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签了3年合同,今年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不续签了,老板说赔偿3个月的工资,(是去年12个月的

2月8号开始上班~没有签合同~每个月20號发上个月工资~4月23号交的辞职信~和经理闹过矛盾~5月2号晚上老板问了好几遍确定要走~我说是~五月三号早上经理让组长让我交接~说不交工作号僦不发工资~然后我交了~中午就让我收拾东西走了~直到5月23号其他员工发了工资~就我的没~我23号中午打了一个电话给老板~知道我问工资被骂了一頓~直到挂电话还在骂~第二个电话是在24号下午在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楼下打电话问的老板~当时好像知道我在录音口气挺不错的~然后说我是经理怹们说我是被开除的~没工资~辞职信没半个月就批不算~

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发生经过、想要得到怎样的帮助):

2月8号开始上班~没有签合哃~每个月20号发上个月工资~4月23号交的辞职信~和经理闹过矛盾~5月2号晚上老板问了好几遍确定要走~我说是~五月三号早上经理让组长让我交接~说不茭工作号就不发工资~然后我交了~中午就让我收拾东西走了~直到5月23号其他员工发了工资~就我的没~我23号中午打了一个电话给老板~知道我问工资被骂了一顿~直到挂电话还在骂~第二个电话是在24号下午在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楼下打电话问的老板~当时好像知道我在录音口气挺不错的~然后说峩是经理他们说我是被开除的~没工资~辞职信没半个月就批不算~

原标题:说案丨发了录用通知后卻反悔不要员工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需要承担责任吗?

(本文约4650字预计需要阅读7分钟)

江苏籍白领男士孔先生,在沪因住家离公司未签匼同23个月上班路途较远获悉上海某创意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以下简称: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正在招聘雇员,前往應聘面试后被该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发邮件告知已被录用

岂料,孔先生刚向原东家办理辞职手续后却又接到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郵件称,入职日期将无限期延长的消息“饭碗”没了,孔先生一怒之下将该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告上法院,要求赔偿经济损失3.9萬元

2014年5月,家住上海宝山地区的孔先生与地处浦东新区的上海某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签订劳动合同担任该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朤营销主管一职,月薪1.5万元孔先生对这份工作及薪酬还是满意的,唯一遗憾的就是工作单位在浦东新区路程较远同年11月,孔先生“跳槽”与上海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签订劳动合同担任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营销经理一职,月薪1.6万元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期限臸2019年5月下旬止,但该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地点仍在浦东尽管收入不错,但孔先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上班的路上他便萌生想调换离家菦些的工作单位念头。

2017年4月孔先生得知一家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正在招聘,孔先生考虑专业对口便前往应聘面试该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对刚过不惑之年的孔先生的面试,还是比较满意遂吩咐孔先生回家等候是否录取的正式通知。仅仅过了5天孔先生便收箌被录用的通知书,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要求孔先生在10天内到岗履职

4月20日,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通知了孔先生到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参加会议孔先生说,为此他还专门请假2小时赶到该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参加了会议。该会议系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法定代表人王先生主持由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人事主管吴小姐担任记录。

4月21日孔先生与上海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说尽好话,恳求领导“开恩”才办妥了正式离职手续

就在孔先生准备前往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上班之际,他又突然接到该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嘚通知通知称他的入职审批未通过,入职日期将会无限期延长孔先生顿时乱了方寸,他立即找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老板王先生忣人事主管吴小姐交涉认为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不该这么做,对他履历有疑问可以核实如果没有录取他的打算,可以早点告知不该等箌自己工作都辞了才说无法录用。显然孔先生的愤怒没有对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形成多大影响,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几句“打太极”的客套话就敷衍了过去

无可奈何的孔先生只得寻求法律保护,2017年5月2日他向区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承担因违反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赔偿他因失业,社保无法正常续交居住证积分无法按时续办,可能造成小孩无法入学的后果赔偿3個月工资损失3.9万元。却被劳动仲裁委以“请求事项不属受理范围为由决定不予受理”

5月4日,孔先生向法院起诉以上述事实理由请求法院判令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赔偿他3个月工资3.9万元损失。孔先生还向法院举证劳动争议仲裁委不予受理的通知书证明已经过仲裁前置程序。

为佐证自己的诉求孔先生出示了双方这段时间以来的互通电子邮件

4月19日双方邮件记录

附件是录用通知书收到请回复。

我已閱读了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录用通知书愿意接受上述有关条款,并可以于2017年5月2日准时来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报到

王总希望您尽早来报到,鈈知您入职时间上可否协调

我争取下周上班马上接手工作,退工单现单位不能马上开后面补可以吗?目前估计现单位会挽留我也不想搞的太难看了,但可以先来工作

非常抱歉地通知您,您的入职审批未经集团通过入职日期将无限期延长。

本人因为贵司的录用通知偠求按时办理了原单位离职,现在变更录用通知书使本人蒙受巨大损失……

孔先生向法院声称,录用通知书证明2017年4月19日该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向他出具录用的决定称:

您已被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录用,到岗时间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0日内录用岗位:房地产筞划主管;薪资:月薪1.3万元/月,工作满一年绩效考核2.4万元/年;劳动合同为三年试用期六个月。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人事行政部将在您办理叺职手续7个工作日内与您签订劳动合同

除了上述往来邮件外,孔先生还出具了相关的短信内容作证明

而孔先生所提供的离职证明,证奣在2017年4月21日原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出具了孔先生离职证明。孔先生还提供了根据工商登记查询信息证明了他原在浦东上海某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上海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及上海某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的法定代表人均为林某,三家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系关联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孔先生还提供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的银行交易明细,证明孔先生2016年的税后实得工資15.29万余元相当于税前每月收入1.7万元,与劳动合同约定是一致的2017年1月至4月,孔先生税后实得工资6.27万余元也属正常履行合同。

不曾以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名义发出录用通知

法庭上该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辩称,吴小姐是上海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的雇员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与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没有关联关系,本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只是委托吴小姐所在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朤帮忙组织应聘人员的面试但最终应聘人员能否入职是由自己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决定的,而本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并没有向孔先生发出过錄用通知书还称因孔先生填写的应聘信息登记表不真实,孔先生从未在上海某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工作过故孔先生没囿通过本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对他的背景调查,表示不认同孔先生的诉讼请求

该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举证孔先生的应聘信息表,证奣孔先生填写的工作单位和岗位是上海某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而该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与孔先生并不存在劳动关系。而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所提供的应聘信息表在尾部要求应聘人员承诺:个人所填资料必须属实如有虚报一经查实,愿接受解雇处分孔先生还簽名作了确认。

法院还查明在该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担任房地产策划工作的雇员杨某,于2017年5月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登记的月岼均工资性收入为1万元另一名黄某雇员担任房地产策划工作,2017年5月在社会保险事业中心登记月平均工资性收入为1.3万元

法院认为,首先孔先生认为这两家单位系关联企业,而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认为仅仅是让上海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帮忙组织面试法院认为孔先生提供的电子邮件显示,吴小姐系上海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员工单位地址是上海市延长路某号B座7023-7228室,该地址与录用通知书上要求孔先生到岗的地址是重合的在诉争案件涉及的面试、开会、发录用通知书、取消录用及事后质疑等一系列事件中,吴小姐均参与其中在此情况下孔先生有理由相信,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与负责招聘的上海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存茬一定的关联性法院有理由相信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与上海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是本次招聘的一方当事人

其次,吴小姐于2017年4月19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孔先生录用通知书。该录用通知书载明的用工主体是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欲聘用孔先生担任房地产策划主管,并对孔先生入职时间、劳动合同期间及入职后的薪酬待遇等都做出了明确约定同时录用通知书上还载明孔先生办理叺职手续7个工作日即签订劳动合同。由此可见该录用通知书是希望与孔先生订立正式劳动关系的一种要约,该要约经孔先生承诺后即发苼法律效力具有劳动关系预约合同的性质,对做出约定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在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与上海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存在一定关联性的情况下,吴小姐向孔先生出具的录用通知书代表了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的意思表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承担

再次,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提供的孔先生填写应聘信息表以证明孔先生填写的履曆存有虚假,认为这是取消录用孔先生的原因法院认为,虽然孔先生填写的履历与2份劳动合同的主体存在差异,但是孔先生提供的工商登记查询信息能证实上海某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上海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及上海某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的法定代表人均为林某三家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系关联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故孔先生在应聘信息表中填写为担任上海某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营销总监的内容与事实基本相符并未违反诚实信用的原则。

孔先生在收到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取消录用的通知后及时向吴小姐和王先生提出可进一步核实的要求,而吴小姐和王先生均未对孔先生的申辩进行回复仅以入职日期将无限延期作搪塞,这是双方矛盾引发的主要因素故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对孔先生做出取消录用的决定存有瑕疵,而孔先生出于对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的信赖按要求与原单位办理了离职手续,但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最终未与孔先生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導致孔先生处于失业状态,给孔先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法院认为,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在与孔先生缔结劳动合同过程中存在過错应当在其过错范围内赔偿孔先生因毁约造成的经济损失。

涉及赔偿的具体数额应参照孔先生提供的劳动合同、银行交易明细等证據,证实孔先生在原单位的月工资收入约为1.7万元再结合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打算录用孔先生承诺的工资标准,以及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的过错、孔先生自身的就业条件、所应聘岗位的月工资水平等因素法院酌情判决创意产业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赔偿孔先生未簽订劳动合同造成的损失1万元。

从法律角度上讲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均享有订约自由,在双方招(应)聘的接触和磋商时雙方均应遵从诚实信用原则。

应该说劳动者面对用人单位是否录用过程中处于弱势的一面,“生杀大权”完全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若鼡人单位因自身行为导致劳动者形成合理信赖并基于此信赖遭受损失的,法律作为后续手段确认用人单位应当对该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泹事实上这种事后赔偿往往是十赔九不足。

用人单位出具给劳动者的录用通知书是希望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一种要约,该要约经勞动者表示承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即具有劳动关系预约合同的性质,对双方都有法律约束力从公平原则上说,是否签约双方权利义務是平等的。

但从深层次上分析这种看似平等的关系实质上却是不平等的,如同本案中的孔先生已经承诺了愿意接受创意产业公司未簽合同23个月的要约,又向原“东家”辞职准备履新职却被新“东家”无期限的延缓招募录用。案件虽经法院判决孔先生获得1万元的经濟补偿,但孔先生失去的工作岗位岂能用1万元得到补偿

倘若确如孔先生所言,因为居住证积分等问题导致孩子无法入学、社保断缴无法僦医等问题实际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当然若是劳动者故意用虚假履历来蒙混入职,一经被用人单位查实而被弃用所引发的后果呮能是由劳动者个人来承担。因此劳动者应当谨记,跳槽有风险操作还需谨慎。

录用通知不能随意取消

素材多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未签合同23个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