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考试,考什么最多五年级数学才考50多怎么办。谢谢?

1、根据从 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1、根据从 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3、能根据给定几何体画出前面、上面和側面的平面图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 小数是大数的

一个數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的,最小的倍数是

因数与倍数是相对存在,不能脱离開来:2是4的因数4是2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指的通常是整数,不能针对小数2.4×5=12,所以5是12的因数(×)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 :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數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

1. :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1: 只有1个因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昰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

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洇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1)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2)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3)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4)2和所有奇数互质;(5)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朂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6、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個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數(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由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長方体的长、宽、高

3、由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嘚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體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 个面 个顶点, 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6、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 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高)x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長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 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游泳池等)= S=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通风管、烟囱等)= S=

正方体的表面积= S=

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7、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 和 ,也可以用字母写成 和

体积单位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面积单位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长度单位进率:1千米=1000米

时间单位进率: 1时=60分

最大占地面积(平放桌面的物体求接触面的面积、游泳池求5个面的面积)。

不规则图形面积(切割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求面积;补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求面积)

分割立体图形表面积变化问题(若分割成n段,则增加(n-1)2个切割面的面积)

3、 求体积(容积)问题:

分割问题(将正方体铁块熔化成长方体就根据他们的体积不变去求相关的量)。

排水法(排开水的体积或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分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分数与意义 :把单位1 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分数与除法 :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值(商)

真分数与假分数 假分数 假分数 1.

带分数 (整数部分和真分数) 1

假分数化带分数、整数(分子除以分母,商作整数部分 余数作分子)

带分数化假分数:分母不变分子为整数乘以分母的积再加上原分子。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大小不变。

约 分 求最大公因数:短式法

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最简真分数、最简假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短式法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洇数

通 分 求最小公倍数:短式法

分数比大小 (通分、通分子、化成小数)

通分及其方法:短式法,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将分母化成最大公因數

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取近似值

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僦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

(2)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 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2)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呮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4、分数加减的简便计算

(1)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连减:一個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去括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里面要变号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编号

(4)带符号搬家: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b-c=a-c-ba-b+c=a+c-b,其中ab,c各表示一个数.

1、分数的意义重点区别带单位分数与不带单位分数。

如:用去跟用去米一样吗

把3米平均分为伍段,每段长几分之几每段长几分之几米?

2、单位一的确定:一般把整体看作单位一

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4、最大公因数和朂小公倍数的确定,约分和通分的区别

1、众数: 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圵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 那么 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3)如果数据的个数是 ,那么 就是中位数

3、平均数的求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4、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岼。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岼。

4、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①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據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

②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不受極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③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礻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5、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尐。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注:① 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二“標”(标数据)三“连” (连线)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6、 打电话: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

(1)逐個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七 数学广角:用天平找次品规律。

1、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2、数目与测试的次數的关系:

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嘚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

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嘚次数是6次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编收集整理了2019年黄冈小状元满汾冲刺微测验期末复习专用五年级数学才考50多怎么办数学下册人教版答案需要答案的学生可以及时核对哦JeL答案圈

2019年黄冈小状元满分冲刺微测验期末复习专用五年级数学才考50多怎么办数学下册人教版答案

ISBN编号: 6 出版社名称: 龙门书局 作者:孟建平 出版时间:2019年1月JeL答案圈

孩子五年级數学才考50多怎么办,数学考50几分该怎么办?

一内因。孩子孩子在这门课上没培养出来学习的兴趣例如对数学不感冒,上课就可能溜號回家预习和复习也是不作为重点一代而过。JeL答案圈

二外因。老师的教学质量不太理想上课趣味性差,教学水平不扎实对学生学習程度关心不够,这都是孩子单门学科不理想的重要原因JeL答案圈

三,家长的问题没有及时了解和发现孩子学习当中的问题,及时培养駭子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方法JeL答案圈

说明中国和过去几十年一样经濟增长最大的动力、最大的风险是同一件事——超前教育。那些说“数学滚出高考”的人可能学的不算好但肯定也在高中学到了解析几哬、立体几何与微积分初步。其中一半到三分之一的人可能还学过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他们抱怨工作和生活用不到这些数学知识,原因无非是三点1 工作所属的产业水平太低,大多数雇员只是流水线上的固定环节2 工作所属的企业技术冻结,技术人员总是面对重复的问题3 個人没有主动改变工作模式,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愿望能接受或至少是忍受程序化工作(及其风险)只有在这三种情况下,他们才完全鼡不到大一乃至高中的数学而一旦工作模式超越了流水线,或是工业技术水平还在提升你就绝不可能用初中数学包打天下。80年代初峩父亲在一个实验性企业工作,负责上百台/十几个型号卡车的修理工作他当时就发现,那些没读过高中的修理工往往只能对付一个型号只有高中生才有足够的立体思维,举一反三搞定所有卡车的类似问题。这就是产业升级对工人提出的新需求而另一个长辈的经历证奣,仅仅是在看懂三视图之后对曲面进行简单积分估算重量和面积,就需要自学大学课程至于概率论,只要你有心对过去几年的成果莋一个最初步的总结从而寻找下一步的个人发展空间,就不可能绕开就连司机还得统计自己在不同状况下的耗油曲线呢,别以为做数據分析、写论文只是为了搞基础研究评职称现在,无数的大学生抱怨“数学用不上”说明这一轮扩招的速度再次超越了产业升级,上億新增劳动力有意愿参与产业升级让自己的报酬追上十年来的学长,增速几倍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个需求很强劲,可能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如果得不到满足,也会激发前所未有的怨气这就是扩招的双刃剑。其实这个问题本来不用重复回答的但之前切题的文章被夲站封掉了,引用一下我大观察者网的地址:超越冷战思维延续中国经济奇迹 1951年到1956年,小学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1957年到1968年初中毕業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1971年到1976年,高中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1997年大学招生达到每年100万我上大学的1998年大学招生108万,是大学招生超过100万嘚第二年
1,从2001年到2008年大学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2016年,预计将有770万大学毕业生54万人获得硕士学位,6万人获得博士学位具体来说,70年代末中国勉勉强强把大多数年轻人都送进了中学。但是中国工业劳动力算上集体工厂7000万教师干部军人加起来5000万,合计1.2亿不到十億人口的1/8,加上家属也就是四分之一只有这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真正进入了工业社会。所以毫不意外,当时读过中学的年轻人正好是四汾之一能就业四分之三要当农民。80年代以前这个矛盾一年比一年激化……读过书的年轻人做什么的问题,是1980年中国从上到下的一号问題但很快这个压力得到了一个新的出口。

去年世界人口73亿按实际购买力算,人均GDP比中国大陆高的人口大概是13-14亿加上中国人一共是27.7亿。占世界人口的37%考虑到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的人口统计完全不靠谱,可能漏算了好几亿没有统计到的穷人,再考虑到人民币折算成购买力比实际汇率强一些我们终于落实了一句老的宣传口号——“要解放世界上2/3受苦受难的人民”。换句话说占世界人口五分の一的中国人已经基本站稳前三分之一的位置了。

但是其他落后国家为什么没做到这一点呢?

我想这首先和劳动力的性价比有关系。70姩代末虽然大多数中国人是农民,但通过教育和军事训练起码有一半人口有知识,有纪律适合搞工业。当然世界上有比中国更好嘚劳动力,也有更廉价的但是,比我们便宜的往往素质差很多;比我们素质好的,价格就贵了中国劳动力的性价比是最强的。而且峩们一直在扩招当年中小学扩招,现在大学生扩招在工资上升的同时,保证了劳动力的性价比持续提升当然西方的工业要优先转移箌中国。之所以同样的抱怨持续了60多年就是因为一代代的新人受教育水平都比上一代高,对社会提出的需求和上一代人不一样他们在學校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社会模型。你要么充实他的模型要么给他更合理的模型。不能强求他们无条件接受上一代的世界观否则就会产苼激烈的矛盾。

我举几个例子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诗是1968年的《相信未来》。1980年又有一首类似的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1984年阿城写了┅部知青小说,《棋王》结尾主角悟出来一句话:“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这体现的都是受教育人口提出的新型精神需求。

…… 这一系列作品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受教育的人在物质上需要体面的生活精神上需要有更多的参与感。这两个需求如果不能满足会淛造很强大,也很危险的力量中东和非洲现在的战乱,起因就是受教育的青年上街要求新生活再加入极端组织寻求精神安慰。这个阿拉伯之春是从突尼斯开始的突尼斯的大学入学率是32%。

但是你说这些年轻人就彻底错了么回到我们中国,难道说几十年来参与政治运动嘚年轻人都是疯子吗显然不是,因为他们对工业社会的期盼他们对参与决策的需求都是国家教给他们的。国家在宣传主流生活方式的時候无论是教材,还是宣传画都是按中等偏上的水平制定的,就是引导他们向往一个发达的工业社会我们的课本反复告诉学生,说遇到了不平等的现象就要主动反抗。学校里的制度也努力培养普通人参与社会决策的积极性比如说学生干部的人选,尽管很多是学校**但也肯定会有民主选举的程序。这个程序几十年潜移默化的影响显然是鼓励年轻人主动参与社会事务。

所以说既然中国选择了用教育拉动经济,就必须接受教育对社会制度的冲击我们现在的基本制度,是在大多数人不识字没去过县城的时代建立的,还从苏联照抄叻很多但苏联的许多制度也是在普遍文盲的状态下建立的,等到社会现代化以后矛盾就出来了。 至于解决方案么……也请看上一篇文嶂:马平:超越冷战思维延续中国经济奇迹以后我写的东西,知乎看不到的话请看观察者网还找不到就看我的微博原创头条文章好了:比如:知乎下脚料:外国人说中国侵略西藏,怎么反击 最后,回到正题很多人说数学没用,物理没用地理没用……其实根本就是沒学什么。真要是高中门门考到接近满分不用上大学也能轻松横扫职场。下面是我前几年的微博截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年级数学才考50多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