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买的现在买4还有用吗?当时一次交齐120元的现在买4还有用吗?

小编注:想获得更多专属福利吗金币加成、尊享众测、专属勋章、达人福利任务你想要吗?如果想要赶紧来申请认证站内生活家!

几个礼拜前入手了Smooth4,并写了一篇对仳评测文章

购买理由最近两次的旅行除了永不离身的单反之外,还开始慢慢尝试把小视频和照片剪辑起来作一个小视频然后今年年初為公司产品拍摄制作了一个竞争对手对比视频,从此就开始慢慢转向这个新的爱好了。下图是最近三个月屯的书。。目前拍视频其实不考虑变焦,光圈等效果单论锐度,颜色手机已经非常出色了。而无论是|

那一篇文章的对比关于OSMO Mobile2的部分其实是基于我在几家大疆体验店的测试结果, 在实际使用中慢慢还是感到了虽然总体硬件比大疆好,但是软件上某些不足还是在使用中造成了一些小别扭

恰逢Flimic Pro这个专业的手机摄像软件在最近的一次更新中增加了对OSMO Mobile2的支持,而这个软件要比DJI GO和ZY PLay都要好用的多虽然我曾经邮件建议智云尽快和FilmicPro合作增加支持,但是至今还没有新的进展而大疆又先行一步已经支持,所以又促使我入了一台OSMO Mobile2.

之前在Smooth4评测的时候关于OSMO Mobile2的体验更多是来自于店内的体验,俗话说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所以某些没有测试到的地方,总是对大疆留有美好的印象(或者幻想)而等到OSMO Mobile2真的入手后,實际体现下来也发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的就是像标题说的一样用了智云想大疆,用了大疆想智云。

本文除了简单的OSMO Mobile2开箱及介绍之外,仍然着重介绍关于两款产品的比较并对我上一篇对比评测作一些补充。

不过我还是想在文章片头就重点说一下我的观点两台机器都是好机器,各有各的优缺点练好自己的脚步和拍摄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个刚刚开始练习拍摄视频才一两个月的新手在经历了设备的迷茫期之后,发现练好自己的脚手,和脑袋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放一个能显示云台性能和作用的轮滑跟拍集锦也僦是篇首标题图的完整版视频,其实也不长为了发朋友圈,剪辑在10秒左右包括低机位的跟拍,和上下平移这里用了iPhone8Plus的长焦端,也就昰52mm的那颗镜头相对来说更容易看出抖动,所以也能看出云台效果希望大家不要笑话。

这次京东不知道为啥用了个这么喜庆的包装,兩个母婴产品的盒子扣在一起送过来了

在开箱,确认没有送错东西之后看到包装箱是和大家的没啥区别。。正面展示的是正常拍摄背面展示竖拍。

说明书与Smooth4一样并没有放在内部泡沫箱里面。另外除了说明书之外还有一个泡沫垫在包装盒的一端鉴于泡沫盒子已经足够避震了,我觉得这是大疆的泡沫盒和纸盒子有尺寸差异懒得重新设计,于是加了一块泡沫垫。差评

说明书展开有三份,安全指引服务卡,和快速入门

开箱之后跟智云Smooth4的布局基本相同但是少了一个。(大疆官方有一个底座可以买69大洋。。又是一个坑 )

数据線是MicroUSB的比Type-C稍微落后了一点,不过对于充电和机器固件升级及调试来说MicroUSB的速度也是足够了。数据线的做工不错上面还印有DJI的logo。

夹具旋鈕松开后可以切换横拍竖拍的夹持方式。

侧面的变焦按钮看似有个线性行程,但是其实只是上下两个方向的开关按钮在软件中只能使用固定的变焦速度。这个比Smooth4的那个变焦轮的体验要差的多不过相对于变焦轮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单手可直接操作

上一篇评测有提箌,配重杆拉到最长的时候Smooth4可以收合,而OSMO Mobile2拉长到最长则完全无法闭合收纳所以当配合iPhone8Plus这种必须要拉长配重杆的选手的时候,要么是选擇张牙舞爪的收纳起来要么是收合配重杆然后每次使用前再重新配重。其实就算配重杆收起来OSMO Mobile2也没有Smooth4那种收纳卡扣的设计,所以我选擇前者方案。

正面只有一个拍摄按钮,而Smooth4的拍摄和拍照是两个按钮所以OSMO Mobile2的录像和拍照切换是需要手动在触摸屏上切换的,不如Smooth4方便方向摇杆比Smooth4要方便,不过Smooth4也是因为要给大量的实体按键让路所以放弃了摇杆

夹持橡胶部分跟Smooth4是一样的,对付戴套的手机夹不到位。

泹是底部的橡胶则设计的比Smooth4宽大很多

戴套的手机仍然可以直接推到底部。这样相对于Smooth4无法推到底部中心位置上就可以向右偏个几毫米。我大胆猜测Smooth4可能就是因为这几毫米的差距,导致配重杆就算拉到最长也无法配重iPhone8Plus加上约220g出头的重量而OSMO则可以完全配平。

配平归配平但是这并不代表OSMO Mobile2的平衡表现就更好。相反我觉得Smooth4的电机能力则更强虽然面对iPhone8Plus加手机壳这种重量级选手配不平,但是当开机通电后面對任何操作,完全Hold的住反观OSMO Mobile2,虽然配平了但是当有一些剧烈运动的时候,还是Hold不住这么大的重量呀。(这里还是回到我的篇头观點,练好拍摄最重要谁没事正常拍摄的时候会这么剧烈运动?。 )

在握持的时候,OSMO会感觉重量集中在上半部分云台和相机重量比較大。但是这并不代表OSMO的云台电机部分重量比智云更大质量更好(我认为智云的电机更好,上面提到了)而是因为智云Smooth4的手柄部分也囿明显的分量,握在手里上下的重量比较均衡

但是OSMO的总体重量要轻于Smooth4,手柄的形状设计也更加贴手所以虽然使用起来有点头重脚轻,泹是长时间使用比Smooth4更加轻松顺手

硬件开箱和对比大致就到这里了,接下来是软件使用方面


软件上OSMO Mobile2使用DJI GO,我也不知道为啥不能和DJI GO4合并導致你如果有Mavic或者精灵4之类的飞机的时候,要使用两个不同的软件而智云使用ZY Play。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否则开机后也是无法工作的。Smooth4不需偠激活

在软件功能上,其实两者差不多没啥太大的区别。我关注这一类产品比较晚所以我也不知道两家之间互相有没有抄袭。我只能说发展到今天除去细节,软件上大致实现的功能没啥区别我们分拍照和摄像分别来看看。

拍照上两个产品概括起来都是分三个大類,一是单张拍照(包括各种延时自拍,HDR连拍等功能),二是长曝光类别的这两个类别其实都不需要相机移动,使用三脚架也基夲都可以实现,这里不作太多赘述第三类则是全景功能。

这里重点说一下全景功能吧其实我是很看中这个功能的,虽然全副+14~24的效果会哽好但是单反不可能一直背在身边,而且就算带着带反也不一定会使用广角作为挂机头所以云台的自动拍摄、合成是非常便利的。还鈳以直接发朋友圈

那么先来看看两者的全景对比吧。

基本上可以看到Smooth4由于有大量实体按键进入功能的时候比OSMO Mobile2要方便的多。但是拍摄的時候速度非常慢(不知道是每转一个角度,对焦测光,还是思考人生的问题。),最最关键的是时不时还合成失灵废了更长的時间,最后啥也没有绝对会让你泪奔。

所以我可以这样说Smooth4的全景基本不可用,这么慢的速度和偶发性的失灵,不仅不会起到代替单反应急的作用可能还会破坏你出游的心情。

那么我们就重点来看看OSMO的全景功能吧DJI GO软件中,全景分三种光角,180°,球形。

这里我最开始有误解我以为180度就是传统的扫一圈,只不过利用云台的特性可以转的更完美但是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拍出的照片并不是传统扫┅圈那种长条形

简单的说,第一个广角效果是3*3一共呈九宫格分布的九张照片进行合成,第二个180°效果是3*5一共15张照片合成一共三排,烸排5张第三个球形效果则是3*9一共27张照片合成,已经拍到了后面的图像但是由于云台并不是360度旋转,所以还不是真正的球形

这两张图┅放,第一个问题就出来了。曝光锁定。全景图的每一张照片拍摄的时候貌似都是重新测光拍摄的并没有曝光锁定,使用同一曝光徝所以天空多的照片,就会自动测光导致曝光偏低随后合成的图像就会有部分区域偏黑,比如上图所致

第二个问题就是全景图的尺団并不大。比如一张3X3的图片只有大小完全不像是9张照片合成的结果呀。不过好在大疆提供了保存原图选项DJI GO在自行合成全景照片的时候,也会把9张(或者是15张27张)单独的照片保存下来。可以后期利用photoshopPTGui等软件自行合成。下面可以看看大小对比DJI GO合成的的图片只有1M都不到嘚大小,而使用保存的原图在Photoshop中合成两种透视效果的结果都比DJI GO的结果,像素翻了15~20倍左右图像大小翻了50倍还要多。

为了传上来观看效果还需要把Photoshop的成果缩小,才能传上来首先是PS中使用透视效果合成。整体画面偏向于超广角镜头的效果边缘拉伸比较明显,画面两边的囚会变胖但是整体画面仍旧保持横平竖直(大概竖不太直)的效果,非常接近我单反14~24镜头的效果

接下来是PS中使用桶型效果合成的结果。

最后则是DJI GO的成品可以看出,非常接近PS的桶型效果但是桶型的程度略小一点。

这里再放一张14-24的广角图片吧可以看出跟桶型合成还是囿区别的,但是和透视合成比较类似虽然不是同一景点。所以后期把9张照片拿回来合成一个透视效果也是可以去以假乱真的

但是。。虽然OSMO Mobile2在拍摄的时候可以保存全景原图但是并不能像一样,可以保存RAW格式的原图其实iPhone是可以拍摄RAW的,只要软件支持就可以使用Lightroom等软件都可以直接拍摄DNG格式图片。所以如果DJI GO能让OSMO支持保存RAW原图就好了顺便再放一张前几天用Mavic Air拍的全景图吧,DNG的后期余地就大多了


其实拍照呮是手持云台的次要功能,摄像才是大家购买云台的主要目的自带软件的摄影有以下几个功能。普通摄影慢动作,静态延时这三个功能其实自带相机就能实现,而且可以实现的分辨率和帧率都比DJI GO更好所以这里也不多做介绍了。第四个运动延时其实使用自带相机也一樣能实现静态延时和运动延时的区别就是,静态延时会把云台固定成一个三脚架不启用避震纠正功能。而运动延时则启用云台的定位功能适合一路走路,骑行甚至坐车,然后合成一部延时视频

第五个轨迹延时,就是设定几个相机的关键角度比如从左扫到右,从仩扫到下甚至更复杂的一些曲线运动。最多可以设定5个关键点然后设定快门间隔速度,和拍摄总时间开始之后,镜头就会按照既定軌迹运动拍摄一段摇镜的延时视频。这个功能是其他软件不能实现的一定要借助DJI GO。

设定关键角度的时候OSMO由于有摇杆,所以可以使用搖杆控制方向然后按“+”来添加关键角度。但是其实我是习惯跟Smooth4一样直接用手扳动到想要的位置然后添加的,速度比摇杆更快而OSMO Mobile2也昰可以支持手扳的,不用担心损坏

相比智云,大疆在延时摄影上有一个不足那就是变焦。大疆虽然有变焦杆摄影时可以数码变焦,泹是在延时摄影的时候只能设定角度,无法变焦而智云就可以实现类似镜头从A移动到B并慢慢推进,然后从B移动到C再慢慢拉远的过程這种数码变焦效果虽然可以在后期剪辑的时候通过放大缩小实现,但是在拍摄过程中实现的便利性是非常好的

所以这里我就不放大疆的延时摄影效果了,仍旧放一段上一篇评测中智云拍的一个轨迹延时摄影效果

可以看出智云在柜机延时的时候支持变焦,但是在路过几个關键点的时候会有明显的一个停顿而大疆在整体多关键点曲线轨迹的视频是很平滑的,看不出停顿所以这里继续延续着智云性能强大功能多,而大疆软件使用更稳定的一个特点

前面提到的基本都是软件上实现的功能。而关于稳定性并没有提及其实对比下来,在日常拍摄的时候两者的稳定性基本无差别。同时跟智云使用时同样的体验就是相机开始打开防抖效果会更好,并没有出现不兼容抖动的情況

但是由于DJI GO这里再次不如ZY Play,无法打开或关闭防抖所以各位大疆的用家如果使用DJI GO的话,也就不要纠结这个了这里的关闭防抖是使用Filmic Pro实現的。

OSMO Mobile2里面是有一个行走模式一个运动模式。我分别录了一个开启防抖和关闭防抖的视频可以看到开启防抖的在纵向抖动上有所改善,但是还是无法规避走动式Z轴上下的震动

理论上行走模式的云台反应会稍微慢一点,更平缓一点运动模式的云台反应会更快速一点。經过我的实验在走动的时候,两者的差距非常小(运动模式的上下呼吸效应相对更明显一点点)但是在左右快速转动云台的时候,运動模式下的转动则更快速更灵敏。虽然还达不到智云的疯狗模式但是用来拍摄一些平摇转场还是可以用的。比如下图这种所以我个囚是经常放在运动模式的。


关于智云的某些特色和不足其实在上篇评测里面都提到过了。很多小细节就不一一赘述我想还是用一个表格来说明吧。基本上是基于上次的表格由于重新入手大疆,再多做了一些补充和更新

关于软硬件的说明,上面已经比较的比较全面了基本可以这样说,如果是用第三方软件或者自带相机软件Smooth4的强大硬件性能是第一选择,只可惜那么多的实体按键并不能被ZY Play之外的软件所调用如果是使用随机软件,虽然智云的功能完全不输于大疆甚至还优于大疆,但是用起来还是远不如大疆顺手(不过对于我来说,随机软件基本只用来全景拍摄或者追踪拍摄用的也不多)

最终导致我使用OSMO Mobile2的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原因,篇首其实就提到过了Filmic Pro的支持。

这个软件在iOS上是付费软件98大洋,加上内购(主要是D-log格式的支持和自定义颜色和明暗范围)68大洋一共要166块钱。相对于系统自带相机DJI GO, ZY Play几个明显的优势(只是我体会出并实际用到的,并不是全部也不是官方说明)。

  • 支持对焦锁定和曝光锁定(这点往往是家庭摄影和專业级摄影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区别);

  • 支持D-log格式的摄影支持100Mbps的摄影,对于后期细节和颜色更有帮助;

  • 支持选择镜头(对于双摄手机来说)这样我就可以指定使用中焦镜头(52mm)拍摄而不是默认广角;

  • 支持手动对焦,并且有峰值对焦辅助;

  • 支持全手动控制曝光同时画面有矗方图,以及过曝提示等信息;

  • 支持指定选择(比如选择背部麦克风那个在通话中用来降噪功能的麦克风来录音,就会效果比手机底部那个通话时收音的麦克风效果要好得多)和外接蓝牙麦克风;

  • 支持锁定白平衡(免得你在摇镜头的时候画面颜色会有变化)

这么好用的軟件,在几周前的一次更新中支持了OSMO Mobile2.

--向上或向下推动缩放滑块以更改模式模式1是通过操纵杆进行万向节的摇摄/倾斜。模式2是标线模式姠左或向右推操纵杆以锁定/解锁焦点和爆光。模式3是手动模式向左或向右推动操纵杆以调整手动对焦或手动曝光。

不仅仅是录像按钮的支持利用OSMO甚至可以直接控制曝光锁定和对焦锁定,实在是太方便了所以我当然选择了OSMO Mobile2。

如果哪一天Smooth4开始支持Filmic Pro了我相信他的大量实体按键应该会支持的更好,同时基于Smooth4更强大的硬件性能届时我想我会毫不犹豫的用回Smooth4的。

最后上一段手机拍摄D-log并后期调色的练习视频吧。就像我篇首说的硬件不重要,练好自己的技术最重要笔者开始练习视频拍摄和剪辑才刚刚两个月左右,既然前面轮滑部分是哥哥的視频那么结尾就来一个妹妹的视频吧。。希望大家轻拍。

8年后你还买得起一个比特币吗?

 最近P3D新盘 )一个网站的交易量变化情况它是国内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之一。看最近的周成交量比2013年12月的冲上8000元人民币时,放夶了30倍

第三个证据:算力算力的增长来自来个方面,一个是矿机挖矿能力的提升一个是大家在矿机硬件上的投入不断增加。算力较2013年底的高点增长了26万倍,但每一块钱能够买到的算力只提升了几十倍

比特币已经迈过幻灭谷,拥有了不死之身什么是幻灭谷具有破坏性的新技术如果要得到广泛应用,需要用户改变他们的行为在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造成了一个不连续带,这就是幻灭谷(chasm)我用幾张图进行说明。Gartner炒作周期图每一波科技创新,都会经历这五个阶段:科技触发点、期望膨胀顶峰、幻灭谷、启蒙斜坡、生产力高原峩的判断是,比特币已经在启蒙斜坡上爬坡了所以我选在这个时点上说比特币,风险也比较小

下面这张图是摩尔科技应用生命周期图,可以与Gartner图相互印证摩尔科技应用生命周期图定义了不同的人群对新技术的接纳特性:科技狂热分子最先接触到新技术,有远见的人能夠发现新的技术的潜力和未来第三批接纳新技术的人是实用主义者,然后是保守者最后一批是迟钝的人和批判者。

所以当一个新技术進入早期市场时主流人群是并不关心的。只有当新技术跨越了死亡深谷时才慢慢被主流人群接纳。这个死亡深谷和Gartner的幻灭谷是对应的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或创业公司都能够挺过幻灭谷。我亲身经历的就有RSS订阅和Feedburner、LBS签到服务和Foursquare、虚拟世界和Secondlife等等虚擬世界在2006年和2007年一飞冲天,被人们誉为WEB 3.0 和下一代互联网媒体报道铺天盖地,称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avatar然而虚拟世界并没有撑起人們对社交的梦想,facebook取代了它后来中国人知道avatar,是通过电影阿凡达下面这个是Gartner2015年发布的新技术炒作周期图,智能机器人、AR、VR、加密货币、加密货币交易所都在榜上当然每个人的见解不同,比如有人就预言VR将死在幻灭谷里

那我为什么就敢说比特币已经处于启蒙斜坡爬坡期呢?我们看一下比特币大事记

经历了政府的打压,经历了黑客的攻击经历了交易所倒闭,能经历的风险都经历了所以我的结论是仳特币已经度过了幻灭谷。8年内比特币成为主流软件产品如果认可我上面的结论,那么紧接着我们会好奇,比特币会去向何方前景能有多美好?我的预言是:8年内比特币成为主流软件产品。我用从2009年比特币创立之初到现在买42900天的钱包使用人数进行多项式拟合作趋勢外推,目前的钱包数约为1000万

这张图是外推1000个点,不到三年钱包使用人数将达到8000万。

这张图是外推2000个点不到6年,钱包使用人数攀升臸5个亿

这张图外推3000个点,也就是8年钱包使用人数达到25亿,渗透率达到33%比特币应该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我为什么说8年昰因为比特币从诞生到现在买4是8年,再有8年将大成而现在买4正是中间点。

有人说我的预测只是线性外推没有设想拐点,不科学我的解释是我没有对价格进行趋势外推,那绝对不合理而渗透率外推则有着合理性。举个例子:

上面这张图的两根曲线展示了从90年代初的互聯网用户数成长和2006年为起点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成长情况互联网用户数就是从无到25亿用了20来年的时间,增长曲线和比特币非常像相比之丅,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增长速度更快如果我们把时间的跨度拉大,会比较容易达成一致下面这张老图上的电视、电力、汽车等用户渗透率都有着相似的增长情况。我以50%渗透率画了一根线电视是20来年、电力是将近50年,汽车用了近80年这张图比较老,当时的PC和互联网渗透率都很低但增长率更高。

如果和黄金一样只做储值工具比特币值20万美元如果大家认可上面的分析,那么下面我要抛出一块大砖:比特幣到底应该值多少钱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有前提假设我的前提就是不考虑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而只把它当做数字黄金比特币是未来人们必不可少的储值选项。如果比特币达到黄金的地位平分掉黄金一半的使用空间,那么比特币价格将要增加多少倍200倍,达到20万媄元一个

地球現在已经被开采出來的黃金约有 160,000 吨,每年约有 2,600 吨的黃金被开采出來这代表着全球黃金的总量正以每年 1.6% 的速度增加。黄金價格现在买4是1200美元每ounce全球黄金对应到美元将近700万个million。比特币现在买4有1600万个对应现在买4的价格1000美元,应该是1.6万个million美元当然这是一个简單的静态分析,忽略了很多因素也没有说明是上涨200倍在什么时点,只是用来说明比特币的价格有很好的上涨空间还有一个被普遍关心嘚问题是,比特币到底能不能成为数字黄金其实通过比特币的大事记就能看到,比特币真是对冲现实世界风险的绝佳品种每次政府危機,比特币都会上涨它的另一个优点是总量固定,比特币算法设置每4年产量减半2016年7月比特币迎来了第二个减半日,货币供应速度再减半第三,极端情况下政府可以收缴黄金,但是比特币是无法收缴的比特币能不能成为全球货币? 我的观点是不能。但原因不是人们常說的背后没有国家信用没有军队。我的理由是比特币技术上还不成熟它只是个试验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看好这种去中心化嘚发行方式。下面这张图看起来是个好消息人们在论述比特币不能成为全球货币时经常攻击的一点是说比特币由于疯狂的投机炒作,价格波动太过激烈没有人愿意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使用比特币。这张图表明比特币价格的波动性正在明显下降,并且长期来看一个很显嘫的规律是随着比特币交易数量的上升,价格波动性会下降

我们再来看看比特币当前的价格,方便很多不知道如何查看比特币价格的人现在买4比特币的价格是:

罗胖在刚刚结束的跨年演讲中说到共识很值钱。比特币就是一个建立共识的过程它的短期价格上涨是一种共識,它的长期发展更是一种共识所以你说共识值多少钱?回过头来说明一下我并不认为法币的背后一定要有军队有强权,那只是维持法币地位的一种手段塑造加密货币地位的正是人们的共识,只要大家共识它是货币它就是货币。目前来看成为货币的共识还没有完铨建立起来。下一个机会在哪里比特币、加密货币(媒体称之为山寨币)、区块链,作为一个行业刚刚出现8年,未来路很长会不断演进。那么下一个机会在哪里我最早是在2012年底以矿工的身份加入比特币大军,后来又参与过莱特币、素数币、PPC等币的挖矿过程但都没囿什么像样的收获,因为算力增长太快了经过反思,我的结论是这些币我参与的都不够早于是经过艰苦的搜寻,在上百种山寨币中峩找到了Gridcoin。Gridcoin针对比特币的一个缺点进行了改进它认为挖矿是一种能源浪费,应该把这些算力用于科学计算诸如癌症防治、新型蛋白质尋找、外星人寻找等项目中来。Gridcoin很巧妙地将挖矿与科学计算相结合在挖矿的过程中,你的算力真的用于科学计算了我当时是第一个接觸这个项目的中国人,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前10另一个和我几乎同时接触的中国人是一个旅居德国的计算机博士。我建了一个网站开始了对Gridcoin嘚推广他建了QQ群,本质上我们都在进行Gridcoin的布道我把Gridcoin翻译成格雷德币,网上所有关于格雷德币的文章几乎都是我写的我当时投入了很夶的算力,几乎占到格雷德币总算力的5%这是一个还算美好的开始,就像很多天使投资人一样性感的项目、梦幻的团队,直到后来才明皛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现在买4格雷德币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币种,期间也经历了黑客攻击数次分叉和回滚。总的算下来我的收益大概刚刚cover投入的成本,因为现在买4的价格是15万个格雷德币才能换一个比特币惨痛的经历是财富,它让我对加密货币的理解更深入了一些后面我沉寂了一段时间,和币圈保持了一点儿距离直到2016年年初,区块链技术又火起来那是很特别的一天,2016年2月8日 那一天是春节,我发现以太币价格启动了当然这个机会我也错过了,我领悟到错过机会是一种习惯

以太坊是比特币之后又一个值得关注的创新,大镓应该关注下面我还想提一下DAO。 DAO全称是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即“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可理解为完全由代码控制运作的团队组织我觉得在未来DAO有望取玳现有的公司制度,利用DAO人们可以在无需依赖第三方的情况下,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彼此协调实现共同目标。DAO的参与者按照出资数额拥囿审查项目、投票表决和分红的权利我觉得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商业前进的动力,是公司制度的基石但同时也是稀缺资源。现在买4完全鈳以通过程序释放更多的动力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自动替代很多公司治理活动。在加密货币诞生后去中心化的协作方式一直是主要推動力。数以百万计的早期参与者为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贡献了代码、贡献硬件资源宣传和布道,他们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回报这樣的贡献奖励机制促进了数字货币的发展。怀揣着DAO的理念德国的区块链创业团队Slock.it基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推出了the DAO项目。Slock.it团队致力于将实物帶到以太区块链上来让人们可以租、卖和分享实物。他们没有想到 the DAO项目把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2016 年 4 月 30 日 “the DAO” 项目开启众筹,28 天时间里籌集了 1.5 亿美元,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众筹项目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以用一句峰回路转来形容。6 月 18 日黑客利用 the DAO 程序中“递归调用漏洞”,成功盗取了 360 万枚以太币价值超过 5000 万美元。The DAO出事后以太坊社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硬分叉,以太币价格受到很大冲击开始囙落。好的一面是危机事件也证明了以太坊的健壮性,背后的开发社区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证明DAO算是一个小插曲,让大家领略一下区塊链社区内部的勃勃生机你为什么应该配置比特币如果你反感川普,你应该配置比特币不确定性是有效市场的大敌,川普上台如何荇事全是未知数。接下来大搞基建联储加息,美元指数上涨新兴市场资金外流,货币贬值持有比特币是很好的对冲。如果你是个科技工作者、程序员或者狂热的科技爱好者觉得自己具有对科技的洞察力,你应该配置比特币这是对敢于进入早期市场人们的褒奖。如果你热爱自由相信市场,反对大政府如果你也认为人性之恶在现有的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制度中不可克服,你应该买入比特币毕竟比特币的使命就是取代现有的货币发行制度,即便这场如同共产主义一样的人类实验不能最终成功 你的投入就当是为人类的创新精神打个賞。如果你认为人类的未来是虚拟的全球经济发展的下半场是数字经济,你应该配置比特币因为比特人应该用比特币。在我提示比特幣的风险之前我还想强调一下比特币这一轮上涨的助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政府,印度废钞、中国限汇、还有津巴布韦货币危机2017年这股助推力不会停下来。风险提示比特币扩容是未来最大的风险点当然很多时候当风险已经被大家看到,就没有了多少杀伤力比特币区塊的1M容量已经严重限制了比特币的使用,转账手续费高企转账速度太慢,使得比特币与手机支付等比起来明显处于下风关于比特币的擴容现在买4有两个阵营,两派意见一派是比特币核心代码开发的 团队,提出了软分叉的方案;另一派是大部分矿工(中国人的实力非常強大)坚持的硬分叉方案软分叉方案支持者认为比特币是一个结算系统,拒绝让小额支付的交易信息写入区块链而是希望通过第二层網络(闪电网络)来支持。硬分叉方案支持者认为比特币不仅是一个结算系统同时也是电子现金系统,希望比特币区块链能够记录所有茭易信息所以希望扩大区块的容量。是非姑且不说将来矛盾升级,一定会对比特币价格产生影响第二个我想提示的风险来自于黑客攻击,黑客会不断攻击交易所交易所不像区块链那么强壮,交易所爆出危机会产生恐慌情绪导致比特币价格大幅波动。这几天比特幣在突破前期高点时出现了暴跌,这是很容易预见到的事情接下来,应该会有一波上涨想配置比特币的朋友请把它作为一种长期投资看待,并认真考虑风险长期看好比特币的人可以考虑一种投资策略:在比特币和以太币之间来回切换。因为比特币上涨时以太币以比特币计价是在下跌的。但是当比特币下跌时其它加密货币都会进入上涨趋势。

需要交流的朋友扫描二维码

本文只是作者的观点也并非投资建议或劝诱。比特币投资是高风险的事情请谨慎考虑,自负其责

360极速浏览器版MetaMask中文版下载地址

MetaMask中文版谷歌下载地址


你去当地的社保中心去咨询.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社保养老要交满15年,商保六十岁再买也没什么必要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可以交要把以前没交的补齐15年的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买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