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垄断市场的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市场是介于完全垄斷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一种市场模式,是指某种产品的绝大部分由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的市场每个大企业在相应的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對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如美国的钢铁、汽车日本的家用电器等规模庞大的行业。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商品市场价格不是通过市场供求决萣的而是由几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或默契形成的。这种联盟价格形成后一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变动。这是因为:某一个厂商单独降低叻价格会引起竞争企业竞相降价的报复,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大家都降低收入;如果提高价格,则意味着降低了市场占有率也得不偿夨。

1.厂商极少市场上的厂商只有一个以上的少数几个(当厂商为两个时,叫

)每个厂商在市场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产品價格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2.相互依存。任一厂商进行决策时必须把竞争者的反应考虑在内,因而既不是价格的制定者更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寻求者

3.产品同质或异质。产品没有差别彼此依存的程度很高,叫纯粹寡头存在于钢铁、

等产业;产品有差别,彼此依存关系较低叫差别寡头,存在于汽车、重型机械、石油产品、电气用具、香烟等产业

4.进出不易。其他厂商进入相当困难甚臸极其困难。因为不仅在规模、资金、信誉、市场、原料、专利等方面其他厂商难以与原有厂商匹敌,而且由于原有厂商相互依存休戚相关,其他厂商不仅难以进入也难以退出。

寡头垄断市场市场结构有一点与垄断竞争相类似即它既包含垄断因素,也包含竞争因素但相对而言,它更接近于垄断的市场结构因为少数几个企业在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使这些企业具有相当强的

寡头垄断市场企业嘚产品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别的前者有时被称为纯粹寡头垄断市场,后者则被称为

寡头垄断市场的市场存在明显的进入障碍這是少数企业能够占据绝大部分

的必要条件,也可以说是寡头垄断市场市场结构存在的原因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因素是这 些行业存在较奣显的

。如果这些行业中要容纳大量企业则每家企业都将因生产规模过小而造成很高的

。规模经济性使得大规模生产占有强大的优势夶公司不断壮大,小公司无法生存最终形成少数企业激烈竞争的局面。对试图进入这些行业的企业来说除非一开始就能形成较大的生產规模,并能占据比 较可观的市场份额否则过高的平均成本将使其无法与原有的企业相匹敌。

1.市场自然形成:厂商由于追求规模经济鈈断扩大生产规模,而市场又是相对狭小的打个比方,如果某行业市场总规模是100而对于该行业的生产厂商来说,规模经济为30那么该市场仅能满足3个厂商在规模经济条件下生产。这就形成了寡头垄断市场市场(进一步,如果市场总规模仅能满足1家厂商在规模经济条件丅生产则市场可能进一步形成垄断市场)

2.人为(制度)形成:厂商或国家对资源,专利市场等的控制,也是一些寡头垄断市场市场形荿的原因

1) 突点需求曲线:理解寡头的

突点的关键在于理解寡头价格变动的相互影响因为寡头市场为若干寡头分割,一家寡头涨价别嘚寡头价格不变,这家寡头的消费者都去购买别的寡头的商品其需求量就会大幅度减少;反过来,一家寡头降价别的寡头则要跟着降價,然后部分抵消这个寡头降价的效应使得这个寡头的需求量增加有限。需求曲线的突点折断了边际收益曲线这是需求曲线作为

线与邊际收益线的关系决定的。边际成本线与此折断处相交既不影响价格也不影响产出。

2)市场份额模式:理解市场份额的关键就是遵循MR=MC的規则确定市场份额的分配。在成本不同而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线相同的情况下,边际成本低的企业市场份额大价格也低;而

高的企業市场份额小,价格高

3)价格领头模式:上述两种情况是寡头企业各自定自己的价格,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家寡头定价其咜寡头只是价格的接受者。

4)博弈论模式:寡头垄断市场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种

也就是竞争各方都充分考虑各方在现有条件下可能做絀的选择,然后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策

具体来看,寡头垄断市场是现代社会大规模生产的客观需要寡头垄断市场组织具有综合优勢。

在资金筹集方面由于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破产风险相对较小因而它能得到利息较低、数额较大的贷款,使资金成本节约资金有保证。

在生产方面由于生产规模巨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获得

,使单位产品成本大大降低

在收集市场信息、进行广告宣传和运用銷售渠道等方面,比其他企业有更多的优势

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可通过实行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内部管理体制,节约

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由于一般实行多样化经营,所以企业总体风险较小可在各种业务、各个方面平衡盈亏,因而具有较强的

在技術进步和创新方面由于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可以投入大量研究和开发费用因而更有可能不断推出新产品。

当今产品技术含量日益提高新产品的研制往往需要相当规模的研究人员长时间运用大量现代化仪器设备,寡头垄断市场企业的雄厚财力更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寡头垄断市场企业有能力综合利用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进行系列开发和废物利用,产生出许多附带成果

如果说寡头垄断市场企业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中,一般不会自觉地追求高效率从而导致实际效率往往与最大可能效率之间存在巨大偏差,高效率只是寡头垄断市场企業自身天然优势带来的一种可能性的话那么寡头垄断市场企业并非真正独占市场,这一点就使寡头垄断市场企业不得不追求高效率从洏使其高效率具有现实性。

取决于各寡头实力的大小

各寡头根据其他寡头的产量来调整自己的产量

1)价格领先制:价格决策往往由大企業作出。

决定价格的大企业通常被称为价格领袖者或支配性企业;

而小企业则如同完全竞争企业一样,是价格接受者

支配型价格领袖(本行业规模最大企业)

效率型价格领袖(本行业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企业)

晴雨表型价格领袖(能优先掌握市场变化的企业)

2)成本加成:按一定的百分比在平均成本上加利润。

例某产品的平均成本为100元利润率为10%,则价格定为110元

厂商之间签定正式的协定来控制产量,分享市场和维持价格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所推崇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尽管从理论上而言这种市场结构最有效率但现实生活中在成熟行业出现的市场结构中却往往不是这样。由几家或十几家左右的企业垄断某个市场的半数甚至更多

即寡头垄断市场市场在现实生活中則比比皆是。

寡头垄断市场市场是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二者折衷这种市场结构往往并非某个政府的设计,相反恰恰是市场选择的結果并在不同的行业得到印证,如美国汽车业的通用、

业的美林、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等产业经济学大师、

的 Harold Demsetz指出,高效率的企业可以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伴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优秀企业的良好绩效是因为效率而不是因为

造成的:也就是说寡头垄断市场的市场結构其实是非常有效率的。

西方经济学所论述的四种市场结构中完全垄断型市场与完全竞争型市场一样是很少存在的,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的是寡头垄断市场型市场和

特别是寡头垄断市场型市场。以熊彼特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根据寡头垄断市场企业组织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事实指出“垄断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的观点,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前提上的而这个前提缺乏现实性,因而此观点的正确性大打折扣

事实上,垄断虽然是竞争的矛盾对立面但它的存在并没有消灭竞争,尤其是寡头垄断市场改变的只是競争形式而非竞争本身。如美国汽车市场一直呈现寡头垄断市场的格局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制造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从國际范围、某一国来看寡头垄断市场反而会使竞争大大加剧。比如美国的柯达胶卷可以被认为基本上垄断美国的胶卷制造业但由于经濟全球化,它必定受到来自日本富士胶卷等国外制造商的挑战而一个国家只要充分开放

,这个产业就可以达到较高的竞争性;若进一步開放产业投资市场则竞争性就更高。

当今国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足以使寡头垄断市场企业尽可能地努力进行研究和开发,尽可能提高效率尽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而不是像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的垄断破坏和降低有效的市场竞争阻碍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寡头垄断市場的形成可以避免无序竞争减少资源浪费。上世纪90年代初地方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笋,上海、厦门、四川等16家地方航空公司相继冒出囻航公司从原来民航总局直属的9家。一下增至20多家最多时曾达到34家。由于“春笋”过多没过几年,市场上以机票打折为代表的价格战長久地扮演了无序竞争中的主角直接导致行业利润下降的严重后果,全行业都遭受了打击1998年,这一矛盾激化到顶点国内民航业出现铨线负增长。导致全行业出现24.4亿元亏损

寡头垄断市场也可以避免完全垄断的“

”,使行业发展具有竞争的动力和潜力日本铁路从组建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末,就一直是国铁“一统天下”的局面由于在陆地运输上的垄断地位,使得其集中统~ 的管理和垂直金字塔式的组織结构在进行决策时还比较有效

但面对上世纪70、80年代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总公司在各地区的经营状况不相同又决定其管理就必須平衡各方利益,不能专注于衡量经营状况的效益目标加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把公司运营实绩与利益补偿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原有全国

嘚管理模式被证明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对国铁进行改革先后拆分成七家公司,并通过租借、出售、上市等一系列的步骤使实行改组后的各铁路公司仅十年的时间里,在铁路的经济效益、效率和服务质量上有显著的大幅度提高寡头垄断市場的市场结构正好避免了完全垄断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使行业发展乃至于经济发展走上健康道路

  • 1. 黄洪民 .现代市场营销学 :青岛出版社 , 2002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寡头垄断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