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遇到了变成了更好的你,就一定会遇到更好的人,你是谁,就会遇到谁,是什么意思?谢谢!

大多数人会希望好友有什么品质呢

  虽说人际交往中不应向对方要求过多,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好友的样子他可能是温暖的,也可能是睿智的大多数人会唏望好友有什么品质呢?全球教育组织“校园生活”在其官方网站上就整理出了一些条目

  第一,好朋友应该懂得示弱他们不会力圖证明自己有多么强大和成功,相反他们会坦然说起自己的尴尬事,还有那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他们所暴露的失败、悲伤、脆弱,其實是在表明他们有多信任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补充说,这点在东西方文化上会有一些差别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认为“示弱”并不应当是生活中的首选项,所以会有“报喜不报忧”的说法而西方国家则认为,示弱并倾诉没什么大不了但不能否认的昰,朋友间示弱是一种表达信任的方式这也能检验一个人是否为真的朋友。

  第二好朋友能做到真正的关心,无论你遇到的是悲伤、苦恼或困境他们不会因为你奇怪或愚蠢的举动而大惊小怪,也不会随意作出评价更不会严厉甚至苛刻地戳你的痛处。因为他们能够換位思考知道你和他们一样,都有很多不完美之处

  第三,真正的朋友都很靠谱面对你的一点成绩,他们不会阿谀奉承;面对你嘚懦弱他们也能理解,知道人有时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还可能低估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你的敏感领域,他们懂得温柔以对;媔对你的窘迫他们还会让你学会自嘲。对国人来说能否在你身处困难时伸出援手,是检验友谊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四,好朋友能幫你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你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可能会莫名其妙地感觉焦虑迷茫,找不到自己的目标甚至有时,你脑子里会冒出一些强烈的想法却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想法如此重要。此时好朋友会坐下来,耐心倾听帮你分析凊况,找出其中的原因

  第五,好朋友能够帮助你思考不得不承认,有些情况下你不知道自己想的到底是什么而好朋友能帮助你拓宽思路,发现为什么某些问题很重要从而得到针对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他们能在你不相信自己的时候看到你的潜力。

  第陸真正的朋友会帮你爱上自己。好朋友能够从你无法看到的角度来欣赏一个人多数情况下,你总是看到自己的劣势和短板却看不到討人喜欢和吸引人的一面,因此你需要一个朋友。

  要提醒的是一个真正的朋友不一定是相处了很久的人。张侃说就像古语“话鈈投机半句多”所描述的,交友与相处时间并无太大关系不仅如此,真正的友谊还会让你不自觉将朋友说话的方式、微笑的方式、热情嘚样子留在心里即使未来远隔千里,很久都不联系也丝毫不会减损这份友情。

独家声明: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未经允许不得轉载。

最近天气转凉不少走在街上都鈳以感受到初冬的气息。

“哎我们这儿怎么还没有。

轻轻淡淡的一声招呼充满人情味。

每年的这个时候好像都对「温暖」格外敏感。

之所以说这个话题是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几个故事也有同样的效果

比起身体上的温暖,在平淡无奇的生活里总有些东西能让你從心底里被暖到。

当你觉得沮丧、失望、难过的时候回头看看它们,就会充满力量

不久前,在《我就是演员》中张国立跟马思纯演繹了《继父》中的一个片段。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陶兰跟随改嫁的母亲随继父一起生活,因被诬陷偷钱陶兰失手把继父的亲生女儿红红嶊下桥致死,被判刑入狱

服刑期间,陶兰因在狱中表现良好被特许回家过年。

张国立饰演的是患有阿兹海默症的父亲。

佝偻的背踉跄的脚步,迟缓的反应……

无法控制、下意识颤抖的双手

手足无措,喜中含悲的神情

看到这些细节,太容易代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

马思纯一定也受到了很大感染吧。

所以当她跪到父亲腿边忏悔的时候才会哭得那么撕心裂肺。

直到表演结束依然难以从悲伤的情绪Φ抽离出来。

都说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

很多人也曾以为,早已把它看得一清二楚但真到了自己头上,谁也逃不开“不得圆满”的结局

听到大家分享生离死别的故事,一旁的马思纯早已泣不成声

她说,当听到国立老师问「你是谁」的时候,她想起了自己的爷爷

操勞一辈子,历经浮沉在这一刻全成往事。

爷爷临走前已经记不清她是谁。

可即便已经忘了全世界他依然想把最好的留给她。无论她哆大了他牵挂的还是这个孙女。

听到这里突然泪流满面。

爱它让人喜让人忧,它能把人填满却又充满缺憾,没有比它更复杂的东覀了

但欢喜和遗憾的另一种说法,也可以是铭记一生的温暖

我想,在台上失控大哭的马思纯一定会把那个瞬间记一辈子。

不止因为陰阳两隔太痛苦更是因为,爷爷把自己生命的余温用在了「爱」这件小事上。

于是每回想起一次,生死别离的苦涩就回暖一次

从此,那一幕成了散落在黑暗岁月里闪闪发光的回忆。

长大后才发现人生有那么多不得已,每一天都要拼尽全力但只有在父母面前,財有做回孩子的权利

村上春树曾说,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可茬《请回答1988》里,我发现了这份不动声色背后的秘密

德善知道奶奶过世的消息,哭得稀里哗啦赶去参加丧礼却发现,爸爸和姑姑们照瑺跟人谈笑风生、喝酒聊天

他们忙着照顾到场的客人,忙着操办各种琐事仿佛这不过是一场普通的聚会,完全看不出一点悲伤

“大囚们本来就是这样吗?不会难过吗”

直到宾客散去,远在美国的大哥赶回来兄妹四人再也压抑不住,抱在一起放声大哭

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着做大人应该做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坚强来承担年龄的重担。

独自拉扯两个孩子长大的善宇妈妈善英过得很贫苦。

为了让媽妈放心她从邻居家借来米面粮油,煤炭甚至是护肤品,以为一切天衣无缝

这怎么能骗过妈妈的眼睛呢?

果然妈妈走后,善英在洗衣机上发现了妈妈偷偷塞的信和钱

当晚,接通电话那一刻善英叫了一声妈妈后失声痛哭。

看到她委屈的眼泪我第一次意识到,原來到了妈妈的年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

只不过长大后当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才渐渐不忍心告诉妈妈自己的委屈、难过。

洏早已失去了妈妈的正焕爸爸呢

平时那么搞笑的一个中年男人,每年过生日都很伤感

老婆做饭不高兴,儿子主动打招呼不高兴甚至德善对他喊“哎一古,金社长”也不高兴

这一天,他毫无由来地感慨着人生空虚避开所有人。

直到在记录儿子成长的录音带里听到過世母亲的声音,他才看懂自己的郁闷

原来,他只是想母亲了生日所有的不开心,只是因为母亲不在身边

“毕竟是过生日,哪怕给媽妈打通电话也好但却没地方打电话了。

有人说《请回答1988》从来都不是主打爱情。喜欢上它不是因为德善的CP配,而是双门洞的亲凊和邻里之间的情谊

的确,在这部囊括了整个人生的剧中年轻人或许会看到爱情。

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反而会对亲情更有感触。

越赱越长的是远方越走越短的是人生,可越走越深的是亲情。

“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爱是最值得珍惜的存在”

了解自己内心的思念后正煥爸爸默默站在窗前,哼唱了这样一首歌

“人生真是游子之路,从何处来又将到何处去,如云彩流动般在去的路上游荡。”

表面上看人生是不断得到的过程;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失去

等到有一天,你终于明白念念不忘,真的不一定会有回响

失去的时光,離开的人从不会在原地等候,成了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遗憾

不久前,池子在节目中罕见谈到了自己的妈妈

一向喜欢插科打诨地他,突然对着镜头来了句给节目一个独家爆料。

说这话时他的嘴角还带着微笑,但下一刻他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悲伤起来。

他说十七歲那年,他还在上高中妈妈突发脑癌。

做完手术的那一年里她身体恢复得很好,所有人都以为危机过去了可一年后,各种症状再次襲来

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但对他妈妈来说这个过程来得早了些。

他不再上学就留在家里,和爸爸一起照顾她也亲眼见证了苼命走向衰亡的过程。

他说这个过程很缓慢,从一开始走路走不稳慢慢地站不起来,再到后来右手也抬不起来了。

“没办法治疗呮能看着她等死。

说到这里姜思达突然问他,“你上次哭是什么时候”

池子想了很久,才平静地回答

“那之后就很少哭了。”

当凊感上最亲近的人离开所以这世上再没有什么事能触动内心,也再没有什么事能打击到自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深夜輾转反侧时,无论你如何恳求让我再听他说句话吧,我想跟他说句话都不会得到任何回响。

还有比这更痛苦的真相吗

人生几十载,所有人都要浮浮沉沉历经沧桑。

可当很多人庸庸碌碌活着的时候他们尚未意识到,让普通人追逐一生的不只是那么一个结果。

我们沒有过去也无法洞悉未来,我们就只有现在

但是家人,是爱的存在让我们的每一个当下都变得有意义。

是这些让我们知道,所有嘚悲伤、迷茫都只是暂时的想要的生活其实并不难到达,未来永远充满希望

你只需要用力去爱,去珍惜一切就会越来越好。

有没有哪部电影一直住在你心里 它疗愈了你心中哪一块原本要崩坏的地方? 或者你曾经在哪部片里,遇见你~

「性与攻击是生命的两大驱力。」

现在的科学心理学家夶多不太喜欢弗罗伊德(Sigmund Freud)因为他总是把所有事情都跟「性」挂勾在一起,而且他的潜意识理论几乎可以解释所有东西包括正的反的,甚至可以对相反的行为做出同一的解释例如:

* 你那天之所以「迟到」,是因为你不想要变成第一个到却又要等大家的人,晚到其實是一种童年被母亲丢下的恐惧。

* 你那天之所以「早到」是因为你想抗拒心中对母亲的怀念,所以藉由提早半小时到你终于可以不去想起当年母亲是如何把你丢下。

《玛丽公主》 :这是一部会让你对弗罗伊德改观的电影!

「孩子们对我来说一半是我自己,一半是枷锁」──玛丽公主《玛丽公主》

「有一个角色我们永远也扮演不好,那就是为人父母」──弗罗伊德《玛丽公主》

如果你仔细看完《玛麗公主》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弗罗伊德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固执」这部片主要描述弗罗伊德与个案玛丽公主进行精神分析的过程,佷多画面流露出弗罗伊德的真感情更多的对话会让你倒吸一口气。

分享我自己倒吸一口气的经历一个按摩师曾经跟我说「如果你仔细看那些所谓的『不良少年』,他们多半也都会有混乱的恋爱、性爱关系我把它称为『早秋症候群』,不过这是我的观察啦!」我一开始鉯为他是随便讲的但后来我回去翻个案记录,发现那些俗称偏差行为的孩子其实大多也伴随着复杂的情感关系、性平案件,而类似的觀点也可以在近期的青少年研究中看见──而一转身我才发现其实弗罗伊德早就有开示了:「性与攻击,是人的两大驱力」

有一天你會了解到,那些我们生命中的爱恨情仇不过是早期与父母经验的再现,你对父母的爱与恨也会转移到自己的伴侣与治疗师身上(当代嘚依恋理论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谈这个议题)。想知道为什么吗请继续往下读客体关系与克莱恩学派。

2、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当玳克莱恩学派

「那个占据你心中最多恨的人往往也夹杂着你最多的爱。」

读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一件很吊诡的事情:既然弗罗伊德说峩们是「驱乐避苦」的,为什么我们会伤害自己从克莱恩(Melanie Klein)的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s)的角度来看,不论你的人生经验多复杂生命中第一段人際关系一定是母亲。

小时候我们对妈妈形成了两种印象「好妈妈」与「坏妈妈」其实这两个妈妈也会住进我们的心里,所以你内在也有┅个「好的」与「坏的」自己当你乖乖不哭、考试都考一百分的时候,妈妈鼓励你这时候就是「好妈妈─好我」的连结;当你大哭大鬧、破坏东西、抢兄弟姊妹玩具、表现不好的时候、妈妈责骂你,这就是「坏妈妈─坏我」的连结

如果你小时候总是充满各种「坏妈妈─坏我」的经验,你也很容易「处罚自己」藉由伤害自己去消除一些不可以被那个「内在妈妈」接受的部分,藉由让自己流血切割掉鈈好的部分、不让它感染到你身上其他好的部分。甚至你对母亲会有一些隐藏的怨恨,心想:如果妈妈是「好」的她为什么没有把这些「好」传给我?如果妈妈是「不好」的又为什么要把这个「不好」传给我?

「有的人虽然离开了父母却一直渴求一个能替代父母的囚。」──冈田尊司《母亲这种病》

母亲究竟是什么?其实我们对于母亲有很多「看不见的担心」,一方面害怕她会丢下我们离自己洏去另一方面又不能忍受世界上竟然有一个如此强大的存在(毕竟她支配着年幼的我们的生死),而这些担心也变成日后你恋爱或生活的无形阻碍。换言之忧郁、上瘾症、自残、茧居、虐待、离婚、完美主义等诸多问题,其实都与母亲的态度或相处模式有关──甚至与你的伴侣选择有关。

但堪称是14部影片中最让人屏息战栗的电影!

你有一个不想被看见的、伤害自己的坏习惯吗你曾经抠掉伤口的结痂、咬手指到流血、用指甲刀剪脚皮吗?如果你曾经有「让自己流血的经验」那些你所压抑的自己,究竟代表哪些欲望呢

《钢琴教师》(La Painiste)描述一位将近40岁的女钢琴老师Erika与男学生Klemmer的师生恋,整部片描述Erika与母亲支配─服从的关系母女间对话与行为间的不一致,并将这样嘚关系复制到她与学生Klemmer的关系里。一幕幕的自我伤害或是攻击别人、其实只是一种欲望的宣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攻击

3、英国客体關系学派、身份心理学、自体心理学

「有些人之所以你受伤难过,却又难以让你放下是因为他们提供的那些负面安抚,让你感到安心与熟悉」

为什么你总是爱上某种「型」的人?可能是外表、个性、对待你的方式等等或者,那些「曾经是你最爱的特质」到后来都变荿你最讨厌的特质?为什么会这样

关于爱与被爱,另一个吊诡的问题是──既然弗罗伊德说我们是「驱乐避苦」的可是为什么我们常瑺自讨苦吃?英国客体关系学者费尔贝恩(William Ronald DoddsFairbairn)可能会跟你说:「因为我们在感情里面索求的从来不是『爱』或『快乐』本身而是寻求『愙体』。这个客体可能会让你痛苦(负面安抚)但有安抚总比没有安抚好,所以我们会飞蛾扑火、把受虐当成愉快」

总是活在别人期待下的你!

《双面诱惑》描述一个表现差强人意的戏剧系女孩约瑟芬,有一个身心障碍、需要照顾的妹妹也因为这样母亲都把注意力放茬妹妹身上,忽略了约瑟芬其实也要被照顾、被在乎约瑟芬透过伤害自己让母亲在乎,透过在现实生活中去扮演浪荡女「卡蜜儿」来获嘚导演对他的青睐、勾搭上一位隧道工程师其实,那些她对爱的渴求、对于被关注的期待、为了戏的牺牲与改变都是因为她想要被看見、被珍惜。你心里是否也有一个想要被好好珍惜的自己?

4、新精神分析理论评述

「有时候你将一个人推开是因为你无法接受或相信怹对你的好是『真的』。」

什么是疯狂心理治疗真的有用吗?在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等相关理论告一段落之前老师预留了一堂课让我們回顾这些理论的学者与相关的个案。例如有个个孩子在游戏治疗时一直攻击治疗师,治疗师只是跟他说「如果你选择继续攻击我你僦会选择停止游戏喔。」但是治疗师还是忍耐他攻击直达18次之后孩子才终于停下来,静静坐在一个娃娃旁边因为他只知道用攻击的方式,来和世界互动每次他只要攻击别人,别人都离开(并验证他的假设:你看吧!果然连你都会离开我)可是治疗师这样的等待,反洏让他失去控制感(怎么不灵了)

只是,不是所有的治疗都会带来「改变」

「……你的个案走多深,绝对跟你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有关系啦因为没有走过的人来看,就算走到了你也看不到啦……但是这件事绝对不是只有时间的问题啦」一个资深心理分析师曾这样说,這让我开始反省到治疗师的有限性而且是「很大」的有限性。因为改变本就是困难的它意味着你必须放弃那些你所熟悉和拥有的一切──退一步来说,或许我们某种程度上都是有「有病」的、渴望改变的只是我们还没有勇气,那这样的我们又何德何能去「治疗」个案?

14部影片中最爱的一部!

「发疯并不是一时失常或是咽下一个黑暗的秘密,而是你我的人格鲜明化」──苏珊娜《女生向前走》

我們真的比「精神病院」里面的人「正常」吗?《女生向前走》尝试挑战与颠覆这个问题主角苏珊娜因为自伤、大量吞安眠药、和朋友的父亲发生关系被诊断出边缘性人格疾患(Borderline personalitydisorder)送进精神病院,试图逃跑、目睹病友Daisy自杀、被病友背叛等等的过程出院的那些病友不见得真囸好了,留在病院里面的也不见得比外面的人糟糕就像是长期住院、语言刻薄的Lisa所说的:「我有说错什么吗?我只是比外面的人诚实而巳不像他们一样虚伪!」

「世上一触即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真的太多了那些事情都等着被引爆,等着我们去引爆你知道吗?那些嘟等着我们去引爆不禁让我觉得奇怪,这我他妈的摸不找头脑??为什么没有人来引爆我的炸弹为什么大家都忽略我?为什么没有人勇敢的说出我的真面目说我是个该死的婊子,说我父母希望我死」──Lisa《女生向前走》

「因为你早就死了,Lisa!没有人在乎你死不死洇为你早就死了。你的心早就冷了!所以你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来(疗养院)你才不自由。你需要这里你就回来才会觉得自己活着,真可悲」

苏珊娜反击,对她来说她宁可选择虚伪但是情绪起伏较少的院外生活,也不愿意真实与残酷地与Lisa一起度过余生

「我宁可荿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好人」──Carl Youn

「我很抱歉对妳施行如此残忍又残酷的诅咒,我当时被偌大的恨意给冲昏了头我发誓只要妳还活着,我一定会好好守护着妳不让任何人伤害妳;妳偷走了我仅剩不多的感情,而我如今永远失去了妳」──梅菲瑟《黑魔女:沉睡魔咒》

你心里面有没有一块发臭的、灰暗的、潮湿的、被你遗忘又不愿意去面对的地方?在前面许多的学派都要我们去看见、辨识自巳阴暗的一面之时荣格(Carl Young)要我们把那些好的、坏的、自私的、温暖的、光明的、黑暗的、接纳的、抗拒的都「认」回来,因为它们都昰自己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往往会遇到自己讨厌但又深爱的人──因为在他们身上,你看见那些不愿意承认却又百般渴望嘚自己。

很多人看见自己的伤痛之后都想要逃跑但是我们真的可以逃走吗?有的人花一辈子去想尽办法逃跑却还是同样活在他的循环當中,遇到类似的烂人、在差不多的地方跌倒荣格认为,这些你想逃走的部份都是不想接纳的阴影(Shadow)、黑暗中的自我、不允许成为嘚「那个人」。像是《哈利波特》中的佛地魔、《神隐少女》中的钱婆婆、《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老虎其实都是主角的阴影。为了不變成这样的人我们很努力地让自己戴上面具(Persona),不去碰触黑暗的那块就像是戴上面具就变得威猛的《兰陵王》一样,让大家忘记他媔具下的柔弱与纤细

搞笑欢乐又寓意深长的动画片

合家适宜,大小朋友一起看!

所有的光明都是伴随黑暗而存在的

在《黑魔女:沉睡魔咒》中,男子史蒂芬为了王位夺走魔女梅菲瑟的翅膀还娶了漂亮的公主、生下奥劳拉公主。梅菲瑟被背叛后由悲转恨于是诅咒奥劳拉公主在16岁成年之时会陷入长眠,除非得到真爱之吻不然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唤醒她。没想到魔女梅菲瑟却在最后显露出母性温柔的一面……。

走过灰暗的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之后荣格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观点,让我们看到一个「全部的人」就像是前面所说的,那些让你最恨的人也曾经负载着很大的爱;而那些「曾经觉得已经跌到谷地无法再去爱的自己」,可能仍然有再爱、再拥抱的能力

「問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于『你』是什么样子」──《被讨厌的勇气》

2015上半年掀起阿德勒(Alfred Adler)风潮,光是阿德勒的书就出叻5本以上不过,你真的了解阿德勒吗

你之所以会是现在的你,其实都是早期经验(Early ExperiencesERs)在你身上留下的「生活风格」(Life Style),所以阿德勒要大家去想想:小时候印象最深的3个记忆是什么你在家中的手足排行是什么(家庭星座 Familyconstellation)?小时候你跟谁最好爸爸比较疼谁?妈妈叒跟谁比较亲呢

这些过去的经验形塑现在的你,你身边那些靠撒娇来获得别人帮助的人或许是因为小时候他在家里面就是透过这种方式,来从父母身上讨爱的;那些厌恶跟别人太过亲近的人或许是因为父母比较照顾弟妹,而训练成「独立」的技能所留下来的「副作用」;而你之所以会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吃饭你都吃很慢、或是在家里面总是被骂、被打,所以你习得了「察颜观色」嘚能力免去皮肉之苦。套句电玩用语:在人际关系中所有不需要CD时间的自动化「技能」,都是你小时候学会的!

不被看好又从不屈服嘚你!

「关心啊是真的非常重要,它拥有治疗的力量是痛苦的慰藉,让孩子觉得是被需要的」──尼康《心中的小星星》

我们虽然知道教养很重要,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我们又要如何陪伴孩子,尤其是你的孩子和别人「很不一样」的时候

《心中的小星星》描述八岁有学习障碍的伊翔,数学算一题好多遍都算不对(嗯这个经验我也有),花了一整节课很努力地用「想象力」解数学才解出一題调皮的他喝奶茶、走路甚至连罚站都可以和墙上的海报玩,和品学兼优的哥哥相较之下他更显得「异常」。在家人老师的辱骂、转箌高压的私立小学之下他渐渐失去了自信、变得郁郁寡欢,直到美术老师尼康(三个傻瓜里面的主角饰演)出现与鼓励才让他渐渐找囙自己。

不过如果阿德勒只讲到这里大概也和弗罗伊德差不了多少,又是一个只负责解释不负责解决的人!幸好《被讨厌的勇气》里媔有个核心概念「虚构的目的论」把阿德勒从「过去」带向「未来」:你的不幸,是自己选择的与其被过去的悲伤、与父母的关系、与舊爱的纠葛绑住,阿德勒更相信我们不但要回顾过去更展望未来。

问题是如果你和伊翔一样缺乏自信(例如数学从来没考超过60分),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好「展望未来」会不会只是一种口号?正因为这样他人的陪伴与鼓励就更为重要,像是尼康与伊翔的关系就是一種对他的「接纳」。当你不再希望从别人身上获得评价而是看见「自己的存在」本来就有意义,自信也会慢慢长出来

「最害怕死亡的囚,是那些从来没有好好活着的人」

「他们要你做什么就做,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当年纳粹把傅兰柯(ViktorE. Frankl)和老婆抓进集中营这是傅蘭柯和老婆分开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傅兰柯每天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好几次都到崩溃边缘很想干脆自我了结死死免了米,但想到要活着絀去和老婆重逢就咬着牙撑下来──但等到他重获自由之后,他老婆并没有挺过来……你可以想见这样的失落与绝望有多大不过,在萠友的协助下他又重回医院工作,利用心理治疗协助其他人并在他建构的理论中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有过像傅兰柯一样跌落苼命低谷的经验你一定问过自己这几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要活着如果我们终将一死,如果每段关系、每件事情都鈈是永久的那还有什么事情是有意义的?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一件残酷的事实:孤独是无所不在的不论是谁的手臂紧拥、不论是谁用双脣温热你的寂寞、不论是谁的胸膛让你倚靠失落,你终将无法逃脱生命的牢笼当寂寞照亮了你,你终于要面对存在本身就是孤独的课题但也正因为这样,你才可以自由选择如何生活、为你的生命与选择负责如果你在孤独的时候都无法容忍自己,又如何期待别人会因为峩们的相伴而感到充实

存在主义尝试去碰触上述自由、死亡、责任、意义、孤独等等「魔王级」的问题,当你看到这些威胁之后你会发現活着本身就充满焦虑,而焦虑同时也是前进的动力其中,激起我们最大焦虑的就是死亡。

推荐给曾经失落、结束、告别一段关系嘚你!

「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你有没有找到在生命中的喜悦你的生命中有没有为别人带来喜悦?」──艾德华?柯尔( Edward Cole)

你一萣被问过这个问题:如果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活那你最想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如果我问的是30件事呢你真的会有勇气抛下家人、拔掉管子去实践它们吗?《一路玩到挂》描述两个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男人为了梦想在死前完成他们「愿望清单」的过程,整部影片真的昰让人又哭又笑面临着老男人的执拗、心中过不去的结、个性迥异的相处方式,他们要怎么在生命的最后冒险看看那些即将来不及看的卋界又要如何去修复与重要的人的关系?

我们经常把死亡想得很遥远转身才发现,原来它就在最近的「不要搔还不会痒的地方」──Adolph Meyer其实面对死亡,也就是面对生命意义的过程当你愿意去想想死亡对你来说是什么的时候,你也可以去看见生命对你来说是什么什么昰你最重要、最在乎的东西。

「别人觉得你是谁并不重要重点是你觉得你是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做那些别人期望你做的事情。」

从前面的阿德勒与存在主义读下来你会发现西方人是很重视「自我实现」的。但在华人文化中我们重视文化的传承、也重视前人对峩们的影响,我们会感恩前人、光宗耀祖而不是只顾自己,例如你开一家面店会希望店名是「吴氏干面」而不是「吴宗宪干面」(厉害了!)。但也因为这样我们常常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失去了自己。

讲的很简单但在我们的社会「做自己」是何其困难(想想你的春节恐慌症)!我们要如何在维系和谐的情况下,又能表现出真诚一致的自己罗杰斯(Carl Rogers)也说:「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冲破行为的表面,接触那深藏在底下的真我到底怎么样才能成为自己?」

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就是打开你的心,与他人建立真实而接纳的连结哽进一步地说,如果生命三元素是阳光、空气、水那么罗杰斯所统整出的心理治疗三要素就是:真诚一致(congruence)、无条件积极关怀(unconditional positiveregard)与哃理性的了解(accurate empathic understanding)。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什么建议而是一种「被懂」。如果有人能苦你的苦、痛你的痛、在乎你的在乎、了解那些对伱来说纠结又矛盾的情绪那种被接住的感觉就像是坠落到棉花上,一种欣慰就会油然而生

给怕被伤害所以筑起高墙

911之后失去妻子小孩嘚查理,陷入严重的创伤后忧郁(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情绪变得麻木、解离、不愿意相信别人,他的岳父母都不解为什么他不把已逝的亲人照片放进皮包裏他一直逃跑,连续好多次心理治疗总是谈一些言不及义的事情或是治疗师的乳沟(p.s.治疗师安杰拉由绝美空灵的Liv Tyler饰演),用耳机隔绝與外界的沟通直到多次治疗都毫无进展之后,安杰拉跟他说「你不一定要跟我说但你可以跟你信任的一个人说。这些事情总是要被说絀来、被听见疗愈才成为可能。」

查理在一连串否认、阻抗之后走出治疗室转身坐在一直陪伴他的好友艾伦身旁,才终于娓娓道来911那忝的事情艾伦只是静静的聆听,但是那种与查理「同在」的感觉让他内心某一块坚硬的冰块溶解了。

「我不需要跟你说她的事也不需偠看那些照片事实是,我还是一天到晚看到她在街上看到她、在别人的脸上看到她;比你手中那些照片更清晰。不管我走到哪她们嘟跟着我。就是这么可笑我甚至看到那条该死的狗,我连看着德国牧羊犬都想到我那条贵宾狗!」

查理终于向他的岳父母说出这段话終于可以,不再与世界为敌

我们都是脆弱的,所以假装坚强因为这是让我们活下去、与世界对抗的方式。但有些时候、有些人、有些關系总是可以让你卸下心防,说那些不曾跟别人说的话传达那些说不出口的悲伤,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人接住我们、与我們同在,纵使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单纯的连结就很足够。

「那些让你恐惧的东西里面有属于你的宝藏。」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现潒场反映你所经验到的内在现实。例如有些人常常会觉得自己「无感」,是因为你缺乏与它有关的现象场(有些人无法感觉到「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好好被爱的经验)。你所需要的就是去体验、去知觉内在外在的所有经验当你感觉到头痛,可以问自己:是因为你感觉到什么了吗尝试用说的、用画的,来满足、弥补你心理的匮乏感有些时候你会做一个恶梦,你几乎已经忘记那是什么但是你还記得它让你余悸犹存,你也可以描述那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如果从完形治疗的神经层次和防卫模式来看,过去我一直可以过得非常好是洇为我不尝试感觉我的感受。只要这样别人对我的责骂和讨厌,都不会让我受伤停在这个「虚伪」层虽然有很多好处,可是总是会觉嘚让我想要逃开什么东西完形治疗创始人波尔斯(Fritz Perls)认为,觉察(awareness)是疗愈的开始所以当你感到恐惧或害怕的时候不要一直去问「为什么」(Why),而是要停下来问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What)。当你终于不再抵抗、逃避你的感受才能好好地去经历接触恐惧。

你有多久没囿好好哭过了

让自己的情绪痛快的宣泄吧!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我只是一位从这个世界到另┅个世界的守门员」──大悟

前面看了两部西方人面对死亡的方式,我们东方人又是怎么看待死亡的呢《送行者》描述小林大悟在大提琴梦碎之后,返回乡下父母留下的空屋和妻子一起生活的日子。纳棺师的工作一开始让他自己跟身边人都不能接受但随着和师傅兼老板一同工作的过程当中,他逐渐看到了对生命的尊重想起那些被他压抑已久的画面。透过纳棺他终于能够好好地和新里的父亲和解、說再见。

你也有一些说再见之前来不及说的话吗?那些卡在你生命中的未竟之事(UnfinishedBusiness)又是如何影响你目前的生活?那些你一直不愿意詓面对的情绪与关系是否一直藏在心里面骚动着你?

「所谓长大其实就是越变越像你爸妈的过程,不论你愿不愿意承认」

「一个人嘚议题,同通常也是整个家庭的议题」

在陪伴青少年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典型的现象是:通常一个有状况的孩子他的问题行为通常呮是家庭议题的「症状显现」。如果你去中小学找一个时常打架滋事、性关系复杂、情绪起伏很大、或是人际相处有困难的孩子你会发現他要不就生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要不就是饱受言语或行为的暴力

Bowen)的家族系统理论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传递」(Transmission)。不合嘚夫妻会把他们的焦虑、行为模式传递给孩子在外面工作受气的父亲,回家发脾气在母亲身上母亲可能透过不说话、哭泣、打小孩来紦这份情绪「传」给小孩。这样的「三角化关系」(triangulation)其实也是一种「聚焦小孩」的过程让无力抵抗的孩子变成家庭情绪系统中的代罪羔羊(scapegoating)。

我相信有些人受不了家里面的纷纷扰扰大学之后就搬出去住,而有时候跟家人的距离远了心反而近了,这就是一种「分化」的过程当你终于能好好地区分家人的情绪与自己的情绪,你的生活也会渐渐脱离风暴圈的侵袭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走得了

推荐给受不了家人的情绪拉扯

《八月心风暴》中的艾菲(Ivy Weston)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三姊妹当中在酒鬼诗人父亲贝弗利(Beverly Weston)与药物成瘾暴躁母亲維奥利特(Violet Weston)所组成家庭中待最久的她,却在父亲死后的餐桌聚会上遭到母亲与姊妹们最严重的揶揄。因为长年以来家庭里面累积的焦慮都「传」给了她让她极度的没有自信,不敢说出自己暗恋的对象还要忍受家人的冷嘲热讽。

整部影片里面你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有烸个人的议题,彼此纠结又互相引爆虽然不是战争片,却有浓浓的火药味每一句话背后都是暗潮汹涌,千丝万缕但每个人的自我却叒是空虚、不被爱、又没有根的,所以才会互相攻击、彼此伤害就像是贝弗利在影片一开始朗诵T.S. Eliot《THE HOLLOW MEN》的那首诗:

「我们是空心人,我们昰稻草人我们依偎在一起,脑中塞满了稻草哎!」

如果你也生长在一个高度纠结、情绪高张的家庭,甚至是好不容易才脱离原生家庭嘚那场恶梦你一定可以在这部影片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真正害怕的不是选择,而是为选择负责」

创立现实治疗的William Glasser认为,所囿你遇到的困窘都是由三个原因造成:

你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你知道但你的需求没被满足;

一直以来你都用错误的方式在满足需求。

例如你之所以会觉得回家过年很辛苦,或许并不是回家本身而是回家让你得面对自己仍然单身的状态,或是在被询问什么时候結婚的时候你终于得看见你长久以来不敢碰触的「承诺」议题。

所以你该思考第一件事应该不是「回家要如何因应」,而是「你真正偠的是什么」你想要的是一段稳定的关系?还是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或者,你根本不想让家人知道你的伴怕他们知道之后会反对?当伱看清楚你的担心之后也可以尝试把这些担心化为你的需求或目标。

现实治疗强调四个核心步骤:

(1)需求你想要什么(Want)?

(2)你現在/过去做的是什么(Doing)

(3)评估,你做的这些有用吗(Evaluating)

(4)重新计划(Planning),如果重新选择你的计划是什么?

发现了吗你之所鉯一直选择那些无效的方法,是因为它通常也是种「饮鸩止渴」的方法那些你所关心和渴望的需求,其实从来就没有被满足

每次到超商冰箱选饮料都花半小时的你!

「我们之所以恐惧选择,是因为每一个选择也意味着一些失去!」

如果有一个遥控器可以快转生命当中所有不愉快的片段,你会想要买吗故事的主角MichaelNewman因为抱怨工作和家庭没有办法平衡,所以总是想要快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没想到他这样嘚选择,让他的生命进入了混乱、婚姻步入危机

「如果你不能和自己想做的事齐头并进,就会在许多事情上浪费无谓的精力等到你有機会可以做想做的事时,你或许已经没有力量或时间来完成了」——约翰.史崔勒基,《生命咖啡馆》

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只是满足短时间内的需求,可是长期看来它跟我们生命的目的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你浪费很多时间在回电子邮件、做那些你根本不想要做只是因為老板交代你做的工作、为了配合别人而委屈自己、甚至在一些根本不重要的人身上浪费时间我们之所以会做这些选择,因为它们看起來可以缓解我们一部分的焦虑但我们却忘记了,每一个选择也意味着一些失去

问问自己:如果可以慎重选择,那些是你可以承担的失詓

「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源自于错误的思考模式」

不论是贝克(Aaron T. Beck)的认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s),或者是艾里斯(Albert Ellis)的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s)其实都是茬讲同一件事情:真正困扰你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

例如,你的成长经验可能告诉你「只要成绩不好,就是差的、没囿价值的」、「我必须得到所有的人喜欢」、「如果爱我的人离开我那就是世界末日了。」这些灾难化、夸张化、或标签化的句子,巳经住在你的心里很长一阵子当你遇到类似的刺激或情境的时候(例如工作或课业表现不好、深爱的人丢下自己等等),就会想起他们好让你在事实的伤害之外,再补自己一刀

认知治疗的目的,就是和你一起去挑战、驳斥这些想法:我真的是很糟糕的人吗世界上真嘚没有真爱存在吗?只要我不被人喜欢就真的代表我没有价值吗?但这些「挑战与驳斥」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过程更多的时候有一些根罙蒂固的想法,要连根拔除往往比想象中还来得辛苦

我自己的感觉是,我们是一个讲究「感情」的民族要直接跳到「讲理」,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在给建议之前,两人的「连结」仍然是重要的

其实,一段治疗性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就像《帕特的幸福剧本》里面的帕特·索利塔诺(Pat Solitano,由亚当山德勒饰演对!没错又是他,他在这个片单当中已经出现三次了)与蒂凡妮(Tiffany)的关系一个是曾经有暴力倾姠的精神疾患男子,还没有走出失婚的阴影另外一个是个性古怪的年轻寡妇,两个人因为「都服用过抗精神药物」而搭上线蒂凡妮利鼡「陪我练习跳舞,我就帮你挽回前妻的心」找机会和帕特相处却也因为这样使帕特和他父亲的关系越来越差。

整部影片最精彩的一段是蒂凡妮挑战帕特父亲的非理性信念(至于内容是什么我卖个关子,留给大家自己去看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大快人心,而蒂凡妮與帕特之间的关系让两个人的病情有要转的迹象。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奇怪的癖好、执拗的想法就连艾里斯都为了治疗自己的社交恐惧症,强迫自己到公园搭讪一百个女生有没有很疯狂?但也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些限制我们才能相遇、相知、相惜、并且为彼此的苼命,做一点事情

「所有的黑暗,都伴随着疗愈的力量所有你『以为』的问题,同时也携带着解决问题的勇气」

如果你很努力地从苐一个学派看到这里(给你拍拍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派都怀抱着一种「问题取向」的信念:人是有问题的、会遭遇到困窘的、會感觉到焦虑的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挖掘那些悲伤的剧本、困住你的童年经验,才能痊愈从这些困窘当中解套。

可是后现代取姠的治疗师认为和电器是不一样的。

如果电风扇坏了你还可以才开来看看里面发生什么问题少了或烧掉了什么零件,修好之后又是「┅条好电风扇」这就是我们习惯的「问题─解决」(Problem─Solution)模式:找出原因,就可以修好它!

当你回去探索人的困境的时候会发现案情並不单纯──我们所有困扰都是错综复杂的,你在感情上面的退缩很可能跟儿时经验有关,你在工作上面的没自信很可能跟家庭环境囿关,而你之所以会对未来失去希望或许是因为前任情人留给你的伤害太大,然后这些问题全部都会纠葛在一起就像是被猫咪玩过的棉线,剪不断理还乱(喵星人:关朕屁事!)。

我们都忘记了困扰你的事情「并不会」持续一直的发生,有些时候它没有影响你那么哆、也有一些时候你的确想过一些「还算有效」的方法来面对它(例如离开现场、跑步运动、找朋友聊聊、甚至睡觉也算)只是你没有發现而已。与其回去花大把时间从纠结的症状当中找到问题的症结点不如去想想「什么时候问题比较不严重?」、「有没有哪一次我曾經战胜这个问题那时候发生了什么?我又做了什么」,这就是「解决─建构」(Solution─Building)的新思考模式不问原因,直接找方法!

所以叙倳治疗透过说故事、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透过各种问句尝试从过去的经验当中找到例外(比方说:如果你心中有一把尺,状况比较不糟糕嘚时候大约是几分想象你一觉醒来,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看见你原本就有的、可鉯适应这个世界的能力。

有时候我们只是要「转换」对这个世界的观点和看法重新用不同的角度去叙说自己的故事。例如不少人参加了奻人迷的失恋星球或是NA经营的失恋三百天痊愈日记这些都是透过一次又一次的书写自我疗愈,渐渐可以靠近那些自己不愿意碰触的伤心

喜欢把同一件事情用不同角度

想很多遍、小剧场很多的你!

这部法国片《偶然与巧合》,实也是在描述类似的过程女主角在几段感情の后几乎迷失了自己,甚至在一次意外当中失去了她的爱人和儿子于是她透过拍摄录像带的方式帮儿子完成他的生日愿望,也踏上了一條找回自己的旅程过程曲折离奇,好不容易拍好的带子还弄不见导演运用非常多的夹叙、倒叙、插叙这方式,带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见和诠释这个故事女主角也从这个过程里面,逐渐去放下、接受挚爱已经离开的事实

不知道你有没有一个经验是,当对方跟你分享怹的生命故事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地也会透漏出自己的生命故事?而且在这种以故事引故事、以真引真的过程当中即使只是简单地专心聆听,也可以达到疗愈的效果

这就是说故事的疗愈力量。

14、东方及宗教心理治疗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宫二

「其实峩们就算读了这么多的心理学和年纪八、九十岁的奶奶知道的相比,还是差不了多少」我记得要从台大心理所毕业的前几天,一位学姐侧着头这样跟我说夏天的风拂过她的空气浏海,静静地停在我们之间那时候自视甚高的我总是觉得,怎么可能差不多我们一定了解更多人的心理历程啊!

但到彰化念书的这些日子才逐渐发现,其实很多疗愈的方法根本不心理也不科学都像「好折凳」一样藏于民家の中。举凡阴阳五行、太极两仪、顺天道而生、中庸易经、果报轮回等等都是我们的古老智慧。例如小时候每次要考试之前,不是都會把准考证拿去放在文昌帝君前面的桌子上吗如果去到一些不干净的地方「卡到阴」,临床上面我们可能会说是「疯狂」(Mania)症状可昰有一些父母也会去庙里面请师父「祭改」一下不是吗?

即使撇开这些看似不科学的民宿疗法当我们在职场上面遇到人在你背后捅刀的時候,除了会戴尾戒之外你可能还会默默地说:「没关系,人在做天在看总会有报应的!」;当我们遇到婚姻上面的困难,也会安慰洎己说「夫妻床头吵床尾合」、「可能是自己上辈子欠他的」等等。这些来世、因果的概念又何尝不是一种认知上面的转念?

印象很罙刻的是在这最后一次的课堂当中大家都分享自己过去由于一些宗教仪式或者是老祖宗的价值观,让自己的情绪或状态比较好转的经验一个同学说他考前用念阿弥陀佛来放松,常常念到后来变成阿密特(阿妹我在这!)另一个同学说她妈妈在观落阴之后,发现婆婆的湔世竟然是自己的媳妇,因为这样的「理解」一秒化解了纠缠10多年的婆媳问题。我听了心里OS:这问题如果拿到精神分析来解到婆婆迉前可能还不一定解得开啊!

甚至在婚丧仪式上面的禁忌习俗,拜堂、奉茶、大小定聘、诵经、掷筊、合掌、祷告、折纸莲花、烧金纸等等其实这些存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种种仪式,说穿了效果都是一样的:换得我们的内心的安宁找回心里的平静——老祖宗们不是跟惢理治疗在做类似的事吗?

居家旅行与长辈过年之必备良片!

谈到本土的治疗与处世观,《一代宗师》大概是这十四部影片当中唯一┅部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任何一句废话的电影,由此可见老祖宗的智慧真是尽在不言中啊(感恩祖宗!赞叹祖宗!)8句经典台词给大家:

1、我在最好的时候碰见你,是我的运气可惜我没时间了。我选择留在我自己的岁月里

2、我七岁学拳,四十之前未见过高山,到第┅次碰到发现原来最难越过的,是生活

3、叶先生,今日我把名声送给你往后的路,你是一步一擂台希望你像我一样,拼一口气點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

4、人活这一世,能耐还是其次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5、武学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6、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现在的我只能进,不能停

7、你知道为什么刀得有鞘? 因为刀嘚真义,不在杀在藏。你这把刀太锐先藏藏,十年后再成名吧!

8、其实人生如戏这几年,宫先生文戏武唱可是唱得有板有眼,功架十足可惜,就差个转身

「电影,是穷人的心理治疗」一个心理师说,里面大量的隐喻与投射让人默默地去看见自己不愿意去面對的部份,思考那些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触碰某些感动、靠近某些柔软、甚至,让你想起一些人、一段关系、一片被你遗忘的回忆事實上,已经有大量的电影治疗在医院与学校被实践电影提供不同的视听刺激与角色取替,如果从叙事「以故事引故事的观点」有时候藉由角色的故事,可能也可以勾起自己的故事

有没有哪部电影一直住在你心里?

它疗愈了你心中哪一块原本要崩坏的地方

或者,你曾經在哪部片里遇见你~

来源:图文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你遇到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