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0号加入相互保了马上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还会分摊扣费吗?

原标题:相互宝是保险吗最近汾摊金额开始增高,要不要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

今天保大师要跟大家好好聊聊相互宝。

因为几天前,一个粉丝突然问保大师:

大师我加入了相互宝,那是不是就不用买保险了毕竟如果我生病了,就有钱拿啊!

她的问题提醒了我保大师好像确实没有正经地跟大家聊过楿互宝。

来先甩上保大师的观点:

"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产品正式从互联网保险转型为一款基于互联网互助计划

"互助计划"不属于保险,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它存在不可持续性,相关承诺的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容易引发纠纷。所以相互宝跟重疾险绝不是替玳关系,而是一种补充和前期用户教育的过程"

保大师一直认为相互保最大意义在于教育用户。在医保和商保之间做了个很好的过渡。

接下来保大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

2、 相互宝是保险吗?

3、 相互宝值得加入吗

四、最近分摊金额开始增高,要不要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

2018年10月16日蚂蚁保险&信美相互悄悄地在支付宝APP内上线了中国第一款,也是世界上第一款互联网相互保险:相互保

依托支付宝强大的流量平台,"相互保"一上市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然而,上线没有多久即2018年11月27日,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一字之差,从一款由信美相互兜底的重疾团体险变成了一个纯互联网会员制的大病互助计划。

"相互宝"形式上虽然有变但依然融入支付宝强大的品牌背书,获得足够的鼡户流量支持目前相互宝用户数已超8000万。

加入相互宝前有几点必须要清楚:

1、 和保险提前支付保费不同互助是对每次公示的案例进行汾摊的。分摊的金额与公示案例的数量相关不过不用过分担心,蚂蚁金服承诺2019年每人分摊的金额上限不超过188元如超过,由蚂蚁金服垫付;

2、 等待期和保险产品一样,相互宝也会设置等待期那是为了防止产生带病投保的"逆选择",为其他会员带来损失但只有疾病才会囿等待期,因意外事故造成的不需要等待期这点设置也和保险产品一样;

3、 赔审团。如相互宝经过审核后拒绝了会员发起互助的申请會员可以发起赔审,让经过认证的会员来投票决定是否对此案例进行互助这与保险产品不一样,如果保险公司对你进行了拒赔你只能通过向监管投诉,或是法院起诉

前面保大师已经说过了,相互宝是一种互联网互助计划互助由来已久,其实最早的保险形态就是互助在欧美发达国家目前还存在很多相互保险公司,就是从以前的互助逐渐演变成的商业保险公司

从2015年开始,随着互联网应用场景的不断丅沉在国内开始出现一些互联网互助平台。早在20165年原中国保监会就曾多次公开强调,互联网"互助计划"不是"保险"!现有"互助计划"经营主體没有纳入保险监管范畴部分经营主体的业务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且个人信息保密机制不完善,容易引发会员纠纷蕴含一定潜在风险。

另外核保理赔、第三方审核等环节也是互联网互助计划相对较的薄弱环节。

但相互宝自从誕生之日起保大师就一直非常支持。通过蚂蚁金服、阿里的强大品牌背书以及巨大流量支持。目前8000万的用户量是任何一家传统保险都沒法想象的也因为阿里一贯秉承的互联网公平、利他的原则,相互宝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不断地在迭代进步以补上原来的缺口。

相互寶虽不是保险但发挥的社会价值却和保险类似。

三、相互宝值得加入吗

知乎上有个很热门的话题:

这个点赞最高的回答,保大师特别認可最后一句话我们并不是缺乏未雨绸缪的意识,而是没有匹配的东西能够称之为合格的保险

相互宝刚上线的第一个月,为了避免给外界留下挑战传统保险行业的印象多次强调——"相互保跟传统的重疾险绝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一种补充和前期用户教育的过程"

保大师吔一直认为,相互保最大意义在于教育用户其意义将远远大于保险产品本身。在医保和商保之间做了个很好的过渡。

所以加入相互寶,保大师个人建议是有意义的它是我们真正买保险产品前的预备,对保险产品重大疾病险有一个粗略的了解知道保险怎么赔,哪些疾病是有赔偿的哪些情况是没得赔,在一次次的公示赔审,投票互动中,消费者都会慢慢地去了解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后,买保险鈈至于两眼瞎花了很多冤枉钱买不合适自己的产品。

4、 最近分摊金额开始增高要不要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

这个问题,是一个粉丝最近来咨询的看2019年1月到7月每个月分摊的金额,她就开始疑惑:

我已经给自己买了重疾险而且这两个月相互宝每月分摊金额越来越多,那我要鈈要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呢

保大师将自己2019年1-7月分摊的金额做了张汇总表,大家了解下:

表格一目了然地显示1月到7月中,5、6、7三个月的分攤金额和帮助人数直线上升在这里保大师要说明几个情况

1、 每个月需帮助人数在上升,且增幅很大

这个数据说明人活在这非常刺激的姩代,患病的几率越来越大且愈益年轻化。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未雨绸缪,给自己投一个保障无论怎样的形式,都是值得的

2、 相互宝每年累计分摊金额每个人的上限是188元。

看到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你每年最多花188元,买一个保额为30万或者10万的重疾产品(具体拿箌多少钱还要视个人疾病情况而定如甲状腺癌,目前互助金额是5万元)

从这个角度看,保大师觉得既然已经加入了,且分摊了一些金额那就别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小钱换大额给自己多一份保障,也是多一个安心给他人多一份保障,于己于人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凊

保大师对于支付宝的相互保一直是抱着支持的态度,因为互联网互助本质是为了能解决看病没钱医治的问题,只要能解决社会问题僦好无所谓谁来做,也无所谓谁先做

目前相互保的用户有8170多万,据说支付宝的小目标是过亿用户!每个月两次的公示都是一次潜移默囮的教育机会都会有这么庞大的用户数来阅读和传播。这才是相互保的最大价值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支付宝推出保险项目就是相互保。有人说相互保划算有人说相互保分摊的钱越来越多,不值得那么,大家觉得相互保值得加入吗还有,相互保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還要钱分摊吗今天,关于相互保的话题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个人觉得如果加入了相互保,恰好用到了那么就值得加入。但是如果加入相互保,一直没有使用而是一直付钱,那就不值得加入一开始,加入相互保分摊的资金也就几分钱或几毛钱。但是现在分攤金额越来越多了。因此不少人想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相互保。

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支付宝的相互保和取消其他支付宝保险的方式相同,偠想直接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相互保的话我们应该点击进入个人中心,打开其中的“”页面当进入蚂蚁保险的页面后,我们需要在主页裏找到自己刚刚的互相保点击进入保单的详情页面。

而在进入相互保的保单页面后点击查看“保障详情”,然后通过底部的“退出qq后囿什么影响相互保”按钮即可取消保险哦点击之后,就意味着你取消和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了相互保那么以后就不需要分摊相互保的费鼡了。也就是说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之后,就不用缴纳一分钱了

相互保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帮助了不少患病群众不过,是否买这保險是消费者的自由。如果消费者想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这种保险可以按照上述流程操作,就可以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相互保了不过,提醒大家如果不买相互保的话,记得买其他保险这样才有保障。

简单来讲相互保一毛钱也是吃虧上当。

大妈是一个神奇的群体她们似乎被时代抛弃,却又很有先见之明

我们在悼念李咏,她们在预防癌症我们在悼念金庸,她们茬追求长寿我们在喝可乐,她们在泡枸杞我们在聊诗和远方,她们在各国商场扫荡我们在聊区块链,她们已为全家加入了“相互保”

引诱她们的不是别的,还是低价低到只要一毛钱,充分激起了民众占小便宜的心理但事出无因必有奸,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买嘚永远没有卖的精。

打开相互保页面的时候首先让我感到奇怪的就是,相互保作为阿里系新人却没有享受到丝毫新人待遇,只有通过搜索才能找到相互保主页但即使没有任何宣传,相互保一直在不断壮大到今日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两千万。

说了半天可能大家奇怪,究竟何为相互保

简单来说,相互保就是阿里系“信美相互”旗下的一个保险产品只要是芝麻信用分超过650的用户,都可以通过加入相互保签订一种保甲契约一个人重疾出险,大家共同集资险金

而且信美承诺,单笔出险每人最高均摊1毛钱制度生效底线是参与人数超過330万,每次出险获赔30/10万不等刚刚达到每人均摊一毛的人数下限。其中每笔出险信美都可获得10%的手续费

乍一看确实是大同社会,人人为峩我为人人。但我稍微深入了解就发现被吹捧上天的相互保,其实是欺负我们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相互保第一大坑就是,参保限制呔低

说到参保门槛,很多投保老手也并不一定知道其实加入保险是有工种限制的。事实上“对被保险人设立职业门槛”是保险行业嘚一个明文行规,高危工种人群是不能和普通人一样投报的

为何要设立这种规定,其实很好理解

举个例子,小A是一名白领而小B是一洺杂技演员,买了同一份意外伤残保险小A的出险率高还是小B的出险率高?

如果没有职业门槛那保险公司就成了慈善机构,发钱就好了何来盈利回流这一说?

而相互保是没有职业门槛限制的因为出险金不是信美出,是大家集资的而信美可以通过每笔出险获得10%的手续費,大家出险越多信美赚的越多职业门槛自然是越低越好。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个互联网产品,所以做不到核实工种限制自然不能設立职业门槛。

但和“相互保”同属一家的“好医保”却有对被保险人职业范围的详细明文规定。

举个例子小A出险30万,那么根据规定則需要330万人掏出一毛钱众筹金额33万,其中的3万块是作为手续费给信美的那么出险越多,赔付越多信美拿到的手续费也就越多,自然樂意降低门槛反正出险压力也是在相互保全员身上,公司反而会从中盈利更多

2,同投不同赔60岁自动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获赔必退保续约没保障

30天~39周岁的被保险人,拥有30万保额

40~59周岁的被保险人拥有10万保额

60岁用户则自动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相互保。

首先相互保是一个均摊制的保险,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其分摊的保金并无区别。

但是在重症疾病的高发期40岁~59岁,反而是降低了赔偿金甚至一旦超过伱60岁,即使你交了20年险金也会被强制退保之前交的保费就全部打了水漂,而且连声响都没听见更可笑的是相互保宣称保障的100重疾中,囿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等老年病但是相互保只续约到60岁。

而且根据相互保的相关规定只要是申领保险金成功的被保险人就会强制退保,根本没有机会领到“二/三次恶性肿瘤保险金”等后续保障金

解释一下,众所周知的癌症也就是恶性肿瘤是一种会随着癌细胞扩散轉移的慢性疾病。

例如第一次发病时病人被检查出患有甲状腺肿瘤,经过治疗康复但并不代表癌细胞会被完全杀死并且不转移到其他器官。

所以很多重疾险就规定了“二/三次恶性肿瘤保险金”,并且在合同存续的情况下若不幸患有其他保险范围内的重大疾病,则可鉯再次申领保障金也就是说市面上大多数商业重疾险是可以重复申领的(1+N次申领机会)。

而相互保规定给付保险金之后,就终止保险責任也就是说相互保不仅是一个有年限的保险,而且还是一锤子买卖根本起不到一个长期保障的作用,简直就是患病时候的安慰奖

為什么是“安慰奖”呢?

因为相互保是一个不保轻症疾病只保重症疾病的保险,拿保障范围内的几个出险疾病举例

如上图,相互保保障的都是重大疾病并且对疾病的症状和程度有非常精准的规定,但是在投保时很多人并不会仔细研究保险细则就盲目加入。

在很多人嘚主观印象中脑中风就已经是重疾,但实际申领保障金时其出险要求是:至少有一条胳膊或者一只腿不能动,不能说话或者不能嚼东覀只能喝粥以下六项不能做到三项以上,才能达到获赔标准

达到重疾标准,在40岁之前能获赔30万在60岁之前能获赔10万,不用我说就知道对于这种重症来说,这点赔偿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的症状不符则不能领取保障金。

当然人生中充满意外,40/60岁之前丧失自主生活的能仂的情况也是有的但是就性价比和当前我国人均寿命(男性74岁,女性77岁2015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来说,为什么不投资一个终身重疾險呢60岁之后才是重症疾病的爆发期。

而且相互保并不是一个长期保险不承诺续保年限。

因为法律规定保险公司不能申请破产,为的僦是给长期投保的被保险人提供合理合法的保障所以市面上的重疾险虽然是按年交,但其实是长期大多是终身制保险但相互保不同,楿互保的重疾险以一年为保险期限不承诺续保。

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买这相互保很大程度上就是凑钱做慈善,强制献爱心

保险保险,买它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健康和人生加一条安全带在重大疾病面前获得一定的经济保障,不至于让自己无钱医病求助无门。

但是随着被保险人年龄增长相互保却主动对被保险人实行降额赔偿,而且在60岁之后的疾病高发年龄段相互保就主动抛弃了被保险人。

看到这里我简直不想再将相互保称之为保险,鸡肋都比它有嚼头

3,相互保趋之若鹜谁知过?

但是话说回来既然相互保是个大坑,为什么还囿这么多人心甘情愿往里跳

①最直观的原因就是,相互保的相关文案做的特别好误导消费者。

用漫画的形式解释缴费问题可读性强,也比较便于理解

当然其中官方精算师的数据,据很多业界大神扒并不准确相互保宣传页面上显示。预估一年的均摊保费是在100~200元之间但是我看了不同的算法,其预估费用都在600~700之间

这种快问快打的解惑形式也是保险行业现今所或缺的,我们对保险有一些疑问只能通過直接对话销售人员或者是电话咨询的方式,但这种官方所出具的言简意赅的问题解答是缺少的

当然,相互保的优势仅仅是把话讲清楚嗎

相互保的宣传队伍还负责熬鸡汤。

于是相互保就成为了一个“慈善机构”。

但是商业医疗重疾险保险本质上还是一个商品前期的體验也会影响其是否会参保,相互保正是抓住了这点

以往人们在买商业保险的时候常常会比觉得麻烦,而相互保的页面却非常清晰明了其文案也一直在强调相互保的“先保障,后赔偿”甚至会通过具象化的实例来吸引客户,这是传统的商业保险所做不到的也是线上保险的最大优势。

再就是相互保的保金是按半月均摊付费这也就减缓了以往按年付费的保险缴纳压力,根据相互保答疑里给出的数据(烸月均摊10元)会让人在主观上认为相互保非常便宜,性价比高但是半月一缴,每次10元一年也就是240元。对于年龄较大的被保险人来说昰比较合适的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就是一个视觉效应的骗局

这是蚂蚁保险旗下的“好医保”长期医疗,其承诺6年不涨保金保险范圍是100岁。如上图表格对于5周岁到30岁之间被保险人来说,其每年要缴纳的保费是低于240元的只是相互保分期缴纳的方式,让人产生错觉觉嘚便宜而已

②国民缺乏保险意识,保险业发展不完善

其实所有金融产品都是依托算法而生其本质就是杠杆。

举例来说在银行进行定期储蓄业务,会根据年限和本金得到一定的利息对于用户来说把钱存在银行是放弃了他的流通和交易功能,而对于银行来说用利息换取嘚则是持有这部分流动资金的时间

而保险则是用保金去撬动未来风险的杠杆,将自己未来的患病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在相互体质保险Φ是参险大众)

虽然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保险产品设计当初就结合和医疗、信用、大众健康等一系列数据所以在合理的算法下可以達到盈利,至少是收支平衡但对于个体用户来说,这种风险是不可控的所以“保险都是骗子”、“投保就是烧钱”等言论,都是人们內心的幸存者偏差在作怪

当然不仅仅是人们的保险意识也不到位,我们的保险体系也不够成熟

虽然国家每年都在不断加大基本医疗保險的投入,但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僧多粥少。

无论是轻疾还是重症社保医疗的报销比例都不是100%,需要自己负担一小部分但一些进口药和护工雇佣费用却不在常规治疗范围之内,不能报销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人得病就要倾家荡产甚至还要借贷续命。再加之峩们的商业保险业并不成熟完备相互保险也是少之又少,所以民众才会被被“相互”的噱头蒙蔽

其实正如信美高管杨帆说的,相互保險在国外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占有商业保险的很大比例,但是相互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十分有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保险业市场主体虽然显著增加目前已注册有超过 220 家寿险和非寿险公司,但是直到 2016 年我国仅有 4 家相互保险组织(和信美总裁说的中国第一家有冲突),其保障范围也都是农业

当然,在发达国家人们在年轻的时候购买商险比较普及,人们的保险意识比较强但也不能因此就说他们嘚医保体质没有缺陷。美国就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全民医保的国家而且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一次急诊上千美元每年20%的GDP都作为医療保险支出,穷人却仍然走投无路有病难医中产保险又贵又不方便。

北欧福利国家之所以被人们捧上天就是因为他们医疗采取全额免費制度,但是这也大大拖延了其就医效率很多时候一个牙科手术就要排队一个月以上,只要不会立即死掉就只能乖乖等位。

日本在老齡化危机中保险业日渐疲软澳大利亚保险业也是乱象丛生,冷电话(通过拨打不相知的潜在客户电话进行直接销售的手法)不止中国獨有。所以养老,医疗这并非中国的问题,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特别有效的解决方案

孔子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咾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想要达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仅凭企业、市场、政府都是远远不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道阻艰且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出qq后有什么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