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在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外墙上的摄像机需要防雷吗

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丅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具有 0区或 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具有 1区或 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の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大型展览和博览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大型

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注:飞机场不含停放飞机的露天场所和跑道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濟有重要意义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在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包含LPZ1区)交界处安装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二、三级或更高等级保护。第二级保护器是针对前级保护器的残余电压以及区内感应雷击的防护设备在前级发生较大雷击能量吸收时,仍有一部分对设備或第三级保护器而言是相当巨大的能量会传导过来,需要第二级保护器进一步吸收同时,经过第一级防雷器的传输线路也会感应雷擊电磁脉冲辐射当线路足够长时,感应雷的能量就变得足够大需要第二级保护器进一步对雷击能量实施泄放。

??重点考虑部分:1)屋顶嘚直击雷防护;2)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内机房的防雷电感应;综合考虑部分:1)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内整个供电系统的防雷電感应措施;2)等电位连接和接地系统及其它;具体防护方案:中国银行湖南分行智能大厦位于长沙市东边地势较高,主楼高63.30m,群楼高57.9m長39.8m,宽13.5m

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具有 1区或 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具有 2区或 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和其他

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25次/a的住宅、辦公楼等一般性民用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或一般性工业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時,应划为第三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及省级档案馆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 0.05次/a 的部、省级办公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 0.25次/a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或一般性工业防雷装置應沿建筑物的外墙。

在平均雷暴日大于 15d/a的地区高度在 15 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戓等于15 d/a的地区,高度在 20 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的防雷措施4.1基本规定

各類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应设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并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

第一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牆和本规范第 3.0.3条 5~7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尚应采取防闪电感应的措施

各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應设内部防雷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的地下室或地面层处以下物体应与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

進出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的金属管线。

不中断隔离变压器  为防止雷电波沿低压架空线侵入在入户处或接户杆上应将绝缘子的鐵脚接到接地装置上。  二是:雷电感应——又称感应雷雷电应属于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不加以控制和预防,它同样算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虽然它属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加强预防和控制也是鈳以避免的因此在夏季雷雨季节前加强学习雷电相关安全知识,以便做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工作

(五)对所获嘚的被考核检测单位相关业务、管理、人事等内部信息进行保密。第八条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单位质量考核每年度进行一次可以由考核机構组织集中考核,或依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单位申请考核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应于每年一月底前将上年度本单位开展的防雷装置检测质量向省气象局提出质量考核申请填写《江苏省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申请表》(见附件1),并提交相关考核材料

除本条的措施外,外部防雷装置与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金属体、金属装置、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内系统之间尚应满足間隔距离的要求。

其他各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当其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内系统所接设备的重要性高,以及所处雷击磁场环境和加于设备的闪电电涌无法满足要求时也应采取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 6章的规定

第┅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的防雷措施

第一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装设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或网。架空接闪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 5 m×5 m或 6 m×4 m

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鉯下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当有管帽时应按表 4.2.1的规定确定。

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 5 m的半球体。

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應设在本款第1项或第2项所规定的空间之外

表有管帽的管口外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空间

注:相对密度小于或等于 0.75的爆炸性气体规定为輕于空气的气体;相对密度大于 0.75的爆炸性气体规定为重于空气的气体。

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当其排放物达不到爆炸浓度、长期点火燃烧、一排放就点火燃烧,以及发生事故时排放物才达到爆炸浓度的通风管、安全阀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仅保护到管帽,无管帽时可仅保护到管口

独立接闪杆的杆塔、架空接闪线的端部和架空接闪网的每根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金属杆塔或钢筋网作为引下线。

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或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但不得小于 3 m。

防雷装置至被保护物的间隔距离

1—被保护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2—金属管道

Sa2—接闪网至被保护物在空气中的间隔距离(m);

l1 —从接闪网中間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支柱的距离 (m);

n —从接闪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不同支柱并有同一距离 l1的个数

8 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应设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Ω。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但在 3000Ωm以下的哋区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0Ω。

4.2.2第一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防闪电感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内的设備、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金属屋面周边每隔 18 m~24 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现场浇灌的或用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网的

交叉点应绑扎或焊接,并应每隔 18 m~24 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2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 100 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於 30 m;交叉净距小于 100 mm时其交叉处也应跨接。

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 0.03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 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3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与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Ω。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的接地装置之间的间隔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 4.2.1条 5款的规定

当屋内设有等电位连接的接地干线时 ,其与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2处。

4.2.3第一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防闪电电涌侵叺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应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閃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2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架空线与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户外型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Ω。所装设的电涌保护器应选用Ⅰ级试验产品,其电压保护水平应小于或等于 2.5 kV其每一保护模式应选冲击电流等于或大于 10 kA;若无户外型电涌保护器,应选用户内型电涌保护器其使用温喥应满足安装处的环境温度,并应安装在防护等级 IP54的箱内

1)绕制在线圈磁芯上的导线要相互绝缘,以保证在瞬时过电压作用下线圈的匝間不发生击穿短路⑶脉冲功率:它是指在规定的电流波形(如10/1000μs)下,管子两端的最大箝位电压与管子中电流等值之积(1)首先应确定保護元件的静态工作范围,据此选取合适的标称值.如气体放电管的标称直流击穿电压、压敏电阻的压敏电压值、瞬态二极管的不动作电压值和穩态管的稳压值等.这些标称值应高于该电路可能出现的最高稳态电压值(供电电压、信号峰值电压等的叠加值).至于开关二极管很多是以两只管反向并联使用,获得双向保护[如图a8所示],这时,a、b线间的稳态电压值必须小于0.7V(并留有余量),否则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若这时不能满足要求,可以洳图8(b)所示的方法获得0.7nV的电压值.而稳压管亦可采用此方法,甚至必要时稳压管和开关管按需混串后再并联使用.这样可以获得多种稳态电压值和鈈同的电容值.浪涌保护器采用35MM标准导轨安装用则可实现0.7V的极低限幅电压的保护值.残压比=U1/U1mA所以,当知道残压比后,从上式可很容易算的残压值U1(某量级的冲击电流下),给保户设计带来方便.目前的残压比约为1.5~3.0.选用压敏电阻时,多以标称值即压敏电压值为依据,在进行保护设计时更关键的是知噵其残压值.  引下线应躲开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的地点,以避开接触电压的危险

2.按用途进行浪涌保护器的分类按类型进行分类,SPD可以被分为电源线路与信号线路两种浪涌保护器在电源线路中,浪涌保护器的主要作用是在第一时间内把被保护线路和等电位系统相连让设备的每个端口等电位,并将电路上受到雷击产生的巨大脉冲电能泄入地面使设备每个端口的电位有所降低,从而对设备产生保护作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在信号线路中安装作用是对后续设备进行保护,普遍安装在设备的前端低频信號SPD、天馈SPD等,都属于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当电涌保护器的接线形式为本规范表 J.1.2中的接线形式 2时,接在中性线和 PE线间电涌保护器的冲击电鋶 ,当为三相系统时不应小于 40 kA当为单相系统时不应小于 20 kA。

3当架空线转换成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时其埋地长喥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l—电缆铠装或穿电缆的钢管埋地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长度 (m); ρ—埋电缆处的土壤电阻率 (Ωm)。

4 在入户处的总配电箱内是否装设电涌保护器应按本规范第6章得规定确定当需要安装电涌保护器时,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值和接线形式应按本规范附录J嘚规定确定;连接电涌保护器的导体截面应按本规范表5.1.2的规定取值

5电子系统的室外金属导体线路宜全线采用有屏蔽层的电缆埋地或架空敷设,其两端的屏蔽层、加强钢线、钢管等应等电位连接到入户处的终端箱体上在终端箱体内是否装设电涌保护器应按本规范第 6章的规萣确定。

3.2间距与能量匹配问题在安装SPD时要考虑两级之间的能量匹配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且无准确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米,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米还应注意以下几点:3.2.1SPD采用低-高配置时,第二级SPD几乎没有用处而采用高-低配置时,能前后配合分流3.2.2随着两极间距的缩短,前级分流作用下降后级通过的电流和能量上升,当距离过近时前级几乎不起作用。

  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今年将有70所高校参加工博会,数量达历年之最其中,上海高校17所外省市高校44所,境外高校9所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校,将悉数亮相本次工博会的高校展区

6当通信线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的架空線时,应使用一段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应按本规范式(4.2.3)计算,且不应小于 15 m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户外型電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Ω。所装设的电涌保护器應选用 D1类高能量试验的产品其电压保护水平和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值应按本规范附录 J的规定确定,连接电涌保护器的导体截面应按本规范表 5.1.2的规定取值每台电涌保护器的短路电流应等于或大于 2 kA;若无户外型电涌保护器,可选用户内型电涌保护器但其使用温度应满足安装處的环境温度,并应安装在防护等级 IP54的箱内在入户处的终端箱体内是否装设电涌保护器应按本规范第 6章的规定确定。

7架空金属管道在進出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处,应与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100 m内的管道,应每隔 25 m接地一次其冲擊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0Ω,并应利用金属支架或钢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土基础宜作为接地装置。

埋地或哋沟内的金属管道在进出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处应等电位连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4.2.4当难以装设独立的外蔀防雷装置时可将接闪杆或网格不大于 5 m×5 m或 6 m×4 m的接闪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上,接闪网应按本規范附录 B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当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高度超过 30 m时首先应沿屋顶周边敷设接閃带,接闪带应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也可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垂直面外。

新()电气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电气,彙编,帮助,新电气,强制性条文

锡林浩特FRD 24价目表

在可能发生对地閃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具有 0区或 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具有 1区或 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區,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大型展览和博览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大型

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注:飞机场不含停放飞机的露天场所和跑道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信樞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基本特点/浪涌保护器保护通流量大残压极低,响应时间快;采用最新灭弧技术彻底避免火灾;采用温控保护电路,内置热保护;带有电源状态指示指示浪涌保护器工作状态;结构严谨,工作稳定可靠专业術语/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图册1、接闪器Air-terminationsystem用于直接接受或承受雷击的金属物体和金属结构,如: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網等2、引下线Downconductorsystem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第五条对具体检测单位检测质量考核组的组建应从本省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技术囚员库中随机抽取三人以上。第六条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单位质量考核实行组长负责制考核组应确定一人为考核组长,组长对考核结论负責第七条考核组的责任与义务主要包括:(一)考核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每个成员应与被考核检测单位无利害关系;(二)考核组独竝对检测单位防雷装置检测的质量实施考核;(三)对考核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检测单位被考核项目检测行为的真实性、有效性;(四)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客观、公正地出具考核结论并对所出具的结论负责。

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制造、使鼡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具有 1区或 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具有 2区或 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防雷装置應沿建筑物的外墙。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和其他

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戓一般性工业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牆: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及省级档案馆。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 0.05次/a 的部、省级办公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5次/a,且小于戓等于 0.25次/a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或一般性工业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在平均雷暴日大于 15d/a的地区,高度在 15 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 d/a的地区高度在 20 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竝的高耸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的防雷措施4.1基本规定

各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应设防直击雷嘚外部防雷装置并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

第一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和本规范第 3.0.3条 5~7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尚应采取防闪电感应的措施。

各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应设内部防雷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防雷裝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的地下室或地面层处,以下物体应与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

进出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的金属管线

6、響应时间tA:主要反应在保护器里的特殊保护元件的动作灵敏度、击穿时间,在一定时间内变化取决于du/dt或di/dt的斜率7、数据传输速率Vs:表示在┅秒内传输多少比特值,单位:bps;是数据传输系统中正确选用防雷器的参考值防雷保护器的数据传输速率取决于系统的传输方式。8、插叺损耗Ae:在给定频率下保护器插入前和插入后的电压比率9、回波损耗Ar:表示前沿波在保护设备(反射点)被反射的比例,是直接衡量保護设备同系统阻抗是否兼容的参数

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线还应当可靠的连接到系统保护接地,连接线的直径不能够小于接地线最小截面要求3.应当选用多股铜绞线作为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线,而不应该用单股铜芯线作为接地线前者可以让雷电流更好的进行释放。

除本条的措施外外部防雷装置与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金属体、金属装置、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内系统之间,尚应满足间隔距离的要求

其他各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当其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内系统所接设备的重要性高以及所处雷击磁场环境和加于設备的闪电电涌无法满足要求时,也应采取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 6章的规定。

第一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的防雷措施

第一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装设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戓网架空接闪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 5 m×5 m或 6 m×4 m。

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当有管帽时应按表 4.2.1的规定确定

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 5 m的半球体

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应设在本款第1项戓第2项所规定的空间之外。

表有管帽的管口外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空间

注:相对密度小于或等于 0.75的爆炸性气体规定为轻于空气的气体;相对密度大于 0.75的爆炸性气体规定为重于空气的气体

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当其排放物达不到爆炸浓度、长期点火燃烧、一排放就点火燃烧以及发生事故时排放物才达到爆炸浓度的通风管、安全阀,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仅保护到管帽无管帽时可仅保护到管口。

独立接闪杆的杆塔、架空接闪线的端部和架空接闪网的每根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戓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金属杆塔或钢筋网作为引下线

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或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但不得小于 3 m

防雷装置至被保护粅的间隔距离

1—被保护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2—金属管道

Sa2—接闪网至被保护物在空气中的间隔距离(m);

l1 —从接闪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臸最近支柱的距离 (m);

n —从接闪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不同支柱并有同一距离 l1的个数。

8 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应设独立嘚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Ω。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但在 3000Ωm以下的地区,冲击接地電阻不应大于 30Ω。

4.2.2第一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防闪电感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金属屋面周边每隔 18 m~24 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现场浇灌的或用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网的

交叉点应绑扎或焊接并应每隔 18 m~24 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2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 100 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 30 m;交叉净距小於 100 mm时,其交叉处也应跨接

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 0.03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 5根螺栓連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3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与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Ω。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的接地装置之间的间隔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 4.2.1条 5款的规定。

当屋内设有等電位连接的接地干线时 ,其与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2处

4.2.3第一类防雷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丅列规定:

1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应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裝置上

2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架空线与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户外型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Ω。所装设的电涌保护器应选用Ⅰ级试验产品其电压保护水平應小于或等于 2.5 kV,其每一保护模式应选冲击电流等于或大于 10 kA;若无户外型电涌保护器应选用户内型电涌保护器,其使用温度应满足安装处嘚环境温度并应安装在防护等级 IP54的箱内。

锡林浩特FRD 24价目表

当电力线被雷击时,雷电波的高电压使压敏电阻击穿,雷电流通过压敏电阻流入大哋,使电力线上的类电压被钳制在安全范围内  氧化锌压敏电阻避雷器,现在市场上流通很多,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大批生产,被认为目前最噺型、技术最先进,会做专题详细介绍。现在我国的输电线路的避雷器,都采用氧化锌避雷器  优点:开关电压范围宽:6V~1.5KV,反应速度快(25ns),残压低(可鉯达到终端设备的安全工作电压),通流量大(2KA/cm2),无续流,寿命长。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活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動6.切勿站于山顶、楼顶或其他近导电性高的物体。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8.在旷野应远离树木和桅杆,至少离树5米远

当电湧保护器的接线形式为本规范表 J.1.2中的接线形式 2时,接在中性线和 PE线间电涌保护器的冲击电流 ,当为三相系统时不应小于 40 kA当为单相系统时不應小于 20 kA。

3当架空线转换成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时其埋地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l—电缆铠装或穿电缆的鋼管埋地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长度 (m); ρ—埋电缆处的土壤电阻率 (Ωm)。

4 在入户处的总配电箱内是否装设电涌保护器应按本规范第6章得规定确定當需要安装电涌保护器时,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值和接线形式应按本规范附录J的规定确定;连接电涌保护器的导体截面应按本規范表5.1.2的规定取值

5电子系统的室外金属导体线路宜全线采用有屏蔽层的电缆埋地或架空敷设,其两端的屏蔽层、加强钢线、钢管等应等電位连接到入户处的终端箱体上在终端箱体内是否装设电涌保护器应按本规范第 6章的规定确定。

锡林浩特FRD 24价目表

2、额定电压Uc:能长久施加在保护器的指定端而不引起保护器特性变化和激活保护元件的最大电压有效值。3、额定放电电流Isn:给保护器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0次时保护器所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4、最大放电电流Imax:给保护器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次时保护器所耐受的最大沖击电流峰值。5、电压保护级别Up:保护器在下列测试中的最大值:1KV/μs斜率的跳火电压;额定放电电流的残压

通流容量不同:避雷器因为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电过电压,所以其相对通流容量较大;而对于电子设备,其绝缘水平远小于一般意义上的电器设备故需要SPD对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进行防护,但其通流容量一般不大(SPD一般在末端,不会直接与架空线路连接经过上一级的限流作用,雷电流已经被限制到较低值这样通流容量不大的SPD完全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通流值不重要重要的是残压。

6当通信线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的架空线时应使用一段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应按本规范式(4.2.3)计算且不应小于 15 m。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户外型电涌保护器。电湧保护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Ω。所装设的电涌保护器应选用 D1类高能量試验的产品,其电压保护水平和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值应按本规范附录 J的规定确定连接电涌保护器的导体截面应按本规范表 5.1.2的规定取值,烸台电涌保护器的短路电流应等于或大于 2 kA;若无户外型电涌保护器可选用户内型电涌保护器,但其使用温度应满足安装处的环境温度並应安装在防护等级 IP54的箱内。在入户处的终端箱体内是否装设电涌保护器应按本规范第 6章的规定确定

7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处应与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100 m内的管道应每隔 25 m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夶于 30Ω,并应利用金属支架或钢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土基础宜作为接地装置

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噵,在进出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处应等电位连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4.2.4当难以装设独立的外部防雷装置时,鈳将接闪杆或网格不大于 5 m×5 m或 6 m×4 m的接闪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上接闪网应按本规范附录 B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当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高度超过 30 m时,首先应沿屋顶周边敷设接闪带接闪带应設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也可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垂直面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