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状态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为什么

人才的成长就如发豆芽将豆芽放在湿布上,上面还必须压上石头

“鸭梨山大”一句网络流行语。小伙伴们都知道它与人名“亚历山大”谐音,诙谐地表示压力巨大

身处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压力学生可能有作业考试、人际交往的压力;青年人可能有经济问题、情感矛盾的压力;中年人可能有倳业发展、子女教育的压力;老年人可能有疾病、孤独的压力……

从事不同的职业,有可能面临不同的压力医生时常处于医患关系紧张嘚状态;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安全和学业成绩;企业员工要抓业绩、工效;甚至连外表光鲜亮丽的演艺明星同样也有票房、收视率的压力……

不同的社会角色,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压力同样是十七八岁的我们,在学校要面对书山题海;在死党闺蜜间要维系友谊;在与异性交往时要避免“乱了分寸”;作为子女更不能让父母失望……

所以压力真的是你有我也有,人人都有

为什么会出现压力呢?心理学家给絀了四种解释

第一,压力是面临选择或改变时产生的心理冲突比如,我们早晨上学等公交车眼看要迟到了车子却还不来,这时候我們就面临选择:继续等可能会迟到;立即打出租车,但要额外花钱这种左右为难的选择就会让人产生压力。

第二压力是对未知事件嘚悲观解释。比如老师突然让你到办公室去一趟,你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于是心里开始嘀咕:是不是我上课开小差被发现,老师要批评峩这种忐忑不安的悲观解释,就会让人产生压力


第三,压力是持续不断的精力消耗比如,连续五天的课堂学习已经让你疲惫不堪了可是妈妈又说:“这个周末不休息,要去上辅导班”这种疲劳的持久战就会让人闷闷不乐,这也是一种压力

第四,压力是面临威胁時的本能反应比如,过马路时突然有辆车向你冲过来那一瞬间,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但是,压力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

它有利,也有弊例如,对于弹簧来说压力越大,弹簧就能弹得越远但对于易碎品而言,有压力可就相当于死神在召唤啦心理学有个著名嘚“豆芽菜理论”:人才的成长就如发豆芽,将豆芽放在湿布上上面还必须压上石头。没有石头的压力豆芽就会长得又长又细,味道吔会很差;有了石头的压力豆芽才会长得又白又壮,而且味道鲜美所以,压力有时候也是一种动力但是发豆芽菜的行家里手还有一套行为规范,那就是在发豆芽时压的石头不能太重。如果太重那么大部分豆芽菜可能就呜呼哀哉了。所以说压力不可无,过度亦不鈳取

其实,重要的并不是你有没有压力而是你如何处理压力,如何引导它向积极的一面发展面对压力,我们要学会做减法同时也偠学会做加法。

做减法需要我们学着放下压力。

在一次压力管理培训课上辅导员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台下的学员∶“各位认为这杯水囿多重”有人说是半斤,有人说是一斤

其实,这杯水的重量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谁都可以;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进医院了。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到最后都会因压力越来越沉偅而无法承担所以,我们需要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就像卸下压力的重担

接着,我们再来做做加法

在此之前,我们先分享一个故倳——半杯水

一位智者在沙漠的边缘建了一间草房,专门招待从沙漠中走出来的旅客而给每位旅客准备的第一种食品就是半杯清水。

某年夏天气温高达五十多度。这时从沙漠中走出来一位中年人和一位年轻人。他们嘴唇干裂疲惫不堪地来到草房。智者迎上去表示歡迎并让他们进房休息。房屋的中央有一张八仙桌桌上有两只小茶杯,各装了半杯水年轻人一见只有半杯水就来火了,对着智者嚎叫道:“老头子我已经有三天没有喝水了,你怎么只给我半杯水!”智者答道:“沙漠地区水非常珍贵按规定,每位旅客只能给半杯沝”中年人却非常高兴,对智者说:“我也三天没喝上水了这半杯水足够解渴了!”

的确,无论外界因素多么紧张、多么困苦都不應成为我们感到痛苦和压力的主要原因。因为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心态决定状态和面对问题的态度。就像故事里说的哃样的半杯水,有的旅客看到的是缺失的那一半有的旅客却看到了拥有的那一半。其实只看到缺失的那一半,是在扼杀快乐折磨自巳;而快乐之道在于,看到拥有的那一半想着自己已经拥有的那一半。

所以做加法的要义就是增加我们的积极心态决定状态、积极情緒,增加正能量甚至偶尔学学阿Q精神。最后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些自我训练的方法,帮助大家如何减压

换个角度看问题。“一天结束時的疲劳表示我有拼命学习的能力;衣服越来越紧,表示我吃得很好;有巨额的电费表示我冷气吹得很爽……”有时候,化解烦恼其實很简单只需要转换一下看待问题的角度。

伸懒腰、泡热水澡都是很好的放松方式伸懒腰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展紧绷的身体这有助于缓解压力,放松自己热水澡,这个最古老的镇静剂对放松身体也很有用。当然时间不要过长,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

情绪紧张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活动活动这可以是一个人安静地散步,也可以是疯狂地挥洒汗水;可以是听歌、看书、闭目养神也可以当一枚吃货尽情享受美食……当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舒缓紧张情绪、释放压力。

平时多培养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这不仅能够充实你的生活,避免徒增烦恼也可以让你在“鸭梨山大”的时候,多几个分散注意力的途径

当自己处于紧张的时候,可以自言自语或是找朋友發发牢骚,诉诉委屈释放心里的紧张情绪。如果你能把心里不愉快的事情都说出来那就会感觉很舒服,也就能更好地放松自己的情绪囷思想

来源:《科学24小时》2016年01期

图片文字版权所有,严禁转载!商业合作及授权请联系百度知道日报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文章出处:百度知道日报()

本站提示: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參考,谨慎分辨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至今为止的中国历史就是专制权力不断集中与强化的历史这便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一、政治文化价值的不同决定了中西方历史的相背走向与西方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绝然相反中国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个人的自然权利与行为受到政治权力越来越多的侵蚀、挤压和限制;而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则表现为个人权利或自由的不断增长和覆盖人群越来越广。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

本站提示: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谨慎分辨

至今为止的中国历史就是专制权力不断集中与强化的历史这便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一、政治文化价值的不同决定了中西方历史的相背走向


与西方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绝然相反中国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个人的洎然权利与行为受到政治权力越来越多的侵蚀、挤压和限制;而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则表现为个人权利或自由的不断增长和覆盖人群越来樾广。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写道“东方从古到今知道只有‘一个’是自由的;希腊和罗马世界知道‘有些’是自由的;日尔曼卋界知道‘全体’是自由的。所以我们从历史上看到的第一种形式是专制政体第二种是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第三种是君主政体”如果按黑格尔将自由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关键标志,那么自然而然西方世界的“历史表现为一种不断进步的过程”,而中国历史则表现为“一种不断退步的过程”至少在“个人自由”这个尺度上是如此。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中西方历史背道而驰的走向呢无外乎两大因素:┅是政治文化价值,这是初始的、根本性和比较稳定的因素;二是生产技术手段及由此产生的组织管理手段这是次级的和持续变化的因素。
西方世界的核心价值是自由和平等远在古希腊和罗马,自由与平等的价值便开始萌发当然那有很大的局限性,自由和平等的观念呮施行于罗马的贵族与平民之中而异族奴隶则被排斥在外。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自由平等的权利不断赋予给了更多的族群或体。耶稣基督将自由赋予给了所有民族林肯解放了黑奴,美国的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使得黑人和女性得了更多平等的权利等等。
为什么西方世界嘚自由平等观念和覆盖范围能越来越扩大呢这是因为早期西方世界毕竟有这么一部分人持有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体验过自由平等的好处践行过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所以自由民主会有深远的影响和示范效应。
而中国的政治文化价值则是“君权”至上唯王独尊,最经典的表述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便是中国文化的元价值和核心价值沿袭至今。其它的价值都源自于此或者要服从于它。虽嘫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几经变迁然而居于政治制度中的这一核心价值却没有丝毫的改变。这其实乃是群居的哺乳动物世界通行的不二法則猴王就拥有其领地上的一切资源,享有优先的进食权与交配权在中国,并没有如早期西方世界萌发出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当然就不鈳能在任何范围内建立起自由民主的制度。在中国任何的范围内不论某个民族范围内,或者某个地域范围内都没有出现过自由民主的思想和制度。
根本上中国社会不曾有过一个人是自由的。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自由同时意味着要承担责任,但这种责任是建立在平等權利基础上的契约责任而并非被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强权所强加的责任。中国人身处专制社会之中当然是不自由的,公共领域中的每個人之间都是基于强权的权力关系当然也是不平等的。严格说来连专制权力顶端的皇帝也是不自由的。因此黑格尔说“东方从古到紟知道只有‘一个’是自由的”也是不对的。即便中国人如道家所主张的那样脱离一切社会关系从而摆脱专制权力的桎梏,获得行为上嘚完全自主与不受限制这也不能称之为“自由”。因为 “自由”一定是奠定在自由平等价值观念之上并在社会组织化生活中所获得的噵家脱离社会关系与降低社会组织化程度而使得个人获得的自主行为只不过是避免了专制权力对个人在原始自然状态下所拥有的“自然权利”的剥夺,这些“自然权利”包括占有自然资源与财产、迁徙、生育等等
所以,中国社会既没有在任何范围内出现过自由民主制度吔不曾有一个人获得过真正的自由。当然历史的演进就只可能是不断重复或者使得专制力量得不断加强。
而又是什么导致了中西方政治攵化价值的不同呢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价值尚停留在动物阶段,而西方世界的政治文化价值则摆脱了动物世界的法则呢是地悝环境因素吗?还是种族因素呢或者皆而有之呢?甚至是偶发的呢这是另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技术组织手段在中西方历史Φ的相反作用
正是基本的政治文化价值不同根本上决定了中西方历史发展走向的不同。而生产技术手段的发展以及相关的组织模式与掱段的发展,则不断强化它们各自的走向
在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下,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会更有利于增进个人的能力增进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从而随着社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随着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个人自由和权利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得到奣确
在拥有自由民主价值的前提下,西方世界自由与技术相互促进关系可以借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来加以解释在拥有自由民主价徝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世界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进程的解释是大致正确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转变,从而导致了社会的进步但这个进步并不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比封建社会更高,而是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資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比领主与农民的关系更平等上同时整个社会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也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王权则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专制权力越来越小以至于无。而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更先进的生产关系提供了更多的个人自由使得个人更具有创造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亦即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手段的发展社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包括人员交住和信息交换的扩大与密切会使得自由民主能让人生活得更幸福与更富裕的示范效应不断扩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他忽视了社會价值这个最基本的前提错误地认为私有制是罪恶,是产生剥削的根源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是私有制发展的最高阶段。其实恰恰相反私有制度是自由的物质保障。
而在中国“君权至上”的核心价值下随着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专制力量却会越来越强大,相应地个人所能保留的“自然权利”会越来越少生产技术手段的提高更有利于增进专制的力量,不能诱发絀自由的价值观中国专制社会本身是没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因为在专制社会中个人不能培养出创新力,也没有创新的动力专制社会嘚技术进展只能通过偶然地因素获得,如炼丹弄出火药;而不能通过创新的机制而大量获得在传统中国社会,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抑淛时至今日,中国仍然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只具备技术应用能力。所以中国专制社会就其形态也非常稳定。至今为止存现过三种主偠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组织形态,这就是秦之前的“分封制”秦之后的“郡县制”与当今的“县乡制”。它们都是“君权至上”的价值观茬技术组织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就其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技术组织手段的提高表现为“君权”越来越强化,最高政治权力所能直接控制嘚范围越来越大所能控制的层次越来越深入。
这样比较一下中国与西方世界,就会发现早期的中国人与西方人,所能拥有的“自然權利”是差不多的都可以自主的迁徙、持有武器、生育与占有自然资源和财产。只不过两者的由来有较大差异早期西方人所拥有的“洎然权利”,主要是来自于自由平等的价值观而非专制力量的控制力不足;而早期中国社会个人所拥有的这些自主行为,则是由于专制仂量的控制力不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技术组织手段的增进中国社会和西方世界中个人所拥有的自主性相差越来越大。西方世界個人的自由和权利越来越多而中国社会中个人所能保留的“自然权利”越来越少,个人行为越来越受到专制权力的束缚与限制
三、从汾封制到郡县制,再到县乡制:专制权力的不断集中与强化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政治共识,所有的国土在名义上都归周天子所有泹由于周天子的直接控制力不够:交通通讯不发达,人口稀少人员和信息交流匮乏,社会组织化程度低他只能直接控制他自己的领地,而将其它的国土分封给诸侯管理自己收取诸侯的上贡与勤王来作为交换。而诸侯呢也如是分封给大夫。这样就形成天下、国和家的彡个政治权力层级像个俄罗斯套娃,一个包含一个周天子的权力是来自于暴力取得的政权,而诸侯与大夫的权力都是从周天子那里派苼出来的但因为是全权委托,有相当大的独立运作空间国土虽然名义上都归周天子所有,但他却只能直接控制很少的一部分
随着生產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诸侯之间发生了激烈地争夺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政治共识下他们之间不可能形成稳定的相互承认、楿互独立与妥协的政治秩序,必然持续地相互争夺直至天下一统这一过程发轫于诸侯国层面。诸侯国首先在国内削弱或消除了大夫这一政治权力层面从而增强了诸侯直接控制整个诸侯国的能力。在这一点上秦国在“商鞅变法”下做得最彻底。这使得秦国君王能控制与調动国内资源的能力最强所以,最终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通过修建直道、车同轨,书同文等技术组织手段将增强君王直接控制力的“郡县制”推广到天下范围。
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高政治权力者皇帝的权力就要比周天子的权力大得多。他能将自己的权力末端延伸箌县相当于分封制下大夫的采邑。他可以将自己的政令通过郡县的政权体系传达到县其直接控制范围与层次大大高于周天子。而在县鉯下的乡村社会则由宗法家族来管辖。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和巩固了郡县制后儒家思想便成了维系郡县制的价值体系,儒家强调忠与孝分别对应君权与父权。专制权力借用儒家思想来驯化民众以让民众自觉自愿地服从既有的专制权力。儒家思想虽然也主张君王要为政鉯德但却缺乏常规性的有效制衡手段,它只有一个最终的手段,但也是毁灭性的手段这就是革命,就是改朝换代
本来,如果没有覀方列强的出现和对中国的冲击没有中国社会对西方技术与组织手段的引进,而同时由于中国社会内部也不可能有技术上的飞跃中国社会就会如一个封闭系统一直在郡县制的政治框架下无限地死循环。因为郡县制的君权与父权结构较好地解决了天下一统的专制权力与物質生产高度分散的矛盾虽然它不能使得中国社会获得实质性变化,更不可能使得中国社会获得发展但却能使得中国社会持续下去,并能获得阶段性的稳定秩序让绝大部分中国人得以安身立命,在忠孝中寻得自身的价值这确实要比周围的“夷狄”更文明更先进。与周圍的“夷狄”相比提倡“忠孝”的中国确实减少了相互残杀的频度。虽然郡县制的中国与周围夷狄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遵循“溥天の下,莫非王土”的动物世界法则但周围“夷狄”建立权力与秩序的规则是更原始的“能者居之”,民众没有受过“驯化”谁的武艺高强,谁就是王者所以为争夺权力,争夺资源的相互残杀更多些弑君弑父也更多些。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庞大的中国曾两度被周围弱尛的夷狄所征服。但征服者又都必然喜欢上儒家的“驯化理论”愿意心悦诚服的接受这一文化成果。
但自洋务运动始西方大量的技术引进,生产社会化的出现市场的扩大,使得人们在宗法家族之外的交往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这使得居于社会底层的宗法家族的凝聚仂越来越低那么,依靠什么将中国人凝聚起来呢填补宗法家族权力的衰退呢?自由平等的思想能挤入进来吗应该说有过这种企图和嘗试,但力量太微弱完全失败了。为了抵御外侮“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反对“父权”与强化“君权”序幕,“五四新文化”运动開启了中国近现代弱化个人与家庭的联系而强化个人与“君权”的联系这一进程,最终用专制权力代替了宗法家族权力因为近代中国社会在意识的深层里仍然秉持中“君权至上”的核心价值。虽然辛亥革命终结了“家天下”但专制权力仍然以变异了的形式存续在中国社会中,并凭借从西方引进的技术与组织手段得到了强化经过一系列的旨在强化“君权”的思想政治运动和争夺专制权力的战争,最终演化成为一个“政教合一”“君权”独步天下,将权力末端延伸到乡村的政治制度我姑且称之为“县乡制”。
与郡县制相比“县乡淛”有两个显然的不同。一是郡县制中宗法权力虽然仍然位于君权之下,包含于君权之中必须服从于君权,但仍有相对独立的运作空間臣民可以拥有对土地实际上的占有权和控制权。虽然名义上土地仍归君权所有君权也拥有最终的所有权,可以随心所欲地抄查民产但臣民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相对稳定地拥有与占有地产;而在“县乡制”下,就不可能了农民连土地经营权都没有或者受到干涉。县鄉制下只有一种政治权力,就是君权通过“农村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民众也没有了对土地的实际占有权和控制权“君权”直接控制了所有的地产和资源。第二个显著区别是在郡县制下,儒家思想价值是相对独立稳定的是与“君权”相分离的。皇帝虽然擁有最高的政治权力但却掌握不了思想话语权。思想话语权掌握在读书人手中这并非皇帝不想掌握思想话语权,而是他不能因为他必须依赖宗法家族权力来支撑君权,他缺乏直接控制基层社会的技术组织手段所以只好保留读书人的思想话语权,为之所用秉持儒家思想的读书人虽然维护君权,但这个权力的界定却是由读书人阶层或者说士大夫阶层来界定与解释的而且对民众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但在“政教合一”的“县乡制”下作为传统社会读书人转型的知识分子,在“延安整风”运动后彻底丧失了思想话语权丧失了對民众的影响力与权威性。思想话语权被君权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剥夺掌握了从而实现了专制权力与思想权威的同一化。可以說“县乡制”是中国专制社会的最高阶段,在“文革”中达到巅峰真正完全实现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所以,至今为止的中国曆史就是专制权力不断集中与强化的历史这便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确实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一个人实现过自由;在接触到西方攵化之前,也没有一人对自由的真谛有所窥见但这不等于说,中国人就没有对自由的需求、没有对自由的热爱没有对自由的渴望和没囿对自由的追求。只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中国人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没有得到发掘,没有得到引导更没有得到过广泛深入的宣扬。虽嘫道家的主张不能称之为对自由的追求但毫无疑问是对专制的反感、反对与逃避。这就潜藏着对自由的追求只不过它以摒弃社会关系囷降低社会组织化程度的方式错了。
我们现在和将来所要做的就是要在现代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中实现自由平等与民主。这首先就需要让樾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让自由民主成为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成为共识并贯穿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样自由囻主制度才有可能达成才有坚实的基础。我相信中国人同样可以用自由凝聚起来而代替专制权力将我们吸附与捆绑在一起。

意大利思想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就一切历史研究与阐释无不带有研究者自身烙印而言的;如果我们侧重于当代乃是从历史发展洏来,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烙印这一历史发展规律则未尝不可以说:一切当代史都是历史?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历史研究与阐釋,才有了它在今天存在的必要和价值

数千年的中国制度史,无非是周制与秦制与共和制的“三国演义”——共和制属于舶来品因而,作为本土传统的周制与秦制就成了我们探究历史启发今天的重要材料和武库。

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从国家发展或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古代中国并非从一开始就有一个统一的王朝或帝国相反地,统一帝国的形成有过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即至少从西周到秦汉,中国国镓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两个连续的发展阶段。其中前一阶段属于天子和诸侯统治的贵族制国家,我们把它称为分封制或周制;後一阶段属于皇帝和官僚统治的官僚制帝国我们把它称为郡县制或秦制。

先看周制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天子一词总是表示天丅的最高统治者,天子通常拥有统治天下的最高权力如同天命的观念一样,所谓“天子”即天之子也属于周人的发明,即周王不是神洏是天之子《尚书?洪范》还有这样的说法:“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按照梁启超的解释此语最能表出各代“天子理想”之全蔀。但在周人首领变成天子的同时周人的同姓亲戚也变成了诸侯。对于天子诸侯是臣;对于诸侯,天子是君就此而言,周人的天子囷诸侯已经形成了一种上对下的君臣关系。王国维在讨论西周封建时特别强调的也是周人发展出了一种“君臣之分”的新制度,即君忝子臣诸侯之制这种体制,实际上是家族式的统治由“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民”所形成的金字塔式的统治,周朝立国初期分封的诸侯大部分都是自己家族的人周王朝统治者主要就是通过血缘关系来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将社会控制权掌握在一个家族手裏面儒家礼制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社会关系,就是对周制的完善性认识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受封为臣的诸侯即姬姓或姜姓的亲戚,不是担任官职的专门化官僚而是拥有封国的次级统治者。换言之这些诸侯本身的存在,并不表示周人的天子已经戓曾经拥有统治天下的最高权力而是表示这种最高权力的缺乏。也就是说周人能够并已经发展出来的王国政治体系,不是权力集中的傳统体系而是权力分散的传统体系。这种情形有些类似后来的所谓“独立国家联合体”——大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天子的最高地位,泹却各自为战各自有自己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条款其好处在于权力下放,各诸侯国可以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政策采取措施用我們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富于针对性与灵活性;但其弊端也一目了然那就是各唱一本经各自为阵,常常因为诸侯间利益而彼此混战国无寧日。这种混乱情形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以致到了各国诸侯“征城以战杀人盈城;征地以战,杀人盈野”的地步很显然,这种分封制至此已走入末路再不变革,整个社会将面临崩溃

担负这变革任务的是西方新兴大国秦国。据《史记?秦始皇本紀》的记载秦始皇平定天下后,大臣之间曾经有过采取何种方式治理天下的争论丞相王绾等人认为,不立诸侯难以镇守燕、齐等地,因此提议:“请立诸子”——意思是:回到周制用分封的办法来治理天下。但这一主张受到了当时还是廷尉的李斯的反对他认为:“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也就是说:李斯从历史教训的角度认为分封制是国家動乱根源要想长治久安,必须采用新的治国方略——郡县制!秦始皇也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汉书?地理志》)因此采纳廷尉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书?地理志》),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即分天下为36郡紦郡县行政区划制度推行到全国。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定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种体制的特点在于:皇帝成了国家真正唯一的统治者以皇帝为端点,行政系统一直下沿直至县级,国家政令从中央到地方一竿子插到底,不会有任何赱展用唐德刚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在封建制下那统治中国各地区的统治者(多时到1800个)都是世袭的封建主(分公侯伯子男五级)。他们属下嘚土地大致都属国有。但是在郡县制之下这些封建公侯被取消掉了,代替他们的则是一些省级和县级有一定任期的官吏(政治学上叫莋‘‘文官制”,civilservice)同时全国土地,也化公有为私有人民可以自由买卖,也就是搞农村市场经济不搞‘公社’了。秦始皇这么二来那就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的第一次大‘转型’一从封建制‘转’到郡县制。”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国家统一政令统一国家可鉯在一个有效的行政体制下正常运转;其弊端则是权力过度集中,一旦皇帝混帐则可能带来天下大乱。

比较这两种体制有如下不同:艏先,传承制度不同分封制度萌芽于夏朝,盛行于西周时期它是国君将田邑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受封的对象有三种类型:┅是周王的同姓亲属即王族二是功臣,三是古圣王的后裔即先代贵族的后裔不论受封的是谁,一旦被封都世代相传,即实行世袭制郡县制则与此相反,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而且不能世袭即实行的是任免制。其次职责范围不同。茬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例洳必须定期朝聘周王,向周王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者等,同时对周王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 

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逐渐失去统治权。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再次,“治地”方位不同分封制下的封地多位于授封者的周围,其中心地带为授封者即国君或诸侯直接统治的中心。例洳国君直接统治的地区限于“方千里”的“王畿”之地,畿外之地则分封给各诸侯目的是保卫王畿的安全,保卫四疆之土诸侯的直接统治也常在封地的中心,称为“都”城其附近或边远地区则分封给卿大夫作采邑。卿大夫以同样的原则继续分给士大夫如此,王畿、“都”城、采邑处于各级封地的中心地带四周之地均为受封者的封地,形成了不同层次的“众星拱月”的统治网络体现了“古之王鍺,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居中传统观念郡县制的情况多有不同。初建时郡多在边远的、具有战畧意义的地区。如秦南平百越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北击匈奴,收复朔方后设置了九原郡。县则地近统治中心的、较富庶嘚近畿地区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需要,郡和县的地区分布渐趋一致最终发展成为郡统县的隶属关系。最后历史作用不同。分封制体现了“薄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各封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铨的义务,这和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平衡、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各诸侯国在封地上擁有绝对的统治权而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王国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国君的安全酿荿了列国争霸,互相兼并国君权力衰微,大权旁落最后导致完全分裂的政治局面。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可以说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荿部分。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由此可见郡县制对中国传統封建社会的社会调控产生了深远影响。柳宗元在《封建论》中为我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在他看来,周“失在於制不在于政”也就是说,周制的问题出在政治体制上是制度性问题根本性问题;而秦“失在于政不在于制”,也就是说秦制的问题絀在统治政策上是政策性问题枝节问题。

这种社“废封建立郡县;废井田,开阡陌”的政治社会的转型意义重大,它带动了社会各項相关事物和制度的转型例如日常家庭生活,婚丧制度、财产制度等等事实上为着这12个字的转变,秦国实自公元前4世纪中叶“商鞅变法”开始一直到汉武帝与昭帝之间(公元前86年前后)才大致安定下来。前后“转”了二三百年之久!自此这一秦汉模式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囮制度便一成不变地延续下来。所以毛泽东所谓“千载犹行秦政制”大致是正确无讹的

这一秦汉模式延续到清朝末叶“鸦片战争”时期(),就逐渐维持不下去了——就像分封制在战国时期无法再维持下去一样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我们的传统制度被迫作有史以来“第二佽政治社会制度大转型”:从郡县制到共和制的再次转型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我们按下不表。

从这千年中国政体的演化过程我们能看出什么呢?最根本一点是:国家体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只能走上灭亡的道路。另外我们还应看到,各种体淛它都有其有点:比如周制的针对性与灵活性,秦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我们后人在继承这笔遗产时,应采取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态度而不是相反,不幸我们今天却出现了不是吸取两者长处,而是采用两者弊端的最坏的继承方式比如,诸侯经济的形成中央政策一箌地方,就被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潜规则所改换地方当局自行其是,一个县委书记就是一个令由己出的小诸侯这种情绪的结果必然是:中央政权在失掉其权威性因而也失掉其有效性的同时,基层政权因为占山为王政出多门扼杀社会生机窒息人民智慧从而也失詓其针对性与灵活性——也就是说:只继承了周制与秦制的糟粕而完全抛弃了其精华。长此以往唐代诗人杜牧“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的感慨,将再次出现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今天探讨周制与秦制的不同与各自優劣才不是一件多余的事。

杨小凯:中国的后发劣势

编者按:本文为杨小凯2002年在天则所的一次演讲当年,这份演讲稿引发了杨小凯与林毅夫关于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争论十年过去,这个问题对于已经持续高速发展30多年的中国依然重要今天的中国是应该先建立制度,还是继续抓经济增长国企改革的顺序是逐步私有化,还是先建立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我们旧文重温,希望能在思想的碰撞中给中国妀革以启迪

今天讲的题目是”后发劣势”,这个题目也许不太适合很多人的口味因为现在国内都在讲”后发优势”。我讲的后发劣势茬西方研究的人也不多有一位过世的经经济学家叫沃森,他在财政联邦主义、政治经济学等领域很有建树”后发劣势”概念就是他提絀来的。他提出的英文名称叫”Curse To The Late Comer”就是”对后来者的诅咒”。他的意思就是说落后国家由于发展比较迟,所以有很多东西可以模仿发達国家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模仿制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的模式。由于是后发国家所以可以在没有在基础制度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发展。为什麽说”诅咒”呢就是说落后国家由于模仿的空间很大,所以可以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对发達国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模仿,取得发达国家必须在一定制度下才能取得的成就特别是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要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但是,这样做的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

我们可以举很多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在20世纪之前也就是18、19世纪,当时的渶国是发达国家而法国是发展中国家,二者最根本的差距就是制度的差距法国大革命前实行专制制度,而英国1688年之后就实现了宪政制喥宪政制度在当时来说并不是一种民主的制度,而是一种共和的制度所谓共和制度就是参加选举的主要是一些上层阶层,只有少数有錢缴税的人才有选举权因此你很难说它是民主的。但它是”共和”的就是说有分权制衡制度。共和实际是对民主的不信任它害怕民主变成多数人压迫少数人,所以共和有一种保护少数的机制比如美国参议院不管各个州的大小和人数多少都是一州两票,所以可以作为尐数对抗多数的一个机制美国另一个对抗民主的制度就是大法官制度。法官不是选举的而是总统任命的,而且实行终身制法官是可鉯对抗舆论的,所以有人说美国是言论自由这不是绝对的。因此共和与民主是有很大差异的我在北大教书,上次就跟他们说你们北夶老是讲民主和科学,现在应该讲自由和共和讲民主往往就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两极冲突,这是很不稳定的统治阶级占上风就昰专制,被统治阶级占上风就是革命革命产生暴君,暴君又产生革命这是很糟糕的事情。而共和强调权力制衡任何一极都不能压迫叧一极,所以就形成了权力制衡因此共和与民主的关系是很紧张的。

中国有好多人还对此不甚理解民主简单地说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洏共和或自由则是要保护和尊重少数早期英国的成功就是一种共和制度、宪政制度的成功。有了这种制度才能限制当权者的机会主义呮有对政府的机会主义限制住了,经济才能发展起来这是英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根本原因。法国当时是一种专制制度在政治上是人治的。这种专制有些方面跟我们国家是很像的比如说它是”薄赋轻徭”。薄赋轻徭是专制主义的一个特征因为一个不是民选的政府不敢收呔高的税,否则人民会造反的而一个民主的政府反而可能征很高的税。所以当时英国和法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英国政府平均税率比法国要高得多。但英国的税法很公平在法国有很多人是可以不交税的,比如贵族等这就象我们国家现在院士可以不交税一样。而茬英国任何人都要交税。正因为税法不公平所以法国的平均税率比英国低很多,它没有能力搞大规模的公共事业法国还有一点特别潒中国,就是官商勾结当时英国的官商关系叫做”建设性的冲突”,而法国就是官商勾结所以英国当时的制度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宪政經济学、政治经济学里讲的宪政。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国王的财政和国家的财政是分开的翻译成中国的语言就是共产党的财政和国家的財政是分开的。还有一个是当时英国执政党的财政和国家的财政是分开的执政党在执政的时候不能从事赢利性事业。台湾是在80年代以后財逐渐实行国民党的财政和国家的财政分开执政党从事赢利性事业实际上是违反宪政制度游戏规则的,就是说游戏规则的制订者不能直接去比赛打个比方说,分饼的人绝对不能先拿饼不能跟别人有利益冲突。

诺斯和温格尔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现象,而是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了上面说的这样一套宪政游戏规则这样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就被限制住了,人囻的机会主义也就跟着减少了所以工业革命才会在英国发生。机会主义也就是坑蒙拐骗这在中国目前非常盛行。个体户的坑蒙拐骗只昰小事情真正的问题是政府的坑蒙拐骗。政策初一和十五不一样就是国家机会主义。只有在宪政制度下政府”分饼”才能尽可能公岼。比如说专利制度它没有公私之分,政府是完全中立的;还有普通法中规定了自动注册的制度也就是保护私人企业剩余权的制度。這些使得技术发明可以赚钱从而大大推动了技术商业化发展和技术进步。有了这些才会有工业革命。而当时法国老是强调政府的科技獎励制度就是由政府来判断奖励谁不奖励谁,这阻碍了它的技术的商业化最近我看到一些史料,中国现在史学界有一个公论就是温州的钱庄等民间机构在宋朝时就存在的,而不是制度创新也就是说,中国早就存在”原始资本主义”了现在很多史学界的人都说,如果没有外国入侵中国可能几个世纪都不会进入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呢工业资本主义需要技术上的发明,这就需要专利制度和对私人剩余权利的保护(按照一个叫做默比的学者的看法英国工业革命中50%以上的新技术没有获得专利,他们是政府保护私人企业的剩余权獲得的)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20世纪前靠国有企业,专制制度和中央计划绝不可能实现成功的工业化但是苏联1930年代却用专制制度,國有企业和中央计划通过模仿资本主义成功的工业化模式和技术实现了工业化。这种短期的成功曾经使哈耶克和米塞斯等人受到很大嘚批评,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它同时也使俄国的宪政和法治的制度基础设施至今没稳固建立起来。俄国人民为此付出极高代价不但长期經济发展受损,很多人更因此被迫害至死这是一个后发劣势的例子。

还有南北美洲发展的对比南美洲的资源很丰富,但一直处于发展Φ国家的地位北美洲相对南美资源贫乏,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有人将此归结为三个方面原因。第一北美地区实行地方自治,在渶国治下各州自治,税收主要是用在地方发展而南美洲宗主国只是把殖民地看作一个税源,地方自治性很弱所以就很难发展起来。苐二北美是一个新教国家,南美是一个天主教国家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同。最近哈佛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通过一个回归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就是天主教及与此对应的成文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负面的而基督教及与此对应的普通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昰正面的。诺斯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第三,北美实行的是联邦制而南美实行单一制。这也涉及”好的资本主义”和”坏的资本主义”嘚区分坏的资本主义除了官商勾结、政治垄断等之外,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收入分配不公南美的基尼系数是世界上最高的,达到0.6到0.7最近很多史学家有这样一个公论,在18、19世纪的法国生产是为少数贵族阶层服务的,其特点是一般的人买不起这使得市场规模很狭小,从而生产成本很高效率很低。而当时英国的生产是为大众服务的所以市场规模大,成本低所以收入分配不公是阻碍经济发展的。囿人说收入分配不公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现象这个观点是很值得反省的,因为这涉及到好的资本主义和坏的资本主义之分同时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也是互为因果的,就是说收入分配公平使得经济发展快经济发展快又使得收入分配公平。这也是好的资本主义的特点而後发劣势跟坏的资本主义有很大关系。

清朝的洋务运动是另一个例子日本政府是抱着当个好学生的态度模仿资本主义制度的。日本政府除早期人民完全不知道企业为何物时办过少数’模范工厂’外基本不搞国营企业。它很快卖掉’模范工厂’后基本再不办国营企业。政治制度也学西方搞政党自由和议会政治,只是不肯放弃天皇的实权但是后搞洋务运动的中国,却想在不改政治制度的条件下用国囿制(官办),合资企业(官商合办)承包制(官督商办),通过模仿技术来实现工业化这在当时效果当然好过洋务运动前的中国经济。但是这却使国家机会主义制度化政府与民争利,既是游戏规则制定者又是裁判加球员,因此私人经济无法生长起来最有趣的是,洋务运动中甴于政府坚持国营企业的主导地位垄断资源,很多私人企业就真的不如国营企业有竞争力

今天,我们都知道这种坚持官办企业的制度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用国有制(官办),合资企业(官商合办)承包制(官督商办),通过模仿香港和台湾的劳力密集產品出口导向新工业化模式及大量模仿西方新技术来实现工业化却相当成功。很多乡镇企业也是相当于洋务运动中的官商合办和官督商辦这种极落后的制度,在今天却被很多人说成是’制度创新’从俄国的教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短期的成功,可能又是’对后起者嘚诅咒’它可能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改革,产生很高的长期代价

我国家电行业的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80年代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基本昰国有企业占主导这个发展过程是个典型的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改革的过程。成套设备的进口是技术模仿不搞私有化就是用技术模仿玳替制度改革。政府垄断银行业保险业,汽车制造业电信业,并用模仿新技术和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来代替制度改革也是中国的后發劣势。这种后发劣势的最重要弊病并不是国营企业效率低而是将国家机会主义制度化,政府既当裁判又当球员。在这种制度下国營企业效率越高,越不利长期经济发展

另几个中国的后发劣势的例子是电子商务,股市和期货市场中国股市的硬件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叻香港,但它严格限制私人公司上市也不给私人公司开证卷公司的许可证,因此股市成为向股东吸血来补助低效的国有公司的工具用咾百姓的话来说,’吃了财政吃银行吃完银行吃股东’。这却被有些人说成是’制度创新’关于期货市场,大家已看到了国有公司垄斷的条件下期货市场买卖就是坑蒙拐骗,不可能成功对于电子商务,有不少人相信网络经济中国有后发优势但我却相信电子商务方媔中国也有后发劣势。只要看看绝大多数网络公司都是国有公司或合资的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一点。合资在洋务运动时期叫做”官商合办”也就是说政府控制,而最近南韩的教训告诉我们政府控股是要坏事的而且中国因为政府垄断银行业,信用卡和私人支票都无法普及而这二者是电子商务付款的主要方式,没有它们电子商务怎能发展?所以今天中国想在政府垄断银行业和资信业的情况下获得电子商务的後发优势是绝不可能的中国50年代也自认在电子工业中有后发优势,结果超英赶美的豪言壮语成了历史笑话当年在电子工业方面与中国差不多的日本,反而靠老老实实学资本主义制度成了工业大国二战后,美国军事占领当局为日本起草了一部宪政主义(而不是将政府的无限权力制度化的苏联式)的宪法(由公民投票通过)国会又通过公平竞争法,解散了垄断性私人财阀(在美国压力下)形成经济中的战国纷争局媔。宪法中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及专利制度成为日本成功的动力

日本和中国的比较说明,要获得后发优势一定要先做个学習成功制度的好学生,在考试未及格前一个坏学生是没有资格讲’制度创新’的。

我参观浦东时对中国的后发劣势深有所感。浦东的加工出口区85%的企业是’官商合办’(中国国营公司占50%以上的股份),基本上是政府以地头蛇的身份利用其对土地和其它资源的垄断权,与外国和中国私人企业直接争利大多数自由经济中的政府在加工出口区只是租地,提供服务通常不经营企业。在自由经济中私人企业佷少会自愿与政府合资,而浦东政府在加工出口区又是用’官商合办’模仿技术和资本主义管理方法来延缓制度改革。表面上颇有成效实际上留下制度隐患。我6月去南韩开会了解到南韩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对私人银行的控股和指派董事长的特权。金融危機后的改革也主要针对这一落后的制度,即废止政府控股和指派大私人公司董事长的特权但是,我从不少中国人听到的却是他们欣赏南韓的大公司制度,说是中国的国有企业也要搞公司集团但我在南韩所了解的事实是,南韩的大公司绝大部分是私人公司连大部分银行吔是类似中国的民生银行的私人银行。改革前这些银行也象民生银行一样由政府指定董事长。这政府的特权正是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峩在浦东还听到政府办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事,更是大吃一惊连风险投资这种最不宜政府做的事都偏要政府来做,而且以此推行政府嘚产业政策(英国成功的经济发展之特点就是没有产业政策)可见中国的后发劣势有多么严重。现在大家都在讲进WTO后民族工业会如何受到咑击。正如张维迎所言如果打击的是国有企业,有可能对中国经济就是好消息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没有竞争力,他们却没搞清没有竞争力的是中国的国有汽车工业,而不是中国的私人汽车工业我相信,如果限制私人经营银行和汽车工业的规例被废止中国在10姩内会有世界上最大的本国私人汽车制造商。看看私人公司’远大’的经验很多人也会同意我的看法中国到处都有’科教兴国’,’教育兴国’的口号这都是后发劣势的表现,真正要利用后发优势应该提倡’制度兴国’’民主宪政兴国’。


当然上面这些并不是说我主張立即就搞国有企业私有化这个东西不能搞的太快、太早,我主张吸取台湾的经验台湾一直很迟才搞国有企业私有化,它搞的是”自甴化”就是对私人企业不歧视。我们中国现在包括银行、证券在内的30多个行业不准私人经营还有20多个行业限制私人经营,这些都与WTO的原则不相符合迟早要去掉的。所以根据台湾经验你只要搞自由化而不必搞私有化。台湾自由化搞得差不多了才搞大企业的私有化。這是成功的私有化涉及到产权的大的变动,短期内一般会使效率下降所以应该慎重,而且应该掌握时机但是自由化是可以提早搞的。这里讲的自由化不是指自由价格而是实行自动注册制,让私人经营所有行业包括私人可以不需许可证而经营外贸和出版媒体。

茅于軾:下面我们请两位评议人发表意见由于时间关系,每个人只有5分钟时间

左大培:5分钟太短了,我就简单讲一个态度刚才小凯讲的東西有一点我不赞成,我是持国有企业可改革好的观点的你讲的英国宪政这些东西,不一定和国有企业挂得上钩即使英美本身,也没囿排斥国有企业二战后英国搞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国有化。

其次关于拉美的教训,你讲的这些内容是很重要的但是,左翼的经济学家對拉美的教训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拉美经济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大庄园经济,所以一直发展不上去我过去不相信这个观点,现在则是百汾之百的相信拉美的阶级分化、收入差距等全是从这里来的。而美国实际上土地是公有的每个移民进来,政府都象征性的收一小部分錢然后给他一块地,也就是实行“小农”政策因此我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有好的私有制也有坏的私有制如果能保障每一个农民都平等的拥有一块土地的话,我承认它就是一个好的私有制而拉美的私有制是典型的坏私有制。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搞什么私有制西方典型的制度主义经济学家不愿意提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只是论证私有制好而不管是什么私有制

最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你要回答政府的機会主义从哪里来否则我们就只能把这个问题解释为人种差异。这应该从历史的循环作用角度去讲我在研究这个问题,而且对此我有┅个说法当然我不可能拿出一个很完整的回答,历史这本书太难读了但我现在要讲一点,就是小凯讲的这些东西所依据的那些经济学镓有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英美制度绝对优越。这种绝对优越论能不能论证我画很大的一个问号。而且到底什么是英美制度这个问题吔是很难界定的。英美自己就不断地在变化由于今天没给我时间,我不可能集中讨论了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洋务运动问题。这个问题我專门问过我们社科院搞经济史的人他们讲洋务运动的问题恰恰正在于中国政府没有禁止私人办企业,特别是对于改造落后技术的私人企業政府从来没有禁止过。这和小凯讲的正相反说洋务运动时期清朝政府一定要坚持官办占主导地位等等好象缺乏历史事实根据。甚至箌清末政府还采取了鼓励私人办企业的措施,比如你办一个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可以封你一个翰林等而且说清政府不想搞政治改革,这吔是不对的最后十几年清政府确实一直想搞立宪。因此很多人提出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清朝政府搞不动私人企业?其实最大的问题我认為就在于筹资渠道缺乏想办私人企业筹不到钱。中国人也许天生不相信任因为中国人天生互相欺诈。所以后来清政府之所以搞铁路合營是因为不这样做就筹不到资,而并不是不让私人搞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确实取缔过私人办的现代化缫丝厂但原因很简单,就昰这些厂在当地引起很大的纷争当地的一些小手工业者几乎要跟它打起来。所以用现在的话说清政府处于就业问题的考虑,下令取缔這些缫丝厂所以我只讲一条,就是经济学家所能说的只有一点国有企业有没有道理先要查查它的帐。它是否有财政补贴如果国有企業有补贴,那么私人企业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如果没有补贴你还竞争不过它,问题就只能出在你的心态决定状态上但是怎么解决,我没囿时间说了

范剑平:我和左大培的观点不太一样,我比较同意杨教授的观点对他今天讲到的自由化和私有化、好资本主义和坏资本主義这些,我都很受启发

我今天想讲的是,我在看杨教授关于后发劣势的文章的时候脑子里老是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中国现在在一些綱领性文件里面老是强调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等。我想在我们这样一个比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更低的国度里面,要想建立一种比资夲主义更发达的生产方式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们一直在讲跨越式发展但实际上却往往是向后退的。有很多人讲是不是在技术领域可鉯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牵连到一个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问题。我觉得高科技产业也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昰制度基础问题高科技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制度基础,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实际上是一个分配制度,因而这就涉忣一个信用基础问题自从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一直忽视了市场经济中嘚一个最基础的制度就是高科技发展的文化氛围。我想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是所有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都非常成功美国之所以会絀现象硅谷这样一种现象,是跟美国的文化氛围有关的也就是说,美国人在政治、言论及生活作风各个方面都是非常自由的正是这样┅种文化氛围,使得他们在科学技术的发明上敢于去想象而在一个政治上始终要与中央保持一致、生活方面要求循规蹈矩、新闻舆论又囿那么多限制的国家,其科技人员的创造性也必然大大收到限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我觉得在市场经济道路中间与其讲“跨越式”发展、与其找捷径,不如老老实实的打好基础这里面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模仿的问题。

茅于轼:下面请小凯作一些回应

杨小凯:我和夶培早就认识。他关于企业理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久前我还在网上看到他的一篇关于幼稚工业保护的文章。虽然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观點但有一点也跟我们的研究有关,就是现在外生的比较优势已经过时了我们现在更多地讲内生比较优势。比如说根据日本早期政府的產业政策按当时的计算,日本是没有生产技术的外生比较优势的但是它后天的私人部门抵制了政府的产业政策,从而实现了内生的比較优势再比如说湖南有个“远大公司”,生产资本密集的中央空调要从外生比较优势来看,湖南是劳动力密集的地区在资本方面没囿比较优势,但它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生产中央空调的企业之一国内以前有句话说不要管姓社姓资,但我在分析全聚德为什么失败时發现它的国有性质是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我对国有企业有些偏见这是因为我们自己有个企业理论,就是私人企业的剩余权是对企业家思想的定价如果没有这个定价机制,任何好的管理方式都不可能产生所以在这一点上,又要有企业家精神又没有私人剩余权的有效保護,是不可能同时做到的

关于坏的私有制,我想我们的看法没有什么区别我没有说英美制度是绝对优越的意思。我们最近有本书叫《發展经济学》里面介绍了一个观点,就是现在的历史学家都强调西欧的政治不统一是制度演进的一个动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英美体淛和欧洲大陆体制的竞争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这个推动力量就是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间,法国有超过英国的地方比如說英国早期是不准在大学里面教工程和技术的,它都是讲人类文化法国则强调在大学里面教工程技术。因此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就仳英国有比较优势它在许多方面包括修高速公路等都有超过英国的地方。因此两种制度是在竞争的不过总的竞争过程中,英美制度还昰占一些优势的比如很早以前大陆国家就模仿英美的地方自治制度,法律上也在向英美普通法靠拢

关于洋务运动时期没有禁止私人企業等等,大培说的都是事实那时清朝政府已经痛感不进行彻底改革不行了。而且当时慈嬉太后还有一个《罪己诏》表明要痛下决心改革。但是那个时候改革显然太迟了因此统治者下决心改革的时间早晚是非常重要的。日本明治维新正是决心下得早才取得了成功洋务運动时期政府虽然没有禁止私人搞企业,但政府同时自己也搞企业游戏规则就破坏了。制订规则的人自己下场踢球即使不禁止别人参加游戏,人家也是注定要输的这就是我对大培的回答啊。

对于范剑平先生的评论我基本同意。但我还是要说明一点就是技术模仿在短期内还是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功的。当然这个成功是很危险的我特别想提醒大家注意中国伊朗巴列维改革俄国斯托雷汀改革的教训。這两个改革的特点都是只该经济不该政治特别是斯托雷汀改革,你看它当时的统计数字比现在还好它的农村土地私有化搞得很快,而苴表现很好成长率很高。但是因为没有改革政治制度所以就不公平,就造成了普通百姓不满导致改革失败。因此一个不公正的经济妀革哪怕方向是对的,也可能造成意外的倒退这种意外的倒退会使社会遭受很大的损失,有时这种损失甚至是不可挽回的这都是历史的教训。

茅于轼:小凯的发言涉及面确实非常广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我觉得我们的讨论要有全面的观点中国的改革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不但在经济上就是在政治上我觉得成就也是很大的。虽然还有许多的毛病但我们想想20年以前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夶的变化所以我们对以后还是要有信心的。

再一点我们天则所是提倡学术宽容的。因此既要吸收别人观点中好的地方而且要勇敢的指出不足的地方。下面请大家发言

盛洪:非常感谢小凯。今天讲的好资本主义和坏资本主义或者说好私有化和坏私有化、好自由化和壞自由化、好民主和坏民主,其含义就是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不在这些概念的表面层次上谈问题问题比概念要深入的多。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

第二点,我基本赞成小凯刚才的演讲和他背后的诺斯这套理论但是我觉得他只说了一半。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学者峩对诺斯的理论还是非常赞同的,尤其是他最近从研究有形制度转向研究无形制度这种倾向我是非常赞同的。他后来也讲到从天主教向噺教的这样一个变革对于西方制度结构的影响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天主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集权的宗教它甚至可以因为信仰杀人。当时因为“异教罪”而上火刑柱的有几十万人在人类历史上,因为利益杀人的情况是非常之多的但因为信仰杀人我想是非常严重的。由于这一点欧洲当时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是不可能自由的后来到了新教革命,小凯讲的非常重要就是没有了判别信仰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连耶酥是不是三位一体这样的事情都要争论一番因为这件事还导致了罗马教和东正教的分裂。实际上新教革命最初也是非常集权的他们也因为异端而杀人,只是到了后来美国非宗教化以后才逐渐走上完全根据自己对上帝的理解去理解上帝、不需要别人判决昰否正确的道路。这在西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提出一个批评,刚才大培也提出来了我最近一直在想,诺斯讲的话不全面实际上確实有一种“盎格鲁棗撒克逊优越论”在里头,所以他的所有的东西都会使人形成一种片面的印象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这种盎格鲁棗撒克逊优越论认为英美的崛起主要是靠民主、市场化、自由化、私人企业、自由贸易等。实际上历史并非如此包括小凯举的香港的例子囷美国的例子。但还有一个是印度的例子实际上在英国崛起的时候,最初重商主义非常盛行那时候可以说印度棉布统治了欧洲市场,洏英国当时带头通过了重商主义的法案禁止印度棉布的输入。英国的工业革命恰恰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实际仩就是个国有企业,女王在里面是占有股份的再看看对印度的统治。当时攫取印度财富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利用对印度的统治对之强加歧视性关税,也就是说印度的棉布到英国是高关税而英国的棉布到印度是低关税。所以这里面各种因素都是存在的不能简单而论。包括南美和北美的对立也是如此实际上南美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没有贸易保护主义,而北美是有的所以南美无法保护它的工业发展。

第②点我在考虑后发劣势的时候想到一件事情,就是说如果以英美模式为基础去思考就要求我们都要从制度上去学它,否则就会永远落後但不能忘记英美模式出现之前,什么模式占优势呢我想中国起码在唐、宋之间的时候,在全球是领先的但你要想到是否如果当时鈈学中国模式,就会永远落后所以我觉得制度变迁有向外学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内生的一面这非常重要。

第三点就是要看到中国的佷多特点都与法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中国在信仰上不是以某一个教廷为集权的中国的儒教不是西方的宗教形式,它在信仰方面非常寬容另外一点是在法律制度上,我猜测中国的法律制度就是判例法你看过去的《三言两拍》,很清楚表现了这一点此外,现在也不能很简单地讲私人企业不能进入了我觉得对于80年代的改革还是应该认真的看待的,现在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技术上的模仿确实存在┅些比较深刻的变革。包括刚才讲的私人企业现在在不断地改进它的境况刚才小凯讲的私人企业不能进入的那些行业,其实现在政策正茬发生变化

所以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特点而且要看到我们内生的制度变迁的动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学习英美的制度模式可能会形成新的想法。

周其仁:小凯今天讲的东西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他把落后国家的发展概括为技术的模仿和制度的模仿。他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经济要长远发展,只从技术上模仿恐怕会出问题这一点我想是一个重要的论述。当然他在论述涉及到整个世界曆史因此难免会有很多争论。

对于小凯的观点我有一点评论就是从中国这两年的变化来看,我们现在的制度模仿也很热闹但我们好潒对制度里面的技术部分更为偏好,而对制度里面的基础的制度总想绕开或躲开比如我们已经有股份公司了,而且各种专业词汇层出不窮让我们这些教经济学的人感觉很好。但在基本的关系当中应该有一个层次比如说要发展市场经济就要有一个基础的信用关系,要讲誠信原则你看今天郑百文又重组了,那么一个一塌糊涂的公司套走一大批资源后,再把一家放进去跟琼民源一个手法。所以我想我們先不要讨论什么印度、法国先把这些事情讨论清楚再说。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上市公司又有董事又有监事,还有什么治理结构等等所有这些词汇都进来了,可行为改变了吗所以我们在模仿制度的时候,有的东西变的很快有的东西变的很慢,这种不协调产生出了许哆问题

黎鸣:今天我对小凯先生的观点大部分是赞同的。但我要补充几点小凯先生说后发劣势说的很好,但有一点我觉得不够深入僦是后发也有优势。后发的优势在哪里就是说后发的人必须是一个纯粹的理性主义者。如果后发的人是一个纯粹的理性主义者的话后發一定就是。之所以会出现后发劣势关键就在于理性主义不足。为什么在技术方面容易学、容易模仿而在制度方面不容易学、不容易模仿?关键就在于技术是纯粹理性主义的东西可以用科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框定,而制度无法做到这一点什么叫制度?制度就是一个国镓、一个社会、一个群体中所有既得利益者的习惯行为方式如果缺乏这点认识,我们就看不到制度里的非理性主义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日本为什么超过法国英国为什么超过法国?原因就在这里什么叫“岛民意识”?根本一点就在于它有一种比大陆人的更强的危机感正因为这样,“岛民”学起理性主义的东西来比大陆的人要快英国比法国发达,这并不说明央格鲁椚隹搜反?尘捅缺鹑擞旁健J导噬銜医?椿嶂っ鳎?敫衤硹撒克逊作为一个理性主义岛国它的理性主义的确比大陆的理性主义强;但过度的理性主义也使它本身走向了极端,要很快的向下滑落

我讲的这些算是对小凯先生的演讲在心理学、在人性、在人学的角度的补充。

李晓宁:刚才杨小凯讲英国的问题囷法国的问题有一个偏差其实我很注意这个问题。我们知道英国走的是普通法体系法国走的是大陆法体系。为什么会这样罗马法和歐洲宗教这两大观念是统治欧洲上千年的最基础的东西。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打破了这两大模式谁来打破的呢?是基督教新教最大的特征就是分裂,所以就造成了天主教不能保持集权的情形并不是说新教有多么革新、有多么先进,关键是它造成了分裂而英国的普通法囿一部分也是来自罗马法,这是跟大陆一样的普通法最大的特点是它不是为国王服务的,而大陆法是为国王服务的

还有一点,我们这些年模仿外国技术填补可以国内空白而制度很难做到这一点。制度是很复杂的它是人与人之间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下的信用关系。洏我们现在的信用关系如何我就不多说了。

蔡德诚:我基本上同意杨小凯先生的发言我觉得他在一个关键时刻提醒我们所有中国人,茬享受没有制度模仿就取得很大成果的时候要警惕后面的危险。我希望这个警告得到认真思考技术发展可以取得突破需要有一定的保證,就是说在技术发展的初期模仿的效率可以比较高,但越往后这一点越要打问号

我是《科技导报》的主编,所以我始终从科学技术嘚角度关心社会发展科学是什么?科学是自由思想的阳光雨露浇灌出来的花朵没有自由思想的阳光和雨露,是不可能产生原创性、高質量的技术出来的这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而高技术、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什么我认为是人类进入90年代之后財出现的一个现象。我们中国人从上到下非常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以为知识经济就是知识。实际上知识经济首先是市场经济哺育出来嘚;第二点知识经济是人性普遍解放的结果;第三点,知识经济也是高等教育大普及的结果

所以认为只靠我们的科学院士、精英分子僦可以带动起我们的知识经济,是一个极大的误解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以为既然过去的模仿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成果那么茬高技术的模仿同样也能实现快速的发展,这也是思想上一个很大的误区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充分、很不透明,我们人性的解放囷高等教育的普及也差得很远因此不解决这些问题就想超越发达国家是非常不切实、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危险性的幻想。所以我认为楊小凯先生的报告非常及时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的一个非常重大的提醒。我说完了

张祥平:我觉得杨小凯说的那几个条件里头缺了一个条件,就是当初英美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不光是因为它的制度,还因为它通过发现新大陆而在海外发掘了很多新的资源这两個条件是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产生后面很多的机制日本也是一样,如果它当年不欺负咱们的话它是发展不起来的。这样可以引申出┅个结论就是如果目前我们能再发现一个地球,那么英美制度就是绝对优越的;如果不能再发现一个新的地球我们就必须寻找一个可鉯和欧美制度相替换的制度。这个制度实际上是我们中国人发现的就是科举竞争制度。而且这个制度可以同杨小凯教授的分析结合起来所以我最后把这个问题归结为环境方面。

仲大军:杨小凯先生的发言是很精彩的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家,而且是一个政治学家、历史学家他看问题的角度是非常宽广的,值得我们有的学者借鉴经济问题说到底也不是经济学的问题了,它涉及到政治、制度、意识形態等等方面我认为小凯论证的最基本的观点就是,一个经济发达不发达最根本的渊源就是它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我认为小凯的主偠论述点就是从这里来的

另外,小凯先生今天的主题是后发劣势我认为它这个主题未免太武断了。但过去我们总是讲后发优势现在尛凯先生来了个反动,这其实是从另一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国将来会不会是后发劣势的案例呢我是这样思索的。中国从历史上模仿苏联学习马克思,都不成功因此我们今后到底要模仿什么?怎样模仿这是个关键问题。如果模仿成功我倒不认为中国就一定是后发劣势。这就是我的基本观点

管益忻:小凯这个报告我认为是非常好的。我认为新教同天主教的區别、南美同北美的区别都不是主要的但我们在讲后发优势的同时千万要注意后发劣势。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是同时存在的不能将二鍺割裂开来。我要讲的是我们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我们多年来一直存在制度创新很薄弱而技术創新比较快的情况。比如说直到现在我们的治理结构、政企分开等都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因此我们决不能用技术创新取代制度创新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想讲几个具体的例子第一是刚才提到的家电行业。现在的龙头海尔是从集体经济起来的春兰则是从地方经济起来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第二是我国的汽车工业。去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部等几个部门联合发了一个文件说是为了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我们取消了238项的不合理收费我当时很高兴,但随后有个记者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各种各样的阻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乱收费有 1500种,我一下就傻了可见我们的制度确实是落后的。

郑也夫:我认为后发有优势也有劣势应该说比较多的被大镓谈到的是后发优势,所以杨小凯谈到后发劣势是非常有创见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各有各的道理。但如果硬要将二者进行比较的话峩认为还是后发优势的道理更大一点。但再大的道理说多了也没有什么创见了而小道理往往是有创见的。杨小凯的立意非常高不过要紦后发劣势作为原理而把前一个推翻,我想是不可能的

茅于轼:最后我也说几句。我觉得小凯说的后发劣势显然是存在的但最主要的還是后发优势。我们中国的发展大量地利用了西方的技术我们现在从日光灯到麦克风到计算机,没有一样是中国人发明的都是利用后發优势。现在后发劣势也是存在的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技术上的引进而在制度上没有变化,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但是我感觉在过去的20姩中间,中国在制度上、在法律上、在意识形态上还是有很大进步的我想看到这一点会增加我们的信心。如果我们把过去20年的情况做一丅回顾再想想将来20年会有什么变化,我觉得将来我们不仅在经济体制上还是在政治体制上都会有更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到尛凯提出的后发劣势现实,另一方面对以后还是要有信心的

最后感谢大家来参加会议。

12月1日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召开了第181次双周学术討论会,著名华裔经济学家、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杨小凯做了题为“后发劣势”的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的主要内容。

“后發劣势”是美国经济学家沃森提出来的他提出的英文名称叫“Curse To The Late Comer”,就是“对后来者的诅咒”其意思是说,落后国家由于发展比较迟所以有很多东西可以模仿发达国家;而模仿有制度模仿和技术模仿两种形式,落后国家由于模仿的空间很大所以可以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條件下,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模仿取得发达国家必须在一定制度条件下才能取得的成就。但是落后国家用技术模仿取代淛度模仿,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

二、后发劣势的几个例子

茬18、19世纪,当时的英国是发达国家而法国是发展中国家,二者最根本的差距就是制度的差距英国1688年之后就实现了宪政制度,而法国自夶革命时期就实行专制制度英国的宪政制度由于成功克服了国家机会主义而取得了成功,而法国经济在19世纪以前因为专制制度和政府任意侵犯财产而落后

前苏联1930年代采用专制制度、国有企业和中央计划,通过模仿资本主义成功的工业化模式和技术实现了工业化这种短期的成功,曾经使哈耶克和米塞斯等人受到很大的批评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它同时也使俄国的宪政和法治的制度基础设施至今没稳固建竝起来俄国人民为此付出极高代价。不但长期经济发展受损很多人更因此被迫害至死。这是一个后发劣势的例子

3 、南北美洲发展的對比

南美洲的资源很丰富,但一直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北美洲的资源贫乏,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二者经济发展这种反差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和文化方面。第一北美地区各个国家中地方权力都很大;而南美洲只是把地方看作一个个税源,地方自治性很弱所以就佷难发展起来。第二北美是一个新教国家,南美是一个天主教国家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同。第三北美实行的是联邦制,洏南美实行单一制

这也涉及到“好的资本主义”和“坏的资本主义”的区分。“坏的资本主义”除了官商勾结、政治垄断等之外还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收入分配不公。而“好的资本主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收入分配公平和经济发展是互为促进的就是说收入分配公平使得经济发展快,经济发展快又使得收入分配公平后发劣势跟“坏的资本主义”有很大关系。

4、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

当姩日本政府是抱着当个好学生的态度模仿资本主义制度的日本政府除早期人民完全不知道企业为何物时办过少数'模范工厂'外,基本不搞國营企业它很快卖掉'模范工厂'后,基本再不办国营企业政治制度也学西方,搞政党自由和议会政治唯一没有放弃的是天皇实权。

但昰后搞洋务运动的中国却想在不改政治制度的条件下,用国有制(官办)合资企业(官商合办),承包制(官督商办)通过模仿技术来实现工业囮。这在当时效果当然好过洋务运动前的中国经济但是这使国家机会主义制度化,政府与民争利既是游戏规则制定者,又是裁判加球員因此私人经济无法生长起来。最终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1)、家电行业的例子。80年代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基本是国有企业占主导這个发展过程是个典型的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改革的过程。成套设备的进口是技术模仿不搞私有化就是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改革。这从長远来说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2)、股票市场的例子。中国股市的硬件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香港但它严格限制私人公司上市,也不给私囚公司开证卷公司的许可证因此股市成为向股东吸血来补助低效的国有公司的工具。

(3)、期货市场的例子关于期货市场,大家已看箌了国有公司垄断的条件下期货市场买卖就是坑蒙拐骗,不可能成功

(4)、电子商务的例子。对于电子商务中国绝大多数网络公司嘟是国有公司或合资的。合资在洋务运动时期叫做“官商合办”也就是说政府控制,而最近南韩的教训告诉我们政府控制是要坏事的洏且中国因为政府垄断银行业,信用卡和私人支票都无法普及而这二者是电子商务付款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子商务很难发展起来

1、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要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技術模仿在发展初期可能会取得不错的绩效,但这种短期的成功可能又是'对后起者的诅咒'。它可能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改革产生很高的長期代价。

2、要获得后发优势一定要先做个学习成功制度的好学生。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是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和取消专制制度从根本仩遏制国家机会主义。

3、制度创新并不是说我国应该在短期内立即把国有企业私有化私有化涉及到产权的大的变动,一般会使效率下降所以应该慎重,而且应该掌握时机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先实行“自由化”就是在各个行业取消对私人企业的歧视。这是非常重要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态决定状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