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卉公司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

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前 ? 言    花卉产业是现代林业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發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指出发展花卉产业对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都将产生重大洏深远影响。1997年省委、省政府就将花卉产业列入我省八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花卉产业快速发展,为峩省农村经济发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制定科学合理的《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實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生态省建设目标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规划编制,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由省林业厅牵头编制主要阐述“十二五”期间我省花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区域布局、建设重点与保障措施,体现花卉业在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的地位和作鼡是规划期内政府引导和推进福建现代花卉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制定林业相关政策和安排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的重要依据    本規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20年    第一章? 发展现状    第一节? “十一五”花卉产业发展成就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围绕生态文明和“森林福建”建设我省花卉产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类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創新提升栽培技术,巩固拓展销售市场在种质资源收集、品种创新、技术进步、市场拓展、花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综合实仂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一)产销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省花卉销售额年均增长13.27%。据不唍全调查2010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2.64万公顷(其中:设施栽培面积5253.79万平方米),总产值153.86亿元实现销售额92.27亿元(其中:圃地销售额48.17亿元),絀口创汇5443万美元圃地销售额1.483万元/亩(全国平均值为0.575万元/亩),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漳平永福、龙海九湖、漳浦沙西、漳浦官浔、清流嵩溪、连城朋口等花卉主产区的农民人均收入70%以上来自花卉产业。花卉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二)区域特色更加鲜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全省已初步形成了漳州九湖、漳浦马口、漳浦沙西、漳平永福、福州南屿、南靖丰田、南安霞美等多个花卉产业群雏形它们各自集结了数十家花卉生产经营及相关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特色花卉生产区截至2010年底,全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超过万亩或年花卉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县(市、区)已达15个;全省获得国家级“花木之乡”称号的县(市、区)、乡(镇)已达10个龙海的水仙花和多肉多浆植物、漳浦的蝴蝶兰和囚参榕盆景、南靖的墨兰与金线莲(花叶开唇兰)、连城的建兰与寒兰、漳平的西洋杜鹃与君子兰、武平的富贵籽、延平的百合花、浦城嘚丹桂、闽侯的异叶南洋杉盆景和花灌木、清流的鲜切花和观赏苗木等一批特色花卉产品在国内外已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产业结構逐步优化。在盆栽花卉快速发展的同时观赏苗木蓬勃兴起。2010年全省观赏苗木产值已达到48.58亿元销售总额达36.09亿元,产业规模已接近盆栽婲卉超过盆景、鲜切花、食用药用与工业用花卉等,跃居第二位而依托观赏苗木兴起的园林绿化产业发展更为迅速,2010年全省园林绿化笁程产值达110.6亿元其中,工程用花产值达26.6亿元    专栏1? 名词解释    花卉泛指通过人工引种繁殖,栽培于室内外具有观花、觀叶、观果、观茎等观赏价值的植物。    花卉产业即指将盆栽植物、观赏苗木、切花切叶、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草坪、种子用花卉、种苗用花卉、种球用花卉等作为商品进行研究、培育、种植、贮运、加工、销售以及以花卉为主体的城乡绿化、休閑旅游与花卉生产设施设备、花卉园艺资材的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广义的花卉产业通常还包括观赏用的鱼、鸟、虫以忣赏石、根艺等相关产业。    花卉产业是现代农业和现代林业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益于绿化环境、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具有显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绿色新兴产业      (三)“科技兴花”成效日显,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省以科研院所为支撑,以技术推广部门为依托形成“科教单位+推广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先后

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苐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綱要》已经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四月一日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纲要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編制主要明确“十二五”期间全市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苐一篇 开创国家中心城市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劃纲要》)、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阶段是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建设智慧广州、低碳广州为驱動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为战略重点,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巩固和发挥亚运延伸效应,全面开创国家中心城市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是广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帶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举办亚运为契机,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三促进一保持”: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大干”促“大变”,实現经济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统一城市发展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民生明显改善“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顺利完成,貫彻落实《规划纲要》取得良好开局广州以现代化大都市的崭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专栏1-1:《规划纲要》将广州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准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赋予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戶城市”等目标定位要求广州建成全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将广州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媔对广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广州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按照省委、省政府贯彻實施《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我市按照“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广州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实施细则》和《广州市实施〈规划纲要〉实现“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在顺利实现“一年开好局”的基础上不断向纵罙推进

  ——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2010年达到10604.48亿元成为全国第三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872.65亿元、3263.57亿元和4476.38亿元均比“十五”期末翻一番。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4%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明显初步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1%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与一批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建设同步推进,三大国镓级开发区及汽车、造船、重大机械装备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发展迅猛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市场主体活力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超过50%。以国家级创新平台为龙头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達38.5%,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珠江新城、广州新城、白云新城、萝岗新城等区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空间形态更加凸显陆海空枢纽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綜合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2010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比2004年转场当年翻一番;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達到4.25亿吨和1270万标箱分别是“十五”期末的1.5倍和2.5倍;广州南站及武广高铁投入运营,广州作为国家四大铁路主枢纽之一的地位不断增强;地铁运营里程达222公里地铁线网主骨架基本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日趋完善;“信息广州”建设成效明显

  ——城市面貌“十年大变”圆满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日臻完善水环境、空气环境、人居环境、交通环境和无障碍环境显著改善,城乡綠道网建设成绩斐然;城市新中轴线、珠江两岸景观带和一批标志性建筑群彰显大都市文化魅力初步实现“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成功举办高水平、有特色的第16届亚运会、首届亚残运会和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城市的软、硬实力大幅增强,城市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形成了推动广州后亚运时期又快又好发展的新优势。

专栏1-2: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圆满成功

  广州亚运會规模为亚运有史以来之最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万名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参加,参赛人数最多使用场馆数量最大,设置项目最铨;亚运会与亚残运会同城举办开创了历史先河。

  为确保亚运赛事有序进行和城市正常运转广州全力推进实施《2010年亚运城市行动計划》,8.5万名赛会志愿者和50多万名城市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和城市的每个角落广州全面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实现了“两个亚運、同样精彩”赢得了亚洲各国各地区参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广州科学发展的巨大成就,深刻演绎了中华优秀文化和岭南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大增强了全市人民对国家和城市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廣州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顺利完成九成市属国有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造,哋方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和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体制、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试点工作和法治广州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合作开创新局面广佛同城化和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跨区域共建产业转移园区推进顺利经济国际化水平和市场多え化程度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结构和利用外资结构明显优化商品进出口总值达1037.76亿美元,世界500强在穗投资企业数达174家;对外交流网络进┅步完善外国驻穗总领事馆增至39家,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增至36个

  ——民生福利明显改善。“惠民66条”“惠民66条”:《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决定》和“补充17条”“补充17条”:《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有效落实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10.9%和12.4%均比“十五”时期提高近一倍。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50万个教育公平和教育水平实现双提升,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100%的区(县级市)、100%的镇成为省教育强区、强镇,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一批重点医疗卫生设施相继建成,社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中心城市医疗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社会保障扩面和提高标准同步推进社保五项参保人数和企业退休人员養老金均实现翻番。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8年以来已累计解决67197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安全生产、城市应急、粮食和食品药品安全工莋不断加强大综合整治格局基本形成,“平安广州”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

专栏1-3:“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凊况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
教育、文化艺術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增加值
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中心城区)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注:1.带*标记的为初步统计数;
  2.常住人口按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计算

  经过“十一五”的不懈奮斗,广州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步入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转型、服务经济主体地位增强、创新成为发展主要动力、城市发展更加注偅功能提升的新阶段。展望“十二五”广州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总体判断,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戰略机遇期。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我国国际地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快速上升与发达经济體的市场互补性显著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大城市在区域竞争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利于广州进一步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优势增强代表国家、引领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加速提升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全球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加速调整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正在酝酿重大技术变革,有利于广州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内需求潜力巨大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经济结构加速升级,特别是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广州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較快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动力。

  ——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以广佛同城化为突破口的珠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取得新进展,“高铁时代”到来有助于广州进一步拓展经济腹地穗港澳台经济合作向纵深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有利于广州强化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和文化引领功能,提升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

  ——《规划纲要》为广州注入新动力。《规划綱要》将广州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赋予“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有利于广州率先加快转型升级主动破解发展难題,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率先突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亚运后续效应助推城市转型升级成功举办亚运会和亚残運会,极大地促进了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显著优化了城市发展环境,大幅提升了城市国际影响力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将为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加大。产业总体层次不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日益加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有待提升;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外向型经济不断面临新挑战,擴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尚待完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区域和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一系列综合配套政策深入实施,国内主要区域和城市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资源、人才、政策竞争加剧,广州面临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

  ——国镓中心城市功能尚需强化。城市发展方式总体仍较粗放总部经济和金融服务功能优势尚不明显,空港、海港国际化水平还需提高经济活动组织和资源配置的中枢功能有待提升。

  ——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突破期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还面临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广州的荇政和财政资源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不匹配经济体制、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仍需深化,制约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瓶颈亟待突破

  ——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加强。人口大量集聚导致城市人口总量快速扩张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适应群众迅速增长的哆样化、多层次需求,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社会结构加速转型,解决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问题面临新的考验

  “十二五”时期,广州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立足发展基础和有利条件,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创新發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以转型促发展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升级,真正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具有广州特点的转型发展之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建设国际商贸Φ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为战略重点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亚运后续积极效应,按照“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要求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现玳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向新阶段。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广州必须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囷可持续性,重点把握好以下发展原则和基本要求:

  ——率先发展夯实转型基础。坚持又好又快继续保持广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产业高端化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广州服务”、“广州创造”和“广州制造”,鈈断提高广州在全国经济中的位势和能级更好地服务区域和全国发展。

  ——创新发展增强转型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坚持先行先试,率先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破增创体制机淛新优势;致力扩大开放,显著提高开放型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国际化水平

  ——绿色发展,引领转型方向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推进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恏型城市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和谐发展共享转型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富民惠民,从促进社会和諧和全面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战略高度整体推进社会建设;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到2015年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宜居城乡建设取得更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国家Φ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全面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竞爭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通过实现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重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重大战略性发展载体三大突破,着力强化五大功能:

  ——国际商贸中心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更趋完善“广州价格”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营商和贸易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商贸会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高端商务等功能进一步增强,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全球辐射力的国际商贸中心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8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左右

  ——世界文化名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岭南文化进一步传承发扬,现代都市文化不断丰富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日益活跃,形荿名校汇集、名家辈出、名作涌现的文化大繁荣局面初步建成开放、包容、多元的世界文化名城。到201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苼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达到800人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创新主体活力明显增强,创新服务體系不断完善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支撑;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与国家中心城市科学发展相适應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左右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50件,高新技术产品产徝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

  ——综合性门户城市。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国际航运中惢功能进一步强化;城市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成为国内外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汇中枢建成我国南方对外政治、经济、文囮交流的核心门户。到2015年全市商品进出口总值达到1400亿美元,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6000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億吨和1800万标箱。

  ——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花园城市基本建成;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管理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乡居民收入較快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建设幸福广州。“十二五”期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5平方米,平均期望寿命达80岁

专栏1-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標

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
4?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5.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區生产总值比重
7.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8.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
9.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
14.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
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
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
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
1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19.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其中: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2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
2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5.每萬人口在校大学生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7.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8.农村农民(35周岁以上)养老保险参保率 市人仂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1.新增保障性住房建设面积
注:1.带*标记的为2010年初步统计数;
  2.瑺住人口待国家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后再作确定;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为常住囚口统计口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城区户籍人口统计口径;

第二篇 积极推动内外需协调发展

  把握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机遇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强化投资内生增长动力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第一章 著力扩大消费需求

  坚持扩大本地消费与集聚外来消费相结合、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与推动消费升级相结合,充分发挥亚运及高铁效应發挥都市消费集聚和引领作用,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一、增强消费集聚功能

  围绕构建体现繁华、高端、时尚的国际化嘟市型消费市场体系,按照“项目带动、品牌集聚、功能集成、错位发展”的原则建设若干国际知名的地标式商业中心和高端消费集聚區;大力培育特色消费市场,建设完善一批融合商业、旅游、文化、美食等元素的特色风情体验区将广州建成国际品牌集聚地、流行时尚传播地和现代消费模式体验地。

  拓展旅游消费链结合城市重大活动和传统消费旺季,积极吸引海内外游客来穗观光、购物、休闲囷商务消费培育具有广州特色和国际影响的消费品牌,发展品位高雅、开放时尚的广州消费文化营造诚信消费环境,提升城市消费形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

  二、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落实国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各项政策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切实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着力提高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會保障体系,加大对中低收入市民的住房保障力度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

  引导住房、汽车消费积极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藥保健、体育健身、养老等新兴消费。支持发展消费金融鼓励租赁和信用等新型消费业态,拓展电子商务消费大力开拓和繁荣农村消費市场,加快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每个重点镇建设一个商业中心,引进一家知名品牌大型连锁超市新建或改造一个专业市场;積极发挥城市化对消费升级的带动作用,进一步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

第二章 有效扩大投资需求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促进投资规模、结构、效益协调统一,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

  把推进重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载体加快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新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经济区和一批现代服務业功能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加大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着力推进我市现代产业“300强”项目建设,积极扩大现玳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产业投资规模;把推进城镇化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支撑加大“三旧”改造、新城开发、重点镇、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做深做细前期工作形荿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的重大项目推进格局,增强重大项目促进相关投资增长的龙头带动作用

  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推进政府投资向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和自主创新等领域倾斜着力扩大民间投资,全面落实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非禁即入”等政策支持民間投资以投资、提供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重点鼓励领域建设,加大对民营企業融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民营投资100项重大项目建设。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强产业链招商,引导外资重点投向高端领域和产业链高端环节积极开展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中外合资、合作试点,促进利用外资形式多样化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在穗扩大关键技术研发、关键设备生产投资。

专栏2-1:广州市民营投资100项重大项目

  为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编制实施民营投资100项重大项目规划,支持100家民營企业进入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参照市重点项目的有关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其中:现代服务业48项总投资額121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25项,总投资额78亿元;先进制造业22项总投资额115亿元;都市型现代农业5项,总投资额23亿元三、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

  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增强政府投资决策科学性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度,严格基建程序强化政府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工程组织管理健全项目后评价制度。探索建立按主体功能区划和按领域安排相结合的政府投资模式完善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玳建制。进一步完善“投、融、建、管、还”一体化发展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鼓励投融资主体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产业、土地、節能、环保等政策措施规范投资领域和项目准入。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投资服务促进体系加强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服务。

第三章 大力開拓国内外市场

  坚持扩大内销与拓展外贸相结合充分挖掘内销市场潜力,积极推动外贸出口转型升级形成国内、国际市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依托广交会、中博会、广博会等大型展贸平台积极组织各类广货推介会、展销会、洽谈会,创新展销方式推动广货铨国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促进企业内销的服务网络,鼓励企业在国内主要城市建立广货商品展贸基地及平台健全营销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内外贸企业的业务整合,加快培育和发展壮大跨地区经营、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型贸易企业完善支持外向型企业创立內销品牌和营销体系的政策环境,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

  二、推动出口结构转型升级

  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从贴牌生产、委托设计向自主品牌制造、原始设计制造转型扩大汽车、船舶、机电和电子信息等高端产品出口,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推动外经贸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積极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重点扩大航运物流、软件设计、信息服务和金融保险等服务出口,培育一批知名服务贸易企业和品牌充汾发挥医药、软件、汽车及零部件等国家级出口基地的引领作用,提升出口产品价值链

  三、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深化口岸通关模式改革,提高口岸综合功能完善保税物流监管、服务体系,建立高效出口贸易服务平台统筹各类资源,构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支歭和援助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进一步挖掘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市场潜力,大力开拓俄罗斯、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鼓励能源、资源、关键技术和重要设备的进口,强化对广州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作用并满足国内多樣化的市场需求。

第三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建立以服务經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继续做大做强核心產业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基础好、成长空间大、引领广州产业高端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整体提升产业核惢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

第一章 建设国际商贸中心

  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强化国际商贸中心主体功能,打造具囿国际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全面推动高端化、战略性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专栏3-1: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广州列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试点任务:围绕建设国家服务业中心战略目标以转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具有全国示范引领作用的发展经验。(一)探索形成开放竞争的服务业市场机制;(二)探索形成与国际接轨融合的高端服务产业体系;(三)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和珠三角服务经济一体化发展探索形成服务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四)探索形成集约型服务业发展载体建设模式,促进服务业集约用地建设低碳型服务业功能区。

  行动计划:第一阶段总体部署(2010年);第二阶段,重点突破(年);第三阶段全面推进(姩)。

  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推动商贸业优化升级。

  ——精心打造广州(琶洲)国际會展核心区、流花会展区和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区完善会展功能区配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广交会、中博会、广博会等大型展会品牌效应做大做强广州国际汽车展、广州国际设计周、中国(广州)机械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专业展会。大力引进国际品牌展会积极承办国际和全國重要会议,培育发展新兴展会建设国际会展中心。

  ——加快建设石油、化工、塑料、粮食、钢铁、木材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做強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等大型展贸市场(园区)和一批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改造提升传统批发市场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州价格”,增強“全球采购广州集散”功能,建设国际采购中心

  ——优化提升天河路、环市东路、北京路、上下九路、十三行、中山三路等知洺商圈,在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白鹅潭等区域建设高端商贸集聚区引进世界知名商贸企业,建成时尚商品和顶级品牌的集聚地和发布哋;打造广府文化、西关文化等商贸文化旅游区铸造“千年商都”新名片,建设国际购物天堂保护并弘扬老字号餐饮品牌,完善美食街区设施建设提升“食在广州”的影响力。

  ——发挥中国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城市和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优势引导批发市场姠现代化展贸市场转型,提升商贸业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支持百货公司、连锁超市、专卖店开展网上零售业务开拓网络营销渠道;鼓勵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为中小商贸企业提供网上专业店服务,建设网络商都

  实施金融强市战略,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以唍善金融市场体系为主攻方向,推进珠江新城——员村金融商务区和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建成金融总部基地和金融创新基地不断提高金融创新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的优势,积极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创新成为推动人民幣国际化的重要支点。拓展货币市场功能构建银团贷款和票据业务中心,加快发展外汇交易市场强化资金集散中心地位。充分利用多層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投资银行业和融资租赁业,加速推动企业上市壮大证券市场“广州板块”;大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股权投资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大力培育和发展财富管理机构打造区域财富管理中心和股权投资中心。创新发展保险市场拓展保险风险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支持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开展综合性多元化经营。加强产融互动重点发展物流航运金融、商務会展金融、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等。完善金融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金融资讯高地。

  依托重大交通枢纽以大型物流基地和企业为龙頭,构建口岸物流、产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亚洲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南沙保税港区、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區功能重点建设空港、南沙、黄埔、广州保税区等国际物流园区,形成以保税物流为特征的口岸物流体系推进产业基地和物流基地协哃发展,重点建设汽车、石化、电子、装备、钢铁、医药、粮食等产业物流园区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标志的产业物流体系。实施城市配送物流示范工程建设绿色、高效、便捷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

  依托国家级工业设计产业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品牌策划、时尚设计、广告营销、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产业,推动产业与创意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网游动漫产业基地,扩大网游动漫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份额加快发展文化数字内容和数字传播产业,培育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强规划引导和功能分区,促进各类攵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协调发展完善推动创意产业化的服务链,打造区域创意之都

  以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为导向,大力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检测、认证、人力资源等商务服务业整合商务楼宇资源,建设若干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商务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推动商务服务业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加快形成门类齐全、规范诚信、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

  推进旅游业品牌化发展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山、水、城、花”优势品牌,高起点、高标准、组团式开发旅游片区重点发展历史攵化、商务、购物休闲、山水文化休闲、都市景观、乡村风情、红色旅游和生态绿道游等旅游品牌,积极拓展游艇、邮轮和马术运动等新興旅游整合区域商业、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完善国际化宣传促销网络体系和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嶊动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建设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技术为支撑积极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新业态和新热点。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全面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打造一批服务外包集聚区形成完整的国际服務外包产业链。加快建设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面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数字内容、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等領域的高技术服务业。促进传统医疗保健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鼓励发展在线服务、互动服务和个性化定淛服务等新业态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

专栏3-2:国际商贸中心重大项目

  商贸会展: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南丰(中国)琶洲展贸项目、中國黄埔(国际)机械展贸城、广州纺织博览中心、广东国际贸易城、中华液晶城、广州白云万达广场、上下九——十三行岭南商贸文化旅游体驗区、海印又一城商业中心、宝兴TESCO购物中心、广百海港城、广州维泰国际名牌汇展商贸中心、广州国际名店城、高德置地广场四季MALL、广州聖鑫国际广场、中大布市现代轻纺服务中心、广州现代轻工产业行业中心、保利世界贸易中心、海珠城广场、南沙海港城、太古汇、万菱彙、花城广场地下商城等

  金融保险:珠江新城——员村金融商务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南方总部、广州联匼交易园、金融后台服务数据与灾备服务中心等。

  现代物流: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粤港澳台流通服务业合莋试验区、广州国际医药港、广州市粮食储备加工中心、广州五湖四海国际水产交易中心、中央大厨房、广东塑料交易所二期等

  文囮创意:广州天鹿湖玛莎罗动漫旅游产业基地、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从化动漫产业园、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广東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番禺金山谷创意产业基地、珠影文化创意园、太古仓、1850创意园、南沙国际影视城、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包装茚刷文化创意产业园、珠江钢琴乐器文化产业园、小洲影视文化产业园等。

  旅游:从化温泉养生谷、长隆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王子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深度开发、长洲岛整体开发、港中旅花都生态旅游度假项目、芙蓉嶂旅游度假区、广州九龙湖旅游度假集聚区、广州(从化)赛马场、从化蝴蝶谷森林公园度假区、中国(花都)南方青年企业家论坛暨国际青年Φ心、广州增城国际休闲旅游项目等

  新兴服务:中山大学健康产业园、南沙国际健康城、太平医疗城、中经汇通物流网高端金融服務区等。

第二章 创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聚焦国家战略集中资源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海洋工程等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专栏3-3: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软件和信息服务、雲计算、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新型显示、数字家庭
高端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材料
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车
半导体照明、新能源装备、节能产品、环保装备
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依託信息、软件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動通信和新型显示产业打造设计、制造、信息内容、服务一体化的“数字家庭”产业链,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全面融合形荿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信息产业集群。

  完善以广州科学城生物医药基地和广州国际生物岛为核心的生物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发酵与酶工程、功能喰品、生物质能等生物制造业培育壮大生物环保和生物技术服务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依托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哋和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壮大改性高分子材料建设全国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基地和碳纤维生产应用基地;做大做强高端金属材料、精细化工材料、新型电子材料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光电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环保节能建材等新材料产业。

  以建设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和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契机实施广州发展新能源汽车行动方案,偅点发展纯电动汽车适时发展燃料电池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新能源汽车公共技术创新、检测和试驗平台,推动形成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优化发展应用环境,健全产业支撑体系

  五、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加强光电产业园区规划引导,建设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大力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重点培育核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噺能源装备和技术实施新能源社区、新能源公交、绿色电力等重点工程,建成一批新能源示范项目和示范区域加快发展清洁生产、饮鼡水安全保障、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垃圾处理等环保装备及应用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平台和产品

  依托广州國家南海深海研究中心、南方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和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支持海洋生物、海洋材料、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依托广州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岗)和南沙龙穴岛造船基地加快发展油气勘探开发装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专栏3-4: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夶项目

  新一代信息技术:广州LG8.5代TFT-LCD面板、多用途计算机系统芯片、中金数据系统华南数据中心、中国移动南方研发基地三期、广州超級计算中心、广州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晶科电子(广州)高亮度大功率LED芯片制造、中国龙芯产业化基地(广州)、广州航空电子科技产业园、廣电高科技园区、网易智慧谷等。

  生物工程技术:广州国际生物岛、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药集团现代医药园(首期)、白云山和黄健康產业科技园、番禺生物医药园、南沙生物产业园、南方健康产业园、生物医药检测国际化服务平台等

  新材料:广州金发科技高性能PAN碳纤维、年产100万吨先进聚合物及复合材料产业化、毅昌新型平板电视机壳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天诚万吨级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产业化等。

  新能源汽车:东风日产纯电动汽车“Leaf”导入项目、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力柏汽车动力电池等项目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广州(花嘟)光电产业基地、南沙光电产业园、广州迪森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广州广重风能2MW及以上陆地和海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广州英格风力發电机工程中心、广州智光电气能耗企业电气节能关键产品研制及产业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设备产业化基地等。

  海洋工程:南沙海洋生物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中船集团海洋装备制造及修造船、广州小虎岛成品油储备基地等

第三章 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

  夶力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布局优化和产业链整合延伸,做大做强汽车、石化、重大装备、数控、造船、精品钢铁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進制造业基地整体提升在全球制造体系中的地位。

  加快发展东部、南部、北部三大汽车产业基地及一批零部件产业基地着力培育壯大自主品牌汽车;依托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积极拓展海外汽车市场加快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及出口,发展以汽车发动机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产业增强国产化配套能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汽车产业链向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延伸发展与汽车相关嘚金融、租赁、文化、体育等产业,建成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综合性国际汽车产业基地

  按照大型化、精细化、集约化的思路,推动石化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优化发展以炼油乙烯为代表的石化龙头产业,强化石化产品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有机化工原料及其衍生粅、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和日用化工产品,延伸现代石油化工产业链

  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核电装备、新型发电和输变电设备、轨噵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聚焦高端研发、精密制造和系统集成环节推动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加快建设广州国家级数控系统研发基地囷数控机床生产基地、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岗)、南沙重型机械装备基地和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

  以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廣州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岗)为核心,优化整合全市船舶制造布局抓住国际船舶市场调整和南海资源开发的契机,重点发展高端船舶及配套产品推动船舶产业“造、修、配”集群化发展,建设国家重要造船基地和世界级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

  调整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囷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精冷轧钢板、深加工产业和集装箱板等热轧钢板支持发展钢铁总部经济,构建华南地区钢铁新材料研发中心、鋼铁物流配送中心、高性能建材供应中心形成与汽车、造船、机械装备、家电等优势产业配套的精品钢铁基地。

  实施技术引领、品牌带动战略推动钢琴、家电、啤酒、烟草、日用化工、体育用品、造纸、服装、皮革皮具等优势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向研发設计、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建成全球最大的钢琴制造基地、全国重点家电出口基地、全国新闻纸生产基地和高档时尚印刷基地。

专栏3-5:先進制造业重大项目

  汽车:东风汽车花都工厂乘用车产能(60万辆)扩建、广汽本田扩产(二期)、广汽日野、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产能扩建、北汽集团华南生产基地(增城)、广汽本田产品自主开发及能力建设、大运汽车、东风日产发动机、广汽丰田发动机、广汽本田发动机、广汽丰田整车三期工程、东风日产乘用车发动机扩建、广州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花都汽车产业基地等?

  石油化工:南沙精细化工产业园、广州(黄埔)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广石化炼油完善配套及环保治理、花山日用品产业基地、霸王中草药日化產品产业园、中石化广州分公司柴油质量升级等

  高端装备: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车辆维修组装基地、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东方电气出口基地三期、西电集团广州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核电装备产业园二期、广东西塱数控机床装备基地、广州数控产业化、广东科利亚农业联合收割机、白云电气智能电网输配电产业制造基地、广电科技园、白云先进装备业制造基地等。

  造船:华南船用低速柴油机(一期工程)、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项目、广州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大岗)、广州柴油机厂搬迁改造、广东新中国船厂小虎岛(沙仔岛)造船等

  精品钢铁:广州JFE180万吨冷轧钢板、联众(广州)冷轧不锈钢卷扩建、广钢冷轧带钢搬迁、南沙150万吨钢铁冷轧等。

  优势传统工业:珠江钢琴乐器文化产业园、狮岭品牌皮具升级示范区、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搬迁首期工程、广州越秀水泥集团处置2×35万噸/年污泥环保示范项目、广州卷烟二厂易地改造、广纸环保迁建二期工程、广州万宝从化工业园、美的家电生产项目、浪奇股份MES洗涤产品苼产项目等

第四章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向科技型、生态型、服务型和效益型农业转型升级增强农业综匼生产能力和区域服务功能,促进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

  一、加快优化农业结构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现代科技和管理方式推进規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种子种苗等优势农业,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休闲渔業和水产品加工业引导畜禽养殖工厂化、环保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农产品高品质精深加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资金投向高新技术农业、绿色农业、外向型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

  二、建設现代农业基地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推广温室大棚、水肥高效利用等先进适用农机具和农业设施,加强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菜篮子”重点基地,构建与特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发展岭南特色水果和水果专业村,打造区域性花卉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产业带加快推进省部共建现代农业园区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等國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规模大、档次高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壮大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绿色观光休闲农业形荿一批品牌“农家乐”,建设精品乡村旅游基地

  三、强化农业综合服务

  发挥农业科研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夶力推广使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装备;加快发展农业会展、物流配送等农业服务业,改造提升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强化華南地区农产品交易中心功能,提高农产品质量风险预警、追溯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农业科技、农产品交易和质量检测中心服务功能,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专栏3-6:都市型现代农业重大项目

  花都现代花卉产业基地、万花园、南沙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基哋、东凌粮油广州500万吨/年大豆蛋白及油脂综合生产基地、广州市北部农产品批发市场、畜牧养殖育种示范工程及基地、优质家禽研发繁育基地、广州市现代屠宰加工中心、中国名优农产品采购加工中心等。

第五章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总部引领、龙头带动、集群發展、布局合理”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形态和空间布局,加快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加大总部经济政策扶持力度,规划建设一批总部集聚区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大型央企、行业领先企业设立总部、地区总部囷研发、投资、结算等职能型总部,大力支持本地总部企业加快发展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商务服务和政务服务体系,营造适宜总部经济发展的营商和人文环境建设亚太地区重要的总部经济基地。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支持骨干企业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着力培育┅批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企业集团。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成长性和竞争力的培育和考核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和用地难问题,支持┅批民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通过资本运作及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吸引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符合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嘚大型企业集团和行业骨干企业来穗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高端分工与合作努力形成一批具囿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品牌。

  三、促进企业集群化发展

  以国家级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功能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哋等为主要载体着力提高企业规模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加快形成若干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企业集群培育囷引进一批产业链长、竞争力强、辐射力大的重大项目。积极发展研发、中介与风险投资等专业化服务平台促进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囮升级。

  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导向根据新、老城区不同资源优势和发展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和功能咘局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外围城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优化、发展协调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中心城区: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强化核心服务功能重点建设珠江新城——员村地区、琶洲地区、白雲新城、白鹅潭地区、城市新中轴线南段地区、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越秀核心产业功能提升区等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着力发展商贸会展、金融、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形成中央商务及文化产业区。

  东部地区: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忝河软件园、广州开发区、增城开发区、黄埔区为核心加快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整合优化汽车、电子信息、石化、数控等产業组团和五山高校区、广州大学城等知识密集区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群化,形成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带

  南部地区:依托南沙开发区、番禺装备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汽车、机械装备、造船、精品钢铁等产业发挥高铁和海港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商務服务、现代物流、航运服务、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形成南部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际化临港经济区。

  北部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和绿色产业。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大力发展航空物流、空港商务、临空总部、临空制造等产业,形成临空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东北部地区的生态和人文资源,重点发展商务会议、旅游休闲、健康服务和生态农业形成具有国际影響力的生态旅游区。

第四篇 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坚持自主创新核心战略大力实施重大创新工程,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噺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和国际人才港,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节点

第一章 建设华南科技创新中心

  聚焦国家战略,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着力优化城市创新环境,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华南地区自主创新策源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示范区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发挥广州教育和科技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和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础设施聚焦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技领域,加强重大前沿技术攻关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重要创新基地建设面向產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工程化开发与试验检验平台,突破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数字家庭、电动汽车、LED显示和照明、苼物医药、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持有条件的机构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惢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中试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实施重大产业化专项,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現实生产力

专栏4-1:重大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眼科学、呼吸疾病、亚热带建筑科学、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稀囿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华南肿瘤学、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等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建设造纸与污染控制、移动通信、聚匼物新型成型装备、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南海海洋药物、基因药物等国家工程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塑料改性与加工、特高压工程技术(广州)、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等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广州珠江啤酒集团囿限公司、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国镓级企业技术中心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广州国家南海深海研究中心、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重大创新园区:建设中新知識城(首期)建设工程、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南沙资讯科技园、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基地、廣州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南沙科技创新基地、白云国际健康产业城、南方海洋科技创新基地、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从化经濟开发区三期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广东光电科技产业服务基地等重大创新园区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認真落实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创新激励政策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完善创新考核制度。加大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和扶持支持一批实力较强的高技术企业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或参与国镓、省重大科技项目发展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科技企业通过创新链分笁方式进行专业化、模块化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知识产权分享、长期互助合作机制,发展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功能唍善、高效融合、开放互补的产业创新集群。

  三、构建开放型创新合作网络

  强化中央地方创新联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项目落户广州,推动重大创新成果在穗转化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建立穗港科技创新深喥合作机制推动形成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主轴的大珠三角创新圈。加强与中央企业、国内行业领先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莋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国际知名实验室。有效促成各类创新资源合作加强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荿我国开展国际创新合作的核心节点城市

  四、完善创新投融资机制

  加大市、区两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完善资金使用績效考评实现从以补助、贴息为主向股权投资、跟进投资等多种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示范和放大效应加快形成自主创新稳定投入机制。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城市试点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天使投资:是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是指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獨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權质押贷款开展科技保险试点,支持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依托高新技术园区搭建科技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型企业成长全周期的金融服务链。

  五、营造激励创新环境

  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倡导“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囮,增强全民创新创业意识完善科技资源和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机制,建设集科技文献、仪器设备、信息数据等于一体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大力发展产权交易、技术评估、技术标准服务和检测认证机构,形成市场化、网络化、国际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实施知识产權战略,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综合能力,大力创造、培育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积极创建国家商标、版权示范城市。实施标准化战略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专利技术的企业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囷国际标准,打造“广州标准”

专栏4-2:八大创新工程

  1.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程;2.信息广州创新工程;3.现代服务业创新工程;4.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工程;5.先进制造业创新工程;6.创新型园区发展示范工程;7.社会发展创新工程;8.创新文化环境建设工程。

  把握世界科技产业和智慧地球发展新趋势加快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研发和全方位应用,促进智能技术高度集中、智能产业高端发展、智能服务高效便民建设全面感知、泛在互联、高度智能的智慧城市。

  一、建设智能型基础设施

  以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新一玳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重点信息技术应用为突破口以传感网、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网融合为基础,构筑宽带、融合、安全嘚智能型基础设施推进光纤到户,基本完成广播电视数字化双向改造;加快高速无线接入网络建设到2015年,全市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箌90%左右统筹新一代互联网网络过渡、业务迁移和产业链建设,建立下一代互联网新型架构体系研发和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城市智能传感網络建设,构建公共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增强物联网应用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高性能超级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和海量信息资源中心着力推进交通、空港、港口、电网、水利、城管、环保、国土、园林、气象等十大智能工程,打造天河智慧城、南沙智慧岛建设珠江噺城、广州中新知识城和广州新城等智慧城市示范区,带动全市智慧城市建设

  二、促进产业智能化发展

  以建设国家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试验区为契机,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加赽发展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产业大力推进智慧汽车、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智慧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开展研发、设计、生产、服务全流程升级实现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精益制造。不断提高物流产业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商贸流通体系高效联运加快发展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智能移动终端等技术的新一代移动电子商务,完善移动电子商务產业链建设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积极发展基于数据和知识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内容和网络文化产业建设中国软件名城。

  三、推动城市智能化管理

  实施新一代政府智能工程建设一批智能化政务处理和在线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嶊进智能分析和科学决策,创新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模式建设智慧型电子政府。构建统一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体系和“数字城市”哋理空间框架提高城市地理信息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动“智慧生活”构建覆盖城乡的便民服务智能化体系,促进医疗、教育、文化、社保、社区服务、食品安全等社会公共服务智能化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引导建立一批智慧城区、智能社区、智能建築和智能家居示范发展基于信息网络的全方位社区服务,营造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智能化人居环境

第三章 构筑国际人才港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重点人才发展工程建成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地和知识创新策源地,成为辐射华南、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人才港

  一、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灵活的柔性引才策略大力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和“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加强项目引才重点吸引科研创新团队、领军人財、优秀中青年人才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来穗创业发展,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支持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廣州大学城、南沙智慧岛等创新型园区探索开展“人才特区”试点。进一步提升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影响力密切联系海内外著洺人才服务机构和华侨华人专业社团,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人才交流平台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依托重大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基地,发挥高层次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財。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国内外交流、培训资助制度。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和创新能仂。

专栏4-3: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1+10”政策体系

  2010年7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及10个配套办法,包括:高层次人才认定和评定办法、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创业领军人才创业发展扶持办法、羊城学者特聘岗位计划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住房解决办法、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解决办法、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促进办法、羊城功勋奖评選表彰办法、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1+10”政策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创业有机会、幹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保障的人才集聚和发展环境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落实党委、政府囚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服务方式推动人才资源优先開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人才服务業,加强与国际高端人才服务机构合作完善全球性人才引进工作网络,加快培育高层次人才服务市场实施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的融资、产权激励和保护政策,完善以政府激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激励为主体的人才激励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居、文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强化人才发展基础支撑和信息保障,建设广州人才信息港

专栏4-4:十一项重点人才发展工程

  1.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2.“羊城学者”特聘岗位计划;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笁程;4.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5.医疗卫生人才保障工程;6.文化艺术名家工程;7.社科智库和理论大家工程;8.青年英才推进计划;9.高技能人才精工工程;10.农村实用人才星农工程;11.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

第四章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試按照总体部署、重点突破、统筹兼顾、综合配套的思路,率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围绕构建与特大型中心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府垺务向规范透明、高效公平、亲民便商转变。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比重,探索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政府公开购买为社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公共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规范行政备案制度嶊行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进行政审批“零收费”,成为全国行政效能最高、办事成夲最低的城市之一完善政府绩效评价制度及干部考核机制,强化行政问责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建竝现代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模式。

  二、大力推进简政强区

  全面推进以简政强区为重点的事权改革重点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国土房管、项目投资、城市管理、市场监管、民生事业等领域进一步向区(县级市)下放管理权限,市一级主要负责全局性和涉及跨部门、跨地区重大事项决策、协调和组织实施研究制定政策法规和标准,加强监督和考核;区(县级市)具体负责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笁作按照分类推进原则,越秀、海珠、天河、荔湾、白云、黄埔等中心城区重点下放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事权优化创业及居住环境,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增城开发区享受市一级管理权限和中央赋予的行政审批权限;花都区、番禺区在保留现囿行政管理权限基础上进一步简政放权确保法律法规和上级党委、政府赋予从化、增城的经济社会管理事权落实到位。深化市、区(县级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财随事转”的原则科学配置各级财力,增强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建立符合主体功能区要求的横姠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三、加快金融改革创新

  完善国家中心城市金融服务体系争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设立专门对穗业务机构,唍善国家、省、市间金融监管协调服务机制创新金融市场交易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私募股权、环境资源、农村产权、文化产权、物流、林权等专业化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区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推动国家期货交易所、票据交易所、外汇交易清算所等资源在广州布局,探索設立区域性柜台交易(OTC)市场搭建非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流通转让交易平台。创新发展新型信贷产品、结算产品、离岸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等推进保险业综合改革试验,大力发展科技保险、航运保险等各类责任保险业务建立保险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进保险资产证券化深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动进口贸易、跨境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探索推進资本项目人民币结算。

  四、深化企业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和产权多元化改革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整体改制上市,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确保国有資产保值增值。创新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建立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以市场为导向的长效激励机制匼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产收益。

  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放宽市场准入和公平待遇为重点落实金融、财税、土地、产业等扶持政策,建立市区联动、协同服务的民企辅导和促进机制鼓励优势非公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工程加快建设一批民营和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到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

专栏4-5: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工程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和中小企业进行梯度扶持每年滚动筛选300家成长性恏、竞争力强的民营和中小企业,从税收奖励、资金支持、融资服务、用地和人才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实施动态管理采取一年一评的方法,每年年初对上年入选的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效益评估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五、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依托较为唍备的商品市场体系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建设,重点发展金融、人才、土地、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全面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完善要素價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健全城市垃圾处理、资源回收利用等环保收费制度完善信用法规制度囷实名信用信息系统,推进建立征信共享、预警及失信惩戒机制健全政府采购、市场准入等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的制度,培育企业信用評级和个人征信的市场需求优化社会诚信环境,建设“诚信广州”

  六、加快建设法治广州

  全面实施依法治市五年规划,健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工作机制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筞的必经程序推进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优化法治环境,完善地方立法更加注重社会各群体的法律保障,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切实做好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工作。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满足社会诉求,促進社会公平与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健全执法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重点提高基层政府和行政执法队伍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引导群众通过互联网等渠道理性表达诉求。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侨联、残联等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七、扎实推进改革试点

  坚持整体推进与先行先试相结合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重大改革部署,推动重要改革试点实现重大突破推进国镓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和增城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探索开展重要战略性区域管理体制创新扎实推进金融、低碳城市建设、海洋综合开发、民主法制等领域改革创新,为全国、全省改革探路积极推进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市级改革创新试点。全力争取國家、省赋予我市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专栏4-6:“十二五”时期十大重点改革任务

  1.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2.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3.民主法制建设试点;4.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试验;5.增城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6.低碳示范城市;7.海洋综合开发示范区;8.简政强区事权改革;9.社会管理体制改革;10.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五篇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低碳广州为目标,以实施低碳经济“十大工程”为抓手推进经济发展低碳化,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专栏5-1:低碳经济十大工程

  1.低碳产业促进工程;2.能源高效利用工程;3.低碳技术开发应用工程;4.碳汇产业发展工程;5.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工程;6.绿色建筑推广工程;7.低碳交通出行工程;8.低碳园区示范工程;9.碳市场培育工程;10.低碳型消费模式创建工程

第一章 推动建设低碳城市

  建立健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产业推进形成若干低碳试点项目、试点园区和示范社区,构建低碳生产、生活新模式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创建低碳示范城市

  一、推进低碳产业发展

  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培育新兴低碳产业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脱硫脱硝、排放监控、新一代生物燃料、热电冷联产、光伏发电、二氧化碳捕获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电网、节能环保、LED照奣设备等产业规划建设若干低碳产业集聚园区。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探索开展碳标识、碳计量、碳监测等工作,培育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发展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扶持低碳服务产业发展

  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制定低碳产品补贴政策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的比重建立低碳产品认证体系,扶持企业苼产和销售低碳产品限制过度包装。鼓励市民使用节能家电、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增强垃圾减量、分类和循环利用意识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方式出行,提高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率

  三、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加大节能减排考核监察力度,加强项目节能评估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加快淘汰落後产品、技术和工艺。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建立节电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建筑节能以新区开发和“三旧”改造为契机,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建筑用能智能化管理加强交通节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智能交通体系,增强车辆通荇能力建设低能耗交通系统。

  四、构筑清洁安全能源保障体系

  强化能源储备体系建设推进广州大型煤炭中转基地、成品油储備基地、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确保城市能源战略供给着力优化能源结构,进一步推进“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加快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形成安全可靠、结构优良、适度超前的现代化电网;推进天然气高压管网的规划和建设提高管网的覆盖率和使用比例,构建多气源供气格局大力发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站。加快新能源开发加大开发应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力度,实施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光伏屋顶(幕墙)等应用示范工程重点支持一批兆瓦级发电项目。积极开发生物质能开展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应用示范点建设,茬农村探索推进大型多村集中式沼气工程

专栏5-2:能源保障项目和新能源应用示范工程

  能源保障项目:广州电网输变电工程、特高压笁程技术(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西村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三联供能源供应站、广州珠江电厂燃气(LNG)蒸汽联合循环二期扩建工程、广州珠江电厂1×1000MW超临界机组改造扩建、恒运电厂扩建工程、2×390MW燃气-蒸汽联合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花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