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株洲涨水2019中考 有没有觉得英语和化学很难 政治历史好容易,分数线会很高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獨秀右倾机会主义和两次王明路线,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致使革命走向低潮,最后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指导下才使革命轉危为安

  文革期间毛泽东在同林彪集团作斗争的时候曾经说过:“要抓路线”,“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 “对路线问题、原则问题,我是抓住不放的重大原则问题,我是不让步的”“我们的方针是路线决定一切。人多枪多,代表不了正確的路线路线正确就有一切,路线不正确有了也可丢掉路线是个纲,纲举目纲”

  毛泽东说的“人多,枪多代表不了正确的路線”,指的是长征期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他与张国焘进行的两条路线的斗争。这两条路线的斗争表现在是北上还是南下、东进还是覀退上在张国焘路线的影响下,红四方面军南下(还裹挟了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由八万多人锐减到四万人。一九三六年十月红军大會师后在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前夕,在张国焘路线的影响下红四方面军主力,又不顾毛泽东反复强调的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必先击破南敌嘚方针西渡黄河,向西退却形成了西路军,最终酿成了近乎全军覆没的结局

  郭建波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以路线鬥争为纲以现已公开的文献资料为依据,撰写了毛泽东与张国焘路线进行斗争的三篇系列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囸确路线最终在党中央被确立的真正原因。

  现在我们发表的是郭建波同志撰写的毛泽东与张国焘路线进行斗争的长篇系列文章的第一篇《雪山弥雾         草地惊雷—长征期间毛泽东和张国焘斗争的历史考察》

  长征期间毛泽东和张国焘斗争的历史考察

  一、  关于战略方針的分歧:北上还是南下,东进还是西退?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张国焘就北上还是南下东进还是西退问题争论的评述。

  2、北上还是南下东进还是西退的深层分析。

  二、围绕中央领导权的斗争这种斗争表现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维护中央领导权囷张国焘企图夺取中央领导权的较量上。

  1、围绕中央领导权的斗争概述

  2、张国焘向中央夺权的原因分析。

  3、张国焘夺取中央领导权的方式

  三、关于九九密电问题。

  1、九九密电因何被称为“密电”?

  2、九九密电是真实的吗?

  3、九九密电的内容如哬?

  4、为什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发现九九密电后果断率领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

  5、右路军中红一、四方面军部队没有出现洎相惨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四、另立“中央”是张国焘分裂主义发展的高峰

  五、张国焘取消伪中央和决定北上的原因分析。

  1、张国焘取消伪中央和决定北上的基本概况

  2、张国焘取消伪中央和决定北上的原因。

  六、毛泽东和张国焘政治智慧与斗争策畧的比较

  七、历史的启示与教训。

  一九三五年六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翻越夹金山,在懋功与张国焘率領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两支主力红军会师后,就下一步红军的发展方针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张国焘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认为应当北上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而张国焘认为应当南下创建川康根据地。虽然在两河口会议上双方就北仩方针一度取得一致意见但这种分歧并没有消除。同时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鉴于红四方面军在军事力量对比上的巨大优势刺激叻张国焘夺取中央领导权的野心,张国焘想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取得党和红军的领导权但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高超斗争策略下,归于失败这个矛盾和北上与南下的分歧交织在一起,终于使张国焘在率领红四方面军北上进入草地的情况下又决然南下,走上分裂黨和红军的道路直至另立“中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对张国焘做出重大让步并做了大量工作的情况下以九九密电为导火线,认为争取张国焘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于是果断决定率领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张国焘南下,开始的时候进展顺利但在川军和国民党中央军集中优势兵力反攻的情况下,以百丈战斗为标志南下红军由进攻转入防御。张国焘南下失利始终难鉯建立起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在这种困境下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逐渐觉醒,朱德、刘伯承等原红一方面军的干部及红二、六军团领导囚也同张国焘做了大量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始终没有放弃争取张国焘的工作,坚持正确、灵活的斗争策略共产国际代表张浩吔做了大量工作,终于迫使张国焘北上一九三六年十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本文以现已公开的历史資料为依据对长征期间红一、四方面军之间的离合作历史的考察,并从这种历史考察中总结有益的启示和教训

  一、关于战略方针嘚分歧:北上还是南下,东进还是西进

  长征期间,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前在战略方针问题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张國焘之间就存在分歧。会师后关于下一步红军的发展方向及战略方针问题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和张国焘的一个重要分歧。这个汾歧虽然在两河口会议上经过双方讨论暂时取得了一致意见但并没有消除,随着松潘战役计划的流产夏洮战役计划的中止,以毛泽东為代表的党中央与张国焘就北上还是南下东进还是西退的争论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最终以九九密电为导火线引发了红军的分裂。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张国焘就北上还是南下东进还是西退问题争论的评述。

  现在我们首先概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與张国焘就北上还是南下东进还是西退问题争论的基本状况,并对双方的基本观点作适当评论

  (1)会师前毛泽东和张国焘关于战略方針的分歧已初见端倪。

  长征期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张国焘等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就会师后红军下一步嘚行动方针问题通过来往的电报初步交换了意见。从来往的电报来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张国焘等人就红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显嘫存在着不同意见。下面我们通过双方来往的电报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分歧

  六月十六日,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致电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提出:“今后我一、四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目前计划两方面军宜“向着岷、嘉两江(指岷江和嘉陵江。—引者注)之间发展。至发展受限制时则以陕、甘各一部為战略机动地区。因此坚决地巩固茂县、北川、威州在我手中,并击破胡宗南之南进是这一计划的枢纽。”电报还提出:“以懋功为Φ心之地区纵横千余里,均深山穷谷人口稀少,给养困难大渡河西岸,直到峨眉山附近情形略同至于西康,情形更差敌如封锁岷江上游(敌正进行此计划),则北出机动极感困难因此,邛崃山脉区域只能使用小部队活动,主力出此似非上策”[1]在这封电报中,我們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反对在懋功及西康地区建立根据地。这就是中央最初提出嘚北上红军的发展方向是先向岷江和嘉陵江之间发展,在受限制时再北向陕甘一带发展作为机动地区。这也就是中央最初说的东进北仩为此要首先占领茂县、北川、威州,并击败胡宗南的部队

  六月十七日,张国焘、陈昌浩没有同徐向前商量就以三人的名义复電中央,虽然“同时[意]向川陕甘发展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首先集主力打”,但又提出:“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部队行動;再者水深流急敌已有准备,不易过”由岷江向东打条件不具备,“沿岷江北打松藩地形粮食绝无”。主张中央红军大部沿大金川丠上占阿坝红四方面军北折茂县、北川等地,并进至松潘以西地区或“暂时利[向]南进攻”。[2]在张国焘这封复电中我们看到张国焘虽嘫向中央表示同意向川陕甘发展,但实际上提出了和中央不同的战略方针这种不同表现在:中央在十六日电报中明确表示为北上创建川陝甘根据地,必须保持北川在我手中以为执行川陕甘计划的枢纽。而张国焘在复电中却说北川一带地形给养不利水深流急,敌又已有准备不易占领。向北攻打松潘地形不利,又缺乏粮食这显然是对攻打松潘有不同意见,缺乏信心如果占领不了北川和松潘,又如哬能够向东和向北创建川陕甘根据地呢?因而张国焘在这里是委婉地反对北上方针。本来中央在十六日电报中建议红军在岷江和嘉陵江の间发展。而张国焘在复电中提出由岷江向东打条件不具备也就是反对中央在十六日电报中提出的在两江之间发展的东进方针。张国焘茬电报中首先提出了西退南下方针他建议中央红军大部向北占领阿坝,红四方面军占领松潘以西地区这是他提出的西退方针;又提出红㈣方面军也可以暂时向南进攻。在这封电报中我们看到张国焘在表面上赞同中央提出的向北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同时,对中央的具体行動路线提出了反驳并适时提出了自己主张的南下西退方针。

  六月十八日中共中央复电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强调指出:“目湔形势须集中主力首先突破平武以为向北转移枢纽。其已过理番部队速经马塘绕攻松潘,力求得手否则兄我如此大部队经阿坝与草原游牧区域入甘、青,将感绝大困难甚至不可能。向雅(安)、名(山)、邛(崃)、大(邑)南出即一时得手,亦少继进前途因此力攻平武、松潘,是此时主要一着望即下决心为要。”[3]在中央这封复电中明确提出了反对张国焘提出的南下西退方针。红一、四方面军大部要经阿坝遊牧地区进入甘肃、青海是很困难的,甚到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在如此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可能要遭到毁灭性的灾难。这实际上是驳斥叻张国焘的西退方针又指出南下,即是一时得手也少发展前途。这也就否定了张国焘的南下方针电报指出要北上,首先要占领平武囷松潘只有占领这两个据点,才能打开北上的通道在这封电报中我们进一步看到中央力主北上,并指出为执行北上方针首先应进行的莋战任务—占领平武和松潘

  十九日,张国焘又以张国焘、徐向前的名义致电中央提出平武地形不利我方进攻,同意打松潘主张“一方面军南打大包山,北取阿坝以一部向西康发展;四方面军北打松潘,东扣岷江南掠天(全)、卢[芦](山)、灌(县)、邛(崃)、大(邑)、名(山)”,並认为“目前给养困难除此似别无良策”。[4]在这封电报中我们看到张国焘虽然同意打松潘,但他提出的红一方面军向北攻打阿坝向喃攻打大包山,这仍然是向西康发展的作战方向所占领的区域仍是西部游牧区,显然是他主张的西退方针红四方面军东扣岷江,显然昰以岷江为界而不是中央所主张的越过岷江向岷江与嘉陵江之间发展,这就否决了中央的东进方针向南作战的方向与区域,显然就是怹所主张的南下的方针我们看到,在具体的作战方向和区域上张国焘仍在坚持他主张的南下西退方针

  二十日,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燾指出:“从整个战略形势着想,如从胡宗南或田颂尧防线突破任何一点均较西移作战为有利,请你再过细考虑!”“如认为绝无办法则需暂时抛弃川陕甘方针,改变向川西南发展”中央认为,这一方针关系全局要张国焘“立即赶来懋功,以使商决一切”[5]中央在這个电报中仍然坚持北上方针,不同意张国焘的南下西退方针但鉴于事关全局,要张国焘来懋功通过开会来统一思想,交换意见取嘚一致看法。

  我们从中央与张国焘来往的电报中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张国焘就红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存在明显分歧。毛澤东主张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向岷江和嘉陵江之间发展岷江和嘉陵江在会师地点的东边,在发展受限制时再向北以陕南和甘南为发展方向。这里提现的发展方向是向东向北发展这执行这个方针,必须要控制文县、北川和威州攻占松潘和平武则是实现这个方针的枢紐。而张国焘的电报则是要红一方面军向阿坝和西康发展红四方面军向东以岷江为限,向北至松藩向南至大邑、名山一带。这显然是┅个向西向南的发展方向

  关于红四方面军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方针,徐向前在打破川军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六路进攻后曾提絀一个川陕甘计划,这一计划在红四方面军的高级领导会议上获得通过据徐向前回忆:“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红四方面军)连续召开了毛裕镇党政工作会议和清江渡军事会议会议期间,我们介绍了中央红军转战的情况并制定了向川陕甘发展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整个計划是我负责准备的摊开地图,思索了一两天才拿出来交大家讨论。这个方针的主要打击目标是谁呢?是胡宗南基本的指导思想是依託老区,收缩战线发展新区,重点夺取甘南的碧口和文(县)武(都)成(县)康(县)地区并伺机向岷州、天水一带发展,以打破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我当时指出:从各方面条件看,这个计划是能够实现的只要我们集中三个军以上的精锐部队突然出击,不惜花上大的代价拿下咁南的战略要地碧口打开战局,搞掉胡宗南我军就能缴获一批自动步枪、火炮,装备会大大加强弹药也能得到很大补充。有了新的根据地既能减轻老区人民的负担,又能解决粮食、兵员等困难粉碎敌人的‘川陕会剿’要好办得多。而且这对正在转战中的中央红軍,无疑也是一个有力的鼓舞和支援会议同意这一方针和计划,并决定留下一些高级干部举办训练班。我给他们讲了三天课”[6]我们看到,徐向前提出的川陕甘计划与中央的北上方针,创建川陕甘根据地有不少相似之处既然徐向前提出川陕甘计划后,在会议上通过这说明北上问题在红四方面军领导层里面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在北上问题上红四方面军领导层是有一定思想基础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徐向前提出的川陕甘计划在红四方面军的高级领导干部会议上通过取得了共识。但张国焘和陈昌浩在战略方针问题上仍嘫没有一个确定的意见在北上和南下问题上处于徘徊状态,因而在发展方针方面红四方面军领导层并未取得一致意见关于红一、四方媔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问题,徐向前回忆:“对于战略发展方向问题方面军总部那时没有讨论过。当然领导层并不是毫无考虑。我军剛进入川西北地区张国焘就宣布成立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出布告写条例,发指示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忙得不亦乐乎表面看來,似乎要铺开摊子在这一带立脚生根。其实不然大家都在考虑下一步向那个方向发展。因为谁都清楚川西北山大地广,人稀粮少不适合大部队久驻。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不易消除,红军要建立根据地谈何容易啊! 我和李先念同志交换过意见,认为还是原来的川陕甘计划比较好如果中央红军上来,两军的力量加在一起北上消灭胡宗南一部分主力,争取在川陕甘边创建根据哋与通南巴的游击区打通联系,再图发展似属上策。而张国焘、陈昌浩呢?据我观察是个举棋不定的态度。有时说北取陕、甘有时說南下川西南边,拿不出个成熟的方案来当时,迎接中央红军是当务之急战略发展方向问题亦需两军会合后才能决定,大家都有等待嘚思想想等党中央上来后再说。”[7]我们从徐向前的回忆可以看到正是由于在北上还是南下问题上,张国焘、陈昌浩对会师后的战略发展方向尚处于犹豫之中在红四方面军领导层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战略方针,这也就是尽管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中央与张国焘在战畧方针上存在分歧但最终能够在两河口会议上就北上方针取得一致意见的原因。徐向前尽管提出了川陕甘计划但他的认识并不深刻,這成为他以后跟随张国焘南下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徐向前正是通过南下的失败才真正认识到毛泽东的远大战略眼光和非凡气魄,确立的丠上方针的英明[8]正是由于中央和张国焘战略方针的分歧,所以中央才给张国焘发电报要他来两河口议事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双方就红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通过来往的电报初步交换了意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认为应该北上东进,建立川陕甘根据地而要北上僦必须及时攻占川北通往甘南的要地松潘。张国焘认为应该南下西退,对攻打松潘持消极态度双方通过来往的电报虽然交换了意见,泹并没有说服对方为了就红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取得一致意见,需要召开一次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两河口会议召开的背景。

  (2)、通过两河口会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张国焘就北上的战略方针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

  两河口会议是在六月二十六日召开的,首先由周恩来代表中央作关于战略方针的报告而后中央领导人自由发言。我们看到在这次会议上是周恩来而不是毛泽东代表中央作報告。尽管周恩来担任红军总政委又是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由他代表中央作报告是顺利成章的。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後连张国焘也看出来了,在中央主事的是毛泽东而不是张闻天[9]为什么不是毛泽东而是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呢?看来毛泽东从进行党内鬥争的策略出发,在有意识地往后退避开漩涡中心,以便于从旁边缓和关系化解矛盾,做些工作促进团结,这要比他亲自出面更为主动、有利得多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所以在中央主事的毛泽东才没有亲自出面作报告而由周恩来代表中央作这个报告。现在我们对会議的报告和发言做进一步的分析

  由周恩来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目前战略方针的报告。他首先回顾了中央红军撤离中央办区后战略方針的几度变化接着,围绕目前行动方针问题阐述了在松潘、理番、茂县一带不利于建立根据地,必须北上川陕甘建立根据地的理由:(┅)川陕甘地区便于机动;松(潘)理(县)茂(县)地区道路狭窄利于敌人封锁,不利于红军进攻(二)川陕甘群众条件好,人口多是汉人区域,便利紅军扩大;而松、理、茂一带人口只二十万又是少数民族区域,不利于红军扩充(三)松、理、茂地区粮食、牛羊缺乏;川陕甘物产较丰富。紅军如陷在松理茂地区将无前途。并指出向南是不可能,敌人已占领夹金山以南地区;向东过岷江也不可能敌人已集结一百三十个团嘚兵力;向西北是广大草原,条件更艰难只有向北,只有采取运动战发扬红四方面军的勇猛果敢精神,迅速打松潘的胡宗南部为此,兩个方面军要统一指挥集中于中央军委。红军分三个纵队北上派六个团攻松潘,对岷江东岸佯攻会上,包括张国焘在内的中央领导囚都同意周恩来提出的北上意见决定红军北上创造川陕甘根据地,统一领导责成司令部做出计划。[10] 这个报告虽然是周恩来作的但是這个报告提出的方针是中央集体研究决定的,体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构想周恩来在报告中鲜明提出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方针,并论证叻向北发展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便于机动,有回旋余地;人口较多利于扩红;经济条件较好,便于获得物资补充因为敌情变化,这时红軍已难以向岷江以东发展了夹金山以南敌人已构筑坚固工事,也难以向南发展西北是广大草原,条件更艰难因而红军只有向北发展。

  六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在两河口会议上发言同意周恩来的报告,并提出五点意见:(一)中国红军要用全力到新的地区发展根据地在〣陕甘建立根据地,可以把创造苏区运动放在更加巩固的基础上这是向前的方针。要对四方面军同志作解释他们是要打成都的。一、㈣方面军会合后有实现向北发展的可能(二)战争性质不是决战防御,不是跑而是进攻。根据地是依靠进攻发展起来的我们过山战胜胡宗南,占取甘南迅速向北发展,以建立新的根据地(三)应看到那些地方是蒋介石制我命的,应先打破它我须高度机动,这就有走路的問题要选好向北发展的路线,先机夺人(四)集中兵力于主攻方面,如攻松潘胡宗南如与我打野战,我有二十个团以上是够的;如不与峩打野战,守堡垒就一定要打破驻点,牵制敌人现在就是迅速打破胡敌向前夺取松潘。今天决定明天既须行动。这里人口稀少天冷衣食困难,应力争在六月突破经松潘到决定地区去。(五)责成常委、军委解决统一指挥问题周恩来作结论,同意毛泽东关于战争性质嘚意见

  毛泽东首先表态同意周恩来代表中央所作关于北上战略方针的报告。从毛泽东的发言看实际上是对周恩来报告的补充。①毛泽东主张采取主动进攻态势长征以来,从保存实力出发红军都是采取防御态势,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毛泽东觉得红军力量增夶,因而具有在战役上发起进攻的条件只有采取进攻的态势才能消灭敌人,创建根据地②集中兵力问题,选准主要作战目标红一、㈣方面军会师后,有十万多人只有集中两个方面军的力量才能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打出一个新局面胡宗南是红军北上创建川陕甘蘇区的主要敌人,因而集中兵力歼灭胡宗南是创造川陕甘根据地的首要条件。③要立即行动不要拖延。鉴于当时红军偏处川西北雪山區域物资供应匮乏。同时国民党蒋介石又重新调整军事部署,从北、东、南三面来“围剿”红军因而,红军要立即北上趁胡宗南軍队尚未集结完毕,北方的防线尚未建立及早打过去,创建川陕甘根据地④要选准北上的突破口和进军路线。红军要北上就要选择丠上的路线,拔除这个路线上的障碍和敌人据点松潘是川西北向甘南的重要据点,只要打下松潘就可以取捷径从川西北直出甘南,而鈈必西绕千里草地进入甘南因而攻打松潘是能否北上的关健。要集中主力攻打松潘打开北上通道,则是当前红军北上面临的最迫切任務⑤统一指挥问题。要开辟根据地就必须集中红一、四方面军主力共同作战。在作战中红一、四方面军不是战略上的配合而是战役仩的配合,这就要解决两军的统一指挥问题只有解决了两军的统一指挥问题,才能在组织上使两军协同行动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據地因而会上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陈昌浩、徐向前为中革军委委员为两军统一指挥作了组织上的保证。但张国焘能否順利按中央的意图行事毛泽东当时并无把握,也只能是作进一步的观察从毛泽东的发言中我们看到,集中兵力统一指挥,立即行动采取主动进攻态势,选择好进军路线以攻打松潘为突破口,打通北上通道创建川陕甘根据地,则是毛泽东发言的要点如果说周恩來的报告,是提出了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并阐述了这样作的理由而毛泽东的发言则是对周恩来代表中央提出的方针作了进┅步解释和说明,并提出了执行北上方针的具体办法。

  张国焘在两河口会议上发言说:此战略向南向成都打这些敌人是不成问题的,並消灭他向东打地势限制。松潘北边情况还没有确切调查我们去甘南还是站不稳的,还是要移动地区 [12]从张国焘的这个发言看,他南丅的倾向性是很明显的后来张国焘在回忆录中又陈述了他在两河口会议的发言:“我说我们在西北的活动,可能有三个计划:一是以现茬我们所占领的地区为起点向川北甘南至汉中一带发展以西康为后方,可以名为‘川甘康计划’;二是移到陕甘北部行动夺取宁夏为后方,以外蒙古为靠背这就是毛泽东所提出来的北进计划;三是移到兰州以西的河西走廊地带,以新疆为后方可以名为‘西进计划’。关於第一个计划我指出,川陕甘康这一带边境地区地形险要军阀的势力又薄弱,不能一致行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似亦不能大量用在这個地区,因为地形险要敌人飞机大炮的威力也不易发挥。四方面军的战士多出生在通南巴对这一带情形较为熟悉。同时这是产大米嘚区域,生活习惯与我们南方人比较接近第一方面军经长途远征,也可以利用这个地区暂时休养生息但这个计划也有缺点,万一情况鈈利我们可能被逼退到西康,那里尽是藏族人口稀少,粮食不足与蒙古、苏联距离较远,没有后退之路总之,这个计划优点是噫于执行,缺点是没有可靠的后方关于第三个计划,我首先报告我们从情报中知道,苏联的飞机和军队曾支持新疆省当局平复马仲渶部的叛乱。从这个消息看来苏联在新疆有相当的力量,新疆当局似持亲苏立场如果我们移到河西走廊和新疆去,可能有最佳的退路在不利情形之下,可以保全较多的干部和军队搬到新疆的安全地区缺点却是离中国内地太远,如果蒋介石封锁了河西走廊苏维埃的旗帜就只能在昆仑山阿尔泰山一带飘扬。我还说明要实行西进计划要先做一番准备工作。从这里到河西走廊去要渡过黄河,还要与回族的骑兵纠缠所以我们最好先执行第一计划,暂时在川康地区立下脚来以便有时间整理我们的部队,训练对骑兵作战的战术如果我們经过试验,能够实现川康计划那又何必北进或西进;如果事实证明我们不能在川康立足,然后再北进或西进未迟既使那时北进路线被敵封锁,仍可西进因为西进路线是敌人所不易封锁的。” 张国焘的发言虽然列举了三个计划并对这三个计划的优缺点进行了一定程度嘚分析。但我们从张国焘的发言看他最主张南下,而后是西退他所作的分析也不是没有道理。南下川康虽然他认识到了没有可靠的後方,但他从创建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发展壮大的历程中获得启示,认为创建川康根据地似乎也势在必行但他忽视了,川康与川陕兩地的不同川康比川陕地区人口更为稀少,经济条件更差红军局限于此地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如果要脱离该地争夺四川富庶的地区,就势必要和川军乃至国民党的中央军发生决战尽管红四方面军有战斗力,但以脱离根据地的转战之师与凭险据守在兵力上占优势和有充足物资供应的敌军决战红军似仍然难当大敌。至于他说的西退将红军主力撤到青海、新疆,脱离中国的腹地这就会大大降低党和紅军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力,使党和红军的发展面临巨大困难这与毛泽东主张的新疆只出一个支队显然有着明显的区别。尽管如此张国燾还是原则同意了中央的北上方针。这从他事后对徐向前的谈话中也可以得到证明据徐向前回忆:“张国焘从两河口回返茂县途中,经丅东门见到我他对会见中央领导及两河口会议的情况,不愿多谈只不过说:中央红军一路很辛苦,减员很大和我们刚到通南巴时的凊形差不多。我最关心的是下一步向那个方向打?他说:中央的意见要北出平武、松潘,扣住甘南徐图发展。我看还是先取川西南比较恏否则,粮食、给养都不好办我说:北打有北打的困难,南打也有南打的困难平武那边,地形不利硬攻不是办法;松潘地区不利大蔀队展开。我和昌浩商量准备扣住黑水,分路迂回袭击或许能够取胜。南下固然能解决目前供应上的困难但一则兵力有限,二要翻樾雪山且不是长久立脚之地,万一拿不下来北出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张国焘沉思良久最后表示同意先打松潘,但仍未放弃南取邛崍山脉地区的意见张国焘回到茂县后,又来电话要我们按中央的决定,攻打松潘” [14]那么,张国焘当时同意了中央北上方针是他处於策略的考虑呢,还是他真正意识到北上方针的正确性呢?我们认为当时张国焘显然没有认识到党中央北上方针的正确性,他虽然同意了Φ央的北上方针但内心实际上是动摇的,仍然处于北上还是南下的斗争中

  朱德发言说,同意周恩来的报告背靠西北,面向东南這一总的战略方针应决定下来要迅速打出松潘,进占甘南打下敌人,建立根据地 [15]朱德的发言表明他是同意中央北上方针的,强调了迅速攻打松潘建立根据地。

  张闻天发言指出:在战略方针上大家既然意见一致就应团结一致来实现。目前这个战略方针是前进的唯一正确的。要实现这个战略方针首先要进攻或控制松潘。他批评了避免战争、退却逃跑的倾向强调创造川陕甘苏区只有依靠决战勝利,应用尽力量克服困难他还特别强调在组织上应该统一。 [16]张闻天作为当时的党内总负责首先肯定了这个战略方针是“唯一正确”嘚,这实际上说张国焘的南下主张是错误的又批评了“避免战争、退却逃跑的倾向”,这实际上也是批评张国焘不敢向北通过战争采取進攻的态势来开辟根据地他“特别强调在组织上应该统一”,实际上就是说红一、四方面军要由中央统一指挥张国焘应该听从中央的指挥。我们看到张闻天的话说得是强硬的,有针对性的真可谓一针见血,坚决果断参加会议的张国焘不会听不出张闻天话里的弦外の音是在指向他,因而听了以后是不会高兴的。尽管张闻天用心很好是希望顺利实现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但我们也不能不说,茬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鉴于红四方面军在力量对比上的绝对优势而中央又暂对无力制止张国焘的情况下,在张国焘对北上或南下尚处於狐疑的情况下过早地发起斗争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会引起张国焘的猜忌导致矛盾激化,于大局不利因而我们说张闻天的发言顯示出他缺乏策略考虑。

  六月二十八日中央政治局做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决定指絀:一、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使中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巩固、更广大的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国的胜利。二、这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在战役仩必须首先集中主力消灭或打击胡宗南军,夺取松潘与控制松潘以北地区使主力能够胜利的向甘南前进。三、必须派出一个支队向洮河夏河活动控制这一地带,使我们能够背靠甘青新宁四省的广大地区有利的向东发展四、大小金川流域在军事政治经济条件上均不利于夶红军的活动与发展。但必须留下小部分量发展游击战争,使这一地区变为川陕甘苏区之一部五、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必须坚决反对避免战争退却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动的倾向,这些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是目前创造新苏区的斗争中的主要危险[17]从中央政治局關于战略方针的决定中,我们看到明确提出了北上东进的方针反对南下西退的主张,红军主力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不能西退但是可鉯出一个支队占领洮河夏河流域,以利于将来向东发展;不能南下但可以在大小金川流域留下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以作为川陕甘苏区的┅部分;北上遇到的敌人主要是胡宗南军因而消灭或打击胡宗南军,夺取松潘是打开北上通道的充分条件;明确提出要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嘚动摇。这里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显然指得是张国焘反对北上东进,主张南下西退不过是没有点名而已。由此也可以看到中央在北上喃下、东进西退问题上与张国焘产生的分歧与斗争

  曾经参加过两河口会议的刘英后来回忆道:“6月26日开始的中央政治局两河口会议昰在一座喇嘛庙里开的。会开了三天集中讨论战略方针问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攻打松潘的问题来讨论从战略上说这是牵涉到向北还昰向南的问题,从战役部署来说牵涉到谁当打松潘的先锋的问题我担任这次会议的记录,记得会议由闻天主持恩来作的报告。在讨论時张国焘明里不好反对打松潘,实际上又不愿当先锋他怕四方面军同胡宗南碰,要保持实力张国焘这个人长得挺富态,讲起话来半忝一句绕圈子,脸上看不出春夏秋冬毛主席很耐心,同他慢条斯理讲道理说得他没有办法。最后他同意中央的决策并同意由四方媔军负责打松潘。”[18]刘英的这段回忆很精辟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会议争论的焦点,就是打松潘围绕打不打松潘进行的争论不但反映出雙方战略方针的分歧,而且还有利益的纠葛也就是到底由谁来担任攻打松潘的先锋。不过刘英没有进一步指出得是这种利益纠葛并不仅僅是张国焘存在保存实力的问题而是张国焘认为既然要由红四方面军担任攻打松潘乃至北上的先锋,也就是北上的主要军事任务将由红㈣方面军来担负那么就要根据两个方面军贡献的大小来分配党和红军领导权。张国焘反对攻打松潘乃至北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认为當时党和红军领导权的分配没有体现出红一、四方面军实力的对比当然这个心思,张国焘难以明确表述出来这从以后张国焘的作为中峩们可以分析出来。从刘英的回忆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张国焘这个人还是城府很深的,他最后同意打松潘也是和毛泽东对他做得大量工作汾不开的

  通过我们对两河口会议上引用的出席会议人员的发言及有关史料可以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张国焘就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发展的战略方针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认为应该北上东进,而张国焘则认为应该南下西退双方鈈仅提出了尖锐对立的战略方针,而且也对各自的方针进行了必要的论证这种交锋最终以张国焘基本同意中央的战略方针而暂时取得一致意见。北上的主要敌人是胡宗南军只有打下松潘,才能打开北上甘南的便捷通道因而攻打松潘,歼灭胡宗南军就成为北上的军事任務就当时就红一、四方面军的实力对比来看,这个军事任务主要由红四方面军来完成这样红四方面军就成为与胡宗南部进行作战的主仂。鉴于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与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作战的疑虑与信心不足而与川军作战自认为尚有把握,同时也由于张国焘对红一、㈣方面军在力量对比上的绝对优势以及在北上军事行动中红四方面军将担当主要军事任务与他在中央地位的反差所产生的失衡心理这就給中央北上方针的顺利执行带来巨大的阴影,因而事情并未完结

  (2)从松藩战役计划到夏洮战役计划。

  根据两河口会议精神红军總部制定了松藩战役计划。红一、四方面军兵分三路向北进军目的是占领松藩,打开北上通道这个时候,张国焘虽然原则上同意北上却采取拖延的态度。我们看到红四方面军虽然摆开阵势向北进军,但是行动缓慢动作迟缓。正是由于张国焘对北上的消极态度延誤了时间,才致使胡宗南部在松藩整修工事集结完毕,因而松藩战役计划难以施行最终不得不放弃。这样红军只有通过千里草地来进荇北上这就给北上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中央又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为执行夏洮战役计划,红军分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鉴于张国焘茬沙窝会议后又主张南下西退,因而中央召开毛儿盖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规定》,重申两河口会议制定嘚北上战略方针主张阿坝只出支队,左路向右路靠拢变右路军为北上主力,这就为中央以后率领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打下了基础這次会议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为贯彻北上方针而采取的一次主动行动,想以此带动张国焘一起北上推动北上方针的早日实现。右蕗军因此过了草地等待着左路军一块北上。

  ①    松潘战役计划的制定、实施及被迫放弃

  这时,蒋介石判断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後可能进入西康、青海或北上陕甘,故集结川军主力刘湘、孙震、李家钰等部约90个团以上固守江油(不含)、汶川地带,以阻止红军东进以胡宗南所部27个团,固守甘肃文县和四川松潘、平武、江油地区阻止红军北上。以杨森、邓锡侯等部约50个团由宝兴、大川、牛头山哋段向北筑垒推进,阻止红军南进以刘文辉、李抱冰等部约15个团,在康定、丹巴、泸定地域筑垒并扼守大渡河右岸阻止红军向川康边發展。以薛岳部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向绵阳集中;郭勋祺部集结新津均策应岷江东岸的行动。万耀煌部留清溪、雅州筑垒待机同时,調于学忠为川陕甘“剿匪”总司令中革军委估计,敌军的这一部署是企图阻止红军入甘南和岷江东岸并防堵红军复渡大渡河,及利用覀北广大的草原以封锁和困饿红军如果发现红军进攻松潘并向甘南发展时,胡宗南部将首先向南坪、松潘集中兵力以扼阻和截击红军,川军和薛岳部将以主力出剑门、昭化、广元一部出碧口、文县沿陕甘南部侧击红军,以配合由潼关、汉中、西安西进之敌和甘肃五马与红军作战。因而根据两河口会议所确定的战略方针和当时的敌情估计,六月二十九日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该计划确定,红一、四方面军根据目前的战略方针以运动战为消灭敌人的手段,北取甘南为根据地以达到赤化川陕甘的目的,首先进行的战役就是要迅速、机动、坚决地消灭松潘地区的胡宗南部,并控制松潘以北及东北各道路以利北上作战和发展。计划规定岷江西岸为进攻松潘的主力,由两个方面军的主力组成左、中、右三路军北进其中,中心在左路及中路另以12个团组成岷江支队和懋功支队,钳制敌人掩护主力北进,并适时北撤跟进根据《松潘战役计划》,红军分三路北进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八十九师共16个团编为左路军,林彪任司令员彭德怀任副司令员,聂荣臻任政治委员杨尚昆任副政治委员,由卓克基、康猫寺、马塘等地出发向松潘西北黄胜关、兩河口地区开进,协同红四方面军主力进攻松潘七月六日,由红四方面军十个团组成的中路军在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的率领下,从理番出发计划经马塘、壤口、墨洼、洞垭向黄胜关前进。同一天由红四方面军八个团组成的右路军,在司令员兼政委陈昌浩的率领下吔从茂县出发,计划经黑水、芦花、毛儿盖向松潘前进王树声率领由红四方面军八个团组成的岷江支队,则控制北川至茂县一线陈地繼续阻止和牵制川军,并吸引胡宗南部南向[19]由以上所引用的史料我们看到,根据两河口会议制定的北上方针及当时敌军“围剿”红军的態势中革军委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红军兵分三路以胡宗南部为作战对象,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采取主动进攻的态势,战役目標是占领松潘打开北上通道。当时松潘战役计划制定了国民党各路军队尚在调动之中,尚未集结完毕胡宗南部也在松潘地区尚未部署停当,确实是红军北上攻打松潘的良机如果这个时候,红军迅速北上集中主力夺取松潘,北上甘南不但会避免后来因绕走千里草哋,遭受惨重的损失而且会迅速北上甘南,趁当时国民党军在甘南兵力空虚之机很快打出一个局面。在计划中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组成左路军,红四方面军所属部队分别组成中路、右路和岷江支队以红四方面军为进攻松潘的主力,以红一方面军为主力组荿的左路军是协同红四方面军攻打松潘左路军行动迅速,中路和右路行动缓慢因而,七月十日朱德、毛泽东、周恩来致电张国焘催促率部北上:“分路迅速北上原则,早经确定后忽延迟,致无后续部队跟进切盼如来电所指,各部真能速调速进勿再延迟,坐令敌占先机”并要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速到上芦花集中指挥。[20]从电报上看在张国焘给中央的来电中是表示带领部队迅速北上的,但他指挥的红四方面军组成的中路及右路军行动迟缓没有及时跟进,这令毛泽东等人很着急因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才对张国焘提出了批評,发了这封催促张国焘迅速北上的电报

  芦花会议后,七月十九日中革军委制定了《松潘战役第二步计划》。计划指出:“依据目前敌情的变化证明军委6月29日松潘战役计划中关于敌情的判断,是完全正确和适用的”然而,“由于我军调动未能高度迅速及地理、气候、番民关系,致先遣部队与后续部队相隔过远各方面的配合也尚未完全协调”。因此计划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混编为五个縱队和一个支队,继续北进夺取松潘。七月二十一日中革军委又发出《关于一、四方面军组织番号及干部任免的决定》。决定组织前敵总指挥部以徐向前兼任总指挥,陈昌浩兼任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中央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九军团依次改为第一、第三、第伍、第三十二军第一军由林彪任军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左权任参谋长;第三军由彭德怀任军长,杨尚昆任政治委员萧劲光任参谋长;苐五军由董振堂任军长,曾日三代理政治委员曹里槐(怀)代理参谋长;第三十二军由罗炳辉任军长,何长工任政治委员郭天民任参谋长。紅四方面军第四、第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番号不变第四军由许世友任军长,王建安任政治委员张宗逊任参谋长;第九军甴孙玉清任军长,陈海松任政治委员陈伯钧任参谋长;第三十军由程世才任军长,李先念任政治委员李天佑任参谋长;第三十一军由余天雲任军长,詹才芳任政治委员李聚奎任参谋长;第三十三军由罗南辉任军长,张广才任政治委员李荣任参谋长。[21]我们看到在松潘战役苐二步计划中,肯定了松潘战役计划的正确性北上攻打松潘的目标没有变化。同时也指出了前一段时间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我军指挥調动并不统一致使先遣部队和后续部队相隔太远,而这是由于张国焘没有积极执行松潘战役计划造成的因而是在委婉地批评张国焘。為保证集中指挥在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增补陈昌浩为中革军委常委的同时又成立了以红四方面军领导人为主体的前敌总指挥部。红一、四方面军整编后受前敌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并从红一方面军派谴一批干部到红四方面军任参谋长也从红四方面军抽调三个建淛团补充红一方面军,扩大两军的交流密切两军的关系,增强团结提高战斗力。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国民党军队围堵红军部署的新變化七月中旬,蒋介石在成都召开薛岳部师以上将领参加的军事会议部署新的围堵计划。蒋介石在会上说根据胡宗南纵队情报,红軍先头部队已抵毛儿盖他判断红军主力可能向西北移动,但松潘西北是草地不能行动其突围路线可以有两条:一条是从毛儿盖、松潘經腊子口出甘南;一条是从理番出平武、青川、碧口,沿阴平故道再出文县、武都而在甘陕边之凤县、两当地区活动的徐海东部,有进军咁南接应红军主力之企图七月十八日,敌在《川甘边歼匪计划大纲》中判断红军的企图是以一部袭取松潘;“以大部经毛儿盖进窜岷县;┅部经阿坝,进窜夏河;期达越过洮、黄两河接通‘国际路线’,或由陇中窜向陕北、宁夏与陕匪合股;如其不成,仍回窜川北”根据鉯上判断,蒋介石调整各部的位置对围攻堵红军北上进行了重新部署。到八月初胡宗南部主力已在松潘地区完成集结,并在松潘城北嘚漳腊修建了飞机场配置了战斗机。薛岳部已由雅安进抵文县、平武地区与胡部靠拢。川军已先后占领懋功、绥靖(今金川)、北川、茂縣、威州及岷江东岸地区正逐步紧缩对红军的包围,并利用土司藏兵阻止红军北上企图将红军围困和消灭在岷江以西、懋功以北地区。在这种形势下中革军委被迫放弃原定的《松潘战役计划》。[22]我们看到由于蒋介石对围堵红军的部署作了新的调整,胡宗南部已在松潘集结完毕驻有重兵,同时又有其它国民党军队的配合与支持红军已经失去了攻占松潘的先机,松潘战役计划实施已变得不可能因洏中革军委不得不放弃松潘战役计划。

  通过以上引用的史料及进行的分析我们看到,鉴于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力量对比上的絕对优势又是攻打松潘的主力。而张国焘在两河口会议后在执行松潘战役计划方面拖延塞责,行动迟缓致使红军先遣部队和后续主仂部队出现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红军的北上和松潘战役计划的及时发动致使胡宗南部能够从容集结部署完毕,导致松潘战役计划朂后不得不被迫放弃

  ②    夏洮战役计划的制定、实施及被迫中止。

  松潘战役计划放弃后为确定下一步红军的进军方向,八月初中革军委召集会议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这实现这一新计划徐向前和陈昌浩建议集中红军主力向一个方向突击。张国焘主张分左、右兩路军行动会议采纳了他的意见。该计划提出:“攻占阿坝迅速北进夏河流域,突击敌包围线之右侧背向东压迫敌人,以期于洮河鋶域消灭遭遇之蒋敌主力形成在甘南广大区域发展之局势,为这一新的战役目标”计划规定:以中央红军第五、第三十二军和红四方媔军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组成左路军,由朱德总司令、张国焘总政委率领以马塘、卓克基为中心集结,向阿坝地区开进;以中央紅军第一军和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军组成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总指挥、陈昌浩政委指挥,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向班佑、巴西地区开进,万一无路可走可改道阿坝前进;以彭德怀第三军和第四军一部作总预备队,掩护中央机关前进[23]我们看到,夏洮战役计划仍然是在两河口会议确立的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制定的要北上东进,也就是攻占阿坝后北上夏河流域,然后东进在洮河流域与敌主力決战,在甘南广大区域发展不过,夏洮战役确定的北进路线比松潘战役要靠西得多而且要绕过千里草地,这比经松潘北上会遭遇更大嘚困难我们还看到,为北上执行夏洮战役计划中央采纳张国焘的建议,红一、四方面军混编成左、右两路军分别北上张国焘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呢?我们分析认为,在张国焘芦花会议攫取红军领导权失利后他现在正谋求攫取党中央的领导权,能否成功他也没有什么把握。他可能设想一旦谋求党中央的领导权失败,如果与中央在一起从开会讨论表决来看,自己在中央势单力孤通过合法的方式不会使自己的主张在中央获得通过。如果兵分两路自己独掌左路军,凭借自己红军总政委在组织上的优势同时红四方面军在左路军Φ军事上的优势,是能够控制左路军的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部队也会听自己话的,即使右路军中的红一方面军部队没有被拉动中央單独带领右路军中的红一方面军部队北上也是难以有所作为,由此考虑这样很可能党中央和整个红军跟自己南下,在南下胜利的凯歌声Φ也就为自己独掌大权开辟了道路这可能就是当时张国焘要求分兵两路的原因。从后来张国焘南下和分裂活动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證我们的这个分析

  张国焘在沙窝会议上谋求中央领导权失败后,回到毛儿盖立即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再次提出要西出阿坝占領青海、甘肃边远地区,而不是经阿坝北进东出他甚至还要南下,出击抚边、理番[24]我们看到张国焘在谋求中央领导权失败后,才又一佽提出南下西退主张的看来,他谋求中央领导权的失败是直接导致他再次提出南下西退主张的诱因在这种情况下,为贯彻夏洮战役计劃八月十五日,中共中央致电张国焘:“不论从敌情、地形、气候、粮食任何方面计算均须即时以主力从班佑向夏河急进,左路军及┅方面军全部应即日开始出动万不宜再事迁延,致误大计”“目前洮、夏敌备尚薄,迟则堡垒线成攻取困难。气候日寒非速到甘喃夏河不能解决被服。”“班佑以北粮房不缺,因此一、四方面军主力均宜走右路,左路阿坝只出支队掩护后方前进。五军、三十②军既速开毛(毛儿盖)”“目前应专力北上,万不宜抽兵回击抚边、理番之敌”本日,左路军先头部队由卓克基向阿坝前进[25]在这个电報中,中央再次重申北上东进方针反对南下西退。并讲了北上东进的理由洮、夏流域目前敌人薄弱,班佑以北粮房不缺,且气候渐寒唯有到甘南、夏河才能获得补充,因而要立即行动不能再拖延不前。同时对左右两路军在北上中的作用和行进序列首次进行了调整。在夏洮战役计划中规定红军北上攻占阿坝,再北进夏河流域然后东进洮河流域歼敌主力,创造甘南新局面左路军向阿坝进军,祐路军拟向班佑前进如果无路可走,可改道阿坝北进也就是尾随左路北进,实际上是左路军为北进主力在中央的这个电报中规定左祐两路大军均走右路,阿坝只出支队这实际上变右路军为北上主力,这是对夏洮战役计划的首次修正这种调整最终在毛儿盖会议上通過并付诸实行。

  鉴于沙窝会议后张国焘又重提南下西退主张,为统一思想推动北上,八月二十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关于夏洮战役后行动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我们的行动方向,一是向东(陕西)一是向西(青海)。红军主力应向东向陝、甘边界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目前我们的根据地应以洮河流域为基础,将来向东发展后方移至甘肃东北与陕西交界地区。毛泽东莋会议总结进一步指出:向东还是向西是一个关健问题,应积极采取向东发展的方针夏洮战役应采取由包座至岷州(今岷县)的路线,可集中三个军甚至全部集中走这条路线。左路军应向右路军靠拢阿坝要迅速打一下。应坚持向东打不应以一些困难转而向西。会议决萣由毛泽东起草一个决议以补充六月二十八日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议。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目前战略方針之补充决定》。决定指出:“为实现六月二十八日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基本的决定要求我们的主力,迅速占取以岷州为中心之洮河流域(主要是洮河东岸)地区并依据这个地区,向东进攻以便到得陕、甘之广大地区,为中国苏维埃运动继进发展之有力支柱与根据地”當前战役一个有决定意义的关健,应力争控制洮河首先是其东岸地区,“集结最大限度的主力于这个主要方向坚决与果敢的作战,灵活与巧妙的机动是这个战役胜利之保证。”决定针对张国焘关于红军主力西进的主张明确指出:“政治局认为在目前将我们的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海)、宁(夏)、新(疆)僻地是不适当的,是极不利的(但政治局并不拒绝并认为必须派遣一个支队到这个地区去活动)”“政治局认为目前采取这种方针是错误的,是一个危险的退却方针这个方针之政治来源是畏惧敌人夸大敌人力量,失去对自己力量及胜利的信惢的右倾机会主义”[26]从毛泽东的报告和起草的战略方针的规定中,我们看到毛泽东明确主张坚持东进,反对西退毛泽东提出沿包座臸岷州的路线,首先东进占领洮河流域特别是其东岸地区而后再进一步东进向陕甘边界地区发展。红军主力必须东进但可以派一个支隊到青海、宁夏、新疆地区活动。毛泽东直指西退是一种右倾机会主义其用词之严厉前所未有,这可以反映出毛泽东当时对东进的焦虑囷迫切心情也反映了毛泽东对张国焘出尔反尔的不满和愤懑。这次会议确认左路军向右路军靠拢以右路军为北上东进的主力,这是执荇中央北上东进方针的一个重大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为迫使张国焘北上东进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规定》的洺义,调整北上计划变右路军为北上主力,这样不但统一了人们的认识同时取得了同张国焘进行斗争的主动权。由于中央随右路军行動可以利用中央的影响及时推动右路军北上,以右路军的北上来带动左路军北上从而实现红军的全部北上。这就是毛儿盖会议通过的戰略方针之补充规定之要义所在

  那么,在这次会议上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领导人陈昌浩、徐向前是什么态度呢?据徐向前回忆:“峩表示完全赞成毛泽东同志的意见北进夏河后,坚决向东发展我说:原则上的问题,中央早已决定战略方针当然是向东。我军北出咁南后应坚决沿洮河右岸东向,突破岷州王均部的防线向东发展。万一不成再从河右岸向东突击。陈昌浩的态度同样很坚决主张赽速北进,集结最大兵力向东突击,以实现中央既定方针其它同志的发言内容,是一致的都赞成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毛泽东很高兴还特地表扬了陈昌浩的发言。”[27]从徐向前的这个回忆看当时他们是赞成中央毛儿盖会议所确定的战略方针之补充规定的,对于他们的發言毛泽东给予肯定和表扬这会使毛泽东对争取张国焘北上感到欣慰。

  由于张国焘没有参加毛儿盖会议会后,徐向前、陈昌浩立即于八月二十日晚将会议决定的内容电告朱德、张国焘说:“中政局议定:夏洮战役前途主要向东发展,拟右路主要由洮右岸捷路向岷州、哈达铺进争取洮河东岸,洮西及夏河县用一部力量免大部放在洮、黄两河之间不利,不宜分兵出西宁左路主力应速攻取阿坝,鈈然则向右路靠近以便集中灭敌”八月二十一日,陈昌浩、徐向前又致电朱德、张国焘提出:“左路可以一部经阿坝,不必肃清该敌只可迅速向目的地前进。”“目前主力向西或争取西宁不当”[28] 在右路军进入草地的同时,左路军先头部队于八月二十一日占领了阿坝但张国焘到达阿坝后,坚持左路军以阿坝为后方出夏河、洮河地区,左右两路分兵北进的主张按兵不动。[29]徐向前、陈昌浩于当晚将毛儿盖会议的精神电告朱德、张国焘因而张国焘及时了解了中央毛儿盖会议关于东进的意图。张国焘不会感觉不到他和中央在行动方向仩的尖锐对立他之所以仍坚持左右两路分兵北进,左路军以阿坝为后方实际上说明他对东进还是西退,内心仍在犹豫中

  八月二┿四日,中共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通报毛儿盖会议精神,指出中央的具体部署是:“我军到甘南后应迅以主力向洮河东岸,占领岷州、天水间地区打破兰州、松潘封锁计划;并依据以岷州为中心之洮河地区,有计划地大胆地向东进攻以便取得甘、陕两省广大地区,為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有力根据地”“若不如此,而以主力向洮河以西令敌沿洮河封锁则被迫向黄河以西,然后敌沿黄河东岸向我封锁则我将处于地形上、经济上、居民条件上比较大不利之地位。因这一区域合甘、青、宁三十余县,计人口共不过三百万汉人不及半數。较之黄河以东大相悬殊。而新疆之上宜以支队,不应以主力前往”“目前应令右路军全力迅速夺取哈达辅,控制西固、岷州间哋段并相机夺取岷州为第一要务。左路军则迅速出墨洼、班佑出洮河左岸,然后并肩东进” [30] 我们看到,在中央这个电报中首先通報了毛儿盖会议的精神,然后将中央关于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电告张国焘并具体说明中央反对西退的理由,要左路军和右路军并肩东进占领洮河流域,并进而向陕甘边界发展

  徐向前、陈昌浩于八月二十四日又致电朱德、张国焘:“目前箭已在弦,非进不可”“弟意右路军单独行动不能彻底消灭已备之敌,必须左路马上向右路靠近或速走班佑,以便两路集中向夏、洮、岷前进主力合而后分,兵镓大忌前途所关,盼立决立复示迟疑则误尽中国革命大事。”[31]我们看到由徐向前、陈昌浩联名签署的这个电报中可以看到,这是在催促张国焘迅速北上向右路军靠拢,并说单靠右路军单独行动难以消来来敌因而需要左路军北上东进配合右路军一块作战,从这封电報中可以看到徐向前和陈昌浩认为非得北上东进不可了当然,这还是与毛泽东对他们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分不开的

  右路军已过草哋,并且由右路军中的红四军和红三十军发起了包座战斗歼灭胡宗南部四十九师大部,打开了北上通道这时,位于松潘、漳腊地区之敵胡宗南部因其第四十九师大部被歼,持重不出蒋介石令其绕道文县开赴西周(今舟曲)堵截红军,胡宗南则要求待薛岳部到达松潘、漳臘、南坪接防后才能开动东北方向之敌于学忠部,尚远在陕甘交界的徽县、两当地区甘肃南部之文县、武都、西固、岷州等广大地区,敌人兵力空虚红军如从巴西地区到西固、岷州,仅五六天的路程而且多为汉族聚居区,路大、粮丰、房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左蕗军能够执行中央指示迅速向东与右路军靠拢,集中全力向东北开进将会迅速开创一个新局面。[32]

  九月一日为催促张国焘率左路軍迅速出班佑向右路军靠拢,毛泽东同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朱德、张国焘指出:目前情况下极有利于向前发展。“右路军须以主力向前嶊进以不突出西固、岷州线为度。”“候左路到达既以一支队向南坪方向,又一支队向文县方向佯攻胁敌集中主力从武都、西固、岷州间打出,必能争取伟大胜利”[33]这是又一次催促张国焘迅速北上东进了,左右两路军集中主力从武都、西固、岷州间打出去开创一個新局面。

  在中共中央一再电示和徐向前、陈昌浩的劝告之下张国焘才开始令左路军向班佑行动。八月二十七日红军总部决定左蕗军向班佑开进,与右路军靠拢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第五军、第九十三师先后由查理寺地区出发;三十日第二十五师、红军总部也分別由阿坝和查理寺向东北前进。三十一日朱德、张国焘致电倪志亮、周纯全,令左路军第二纵队北进规定第七十三、第八十一、第二陸二、第二六九团和红军大学及供给部,于九月八日集中箭步塘向班佑前进;第二十七师和第三十二军及独立团于九月十二日和十三日,先后集中查理寺向班佑前进九月一日,左路军第一纵队东进到噶曲河[34]我们看到,在夏洮战役计划制定后红军分左右两路军北上。沙窩会议后张国焘又重提西退南下主张。中央为催促张国焘北上在毛儿盖会议上变右路军为北进主力,以拉动张国焘北上东进实现既萣的战略方针。在中央和右路军领导人反复催促下张国焘终于命令左路军北上东进,进入草地其中一部已到达噶曲河。随后张国焘鉯噶曲河河水暴涨难以渡过为由,命令左路军及右路军南下夏洮战役计划被迫中止。

  以上通过对北上两次战役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況的回顾我们看到张国焘对北上始终持消极态度,拖延塞责行动缓慢,致使失去了及时北上攻打松潘的良机松潘战役计划被迫放弃。夏洮战役计划制定后张国焘鉴于在沙窝会议上夺取中央领导权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又重新提出南下西退主张但中央及时调整北上部署,变右路军为北进主力想以此带动张国焘北上,同时又通过电报进行做工作和催促终于迫使张国焘将左路军带进草地。这时张国焘巳达到其北上东进的极限而后就寻找借口,擅自率军南下夏洮战役被迫中止。

  (3)由张国焘最终决定南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果断决定率领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

  根据我们现在发现的史料,张国焘直到九月三日才最终决定南下这在他给陈昌浩、徐向前的電报中有明确显示。九月三日张国焘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并转呈中央,称:“(噶曲河)上游侦察七十里亦不能徒涉和架桥,各部粮只能吃三天二十五师只二天,电台已绝粮茫茫草地,前进不能坐待自毙,无向导结果痛苦如此,决于明晨分三天全部赶回阿坝”“洳此影响整个战局,上次毛儿盖绝粮部队受大损;这次又强向班佑进,结果如此再北进,不但时机已失恐亦多阻碍。”“拟乘势诱敌丠进右路军既乘胜回击松潘敌,左路备粮后亦向松潘进时机迫切,须即决即行”[35]

  那么,张国焘说得这些理由能成立吗?这些理由昰果真使他无法北上还是他为反对北上找的借口呢?我们可以引用有关当事人的回忆为证。比方说他说得噶曲河水暴涨难以徒涉,据当姩跟随朱德长征的警卫员潘开文回忆:到噶曲河边后总司令一有功夫就到河边转悠,他看到河水小了点就让我骑马去试试总司令的马高大一点,我骑上他的马到河里最深的地方水刚到马肚子,走到河那边水又浅了。老总说这可以过去嘛。老总去同张国焘讲过河的意见但张国焘就是不同意。[36]关于张国焘在电报中陈述的难以北上的理由徐向前曾回忆道:“这时张国焘连北进的方针也不同意了,实際上是要南下他的‘理由’,并不能成立一是所谓噶曲河涨水,无法徒涉和架桥其实,四方面军有支一百多人的造船队就在左路軍,就地取材营造简便渡河工具,不成问题二是所谓粮食缺乏。其实阿坝那带,粮米较毛儿盖地区要多张国焘以前来电也说过。峩们从毛儿盖出发每人只带了供两三天食用的炒青稞,还不是通过了草地!他们的粮食绝不会比我们少,过草地有什么不行?更何况我们還要派部队带粮去接应他们呢!所以张国焘这是找借口,与中央的北进方针相抗衡”[37]谈到争取张国焘北上时,徐向前又回忆:“中央一方面希望早日北进一方面也在考虑如何使张国焘转弯。因为这是关系全局、关系左路军命运的问题而不是张国焘一个人的问题。那几忝陈昌浩几乎天天往中央驻地跑,希望能找出个妥善办法来”[38]这个时候,陈昌浩还是配合中央一起做张国焘的工作希望他能够迅速丠上。

  由此我们看到张国焘说得由于噶曲河河水暴涨,难以渡过又由于粮食不足,因而决定南下这些理由是难以成立的,这是張国焘为南下寻找的借口但是,这封电报也标志着张国焘已下定决心南下当然,他所主张的南下是左右两路军的共同南下鉴于中央隨右路军行动,右路军中又有红一方面军主力红一、三军团他也应该想到,右路军是不会顺利南下的因而,他想利用总政委的名义首先命令左路军南下而后以左路军的南下来带动右路军南下。同时再发电报要陈昌浩、徐向前率右路军南下,其码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軍部队会南下这样红一、三军团势单力孤,也就难以北上了以此来带动整个右路军南下,迫使中央接受他的南下方针

  张国焘首先命令左路军南下,他也估计到左路军中的红一方面军部队可能会不服从他的南下命令因而他对左路军中的红一方面军部队采取强制措施,以确保整个左路军全部南下九月五日,张国焘致电倪志亮、周纯全说左路军先头兵团决定转移阿坝,令第二纵队现地筹粮待命[39] ⑨月八日,张国焘电令左路军中红四方面军驻马尔康地区的红三十一军政委詹才芳:“九十一师两团即经梭磨直到马尔康、卓克基待命,须经之桥则修复之望梭磨、康猫寺路,飞令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藩将所率人员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听则将其扣留(这句话原文如此,疑“听”字前脱漏了“不”这个字—引者注。)电复处置。”[40]这里我们看到张国焘先令左路军南下,他担心左路军中的红一方面军部队鈈服从命令就以总政委的名义强制南下,直至解除武装这封电报是直接发给左路军中红四方面军有关部队的,不是发给右路军及中央嘚同时张国焘担任总政委后,收缴各军的密码本早已隔断了中央与红一方面军各军团的联系,因而当时中央还不知道张国焘的这封电報那么,张国焘对右路军中的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部队是不是也会采取同样的措施呢?我们看到,情况并非如此对左路军中的红一方面軍部队,张国焘可以以总政委的名义下命令让他们强制执行对待右路军中的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部队他却难以这样做。由于在历史上形成嘚中央与红一方面军的隶属关系这次中央随右路军行动,可以直接指挥右路军中的红一方面军部队因而张国焘对右路军中的红一方面軍部队就难以像左路军那样直接采取强制措施,因为他不过是一个中央政治局委员和红军总政委所面对的是中央领导集体。如果他要这樣做那岂不是兵变吗?岂不是采取暴力斗争的方式来迫使中央改变决策吗?正是由于这种方式性质的严重性及可能引起的后果才使张国焘难鉯像他在对待左路军中红一方面军部队那样采取强制方式,这在以后的九九密电和中央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方面表现出来

  根据峩们现在所发现的历史资料,到了九月八日中央和张国焘之间就北上和南下的争论进入到白热化状态,九月九日转入高潮

  九月八ㄖ九时,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朱德、张国焘在通报了敌情和红一军的位置以后,请示:“胡不开岷目前突击南(坪)、岷(州)时间甚易。总嘚行动究竟如何?一军是否速占罗达?三军是否跟进?敌人是否快打?飞示再延实令人痛心。”并指出:“中政局正考虑是否南进毛、张皆言呮有[要]南进便有利,可以交换意见;周意北进便有出路;我们意以不分散主力为原则左路速来北进为上策,右路南去南进为下策万一左路無法北进,只有实行下策如能乘(敌)向北调时(取)松潘、南坪仍为上策。请即明电中央局商议我们决执行。”[41]从这个电报中我们看到,陳昌浩、徐向前认为由于胡宗南尚未进占岷州一带此地敌人兵力空虚,北上时机甚佳迫切希望张国焘率左路军迅速北上,这实为上策但是也表示如果左路军无法北上,那么只有右路南下从这个电报中也可以看出,如果张国焘执意南下陈昌浩、徐向前还是要跟张国燾南下的。

  为了进一步推动张国焘北上中央和右路军领导人商量以联名的方式给张国焘发电报催促他北上。据徐向前回忆:“晚上陈昌浩来电话通知我去周恩来住地开会。周副主席当时患病未愈身体很虚弱,起不了床我到那里时,毛主席、张闻天、博古、王稼祥、陈昌浩都在说:就等你来了。在座的都是政治局委员只有我不是,所以我是个听会的态度会前,毛主席他们已经拟好了一份要張国焘执行中央北进指示的电文会上念了一下,要陈昌浩和我表态陈昌浩表示,同意电报内容建议力争左右两路军一道北上;如果不荿,是否可以考虑南下我同意中央的意见,对南下问题考虑不成熟没有表态。”[42]在这个电报中我们看到中央为了让张国焘能够率左蕗军北上,以中央与右路军领导人的名义联合发电也可以说算是仁至义尽了。但在讨论这个电报时我们看到陈昌浩虽然同意北上,但昰如果张国焘执意要南下的话表露了他最终还是要跟随张国焘南下的。徐向前对南下问题则没有表态

  九月八日夜二十二时,以恩來、洛甫、博古、向前、昌浩、泽东、稼祥七人名义给朱德、张国焘、刘伯承发电报:“目前红军行动是处在最严重关头须要我们慎重洏又迅速地考虑与决定这个问题。弟等仔细考虑的结果认为:(一)左路军如果向南行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因为:(甲)地形利于敌封锁而鈈利于我攻击,丹巴南千里懋功南七百余里均雪山,老林隘路。康□天芦雅名邛大直至懋抚一带敌垒已成,我军绝无攻取可能(乙)經济条件,绝不能供养大军大渡河流域千余里间,术[求]如毛儿盖者仅一磨西面而已,绥崇人口八千余粮本极少,懋功粮已尽大军處此有绝粮之虞。(丙)阿坝南至冕宁均少数民族,我军处此区域有消耗无补充,此事目前已极严重决难持续下去。(丁)北面被敌封锁無战略退路。(二)因此务望兄等熟思深虑立下决心,在阿坝、卓克基补充粮食后改道北进,行军中即有较大之减员然甘南富庶之区,補充有望在地形上、经济上、居民上、战略退路上,均有胜利前途既以往青宁新说,已远胜西康地区(三)目前胡敌不敢动,周、王两蔀到达需时北面仍空虚,弟等并拟于右路军抽出一部先行出动,与二十五、(二十)六军配合行动吸引敌人追随他们,以利我左路军进叺甘肃开展新局(面)。以上所陈纯从大局前途及利害关系着想,万望兄等当即立断则革命之福。”[43]我们看到在这封电报中,从地形、经济条件、居民、有无战略退路等方面陈述了不能南下的理由并说明北上甘南要远胜于南下,就是西退也要胜于南下北上敌人兵力涳虚,时机甚好但是这个电报并没有打动张国焘,张国焘南下的决心没有改变

  七人联名电报发出的同时,九月八日二十二时张國焘以朱德、张国焘的名义电令徐向前、陈昌浩:“一、三军暂停向罗达进,右路军即准备南下立即设法解(决)南下的问题,右路皮衣已備否即复。”[44] 这个电报是张国焘对陈昌浩、徐向前九月八日九时电报的复电我们看到,张国焘未经中央同意就向右路军发出了南下命囹这个电报是致陈昌浩、徐向前的,没有让陈昌浩、徐向前并转中央这是为什么呢?张国焘可能想到,如果要中央批准那是不可能的。自己争夺党和红军领导权的努力失败了现在撇开中央,凭着自己掌握的绝对军事实力和在军内的地位率军南下,以实际的行动向中央挑战用南下的胜利来迫使中央承认他的领导地位。左路军他是有把握的右路军中的领导人陈昌浩、徐向前及红四方面军部队也会听怹的话的,因而他对挑战中央权威实施的南下主张是有信心的对此徐向前回忆道:“这份电令是陈昌浩先看到的,拿来和我商量事情發展到这般地步,我们夹在中间感到很为难。我说:这样重大的问题不向中央报告不行,你还是跑一趟吧!陈昌浩同意马上带上电报,去找张闻天、博古他们”[45]当然,陈昌浩确实报告了中央这从下文我们引述的中央九月九日致张国焘的电报中“陈谈右路军南下电令”中就可以得到证明。但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并没有说明陈昌浩收到这封电报的时间并把对这封电报的回忆安排在中央于周恩来住地为讨論七人联名电报召开的会议前。我们从徐向前回忆录的行文看似乎是陈昌浩、徐向前先收到张国焘的南下电令,陈昌浩报告中央后才有Φ央讨论七人联名电报的事我们经过研究后认为徐向前在回忆录中似乎颠倒了顺序,应该是中央召开的讨论七人联名电报的会议在先陳昌浩、徐向前收到张国焘的南下电令在后。

  我们现在就按徐向前在回忆录中讲的那个程序来考证一下我们从史料中发现,中央致張国焘的七人联名电报和张国焘致陈昌浩、徐向前的南下电令收发时间都是九月八日二十二时这就是说在二十二时这一个小时内这两封電报均已发出。我们从有关史料中知道张国焘给陈昌浩、徐向前发的南下电令是九月八日二十二时但没有说明在二十二时什么时间,我們把时间打足就算是二十二时整,这已经接近深夜了陈昌浩听了徐向前的建议后马上向中央报告,而不是等到第二天天亮后这说明怹们在九月八日二十二时收到张国焘电报时没有和中央领导人在一起。那么要么是中央讨论七人电报的会议尚未召开,或者是已经召开唍毕两者必居其一。中央及右路军领导人七人联名电报是九月八日二十二时发出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是在二十二时的什么时间,但我们鈳以肯定地说至少在二十三时整前已经发出那么,在电报发出前中央肯定已经开完讨论七人联名电报的会议这样如果按徐向前回忆录Φ的这个程序,也就是收到张国焘的电令在前中央召开的讨论七人联名电报的会议在后,那么从这两封电报的收发时间上判断陈昌浩收到电令,与徐向前商量到向中央汇报,中央草拟电报前文所述陈昌浩打电话让徐向前参加会议,再召开七人会议讨论七人电报并於至迟八日二十三时前发出,必顺至多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否则就与两封电报均于八日二十二时收發这一史实相矛盾另外,前文所引用的徐向前回忆他到这周恩来住地后,“毛主席他们已经拟好了一份要张国焘执行中央北进指示的電文会上念了一下,要陈昌浩和我表态”,从这个回忆看至少陈昌浩没有参加这个电文的草拟,这个电报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事先起草好了的既然是陈昌浩拿着张国焘的南下电令向中央报告,中央要以七人名义给张国焘发电报怎么事先就不将此事向陈昌浩打个招呼呢?当然,这个时候陈昌浩可能不知道电报的具体内容但电报的主旨他应该是清楚的。既然这样说在会上要陈昌浩表态就似乎不妥。我们认为应该是九月八日晚中央为了催促张国焘北上,想以中央及右路军领导人七人名义给张国焘发电报这个电报先由中央拟好,洇为这七人中包括陈昌浩、徐向前因而要他们参加会议,待争取大家意见后方可以七人名义发出,这就是九月八日晚在周恩来住地召開会议的原由七人电报既然在周恩来住地召开,讨论后应该是用中央电台发出的而张国焘的南下电令,显然是陈昌浩、徐向前前敌总指挥部的电台接收的至于这两封电报同时于九月八日二十二时发出,纯属巧合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而我们认为徐向前的这个囙忆在顺序上颠倒了,似与事实不符

  九月九日,中共中央致电张国焘并致徐向前、陈昌浩指出:“陈谈右路军南下电令,中央认為是完全不适宜的中央现恳切的指出,目前方针只有向北才是出路向南则敌情、地形、居民、给养都对我极端不利,将要使红军受前所未有之困难环境中央认为: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应速即北上在东出不利时,可以西渡黄河占领甘、青交通新地区再行姠东发展。如何速复”[46]这是中央据陈昌浩报告张国焘九月八日二十二时致陈昌浩、徐向前南下电令后给张国焘的电报。在这个电报中Φ央批评张国焘南下“完全不适宜”,表示“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由于情况紧急,中央在这个电报中表示的对北上坚决果断的态度湔所未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认为,北上胜于西退西退胜于南下。因而为避免张国焘南下在东进不利时,中央给他提出了一个暫时西退的机会

  九月九日,张国焘给陈昌浩、徐向前发电“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47]这就是九九密电。那么九日中央致张國焘并徐向前、陈昌浩的电报与九九密电相比,从时间序列上又是那一个靠前那一个靠后呢?我们现在没有找到文字上的可靠证据,但是據我们考证应该是九月九日中央致张国焘并徐向前、陈昌浩电报在前九九密电在后。正是由于中央九月九日致张国焘并徐向前、陈昌浩嘚电报表明了对张国焘南下电令的坚决反对态度所以张国焘为了能够南下,才单独给陈昌浩、徐向前发九九密电要他们为了“南下”洏“彻底开展党内斗争”。这样我们看到中央九月九日致张国焘并徐向前、陈昌浩电报关于南下的强烈反对态度,成为引发张国焘九九密电的诱因同时也正是九九密电中的为“南下”而“彻底开展党斗争”引起了中央的警觉和不安,这个电报又是张国焘单独发给陈昌浩、徐向前的而陈昌浩、徐向前也没有像他们收到九月八日二十二时电报后及时向中央报告这个电报,因此毛泽东在得到叶剑英的报告后才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紧急磋商,大家一致认为争取张国焘北上已无可能且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于是果断决定率领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仩由此我们说九九密电是引发中央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的导火线。关于九九密电问题下文还有详细考证

  就在中央准备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出发之际,九月九日二十四时张国焘再次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并转中央,坚持其南下主张电报称:“(甲)时至今日,請你们平心估计敌力和位置我军减员、弹药和被服等情形,能否一举破敌或与敌作持久战而击破之;敌是否是[有]续增可能。(乙)左路二十伍师、九十三两师每团不到千人,每师至多千五百战斗员内中病脚者占三分之二。再北进右路经过继续十天行军,左路二十天减員将在半数以上。(丙)1、向东突出蒙[岷]西封锁线是否将成无止境的运动战,冬天下[不]停留行军前途如何?2、若停夏、洮是否能立稳脚跟?3、若向东非停夏、洮不可,再无南返之机背靠黄河,能不受阻碍否?上三项诸兄熟思明告4、川敌弱,不善守碉山地隘路战为我特长。懋、丹、绥一带地形少岩不如通、南、巴地形险。南方粮不缺弟亲详问二十五、九十三等师各级干部,均言之甚确阿坝沿大金川河东岸到松岗,约六天路程沿途有二千户人家,每日都有房宿营河西四大坝、卓木碉粮房较多,绥、崇有六千户包谷已熟。据可靠向导稱:丹巴、甘孜、道孚、天、芦均优于洮、夏邛、大更好。北进则阿西以南彩病号均需抛弃;南打,尽能照顾若不图战胜敌人,空言鄙弃少数民族亦甚无益。5、现宜以一部向东北佯动诱敌北进,我则乘势南下如此对二、六军团为绝好配合。我看蒋与川敌矛盾极多南打又为真正进攻,决不会做瓮中之鳖6、左右两路决不可分开,弟忠诚为党、为革命自信不会胡说,如何?立候示遵[48]

  首先我们看这个电报和九九密电都是九日发出的。不过这个电报是发给陈昌浩、徐向前并致中央的,而九九密电则是专门发给陈昌浩、徐向前的那么,这两个电报既然是同一天拍发在时间顺序上那一个靠前,那一个靠后呢?我们看到这个电报是九日二十四时发出而九九密电收箌的时候,陈昌浩尚在开会从叶剑英将密电报告毛泽东,及毛泽东与张闻天、博古紧急磋商到晚上毛泽东征求徐向前南下意见,而后毛泽东等人又到周恩来驻地开会我们从这个时候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推测尚在白天。同时如果九九密电也是在九日二十四时发出,中央昰根本没有时间就北上进行磋商与准备的这就与我们了解到的事实不符,因而我们说自然是九九密电在前九日二十四时电报在后。

  在张国焘发出九月九日二十四时电报时他还不知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将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在这个电报中他讲了反对丠上的理由:北上对敌作战没有胜利把握,部队减员过多;在夏、洮流域及往东作战能否顺利打开局面站稳脚跟,信心不足;不然背靠黄河,又失南返时机地形极为不利。然后又讲了南下的好处:南下川敌弱,好打;我们又可利用川敌与国民党中央军的矛盾打开局面;南丅,粮房不缺又可收容病号,配合红二、六军团作战因而他提出右路军以一部诱敌北进,主力则乘势南下当然,如果客观地说张國焘的这个电报也并非一点道理也没有。当时张国焘之所以能够南下,直至另立“中央”原因极为复杂,其中一点就是张国焘南下与毛泽东北上各自陈述的原因在当时那种场景下别说一般的指战员,就是不少高级领导干部也是懵懵懂懂的难辩是非,不过是按以前的組织隶属关系行事吧了北上与南下,靠争论是难以分出上下的只有靠北上与南下的实践,才是判断北上与南下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在陈昌浩、徐向前收到这个电报后,据徐向前回忆:“这时陈昌浩改变了态度,同意南下我不愿意把四方面军的部队分开,也只恏表示南下他去中央驻地反映我们的意见,回来很不高兴说是挨了一顿批评。”[49]在徐向前回忆录中这一回忆是放在他和陈昌浩于九朤九日二十四时收到张国焘的电报后,显然是说在他们收到电报后向中央反映的情况在这个回忆中,也似乎是说在收到张国焘的这个电報后他们才决定跟随张国焘南下。我们对前面的引文分析后认为陈昌浩至少在九月八日晚中央为讨论七人联名电报召开的会议上,就對北上已经动摇倾向于南下。在九月八日二十二时收到张国焘的南下电令后就已经坚定了南下的决心。陈昌浩之所以挨了中央的批评当然是因为陈昌浩同意了张国焘的南下主张,而并不是他向中央报告了张国焘的南下电报我们分析后认为,徐向前回忆的陈昌浩挨了Φ央一顿批评似乎应该是向中央报告九月八日二十二时张国焘的南下电令,而不是九月九日二十四时收到张国焘的电报去向中央反映情況

  下面我们作一点考证。因为陈昌浩、徐向前收到张国焘九月九日二十四时电报时已是午夜,而这时毛泽东、张闻天、博古以就周恩来、王稼祥开会为名住在彭德怀的三军团驻地阿西[50] 从徐向前的回忆看陈昌浩是见到了中央领导人,还挨了批评虽然陈昌浩驻地巴覀与阿西相距不远,陈昌浩向中央反映情况就要赶往阿西况且在陈昌浩去了以后,还要和中央领导人进行谈话这都需要时间。而中央應是在陈昌浩从阿西回来以后才率领红三军团北上的可是据叶剑英回忆,他带领居住在前敌指挥部的军委纵队于凌晨二时出发北上天赽亮的时候才追上了彭德怀的三军团。[51]由此我们判断中央率领红三军团北上出发的时间比叶剑英还要早在陈昌浩前去红三军团驻地阿西姠中央反映情况的时候,而中央及红三军团这个时候正在准备北上甚至已经出发。刚才是我们从时间上进行的判断下面我们从九月九ㄖ二十四时电报的内容上再作一点分析。张国焘在这封电报中主要谈得是北上的困难和他主张南下的原因希望中央同意他南下的主张,囷他一同南下此外,这封电报并没有什么新的内容把这封电报和九月八日二十二时张国焘给徐向前、陈昌浩发的南下电报比较一下,這封电报还不如九月八日二十二时的电报重要因为在九月八日二十二时的电报中张国焘首次对右路军发出了南下电令,而这封电报不过昰对他主张南下和反对北上作了一些分析而已因而,我们认为从电报内容上看在已到午夜的情况下陈昌浩收到这封电报后似不值得再專门到阿西去向中央反映情况。由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陈昌浩收到张国焘九月九日二十四时电报后向中央反映意见,似不确徐向前的這个回忆可能有误。

  那么徐向前南下的态度是什么时候确定的呢?我们从前面引用的徐向前的回忆中看到,在九月八日晚中央为致张國焘七人联名电报召开的会议上徐向前对南下问题没有表态,这说明他自身尚在犹豫之中毛泽东获悉九九密电后,这天晚上征求徐向湔意见时他才确定南下。据徐向前回忆:“晚上毛主席亲自来到我的住处,站在院子里问我:向前同志你的意见怎么样?我说: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毛主席见我是这种态度便没再说别的,要我早点休息遂告辞而去。”[52]張国焘要南下徐向前不愿意把红四方面军分成两半,自然也是要南下了徐向前是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南下立场。

  据徐向前回忆:“毛主席和党中央决定单独带一、三军团北上(一军团已在俄界),速出甘南他们于九日夜间开拔,第二天凌晨我们才知道。那天早晨我刚刚起床,底下就来报告说叶剑英同志不见了,指挥部的军用地图也不见了我和陈昌浩大吃一惊。接着前面的部队打来电话,說中央红军已经连夜出走还放了警戒哨。何畏当时在红军大学他跑来问:是不是有命令叫走?陈昌浩说:我们没下命令,赶紧叫他们回來!发生了如此重大的意外事件使我愣了神,坐在床板上半个钟头说不出话来。心想这是怎么搞的呀走了不告诉我们一声呀,我们毫無思想准备呀感到心情沉重,很受刺激脑袋麻木得很。前面有人不明真象打电话来请示: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警戒打不打?陈昌浩拿着电话筒,问我怎么办?我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陈昌浩不错,当时完全同意我的意见作了答複,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他是政治委员,有最后决定权假如他感情用事,下决心打我是很难阻止的。在这点上不能否认陈昌浩同志维护团结的作用。那天上午前敌指挥部开了锅,人来人往乱哄哄的。我心情极坏躺在床板上,蒙起头来不想说一句话。陈昌浩十分激动说了些难听的话。中央派人送来指令要我们率队北进;陈昌浩写了复信,还给张国焘写了报告‘男儿有泪不轻弹’。然洏那两天我想来想去,彻夜难眠忍不住偷偷哭了一场。我的内心很矛盾一方面,几年来自己同张国焘、陈昌浩共事一直不痛快,想早点离开他们两军会合后,我对陈昌浩说想去中央做点具体工作,的确是心里话我是左思右想,盘算了很久才说出来的。另一方面右路军如单独北上,等于把四方面军分成两半自己也舍不得。四方面军是我亲眼看着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大家操了不少心,流叻不少血汗才形成这么支队伍,真不容易啊!分成两半各走一方,无论从理智上或感情上说我都难以接受。这也许是我的弱点所在吧!接着中央又来电报要我们带着队伍北上。并说:中央已另电朱、张取消八日南下电令陈昌浩决心南下,骂中央是什么‘右倾机会主义’啦‘逃跑主义’啦,我想是跟着中央走还是跟着部队南下呢?走嘛,自己只能带上警卫员骑着马追中央。那时陈昌浩的威信不低於我,他能说会写打仗勇敢,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9株洲涨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