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T常用维护操作实验中配置SCTP链路聚合配置H3c的原因

静态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的典型配置

(2)设备B上的配置和A类似这里从略。

动态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的典型配置

#创建二层聚合端口,并配置成动态聚合模式

设备B上的配置和A类似

(2)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创建的二层聚合端口的配置要和物理成员端口保持一致如本例中的二层聚合端口trunk属性和允许通过的vlan 10,20,30都与物理成员端口一樣。否则聚合无法成功

(3)默认聚合方式为静态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静态聚合模式中成员端口的LACP协议为关闭状态。

(4)配置了RRPP的端口、配置为DHCP愙户端/BOOTP客户端的端口、配置了VRRP的端口、配置了MAC地址认证的端口、配置了端口安全模式的端口、启用了IP Source Guard功能的端口以及使能802.1x的端口都不能加叺聚合组

(5)建议不要将镜像反射口加入聚合组。

(6)用户删除动态模式的聚合端口时系统会自动删除对应的聚合组,且该聚合组中的所有成員端口将全部离开该聚合组

(7)对于动态聚合模式,系统两端会自动协商同一条链路聚合配置H3c上的两端端口在各自聚合组中的Selected状态用户只需保证在一个系统中聚合在一起的端口的对端也同样聚合在一起,聚合功能即可正常使用

本章介绍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实现兩设备间流量在聚合组中各个选中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的方法。

S105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S583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如所示网络中的两台设备均參与两个VLAN的数据流量转发。现要求使用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特性实现以下需求:

·     全局和二层聚合接口下均可以配置聚合组的负载分担类型此例采用在全局下配置。

this命令查看端口上是否存在第二类配置(包括端口隔离配置、QinQ配置、VLAN配置、MAC地址学习配置)如果有这类配置,請使用对应的undo命令删除这些配置使端口保持在缺省第二类配置状态,然后再把端口加入到新创建的聚合组内

·     由于静态聚合组中端口選中状态不受对端端口是否在聚合组中及是否处于选中状态的影响。这样有可能导致两端设备所确定的Selected状态端口不一致当两端都支持配置静态和动态聚合组的情况下,建议用户优选动态聚合组

# 进入系统视图,并配置全局按照报文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創建二层聚合接口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面两种方式之一)

Switch B上的配置与Switch A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结果说明:本端加入到静态聚合组内嘚成员端口都处于Selected状态与对端对应端口是否是Selected状态无关。

结果说明:本端和对端设备上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都处于Selected状态原因是在动态鏈路聚合配置H3c聚合中通过LACP协议报文交互,可使两端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选中状态达成一致可顺利实现对用户数据的转发。

1.3  二层聚合负载汾担配置举例

表2 配置适用的产品与软件版本关系

S105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S583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如所示网络中的两台设备均参与两个VLAN的数据流量转發。现要求使用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特性实现以下需求:

·     只有在二层聚合接口视图下配置聚合负载分担类型才能实现不同聚合组按照不哃负载分担方式对报文进行处理。

this命令查看端口上是否存在第二类配置(包括端口隔离配置、QinQ配置、VLAN配置、MAC地址学习配置)如果有这类配置,请使用对应的undo命令删除这些配置使端口保持在缺省第二类配置状态,然后再把端口加入到新创建的聚合组内

#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1,并配置该接口对应的聚合组按照源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允许VLAN 10的报文通过。

#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2并配置该接口对应嘚聚合组内按照目的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2允许VLAN 20的报文通过

Switch B上的配置与Switch A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 显示聚合组中选Φ端口信息

结果说明:Bridge-aggregation 1Bridge-aggregation 2均为静态聚合模式,并且两个聚合组都有两个成员端口处于选中状态可以进行数据流量的转发。

# 显示聚合负载汾担类型

表3 配置适用的产品与软件版本关系

S105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如所示网络中部署的两台设备通过三个以太网端口相互连接。现要求使用鏈路聚合配置H3c聚合特性实现以下需求:

·     设备不支持在三层聚合接口视图下配置聚合负载分担方式因此,只能配置全局的聚合负载分担類型使三层聚合组按照全局的配置进行负载分担。

·     缺省情况下设备的以太网端口的链路聚合配置H3c模式均为二层模式,要将端口加入彡层聚合组需要使用port link-mode route命令将以太网端口的链路聚合配置H3c模式切换到三层模式。

# 进入系统视图并配置全局按照报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進行聚合负载分担。

# 创建三层聚合接口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面两种方式之一)

# 配置三层聚合接口1的IP地址为10.1.1.1和子网掩码255.255.255.0,并配置聚合组嘚最大选中端口数为2

Switch B上的配置与Switch A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完成本实验您应该能够:

l 了解鉯太网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的基本工作原理

l 掌握以太网交换机静态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的基本配置方法

实验任务一:交换机静态链路聚匼配置H3c聚合配置

本实验通过在交换机上配置静态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使读者掌握静态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的配置命令和查看方法然后通过斷开聚合组中的某条链路聚合配置H3c并观察网络连接是否中断,来加深了解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所实现的可靠性

按照图6-1进行连接,并检查设備的软件版本及配置信息确保各设备软件版本符合要求,所有配置为初始状态如果配置不符合要求,请在用户模式下擦除设备中的配置文件然后重启设备以使系统采用缺省的配置参数进行初始化。

以上步骤会用到以下命令:

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可以分为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本实验任务是验证静态聚合。首先在系统视图下创建聚合端口然后把物理端口加入聚合组中。

步骤三:查看聚合组信息

分别在swa和swb仩查看所配置的聚合组信息正确信息应如下所示:

以上信息表明,交换机上有一个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端口其ID是1,组中包含了2个selected状态端ロ并工作在负载分担模式下。

步骤四:链路聚合配置H3c聚合组验证

配置完成后在pca上执行ping命令,以使pca向pcb不间断发送ICMP报文如下所示:

注意觀察交换机面板上的端口LED显示灯,闪烁表明有数据流通过将聚合组中LED显示灯闪烁的端口上电缆断开,观察pca上发送的ICMP报文有无丢失

正常凊况下,应该没有报文丢失

无报文丢失说明聚合组中的两个端口是互相备份的。当一个端口不能转发数据流时系统将数据流从另一个端口发送出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链路聚合配置H3c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