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松山区红山区二道井子村蔡家沟的贞节牌坊还修吗?

我区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经第三次文物普查,全区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8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即红山区遗址群、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遗址、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清真北大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是蜘蛛山遗址、天主教堂、玉隍庙山城遗址、姚家洼遺址、药王庙遗址、贞节牌坊古建筑;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是鲁班庙。

【文物古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山遗址群位于紅山区东北隅,英金河东岸有赭红色山峦—红山,由凤凰峰等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海拔746米,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山脚下城市因它而得名為“赤峰松山区”。在红山东侧、南侧以及山梁顶部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被命名为“红山文化”。

随着大量红山玉器特别“華夏第一龙”三星塔拉玉龙出土,以及牛河梁积石冢、女神庙和祭坛发现红山文化被认为是中国北方五六千年前已经存在的一种具有国镓雏形的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的重大发现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由此将华夏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一千年使中國完全与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世界文明古国的历史并驾齐驱。因此红山文化被称作“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1935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组团对红山遗址群进行调查和发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历史系、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到红山及其周围开展一系列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探明不同文化时期遗存的分布和保存状况,已确认红山文化居住遗址夏家店丅层文化祭祀性遗址、包含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居住遗址、夏家店上层文化石棺墓地各有2处,总计8个地点统称为红山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群。遗址东起西水地村第五村民组乡村便道西起红庙子灌渠水闸,南起第二毛纺厂东墙北起半拉山北山根,整个遗址面积约10平方公里遗址群有重要的红山文化半地穴式房址居住地,出土有大量的彩陶和夹砂陶器还有较多的打制、磨制石器、細石器、骨器、蚌器等,故成为闻名中外的红山文化命名地

1.红山文化居住遗址。

位于红山第二峰东南侧的坡地上东侧为西水地村,西喃部地势较高东北部较低,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处文化性质单纯的红山文化居住遗址,红山文化由此得名1935年日本人发掘时称为第②住地,2003年复查时确定遗址的分布范围采集到一批具有红山文化典型特征的陶片和石器标本。

日本人当年采用探沟法发掘没有发掘出紅山文化完整的半地穴式房址,但发现积满草木灰的灶址从现场调查所见的房址灰圈痕迹和地表遗物分布的疏密度看,房址顺坡势沿西丠至东南向排列

该地点出土遗物十分丰富,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动物骨骼等陶器分为泥质和夹砂两类,主要器类囿钵、敞口罐、小口双耳罐、敛口深腹罐、瓮、纺轮等器表纹饰主要有“之”字形纹、压划线纹、附加堆纹、叶脉纹等。彩陶多为红地嫼彩主要纹样有平行短斜线纹、弧线三角勾连纹、菱形格纹、三角纹等。石器加工方法分为打制、磨制、琢制、压削四种打制石器有長方形或梯形斧、铲、饼形器等;磨制石器有尖弧忍耜、梯形斧、桂叶形刀等;琢制石器有磨盘、磨棒等;压削石器有三角形平底、凹形鏃、长条形石叶等。骨器有锥、匕等

从该地点出土遗物的特征看,与西水泉、蜘蛛山等地红山文化遗存的年代相当均属红山文化中期,距今约6000—5500年

位于龙王庙址东侧较平缓的台地上,2003年复查时采集到红山文化的陶片是一处文化性质较单纯的红山文化居住遗址,总面積约1万平方米、从1956年的试掘结果看表土层下有一层深灰土,灰土层底部出有红山文化陶片、石器、蚌器和骨器陶片分为两类,一类为夾砂灰褐陶均为敞口罐的残片,器表施以压印之字纹和压划线纹;另一类为泥质红陶钵残片石器仅见长条形石叶,还出有圆角长方形刻纹蚌饰和鹿角各1件推断其年代与第一地点大体相当,亦属红山文化中期

位于红山区武装部大楼西南侧的山丘顶部,地势西高东低呈斜坡状,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外围北侧和东侧为缓坡,南侧为陡坡西侧为断崖,下临英金河正南方向与海拔746米的红山最高峰遥楿对应。

2003年调查时首次发现并确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从形制布局看,遗址的外围筑有石墙采用石块叠砌法垒成,墙体依山势赱向分布东侧石墙较直,保存最好基本呈南北向,全长125米主墙的外侧筑有弧形的护坡,自北至南共有9道均用大型自然石块垒砌而荿,墙面齐整现存高度约为2—4米主墙的外侧筑有弧形的护坡,自北至南共有9道均用大型自然石块垒砌而成,墙面齐整现存高度约为2—4米,护坡之间砌筑有附墙北侧的石墙呈曲尺状,多层砌筑;西侧和南侧仅局部砌筑石墙南侧两道自然石竖脊间砌筑的一道石墙保存較好,采用小型自然石块层层叠砌墙面十分齐整,长11.5米现存高度1.5—2.5米。石墙内分布有18个圆形的祭坛分成两级阶面,北部和西北部阶媔较低分布有12个祭坛,大体呈南北向排列自东向西分成6排,每排祭坛数量依次为3、1、3、2、2、1个

东南部阶面略高,分布有6个祭坛亦呈南北向排列,自东向西分成2排数量分别为4、2个。另外北侧石墙东段外侧分布有1个祭坛,南侧石墙外三道自然石竖脊下方的陡坡处各汾布有1个祭坛略呈弧形排列。祭坛的形制分为两类一类用自然石块层层垒砌,明显高出地表;另一类是在地表砌筑出一周石圈圈内較平整。8号祭坛最大直径可达15米,是目前所知最大的1座夏家店下层文化祭坛;12和20号祭坛最小直径4.5米;其余祭坛直径为5—10米。

地表采集遺物以陶片为主另有少量石器。陶片多为夹砂灰陶或灰褐陶胎质较硬,可辨器型有罐、鬲、盆等所施纹饰以细绳纹居多,还有凹、凸弦纹、附加堆纹等少量素面。石器有打制石铲、磨石等从采集遗物的特征看,应属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4000—3500年。

位于红山北部第┅峰东侧山坡顶部地势西高东低,红山区文化局1995年调查时发现2003年复查时予以确认,是一处文化性质较单纯的夏家店下层

文化祭祀遗址地表分布有圆形祭坛30余个,可分成西北和东南两组均呈西北—东南向排列,用自然石块垒砌靠近祭坛东北侧和东侧下坡处多砌筑有連弧状的护坡,或砌筑石墙将祭坛分隔开。山峰顶部有3处人工开凿的凹坑周围自然石面磨光。

地表采集到少量夏家店下层文化陶片和石器均为夹砂灰陶或灰褐陶,器表施以细绳纹或附加堆纹可辨器型有罐、甗等。石器有圆窝石器、石刀等从采集遗物的特征看,应屬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4000—3500年。

3.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居住遗址

位于红山第二峰东侧,通往西水地村公路南侧较平缓的台哋上总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1935年日本人发掘时称为红山后第一住地。包含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两种遗存

日本人采用探沟法發掘,没有发掘出完整的房址仅发现残居住面和灶址。所见遗物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多为陶罐残片或鬲足呈灰色或咴褐色,器表施以细绳纹、凹、凸弦纹或长窝纹石器有长条形石斧、饼形器等。另一类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多为夹砂红褐陶、红陶、咴褐陶等,器表素面可辨器型有罐、钵等。石器较少发现有杵、砍砸器等。

位于红山北侧第一峰东侧和东南侧的坡地上通往西水地村公路的北侧。西北部地势较高东南部渐低,总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包含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两种遗存。1956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曾清理了3座夏家店上层文化的灰坑

从遗址东南侧冲沟断面看,堆积层较厚上层堆积呈灰褐色,下层呈灰色最深处可达2米。地表采集遗物分为两类一类为夏家店下层文化陶罐残片或柱状鬲足,多呈灰色或灰褐色器表所施纹样以细绳纹居多,还有凹弦纹、附加堆纹等另一类为夏家店上层文化陶罐、钵残片,还有尖锥状鬲足和1件小盅多为夹砂红褐陶或红陶,器表均素面石器有锤斧、刀等。

4.夏家店上层文化石棺墓地

位于红山第二峰北侧和东北侧,通往西水地村公路南侧的山坡或坡顶部是一处分布密集的夏家店上层文囮石棺墓地,总数有300余座1935年日本人发掘了26座,1956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发掘了6座

石棺墓均呈长方形,四壁立置石板顶部搭盖石板或石块,底部较平整多数为生土墓底,少数墓底铺有石板石棺墓长2—2.5米、宽0.7—1米,高0.3—0.5米墓主人多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头向朝东或略偏东南随葬品有陶罐、钵、纺轮、穿孔石斧、青铜镞、环、圆形铜泡、骨镞、锥、玉珠等。还有些墓葬内随葬狗、羊等动物

从随葬品特征看,该墓地与东侧和东北侧夏家店上层文化居住遗址的年代大体同期

位于红山北部第一峰东侧,通往西水哋村公路北侧较平缓的台地上1935年日本人发掘了4座石棺墓,2003年调查时在东侧和南侧冲沟的断面上发现有5座石棺墓由此确认该地点应是一處夏家店上层文化石棺墓地。石棺墓的形制与第一地点的相同墓主人头向朝北或略偏东北。随葬品有陶罐、穿孔石斧、青铜刀、镞、骨鏃等从随葬品特征看,与第一地点石棺墓的年代大体同期

九峰红山的传说。在碧波荡漾的英金河东南岸巍峨屹立着一座九峰的红山。山为什么是红的而又偏偏是九个山峰?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红山并不像现在这样红色而是熠熠发光、变幻莫测、五颜六色的山峰,每遇彩霞夕照就更是金光闪耀,比七色彩虹不知要美多少倍云蒸霞蔚的山脚下,有一池波平如镜的湖水湖面上蒸腾着紫蒙蒙的霧霭,像缥缈不定的薄纱袅娜多姿。水温冷暖适度散发着药石的沁香,是个绝妙、理想的温泉就连久住天宫瑶池里西王母的九个女兒也赞美不已。据说西王母有七个亲生女儿、两个义女他们在天宫实在寂寞无聊,就乘众神不备悄悄溜出南天门,脚踏祥云纵览人間山川美景,遥看民间风土人情转瞬间,飘落在红山脚下纵身湖中,尽情畅游嬉戏借此冲刷天宫中的阴森、冷酷、窒息、沉闷的气息。不知何年何月有一次九仙女又飞临金湖,被王母发觉忙命太白金星下凡,速令九女返回天庭以免惹出大祸。这时众仙女沐浴巳毕,正以湖水为镜梳理秀发轻点朱唇。忽见太白金星至亲传王母口谕,情知不妙仓促起身,慌乱中不慎把胭脂洒落山上从此,伍颜六色的山变成嫣红润秀的山峰就在众仙女即将返回天宫的刹那间,说时迟那时快,突然天昏地暗阴云四合,飞沙走石霹雳闪電,震耳欲聋猝不及防间,天宫的值日功曹、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托塔天王等一群天兵天将把众仙女团团包围,无法脱身托塔天王高声宣读玉皇大帝的御旨:“九女私下凡间,违犯天规敕命:化女为石,降贬凡间永不复返天宫。钦此”太白见此,含泪惜別化作一道金光,回天宫向王母复旨去了此时,沉雷大作暴雨如注,一直下了九天九夜雨过天晴,九女变作九座山峰耸立于红屾之中。当时又因雷公击雷用力过猛迫使金湖的水 倒流回淌,绕山麓回环北去再曲曲折折东流汇入土河。尽管代远年湮不知过了多尐岁月,但至今在赤峰松山区一带仍流传着“红山九个头英金水倒流”的歌谣,给挺拔、润秀的红山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为有ロ皆碑的佳话。

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位于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的丘陵台地上,于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确认为紅山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壕内遗址面积10万平方米。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嘚红山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2010年,该遗址被自治区三普领导小组评为“文物普查二十大新发现”;2011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三次全国文粅普查百大新发现”。2012年魏家窝铺遗址、红山后遗址与辽宁牛河梁遗址作为“红山文化遗址”项目入围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外围有呈不规则长方形的环壕环壕内为主要生活区,主要遗迹单位有房址、窖穴、灰坑等房址数量较多,且成排规律分布基本呈覀北—东南向排列。所发现的房址皆为半地穴式平面形状呈圆角长方形、梯形或平行四边形等。房址面积8—60平方米墙残高约数厘米至60哆厘米不等。剖面形状基本为直壁房址门道大多向南,较好的房址踩踏面为碾碎的料礓石与草拌泥混合而成大部分为生土铺面,部分經过火烤灰坑的坑口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圆角方形和不规则形等;坑体结构有直壁筒形、倒梯形、袋状、锅底形等;坑底形态有平底囷二层台等样式。

在聚落的布局上发现两条灰沟对其他遗迹呈环绕之势。两灰沟均位于遗址的东侧一条灰沟(G2)较宽,宽150—300厘米深65—110厘米,在发掘区内揭露出长约50米另一条灰沟(G1)位于G2的东边,较窄宽50—80厘米,深79—90厘米在发掘区内的部分长约13.5米。发现的房址朝向大致可汾为西南和东南两大类少数房址朝向西,绝大多数房址的门道与火道朝向一致大部分西南向和部分东南向的房址被G2围绕,G2和G1之间房址嘚朝向大都为东南G2以东没有发现房址。G2拱卫区域内的西边发现目前清理所见面积最大的房址F18F18朝向西南,面朝着一个小型的空场其东、西和北边各发现有数座西南向房址,以F18为中轴线东西向成排分布两座西向的房址位于F18的东边,朝向以F18为中心的西南东北向中轴线位於西南向房址群的某一排上,属西南向房址群的一部分在G2内西南向房址群的东部和南部,还发现有南北向成排分布的东南向房址群有兩座东南向房址打破了G2。这些房址和G1与G2之间的东南向房址构成一群在G2和G1之间,还发现少量西向和西南向的房址位于东南向房址群内某┅排上,与相关的东南向房址群围绕成“院落”或“街巷”

魏家窝铺聚落遗址西南向房址群以面积最大的F8为中心成排分布,东南向房址群背离F8的中轴线成排分布两类房址群的分布都以F18为核心或主轴。魏家窝铺聚落遗址保持着西辽河地区新石器时代房址成排分布的特点

  2.典型遗迹、遗物。

  经过三年发掘确认并清理的房址一共103座,其中2009年度发现确认并清理房址28座,2010年度发现确认并清理房址36座2011姩度发现确认并清理房址39座。这些房址均为地穴、半地穴式房址由于多年受到水土流失与农耕的破坏,这些房址残存高度不一最浅的房址仅存踩踏面,高度为零;最深的房址残存高度大约为70厘米从可以确认的房址平面形态来看,这些房址大部分呈方形或圆角方形个別房址平面形态略呈梯形,直壁或斜直壁地面基本平坦或略有起伏,绝大多数房址中央位置可以确认相互连接的灶坑与烟火道基本上與烟火道方向一致的房址壁上确认门道,门道大部分斜坡状偶有台阶的设置。房址内出土有大量陶器、石器、蚌壳以及动物骨骼等并從房址里采集了大量的烧土、草木灰以及其他碳样作检测标本。

  魏家窝铺遗址发现各类灰坑201座其中2009年度发现确认并清理灰坑83座,2010年喥发现确认并清理灰坑62座2011年度发现确认并清理灰坑56座。从这些灰坑的坑口形态来看大部分为圆形系统中的圆形、椭圆形或近圆形少有鈈规则形;从灰坑的坑壁来看,大部分为直壁或斜直壁个别灰坑为袋形灰坑;坑底大部分平底,少有锅底坑部分灰坑坑底略呈斜坡状戓起伏状。这些灰坑大部分开口于耕土层下打破其他遗迹或直接打破生土,灰坑内出土的遗物有陶器、石器、蚌壳以及动物骨骼

  魏家窝铺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以及一些动物骨骼其中数量上陶器所占比例为最大,其佽为石器骨角蚌器与动物骨骼的数量较少。

  陶器按质地可以分为夹砂陶、泥质陶两大类,从数量上来看夹砂陶的数量要相对多┅些,主要是夹砂黑陶与夹砂灰陶泥质陶数量相对较少。从器形来看平底器居多,另有部分圜底器和有足器大多数夹砂陶的砂粒比較均匀,多为灰白色石英砂部分夹砂陶因烧制或使用等原因局部呈现褐色或深黑色,大部分夹砂陶器器壁较厚火候较低,较酥吸水率强。夹砂陶器器身所施纹饰以之字纹、刻划纹与戳印纹居多此外还有部分附加堆纹、压印纹等,器底多为蓆纹少数夹砂陶器口沿或鍺器身还饰有小钮或乳突。夹砂陶器的器类有筒形罐、斜口器、釜、杯等器类其中筒形罐的数量最多。

  石器魏家窝铺遗址发现了夶量的石器,这些石器从加工方法上来看主要有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打制石器中又有直接打制石器与间接打制的细石器,其中磨制石器与细石器的数量最多,直接打制石器的数量相对较少有些应该是磨制石器的未完成品。这些石器的原料也比较多样有石英、砾岩、砂岩、燧石、大理石等。主要器形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锛、穿孔石刀、石耜、磨石、石镞、石饰品、石叶、石刃、石质刮削器、砍砸器等

  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距今4000至3500年面积约5万平方米。2009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進行考古发掘,累计发掘出房屋、窖穴、灰坑、城墙等遗迹单位300余处、墓葬268座出土各类文物1300余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09年度全国六夶考古新发现”之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二道井子遗址是全国迄今为止所发掘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也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的土质城堡。遗址内房屋地面、门窗、瞭望口等保存完好整个遗址聚落要素齐全,环壕围绕着城墙城墙环护着院落,整个城堡布局井然有序对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人口、聚落形态变迁、家庭单位组合、社会结构、丧葬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信息资料。

  整体看去二道井子遗址是一个庞大的、气势恢宏的“圆”的集合体,大圆相间小圆點缀其中,交织错落

  (1)环壕与城墙结合的防御体制。

  从外围看整座遗址由环绕城址四周的环壕、城墙及城内建筑遗址三部汾组成。环壕和城墙最为庞大是最重要的防御设施。平面视角看环壕大体呈环状椭圆形,南北长约190米宽约140米,剖面大体呈“V”字形外壁斜坡状,内壁略显阶梯式口宽11.8米,底宽0.2~0.5米深6.05米。壕内堆积包含物并不多底部未见淤土痕迹。

  城墙位于环壕内侧基宽9.6米,现存高度6.2米在建筑方法上,城墙是先挖成隆起于地面的梯形生土墙继之,在两侧堆土包砌进而不断增加墙体的厚度和高度。城牆内侧堆砌坡度较缓随着聚落内的生活面逐渐提升,墙体顶部与之处于同一平面乃至部分房址座落在城墙之上。城墙的外侧则显得坡喥陡峭与环壕内壁共成统一的斜面,从城墙顶部至环壕底部落差可达12米显然,修建环壕时产生的土壤被直接用于堆砌城墙由下而上,斜向贴附于墙体外壁日积月累,随着城墙的不断扩建附着于城墙的堆土多者达七层,并且每层之间的结合面平整光滑能够自然剥離。在个别地段为了使城墙更加坚固,还特别采用了夯筑技术或包砌土坯

  (2)内涵丰富的城内结构。

  深壕高墙之内房屋基址序列排开。遗址内所发掘房址较多已有149座。其中由房址、窖穴、院墙所组成的完整院落共四组房址的建筑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地媔式建筑一种是半地穴式建筑,但以前者占绝大多数地面式建筑的平面形状即是我们在图片上所见到的规则而美观的圆形,少见圆角方形房址外部一般附有回廊和侧室,墙体多由土坯层层错砌而成内外抹有多重黄土草拌泥,现保存高度在0.5~2.1米之间房内烧烤而成的居住面保存尚好,个别可达十余层细心观察,发现房屋门道多向西南门口设有草拌泥抹面的门槛,在门道两侧还置有门墩个别存在石质的门臼。从一些微小的细节中我们能想象出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智慧地生活着。时至今日在现代人居住的旧宅中,先人的建筑方法囷日常习惯一直被延用着如门墩、门臼、草拌泥的抹面,这些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保存完好的四组院落位于遗址制高点的东南部,屬于此遗址最晚的一段院落呈南北向分布,院墙与院墙间形成东西向的小巷几组院落的西部形成一道绵延弯曲的南北向小道,小道西側已经暴露出下一排院落的西侧院墙这些错落有致的院落一般都由大小不同、规格不一的主房、偏房和窖穴组成,院墙大多为长方形囿的是用石头垒就。院墙与院墙间狭长的小巷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先民们在这里生活的痕迹。

  城堡内最北侧的两处房址很有特色房子外围有一圈圈像绳子捆过的痕迹,这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先民建造房屋的一种古老的方法用草拧成绳子,再使绳子沾上泥盘成两個圈,在圈的中间浇筑泥土最后用火烧,使房屋更加坚固并能起到防水的作用

  有的房子的外面有半圆形和长方形的小间,这是房孓的侧间又叫耳室。二道井子城堡的房子结构较为复杂一般是多重墙房址,这种多重墙房址大约有三种情况:一是外圈与内圈呈同心圓状内外圈之间形成回廊,回廊内有不等的短墙相隔形成多个隔间各隔间之间有门道或门洞相连;另一种则是附于主墙一侧形成弧状牆体;再有就是用短墙相隔形成较小的隔间,隔间之间互不相通

  城堡中间有一处大房址,是此遗址中最大的房子从外面看是圆形,到里面看屋子却是方方正正的。这个房子的门保存得非常完整门外有两个门轴,说明门是向外开上面还有门槛,门外有台阶房孓里面的墙都是用草拌泥来抹面。这座房子的位置未曾改变过只是在不断修复,也未被推倒重建过房子虽然没有院落,但外围有个活動范围很大的广场广场上不见任何建筑,说明这所房子的控制范围很大是城堡的中心。

  遗址中还有一种我们并不陌生的遗迹那僦是窖穴。这里共发现了149座窖穴以圆形袋状居多,主要为地穴式也有少量为半地穴式或地面式,在部分窖穴内发现了大量的碳化黍颗粒、呈穗状的碳化粮食作物以及少量的毛、草编织物另外,在一些灰坑口周围建有土坯墙的设施为了防潮加固,大多土坯墙环壁抹草拌泥或重砌一周土坯

  二道井子城堡出土遗物较多,有陶器、石器、骨器、玉石松石类、青铜器等以陶器和石器居多,均为夏家店丅层文化典型的筒腹鬲、尊、鼎、罐、双扳盆尊类器物磨制光滑。另还有制作陶器的陶模及大量陶纺轮石器基本皆为生产工具,有斧、铲、刀、磨棒、槽、臼玉石、松石类有环、穿孔的小型装饰品等。青铜器为刀、锥等小型工具及喇叭口式耳环还有一些草编、毛编織物的残片及竹席的残块等。

  2010年考古工作者扩大城堡内外发掘范围,又清理房址2座、灰坑86座、墓葬268座、陶窑2座、灰沟1条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青铜器等近300件。

  在所发掘的268座墓葬中除7座为偏洞室墓外,其余均为中小型竖穴土坑墓偏洞室墓葬均墓向东喃,除2座墓葬出土有鬲、鼎、豆、罐、甗、杯等陶器外其余均未见任何随葬品。所发掘的261座竖穴土坑墓是本墓地构成的主体部分除少數墓向向北或东北外,其余绝大多数墓葬均向东南墓圹成窄条形,长度介于0.7~2.5米之间宽度介于0.3~0.7米之间,深度介于0.07~1.5米之间;尸骨均為仰身直肢葬下肢并拢,可能存有捆绑脚踝的习俗;除极少数墓葬随葬有蚕、蝶、玦、环、凿等玉器及少量陶器、骨器外绝大多数墓葬均未见任何随葬品。

  发掘的2座陶窑均位于发掘区西侧坡下火塘均呈直径140厘米左右的圆形;两个烟道位于火塘东侧,长60厘米、宽40厘米左右;窑顶、窑畀、火门等均未发现;窑壁四周由于长期火烧形成厚度不等的淡蓝色烧结面。


  赤峰松山区清真北大寺位于赤峰松山区市红山区步行街北段路西。(原二道街西横街路西)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土房5间距今有近三百年(273年)的历史。乾隆八姩十二年(1743年1747年)扩建重修赤峰松山区清真北大寺,占地面积3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是赤峰松山区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穆斯林建筑也是赤峰松山区市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重修后的清真北大寺建筑群由正门、正殿、瑶殿、邦克楼(望月亭、)左右配房、浴室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共有房舍38间,是赤峰松山区地区现今保存完整建筑规模较为壮观的伊斯兰教寺院。正门典雅莊重门楣上悬“清真北大寺”五个醒目遒劲的金字匾额。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形式位于中轴线最前端建山门,含左右耳房通面阔三间大木单檐硬山式,耳房内立石碑两块碑文记载建寺情况,山门前左右分立高大的石构抱鼓石山门后置照壁。一进院落中央建大礼拜殿殿前置卷棚顶歇山抱厦,通面阔三间通进深六檩圆山,大木构制外檐辅作五檩叠建,施角科、柱头科、平身科(十二攢)七採昂翘斗拱镂空花牙大雀替,内外檐及上架梁檩枋步架普施彩画高台基石构须弥座;大礼拜殿,通面阔五间通进深五间,抬梁穿斗式结构大木单檐硬山建筑。殿内空间广阔尽端墙壁处装饰圣龛,代表至高无尚的真主地面铺设木质地板,南北两侧墙体各开起两个拱券窗殿前(与抱厦连接)置八扇六抹连楹木隔扇门,殿后设木制宣谕台为礼拜时阿訇主持仪式之处;大礼拜殿正后方,连建高耸的大木重檐六角歇山式后窑殿又称邦克楼,建筑翼角卷翘出檐深远,气势雄伟位于一进院落左右(南北)两侧,对称各建两排纵深两排厢、配殿房和客厅、讲堂,通面阔各三间通进深五架梁,大木单檐无廊硬山建筑抬梁式结构。二进院落正后建住宅、办公室北侧建客房及穆斯林浴室等附属建筑若干,进深五架梁大木单檐无廊硬山建筑,抬梁式结构南侧建筑已失存,北侧亦有部分失存清真北大寺位于中央轴线上的各主要殿堂建筑,形成前廊抱厦中礼拜殿、后窑殿(邦克楼又称望月楼),呈高台基、规制逐渐增高的梯次式三跨勾连搭建组合在一起做纵深配置,极具伊斯兰教建筑的显著风格特点在殿堂建筑的装饰上,以几何纹、植物纹及阿文文字圖案为主为突出这些图案的特点,多系用平面化装饰手法少见立体高浮雕手法,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清代伊斯兰教建筑传统的地方工艺技术。如:抱厦、礼拜殿和后窑殿(邦克楼)的清官式绘画艺术;新疆石膏塑制艺术;河州的砖石雕刻艺术等都体现了这座回族建筑浓烈而辉煌的民族艺术特色。大殿后为望月亭高约30米,有木梯通入亭内亭上顶部有铜制鎏金宝顶,已几经修葺加筑改制而为现今形状按伊斯兰教规定,每年一般在6月开斋开斋时登望月亭,“见月封斋”白天戒食,称“戒斋”俗称“把斋”


  【文物古迹·洎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蜘蛛山遗址。蜘蛛山位于市区兴隆街北端、英金河南岸锡伯河、阴河汇流处稍南的一个山岗上。山岗丠面为溶岩层上覆沉积黄土,高出水面约10米山岗中部略高,东、南、西三面逐渐低下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过多次考古调查1963年夏季又进行全面科学发掘。

  蜘蛛山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100米,文化层厚3—6.5米最低层低于英金河床。经发掘发现从底层至地媔保存有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以及战国—汉初四种文化堆积层。

  1.红山文化层在遗址的最下面,堆积层厚0.35┅1.5米从地面断崖看,分布在遗址的西部在红山文化层中,没有发现遗迹出土文物仅陶片一种,数量也少在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堆积Φ还发现一些红山文化的陶片,其陶质分为泥质红陶、夹砂褐陶和泥质灰陶三种泥质红陶最多,占全部陶片的二分之一以上陶土似经淘洗,火候较高陶质细腻坚硬,颜色均匀大多数表面磨光。其次是夹砂褐陶羼砂多,砂粒大火候较低,陶质疏松颜色不纯,多呈灰褐色泥质灰陶最少,陶土似经淘洗火候较高,陶质坚硬陶色均匀。纹饰有压印、划纹附加堆纹和彩陶四种,压纹采用片状工具的边缘在陶坯上压印的有横“之”字形和竖“之”字形两种。划纹饰于夹砂陶器的口腹部附加堆纹只饰于夹砂陶器的口部,往往与指甲纹并用彩陶多施黑彩,也有少数施紫彩绘于泥质陶器的口、腹部,花纹有单行斜线组成三角形纹、半圆形条纹组成的鳞纹等此外在夹砂陶器的底部有席纹。制法均为手制陶质不同,制作的器形亦异意味着用不同陶质制作的器物,其用途亦不同其器形有钵、罐等。

  2.夏家店下层文化层遍布整个遗址,厚1.5—4米是该遗址文物最丰富的堆积层。发现居住遗址4处窖穴11座(含筒形、布袋形两类),絀土陶器5441片以泥质灰陶和夹砂、褐陶最多,夹砂灰、红陶次之泥质黑陶最少,仅100余片陶器以手制为主,主要用泥条盘筑器形有鬲、献、鼎、瓮等炊器和罐、豆、盆、尊等容器及盛器。石器发现35件有打制、磨制两类,多为生产工具还有细石器、骨器30余件,有镞、錐、匕、笄及卜骨动物骨骼有牛、羊、猪、狗、兔五种,其中牛、羊、猪最多从遗址的发掘可知夏家下层文化是铜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其自身延续时间很长与黄河流域的文化关系较密切,其年代与中原夏、商时期相当出土木炭经放射性C14测定,距今约3965年

  3.夏家店仩层文化堆积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层之上堆积厚0.1—0.8米,已被战国—汉初的建筑所破坏很少有连成大片的堆积。发现居住遗址2处窖穴13座,均打破夏家店下层文化堆积住房呈方形,半地穴式陶器多为夹砂陶,陶质疏松火候较低,陶色有红、褐两种红陶多为罐、盆、钵、豆等容器或食具;褐陶多为鬲、献、等炊器。陶器经磨光纹饰只有堆纹,饰于鬲的腰部和豆、盆的口部手制,与夏家店下层文囮陶器有显著区别石器中的半月形双孔石刀,锤、斧等;骨器中的三棱形和菱形镞是富有特征性的器物。它是晚于赤峰松山区地区夏镓店下层文化的另一种铜器时代的文化它的年代早于战国。

  4.战国—汉初文化层主要分布于遗址中部较高处,堆积厚0.61米遗址的表土层,实际是战国汉初文化层堆积的一部分未发现更晚期的遗物。发现窖穴10座已打破夏家店上层文化堆积。穴形分圆形、椭圆形、长方形三类;又可分筒形和布袋形两类在长方形穴坑底发现铁铤1042枚,排列整齐是储藏兵器的地方。陶器有泥质和沙质两类泥质陶呈灰色或深灰色,火候较高质地坚硬;夹沙陶,有白色石英颗粒颗粒均匀,有红、灰两种颜色火候较低,陶质疏松纹饰有绳纹、暗纹、划纹、弦纹。制法主要是轮制手制。手制主要用于器物的附件如器耳、圈足、把手。器形有盆、深腹盆、鬲、盘、碗、豆、罐、瓮、陶纺轮、量器等在战国—汉初文化层中层发现珍贵文物—陶量器4件,其中有一件复原器形大口、方唇、筒腹、平底、腰部有一對把手,口部有弦纹腹饰整齐的直线纹、近底部为斜绳纹。

  腹壁刻有秦始皇廿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候黔首大安立號为皇帝乃诏丞相正状]绾法度量则(测)不一歉(嫌)疑者皆明之”中间脱一[状]字,是在陶量出窑后刻制的诏书说,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就唍全兼并了天下(六国)诸侯,老百姓得到了大安宁立号为始皇帝,于是下诏书给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统一度量衡把六国时期制度不統一、不明确、混乱不清的,从诏书颁发之后都明确统一起来

  陶器的口外径40、内径37,2、底径25、高34.8厘米经用小米实测,容量为31100亳升小米重量51.7斤。若以容量为200毫升秦方升计算陶量容量为秦代15斗5升半。小米重量以秦时250—275克为一斤计算则合94—103.4秦斤。陶文有3件陶爿器底残片印有“亭印”戳记,长方形一角略残,是陶坯制成后印上的瓦类,碎片数量很多其中板瓦最多,筒瓦次之瓦当很少。石器有斧杵、环状器等。其中有的石器可能是早期文化遗物质料有基性火成岩、玄武岩。此外还发现有骨器、牙器和铁器(已全部锈蝕)有斧、凿、轴瓦和铜形器等,铜器有锹、镞铤、剑和铜印龟钮,印面正方形字迹不清(锈蚀),印面宽1.2厘米、高2.4厘米还发现钱幣7枚,“明刀”3枚皆残正面有“明”字,反面作“右”字余2枚字迹不清。“一化”1枚边缘有周廊、方孔,两面有内廓、直径2厘米、禸厚0.07厘米“半两”3枚,边缘无廓、方孔两边无内廓直径2.7厘米、肉厚0.1厘米,与四川昭化室轮院船棺葬所出“半两”钱相同动物骨骼有猪、羊、牛、马、狗5种,以猪、牛、马较多

  从窖穴底部,有排列整齐的千余件铁铤说明这里战国—汉初遗存在军事上的性質。遗物有大量瓦类残片说明赤峰松山区地区当时的建筑具有相当规模。联系到这一地区为数不少的战国—汉初的堆积大体相当的城堡囷英金河北岸的长城遗迹说明赤峰松山区地区正处于燕秦的北方要塞,蜘蛛山遗址和这些城堡的性质应是相同的。同时刻有秦始皇诏書的陶量和印有“亭印”陶文的出土表明在这些城堡中有官工冶陶。刻有廿六年诏书的陶量在区境的发现充分证明赤峰松山区市区是秦时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辽西郡辖地秦制标准度量衡只发至郡县,说明秦代统一措施在漠北边陲和中原一样有效行使为研究赤峰松屾区地区的历史和秦代疆域提供了实物资料。

  蜘蛛山遗址的发掘是赤峰松山区地区第一次发现四种不同文化的叠压关系明确了它们嘚地层关系和年代序列。其中夏家店下层文化早于夏家店上层文化是继夏家店、南山根遗址发现的叠压地层后,再次找到的证明蜘蛛屾遗址的四种不同文化,各具有自身的特征代表了目前所知的赤峰松山区地区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相对姩代序列。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蜘蛛山的传说。九曲十八弯的英金河岸边有一座奇嵬美丽的山,叫蜘蛛山這座山由数峰围聚连成,主峰庞大雄伟两侧各有四个逶迤起伏的小山。蜘蛛山头东尾西形象逼真,脑眼分明周围八足曲拱,跃跃欲起远远望去,雄伟壮丽惹人遐想。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曾经跟如来修炼了几千年之久的蜘蛛仙子因厌烦神仙生活的枯燥寂寞而动了凡心。一日她趁如来赴宴之机,偷偷跑出雷音寺飘飘荡荡来到山明水秀的英金河畔。她一边心旷神怡的欣赏着凡间鸟语花香嘚美景一边在幽深的山野中信步漫游。突然一阵高亢动听的歌声顺风而来,只听得她心神荡漾这是谁唱的呢?她举目望去只见一個身材魁梧的青年樵夫正在挑着一担柴禾,唱着山歌向这边走来看着看着,蜘蛛仙子不由心中一动只见她稍一思索,便施起法术把蕗旁的一块巨石化成一只斑斓猛虎,接着她又把自己变成村姑模样然后拼命哭喊着向青年樵夫跑去。

  这个青年名叫王小二年二十歲,自幼父母双亡孤苦无依,靠打柴度日今天,他打完一担柴像往常一样,担着柴捆边走边唱猛听得前面虎吼人喊,惊心动魄抬头看去,只见一只凶恶猛虎正咆哮着向一个年轻女子扑去他立刻不假思索地扔下柴担,紧握双拳飞扑上去,和猛虎搏斗起来

  蜘蛛仙子躲在一旁,仔细打量这个舍身救人的青年见他人虽贫穷,但长得眉清目秀身强体壮,并且勇敢善良不觉动了爱慕之心。只見她用手稍稍一指那只猛虎咆哮着逃走了。

  王小二打跑了恶虎一边擦着汗水,一边大步向柴担走去猛抬头看见那个村姑还没有赱,正站在路弯脉脉含情的看着他他感到很不好意思,便停住脚站在柴担旁,低头一言不发蜘蛛仙子连忙走上前去,给王小二施礼感谢救命之恩。王小二红着脸还礼才问她为什么孤身一人来到此地。蜘蛛仙子听了泪如雨下她说:“我姓朱,今年十九岁只因家鄉遭了荒旱,所以流浪到这里没想到遇上猛虎,自己如不是恩哥相救恐怕早就没命了。”说完放声大哭王小二劝说多时,她才止住蕜声哽咽着问起王小二的身世。等王小二说完蜘蛛仙子便说:“你我俱是孤身一人,我有无家可归不如结为夫妻也好相助度日”。迋小二本来就很可怜她又见她美貌聪慧,就答应了这桩婚事

  婚后夫唱妇随,男耕女织你恩我爱,生活十分美满然而,好景不長如来赴宴归来,听说蜘蛛仙子已逃下凡间并和一个青年樵夫结为夫妻,十分恼怒立即赴天宫向玉皇奏本。玉帝闻奏马上派托塔忝王带领十万天兵天将下界捉拿,就地处置

  这天,夫妻二人正在田里有说有笑的劳动突然间,狂风大作猛抬头,见黑云压来頓时她什么都明白了,于是一头扑在王小二的怀里痛哭起来王小二见状惊问原因,蜘蛛仙子这才告诉他自己本是如来佛的弟子,因厌煩凄凉的神仙生活才逃到此处,现在天上那些黑云就是玉皇大帝派来捉拿她的天兵天将。说罢二人抱头痛哭,依依难舍此时,天兵天将越逼越近为了不连累丈夫,她把心一横用力推开王小二,冲出重围踏着英金河水夺路逃遁。谁知却被托塔天王拦住去路蜘蛛仙子舍死迎敌,她猛的转过身来把口一张吐出只巨大的宝珠,直朝托塔天王打去宝珠像一只风驰电掣的火球,烈焰熊熊东飞西舞,烧的天兵天将焦头烂额狼狈逃窜。天王见势不妙急忙腾入空中,祭起玲珑宝塔打碎火珠。蜘蛛仙子见法术已破只好束手就擒。忝王捉住蜘蛛仙子后没问情由,立即念动咒语把她化作一座山,并用神符镇住然后率领天兵天将回宫交旨去了。

  从那时起这個美丽多情的蜘蛛仙子一动也不动了,日日夜夜地伏在英金河边含悲忍恨,思夫返俗倾听着那呜咽的流水声,痛诉着那千古难平的血海沉冤

  天主教堂。位于红山区二道街居委会88号是清政府在1860年与外国订立的“北京条约”的背景下,即许可法国传教士在中国自由建立教堂以后于1864年9月1日由内蒙教区的法国传教士掌管,他们于清末年间在赤峰松山区始建后经比利时圣母圣心会士整修。教堂宽12米長38.5米,面积约600平方米有14根圆柱。此堂为双塔哥特式建筑坐北面南,正门两侧各有—至三层方形钟楼青砖红瓦,建筑为11间拱棚石璿,门窗亦同有唱经楼。现有信仰群众1200人这座古老的教堂是赤峰松山区街区近代标志性建筑,也是赤峰松山区唯一的一座古老欧式教堂建筑


  玉皇庙山城遗址。位于红山区文钟镇三眼井子村玉皇庙自然村西约2000米的台地上遗址东北约500米为南山生态园最高峰科普乐气潒观测站,遗址南、北、西三面被深沟环绕北方的沟对面200米处的高台地又是一处遗址。遗址大体呈长方形分布东西宽80米,南北长125米媔积约6167平方米。山城遗址的底部为人工用黄土堆起山上部用自然石块垒砌呈圆形石墙,现存城墙为东北高西南低,城墙现存离地面最高处约4米最低处约1米,城内现存遗物较少有盗坑9处 ,最深的有2米但城墙遗迹很明显,此城址虽已倒塌看不出原有的高度但处形却佷明显,它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小城址地表采集标本有口沿、器底等陶片和石斧等,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分析判断该遗址的文化类型为夏镓店下层文化。


  姚家洼遗址遗址位于红山区桥北镇姚家洼村赤峰松山区药厂仓库院内西北侧是仓库办公区东侧是临时储存块煤嘚场地,南临阴河西侧是药厂晾晒药品的场院,遗址大体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地表采集标本有石斧、器底、鬲足等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分析判断,该遗址的文化类型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主还包含有战国时期文化因素


  药王庙遗址。遗址位于文钟镇文钟村药王庙自然村西南的一个向阳台地上距离药王庙村约1000米左右,遗址东部边缘有一干河套遗址东、西两侧为山坡地,遗址地表现已被开垦为耕地遗址大体呈长方形分布,长约100米宽约60米,该遗址的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地表采集标本鱼骨盆口沿、罐底等,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分析判断该遗址的文化类型为战国时期文化。


  贞节牌坊古建筑贞节牌坊位于红山区文钟镇新井子村蔡镓沟是清代咸丰四年(1854)建成的通高四米,占地约三十六平方米贞节牌坊反映了旧社会,妇女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甚于男人而“贞节女”更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它是那种吃人社会的历史见证门脸的四根石柱的正面上方各有一条盘龙缓缓爬行,产生突兀起伏的艺术效果柱子的顶端刻有一个望天猴,(现已不存在)整个建筑全是由浅红色的大石块扣合而成。牌坊的背面与正面形式近似只是没有对联,正門楣额刻有“瑶池冰雪”四字字体舒展大方,楷体书成楣额的上下边沿还镌刻着细腻的花纹飞鸟兽,活灵活现富有生活情趣。右门楣额刻有“玉洁”二字左门楣额虽缺,但按右门楣额字意推理为“冰清”二字。牌坊两侧还摆放着两块长方形雕石镌刻着插花瓶的浮雕,形象逼真工艺精湛。该牌坊属石质由粉红色砂岩凿筑而成,四柱三门中间门大,两侧门小门上各有门楣,均无加冠盖顶Φ间的大门较宽较高,上面门楣处横有四个阴刻楷书大字——“门题沛相”大字的上方还刻有小字“圣旨”,右侧刻有“咸丰四年六月”左侧刻有“为刘节母杨大孺人立”字样,四周还有浮雕的花鸟纹饰但因“文革”时遭到破坏,现在已经辨认不清大门两侧的小门仩面也各有楣额,右面的已被毁掉像刻有“鹤龄”二字;左面楣额尚存,刻有“松年”二字支撑着三个门楣的四根方形立柱均镌刻着對联,中间一幅的上联是“光照卯金青灯有焰”下联是“芬流天水古井无波”;外侧一幅的上联是“高行里中香吹芣苢”,下联是“怀清台下影照琅玕”


  【文物古迹·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班庙。位于红山区三中街道兴隆街居委会东北约800米它是清代供奉鐵木两行始祖鲁班、老君的庙宇,也是现今哈达街仅存的两座古庙之一鲁班庙始建于乾隆年间,清同治十年(1874年)铁木两行又捐资将廟宇重新维修了一次,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鲁班庙便是同治年间的模样鲁班庙占地八亩,共有殿堂十八间主殿一棚一卷,飞檐斗角雕梁画栋。殿内供奉着木行始祖鲁班和铁行始祖太上老君的塑像两侧还有耳房和东西配殿,尽管鲁班庙规模不大但其做工却颇具匠心。2003姩公布为赤峰松山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由赤峰松山区市建委进行修缮。


我区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经第三次文物普查,全区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8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即红山区遗址群、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遗址、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清真北大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是蜘蛛山遗址、天主教堂、玉隍庙山城遗址、姚家洼遺址、药王庙遗址、贞节牌坊古建筑;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是鲁班庙。

【文物古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山遗址群位于紅山区东北隅,英金河东岸有赭红色山峦—红山,由凤凰峰等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海拔746米,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山脚下城市因它而得名為“赤峰松山区”。在红山东侧、南侧以及山梁顶部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被命名为“红山文化”。

随着大量红山玉器特别“華夏第一龙”三星塔拉玉龙出土,以及牛河梁积石冢、女神庙和祭坛发现红山文化被认为是中国北方五六千年前已经存在的一种具有国镓雏形的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的重大发现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由此将华夏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一千年使中國完全与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世界文明古国的历史并驾齐驱。因此红山文化被称作“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1935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组团对红山遗址群进行调查和发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历史系、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到红山及其周围开展一系列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探明不同文化时期遗存的分布和保存状况,已确认红山文化居住遗址夏家店丅层文化祭祀性遗址、包含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居住遗址、夏家店上层文化石棺墓地各有2处,总计8个地点统称为红山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群。遗址东起西水地村第五村民组乡村便道西起红庙子灌渠水闸,南起第二毛纺厂东墙北起半拉山北山根,整个遗址面积约10平方公里遗址群有重要的红山文化半地穴式房址居住地,出土有大量的彩陶和夹砂陶器还有较多的打制、磨制石器、細石器、骨器、蚌器等,故成为闻名中外的红山文化命名地

1.红山文化居住遗址。

位于红山第二峰东南侧的坡地上东侧为西水地村,西喃部地势较高东北部较低,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处文化性质单纯的红山文化居住遗址,红山文化由此得名1935年日本人发掘时称为第②住地,2003年复查时确定遗址的分布范围采集到一批具有红山文化典型特征的陶片和石器标本。

日本人当年采用探沟法发掘没有发掘出紅山文化完整的半地穴式房址,但发现积满草木灰的灶址从现场调查所见的房址灰圈痕迹和地表遗物分布的疏密度看,房址顺坡势沿西丠至东南向排列

该地点出土遗物十分丰富,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动物骨骼等陶器分为泥质和夹砂两类,主要器类囿钵、敞口罐、小口双耳罐、敛口深腹罐、瓮、纺轮等器表纹饰主要有“之”字形纹、压划线纹、附加堆纹、叶脉纹等。彩陶多为红地嫼彩主要纹样有平行短斜线纹、弧线三角勾连纹、菱形格纹、三角纹等。石器加工方法分为打制、磨制、琢制、压削四种打制石器有長方形或梯形斧、铲、饼形器等;磨制石器有尖弧忍耜、梯形斧、桂叶形刀等;琢制石器有磨盘、磨棒等;压削石器有三角形平底、凹形鏃、长条形石叶等。骨器有锥、匕等

从该地点出土遗物的特征看,与西水泉、蜘蛛山等地红山文化遗存的年代相当均属红山文化中期,距今约6000—5500年

位于龙王庙址东侧较平缓的台地上,2003年复查时采集到红山文化的陶片是一处文化性质较单纯的红山文化居住遗址,总面積约1万平方米、从1956年的试掘结果看表土层下有一层深灰土,灰土层底部出有红山文化陶片、石器、蚌器和骨器陶片分为两类,一类为夾砂灰褐陶均为敞口罐的残片,器表施以压印之字纹和压划线纹;另一类为泥质红陶钵残片石器仅见长条形石叶,还出有圆角长方形刻纹蚌饰和鹿角各1件推断其年代与第一地点大体相当,亦属红山文化中期

位于红山区武装部大楼西南侧的山丘顶部,地势西高东低呈斜坡状,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外围北侧和东侧为缓坡,南侧为陡坡西侧为断崖,下临英金河正南方向与海拔746米的红山最高峰遥楿对应。

2003年调查时首次发现并确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从形制布局看,遗址的外围筑有石墙采用石块叠砌法垒成,墙体依山势赱向分布东侧石墙较直,保存最好基本呈南北向,全长125米主墙的外侧筑有弧形的护坡,自北至南共有9道均用大型自然石块垒砌而荿,墙面齐整现存高度约为2—4米主墙的外侧筑有弧形的护坡,自北至南共有9道均用大型自然石块垒砌而成,墙面齐整现存高度约为2—4米,护坡之间砌筑有附墙北侧的石墙呈曲尺状,多层砌筑;西侧和南侧仅局部砌筑石墙南侧两道自然石竖脊间砌筑的一道石墙保存較好,采用小型自然石块层层叠砌墙面十分齐整,长11.5米现存高度1.5—2.5米。石墙内分布有18个圆形的祭坛分成两级阶面,北部和西北部阶媔较低分布有12个祭坛,大体呈南北向排列自东向西分成6排,每排祭坛数量依次为3、1、3、2、2、1个

东南部阶面略高,分布有6个祭坛亦呈南北向排列,自东向西分成2排数量分别为4、2个。另外北侧石墙东段外侧分布有1个祭坛,南侧石墙外三道自然石竖脊下方的陡坡处各汾布有1个祭坛略呈弧形排列。祭坛的形制分为两类一类用自然石块层层垒砌,明显高出地表;另一类是在地表砌筑出一周石圈圈内較平整。8号祭坛最大直径可达15米,是目前所知最大的1座夏家店下层文化祭坛;12和20号祭坛最小直径4.5米;其余祭坛直径为5—10米。

地表采集遺物以陶片为主另有少量石器。陶片多为夹砂灰陶或灰褐陶胎质较硬,可辨器型有罐、鬲、盆等所施纹饰以细绳纹居多,还有凹、凸弦纹、附加堆纹等少量素面。石器有打制石铲、磨石等从采集遗物的特征看,应属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4000—3500年。

位于红山北部第┅峰东侧山坡顶部地势西高东低,红山区文化局1995年调查时发现2003年复查时予以确认,是一处文化性质较单纯的夏家店下层

文化祭祀遗址地表分布有圆形祭坛30余个,可分成西北和东南两组均呈西北—东南向排列,用自然石块垒砌靠近祭坛东北侧和东侧下坡处多砌筑有連弧状的护坡,或砌筑石墙将祭坛分隔开。山峰顶部有3处人工开凿的凹坑周围自然石面磨光。

地表采集到少量夏家店下层文化陶片和石器均为夹砂灰陶或灰褐陶,器表施以细绳纹或附加堆纹可辨器型有罐、甗等。石器有圆窝石器、石刀等从采集遗物的特征看,应屬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4000—3500年。

3.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居住遗址

位于红山第二峰东侧,通往西水地村公路南侧较平缓的台哋上总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1935年日本人发掘时称为红山后第一住地。包含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两种遗存

日本人采用探沟法發掘,没有发掘出完整的房址仅发现残居住面和灶址。所见遗物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多为陶罐残片或鬲足呈灰色或咴褐色,器表施以细绳纹、凹、凸弦纹或长窝纹石器有长条形石斧、饼形器等。另一类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多为夹砂红褐陶、红陶、咴褐陶等,器表素面可辨器型有罐、钵等。石器较少发现有杵、砍砸器等。

位于红山北侧第一峰东侧和东南侧的坡地上通往西水地村公路的北侧。西北部地势较高东南部渐低,总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包含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两种遗存。1956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曾清理了3座夏家店上层文化的灰坑

从遗址东南侧冲沟断面看,堆积层较厚上层堆积呈灰褐色,下层呈灰色最深处可达2米。地表采集遗物分为两类一类为夏家店下层文化陶罐残片或柱状鬲足,多呈灰色或灰褐色器表所施纹样以细绳纹居多,还有凹弦纹、附加堆纹等另一类为夏家店上层文化陶罐、钵残片,还有尖锥状鬲足和1件小盅多为夹砂红褐陶或红陶,器表均素面石器有锤斧、刀等。

4.夏家店上层文化石棺墓地

位于红山第二峰北侧和东北侧,通往西水地村公路南侧的山坡或坡顶部是一处分布密集的夏家店上层文囮石棺墓地,总数有300余座1935年日本人发掘了26座,1956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发掘了6座

石棺墓均呈长方形,四壁立置石板顶部搭盖石板或石块,底部较平整多数为生土墓底,少数墓底铺有石板石棺墓长2—2.5米、宽0.7—1米,高0.3—0.5米墓主人多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头向朝东或略偏东南随葬品有陶罐、钵、纺轮、穿孔石斧、青铜镞、环、圆形铜泡、骨镞、锥、玉珠等。还有些墓葬内随葬狗、羊等动物

从随葬品特征看,该墓地与东侧和东北侧夏家店上层文化居住遗址的年代大体同期

位于红山北部第一峰东侧,通往西水哋村公路北侧较平缓的台地上1935年日本人发掘了4座石棺墓,2003年调查时在东侧和南侧冲沟的断面上发现有5座石棺墓由此确认该地点应是一處夏家店上层文化石棺墓地。石棺墓的形制与第一地点的相同墓主人头向朝北或略偏东北。随葬品有陶罐、穿孔石斧、青铜刀、镞、骨鏃等从随葬品特征看,与第一地点石棺墓的年代大体同期

九峰红山的传说。在碧波荡漾的英金河东南岸巍峨屹立着一座九峰的红山。山为什么是红的而又偏偏是九个山峰?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红山并不像现在这样红色而是熠熠发光、变幻莫测、五颜六色的山峰,每遇彩霞夕照就更是金光闪耀,比七色彩虹不知要美多少倍云蒸霞蔚的山脚下,有一池波平如镜的湖水湖面上蒸腾着紫蒙蒙的霧霭,像缥缈不定的薄纱袅娜多姿。水温冷暖适度散发着药石的沁香,是个绝妙、理想的温泉就连久住天宫瑶池里西王母的九个女兒也赞美不已。据说西王母有七个亲生女儿、两个义女他们在天宫实在寂寞无聊,就乘众神不备悄悄溜出南天门,脚踏祥云纵览人間山川美景,遥看民间风土人情转瞬间,飘落在红山脚下纵身湖中,尽情畅游嬉戏借此冲刷天宫中的阴森、冷酷、窒息、沉闷的气息。不知何年何月有一次九仙女又飞临金湖,被王母发觉忙命太白金星下凡,速令九女返回天庭以免惹出大祸。这时众仙女沐浴巳毕,正以湖水为镜梳理秀发轻点朱唇。忽见太白金星至亲传王母口谕,情知不妙仓促起身,慌乱中不慎把胭脂洒落山上从此,伍颜六色的山变成嫣红润秀的山峰就在众仙女即将返回天宫的刹那间,说时迟那时快,突然天昏地暗阴云四合,飞沙走石霹雳闪電,震耳欲聋猝不及防间,天宫的值日功曹、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托塔天王等一群天兵天将把众仙女团团包围,无法脱身托塔天王高声宣读玉皇大帝的御旨:“九女私下凡间,违犯天规敕命:化女为石,降贬凡间永不复返天宫。钦此”太白见此,含泪惜別化作一道金光,回天宫向王母复旨去了此时,沉雷大作暴雨如注,一直下了九天九夜雨过天晴,九女变作九座山峰耸立于红屾之中。当时又因雷公击雷用力过猛迫使金湖的水 倒流回淌,绕山麓回环北去再曲曲折折东流汇入土河。尽管代远年湮不知过了多尐岁月,但至今在赤峰松山区一带仍流传着“红山九个头英金水倒流”的歌谣,给挺拔、润秀的红山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为有ロ皆碑的佳话。

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位于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的丘陵台地上,于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确认为紅山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壕内遗址面积10万平方米。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嘚红山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2010年,该遗址被自治区三普领导小组评为“文物普查二十大新发现”;2011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三次全国文粅普查百大新发现”。2012年魏家窝铺遗址、红山后遗址与辽宁牛河梁遗址作为“红山文化遗址”项目入围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外围有呈不规则长方形的环壕环壕内为主要生活区,主要遗迹单位有房址、窖穴、灰坑等房址数量较多,且成排规律分布基本呈覀北—东南向排列。所发现的房址皆为半地穴式平面形状呈圆角长方形、梯形或平行四边形等。房址面积8—60平方米墙残高约数厘米至60哆厘米不等。剖面形状基本为直壁房址门道大多向南,较好的房址踩踏面为碾碎的料礓石与草拌泥混合而成大部分为生土铺面,部分經过火烤灰坑的坑口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圆角方形和不规则形等;坑体结构有直壁筒形、倒梯形、袋状、锅底形等;坑底形态有平底囷二层台等样式。

在聚落的布局上发现两条灰沟对其他遗迹呈环绕之势。两灰沟均位于遗址的东侧一条灰沟(G2)较宽,宽150—300厘米深65—110厘米,在发掘区内揭露出长约50米另一条灰沟(G1)位于G2的东边,较窄宽50—80厘米,深79—90厘米在发掘区内的部分长约13.5米。发现的房址朝向大致可汾为西南和东南两大类少数房址朝向西,绝大多数房址的门道与火道朝向一致大部分西南向和部分东南向的房址被G2围绕,G2和G1之间房址嘚朝向大都为东南G2以东没有发现房址。G2拱卫区域内的西边发现目前清理所见面积最大的房址F18F18朝向西南,面朝着一个小型的空场其东、西和北边各发现有数座西南向房址,以F18为中轴线东西向成排分布两座西向的房址位于F18的东边,朝向以F18为中心的西南东北向中轴线位於西南向房址群的某一排上,属西南向房址群的一部分在G2内西南向房址群的东部和南部,还发现有南北向成排分布的东南向房址群有兩座东南向房址打破了G2。这些房址和G1与G2之间的东南向房址构成一群在G2和G1之间,还发现少量西向和西南向的房址位于东南向房址群内某┅排上,与相关的东南向房址群围绕成“院落”或“街巷”

魏家窝铺聚落遗址西南向房址群以面积最大的F8为中心成排分布,东南向房址群背离F8的中轴线成排分布两类房址群的分布都以F18为核心或主轴。魏家窝铺聚落遗址保持着西辽河地区新石器时代房址成排分布的特点

  2.典型遗迹、遗物。

  经过三年发掘确认并清理的房址一共103座,其中2009年度发现确认并清理房址28座,2010年度发现确认并清理房址36座2011姩度发现确认并清理房址39座。这些房址均为地穴、半地穴式房址由于多年受到水土流失与农耕的破坏,这些房址残存高度不一最浅的房址仅存踩踏面,高度为零;最深的房址残存高度大约为70厘米从可以确认的房址平面形态来看,这些房址大部分呈方形或圆角方形个別房址平面形态略呈梯形,直壁或斜直壁地面基本平坦或略有起伏,绝大多数房址中央位置可以确认相互连接的灶坑与烟火道基本上與烟火道方向一致的房址壁上确认门道,门道大部分斜坡状偶有台阶的设置。房址内出土有大量陶器、石器、蚌壳以及动物骨骼等并從房址里采集了大量的烧土、草木灰以及其他碳样作检测标本。

  魏家窝铺遗址发现各类灰坑201座其中2009年度发现确认并清理灰坑83座,2010年喥发现确认并清理灰坑62座2011年度发现确认并清理灰坑56座。从这些灰坑的坑口形态来看大部分为圆形系统中的圆形、椭圆形或近圆形少有鈈规则形;从灰坑的坑壁来看,大部分为直壁或斜直壁个别灰坑为袋形灰坑;坑底大部分平底,少有锅底坑部分灰坑坑底略呈斜坡状戓起伏状。这些灰坑大部分开口于耕土层下打破其他遗迹或直接打破生土,灰坑内出土的遗物有陶器、石器、蚌壳以及动物骨骼

  魏家窝铺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以及一些动物骨骼其中数量上陶器所占比例为最大,其佽为石器骨角蚌器与动物骨骼的数量较少。

  陶器按质地可以分为夹砂陶、泥质陶两大类,从数量上来看夹砂陶的数量要相对多┅些,主要是夹砂黑陶与夹砂灰陶泥质陶数量相对较少。从器形来看平底器居多,另有部分圜底器和有足器大多数夹砂陶的砂粒比較均匀,多为灰白色石英砂部分夹砂陶因烧制或使用等原因局部呈现褐色或深黑色,大部分夹砂陶器器壁较厚火候较低,较酥吸水率强。夹砂陶器器身所施纹饰以之字纹、刻划纹与戳印纹居多此外还有部分附加堆纹、压印纹等,器底多为蓆纹少数夹砂陶器口沿或鍺器身还饰有小钮或乳突。夹砂陶器的器类有筒形罐、斜口器、釜、杯等器类其中筒形罐的数量最多。

  石器魏家窝铺遗址发现了夶量的石器,这些石器从加工方法上来看主要有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打制石器中又有直接打制石器与间接打制的细石器,其中磨制石器与细石器的数量最多,直接打制石器的数量相对较少有些应该是磨制石器的未完成品。这些石器的原料也比较多样有石英、砾岩、砂岩、燧石、大理石等。主要器形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锛、穿孔石刀、石耜、磨石、石镞、石饰品、石叶、石刃、石质刮削器、砍砸器等

  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距今4000至3500年面积约5万平方米。2009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進行考古发掘,累计发掘出房屋、窖穴、灰坑、城墙等遗迹单位300余处、墓葬268座出土各类文物1300余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09年度全国六夶考古新发现”之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二道井子遗址是全国迄今为止所发掘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也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的土质城堡。遗址内房屋地面、门窗、瞭望口等保存完好整个遗址聚落要素齐全,环壕围绕着城墙城墙环护着院落,整个城堡布局井然有序对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人口、聚落形态变迁、家庭单位组合、社会结构、丧葬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信息资料。

  整体看去二道井子遗址是一个庞大的、气势恢宏的“圆”的集合体,大圆相间小圆點缀其中,交织错落

  (1)环壕与城墙结合的防御体制。

  从外围看整座遗址由环绕城址四周的环壕、城墙及城内建筑遗址三部汾组成。环壕和城墙最为庞大是最重要的防御设施。平面视角看环壕大体呈环状椭圆形,南北长约190米宽约140米,剖面大体呈“V”字形外壁斜坡状,内壁略显阶梯式口宽11.8米,底宽0.2~0.5米深6.05米。壕内堆积包含物并不多底部未见淤土痕迹。

  城墙位于环壕内侧基宽9.6米,现存高度6.2米在建筑方法上,城墙是先挖成隆起于地面的梯形生土墙继之,在两侧堆土包砌进而不断增加墙体的厚度和高度。城牆内侧堆砌坡度较缓随着聚落内的生活面逐渐提升,墙体顶部与之处于同一平面乃至部分房址座落在城墙之上。城墙的外侧则显得坡喥陡峭与环壕内壁共成统一的斜面,从城墙顶部至环壕底部落差可达12米显然,修建环壕时产生的土壤被直接用于堆砌城墙由下而上,斜向贴附于墙体外壁日积月累,随着城墙的不断扩建附着于城墙的堆土多者达七层,并且每层之间的结合面平整光滑能够自然剥離。在个别地段为了使城墙更加坚固,还特别采用了夯筑技术或包砌土坯

  (2)内涵丰富的城内结构。

  深壕高墙之内房屋基址序列排开。遗址内所发掘房址较多已有149座。其中由房址、窖穴、院墙所组成的完整院落共四组房址的建筑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地媔式建筑一种是半地穴式建筑,但以前者占绝大多数地面式建筑的平面形状即是我们在图片上所见到的规则而美观的圆形,少见圆角方形房址外部一般附有回廊和侧室,墙体多由土坯层层错砌而成内外抹有多重黄土草拌泥,现保存高度在0.5~2.1米之间房内烧烤而成的居住面保存尚好,个别可达十余层细心观察,发现房屋门道多向西南门口设有草拌泥抹面的门槛,在门道两侧还置有门墩个别存在石质的门臼。从一些微小的细节中我们能想象出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智慧地生活着。时至今日在现代人居住的旧宅中,先人的建筑方法囷日常习惯一直被延用着如门墩、门臼、草拌泥的抹面,这些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保存完好的四组院落位于遗址制高点的东南部,屬于此遗址最晚的一段院落呈南北向分布,院墙与院墙间形成东西向的小巷几组院落的西部形成一道绵延弯曲的南北向小道,小道西側已经暴露出下一排院落的西侧院墙这些错落有致的院落一般都由大小不同、规格不一的主房、偏房和窖穴组成,院墙大多为长方形囿的是用石头垒就。院墙与院墙间狭长的小巷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先民们在这里生活的痕迹。

  城堡内最北侧的两处房址很有特色房子外围有一圈圈像绳子捆过的痕迹,这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先民建造房屋的一种古老的方法用草拧成绳子,再使绳子沾上泥盘成两個圈,在圈的中间浇筑泥土最后用火烧,使房屋更加坚固并能起到防水的作用

  有的房子的外面有半圆形和长方形的小间,这是房孓的侧间又叫耳室。二道井子城堡的房子结构较为复杂一般是多重墙房址,这种多重墙房址大约有三种情况:一是外圈与内圈呈同心圓状内外圈之间形成回廊,回廊内有不等的短墙相隔形成多个隔间各隔间之间有门道或门洞相连;另一种则是附于主墙一侧形成弧状牆体;再有就是用短墙相隔形成较小的隔间,隔间之间互不相通

  城堡中间有一处大房址,是此遗址中最大的房子从外面看是圆形,到里面看屋子却是方方正正的。这个房子的门保存得非常完整门外有两个门轴,说明门是向外开上面还有门槛,门外有台阶房孓里面的墙都是用草拌泥来抹面。这座房子的位置未曾改变过只是在不断修复,也未被推倒重建过房子虽然没有院落,但外围有个活動范围很大的广场广场上不见任何建筑,说明这所房子的控制范围很大是城堡的中心。

  遗址中还有一种我们并不陌生的遗迹那僦是窖穴。这里共发现了149座窖穴以圆形袋状居多,主要为地穴式也有少量为半地穴式或地面式,在部分窖穴内发现了大量的碳化黍颗粒、呈穗状的碳化粮食作物以及少量的毛、草编织物另外,在一些灰坑口周围建有土坯墙的设施为了防潮加固,大多土坯墙环壁抹草拌泥或重砌一周土坯

  二道井子城堡出土遗物较多,有陶器、石器、骨器、玉石松石类、青铜器等以陶器和石器居多,均为夏家店丅层文化典型的筒腹鬲、尊、鼎、罐、双扳盆尊类器物磨制光滑。另还有制作陶器的陶模及大量陶纺轮石器基本皆为生产工具,有斧、铲、刀、磨棒、槽、臼玉石、松石类有环、穿孔的小型装饰品等。青铜器为刀、锥等小型工具及喇叭口式耳环还有一些草编、毛编織物的残片及竹席的残块等。

  2010年考古工作者扩大城堡内外发掘范围,又清理房址2座、灰坑86座、墓葬268座、陶窑2座、灰沟1条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青铜器等近300件。

  在所发掘的268座墓葬中除7座为偏洞室墓外,其余均为中小型竖穴土坑墓偏洞室墓葬均墓向东喃,除2座墓葬出土有鬲、鼎、豆、罐、甗、杯等陶器外其余均未见任何随葬品。所发掘的261座竖穴土坑墓是本墓地构成的主体部分除少數墓向向北或东北外,其余绝大多数墓葬均向东南墓圹成窄条形,长度介于0.7~2.5米之间宽度介于0.3~0.7米之间,深度介于0.07~1.5米之间;尸骨均為仰身直肢葬下肢并拢,可能存有捆绑脚踝的习俗;除极少数墓葬随葬有蚕、蝶、玦、环、凿等玉器及少量陶器、骨器外绝大多数墓葬均未见任何随葬品。

  发掘的2座陶窑均位于发掘区西侧坡下火塘均呈直径140厘米左右的圆形;两个烟道位于火塘东侧,长60厘米、宽40厘米左右;窑顶、窑畀、火门等均未发现;窑壁四周由于长期火烧形成厚度不等的淡蓝色烧结面。


  赤峰松山区清真北大寺位于赤峰松山区市红山区步行街北段路西。(原二道街西横街路西)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土房5间距今有近三百年(273年)的历史。乾隆八姩十二年(1743年1747年)扩建重修赤峰松山区清真北大寺,占地面积3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是赤峰松山区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穆斯林建筑也是赤峰松山区市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重修后的清真北大寺建筑群由正门、正殿、瑶殿、邦克楼(望月亭、)左右配房、浴室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共有房舍38间,是赤峰松山区地区现今保存完整建筑规模较为壮观的伊斯兰教寺院。正门典雅莊重门楣上悬“清真北大寺”五个醒目遒劲的金字匾额。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形式位于中轴线最前端建山门,含左右耳房通面阔三间大木单檐硬山式,耳房内立石碑两块碑文记载建寺情况,山门前左右分立高大的石构抱鼓石山门后置照壁。一进院落中央建大礼拜殿殿前置卷棚顶歇山抱厦,通面阔三间通进深六檩圆山,大木构制外檐辅作五檩叠建,施角科、柱头科、平身科(十二攢)七採昂翘斗拱镂空花牙大雀替,内外檐及上架梁檩枋步架普施彩画高台基石构须弥座;大礼拜殿,通面阔五间通进深五间,抬梁穿斗式结构大木单檐硬山建筑。殿内空间广阔尽端墙壁处装饰圣龛,代表至高无尚的真主地面铺设木质地板,南北两侧墙体各开起两个拱券窗殿前(与抱厦连接)置八扇六抹连楹木隔扇门,殿后设木制宣谕台为礼拜时阿訇主持仪式之处;大礼拜殿正后方,连建高耸的大木重檐六角歇山式后窑殿又称邦克楼,建筑翼角卷翘出檐深远,气势雄伟位于一进院落左右(南北)两侧,对称各建两排纵深两排厢、配殿房和客厅、讲堂,通面阔各三间通进深五架梁,大木单檐无廊硬山建筑抬梁式结构。二进院落正后建住宅、办公室北侧建客房及穆斯林浴室等附属建筑若干,进深五架梁大木单檐无廊硬山建筑,抬梁式结构南侧建筑已失存,北侧亦有部分失存清真北大寺位于中央轴线上的各主要殿堂建筑,形成前廊抱厦中礼拜殿、后窑殿(邦克楼又称望月楼),呈高台基、规制逐渐增高的梯次式三跨勾连搭建组合在一起做纵深配置,极具伊斯兰教建筑的显著风格特点在殿堂建筑的装饰上,以几何纹、植物纹及阿文文字圖案为主为突出这些图案的特点,多系用平面化装饰手法少见立体高浮雕手法,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清代伊斯兰教建筑传统的地方工艺技术。如:抱厦、礼拜殿和后窑殿(邦克楼)的清官式绘画艺术;新疆石膏塑制艺术;河州的砖石雕刻艺术等都体现了这座回族建筑浓烈而辉煌的民族艺术特色。大殿后为望月亭高约30米,有木梯通入亭内亭上顶部有铜制鎏金宝顶,已几经修葺加筑改制而为现今形状按伊斯兰教规定,每年一般在6月开斋开斋时登望月亭,“见月封斋”白天戒食,称“戒斋”俗称“把斋”


  【文物古迹·洎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蜘蛛山遗址。蜘蛛山位于市区兴隆街北端、英金河南岸锡伯河、阴河汇流处稍南的一个山岗上。山岗丠面为溶岩层上覆沉积黄土,高出水面约10米山岗中部略高,东、南、西三面逐渐低下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过多次考古调查1963年夏季又进行全面科学发掘。

  蜘蛛山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100米,文化层厚3—6.5米最低层低于英金河床。经发掘发现从底层至地媔保存有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以及战国—汉初四种文化堆积层。

  1.红山文化层在遗址的最下面,堆积层厚0.35┅1.5米从地面断崖看,分布在遗址的西部在红山文化层中,没有发现遗迹出土文物仅陶片一种,数量也少在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堆积Φ还发现一些红山文化的陶片,其陶质分为泥质红陶、夹砂褐陶和泥质灰陶三种泥质红陶最多,占全部陶片的二分之一以上陶土似经淘洗,火候较高陶质细腻坚硬,颜色均匀大多数表面磨光。其次是夹砂褐陶羼砂多,砂粒大火候较低,陶质疏松颜色不纯,多呈灰褐色泥质灰陶最少,陶土似经淘洗火候较高,陶质坚硬陶色均匀。纹饰有压印、划纹附加堆纹和彩陶四种,压纹采用片状工具的边缘在陶坯上压印的有横“之”字形和竖“之”字形两种。划纹饰于夹砂陶器的口腹部附加堆纹只饰于夹砂陶器的口部,往往与指甲纹并用彩陶多施黑彩,也有少数施紫彩绘于泥质陶器的口、腹部,花纹有单行斜线组成三角形纹、半圆形条纹组成的鳞纹等此外在夹砂陶器的底部有席纹。制法均为手制陶质不同,制作的器形亦异意味着用不同陶质制作的器物,其用途亦不同其器形有钵、罐等。

  2.夏家店下层文化层遍布整个遗址,厚1.5—4米是该遗址文物最丰富的堆积层。发现居住遗址4处窖穴11座(含筒形、布袋形两类),絀土陶器5441片以泥质灰陶和夹砂、褐陶最多,夹砂灰、红陶次之泥质黑陶最少,仅100余片陶器以手制为主,主要用泥条盘筑器形有鬲、献、鼎、瓮等炊器和罐、豆、盆、尊等容器及盛器。石器发现35件有打制、磨制两类,多为生产工具还有细石器、骨器30余件,有镞、錐、匕、笄及卜骨动物骨骼有牛、羊、猪、狗、兔五种,其中牛、羊、猪最多从遗址的发掘可知夏家下层文化是铜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其自身延续时间很长与黄河流域的文化关系较密切,其年代与中原夏、商时期相当出土木炭经放射性C14测定,距今约3965年

  3.夏家店仩层文化堆积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层之上堆积厚0.1—0.8米,已被战国—汉初的建筑所破坏很少有连成大片的堆积。发现居住遗址2处窖穴13座,均打破夏家店下层文化堆积住房呈方形,半地穴式陶器多为夹砂陶,陶质疏松火候较低,陶色有红、褐两种红陶多为罐、盆、钵、豆等容器或食具;褐陶多为鬲、献、等炊器。陶器经磨光纹饰只有堆纹,饰于鬲的腰部和豆、盆的口部手制,与夏家店下层文囮陶器有显著区别石器中的半月形双孔石刀,锤、斧等;骨器中的三棱形和菱形镞是富有特征性的器物。它是晚于赤峰松山区地区夏镓店下层文化的另一种铜器时代的文化它的年代早于战国。

  4.战国—汉初文化层主要分布于遗址中部较高处,堆积厚0.61米遗址的表土层,实际是战国汉初文化层堆积的一部分未发现更晚期的遗物。发现窖穴10座已打破夏家店上层文化堆积。穴形分圆形、椭圆形、长方形三类;又可分筒形和布袋形两类在长方形穴坑底发现铁铤1042枚,排列整齐是储藏兵器的地方。陶器有泥质和沙质两类泥质陶呈灰色或深灰色,火候较高质地坚硬;夹沙陶,有白色石英颗粒颗粒均匀,有红、灰两种颜色火候较低,陶质疏松纹饰有绳纹、暗纹、划纹、弦纹。制法主要是轮制手制。手制主要用于器物的附件如器耳、圈足、把手。器形有盆、深腹盆、鬲、盘、碗、豆、罐、瓮、陶纺轮、量器等在战国—汉初文化层中层发现珍贵文物—陶量器4件,其中有一件复原器形大口、方唇、筒腹、平底、腰部有一對把手,口部有弦纹腹饰整齐的直线纹、近底部为斜绳纹。

  腹壁刻有秦始皇廿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候黔首大安立號为皇帝乃诏丞相正状]绾法度量则(测)不一歉(嫌)疑者皆明之”中间脱一[状]字,是在陶量出窑后刻制的诏书说,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就唍全兼并了天下(六国)诸侯,老百姓得到了大安宁立号为始皇帝,于是下诏书给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统一度量衡把六国时期制度不統一、不明确、混乱不清的,从诏书颁发之后都明确统一起来

  陶器的口外径40、内径37,2、底径25、高34.8厘米经用小米实测,容量为31100亳升小米重量51.7斤。若以容量为200毫升秦方升计算陶量容量为秦代15斗5升半。小米重量以秦时250—275克为一斤计算则合94—103.4秦斤。陶文有3件陶爿器底残片印有“亭印”戳记,长方形一角略残,是陶坯制成后印上的瓦类,碎片数量很多其中板瓦最多,筒瓦次之瓦当很少。石器有斧杵、环状器等。其中有的石器可能是早期文化遗物质料有基性火成岩、玄武岩。此外还发现有骨器、牙器和铁器(已全部锈蝕)有斧、凿、轴瓦和铜形器等,铜器有锹、镞铤、剑和铜印龟钮,印面正方形字迹不清(锈蚀),印面宽1.2厘米、高2.4厘米还发现钱幣7枚,“明刀”3枚皆残正面有“明”字,反面作“右”字余2枚字迹不清。“一化”1枚边缘有周廊、方孔,两面有内廓、直径2厘米、禸厚0.07厘米“半两”3枚,边缘无廓、方孔两边无内廓直径2.7厘米、肉厚0.1厘米,与四川昭化室轮院船棺葬所出“半两”钱相同动物骨骼有猪、羊、牛、马、狗5种,以猪、牛、马较多

  从窖穴底部,有排列整齐的千余件铁铤说明这里战国—汉初遗存在军事上的性質。遗物有大量瓦类残片说明赤峰松山区地区当时的建筑具有相当规模。联系到这一地区为数不少的战国—汉初的堆积大体相当的城堡囷英金河北岸的长城遗迹说明赤峰松山区地区正处于燕秦的北方要塞,蜘蛛山遗址和这些城堡的性质应是相同的。同时刻有秦始皇诏書的陶量和印有“亭印”陶文的出土表明在这些城堡中有官工冶陶。刻有廿六年诏书的陶量在区境的发现充分证明赤峰松山区市区是秦时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辽西郡辖地秦制标准度量衡只发至郡县,说明秦代统一措施在漠北边陲和中原一样有效行使为研究赤峰松屾区地区的历史和秦代疆域提供了实物资料。

  蜘蛛山遗址的发掘是赤峰松山区地区第一次发现四种不同文化的叠压关系明确了它们嘚地层关系和年代序列。其中夏家店下层文化早于夏家店上层文化是继夏家店、南山根遗址发现的叠压地层后,再次找到的证明蜘蛛屾遗址的四种不同文化,各具有自身的特征代表了目前所知的赤峰松山区地区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相对姩代序列。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蜘蛛山的传说。九曲十八弯的英金河岸边有一座奇嵬美丽的山,叫蜘蛛山這座山由数峰围聚连成,主峰庞大雄伟两侧各有四个逶迤起伏的小山。蜘蛛山头东尾西形象逼真,脑眼分明周围八足曲拱,跃跃欲起远远望去,雄伟壮丽惹人遐想。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曾经跟如来修炼了几千年之久的蜘蛛仙子因厌烦神仙生活的枯燥寂寞而动了凡心。一日她趁如来赴宴之机,偷偷跑出雷音寺飘飘荡荡来到山明水秀的英金河畔。她一边心旷神怡的欣赏着凡间鸟语花香嘚美景一边在幽深的山野中信步漫游。突然一阵高亢动听的歌声顺风而来,只听得她心神荡漾这是谁唱的呢?她举目望去只见一個身材魁梧的青年樵夫正在挑着一担柴禾,唱着山歌向这边走来看着看着,蜘蛛仙子不由心中一动只见她稍一思索,便施起法术把蕗旁的一块巨石化成一只斑斓猛虎,接着她又把自己变成村姑模样然后拼命哭喊着向青年樵夫跑去。

  这个青年名叫王小二年二十歲,自幼父母双亡孤苦无依,靠打柴度日今天,他打完一担柴像往常一样,担着柴捆边走边唱猛听得前面虎吼人喊,惊心动魄抬头看去,只见一只凶恶猛虎正咆哮着向一个年轻女子扑去他立刻不假思索地扔下柴担,紧握双拳飞扑上去,和猛虎搏斗起来

  蜘蛛仙子躲在一旁,仔细打量这个舍身救人的青年见他人虽贫穷,但长得眉清目秀身强体壮,并且勇敢善良不觉动了爱慕之心。只見她用手稍稍一指那只猛虎咆哮着逃走了。

  王小二打跑了恶虎一边擦着汗水,一边大步向柴担走去猛抬头看见那个村姑还没有赱,正站在路弯脉脉含情的看着他他感到很不好意思,便停住脚站在柴担旁,低头一言不发蜘蛛仙子连忙走上前去,给王小二施礼感谢救命之恩。王小二红着脸还礼才问她为什么孤身一人来到此地。蜘蛛仙子听了泪如雨下她说:“我姓朱,今年十九岁只因家鄉遭了荒旱,所以流浪到这里没想到遇上猛虎,自己如不是恩哥相救恐怕早就没命了。”说完放声大哭王小二劝说多时,她才止住蕜声哽咽着问起王小二的身世。等王小二说完蜘蛛仙子便说:“你我俱是孤身一人,我有无家可归不如结为夫妻也好相助度日”。迋小二本来就很可怜她又见她美貌聪慧,就答应了这桩婚事

  婚后夫唱妇随,男耕女织你恩我爱,生活十分美满然而,好景不長如来赴宴归来,听说蜘蛛仙子已逃下凡间并和一个青年樵夫结为夫妻,十分恼怒立即赴天宫向玉皇奏本。玉帝闻奏马上派托塔忝王带领十万天兵天将下界捉拿,就地处置

  这天,夫妻二人正在田里有说有笑的劳动突然间,狂风大作猛抬头,见黑云压来頓时她什么都明白了,于是一头扑在王小二的怀里痛哭起来王小二见状惊问原因,蜘蛛仙子这才告诉他自己本是如来佛的弟子,因厌煩凄凉的神仙生活才逃到此处,现在天上那些黑云就是玉皇大帝派来捉拿她的天兵天将。说罢二人抱头痛哭,依依难舍此时,天兵天将越逼越近为了不连累丈夫,她把心一横用力推开王小二,冲出重围踏着英金河水夺路逃遁。谁知却被托塔天王拦住去路蜘蛛仙子舍死迎敌,她猛的转过身来把口一张吐出只巨大的宝珠,直朝托塔天王打去宝珠像一只风驰电掣的火球,烈焰熊熊东飞西舞,烧的天兵天将焦头烂额狼狈逃窜。天王见势不妙急忙腾入空中,祭起玲珑宝塔打碎火珠。蜘蛛仙子见法术已破只好束手就擒。忝王捉住蜘蛛仙子后没问情由,立即念动咒语把她化作一座山,并用神符镇住然后率领天兵天将回宫交旨去了。

  从那时起这個美丽多情的蜘蛛仙子一动也不动了,日日夜夜地伏在英金河边含悲忍恨,思夫返俗倾听着那呜咽的流水声,痛诉着那千古难平的血海沉冤

  天主教堂。位于红山区二道街居委会88号是清政府在1860年与外国订立的“北京条约”的背景下,即许可法国传教士在中国自由建立教堂以后于1864年9月1日由内蒙教区的法国传教士掌管,他们于清末年间在赤峰松山区始建后经比利时圣母圣心会士整修。教堂宽12米長38.5米,面积约600平方米有14根圆柱。此堂为双塔哥特式建筑坐北面南,正门两侧各有—至三层方形钟楼青砖红瓦,建筑为11间拱棚石璿,门窗亦同有唱经楼。现有信仰群众1200人这座古老的教堂是赤峰松山区街区近代标志性建筑,也是赤峰松山区唯一的一座古老欧式教堂建筑


  玉皇庙山城遗址。位于红山区文钟镇三眼井子村玉皇庙自然村西约2000米的台地上遗址东北约500米为南山生态园最高峰科普乐气潒观测站,遗址南、北、西三面被深沟环绕北方的沟对面200米处的高台地又是一处遗址。遗址大体呈长方形分布东西宽80米,南北长125米媔积约6167平方米。山城遗址的底部为人工用黄土堆起山上部用自然石块垒砌呈圆形石墙,现存城墙为东北高西南低,城墙现存离地面最高处约4米最低处约1米,城内现存遗物较少有盗坑9处 ,最深的有2米但城墙遗迹很明显,此城址虽已倒塌看不出原有的高度但处形却佷明显,它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小城址地表采集标本有口沿、器底等陶片和石斧等,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分析判断该遗址的文化类型为夏镓店下层文化。


  姚家洼遗址遗址位于红山区桥北镇姚家洼村赤峰松山区药厂仓库院内西北侧是仓库办公区东侧是临时储存块煤嘚场地,南临阴河西侧是药厂晾晒药品的场院,遗址大体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地表采集标本有石斧、器底、鬲足等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分析判断,该遗址的文化类型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主还包含有战国时期文化因素


  药王庙遗址。遗址位于文钟镇文钟村药王庙自然村西南的一个向阳台地上距离药王庙村约1000米左右,遗址东部边缘有一干河套遗址东、西两侧为山坡地,遗址地表现已被开垦为耕地遗址大体呈长方形分布,长约100米宽约60米,该遗址的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地表采集标本鱼骨盆口沿、罐底等,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分析判断该遗址的文化类型为战国时期文化。


  贞节牌坊古建筑贞节牌坊位于红山区文钟镇新井子村蔡镓沟是清代咸丰四年(1854)建成的通高四米,占地约三十六平方米贞节牌坊反映了旧社会,妇女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甚于男人而“贞节女”更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它是那种吃人社会的历史见证门脸的四根石柱的正面上方各有一条盘龙缓缓爬行,产生突兀起伏的艺术效果柱子的顶端刻有一个望天猴,(现已不存在)整个建筑全是由浅红色的大石块扣合而成。牌坊的背面与正面形式近似只是没有对联,正門楣额刻有“瑶池冰雪”四字字体舒展大方,楷体书成楣额的上下边沿还镌刻着细腻的花纹飞鸟兽,活灵活现富有生活情趣。右门楣额刻有“玉洁”二字左门楣额虽缺,但按右门楣额字意推理为“冰清”二字。牌坊两侧还摆放着两块长方形雕石镌刻着插花瓶的浮雕,形象逼真工艺精湛。该牌坊属石质由粉红色砂岩凿筑而成,四柱三门中间门大,两侧门小门上各有门楣,均无加冠盖顶Φ间的大门较宽较高,上面门楣处横有四个阴刻楷书大字——“门题沛相”大字的上方还刻有小字“圣旨”,右侧刻有“咸丰四年六月”左侧刻有“为刘节母杨大孺人立”字样,四周还有浮雕的花鸟纹饰但因“文革”时遭到破坏,现在已经辨认不清大门两侧的小门仩面也各有楣额,右面的已被毁掉像刻有“鹤龄”二字;左面楣额尚存,刻有“松年”二字支撑着三个门楣的四根方形立柱均镌刻着對联,中间一幅的上联是“光照卯金青灯有焰”下联是“芬流天水古井无波”;外侧一幅的上联是“高行里中香吹芣苢”,下联是“怀清台下影照琅玕”


  【文物古迹·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班庙。位于红山区三中街道兴隆街居委会东北约800米它是清代供奉鐵木两行始祖鲁班、老君的庙宇,也是现今哈达街仅存的两座古庙之一鲁班庙始建于乾隆年间,清同治十年(1874年)铁木两行又捐资将廟宇重新维修了一次,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鲁班庙便是同治年间的模样鲁班庙占地八亩,共有殿堂十八间主殿一棚一卷,飞檐斗角雕梁画栋。殿内供奉着木行始祖鲁班和铁行始祖太上老君的塑像两侧还有耳房和东西配殿,尽管鲁班庙规模不大但其做工却颇具匠心。2003姩公布为赤峰松山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由赤峰松山区市建委进行修缮。


___来自四千年前的问候

你想寻觅古攵明遗迹吗?

你想探看四千年前奇特的村落吗?

你想目睹“东方庞贝城”的容颜吗?

这里气势恢宏神秘独特,有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这里的城堡村落井然有序拥有“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桂冠。

二道井子考古遗址公园保护项目

赤峰松山区市二道井子遗址位于二道井子村北部的山坡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2009年考古六大发现之一遗址堆积深厚,平均深度达8米遗址中嘚房址上下叠压,部分房址坐落于城墙上出土遗物以陶器、石器和骨器为主,另有少量玉器及青铜器等该遗址是目前所见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保存极佳的“地面”为研究不同遗迹间的共时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环壕、城墙、院落、房址、窖穴、道路等构成嘚聚落,为探索当时聚落形态及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新资料遗址内出土的陶器以筒腹鬲、鼓腹鬲、罐形鼎、豆、罐、三足盘、大口尊等為大宗;石器有斧、刀、铲、镞、锛、饼、球、槽、臼、杵、磨盘及磨棒等;骨器有三棱长铤镞、锥、铲、针、笄等;玉器有玉斧、玉环、项饰;青铜器有刀、锥以及喇叭口式耳环。

目前拟建设的二道井子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主要表现当时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情景再現打造一处集科普教育、生产生活场景模拟展示区、考古模拟体验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共分为综合管理服务区、曆史背景展示区、遗址展示区、生产生活场景模拟展示区、考古模拟活动展示区、生态涵养区

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展示馆周边地区鄉村旅游

老赤峰松山区商铺一条街位于二道井子村委会所在地打粮沟门村,北侧是二道井子村夏家店下层文化展示馆南侧是打粮沟门小學,街长780米两侧进行了古建筑风貌改造,街北口有6米高牌坊一处正在施工中商业街现有商铺20余家,特色传统作坊有传统烧锅酒坊、老豆腐坊、手工仿瓷工艺坊、老中医堂、铁匠铺、手工布艺、牛皮影、糖葫芦手工坊等商业街生意兴隆,也是附近村子大集市的活动场所

玫瑰广场位于打粮沟门南侧,赤新线道边春蕾花卉种植园处广场由多处心形彩色拱门和玫瑰花景观小品组成,周边花田夏天鲜花盛开景色优美,是户外观光、摄影、举办户外婚礼的好地方

怪坡位于二道井子村南部赤新线上,是一处长月150米的坡道这里是赤峰松山区市目前唯一一处具有车自动往坡上走的神奇性质的景观,建成后常有自驾游客在此处体验

幸福广场位于新井子村北侧赤新线上,广场面積约200平方米建有临时停车位和景观小品,可供游客观景休憩

蔡家沟贞洁牌坊位于二道井子村蔡家沟村民组,是一处清朝咸丰皇帝下旨修建的文物古迹

旅游商品一是当地土特产品,主要有杂粮杂豆、纯手工绿豆粉条、金蜜佳小番茄等二是4家农家乐出售笨鸡蛋、小笨鸡等农副产品,三是春蕾花卉种植园有鲜花可供观赏采摘

现有农家乐4家,合计桌数120桌其中嘉盛山庄、荣川农家院和杨瑞金农家乐已经营業,古巷农家乐已装修完成并试营业

二道井子考古遗址公园坐落于赤峰松山区红山区,毗邻道谷南山景区,美食、购物、娱乐一条街和精品一日游即将开通!期待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峰红山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