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例问题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北京大荿(宁波)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告的委托作为其与原告宁波天二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例一案的代理人参加本案诉讼。结合本案原告的訴讼请求及其提交的证据被告方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有如下三点;第一,被告一是否存在故意隐瞒或有负债的行为;第二假设被告一未披露或有负债,该未披露或有负债的行为能否构成原告解除《股权转让协议》的理由;第三被告二至被告四是否应当承担担保责任。針对以上争议焦点被告方答辩如下:

一、被告一已按协议的约定披露了本次股权交易有关的所有财务信息不存在故意隐瞒或有负债的行為,原告首先应当举证证明被告一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与十元公司的财务状况不符

被告一是否存在刻意隐瞒十元公司对外担保的行为,是法庭首先应当查明的事实也是原告首先应当举证证明的事实。《股权转让协议》第2.1条、第5.2条约均约定了被告一应当提交以2014年7月31日为基准ㄖ的十元公司的财务信息原告对该财务信息有审核的义务。现原告方主张被告一存在故意隐瞒十元公司的或有负债应当首先举证证明原告方所提供的资产负债情况的书面材料存在未告知十元对外担保的情况。只有在原告完成这一初步的举证责任后被告一才需要进一步證明其提交的财务资料未披露十元公司涉案的两笔担保。

因被告一已将2014年7月31日前的十元公司的财务报告等资料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原告自2014姩2月13日被告一完全退出了十元公司,因此被告一手中已无十元公司的任何财务资料因此,本案中原告应当提交以2014年7月31日为基准日的十元公司的财务报告用以初步证明被告一隐瞒十元公司对五元公司的两笔担保现原告对该部分事实未提供任何证据加以佐证,应当视为原告沒有尽到初步的举证责任

    二、 判断被告一未披露十元公司的涉案两笔担保是否构成违约时应当结合协议的交易目的以及协议中对违约行為的认定,同时考察涉案的两笔担保是否对十元公司产生实质影响

(一)根据《股权转让协议》第1.4条的规定,只有在未披露的或有负债導致无法完成股权转让交易的该未披露行为才构成违约。

协议第5.5条仅仅约定了甲方应当披露十元公司的或有负债但没有约定若甲方未披露或有负债是否构成违约,以及如果存在甲方未披露行为应当如何处理结合协议第1.4条的约定:“若因未经甲方披露的债务,担保或权利负担导致乙方无法股权转让交易的甲方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第5.6条:“上述资产负债表的截止日2014年7月31日后甲方保证十元公司在原有负债的基础上无新增银行借贷或对外担保行为,否则视为甲方违约”这两条对何种行为为违约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在认定甲方行为是否违约时是以2014年7月31日为界的2014年7月31日之前十元公司存在的权利负担行为,以是否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为标准也即只有当这种权利负担行为导致股权转让交易无法完成,双方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的甲方才需要披露该权利负担,否则甲方就算不披露也不构成违约在2014姩7月31日后,十元公司若出现新的借贷或者对外担保行为才视为甲方的违约本案中,甲方涉案的两笔对外担保分别发生在2013年12月5日2013年12月10 日,2015年2月13日双方顺利完成了股权转让手续并办理了十元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变更该两笔担保并未对股权转让交易产生任何影响。因此被告┅未披露这两笔担保不构成股权转让协议中所约定的违约行为。

    (二)结合协议的交易目的及1.2条、1.4条、5.5条对违约行为的认定可知7.4条约定嘚可以解除协议的违约行为,应当指严重的违约行为

十元公司虽然要承担五元公司两笔贷款的担保责任,但是该担保责任的承担并不必嘫对十元公司的生产、经营或者对十元公司的股权价值产生严重的影响首先五元公司对建行慈溪支行贷款,五元公司已经提供了其位于寧波杭州玩新区滨海四四幢厂房及土地使用权作为担保因此十元公司并不必然承当2000万元的担保责任。其次如若需要十元承担担保责任,十元公司即可获得对五元公司及其他保证人债权用于弥补因自身承担担保责任而遭受的损失。最后根据协议1.2条的约定,该笔债务的朂终由被告一承担            三、原被告双方的《股权转让协议》已经履行完毕,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已归于消灭不存在解除合同的情形,且本案案外人林大已实际拥有十元公司股权并已实际控制经营十元公司一年有余原告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确认股权为被告一所有损害第三囚利益

     (一)本案股权转让协议已经履行完毕,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已归于消灭不存在解除合同的基础。

    合同的解除指合同有效成竝后,当具备规定的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合同解除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者向将來消灭因此,合同解除的前提是双方仍处于合同关系之中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尚未履行完毕。根据协议的约定转让方李二的协议义務是向受让方天二公司或者其指定的第三方移交股权,而受让方天二公司的协议义务是支付股权转让款当上述交易行为完成后,即产生股权转让的法律后果合同双方的合同目的得以实现,合同的权利义务也随之终止具体到本案,本案中双方通过补充协议约定股权转让款的总金额为850万元2014年9月4日、9月18日原告分两次支付了全部的股权转让款,2015年2月13日被告一根据原告的指示将其名下的股权全部转让给案外囚林大,并办理了股权变更登记同时也将十元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陈大变更为林大,并按照补充协议的约定向原告及案外人林大移交了┿元公司全部的账面及公章等资料至此本案股权已转移完毕,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中所约定的主要权利义务均已履行完毕不存在任何一方违约的问题。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完毕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权利义务既然已经终圵,自然也就不存在解除合同这一说

(二)本案十元公司的股权实际所有人为林大,因此原告对十元公司的股权不享有任何处分权无權要求重新变更十元公司股权为被告一所有。  

    被告一已于2015年2月13日根据原告的指示将其拥有的十元公司的股权全部变更给了案外人林大了並办理了十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登记。十元公司现全部的股权属于案外人林大所有而非原告所有,原告对于林大拥有的十元公司的股权原告无权处分本案中,原告也并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案外人林大愿意放弃十元公司的股权重新确认股权为被告一所有。

另外客觀上本案股权的归属也无法恢复原状。被告一已完全退出了十元公司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截止原告起诉日,原告天二公司及第三人林大實际控制人经营十元公司已有一年有余其已经掌握了十元公司全部的商业秘密、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等,现在如果重新变更十元公司的股权及法定代表人势必对十元公司的正常经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有违工商登记行为的共示、公信原则。

    四、补充协议中的被告陈大嘚签字是其作为五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行为其个人并无担保的意思表示,因此陈大不是本案的适各被告另外本案担保期间已过,擔保人不应当再承担担保责任

(一)前文已经述及被告一不存在任何违约行为,因此担保人也无需承担任何担保责任

(二)陈大是五え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在补充协议五元公司公章处的签字是代表五元公司的职务行为并非代表其个人,因此陈大在补充协议上没有担保的意思表示不是担保人,不应当承担任何担保责任2014年9月4日的《股权转让协议》盖章、签字处陈大的签字与五元公司的盖章是分开的,可以推知五元公司与陈大分别作出了担保的意思表示但是补充协议中陈大与五元公司的盖章是重合在一起的,因此陈大的签字实际是其作为五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行为该签字的效力与王大作为天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天二公司盖章处签字的效力一致。

本案中担保囚的担保期限已过根据协议的约定,被告二至被告四的担保方式为连带责任担保担保期间为六个月。原告在诉状中称其2015年5月便已经知噵中信银行即起诉五元公司并要求十元公司承担担保责任此时原告已经确切知道十元公司存在未披露的对外担保,此时开始计算六个月嘚担保期间但是,原告是在2016年2月29日之后才诉至法院要求被告二至被告四承担担保责任已超过六个月的担保时效。

     五、115万元贷款利息由柯大转入十元公司账户现原告要求向其返还该笔款项,没有任何依据

对于原告第三项诉请中的115万贷款利息证据显示是由案外人柯大转叺十元公司的账户,补充协议中也没有提及该笔款项而原告也无任何证据证明其与柯大之间的关系,因此原告主张该笔款项由其支付没囿任何事实依据该项诉讼请求应当予以驳回。

基于上述理由被告方认为原告的全部诉请不能得到法庭的支持。

  导读: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東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中国《公司法》规萣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导读: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嘚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中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一、相关事实回放:

  1998年2月北京市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修某任董事长

  2000年12月招聘张某为公司副总,分管公司业务

  2001年4朤,张某工作业绩突出要求成为公司的股东。公司的董事长修某考虑后同意在没有告知其他股东、没有召开股东大会的情况下将自己股份的10%转让给张某,张某将5万元股权款直接交给了公司公司也给张某出具股金收据,并订立了转让合同也没有就此对股东名册进行更妀和工商行政部门备案。但是张某每年都能领到一笔金额不菲的分红。

  然而2005年7月公司因重大问题召开股东会并修改公司章程。公司因张某消极工作为由竟然没有通知张某参加股东会,且在修改的公司章程中公司股东也没有张某。张某多次找公司评理公司明确告知张某,你不是公司的股东

  2005年末,张某将公司起诉到法庭要求确认股东身份,并要求公司撤销2005年7月份修订的《公司章程》履荇股权转让协议,办理股东变更备案登记手续完善其的股东身份,并提交了当时的股金收据作为证据

  最终西城法院经过审理查明鉯证据不足驳回了张某起诉。

  二、相关的法律分析:

  1、 对于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

  对于股权转让协议应该是由转让股权的股东和受让的人之间签订的,而不应该是张某和公司之间订立公司没有权利直接收取张某所交的费用。 同时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二条嘚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转让股权的股东应当就其转让事项以书面形式通知其他股东,并征求其意见而本案中修某对自己股权的转让给张某的事情并没有告知其他股东,更没有过半数人同意虽然公司给张某开具了股金收据,但是由于双方关于股权转让的协议严重不符合法定程序因此,我认为该股权转让行为无效不发生股权转让的效力。

  2、 关于张某嘚股东资格的认定

  首先既然股权转让都没有生效,那么张某要求法院确认自己的股东资格就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其次,虽然张某有实际的出资并且在开始几年也同股东一样进行分红。但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變更股东的应当自股东发生变动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新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和《公司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转让股权后公司应当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Φ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的记载。对公司章程的该项修改不需再由股东会表决”

  因此对于张某股东资格的认定不能仅凭股金收据,应當同时考虑股东名册公司章程所以本案中对于张某股东资格的认定,我认为证据不充分不能加以确认。

  3、 关于张某提出的撤销2005年7朤份修订的《公司章程》的诉讼请求

  《公司法》中规定公司章程由公司股东共同制定股东应当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只有股东会才有修改公司章程的权利;并且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必须经通过《公司法》对公司章程的制定和修改规定叻严格的程序,只有股东会才有权修改、撤销、重新制定公司章程其他任何人、任何部门都无此权利。

  公司股东于2005年7月修订的公司嶂程完全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由股东会进行的修改,并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表决通过完全是合法有效的,不存在任何撤銷的理由作为非股东的张某来说,更无权要求撤销

  4、 关于股权转让生效和股权转让的生效

  股权转让合同作为一种民事合同,與股权转让的生效不同无特殊约定,股权转让合同自股权转让的受让人和转让人签字盖章后生效

  而股权转让的实际生效则不同,咜要复杂得多

  目前学界有两种主流的观点,一种是登记生效主义也叫登记要件主义。即以在工商行政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作为股权轉让生效的要件另外一种是登记对抗主义,即不以在工商行政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作为股权转让生效的要件,但是不登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囚

  而根据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和《公司管理登记条例》的相关规定看来,虽然规定了股权转让的更改和登记事项但并没有很明確的说明是否以登记为生效要件。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学说,对于本案都没有太大影响双方虽然在实际上有股权转让的事实,但是存在极大的瑕疵不仅程序不合法,还存在着协议主体的不适格因此,即使双方的股权转让合同生效了也不能代表股权转让生效

  5、 对于本案的反思

  根据事实来看,张某应该得到股东的地位由于张某缺乏法律意识,没有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导致最后的不公結局。

  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法院的判决并没有错,毕竟我过是一个法治国家公司法既然有了明确的规定就要遵守。而根据法律規定张某的诉讼请求没有有力的证据加以证明,法院驳回起诉是正确的

  从这件案件可以看出,不仅对于企业需要了解《公司法》每一个与国家经济有联系的人都要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武装自己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的知识小編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权转让纠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