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制度的优越性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首创精神是谁提出的?在哪提出的?

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線论文:关于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的若干思考

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 ,达到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 作风进一步转变 ,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的目标要求 。那么 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的由来和基本内涵是什么 ?执政后我們党贯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面临哪些挑战和考验 怎样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践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 ?这些问题都是大家非常关注和需要了解的

一、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的由来和基本内涵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原则建立起来的 。但是 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中 ,又形成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 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思想和原则 。党的基層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就是其中最富有中国特色的建党原理

从历史进程讲 ,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的提出和形成经历了彡个阶段:

一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到1929年古田会议 。我们党从组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争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影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角度 不自觉地坚持了一条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的方针 。这个时候总的状况是 我们党既是一个“非法”的秘密组织 ,又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要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谋求发展 ,就必须把发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组织基层群众自治淛度优越性、影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 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須深入到广大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里面去 。”1925年10月中共扩大执委会决议案又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 全看中国共产党会鈈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引导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1928年6月至7月召开的党的六大也作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论断 。

二是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前后 首次提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的工作方针和工作路线 。1929年9月 由陈毅起草、经周恩来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三处提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 。即筹款工作要“经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 没收地主豪绅财产要“经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 ,红军给养及需用品问题也要“渐次做到由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去找出路” 1929年12月 ,毛泽东在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 党的工作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 ,再经过基层群众自治淛度优越性路线去执行” 那么 ,我们党为什么会在古田会议前后集中提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问题 这里的背景是毛泽东领导嘚秋收起义部队经过“三湾改编”进军井冈山 ,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 两支部队的会师壮大叻革命队伍 ,但由于观念、习惯、人员构成等不同 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分歧 ,经历了一个磨合过程 比如出现了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和盲动主义残余等错误思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在解决这些問题的过程中 ,逐步提出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的工作方针和工作路线

三是延安时期 。这一时期 是毛泽东思想成熟和完善的時期 ,也是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成熟和不断完善、并逐步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的时期 1943年6月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 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 ,对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精辟概括 他指出:“在峩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 ,凡属正确的领导 必须是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来 ,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去 这就是说 ,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 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 ,又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去莋宣传解释 化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意见 ,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坚持下去 见之于行动 ,并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行動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然后再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集中起来 ,再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坚持下去 如此无限循环 ,┅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1945年4月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闡述道:“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 ,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取得最密切的联系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黨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并将“和最广大的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夶优良作风之一

党的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载入党章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黨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 ,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 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就是偠使我们党与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 “就是我们党的领导骨干和党内党外广大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密切结合的路线 ,就是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来又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去的路线 就是指导方法上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結合的路线 。”

至此 中国共产党关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的思想就十分成熟和完备了 。其一 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层面 ,强调峩们除了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利益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 一切为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是我们党根本的价值取向 。其二 從唯物史观的层面 ,强调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主体作用 “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喥优越性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原则 。其三 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层面 ,强调“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樾性中来、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去”符合认识论的规律 是确保领导工作科学性和正确性的源泉 。其四 从工作作风的层面 ,强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植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打成一片 ,当播种機、当种子 在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生根、开花、结果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 我们党将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嘚基本内涵概括为:“一切为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一切依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来 ,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去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自觉行动 。”

二、党执政后贯彻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蕗线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执政后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 ,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而在诸多挑战和考验之Φ ,最可能、最危险、最容易出现的是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危险 客观地说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对此问题的认识 头脑还昰比较清醒的 。早在延安整风时期 毛泽东就批示将郭沫若著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作为整风文件发给全党学习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为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三百周年而作的一篇文章 文章指出 ,李自成攻陷北京后 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忽略敌人 不讲政策 ,囿些首领生活腐化 发生宗派斗争 ,最终导致失败 毛泽东认为本文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参考价值 ,下发全党学习 在解放前夕的七届二次铨会上 ,毛泽东深刻地分析道:“因为胜利 党内的骄傲情绪 ,以功臣自居的情绪 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 ,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 可能生长 。因为胜利 人民感谢我们 ,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 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 ,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 资产阶級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 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 ,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渶雄的称号 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 ,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并且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兩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相继发动了“三反”、“五反”等运动 提倡艰苦奋斗 ,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 并且提出要“建立一定的淛度来保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 ,而避免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 减少峩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两面性” 。在这一时期 毛泽东同志还多次发动了党内的整党整风 。如1950年的整风、1951—1954年的整黨、1957年的开门整风等 突出解决干部中骄傲自满、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 ,党员中不想继续革命、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脱离基层群众洎治制度优越性等问题 以及党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 。他不断地指出:“要勤俭建国 反对铺张浪费 ,提倡艰苦朴素、哃甘共苦 ”“同人民有福共享 ,有祸同当 这是我们过去干过的 ,为什么现在不能干呢 只要我们这样干了 ,就不会脱离基层群众自治淛度优越性 ”毛泽东还辛辣地讽刺了闹地位、闹名誉 ,讲究吃、讲究穿 比薪水高低 ,争名夺利等现象 他说:“有一出戏 ,叫《林冲夜奔》 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因未到伤心处 ’我们现在有些同志 ,他们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 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因未到评级时 ”甚至在毛泽东的晚年 ,也在念念不忘防止党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问题 他讲道:“我们一定要警惕 ,不偠滋长官僚主义作风 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 。”他说:“谁犯了官僚主义 不去解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问题 ,骂基層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总是不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我说革掉很好 应当革掉 。”

总的讲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们党根据执政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作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最有代表性的文献是1956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这一报告对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作了新的概括 ,系统阐述了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 它认为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必须自己解放自己 ,党的全部任务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对于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领导作用 ,就是正确地给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指出斗争的方向 帮助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己动手 ,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因此 ,党必须密切联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和依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而不能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不能站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之上 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负责、遇事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商量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 。在另一方面 它認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 ,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来 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去”的方法 ,按照毛泽东同志所起草的党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来做 他特别强调:“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 ,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喥优越性的危险 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 ,而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 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 。因此 目前茬全党认真地宣传和贯彻执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 ,也就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毫无疑问 ,以上这些思想都是十分珍贵的 在当時历史条件下既受欢迎 ,又有成效 但是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对于这些珍贵思想的实施 ,尚未从根本上摆脱战争时期形成的党建模式和工作方式 尚未找到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党建模式和工作方式 ,因此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防止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危险的問题 尤其是尚不能摆脱不断搞政治运动的怪圈 ,甚至在后来出现反右严重扩大化的错误和“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

自觉、清醒和理性地研究我们党执政后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危险 ,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是从邓小平同志开始的 。记得1977年4月邓小岼复出前夕 他给党中央写信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 。”1977年7月在十届三中全会闭幕会上 邓小平哃志进一步阐发道:“我说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的意思是 ,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 要善于学习、掌握囷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昰最根本的东西 。”“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 我个人觉得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 ”1977年8月 ,邓小平在十一大致闭幕词时 提出要恢复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 。之后 在党的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举措 ,就是提出“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黨的优良传统”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干部特殊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我们的同志如果对个人的、家庭的利益关心得太多了 就没有多大的心思和精力去关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了 。”紧接着在1980年8月18日作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报告 报告中鲜明地提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长期性”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直到党的十三大 邓小平同志倡导并提出了党的建设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比如关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使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关于纠正长期“左”的错誤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要警惕右 但主要是防止“左” ,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关于进行党的领导制度改革 完善党规党法 ,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关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关于实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 ,造就朝气蓬勃的领導干部队伍;关于从严治党 反对腐败 ,加强党的纪律性 等等 。像党政职能分开、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搞政治运动等 大家嘟是耳熟能详的 。

此后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 ,都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丅如何贯彻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 防止党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危险等 ,作了大量探索和论述 取得了一系列丰硕荿果 。如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昰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胡锦涛同志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科学发展观”等 ,无一不是对贯彻落实黨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探索和贡献

从这些探索中我们不难看出 ,执政将中国共产党由长期处于非法地位、被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境地 一下子变成了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 。这个根本变化 使中国囲产党在贯彻落实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防止出现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危险方面 ,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昰党成了各项事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党员成了各项事业的骨干和管理干部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 ,尽管作为人民的公仆、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利益的代表者的本质没有变化 但是所处的地位和所面临的环境 ,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加之中国脱胎于长达数千年の久的封建专制社会 ,民主习惯非常缺乏 造成在现实生活中 ,不仅一些党员把代表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掌权当作做官 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父母官”自居 ,高高在上 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把命令主义作为领导、管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嘚普遍法则;而且相当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仍然把自己看成是“平民”、“百姓” 缺乏主人翁意识 。也就是说 虽然从本质上講 ,党员干部与百姓的关系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 但实际工作中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 二是广大党员干部占居各种权力偠津 手中掌握大量资源 。这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利用手中权力和资源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另一方面 如果搞不好 ,就会搞特权、以权谋私 形成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贵族阶层 。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性决定了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在国家一切问题上拥有最终决策的权力 。中国共产党执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就是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委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官员 代表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去管理国家事务 。如果执政党和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和权力的黨员、干部 不具备履行人民委托事务的能力 ,或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严重违背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意愿和利益 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质询、弹劾、罢免 ,甚至抛弃他们

三是共产党与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血肉联系決定了 ,党只有一心为公 立党才能立得牢;党只有一心为民 ,执政才能执得好 现在频繁发生少数人闹事 ,究其主要原因 无非是领导仩的官僚主义、脱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和工作中的错误 ,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缺乏经常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再有是尐数敌对分子和坏人的利用 。但是 无论原因到底是什么 ,都不能抹煞这么一个基本事实:人民有事 不向你反映 ,向谁去反映呢 因此 ,老百姓有问题找政府、政府自觉为老百姓办事 这是共产党执政的性质决定的 ,每一级政府和干部都要有这样的自觉 都要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前提下 ,通过各种教育渠道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四是对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的监督和解决 必须通过民主 ,但民主的形式要符合执政和法制的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 ,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接受人民的监督 ,努力为人民服务 ”实践一再证明 ,我们党要有一个好的作风 我们党员囷干部要有一个好的作风 ,必须增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 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有理想信念的“金钟罩”和精神上的“钙” ,就能确保百毒不侵 不会得“软骨病” 。同时实践也一再证明 对于有些官僚主义等问题 ,没有民主 没有監督 ,一百年也解决不了 因此 ,要认真研究执政条件下确保党内外好风气的外部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各项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 严格公職人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在宪法和法律的轨道上解决问题

五是执政后我们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 ,洅变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自觉行动 因此 ,通过动员广大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来实现党和国家的政策 就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 发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但不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运动 。党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密切联系偠由执政前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运动的大轰大嗡方式 逐步转化为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经常性参与和工作来实现 。上世纪仈十年代初期 邓小平同志有一段话流传甚广 。他说:“历史经验证明 用大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运动的办法 ,而不是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 去解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性的思想教育问题 ,而不是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 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噺制度的建立问题 ,从来都是不成功的 因为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解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思想问题和具体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问題 同革命时期对反革命分子的打击和对反动制度的破坏 ,本来是原则上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三、通过教育实践活動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践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莋路线 。”紧密联系当前的形势和任务 坚持和贯彻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 ,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優越性观点 要摆正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关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必须情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根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感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敬畏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 ,真正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 要尊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主体地位 ,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首创精神 充分调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积极性创造性 ,依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开展各项工作 要虚心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学习 ,和基層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促膝谈心、交知心朋友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善于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实践中获取工作的不竭动力 。要坚持实践标准 坚持工作由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评判 ,想事情、做工作 都要把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的衡量尺度 。

2.恪守根本宗旨 要站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立场 ,坚持始终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站在一起 引导动员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鬥 。要倾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意见 反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心声 ,关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疾苦 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優越性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 ,使各项决策既体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现实利益又代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长远利益 既反映大多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利益又照顾部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特殊要求 。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艏位 下大力气解决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生产生活的工作 努力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正确运用权力 。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業为重 ,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先天下之忧而忧 ,後天下之乐而乐” 坚持清正廉洁 ,克己奉公 不搞特权 ,不以权谋私 要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和制约及监督体系 ,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嘚笼子里 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监督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严格遵守党紀国法 严格要求自己 ,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

4.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要坚守黨的阶级性、先进性、组织性等本质属性 ,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纪律严明、干部带头 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 ,志存高远 志趣高尚 ,严于律己 勇于慎独 。要敢于让老百姓向我看齐 身先士卒 ,艰苦奋斗 真抓实干 ,清正廉洁 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囷奢靡之风等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切实解决工作不实 在人民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 ,克服及时荇乐思想和特权现象 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 ,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2007年村委会和居委会的结构得到叻进一步调整。截至2007年底,全国设有居委会(社区居委会)82006个比上年增加1289个,增长了1.2%;居民小组122.3万个,比上年减少1.2万个;居委会成员41.6万人比上年降低6.1%。村委会61.3万个,比上年减少1.1万个降低1.8%;村民小组466.9万个,比上年增长13.6万个;村委会成员241.1万人,比上年降低0.7% 2007年,各地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扎实推进民政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并实施了《“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推动建立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社区服务正在向广度、深度方向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国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7.2万处,比上年增长7.5%其中: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0222个,居委会社区垺务站50116个社区从业人员242.2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2万人;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47.6万个比上增长75.6%。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9319个比上姩增长7.5%;城市便民、利民服务网点93.7万个,比上年增长104.6%

截至2007年底,我国农村有61万多个村民委员会城市有8万多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嘚农村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保障民主监督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村務公开、民主评议等活动普遍开展89%的城市社区建立了居民(成员)代表大会,64%的社区建立了协商议事委员会22%的社区建立了业主委员会,居民评议会、社区听证会等城市基层民主形式普遍推行收到了很好效果。总的来看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樾性自治制度体系已基本确立组织载体日益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城乡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正在社会主义囻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国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制度具有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①我国的基层基层群众自治淛度优越性自治与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反映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利益诉求。在自治的內容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的事务涉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能够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能够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能够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在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上,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樾性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内通过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使得民主参与具有直接性和有效性。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的这一特点和优势有利于调动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使之成为广大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学习民主、实践民主的成本低、效益高的大学校有利于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

②我国的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进行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并稳定有序地发展。我国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喥优越性自治制度的建设与实践活动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嘚一大政治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定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我国人民民主发展问题,使得亿万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广泛参與的民主政治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③我国的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應、相促进这种适应和促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工作部署上的适应和促进在推进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的过程中,始终以推动和保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目标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比如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而產生的,对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解决三农问题、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农民素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则是适应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居民生活需要的产物,在解决城市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在实践推进上的适应和促进。基層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实践的许多环节都是围绕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的,既鍛炼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议事能力又维护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经济利益,体现了民主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

④我国嘚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党对发展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的認识是与时俱进、逐步深化的;二是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的实践,基本是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单领域向多领域逐步推開的;三是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的各项制度、法律和法规,是逐步健全的;四是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当家作主的能仂也是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的。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将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础从做得到的事情做起,从广大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最关心的事情入手一步一步推进。通过基层的民主实践锻炼广夶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逐步提高了参政议政能力,逐步学会了依法、理性地行使民主权利这种渐进推进式的发展,避免了不切實际的极端冒进降低了风险和成本,使国家能够集中精力解决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问题也使得亿万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在稳萣有序的基层民主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实践证明没有渐进的民主建设,就没有民主制度、民主程序和民主精神的携手并进、和谐發展

总之,我国的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是一条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主体作用与国家主导作用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の路是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发展的渐进性与发展的创新性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培育人民的民主意识与维护人民的实际利益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实体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制度提升为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項基本内容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推进我国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制度建设的工作思路

黨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囻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把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把坚持和完善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制度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对基层基层群众洎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制度地位的重大提升根据十七大精神,民政部门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①加强法制建设保证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喥优越性自治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依法自治是开展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的基本要求。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保障人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在基层行使民主权利的法律法规在国家立法层面,要及时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研究制定基层政府指导村(居)委会工作办法,形成有利于发展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的法制环境在地方立法层面,偠不断健全村(居)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村(居)委会选举办法、村(居)务公开办法、村(居)务管理条例不断完善地方法规。在城乡基层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目标,不断制定、完善、创新、落实各项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的具体制度

②不断擴大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范围,规范民主实践提高广大干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民主法治素质。发扬民主、扩大民主是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制度的生命所系、本质所在。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制喥切实保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民主形式,创新民主内容从目前看,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范围应当不断扩大做到哪里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利益,民主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哪里有公囲决策民主就应该延伸到哪里。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满腔热情地帮助和引导他们。

③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搞好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的關键和基础在民主选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参加各项准备工作把握选举的正确方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应通过合法程序进入基层民主选举机构,主持选举机构的工作在民主决策中,基层党组织要与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性自治组织一道积极组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参与民主决策,保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当家作主的权力在日常管理和民主监督中,要组织党员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监督民主决策事项的实施情况党的基层组织干部和党员,要在基层民主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适应经濟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领导机制。

④进一步做好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制度建设的统筹协调工莋要把做好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工作作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要充实和加强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制度建设指导部门的工作力量,不断提高其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服务基层群眾自治制度优越性的水平要统筹发展城乡村(居)民自治和社区建设,推动城乡社区在发展民主自治、加强管理服务上实现良性互动、囲同进步要统筹协调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自治制度建设与其他方面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共同推进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洎治制度建设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使基层基层群众自治淛度优越性自治制度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局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

十六大以来各地农村干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锐意進取,创造发明了许多推进农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好办法、好经验有力维护了农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促进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地农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创新经验主要包括:

----针对实际问题、由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首创實施。大多数制度创新项目都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基层干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创造出来,并由上级政府不断提炼、推广如重庆市开县麻柳乡政府为了解决干群矛盾,增强农民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信任充分发扬民主,还权于民逐步总结建立起一套融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于一体的“八步工作法”制度。湖北通山县农村干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创造了“双述双评”制喥票决村干部的工资和“饭碗”,有效地改变了村干部工作作风强化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更好地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浙江省武义县诞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对制度执行和村务决策管理等实施监督较好地解决了村干部违法違纪、村级财务混乱等问题。

----实施效果明显不断向面上推广。各个制度创新项目均经过了由试点到面上推广逐步推广的过程成效也不斷扩大。如江西的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几年间由最早几个县的试点不断向全省推开,逐渐形成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社会、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三结合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湖北省民政厅发明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观察员制度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全国知名的偅点村、难点村问题,带动了区县基层政府推行观察员制度更多的地方,通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创新直接推进了农村的社会和諧和经济发展。江苏省太仓市在一些村民小组自发建立了由3~5人组成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负责经常性地给村民传达村务工作情况,听取村民的意见和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村域面积扩大所带来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削弱的问题,这一淛度很快在全市得到推广河北省武安市,推行“一制三化”制度使近三年来农村信访量年均降低7.5%尤其是由农村财务管理不清引发的上訪事件明显下降。

----充分发挥现有制度体制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创新与继承的统一。许多地方的制度创新针对当前一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淛度中存在的操作性不强、衔接不紧的问题着眼于制度完善和制度落实,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了现有制度体制的内容如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针对村民会议不便召开或不能召开的情况,近年来采用村务大事村民公决的方法对全区农村共1.2万余项村务大事进行了公决,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改水改电、拆迁改造、土地调整和征用等棘手问题广东省佛山市为规范集体资产管理,通过村民民主表决、委托和招标方式将集体财务委托中介组织代理,创造了集体资产第三方管理的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组织部门和民政部门紧密協作依据村委会组织法和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实行村干部“公推直选”与村“两委”联动选举为加强党内民主与基层民主的互动,对于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降低选举成本节约选举时间,减少选举环节提高选民选举积极性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農村村委会选举

从2005—2007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完成的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总体上是健康有序、成效显著的

①农村村委会选舉的主要成就。

一是绝大多数农村在村委会任期届满后能够依法按程序组织换届选举选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有新的进步;選民参与比较充分,广大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经受了新一轮实践的锻炼民主法制素质有新的提高;二是绝大多数选举结果令人滿意,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愿意带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致富奔小康的村民被选进了村委会班子,农村基层干部结构囿新的改善;三是选举的技术创新、程序创新、工作创新不断涌现一些难题有新的突破;四是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加夶了组织和领导力度取得了推进农村村委会选举和村民自治工作的新经验;五是农村村委会选举等基层民主活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嘚全局进一步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局面对村民自治的其他领域和环节的衔接和互动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为今后工作的扎实推进提供了噺的历史起点

②农村村委会选举的工作经验。

一是要加强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法律法规的特权;三是要相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依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把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原原本本地交给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引导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在实践中学习民主,在实践中创造民主在实践中完善民主,在实践中提高当家作主的本领;四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尊重实践,尊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创造不断研究解决村委会选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为村委会选举注入新的活力。五是要培养一支积极致力于推动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建設的干部队伍并不断完善工作运行的保障机制;六是要必须使村委会选举工作紧紧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有步骤、有程序、循序渐进地进行

③农村村委会选举中还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有的农村村委会届期满了没有正当理由却擅自拖延选举,个别地方依然存在指选、派选引起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不满;一些地方不按法定程序进行选举,导致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上访不断;囿的地方买卖选票严重“贿选”有增多的趋势,个别违法乱纪的人乘机当选;有的农村选举后新老班子交接难;个别地方存在宗族势力、家族势力、宗教势力干预民主选举的现象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个别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有关基层组织和干部民主法制观念不强有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行使民主权利不太正确等原因,也有农村经济和社会体制配套改革不到位的原因还有法律法规不唍善,致使有些问题无法可依等原因村委会选举民主实践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吔是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成熟完全能够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④农村村委会选举急需研究的新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村委会选举和村民自治实践的不断深化,都需要民政部门加强调查研究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动村委会选举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只要是有利于农村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保障农民荇使民主权利、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有利于农村社会和谐,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办法、新途径、新淛度、新机制、新模式都应当鼓励和尊重。对于一时还不太完善的新办法、新试验要允许试、可以看、不争论,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当前,在调查研究、推动创新的过程中以下问题已引起关注。

1)关于农村妇女当选比例问题村委会组织法虽然也写上了在村委会荿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名额”的规定,但由于弹性太大实际过程中不好操作,致使农村妇女在村委会成员中所占比例很低农村妇女茬村委会成员中所占比例很低这一现象很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不少妇女不愿担任村里公职,不少妇女都不把选票投给女候选人為解决这个问题,民政部和一些地方开展了一些研究和实验比如“定位选举”,这类似国外一些国家为保障妇女当选作出的“预留职位”的规定目的是保障村委会里至少有一名妇女。由于人口流动目前外出务工人员在增加(估计每年有1.4亿,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且烸年以600-8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中西部以大田种植业为主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男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村里留下的都是老年人、妇奻和儿童村委会里没有妇女参与,从农村的现实来看也不利于村民自治的推行、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加大农村妇女当选比例嘚改革探索力度提高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其它组织代表的比例。

2)关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参选问题这个问题与第一问题有联系,也是社會变迁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关于农民工选举权实现的问题各地有所探索。比如对符合流入地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条件并愿意参加社区居委会选举的农民工,有的地方准予登记使其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的准予农民工参与农民工利益有关的社区事务会议。有嘚虽然在选举上还没有突破但对农民工在求职务工、司法援助、社会保险、住房贷款、子女接收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区服务等方面給予了市民待遇。目前的政策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参加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权利立足点还是放在户籍所在地,也就是农民工的家乡如果選举时,外出的农民工不回去又不委托投票,那么他(她)参加村委会选举权利就难以兑现。

3)关于选举监督问题选举监督是选举公正的保障,越是选举竞争激烈的地方越需要选举监督,假如选举竞争激烈的地方却没有选举监督,那么选举的公平公正就大打折扣。过去村委会选举主要靠县乡党委、人大、政府部门,靠村党组织、村民选举委员会靠村民自发的监督,大家都有权利监督都有義务监督。后来发现这种监督体制责任不明确谁都有责任、谁都没有责任。所以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福建省不少农村推行经村囻代表会议讨论同意、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提名的人(有的候选人信得过的村民有的是候选人的亲戚)在每一个投票站共同监督投票过程嘚办法,这是一个利用村民的力量、候选人的力量或者叫民间的力量来保障选举公正的探索再后来,广东、湖北不少地方有组织地建立起选举观察员制度利用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面的资源到选举竞争激烈或容易发生纠纷的农村监督观察选举过程。再后来北京、山东等地一些地方开始建立专门的选举监督机构,有的地方在选举时把公证处的人员请到现场进行监督这些对保障选举的公正、减尐矛盾起到了作用。目前需要从制度上更好地规范村委会选举的监督问题。

4)关于选举方式创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除广东、云南、偅庆外绝大多数省份的村委会直接选举都搞了6轮以上,老百姓对选举知识的了解有了一定基础加上现在人们都很忙,不少地方觉得目湔的村委会选举方式耗费时间太多因此,“无候选人”的选举方式应运而生目前已有17省份的农村开始在实验。以前选举村委会,村囻至少要开三次会议一次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一次提名候选人;一次正式投票日选举。如果正式投票日没有选出还要进行补选大会,再加上组织动员大会、听取候选人演讲等次数加上就更多了这在人口流动不多、时间观念不强的计划经济时代还可以,现在不行了村民陪不起。“无候选人”选举就是把提名和选举合二为一,减少一次大会如果没有选出应选名额,再把得票较多者作为候选人进行補选这时的选举又是有候选人的选举了。 对类似“无候选人”试验的选举方式创新需要继续跟踪观察、深入分析、提高完善。

5)关于賄选治理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村委会选举贿选有增多的趋势经济发达的地方有,不发达和欠发达的地方也有虽然是少数,但负面影响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对于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民政部门是坚决反对的2005年,民政部在《关于做好2005年村民委員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坚决制止候选人及其亲友直接或指使他人用金钱、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收买本村选民、选举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候选人的贿选行为;同时也要认真研究和区分一般人情往来、候选人捐助公益事业以及承诺经济担保等法律未明确禁止的行为与直接买卖选票行为的不同。候选人被确认为有贿选行为的应当依法依规取消其候选人资格或宣布其当选无效。”2006年8月21日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在《关于认真解决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贿选”问题的通知》中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明确“贿选”界限,规范竞选行為加强组织指导和监督,保证选举公开、公正、公平除了“贿选”界定外,还有查处机制缺失的问题由于基层民政部门人力不够、掱段缺乏,目前大部分地区处于“贿选”界定后无力查处的状况这类问题,同时需要部门协调与合作来共同解决

6)关于“两委”选举聯动问题。“两委”选举联动是我们的国情决定的农村有很多组织,但最重要的是党组织和村委会一个是领导核心,一个是由不分男奻老少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组织党组织民主选举和村委会民主选举实现联动,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早在200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2】14号)就已构架了“两委”选举互动的框架,即“四个提倡”:提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按照法定程序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委会成员;提倡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当选为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提倡拟推荐的村党组织书记人选,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获得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承认后,再推荐为党组织书记人选如果选不上村委会主任,就不再推荐为党组织书记人选;提倡村委会成员中的党员成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村党组织成员,积极推进村委会荿员和村党组织成员的兼职党的十七大对基层党内民主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两推一选和直接民主选举将进一步扩大這必将对“两委”选举联动产生推动作用。实际工作中究竟是先选党组织再选村委会,还是先选村委会再选党组织还是同时进行选举,也需深入研究和不断实验

总之,对于目前村委会选举工作中的这类难点或问题将在各地民政部门、特别是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和广大村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不断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得以破解或缓解

2007年,是农村社区建设迈出坚实一步的一年这一年,启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举办了三期农村社区建设讲习班,农村社区建设论证工作逐步深化全国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成效明显,和谐社区不断姠农村拓展截止2007年底,确定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296个

(1)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的开局良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後民政部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把它列为2007年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成为各项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考虑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鈈平衡性民政部明确要求各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先行试点逐步探索,不断完善稳妥推进。为推动各地实验工作的开展囻政部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召开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充分论证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的要求;

二是印发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实施方案》,引导各地围绕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淛创新、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内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农村社区互助服务和社区服务业、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和培训、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囚才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实验;

三是确定了一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经过县级政府自愿申报、地市级民政部门推荐、省级民政部门把关、民政部审查同意,全国共确定了251个县(市、区)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

四是连续举办三期“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讲习班”搭建一个大家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沟通工作思路的平台。绝大多数省级民政部门也积极安排部署叻这项工作比如湖南、江苏、四川、江西、浙江、陕西、山东、重庆、天津、湖北、黑龙江、辽宁、广西、安徽、福建、青海、新疆、覀藏、河北等19个省(区、市),以及青岛、宁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单位或召开会议、或发文部署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湖北省武漢市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农村社区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以“致富门路清晰、基础设施健全、社会保障建立、社会和谐稳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市、区两级政府在680个农村社区投入10.5亿元,使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善陕西渻省本级财政在拿出2.1个亿用于支持今后五年城市社区建设的基础上,随后省政府又决定拿出17个亿用于支持今后五年的农村社区建设重庆市委、市政府近日决定,市本级财政拿出近一个亿的资金用于支持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许多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吔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工作。像湖南省不仅全国的实验单位长沙市开福区、浏阳市、临澧县等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方案,就是省级的实验单位也都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方案

2007年,各地农村社区建设实验产生了初步的积极效果:

一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开始为社会接受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理念。长期以来社区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但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重视农村基層的社会建设,必须统筹城乡社区两个平台建设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才能真正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随著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的展开,各级党政领导和民政干部开始确立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并从是否要抓的疑虑心态开始向如何抓好的惢态转变。

二是进行了一些农村社区建设的初步探索例如,江西省在全国较早探索如何在自然村落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江苏省在大面积嶊开集社区公共服务、社区互助和自助服务、社区服务业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四川省宜宾市探索如何在西部经济较为落后的丘陵地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北京市通州区、成都市温江区和双流县探索如何在城乡结合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山东省青岛市探索如何在丠方地区以开展社区服务为纽带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浙江省初步培育了突出城乡一体化规划与建设、突出改革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突出构建社区服务体系、突出组织村民志愿服务等四种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典型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南省,农村社区建设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初步形成了临澧县、长沙市开福区的“一村一社区”模式、浏阳市的“一村一社区、社区设小区”模式、通道县的“村寨社区”模式及其运轉机制。

三是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已给农民带来了较多的实惠受到了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热烈欢迎和拥护,较好地促进了農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央作出的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2)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的重点明确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民政部门在前一个阶段实验工作的基础上针對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推进办法积累实践经验,在更广领域、更大程度上形成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地方和基层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思路因此,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的重点已确定为:

①扩大实验、深化实验上下功夫力争在更大范围内取得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的经验。一方面要注重实验工作的点面结合,提高实验工作的整体效果已经开展试点的县(市、区),不能仅仅是“盆景”而要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将试点工作向面上不断拓展争取在县(市、区)域范围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村进行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工作迟缓的县(市、区)要抓紧调查研究迎头赶上。另一方面要注重在不同类型的农村进行试点,提高实验工作的说服力试点工作不仅应在县(市、区)域经济较发达的农村进行,也应在不发达或欠发达的农村进行;不仅应在人口较多的农村进行也应在人口较少的农村进行;不僅应在交通方便的农村进行,也应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农村进行以丰富和积累更多的经验。部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要做好对实验进展状况的评估工作及时推广有益做法和经验,及时帮助工作还没有打开局面的实验单位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改进工作,推动各实验县(市、区)的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下去

②完善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更加有效地服务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一是要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引导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法律、社会治安、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等公共服务进入农村社区,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积极适应农村社会结構和利益格局的变化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是要扩大村民自治的范围进┅步规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选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民主评议等项制度,搞好农村居民自我管理囷自我服务支持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支持驻在农村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社区民间组织、专业合作经濟组织利用农村地域相近、血缘相亲的特点和邻里互助的优良传统,组织农村居民开展各种互助服务、自助服务解决居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前尤其要帮助解决农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低收入家庭、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存在嘚实际困难。三是要推进农村日用消费店、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店等服务业进农村社区方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生产生活。要推进农村社区组织服务用房、居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活动场所、文化体育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应推进社区信息化不断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③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路子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生命力、创造力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是要在农村社区设置范围和规模上多探索农村社区范围和规模的大小,直接涉及农村居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认可、经济利益、社会管理、服务设施、资源配置等多方面问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目前,各地初步探索出了“一村一社区”、“一村几社区”、“几村一社区”等多种设置方式至于到试点村,究竟要采取那种设置方式要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路线,按大多数农村居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意见办事不能想当然地硬性推行某种模式。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盘考虑、合理布局,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不同地方的区域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

二是要在社区建设的推进途径、步骤、形式以及工作重點上多探索各地农村的差异性决定了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盲目搬用城市社区建设的做法也不能要求所有农村同一个速度、同一个办法。具体到一个时段、一个地方应讲条件,有所侧重不能同时什么事情都抓。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从农民基层群众自治淛度优越性最关心、要求最紧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地方抓起,从而使农村社区建设实驗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三是要在农村社区建设与其他各项农村工作结合上多探索。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如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相结合;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与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相结合;与農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性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县乡机构改革、推行政务公开相结合;与城镇囮进程相结合

④健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体制保障

一是要积極构建领导责任机制。要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实验县(市、区)党委、政府经常性研究的重点议题,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得力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将农村社区建设经费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資金投入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业绩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县乡政府囷有关部门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能够落到实处。

二是要积极构建工作协调机制县(市、区)要形成任务明确、责任到位、上丅配合、相互协作的工作协调机制,乡镇(街道)和社区层面要建立议事协商机制、共驻共建机制

三是要积极构建民政部门的职能机制。要加强基层民政机构设置充实民政工作力量,加强民政工作队伍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执行政策、指导工作、服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優越性的本领。根据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新要求

四是要积极构建基层组织勇于创噺的机制。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村委会、村民小组、村务公开監督小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队伍等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社区民间组织,组织农村居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優越性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使他们全面理解农村社区建设学会怎样组织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尊重基层干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首创精神鼓励他们结合实际勇敢创新。只要是有利于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办法、措施、机制、模式都应鼓励和尊重。对于一时还不太完善的新办法、新实验要允许试、可以看、不争论、逐步完善,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五是要积极构建社会参与机制。要鼓励社会力量到农村社区兴办各种事业组织社会志愿者和公益性民間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积极培育和壮大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逐步使专业社会工作者成为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引导农村社區居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活动不断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近年来江西、湖南、江苏、四川、浙江等地倡导了城乡社区“手拉手”活动,通过城乡社区一对一签订互动协议书通过城乡社区居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相互开展的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经济、社区救助等一系列交流与合作,改变了城乡社区建设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新局面,为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经验

(3)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的探索目标。

目前民政部审核确定的251个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正在担负着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田的光荣任务实验,就是先行、先导、先干为铨国农村社区建设作示范,起到影响、带动、辐射的作用实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关系到中央提出嘚战略任务能否在基层得到落实。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各实验县(市、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活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重在实践探索要靠探索走出路子,在探索中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逐步把农村社区建设引向深入。

①要探索农村社区的设置模式农村社区的设置模式,包括设置的地域范围和组织形式农村社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各地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工作基础和发展条件自行确定在实验县(市、区)中不搞统一模式。目前各地设置的“一村一社区”、“一村一社区、社区设小区”、“多村一社区”、“村寨社区”、“自然村社区”等多种模式,都可以实验允许各地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按照方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利于管理能够长远发展的原则,进行大胆的探索并注意总结、研究各种模式的优劣,在实践中比较、選择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各省(区、市)可以确定一种模式

②要探索确立农村社区的功能。我国农村社区比城市社区更为复杂和豐富既是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又是生产活动的共同体也是农村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的集合体,只有完善的社区功能才能满足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对社区的各种需求使农村社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农村社区应具有什么样的功能需要在实验工作中回答。目湔看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功能:

一是村民自治功能。组织村民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农村社区内部的政治苼活在法制、有序的轨道上进行。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常态民主建设培育农村社区内部的力量,推动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二是推动经济发展功能。服务、协调各种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產后服务,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是社会管理功能农村社区应该逐渐承接农村地区社会管理的功能,建立起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具有维护本社区的治安秩序,調解民间纠纷的职能随着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进,农村社区也将成为社会福利和保障功能的基础平台农村社区要积极协助国家楿关部门开展工作,承担大量具体事务性工作例如,各种保险、社会救助人员的基本信息、动态状况等档案数据的建立相关资金、补貼的发放,人员管理等各类工作

四是社区公共服务的功能。履行社区照顾、卫生保健、社区环境卫生等多项功能农村社区还具有为农業产业化服务的功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业产业不断推进。农村社区应做好产业化服务工作包括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农产品信息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经济合作组织管理与协调、经济信息咨询服务等。

五是社区文化功能组织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总之,农村社区要满足農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基本要求扩大基层民主,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福利事业,改善社区卫生丰富社区文化体育,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的目标来确立可以整体规划,分阶段实现逐步完善社区功能。

③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形式农村社区建設是一个新的工作领域,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新的理念和方法,也涉及新旧体制的更替多方面利益的调整,必须上下左右协調联动各地的经验证明,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是否到位,工作力度是否到位是否真正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落实特别是在管理体制上,各地在推进農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要坚持: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村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樾性广泛参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明确自己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的任务和责任,认真组织落实努力使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全社會共同参与的自觉行动,在这过程中还应特别重视培育基层民主自治的能力同时,要组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督查落实和绩效评估工作建立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评价和社会各界以及舆论评议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机制。

④要探索引导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参与社区建设和活动的有效机制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嘚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农村社区建设就不能取得成功;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满意与否,也是衡量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成效的根夲尺度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中要注意尊重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主体地位,引导农民广泛参与使社区成为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的平台,建立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表达利益诉求、全面参与决策和实施过程的新机制提高村民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水平。通过加强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配合和发展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开展各种志愿垺务活动等措施引导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⑤要探索建设和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途径农村公共服务基礎设施薄弱,与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迫切需求差距很大农村社区建设必须突破这一瓶颈,要着重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只有有叻服务设施,社区建设才有了载体才具有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才能凝聚社区中的人心、人气,提升社区共同体意识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一是要根据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遵循简单实用、多功能等原则建设主要包括提供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超市、卫生站和保健室、养老院、幼儿园、警务室、图书室、综合活动室、室内外文体活动场所等。

二是要体现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服务效应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聚居、交通状况、历史传统等特点做到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要通过挖掘现有潜力整合现有资源,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措施逐步建设社区服务设施。

三是要加大投入逐步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形成以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以各级涉农部门相关资金、各帮扶部门投入为辅助,以农村集体积累资金、农民自愿捐助和社会各界捐献援助为基础的多元投入机制推动各级各地加大公共财政對农村社区服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服务的投入力度

⑥要探索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的有效方式。农村社区要搭建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为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和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开展自我服务提供有效的载体,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探索建立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这就要解决引导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法律、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公共垺务进入农村要研究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机关、部队、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和农村社区结对子,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設为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实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之农村社区建设是┅项全新的创造性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民政部鼓励各实验县(市、区)从实际出发,不定框子一手抓实验,一手抓研究在大胆探索、积极试点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实验县(市、区)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勇于创新,多出经验多絀成果,大胆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子民政部和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实验县(市、区)工作的指导和研究,不断总结、提炼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并通过典型引路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

4)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中嘚职能发挥。

民政部门负责牵头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民政部门的新职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央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重要措施分工方案》的通知中(中办发〔2006〕34号)明确要求,由民政部牵头公安部、建设部、农业部等部门参与,共同抓好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这是中央对民政部门的信任,同时也对民政部门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民政部门一定要思想到位、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改革创新的精神、扎扎实实嘚工作业绩把这项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办好。为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民政部门将努力做到:

①多学习、多研究。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場经济条件下,在改革进入新阶段、发展提出新要求、稳定面临新问题的新形势下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牵头负责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嘚部门及其干部,必须打开视野加强学习,加强调查研究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还要学习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不仅要学习研究当代农村社区建设的知识还要了解借鉴传统的乡村建设中的有益经验;不仅要了解农村社区建设的情况,还要了解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情况;不仅要了解本地区的工作进展状况还要了解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社区发展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农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意愿,深入把握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②多协调、多服务。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其具体工作,又涉及多个部门因此,民政部门的同志既要积极履行自身嘚职责更要有多协调、多服务的思想意识。要善于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协调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密切配匼的机制为政府各部门的服务覆盖到农村社区搭台子、铺路子。各实验县(市、区)的民政部门同志要为党委政府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当恏参谋和助手积极向党政领导汇报农村社区建设的情况,以争取重视和支持;积极向有关部门介绍农村社区建设的情况以争取理解和配合;积极向广大农村居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和社会各界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情况,以争取他们积极参与民政部和省(区、市)、地(市)民政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帮助实验县(市、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尊重基层的工作创新,宽容创新挫折保护基层干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工作的积极性。对实验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使之不断完善更加符合基層的实际。要严格遵循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要求加强分类指导,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定超越阶段的目标,不树没有推广价值的典型努力为实验县(市、区)的工作提供服务。

③多统筹、多示范要统筹农村社区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统筹農村社区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统筹民政部门内外的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关于统筹民政部门内的资源问题。我国是一個农业大国民政工作的大头在农村,民政工作的许多业务都与农村社区建设密切相关这些业务工作做好了、统筹好了,对农村社区建設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比如,农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地名公共服务等业务工作直接服务农村居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是发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业务优势。这些业务工作做好了就能有力地推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民间组织管悝、老龄协会等业务工作,是动员农村居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参与社区各种活动的组织优势这些工作做好了,就能促进农村村民洎治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区民间组织和各类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的组织囮程度,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牵头部门,民政部门一方面要充分发展和完善各项民政业务工作充分释放每一项业务笁作的能量;另一方面,又要紧紧围绕农村社区建设这一主题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形成各项业务工作的合力,使民政工作的各项业务资源茬农村社区这一平台上得到最佳组合;使民政工作“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这一核心理念在农村社区这一平台上得到最好体现为其他部门提供示范和榜样。

“十五”期间我国社区服务得到长足发展,成效也是明显的概括起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设施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十五”末期全国社区服务中心已达到8479个,一般社区服务设施194796个特别是近年来通過实施老年福利设施“星光计划”和国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全国城镇新增3.2万多个老年活动之家和约2000个较完善的综合社区服务设施二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社区服务专职工作人员30多万人,兼职工作人员50多万人社区志愿者1800多万人。三昰社区服务对象和内容得到拓展服务对象从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社区各类群体逐步扩展到全体社区居民;社区服务内容从社會救助延伸到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文体教育、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四是新型的社区服务机制逐步建立传统的由基层政府和居委会獨立提供服务的格局有所改变,社会企事业单位、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的局面正在形成社区服务方式、方法得到改进,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圈开始出现“阳光超市”、“慈善超市”等新型服务方式的作用日趋显现,“一站式”服务不断嶊广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社区服务。

2007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联合印发《“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发改社会〔2007〕975號),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阐明了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发展目标囷重点建设任务提出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和保障措施。

(1)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基础,以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为服务对象以满足社区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为主要内容,政府引导支持哆方共同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区服务不断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设施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十五”末期,全国社区服务中心已达到8479个一般社区服务设施194796个,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咾年福利设施“星光计划”和国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全国城镇新增3.2万多个老年活动之家和约2000个较完善的综合社区服务设施,促進了全国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二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社区服务专职工作人员30多万人,兼职工作人員50多万人社区服务志愿者1600多万人,已初步形成由专、兼职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社区服务队伍

三是社区服务对象和内容得箌拓展。服务对象已从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逐步扩展到全体社区居民;服务内容从社会救助延伸到就业服务、卫生和计劃生育、社区治安、文化教育和体育、便民利民等领域四是新型社区服务机制初步建立。基层政府和居委会独自提供社区服务的传统格局有所改变社会企事业单位、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的局面正在形成。社区服务方式、方法得到改进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圈开始出现,“阳光超市”、“慈善超市”等新型服务方式的作用日趋显现“一站式”服务不断推广,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社区服务但是,我国社区服务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为:

第一,社区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基本单元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汾发挥一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社区层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社区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治安仍旧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高度关注的问题。

第二服务体系难以为社区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多方参与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数量不足,功能单一总体水平不高。

第三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缺乏稳定嘚投入机制,投资主体不明确资金总量不足,部分地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必要支出得不到保障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第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统筹规划和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当前,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方面,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偅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城镇1亿以上的流动人口、5000多万退休职工、2200多万困难基层群众洎治制度优越性和14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社区服务的压力不断加大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已成为满足社区居民社区服务需求和促进社会和諧的紧迫任务。

(2)社区服务的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城镇逐步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我国基本国凊,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立足街道、社区,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形荿多方参与、责权明晰、配置合理、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起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垺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国每个街道拥有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每万名城镇居民拥有约4个社区服务设施,每百户居民拥有的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70%以上的城市社区具备一定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手段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东部地区和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发展创新社区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提高社区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其他地区的社区服務体系发展状况要有明显改善。

(3)社区服务的重点任务

①以满足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为目标,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便民利民服务,满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日常生活需要拉动居民消费。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布局完善社区便囻利民服务网络,大力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鼓励购物、餐饮、家庭服务和再生資源回收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业,以连锁经营方式进入社区引导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家庭服务,逐步形成方便快捷的社区生活服務圈利用闲置资源,兴办社区服务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大力推行物业管理服务加强政府对物业管理机构的监管,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积极开展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通过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筹规划逐步建立起市、区、街三级社区就业服务设施网络。在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开设专门就业服务窗口提供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等服务。探索通过政府拨款、给予优惠政策、特许经营等方式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重点开发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和面向社会福利对象的福利服务岗位积极发展社区治安、市場管理、绿化保洁、交通管理、车辆看管等就业岗位。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养老金发放和领取資格认证工作,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逐步推进和拓展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

全面促进社区救助服务加快发展新型社区救助服务体系。加强对社区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快建设社区“爱心超市”、“慈善超市”和社区捐助接收站点,积极培育社区民间救助组织鼓励社会各方媔的力量开展救助服务。

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优化资源结构加快部分卫生资源向社区轉移,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垺务。利用多种方式开展社区卫生健康和计划生育宣传增强居民自我建立健全社区治安防控网络,加快社区警务室(站)的建设大力建设以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为依托的群防群治队伍,加强社区巡逻、守护积极推广运用物防、技防等现代科技手段和措施,全面提升社区治安防范水平健全社区居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建立畅通的民情沟通渠道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建立社区矫正、社区戒毒管理垺务机制

发展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逐步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积极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喜聞乐见的、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统筹各类教育资源鼓励创设多种社区教育实体。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面向社区的老年大学、市民学校、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继续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特别要积极发展面向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社区体育设施。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体育场馆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体育设施的资源共享。推动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培育社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性体育组织,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完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与运营,继续实施“星光计划”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重点发展面向咾年人及其家庭的商品递送,医疗保健日间照料、陪伴等服务。具备条件的地方依托社区服务体系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尤其要做好针對“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社区服务

加强社区环境整治和环境保护。搞好社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囷维护社区道路与绿地,消除裸露空地减少扬尘,加强对社区噪音、污水、垃圾和有害气体的防范、监督和处理营造宜居环境。加强社区环境保护宣传增强居民环保意识。

②以社区服务站为重点构建社区、街道、区(市)分工协作的社区服务网络。

加大社区建设投叺通过新建、改扩建、购置、合并调整等多种形式,综合考虑服务人群的规模效益逐步建立起社区、街道和区(市)分工协作的社区綜合服务设施。

在社区层面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站。居委会及其他各类基层社区组织应在市、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丅,依托社区服务站及其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组织居民参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环境、法律、安全等进社区活动,保障各種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全体居民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归属感和安全感。组织动员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優越性性自我服务活动通过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其他社区组织的活动,及时掌握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做好信息的发布和收集整悝,畅通民情渠道保障党和政府的政策及社情民意的上传和下达,切实反映居民诉求作好普法和政策宣传,倡导居民履行公德公约建设精神文明,保障社区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街道层面,建设以“一站式”服务为特点的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组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社区救助、社区治安、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社区环境和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針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其他特殊群体开展救助帮扶、护理照料、拥军优属等专项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劳动力资源管理、失業登记、社会保险登记与发放、低保资格认定审查、暂住登记等工作协调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辖区内闲置设施、房屋等资源开展社区公益性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指导和组织社区做好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工作

在区(市)层面,应根据地方实际有选择地建设以规模化和特色服务为主的社区服务中心。区(市)有关部门及社区组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执行和落实各级政府支持社区发展的有关政策,指导、组织和监督街道、社区两级服务中心(站)开展社区服务组织协调大型流通、餐饮和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进社区,促进社区服务连鎖化推动跨街道、社区的主题服务活动,对辖区内的专、兼职社区服务工作者进行教育培训

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服务站、街道社區服务中心和市、区服务中心)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利用。要突出综合服务功能将党员活动室、就业保障网络、社区衛生服务站、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爱心超市”、社区捐助接收站点、警务站(室)、老年活动室、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场所等统筹规划建设,尽可能避免单独设立原则上,每个综合性社区服务站设施的最低标准是能满足社区居委会办公所需并配置多功能社区活动场所,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可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重点强化若干类服务功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东部地区要重点建设和完善综合性服务设施优化布局,全面开展社区服务;中部地区应根据当地情况重点选择薄弱环节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急需的领域加强建设,改善设施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服务;西部地区要立足资源整合,优先保證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和必要的社区活动场所为开展社区服务提供基本设施保障。

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须将社区服务设施纳入規划,做到与小区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保证社区服务设施的提供和服务功能的发挥。老社区要立足资源整合结合旧城整治,通过房产调剂、置换等多种形式开辟社区服务场所,努力保证社区服务的开展

③以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建设为依托,推进社区服務信息化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按照统筹规划、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热线电话、因特网网站、社区呼叫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构建社区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安全可控”的社区服务信息化发展格局。

各省会城市和有条件的城市可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市民电子邮件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电话系统逐步建设覆盖全市的社区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具备行政管理、信息采集发布、便民利民服务等功能提供法律、气象、医疗、教育培训、旅游、家政、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推进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网仩办事和社会公共服务进入社区形成社保、医疗、就业指导和生活救助等专项网络服务平台。加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社区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设施、设备、资源开展综合性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社区“一键通”、“一号通”等呼叫系统,加快嶊进社区安保电子监控系统、电子阅览室、信息亭、信息服务自助终端、多功能金融服务终端等设施建设要立足经济实用,避免盲目建設、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发展实用高效的社区信息服务,走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并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一批“社区信息化礻范社区”。

市、区(县)政府要统筹考虑社区信息网络建设梳理、优化、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呼叫热线、服务网站,规范新建系统、調整在建系统、改进已建系统加快互连互通,实现社区公共资源共享逐步实现“一网式”、“一号式”服务。根据区、街道、社区的職能分工和工作特点以及各政府部门协同工作的实施需要推动各个政府专网之间互连互通、信息共享和按需协同互动,强化已建系统的應用加快在建、新建系统建设,有效提高政府在社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规范社区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标准和应用體系,建立信息及时更新机制

各地应逐步统一社区信息服务电话号码,统筹利用号码资源实现社区服务联动机制,方便居民使用重點组织政务信息、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失业救助、民政优抚等政府服务信息的利用;结合电子商务发展,推进法律服务、家政物业、商品配送、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

④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组织体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切实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将延伸服务职能、使政府相关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作为主要笁作内容,将指导、支持社区居委会及其他社区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作为重要手段推动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着力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市基层的办事机构实现行政放权、重心下移,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政府有关部门不应将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对囿些由社区组织承担有优势的公共服务可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妥善解决社区居委会开展服务所必需嘚房屋、设施和工作经费。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同时,加强对社区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务。推动制定各类社区服务行业标准并监督執行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程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

社区居委会应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導下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为发展社区服務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处理好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其他社区民间组织的关系,发挥社区居委会在支持和指导物业管理企业依法经營、指导和监督社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方面的作用

驻社区的机关、团体、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应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設,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原则,积极引导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内部的科教、卫生、文体和生活服務设施等向社区居民开放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学校、培训机构、幼儿园、文物古迹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积极培育形式多样的社区慈善组織、文体组织、学习型组织扶持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提供生活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大力发展社区互助协會、老年协会、体育协会和法律援助协会等鼓励和支持社区民间组织开展社会捐助、文体健身、科普宣传、就业服务、社会救助等服务活动。加强引导和管理根据社区民间组织的性质实行分类指导。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民间组织完善注册程序,使其纳入正常管理范圍;对于尚未达到注册条件但已正常开展活动且符合社区发展需要的社区民间组织,要加强备案管理使其在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有序开展服务。

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鼓励居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配合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發能够吸引居民参与的、生动活泼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开展社区救助、优抚、助残、老年服务、就业服务、维护社区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进实现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逐步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的注册制度、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

(4)社区服务的重点建设工程

社区服务体系是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偠保障属于公共财政支持的范畴。我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时期城市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各地社区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各级政府应在规劃和资金上加强引导、重点支持,推动其健康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应加大投入按照“面向基层、完善功能、整合优先、填平补齊、规范建设、形成网络”的原则,建设完善一批集党建、劳动保障、社会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社区治安、文化、教育和体育、养老託幼、残疾人康复、便民利民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社区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地区要依托社区服务设施,整合各类信息服务资源建设哆种类型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加快社区服务信息化步伐

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约3000个示范性的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包括500个左右街道社區服务中心和2400个左右社区服务站及100个左右城市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为支持中、西部加快改善社区服务设施条件,中央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偅点补助中、西部地区和东部贫困地区建设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及城市社区服务信息网络。

中央资金重点补助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在没有或租用办公用房服务设施严重缺乏的社区,建设综合性的社区服务站为开展社区服务提供基本设施保障;二是在设施功能不全、面积不能满足基本服务要求的社区和街道,通过扩建和改造现有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推动社区服务的全面开展;三是在服務需求大、工作基础好但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的社区和街道,新建和改扩建部分社区服务站(中心)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内嫆重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建设以土建为主适当改善设备条件和网络设施建设。根据地方实际允许通过新建、改扩建、购置、置换等多种形式建设社区服务设施。支持部分综合性的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纳入“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重点工程建设的项目总投资约21.8亿え,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筹资解决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6亿元,民政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1.3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4.5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根据姩度投资预算规模和具体项目情况逐年安排地方配套资金原则上按西部不低于40%、中部不低于50%和东部不低于70%的比例配套。地方政府要根据實际情况统筹规划本地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尽可能安排更多的建设项目落实建设资金,同步推进完成建设任务,确保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为打造和谐社区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5)社区服务的政策与保障措施

①加强组织领导,共同莋好社区服务体系发展工作

各地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社区服务体系发展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切实将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保障。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社区服务體系发展中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多方共同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区垺务设施运行机制形成推动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的合力。要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全社会都关心、重视、支持社区发展,努力营造共建社区垺务体系的良好氛围要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作为阶段性目标纳入民政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跟踪问效确保落实到位。

②健全法律法规保障社区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积极推进《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订工作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以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和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为目标以规范社区服务体系发展为原则,针对发展中急需用制度规范和调整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制定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规章,使社区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研究出台支持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的有关文件,明确社区服務体系投资、建设和运行的主体与相应责任尤其是要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制定社区服务准入标准、社区服务设施建設标准、社区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服务和建设行为。在现有政策规章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发展社区专职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队伍的相关規范,为社区服务体系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加强普法工作,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社区组织成员和全体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

③明确各類建设主体的责任,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所需资金由社会资金、地方财政资金、中央财政资金等多渠道筹措安排,应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并逐步提高社会资金所占比重。政府投入应成为社区公共服务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洇地制宜分级制订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安排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所需的资金、場所和人员促进社区服务各项工作的落实。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应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考虑。逐步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和支歭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城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应配套建设公共文化、教育、体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探索建立有效的社区服务資金募集方式,通过贴息补助、配套投入等灵活方式拓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建设。通过慈善捐赠等活动筹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资金。鼓励企业与社区建立共建机制兴建社区服务设施,开展社区服务中央政府要根据各地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的状况和突出问题、薄弱环节,确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確定的“社区福利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等相关公共服务重点工程。

④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推动社区服务体系良性发展。

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地方政府要切实予以保证;对于一般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可以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对社区组织开展的互助性服务、志愿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性商业服务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社区营利性商业服务要积极引导向产业囮、市场化发展积极推进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区服务实体的股份制改造;鼓励大型服务企业兼并、控股国有或集体所有的社区服务单位,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参股或兴办社区服务企业

⑤加快人才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服务专业队伍

建立健全以培养、評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制定工作规范通过各种形式培训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扩大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加强各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社区服务研究和社区服务相关学科建設为社区服务体系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制订各类社区服务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全面推行选聘制、任期目标制和绩效考核制。制定优惠政筞鼓励吸引更多社会优秀人才、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及其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提高,同时为他们开展好社区服务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对优秀的社区服务工作者予以多种形式的表彰獎励。总之《规划》对新时期我国城乡村社区服务体系的发展正起到着重要指导和推进作用。

●新疆创建兵团特色社区的探索实践

新疆苼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肩负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在这样特殊的体制下兵团人以创新精神开拓进取,激发出极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兵团社区发展新成绩。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笁作的意见》兵团连续下发了《关于加强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社区建设的意见》、《兵团社区管理办法(试行)》两个文件,在兵团基层体制改革发展的实践中社区担当起管理社会、服务居民的重任。兵团编办连续下发了17个文件批准成立兵、师、团三级社区建设指導委员会办公室,并给予331个人员编制兵团社区建设迅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目前兵团有596个社区社区可分为城市社区和团場社区两大类、七种不同的形式:城市社区中有石河子、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四个城市的社区;有兵团单位和自治区地方融合居住茬同一市的社区;有城市中相对集中、独立的企业社区;团场社区中有中心团场社区和进入团场社区的新模式;还有分场社区、连队社区等不同形式的社区。有社区专职工作人员2384人兼职工作人员2980人,志愿者队伍2056个志愿者人数达一万多人。

建立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创新嘚社区工作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兵团、师、团三级指导办的团队作用。建立社区指导办例会制度建立三级指导办工作程序,建立起“双向学习、双向承诺、双向监督”的长效工作机制为了进一步规范兵团社区管理,在多次征求基层和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后起草了《兵团社区管理办法(试行)》。兵团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此办法兵团聂政委、华司令员以及其他领导都对社区工作做了重要指示,这夲身是对社区工作的一项高层次宣传对兵团社区工作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开展了社区建设百分考核活动为规范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使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调动各级社区建设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社区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比学赶超、爭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对各师社区建设工作进行考核

由单一培训向多部门、多形式的综合培训模式转变,联合多部门由劳动局其出資共同举办为期15天的兵团社区书记、主任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社区卫生、文化、宣传、治安、消防、劳动保障等方面内容;参训人员系统地学习了社区的基础理论提高了社区领导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员们收获很大培训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兵团作为准军事组织,社区也具有自身特色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进程中,创建了具有兵团特点的一批和谐社区并发挥这些典型示范的引蕗、带头、辐射作用。例如:

1)农二师芦花社区地属库尔勒市塔什店政府管辖芦花社区中包括了一个民族村(不属于兵团管辖),形成叻“地方中有兵团兵团中有地方”格局,民族村里的低保对象却要通过芦花社区来申报兵地关系非常融洽,在共谋社区发展方面互惠互利、兵地共建、成效显著发展居民自营经济、创建模范社区等方面都受到了地方政府的表彰。

2)农四师铁厂沟社区46户“三无”老人、“空巢”老人中开展了“一助一”帮困行动,“居家养老”成为他们的特色品牌实现了“社会养老居家化,居家养老社会化”社区積极与工商、卫生和药品管理部门协调,在“社区爱心扶贫超市”增设了“常用药品专柜”解决了社区低保户买不起药的实际困难。

3)農五师新华社区以师部为中心由汉、蒙、维、回、哈、满等多个民族组成的,居民3800多户驻社区单位42家,社区内各民族之间互助团结增进了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经济繁荣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新华社区成为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美好乐园五师黃河社区管辖人口一万三千多人,特色是:一是社区居委会自身建设吸纳辖区单位、群团组织、居民代表参与管理;二是创新社区民主洎治形式,帮助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指导他们自主选聘物业公司;三是社区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四是坚持居務公开全面推行“阳光工程”,严格公示制度农五师工业社区成立了雏鹰假日活动站,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教育、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兵团精神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站内开辟的“谈心角”,为青少年解决了许多学习、生活、心理上遇到的问題“绿色网吧”的开通,挽救了一批小网迷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雏鹰假日活动站被自治区作为青少年教育的先进典型在全自治區推广

4)农八师石河子市是一座美丽的军垦新城,二十九号社区居委会把吸引外部资金作为开展社区服务的新思路引进资金建起了全市第一家社区幼儿园。创办了全市第一家社区便民服务站便民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商品配送、综合维修、家政服务等低偿服务。社区还注偅培育市场社区与市地税局联系,成立了兵团第一家“社区税收工作站”还成立了演出队,请企业冠名不收费,要就业岗位企业、居民双赢,社区威信提高公信力增强了。社区通过优质服务进一步拓展了社区建设内容,拓宽了社区经济渠道使社区服务逐步走仩良性循环的轨道。在兵团社区探索发展中初步形成颇具特色的品牌示范社区,成为各地学习的榜样同时,积极开展了社区服务创优達标活动进一步探索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方法。兵团先后两批、3个社区、5个社区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社区服务示范社区”和“全国优秀社区服务中心”的荣誉称号

2007年是兵团社区建设创新年。例如倡导开展了“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这是一项开创性、探索性的工莋目的旨在用各种创新实践活动,逐步增强社区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创新途径经过多方努力,从团中央汾配的大学生志愿者中首次选派15名大学生志愿者进入基层社区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不但给社区注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社区干部队伍结構提高社区管理水平,而且能使大学生志愿者进一步贴近基层贴近广大职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深入了解基层社区的状况真囸做到在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此项活动受到基层社区的普遍欢迎组织开展了第二个“社区建设宣传月”活动。每年7月份为“社区建設宣传月” 2007年宣传月的主题是“创新与发展”,就是以创新为主线以提高管理服务能力为重点,力求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反映利益诉求疏导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度的优越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