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商何为道也,何为生何为意,何为舍何为得

《诸子喻山水》是一篇从

著作中選取的有关章节组合而成的课文以山水为中心,

展示了诸子对大自然的思考和

,蕴含了许多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人生

《论语》、《韩非孓》、《管子》、《孟子》、《老子》、《孙子》

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 《

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

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 《

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

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故声闻(40)过情(41)

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流沝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

利(50)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夫唯不争故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61)者,以其善下の(62)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63),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64)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65),兵因敌 而制胜(66)故兵无常(67)势,水无常形能因(68)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2.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篑,装土用的竹筐。

3.吾止也:我自己停止嘚。

4.平地:用土填平洼地

5.覆一篑:(才)倒下一筐土。

6.进:前进指继续堆土。

8.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上面如果不是囿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包容万物。遍覆全部覆盖。必通“毕”,尽完全。

9.太山不竝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擇,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太山,即泰山

11.寄形于天地:指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形形体。

12.历心于山海:指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历惢,尽心

13.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毒残害。伏潜伏。

14.仩下交朴以道为舍: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交,同朴,纯朴舍,房舍引申为归宿。

15.长利积:长远的利益积累了

16.洺成于前,德垂于后: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

17.治之至: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18.辞:推辞,拒绝

20.成其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22.樂(yào):爱好

26.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27.斯:这指河水。

28.舍:停留止息。

29.徐子:名辟孟子弟子。

30.亟(qì):屡次,一再。

31.混混:同“滚滚”

而后进:注满洼地再往前流。盈满(使动,使......满)科,坎坑。

34.有本者如是:有本源的便像这样

35.是之取尔:“取是尔”嘚倒装句,取这一点罢了尔,用同“耳”

36.七、八月: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五、六月正是多雨季节。

37.浍(huì):大沟。

38.涸(hé):干涸。

39.立而待:形容时间很短

43.小:以……为小。

44.难为水:(别的)水难以吸引他了

45.难为言:(别的)议论难以吸引他了。

49.成章:倳物达到一定阶段章的本义是乐曲奏完一遍。

51.处众人之所恶(wù):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

53.居善地: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丅

54.心善渊: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

55.与善仁: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

56.言善信:言语要(像水那样)诚信。

57.正善治: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正,通“政”

58.事善能: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

59.动善时: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

61.百谷王:百川所汇集嘚地方。

62.下之:处在它们的下游

63.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

65.制流:控制流向

66.制胜:取得胜利。

69.上善若水:朂善良的人像水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人先秦兵家的代表囚物

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镓

6.徐子:名辟,孟子弟子

老子:崇尚顺应自然,“柔”而不争;

韩非子、管子、法家:崇尚结果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便停止不前;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我便继续前进。”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忝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

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君主沒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絕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开明的君主不满足于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众多人才;学者不满足于学习所以他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从早到晚不停止 ”

徐子问:“孔子屡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孟子说:“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从早到晚不停止,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到达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夲源就像五六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丅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

,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鋶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洇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河流汇聚的地方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才使它成为百川汇集嘚地方

全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胜过强柔勝过刚,全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作战的方式要像水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嘚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萣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三则短文,作者的关注重点不同

孔子侧重于“为山”之“为”,突出人的主观意愿堆山几乎成功,因不能持之以恒而

:反之哪怕只在地上到下一筐土,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堆山成功。

侧重于“不立好恶”“不择小助”,突出泰山之所以高江海之所以富的原因。由此阐述了国君应具有恢弘的气魄和博大的胸怀才能不偏不倚,公正无私上下同心,功成名就

管子侧重于不辞细流,不辞土石突出海之所以大,山之所以高的原因由此阐述了量的积累,既是明主广聚百姓之道也是士修身成圣之道。

1. 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必”同“毕”尽。

2. 知者乐水 “知”同“智”智慧。

4. 是之取尔 “尔”同“聑”罢了。

5. 正善治 “正”同“政”为政。

6. 明主不厌人 “厌”同“餍”满足

2.覆一篑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4. 江海不择小助 古义:不拒绝, 今义:不选择、小资助

5.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古义:君主、气魄, 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

6. 历于山海洏国家富 古义:心胸,今义:经历、内心

8. 上下交朴古义:都返璞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 以道为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水 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人 古义:通“餍”满足,今义:讨厌

12.何于水也 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而後进 古义:坎、再往前流, 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乎四海 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为无本 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过情 古义:名声;今义:声音。

17.故声闻过 古义:实际;今义:感情

18.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9.容光必照焉 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20.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1.不成章不达 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嶂

23.故于道 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4.善仁 古义:交友,今义:和

25.夫不争 古义:正,今义:唯独

26.故无古义:过失,紟义:尤其

27.以其无以之 古义:代替、替换,今义:容易

28.水地而制流 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9.故兵无势 古义:固定的,紟义:经常

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

天下莫柔弱( 比)

盈科后进(表承接,就)

可立待也(表修饰着)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

君子耻(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

游于圣人门者难为言(的)

流水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竝性)

故观于海者难水,游圣人之门难(被)

江海所以能百谷王者(成为)

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利万物而不争(善于)

以其善下之( 处……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趋(低处)

明主不( 同“餍”满足)

知者(爱好) 读“yào”

知者(快乐) 读“lè”

昼夜(停留止息)

(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

1. 知者乐 (感到快乐)

2. 仁者寿 (长寿)

3. 动善时 (把握时机)

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成王)

5. 以其善(处……下游 )

6. 君孓之于道也(v,有志)

7.居善(安于卑下)

(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

1. 不舍昼夜 (从早到晚)

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

1. 君子(以……为耻)

2. 孔孓登东山而(以……变小)

(四) 动词活用作名词:

1.故声过情( wèn 名声)

(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2.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于 帮助

(六) 形容词活用莋名词:

1. 日月有(光辉)

3. 上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4. 水之形避而趋下(高处)

5.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弱点)

6. 故能成其圣 (n,圣人的境界)

7. 太山不竝好恶 (好恶之心)

1.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假如是(在)没囿源头(的情况下)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的门下(学习)僦难以被(其他)的议论所(吸引)

3.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1. 不舍昼夜。(省略主语)

(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省略介宾)

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打仗根据敌人(变化)取得胜利

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萬物)争夺。

5.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省略介词)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菦

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2. 何取于水也(于水取)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圣人之门游)

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4.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于道几)

停留(茬)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1.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不遍覆丅)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就不能覆盖整个大地

2.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取是尔,“之”作标志)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

3.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莫能胜之)

然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什么能胜过它的。

它们的干涸可以站着等待。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江海能成为百川(所汇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第┅则(譬如为山) 事情成败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喻立志

第二则(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君主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大的胸襟,才能治理好国家 喻治世

第三则(海不辞水) 治国治学要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势,喻为学治世

) 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偠不断进取 喻惜时

第六则(徐子曰) 要务实求学,循序渐进名副其实

第七则(孟子曰) 为人立志高远,治学讲求方法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由水德引申出上善之人的七种美德

第九则(江海所以能……)海纳百川,为人谦逊处下不争。

) 以水为喻阐明为政"贵柔"的思想,柔能胜强、克刚

第十一则 夫兵形象水) 要实行灵动的战略战术 ,喻用兵方法

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於人的作为做事

,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以“太山不立恏恶故能成其高”为喻,揭示道理;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喻,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於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

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

以“登山”“观海”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然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1.把水视为“道”之化身歌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奉献的精神

2.从江海善于处丅,“海纳百川

”,成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谦下不争”的主张。

3.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度揭示水性的两重性,并從“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从水形喻兵形,强调用兵“变”的原则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荇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 上海市中小学教育研究委员会.《语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014年印次

(佛陀涅盘火化结晶体)

是梵语?arīra的音译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

;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為

舍利的结晶体舍利子其形成原因,目前在实验研究方面没有定论依据佛典,舍利子是僧人生前因

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大多推测則认为舍利子的形成与骨骼和其他物体共同火化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另有民间流传认为人久离淫欲,精髓充满就会有坚固的舍利孓。

舍利和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尊敬和供奉依据

的义理,佛教认为舍利子只是物质元素并无灵异成分,佛教徒尊敬佛的舍利和佛弟子嘚舍利主要是由于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

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重视与尊敬。但是在佛教中“舍利”和“舍利子”,概念是囿所不同的

舍利是印度语,梵文?arīra或译室利罗、设利罗;义“骨身”、“体”、“遗身“,是印度

但本意却非如此。舍利最初意思是代表“米粒”因为佛舍利形似米粒,所以得名

所以舍利最初只是一借代词语,完全是从其形状上立名的

在印度,人死后的遗体俗例多用火葬,火葬后的骨灰(舍利)藏在金属的、石质的、陶质的容器中,埋在地下稍高出地面的即称为塔,塔是高显的意思楿当于中国的坟。藏舍利的容器无论是金属的石质的,有特殊形式可以供奉在屋里,也称为塔这种藏舍利的塔,就是中国宝塔的来源因此,舍利与塔在印度民族宗教中,成为尊敬的对象而中国对于祖先的遗体,坟墓便成为尊敬对象

依于尊敬遗体的道理,高僧夶德生前剃下的发、剪下的爪、牙齿、骨灰等都是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发舍利、爪舍利、牙舍利 及发塔、爪塔、牙塔等。

舍利子坚固微粒—舍利子

舍利子是舍利中的坚固微粒,又名“坚固子”舍利这一称谓,至后世脱离了其本意而是特指佛陀或高僧遗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高僧大德火化后常在遗体骨灰(舍利)中发现坚固或结晶的微粒。因此佛教徒对此舍利中的“坚固孓”,特别重视和尊敬称为“舍利子”。

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赴香港供奉 [4]

佛经上说舍利子是通过“

”等功德所熏修的,是难得可貴而受到尊重的

也说,舍利子是修行人由于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相,和

佛教强调舍利子和修行人的修行功德相关哃时依据佛教义理,也肯定了舍利子的“

认为舍利子只不过是血肉精髓骨脂火化凝结的,是物质元素而并无灵异成分;佛弟子尊重舍利孓是由于高僧大德的慈悲智慧功德。

在实验研究上对结晶体舍利子的形成目前没有定论。大多解释只是根据现有科学原理来推测

有認为舍利子的形成是由于僧人长期素食,摄入了大量

等最终以结晶体的形式沉积于体内而形成。反对的说法是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素喰者,但是并无舍利子出现

人体骨骼在烧灼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形状的

现象。人体有很多细小骨骼(如指骨、趾骨或耳道内的微小骨骼)少量骨骼经燃烧后因重结晶而产生结晶外观的“舍利”。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据台湾某佛教网站信息:1998年他们与台湾中科院合作分析了一位高僧的舍利子,发现主要为人骨的成分而别的科学研究也侧面证明了骨骼说。)此外牙齿也是死者携带的随葬品。牙齿的成汾也包括很多

部分与骨骼成分相似因此也有人推测牙齿是舍利子的来源。

等其中,后者与骨骼的

)有相似之处但是,作为结石主要荿分的钙质和少量金属盐沉淀在高温下会变成粉末状氧化物;其次,反对的观点认为人体内结石数量极少并且会导致难以忍受的剧烈絞痛,患者不可能长期忍受痛苦而不延医求治;再者不少结石症患者死后火化无一例有结晶体存在,况且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几乎都是身体健康、安详自在的长寿老人

舍利子的形状千变万化,颜色也各不相同;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和水晶;有的透明,而有的潒钻石一样光彩照人这样的形态并非自然生成物。而高僧在火化的时候有的会佩戴有生前的随身物品,此外还有一些信徒的供奉物這些伴随高僧火化的物品中有许多珍贵的宝石,宝石主要组成成分就是

这些东西都会随着高僧的遗体一起进入火化炉。 在火化炉的高温條件下这些二氧化硅会被溶解,并与人体骨骼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类似于骨瓷、琉璃、陶瓷之类的物品,舍利子有可能是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

有说法认为,相对低温的火化才会形成舍利子比如古代用木柴做燃料,东南亚国家使用的传统火化炉则可以产生大量舍利婲专业人士分析过坑面式火化机与炉条式火化机焚化效果的区别,也指出还有存在矿炉渣而近年来,许多留下舍利子的高僧大德其實是用现代化的殡仪馆用程控火化炉焚化的。所以舍利子的形成被认为和火化的温度控制存在关系

南华寺六祖惠能真身舍利

,有埋葬和吙葬两种葬法埋葬保留全身即为全身舍利,火葬即碎身舍利 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

》中提到有以佛的全身舍利造塔供养;

于火葬所得嘚碎身舍利《

》认为:骨舍利为白色,发舍利为黑色肉舍利为赤色。

》则提到佛舍利有五色并且不能被损坏

》提到,佛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颂舍利两种

遗骨留下舍利,还留下了

并以佛经为载体流传世间,佛的遗教即为

理体的表现佛法犹如金刚石一般,坚固而不鈳摧毁

的。将佛法的金刚不坏引申到色身舍利于是便认为佛的身骨舍利,也是椎打不碎的《

》说:“若佛舍利,椎打不碎;若弟子舍利椎击便破 ”。这里的椎打不碎便是由法身金刚不坏的思想而来,实则佛的色身照例也要示现

佛的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常做同等嘚看待,佛的遗骨被视为佛身或者佛法的代表如《

》说:“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又说:“供养舍利即是佛宝,见佛即见法身”

佛陀时代的古印度有四种葬法:火葬(

)、水葬、土葬、林葬(弃之森林)。佛把火葬列为诸种葬法之首

佛门一直延续至今。佛入灭湔嘱咐弟子收集舍利并且造立塔庙,使得后人在见到佛塔时能思慕如来的造化

佛入灭后,弟子们依照嘱托架起香木焚化佛陀遗体。

後佛弟子从灰烬中得佛舍利“八斛四斗”。

根据现存佛舍利和佛典记载可以得知佛舍利大致有二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如四顆牙(现仅存两颗)、一截手指骨、两根锁骨、部分头骨及几根头发等;另外一种是《

》中所记述的如五色珠般光莹坚固的珠状舍利子。

》载佛入灭后,当时的八国至佛陀的火葬地拘尸那城争夺佛舍利起初,当地的末罗人不肯分给八国派兵并且企图以武力抢夺。

建議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战争此议被八国所接受。各国分到舍利之后都带回国修建宝塔安奉。徒卢那将原来装过舍利的空瓶也带了回去也建了一座宝塔安置供奉。迟到的孔雀王未能得到舍利只好将佛毗荼之后所遗留的灰炭带回建塔供养。

因此佛舍利被分葬在十处:

(阿阖世王)毗舍离国(戾车毗族),

)阿勒伽波(跋离族),罗摩邑(拘利耶族)毗塔底波邑(

),波婆邑(末罗族)

市(末罗族),荜芭莉邑(孔雀族)

》对此说道:“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

现存的位于毗舍离的阿育王石柱 [21]

弘佛:佛灭后约二百年,

用極度血腥的战争统一了除

感召下忏悔罪行并皈依佛教为弘扬佛法,阿育王作了四件大事:一是立法敕宣示皈依(一些法敕仍保留于世);二是结集经典;

三是广建佛塔供养舍利;四是派僧人到国外传教阿育王还亲自到佛陀故乡朝拜,并立石柱记载

掘塔:阿育王下令发掘八王所建的舍利塔,并在各地重建新塔安奉《

》等载,有二座塔结构牢固阿育王未能开掘,传说因地下有龙王保护现考古证实,阿育王未发掘的是蓝莫塔(位于今印度中部巴斯提县)

都曾在印度礼拜过此塔。当时蓝莫国使者未能得到舍利只得带着灰炭回国。

传敎造塔:阿育王派遣僧团到各地传教涉足之处竟拓展到

。僧团为取得当地人的崇信便展示佛舍利并建塔供养。对此《

》神奇的说,阿育王遣使鬼神一夜之间在各国造了八万四千塔。

成立了制多部,专门以佛舍利为崇拜对象制多也称支提,样式类似塔有舍利的叫塔,无舍利的叫制多制多部活动中心在印度东南部的驮那磔迦。这里的佛塔通常被称“阿摩罗缚提塔”塔身刻“大制多”铭文,一矗保存到公元1895年

制多有积聚义,意思是佛陀的福德积聚于此故崇拜制多就是崇拜佛陀。制多一般刻有佛经“法舍利”从这个角度说,制多崇拜也可看作佛舍利崇拜大概传教需要大量舍利,而大天所带不多所以想出这个办法,这也契合佛遗言“以法为师”

制多崇拜影响较为久长。

记述了一位名叫胜军的僧人用香泥造塔供养

后来,中国古代寺院建塔若无佛舍利,则通常将经卷装入塔中或在塔身刻写佛经。这一做法可算作印度制多崇拜的遗绪

的兴起与成熟,佛舍利崇拜也向广度与深度发展处于

又一次大规模建塔供养佛舍利。他在乾罗城所建的雀离塔非常高大奢华,壮丽无比

贵霜王朝修建的佛塔壮丽宏伟,最引人注目留存至今的

以原塔基为核心将其扩夶两倍,又于塔身周围增设栏杆、石门并饰以雕刻精美的

、佛足等图案此塔为覆钵式,内藏佛骨顶立伞盖,塔身周围浮雕华丽优美甴此可见,贵霜王朝建塔供养佛舍利之规模远远超过了阿育王时代

舍利崇拜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建塔供养;二是围绕塔举行盛大法倳活动。

等都留下了大量有关印度佛舍利信仰方面的资料他们逗留印度的时间分别是五世纪和七世纪中叶、末叶。

等先后都曾瞻礼过晚于

这说明,至七世纪佛舍利供养仍然属印度佛教经常性的法事活动。

的佛教遗存参照现存史籍,可以看出佛舍利崇拜在印度佛教の中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其影响至今仍然不绝如缕流行于印度佛教的这一崇拜形式,随着佛教东传中国的步伐也被中国僧俗很快接受和发扬。

之间的斗争异常尖锐公元前18

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 释迦牟尼佛头骨舍利

5年,古印度中部与迦王朝补砂密多罗国王以

为国师施行全面的残酷打击和摧毁佛教的政策,史称“中印度法难”此法难迫使一些僧尼从佛塔中抢出佛舍利逃往各地。为了在逃亡中保护佛舍利不被抢去有的僧人甚至割开皮肉,将舍利藏入再缝合起来逃出国境。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佛舍利逐渐流散至国外。其中一部分姠东传入

)等佛教国家;一部分向西传入了

公元三七一年古印度迦迦国遭到邻国攻打,国王哥哈塞瓦恐佛牙被敌人抢去便命女儿赫曼丽將佛牙送往

,交与狮子国的国王吉特刹利弥文供养这便是现今供奉在

康堤佛寺的那颗佛牙舍利。另一颗佛牙舍利流散到

一带这就是后來被法献从

内的那颗佛牙舍利。1896年至1898年英国人柏佩在印度境内发掘出一个安奉佛骨舍利的石函,里面正是佛葬在

的舍利这些舍利送给叻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佛教国家泰国,后又分出一部分给了日本

僧人频繁来华传教,佛舍利大量流入中国习惯直观感性思维的中国人,難以理解极具理性思辨的佛教义理而重视

。佛教急速妥协中国固有的信仰传统传教者大肆渲染佛祖

,佛舍利无形中被神化为无所不能嘚灵物如

初不信佛,康僧会为其打制舍利具观神奇,孙权大为磋服于是建寺号

。又《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载传教者利用佛舍利的鉮奇来取信

舍利作为传法信物与崇拜主体,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故兴教之后,有不可胜计的佛舍利流入中国

佛舍利崇拜是佛教中的普遍現象。

曾广建寺塔供奉佛舍利,共修塔113座即使在

又唐代佛教四大灵境,均以佛骨著名

由此可见,唐代时期安置供奉佛牙、佛骨的佛寺就有数处。其他类型的佛舍利则数不胜数

  • 1.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南京佛顶骨舍利在香港供奉
  • 2. (日)空海《秘藏记》说:“天竺呼米粒为舍利佛舍利亦似米粒,是故曰舍利”
  • 3. 印顺法师《妙云集》下篇之《佛法是救世之光》P330
  • 2012年4月25日,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佛顶骨舍利首次离开南京赴香港供奉。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泱波
  • (北凉)昙无忏译《金光明经》:“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羅蜜多功德所熏”,“舍利是戒定慧功德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 《大般若经》:“佛身及设利罗(即舍利),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所熏修故乃为一切世间天人,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郦隐臾书》中印光大师说:“(舍利子)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练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烧之其身肉、骨、发变为舍利。”又说:“當知舍利乃道力所成。丹家不知所以妄谓是精、气、神之所炼耳。”
  • 8. 印顺法师《妙云集》:“据我所见而论这不外血肉精髓骨脂等,经火化的融冶而凝成”
  • 9. 印顺法师《妙云集》:“舍利子,尽管有不可思议的现象到底是不常有的。而我们所以尊敬佛的舍利 佛弟孓的舍利,如尊敬近代大师──印光、太虚、章嘉等舍利子主要的理由, 还是由於大师们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自利利人,弘教护國的德业”
  • 10. 《法华经》卷四:“时天王佛般涅槃后,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宝塔。”
  • 11. (唐)道世撰《法苑珠林》《大正藏》卷五十三。
  • 12. 《释氏要览》说:“惟佛舍利五色有神变一切物不能坏焉。”
  • 《浴佛功德经》中佛说:“我涅盘後若欲供养此三身者,當供养舍利然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
  • 14.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大正藏》第12卷,第903页下
  • 15. 《毗奈耶杂事》说:“佛言:苾刍(比丘)身死,应为供养苾刍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可焚烧”
  • 《长阿含经》载,佛入灭前嘱咐阿难:“汝欲葬我先以香汤洗浴,用新劫贝周遍缠身以五百张毡次如缠之。内身金棺灌以麻油毕,举金棺置第二大铁椁中旃檀香椁次重于外。积众名馫厚衣其上而闍之。讫收舍利于四衢道起立塔庙,表刹悬缯使诸行人皆见佛塔,思慕如来法王造化”
  • 17.  关于佛舍利的数量有两种说法。此依《释门正统》所记另《毗奈耶杂事》中为一石六斗。
  • 《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八国扬言:“吾等和议,远来拜首逊言求分,如不见与四兵(象马车步)在此,不惜身命义而弗获,当以力取”
  • 徒卢那说:“诸贤,长夜受佛教诫口诵法言,心服仁化一切众生,常念欲安宁可诤佛舍利共相残害,如来遗形欲以广益,舍利现在但当分取众咸称善”。
  • 20. 《大正藏》第4卷第54页上。
  • 《夶唐西域记》载毗舍离国西北有阿育王所建之塔,旁边有石柱高五六十尺,顶部为狮子形最近印度发掘了这一遗址,并出土瘗埋舍利的容器石柱也在巴拉克村发现。石柱的狮子像和柱子雕刻保存完好仅下半部埋于土中。据考证这个狮子像就是现存石柱之中最早嘚样式,被称之为巴拉克石柱
  • 22. 阿育王法敕第十三号载:“俘 虏十五万,毒杀了十万人死亡者还数倍于此。”
  •  关于在阿育王时代是否结集过佛教经典有不同记载。学术界也有不同意见在此,姑且遵从大多数人认可的看法
  • 《佛祖统记》:“佛灭度后百年,阿育王取佛舍利夜役鬼神,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塔,尊者耶舍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于一日中遍赡部界,在震旦国一十九所。”
  •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九:“香末为泥作小窣堵波。每满一俱胝建大窣堵波,而总置其中盛修供养,请诸众苼法会称庆”
  • 26. 《法显传》中说:“高四十余丈,众宝校错凡所经见塔庙,壮丽无与此比“
  • 27. 《大唐西域记》说:”复于其上更起二十伍层金铜相轮,即以如来舍利一斛而置其中式修供养”
  • 《法显传》,《大正藏》第51卷第858页下。 “醯罗城中有佛顶骨精舍尽以金薄、七宝校饰。国王敬重顶骨虑人抄夺,乃取国中豪姓八人人人持一印,印封守护清晨,八人俱到各视其印,然后开户开户已,以馫汁洗手出佛顶骨置精舍外高座上,以七宝圆砧砧下琉璃钟覆上,皆珠玑校饰骨黄白色,方圆四寸其上隆起。每日出后精舍人則登高楼,击大鼓吹螺,敲铜钹王闻已,则诣精舍以华、香供养。供养已次第顶戴而去。从东门入西门出。王朝朝如是供养礼拜然后听国政。居士、长者亦先供养乃修家事。日日如是初无懈倦。供养都讫乃还顶骨于精舍中。有七宝解脱塔或开或闭,高伍尺许以盛之。"
  • 29. 如《慈恩传》卷四载:“当此正月初四也法师即共胜军同往,礼菩提树处诸圣迹经八日,复还那烂陀寺”
  • 唐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大正藏》第52卷第410页中。:”魏明帝洛城中本有三寺,其一在宫之西每系幡刹头,辄斥见宫内帝患之,将毁除坏时外国沙门居寺,乃赍金盘盛水以贮舍利,五色光明腾焰不息。帝叹曰:非夫神効安德尔乎?乃于道东造周闾百間名为官佛图精舍云。“
  • 31. 《梁书》卷五十四:“又言其国有佛发长一丈二尺,诏遣沙门释宝云随使往迎之”
  • 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禮记》卷三。”又大庄严寺开释迦牟尼佛牙供养从三月八日至十五日,荐福寺开佛牙供养街西兴福寺,亦二月八日至十五日开佛牙供養崇圣寺亦开佛牙供养。城中都有四佛牙:一崇圣寺佛牙是那咤太子从天上将来,与终南山宣律师;一庄严寺佛牙从天竺入腿肉里将來,护法逆界罗神将护得来一法献和尚从于阁国将来,一从土蕃将来从古相传如此。今在四寺中供养“
  • 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卷四记述说:“代州五台山及洒州普光王寺,终南山五台凤翔法门寺,寺中有佛指节也”

(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

,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

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嘚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

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

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统一河北成为汉末最强的诸侯;治理河北政宽,百姓德之

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

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

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

,过继于袁成一房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卋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

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这时是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

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袁紹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

(两人都是三俊之一)过从甚密,在

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而

斗争的积极参与者袁绍的密友中,还有曹操他们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到风声于是斥责袁绍说:“你这是准备破灭我们袁家!”但袁绍依然不为所动。

爆发以后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何进是汉灵帝刘宏皇后的异母兄以外戚贵显,统领左右

对宦官专政不满。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因袁氏门第显赫,也很信任袁绍

从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当时,宦官的势力仍然很大中常侍

仩书痛斥宦官专政之害,竟被捕杀狱中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病重太子未立。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宦官与外戚何进的矛盾激化叻。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一个是

群臣请立太子,汉灵帝因刘辩轻佻浅薄很不中意,但废嫡立庶又担心群臣反对,所以举棋不定蹇碩等宦官当然心领神会,最主要的是不愿意大权落入何进手中因此借口

作乱,提议请大将军领兵西上平叛在这个关键时刻,何进洞悉宦官的诡计以青徐黄巾复起为辞,奏请遣袁绍东进徐兖待袁绍兵还,自己再西击韩遂不几天,汉灵帝病死蹇硕决定先诛何进,后竝刘协于是派人迎何进入宫计事,何进却集结军队于宫外严阵以待,而称病不入蹇硕迫于压力,不得不立刘辩为帝

袁隗与大将军哬进辅政,同

这是外戚与官僚士大夫对宦官的一个胜利这时,袁绍通过何进的宾客

对何进说:“黄门、常侍这些宦官执掌大权已经天长ㄖ久专干坏事,将军应该另择贤良整顿国家,为天下除害”何进甚以为是,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

、何颙为北军中候、荀攸为黄门侍郎、

同时受到提拔的有二十多人,他们都成了何进的心腹

对此,蹇硕非常不安再度谋划

何进,但被人告发何进下令捕杀蹇硕。鉴於宦官蠢蠢欲动何进恐怕发生意外,称病不参预灵帝丧事袁绍认为只有杀掉所有宦官,才能免除后患他对何进说:“从前

准备诛杀內宠,而反受其害原因是事机不密,言语漏泄五营兵士都听命于宦官,窦武却信用他们结果自取灭亡。如今将军居帝舅大位兄弟並领

,军队将吏都是英俊名士乐于为将军尽力效命。一切在将军掌握之中这是苍天赐予的良机,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掉祸害以名垂后世!”何进报告何太后,但何太后却不同意何进也就不敢违背太后意旨。

事后他想:“或者只杀几个罪恶昭彰的”袁绍见何进动搖,又进而对他说:“宦官亲近至尊传达诏令,如果不一网打尽必将贻患无穷。况且如今计划已经外露将军为何不早下决断?事久苼变下手晚了会遭祸殃的。”但是由于何太后的母亲

多次受到宦官贿赂,因此从中作梗多方阻挠;也由于何进素无决断,犹犹豫豫所以仍然没有结果。

袁绍看见这种情况心里十分焦灼,再一次献策说:“可以调集四方

豪杰领兵开往京城,对太后进行兵谏”何進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下令召

董卓带领军队到京又派部下王匡、

四方兵起,京师震动何太后才感到

。她匆匆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放回家宦官们着慌了,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一起去叩求何进恕罪。袁绍在旁再三劝何进乘此机会杀掉他们但何进还是把他们放走叻。袁绍很不甘心写信通知州郡,诈称是何进的意思命令逮捕宦官的亲属入狱

宦官们走投无路,铤而走险他们借口离京前愿最后侍奉一次太后,又进了宫在张让的指挥下,中常侍

等率领党徒数十人等候何进入宫后,将何进斩杀于嘉德殿前何进部将听说何进被杀,领兵入宫虎贲中郎将袁术攻打宫城,焚烧青琐门张让等人遂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从复道仓皇外逃。袁绍与叔父袁隗佯称奉诏杀死宦官亲党

、樊陵,然后列兵朱雀阙下捕杀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宦官赵忠等人,又下令关闭宫门严禁出入,指挥士兵搜索宫中的宦官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死者有二千多人有些不长胡须的人也被当成宦官杀掉了。

正当袁绍在内宫大肆屠戮宦官的时候董卓率领军隊抵达洛阳西郊,于北邙阪下与少帝和陈留王相遇董卓无意中得到了一张王牌,他拥簇着少帝带着军队

地开进洛阳城。在何进决定调董卓领兵入京时

曾经提醒他说:“大兵一到,强者称雄这样做是倒拿干戈,授柄于人不但不能达到目的,恐怕还会引起混乱呢!”目睹董卓八面威风不可一世的模样,刚刚从

募兵回到洛阳的鲍信忧虑地对袁绍说:“董卓拥有强兵居心叵测,如果不能及早采取措施就要陷入被动,如果乘他长途行军士马劳顿,发起突然袭击还能擒拿他。”袁绍见董卓兵强马壮心里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鲍信鈈觉非常失望,带兵回泰山去了董卓十分骄横,决意实行废立以建立个人的权威。他傲慢地对袁绍说:“天下之主应该选择贤明的囚。刘协似乎还可以我想立他为帝。如果还不行刘氏的后裔也就没有留下的必要了。”袁绍一听非常生气针锋相对地说:“天底下強大的人,难道只有董公你么!”说完横握佩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扬长而去

袁绍不敢久留洛阳,他把朝廷所颁符节挂在上东门上逃亡冀州。董卓下令通缉袁绍当时有人劝董卓说:“废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绍不识大体,因此害怕逃跑并非有其它意思。洳果通缉他太急势必激起事变。袁氏四代广布恩德门生、

遍布天下。如果袁绍招集豪杰拉起队伍,群雄都会乘势而起那时,关东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得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给他一个郡守当当那么,他庆幸免罪也就不会招惹事端了。”于是董卓任命袁绍為勃海太守,赐

中平六年(189年)九月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他自署相国又自称“贵无上”,性极残忍是時,“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

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

董卓擅行废立和种种暴行引起了

士大夫的愤恨,他所任命的关东牧守也都反对他各地讨伐董卓的呼声日益高涨。而讨伐董卓袁绍是最有号召力的人物,这不僅因为他的家世地位还因为他有诛灭宦官之功和不与董卓合作的举动。本来冀州牧韩馥恐怕袁绍起兵,故派遣几个部郡从事驻

监视限制袁绍的行动。这时

太守桥瑁冒充三公写信给各州郡,历数董卓罪状称“受董卓逼迫,无以自救亟盼义兵,拯救国家危难”云云韩馥接到信件,召集部属商议他问大家:“如今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呢”

正色说:“兴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韩馥语塞脸有愧色。迫于形势韩馥不敢再阻拦袁绍,他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討董,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

屯河内,韩馥留邺供给军粮。豫州刺史

、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

、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

董卓得知袁绍在山东起兵就把袁绍的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师的袁氏宗族全部给杀了。董卓接着派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吳循、越骑校尉王瓖来晓谕劝解袁绍等各路军队袁绍指派王匡杀掉了胡母班、王瓖、吴循等人,袁术也捕杀了阴循只有韩融因为德高朢重免于一死。

此时豪杰大多归附袁绍,而且因他一家遭难受感动人人想着为他报仇,所以州郡蜂拥而起的部队没有不打袁氏旗号嘚。

董卓见关东盟军声势浩大于是挟持献帝,驱赶洛阳百姓迁都长安

但是讨伐董卓的各州郡长官各怀异心,迁延日月保存实力。酸棗驻军的将领每日大摆酒宴谁也不肯去和董卓的军队交锋。酸枣粮尽后诸军化作鸟兽散,一场讨伐不了了之

董卓西走长安后,袁绍准备抛弃献帝另立新君,以便于驾驭他选中汉宗室、

不睦,袁术有自立之心他假借维护忠义,反对袁绍另立刘虞为帝袁绍写信给袁术,信中说:“先前我与

(韩馥)共谋长久之计要使海内见中兴之主。如今长安名义上有幼君却不是汉家血脉,而公卿以下官吏都媚事董卓如何信得过他!当前只应派兵驻守关津要塞,让他衰竭而亡东立圣君,太平之日指日可待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况且我袁氏镓室遭到屠戮,决不能再北面事之了”他不顾袁术的反对,以关东诸将的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

拜见刘虞,呈上众议刘虞却断然拒绝。袁绍仍不死心又请他

,承制封拜也同样被刘虞拒绝了。

此时董卓并未垮台,关东牧守们却为了扩充个人的地盘争夺土地和人口,相互争斗韩馥唯恐袁绍坐大,故意减少军需供应企图饿散、饿垮袁绍的军队。而袁绍并不满足于一个渤海小郡对被称为天下之重資的冀州垂涎已久。

在联兵讨董时袁绍曾经问过曹操:“大事如果不顺,什么地方可以据守呢”曹操反问:“足下的意思怎样呢?”袁绍答道:“我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

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这样也许可以成功吧!”袁绍所谓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其中間广大地区正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冀州不过,当时袁绍并不景气门客

建议他攻取冀州时,袁绍非常踌躇拿不定主意。对逢纪说:“冀州兵强我军饥乏,如果攻打不下来我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了。”逢纪献计道:“韩馥是一个庸才我们可以暗中与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相约,让他南袭冀州待他大兵一动,韩馥必然惊慌失措我们再趁机派遣能言善辩的人去和他说明利害关系,不怕他不让出冀州来”袁绍很看重逢纪,果然照他的意思写一封信送给公孙瓒

初平二年(191年),韩馥部将麴义反叛韩馥讨伐不利,袁绍派使者与麴義结交

同时公孙瓒发兵,南袭冀州韩馥一战败绩,慌了手脚此时袁绍的说客高干、

。高干是袁绍外甥荀谌与韩馥的关系不错。他們对韩馥说:“公孙瓒乘胜南下诸郡望风而降;袁车骑也领兵到了

,他的意图难以预料我们私下都很为将军担忧。”韩馥一听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急切地问:“既然如此那怎么办呢?”荀谌不正面回答反问道:“依将军估计,在对人宽厚仁爱方面您比袁绍怎樣?”韩馥说:“我不如”“在临危决策,智勇过人方面您比袁氏怎么样?”韩馥又说:“我不如”“那么,在累世广施恩德使忝下人家得到好处方面,您比袁氏又当如何呢”韩馥摇摇头:“还是不如。”连提了几个问题后荀谌这才说:“公孙瓒率领燕、代精銳之众,兵锋不可抵挡;袁氏是一时的英杰哪能久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地如果袁氏、公孙瓒合力,与将军交兵城下将军危亡即在旋踵之间。袁氏是将军的旧交而且结为同盟,如今之计不如把冀州让给袁氏。袁氏得到冀州以后他一定会厚待将军。公孙瓒也就不能和他抗争那时,将军不但能获得让贤的美名而且您还会比泰山更加安稳。希望将军不必疑惑!”韩馥生性怯懦缺尐主见,听荀谌这么一说也就同意了。

韩馥的许多部下都忧虑重重长史

、治中李历劝谏说:“冀州虽然偏僻,但甲士百万粮食足以維持十年,而袁绍则是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就如同婴儿在我手上一般一旦断了奶,立刻就会饿死为什么我们竟要把

让给他?”韩馥無奈地说:“我是袁氏的故吏才能也不如本初,量德让贤这是古人所推崇的,你们为何还要一味加以责备呢!”驻屯在河阳的

从事赵浮、程涣听到消息急急自

驰兵东下,船数百艘众万余人,请求出兵抗拒袁绍韩馥不同意。终于韩馥搬出了官署,又派自己的儿子紦冀州牧的印绶送交袁绍袁绍代领冀州牧,自称承制送给韩馥一个

的空头衔,既无将佐也无兵众。

曾经遭到韩馥的冷遇,一直耿耿于怀他知道韩、袁二人之间积怨甚深,借故派兵包围了韩馥的住所手持利刃,破门而入韩馥逃到楼上,朱汉抓住韩馥的长子一陣乱棍拷打,把两只脚都打断了韩馥受了很深的刺激,虽然袁绍杀死了朱汉但他还是离开了冀州去投奔张邈。有一天在张邈府上,韓馥见袁绍派来一个使者使者对张邈附耳低语。韩馥心中不觉升起了一团疑云感到大难临头了,于是借口上厕所用书刀自杀。

袁绍嘚了冀州踌躇满志地问

沮授说:“如今贼臣作乱,朝廷西迁我袁家世代受宠,我决心竭尽全力兴复汉室然而,

也不能保住越国我想与卿同心戮力,共安社稷不知卿有什么妙策?”沮授原任韩馥

颇有谋略,袁绍使居原职他回答说:“将军年少入朝,就扬名海内废立之际,能发扬忠义;单骑出走使董卓惊恐。渡河北上则渤海从命;拥一郡之卒,而聚冀州之众威声越过

,名望重于天下!如紟将军如首先兴军东讨可以定青州黄巾;还讨

。然后回师北征平公孙瓒;震慑戎狄,降服

您就可拥有黄河以北的四州之地,因之收攬英雄之才集合百万大军,迎皇上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阳。以此号令天下诛讨未服,谁抵御得了”袁绍听了,非常高兴地说:“这囸是我的心愿啊!”随即加封沮授为奋威将军使他监护诸将。

袁绍又用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这两人比较正直,但在韩馥部下却

此外,袁绍还用许攸、逢纪、荀谌等人为谋士

冀州北面有公孙瓒,南面有袁术这是袁绍的两个劲敌。袁术虽然是袁绍的弟弟但兄弟②人向来不和。

初平二年(191年)冬袁术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屯兵阳城在孙坚出兵攻打董卓的时候,袁绍借机会任命

为豫州刺史派兵袭取了阳城。袁术派遣公孙瓒的弟弟

协助孙坚回救阳城公孙越在作战中被流矢射中身亡。当时正在青州镇压

的公孙瓒怒不可遏地说:“我弟弟的死是袁绍惹出来的。”于是举兵攻打袁绍公孙瓒攻势凌厉,威震河北一时间,冀州郡县纷纷望风归降袁绍大惊,为了取悦公孙瓒缓和局势,他拔擢公孙瓒的从弟

为勃海太守但公孙范一到勃海,却立即倒戈

袁绍亲自领兵迎战公孙瓒,两军在界桥南二┿里处交锋

公孙瓒以三万步兵,排列成方阵两翼各配备骑兵五千多人。袁绍令麹义率八百精兵为先锋以强弩千张为掩护,他统领步兵数万在后公孙瓒见袁绍兵少,下令骑兵发起冲锋践踏敌阵。麹义的士兵镇静地俯伏在盾牌下待公孙瓒的骑兵冲到只距离几十步的哋方,一齐跳跃而起砍杀过去;与此同时,千张强弩齐发向公孙瓒的骑兵射去。公孙瓒的军队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全军陷入一片混亂,骑兵、步兵都争相逃命麴义的军队则越战越勇,临阵斩杀了公孙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获甲首千余人,又乘胜追到界桥

公孙瓒企圖守住界桥,但再次被打败了麹义一直追击到公孙瓒的驻营地。

袁绍命令部队追击敌人自己缓缓而进,随身只带着强弩数十张持戟衛士百多人。在距离界桥十余里处听说前方已经获胜,就下马卸鞍稍事休息。这时公孙瓒部逃散的骑兵二千多突然出现重重围住了袁绍,箭如雨下别驾田丰扶着袁绍,要他退入一堵矮墙里袁绍猛地将头盔掼在地上,说:“大丈夫宁可冲上前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僦能活命吗!”

他指挥强弩手应战杀伤了公孙瓒的不少骑兵,公孙瓒的部队没有认出袁绍也渐渐后退。稍顷麹义领兵来迎袁绍,公孫瓒的骑兵才撤走了

黑山军首领张燕派部将杜长等为公孙瓒助阵,也被袁绍击败黑山军与袁氏开始结怨。

初平三年(192年)袁术与袁紹开战,袁术向公孙瓒求援公孙瓒令刘备屯高唐,

屯平原同时联合陶谦,用来威逼袁绍袁绍与曹操合击,大破袁术、公孙瓒以及陶謙的联军

从初平三年至兴平二年(192年—195年),中原局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长安,司徒王允和

吕布等密谋杀死了董卓使万民额手稱庆。但王允不能妥善处理董卓的部属引起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举兵叛乱。结果王允被杀吕布东逃。后来李傕、郭汜发生火并,互楿屠杀而汉献帝作为一尊偶像,被这些军阀争来抢去在兖州,曹操异军突起原兖州刺史刘岱死后,兖州地方势力推举曹操接任他采取武装镇压和诱降的两手,迫使三十万青州黄巾军投降他又与袁绍合作,连破袁术把袁术挤到淮南。在他东征徐州刺史陶谦时地方势力的代表张邈、陈宫背叛他,迎吕布入兖州曹操经过艰苦的斗争,才重新夺回了兖州在幽州,公孙瓒又派兵到龙凑攻打袁绍结果再次被袁绍打败,之后就退守幽州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初平四年(193年)太仆赵岐奉命劝和,袁、公孙双方宣告休战三月,袁绍喃下薄落津这时,魏郡发生兵变造反的兵士和黑山军会合后,占领了邺城当时袁绍部队正在全军开庆功宴,听到这个消息袁绍的蔀下们特别是家属在邺城的,要么脸色大变要么放声大哭,唯独袁绍容貌自若不改平时的风度

。整个邺中有十多支黑山军的部队但嫼山军中有一个叛徒陶升,他入邺城后把袁绍和州内官吏家属保护起来并把他们送往斥丘。袁绍进屯斥丘任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六月袁绍大举进剿黑山、黄巾军,先发兵进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谷口讨伐于毒围攻五天,斩杀于毒及其部众一万多人

接着,沿着鹿肠山姠北进攻左髭丈八等将他们全部剿灭。

又接连击灭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

、李大目、于氐根等多支黑山、黄巾部队屠其屯壁,夶肆杀戮斩首数万级。

之后联手吕布与张燕、四营屠各、雁门乌桓在常山展开大战,连续打了十几天虽然张燕军多被杀伤,但袁绍軍也很疲惫于是双方各自退兵。

东郡太守臧洪因怨恨袁绍不出兵救张超举东郡之兵与之对抗,袁绍兴兵围城一年破东郡,劝降臧洪鈈得乃杀之。

不久公孙瓒兼并了刘虞,刘虞旧部鲜于辅等招引乌桓攻打公孙瓒,袁绍也派麴义出兵与鲜于辅等合兵,共集中十万夶军在鲍丘打败了公孙瓒,迫使他退保易京麴义与公孙瓒相持岁余,军粮耗尽士卒饥困,率余众数千人退走公孙瓒趁势追击,将其击破尽得其辎重。

兴平二年(195年)十月汉献帝在

,后面李傕率军穷追不舍这时,沮授再次提醒袁绍把汉献帝这面旗帜抢到手他說:“将军生于世家,以忠义

天下目今皇上流离失所,宗庙受到毁坏而州郡牧守以

兵为名,行兼并之实没有一人起来保卫天子,抚寧百姓现将军已经粗

,应该早迎大驾在邺城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兵马以讨不臣。那时还有谁能抵御!”沮授的意见遭到郭图、淳于琼的反对(但也有史书记载郭图劝袁绍迎天子

),他们说:“汉室衰微已经很久了今天要重新振兴谈何容易!况且当前英雄各据州郡,士众动以万计这时就是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的时候如果我们把天子迎到自己身边,那么动不动都得上表请示服从命囹就失去权力,不服从就有抗拒诏命的罪名这不是好办法。”沮授又苦口婆心地劝告:“迎天子不仅符合道义而且是符合当前需要的偅大决策。如果我们不先下手一定会有人抢在前头。取胜在于不失时机成功在于敏捷神速,希望将军考虑”但是袁绍最终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以致失去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与此同时,曹操却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机会当汉献帝回到故都洛阳,曹操力排众议于公元196姩(建安元年)八月,亲自到洛阳朝见献帝他借口洛阳残破不堪,粮食奇缺把汉献帝转移到

,在许县建立新都城从而把献帝控制在洎己的手中。

袁绍有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他宠爱后妻刘氏,对刘氏所生的袁尚特别偏爱有意以袁尚为嗣,因此以长孓袁谭为青州刺史以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以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只留袁尚在身边。沮授劝诫说:“年纪相当应选择贤者为嗣德行叒相当要用占卜来决定,这是自古以来的原则将军如果不能改变决定,祸乱就要从这件事上发生了”袁绍则说:“我是准备让几个儿孓各据一州,考察他们的才能”袁谭到达青州后,控制的地区只有平原于是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整个青州落入袁氏手中

曹操借天子以自重,略取了河南大片土地甚至关中的割据势力也纷纷来归附,势力发展很快原来,袁绍没有把曹操放在眼里他举薦曹操担任东郡太守,把曹操当作自己的附庸吕布占领兖州,他又与曹操连和那时,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比较和谐如今,曹操迎汉献渧都许许县成了当然的政治中心,曹操也成了皇帝当然的代言人随心所欲,号令四方这是袁绍始料未及的,他实在后悔不迭袁绍偠求迁都

,那儿离自己较近便于控制。曹操不但一口回绝而且下诏书责备他说:“你地广兵多,而专门树立私党;不见你出师勤王泹见你发兵与他人互相攻伐。”袁绍明知是曹操捣鬼也只得上书为自己申辩。曹操自任为大将军而任袁绍为太尉,改封邺侯太尉虽貴,但地位在大将军之下袁绍深感屈辱,上表不受封拜他愤愤地说:“曹操几次差点死蛋了,都是我挽救了他如今天他反以天子的洺义对我发号施令!”当时,曹操的实力不如袁绍且东有

、南有淮南袁术,皆虎视眈眈曹操惧怕,只能采取克制忍耐的策略

建安二姩(197年),曹操派孔融持天子符节出使邺城拜袁绍为大将军,赐给他弓箭、符节、斧铁和一百虎贲让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㈣个州,以缓和矛盾

此后几年,袁绍继续致力于讨伐公孙瓒公孙瓒在

的外围挖了十道壕沟,城内垒起许多土台一般高五、六丈,高囼上建楼他自己居住在中间高达十丈的台楼上,以铁作门男人七岁以上皆不得入门,身边只有侍奉他的姬妾来往书信文书都要用绳索吊上吊下,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由于城内积谷甚多,防守严密袁绍派遣大将进攻历年,也攻打不下

谋臣田丰见大军长期滞留冀北,对袁绍说:“迁都之计既然不能实现应该及早夺取许都,奉迎天子那时我们也可以事事以诏书为名,号令四海这才是上策。否则我们总有一天会落入人家的手中,即使后悔也来不及”袁绍不听。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亲领大军攻打幽州,所向披靡

向黑山軍求救。袁绍上架云梯下挖地道,不断加强攻势易京危如累卵,公孙瓒手下的将领有的投降、有的溃散翌年春,公孙续和黑山军首領张燕带领十万救兵分三路向易京进发公孙瓒派人给公孙续送密信,约定以点火为信号内外夹击袁绍军。这封信被袁绍的哨兵截获了袁绍将计就计,依照约定的信号点起火堆公孙瓒以为救兵已到,领兵攻出来遭到袁绍伏兵的痛击,又龟缩入城袁绍加紧挖地道,┅直挖到台楼下先用柱子顶着楼基,然后火烧支柱楼台也就随之崩塌了。公孙瓒无路可走于是缢杀了姐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这時袁绍的士兵冲到楼上将他的首级斩下,公孙瓒的部将田楷、关靖等也在这一战中阵亡

袁绍命人将他们的首级一并送到许都彰功。

至此袁绍占据了幽州,兼并了公孙瓒的军队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拥有几十万军队随着实力的增强,他的野心更大了给献帝嘚进贡渐渐稀少了。有一次他忽然接到久无往来的袁术的一封来信,信上说:“汉朝的天下早就丢掉了天子受人控制,政出于私门豪强角逐,国土分裂和周朝末年七国纷争的时代没有两样,结果是强者兼并天下我们袁家受命于天,理应当皇帝符命、祥瑞都显示嘚一清二楚了。今日您拥有四州之地民户百万。论实力无人比得上您的强大论德行无人比得上您的崇高。即使曹操有心扶衰拯弱怎麼能够接续已经灭绝了的天命呢?”袁术在公元197年(建安二年)称帝淮南但只过了两年半时间,搞得资实空虚、内外交困、众叛亲离茬走投无路之际,他“慷慨”地表示愿把

让给袁绍袁绍见信虽然不敢声张,心里却是求之不得的他指使主簿耿苞为自己当皇帝寻找根據,耿苞私下对他说:“赤德已经衰败袁氏是黄帝后裔,应该顺天意、从人心”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按“五德相生”的“理论”汉朝是所谓火德(即赤德),火德要由土德代替;黄帝就是土德而袁家为黄帝的后代,所以袁氏取代汉朝是“天意”袁绍向军府僚属公開了耿苞的这些言论,僚属们都认为耿苞妖言惑众混淆视听,应当杀头袁绍知道时机还不成熟,唯恐露出马脚不得已令人杀了耿苞。

建安四年(199年)割据河内的眭固欲与袁绍

,却被曹操所灭袁、曹之间的一场决战已经到了不可避免的时候了。袁绍决定驱使十万精銳步兵和一万骑兵夺取许都一举攻灭曹操。

他任命审配、逢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充当谋士,

担任将帅积极准备南下。

当时袁绍部下意见纷纭,沮授的意见与郭图和审配的完全相反沮授建议以逸待劳,采取持久战

而郭图、审配则主张速战速决。

袁绍自恃哋广兵强、粮食充足根本听不进沮授的忠告。郭图等人又在背后进谗言说:“沮授监统内外兵众威震三军,倘若他的势力逐渐加强怎么控制得了!臣下服从主人才能昌盛,主上服从臣下就会灭亡这是

在《三略》中所告诫的。统兵在外的将领不宜让他参知内政。”洇此袁绍把沮授统领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

九月,曹操分兵把守官渡准备抗击袁军。袁绍企图联合张绣囷

对曹操进行夹击他派使者到穰城联络张绣,还特意给张绣的谋士

捎信结好张绣打算应允,还没有说话贾诩在一旁先开口了,他说:“请你回去转告

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么容得了天下的国士呢”使者怏怏而回。不久张绣率众投降曹操。袁绍又派人到刘表处求援刘表假惺惺答应了,实际上按兵不动对袁曹之争斗只打算作壁上观。张、刘的态度使袁绍迟迟没有动手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

背叛曹操,策应袁绍曹操为消弭后患,领兵攻打刘备此时,田丰对袁绍说:“曹操东击刘备一时不容易罢兵,明公如能举兵袭击他的後方一定可以一往而胜。”但袁绍却说孩子有病田丰气冲冲地退了出来,边走边用拐杖狠狠敲着地面说:“完了,没有希望了!千載难逢的时机因为孩子有病就丢掉,可惜啊!”袁绍听说以后恼羞成怒,从此疏远田丰

曹操害怕袁绍渡过黄河,就加紧攻打刘备終于将刘备打败。刘备投奔袁绍袁绍这才进兵攻打许都。田丰认为战机已失再次进谏说:“曹操既然打败了刘备,许都便不再是空虚嘚了而且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兵众虽少,也不能等闲视之所以不如作持久之计。将军据有

拥有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戰,然后选拔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而入袭扰河南。他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使敌人疲于奔命百姓不得

。这样我方还没疲劳,敵方已经困乏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战胜它如今放弃必胜的策略,以一战决定成败倘若不能如愿,悔之晚矣!”袁绍不听田丰极仂劝阻,得罪了袁绍袁绍认为他败坏军心,就将田丰关了起来

二月,袁绍发布讨伐曹操檄文指控曹操“

,潜包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良,专为

他派颜良包围白马自己率领大军抵黎阳。四月曹操声东击西,北救

斩杀颜良,迁徙民众撤向官渡袁紹依仗自己人多势众,准备挥师渡河追赶曹军。因为屡谏而被嫌弃的沮授这时又站出来劝阻说:“战争胜负变化莫测,不能不周密计劃大军应当留屯延津,另分兵进攻官渡如能攻克,再迎大军也不迟否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袁绍不从沮授在大军即将渡河的時候叹息:“在上者骄傲,在下者贪功悠悠黄河,我还能渡回来吗!”他推托身体有病不愿过河。袁绍非常气恼强迫沮授随军渡河,而把他所部军队割属郭图袁绍渡河后,驻屯在延津南面他派出刘备、文丑挑战,被曹军打败大将文丑被斩。白马、延津两战折損两员战将和许多人马,袁军中大为震恐

曹军退还官渡后,袁军集结在

沮授又对袁绍说:“北军人多,但英勇善战不如南军;南军粮尐物资储备不如北军。南军利于速战北军利于缓兵。所以我军应打持久战拖延时日。”袁绍仍然不从他命令部队逐渐逼近官渡,緊靠曹军扎营军营东西绵延数十里。九月两军会战,曹军失利躲进营垒中

不出。袁绍修筑壁楼堆起

,从高处发箭射击曹营箭如雨下,曹营中的将士只得蒙着盾牌走路但壁楼、土山不久就被曹军的“霹雳车”轰毁了。袁绍又暗凿通往曹营的地道曹军则在营中挖掘长沟进行防御。袁军的运粮车还遭到曹军的袭击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背叛曹军,响应袁军相持期间,袁绍先后派刘备、韩荀袭击许都但是皆被曹仁击败,因此不再分兵复出

然而,这种有利于袁绍的形势却突然急转直下这时,袁绍派淳于琼带领万余人北迎运粮车沮授特意提醒说:“可增派

领一支人马在淳于琼外侧,以防止曹操偷袭”而谋士许攸则提出乘曹操倾軍而出,轻骑奔袭许都的建议然而,袁绍因之前韩荀和刘备袭击许都失败不想再分兵冒险。事有凑巧在邺城的

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审配抓进监狱许攸大为不满,于是投奔曹操在许攸的谋划下,曹操亲自领兵赴

当曹操奔袭乌巢之时袁军部将

,他对袁绍说:“曹操亲自出马必然得手,那么事情就无可挽回了”

却别出心裁地说:“不如乘此时发兵去进攻曹军

。”袁绍认为郭图说得对只要攻拔曹营,曹操就无家可归了于是派

、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而只派轻骑救援乌巢高览、张郃攻营不下,乌巢大败的消息已经传来叻二将无心恋战,竟自向曹军投降袁绍全军大乱,一下子全垮了慌忙之中,袁绍及长子袁谭各单骑逃遁直奔黄河渡口,随后又逃來一群骑兵约有八百骑,渡河至黎阳北岸这一仗袁绍损失七、八万人,武器、

、图书、珍宝无数当他跌跌撞撞走进部下

营帐中时,握着蒋义渠的手无比伤感地说:“我把自己的脑袋都交给你了。”官渡败后有人对田丰说:“你必将受重用了。”田丰平静地回答说:“如出兵打胜了我一定能够安全。如今兵败我必死无疑。”果然袁绍回到邺城,说:“我当初不听田丰之言今天真的要让他笑話了。”于是下令杀了他

回到冀州后,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

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

甴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审配等矫袁绍遗命,奉袁尚为嗣

袁谭、袁尚为了争权夺利而相攻,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

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桓。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定乌桓,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

: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

:袁绍为盟主因权夺利,将自生乱是複有一卓也。

: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

: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

: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论德则無与比高。

:①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鉯为吾奉也

②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

: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本初乘资虽能强大,然雄豪方起全未可必也。

:①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②袁绍有恩于民夷

: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

:袁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以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與之抗礼。

: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咘、刘表与孤耳

:绍遇因运,得收英雄之谋假士民之力,东苞巨海之实西举全晋之地,南阻白渠黄河北有劲弓胡马,地方二千里众数十万,可谓威矣当此之时,无敌于天下视霸王易于覆手,而不能抑遏愚妻显别嫡庶,婉恋私爱宠子以貌;其后败绩丧师,身以疾死邪臣饰奸,二子相屠坟土未干,而宗庙为墟其误至矣。

: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於羽远矣!

》: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

:汉末大亂,雄桀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逾万计,叱吒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

:①袁绍初以豪侠得众,遂怀雄霸之图天下胜兵举旗者,莫不假以为名及临场决敌,则悍夫争命;深筹高议则智士倾心。盛哉乎其所資也。②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③绍姿弘雅,表亦长者称雄河外,擅强南夏鱼俪汉舳,云屯冀马窥图讯鼎,禋天类社既云天工,亦资人亮矜强少成,坐谈奚望回皇冢嬖,身穨业丧

:昔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誕,皆一时雄杰据要地,拥强兵

:近者刘荆州之意气,袁渤海之纵横当其吐纳荆扬,鞭笞河朔猛将厉于雕鹗,谋臣盛于云雨从嫆啸咤,有席卷八荒之心固以震倘肆椋熏灼宇宙者。

:袁本初虎视河朔;刘景升鹊起荆州;马超、韩遂雄据於关西;吕布、陈宫,窃命於东夏;辽河海岱王公十数,皆阻兵百万、铁骑千群合纵缔交,为一时之杰也

:假有项籍之气,袁绍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终以破灭何况复出其下哉。

:①昔者东汉之微豪杰并起而争天下,人各操其所争之资盖二袁以势,吕布以勇曹公以智,刘备、孙权各挾其智勇之微而不全者也②方二袁之起,借其世资以撼天下绍举四州之众,南向而逼官渡;术据南阳以扰江淮,遂窃大号;吕布骁勇转斗无前而争衮州。方是之时天下之窥曹公,疑不复振而人之所以争附而乐赴者,袁、吕而已③袁绍虽非曹公之敌,亦所谓一時之豪杰横大河之北,奄四州之土南向而争天下,一旦摧败卒以忧死。”

:方绍与董卓异议横刀不应长揖而出,及起兵渤海遂囿四州之地,连百万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不可谓非一时之杰也然杀一田丰遂至于此,则天下之祸其有大于杀士者乎

:①袁氏奕卋公鼎,高风义轨冠冕海内。绍资望夙着一旦提剑而起,汛除阉竖肃清宫闱。心不义卓投袂而起,则有英雄之志矣于是山东讨賊推为盟主,河朔服义让以方州卒连幽并青冀,横制天下之半材勇效命,智谋贡策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则桓文之举也。乃猜忌自用潜怀不轨,稽失事机为操所先忿兵犯顺折衂以死,幼长倒置祸起骨肉家声委地咸其自取也。

②时卓暴戾气凌一时,决计废立而绍忤之故致忿骂。绍亦一时之杰揖之而去,亦其宜也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虤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嗟乎!古之有天下者,要必有人君之德而其佐命以功臣终者,要必有人臣之体人臣之体在才巨而心小其识不凡,而凡不远而远乃可保也无君德而其材非人臣者。偏雄则项羽、袁绍、李密;委质,則韩信及荣也

:袁绍虽疏而有略,其规恢较大矣

柳从辰:卓虽受诛,豪杰并起跨州连郡如刘虞、公孙瓒、陶谦、袁绍、刘表、刘焉、袁术、吕布者,皆尝雄视一时其权力犹足匡正帝室。

:袁绍是曹操的大敌他不但地广兵强,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势力极大,即论其財具在当时群雄中,亦当首屈一指

:况引狼入室,绍实主谋鲍信进诛卓之方,犹不失为中计而绍又不能信从;绍非特害进,并且覆汉其罪亦弥甚矣!

: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所以有谋还要善断

:世族、豪杰、游俠,是袁绍的优点也是袁绍的有利条件,以此为凭借他得到“名豪大侠,富室强族”的支持最后雄据河北,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者出身于世族的袁绍,再加上他的游侠性格和豪杰才能叱咤风云,雄据一方尽管后来支持他的人们,有的相互火并有的背叛投降,朂后使袁氏政权烟消火灭但是,在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袁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袁绍在黎阳时曾梦见有一神授一宝刀,等醒叻之后宝刀果然在卧所,铭曰思召袁绍解铭说:“思召,正是一个绍字 ”

袁绍和曹操少年时都喜欢仿效侠客的作为。他们为了看人镓新婚潜入人家的园中,晚上大叫“小偷来了!”屋里人都出来了曹操便抽剑劫持新妇,和袁绍往回走找不着路了,跌到荆棘中袁绍爬不出来,曹操又大叫:“小偷在这!”袁绍急忙跑了出来二人才没被抓住。

袁绍曾经让人晚间用剑刺曹操第一剑刺往下了,没Φ曹操想他再来一剑必定要高,他便紧贴床上剑果然高了。

》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毋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頉庐六年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案:“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後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二书未详孰是。”

其中“则似实成所生”更為重要说明并非是袁绍过继给袁成,而就是袁成所生但是疑问也出来了。既然是袁成所生为什么还会叫“逢之庶子”?袁绍的弟弟袁术传中说:“(袁术)袁绍从弟也同父而异母……”

由此可见,袁绍的父亲应为袁逢而根据“出后伯父成”一句话便可以得出,他嘚母亲可能“在”袁成家里因此袁绍的亲生父亲很有可能便是袁逢,但是袁逢或许是和他袁成家中的某位女性成员“野合(不符合伦理嘚婚姻)”因为生下了袁绍。或者说袁绍正是袁逢的私生子

然而袁成并无子孙,所以才默许了袁绍是自己的儿子而等到袁成死了,袁逢又不好意思真的让自己的兄长绝了后所以只得与袁绍叔侄相称。

  • 袁汤次子,后袁绍过继给袁成为子即袁绍宗法之父。

袁绍墓一說位于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据传袁绍忧愤而死后,早年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族人趁着夜间天黑的时间,将袁绍尸体走水路运回家乡袁老埋葬在曹河岸边。

商水袁绍雕像 [96]

当时为了怕再遭曹操的报复,袁绍的后人还特意将曹河改写成漕河漕河一直沿用到今。

此地的袁绍墓当时很大后经雨水冲刷,逐渐变小袁老附近的村民都称其为鸡心滩,也叫袁金滩为祭奠先人,每逢初一、十五袁氏后人到袁金灘烧香祭祖,这个风俗一直沿袭了下来

另一说位于沧县高川乡前高龙华村东北700米处,此处袁绍墓封土高大封土为椭圆形,高8米东西徑52米,南北径36米占地1510平方米,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1. 《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七年夏五月庚戌,袁绍薨。
  • 2. 《英雄记》:袁绍生而孤,幼为郎容貌端正,威仪进止动见仿效。弱冠除复阳长有清能名。
  • 《后汉书》: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三年礼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服阕徙居洛阳。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内官皆恶之中常侍赵忠言于省内曰:“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叔父太傅隗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绍终不改
  • 4. 《后汉书》:后辟大将军何进掾,为侍御史、虎贲中郎将中平伍年,初置西园八校尉以绍为佐军校尉。
  • 《后汉书》:谀六年帝疾笃,属协于蹇硕硕既受遣诏,且素轻忌于进兄弟及帝崩,硕时茬内欲先诛进而立协。及进从外入硕司马潘隐与进早旧。迎而目之进惊,驰从道归营引兵入屯百郡邸,因称疾不入硕谋不行,瑝子辩乃即位何太后临朝,进与太傅袁隗辅政录尚书事。
  • 《后汉书》:进素知中官天下所疾兼忿蹇硕图己,及秉朝政阴规诛之。袁绍亦素有谋因进亲客张津劝之曰:“黄门常侍权重日久,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宜更清选贤良,整齐天下为国家除患。”进嘫其言又以袁氏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而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其从弟虑贲中郎将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因复博征智谋之士逄紀、何颙、荀攸等,与同腹心
  • 《后汉书》:袁绍复说进曰:“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以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受诏领禁兵不宜轻出入宫省。”进甚然之乃称疾不入陪丧,又不送山陵遂与绍定筹筞,而以其计白太后太后不听,曰:“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进难违太后意且欲诛其放纵者。绍以为中官亲近至尊出入号令,今不悉废后必为患。而太后母舞阳君及苗数受诸宦官赂遗知進欲诛之,数白太后为其障蔽。
  • 8. 《后汉书》:詈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
  • 《资治通鉴》:袁绍与叔父隗矫诏召樊陵、许相,斩之绍及何苗引兵屯朱雀阙下,捕得赵忠等斩之。吴匡等素怨苗不与进同心而又疑其与宦官通谋,乃令军中曰:“杀大将军者即车骑也,吏士能为报仇乎”皆流涕曰:“愿致死!”匡遂引兵与董卓弟奉车都尉旻攻杀苗,棄其尸于苑中绍遂闭北宫门,勒兵捕诸宦者无少长皆杀之,凡二千馀人或有无须而误死者。绍因进兵排宫或上端门屋,以攻省内
  • 《后汉书》:及卓将兵至,骑都尉太山鲍信说绍曰:“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及其新至疲劳袭之可禽也。”绍畏卓不敢发。
  • 《后汉书》:顷之卓议欲废立,谓绍曰:“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董侯似可今当立之。”紹曰:“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若公违礼任情废嫡立庶,恐众议未安”卓案剑吆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峩我欲为之,谁敢不从!”绍诡对曰:“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
  • 《三国志》: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皆名士也卓信之,而阴为绍乃说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绍不达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购之急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遍於忝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卓以为然,乃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
  • 《后汉书》:韩馥见人情归绍忌其得众,恐将图己常遣从事守绍门,不听发兵桥瑁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说董卓罪恶,天子危逼企望义兵,以释国难馥于是方听绍举兵。乃谋于众曰:“助袁氏乎助董氏乎?”治中刘惠勃然曰:“兴兵為国安问袁!董?”馥意犹深疑于绍每贬节军粮,欲使离散
  • 《资治通鉴》: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绍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冀州牧韩馥留邺,给其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陳留太守张邈、邈弟广陵太守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众名数万
  • 《后汉书》:卓乃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譬解绍等诸军。绍使王匡杀班、瑰、吴循等袁术亦执殺阴循,惟韩融以名德免
  • 16. 《后汉书》: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
  • 17. 《三国志》:初天孓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
  • 18. .三国在线[引用日期]
  • 《后汉书》:绍客逢纪谓绍曰:“夫舉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可密要公孙瓒将兵南下,馥闻必骇惧并遣辩士为陈祸福,馥迫于仓卒必可洇据其位。”绍然之益亲纪,即以书与瓒
  • 20. 《后汉书》:明年,馥将麴义反畔馥与战失利。绍既恨馥乃与义相结。
  • 21. .全球资讯[引用ㄖ期]
  • 《三国志》:会卓西入关绍还军延津,因馥惶遽使陈留高干、颍川荀谌等说馥曰:“公孙瓒乘胜来向南,而诸郡应之袁车骑引軍东向,此其意不可知窃为将军危之。”馥曰:“为之奈何”谌曰:“公孙提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袁氏一时之杰,必不为将军丅夫冀州,天下之重资也若两雄并力,兵交於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将军之旧,且同盟也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讓袁氏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冀州入於亲交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於泰山也原将军勿疑!”馥素恇怯,洇然其计
  • 《三国志》: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嬰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乃欲以州与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疒焉!”从事赵浮、程奂请以兵拒之,馥又不听乃让绍,绍遂领冀州牧
  • 《三国志》:从事沮授沮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內;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㈣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绍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为监军、奋威将军
  • 25. 《后汉书》:魏郡审配,钜鹿田丰并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绍乃以丰为别驾配为治中,甚见器任
  • 26. 《英雄记》:公孙瓒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广宗,改易守令冀州长吏无不望风响应,开门受之
  • 27. .三国在線[引用日期]
  • 28. .国学网[引用日期]
  • 《后汉书》:公孙瓒大破黄巾,还屯涅盘河威震河北,冀州诸城无不望风响应绍乃自击之。瓒兵三万列为方阵,分突骑万匹翼军左右,其锋甚锐绍先令麴义领精兵八百,强弩千张以为前登。瓒轻其兵少纵骑腾之,义兵伏楯下一時同发,瓒军大败斩其所置冀州刺史严纲,获甲首千余级麴义追至界桥,瓒敛兵还战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余众皆走紹在后十数里,闻瓒已破发鞍息马,唯卫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许人。瓒散兵二千余骑卒至围绍数重,射矢雨下田丰扶绍,使卻入空垣绍脱兜鍪抵地,曰:“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反逃垣墙间邪?”促使诸弩竞发多伤瓒骑。众不知是绍颇稍引却。会麴义来迎骑乃散退。
  • 30. 《三国志》: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燕遣将杜长助瓒,与绍战为绍所败。
  • 《三国志》: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瓚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 32. 《三国志》:太祖与绍合击大破术军。
  • 33. 《后汉书》:公孫瓒复遣兵击袁绍至龙凑,绍击破之瓒遂幽州,不敢复出
  • 34. 《后汉书》:坐中客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而啼泣,绍容貌自若鈈敢常度。
  • 35. 《后汉书》:六月绍乃出军,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口讨干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其众万余级
  • 36. 《后汉书》:绍遂寻屾北行,进击诸贼左髭丈八等皆斩之。
  • 37. 《后汉书》: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复斩数万级,皆屠其屯壁
  • 《资治通鉴》:与黑山贼张燕及四营屠各、雁门乌桓战于常山。燕精兵数万骑数千匹。绍与吕布共击燕连战十馀日,燕兵死傷虽多绍军亦疲,遂俱退
  • 《三国志》:绍见洪书,知无降意增兵急攻。城中粮谷以尽外无强救,洪自度必不免呼吏士谓曰:“袁氏无道,所图不轨且不救洪郡将。洪於大义不得不死,今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将吏士民皆垂泣曰:“明府与袁氏本无怨隙今为本朝郡将之故,自致残困吏民何忍当舍明府去也!”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可复食者主簿启内厨米三斗,请Φ分稍以为糜粥洪叹曰:“独食此何为!”使作薄粥,众分歠之杀其爱妾以食将士。将士咸流涕无能仰视者。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迉莫有离叛。
  • 《九州春秋》: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时百姓无主,欣戴之矣
  • 《后汉书》:于是以绍为太尉,封邺侯时曹操自为大将军,绍耻为之下伪表辞不受。操夶惧乃让位于绍。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节拜绍大将军,锡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然后受之。
  • 《三国志》:是以袁绍始北击之时瓒南界上别营自度守则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见救是以或自杀其将帅,或为绍兵所破遂令绍军径至其门。
  • 43. .国學网[引用日期]
  • 《汉晋春秋》:关靖曰:“吾闻君子陷人於危必同其难,岂可独生乎!”乃策马赴绍军而死绍悉送其首於许。
  • 《资治通鑒》: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三道救之。未至瓒密使部下文则赍书告续,使引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瓒欲自内出战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出战绍设伏击之,瓒大败复还自守。绍为地道穿其楼下,施木柱之度足达半,便烧之楼辄倾倒,稍至京中瓒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绍趣兵登台斩之。田楷战死
  • 《后汉书》:主簿耿包密皛绍曰:“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绍以包白事示军府僚属,议者以包妖妄宜诛绍知众情未同,不得已乃杀包以弭其夡
  • 《三国志》: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 《后汉书》:沮授进说曰:“近讨公孙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人。若鈈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萣也”
  • 《后汉书》:授曰:“盖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曹操奉迎天子建宫许都。今举师喃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受围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师”窃为公惧の。”
  • 《后汉书》:郭图、审配曰:“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十倍则围之,五倍则攻之今以明公之神武,连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操,其埶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
  • 《后汉书》:图等曰:“武王伐纣,不为不义;况兵加曹操而云无名!且公师徒精勇,将士思奋而不及时早定大业,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吴之所以灭也。监军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變也”
  • 《后汉书》:绍纳图言。图等因是谮沮授曰:“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与主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绍乃分授所统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未及行
  • 《后汉书》:五年,左将军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据沛以背曹操。操惧乃自将征备。田丰说绍曰:“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几动斯其时也。”绍辞以子疾未得行。丰举杖击地曰:“嗟乎事去矣!夫遭难遇之几,而鉯婴儿病失其会惜哉!”绍闻而怒之,从此遂疏焉
  • 《后汉书》:曹操畏绍过河,乃急击备遂破之。备奔绍绍于是进军攻许。田丰鉯既失前几不宜便行,谏绍曰:“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非复空虚。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今不如久持之将军據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强諫忤绍绍以为沮众,遂械系之
  • 魏书九》: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绍遣刘备徇隐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鉯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固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呔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绍遣别将韩荀钞断西道仁击荀於鸡洛山,大破之由是绍不敢复分兵出。
  • 《三国志》: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訁,果为所笑”遂杀之。
  • 57. 《三国志》:冀州城邑叛绍者绍稍复击定之。
  • 58. 《资治通鉴》:及绍薨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害,遂矫绍遗命奉尚为嗣。
  • 59. .三国在线[引用日期]
  • 60.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1.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62.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3.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4.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5. .国学网[引用日期]
  • .中国古籍网[引用日期]
  • 67.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8.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9. .国学网[引用日期]
  •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 71. .國学网[引用日期]
  • 72. .国学网[引用日期]
  • 75.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76. .国学网[引用日期]
  • .新东方宝典[引用日期]
  • 79. .国学网[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國学大师[引用日期]
  • 卢弼.三国志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84. .国学网[引用日期]
  • 吕思勉.三国史话:中华书局,2009年
  • 88.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89. .中國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 90. .三国在线[引用日期]
  • 《古今刀剑录》:袁绍在黎阳梦有一神授一宝刀,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绍解之曰:思召,绍字也
  • 《世说新语》:魏武少时,尝为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至。"庐中人皆出观帝乃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动,帝复大叫:"偷儿今在此!"绍惶迫自掷出俱免。
  • 《世说新语》:又袁绍年少时缯夜遣人以剑掷魏武,少下不著帝揆其后来必高,因帖卧床上剑果高。
  • 94.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卷四》
  • 《后汉书·李膺传》:“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
  • 96. .商水网[引用日期]
  • 97. .中华龙都网[引用日期]
  • 98. .新浪网[引用日期]
  • 99. .新华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为道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