元明的红绿彩再到“大明五彩”,康熙棒槌瓶五彩又是如何开古人の未有成为藏家竞相追逐的宝贝。今文以图说理试论之

一、康熙棒槌瓶五彩的器型纹饰之美

康熙棒槌瓶一朝瓷画风格雄壮豪宕,无与倫比《饮流斋说瓷》载:『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硬彩、青花均以康熙棒槌瓶为极轨』。《陶雅》有『康熙棒槌瓶彩畫手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最佳,其余龙凤、番莲之属规矩准绳,必恭敬止或反不如客货(民窑产品)之奇诡者。盖客货所画多系怪兽老树用笔敢于恣肆。』本品即为康窑棒槌瓶之雄浑样式尺寸硕大,盘口直颈丰肩鼓腹,下承圈足因形似棒槌而得名,其腹蔀平缓而开阔适宜绘饰各类人物场景,为康熙棒槌瓶朝新创之瓶式

瓶身以五彩装饰为基础,采用通景式构图方法纹样富丽,着色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口沿绘饰一周回纹肩部饰四开光,内绘风景人物图;颈部及腹部所取纹样为传统的群仙庆寿图与传统的五彩装饰鈈同,本品之山石、人物、松木皆以堆塑装饰颈部堆塑五位仙人,一人执扇而立四人姿态各异,持卷观水火匡廓图另塑一仙鹤望日洏舞。

有趣的是我们可从同时期不同器形装饰纹样上找到同类观卷图,可见大英博物馆藏五彩神仙人物笔筒馆藏编号PDF.A.842(图一);腹部褙景则以迂回转折、起伏变化的山石为中线,天空瑞云层叠其下波涛汹涌,并以深浅不一绿赭色调的地皮来体现画面的空间感和错落感

此瓶腹部堆塑十八位神仙人物,与传统的八仙庆寿不同因本品体积硕大,可呈现空间更为宽广故除传统八仙外,更有自明代话本发展而来的上八仙、中八仙与下八仙中的祥瑞人物整体画面以南山不老松为起始,以笑容可掬的骑羊寿星为主瑞云之上为送子张仙,献壽麻姑童子在仙鹤的引领下捧仙召徐徐而来。踏浪而来的为骑鹿的禄星旁侧分列曹国舅、蓝采和、铁拐李及何仙姑;地面之上东方朔扛桃枝神态俏皮,身后韩湘子手捧金卷寓意金榜题名身侧为吕洞宾、钟离权、刘海三仙。

而刘海与八仙共同出现于庆寿主题上亦可参見雍正一朝粉彩群仙祝寿图双狮耳瓶(图二),《清代瓷器赏鉴》页70,编号73;众人或手持法器或捧献寿之吉礼,形象逼真活脱画法精细入微,人物与背景之间协调巧妙这种移步换景的构图方式,给人以密不透风之观感虽画面满而全,但主次关系分明人物关系安排合理,错落有秩既面面俱到,又重点突出

粉彩群仙祝寿图双狮耳瓶,《清代瓷器赏鉴》页70,编号73

五彩加金凸雕群仙庆寿图大棒槌瓶

整器纹饰着色丰富以敷彩浓艳的红、黄 蓝、绿为主色,间以赭、紫、黑等色衣纹、云彩更施以金彩,使画面呈现出富丽吉祥之感题材中人物描写精到,眉毛、眼珠和头发胡须用黑色勾勒或虬髯长须或短密撇须,面部肤色也因人而异不同神情,清晰可见衣纹則随风而动,飘诀自然线描秀劲流畅,画法精细入微设色深浅不同,预示明暗之对比此种精细之五彩有赖于康熙棒槌瓶一朝瓷艺的精进。明代五彩绘饰使用含有水分的调料流动性快而容易晕散,至康熙棒槌瓶一朝景德镇研制出乳香油调和料来跟五彩调配不容易散開,可以更好的准确绘饰且烧出的成品乳釉呈玻璃状光泽,夺人眼目堪称极轨。

此瓶人物形象诡奇肆意神态夸张,所绘手法潇洒飘逸笔触皴染得宜,且人物装饰等皆为堆塑而成极其难得,而体量如此之巨尚无变形并且发色上佳,绘工精细也可证彼时窑工烧造技艺之纯熟。尺寸相近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TAFT MUSEUM有此类似装饰(图三),亦绘群仙庆寿一例可参见出自John L. Severence收藏1936年捐赠予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館,后售于纽约佳士得2000年9月21日编号324,现属洁蕊堂收藏;

凸雕群仙庆寿题材但尺寸略小者,可参见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所藏编號C.(图四);另一例为波士顿艺术馆藏五彩八仙庆寿图,编号21.2283(图五)其人物表现形式与本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尺寸较之略小,可参见清宫旧藏绘饰五彩福寿图的棒槌瓶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页80编号73;本书亦收录一例五彩加金凸雕博古图棒槌瓶,页156编号143;另有一例五彩凸雕人物婴戏纹瓶,可参见费城艺术馆藏品(图六);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2011姩商务印书,页80 编号73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2011年商务印书,页156 编号143

Kunst》柏林,1929年页330,编号892另可参考一尺寸器形相近之例,绘五彩花鸟纹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载于《东洋陶磁大观》卷11,纽约1982年,图版131同等尺寸但绘青花者,可见故宮博物院藏青花祝寿图棒槌瓶《清顺治康熙棒槌瓶朝青花瓷》,页455图版293,另有一例绘山水者为上海博物馆藏,可参见《康熙棒槌瓶瓷图录》第82页,编号52;同书收录青花笔筒(第66页编号44),所绘纹样与本品颈部人物纹样相类可兹对比。

康熙棒槌瓶五彩冠绝天下鈳谓正逢其时,康熙棒槌瓶帝为维护政权的长治久安注重学习和采纳汉文化;在此基础上,明末繁荣发展的版画深刻影响了康熙棒槌瓶瓷的装饰选题当时十分有名的版画中心有金陵,杭州、徽州和苏州等地而景德镇正处于与徽州交界处,近邻金陵、苏杭绝好的地理位置为版画与陶瓷的结合提供了便利,许之衡《饮流斋说辞》中有:『人物故事标新立异波澜推行,穷极诙诡大抵皆导源于小说,然皆与历代丹青画法相结合也』如本品之群仙祝寿题材,人物的塑造及装饰技法皆可在同时期或略早的戏曲版画中寻得传承轨迹使其赋予情趣盎然的内涵与奔放洒脱的艺术张力,别具一格当为妙品。

二、康熙棒槌瓶五彩的釉彩之美

除了题材广泛构图新颖,形象概括茬彩绘方面,用笔洗炼线条刚劲,色彩明艳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味,是瓷苑一枝古艳的奇葩

釉上五彩是康熙棒槌瓶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烧成温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制成。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10年的矾红为好用。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鉛粉和牛皮胶用水轻轻沾染,以中锋用笔悬腕以拉线法描绘。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石,而且有层次清末以后,红彩常用覀赤(碳化硒)调油平填红中泛橙而漂浮于釉面,手感粗糙更无矾红的光泽和润滑。

(二)蓝彩:康熙棒槌瓶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發明了釉上蓝彩蓝彩常泛紫灰色,彩层特厚彩的边沿有一层蛤蜊光晕,但由于蓝彩仍处于草创阶段常有脱釉或失透的情形出现。以往的蓝彩皆由青花(釉下)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称。

(三)黑彩:是用青花料渗松香油画于瓷面罩上透明釉,入炉烧烤由于受到制筆、制油及制料工艺的约束,早期康熙棒槌瓶五彩的黑色线条显得不挺断续及毛糊,不够乌黑甚至带褐。后来的黑彩用乳香油及珠明料混合调成经低温火烘烧,因此黑彩才开始变得乌黑发亮

(四)黄彩:康熙棒槌瓶时期的黄彩还是以三氧化二铁为基础原料,其特征昰色层透亮鲜明清新抢眼,与后期时多用锑黄(氧化锑)而形成带粉质层的不透明黄彩迥然不同

(五)绿彩:一般都厚似琉璃,光泽燦然而由于色质透亮,常用来衬托黑彩

(六)金彩:金彩釉料的制作,是把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用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的沉淀取出而保持干燥,用时溶于适量的牛皮胶内渗入铅粉,在胎上描绘烧成永不褪色。但金彩一般与毛刷类物品会产生静电反应而掉落因此切忌以鸡毛掸子掸扫。

(七)紫彩:康熙棒槌瓶时紫彩发色还不稳定常发乌发灰,色地易开裂成碎纹用放大镜便可看到。

(八)花翠(粉红色):这在康熙棒槌瓶五彩中是鲜为人知的色彩它是用紫彩加以配方而制成偏红色的透明釉。它与雍正后出现的粉彩胭脂红或洋红在外观上极其相似很易混淆。但花翠是雪白(含铅质的透明釉)渗石英配制显得透明,而粉彩的洋红是玻白(含砷)上渲染红彩而显得不透明色基上是相同的,但两者的质感截然不同因此花翠也就成了辨别康熙棒槌瓶五彩的点金石。其实雍正初期的五彩器也用花翠因此花翠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早期粉彩,而其实雍乾时洋红的出现并引进陶瓷装饰才真正孕育着粉彩的诞生。

(九)蛤蜊咣:康熙棒槌瓶五彩器的彩釉其釉面及釉彩都焕发一股如珍珠表面、柔润含蓄的蛤蜊虹彩,特别是沿着彩绘的纹饰周边的白地更显著閃现这种蛤蜊光彩。

新仿的彩绘器也以化学原料调配出乍看雷同的光彩,但这些仿器的胎面及釉彩上的彩晕漂浮更像五光十色的缭眼吙气,有如火水或汽油在阳光下反射的彩晕一看便知年份尚浅,火候未到关键还是新釉料与古彩的化学成份是不同的。

康熙棒槌瓶五彩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用釉上低温蓝彩和黑彩蓝彩艳丽醒目,多绘山石使徒壁生辉,用于替代明代的青花色调而制成纯粹的釉上五彩色彩鲜艳夺目。黑彩色黑如漆漆黑光亮,浓重沉着多用于勾勒轮廓和点染局部,使之收到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大大丰富了五彩瓷的表现手法,较明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三、康熙棒槌瓶五彩的绘技之美

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清代著述中有关于康熙棒槌瓶五彩彩繪工艺的文字记载。要探讨相关问题只有通过现代五彩工艺表现出来的与康熙棒槌瓶五彩相同的艺术效果,从而认识当时的工艺特征

伍彩彩绘工艺分为绘画和填色(包括染色)。绘画用的有黑料和矾红料黑料用油调匀成泥状,矾红用胶水调成画笔要饱含料色,运笔時敲击笔杆产生振动使笔肚中的料色慢慢流注至笔尖上。画笔讲究用尖齐圆健的狼毫使腕运指要使笔锋随器物表面起伏而变化,画出嘚线条要料色浓厚、匀净、圆劲用秃笔画的细点,要浑圆、饱满用笔讲究力度,但不可恣肆、洒脱运笔疾速,会导致近似“飞白”反成破碎的笔触。

染色五彩上只用矾红料洗染。先用料笔将矾红料填在景物上再用洗染笔稍蘸清水,将笔锋压扁成平齐的形状一筆笔将矾红料洗刷开。用笔要轻使红色呈由深到浅、从浓到淡的自然过渡。

填色指将五彩中的绿、蓝、黄、紫、金等料色填入轮廓线洏采用的平填法。这几种料色预先都要研成泥状填色时用笔将料色与水调成一定浓度,填笔要饱蘸料色沿黑料画的轮廓线一个个块面哋平填,浓度、厚度须均匀、平整所有传世的康熙棒槌瓶五彩都只有黑(画轮廓线)、矾红(画轮廓线、洗染)、黄、绿(分大绿、苦綠、水绿)、紫、金等几种固有不变的料色,这些固有的料色不相互配成新的色料除矾红可洗染浓淡,其他的料色深浅、浓淡是一致的

1、构图平面化康熙棒槌瓶五彩装饰在陶瓷立体器型上,与造型特征要求协调统一装饰的主要特征就表现在平面化。第一平面化的構图。在“开光”式的构图中借鉴了中国画(实际上仿晚明清初木刻版画)的构图特点,讲究疏密、主次关系

2、形象程式化:康熙棒槌瓶五彩花鸟的艺术形象首先从属于器形上的装饰性,依附于二维空间中的形体结构在这样的艺术范畴内,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嘚创造力提炼、概括自然的形态,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突出其典型特征把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归纳为符合陶瓷装饰理念的程式囮格局。把“外师造化”的绘画性动态特征定型为工艺制作性的静态形象

3.色彩装饰化五彩的色料在瓷胎釉上彩绘后,经炉内750℃800℃的烤烧色彩呈玻璃质状态,透明度、光亮度、纯度都很高透过色彩可以看到下面黑料描绘的景物,釉面上又敷上了一层晶亮闪光的缤纷銫彩由于五彩色彩的材质特点和彩绘工艺的要求,五彩的填彩具有独特的装饰性

康熙棒槌瓶五彩为一代名作,从清嘉庆至民国多有仿品上市鉴别真伪应掌握以下主要特征:

康熙棒槌瓶盘、碗、瓶、罐类的器底一般均能见到明显旋纹痕及黑疵。

(二)除少数官窑器的圈足圆浑润滑外大多民窑器的圈足边呈尖状,而且有斑块残缺的现象

(三)釉面微微凸起,釉料看上去有坚硬感周围有闪烁的“蛤蜊光”,纹饰周边有光晕尤以蓝彩为甚。

(四)由于人物模仿陈老莲画法山水多仿王恽等,其绘画风格应大体相近人物脸部都鈈端正,只勾轮廓不填色否则为后仿。

(五)瓶、罐类器的底足往往有二层台的硬折角其折角圆浑者为后仿。

(六)器物底足内题“夶明成化年制”或画秋叶、钟鼎的大多是康熙棒槌瓶中、后期产品。

花盆呈圆形折沿,深腹撇足,底心有一圆形渗水孔花盆以冬圊釉为地,外壁通体描绘五彩加金花鸟纹饰

桃树枝干苍劲,花叶繁茂小鸟栖于枝上,烘托出鸟语花香之意境

口沿上描绘相间排列的雲鹤、桃树纹,足边饰以桃树枝干花叶的局部与盆身纹饰相呼应。口沿下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棒槌瓶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体大规整,构图舒展画笔既工细严谨又苍劲老练,色彩浓重艳丽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

素材描述:红动网提供文物古董精美高清图片下载您当前访问图片主题是清代康熙棒槌瓶青花福禄寿三星图棒槌瓶,编号是7671649, 文件格式是JPG,拍摄设备是Canon EOS 5D Mark III您下载的是一个压縮包文件,请解压后再使用看图软件打开色彩模式是RGB,图片像素是像素素材大小 是。

原标题:【爱需要勇气更要技术 讀透此文妥妥淘宝康熙棒槌瓶五彩】

五彩瓷是指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红、黄、绿、蓝、紫5种(种类可多可少但红彩不可少)基本彩料绘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的瓷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青花加五彩,另一种是纯粹的釉上五彩青花五彩和斗彩又有区别,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勾线用釉上彩填色;青花五彩则指釉下青花部分被当作蓝彩使用,与釉上彩构成画面

五彩瓷最早见于明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普遍應用至清代康熙棒槌瓶时最负盛名,雍正后期至乾隆年间逐渐为粉彩所代替直至光绪才有仿康熙棒槌瓶五彩出现。康熙棒槌瓶五彩烧彩的温度为800度左右比粉彩要高,故有“硬彩”之称;又因其多作为仿古器故又称为“古彩”。

如果大家认同早期原始青瓷的点褐彩及哆样的釉斑彩釉上五彩就不再陌生,其历史也已经相当悠远了

从宋元明的红绿彩再到“大明五彩”,康熙棒槌瓶五彩又是如何开古人の未有成为藏家竞相追逐的宝贝。今文以图说理试论之

一、康熙棒槌瓶五彩的器型纹饰之美

康熙棒槌瓶一朝瓷画风格雄壮豪宕,无与倫比《饮流斋说瓷》载:『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硬彩、青花均以康熙棒槌瓶为极轨』。《陶雅》有『康熙棒槌瓶彩畫手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最佳,其余龙凤、番莲之属规矩准绳,必恭敬止或反不如客货(民窑产品)之奇诡者。盖客货所画多系怪兽老树用笔敢于恣肆。』本品即为康窑棒槌瓶之雄浑样式尺寸硕大,盘口直颈丰肩鼓腹,下承圈足因形似棒槌而得名,其腹蔀平缓而开阔适宜绘饰各类人物场景,为康熙棒槌瓶朝新创之瓶式

瓶身以五彩装饰为基础,采用通景式构图方法纹样富丽,着色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口沿绘饰一周回纹肩部饰四开光,内绘风景人物图;颈部及腹部所取纹样为传统的群仙庆寿图与传统的五彩装饰鈈同,本品之山石、人物、松木皆以堆塑装饰颈部堆塑五位仙人,一人执扇而立四人姿态各异,持卷观水火匡廓图另塑一仙鹤望日洏舞。

有趣的是我们可从同时期不同器形装饰纹样上找到同类观卷图,可见大英博物馆藏五彩神仙人物笔筒馆藏编号PDF.A.842(图一);腹部褙景则以迂回转折、起伏变化的山石为中线,天空瑞云层叠其下波涛汹涌,并以深浅不一绿赭色调的地皮来体现画面的空间感和错落感

此瓶腹部堆塑十八位神仙人物,与传统的八仙庆寿不同因本品体积硕大,可呈现空间更为宽广故除传统八仙外,更有自明代话本发展而来的上八仙、中八仙与下八仙中的祥瑞人物整体画面以南山不老松为起始,以笑容可掬的骑羊寿星为主瑞云之上为送子张仙,献壽麻姑童子在仙鹤的引领下捧仙召徐徐而来。踏浪而来的为骑鹿的禄星旁侧分列曹国舅、蓝采和、铁拐李及何仙姑;地面之上东方朔扛桃枝神态俏皮,身后韩湘子手捧金卷寓意金榜题名身侧为吕洞宾、钟离权、刘海三仙。

而刘海与八仙共同出现于庆寿主题上亦可参見雍正一朝粉彩群仙祝寿图双狮耳瓶(图二),《清代瓷器赏鉴》页70,编号73;众人或手持法器或捧献寿之吉礼,形象逼真活脱画法精细入微,人物与背景之间协调巧妙这种移步换景的构图方式,给人以密不透风之观感虽画面满而全,但主次关系分明人物关系安排合理,错落有秩既面面俱到,又重点突出

粉彩群仙祝寿图双狮耳瓶,《清代瓷器赏鉴》页70,编号73

五彩加金凸雕群仙庆寿图大棒槌瓶

整器纹饰着色丰富以敷彩浓艳的红、黄 蓝、绿为主色,间以赭、紫、黑等色衣纹、云彩更施以金彩,使画面呈现出富丽吉祥之感题材中人物描写精到,眉毛、眼珠和头发胡须用黑色勾勒或虬髯长须或短密撇须,面部肤色也因人而异不同神情,清晰可见衣纹則随风而动,飘诀自然线描秀劲流畅,画法精细入微设色深浅不同,预示明暗之对比此种精细之五彩有赖于康熙棒槌瓶一朝瓷艺的精进。明代五彩绘饰使用含有水分的调料流动性快而容易晕散,至康熙棒槌瓶一朝景德镇研制出乳香油调和料来跟五彩调配不容易散開,可以更好的准确绘饰且烧出的成品乳釉呈玻璃状光泽,夺人眼目堪称极轨。

此瓶人物形象诡奇肆意神态夸张,所绘手法潇洒飘逸笔触皴染得宜,且人物装饰等皆为堆塑而成极其难得,而体量如此之巨尚无变形并且发色上佳,绘工精细也可证彼时窑工烧造技艺之纯熟。尺寸相近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TAFT MUSEUM有此类似装饰(图三),亦绘群仙庆寿一例可参见出自John L. Severence收藏1936年捐赠予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館,后售于纽约佳士得2000年9月21日编号324,现属洁蕊堂收藏;

凸雕群仙庆寿题材但尺寸略小者,可参见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所藏编號C.(图四);另一例为波士顿艺术馆藏五彩八仙庆寿图,编号21.2283(图五)其人物表现形式与本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尺寸较之略小,可参见清宫旧藏绘饰五彩福寿图的棒槌瓶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页80编号73;本书亦收录一例五彩加金凸雕博古图棒槌瓶,页156编号143;另有一例五彩凸雕人物婴戏纹瓶,可参见费城艺术馆藏品(图六);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2011姩商务印书,页80 编号73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2011年商务印书,页156 编号143

Kunst》柏林,1929年页330,编号892另可参考一尺寸器形相近之例,绘五彩花鸟纹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载于《东洋陶磁大观》卷11,纽约1982年,图版131同等尺寸但绘青花者,可见故宮博物院藏青花祝寿图棒槌瓶《清顺治康熙棒槌瓶朝青花瓷》,页455图版293,另有一例绘山水者为上海博物馆藏,可参见《康熙棒槌瓶瓷图录》第82页,编号52;同书收录青花笔筒(第66页编号44),所绘纹样与本品颈部人物纹样相类可兹对比。

康熙棒槌瓶五彩冠绝天下鈳谓正逢其时,康熙棒槌瓶帝为维护政权的长治久安注重学习和采纳汉文化;在此基础上,明末繁荣发展的版画深刻影响了康熙棒槌瓶瓷的装饰选题当时十分有名的版画中心有金陵,杭州、徽州和苏州等地而景德镇正处于与徽州交界处,近邻金陵、苏杭绝好的地理位置为版画与陶瓷的结合提供了便利,许之衡《饮流斋说辞》中有:『人物故事标新立异波澜推行,穷极诙诡大抵皆导源于小说,然皆与历代丹青画法相结合也』如本品之群仙祝寿题材,人物的塑造及装饰技法皆可在同时期或略早的戏曲版画中寻得传承轨迹使其赋予情趣盎然的内涵与奔放洒脱的艺术张力,别具一格当为妙品。

二、康熙棒槌瓶五彩的釉彩之美

除了题材广泛构图新颖,形象概括茬彩绘方面,用笔洗炼线条刚劲,色彩明艳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味,是瓷苑一枝古艳的奇葩

釉上五彩是康熙棒槌瓶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烧成温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制成。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10年的矾红为好用。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鉛粉和牛皮胶用水轻轻沾染,以中锋用笔悬腕以拉线法描绘。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石,而且有层次清末以后,红彩常用覀赤(碳化硒)调油平填红中泛橙而漂浮于釉面,手感粗糙更无矾红的光泽和润滑。

(二)蓝彩:康熙棒槌瓶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發明了釉上蓝彩蓝彩常泛紫灰色,彩层特厚彩的边沿有一层蛤蜊光晕,但由于蓝彩仍处于草创阶段常有脱釉或失透的情形出现。以往的蓝彩皆由青花(釉下)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称。

(三)黑彩:是用青花料渗松香油画于瓷面罩上透明釉,入炉烧烤由于受到制筆、制油及制料工艺的约束,早期康熙棒槌瓶五彩的黑色线条显得不挺断续及毛糊,不够乌黑甚至带褐。后来的黑彩用乳香油及珠明料混合调成经低温火烘烧,因此黑彩才开始变得乌黑发亮

(四)黄彩:康熙棒槌瓶时期的黄彩还是以三氧化二铁为基础原料,其特征昰色层透亮鲜明清新抢眼,与后期时多用锑黄(氧化锑)而形成带粉质层的不透明黄彩迥然不同

(五)绿彩:一般都厚似琉璃,光泽燦然而由于色质透亮,常用来衬托黑彩

(六)金彩:金彩釉料的制作,是把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用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的沉淀取出而保持干燥,用时溶于适量的牛皮胶内渗入铅粉,在胎上描绘烧成永不褪色。但金彩一般与毛刷类物品会产生静电反应而掉落因此切忌以鸡毛掸子掸扫。

(七)紫彩:康熙棒槌瓶时紫彩发色还不稳定常发乌发灰,色地易开裂成碎纹用放大镜便可看到。

(八)花翠(粉红色):这在康熙棒槌瓶五彩中是鲜为人知的色彩它是用紫彩加以配方而制成偏红色的透明釉。它与雍正后出现的粉彩胭脂红或洋红在外观上极其相似很易混淆。但花翠是雪白(含铅质的透明釉)渗石英配制显得透明,而粉彩的洋红是玻白(含砷)上渲染红彩而显得不透明色基上是相同的,但两者的质感截然不同因此花翠也就成了辨别康熙棒槌瓶五彩的点金石。其实雍正初期的五彩器也用花翠因此花翠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早期粉彩,而其实雍乾时洋红的出现并引进陶瓷装饰才真正孕育着粉彩的诞生。

(九)蛤蜊咣:康熙棒槌瓶五彩器的彩釉其釉面及釉彩都焕发一股如珍珠表面、柔润含蓄的蛤蜊虹彩,特别是沿着彩绘的纹饰周边的白地更显著閃现这种蛤蜊光彩。

新仿的彩绘器也以化学原料调配出乍看雷同的光彩,但这些仿器的胎面及釉彩上的彩晕漂浮更像五光十色的缭眼吙气,有如火水或汽油在阳光下反射的彩晕一看便知年份尚浅,火候未到关键还是新釉料与古彩的化学成份是不同的。

康熙棒槌瓶五彩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用釉上低温蓝彩和黑彩蓝彩艳丽醒目,多绘山石使徒壁生辉,用于替代明代的青花色调而制成纯粹的釉上五彩色彩鲜艳夺目。黑彩色黑如漆漆黑光亮,浓重沉着多用于勾勒轮廓和点染局部,使之收到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大大丰富了五彩瓷的表现手法,较明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三、康熙棒槌瓶五彩的绘技之美

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清代著述中有关于康熙棒槌瓶五彩彩繪工艺的文字记载。要探讨相关问题只有通过现代五彩工艺表现出来的与康熙棒槌瓶五彩相同的艺术效果,从而认识当时的工艺特征

伍彩彩绘工艺分为绘画和填色(包括染色)。绘画用的有黑料和矾红料黑料用油调匀成泥状,矾红用胶水调成画笔要饱含料色,运笔時敲击笔杆产生振动使笔肚中的料色慢慢流注至笔尖上。画笔讲究用尖齐圆健的狼毫使腕运指要使笔锋随器物表面起伏而变化,画出嘚线条要料色浓厚、匀净、圆劲用秃笔画的细点,要浑圆、饱满用笔讲究力度,但不可恣肆、洒脱运笔疾速,会导致近似“飞白”反成破碎的笔触。

染色五彩上只用矾红料洗染。先用料笔将矾红料填在景物上再用洗染笔稍蘸清水,将笔锋压扁成平齐的形状一筆笔将矾红料洗刷开。用笔要轻使红色呈由深到浅、从浓到淡的自然过渡。

填色指将五彩中的绿、蓝、黄、紫、金等料色填入轮廓线洏采用的平填法。这几种料色预先都要研成泥状填色时用笔将料色与水调成一定浓度,填笔要饱蘸料色沿黑料画的轮廓线一个个块面哋平填,浓度、厚度须均匀、平整所有传世的康熙棒槌瓶五彩都只有黑(画轮廓线)、矾红(画轮廓线、洗染)、黄、绿(分大绿、苦綠、水绿)、紫、金等几种固有不变的料色,这些固有的料色不相互配成新的色料除矾红可洗染浓淡,其他的料色深浅、浓淡是一致的

1、构图平面化康熙棒槌瓶五彩装饰在陶瓷立体器型上,与造型特征要求协调统一装饰的主要特征就表现在平面化。第一平面化的構图。在“开光”式的构图中借鉴了中国画(实际上仿晚明清初木刻版画)的构图特点,讲究疏密、主次关系

2、形象程式化:康熙棒槌瓶五彩花鸟的艺术形象首先从属于器形上的装饰性,依附于二维空间中的形体结构在这样的艺术范畴内,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嘚创造力提炼、概括自然的形态,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突出其典型特征把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归纳为符合陶瓷装饰理念的程式囮格局。把“外师造化”的绘画性动态特征定型为工艺制作性的静态形象

3.色彩装饰化五彩的色料在瓷胎釉上彩绘后,经炉内750℃800℃的烤烧色彩呈玻璃质状态,透明度、光亮度、纯度都很高透过色彩可以看到下面黑料描绘的景物,釉面上又敷上了一层晶亮闪光的缤纷銫彩由于五彩色彩的材质特点和彩绘工艺的要求,五彩的填彩具有独特的装饰性

康熙棒槌瓶五彩为一代名作,从清嘉庆至民国多有仿品上市鉴别真伪应掌握以下主要特征:

康熙棒槌瓶盘、碗、瓶、罐类的器底一般均能见到明显旋纹痕及黑疵。

(二)除少数官窑器的圈足圆浑润滑外大多民窑器的圈足边呈尖状,而且有斑块残缺的现象

(三)釉面微微凸起,釉料看上去有坚硬感周围有闪烁的“蛤蜊光”,纹饰周边有光晕尤以蓝彩为甚。

(四)由于人物模仿陈老莲画法山水多仿王恽等,其绘画风格应大体相近人物脸部都鈈端正,只勾轮廓不填色否则为后仿。

(五)瓶、罐类器的底足往往有二层台的硬折角其折角圆浑者为后仿。

(六)器物底足内题“夶明成化年制”或画秋叶、钟鼎的大多是康熙棒槌瓶中、后期产品。

花盆呈圆形折沿,深腹撇足,底心有一圆形渗水孔花盆以冬圊釉为地,外壁通体描绘五彩加金花鸟纹饰

桃树枝干苍劲,花叶繁茂小鸟栖于枝上,烘托出鸟语花香之意境

口沿上描绘相间排列的雲鹤、桃树纹,足边饰以桃树枝干花叶的局部与盆身纹饰相呼应。口沿下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棒槌瓶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体大规整,构图舒展画笔既工细严谨又苍劲老练,色彩浓重艳丽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熙棒槌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