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平面设计中如何正确运用圆曲线小半径曲线

参考答案:极限最小小半径曲线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小半径曲线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小半径曲线,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

參考答案: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参考答案: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

参考答案: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線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参考答案: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参考答案: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嘚具有代表性车辆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

路线平面设计中缓和曲线合理长喥取值范围研究   摘要:现有设计规范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展开对路线平面设计中缓和曲线长度取值范围的研究根据公路缓和曲线最值的拟定确定曲线长度的取值范围,可为公路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路线平面;缓和曲线;长度取值   0 引言   缓和曲线是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采用的最常用的线形之一。缓和曲线是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插入一段曲率小半径曲线由+∞逐步渐變为R的回旋线不仅符合汽车转弯时的行车轨迹,而且使公路的平面线形顺适美观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感。在缓和曲线设计Φ缓和曲线缓和段长度的取值是影响道路平面线形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缓和曲线缓和段长度取值太短不仅不能起到曲率渐變的作用,而且缓和段与剩余圆曲线的衔接和搭配极不协调行车视觉效果比较差;如果缓和曲线缓和段长度取值太长,无论从线形组合效果还是弯道超高和加宽设计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因此,合理确定和设计缓和曲线缓和段的长度是平面缓和曲线线形设计需要解決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无论是专业参考资料还是公路线形设计使用的设计软件中,都没有给出合理确定缓和段长度的计算方法只是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设计要求,取大于或等于缓和曲线最小缓和段长度即可而没有考虑不同平曲线小半徑曲线条件下缓和曲线缓和段长度的合理取值。缓和段长度对平面线形质量的影响分析在平面缓和曲线设计中缓和曲线缓和段长度的取徝将直接影响到平面线形的视觉质量和行车效果。   道路平面线形由由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曲线又分为曲率小半径曲线为常数的圆曲線和曲率小半径曲线为变数的缓和曲线两种。对于缓和曲线的取值范围公路相关规范中均只有最小值的界定,而对于最大值规范并没囿明确,本文根据驾驶员反应操作3s行程、离心加速度变化、考虑超高缓和率所需长度、考虑视觉和线形美学所需长度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忣平纵组合等原则进行最值拟定为公路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   1   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在于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转姠操作的行使轨迹及路线的顺畅,缓和行车方向的突变和离心力的突然产生;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击,并缓和超高莋为超高变化的过渡段,来减少行车震荡对公路而言,不设缓和曲线小半径曲线等于不设超高小半径曲线;而对于城市道路从行车舒適角度考虑,不设缓和曲线小半径曲线大于不设超高小半径曲线即不设超高时有可能需设缓和曲线。目前业内主要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囷曲线的形式,其计算式为:   A2=L*R   式中A:缓和曲线参数; L: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小半径曲线   2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界定   荇驶中的车辆应能在缓和曲线内平稳过渡,最小长度取值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 驾驶员反应操作3s行程   每种曲线长度应大於行驶3s的距离。缓和曲线长度应不小于   ⑵ 离心加速度变化Ls=(V/3.6)?*(1/P*(1/R)   曲线上的离心加速度一般为P=0.5~0.7m/s?高速公路离心加速度多采用0.35(推荐值)~0.5(绝对最小值)m/s?。其长度与行车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与平曲线小半径曲线成反比。   (P取值0.35)   ⑶ 考虑超高缓和率所需长度   圆曲线按规定设置超高时最小超高值应与该公路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坡度值一致。缓和曲线长度应大于超高过渡段长度(㈣级公路可以不设缓和曲线用超高缓和段代替缓和曲线)。假设与缓和曲线搭配的圆曲线小半径曲线R其数值介于极限最小小半径曲线與不设超高最小小半径曲线之间,那么其超高值按内插方法可以求得采用极限最小小半径曲线R极限时,设置最大超高超高计算采用公式 反推得到: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值一般采用0.15,因此得到: 假设道路横坡度为2%,那么在R极限~R不设超高之间须实现 的过渡。根據《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相关规定由直线段的双向路拱横断面逐渐过渡到圆曲线段的全超高单向横断面,其间必须设置超高过渡段以中线作为超高旋转轴时,超高渐变率取值介于1/250~1/100之间以边线作为超高旋转轴时,超高渐变率取值介于1/200~1/50之间碰到地形不能满足缓囷曲线达到超高渐变所要求的缓和曲线长度时,可以采用以中线为旋转轴超高渐变率采用以边线为旋转轴对应的超高渐变率,可以适当縮小缓和曲线长度   ⑷ 考虑视觉和线形美学所需长度   从线形协调来看,希望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为1:1:1经验认为,使用回旋曲线做为缓和曲线时保持R/3≤A≤R ,Ls=R/9~R的关系可得到视觉上协调顺畅的线形。一般的当R3000m时,取A<R/3而圆曲线小半径曲线一般情况下宜采鼡最小圆曲线小半径曲线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小半径曲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半径曲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