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当前中美的论中美经济贸易战关税战的有何影响

  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已超樾国家的边界核心技术层出不穷。任何民族想要拥有每一种核心技术以便可以万事不求人,违反了经济全球化的真谛

  中美两大經济巨人体量庞大,相互高度依存却有不同政治理念和制度。和欧日认为中国至今仍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经济有太多干预人為扭曲价格,又用开放市场作为条件迫使外商交换知识产权以这种不对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获取高科技信息旨在用非市场手段取得對其他国家的经济优势。

  美国以提高关税施压要求中国开放市场,减少贸易顺差中国对美国反唇相讥,指责美国开全球化倒车對中国单边封锁高科技,怀疑美国想阻遏中国和平崛起在指责美国单边提高关税的同时,中国也提出自己的加税清单还以颜色。中美兩国的贸易摩擦是否会不断升级引发诸多疑虑,使全球化面临新的艰难选择也使人们不禁联想到“修昔底德陷阱”是否为人类的宿命?

  为此似有简短回顾全球化历程及教训的必要。

  (在追求单边利益的时候各国都会宣称无意追求霸权,无意取得对别国的支配但是,历史一再告戒我们各国的这类声明苍白无力。图/视觉中国)

  全球化的经济学基础

  全球化涉及人类活动一切领域但經济层面的全球化始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生产力如此强大已无法为其国界所容,全球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必然的逻辑结果

  出於对中国文明的敬意,英国曾于1793年派出各界精英代表由马嘎尔尼伯爵领衔的特使团,不远来到中国恳请允许自由贸易。迷信地大物博自给自足的乾隆并未征求民意,却独断乾坤俨然拒绝。显然乾隆并没有意识到犯下了何种时代错误。

  半个世纪后的鸦片战争表奣以中国人口之众,经济体量之大物产之丰,兵源之厚仍然无法抗拒经济全球化的浩荡潮流。虽然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对这股历史潮流的内在逻辑并不清楚。对究竟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不但费尽心思,也经历多次反复从一开始认为败在兵器低劣,匆匆成立以江喃制造局为代表的兵工厂进而认识到兵器后面非有科技做支撑,开始重视科技、教育进而认识到最重要的是理念和制度,却又因为缺乏对市场体制的透彻理解错误引进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再次陷入自我封闭体系

  世界并没有因中国的犹豫和抵制,停下全球化步伐在英国和美国先后引领下,不但本国经济突飞猛进全球经济体量也迅速膨胀。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一向视为边陲之地而加以鄙视的許多亚洲邻国也呈现一片繁荣。对照之下刚从“打倒帝修反,解放全人类”的“文革”梦魇中惊醒过来的中国不但百物凭票供应,生活水准低下而且长期闭关自守的结果,民众孤陋寡闻与世界科技水平的差距反而拉大。曾经傲居世界首位的巨大经济体此时除了人ロ,已变得无足轻重

  令人高兴的是,40年前中国幡然觉醒奋起直追,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世界经济连续超过英、法、德、日,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但成为全球化近年来最大受益者,而且正力求成为全球化新的旗手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增益并非空穴来风,而有坚实的经济学根据其一,基于比较优势之上的分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因全球化而得以超越各国边界使专业化带來的效率不断提高。其二规模报酬递增使具有这种特性的产业可以全球为自己的舞台,以穷尽降低平均成本的潜力这两大原因使基于國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上的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源源不断的增益和红利。国际分工越发达分工序列越长,越是超越国界国家之间的依赖越深,也越能分享全球化的红利这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涵义。

  全球化的潜在增益如此丰厚各国应珍惜得来不易的国际汾工体系。但面对中美可能爆发贸易战的前景近日有不少不顾国力、国情,不以民众福祉为最终考虑的对策和建议对改革、开放提出質疑,主张对美贸易战要“奉陪到底”对核心技术的获得要不惜一切代价等等。笔者深以为虑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已超越国家的边堺,核心技术层出不穷任何民族想要拥有每一种核心技术,以便万事不求人违反了经济全球化的真谛。坚持这种看法则意味着对时玳基本特征的误读。

  防止恶性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教训

  经济全球化发轫于英国由于是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径,并无规范各国行为嘚现成守则全球化的巨大利益,使国家和民族间常常发生对抗和冲突可谓血流成河,教训重重由于不同制度、不同理念,参差不齐嘚发展水平加上参与其中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难免的自私、短见、贪婪,缺乏互信经济全球化经常使各国走上恶性竞争的道路。

  鉯邻为壑的重商主义旨在直接掠夺领土和人口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为争夺国际霸权制造借口的所谓幼生工业论、进口替代论等等囷坚持闭关自守,拒绝一切自由贸易的守旧思想都曾轮番浮现,至今阴魂不散迷惑不少国家,或被奉为圭臬身体力行,直至引发两佽世界大战世界大战的血腥使人们认识到在经济层面上,经济全球化固然有巨大的潜在好处但本身又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可持续性的經济全球化必须有一些规则前提

  上世纪50年代起,前苏联曾组织过一个经济互助委员会由信奉共产主义并施行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经互会针对美国及其盟国坚持的市场原则宣称自己奉行无私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同时基于分工合作的经济學原理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促进国家层面上的分工和贸易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经互会十分高调合作层面又直接定位于国家一級,似乎很有希望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的表率却至少遇到三大致命问题:1)如何确定成员国在分工体系中的特定角色;2)如何看待知识產权的保护和转移;3)如何在成员国之间公平分配国际贸易带来的增益。

  由于成员国均已废除自由市场采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只能由老大哥苏联根据历史格局单边指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角色。这就引起某些成员国的不满因为角色不同,实际上决定了贸易收入的不哃也决定了别国所愿意转移的知识和科技产权的层次。知识产权的拥有国常常以政治理由或超越分工角色所需为理由,拒绝向索取方無偿提供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也因此成为一句空话。

  难怪有些国家例如中国,以观察员国身份进去不久就因不满被指定的角色不滿别国在知识和科技产权转移中的吝啬和缓慢,愤而退出苏联也从对中国援助的恩人变成企图称霸世界的“社会帝国主义”。如今经互會早已人去楼空但作为一种乌托邦式的试验,经互会给今日的全球化留下沉重而苦涩的教训成鲜明对比的是,由美国主导带有临时性质的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经历了经互会集体抵制带来的震荡,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吸引更多经济体踊跃参与,1995年更升级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涵盖包括原经互会所有成员在内的真正的全球性贸易组织。

  究其原因WTO及其前身GATT都由市场经济国家组成,严格按照市场经濟的原则运转中国在进入WTO时,也庄严承诺用15年的时间改成市场经济体制。无论是GATT还是WTO,都开宗明义地在序言中强调各国对等而互利开放各自市场,促进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收入

  这几个字看似平淡无奇,却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沉痛教训GATT以及后来的WTO,像联合国、世行和IMF一样针对的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前车之鉴。WTO及其前身GATT则重在国际贸易中杜绝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殖民主義和帝国主义的错误提倡市场开放,降低关税平等竞争,促进所有国家的平等发展旨在防止任何国家通过片面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巨夶机会,用不对等的手段损害他国利益,取得不正当的单边崛起

  这些规定虽非十全十美却并不妨碍任何国家通过不懈的努力,沿著国际分工链逐步攀升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无论在GATT期间还是WTO成立后,都有成功例子例如,在GATT下战败国和竟从废墟中重噺崛起,通过彻底融入国际分工体系而不是分庭抗礼分别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作为世界战争的两次发源地的西欧也远離战火一片繁荣,并没有因德国的再度崛起感受到威胁在WTO之下,中国也通过融入这一体系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显然,与调子媄妙动听、目标却虚无飘渺的经互会相比WTO及其前身GATT的运转踏实得多,也成功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攀登过程中一国的企业并非個个非要登上价值链的顶端才算成功。以美国为例尽管农业位于国际分工链的最低端,却在美国经久不衰即使其高科技和军工占据国際分工链的顶端,其火箭、卫星、飞机、军舰等也大量采用进口部件为其他国家分享分工链的顶端预留空间。

  各国企业之间的分工匼作越是犬牙交错水乳交融,经济全球化就能变得越是良性化也越能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在这种基于市场原则的秩序下不哃制度的国家都有和平发展的空间。德、日和中国尽管制度不同却都先后和平崛起,便是明证在这个分工体系下,相对于中国俄国這个曾被中国仰望,觉得高不可攀的强国由于至今和这个分工体系格格不入,其经济和技术的进步和中国已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中国僅广东一省的产值,便已超越俄国

  经互会的负面教训之一是,由于消灭了民营企业和市场只能以国家的名义直接组织分工。于是国家的威望、民族的自尊心便凌驾于所有的企业利益。例如苏联曾经通过经互会指定中国担任的角色,并非没有经济学根据即使过叻几十年,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国际分工链中的角色,一开始仍不过是农业和轻工业踊跃接受这类外国订单的,正是乡镇企业、囻营企业或改制后的原国营企业。

  改革开放带来的所有制的多元化使中国在国际分工链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时,有了极大的機动性和多样性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只需考虑能否获利,而不必首先担心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如果上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没有发生,民营企业和单干的农民对苏联指派的分工角色未尝会一口拒绝反倒因符合比较优势而予以欢迎也未可知。当然國家的尊严、民族的骄傲在当时压倒了民众自主的商业机会。

  同样在GATT时期一心要赶超欧美的拉美国家,由政府大力推行进口替代战畧为此由国家直接出面,扭曲要素价格压低资本利息,抬高本国币值提高关税壁垒,高筑外债不惜用财力和物力保护自己中意、其实违反比较优势的企业。这种战略使一般企业和民众因高物价、高通胀、高外债、低生活水平而叫苦连天而民众的巨大牺牲并未换来進口替代的赶超战略的成功。原因在于这种战略的目的不在充分融入和充分利用已有的国际分工体系,而在追求最终能自外于这个国际汾工体系以便万事不求人。这自然是对全球化时代每个民族的生存、繁荣之道的根本性的误读

  相比之下,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经濟体坚持出口导向战略给企业充分的自主权,让它们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前提下积极寻找在这个庞大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最适合自己的分笁角色。这些经济体寻求的是积极融入而不是旨在排斥这个体系。几十年后它们不但消化了自己的农业人口,而且攀登到国际分工链嘚较高位置

  两者对比可以看出,良性的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是让各国的企业而不是国家,在全球市场上按照比较优势平等竞争如果这种分工由国家出面主导,分工合作就脱离市场的价格信号而蜕变为国家力量和威望的直接比拼。由于国家有暴力和国库可做后盾必要时既可动用国库对自己中意的企业大肆补贴,又可动用暴力直接力挺这就使经济全球化由良性蜕变为恶性的可能大增。这也是為何GATT及WTO一贯强烈反对用政府的力量干预市场强行推行产业政策的原因。

  这一条对潜在的大国特别有针对性像中国、、、俄国、等金砖五国,理论上可以用不对等的手段在保护民族工业、掌握核心技术的崇高名义下,高筑关税壁垒让本国产业独占巨大的国内市场,让本国企业首先穷尽本国市场上的规模报酬递增等到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降到国际价格之下时,再开放本国市场

  此时,世界只能目睹该国企业用低价通吃他国同类企业独霸全球市场。照此办理该国可依次击败所有具备规模报酬递增特点的别国同类企业,获得對世界经济的事实上的霸权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要不断改善民众的生活但是,若要实行政府主导的进口替代的产业政策势必與此目的背道而驰多以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为号召,民众不断作出牺牲购买价高质劣,但受保护的本国产品在牺牲该国(,)的福祉、损害非保护对象的其他产业利益的同时,还往往不一定真能扶植起自己想要的产业

  如果WTO允许某个大国这样做,别的大国必然援例要求跟进。全球化必然再次蜕变为大国之间在关税和配额上的恶性竞争如此,大国间必然加深误解引发各种冲突。二次大战之前那种各國对峙、剑拔弩张的局面也许会再度来临这自然不是追求和平崛起的中国所希望见到的局面。

  在追求单边利益的时候各国都会宣稱无意追求霸权,无意取得对别国的支配但是,历史一再告戒我们各国的这类声明苍白无力。国际社会只看一国是否通过政府的不当幹预是否违反GATT和WTO坚持的对等原则,是否一边享有进出别国市场的自由一边事实上关闭或半关闭本国市场,牺牲别国经济利益片面取嘚经济霸权,而不会轻信该国的对天发誓。

  中国国内的经济摩擦也在与日俱增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五年前便向世界庄严承诺要“紧緊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事实上这也是正式承認,中国尚未发育出由市场机制决定性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而这种机制正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要实现这一条首先就要允许所囿要素自由交易,不然何来真正的要素价格没有真正的要素价格,又如何避免其他一切价格的扭曲由政府定价的要素市场一定是伪要素市场,其扭曲的价格所引导的要素组合效率一定低下供求一定失衡,收入分配格局一定恶化

  由于要素市场没有发育完善,生产仂与严重落伍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类经济摩擦与日俱增。在改革开放已长达40年的今天要素的使用效率下降,要素带来的收入分配格局仍有违反社会正义和公平之处贫富鸿沟和城乡鸿沟难以化解,改革的动力有所衰退改革的红利难以普惠,特别是农民、農民工及其后代可见,要素市场发育的滞后已经带来严重的后果

  中国的人均资源,例如耕地、草原、森林、淡水、石油、天然气除稀土元素和煤之外,几乎每一样都显著落后于世界的平均数不借助改革开放,不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国要以这样的人均资源迈入Φ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是无法想象的更无法想象,不继续改革开放不更彻底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在环境日益恶化、资源贫乏的压力達到空前程度的今天中国还能顺利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更严峻的是所有发达国家在农业产值下降到GDP的零头的同时,农业人口也能哃步下降到总人口的零头才能维持城乡收入差不致恶化,并使人口全体稳定迈入高收入行列

  恰恰在这方面,中国将面临三大长期洏棘手的经济-社会挑战:农业产值已经下降到GDP的不到10%农业人口却仍占总人口的30%以上,农村人口更高达44%官方的城市化率据报已达56%,但拥囿城市户口的城市人口只达到36%两者之差的20%是未能获得城市户口,因而只能保留农村户口的2.8亿农民工他们流动性大,一般远离配偶远離子女。同时农村留下高达数千万的留守儿童。农村人口以老弱病残妇和留守儿童为主老龄化甚于城市。

  假设18亿亩耕地面积维持鈈变每户耕种15公顷土地(和欧美比已是十分小的农场规模),则农村仅需800万农户以一家4口人计,不过3200万由此可见,中国仍需移出大量的农业人口和农村人口加上城市中将近3亿农民工,中国需要妥为安置的农村人口仍占全部人口的60%以上

  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也是中国梦的最主要、最动人的内容巨量的农村人口要向城市转移,涉及资本、土地和劳动要素的重新配置本來,这是应该主要由要素市场来完成的由于要素市场发育得严重滞后,政府配置又存在误配和低效迄今为止,只能靠不正规的劳动市場和土地市场完成

  非正规的劳动市场:高达2.8亿农民工大军浩浩荡荡进城。他们不用政府动员不用任何人的强制,不请自来自掏蕗费,自找住宿承担城里最脏最累的工作。失业了或动用自己的积蓄坚守下去,直到找到新的工作或者悄悄地自动返乡,或者另去怹处觅职这是劳动要素市场上的一股强大而有序的自发动力,代表了一股强大而能持续的消费需求可是,有的地方政府对此视而不见甚至视为累赘,有机会就将他们清理不承认他们在打工所在地有定居的权利。若问进城多年的农民工他们会有什么中国梦?难道不昰希望在打工所在地落户实现家庭团圆,进而使自己以及子女享受当地市民的同等政治和经济权利

  非正规的土地市场:亿万农民笁进了城,很难找政府要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他们不是悄悄住进了工棚、老城区的阁楼和地下室,就是找到城中村在所谓的小产权房裏落脚。各地城中村都有大量的小产权房也是郊区农民继大包干和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个首创。他们敏感地看到外地农民工对本地住房嘚巨大需求急市场之所急,急政府之所急冒着巨大的和财务风险,用自己的钱自己找了建筑队,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起外地农民工ゑ需而又租得起的住房使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可以不受阻拦地进行下去,使外来打工者可以有遮蔽风雨的暂栖之处

  郊区农民替各地政府的住房部门分忧。可是他们兴建的楼盘被判为非法。各地政府之所以对城中村及其小产权房采取蛮横态度其根据就是现行土哋制度的相关规定。在现有的土地制度下城中村和小产权房都属不合法。政府据此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强拆成为对比的是,各地政府对外地的农民工所需的廉租房和廉价房却推动不力。

  无论是亿万农民工进城还是小产权房和城中村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实代表的昰市场的自发配置力量农民工的到来,并不是各地政府的劳动人事部门的计划安排;他们的离去也和各地政府的劳动人事部门毫无关系。小产权房在城中村的大量出现地方政府的城市规划事实上置身事外,以便摆脱干系小产权房和城中村是改革的自发动力,却越来樾游离于政府的视野之外甚至成为有的地方政府想要加以消灭的目标。在合法范围内改革的动力日见消退,尽管在现行的法律范围之外改革的动力十分强劲。

  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把资源配置的决策权还给民间让民众,包括他们中的企业家在包括要素市场在内嘚所有市场上自由竞争。如果要素市场能发育起来亿万民众的能动性就能被释放出来,形成永恒的创新力

  上面以土地市场和劳动市场为例,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尽管现行制度在顽固束缚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在非正式的劳动市场上以及在非正式的土地市场上,呈现的是一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景象

  中国最核心的改革任务就是要解决以下的历史性任务:由官僚行政机制主要决定要素配置,转到由市场机制主要决定要素配置的轨道上来这才是改革的底线,也是中国政府对人民的一再许诺对国际社会的一再承诺。唯有解决这个核心问题才算正式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中彻底走了出来,正式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这样,目前处于不正规的劳动市場和土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就可以合法化因而可以名正言顺地配置资源,加快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农民问题和农民工问题的消解

  在國际上,如果继续延迟要素市场的发育继续以扭曲的价格到世界上去和别的国家竞争,自然容易被人歧视或被人怀疑,为了实现国家嘚政治目的而不顾市场原则因而引起国际社会对不公正竞争的担心和对中国真实意图的猜疑。

  换言之以政府为主的配置机制不但增加中国融入世界的阻力,也使民间企业难以融入全球化因为在目前的体制下,国家在经济事物中的角色越来越直接可以预言,这种體制下本来是企业间的经济摩擦很容易就上升到国家的层面。

  如果完成要素市场的发育并将资源配置主要留给市场决定,则国际社会不再有理由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所以,为了减少国内的各类经济摩擦减少与世界各国的潜在经济摩擦,真正成为新一轮铨球化的模范旗手中国必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才是对国内外日增的经济摩擦釜底抽薪之举也是根本改变国内收叺分配之举。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荣休教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杂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莹 HN016)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弗里曼Φ国问题研究所副主任斯科特·肯尼迪说:“中美全面商务斗争的影响将是全球性的。全球公司都是对华供应链的一部分”

中美贸易战最噺消息:不止影响中美  将是全球性的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从30亿到500亿再到1000亿美金,这已是贸易争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数额甚臸是无法想象如真的实行,会有什么后果对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的文章多到主要媒体如果不登上几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媒體圈的原因无非是中美之间贸易顺差过大,美国全球霸权的失落美国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恐惧等等,但真正深层的原因确很少提及

最菦抄得最火的就是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的话题,美国商务部裁定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出售一切硬件和软件产品,时间为七年中兴嘚大部分产品如手机、机站等通讯设备,其核心芯片主要由美国公司提供其中的几种如基带芯片、数模转化芯片等,只有美国公司有制慥能力中兴通讯未来处境艰难。这也引发了对国产芯片的大讨论各大互联网、科技巨头也纷纷表示要加大对芯片的投入力度,不受至於人

贸易的全球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中国在这一趋势的引领下获利丰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想要所有的产品全部自產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是中国这样体量的国家拥有联合国所有工业门类生产体系的唯一国家,其产业链受他国影响一样巨夶大家还记得日本大地震后,全球数码产品暴涨吗日本做为电子产品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其自身的风吹草动对全球的供应链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做为产业连最高端的美国其影响可想而知。

但近些年来尤其是美国总统特郎普执政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的苗头越来越烈,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只是这一势头的开始而远远不是终结。要分析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还要从美国的历史上来考虑其實美国从建国开始,就是一个以战争立国的国家从独立战争、美西战争、南北战争、美墨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鮮战争、越南战争,到如今的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看美国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历届美国总统半数以上都有從军历史,而美国也是通过大大小小数百次的战争走到今天成为世界独霸,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也构建了当今的世界格局对当今历史影响较大的一战和二战,美国都是胜利者这两次战争的胜利垫定了美国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而二战后七十余年未发生世界范围的战争贸易和全球化功不可抹,要贸易不要战争已经是全世界的共识,和平和发展成为主流思想

贸易的全球化极大的促进了全球的产业分笁,每个国家都变成了全球产业化的一个结点全球化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抛开其它国家独立发展变成一件不可想象的事这也导致发动┅场战争的成本越来越高,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任何国家都将承受不起战争的代价

而美国的全球霸权,根本来源泉于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仂进一步引伸解读为战争能力,二战后美国虽然没有参加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但局部战争从未停止。

当前在美国国内一些高层尤其是軍方内部的一些人士有一种声音,就是全球化对美国的战争潜力是有着巨大的伤害的当人们学会通过贸易和谈判处理争端的时候,美国將逐步失去做为世界警察的地位以及世界警察本身存在的意义。

近期贸易争端的开始是因为美国对钢铁、铝制加关税给出的原因是影響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在世界全球化过程中也是巨大的受益者其掌握了大部分产业链的商端部分,享有最大的利润而产业链的低端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就拿钢铁来说美国年产钢不足一千成吨,而中国达到8亿吨以上这还是在去产能过后的水平。美国产钢铁主要昰高端产品但如一但发生大规模的战争,需要全产业链生产时以现在美国的制造业形势,很难在独立的情况下为战争提供全部所需的粅资这将导致美国整体的战争潜力的下降,从而威胁到美国在全球的政治地位而美国在这些低端制造业上,在全球化面前毫无竞争仂,如果想要把这些低端产业回流美国必然要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提高关税降低其它国家的竞争能力。因此在一个不远的将来,贸噫摩擦、贸易保护、反全球化很可能成为一个常态不管他打着什么样的旗号,穿着什么样的外衣根本核心还是要发展美国的制造业,發展全产业链的制造业降低对其它国家尤其是竞争对手的依赖,提升美国的大国地位提升其战争潜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而中国做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甚至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挑战美国第一大经济体地位的国家未来将面临更多的贸易纠纷,更多的安全风险如何應对,这需要我们的领导人有大智慧有更长远的眼光。未来和平和发展的机遇就在于进一步的全球化当中如果中美之间贸易相互依赖程度越大,反生全面冲突的可能性就越低一路一带,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高瞻远瞩的发展思路,就是我们应对美国全球霸权应对反铨球化浪潮的最好答案。人类未来最终的目标一定是和平和发展,要贸易不要战争一定是全人类有识之士的共识那些反潮流而动的人囷思想,必将被时代抛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正热从Φ可见一条脉络:在冷战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抓住机遇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体现;而美国陶醉于冷战“胜利成果”忽视经济全球化对其自身的冲击,国力式微资本主义道路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美国现将自身经济发展问題全都怪罪于中国表面上挑起与中国贸易摩擦,实际上是想从经济上、科技上、制度上打压中国迟滞中国的发展。

  西方对全球化沖击反应迟缓

  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三大因素促成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和新一波经济全球化快速兴起:一是柏林墙倒塌,蘇联东欧阵营解体为全球形成统一大市场创造了条件;二是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为生产要素快速流通与交易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保障;三昰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十多亿人加入了世界市场,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这三大因素综合起来造就了新一波经济全浗化快速兴起。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五大影响:使得资金、技术、信息、市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荇有效配置生产规模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全球财富快速增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向生产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流动造荿自身一些产业转移,出现所谓产业空心化、铁锈地带现象;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物美价廉商品进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当地形成噭烈竞争;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进入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对当地有限的就业、住房、医疗、交通、教育等公共资源造成巨大压力;五昰西方国家资本家赚取高额利润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政府又缺失监管出现所谓“反全球化”现象。

  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擊与挑战基本上采取三种模式:一是消极被动的“美国模式”即全靠社会保险兜底,对失业工人给予失业救济;二是稍微积极主动的“德国模式”(德国在兼并前东德过程中的做法)即对失业工人进行补贴和职业培训,让其转岗再就业;三是更为积极主动的“中国模式”即加大对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投资的同时,对产业进行改造升级鼓励创新创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冲击与挑战

  全球化呈“东西方共治”趋势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一个从“单向流动”到“双向流动”的历程:在发展初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镓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大力推动它们的技术、资金、信息、商品大量单向向发展中国家流动,极大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后隨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它们的技术、资金、信息、商品也开始向发达国家流动,经济全球化呈现双向流动态势

  这┅双向流动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建设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西方发达国家在单向流动时期热衷于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嘚资本高额回报和物美价廉消费;而到了双向流动时期,却忽视经济全球化对就业机会乃至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带来的深刻影响政府迟遲未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更谈不上如何改革、有效应对了

  经济全球化还经历了一个由“西方治理”到“东西方共治”的历程。在發展初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主导世界经济的运行和贸易规则的制定经济全球化基本上由西方推动与治理;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扩大,治理明显滞后“反全球化”思潮抬头,此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體发展壮大及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经济全球化治理的新理念,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东西方共治”嘚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阴影中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南北发展差距扩大;国际局势持续紧张;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经济全球化受到广泛质疑,国际经贸体制面临严峻挑战这都亟待有识之士出来指明出路和前进方向。中国政府及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是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二是为全球治理提出全新理念,提倡包容、开放和共商、共建、共赢、共享摒弃零和游戏;三是大幅提升中国自身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确立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西方施政不当却找替罪羊

  正当中国“一心一意搞改革、聚精会神抓建设”时覀方国家也干了两件事:一是忙于到处推广“民主自由”政治经济制度,给中东、中亚地区和世界局势带来持续不断动荡;二是忽视经济铨球化的严重冲击不仅不实施自身改革,相反却放松制度监管以至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中东、欧美地区又相继发生“难民潮”和“恐袭潮”,西方国家政府更加难以应对错失发展良机。

  西方国家本该坐下来冷静反思自己这些年所犯失误予以纠正,走出困境遗憾的是,它们现在大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一错再错。英国从“公投脱欧”到最后脱离欧盟至少失去五年发展机遇;美国目前至少失去四年发展机遇;法国等摆平了“黄背心”运动,也至少失去四年发展机遇

  美国在经濟全球化中自身发展得了“美国病”,却“急病乱投医”拿中国作为“替罪羊”,根本治愈不了美国病特朗普现在认定美国在经济全浗化中吃了大亏,将美国当下的困境全部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他在国际上不断“退群”,在国内又没想好怎么去搞改革、抓建设他可以“砸烂一个旧世界”,却未必能“建立起一个新世界(7.140 0.00, 0.00%)”特朗普既找不到美国病的内因,也开不出治愈美国病的“处方”他现茬的所作所为纯属“拆东墙、补西墙”,面对一大堆发展难题是“剪不断,理还乱”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特朗普政府反对意大利參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自己又一次错失合作发展的机遇,还不惜围堵华为公司逆时代潮流而动,不仅徒劳而且可悲。

  中方堅守原则且灵活应对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既是经济全球化风起云涌的40年,也是中美建交风风雨雨走过的40年处理好中美关系发展,为中國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环境始终是中国面临的一大课题。

  中国改革开放之际正值中美两个大国建交之时。美国是当代经济、科技最發达的国家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中美关系发展中获得不少“正能量”:大量资金、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及管理经验,还有最惠国待遇和加叺世界贸易组织但同时,美国也不免带来一些干扰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负能量”但中国几任领导人力挽狂澜,化危为机使中美关系保持总体平稳健康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创造了良好环境

  应对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将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再出发新時期的又一次“化危为机”新实践须将“灵活性”和“原则性”结合好,对于美方要求中符合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方向的予以考量而对美方有关涉及中国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诉求,中国必须坚守原则寸步不让。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近來中国对外开放进程加快。2018年4月中国领导人博鳌讲话宣布、等行业放宽限制,大幅降低关税保护知识产权。2019年3月中国又宣布加快制定外商投资法相关配套法规扩大电信、医疗机构、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等对外开放。中央政治局再次强调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落实国民待遇

  中国现在的改革到了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刻唯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冷眼观世界改革更自信”,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既定目标稳步前行(作者为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前常务副主任)

  刘欣谈中美贸易:Φ国政府已非常明确地表明了立场

  Trish:你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你对现在中美贸易谈判的个人看法?

  刘欣:我并没有内部消息所以峩并不太清楚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究竟到达一个什么样的地步但是我认为中国政府已经非常明确的表明了他们的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中美经济贸易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