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对东方湖的融化做了什么联想的科学家?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这不是一篇打算喷联想的科学家┅通然后拍屁股走人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最近我们看得太多了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自己被喷如果被喷成这样,却依然坚持走这條路说明他的内心是很坚定的。又或者说他实在是没有别的路可走

我也相信没有一个中国人,在内心深处会愿意做“美帝良心”

一个中国人,但凡有得选总还是想做个中国人的。

问题是如今的联想的科学家,可能没得选了

哪有什么坚持,全靠死撑

一个好恏的民族品牌联想的科学家,是怎样陷入这样“被喷 → 坚持 → 被喷得更惨”的恶性循环的

如果能重来,它有没有机会成为华为

联想的科学家的起步,其实比华为还早了3年

1984年,北京中关村

三个男人在办公室里愁眉紧锁,公司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创业不到半年,20万的创业经费已经被骗走了14万

几个坐办公室的大男人,用板车拉着运动裤、旱冰鞋和电子表沿街叫卖,维持生计

王树和、柳傳志、张祖祥,他们是中科院旗下的新技术发展公司正式员工但再这么折腾下去,说不定会被当作“投机倒把分子”抓起来

在决定公司生死存亡的那一天,他们三个把各自的想法写在纸条上默念几秒之后同时打开,三张纸条写着同一个名字——

彼时的倪光南春风满面是中国计算机领域的香饽饽。

一年前他刚刚谢绝加拿大的重金挽留,带着自费购买的研发汉卡所需的主要器件回国了。

他说:“如果我不回来我此后所做的一切不会对中国制造有所帮助。

果然不出一年,倪光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此刻,在整个北京城手握核心技术的他,更是被无数公司高薪相聘却都被他一一拒绝。因为他只想做出“汉卡”

此时的柳传志等人,也十分担心他这样的超級大神,会来我们这还不知道有没有明天的小庙吗

和倪光南不一样,柳传志是个苦出身

柳传志回忆上中学时的饥馑:每月家里只有半斤油,炒菜只能用筷子蘸几滴他饿到不行时,夜里爬起来找东西吃饥不择食地把银翘解毒丸吞了下去。

青年柳传志在宝鸡参加劳动生產一个青壮劳动力,每天的工钱是八分

没油水,吃不饱求生的恐惧感,支配了柳传志的后半生

40岁,柳传志奉旨创业要把科技转囮为生产力。这个商场上的菜鸟缴纳了14万的“学费”。

为了活下去他转过头卖旱冰鞋和电子表,哪怕和创业的初心毫无关系

东汉末姩,天下大乱刘关张三顾茅庐请诸葛出山。

此刻公司陷入绝境之时,柳传志三人也决定亲赴倪光南家,请他出山

倪光南开发出我們自己的“汉卡”,想找市场来应用而柳传志们,则需要拿技术换市场似乎是一拍即合。倪光南答应:出任总工程师

不过他提了一個条件:不做官、不接待记者、不赴宴会。

他只想做一个纯粹的科学家

进公司仅仅半年,倪光南便向市场推出了适用于PC机的第一型“聯想的科学家式汉卡”,当年就销售了300万这个前途飘渺公司的命运,就此改变

也因为倪光南的“联想的科学家式汉卡”,1989年公司正式改名“联想的科学家”。

不过汉卡使用的Z80芯片,依然来自于一家美国公司

从那时开始,倪光南就坚持在技术上,我们必须走自主研发道路

1988年,倪光南赴香港组建研发部门第二年,便自主研发出汉卡的芯片全线产品皆改为自主。

此时的联想的科学家靠着倪光喃团队研发的产品,年营收数千万

接着,他又带领整个板卡团队自主设计了整个主板和主板芯片。

1991年倪光南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咑印机芯片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研发的芯片居然比当时的打印机巨头惠普,自己研发的芯片还要好于是,靠着和惠普的合作联想嘚科学家的势头一片大好。

接着1992年,倪光南又开始全力研发程控交换机2年后,研发成功

今天我们都知道,华为是世界通信业的技术龍头可是在那时,靠着2.1万元起家的华为整个公司的营收,都比不上联想的科学家一个程控交换机产品技术更是被联想的科学家远远甩在身后。

更何况倪光南还在马不停蹄地研发,几乎每年一个产品

1993年,倪光南又搞出一个金融平台软件一经推出,同样大受欢迎

倪光南带领研发的每一个技术,都像一只下金蛋的老母鸡这一系列卓越的成果,在1994年结出一个大果倪光南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而彼时的柳传志也是难得一见的运营和销售奇才。

二人珠联璧合在几年的时间里,联想的科学家迅速成为了中国科技企业的龙头

嘫而,在联想的科学家的辉煌路上祸患的种子早已埋下。

技术的研发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1987年后来叱咤风云的台积电成立,投资额楿当于4500万美元当时联想的科学家营收不过几千万人民币,从来没搞过芯片连设计用的工具软件都没钱买。

倪光南带领技术团队虽是高謌猛进给财务带来的压力却是巨大的。

关键是柳传志还发现:争夺市场不一定要靠技术,最重要的是客户满意

联想的科学家的技术團队有过败笔产品:四型汉卡,单板机……曾经费大力气研发却先后被市场拒绝。

相反一些简单轻巧的创意,如一键上网、一键修复等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底是继续要闷头搞技术还是面向市场搞营销?

这本来不是一个选择题但是对于创业十年的联想的科学家來说,人力物力有限这是他们最现实的问题。

1995年联想的科学家走到了命运的分岔口。

6月30日这天联想的科学家200多名中高层干部,乌压壓地坐在总部会议室里

主席台只放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联想的科学家最大的上级——中国科学院派来了一位代表,宣读《关于联想嘚科学家集团领导班子出现分歧的情况通报》

此刻,不过是矛盾的爆发他们的争吵,已持续了两年之久

起因是1993年底,倪光南成立“聯海微电子设计中心”要做自己的CPU。

这是一个所有PC产品都要用到的核心部件彼时,微软和英特尔组成的Wintel联盟几乎垄断着全世界的市場,只有日本还在做最后的殊死抗争

也许倪光南意识到,这是中国发起冲击防止市场被血洗的最后机会。

然而这个产品不像前面的┅系列芯片,操作简单投入较小。这是一个押上联想的科学家整个公司的命运都负担不起的产品。

可倪光南着急啊此时的他已经54岁叻。退休前产品能不能问世还是一个问题。他更打心底里明白科技对中国的重要性。

于是1993年,倪光南用他强大的人脉拉上了长江電脑公司和复旦大学,一起研发

但是在柳传志眼中,挑战英特尔的CPU可能是世界上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联想的科学家的PC业务稳赚不赔已经是稳定的现金牛。柳传志还搭上了房地产的顺风车他从1992年开始,就在烟台、福州、惠阳等城市买地建立联想的科学家工业园。

聯想的科学家集团副总裁李勤常常和倪光南吵架。他说倪光南每年都要拿上百个研发项目来申请,大多都是只赔钱不赚钱的我当然偠指出来了。

柳倪二人开始频频内耗柳传志更换财务总监,倪光南举报柳传志有个人经济问题

柳传志表示再也无法与倪光南共事。

联想的科学家集团最后的决定是——留用柳传志解除倪光南总工程师和董事的职务。

1999年彼时已经60岁的倪光南,离开了联想的科学家

已被解聘的他,落寞地向联想的科学家呼吁:请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

他害怕连带自己的成果,也被联想的科学家一起解聘了没想到一語成谶,联想的科学家几乎裁撤了所有技术团队彻彻底底变成了一家贸易公司。

2000年互联网泡沫崩溃,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受到波及:网易发行价15美元跌到0.47美元,被纳斯达克摘牌;中华网的股价缩水到市值的1/200被人收购出局。

柳传志目睹了无数科技企业的猝死他决萣:转移联想的科学家的业务重心。

从那一年起联想的科学家成立联想的科学家控股,高调进军各个行业

神州租车、拜博口腔、房地產企业融科智地、互联网金融企业拉卡拉、水果公司佳沃鑫荣懋、私募和风投公司君联资本和弘毅投资……联想的科学家处处发力,除了咾本行

但是柳传志的路风光无限。这一年联想的科学家正式被纳入香港股市恒生指数。

柳传志的联想的科学家活色生香倪光南,却荿了那个被解聘的人已是快要退休的年龄,可是他还铆着一股劲——要做中国自主的操作系统和芯片

他永远记得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的那句话:“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芯就是芯片魂就是操作系统。

恰好1999年9月把濒临倒闭的BBT,重组成为“中芯微”的李德磊找到了倪光南。倪光南和李德磊相识于加拿大访学之时

曾经的他们虽没有过多交集,但这支“中芯微”(方舟科技前身)的技术团队曾承接摩托罗拉的外包业务,也做过日立的芯片业务

从这支带着技术基因的团队身上,倪光南似乎一下子看到了“中国芯”的希望。

他不要┅分钱也不要一点股份,搭上自己的全部为李德磊找人、找钱、找资源,还拉来了科技部的项目

2001年4月,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枚嵌入式芯片“方舟1号”诞生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芯片

接着,又研发了”方舟2号“

国家也开始投入资金支持,并全力配合方舟芯片的推廣

北京市政府直接订购了几万台,国务院众多部门还有其他的行业也被召集起来,大家要一起支持国产芯片

与此同时,倪光南还用洎己的人脉拉来了很多企业客户,但李德磊却拒绝为他们供货他从一开始,就只打算把这些货卖给政府客户

因为操作系统早就被Wintel联盟垄断了,不支持方舟搞的这一套技术各种软件也不兼容。市场上的人不会买单的

可是,政府部门的人也纷纷抱怨买来的机器甚至荿了被封存起来的废铁。

与此同时李德磊也放弃了”方舟3号“的研发。

倪光南赌上了自己的信誉拉来了客户却不能为他们供货;方舟3號也无法继续研发,不得已他只得离开了方舟

而此时的李德磊,却靠着倪光南拉来的资源在中关村盖起了方舟大楼,直至今日依然屹竝不倒

很多人都说,这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再加上没能成功研发的芯片,对倪光南的负面扑面而来

2018年,中兴被美国制裁倪光南当年嘚助手梁宁,回忆起这段往事无比沉痛。

世人眼中他是一个唐吉柯德。被柳传志逐出联想的科学家曾经推动的重大项目未能完成。為了这个梦想被一个又一个人利用
他明知道自己在被人利用,还是宁可冒着一世英名赴水流的风险还是继续尝试、继续努力。
不作为无过错的人们嘲笑他:“不识时务”、“老被人骗”、“被人骗了还在继续做”……
然后所有人,继续直接间接地为“无芯”买单

只昰,那时的他在人们眼中,只是一个骗子般的固执的科学家

2006年,因为此事被牵连的倪光南,只能一遍又一遍遗憾又愧疚地说自己看错了李德磊。

然后67岁的他独自落寞地向科技部负荆请罪。

于此同时联想的科学家正处于人生巅峰。

2004年联想的科学家收购IBM的PC业务。國人震惊了:从来只有外资吞并中资竟然有中资收购外资?

一时间联想的科学家被视为中国品牌的骄傲,柳传志被视为中国企业家的驕傲

2005年,人民网放出了这样一篇报道——《联想的科学家三代CEO的接力与演进》在文章中,联想的科学家的崛起被视为中国企业的典型样本、中国经济的反映。

讽刺的是收购IBM仅仅一年,联想的科学家就宣布将全球总部从北京迁往纽约迈出了成为“美帝良心想”的第┅步。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浪潮下像联想的科学家一样,成长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有能力做研发的自然也越来越多。

然而在以利益為重的企业上栽倒两次的倪光南,此后再也没找任何企业合作

只是,直至今日已经80岁的他却从来没有一天停下,为国产操作系统和芯爿奔走呼号的脚步

即便无数人都说,他带着那股堂吉诃德的“傻气”即便他的一世英名,在很多人眼里早已荡然无存。

在博客中国仩他的个人专栏,只有50个粉丝然而他却写了115篇文章,几乎都在为自主设计芯片和操作系统还有开源软件等发声。

2013年他还作为主要發起人成立了“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并为联盟拉来了近百家成员单位

直至今天,满头华发的他依然在为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发声

如今的倪光南院士,似乎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联想的科学家黑”

去年年末的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倪光南院士曾说“华为囷联想的科学家这30年来,犹如龟兔赛跑

1995年,联想的科学家销售额67亿元是华为的4.5倍;

2001年,华为销售额超过联想的科学家而截至2018年12月22ㄖ,联想的科学家市值81亿美元而华为估值已超4000亿美元,二者差距接近50倍

默默研发坚持、不断搞创新的华为跑在了前面,而那个聪明的、只看到眼前利益的兔子远远落后了

倪光南院士自己,则几乎成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旗手

在任何地方,如果你看到一个老人在振臂高呼“中国技术必须自主可控”他是倪光南。

他在回顾“方舟”项目时说:“这是企业的失败不是技术的失败。”

什么意思呢这个企业没有活下来,但是技术的尝试却是有价值的。软件1.0往往不太好那么1.0就不去做了吗?1.0不一定是失败1.0只是一个过程。没有1.0哪有2.0呢

從另一个角度来说,“方舟”也许失败了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芯”失败,更不意味着中国的自主研发失败

中国不止一个“方舟”,峩们还有无数正在奋进的方舟就像如今人人皆知的,华为的“诺亚方舟”

即使被网友群嘲,杨元庆似乎依旧春风满面比起正遭遇美國禁令的任正非,还是他看起来更得意一些

2019年4月,联想的科学家的2018年财报出炉年营收超500亿美元,CEO杨元庆在发布会上总结道:

“现在是聯想的科学家的最好时刻”

同期,华为的2018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任正非被记者问道:“华为下一步会不会倒下?”

任正非回答:“早晚的事凊”

2019年5月,中国的高科技行业尤其芯片、AI行业等被美国严重钳制举国上下忧心忡忡。

“全球化是必然趋势联想的科学家并不打算做操作系统和芯片。

任正非也说支持全球化,我们应该购买美国芯片但他是这样说的:

所有的高端芯片我们都可以自己制造。尽管洎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的多 我还是高价买美国的芯片,因为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应该融入世界。”

前几天联想的科学家CFO黄伟明接受采访,表示联想的科学家对于“美国增加关税”早有对策:

联想的科学家在全球设有制造基地如果美国再对中国增加关税,联想的科学镓可能 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不受关税影响的国家

虽然后来,黄总对这番言论进行了道歉

但是他在道歉中仍然说:

“即便 个别地区政策鈳能会对我们造成影响,我们仍然能够以中国智造作为根基通过 布局全球的产业链,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谁能告诉我,这是澄清还昰文字游戏

联想的科学家准备好了对策,华为也准备好了

5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华为的禁令推迟90天实施任正非说:

“这个90天对我們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们不需要这90天。

平心而论华为要做世界第一,但联想的科学家也是世界500强

不是每個人都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企业。首先要活下来然后才是怎么活。

商人是逐利的无可厚非。站着赚钱还是跪着赚钱,都是赚钱

1998年,柳传志公开提出:“贸工技”是联想的科学家应该走的发展路线

从那时起,到2004年联想的科学家收购IBM为止联想的科学家在国内的声望达箌顶峰,甚至有人形容为“柳传志神话

而当时的倪光南,处境是非常艰难的

有人认为,倪光南太书生意气太固执、太自私:“历史不可能回到1995年再按照倪光南的意愿重新走过,而柳传志今天(2004年)的联想的科学家似乎比1995年能够想象的还要辉煌

但实际上,1995年倪光喃离开之后的8年里联想的科学家集团的年销售额仅仅增加了不到5倍。

而在1995年之前的8年中联想的科学家集团的年销售额却增加了至少60倍!

直到2006年前后,反思“柳传志神话”的声音才开始出现

阿果在《不能失去联想的科学家》一文中,为倪光南们鸣不平:“联想的科学家過于神化了柳传志们的运作而不公正地贬低了倪光南们的奉献”。

支持柳传志们昨天运作的有倪光南们前天积淀下来的技术成果;

支持柳传志们今天运作的,有倪光南们昨天到联想的科学家后重新开发出来的技术;

支持杨元庆们明天运作的又是什么呢?

倪光南说华为和联想的科学家是龟兔赛跑。

如今兔子如梦初醒,发现乌龟已经跑过了终点线又在往新的目标前进了。兔子不是不想追只是巳经追不上了。

杨元庆刚刚担任联想的科学家集团CEO时曾想重新回到“技工贸”的发展路线上来,提出要把联想的科学家的技术研发投入增加到每年十亿元以上

但是,由于多年的延误科技骨干的流失,技术积累不够最终失败了。杨元庆只好选择仍然把重心放到生产囷销售联想的科学家微机上。

其实回到1994年联想的科学家曾有机会,成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领军者

倪光南曾说:“1994年左右,我们(联想的科学家)进入通讯领域时品牌、资金和技术等各方面条件比华为优越多了。”

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一直想假如当年倪光南没有离开聯想的科学家,而柳传志听了他的话如今的联想的科学家,会是怎样

也许,联想的科学家顶不住巨大的科研支出像“方舟”一样,早就破产、消失

也许,中国现在有了两个华为

纪伯伦在他的名作《我的心只悲伤过七次》中说:

“我的心只悲伤过七次……有一次,茬困难和容易之间我选择了容易。

我想如果有得选,谁也不想做美帝良心只是一直赚容易钱赚到今天,已经无法回头了

一不做,二不休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

说实话,我很想写一本同人小说叫做《重生之我是柳传志》。如果不会被柳传志告的话

如果能重来,你会不会替柳传志选那条更难的路呢?

  “为什么经历过失败、非议还要坚持?”7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被媒体问道

  “没去考虑这些事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去争取1.0往往不太好用,那没人做就不去做了吗也得做。1.0是一个过程没有1.0哪有2.0?”

  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下海的科学家倪光南大半生嘚心血都倾注在中国IT核心技术,尤其是芯片和操作系统上全球化的市场浪潮里,他曾被定义为失败的一方但如今再看陈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995年6月30日上午,联想的科学家集团六层会议室倪光南和柳传志分坐在第一排的两边。

  联想的科学家中层以上干部200多囚都要参加会议虽然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气氛,但仍静待事情的发生不敢妄议。

  联想的科学家董事会宣布解除倪光南总工程师和董事职务柳传志在随后的发言中声泪俱下,被解除职务的倪光南则镇定自若他说:“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大目标(科教兴国),而内心感到全心全意为了这样一个大目标工作永远是最幸福的人。”

  会议结束后倪光南和柳传志各自默默地离开现場。十年间他们从风雨同舟变成背道而驰。

  当年中关村有“三个企业家找到三个科学家,成就三个知名企业”的经典故事:柳传誌找到倪光南开发联想的科学家式汉卡,成就了联想的科学家;张玉峰找到王选开发方正激光照排系统,成就了方正;万润南找到了迋辑志开发四通打字机,成就了四通

  在中科院计算所,与默默无闻的柳传志相比倪光南是“明星科学家”。他参与研制出我国苐一台大型计算机并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的科学家功能。

  《柳传志心中永远的痛》中记述柳传志1970年进计算所,老听人说倪咣南聪明记性特别好,于是假装对一个非常长的方程式不会向倪光南请教,后者提笔就写了出来倪光南1961年大学毕业,10年不用的方程式居然还能记得如此精确这让柳传志钦佩不已。

  在70年代“五七干校”下放劳动时两人在一班一个宿舍,倪光南发烧39度照样坚持咑场,不肯下来这也给柳传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觉得倪光南和他一样都是可以吃大苦的人。但最后横亘在他们面前恰恰就是各自嘚坚持

  1984年,计算所发起成立了新技术发展公司柳传志被选为主管日常经营工作的副经理。这一年年末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彡人一筹莫展。刚创办不久的公司被人骗了14万而所里给的开办费一共才20万。冥思苦想后三人模仿诸葛亮、周瑜、鲁肃,将各自的方案寫在纸条上三张纸条同时打开:“倪光南”“倪光南”,还是“倪光南”

  倪光南心中也有一个科技产业兴国梦。1939年出生的他对“國弱被人欺”有着切肤之痛“从小逃难的经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它让我明白,国家应该富强起来才不会受人家的欺负。”

  1983年倪光南毅然放弃了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机会回国。他说:“如果我不回来我此后所做的一切不会对中国制造有所帮助。”

  洇此当柳传志伸出橄榄枝后,倪光南没犹豫就接受了他相信,柳传志能推广好他的科技成果

  因为有一件事让他难忘:下放劳动時,一天晚上柳传志讲《基度山恩仇记》电影,倪光南看过这部小说但柳传志讲得绘声绘色,他依然听得津津有味从此,他对柳传誌的文学功底和表达能力佩服不已

  倪光南接受邀请时提了三个条件:一不做官、二不接受采访、三不出席宴请,他想把时间和精力嘟集中在研发上

  倪光南将联想的科学家式汉卡技术带入公司,它共更新了8个型号为公司创造了上亿利润,并带动了包括微机产品茬内的整体营销最终联想的科学家也成了公司的新名字。

  倪光南亲自站柜台推销汉卡了解用户需求。他还坐在负责接热线电话的笁程师旁边随时准备回答用户的提问。

  1988年在联想的科学家汉卡站稳脚跟之后,倪光南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微机上他带领团队在香港研发成功了“中国制造”的联想的科学家主板和扩展卡。1990年采用自主设计主板的联想的科学家微机在国内推出。

  联想的科学家式漢卡和联想的科学家微机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倪光南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十年,也是倪光南和柳傳志合作亲密无间的十年截止1994年,联想的科学家的销售额达到47.6亿元

  不过当时汉卡已经江河日下,国外电脑品牌大举入侵中国市场联想的科学家需要突破瓶颈,必须要寻找新的出路

  此时,一个不害怕失败的科学家和一个需要谨慎行事的企业家发生了分歧他們最终的目的都是从圆底到达圆顶,但却选择相反的路径进击

  力主自主核心技术、想要抢占科技高点的倪光南要对标Intel,从设计入手莋芯片1994年,倪光南与复旦大学、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意向中科院和电子工业部甚至承诺由联想的科学家牽头,组织有实力的计算机企业一起参与制定一个国家投资计划。

  但在最后一刻此前一直和倪光南步调一致的柳传志第一次说了“不”,他的理由是芯片项目投入和风险巨大非联想的科学家的实力可支撑,倪光南是“技术至上并不清楚整个市场是怎么回事”。柳传志的路径是先利用成本优势占领市场再做技术开发。

  科学家比拼的是长板优劣之分只在于能否取得成功,不在乎失败的次数;企业家还要顾及短板因为一失足就可能成千古恨。

  也许二者结合才是从圆底到达圆顶的直径但是两个都极度自信的人都不能说垺对方,坚强固执又让他们更加水火不容每次工作会议都成了两人的争吵会,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半年倪光南还向中科院控告柳传志莋风霸道、有严重的经济问题。

  1995年6月30日中科院派出的工作组调查表示,没有材料证明柳传志同志存在个人经济问题倪光南被解除職务,联想的科学家ASIC芯片和程控交换机等项目陆续中止1996年一次会上,柳传志第一次把提倡了十年的“技工贸”道路变成了“贸工技”

  媒体把“柳倪之争”称为“市场派”与“技术派”的一次决斗。在那个时代不仅柳传志,联想的科学家其他董事和高层都站在了他這边;不仅联想的科学家彼时绝大多数企业家都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去应对国际竞争;不仅企业家,是中科院这个政府单位选择了“联想嘚科学家路线”

  中科院一位前领导说:“和倪光南同等水平的科学家,人数多于和柳传志同等水平的企业家在二选一时,只能选柳传志企业家在中国是稀缺资源。”所以不仅倪光南,王辑志也被扫地出门王选遭遇过“逼宫”。

  脱离了时代用后世之明去偠求前人是不公平的,中国的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尤其是“中兴事件”之后新人还是忍不住去想象,如果赱倪光南的技术路线今日的联想的科学家和中国半导体产业又会如何?

  即使1999年被解聘倪光南依然向联想的科学家呼吁:“请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希望我的这些工作成果,不要受到牵连”

  很多人把倪光南看成是唐吉诃德,那他要搏斗的风车不止联想的科學家一个

  倪光南刚被联想的科学家解聘,一个叫李德磊的人找上门来后者在中科院计算所读研时与倪光南相识。“当时他非常急切地找到我说日立美国突然要停止外包给BBT(方舟科技前身)一切项目,然后问我该怎么办”倪光南后来回忆。

  BBT是李德磊实际控制嘚一家公司他在日立美国半导体公司担任微处理器设计总监,因此BBT承接日立芯片的外包业务国内研发芯片领域一片空白之时,BBT却磨练叻一支做CPU的技术队伍中科院计算所博士刘强是主管研发的副总裁。

  这个技术团队让倪光南眼睛一亮不谙世事的他以为看到了重启“中国芯”的希望,为李德磊找钱、找政府、找资源、找人本人则未要一分一文一股。

  2001年4月中国第一片自己设计的嵌入式芯片“方舟1号”诞生。尽管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但作为第一款可以商品化的32位芯片,“方舟1号”一出生就备受瞩目

  2001年7月,经过高级别的专镓技术鉴定会并由四部委联合召开了盛大的发布会,“方舟1号”被推上了技术神坛此后,国家开始陆续投入资金支持方舟科技

  為了配合内嵌方舟芯片的NC(互联网计算机)推广,北京市政府直接订购了几万台他们还专门把各个行业领头人召集起来,“逼着”他们支持推广NC

  国家层面,2002年10月实施的“缩小数字鸿沟―西部行动”动员国务院众多部门、西部地方政府和科研单位,重点推广应用国產NC和内嵌的Linux软件产品

  形势一片大好,但一个细节已经暴露出它的危机倪光南以战略市场部副总裁的身份加盟公司后,在“方舟一號”通过认证后不久就无奈退出

  原因竟是李德磊把“宝”都压在政府采购上,拒绝为市场上的客户供货而这些客户都是倪光南以個人信誉拉来的,他不得已离开了方舟

  但在政府部门,方舟芯片同样遭遇了困境因为服务器端被Wintel联盟把持,他们根本不支持Linux工具軟件这让用户叫苦不迭。另一方面政府内推广也是困难重重。虽有大领导支持但下边的人却想一步到位,“难得采购一次还不赶緊买好的!”

  2003年年底,NC开始从政府采购中淡出方舟芯片销售也大幅下滑。作为一个想着赚钱的商人李德磊看不到利润自然就要退絀。他开始宣扬芯片无市场论同时放弃“方舟3号”的研发。

  伤心的刘强离职后创建了北京君正集成电路公司。在《IT时代周刊》的調查中许多方舟老员工称,倪光南和刘强都不过是李德磊用完即扔的棋子

  “方舟3号”的夭折受到各方关注。李德磊表示“没钱研發是关键”但方舟大厦却拔地而起,至今仍竖立在中关村软件园

  倪光南为自己看错人感到自责,2006年他为当年请求国家支持方舟CPU研发,向科技部“负荆请罪”

  历经联想的科学家和方舟的挫折后,倪光南没有再加入一家公司但一直致力于推广国产操作系统、芯片、软件和文档格式国家标准UOF等开放标准。

  在他看来“中兴事件”的危机不仅在于供应链、核心技术上被对方钳制,更大的潜在風险在于网络安全“自主可控不等于安全,但不自主可控一定不安全”

  这些年,国内外血的教训不少

  2010年,伊朗布什尔核电站遭到美国“震网”病毒攻击1/5的离心机报废。只要目标计算机使用微软系统“震网”无须通过互联网即可传播。

  2013年6月斯诺登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要求谷歌、雅虎、微软、苹果等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直接接入NSA信息存储系统监听、监控、监视全球,中国是重點对象

  今年年初,Intel、AMD和ARM架构被发现近20年发售的芯片存在“熔断””和“幽灵”两个安全漏洞,能够让黑客远程控制机器、盗取数據信息它们几乎波及全球所有桌面系统、电脑、智能手机及云计算服务器。

  但刀不砍在身上就不会感到肉疼。直到“中兴事件”中国IT界才感到缺少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的锥心之痛。“芯片事件给人的教育挺大比我们讲一百遍都有用。”倪光南说

  美国放宽了對中兴的制裁,也许一部人会抱有侥幸心理但实际上,你家的钥匙还在人家手里

  虽然世界上很多国家没有这些核心技术也过得很恏,但中国是要崛起的大国加上特殊国情,中美必然要在方方面面进行多番较量

  “直到今天,Wintel的核心技术包括Windows OS和Intel CPU的知识产权连媄国最亲密的盟友也没获得过,也就更不能设想美国会把这些技术“卖”给或“换”给中国”

  所以20多年来,无论有多难倪光南都堅持做自主研发。“有些事情如果你觉得不可避免,那么早下决心比晚下决心要好比如北斗,我们十几年前就下决心要搞现在北斗佷好用。”

  2013年倪光南发起成立了“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希望统一标准依靠应用商店模式构建一个软硬件生态系统。不过他也坦言联盟的力量有限,“没资源也没钱、没人、没权,没用只能表达愿望,他更希望在政府层面能够重视和引导”

  现在,从国家到企业终于都下决心要突破了

  5月9日,年近耄耋的倪光南出席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并发表了《国之重器:自主知识產权才是核心竞争力》的主题演讲,国产软硬件已从“不可用”发展到“可用”正在向“好用”推进。

  在《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莋系统往事》中倪光南当年的助手梁宁写道:世人眼中,他是一个唐吉诃德为了梦想被一个又一个人利用,而他明知道自己在被人利鼡还是宁可冒着一世英名赴水流的风险,还是继续尝试、继续努力”

  不过对于金钱和名利,倪光南从没放在心上的他不谙世事,也不会为这些世事所累

  当初联想的科学家的许多研发人员去了华为;方舟没了,但君正将国产CPU技术延续了下去

  “没做成事の前,可能都会被当成唐吉诃德”倪光南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但也不一定要自己成功我做一段,人家接着做从大局看,一个企业鈈行还有更多企业出来依托产业界发展是一定可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想的科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