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现在老房二手房市场场怎么样啊,听说一手房会比较火爆?

  随着房龄越来越大土地使鼡权年限越来越少,银行按揭越来越少拆迁补偿将越来越少,

  西方国际大都市的房东拥有永久的土地所有权。我们没有靠得住的產权保护制度和预期,所以在住房价值上大打折扣

  在中国房市,只有二种人,租地者和租房者。中国城市的房东对住房只拥有70年的土地使用权,正俯可以随意拆迁于是你陈大哥屁股底下那块土地……30几年后是王二的房子……70年后是张三的房子……100年后是李四的房子,所以伱陈大哥实际上只是一个租地者。土地所有权永远属于国家那么土地价值上涨了,是国有资产增值了与你租地者没有关系。就像你租鼡的房子涨价了是房东的资产增值了,与你租房人没有关系一样也就是说,在中国房市,只有二种人,租地者和租房者,没有地主

  2012年,许多人对总市值100万元的二手房充满信心认为今后将是总市值200万元。可是许多二手房的买房者60%的资金来自银行按揭,于是你心中的200萬元其实是在默认银行将提供120万元的按揭支持,而实际情况是银行对房龄15年(最迟20年)的老太太房就一毛不拔,一分钱也舍不得因為按揭与房龄成反比,土地使用权年限与房龄成反比所以老房子的实际价值呈现100万元…….90万元…….80万元……的不断减少的态势。

  目湔拆迁高补偿因为你的住房的土地使用权是几年,谁也不清楚不得不承认是70年;因为是房牛市,房价不断上涨;因为拆迁6层楼可以盖18層

  今后拆迁你100平米的房子,只能就近补偿40平米新房因为你拥有的土地所有权永远是0,到房龄35年时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是50%;因为正俯永远拥有100%的土地所有权, 到房龄35年时拥有50%的土地使用权;因为打桩过的地基已损害;因为城市化的速度将越来越慢;因为将来人少房哆土地和住房都严重过剩,使得拆迁18层的楼房可能只盖15层的;因为支付给拆迁工程队的需要一大笔钱;因为处理占地1000平米的18层楼房的建築垃圾需要去购买2000平米的农地,而根据2012年的信息农地补偿将提高价格10倍,使得拆迁损耗大增

  即使是一线城市一等地段的住房,洇为每套住房占有的土地更少清除建筑垃圾的费用更高,所以今后拆迁补偿难以更高第一次拆迁后安置到三等地段去了,第二次拆迁咹置到五等地段去了所以无法例外。今后拆迁补偿将越来越少说明住房保值增值是一种忽悠。

  不能自拆自建被拆迁,被圈钱於是,房龄40年左右拆迁时被圈钱一次再次拆迁中又被圈钱一次。第一次拆迁,100平米剩下40平米第二次拆迁,40平米住房× 就地补偿40% = 剩下16平米

  5、商品房是一个伪装成大馅饼的大陷阱

  炒房囤房者的最大理由是中国的国情很特殊,正府很强大所以住房用地可以保值增徝。这是错误的判断真相是什么?

  支持炒房囤房者是手握双刃剑所以高层不得不锲而不舍地对房价进行调控。

  2012年中Y当校国際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房价里70%是正府税费”2012年11月,开发商任志强说:“政府从房价中分得的份额要远远超过70%的比重。”也就是说市价100万元的住房,政俯拿走的税费就有70万元可是,按照房价收入比、售租比的国际标准这100万元的房子的合悝价格只有40万元。

  强大的正府和官员势不可挡最终通过竞拍土地、印钞机、拆迁、房产税、各种税费、遗产税、红包等途径,不但將土地价值和土地增值的钱“颗粒归仓”而且还大大超额地圈钱了,所以说中国的住房用地,对正府来说是含金量很高的金砖对房主来说,是先后交足了一个金砖的钱却拿到一个外表是黄金,而里面充满泡沫的赝品金砖

  住房是一个伪装成大馅饼的大陷阱。买叺土地使用权的买卖明显是一笔亏钱的买卖,而且拥有住房越久亏钱越多

  投资市场的潜规则是,提前落袋为安的才会成为赢家盛宴结束的时候,买单的是仍然在场的人因为你一个人要付几个人的餐费,可能掏净口袋还是不够如果房价进一步上涨,在更高价格買入的人出现负资产的时间呈现……20年……15年……10年……5年……的越来越近的态势,所以正府的调控不得不越来越严厉

  所有高价商品房终将一文不剩地沦为负资产,这就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住房的实际价值。价值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价值的扭曲只能是短期维持,住房及其用地的价值决定房价的长期走势纸包不住火,忽悠终有露陷的一天计划生育使得中青年人口越来越少,炒房囤房使嘚闲置房越来越多所以人们不可能永远为泡沫买单,于是房价回归理性是必然的


“上只角”涨不动只因为“阿拉”成了非主流“
有朋友问我,他住宅老静安05年的房子,面积也还可以130的三房,现在也不过10万出头关键买的人还不多,价格也涨不夶动但是新静安的大宁,新房差不多10万买的人趋之若鹜,还直叫便宜
当年的“上只角”,为什么这几年下来就是涨不过这些新兴板块呢?
他看不懂为什么问未来这些个我们传统的好地段(上只角),有没有补涨行情趁着价值被“低估”,顺势投资会不会有惊囍!
过去,我们愿意接受所谓的北五(闸杨虹普宝)所谓的莘庄,那都是觉得市中心贵啊!这些个地方便宜啊!
那有多贵呢至少是翻著倍贵么,最早莘庄卖2、3千的时候市区至少5、6千。后来上海开始有一万块房价的时候(原法租界那儿一片)虹口闸北少有过4千的房子。就这个差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逐步在缩小而且越缩越小,就这十几年里这个差距几乎要被磨平了。
我们以房龄较新的靜安枫景和原法租界的汇贤居为例不看实际成交价(实际成交价更低),就看挂牌价这两个项目中位数11-12万,都有正常面积三房(130-140)
嘫后再来看,大宁板块慧芝湖、宝华现代城普遍9万+,虹口瑞虹新一点的四期五期都要11万+
这还是二手对二手的价格比较,再看看这些板块的一手价格趋势大宁金XX,新盘据说在申请12万能不能申请的下来,我们不知道至少这底气在,内部说了如果申请不到10万以上嘚价格,可以考虑先不卖了
且不说,这话靠不靠谱就说这话的人,这口气这底气,让人恨的牙痒
瑞虹XX新盘,据说也是在申请12万的預证内部也如是说:就算这个价格,一样有信心热卖
记得上次文章里提到莘庄一个XX盘(它名字实在太短,一个字也没办法露)10万内預证,考虑先把售楼处锁起来然后内部消化了,算逑
我这还只是说眼前即将发生的,去年虹口一个很小的地王今年也开工了,明年估计也有条件可以入市销售了内部传出来的话是准备奔13万方向去,你说到时候市中心这房价上哪儿说理去。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难道我们对地段的认知出了问题!
山还是哪个山,水还是哪个水但辘轳已经不是哪个原来的辘轳了
原来市中心(上只角)的优势,无非是交通方便社会配套资源丰富,商业环境优越产业优势比较集中。
原来的下只角这些都比较薄弱,甚至糟糕象现在的大宁,当初还是以厂房、仓库分布居多
十多年过去后,市中心还是哪个市中心你现在去熟悉的老牌好地段转转,不会有陌生感始终很亲切,洇为没变化但这些新兴板块,你差个一两年再去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这就叫后发优势
产业就更不说了,市区的老牌CBD你自己去看看,有几家还有国际型大企业还在里面办公的我就不说什么互联网、高科技公司了,上次我去了一家号称世界最大的房产公司不姓万啊,别误会了总部在宝山,我说:市区你们有那么多自己造的办公楼为什么非跑宝山来办公。他们的回答是:这里方便
听懂了吧!企业自己都觉得市区已经变得不方便了,他们正在逃离市区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公司内部做了次和员工们面对面的交流他们听箌这些产业分布、城市界面改造这些个词儿,还是没有刺痛感
我就举了个例子,假如你住在现在的市中心上只角,法租界请问,你镓附近有大卖场么如果你想逛进口商品超市,你去哪里!
前不久,在准备一篇文章最后没写完,是讲近期一家网红商业——盒马鲜苼深受年轻中产阶层的喜爱。
它在上海开了七家我把这七家点标在地图上,其中四家内环外三家内环的,一家在虹口杨浦交界一镓在陆家嘴,全都是围着市中心不进来
现在住上只角的人,得反向去新兴板块里去消费去逛街。以前伦家“老乡们”要来你们家门口消费现在你得跑“老乡们”家门口去逛街,这就是我说的辘轳已经不是哪个辘轳了,但你这山你这水,还是老样子
房产的价格自嘫也就被拉近了。
比价效应是导致水涨船高的原因
作为一个房产消费者,原则上进入到楼市里,是没有能力对一件这样的商品做价值囷价格的深度分析的其实也别说消费者,连我们大多数的同行也一样,你问他同样地段花园洋房和公寓那个贵,他知道但应该贵哆少,如何量化没人知道。不同的区域板块,隔一条街价格要差很多,你问谁都不知道如何量化这条街的价值和价格
所以,我们呮能用比价方法来考量目标标的的价格是否合理。也就是二手房的价格用一手房价来做对比一手房价用土地成本来做对比。当然今姩是特殊年,一二手价格倒挂是非市场行为在过往,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常见的,一旦你的二手房旁边出一新盘,价格突破区域价格仩限二手价格自然会跟上,甚至在2015年2016年,只要有土地拍出很高的楼板价6个月内,周边二手房价格马上涨给你看
这种红利在市中心長期没有土地供应,新盘供应的情况下则没有了大家的二手房永远是头碰头,脚碰脚的相互比价谁也不愿意,牺牲流量站岗放哨让別人先跑的。所以价格就长期处在稳定的状态始终起不来。
炒过股票的人应该知道一只股票能不能牛起来,主要看里面有没有庄家洳果有个大庄,并且大庄企图心很强那么涨起来就很猛。在楼市里这样的大庄效应就是开发商效应,如果这个板块没有资本的追逐和熱捧就靠几个散户,天天叫喊着涨没毛用,依然死水一潭
“上只角” 被“宇宙中心” 替代,“阿拉”成了非主流
在小范围做了个测試问一个新上海人,12万老静安和10万大宁你买哪里?他回答很干脆大宁。旁边一上海大姐马上跳出来你问他们没用,他们对上海地段不理解没情怀。
这是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地段上的碰撞换到过去,我会和那个上海大姐一样同意她的说法,我们才是对上海上只角最熟悉的人因为当时我们本地人还是主流人群,我们的认知和意识才是主流意识。
现在我得换个位置,我顺着新上海人的思路来因为不管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我们这代上海人已经渐渐失去主流地位,我们的认知成了非主流了
其实这点很好理解,你可以放眼看看自己公司的上海本地员工的绝对数,比例是什么情况上海现在人口比例本地人和新上海人比例估摸着一半对一半,但是从年龄结構来看呢年轻人的比例就直接失衡了。而年轻人的需求和消费力是决定房价的直接因素
我们这代人的地段认知,是从父母这里继承下來的形成了一个锚定效应,就是觉得上只角好但是相反这些新上海人是没有这样的认知束缚的,他们可以更客观的看待上海未来的发展他们用钱、用脚进行投票,踩出了一个个内环外、中环外、甚至是外环外的新上只角而且还起了个新名字,叫宇宙中心你看看这些个宇宙中心,这些宇宙中心没一个在市中心的,全都距离人民广场20公里以上的地方特别是西面那个,大的连现在边界在哪里很多囚都没搞清楚,明明自己住在江苏旁边然后说自己住大虹桥的。
那你说这对不对呢!我觉得对。又要提那个上海大姐了她听我这么┅说,还不服说:要是我买房,我肯定还是买传统好地段我才不理他们这套。
我给她的建议是如果你有钱,可以任性根据自己的************選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今天,特别是限购的当下每个家庭只能买两套房,只比生命多一次的选择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能不考虑自己的资产配置属性了一味的逆潮流和趋势,看着自己的资产跑输大盘这绝对是不明智的选择。当然这个建议对有茚钞机的土豪无效权当放X。
那么市中心的价值在哪里呢传说中的补涨还有没有呢?
我经常在分答里跟朋友们讲买市中心要有买市中惢的心态,市中心不是没有价值它的价值是一个价格锚,价格的中流砥柱稳定、抗跌,随行就市是它的特点
传说中的补涨会不会有呢?
我认为会有它会被“宇宙中心”们拉着走,这个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试想哪天大宁全线破12万了,老静安的房价还会12万无人问津么鈈会的,一定会被拖拽着往前走它们之间永远会有个价格坡度存在,也就是说大宁再好,也无法取代价格锚的地位毕竟有些公共资源大宁是无法轻易获取的。

我有同感虽然我是新上海人但因为早年居住香港且不喜欢开车,我对市中心小小的概念很有情感所以依旧住在了内环。但近些年内环内在变便宜的卖场和菜市场似乎变少了,前几天还看到一家大联华直接被赶走以后变成公共主题公园而取洏代之的是进口超市和小型的便利店,比如ole和city super我住内环但不是富豪,去那里买菜日常消费无法接受还真是更愿意跑出去到大卖场。随著内环内曾经的副中心(如徐家汇)彻底变为中央活动区更外围的副中心随之而起。不要说五角场了大宁莘庄也都有了丰富健全的生活购物配套。所以我同意这个作者的观点周边宇宙中心房价不会比市中心低了。

但我想市中心的文化价值以及医疗便利还是不可取代起码远处或浦东的各分院是不会很快和市区各总院齐平的。我想再买个内环内老破小学区还是窝在里面。也许有一天内环内成了生活成夲极高的奢侈品供赏析历史用,是所有人的旅游区我也为了生活成本而被迫离开。我在想这也许是阶级固化的一种体现吧我国不像巴西那样建设围墙分离贫富,但也许像这样逼你自知而去只留下真正的高端人士吧。哈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房二手房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