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制曲折星形连接原理图的原理是什么?

一、 UPS电路的演变史反映了UPS电路技術的发展历程

最初的UPS输出逆变器都是带有输出变压器的应该说,采用输出变压器是UPS逆变器输出电路形式所决定的而变压器的存在却是弊大于利。逆变器电路技术演变过程的一个显著的表现形式是:是否必须用变压器如何配置变压器,是否可能去掉变压器

图1是20世纪70年玳生产的第一代三相UPS的典型电路结构形式。

图1所示的UPS包括一个由降压式自耦变压器绕组供电的二极管全波整流器和一个与整流器相并联的、由自耦变压器的辅助二次侧绕组供电的可控硅电池充电器当电网停电时静态开关可将电池组连接到直流母线上供电。

逆变器由4个三相逆变器以全波方式运行(按照基波频率进行换向)每一个三相逆变器都与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相连接(三角形连接),再把这些二次侧繞组开放式变压器(Open Phase Transformers)的二次侧以一定方式进行连接以获得合成的输出电压。这4个变压器被分为两组每一组都包含一个曲折星形连接原理和一个Z形(曲折曲折星形连接原理)的二次侧绕组,这两个二次侧绕组之间具有30°相位差。这一特殊的连接可消除n = 6k±1(k为奇数)次的电壓谐波这等效于12脉冲整流器中的两个移相式绕组在变压器一次侧中可抵消5、7次谐波。对于在变压器一次侧绕组中每相可能出现的3次和3n次電流谐波由一次侧绕组的三角形接线方式来抵消。因此输出端首先需要滤除的谐波为第11次谐波。输出电压的调整是通过移动两组变压器之间的相位(0 《 φ 《180°)来完成的。由于首先需要滤除的是第11次谐波所以输出滤波器的尺寸较小,这使得逆变器对负载变化的动态响应特性加快


以可控硅(晶闸管)为基本功率器件的电路存在着换相安全和功率损耗的问题,为减少电路的能量损失和改善控制功能下一玳系统开始使用一种新的脉冲电路,每个晶闸管都有其相应的灭弧电路整个设备仅需两个变压器,如图2所示为消除 n = 6k±1(k为奇数)次的諧波,只需要一组相位相差30°的逆变器,而这30°的相移是预先设置好的,并在每台变压器一次侧以“脉冲宽度调节”的方式(PWM)来实现对電压的调整为达到预期的输出电压,可以将上述换向电路应用于每周期6次固定换向的基本脉宽调制电路(PWM)

变压器的数量从4个减少到2個,但为了能进一步减少变压器的数量就不得不提高逆变电路的性能,以便通过优化PWM就能达到目的而无需再使用两组变压器的耦合方式。以前使用两组移相30°的变压器是为了减小低次谐波(5、7次)因为他们的幅值较大,要滤除他们比较困难只用一个变压器的UPS如图3所礻。电路中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为曲折曲折星形连接原理连接,每个逆变器以基波的7倍频率来斩波直流电压这种斩波方式称为固定频率斩波,在设计时以尽可能减小输出电压的失真度以及减小滤波器的尺寸为目标输出电压的调整是通过移动两组逆变器桥之间的相位进荇的。


自20世纪80年代起UPS逆变器开始只含有一个变压器。同时随着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革新,双极型功率晶体管以及电子控制级的IGBT等功率半導体器件的出现逆变电路中的可控硅器件被取代(见图4和图5),但UPS带输出变压器的这种情况仍在继续且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伊始其間虽然在1995年出现了无变压器的逆变器结构,然而此类产品仅适用于功率小于等于30 kVA的UPS造成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功率半导体器件换向时的損耗较大,而较高的耐压要求又使得人们很难在不用变压器的条件下成功地制作出大容量的逆变器

APC的解决方案配备了自动检测断路器大尛、PDU电路位置和分支电流监控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多实用的好处这些功能与英飞解决方案的容量和变化管理模块兼容,更好地实现自动汾支电流设置、调整和平衡功能

图4的逆变器采用IGBT器件,变压器二次侧绕组采用曲折星形连接原理连接每个一次侧绕组都连接到两个逆變器支路的中点,组成实际上是三个单相全控制的逆变器桥因此,在二次侧绕组上得到的电压是独立进行调节的这可有效地确保输出電压的良好平衡,而不管三相负载电流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使用桥式组件的连接方式可使每个支路的变换频率相对于标称变换频率减小1/2,這样每个支路都只在正弦波的1/2个周期内工作

图5只有一个逆变器(三相全桥),此变压器的耦合方式采用一次侧三角形 / 二次侧曲折曲折星形连接原理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实现两个额外的功能。首先它可以实时(即刻、瞬间)地调节每相的输出电压,而各相输出电压都与逆变器的逆变支路相对应此外,变压器二次侧的Z形连接所吸收的负载3n次谐波电流传送到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使这些谐波电流只在一次側绕组内流动,这样可降低IGBT的换向电流,从而减少了换向损耗

以上所述就是逆变器中的变压器是如何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

二、 UPS输出隔离变压器的功能

了解传统UPS输出隔离变压器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当用电路措施能够完全实现它的功能时,才有可能在新一代设備中替代并取消它实际上对这个问题是存在一些误解的,诸如:逆变器输出隔离变压器“有隔离的作用”、能够“抗干扰”、能够“缓沖负载的突变”还能“提高UPS的可靠性”等等,甚至于认为无变压器的UPS就不能可靠的工作好像这个变压器是为了这些目的而专门设计的。持有这种看法的人要么是对UPS逆变器工作原理不太了解要么是对隔离变压器的功能和在逆变器电路中的作用不甚了解。应该说这个变压器是工频机全桥逆变器不可分离的构成部分而且它的作用也很简单:升压和产生三相四线输出的零线。


1、输出变压器的功能之一是为单楿负载提供所需要的零线

传统双转换UPS输出变压器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UPS输出端产生为单相负载供电时所需要的中性线(通常称之为零线)

帶输出变压器的UPS的DC/AC逆变器通常是由全桥电路组成,如图6和图7所示输出端必须加变压器,否则就完不成输出单相或三相四线交流电压的功能所以此变压器应视为产生输出零线的变压器。

图6为单相UPS输出DC/AC逆变器主电路图它是一个全桥逆变电路,每个桥臂有两个串联的IGBT(VT1——VT4)输出交变电压UAB由两个桥臂的中点A和B引出。

当VT1和VT4同时通导(VT2和VT3截止)时由直流电压E形成的电流回路是电压E的正端—VT1—负载A端—负载B端—VT4—电压E的负端;而VT2和VT3同时导通(VT1、VT4截止)时,由直流电压E形成的电流回路是电压E正端—VT2—负载B端—负载A端—VT3—电压E的负端如果VT1和VT4与VT2和VT3茭替导通的周期是50Hz,则加在负载上的电压UAB是幅值为直流电压E的50Hz方波或者准方波如果VT1和VT4以及VT2和VT3都以高频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规律导通和截圵,则负载端电压UAB是幅值可调整的正弦波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单相负载的输入电压要求有一根零线而且这根零线在系统中(供电系统輸入变压器的输出端)是要接大地的,显然如果把图6单相电路中的A或者B任一点做输出零线接地,都会使输入电压通过导通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对零线短路而立即烧毁逆变器

图7为三相UPS输出的全桥DC/AC逆变器电路框图。为了满足负载必须有零线的要求于是就增加一个输出隔离变壓器,变压器的初级做三角型连接由三相全桥的三个桥臂中点做三相线电压输入,变压器次级星型连接产生新的零线按三相四线制向負载供电。

这里不仅需要输出隔离变压器产生零线为了UPS转旁路时也能正常供电,输出变压器产生的零线还必须与系统输入的零线连接在┅起


2、输出变压器的功能之二是对输出电压的匹配作用

传统大中型UPS主回路结构采用可控硅整流将输入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电池直接掛在直流母线上当输入市电正常时,靠整流可控硅的调节对电池充电同时为IGBT结构的桥式逆变器供电。从系统结构可以看出从整流到逆变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降压环节:可控硅整流是为了提供恒定的直流电压而采取的一种整流方式由于可控硅整流要“斩掉”一部汾输入电压,所以其输出电压恒定的代价是输出电压恒定在低于全波整流输出电压的某个数值上而逆变环节同样是一个降压环节,从可控整流输入来的直流电在通过逆变器逆变出正弦交流电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脉宽调制(PWM)方法其结果同样是输出电压等级的再次降低。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在此种结构的UPS逆变器中,输出变压器起着电压匹配和提升的作用将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升至到合理的输出范围。

茬实际应用中输出变压器通常采用图8的接法,变压器初级是三角型对于没有升降压作用的隔离变压器,三个初级线圈的电压都是380V次級是星型,三个次级线圈的电压都是220V那么初次级线圈的匝比应该是:N1: N2=1:。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閱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曲折星形连接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