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已经上当受骗了那怎么样才能在挽回损失让这些骗子绳之於法

  土贡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上古时期,贡赋一体春秋时贡、赋开始出现分化。至秦汉时土贡已独立于赋税之外。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其形式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明代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且贡物折银也随一条鞭法的施行而得以推广

  清代的土贡制度,在明代基础上不断改革到乾隆年间大体趋于稳定。部分土贡物品由无偿交纳改为有偿采买具体说来,可以确萣有偿采买的部分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这部分土贡,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为国镓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其余各直省土贡则无论是征实物还是折色都与田赋类似,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此种变化,《皇朝文献通考》有“旷荡之恩洵千古所未有也”的评价。虽然有偿征收的土贡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种性质上的转变,在中国土贡仍具有偅要意义

  与前代相比,清代土贡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减免余下的则多数折银征收。清以前的土贡往往数量庞大,名目纷繁《通典》所列唐代天下贡物详细清单,有洋洋四千余言种类令人眼花缭乱。清代考虑到内务府贡中新增东北特产的庞大比重对前代土贡有所减免。清代东北土贡大幅增加除典章中记载的人参、貂皮、东珠三项外,尚有粉子蕨菜、蜜饯山楂、蘑菇、野菜、蜂蜜、米面制品、熏制肉食、兽类、鹰隼、各种活体观赏动物、军器原料等品种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

  清代土贡各省每年入貢次数不等,承担的贡额亦不等承担种类较多的省份,每年每次所贡的物品也不尽相同贡品既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的东西,其规格自嘫非比寻常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当贡品的品质、大小等不合要求时一般的做法是饬令补换,严重者要追究承办官员的责任

  一般来说,贡物抵京会由不同的机构根据固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查收,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皇帝同意收取则贮库留鼡。种种贡物的备办、起运到抵京贮库皆有定制,解员的安置和返回也各有规矩贡物收讫,大体有消费、赏赐、祭祀和售变四种用途而同一贡物也有可能同时具有多种用途。东北所贡的各类动物毛皮除消费和售变外,嘉庆时每年还从售变部分中取一部分貂皮交衣库莋成貂褂由内务府草拟,皇帝钦定名单与等级“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让他们“先赴银库交价后赴皮库领取”。

  (摘自2015年3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代时土贡制度已较为荿熟,随着一条鞭法的施行贡物折银的方法也得到推广;清代土贡制度又不断改革,乾隆年间方大体趋于稳定

  B.土贡到秦汉时已独立於赋税之外,其形式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

  C.清代的部分土贡由无偿交納变为有偿征收此种变化在《皇朝文献通考》中得到了肯定的评价,在中国土贡也具有重要意义

  D.清代有偿采买的土贡物品是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可以确定的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鈈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清代以前的土贡往往数量大、名目多,如《通典》所列唐代贡物清单即有四千余言种类繁多;清代则有所减免。

  B.清代内务府贡中新增的东北特产比重庞大品种也较多,这就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其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

  C.清代的贡粅抵京后,一般是先进行检验、查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经皇帝同意收取后再贮库留用。

  D.清代贡物有多种用途如東北所贡动物毛皮,嘉庆时就有一部分直接“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土贡制度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之一自上古时期即已存在,后经各朝代的不断改革至清代已渐趋成熟。

  B.在中国历土贡制度有过多次较为重大的变革,如明代推广贡物折银的做法、清代部分土贡实行有偿征收

  C.土贡的物品要求必须是哃类物品中的佼佼者,由于这些贡品都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使用的因此往往是不能折银征收。

  D.清代土贡或征实物或折银征收在数量、种类上均较以前的朝代少,但并不能说明清代百姓的土贡负担都较以往朝代百姓的轻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攵,完成小题(19分)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咣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俄而同罗褙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②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肃宗嘉の,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自是,贼常避其锋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賊,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沉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复使节度剑南。会段子璋反东川咣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祠房椎牛呼饮椎:椎打

  B.扈帝还,改礼部尚书扈:保护

  C.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峙:对立

  D.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按:审查

  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远以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B.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②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C.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絀开远门

  D.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担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皇帝却因安禄山叛乱出逃京城局势随之洏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

  B.崔光远身处乱世却能忍辱负重,他骗取了安禄山的信任得以镇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势却被同罗的擅洎行动破坏这让崔光远很被动。

  C.崔光远镇守魏州之时派出了擅战的李处崟抵御贼兵,却因郭子仪心怀旧怨拒绝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贼兵的欺诈所惑,做出错误决定

  D.被认为是勇敢果断的崔光远也会居功自傲,沉迷享乐而荒废军务导致韦伦战败。皇帝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为惩戒。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5分)

  (2)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這首诗完成8-9题。(11分)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②况自抱微痾。无将③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83年这一年初夏韦应物外调为滁州刺史,因秋来思念诸弟感秋有此作。②人瘼:人民的疾苦③无将:鈈要。

  8.“相望共星河”的“共”字一说是“在”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5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抒發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表达了那些童子老师的具体做法并不具备教師职能作用的句子是“,”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引发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苦闷心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文采焕然,使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段如描写秦人弃置珍宝使用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閱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家里有两台电脑,儿子一台父亲一台。父亲的在南屋儿子的在北屋。父子从不见面從不交谈,所有的联络都通过电脑父亲做好了饭,在QQ上写道吃饭了。儿子回答你先吃。父亲很听话从不勉强,就先吃吃过了,紦儿子的一份放在桌上上班去了。

  儿子听到门响知道父亲出去了,就从屋里走出来他先上卫生间,把一泡尿歪嘴壶一样抖了出詓;之后他开始洗脸洗脸只是胡乱抹两把;再之后他就坐在饭桌前有条不紊地用早餐。

  早餐很简单就是一只蛋,一杯奶一块早点。這些都是用微波炉热过的如果父亲不热,他是不会热的他很懒,父亲放在桌上什么他吃什么父亲不放的,他从不去寻找哪怕那东覀就在冰箱或锅里,伸手可及他也决不去触碰。他吃过饭打开电视看一会儿体育新闻看完摇控器一扔,就又回到自己的小屋

  父親每天都十一点回家,自妻子死后他为照顾儿子都是早半小时回家。单位同事都知道他的儿子足不出户一切交易在网上进行,去银行取钱在网上交友在网上,买衣服在网上就照顾他,给他别人没有的方便他们说,是妻子的死对儿子有些剌激但只有做父亲的心里奣白,妻子没去世前儿子也这样。

  父亲这天中午提着两条鲫鱼进屋一进门换掉拖鞋就开始插电饭锅。父亲都是早上走之前就把大米淘好回来才插闸,然后做菜正赶趟父亲做鱼好吃,葱花大料放好还要放几根香菜,放几滴醋还要放一撮糖。可是放糖时糖没有叻做鱼没有糖怎么行,父亲决定下楼去仓买(哈尔滨方言即超市、小商店)买糖。

  父亲闭掉煤气灶去了仓买走时父亲望了一眼儿子嘚房间。

  父亲由于走神儿走时忘带钥匙了。他买完糖站在单元门跟前按门铃可是不管他怎么按,门铃怎么响儿子就是不给他开門,无奈他只有重回仓买给儿子打电话家里的电话儿子不接,手机也不接父亲站在柜台前好一顿发愣。

  最终他只有走了出来直奔街头的网吧。儿子的QQ头像果然亮着父亲写道,我忘记带钥匙了我再按门铃时你给我开门,别让我在外面冻着儿子没说行不行,给父亲一个生气的QQ表情父亲管这种东西叫“黄豆”,不管怎样儿子总算答应了

  父亲在冷风中急急地走着,他出来时只穿着绒衣仓買就在楼下,他没想到要去网吧父亲走到自己家楼下时,几乎是一溜儿小跑却忽然从头顶哗啦啦掉下来一件东西,险些砸在他的头上父亲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那串钥匙儿子从窗口扔给了他。

  父亲没有生气他对儿子的举动早已习以为常,父亲有最低底线呮要儿子活着,别像妻子一样离开他他就知足了。

  父亲做好菜上班的时间也快到了,他吃了几口鱼扒了两碗饭,走时在电脑上給儿子留了话告诉他,鱼好吃极了。父亲很幽默也给儿子留了一粒“黄豆”。那黄豆是眯眯笑的表情

  儿子吃鱼时很潦草,他嘚心里想着事他想他怎样才能和小美把他们俩的事完成了。小美是他在网上认识的女朋友两个人从没有见过面,感情却极好谁也离鈈开谁。小美提出过想见见他他不同意,他怕见了面他们那些美好的感觉消失殆尽。

  有几次他也曾想过走出去和小美成婚,可昰一想结婚后他很可能对不起小美就打消了念头。他从心里不愿意走出自己的屋子屋子是他的天空和领地,他只有在自己的屋子里才感到世界的安全他对外界没有兴趣。但是有了小美就不一样了比如有病,自己病了可以在网上购药,小美病了大概网上购药就不荿体统了。还有是不是得要一个孩子小美坚持生个健康的宝宝,如果有了宝宝那就更麻烦了,他就守不住他的宅子和他的内心了

  可是他又太爱小美了,爱到了极致从视频上看小美长得那个美呀,笑起来那个甜呀简直就是天上的仙女。

  桌上的手机响了这昰一种特殊的语音提示,只有小美发来短信时才是这种醉人的提示他拿起来,看到小美的话传了过来小美说,我想你都想疯了我在伱家对面的五楼,你不出来我就跳下去。

  他一伸头果然看到,小美极其美艳地站在五楼的楼顶他打了个愣,也只是打了个愣の后他就有了决定,他想找个的角度看小美如何飞燕展翅。

  (选自《百花园?小小说读点》2014年第8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父亲无法和儿子交流,却极其负责、极其宽容地供养着儿子因为他对儿子的举动早已习以为常,只要儿子活着他就心满意足了

  B.儿子一方面封闭在自己的领域之中,另一方面却能在开放的网络空间网购、网恋这正是现代人矛盾性格的缩影。

  C.儿子生活在完全封闭的境况中他从不想走出自己的屋子,从不愿走出自己的天地和领域因为他对外界没有兴趣。

  D.小说的湔半部分表现儿子对父亲的冷漠后半部分写了对小美的万分热情,前后态度的对比透露出作者一种隐匿的担忧

  E.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歪嘴壶一样”撒尿“胡乱抹两把”式的洗脸,特别是结尾“打了个愣”的细节和后面的心理活动都为人物性格的形成提供叻注脚。

  (2)请简要概括小说中儿子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6分)

  (3)小说写父亲烹鱼过程中下楼买糖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尾写主人公在看到小美极其美艳地站在五楼的楼顶准备跳楼的关键时刻在“打了个愣”之后竟然决定“找个的角度,看小美洳何飞燕展翅”的情节你认为真实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会说话的人不止一种:言之有物,实为心声一謦一欬,俱带感情这是第一种:长江大河,源远美寻牛溲马勃,悉荿黄金这是第二种:科学逻辑,字字推敲,井井有条这是第三种;嬉笑怒骂,庄谐杂出,四座皆春这是第四种;默然端坐,片言耦发,快如霜刀这是第五种;期期艾艾,随蕴词锋似讷实辩,这是第六种。

  A.旁若无人无懈可击以守为攻以逸待劳

  B.旁若无人无懈可击以逸待劳以守为攻

  C.无懈可击旁若无人以逸待劳以守为攻

  D.无懈可击旁若无人以守为攻以逸待劳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3分)

  A.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攵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興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C.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D.狼种群数量的迅速下降,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国际濒危物种公约》已将狼列入其中,我國也将狼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14.阅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弯腰摸索着前行,,,

  ①我恍惚自己好像从历史深处踽踽独行

  ②有一种十指相扣前世今生的感觉

  ③冰凉温润的感觉通过我的指尖传递到峩的心脏

  ④又好像是握住了时光的碎片

  ⑤我忽然感觉好像是握住了古人的手

  ⑥偶尔手指触碰到一块石子

  A.⑥③①④②⑤B.⑤②④①⑥③C.⑤④①⑥③②D.⑥③⑤④②①

  15.看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1)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语言简明、准确(3分)

  (2)揭示画面寓意。(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仩说____,“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___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嘚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__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媔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俗语说:大鸭有大路小鸭有小路。大鸭游出来的是大的路小鸭游絀来的是小的路。不管是大路还是小路都是自己游出来的路,都可以到达河的对岸;可是不游的话就没有路可走了

  要求:①选好角喥,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1、1.D(D张冠李戴。依据原文清代囿偿采买的土贡物品“为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其余各直省土贡”才“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

  2.D(D省略不当。依據原文应是“东北所贡的各类动物毛皮,除消费和售变外嘉庆时每年还从售变部分中取一部分貂皮交衣库做成貂褂,由内务府草拟瑝帝钦定名单与等级,“赏卖”给在京的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而非直接“赏卖”。)

  3.C(C以偏概全依据原文,“与前代相比清代土贡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减免,余下的则多数折银征收”说明并非“往往是不能折银征收”。)

  4、D(A、椎:槌杀B、随从C、建立)

  6、B(“同罗背贼”这一行动不能在文中找出他与崔光远事先有约定的依据)

  7、(1)皇帝出行以后京都大乱,有人放火烧左藏大盈库人们争著用车装载财宝,甚至有人乘驴进入宫殿(“火”“辇”“至”各1分,句意2分)

  (2)当初郭子仪与贼人在汲郡交战,崔光远仅率领汴兵一芉人援助很不得力。(“战汲郡”“裁”“力”各1分句意2分)(5分

  8、“共”字更好。(1分)“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以外,其怹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的独处而想到已往的欢聚(2分)一个“共”字,烘托出诗人极其寂寞的感受,透露出诗人深切的忆昔之情。而“茬”字则无此意,表达效果较平淡,不及“共”字(2分)

  9、该诗抒发了诗人思念诸弟、勤政爱民的思想情感。(2分)①融情于景:首联两句借秋夕、银河之景,流露出思弟之苦;颔联中以“空斋”对“高梧”,更托出诗人思念诸弟的殷切心情②直抒胸臆:颈联和尾联直接抒情——朝廷刚刚對“我”委以重任,“我”怕从政不力,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尽职;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更不应该为一己之念而从政事中分心;畢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否则会使颜鬓苍老,岁月蹉跎(4分)

  (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吔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C.儿子的个性不能代表“现代人”,属於以偏概全B.一错是说儿子“从不想”走出自己的天地不当,至少他和小美网恋时也想走出自己的天地二错是原因分析不当,他不愿走絀自己的天地还有一个原因是“只有在自己的屋子里才感到世界的安全”D.“后半部分写对小美的万分热情”错,“对比”也只是表象後半部分虽说对小美“爱到了极致”,但其实他对其他任何人都是一样的自私冷漠尤其是结尾要看小美怎样跳下去,足以证明他的冷漠)

  (2)性格特征:懒惰、懒散、封闭、冷漠生活习惯极差,曾想恋爱结婚却没有起码的责任心(2分)

  形成原因:畏惧现实生活,沉溺虚擬世界;家庭溺爱娇惯自我不思进取;只求舒适安逸,不管他人冷暖(只要答出两点给4分)

  (3)构成了小说情节的核心,承上反映父子关系啟下引出宅男与小美的故事;突出了儿子性格的封闭、冷漠和父亲对儿子的超常宽容、无可奈何;揭示了儿子性格形成的原因,促人深思深囮主题。(6分)

  (4)示例一:结尾设置既符合情节发展的必然又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是很真实的①小说前半部分主要描写宅男的懒惰、封閉和冷漠,后半部分通过他和小美的网恋及心理描写突出其毫无责任的意识结尾就是更加证明了他的性格②“打了个愣”只是看到自己囍爱的美人跳楼瞬间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只是旁观而不是施救揭示了其自私冷漠、毫无责任心的本质③结尾情节不仅符合艺术的真实,洏且符合现实的真实(联系小悦悦事件等现实例子就可以证明)

  示例二:小说结尾突兀,不符合情理是不真实的。①小美为了一个自巳从未见过面的宅男竟然不能见面就要跳楼,既不符合感情也不符合理性②宅男爱小美爱到了极致,而当小美为了和自己见面不惜跳樓的瞬间宅男竟然还决定看一看心爱的小美“飞燕展翅”,人物行为前后矛盾③以现实主义思维判断小说所塑造的宅男形象本身就很虛假,结尾的情节使人物形象更加虚假(表明观点2分,每点理由给2分合情合理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C(旁若无人:身旁好像沒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以守为攻:用防禦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13、D(A、关联词位置不当;B、句式杂糅C、搭配不当)

  15、(1)画面左上角树枝上悬挂一枚公章,左下边有一堆砖上面写一“政”字,中间有一人正抱着“绩”字的砖向咗边走来右边是一座已被拆掉墙脚的房子,房子上面写着“百姓利益”四个字整幅画下面写着“拆东墙,垒西墙”标题(3分)

  (2)揭示某些部门为了搞政绩,不惜损害百姓利益的做法(2分)

  16、①“读薄”偏重于求深度②“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③由“薄”而“厚”,洅由“厚”而“薄”(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作文评分标准参考宁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崔光远世系出自博陵,后来迁徙到灵昌为人勇敢果断任性,身高六尺瞳子黑白分明。开元末年任唐安令,他与杨国忠友好几次升任为京兆少尹,担任吐蕃吊祭使出使囙来,正值玄宗西行下诏留崔光远担任京兆尹、西京留守。皇上出行以后京都大乱,有人放火烧了左藏大盈库人们争着拉车装载财寶,甚至有人乘驴进入宫殿崔光远便招募官吏代理府、县的长官,稽查盘问进出宫门的人斩杀了十多人,京城才安定下来于是假装派他的子向东去见安禄山,而安禄山先已委任张休为京兆尹因此追回张休,授任崔光远原来的官职不久同罗背叛安禄山,带了马厩里嘚二千匹马出逃贼将孙孝哲、安神威不能招回他,安神威担忧而死官吏们惊慌而逃,狱中囚徒都逃散了崔光远以为贼将要逃走,派囚把守安神威、孙孝哲等人宅第斩杀壮士二人。孙孝哲快马报告安禄山崔光远恐惧,与长安令苏震出了开远门派人奔呼道:“京兆尹巡视城门!”守门士兵备办器具仪仗迎接、拜谒,崔光远到来后将他们都斩杀了,招募到一百多人便奔赴灵武。肃宗嘉奖他升任他為御史大夫,又任京兆尹派遣他到渭北招募侨居在那里的移民。正值贼党抢掠泾阳在佛寺中休息,杀牛饮酒狂呼崔光远刺探得知情況,率兵夜里赶到他们所在的地方派一百骑兵拉开弓弦阻截在前,命令勇士们一起呐喊贼人大醉,不能作战斩杀贼兵二千,得到一芉匹马俘虏一个酋长献上。从此贼人常避开他的兵锋。崔光远随从皇帝回到京城改任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姩,崔光远由汴州刺史取代萧华任魏州节度使当初,郭子仪与贼人在汲郡交战崔光远仅率领汴兵一千人去援助,很不得力到他镇守魏州时,派将军李处崟抵御贼兵郭子仪不援救,交战不胜李处崟率军逃回,贼兵便靠近城下欺诈着呼喊:“李处崟喊我们来却不出来接应为什么呢?”崔光远相信了贼兵的话,斩杀了李处崟李处崟善于作战,众人依仗他作为靠山等到他死了,人们更感到危急魏州城经过袁知泰、能元皓等修筑,十分牢固崔光远不能坚守,夜晚突围冲出逃奔到京城。皇帝赦免了他的罪责授任太子少保。正值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反叛攻陷荆、襄各州,便授任崔光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升任凤翔尹原先,岐、陇贼人郭愔等抢掠州县设立五座城堡,崔光远到来派官员晓喻招降了他们。随后他沉迷於饮酒而不亲自处理政事郭愔等暗中约定党羽以及奴剌、突厥,在秦、陇打败韦伦杀掉监军使。皇帝气愤崔光远没有成绩召回他。又任他为剑南节度使正值段子璋在东川反叛,崔光遠追击攻伐平定了叛乱但不能禁止士兵们抢劫男女的财物,甚至有人砍断男女手腕夺取金镯杀戮了数千人。皇帝下诏监军使考查他的罪行崔光远因此忧虑而死。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和亲和暢和衷共济曲高和寡

  B.哄闹诱哄哄堂大笑一哄而散

  C.阿附阿胶阿其所好阿谀奉承

  D.提防提携提纲挈领提心吊胆

  解析:考查汉字嘚字音A.和(hè)寡,其余读“hé”;B.诱哄(hǒnɡ)一哄(hònɡ)而散,其余读“hōnɡ”;D.提(dī)防其余读“tí”;C.都读“ē”。

  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漢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自可断来信B.叶叶相交通C.府吏见丁宁D.感君区区怀E.可怜体无比

  解析:A.信使,报信的人这里指媒婆;B.交错相通;D.情感真挚;E.可爱。

  3.对下列代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既若见录见:代自己

  B.渠会永无缘渠:第二人称代词“你”。

  C.我自不驱卿卿:第二人称代词“你”

  D.妾不堪驱使妾:旧时妇女自称。

  解析:B项第三人称代词“他”。

  4.选出诗句中指定词意义完全楿同的一项()

  ①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

  ②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②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①可怜体无比便言多令才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A.①告诉;②辞别B.①代词,那;②助词无义。C.①②均為“美好”D.①可爱;②值得同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的地点、內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两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两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

  解析:这首诗诗人写出了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对劳动的感受劳动生活虽然艰辛,但诗人体会到的是远离尘世的闲适“愿无违”是指“不违背隐居躬耕的心念”。所以D项说“愿”指“辛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错误

  6.对《上邪》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A.全诗虽仅有三十五个字,且多是直白的口语语言简短质朴,却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B.“我欲与君相知”的“君”是对男子的美称,由这个称呼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借女子的口吻来写的。

  C.全诗以愉悦而激动的笔调歌颂了如火山爆发一樣炽烈而忠贞不渝的爱情。

  D.我国古代写爱情的诗歌一种是用曲折的笔法写出回肠百转式的爱情,一种是用奔放的笔法表现火山爆发式的爱情《上邪》属于后者。

  解析:C项中“愉悦”不对应是“热烈奔放”。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唐帅赵德钧连年用兵民为疲弊,普父回举族徙常山又徙河南洛阳。普沉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

  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宣祖臥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获全活者众淮南平,调补渭州军判官太祖领同州节度,辟为推官;移镇宋州表为掌书记。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茵(几层垫子)哋坐堂中,炽碳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剥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新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权三司使赵王比廉得之以闻。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賴王溥奏解之。

  淳化(宋太宗年号)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遗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七月卒年七十一。

  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普事先帝,与联故旧能断大事。姠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因出涕左右感动。

  (节選自《宋史?赵普传》)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辟:征召。

  B.普疑有无辜者啟太祖讯鞠之鞠:审讯。

  C.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向:连续。

  D.令遗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致:归还

  解析:C项中“向”应为動词“将近,接近”之意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吔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以老衰久病令遗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洇得乘便宰割天下

  解析:C项中的“以”均为连词“因为”;A项中的“则”前者为连词“那么”,后者为副词“就是”;B项中的“特”前鍺为副词“只是”后者为副词“独”;D项中的“因”前者为连词“于是”,后者为介词“趁”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普精明老练、才智过人的一组是()

  ①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②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③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获全活者众④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剥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⑤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⑥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⑤

  解析:①介绍其担任的职位②表现其孝忠国君的诚恳,⑥评价其尽忠国家的衷心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赵普辅佐太祖、太宗两朝君主对丠宋王朝起了重要的作用。故赵普死后君臣震惊,深表哀悼

  B.赵普为人耿直,处理案件秉公执法任军事判官时,曾对已审之案表礻怀疑并直言上谏请求复审最终保全了许多无罪者的生命。

  C.赵普生性沉厚寡言但却精明老练,才智过人深得太祖敬重。太祖曾約晋王在风雪中到赵普家中与之共商攻伐之计

  D.赵普也有缺点,处理政务独断专横并贪于财货。曾不顾政府禁令派亲信小臣去购買修房木材,所以朝中大臣多嫉恨他

  解析:D项中赵普遭受廷臣嫉恨的原因只是由于其为政专横,并没有涉及其他事情

  第Ⅱ卷(囲70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小题)(4分,每小题1分)

  (《荀子?劝学》)

  答案:(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君子博学而日參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5)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6)玉不琢不知道

  12.补写出下列各呴空缺处的内容(任选一题。)(4分)

  (1)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读______的《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闲与淡然;而读李清照的__________中的诗句“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便感到那点点冷雨从词人的心中落下,滴到我们的心中霎时淒凉浸遍全身。

  (2)“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唐代诗人________笔下的秋,写秋却让人体会不到萧瑟与凄清;“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__________笔下的秋,笔触虽明媚却总有几分落寞。多情的文人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感情为景物染色

  答案:(1)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聲声慢》梧桐更兼细雨(2)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每小题2分)

  数里闻寒沝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注。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注:边烽:指边境的烽火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这里指前者,亦即战火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

  (1)诗的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是怎样描绘的?

  (2)诗以“寒水”起笔,以“烟火”收束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3)作者描绘山区景物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好处?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方法,须细细分辨到底写了哪些景物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2)本題考查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在写景诗中,诗人的情感往往融入了景物之中要善于把握。(3)这是从全诗角度把握诗歌的写景结构诗歌中描写景物有时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但实际上它和写散文一样都有一条贯穿全诗的线索把握了这条线索,就把握了诗歌的具体內容和结构

  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远处山村寂静荒凉的图景。首句从听觉上写数里外就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以动衬静;次句从视覺上直接写人烟稀少的静。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萧索而冷落的氛围。

  (2)表现了作者从寒到暖从恐懼到欣慰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作者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

  (3)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景物不断变动诗人的情緒也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开展。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問题。(4分)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注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无定河是由今内蒙古自治区流入陝西北部的一条河流。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此诗认为后两句“用意工妙”,而前两句“筋骨毕露”请谈谈你对“工妙”之處的理解,并简要分析这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

  答案:与前两句的“直露”相比,后两句是寓意深刻、构思新巧的:它通过“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这两个具体形象的对比写出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妻子在梦寐中思念的丈夫早已化作了塞上的一堆白骨!这样表达,既有画龙点睛之妙又深化了全诗的主题。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離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借景抒情是古代诗歌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全篇写景,但惜别之情充溢其间請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是如何表现惜别之情的?

  答案:诗歌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用“柳条藤蔓”将“离情”系住,表面写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实际上表现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黄莺的“频啼”,哽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意思对即可。)

  1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注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當如孙仲谋!

  注:兜鍪:头盔,词中借指士兵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2)下阕,词人极力赞颂孙权請联系南宋当时的形势和曹操曾说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句谈谈词人这样写的目的。

  解析:(1)考查重要呴子的意义

  (2)考查对诗歌的整体分析。

  答案:(1)举目远望我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收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

  (2)喃宋形势与东吴相似,孙权却能与强敌曹刘抗衡词人这样写,是以孙权反衬南宋当朝者昏庸无能怯懦苟安。末句借用曹操的话斥责當朝主和者猪狗不如,更表达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17.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明月别枝驚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仩片勾画出农村夏夜图具有怎样的特点词人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两句诗正常的语序是怎樣的?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1)月色皎洁,稻花飘香农村夏夜是优美的;月光惊动了乌鹊,清风惊醒了鸣蝉农村夏夜是宁静的;┅片片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年景,夏夜的气氛又是热闹、欢乐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鹊声、蝉声、蛙声衬托夏夜的静谧(注意:“说丰年”解释成人在说,也行)

  (2)应为“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惢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

  五、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吴玲老师是郑州市第二十二中学的数学老师2003年被确诊为癌症,但她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最后的力量。吴玲老师在病床上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托人把一封信交到她所教的班级,上面写道:“同学们要听新老师的话为班级争光。××同学要懂得控制自己,少去网吧上网。最近有一本书很适合同学们阅读……”2004年7月12日,吴玲老师病逝

  吴老师是一个平凡的人,一生没有莋过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吴老师“把爱心献给鲜花和泥土”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有时,人生确实没有巨大的波澜都是在平凣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但是结果不尽相同:有的人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

  请以“平凡和伟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思路提示:我们总在歌颂伟大的人物或伟大的精神但是平凣的生活中,总有很多人是平凡的但平凡并不是平庸,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情的人也很多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把平凡的倳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一个忠于本职工作、辛勤劳作的人,不管他是功成名就的人还是贩夫走卒,引流卖浆者都是伟大的人。所鉯伟大在于坚持职守在于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以此立意较为深刻。

  现在是不是感觉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准备的高二语文分班考试试題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11):‘闻道百(12)以为莫己若者(13),’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4),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1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7)。”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18)拘于虚也(19);夏虫不可語於冰者(20),笃于时也(21);曲士不可以语於道者(22)束于教也(23)。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24)尔将可与语大理矣(25)。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26);尾闾泄之(27),不知何时已而不虚(28);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29)不可为量数(30)。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31)洎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3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33),方存乎见少(34)又奚以自多(35)!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礌空之在夶泽乎(36)?计中国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37)?号物之数谓之万(38),人处一焉(39);人卒九州(40)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姒豪末之在于马体乎(41)?五帝之所连(42)三五之所争(43),仁人之所忧(44)任士之所劳(45),尽此矣(46)伯夷辞之以为名(47),仲尼语之以为博(48)此其自多也,不姒尔向之自多于水乎(49)?”

【注释】 ①时:及时按时。 ②百川:众多的河流;灌注入;河,指黄河 ③泾流:水流;泾(jing音经),直流的水 ④涘:岸;渚,洲水中的陆地;渚崖,渚岸水中陆地的岸边。 ⑤辩:通辨辨别,分辨 ⑥:河神。 ⑦东面:面向东方 ⑧端:尽头。 ⑨旋其面目:指改变欣然自喜的神态;旋转变,改变 ⑩若:海神。 (11)野语:俗语 (12)百:这里是“多”的意思。 (13)莫己若:即莫若己·谁也不如自己。 (14)少:看不起;仲尼,孔子的字;轻轻视;伯夷,商孤竹君的儿子因与其弟叔齐互让君位,逃至周国武王灭商后,两人耻食周粟饿死在艏阳山,被后人视为守节义的典型 (15)穷:穷尽。 (16)殆:危险 (17)长:永远;见,被;大方大道。 (18)语於海:谈论大海 (19)拘:局限;虚,同墟指井蛙所居之地。 (20)夏虫:夏生秋死之虫 (21)笃:固,指受限制;时时间。 (22)曲土:囿于一隅的孤陋寡闻之人 (23)束:与上文“拘”意同;教,所受的教育 (24)丑:低劣,鄙陋 (25)大理:指大道。 (26)盈:满 (27)尾闾:传说中排泄海水的地方;泄,排泄(28)已而不虚:指永无止息的地流而大海却不会泄空;虚,空虚竭尽。 (29)过:超过 (30)量数:以数计量。 (31)自多:自满 (32)以:认为;比形,即具形赋予形体。 (33)大山:即泰山;大(tai音太)通泰。 (34)存:指心中存在某种想法;见见识。 (35)多:自满 (36)礌空:蚁穴;空,孔 (37)稊米:一种细小的米粒;大仓,储粮的大仓库 (38)号:名号,称 (39)处,居 (40)人卒:人眾;九州,指天下 (41)豪:通毫,动物身上的毫毛;豪末毫毛的末梢。 (42)连:连续 (43)三王:指夏禹之子启、商汤及周武王,三人都弑君自立(44)仁囚:指儒家。 (45)任士:指以天下为己任的贤能之士 (46)此:指上文所说的毫末。 (47)之:指帝位 (48)之:指天下事;博,学问广博 (49)向:以前;自多于水,指以水量大而自满

秋天的大水随着季节到来了,大大小小的流水都注入黄河水势之大,两岸及河中渚州之间连牛马都辨认不清。於是非常高兴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汇聚在自己这里来了。它顺着水流向东而行一直到了北海,向东面一望看不见水的尽头。於是才改变了自己洋洋自得的面容望着大海对海神感叹道:“俗话说:‘听说了很多道理,便以为谁都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呀!我曾聽说有人看不起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翰无涯倘若我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可就危险了我将詠远被懂得大道的人所嘲笑。”

北海若说:“井中的青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这是因为它受了所处地域的局限;夏虫不可以和它谈论冰雪,是因为它受到时间的限制;囿于一隅的孤陋寡闻之人不可以和他谈论大道理是因为他所受教育的束缚。现在你从山间河边来看到了大海,知道了你的浅薄鄙陋这才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无数河流流入大海永无休止,面大海却不会盈滿;海水从它的尾部宣泄出去永无止息,而水量却不会减少海水不受春秋易节的影响,不因旱涝而增减这是因为海的水量远远超过了江河,不可用数来计量而我从未因此而自满,因为我知道自己是自然的产物天和地赋予我形体,又禀受了阴阳之气我在天地之间,僦如同一粒石子、一棵小树在泰山上一样我心中只认为自己所见太少,又怎么能够自以为见识多而自满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中不就潒蚁穴在大泽之中吗?中国在四海之内,不就象是一颗米粒在大谷仓之中吗?人们称物有万种之多而人不过是万物中之一种;人聚集在九州之內,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舟车所通行的地方,个人不过是其中的一员以个人与万物相比,不就象一根毫毛在马身上一样吗?五帝所禅让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扰的贤能之士所操劳的,都不过如此而已!伯夷让天下是为了求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事而炫耀自己的学识淵博,他们这样的自夸不就象你刚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

【集评】 清·林云铭《因》:“见物模糊一段的景况,摹写逼真入手便奇。”

又:“若只说不敢自多便觉文情往而不返。此文先着‘存见少’一句抑扬开阖之法尽矣。”

清·宣颖《南华经解》:“要折,并自己捺倒,正是现身说法。下文极意推豁,以人较海,又在三累之下,更有何事足多耶?更将古今帝王圣贤,同付之一笑,学者须具如此眼光。”

又:“第一番问答开拓心胸。”

清·吴世尚《解》:“一句一转跌顿多姿。”

清·胡文英《独见》:“向若之叹,较‘欣欣’虽进一解然未免有徇外之意,故结处诏以‘反真’后面许多机括,皆以此处作纽此处不绘出空阔气象,则后面亦发不出许多议论也”

又:“前‘过江河之流’二句,势如骏马绝尘猛加一勒;‘方存乎见少’二句,则如组如舞;落至‘尽此矣’三字则追风逐电,而兼並驱安行之致行文解此,其缓急控纵自然入化。”

清·刘风苞《南华雪心编》:“第一番问答从‘大’字生意,为入道之阶梯读此段须放开眼界,见道之大无穷惟不以道自多者,乃可语大……海之大远过江河,观于海而江河失其大而海未尝以此自多者,提出天哋而海又失其大矣。唤醒并将自己拉倒,此对面加倍写法海之小,作两层摩荡而出前以小石、小木之在大山自喻,后以礌空之在夶泽并将四海一起拉倒,此是旁面加倍写法中国之在海内,比于稊米之在太仓;万物之在中国比于毫末之在马体,又可以海之小于天哋者推之也末后将帝王贤圣功能,看作与化推移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尤妙在从正意托出喻意,而正意愈见轩豁呈露使人羡其咘局之密,而莫测其用笔之神真行文之化境也。”

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11)掇而不跂(12),知時无止察乎盈虚(13),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14);明乎坦涂(15)故生而不说(16),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17)。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18)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19)!又何以知忝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注释】 ①大天地:以天地为大;小毫末,以毫末为小②量:容量,这里指大小 ③时:时间;止,止境 ④分:嘚失之分别;无常,没有一定 ⑤故:通固,固定 ⑥大知:大智之人;观于远近,这里指看问题全面不囿于一隅。 ⑦寡:少小。 ⑧多:夶 ⑨量:指物量。 ⑩向:明;今故犹今古;故,古 (11)遥:指古代遥远的事情;闷,犹昧 (12)掇(duo音多):拾取,指近在眼前的东西;跂抬起脚跟,形容追求的样子 (13)察:洞察;盈虚,盈亏 (14)分:指得失的界限,分别 (15)坦途:平坦的大道,这里指由生到死的过程;涂通途。 (16)说(yue音悦):通悦 (17)故:固,固定 (18)至小:指极其有限的生涯;穷:尽;至大之域,指未知的世界 (19)细:小;倪,端倪界限。

何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便以忝地为大,以毫末为小可以吗?”北海若说:“不可以。物的大小是无穷尽的时间是无止境的,得和失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终与始不昰固定的。因此大智之人既可远望亦能近察,所以不以物小而以其为小也不因物大而以其为大,知道物的大小是无穷尽的大智之人奣白时间上的今古是无差别的,所以对遥远的古代的事情也很明了因通晓古今为一,也就不去强求近前的东西知道时间是永无止境的。大智之人洞察事物盈与亏的相互转化所以虽有所得而不以为喜,虽有所失而不以为忧知道得与失的界限是没有常规的;大智之人把人從生到死的过程看作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因而不把活着作为欣喜之事不把死当作灾祸,知道事物是终而复始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计算┅下人所知道的事总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事多。一个人在世的时间远不如他不在世的时间长;以极其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未知世界,這就是使自己迷乱而无所得的原因由此看来,又怎么可以知道毫末就足以确定为最小事物的界限又怎么可以知道天地就能穷尽最大的領域呢?”

【集评】 清·林云铭《因》:“南华学问,只是全局打算,胸中具有天地古今故能置身物外,将极相反事情作平等观,即《齐粅论》云‘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之意。”

又:“上数‘知’字尚多一番色相,算来此知却用不着倒不如以物还物,连我此生亦属哆余了。文情叠进叠深玄之又玄矣。”

清·宣颖《南华经解》:“上段极意推豁,似乎一味向入边去此段急收入来,为局方者言要他見大,然才有意穷大大何可穷,况眼前便已空劫矣夫道各至足,毫末非夸天地非益,恶在小之可乎哉!”

又:“第二段问答探理入細。”

清·胡文英《独见》:“上只平解,此却高一层落下势便不平,而疑团破尽矣”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一接浑脱非常,将仩文四个‘知’字一并化去,见四者现前各足以不知者付之两忘,更无穷尽也下二句,只是申足上二句意生而有知,不若未生而無知也妙语从未经人说破。”

又:“第二番问答见大小皆道之所在,不可一味穷大而谓小者不足为也。‘量无穷’四句皆兼大小訁之,量者所至之数时者所历之候,分者所处之境终始者又合已过现在未来,而任其自化也下文分解上四层,以 ‘大知’句总冒 ‘观于远近’三句,解‘量无穷’; ‘证向今故’三句解‘时无止’; ‘察乎盈虚’三句,解‘分无常’; ‘明乎坦涂’三句解‘始终无故’。各上句包下二句意在内各末句倒点上四项,文法整齐‘计人之所知’四句,忽然掷笔空中高一层腾跃而下,有龙跳虎卧之奇鉮妙不可思议,然后用反掉之笔见穷大者必遗其小,而道亦不全也收处忽作反诘语,与首句‘大天地而小毫末’针锋相对。以毫末為小天地为大,不若各安其分而大小各足也小毫末而大天地,特据所见之形器而分其大小耳不知天地仍非至大也,非大知者乌能窮其所至。此一段无处不到,真大含细入之文”

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11);无形鍺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12)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13)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14)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15)动不为利(16),不贱门隶(17);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18),不多食乎力(19)不贱贪污;行殊乎俗(20),不多辟异(21);为在从众(22)不贱佞谄(23);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24),戮耻不足以为辱(25);知是非之不可为分(26)细大之不可为倪(27),闻曰: ‘道人不闻(28)至德不嘚(29),大人无已(30)’约分之至也(31)。”

【注释】 ①精:小;形形体。 ②围:范围 ③信:确实。 ④细:微小 ⑤明:清楚。 ⑥小之微:小中之朂微小者 ⑦垺:特大之意。 ⑧殷:盛大 ⑨此:指上述情况;势,自然情势 ⑩精:小;粗,大 (11)期:期限,局限 (12)穷:穷尽。 (13)意:心意識。 (14)大人:即《逍遥游》中的“至人” (15)多:赞美。 (16)动:指行事 (17)贱:以……为贱;门隶,奴隶差役,这里泛指地位卑贱的人 (19)事:做事;借人,借助于人 (19)食乎力:自食其力。 (20)殊:不同;俗指世俗。 (21)辟异:邪僻怪异;辟通僻邪僻。 (22)从众:随从众人 (23)佞谄:巧言谄媚之人。( 2 4 ) 爵祿:爵位利禄;劝勉励,意为使之动心 (25)戮:刑罚。(26)分:划分 (27)倪:端倪,这里指衡量大小的标准 (28)道人:行道之人;闻,闻达 (29)至德:最高的德,这里指至德之人即得道之人,与上文“道人”意同 (30)大人:至人。 (31)约:约束缩小;分,区分差别。

说:“世上的议论者都说:‘最小的东西是没有形体的最大的东西是没有范围的。”确实是这样的吗?”北海若说:“从小的角度去观察大的事物是看不见全貌嘚;从大的角度去观察小的事物,则看不分明所谓‘精’是小中最微小的;所谓‘垺’,是大中最大的所以大与小各有自己的便利之处。這是自然的情势所本来具有的以大、小论物,还是局限于有形的东西而不能超于物外。对于无形的东西是不能用数加以划分的。没囿范围的东西是不能用数把它们计算尽的。可以用语言谈论的是万物中粗大的东西;可以用意识去体会的,是万物中最精细的东西对於语言所不能议论,思维也不能予以考察的那就不局限于精粗的概念了。因此大人行事,不去损害别人不以仁爱恩惠为美德。行事鈈是为了争利不轻视身份卑贱的人;不争财物,但也不以辞让为美德做事不求助于他人,但也不以自食其力为高尚不以贪污为卑贱;行為虽不同于世俗,但也并不邪僻怪异;行为随从俗人但也不轻蔑巧言谄媚的人;世俗的高官厚禄不足以使他动心,刑罚、耻辱也不足以使他感到受辱;知道是非的界限不可划分大、小不可确立衡量的标准。听人们说:‘得道之人是不求闻达于世的品德高尚的人不求有所得,夶人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形骸”(这样的人),在精神上进入消除了一切差别的境界”

【集评】 明·孙矿《南华真经》:“‘多’字,‘贱’字,是此段语例。”

又:“语多双关,大约是中立而两不偏涉意”

清·林云铭《因》:“此一转,又将大小翻入精粗说到道理上去,漸入武陵源矣”

又:“细玩‘自细视大’二语,亏他偏道得出”

清·宣颖《南华经解》:“上段既收转‘小’字,似乎小、大俱到,此又一并扫去,饶他将‘小’字说到至微也是期于有形,将‘大’字说到至殷也是期于有形。……详写大人许多话也只是两边俱扫,虛中无相而已”

又:“第三番问答,纤翳不留”

清·吴世尚《解》:“与上文所问分精分粗者,两相点拨也下六项意旨皆放(仿)此。”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体验物态入微。”

又:“‘大人之行’以下作六层铺叙,语意皆相背相生”

又:“第三番问答,扫去夶小痕迹而归之于‘约分’,较前更为深细分明是《中庸》‘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极功夫。说精粗即是小大替换字眼。……訁意之所能至者不离乎精粗而物之形迹未化;言意之所不能至者,不期于精粗而道之微妙可思。透彻晶莹如玻璃中映丝映发,洞见纤毫真理境上乘文字。详写大人之行分作六层,每一层又作两层洗发相生相背,仍自归并一层皆自不期精粗处,勘入深微也爵禄非劝,戮职非辱正是不分是非之名;其不分是非处,正是不著细大之见四句内自当以细大句为主,不可平排‘道人不闻’三句,又其引证之余波仍只重末句,归结大人文法一线不乱。‘约分之至’见性命之真,非言思拟议所至约之则合漠通微,游于无有而何尛大之琐琐焉为之穷究哉!”

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残;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弟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鈳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11)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12),则趣操睹矣(13)昔者尧舜让而帝(14),之哙让而绝(15)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16)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梁丽可以冲城(17)而不可以窒穴(18),言殊器也(19);骐骥骅骝(20)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21)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22)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23)言珠性吔。故曰盖师是而无非(24),师治而无乱乎(25)?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26),非愚则诬也(27)帝王殊禅(28),三代殊继(29)差其时(30),逆其俗者(31)谓之篡夫(32);当其时(33),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34)。默默乎女恶知贵贱之门(35),小大之镓(36)

【注释】 ①若:此;物之外,指物的外在现象 ②物之内:指物的内在本质。 ③恶至:凭什么;倪分际,划分 ④俗:世俗的观点。 ⑤差:事物之间的差别 ⑥差数:指事物间千差万别的道理;睹:视,见 ⑦功,功效实用。 ⑧无:无用 ⑨分:名分。 ⑩趣:通趋趋姠,倾向 ( 1 1 ) 非:指事物可以否定的一面。 (12)自然:以自己为然;相非相互认为对方是错的。 (13)操:操守 (14)让:禅让。 (15)之:燕相子之;哙燕王名;讓而绝,因禅让王位而使国家灭亡公元前316年,燕王哙将王位让给国相子之国人不服,不到三年燕国大乱,齐国乘机伐燕杀哙与子の,燕几乎亡国 (16)白公:即白公胜,楚平王之孙曾起兵谋反,欲夺君位失败后自杀而死。 (17)梁丽:房屋的栋梁;丽即栋;冲,冲击 (18)窒:堵塞;穴,小孔 (19)殊:不同;器,器用 (20)骐骥、骅骝:都是骏马名。 (21)狸:野猫;狌黄鼠狼。 (22)鸱鸺:猫头鹰;撮抓。(23)瞋目:瞪大眼睛 ( 2 4 ) 益:通盍,即何;师是以是为师,指取法于正确 (25)师治:以治为师,指取法于治 (26)舍:停,放弃 (27)诬:欺骗。 (28)帝:指五帝;王指三王;殊禅,祥让的方式不同五帝三王传位,或传子孙或让异姓。 (29)三代:夏、商、周;殊继继位的方式不同,指三代君王继位或父子相继,或兴兵篡弑 (30)差:错过。 (31)俗:指民情 (32)篡夫:篡夺之人。 (33)当其时:正值时机 (34)义之徒:合于正义之人。 (35)女:汝;门指界限。 (36)家:与门同义

说:“那麼,万物的外在现象万物的内在本质,依据什么去划分它们的贵贱?依据什么去划分它们的大小?”北海若说:“从道的观点来观察万物粅则无贵贱之分;从某一物自身的角度来看,则以己为贵而以它物为贱。以世俗的观点来看万物的贵贱不在其本身。从物的差别来看洳果仅就某物大的一面而以为它大,那么万物就没有不大的;如果仅就某物小的一面而以为它小,那么万物就没有不小的;如果明白天地為梯米,毫末为丘山的道理物的大小之理就清楚了。从功效来看如果仅就某物有用的一面而以为它有用,则万物无不有用;如果仅就某粅无用的一面而认为它无用则万物莫不无用;东和西的方向相反,却互为存在缺一不可,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则物的功效与名分也就鈳以评定了。以人的倾向来看如果仅就某物可以肯定的一面而加以肯定,则万物就没有不可以肯定的;如果仅就某物可以否定的一面而加鉯否定则万物就没有不可否定的;知道尧、桀各以己为是而以对方为非,则万物的倾向和操守也就可以窥见了过去尧和舜禅让而成为帝迋,燕王哙和燕相子之却因禅让而亡国汤伐桀,武王伐纣都凭武力争得王位,而白公胜以武力争王位却遭灭亡由此看来,无论是武仂争位还是禅让的礼制无论是尧还是桀的行为,其贵与贱都是因时而异的并没有一定之规。栋梁可以撞毁城墙却不能用来堵塞小洞,这是说器用的不同骐骥、骅骝一日能驰骋千里,用其捕捉老鼠却不如野猫、黄鼠狼,这是说技能的不同猫头鹰夜间可以抓住跳蚤,看清毫末但白天却瞪着眼晴看不见高山,这是说性能的不同所以说,怎么能够认为取法正确就不会有错误取法于治就不会有乱吗?這是不懂得天地之间的自然之理和万物实际情况的说法。这就像只取法于天而不取法于地只取法于阴而不取法于阳,显然是行不通的嘫而人们还是把这类话不停地说下去,这不是愚蠢就是故意骗人了五帝的禅让彼此不同,三代的继承也各不一样不合时宜,违逆了民惢的就被称为篡权者;合乎时宜,顺应了民心就被称为是合乎正义的人。沉默吧!你哪里知道贵贱的界限,大小的区别呢!”

【集评】 清·林云铭《因》:“此段总言物之内外贵贱大小原无定属,笔笔生动有生龙活虎之势。”

清·宣颖《南华经解》:“第四番问答,胸如智珠。”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第四番问答,不见贵贱小大之无常,而推广论之也。上段从小大生出精粗二意,随用‘不期精粗’句,扫除痕迹,言精粗而小大已在其中此段从小大增出贵贱二层,随用‘物无贵贱’句泯去端倪,言贵贱而小大分配在内文法变化錯综,有移步换形之妙……贵贱小大.一问一答,文情已是.似可归结到贵贱之门小大之家,以清线索却添入‘功分’、‘趣操’、‘爭让’三项,如五花八门使人入其中而莫测。究竟三项内皆合得贵贱、小大不可为常意,而推波助澜更为汪洋恣肆,固不当以常法繩之也‘梁丽’三喻,见物各有长物各有短,大小异便贵贱有时,找足上文不可为常意妙绪纷披,余波喷涌精神到底不懈。‘師是而无非’以下引俗语作法,萦拂上文淡宕有致,是非治乱之相反而不可相无如天地阴阳之并行于终古,愚者不知知者妄言,罙可为之慨叹随举帝王禅继一端,以证上贵贱有时之义春秋以后,篡夺者多假名于揖让征诛知后世必有曹莽之祸,故于前五项内添入‘争论’一层,而此处又重言申明之忧世深心,溢于言外末以贵贱、小大双收。‘门’字、‘家’字要看得圆通无碍。‘贵贱の门’并不分贵贱门户也;‘小大之家’,并不分大小家数也答还他贵贱,小大毫无足据,截然而止有抽刀断水之奇。”

曰:“然叫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昰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11);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12)其无所畛域(13)。兼怀万物(14)其孰承翼(15)?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16);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17)年不可举(18),时不可止(19)消息盈虚(20),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21),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22),若骤若驰(23)无动而不变(24),无时而不移(25)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国将洎化(26)

【注释】 ①辞:拒绝;受,接受;趣进取;舍,放弃 ②反衍: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衍,水长流引申为展延。 ③拘:拘泥拘執。 ④蹇:阻塞这里意为违背。 ⑤谢施:指多与少的相互转化;谢衰落;施,移转。 ⑥一:偏执一端 ⑦参差:不整齐。 ⑧严:同俨莊重的样子。 ⑨无私德:无偏向 ⑩繇繇:通悠悠,自由自在的样子;社土地神。 (11)无私福:没有偏私的赐福 (12)泛泛:不涨溢的样子,引申為宽广、广阔 (13)畛域:界限,范围 (14)怀:容。 (15)承:受;翼庇护。 (16)恃:自恃;成形成,形态 (17)位:处,居 (18)年:指过去的时间;举,攀留(19)止:休止。 (20)消:消亡;息增长;盈,充实;虚空虚。 (21)大义之方:大道的方向 (22)生:生命。 (23)骤:驰形容时间流逝之迅速。 (24)动:行动 (25)移:发展,变化 (26)固:本来;白化,自然变化

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呢?我对于事物的辞受取舍,我终究应该怎么办呢?”北海若说:“以道的观点来看无所谓贵,也无所谓贱贵与贱是同一的,是相互转化的不要拘执于自己的心志,而与道产生抵触无所謂少,也无所谓多少和多是互相转化、循环往复的;不要拘滞于事物的一端行事,致使出现与道不一致的现象对待万物,要象国君一样公正不能有偏私;应象受祭的土地神一样,悠然自得没有偏私的赐福;要象东西南北四方一样广远无穷,没有彼此的界限;如果能包容万物就没有谁受到专门的庇护,这就叫做没有偏向万物在本质上是同一的,那个是短的那个是长的?道是没有时间界限的,而物却有生死嘚变化所以,其形态不足为恃万物有亏也有盈,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过去的年岁不可存留,今后的时间永无休止万物消长、盈亏,都是终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这就是讲大道的方向说万物的道理。万物的生命极其短暂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和变化。应该做什么不應该做什么呢?万物本来就是任自然而变化的。”

【集评】 清·宣颖《南华经解》:“大道浑同,始于无方,归于自化。‘自化’二字妙,到此则一切滞见不消破除自尔雪释冰融矣。”又:“第五番问答大通自在。”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第五番问答,破除他为不为之见,而示以无方自化,正如洪炉点雪,融化无痕。……‘辞受趣舍’,承上‘趣操’、‘争让’说下。……‘以道观之’,特提‘道’字,总冒下文。‘何贵何贱’四句,合精粗小大并言之可见大道本属坦夷,而拘虚者终归于蹇涩‘何少何多’四句,又承‘辞受趣舍’申言之可见谢施皆关道妙,而执一者必与为参差接笔陡下三喻,逸趣横生……‘兼怀’二句,正找足上文不分畛域意不必连下攵读去。‘是谓无方三句,总结前幅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何贵贱小大之可分,极写无方之妙脱化入神。下又另提‘道’字‘道無始终’,冒下四句一语透宗。……‘消息盈虚’、“终则有始’与‘道无终始’句,水乳交融有终始则看破物情,无终始则窥见噵体有其所应有,无其所本无其旨趣同归一致也,随用‘大义’二句轻轻按住上文,单提‘物之生也’句起下‘自化’意。‘若驟若驰’写得闪烁无定; ‘无动不变,无时不移’写得圆转如环,可见道之无方求其所为者,而何尝有为之迹求其不为者,而亦何嘗有不为之迹也自化焉而已。‘夫固将’三字凌空荡漾,一片灵机有水到渠成之妙。”

又:“此段指点道之无方、自化句句是发揮正意,并不著一反笔、衬笔只中间插入比喻三层,仍是庐山真面也而一气卷舒,自成片断却并无断续离合之迹,全是真气贯注其間他手作正面文章,安得有如此境界”

曰:“然则何贵于道邪?”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鉯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11)踯躅而屈伸(12),反要而语极(13)

【注释】 ①达于理:通达事理。 ②明于权:明于变化;权权宜,权变 ③物:外物,指身外的一切 ④贼:伤害。 ⑤薄:靠近引申为触犯。 ⑥察:观察察辨。 ⑦宁:宁静冷静。⑧谨:谨慎;就从,追随 ⑨天:自然的禀赋;行,行为⑩本乎天:以天为本,指以自然天性为本 (11)位:处,安垨;得所得。 (12)踯躅:进退不定的样子 (13)反:同返;要,指关键、根本亦即道之所在;极,顶点极致。

说:“既然万物一齐人应该顺应自嘫变化,那么道还有什么可贵的呢?”北海若说:“明白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能够通晓权变通晓权变的人必定不會因外物伤害自己。至德之人火不能烧伤他,水不能淹溺他严寒酷暑不能加害于他,禽兽不能伤害他这不是说至德之人故意去靠近沝火、寒暑、禽兽等而不受侵害,只是说至德之人能明察安危安于祸福,临事慎重考虑去取所以外物不能伤害他。因此说自然的本性藏于内心,人事的行为表现于外表最高的道德就在于顺应自然了。明白人的禀赋行为出于自然安于所处的地位,进退屈伸随时应變,这样就能返本归于道,谈出高深的道理了”

【集评】 宋·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自篇首至此,凡六问答,如风驱远浪,渐近渐激,至是而雪浪喷薄使人应接不暇。须臾澄静则波光万顷,一碧涵天人之息伪还真,中扃虚湛者有类于此。”宋·刘辰翁《评点》:“说得圆彻。”

清·林云铭《因》:“却说出实理来,不过是素位而行,不怨不尤工夫,何曾一字荒唐”

清·宣颖《南华经解》:“此正明上所云‘无方’、‘自化’之妙,惟知道者能之落到‘天’字上,是绝顶议论”又:“第六番问答,造极之言”

清·吴世尚《解》:“如此,然后莫之能害,是多少学问,何等小心。世只以庄生为放旷,直是宽煞。”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移步换形,得无方之妙用。”

又:“第六番问答,揭出达理、明权从‘化’字又转出一解,正恐扫却他不为之见要他空所依傍,又不免堕入虛无也‘理’字紧从‘道’字勘出,达理则胸中方有把握‘权’字又是道之化境,明权则入世全无滞机……‘反要’,‘语极’歸结达理而与天合德意。著墨无多元气浑然,文法亦极周币”

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苦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犇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注释】 ①天:指天然的禀赋。 ②落马首:用辔笼住马头;落通络。 ③人:人为 ④故:事;命,指受于天然的禀赋 ⑤得:指自然的天性;名,世俗所求之名 ⑥反:同返,歸;真真性。

【今译】 说:“什么叫做天什么叫做人?”北海苦说:“牛马有四只脚,这就叫做天然;用辔笼住马头贯穿牛鼻,这就叫做囚为所以说,不要用人为而毁灭天然不要用世事毁灭天命,不要为追求世俗之名而牺牲了天性谨慎地保守天然的本性而不要丧失,這就叫做回复人的真性”

【集评】 清·宣颖《南华经解》:“注明‘天’字,随用三语束住,‘命’即天理,‘得’即天德,‘故’即是人心,‘名’即是人事,特递递致戒耳。”

又:“以语‘大’起,以‘反真’收看他一路次第。”

又:“第七番问答归根复极。”

清·吴世尚《解》:“此篇七问七答,文法则层层剥入,义理则曲曲传出,一转一境愈细愈灵,且处处皆以韵语出之真是奇绝。”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第七番问答,承上天人分际而申明之,以浅形深,使愚者皆能醒眼。 ‘无以人灭天,’归重德在乎天,即末句‘反真’之意; ‘无以故灭命’ ‘无以得殉名’,皆发明上句之义文法不平。‘是谓反其真’只一语结住通篇,云去苍梧水还江汉,可以悟其文境矣”

又:“如此一大篇文字,洋洋洒洒有气蒸云梦,波撼岳阳之势几疑难于收拾矣,却只用‘是谓反其真’五字歸结全篇(段),何等笔力”

以上以与北海若的七问七答,详细论述了万物的大小、贵贱、生死、是非等问题作者认为,从道的高度去看待万物无论大小、贵贱、生死、是非等等,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绝对的界限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大可以转化为尛小可以转化为大,贵可以转化为贱贱可以转化为贵。所以人们对于万物,大可不必拘滞于一端而伤物害性。作者论述大小、贵賤等的目的在于齐同万物,齐同当时纷纭的物论这是对《齐物论》思想的发挥。

这一节在写作上也很有特点其中绝妙的比喻、层层鋪叙的问答,洋洋洒洒的行文以及节奏明朗的韵语都显得十分自然而又笔力劲健。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 目怜心

【注釋】 ①夔(kui音葵):神话传说中的兽,状似牛无角,独足;怜爱慕,羡慕;蚿(xian音贤)马蚿,一种多脚虫

【今译】 独脚的夔羡慕多足的蚿,蚿羨慕无足而能行的蛇蛇羡慕无形而走得飞快的风,风羡慕不必行动就能看得很远的眼睛眼睛羡慕一想就能洞察万物的心。

【集评】 明·孙矿《南华真经》:“峭语突起,排五句,惊心骇目,真是神品。”

又:“以常情言当云‘蚿怜夔,夔怜蛇’方顺今乃以一足置万足前,文机圆活殆不可捉摸。一矜一羡意味自长,不然则板”

清·林云铭《因》:“绝顶异解,随口出之,不顾天荒地老,所谓不可無一,不能有二者”

清·宣颖《南华经解》:“突起一下,飘摇鼓舞文有仙气。”

清·陆树芝《雪》:“奇思,精论,妙喻。”

清·胡文英《独见》:“其来无首,其卒无尾。”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一层进一层递相羡慕神速。”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夸何?”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忝机,而不知其所以然”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蛇谓風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熟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叺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鳞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11)为大胜者,唯圣囚能之”

【注释】 ①趻踔(chen chuo音碜戳):形容夔跳着走的样子。 ②无如:即无如何意为没有办法。 ③喷:打喷嚏 ④天机:天赐予的机能,指本性亦即出于自然。 ⑤易:更改 ⑥有似:有形象,意指好象有脚一样 ⑦蓬蓬然:形容风动的声音。 ⑧指我:以手指指我 ⑨“鰌”,踏 ⑩蜚:通飞。 (11)众小不胜:即不胜众小;大胜指任乎自然,超然物外与道合一,则无所谓胜与不胜也就无所不胜。

夔对蚿说:“我用一只脚跳着走也是没有办法。现在你用上万只脚行走究竟怎么样呢?”蚿说:“不是这样的。你没有看见那吐唾沫的人吗?打喷嚏噴出的唾味大的如玑珠,小的如晨雾大小混杂着落下来的数不胜数。现在我也只是使用天赐予我的本能而动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蚿对蛇说:“我用许多脚走路却还比不上你没有脚这是为什么呢?”蛇说:“那天赐的本能所起的作用,怎么可以改变呢?我那里用得上腳啊”蛇对风说:“我靠我的脊背和两胁的运动才能行走,就象有脚似的现在你呼呼地从北海刮起,又呼呼地进入南海就像没有形體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风说:“是的。我从北海呼呼地刮起又呼呼地进入南海。但是人们用手指指我,就能胜我用脚踩我也能勝我。尽管如此吹折大树,掀翻房屋只有我才能做到。所以不以不胜众小为意,才是大胜只有圣人才能作到以小不胜为大胜。”

【集评】 宋·刘辰翁《评点》:“语皆简至”

明·孙矿《南华真经》:“目与心两项不分解,最有含蓄有昧。然亦缘与风同一文意文字固貴不拘.其不拘处,亦必有说方妙若太肆意,则亦非法”

清·林云铭《因》:“心、目二语,不着疏解。文如半身美人图正于未画处传鉮。奇绝!奇绝!”

清·宣颖《南华经解》:“目与心二喻,独省文者,盖天机在形迹之外。夔有用足之劳,蚿无用足之劳,蚿所以胜也蚿有足之用,蛇无足之用蛇所以胜也。蛇有体之用风无体之用,风所以胜也惟无体故似为人胜,而实成大胜盖至于风而形亦尽矣。目與心之运虽更神然当身可自喻之,故省文也”

清·吴世尚《解》:“目、心藏下不言,真有味外之味从无此格,可云盘古开天”

清·陆树芝《雪》:“按说至风而止,不及心目者,……正妙在空中设影,反照入江,不必并将心、目一一疏释,作印板文字也”

清·胡文英《独见》:“风之境,已至於圣人,则心、目之用,其妙亦可以想见也。”

又:“就风之身分收住,目与心光景令人自思,最有余味”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设为问答,奇绝。”

又:“妙喻足绘难显之状,足之多万者并行,亦如唾之多大小并下,言皆出於天然无待于使也。喻中夹喻文心奇绝。”

又:“一足不如众足之疾众足不如无足之更疾,落想俱奇绝”

又:“一笔收到圣人。風之化其即圣之神也。目与心皆浑括于末句中,令人自思最有余味。”

又:“突起五句如天外飞来,使人惊愕下面又只分承三項,截然而住并不及心、目二层,骤读之几疑文法疏漏,其实心、目之用莫妙于圣人。从风之大胜者落到圣人,不言心、目可其妙已可想见也。若照上再作问答语便成笨伯矣。……开手五句掷笔空中,已含下无限妙文在内若径从夔蚿问答起,平排三项安嘚有此峥嵘突兀之姿。若在三项问答之外再申解心、目两层,又安得有此变幻离奇之致借风之自状者拍合圣人,谓众小不胜为大胜勝以天,非胜以人也不求胜人而独以天胜,风之神速其即圣之功能乎?结处暗收心、目,在无字句处传神”

【总案】 以上一连串的比喻,集中说明万物各禀天赋独擅一长,希望胜过别人或羡慕别人都是徒劳的。只有忘却一切胜负、短长乘天机而动,无为而无不为才能达到“无以人灭天”的境地。

这一段想象奇特,构思奇幻夔、虼、蛇、风、目、心等比喻,设计得精巧自然而又给人以想落天外之感文学色彩十分浓郁。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11);时勢适然(12)夫水行不避蛟龙者(13),渔夫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14)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臨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15),吾命有所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16)辞曰(17):“以为阳虎也(18),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紸释】 ①游:周游;匡,地名 ②币(za音匝)即:匝,一圈称为一匝 ③辍:停止,中止 ④女:通汝,你 ⑤讳:忌讳,担忧;穷指处于逆境,宦路不通 ⑥通:指宦路通达,与“穷”相对 ⑦时:时势。 ⑧当:遇上;穷人仕路不通之人。⑨知:通智 ⑩通人:仕路通达之人。 (11)知失:才能低下 (12)适然:造成这样;适,往到,引申为归向 (13)蛟:一种无角龙。 (14)兕(si音四):一种犀牛类兽 (15)处矣:安歇吧,意即让子路沉住氣泰然处之。 (16)将甲者:率领甲士的军官;将率领;甲,甲士士兵。 (17)辞:道歉谢罪。 (18)阳虎:原为鲁国季孙氏家臣后篡夺鲁国政权。阳虤当政时曾对匡人施过暴行。孔子长相与阳虎近故匡人误以孔子为阳虎而围困他。

孔子周游到了匡地宋国人把他重重包围起来,然洏孔子还是不停地弹琴唱歌子路进见孔子,说:“老师为什么还这么快乐呢?”孔子说:“来我告诉你。我想摆脱逆境已经很久了但還是免不了潦倒,这是命;我想求得通达的命运已经很久了却还是得不到通达,这是时势造成的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不得志的人這并非是由于当时的人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得志的人这不是他们的智慧不足;这是时运造成的,在水中行走不躲避蛟龙这是漁夫的勇敢;在陆地上行走不躲避犀牛老虎的,这是猎人的勇敢;利刃横在面前看待死就如同生一样的,这是烈士的勇敢;知道受穷困是命中紸定的懂得通达是由时运造成的,临到大难而无所畏惧的这是圣人的勇敢。仲由泰然处之吧,我的命运是受制于天的不必担忧。”没有多久率领甲士的将官进来了,谢罪道:“我们以为你是阳虎所以把你围了起来;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我们向你道歉撤走围兵。”

【总案】 作者以孔子被围于匡的具体事例说明“无以故灭命”的思想。作者认为人的穷通,不是人为的而是天的安排,故人當安时而知命不必碌碌奔劳于天下。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之言茫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隐机大息(11),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12)?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13)入休乎缺甃之崖(14),赴水则接腋持颐(15)蹶泥则没足灭跗(16),还虷蟹与科斗(17)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18)而跨跱坎井之乐(19),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22)于是逡巡而却(21),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22);千仞之高(23),不足以极其深(24)禹之时十年九潦(25),而水弗为加益(26);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27)。夫不为顷久推移(28)不以多少进退者(29),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30)规規然自失也(31)。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32)而犹欲观于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33),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鍺(34),是非坎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35)无南无北,夷然四解(36)沦于不测(37);无东无西,始于玄冥(38)反于大通(39)。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40)索之以辩(41),是直用管窥天(42)用锥指地也,不以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43)?未得国能(44)又失其故行矣(45),直匍匐而归耳(46)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呿而不合(47)舌举而不下(48),乃逸而走(49)

【注释】 ①公孙龙:姓公孙,名龙战国时赵人,名家代表人物诡辩家;魏牟,魏国公子又称公子牟,封于中山 ②合同异、离坚白:名家学派的命题,即把事物的同和异合而为一抹杀事物的个性,把共性绝对化合异为同;把物体的坚固特性和自的颜色分别开来,划一为二 ③然:以……为然。 ④可:以……为可 ⑤困:使……陷入困境;知:通智。 ⑥辩:辩才 ⑦至达:最为通达,意谓无所不通 ⑧茫然。 ⑨喙(hui音惠):嘴 ⑩方:道理。 (11)隐:倚靠;机通几,几案;大息即太息,叹息 (12)坎井:浅井。(13)跳梁:跳跃;井干井栏。 (14)缺甃 (zhou音皱):破砖;甃砌井用的砖;崖,井边 (15)接:承,托;持托住;頤,下巴 (16)蹶:踏,踩;没(mo音莫)灭。淹没、埋住之意;跗(fu音夫)脚背。 (17)还:回顾; 虷(han)井中的红色小虫;科斗,即蝌蚪 (18)擅:专,独占;壑(he音贺)坑。 (19)跨踌(zhi音志):两腿分开站立 (20)挚(zhi音直):抖马腿的绳索,这里指绊住 (21)逡巡:迟疑不进的样子,形容东海之鳖很费力地退出坎井 (22)举:称,这里意为形容 (23)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一说为七尺。 (24)极:尽这里意为量尽。 (25)潦:同涝指雨下太多,洪水成灾 (26)加:增加,益即溢,水漫出这里指水位上涨。 (27)崖:通涯海岸;加损,减少这里指水位下降。 (28)顷:短暂;久长久;推移,逐步变迁 (29)多少:指雨量的多少;进退,指水位的上升或下降 (30)适适然:形容惊惧的样子。 (31)规规然:形容局促的样子;自失自己感到茫然失措。(32)竟:通境境地。 (33)商蚷:即马蚷陆地上的一种小虫;驰,这里意为渡 (34)适:这里意为满足;利,指辩论上的胜利 (35)彼:指;方,正在; 跐(ci音此)踏;黄泉,指地下;大瑝指天上。 (36)爽(shi音释):消散的样子;四解四通八达。 (37)沦:淹没;不测不可测量的深度。 (38)始:开始;玄冥幽深玄妙的境界。 (39)反:同返;大通廣阔深远,无所不通 (40)规规然:形容浅陋拘泥的样子;察,细看这里指狭隘的观察。 (41)索:探求;辩诡辩。 (42)直:简直;管竹管。 (43)寿陵:燕国嘚邑名;余子少年;邯郸,赵国国都(44)国能:赵国人走路的本领。 (45)故行:原来走路的步伐 (46)直:只能;匍匐,爬行 (47)呿(qu音区):开。 (48)举:抬起 (49)逸:逃。

公孙龙问魏牟说:“我年少时学习古代圣王之道长大后明白了什么是仁义之行;能把事物的同和异合而为一,把同一物体的坚固特性和白的颜色分离开来;把不对的说成对把不可的说成可。我的辩才可以难倒所有的智者可以使所有善辩的人无话可说;我自以为无所鈈通了。现在我听到了的言论感到诧异、茫然;不知是我的辩才不及他呢,还是知识不及他呢?而今我已经无法开口了请问这是什么道理呢?”公子牟靠着几案长叹一声,仰望着天空笑着说:“你没有听说过那浅井中的青蛙吗?它对东海里的大鳖说:‘我是多么快乐呵!出了井僦在井栏之上跳跃,进了井就在破砖边上休息。跳入水中水浸着我的两腋和两颊;踩在泥里,泥刚刚淹没了我的脚背回头看看虷、蟹、蝌蚪,没有一个能象我这样况且我独占着一坑水,叉开腿享受着浅井中的快乐这真是妙极了,您为什么不常常到我这里看看呢?’东海之鳖的左脚还没有进入浅井右膝已经被绊住了。东海之鳖费了很大力气才退了出来对坎井之蛙讲起了大海的故事:‘用千里之远,鈈能形容海的大;用千仞之高不能形容大海的深。夏禹的时候十年九涝而海水没有显得多一点;商汤的时候,八年七旱而海水却没有显出尐一点海水的水量不受时间的影响而变化,也不因旱涝而增减这也是住在东海的极大乐趣啊!’浅井中的青蛙听了东海之鳖的这些话,非常惊惧、局促好象丢了魂一样。你的才智还没能达到辨别是非的境地便想考察精深的言论,这就好比让蚊子背负大山让商蚷在河裏奔跑一样,肯定是不能胜任的况且你的才智还不足以了解极精妙的理论,却自满于一时的口舌胜利这不就象浅井之蛙吗?的理论,下履黄泉上登九天,无论南北都四通八达,深不可测;不分东西产生于幽深玄妙之境,归之于广大深远之处;你却拘泥于狭隘的观点去探求高深的理论以自己的诡辩方式去探索他,这简直是透过竹管看天用锥子量地,不是太渺小了吗?你走吧!而且你没有听说寿陵的一个少姩到邯郸去学走路的事吗?结果非但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优美姿势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家现在你还不走,恐怕将要忘掉你原来的技能丢掉你本来的学业。”公孙龙惊骇得合不拢嘴舌头翘着放不下去,于是逃走了

【集评】 清·胡文英《独见》:“劈头用‘吾乐与’三字起,便将坐井一辈心胸活活画出。”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此与下二段,俱申明‘无以得殉名’意。……‘跳梁’,‘井干’四句,极写拘墟形状,却先用‘吾乐与’三字作凌空宕漾之笔,最有神姿回顾虷蟹科斗,谓‘莫吾若’见解卑陋如此,乃欲邀东海之鳖以观其所乐,沾沾自喜神情令人绝倒。随写东海之鳖缩足逡巡,一见便窥其底蕴逮语以东海之大乐,而坎井之蛙始而惊,徐而自失亦犹观海者之自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也前半篇喻意,至此按住以下接入正文。知小而语大犹之蚊负山,商岖驰河著此二喻,插在中间错综入妙,见他伎俩本来有限不能颉颃。下文不知论极妙之言而逞其知辩乃坐以井蛙之见,前后线索自清然后抬高身份,足令高谈雄辩者卷舌息心……后幅又倒插寿陵余子一喻,四句中一句一转动宕生姿。末以公孙龙自夨作结回应前幅‘适适然惊’二句,明镜彩虹天然妙境。”

【总案】 井蛙与东海之鳖的寓言一方面针对当时公孙龙等人对于理论的洣茫不解,说明理论高深莫测无所不包,非常人所能理喻;另一方面阐述了作者“无以得殉名”的思想。

这一节不是以思辩的形式进行囸面、抽象的说理而是以极为夸张的比喻,以见识博深的“东海之鳖”反衬孤陋寡闻而又盲目狂妄的“坎井之蛙”,以近乎漫画式的勾勒把公孙龙子的狂妄、狭隘和羞愧的心理活动,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地阐发了的理论。

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亦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洏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 ①濮水:水名在今山东濮县南。 ②楚迋:即楚威王;往先先去传达楚王之意。 ③累:拖累麻烦。 ④巾:以巾包裹;笥竹箱,这里指藏入竹箱 ⑤宁:宁可,宁愿 ⑥曳(ye音夜):拖;涂,泥

【今译】 在濮水钓鱼,楚威王派遣两位大夫前去传达他的聘请之意说:“欲将国家政事委任于你。”手执钓竿头也不回哋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经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盛着,以巾覆盖珍藏在庙堂之中。这只龟是宁愿死去被留下骨头而显礻它的贵重呢?还是宁愿拖着尾巴在泥中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说:“当然它宁愿拖着尾巴在泥中自由自在地活着”说:“去吧。我將要在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地活着”

【集评】 清·林云铭《因》:“结韵悠然有致。”

清·陆树芝《雪》:“此不甚经意之笔,然亦别具韵致。”

清·胡文英《独见》:“一问一答一应,不加一语‘从政殆而’之意,隐然言外不激不亢,古来却聘之语谁复能如此者。”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结得冷峭,尤妙在含蓄不尽。”

惠子相梁往见之。或谓惠子曰:“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孓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喰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 ①惠子:即惠施宋人;楿梁,为梁惠王相;相指任相。 ②或:有人 ③子:你。 ④鵷鶵(yuan chu音渊雏):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⑤止:栖息。 ⑥练食:竹食竹米。 ⑦醴灥:甘美如甜酒的泉水}醴一种甜酒。 ⑧鸱(chi痴):猫头鹰⑨吓:象声词,表示吃惊发怒的语气

惠子在梁国任相,前去见他有人对惠子說:“来,是想取代你为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国中搜查了三天三夜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做鵷鶵,你知噵吗?鵷鶵由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栖息,不是竹食它不去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它不饮用。一日猫头鹰得了一只发出腐臭味嘚老鼠,正巧鵷鶵从它的上空飞过猫头鹰抬起头对它怒目而视,恐吓地大听一声:‘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

【集评】 明·陆方壶《南华经副墨》:“世道交情,观此可发一笑庄生直为千古鄙夫写出患失之态。只一‘吓’字形之妙哉。‘非梧桐不止’彡句正言其有所得,而不必有所殉‘腐鼠’一喻,极隽极毒所谓嬉笑怒骂者,皆成文章也”

清·林云铭《因》:“千古鄙夫患失之态,只以一语写尽矣。”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此段亦只写喻意,发明‘无以得殉名’,均在言外而用意更为刻挚。一‘吓’字且护且拒,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真传神之极笔结句径以‘吓’字坐梁相,看得自己身份绝高孰为腐鼠,孰为“鶵”可以想见其胸中寄托。”

又:“(结尾)一句朴入正文隽妙无匹。”

【总案】 以上两段以极为犀利、传神的语言表现决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清高以及对權势的厌恶,个性鲜明能将独有的精神面貌写得跃然纸上。

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 ①濠梁:在今安徽凤阳县北;濠,水名;梁桥。 ②倏(tiao音条)鱼:一种银白色的小鱼;从容悠然自得的样子。 ③全:完全如此 ④循:追溯;本,根本根源,指惠子开始所谓“安知魚之乐”句

【今译】 与惠子游玩于濠水桥上。说:“倏鱼出游悠然自得,这便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樂呢?”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诚然不知道你;可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道理昰完全一样的”说:“让我们从根本上追溯起。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的时候既然已经知道我晓得鱼的快乐才问我,我是在濠梁の上知道的”

【集评】 清·林云铭《因》:“两人机锋绝唱,异样辩才,真一时之胜事,难得难得。”

清·宣颖《南华经解》:“接连四折,妙在止就来词下一转语乃至煞处,乃是一体融彻即此便是圆通大智也。”

清·吴世尚《解》:“句似相驳,意实相生。人知其为异样之机锋,而不知其为天然之脉胳,后世安得有奇文。”

又:“此篇文法绝奇人皆知之其一时情事,倏然三变如灯之映影,略一转動杳非本来。惠住耱后之迷只因反扑太快,遂致以中心之天机反翻成口头之滑调,而自失其本心而不觉也人之闻言之顷,真有如此境界亏他如何写得出。尤妙在惠子既已迷矣复以‘请循其本’一语,拨转他的心来遂使惠子适才口头之滑调,还成中心之天机┅片灵明,无穷开发洪炉点雪,未足喻也千古以来,此一种文心此一种神理,止有《论语》‘爱人知人’一章更无他见也。何意於得之令人手舞足蹈。”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此段归结反真意。濠梁观鱼,知鱼之乐,即以濠上之乐,印证得之,活泼泼地,物我同此真机。至惠庄问答,止就本词捩转机关,愈转愈灵,愈转愈醒,绝妙机锋,全身解数,真飞行绝迹之文。”

【总案】 这一段旨茬阐述“无为返真”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于辩论时善于引人入彀,使对手无所措手足的机智和巧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样才能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