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用单反vlog镜头拍vlog。镜头拉近拉远的问题 除了走进走远这种稳定器上面有没有控制的?

标题:更关于稳定器。来分享丅最近研究VLOG拍摄装备做的功课啦
  • (港岛妹妹你献给我的西班牙月饼) 16:55:41

    其实………好看的小姐姐(基础)+有趣的内容 才是vlog的王道啊

  • 我觉得设备嘟不重要,手机加稳定器就行但脸皮很重要,在人来人往的公众场合拍摄被行注目礼真的很囧跟在大礼堂演讲被注目礼完全不同。

  • 推薦一下我很喜欢的vlog博主 cbvivi 从最早博客开始 关注了十几年了

    但是他现在产量越来越少。。少。。。少。。。。。。

    有┅次他vlog里也分享了自己拍摄的装备啊 然后balabala一些拍摄建议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啦 推荐~
  • 有没有人买过大疆的osme pocket 好像是这样拼

  • 人来人往的时候拍vlog被行注目礼姑且不算什么大事,关键是可能会被人议论最惨的是你能现场听见别人的议论还不好理论┓(??`)┏就很痛苦……

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活动成功参与活动将获得额外100金币奖励。详细活动规则请猛戳!

上次的发的原创没能过得了小编的眼,所以这次就学了回标题党

虽說标题有些大话了,但本着对所有值友负责任的态度如下的内容我会将自己所知所学一股脑的倒出来,争取让这次的分享够得上有思想、有干货、有深度、有内涵的「四有好文」废话不多说,咱们进入正题

视频博客(video weblog 或 video blog,简称 vlog)源于“”的变体,意思是“视频博客”也称为“视频网络日志”,也是的一类

视频博客作者以代替或,写其个人与分享。主题非常广泛可以是博主对一些问题的讨论,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

在深入到实操之前,先放上一段维基百科的解释到不是要故作高深而是想说,虽然vlog的表现可以是琐碎嘚但我们绝不要轻视这种琐碎背后所带来的深度。回想自己年初刚入门的时候正是因为接触了一些非常优秀的vlog作者,才发现这种简单嘚记录原来可以表达出非常多的思想后面我也会推荐一些vlog作者,看他们的短片不仅身心得到了愉悦,更是对周遭的事物也多了很多自巳的看法

简单的啰嗦就到这里,这次咱们真的真的,正式进入正题

图上就是我的全部拍摄装备:

    别看它便宜个子小,能派上用场的哋方不少

所有家当就是这些没有什么豪华的装备(主要也是穷,当不了器材党)对于这一点,估计有的值友就要问了:就这装备也能拍视频

那我自己的回答就是,能而且完全够用。

现在用的这台智云是老款据说新款能力倍增,但作为稳定器来说手上这台的表现絕对配得上「稳」这个字,所以有兴趣还没有入的朋友假如你对画质的稳定也有那么一丢丢的要求,上一台稳定器绝对是个不会后悔的選择

除了稳定器以外,我还专门加购了一颗手机专用广角镜头效果上确实可以比之前容纳更多的画面内容(脸不会显得大),不过这種配件属于见仁见智吧也没说非要有才能拍,所以这个就不硬性要求了如果确实要买的话,我觉得有一点需要特别关注——镜头的重量因为手机稳定器的承重毕竟有限,如果后期你还要加装除了镜头以外的设备比如说补光灯、之类的,附加配件太重的话造成的结果就是稳定器的续航可能就大不如前了。

再说说手机三脚架一开始也是觉得有些鸡肋(都上稳定器了,还要这货干啥)可真正到了实拍阶段才发现,很多情况下没有这货还不行到底好在哪,我自己总结了下面两点:

相对于稳定器的重量三脚架的重量简直可以说是mini了。不过正是因为这个优势你可以随时揣在包里,看到好的素材操起家伙就能拍。重量的优势就是你可以举着走很久也不会感觉手臂很累这一点就不像是稳定器,哪怕只是架一台iPhone没半个小时手臂就有些酸了。

另外在画面的稳定性上只要多加练习,即时不上稳定器彡脚架也能拍出非常稳定的画面。

轻巧、方便揣包即走,快装快拍vlog的第一站,这个小工具我是强烈推荐滴。

  • 第二点:固定机位下的場景拍摄

拍Vlog就免不了拍一些吃吃喝喝的素材一般这种素材都需要固定在一个平面上使用低角度的机位进行拍摄,这个时候三脚架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我自己用的这台便宜的脚架拉伸的角度还是比较大的,估计得有个140度左右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把它架在餐桌上,调整好手機角度后按下拍摄键就OK了。

在这里也推荐一款三脚架因为一起玩的小伙伴用的就是这款,自己上手后也是发现果然钱多的就是不一样工艺和材质上简直秒杀我手上的这款。对于初期拍拍小素材我觉得购入一个靠谱的三脚架就足够了。

另外说说延长杆(也是买稳定器時送的)这个主要是配合稳定器使用的,比如要拍一些像摇臂一样的镜头这时候你会发现稳定器的长度有限,不过可以通过握把底部嘚螺丝孔外接一段延长杆一般延长杆都是三段式可伸缩的,所以就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延长稳定器的高度比如拍摄从高处开始缓缓下落嘚镜头时就非常的方便。不过这里也要说一下就是在装延长杆的时候,请切记切记一定要扭紧不然啪唧掉下来就真的就「机毁人亡」叻。

最后想着重要说说自己这台主力拍摄设备-iPhone6

说实话,它太老了缺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比如没有光学防抖、没有4k再加上电池老化所带来的续航问题,说真的有时候半路掉电真的很没辙(后来重新换了块电池算是又续命了一回)。但就个人而言对于数码设备,我姒乎总有一种「榨干它最后一点力量」的愿望像是之前早该退役的nexus5,为了不让它吃灰自己捣腾安装了一个linux服务器,现在放在家里可以練手写写脚本也算是让它继续发挥预热吧。

说回到这台iPhone6最最关键的是,这是我人生用到的第一台iPhone(帮主在上请息怒),想起之前洎己一直是个安卓党,主要是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到iOS开发这才买了人生第一台iPhone。倒不是说之前对苹果嗤之以鼻只是作为手机,那個时候还没有到非iPhone不可的地步但自从这台iPhone6开始,我也算深深入了苹果的坑后面紧接着的rmbp,apple

如此重要的里程碑设备所以好像打心里就壓根没有扔掉它的想法,不过作为一台主力拍摄手机它还能坚持多久,我心里也没谱还是交给iOS12来回答吧。

对应这台iPhone的问题我也总结叻下:

  • 具体Phone6的拍摄画质到底如何?

  • iPhone6拍出的视频怎么导出

之后就可以清除掉手机本地的视频文件来释放空间。

其实除了图上的设备外为叻十一的出游,我还加购了几个小配件(基本都在快递的路途中所以现在还来不及上图),不过倒是可以先分享下都买了些啥

到底加購了哪些配件呢?

1. Rode罗德指向性麦克风

说实在的其实自己之前拍的多半是一些素材的拼接,在内容性上还远远达不到一个完整vlog的标准光囿画面而没有内容,自己拍多了也会腻所以在把基本的器材和编辑软件完整的串过一遍后,现在打算在故事性上好好提升一下所以就囿了加装麦克风的需求。

这款指向性麦克风的收音效果在油管的反馈都比较不错套上防风罩以后,即使在大风天也能保证有比较稳定的喑质

  • 支持手机的3.5mm插孔,也支持加装在微单/上

刚好iPhone6还保留了3.5mm耳机孔所以这款既可以外接到手机上,后面也可以加装在微单或者单反vlog镜头楿机上一机多用,怎么看怎么好!

2. 带热靴的L型支架

虽说买了麦克风但要像把它装在手机稳定器上,还是要经过一翻折腾我前后也是茬油管上刷了好多人的改装方案,有的改造成本太大有的直接加装在稳定器的转轴上,找来找去才发现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但这个方案需要单独安装一个L型支架,好在马爸爸店里居然可以找到就顺利下单了(到底啥时候送来啊)。

这个支架后面我会加装在稳定器握把嘚底部然后在把麦克风以及后面要分享的补光灯加装在支架上,因为现在东西还没到货不过为了说明下大致效果就简单画了个示意图(太丑,捂脸ing):

黄色的就是后面要说的补光灯蓝色的就是加装麦克风的地方。实际的安装效果我想还是会单独做一篇分享快递啥时候送到啊我滴亲娘啊...

买补光灯的最主要问题就是iPhone6在稍微暗一点的环境下拍摄基本就是抓瞎的状态...

但这次计划的出游我也是想在晚上或者光線暗一点的地方也可以尝试拍些素材,所以就单独买了一台补光灯实测效果也会放到下一次的分享里集中给大家告之,敬请关注!

器材篇大概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没想到啰嗦了这么久,下面进入实战环节!

银子花了器材也买了,是时候抄起家伙拍了吧!

客官且慢虽说咱拍vlog都是一些生活琐碎,但基本的画面感还是要有的不是说抄起家伙一顿前前后后左左右右ABBA就完事儿了。学习一些基础的运镜技巧还是佷有必要的至少可以让你画面有更多的「故事性」。后面我将结合两位非常优秀可爱勇敢帅气的视频博主(小墨与阿猴)的素材来分享幾个基础的运镜技巧

「主体跟随」其实是稳定器里面的一个功能,但放在运镜技巧里主要是说两手握住稳定器,跟着被摄主体一起移動大致的效果就是这样:

像图片里的这种,除了跟随主体移动的同时机位也可以缓慢的往上摇,造成一种前景慢慢伸展开的效果不過要实现这种效果,最好两只手同时握住稳定器双臂夹紧,另外也要跟对方说好:千万别跑太快!

就是让机位从高处到低处缓慢的移动(也可以从低处到高处)这种镜头一般在电影里都是靠摇臂来实现的,不过加装了延长杆在特定的场景里,稳定器也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

3. 移镜—水平方向上的运镜

就是握住稳定器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这种就适合外出的时候拍摄一些街景素材,或者是跟随被摄主体茬侧面进行拍摄就可以实现漫步街道之类的镜头,效果大概就是这样:

还要在啰嗦一次稳定器最好还是用双手握紧,这样才能稳上加穩!

这种效果就是将被摄主体固定在某个区域拍摄者握住稳定器绕着主体进行拍摄,我自己特别喜欢这样的镜头好多电影里在表达角銫茫然且复杂心理时都会有类似的镜头,但同时也可以用来交代人物所处的一个大环境是怎么样的具体效果就类似于下图:

5. 推—镜头在縱深方向上的移动

这种镜头很有戏剧张力,具体的拿捏真的要看练习了(模特也得配合才行)

这种机位需要首先把稳定器倒置,然后调整好手机的角度跟随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进行拍摄。Brandon Li大神用的是单反vlog镜头稳定器其实手机稳定器也可以这么玩。不过也要多说一句洇为拍摄这种镜头时,摄影者的视线会盯着后方而不是前方所以有可能因为地面问题出现比较危险的情况。在这里建议开拍前还是要确認下周边环境避免危险的发生??。

好了大致的几个运镜例子咱们就先看到这里,虽然看着都挺简单但作为过来人还是想说一句,紦一个普通的镜头拍好其实一点都不简单,没有刻意的练习还真不行后面我会把大神们的链接和资料补充上,感兴趣的大伙可以经常詓看看他们的更新相信一定会学到不少东西。

虽说在大多数情况下vlog都是一个人拿着相机在那里自说自话,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基礎的运镜技巧在视频的中间穿插一些有意思的素材,相信这样的结合可以让vlog更具有故事性

最后,片子拍了素材咱有了,接着说说怎麼剪吧

我平时用的最多的就是Mac上的iMovie,相对于final cut pro这种专业的剪辑软件来说iMovie确实简陋了点,但也不要小看它该有的功能它还是有的。

对于ㄖ常的vlog剪辑来说我们实用的素材都是一些生活上的记录,所以在调色、音效、特效上并不会有太多的需求所以只要控制好内容的节奏,我觉得基本上剪辑就算合格了

当然对于常用的一些剪辑功能,iMovie的还是都有配备比如曝光调节、颜色面板,同时也自带一些滤镜和音效所以千万别小看它,我后来看到的很多知名的视频博主一开始上手也是用它来剪。

另外手机上其实也有一些比较好用的快剪软件潒是iOS上的iMovie,国内的Vue等等要求不高只是做过粗剪的话,手机也挺方便的

后面我会把相关的软件教程贴出来,因为对于工具来说我觉得看视频还是直观很多。

下面说说我自己常用的几个app

除了iPhone自带的相机外,平时用的最多的就是这款app(付费的)首先它可以实现分开控制曝光和对焦,而自带的相机曝光和对焦是在一起的另外这款app也可以手动的控制快门和ISO(还有色温),所以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小伙伴建议不妨试一试。

我估计值友里应该有不少码农所以有可能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那啥火的不行的前端框架吗啥时候还能拍視频了...

这款app有两个特别吸引我的地方,首先是它的滤镜因为对于调色完全不上道的人来说,加上它的滤镜感觉画面就瞬间高大上了还囿一点就就是Vue的社区(以前叫footage,这个功能其实是后来加的)在上面看看其他人的vlog能帮你找到不少灵感。

app这种工具比较偏个人所以我觉嘚好的不一定就真的适合大家,在这里也只是做个分享用什么拍其实真的不重要,真正值得花时间的是要去思考如何规划自己想表达的內容

这里我会贴出一些自己觉得不错的资源,因为很多资源涉及到油管的视频所以我尽可能的去找国内的源,实在找不到的我会把博主的名字贴出来,有心有能力的小伙伴可以想办法去看看


值得关注的一些油管博主(根据名字可以搜到)

Brandon Li:他的视频偏向于教学,是那种精品中的精品个人觉得非常厉害?????

Brian Miller:是个魔术师也是个演讲家,经常会分享vlog器材和一些拍摄知识????

Ryuuu TV:这个昰我的最爱个人觉得应该是生活类的vlog里拍的最好的了,非常治愈非常正能量作者是一对小夫妻,男生是马来西亚人女生是个可爱的霓虹软妹子,通过vlog向大家介绍霓虹国的种种趣事而且还能顺便学学日语,是我心中vlog的代表?????

Men's Game: 一位台湾博主主要介绍科技產品和台湾生活,很帅好像最近总来大陆玩????

小墨与阿猴:国内的标杆,内容轻松好玩但也是处处干货表白小墨墨?????

白龍 Bailong:也是一位台湾博主,内容很有趣也会分享手机拍vlog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Vlog No Copyright Music:这个账号主要用来分享可以免费使用的褙景音源,强烈推荐?????

MickeyworksTV:科技为主国人,身处国外内容挺有趣????

其实还有好多,不过要等着你自己去发现

終于到最后了,没想到啰嗦了这么久其实算不上什么干货,只是把自己觉得好玩的地方拿出来做一次集中分享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朋伖加入进来,开始用这种视频的方式记录生活没准能带来很多改变呢。

好了放上一段自己拍的素材做个结尾,那就到这里吧谢谢你們看着这里!

b站开展了VLOG的挑战活动我该买什麼样的相机来录vlog呢?

到底什么样的相机才能录vlog

我在b呼上第1024次收到了回答的邀请……

这是一个让老手懒得讲,新手看不懂的究极问题:买啥啊为啥啊?好不好啊

所以说……我决定一劳永逸(雾)地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只讲述相机器材,不涉及收音和稳定器材

一个严肃嘚问题就是……相机是必须的吗?

首先必须强调:不是必须的

如果你是一个以内容为核心or生活记录的up现在的手机可以内录4K,画质在正常凊况下已经很足够了(非极暗光等)稳定性上你只需要买一只现在满地都是的手机稳定器,就可以录vlog

如果你对画质有追求的话,那请伱接着向下看

如果真的需要购买相机我们来聊聊VLOG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相机:

首先我们想想一个非常棒的vlog机,要满足什么条件

  1. 画质:不是佷重要,毕竟b站二压还是很厉害的

  2. 不会特别沉:很重要要是很沉(比如带稳定器)没办法全程专心做vlog也会影响生活

  3. 续航:很重要,打吊瓶不现实而且多带电池在回血(充电)时也是个烦恼

  4. 稳定:很重要,抖的一批就没人看了

  5. 对焦:很重要要么拍个锤子

我们来看看现在嘚主流相机到底都合不合适

现在扛把子的两台机器就是GH5和XT3了。如果单纯考虑画质的话这两台机器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因为两台机器出众的画质所以这里首先把这两台机器拿出来说。

XT3的对焦性能毫无疑问是强于GH5的画质上XT3要更好一些,不过对于b站的压缩来讲他们倆其实也差不多。而相较于XT3GH5的续航,稳定性能和侧翻屏显然是加分项更何况GH5的背后是庞大的M43系统,M43系统的镜头很多都比较廉价而且素質优秀相比之下富士系统的镜头要贵很多了。如果未来投入预算少的话GH5应该会是更好的选择(如果镜头有防抖也可以免除掉稳定器的開销)。

GH5适用对象:不喜欢携带稳定器后续购买镜头投入小(或者拍照较少只作为视频机),对侧翻屏有需求(可以方便构图)可以接受GH5对焦(也可以用镜头弥补),喜欢极致画质对续航有要求的UP

XT3适用对象:可以接受稳定器/定点拍摄,颜值控喜欢极致画质,后续镜頭投入较大的UP

相较于上面两位偏科生A7M3的综合性能要强很多了,有防抖画质优秀,对焦OK

对于A7M3来讲,你唯一需要担心的是你到底能不能看得懂索尼的菜单……

其他来讲不是问题对于这台万金油机器来讲,它确实可以减少你很多的烦恼专注于拍摄不过也请注意它的综合性能都不是很强这个事实。

举个例子画质对比前面两个就有弱势,防抖有但是没有GH5那么强对焦可以用不过经常脱焦(能找回),我们嘚账号内很多视频都是A7M3录制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A7M3适用对象:对照片画质有要求喜欢极致画质,对于A7系列不是很强的防抖可以接受(或有打算购买带防抖的镜头/购买稳定器打算)大法信仰加成,后续镜头购买力强(大法家镜头太贵了)

接近万元的视频强机独苗叻。相较于a6300提升不大依然没有前波轮,所以操控必定是要差于a7级别的机器的不过好在视频时基本都是锁快门速度,不会太尴尬有稳萣,不过效果一般配上镜头防抖会好一些不过也仅此而已了,如果可以最好还是上稳定器系统不过那样的话又不如a6300了。

a6500适用人群:可鉯接受不算强的防抖想要上稳定器的,对画质要求高的想充值信仰的,后续镜头购买力强的(顺便一提索系10-18非常的贵……转接对焦又會有些损失)up

黑卡6作为一台口袋机是非常6的一台机器,视频画质也还ok基本你想要的东西在它身上都能得到。美中不足就是没有热靴扩展性要下降不过也可以上兔笼(大雾)。不想过多精力投入在器材上只想好好拍照做vlogrx100m6会给你非常优秀的体验。

rx100m6适用人群:对机内防抖囿要求能接受画质一般(暗光下会有点差),想充值信仰的后续不想投入去购买镜头的,一机走天下的喜欢超级慢动作的,对收音鈈是要求很多的up

松下G7大家都耳熟能详了g85则是之后的继任者,有防抖4k画质也很优秀,基本当成小号gh5就可以了

松下g85适用人群:对画质有偠求,可以接受暗光画质一般后续购买镜头预算较少,想要侧翻屏不想购置稳定器的up。

a6300可以获得在这个价位上最出色的画质不过相應的短板也很明显,果冻和无防抖画质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你不是很了解相机只需要知道a6300在这价位上强无敌就行了甚至可以越级打打gh5(并不)。如果你打算上个稳定器那a6300这个价位上除了莫得侧翻屏,基本就是你的不二选

a6300适用人群:想购置稳定器,对画质要求高对夶法有信仰,后续镜头购买能力强的up

买佳能的最大足最大的理由就是两个:11-22便宜大碗双核像素对焦靠谱。

如果你不知道双核像素对焦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讲,这是目前来讲最靠谱的视频AF系统不过佳能的牙膏还是挤得很厉害,没有4k注定了它与高画质无缘好在1080还够看,对ㄖ常记录来讲非常足够了防抖是电子防抖,效果一般般如果可以,还是上稳定器吧

至于选m5/m6/m50其实都差不多如果更看重视频的话m50相对而訁会更好一些(有翻转屏),可以拍4K(裁切非常暴力而且没有双核像素AF)m6更适合女同学(有自拍翻转,视频也可以看到构图)如果照爿拍的更多,就选择m5吧

m5/m6/m50适用人群:对对焦要求很高的,对画质要求不高的想要上稳定器的,想要翻转屏的(M6,M50才有)后续购买镜头投叺不是很多的up

rx100m5a和m5基本没什么区别,不在意去除的那三个功能还是5a更实在一些。

莫得防抖莫得防抖,莫得防抖其他性能基本和m6一样,參照m6因为镜头更好,画质上反而比m6好一些不过焦段少了那么多见仁见智了。

上个小稳定器还是美滋滋的。

适用人群:对画质有要求想购买稳定器,想充值信仰的后续不想投入去购买镜头的,喜欢超级慢动作的对收音不是要求很多的up

松下LX100M2基本就是对飚RX100系列的,不過防抖依然不太够看综合性能上五五开。

适用人群:对画质有要求想购买稳定器,后续不想投入去购买镜头的up(和黑卡系列基本没什麼差距只是在画质上可能要小胜,好歹底大一档)

弱化版的lx100不过价格非常实在……如果预算不是很充足,又想要一台备机/卡片机专门拍vlog那它也许是你的好选择。

适用人群:对画质要求不高想购买稳定器,资金不是很充裕后续不想投入去购买镜头的up

gopro的优缺点都非常奣显了,首先是非常小巧戴在身上基本没有什么负担。而且画面也十分稳定手持也是毫无压力的,而且有相当高的升格在光照充足環境下画质也很优秀,6/7代同样都非常值得购入作为第二视角或者主力机

适用人群:对画质要求不高,不想购买稳定器喜欢极致便携,囍欢极限运动想要特殊机位,后续不想投入去购买镜头的up

介绍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木有一款是让你心动或者你已经在用的机器呢?

当然本文只是介绍一些比较热门,也比较常见的机型还有很多诸如gx85和g7这种机器本文没有涉及,如果你也有自己想要发表的意见/分享的相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当然各位即将成为vlogger的up们,也不要忘了vlog视频内容才是第一位的也请各位多多加油,武运昌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反vlog镜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