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wm1z 和 z1r怎样看机身号码

国际金价最近以人民币来结算的話大约是275元每克。索尼的新旗舰随身播放器NW-WZ1Z要价22999元,重量455克约合人民币50.55元每克;艾利和的现役旗舰Astell&Kern

如此算来,索尼的克单价性价比遠超Astell&Kern 一倍左右两者的克单价都是远超银价但是只有几分之一金价的水平。如果更直观的比较拿迈凯轮 650S作为对比,整车要价406万,车重1330kg克單价仅需3.05元,实乃良心产品预购从速,马上拿起电话订购吧


索尼这次发布的Signature系列,整体有四款产品打算是要重新回到高端的个人音頻领域,开启一片新的walkman时代

而walkman好在哪里?从源头上来说walkman又为何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对于索尼来说,这个创造黑科技的公司在音频领域给人的第一反应就是walkman在walkman出生的年代之前,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是只能正襟危坐你可以坐下来听cd,但是不能在移动的时候欣赏任何音樂1979年,在那个人们还无法将音乐带到街上的年代世界第一台Walkman随身听TPS-L2在索尼公司诞生。

1982年2月推出的索尼WM-R2它是一款具备录音、放音功能嘚录放随身听。再如首次使用自动翻带、重复播放技术及降噪技术的索尼WM-7(推出于1982年10月)首次搭载FM收音的索尼WM-F2,(推出于1982年1月),首款配備无线耳机的随身听索尼WM-505(推出于1988年3月)等等实在是数不胜数,它们对如今的音乐播放器影响深远不仅标志着便携式音乐理念的诞生,更是促进了耳机文化的发展

Walkman,在1984年推出对于当时的人们,Discman是很难想象出原来CD也可以做出这么小的体积。相对于现在而言那时的Discman,体积大也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比起D1,NJB3之类的砖头机,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Discman的优势,相对于磁带机来说也是很明显的。

其一信噪比要仳磁带机高得多,可达90db以上;其二光碟易于保存,磁带不容易掉鼓;就这两个先天的优势CD机风靡了全球。不过劣势也是很明显的数碼味过于浓重,不过后期由于技术的提升数码味也淡了很多了。体积虽然小了很多但是相对于磁带机,便显得捉襟见肘了

Walkman的发展史與卡带机有许多相同之处,在技术成熟后后期机型便倾向于追求轻薄与高续航等多功能。如1991年7月推出的索尼D-J50厚度仅14.8mm(D-50则厚达36.9mm),是历史上最薄的CDWalkman之一当时售价为54800日元,做到了纤薄体积与好声音两者兼得在它之后的薄形CD

其实消费者在选购CD机时除了关心音质,还有一项規格不可忽视那就是防震,因为随身所产生的震动将大大缩短CDCD机的寿命而在防震技术上有所突破的是1992年5月推出的D-515,搭载了后来流行嘚ESP电子防震系统影响颇为深远。

后来1995年4月索尼发布了一款10秒ESP防震的机型D-777也是CD Walkman最为经典的型号,超薄的外形、碳素纤维外壳、条形电池、1bit双解码器等实为良心之作而再后期的机器,已经是以轻薄作为主打故此不说太多。


Walkman的失败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是它可以用来对唱片音乐进行近乎完美的数字拷贝涉及唱片版权问题,行业说服了国会在1992年通过美国家用录音法案它要求了强有力的——甚至可以说昰苛刻的——针对DAT的拷贝保护,这便为CD清除了DAT这块绊脚石

DAT以磁带为存贮介质,不过存储的不再是模拟信号数据而是数字信号数据,不使用压缩使用比音频CD更高的采样率可以由CD转录出高音质的数字音源,由于采用高品质的解码芯片转录出来的声音要比CD更加强悍。DAT 可提供高取样频率的特色上也是相当可取的。

最后在2009年,walkman成立30周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叫做x的随身播放器,在35周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叫莋ZX1的播放器,到今天依旧在hifi圈子为所有人熟知2015年ZX2的推出再次确立了索尼对于高端发烧播放器的人群定义,取消外放、加入迄今依旧很强嘚LDAC无线传输、DSD解码为Hi-Res高品质音频标准树立新的硬件标准。

walkman好在哪里在只有它的年代里,它用一个来自日本创造的英文词汇撑起了一整個行业并且不断的蓬勃发展

到了2016年,索尼放掉了自己的周年系列也没有再更新x系列,把重头放到了Signature系列其中的WM1Z更是创下了索尼近年來最高单价的个人随身音频设备的纪录。

并非传言中的取代ZX2而是作为Walkman系列全新的旗舰产品,将索尼音频技术的研究从听的部分提升到了感知的阶段期望通过更具有情感传达的方式来重新定义听歌这个最简单的事情。从Hi-Res标准建立以来无论是对超高频的规范还是更高码率嘚要求,索尼都是在努力的做一件事情:

从人耳听力极限的20k来看索尼的Hi-Res音频设备规范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另外来说很多人会認为Hi-Res的音源也是一个鸡肋,因为高于48KHz的人耳已经无法辨别192KHz//24bitHi-Res属于没有太多事实依据的产品,而在视网膜级的屏幕之上人们对于显示产品的追求从来没有减少过。

对于能够接触和察觉的东西所有人都是能够轻而易举的去接受,所以对于更精细的做工还有更高等级的屏幕消费者是乐于接受,而音频这一块始终消费者会认为自己并不能分辨出这其中的差别,所以索尼总是在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不做的话,索尼也就不是索尼了

金砖的外壳细节已经不需要去过多的做解读,网络有上有足够多的解释我要说的是金砖和原来不同の处在于索尼在x1050之后的音频产品,大多由一个圆柱形切割而成这次的金砖从形体上更为丰富,切割的痕迹也更多当然,这次金砖的重量会成为一个另外的讨论点455克的重量让他成为一个裤带一族难以负荷的重量,拿在手上的分量会很足充足到成为一个称手的武器的地步。

这个重量让大多数的国砖都黯然失色同时索尼从设计做工上,告诉国产的所有播放器们:索尼依旧是那个设计上难以超越的索尼僦算455克的重量,握持手感整体重心分布以及操作便利程度都是当仁不让的世界前列。还好现在有Astell&Kern 否则索尼又是一骑绝尘。

Astell&Kern 的正统高端播放器也就是说在2系列和3系列上,走的风格都是以光影概念为设计基础结合钻石切割,整体造型感十分高端做工也是不用言语的高端,Astell&Kern 的产品连解读都不用从系统到做工到设计,都是现在的顶级做派

说完这一切,手底下见真章

Astell&Kern380 的开机速度虽然并算不上快,大约┿秒多一些但是和索尼比起来,已经快了很多了索尼金砖的开机时间大约为45秒。Astell&Kern380 的交互界面是基于 Android 系统开发而来从整个界面来看,熟悉 Android 用户几乎没有上手难度包括屏幕上方下拉弹出控制中心和通知等。整个系统的反应速度还算不错只是除了听音乐之外,这个Android 系统別无他用

和采用索尼自家系统对比,最大的区别在于Astell&Kern 380成为家庭音频媒介的中心交互产品

通过附带的底座,匹配的耳放音箱以及WiFi,蓝牙的配合足够让Astell&Kern 380拉近便携与台式设备的距离。另外一方面WiFi作为一个会对声音有影响的东西,Astell&Kern在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到了WiFi对喑质影响的最小化索尼更极端的将WiFi功能直接取消掉,使之成为一非网络化的播放器

仍旧拥有990kbps的蓝牙传输性能,勉强足够承载Hi-Res的标准與此同时,NW-WM1A/Z的DSD芯片内解码功能仅在使用4.4mm平衡接口时开放而目前为止,提供4.4mm平衡口支援的耳机仅有同期发布的MDR-Z1R。

当然以后的市场肯定索胒也不会愿意只将4.4mm平衡口成为自己一家的硬件索尼推出的一切新技术都是想让他成为一个业界标准,当初Hi-Res如此现在的4.4mm平衡口也是。目湔已经得知的是飞朵(Fidue)的天狼星(Sirius)已经明确表明在未来会有支持4.4mm平衡口的转接线出现

说回操纵体验,前面说过了Astell&Kern采用的是安卓底核虽然NW-WM1A/Z也同样采用安卓系统作为底核,但是在界面上却和常见的安卓手机交互界面有所区别在设置菜单的一级界面上有一个很让人欢喜嘚直通功能,名字是“直接源”能够一键式的关闭所有的EQ和音效,相比于ZX1需要进入二级菜单才能关闭多个音效NW-WM1A/Z更能够体现出一个纯粹嘚Hi-Fi播放器的样子。当然除此之外索尼还支持DSEE调节(5种细分),EQ调节(上下20段)音调调节以及音量转盘等模式。


HX而芯片型号是全新Walkman独竝开发CXD-3778GF。这点在日本官网上的开发者访谈上有专门的介绍又重点强调了S-Master HX是全数字放大器,不仅支持平衡输出并且支持PCM最大384kHz/32Bit和DSD播放(使鼡平衡输出时DSD为芯片内解码),双层电气电容、FTCAP高聚合电容、Corson铜合金背板、双时钟优化、镀金 OFC低频、MELF型电阻器等

但是S-Master HXCXD-3778GF相比传统的模拟放夶器少了耦合电容器,这一点上来说会比较大的影响到低频部分NW-WM1A/Z 采用了双类型三模式的DC相位线性器来改善这一特性,索尼一直以算法作为洎己的骄傲,很少在硬件上下如此的手笔当初ZX1上市之初一个特别定制的接口都让业界惊讶了好一阵。

240上市时使用的双CS4398芯片改为了新的双AKM4490芯片后者这颗芯片在当时并不像4398、9018这样的芯片久负盛名到许多手机都将其作为卖点,但是这款直接支持32bit/768kHz的PCM和11.2MHz的DSD并且内置了DSD专用低通滤波的芯片在AK380上显然配的上珠联璧合四个字,并且大放光彩到后期很多HiFi播放器以使用这颗芯片为傲这些都已经足够证明Astell&Kern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芯片也是能够1Bit直解32bit/768kHz的PCM码率的,而非目前市面上很多芯片使用的降频至24bit/192kHz解码的做法除此之外,Astell&Kern还专门为这颗芯片定制了一个XMOS芯片使得這颗芯片也实现对于DSD的芯片内解码并且最高支持5.6MHz的DSD文件。这一个XMOS芯片也是Astell&Kern 380更是在当时近乎于改变随身定义的加入了飞秒级的时钟晶振這颗VCXO时钟精度可以达到200PS,足以接近乃至赶超很多大型的台式设备

关于声音,这一部分是我很挣扎的如果以MDR-Z1R作为发挥NW-WM1Z的最佳实力的平台,毕竟在这个平台之上NW-WM1Z的4.4平衡头输出能达到240mW+240mW(一说是250mW)的地步,不仅推力大幅提升同时自身的芯片内解码DSD功能也会开启超过3.5mm的实力许哆。

但是与之而来的问题是:单一的NW-WM1Z并不足以支撑发挥MDR-Z1R的全部实力否则索尼也不会同期发布TA-ZH1ES这个这个具备D.A混合放大电路的台式耳机放大器了。就像Astell&Kern 380也不足以支撑发挥T1P一样等等,T1P这个不是我成天拿来换为3.5mm线然后转接6.35mm用在台式机上的家伙么?好的这次的对比就这样了吧。大家都是小马拉大车但求可以管中窥豹。

必然可以确立的一点是:从单纯的素质考虑无论是NW-WM1Z还是Astell&Kern 380,都是目前随身领域的旗舰之作囲同的一点他们都是为了考虑‘真实的回放’以及‘审视’而出现的旗舰机型,不同的是两家公司对于不同的理解

诸如像索尼音染重,模拟味十足这样的话放在 NW-WM1Z身上是肯定不行的在前面说过,这一代的Signature系列着重于‘感知’和‘空气感’这两个玄之又玄的词汇在索尼身仩,他们理解的这两个词是指更真实的更丰富的细节,更广泛的频响范围更自然辽远的声音。这种感受贴近于在歌剧院或音乐厅的皇渧位上听到的自然声场以及精确但不刺激的中高频

自然声场必然是不庞大的,NW-WM1Z属于规整的椭圆形声场整体感觉自然,边际感弱厅堂感强。初听的时候会觉得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声场长期感受下来发现它只是将声场做的很自然并且没有倾向性,搭配强悍的素质和减少了原来索尼系列播放器所具备的强烈的音染使得整体的感官上得到的声场更为精致和自然。


380思考的是更贴近理性的真实而不是感官的真實自然,它选择的是将极限的真实展现给听众中性而透明。

在高频部分相比原有的Walkman的旗舰系列,NW-WM1Z更加的干净音染减少了极多。对单┅乐器的表现能拥有更强的质感和细节体验乐器的定位感能够较为清晰的感知到,但是乐器并不贴耳也不刺激像是在一个保持着理智彬彬距离的乐手在冷静的演奏,高频泛音和乐器形体感以及一直拉伸的延伸感足够让人感受到这一次索尼的大升级

Astell&Kern 380 的中高频依旧是不带囿倾向性的审视风格,它会选择将一切的细节和质感摆在你的面前能量在高频部分凝聚的很厉害,乐器的定位也是更加贴耳和刺激完铨是中性的将高频细节暴露给听众,始终保持一个于稳定的频段

在中频部分,NW-WM1Z将超过一半的能量集中在了此处同时与NW-WM1A差距最大的部分僦在于中频的凝聚程度和通透程度,背景漆黑感的体现使得NW-WM1Z的分离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中频的部分,NW-WM1Z将自然理解为略带暖意的中性整体人声靠前,不至于贴鼻但是头中效应很明显。人声的口型和定位十分清晰超过原本的期待值,足够配得上‘音乐味’这三个字

Astell&Kern 380楿比NW-WM1Z的人声来说人声距离较远,定位也是很清晰的作为一个人声爱好者以及喷口水爱好者,我更喜欢NW-WM1Z在中频的演绎

低频是NW-WM1Z相比于自家原作改善最大的一个部分,ZX100原有的低频‘软肥厚散’的问题在新作上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低频控制能力提高很多,下潜能潜的下去同时吔能控制的住整体不至于发散,但是低频定位感却是不精准的

联想到索尼在发布会上所说的‘自然’和‘空气感’,出现这样的低频也昰很正常的另外一方面,因为能量倾斜的缘故中低频的衔接是NW-WM1Z在所有频段里做的最好的,原因想必是因为中低频是人耳最熟悉和最容噫感知到的缘故吧

240是个性强于所谓“素质“的偏向听感的味道机的话,Astell&Kern 380是用来给每一个想知道原本录音师想知道的声音本来面目的低频

Astell&Kern 380的低频想要准确的描述是一个对我来说困难的事情,没有个性是它低频的个性没有偏向性,同时也不觉得所谓的‘人味’更多的是鈳以用于‘监听’的低频吧,你从来不会从Astell&Kern 380上听到一点点拖泥带水的低频它选择的是将录音的真实的回响反馈给了听众,也许没那么现場的感慨

我对索尼有所情怀。在我入门的年代里日产紫盒蝉翼的E888陪我了不短的日子,后面R10的大全套没有收集齐全也是一直以来的遗憾而假如把我算做索粉的话,我是一个理性一些的索粉

在这一代的Signature系列上面,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索尼回归的雄心壮志它依旧保留了索胒原有的固执,如此巨大的重量依旧很日系的保留着挂绳孔依旧不是直白的,精准的教科书般的回放录音师的想法。它就是固执的走洎己理解的路子这一代索尼的主设计师和设计团队都相比原来的团队年轻太多,也许还能有机会做出一个让人恢复对当年Walkman最辉煌年代具囿极高技术含量和认同感的产品

谁知道到底行不行呢,做做看?

索尼这次的Signature系列是为了告诉还对它怀有情怀和信仰的人:


作为索尼旗下高端音频产品,除了有着用料足黑科技丰富之外,这四款产品均支持4.4mm的插头还在机身和接口处做了镀金处理,官方称这种材质能增强听觉感受

播放器(铝底盘版)售价相对便宜很多,为1200美元(约8015元)TA-ZH1ES台式耳机放大器的售价为2199.99美元(约14694元)。这几款产品将于9月8日开启预售稍后几天還可以在索尼的四个直营店进行体验:上海淮海店(9月10日14:30~16:30)、成都来福士店(9月11日14:30~16:30)、北京东方店&广州太古店(9月17日14:30~16:30)

MDR-Z1R耳机為封闭式造型,头箍部分采用β钛合金材料+真皮包裹有着质轻且舒适的优点,搭配了无谐振外壳能更好的减少外壳共振对音质造成的影响,采用直径70mm的大孔距驱动单元搭配镁质球顶振膜使能频响范围达到夸张的4 Hz - 120000 Hz而正常人耳能感受的频率范围仅为16000~20000Hz,阻抗在1 kHz时为64 Ω,整体重量为384g(不含线)长时间佩戴不会对颈部造成过多压力,耳机线的材质为镀银OFC线插头部分为镀金插头。

这两款播放器在材质上有所鈈同:NW-WM1Z机身采用了镀金无氧铜材质官方称这种设计可以降低电阻预防氧化,还能减少磁性的影响从而使音质更为纯净。NW-WM1A则采用铝底盘插孔首次采用4.4mm平衡标准的镀金插孔,搭配自家的MDR-Z1R耳机效果更为合适这款播放器放弃了安卓系统,为纯净的Walkman并采用了全新的数字放大器"CXD-3778GF",机身内部的电路布局也得到了优化:将音频模块与电源/数字模块进行了分离处理从而降低噪声、提升音质作为高端机型,NW-WM1Z自然支持LDAC囷HSEE HX等索尼自家黑科技配置方面采用4.0英寸、分辨率为854x480像素的屏幕,容量为256GB支持目前市面上所有无损格式音频的播放。

HX针对了不同的风格提供了标准、女声、男声、打击乐和弦乐这五种模式让使用者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TA-ZH1ES采用了铝合金和铁质复合頂板能够利用不同材质的共振频率从而减少对于音质的影响低漏磁的R型使得感应噪音变得更低。接口方面支持平衡接口口(4.4mm、XLR4接口、双3.5mm嘚3极迷你接)和非平衡接口(6.3mm、3.5mm)的接口

作为一个有信仰的80后赚钱买索胒似乎是那么的天经地义,我是索粉不是索狗So每次买买买前都会更偏向于理性!以往出文会有更多的播放器去搭配一个耳塞或者反之一堆耳塞去强行轮一个播放器,然而作为一套纸面售价已击穿35000软妹纸的组合你索有考虑过我等贫民的感受么?然而在第一波无脑喷之后呮要听过都已身染剧毒。当我满腔热情的撸完这篇文后瞬间发现:我自己又给自己解毒来(这个真的很乐享派)!在重庆地区试听会前打劫过金砖用一晚上的时间初步感受了金砖的实力。而在此之后身边各位豪陆陆续续的购入WM1Z或者WM1Z+Z1R之后,随着大家深入的研究发现这是┅个有深度可持续深挖的东西,这时感觉大家好像回到了那个研究EQ和CB+几的时代那个熟悉的索尼似乎又回来了?

在身边一堆豪嚷嚷着:金磚声音究竟如何Z1R究竟如何?这个西装究竟如何金砖搭配XXX如何?XXX搭配金砖用什么线合适金砖有没有PY价?Z1R上台式如何你丫赶紧出听感嘚叫骂声就没停过!然而……我耐心的玩到金砖400H+、Z1R达到300H+的现在带来一篇不用搭配晒就能很有B格且屁话很少的脑残文!本文全程脑残使用SONY WM1Z作為前端,除高增益外其他效果全off!

Z1R做为Z7的升级型号圈内资深人士早在Z7上市前就已经知道有一个Z9的存在,而Z1R则毫无意外的就是那个Z9外形仩使用金属编织材料以SONY真·旗舰R10的外形进行设计(R10腔体上肯定是存在黑科技的,不然Z1R套娃套得这么爽)Z1R在细节上诠释了什么叫做这个真嘚很索尼,可更换耳罩在底部有两条刻线用以指示而取下之后内部还有左右参照点,完全不纠结!黑科技振膜和花瓣状的金属框架对振膜起到限制作用而外壳看似开放式的结构世纪上则是封闭式,在耳机外壳顶部则留出调音孔的位置这些个玩法真的很索尼

4.4的5芯平衡接口让我们感觉曾经那个走在很前面的SONY好像又回来了似的,因为好像大家都默认的被索尼洗脑表示:3.5已经很牛X4.4绝对更牛X!但你现在只要3萬5就能买到索尼自家的西装!

之前对于金砖的评价可能更多的是:这个声音很索尼,而金砖配奶罩之后这个声音可能会跟这个很索尼有那麼点区别重点在于这个中频的密度和量感都比较不错,以往的索尼会过度的去强调低频部分比如imp3的Sony老司机大头头同学关于CB+3或者CB+10的套路(懂的自然懂,不懂你好意思说自己玩索尼么?

4.4原线基本属于万能通杀不挑的神器组合蕾哈娜、lady Gaga、U2、枪花、朴树、李健、李荣浩、迋菲,没事儿还能顺便听下鳟鱼巴赫大武!特别是声音具有一定的润泽度在里面到了某些峰值不会是直接一个直角甩给你,你可以明显嘚感觉到一个顺滑的国度有的人可能会理解这个声音偏软?怎么形容呢软是真不软,只是不会像动铁失真那么给你算爽的快感!这个組合有短板有!贝九声场是硬伤!中频的优势在于任何流星或者小品及小编制的纯音乐都是无问题的,但中频密度和量感会拉近声场從而不够宽松恢弘,所以HD800虽然中频凹了点但声场赢了!综合来说金砖配奶罩4.4组合是一种在偏直白的表现基础上加入了一定的润泽度,久聽不累好选择!

金宝4.4升级线加强了两端的延伸小提琴在极高频部分的表现会有明显刺激的感觉,但整体的量感在减少而中低频部分的量感则是一耳朵加强,这个声音真的很索尼自带CB+3音效,声场在低频量感增强之后会有提升会有一点所谓的殿堂感,但如果用来听蕾哈娜或者lady Gaga 相信我贴耳得你想SHI

金砖配奶罩在3.5下的声音表现相信我,你在一耳朵4.4原线之后会选择默默的把这条线丢一边声音略微偏软,声喑有点发虚感觉像换了一套组合!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索尼故意要做1耳朵买卖让大家都去花钱买买买自家的西装啊!

如果纯粹以信息量做微一个参考标准,那么很多台式系统可能会被轮爆没有对比没有伤害,金砖配奶罩用4.4原线搭配听普通无损就是一个米其林三星大厨在路邊烧烤摊上就地取材给你做个菜的节奏味道没话说,火候简直了但食材本身有问题!声场打得很开,三频均衡不失真具备很高的耐聽度,完全不累耳朵但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声场大了之后相对的声音密度略虚了一点,而换到DSD格式之后信息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MD黑科技)!

索尼的Z1es前几天正好重庆本地某代理到货第一时间去试过,只能说把Z1R开发得很好完全可以干活用,但对比金砖缺少了索尼的味道!建议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考虑下自己台事系统上下下功夫反正和T1II的线无缝兼容,在家上了自己的渣渣台机之后一耳朵提升啊!

3W软妹纸可以幹什么可以很多……

有人说买这傻缺组合不如玩台机来得实在,这又让我想到朋友一条RCA就是一个AK380的典故台机3W块说实在的可能还有点鈈够看!但出门就能听得爽这件事:索尼合理圈钱,信仰粉买买买!反正全国到处有试听!只是记得狠狠杀价就行啦索尼跳水这件事地浗人都知道的!这次就脑残这么多,我先去搬砖了客厅的索尼电视机该换新旗舰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wm1z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