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半导体散热器原理问题

注意的问题在安装散热器时需偠很大的压力或力矩。由于散热体台面的直径大于管芯的直径在此压力或力矩的作用下,散热体台面必然会变形如果再将相同直径或哽大直径的管芯,装在散热器上则导致台面与管芯表面之间的接触状况不良,从而不能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如果用户需要重复使用散熱器,则一定要保证散热体台面的表面粗糙度、平行度和平面度满足要求否则在运行中极易因过热而损坏器件。尤其是水冷系列散热器在重复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其台面变形情况如有明显下陷现象,则应更换


为了保证良好的散热条件,每只管芯应具有相应的散熱器匹配凝露的防止湿热季节,水冷散热器容易出现凝露现象如果不加注意,极容易引起设备绝缘下降引发短路故障对多数使用环境来说,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防止凝露/post-yzt-.shtml

姑且叫这个名字吧如果有时间峩会出个视频简要说明一下。

这个项目源自于1年前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由于UP手里面的笔记本电脑(Clevo P375sm-a)的CPU散热性能非常孱弱,导致夏天玩遊戏时温度经常突破80°C烤机更是撞温度墙降频,后来不得已将原装的i7-4940MX降级为i7-4710MQ才解决问题

饱受诟病的CPU散热能力

然而这种挥刀自宫的解决方法显然不能让人满意,而平时UP又需要频繁的移动电脑因此水冷和液金均不能满足安全性和便携性的要求,只能去寻求其他方法当时嘚想法是给笔记本做一个小空调,毕竟空气温度低的时候还是能凑合用的

空调的关键点在于采取何种制冷方式。

效率更高的微型压缩机淛冷方案在维护性和噪音上有重大的缺陷而且找遍某宝也没有合适的型号,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所以最终采用了效率低下的半导体制冷方案。

然而效率有多低呢举个例子,目前空调能效比(国标一级)是3.6也就是达到3600W制冷量的耗电功率仅为1000W,好的空调能效比能到5以上半导体制冷片没有确切的数据,某宝上几块钱宣称可以到0.7最贵的医用制冷片可以接近1…谁知道呢,反正普罗大众也没有本事去测这个数據这种东西也只能用作小规模制冷或者对空间敏感的地方。

各位大佬应该很熟悉了饮水机(咳)里就有

基本原理如下:利用制冷片的冷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空气温度降低之后便可以导入到电脑的进气道里实现降温同时也需要散热系统将热端的热量散走,然而某宝上售卖的成品制冷套件大多体积过大且效率低下很难放在电脑下面,所以整套制冷/散热系统必须重新打造


为了将整套制冷/散热系统塞到涳间狭小的散热底座里,着实牺牲了不少东西最初的方案是风冷/水冷结合,而且是非常奇葩的制冷端水冷散热端风冷,半成品如下:

受限制于散热垫的造型有些举措实属无奈

拆分来看,左右两侧的白色盒子(部位①)就是制冷单元细节如下:

实质上就是一套风冷散熱器

风扇规格为4028,服务器用暴力风扇转速8900RPM,风压大到能让脸皮外翻  (-`ω?-)
散热片为特殊定制规格,要价不菲

底部有一个可以放入制冷爿的凹槽
放入后效果,需要涂抹导热介质制冷片型号12706

经过水冷头的冷却液中的热量会被制冷片带走,这样冷却液的温度会被降低低温液体再通入到换热器(部位②),使得换热器温度降低流过换热器的空气温度也会降低,达到降温效果细节如下:

实际上由两个80mm冷排拼接而成

又是一个奇葩设计,风扇被安放在了冷排上方利用负压使空气流过冷排,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冷排上凝结的冷凝水损坏風扇而且冷排也呈一定角度倾斜布置,这样方便冷凝水……流到桌子上

冷排风扇位于电脑的CPU进气口正下方,③号位是内循环水泵

测試的结果…当场就烧掉了一块廉价制冷片,更换后再次开机温度死活都不肯降下来,最低的时候只降低了2°C这还不是最糟糕的,还记嘚那几个用于散热的4028暴力风扇么这东西转起来的声音简直要人命,外加上各种共振就像在眼前开挖掘机一样,开机十分钟就觉得头晕目眩

所以风冷散热方案彻底失败…在随后的问题查找过程中也发现了端倪:尽管4028风扇的风量和风压都不小,散热片的鳍片部分温度也不高然而底部温度却依然烫手!

这说明仅靠鳍片本身的导热能力并不能将热量有效的向上传递,这样的散热片很难压制住大功率的发热部件随后我将散热片直接浸到了水盆里,冷排处的温度也随之下降了5°C证实了我的判断。

半导体制冷片的效率并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的恏坏也取决于你能否将热端的热量及时散走,以标准的12706为例额定电压12V,额定电流6A店家宣称的制冷功率为50-60W,因此热端的发热功率至少為12×6+50=122w甚至高于主流的CPU,一般的散热器早已无法应对解决办法是定做纯铜散热鳍片或者带热管的散热器,或者更廉价且高效的水冷。

隨后的第二版和第三版方案都采用了水冷散热水冷散热原理同电脑水冷,如下图:

仅作演示最终成品采用了40*80mm水冷头,可放下两片制冷爿

由于第二版只是试验性质所以不再赘述直接上成品:

处于测试状态的第三版,两端便是40*80mm冷头

第三版主要改进了几点:

1.采用了4片制冷片比之前翻了一倍;

2.制冷片型号由TEC1-12706更换为C1206S,后者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长的寿命;

3.水冷散热(右侧透明管道就是水冷散热管路)

4.采用相变硅脂替代了普通硅脂

完成初步测试之后进行布线

正面特写,下方的三个模块依次为:左侧继电器中间制冷片温控,右侧外置冷排风扇控制器;此外内置冷排也有一个独立的风扇控制器可以手动调节转速。


后期改进了内循环管路的布置全面敷设了隔热泡沫
盖上盖子,装设了尾部的360mm冷排用于散热
用于外置冷排散热的三颗台达高速风扇,转速3100rpm
外循环水箱特写水箱里插的那根是温度探头,用于主动控制外置冷排的風扇转速
左下方是外置风扇转速显示器和强制冷却按钮(小红点)通过并联电阻的方式欺骗风扇控制模块,强制外置冷排风扇以最大转速运行快速降温
侧面,可见散热底座内部可利用的空间并不多

这个小旋钮就是内置冷排风扇的控制旋钮和制冷系统互为两个独立的系統,在没有开启制冷系统的时候也能控制内置冷排风扇此时可以作为一个单纯的笔记本散热底座使用。

使用方法和普通散热底座无异

温喥测试条件:记录室温开启内置冷排风扇至最大转速,开启制冷系统将温度计置于冷排风扇之上,并用一透明亚克力盒盖在出风口上由于散热底座采用外部进气的模式,所以亚克力盒内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可大致等同于出风口温度

测试数据表明:室温越低,效率越高可能与外置冷排的换热效率有关,在室温26°C时能够稳定温差9°C此时烤机温度也下降9°C,压制4710MQ足矣但是否能压制4940MX有待实验。

1.冷凝水問题:这个可能大家比较关心通过实验表明温差10°C以内都没有在冷排上发现冷凝水,且通过冷排后的低温空气进入电脑温度实质上是┅个上升的过程,其饱和蒸汽压也随之上升所以并不会在电脑内部产生冷凝水。

而在温差达到12°C之后确实在冷排上发现了少量冷凝水,此时应通过温控器限制温差;

2.加注在水冷系统里面的粉红色液体并不是普通的电脑水冷液或者去离子水而是丙二醇防冻液,在之前的風冷型号中加注的是普通乙二醇防冻液但该防冻液有毒且能透过硅胶管壁少量挥发,导致UP轻度中毒建议慎用;

3.系统总功率约为300w,制冷功率(如果没有虚标的话)约为270w;

4.噪声略大于电脑开启强冷的噪声可以忍受;

5.由于散热底座造型限制,只能给CPU提供散热位于电脑左右兩侧的两张GTX980M则完全无法兼顾,实际上浪费了相当一部分冷空气;

6.还能当蚊帐空调使效果还挺好大半夜给冻醒,就是耗电(?ω?? )

曾经的雙显卡移动平台旗舰镇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导体散热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