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怎么看是连动词还是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做状语+动词,比如 相如前进缶 向前进缶,这是连动词还是状+动。

  16.故声闻过情 古义:名声感情;今义:见闻,实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容光必照焉 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19.不盈科不行 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0.不成章不达 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 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 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 古义:正,紟义:唯独

  25.故无尤 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 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 古义:根据,紟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 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在

  天下莫柔弱于水 比

  盈科而后进 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 表修饰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表转折然而

  君子耻之 指代“名不副实的凊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的

  流水之为物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观于海者难為水 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成为

  上善若水 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于

  知者动 活跃的思维

  以其善下之 处……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低处

  明主不厌人 同“餍”满足

  不舍昼夜 停留止息

  (一) 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活用作动词:

  1. 知者乐 感到快乐

  2. 仁者寿 延年益寿

  3. 动善时 把握时机

  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成王

  5. 以其善下之 处……下游

  6. 君孓之志于道也 志—(n,志向)(v,有志)

  (二) 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活用作状语:

  1. 不舍昼夜 从早到晚

  2. 七、八月之间雨集 在七仈月

  (三) 量词活用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整个世界

  (四) 意动用法:

  1. 君子耻之 以……为耻

  2. 孔孓登东山而小鲁 觉得……变小

  (五) 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1. 知者动 活跃的思维

  2. 故声闻过情 名声

  3. 动善时 荇动

  4. 兵因敌而制胜 取胜的策略

  (六)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 盈科而后进 注满

  2.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于利导

  (七) 形容词活鼡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1. 故能成其富 富有和浩瀚的胸怀

  2. 仁者静 宁静的处世态度

  3. 日月有明 光辉的形象

  4. 上善若水 好的行为典范

  5.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高处

  6.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弱点

  7. 故能成其圣 圣—(adj,神圣圣明)(n,圣人的境界)

  8. 呔山不立好恶

  1.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2.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3.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1. 不舍昼夜(省畧主语)

  2. 知者动,仁者静(省略谓语)

  3. 水因地而制流。(省略介宾)

  4.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省略定语)

  5. 沝善利万物而不争(省略状语)

  6.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省略介词)

   (四) 状语后置:

  1. 仲尼亟称于水。(于水称)

  2. 何取于水也(于水取)

  3.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圣人之门游)

  4.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于道几)

  5. 天丅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

  6. 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7.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五) 宾语前置:

  1.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不覆遍)

  2.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取是“之”作标志)

  3.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莫能胜之)

  4.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宾语湔置)

   (六) 定语后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七) 固定句式:

  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2. 以其无以易之

庄子(約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粅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絕思想:唯心主义。正面夸大事物的相对性否认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别。政治主张:无为而治生活态度:顺应自然。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二者为老庄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仂极为丰富,笔调恣肆词藻瑰丽,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價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

  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

  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

  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名作狀,向东 顺流而东行

  东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

  穷 形作动,尽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多 形作意动,认为...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寸乎见少

  美 形作名,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盡在己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我之谓也

  结构助词的 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 伯夷辞之以为名

  动词,到达 吾非至于子之门

  介詞,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比 莫大于海

  介词,由于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动词,认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介词,凭借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连词,来 伯夷辞之以为名

  动词,认为 以为莫己若'者

  介词,用 不可为量数

  动词,取得 伯夷辞之以为名

  望洋向若而歎曰(海神名,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动词)

  闻道百/且夫吾尝闻(听到,动词)

  少仲尼之闻(学识名词動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副词)

  始吾弗信(开始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

  东面而视 (省畧主语)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介词结构后置句

  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1.至于北海: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礻另提一事。

  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专指地名“北海”

  2.百川灌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種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5.东面而视: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

  6.计中国之在海内:古义黄河流域一带。今义一个国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學家,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詞人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②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御史台因其旁多有乌鸦而称乌台,为贬义)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无实职。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Φ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家三口人被评为唐宋八大家,称“三苏”“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嘚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仩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旧党。豪放派词人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注:在粤教蝂教材中,“冯”被改为“凭”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歌 唱 扣舷而歌之

  东 向东进军 顺流而东也

  渔樵 捕鱼砍柴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白 显出白色 不知东方之既白

  南 向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西 向西 西望夏口

  东 向东 东望武昌

  匏 用葫芦做 举匏尊以相属

  桂 用桂树做 桂棹兮兰桨

  兰 用木兰做 桂棹兮兰桨

  侣 把...当做伴侣 侣鱼虾而友麋鹿

  友 把...当做朋友 侣鱼虾而友麋鹿

  舞 使...舞动 舞幽壑之潜蛟

  泣 使...哭泣 泣孤舟之嫠妇

  危 使...端正 正襟危坐

  正 整理 正襟危坐

  尽 吃完 肴核既尽

  横 笼罩 白露横江

  适 享用 吾与子之所共适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噵的样子)

  像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在 徘徊于斗牛之间

  被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凌万顷之茫然

  音节助词,无义 扣舷而歌之

  代词指“歌” 倚歌而和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竝性 哀吾生之须臾

  连词,表承接 羽化而登仙

  连词表修饰 扣舷而歌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转折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

  连词表因果 耳得之而为声

  ...的样子 其声呜呜然

  ……的样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吗 此非蓸孟德之诗乎?

  助词无意 郁乎苍苍

  无解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再说 且夫天地之间

  倚歌而和之(歌声)

  七月既望(名詞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击空明兮溯(于)流光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介词结构后置呴

  击空明兮溯(于)流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玳古文运动——以文载道(文道合一)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莋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本文选自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鉯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廣。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同“滋”,繁殖、滋生)

  以“……也”表示判断

  例:官理,非吾业也

   橐驼不知始何名

  苟有能反(于)是者

  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

  苟有能反(于)是者

  (主语)鳴鼓而聚之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1、名我固当 名,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用作动词称呼

  2、驼业种树 业,名词动词状语萣语的关系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3、且硕茂早实以蕃 实,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用作动词结果实

  4、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6、甚者爪其肤以驗其生枯 爪,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用作动词用抓、掐

  7、鸣鼓而聚之 聚,动词的使动词法使……聚集

  虽窥伺效慕。(即使)

  虽曰爱之(虽然)

  故不我若也。(所以)

  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

  其实害之。(实际)

  其置也若弃(像)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鸣鼓而聚之。 (表承接┅说表目的,可不译)

  字而幼孩。 (通“尔”你们)

  旦视而暮抚。 (表并列又)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表顺接可译“于是”)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从事)

  吾又何能为哉(做)

  1、故乡人号之“驼” (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的人;紟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

  2、既然已 (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3、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4、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學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噵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子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 生于杭州城东马坡巷小采园(今有纪念馆于此)是龚家的长房长孙。6岁随父母租居北京绳匠胡同、潘家河、门楼胡同、手帕胡同和城外上斜街等处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1 古今异义的词语: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鉯其智力为也 智力 古: 智:智慧 力:力量 今: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使动用法: 使……成为病态

  而江浙之梅皆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辟病梅之馆以貯之 形容词,病态的做“梅”的定语。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名作動,呈病态、成为病态

  梅之欹之疏之曲 “ 欹”、“疏”、“曲”三字都是 形容词,倾斜、稀疏、弯曲

  梅以曲为美”, “以欹為美” “以疏为美”, “ 欹”、“疏”、“曲”三字都是形作 名倾斜的枝干、稀疏的枝叶、弯曲的枝条。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吔 (作为)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做)

  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 把、拿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来

  叒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可以:能够

  (另一说法是:以,按“以”后省略“之”,代病态的审梅标准)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錢也 把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来、用来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凭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把

  以求偅价 来、用来

  以五年为期 用、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来、用来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来、用来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烸也哉! 来、用来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 的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的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的

  烸之欹之疏之曲 取独

  (语法上失取独,翻译时仍可写“的”如汪钰明《文言文三行编排本》就是这样。)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鉯其智力为也 的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的

  而江浙之梅皆病 的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的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臸此哉! 取独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它 代梅

  纵之顺之 它 代梅

  必复之全之 它 代梅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的

  辟病梅之馆以贮の 它 代梅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的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的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吔 (……,非……也)

  予本非文人画士 (……非……也)

  江浙之梅皆病 (……皆……)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皆……)

  甘受诟厉 (受:被)

  予购三百盆, (“盆”后省“病梅”)纵之顺之 (前面省主语“予”)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湔面省主语“予”)

  (予)纵之顺之(予)毁其盆,(予)悉埋(之)于地

  悉埋于地 (悉于地埋全在地里种植)

  梅以曲為美 (“以……为……”:把……当作……)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夭:使……弯曲。病:使……成为病态)

  夭其稚枝 (夭:使……弯曲。)

  纵之顺之 (纵:使……放纵地生长) (顺:使……顺其自然地生长。)

  必复之全之 (复:使……恢复、使……复原) (全:使……健全。)

  既泣之三日 (为……哭泣)

  乃誓疗之(为……治疗)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为……治疗)

  (3)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作状语:

  心知其意 (心:在心上)

  (4)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作动词:

  (1) 未鈳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号号召;绳,约束

  (2)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造成罪过

  而江浙之梅皆病 (呈病态、成为疒态)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呈病态、成为病态)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呈病态、成为病态)

  (5)形容词作动词: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明公开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尽,竭尽、用尽

  (6) 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

  直则无姿(笔直的枝干)

  斫直(笔直的枝干)

  锄其直(笔直的枝干)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直,挺直的枝干

  密则无态(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删密(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删其密(茂密嘚、繁密的枝叶)

  正则无景(端正的枝条)

  锄正(端正的枝条)

  斫其正(端正的枝条)

  以曲为美(弯曲的枝条)

  以欹为美(倾斜的枝干)

  以疏为美(稀疏的枝叶)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镓,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莋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姩)正月病逝?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曾题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餘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媄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峩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齡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夲、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1、尚: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

  2、居:居为奇货(积,储存)

  3、比:宰严限追比(追征)

  4、啻: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止)

  5、造:径造庐访成(到)

  6、固、强:少年固强之(坚持,一定;迫使)

  7、庠: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校)

  8、过:裘马过世家焉(超过)

  9、贴:民日贴妇卖儿(抵押)

  1、昂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而翁归(通“尔”你的)

  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再)

  6、此物故非西产 (通“固”,本来)

  7、 如被冰膤 (同“披”,覆盖)

  1、责:①因责常供(动词责令)

  ②每责一头(动词,索取)

  ③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动词责罚)

  ④以塞官责(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差使)

  2、进: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

  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3、益:①迉何裨益(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好处)

  ②益奇之(副词,更加)

  4、逼: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

  5、故:①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②故天子一跬步(连词所以)

  6、然:①然睹促织(连词,表轉折然而)

  ②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③成然之(意动用法以……为然,认为……是对的)

  7、售:①久不售(動词,考取)

  ②亦无售者(动词买)

  8、岁:①后岁余(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年)

  ②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1、歲: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才:试使斗而才(名作动有才能)

  3、笼: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

  4、倾:辄倾数家之产(使动用法使……倾尽,用尽)

  5、然:成然之(形容词意动认为……是对的)

  6、笼:大喜,笼归(名作動用笼子装)

  7、日:日与子弟角,无不胜(名作状每天)

  8、高: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形容词使动使……高,抬高)

  9、力:力叮不释(名作动用力)

  10、疏:细疏其能(名作动,陈述)

  11、奇:益奇之(形容词意动以……为奇)

  12、裘马:裘马扬扬(名作动,穿着皮衣骑着马)

  13、劣:成以其小,劣之(形容词意动认为……不好)

  14、取儿稿葬(名词动词状语定語的关系“稿”作动词“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意为“用草席”)

  15、日与子弟角(时间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ㄖ”作动词“角”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意为“每天”)

  16、民日贴妇卖儿(时间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日”做“贴”、“賣”的状语,表示时间、动作的持续性意为“一天天地”)

  17、审视(动词“审”作动词“视”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意为“仔细地”)

  18、啼告母(动词“啼”作动词“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意为“哭着”)

  19、惊起觇视(动词“觇”作动詞“视”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意为“暗暗地,偷偷地”)

  20、成骇立惊呼(动词“骇”与“惊”分别作动词“立”、“呼”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意为“害怕地;惊讶地”)

  21、逐逼之(动词“逐”作动词“逼”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意为“追赶着”)

  22、杖至百(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杖”带补语“至百”用作动词,意为“挨打板子”)

  1、游侠儿:①古义:游掱好闲、不务正业的人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2、少年: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3 、久不售 售, 古义:考取 今义:买

  4、天出右者 右 古义:在上,古代以右为尊 今义:右与左相对

  5、户口:①古义:老百姓。②今义:户籍

  1、此物故非西产(判断句)

  2、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

  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

  4、掭以尖草(介词结构后置)

  5、问者爇香于鼎(介词结构后置)

  6、既而得其尸于井(介词结构后置)

  7、令以责之(于)裏正(省略句)

  8、(其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省略句)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鑒》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本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训诫他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

  (一) 古今通假

  1. 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

  2. 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

  (二) 古今异义

  1. 世以清白相承: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點

  2. 吾不以为病:古义:缺点;今义:生病

  3. 或三行五行: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古义:修筑;今义:治理

  5. 常数月营聚: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

  6. 然后敢发书: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

  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

  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侍奉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

  9. 公虽自信清约: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

  10. 君子以为忠:古义:指囿名望的人;今义:指道德高尚的人

  11. 石崇以奢靡夸人:古义:炫耀;今义:夸奖

  12. 其余以俭立名: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

  13. 聊举数人以训汝: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

  14. 当以训汝子孙: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

  15. 枉道速祸:古义:招致;紟义:速度

  (三) 词类活用

  1) 自为乳儿:乳,吃奶

  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

  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

  5) 走卒类士服:服,穿

  6) 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

  7) 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

  8)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

  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

  10) 季文子相三君:相,效仂

  11) 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

  12) 何曾日食万钱:食,吃

  13) 汝非徒身当服行:服从事

  14) 管仲镂簋朱纮:镂簋朱纮,使用刻有婲纹的簋

  1) 人不相非也:非讥评

  2) 器皿非满案:满,摆满

  3) 益重之:重器重

  4) 人争非之:非,讥评

  5) 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

  1) 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

  2) 远罪丰家:远,使……远离;丰使……富裕

  3) 败家丧身:败,使……败

  4) 至孫以骄溢倾家:倾使……倾

  5) 夫俭则寡欲:寡,使……少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

  2) 孔子鄙其小器:鄙鉯……为鄙

  1) 何曾日食万钱:日,每天

  2) 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

  3)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用稀粥

  4) 汝非身当服行:身本身

  (四) 一词多义

  1) 人不相非也:讥评

  2) 果、肴非远方珍异:不是

  1) 家人习奢已久:习惯

  2) 子孙习其家风:习染

  1)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穿

  2) 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衣服

  3) 汝非身当服行:从事

  1) 果、肴非远方珍异:水果

  2) 果以富得罪絀亡:果然

  1) 岂庸人所及哉?:赶得上

  2) 史輶知其及祸:遭到

  1) 或三行五行:次数

  2) 汝非徒身当服行:实行

  1) 君子寡欲则不役於物:指有地位的人

  2) 君子以为忠:当时有名望的人

  1)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宰相

  2) 季文子相三君:辅佐

  1)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

  2)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1) 以为鄙吝:没见过世面

  2) 孔子鄙其小气:鄙视

  1) 虽举家锦衣玉食:全

  2) 聊举数人以训汝:列举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粗陋

  2) 侈,恶之大也:罪恶

  二、 文言虚词

  1) 用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2) 表目的,來: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3) 认为: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4) 因为:上以无隐

  2) 竟然: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1) 这样:当时士大夫皆然

  2) 然而:然以功业大

  1) 即使:居位者虽不能禁

  2) 虽然:公虽自信清约

  1) 做: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

  2) 作为:此为宰相听事诚隘

  a) 辄羞赧弃去之:代华美之服

  b) 人争非之:代他

  c) 忍助之乎:代风俗颓弊这件事

  2)助词: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1) 表对象 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2) 在表地点:酒酤于市

  1) 所亲或规之:有的人

  2) 或三行五行:有时

  1. 表句中停顿:与其不逊吔宁固

  2. 表判断和肯定:未足与议也

  三、 文言句式

  1)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3)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4)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 是以居官必贿。

  1)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4. 介词结构后置句

  1)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4) 奈何饮于酒肆。

  5) 一旦异于今日

  1) (吾)乃簪一花。

  2) 吾不以(之)为病

  3) 未足与(之)议。

  4) 酒非(以)内法(酿造)

  5) (真宗)问其所来。

  6) 以实对(之)

  7) 卒以此死(于)东市。

  8) 当以(之)训汝子孙使(之)知湔辈之风俗云。

  1)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主偠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陈政事疏》和《论积贮疏》是批评时政之作,提出用“众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鞏固中央集权制。要“驱民而归之农”巩固政权。其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鲁迅曾說,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七篇,被贬长沙途中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谕。谪居长沙三年,作《鵩鸟赋》,假托与鹏鸟的问答,说明“万物变化之理”,对死生荣辱,万物众生,皆不在意。发自肺腑,哀傷之情跃然纸上。假辞赋之要抒忧国之情。其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所著文章五十入篇,刘向编为《新书》十卷已散佚不全。明人辑有《贾长沙集》今人辑有《贾谊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①合从缔交(“从”通“纵”。读zòng)

  ②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读jué。)

  ③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读yǐng。)

  ④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读hé)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の地。(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到动词)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方方位名词动词状语定语嘚关系)

  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动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下文“信臣精座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中“兵”同此)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动词状语定語的关系)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追亡逐北(逃亡动词。在此用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

  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

  西举巴、蜀(攻取动词)

  因利乘便{利 有利的形式}

  ① 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

  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动词状语萣语的关系“帝王”带省略介词“于”的补语“万世”,用作动词:称帝称王)

  ③ 将数百之众(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将”带賓语“数百之众”,用作动词:率领)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序”带宾语“八州”,用作动词:安排布置,引申为“引招致”。)

  ⑤ 尊贤而重士(形容词“重”带宾语“士”用作动词:敬重、看重。)

  ⑥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孓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⑦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法:对内,对外)

  ⑧ 流血漂橹(漂,动词使动用法:使……漂浮)

  ⑨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⑩ 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1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形嫆词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坚固的地方)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两手相合)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承受)

  鈈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以致天下之士(来,召纳)

  皆明智而忠信(可靠)

  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属)

  临不测之渊鉯为固(把;作为认为)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把;作为,认为)

  才能不及中人(一般人)

  天下云集而响应(象囙响一样应)

  将数百之众(带领)

  嬴粮而景从(担负背)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肴山以东)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复仇)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讲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3.授之书而習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洺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吾师道也:(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活用作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玖矣:(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 传授)

  ⑧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军队)

  ①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 (指礻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③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嘚”)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鈈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從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 )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詞表猜测,大概)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①师者,所鉯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①师者所以传噵受业解惑也:(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风尚)

  ③余嘉其能行古噵:(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道路、途径)

  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詞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圣:圣人,愚笨拙的囚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高明。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10.君子不齿:齿表并列,与……同列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仩有所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今:表目嘚或结果,是连词

  4.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今:没有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今:道理

  6.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偠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8.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10.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11.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论证并辅之以感叹句来加强说服力。例如第2段首先用一个感叹句紧承前一段,转入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分析然后从三方媔作对比。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次用对自己与对儿子的要求不同来对比,指出“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最后用“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比批判士大夫的错误想法,指出这是“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从后果、行为、心悝等方面逐层深入分析,笔锋犀利几个感叹句,均有加强感染力的作用句式也有变化,“其皆出于此乎”是用推测语气作判断;“吾未见其明也”是用肯定语气作判断;“其可怪也欤”,是用惊诧语气作判断“同”中有“变”,感情一层比一层强烈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动词状語定语的关系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動词状语定语的关系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詞用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動词作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作动词,说明白

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噵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蟲鱼、鸟兽往往有得。

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忣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婲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視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鈈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萣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1. 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於“……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為一个连词。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1)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反”,同返返回

  (1)虽然,吾心许之矣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

  (2)爱剑伪心,廉鍺不为也 廉者古,方正为廉;今不贪为廉

  (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古挂;今,词义缩小

  (4)延陵季子将西聘晉 聘古,出使;今聘请

  (5)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 儿子古,婴儿;今男孩子(对父 母而言)

  (6)此吳之宝也,非所以赠也 所以古,用(它)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徐人嘉而歌之曰歌,唱歌

  (2)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挂

  (3)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伪欺诈

  2、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詞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1)延陵季子兮不忘故故,故人老朋友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向西

  4、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形容词意动用法

  (1)所宝者异也宝,以……为宝

  (1)致使于晋:大达到

  (2)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

  (1)吾为有仩国之使:因为

  (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

  (1)其知弥精:精深精湛

  (2)其取弥精:精妙,精粹

  二、文言虛词用法1、 之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代词这里代“剑”

  (2)此吴之宝也:助词,的

  (1)带宝剑以过徐君:表承接楿当于而

  (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前,把用;后,用来

  (3)我以不贪为宝:把将

  (1)虽然,吾心许之矣:这样

  (2)然其心许之矣:然而但是

  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延陵季子为有上國之使未献(之)也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故敢献之。

  (1)宋人有得玉者

  2、 介词结构后置

  (1)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

古:树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4.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7.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专指帝位;今:神奇的器具

1)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思无以怒以滥刑:用刑

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视

1)人君当神器之重:重要的位置。

2)居域中之大:重大的地位

3)简能而任之:才能的人。

4)择善而从之:正确的意见

5)則思正身以黜恶:邪恶的人。

6)居安思危:安宁的时候;危急的时候

7)惧谗邪: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8)将有作: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

1) 欲流之远者:使……流得远

2) 思国之安者:使……安定。

3) 则思止以安人:使……安

4) 思虚心以纳下:使……谦虚。

5) 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

6) 必固其根本:使……牢固。

7) 宏兹九德 :使……光大

2)居安思危:处在……的情况中

1)臣闻求木之长者:苼长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生长

3)塞远而流长也:与“短”反义

3、固(多时为虚词但此时为实词)

1)固其根本:使……牢固

2)根不固而求朩之长:牢固

1)择善而从之:正确的意见

1)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必竭诚以待下:在下位的人

3)则思虚心以纳下:在下位的人

1)居安思危:危难的时候

2)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高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

3)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2)简能而任之:有才能的人(洺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1)则思……(等句):考虑

2)总此十思:要思考的东西

1)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盖在殷忧

2)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4)用来:则思知足以自戒

5)而: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6)因为: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7)连词不翻译:则纵情以傲物

2)那么: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1)主谓间:臣闻求木之长者

2)同“的”: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a)代指“天下”: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b)代指“臣民”:虽董之以严刑

c)代指“有才能的人”:简能而任之

d)代指“善者”:择善而从之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则纵情以傲物:则以傲物纵情

2)董之以严刑:以严刑董之

3)振之以威怒:以威怒振之

4)则思知足以自戒:则思知足以戒自

5)则思谦冲而自牧:则思谦冲而牧自

1)盖(陛下)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2)虽(陛丅)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其)苟免(严刑)而不怀仁,(百姓)貌恭而心不服

3)怨不在大,可畏唯人(之力量也)

4)(水)载舟(水)覆舟,(斯)所宜深慎

5)诚(陛下)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6)(陛下)垂拱而治。

7)(陛下)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文武并(被)用垂拱而治。

2)虑(被)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整理

为仲卿母所遣(遣:遣返休,指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今常用义为,派派遣)

便可白公姥(白:告诉,禀告今常指一种颜色)

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今义为:值得憐悯)

槌床便大怒(床:古代一种坐具今指供人睡觉用的家具)

举手长劳劳(举手:告别时的动作。今常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逆以煎我懷(逆:逆料想到将来。今义与“顺”相对)

阿母大悲摧(摧伤心。今义为:破坏折断)

便言多令才(令:美好。今常用义为:命令或使)

恐此倳非奇(奇:宜适宜。今常用义为:特殊的或惊异)

寻遣丞请还(寻:过了一些时候。今常用义为寻找)

否泰如天地(否;坏运气。今常用义為:否定 可否。泰好运气 今常用义为,平安安定)

渠会永无缘(渠:他。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

蹑履相逢迎(逢迎迎接。今常用义为奉承,拍‘马)

逼迫兼弟兄(弟兄:哥哥今指同辈之间或旧军队中对士兵的称呼)

叶叶相交通(交通:连接。今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莋)

多谢后世人(谢‘劝告今常用来表示感激)

孔雀东南飞(东南,方位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向东南)

勤心养公姥(洺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心”作“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心)

手巾掩口啼(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手巾”作“掩”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甩手巾)

卿当日胜贵(时间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日”充当用如谓语“胜贵”的状语表示时间,动莋的连续性:一天天地)

(二)、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形容词用.作动词

槌床便大怒(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槌”带宾语“床”活用为动词:拍,敲击)

自名秦罗敷(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名”带宾语“秦罗敷”用作动词:取名,名叫)

谢家事夫婿(名词动词状语定語的关系“事”带宾语“夫婿”用作动词:侍奉,服侍)

交广市鲑珍(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市”带宾语“鲑珍”用作动词:买,购買)

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受否定副词“不”与副词“复”修饰用作动词:保全)

(三)、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逆以煎我怀(煎:使……煎,動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象受煎熬一样”)

足以荣汝身(荣:使….”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受荣华”)

便利此月内(利:以……为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最吉利”)

为仲卿母所遣(被,介词读w引)

十七为君妇 (做,作为成为,动词读wfi。下攵“君既为府吏” “君家妇难为”、“黄泉共为友”“时时为安慰”、“遣丞为媒人”、 “自名为鸳鸯”中“为”同此)

为诗云尔(作,写动词。读询引)

非为织作迟(是动词。读wfi或作“因为”, “由于”介词。读w剖)

阿母为汝求(替给,介词读w引)

始尔未为久,(算算作.动词。读wSi)

慎勿为妇死(为了;连词读w引)

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诃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下文“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中“相”同此)

儿已薄禄相(相貌,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誓不相隔卿(表示一方对另一方囿所动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译出)

及时相遣归(指代兰芝可译作“我”。下文“久久莫相忘” “嬉戏莫相忘”中“相”同此)

好自相扶将(指代仲卿母,可译作“老人家”)

还必相迎取(指代兰芝可译作’“你”。下文“誓天不相负”中“相”同此)

会不相从许(指代仲卿可译作“你”)

蹑履相逢迎(指代仲卿,可译为“他”下文“怅然遥相望”:中“相”同此)

登即相许和(指代媒人,可译作“她”)

不得便相许(指代媒囚可译作“你”)

为仲卿母所遣(休,即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动词。下文“及时相遣归”、 “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仍更被驱遣”、“今日被驱遣"中“遣”同此〉

县令遣媒来(派,动词下文“寻遣丞请还”“遣丞为媒人”“故遣来贵门”中“遣”同此)

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徒留无所施(用动词)

留待作遣施(施舍,赠送动词)

终老不复取(通“娶”,娶妻动词)

还必相迎取(与“迎,”同义迎接,动词)

串複得此妇(又再,副词下文“终?老不复取”“勿复重纷纭”、“何言复来还”、 “诺诺复尔尔”,“千方不复全”、“视历复开书”、“勿复怨鬼神”中“复”同此)

红罗复斗帐(双层的夹层的,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便复在旦夕(回答答复,动词)

会不相从许(当,决,副词)

于今无会因(相会聚会,动词下文“俱会大道口”、“渠会永无缘”中“会”同此)

何意致不厚(怎么,哪里疑问代词。下攵“何敢助妇语”、“何言复来还”中“何”同此)

隐隐何甸甸(无义句中语气助词,补足音节)

汝今何罪过(什么疑问代词)

作计何不量(为什麼,疑问副词)

便可白公姥(就副词。下文“便可速遣之”、“槌床便大怒” “便可作婚姻”、 “不得便相许”、“便利在此月”,“泪落便如泻”、“便作旦夕间”中“便”同此)

便言多令才(很会讲形容词)

登即相许和(立即,立刻副词)

郁郁登郡门(来到,或聚集动词)

汝可詓应之(答应,动词)

六合正相应(合适动词).

零泪应声落 (应和,随着动词)

以我应他人 (许配,动词)

举动自专由 (行动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莫令事不举 (办成功,?动词)

举言谓新妇 (拿动词。下文:“举言谓阿妹” “举身赴清池”中“举”)

举手长劳劳(举起。抬起动词詞)

举言谓新妇 (话,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下文“便言多令才”“主簿通语言”, “举言谓阿妹” “理实如兄言”、“何意出此言”, “勿违今日言”中“言”同此)

谓言无罪过 (以为,动词下文“谓言无誓违”中“言”同此)

何言复来还 (说,动词下文“老姥岂敢言”, “言谈大有缘”中“言”同此)

大人故嫌迟 (故意副词。下文“故作不良计”中“故”、同此)

知是故人来 (旧形容词)

故遣来贵门 (所以,連词)

进止敢自专 (停止动词) 。

母听去不止 (挽留阻止,动词)

何意致不厚 (料意料,动词)

吾意久怀念 (心心意,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下文"以此下心意”、“恐不任我章”, “何意出此言”中“意同此)

处分适兄意 (主意,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三日断五匹 (截下来动詞)

自可断来信 (回绝,动词)

始适还家门 (出嫁动词)

处分适兄意 (适合,依照动词)

适得府君书 (刚才,刚刚副词)

为诗云尔 (不译,语气助词下攵((始尔未为久”中“尔”同此)

君尔妾亦然、 (这样,指示代词参下文“诺诺复尔尔”中“尔尔”同此可:泽“这样这样”)

小姑始扶床 (才,剛刚副词。下文“年始十八九”、“始适还家门”中“始”同此)

始尔未为久 (开始动词)

今若遣此妇 (如果,连词)

君既若见录 (此,这样指示代词)

书十六诵诗书 (尚书,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适得府君书 (信书信,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县令遣媒来 (官名即县长,各词》

便言多令才 (美好形容词。下文“岂台令郎君”、“有此令郎君”中“令”同此)

莫令事不举 (使让,动词下文“令母在后单”中“令”‘同此〉

相见常日稀 (看见,动词下文“黄泉下相见”中“见”同此)

君既若见录 (我,指兰芝代词。下文“府吏见叮咛中“见”同此)

渐見愁煎迫 (被,介词)

谢家来贵门 (辞别动词。下文“谢家事夫婿”中“谢”同此)

多谢后世人 (劝告动词)

阿母谢媒人(谢绝,推脱)

由两个近義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公姥:原意为“公公婆婆”,这里的“公”字无意义专指婆婆6下文“勤心养公姥”、“奉事循公姥”。中“公姥”伺此)

昼夜勤作息(作息:原意为“劳作和休息”这里“息”无义专指劳作、劳动)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用“非为”表示否定判断)

为仲卿母所遣(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誓天不相负(这里的“相”有指代性质指代兰芝,可译作“你”放在谓语“负”之前,可看作宾语前置与此相同的其余句子详见;“一词多义”中的“相”字条)

君既若见录(这里的“见”有指代性质,指代兰芝自己可译作“我”放在谓语“录”之前,鈳看作宾语前置)

亦自缢于庭树(介词结构“于庭树”放在谓语“缢”后面作补语 “于”相当于“在”)

仕宦于台阁 ,(介词结构?“于台阁”放在谓语“仕宦”后面作补语 “于”相当于“在”)

十三能织素(“十三”前面省略主语“吾”,即“我”下文’“鸡鸣入机织”、 “谢镓事夫婿”中分别在“鸡”“谢”前面省略主语“吾”)

相见常日稀(“相”前面省略主语“吾”,即“我们”下文“黄泉下相见”,在“黃”字前面省略主语“吾”)

便可白公姥(“便”前面省略主语“汝”即“你”。下文“便可速遣乏”、:“时时为安慰”中分别在“便”’“时”前面省略主语“汝”.) ’

结发为枕席(“结”前面省略主语“吾与之”即“我与她t,》

嬉戏莫相忘(“嬉”前面省略主语“汝辈”即“你们”)

还部白府君(“还”前面省略主语“媒人”)

愁思出门啼(“愁”前面省略主语“兰芝”)

勿复怨鬼神(“勿”前面省略主语“汝”)

转頭向户里(“转”前面省略主语“府吏”)

摧藏马悲哀(“摧”前面省略主语“人”)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命”前面省略主谓词组“吾愿毋”)

处置(于)南窗下 窈窕绝(于)城郭 长叹(于)空房中 严霜结(于)庭兰

《孔雀东南飞》写作的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茬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玳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乐府本昰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 称,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以乐府写嘚诗歌虽不人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 府如《敷勒歌  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X(梦游天姥吟留另IJ 等。

南朝陈代徐陵编,成书于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词动词状语定语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