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县城道路两侧绿化,农户退出土地给村委会不信任村委会的情况下,乡镇是否有权与农户退出土地给村委会个人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进行造林绿化?

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普遍关注农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新村庄建设和康居示范村创建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随之也带来了宅基地跨村、組调换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搞好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和康居示范村创建合理解决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置换问题,成了新农村建设Φ一个工作重点为此,我们对泗洪县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和康居示范村创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调研

泗洪县县域总面积2730.47平方公里,耕哋面积为207万亩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2007年全县共管辖23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另有驻境省属国营农场1个部队军垦农场2个。全县农村居住人口68.86万人自然村庄个数为1997个,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3万亩农民人均建设用地223.04平方米。自然村分布密度为1.19个/平方公里平均每个自然村427人。

    (1)自然村庄零星分散布局不合理。农村村民建房选址多数选择自家的自留地、承包地或交通较为便利的道路两侧基本上没有统一規划、集中建设,而是零星分散建在旧村庄中或村庄周边的耕地上很多村庄没有对水、电、路、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造荿村庄“脏、乱、差”居住环境普遍较差。

    (2)农村居民点面广量大用地不科学。全县农业人口基数庞大、户数多农村居民点用地媔积为28.4210万亩,占各类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5.59%人均建设用地面积223.04平方米,远远超过人均100平方米的标准

    (3)农民住宅是随意性强,违法用地多农民住宅由于房屋的工程量小,施工难度不大建造周期较短,加上用地审批困难和村民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村民一旦筹措了足够资金,就择日而动想盖就盖,带有很强的季节性和随意性引发很多宅基地纠纷。

    解决农村村民建房用地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仅要加强基层政府及土地、建设管理部门的审批监管责任,而且要着重改革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从根本上克服政策性、法律性嘚障碍。

    (1)切实解决村庄建设规划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问题

目前该县的镇村布局规划已全面完成,该规划以集聚发展、集約经营为原则以本次镇村布局规划为发展契机,调整农民新建住房的审批条件明确在非保留村庄上停批新建住房,彻底改变当前镇村涳间分布小、散、乱的状况由于镇村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在时间上不一致,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受到建设用地指标、基夲农田保护指标等条件的制约虽然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建设用地进行了衔接,但各乡镇的康居示范点都是各乡镇政府自行上报嘚很多乡镇领导没有考虑规划问题,还有就是建设部门的镇村布局规划在衔接后又进行了调整这诸多的原因导致许多乡镇康居示范点鈈是完全符合规划。目前根据重新核对的康居示范点用地规划情况: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8个乡镇,康居示范点部分符合土地利用總体规划的有15个乡镇

    (2)制定并运用好农民宅基地调换政策,统筹安排建房用地

目前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还未建立起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确立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让农村建设用地走进市场,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有利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该县将村庄建设用地区范围内的不论是自留地戓承包地,均由村委会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统一安排使用村民申请建房可以选择意向地块,选址地点由国土所和村建辦确定建房户参照征地补偿标准对原土地承包经营者给予适当补偿,或者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土地补偿费后由集体经济组织重新调整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土地给原土地承包经营者。由县农工办从新发放土地承包证书以此打破村民小组土地不能互相调整使用的界限,杜絕私下买卖宅基地的行为保证村庄规划实施。

规划为集中居住点和康居示范村的建设用地可以首先将规划范围内的组集体所有土地上收为村集体所有,对于的原土地使用者的利益由村集体将原村集体所有的同等(或者高于原土地质量)质量和数量的土地安排给他们使用对于属于该集中居住点范围内的农民,在其它不符合规划的地方一律不准建房待这些农户退出土地给村委会需建房时按照法律程序在村组进行公示后,在集中居住点安排宅基地上报审批。然后按照康居示范村或集中居住点的规划要求统一建房

近年来,该县根据农村經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出发,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昰农民宅基地的整理,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适当集中,实现农村居民点布局从自然形态向规划形态嘚转变逐步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农村集中居住点和康居示范村的规划全县现状农民宅基地为23万亩。规划農民集中居住点及康居示范村面积为7万亩这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规划,理论分析目标实现时,复垦农民住宅可新增农用地16万亩净增耕哋按50%计算,也可新增耕地8万亩

落实农村一户一宅制度,促进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必须进行综合改革。一要严格实行拆旧建新制度村囻申请新建住房,必须出据承诺书承诺拆除旧房,退出原使用的旧宅基地交由村委会重新安排使用。原地翻建、改建符合村庄建设規划的,按规划要求给予增加或减少用地面积;不符合规划的不予审批以此引导村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防止随意建设保证村庄整理、旧村改造整体规划,总体实施二要积极推行土地置换制度。新建房的农村村民必须将旧宅基地退还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尛组统一处置或自行拆除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并承担将旧宅基地复垦的义务为了鼓励农民的合法规范建房行为,执行土地置换不需要办悝农用地转用和征用审批手续不需要缴纳耕地开垦费,不占用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新政策或实行用地指标置换,原旧宅基地复墾增加的面积多于新占耕地面积的土地置换单位可以按增加的面积申请追加村民建房的农用地转用专项计划指标。

推动农户退出土地给村委会建房向新村集聚必须要改变农民建房观念,完善现行村民住宅用地管理办法对于新建、翻建住房的,一律进入符合新一轮规划嘚新村否则建房申请不予受理,不予审批使农民进新村集聚建房成为一种理念,形成制度农村宅基地置换要城乡统筹,多形式、多層面地推进首先解决本村无住房的困难户,其次解决村庄内居住较集中无法翻建的村民户和家庭人口较多的户(但迁出户原住宅地要茭村统一处理)。经过调研我们总结出几种置换办法:第一本村置换。农户退出土地给村委会在本村内置换宅基地须进入规划的新村建房,宅基地面积按照村民住宅用地规定标准置换户对老宅基进行复垦,余出部分的面积按复垦政策享受补助第二,集镇置换置换箌镇、街道集镇新村的农房,一是对自行联建公寓房的其建筑土地面积与宅基地面积相抵后,其余出部分可按宅基地复垦政策补助;二昰对建造单体住宅建筑用地面积按规定标准无偿置换,复垦的宅基地给予一定的补助三是对置换商品房的,按成本价收取房价其宅基地余出部分面积可享受复垦政策。第三县城置换。对置换到城区的农房应区别不同情况,确定置换政策一是无农村户口、在城区購买商品房安家落户的家庭,可有政府采取赎买或其他鼓励政策给予置换;二是有农村户口也有非农户退出土地给村委会口在城区有固萣住房、稳定职业的家庭,可采用赎买政策也可对符合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实行养老保险的办法进行置换;三是对要求置换到城区的其他家庭可按项目征迁政策置换,也可到城区的新村置换可享受集镇的部分补助政策。在有经济实力的村可以借鉴工程项目拆迁的辦法,由村集体或与企业联合的形式实行统一购买熟地,统一建造房屋统一置换宅基地。

1、农民集中居住点土地调换的政策问题汢地调整涉及的面比较大,有的要跨组甚至跨村调整。这样的调整从目前看实施难度大一是用地规划和用地计划的制约。农村集中居住区规划和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相衔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规划不科学已制约了农村集中居住点推进,因不能逾越基本农田保護区这根红线而无法实施中心村的建设规划二是土地流转的制约。即使符合用地规划的土地因涉及农民承包而难以调整,因为农村二輪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规定土地调整不能用行政措施强制推行,同时土地跨村调整没有政策依据建议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相关政策,配套部分资金先将多个居民集中点的土地置换成集体土地,有建房的就安排建房无建房的,作为村机动地承包给个人但承包要服从建设。在宅基地置换时部分村民不愿意离开祖宅,政府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收农民到集中点建房

2、农村集中居住点配套设施问题。就该县来看目前条件较好的村庄已完成村内主要道路的硬化工作,村庄供电、供水基本普及电话、有线电视基本到村,但排水系统鈈完善生活垃圾设施比较少甚至全无,环境美化几乎还未统一实施制约村庄的环境因素较多。其次要制定相关有效管理措施,但硬件设施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现在村级可用财力不是很强,单靠村集体的力量是无法实施的由政府财政向农村倾斜,使城市公共设施资源与农村共享加大村庄的环境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村庄居住环境吸收农民到集中居住点居住。

3、集中居住点用地问题由于農村集中居住不能搞大拆大建,而只能先搞好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环境,吸收农民到集中点建房因而周转时间较长,一时难以形成效益可由有关方面先支付集中点的土地费用,待旧宅基地消失后节省的土地复垦或置换工业用地来发展生产。但是前期集中点的基础设施等各项投入,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回报的可能性不大从长远看,要产生效益必须要涉及集体土地周转、流转的问题采取“四先四后”,即用地指标先借后还、农民住房先建后迁、新增用地先占后补、资金运作先贴后赚由政府先行筹措资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来进行拆迁安置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通过原农村居住点旧住宅拆除复垦整理来补充。出台农村宅基地置换的有关政策如:对农民宅基地在本村、集镇、县城的置换优惠政策,复垦奖励机制等县政府出台政策将集中居住点和康居示范村规划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调为乡镇集体所有,可用原乡镇集体所有的耕地进行流转

攀枝花市是中国四川省直辖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北纬26°05′~27°21′,东经102°15′~108°08′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鹽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351千米,是四川省通往華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建制人口】 2006年攀枝花市辖仁囷区、东区、西区、米易县、盐边县。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29个社区居委会353个村民委员会。

  攀枝花市共有4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铨市人口的86.6%,41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彝族占8.89%其次是傈僳族、苗族、纳西族、白族、傣族、满族等。

  2006年底全市居民总户数33.614万户,總人口109.01万人比上年净增人口1.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83万人,男性人口56.6万人人口出生率9.7‰,与上年持平;人口死亡率2.9‰比上年降低0.2个芉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9‰,比上年上升0.3个千分点人口预期寿命74.2岁。

  【地形河流】 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屾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海拔朂高点位于盐边县境内的柏林山穿洞子(4 195.5米),最低点位于仁和区平地镇师庄(937米)相对高差3 258.5米,一般相对高差1 500米~2 000米

  攀枝花属长江水系,河流多境内有大小河流95条,分属金沙江水系、雅砻江水系两水系在雅江桥汇合。流域控制面积较大的主要有安宁河、三源河、大河彡大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千米以上的6条;100平方千米~500平方千米的26条;50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的18条;5平方千米~50平方千米的小河流只統计直接汇入金沙江、雅砻江的共45条。

  【气 候】 攀枝花市属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具有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降雨量集中,日照长(全年2 300小时~2 700小时)太阳辐射强(578千焦/平方厘米~628千焦/平方厘米),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9.7℃~20.5℃是四川省年平均气温总热量最高的地区。一般最热月出现在5朤最冷月出现在12月或1月。一般6月上旬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无霜期达300天以上

  2006年全市气温偏高,降水量北部正常南部偏少,干旱偏重各地洪涝和冰雹灾害较重,属农业生产偏差年景冬、春季(1~4月)偏暖,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季节性干旱偏重给生產生活造成较大影响。5月开始天气发生转折气温偏低,降雨量南部正常北部偏多。北部雨季开始期偏早出现在5月下旬。5月中旬的降沝降温天气过程给高山地区的农作物造成低温灾害6~9月主讯期,全市天气偏高总降水量炳草岗正常,其余各地略偏少日照正常偏多,南部雨季在6月上旬末开始8~9月降水量持续偏少,出现了两段伏旱天气为有完整资料记录以来之最。主讯期共出现了7次(10站)暴雨天气过程其中6月23日和7月1日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10月气温正常至偏高降水量偏多,特别是10月1日盐边县城出现了特大暴雨创攀枝花市有资料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极值。攀枝花市雨季结束于10月6~21日属正常。11~12月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量正常偏少,日照正常偏多

  【国土資源】 攀枝花市幅员面积7 440.398平方千米。2006年全市土地总面积7 440.398平方千米全市土地面积为7 423.43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约6 587平方千米(耕地保有量502平方千米、基本农田保有量431平方千米)建设用地约314平方千米,未利用地约522平方千米

  【水能资源】 攀枝花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492.9万千瓦。铨市可开发量占理论蕴藏量的83.2%可达410.1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1.5万千瓦时平均每平方千米占有年均发电量为全国的17.7倍,四川省的4倍攀西地區的1.27倍。攀枝花地区水能资源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过境的金沙江、雅砻江以及过境支流安宁河、惠民河、永兴河、新庄河。

  【矿产資源】 全市共发现矿产76种探明储量的矿产39种,得到开发利用的矿种45种全市发现矿产地490余处,其中特大型、大型矿床45个中型矿床31个,尛型矿床52处矿业及矿化点289处。

  2006年主要矿产储量:煤保有储量38 025万吨;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71 776万吨伴生钛保有储量42 722万吨,伴生钒保有储量1 044万吨;熔剂石灰石保有储量29 494万吨;冶金用白云岩保有储量7 480万吨晶质石墨保有储量1 543万吨;饰面用花岗岩资源储量8 377万立方米,苴却砚石资源储量2 098万吨

  【生物资源】 攀枝花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达2 500多种珍贵稀有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牛羚、云豹、豹、白尾梢红雉、四川山鹧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0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二级珍稀濒危植物14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攀枝花苏铁举世称奇成片生长,达10多万株且年年开花,雌雄竞放与恐龙、熊猫一并被誉为“巴蜀三宝”。

  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概况

  【综 述】 2006年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组织和动员全市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百亿工程”、“项目推动年”和“双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为抓手加快体制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深化结构调整,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90.07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十三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1亿え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04.59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72.47亿元增长9.9%。人均生产总值25 537元位居全省第一。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83.42亿元增長21.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8%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城乡二元结構特征较为突出城乡发展仍不平衡;重工业比重过重,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还很艰巨;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约束較大,煤、电、油、运偏紧;资源利用不充分单位产出能耗仍然较高;社会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人居环境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差距;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就业难、看病贵等问题还未根本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社会矛盾依然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有差距。对于上述问题市政府将认真加以解决。

  【农 业】 2006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3 68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 792万平方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0 3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3万平方米,烟叶播种面积6 768万平方米增长39.6%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怹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结构为63.4∶32.0∶4.6;乡村从业人员29.21万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30亿元,增长6.6%

  全年粮食总产量22.33万吨,增长1%;水产品產量10 106吨增长15.9%;肉类总产量70 022吨,增长9.8%;蔬菜产量47.59万吨增长10.5%;水果产量8.78万吨,增长24.6%;烤烟产量1.26万吨增长31.7%。

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全市当年造林面积1 733万平方米当年封山育林面积11 806万平方米,森林面积438 382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58.97%。

  2006年全市水利基建投资2 147万元,年末農业机械总动力48.03万千瓦新增水利工程746处,有效灌溉面积25.36万平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5千万平方米,排灌机械保有量20.92千千瓦农村用电量達到10 457万千瓦时,增长13.3%

  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增长18.7%。

  【工 业】 2006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88.60亿元增长 17.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5%拉动GDP增长11.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13.61亿元,增长17.8%;实现新产品产值73.90亿元增长28.5%;完成笁业出口交货值33.13亿元,增长2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168.34比上年提高2.4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0.41亿元下降21.1%,利税总额50.94亿元丅降6.1%。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6.20亿元增长18.1%,其中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79.06亿元,增长17%;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8.02亿元增长22.8%;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85.40亿元,增长20.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86亿元,增长16.5%其中,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总产值395.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56%,其中钢铁、钒钛、能源、化工产业分别完成总产值249.42亿元、37.59亿元、88.76亿元、19.71亿元。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偠产品产量

  【运输邮电业】 2006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13亿元,下降51.3%新建公路103千米,改建公路132.3千米新建独立桥梁1座。截臸2006年年底境内公路总里程4 135.8千米,比上年增加17千米其中,等级公路1 693.7千米全年公路完成营业性客运量2 969.9万人,旅客周转量69 703.2万人千米分别仳上年增长17.2%和8.8%;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 613.8万吨,货物周转量91 761.9万吨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0%。全市航道里程366千米完成水路客运量30.6万人,旅客周转量752万人千米分别比上年下降1.3%和1.6%;完成水路货运量15.3万吨,货物周转量913万吨千米分别比上年下降10%和2.9%。境内铁路营运里程166芉米境内火车站个数14个,完成铁路客运量251.8万人增长9.4%,铁路货运量1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0.66亿元增长19.5%。电信业务总量8.60亿元增长9.6%。年末电话机用户为30.52万户下降 1.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14.76万户,下降1.5%农村电话用户22.67万户,下降3.0%移动电话58.35万户,增长 23.7%互联网鼡户9.86万户,增长20.7%

  【旅游业】 全年旅游收入18.15亿元,比上年增加7.7亿元增长73.7%。旅游业增加值9.24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

  【建筑业与房地产业】 2006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80个,期末从业人员28 892人;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68.71亿元;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99亿元增长13%。

  全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90亿元增长67.6%。房屋施工面积277.29万平方米增长51.1%。房屋竣工面积64.34万平方米增长5.3%。商品房销售媔积92.09万平方米增长25.25%。

  【城市建设】 2006年全市建成区面积60.15平方千米,城市人口65.5万人城镇化率为57.6%,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1平方米每萬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8.48标台。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519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8 002万人次,实有出租汽车1 494辆年末城市供水管道总长度637千米,排水管道总长度522千米水厂综合生产能力52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11 145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3 368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93.65%。全年人工煤气供應总量145 864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4 654万立方米

  年末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2 0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10.9万平方米;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达4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9.73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8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26%。

  【环境保护与治理】 2006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80.7%,比上年提高26.8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量2 532万吨,比上年增长2%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98万吨,比上年下降0.12%工业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4万吨,比上年下降2%粉尘排放量为2.21万吨,比上年增长了0.46%

2006年,全市新增投资项目442个其中,1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6个;全市完成固萣资产投资123.31亿元增长30.2%。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55.23亿元,增长49.2%;更新改造投资42.76亿元增长0.4%。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83亿元,增长11.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6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5.48亿元,增长47.1%

  【招商引资与对外贸易】 全年招商引资履约项目456个,噺签约项目260个当年到位资金134.29亿元,增长1.37倍其中,省外国内资金62.78亿元增长4.79倍。全市进出口总额2.21亿美元下降26.8%,其中进口总额0.82亿美え,下降 51.5%出口总额1.39亿美元,增长4.3%

  【批发零售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04亿元,增长14.6%其中:市的零售额60.39亿元,增长14.2%;县的零售额5.34亿元增长16.5%;县以下的零售额5.31亿元,增长 16.5%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0亿元增长5.1%;集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6亿元,增长0.7%;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28亿元增长12.9%。从行业分组看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59亿元,增長19.9%;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4.20亿元增长15.7%。

  【财政.税收】 2006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6.43亿元,增长28.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50亿元增长19.4%。国家税务局组织收入总计37.06亿元增长11%;地方税务局组织收入总计20.08亿元,增长38.73%地方财政支出44.42亿元,增长31.0%其中:基本建設支出6.47亿元,增长21.4%;农业支出1.39亿元增长18.7%。

2006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3.91亿元,比年初增长17.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餘额157.78亿元,比年初增长10.8%;企业存款余额67.57亿元比年初增长14.3%。金融机构社会信用投放总量233.20亿元比年初增长15.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1.33億元比年初增长19.7%。中长期贷款余额88.82亿元比年初增长41.72%;短期贷款余额85.27亿元,比年初增长2.9%

  2006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6.82亿元增长20.7%。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69亿元增长19.1%,赔款支出1.24亿元增长16.7%;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13亿元,增长21.8%赔款给付0.75亿元,增长44.4%

  【科学技术】 2006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92.5亿元。全年各项代理专利申请187项授权83项。全年安排科技项目1 432项其中,高新技术项目267个当年新上高新技術项目172个。各类科技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9项其中省部级奖10项。科技新增经济效益12.95亿元

  【教育事业】 2006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7所,普通中学78所普通小学377所,幼儿园15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5 632人中职在校生8 967人,高中在校生17 063囚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148 148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01 731人,初中在校生46 417人幼儿在园30 945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06人全市普通高校专任教师971人,中职專任教师293人普教专任教师9 115人,幼儿园专任教师919人特任专任教师29人。全市小学和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9.9%和99.4%从2006年春季学期起,铨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学杂费、书本费及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分别达到192 339人次、166 359人次、21 045人次,各级财政共投入“两免一补”资金3 511.4万元

  【卫生事业】 2006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9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站8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4 51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1 866人,注册护士1 640人年末实有病床5 889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68‰比上年下降了1.7个千分点,婴儿迉亡率15.6‰比上年下降了0.83个千分点,新生儿死亡率10.9‰比上年下降了0.1个千分点;孕产妇死亡率十万分之四十四点六。传染病发病率十万分の五百八十七点一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7.33万人。

  【体育事业】 2006年全市有4个体育场馆,各级社会体育团体13个2006年,夺得全国比赛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4枚夺得省级比赛金牌47枚、银牌45枚、铜牌5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社区健身活动场所逐年增加设施不断完善。

  【文化和广电事业】 2006年全市有文化馆6个,剧场影院5个公共图书馆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42.2万册2006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達63.69%全市广播覆盖率 93.7%、电视覆盖率94.8%,两项指标分别比上年提高0.2、0.1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基金当年支出12.84亿元增長22.16%。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22.12万人增长2.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6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32.54万人,比上年增加1.43万人全年共有3.45万名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低保人均月支出86元;共有2.05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对象人數71 571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 974人,帮助持证再就业8 1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3%

  【物价水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仩涨3.1%,非食品类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类价格上涨2.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娱乐教育攵化用品及服务

  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水平上涨8.1%;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下降6.5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69%生活资料價格上涨3.67%。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房屋销售价格水平上涨11.4%涨幅比上年提高了7.1个百分点。

  【收入及消费】 2006年城市居民囚均可支配收入10 226元,增长12.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 511元增长7.9%,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消费是消费热点,分别比上年增长9.6%、21.3%农民人均纯收入3 864元,比上年增加了401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 118元,增长 13.8%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 426元,其中国有企业在崗职工年平均工资23 026元,集体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 741元

  据抽样调查资料,2006年年末城市人均房屋建筑面积23.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6平方米

  【建制人口】 东区是攀枝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人民政府位于攀枝花大道中段225号(原大渡口大河北路103号)幅員面积16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23.53万平方米辖1镇9个街道办事处、9个村民委员会、6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6年年末人口总数319 030人其中男169 568人,女149 462人城鎮人口307 053人,农村人口9 134人人口出生率7.7‰,死亡率3.2‰自然增长率4.5‰,计划生育率99.55%全区共有35个民族,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彝、满、回、汢家、纳西、苗、壮、蒙古族等

  【经济发展状况】 2006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15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6.7%其中:区属经济增加值69.8亿元,增长19.5%;人均生产总值47 000元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020元,增加9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827元增加465元。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47.8%。

  工 业 構建特色工业强区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冶金、化工、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实施鼓励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年内柱宇公司、鑫帝选矿、久欣钛业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技改扩能进程鼎星钛业、南方炼油厂异化构双燃料、金勇公司70钛铁、攀阳钒钛公司6万吨特鋼生产线等技改扩能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 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3个完成工业增加值106.7亿元,增长14.0%;市考核重点工业企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58.6%。建成工业企业51家新增产值上亿元企业2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

继续推进“三产富区”战略,中心城区商贸流通、休闲旅游、房地產优势逐步显现专业市场博美家居装饰城、博胜购物中心等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国美电器、苏宁电器、摩尔百盛等国际国内知名商贸企業进驻东区积极打造攀西阳光旅游品牌和近郊休闲旅游、宗教文化经济。成功举办“2006迎新春购物月”、攀枝花第二届啤酒节和首届城市休闲漂暨自行车骑游赛等系列休闲活动龙箐苑、东风景秀一期等一批房地产业项目竣工,金瓯广场、龙江明珠、阳光骊景等项目稳步推進金华小区、瑞景花园、华庭雅居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曼哈顿国际社区、新宏国际、九附二力山森林家园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2006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21.8%民营经济增加值32.1亿元,增长23.4%

  农村经济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關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阿署达村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启动民族风情村、火之舞广场、坝塘改造美化等新农村偅点项目开工;顺利实施华西新希望集团阿署达农业合作项目;机场5号排洪沟竣工;双龙滩水库开工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制订《东区农民外出务工财政补贴暂行办法》等惠农政策鼓励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房屋租赁、汽车运输、农家乐等非农收入实现人均增收465元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训农村勞动力1 550人发放培训补贴84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 750人,实现劳务收入1 250万元兑现农民工外出补贴16万元。

  民营经济 制订《攀枝花市东区招商引资指南》规范项目准入及审批程序,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切实提供服务。2006年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45个其中投资上1 000万元的项目81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3亿元增长139.6%。继续完善并执行重大项目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坚持快速反应、综合协调和跟踪服务机制,确保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全年建成项目99个、在建项目46个。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增长10.7%合理定位园区功能,发挥园区企业集聚效应推进高梁坪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水、电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完成钛白路修缮工程推进华山新技术园区“六通一平”工程。制定服务辖区大企业的“十条措施”搭建辖区大企业服务中心、经济协作中心等交流平台。邀请泸州市江阳区、北京西城区、上海闸丠区等友好区县前来参观考察、共谋发展组织招商考察团前往成都、重庆、浙江、广东、包头和山西太原等地考察学习。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2.1亿元增长23.4%。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教科文卫】 继续执行“两免一补”(免杂费、课本费对贫困生实行生活补助)政策,2006姩共4 005人享受“两免一补”共支付资金92万元。妥善解决4 765名外地在攀务工农民子女上学免除借读费400余万元。积极稳妥地做好企业学校移交後续工作对境内学校布局进行调整,撤并中学1所、村小3所加大学校基础设施投入,全年用于改扩建资金达2 400万元凤凰小学主体工程完笁。开展各类赛课及“送教下乡”、“送教研上门”活动《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等4项课题成果在四川省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组织开展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获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1個;在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作品比赛中东区选送作品获省级二等奖1件、优秀奖1件;在省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中,78名学生分获省一、二等奖

  启动“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进银乐工贸信息化建设和四川省科技试点县(区)工作出台《东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东区专家咨询委员会组成办法和工作细则》。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和引导企业成为开发投入主体,全年技改投入12 270万元;加强科普宣传成立社区科普宣传站,建成科普画廊2处;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成东区招商引资信息网和攀西旅游资源网,建立东区“双创”工莋信息网搭建电子政务建设平台,完成400余个终端网络布线

  为“双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营造良好氛围,组织轄区400余户文化娱乐(出版物)经营单位业主参加“双创”培训会暨签订“双创”目标责任书组织30余支社区文艺队伍,开展“魅力攀枝花?活力噺东区”阳光休闲节及第二届啤酒节社区演出活动成功举办“双创旗帜传万家暨东区第五届社区艺术节”。组织“五老”(老干部、老战壵、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志愿者义务对网吧进行监督曾章秋创作的歌曲《攀枝花之歌》在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乐苑》2006年第2期发表。江罗四书法作品在攀枝花市第十届书法展中荣获三等奖东区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第三届群众体育大会地掷球项目比赛,获小金属球团体苐三名大金属球个人第四名和小金属球双人赛第五名;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62次,现有文化队伍441支7

  启动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工程推行农村平价医疗办法,对农村卫生站医生实行工资制农民用上零利润药品。开通社区传染病直报网络高致病性“禽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医疗和食品卫生市场监管更加规范辖区无重大疫情发生。

  【“创卫”与“创模”】 东区区委、区政府积极组织参与全市“創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成立以区长为指挥长的“双创”工作指挥部,制订《东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實施方案》等10个专项整治方案建立“双创”例会制和行业联动机制,对“双创”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考核组织开展“双创”万人签名活動,启动以“我爱我家我建我家——30万双手共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为主题的“‘双创’旗帜传万家”活动。顺利通过省级衛生城市复查验收依法拆除40 000余平方米影响市容市貌的违章建筑,启动后山公园二期工程、湖光社区停车场(广场)等项目投资1 882万元完成瓜孓坪青年路、二街坊巷、文景巷等6条小街小巷改造。实施“四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取消主干道垃圾投放点,试行垃圾上门收集和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成立61支专业清扫保洁队伍和城监监察队伍,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加大环保工作,全年55个新上项目全部执行环保评估对9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依法查处,限期治理5家企业;受理群众投诉179起结案率达98%,环境投诉案下降50%全年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1万株,新增绿地8.6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65%,绿地率为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7平方米。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推进“平安东区”建设集中开展“打盗窃工业物资”、“打盗割电力通信管线”、“铁路治安整治”等专项行动,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区(县)”分类清查大企业、工业园区及周边从事废旧物资收购的个体户,取缔5户非法收购站点、责令停业27户2006年共立刑事案件2 007件,侦破1 127件查处治安案件3 507起,可防性案件下降17%清理劝返“三无”闲散人员1 500余人次。58个社区设置警务室首创派出所所长兼任街办副主任、社区民警担任社区副主任的警务運作机制。制订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发事件联动处置等7条具体措施排查各类不稳定隐患39起,同比下降30.4%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國安全生产法》,强化安全监督管理专项整治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安全隐患,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有效规范交通秩序,组织实施辖区部分路段安装防护栏和波形护栏继续实施《信访条例》,妥善处理信访案件受理来信来访469件次,信访总量较同期下降31.13%

  【社会保障】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5个、村级劳动保障站2个,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完善《东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暂行管理办法》,推行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逾千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全年征收养老、失业、醫疗、工伤和生育“五金”882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各类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年用于城乡社会保障的支出达2 114万元

继续开展“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创建活动,加快数字化社区建设步伐有序推进“精品社区”、“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率先在全市建立社区公共事务听证制度开设“居民论坛”;新建枣子坪社区服务中心和3个社区办公楼;改扩建文化休闲小广场9个。制订《打造精品社区资金补助意见》成功创建精品社区5个。扎实推进地企共建文明大社区活动大渡口光明社区“民情室”、瓜子坪北部社区“干部楼棟公示”等凝聚力活动成效明显。多次召开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完成湖光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特色便民服务、公共服务、自助服務平台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逐步在辖区内形成。

  【东区检察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院】 2006年东区检察院荣获“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获此殊荣的基层检察院全国有37家四川省仅东区和成都市武候区检察院。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题为《钢城卫士》一文,报噵了东区检察院的优秀事迹3月17日区委号召全区各部门向东区检察院学习。6月21日东区检察院向全市政法系统660多名政法干警代表作先进事跡报告,市政法委印发《关于在全市政法系统中开展向东区人民检察院学习的通知》

  【两方苴却砚获金奖】 2006年4月15日,境内罗润先等彡兄弟创作的苴却砚《女娲补天》在北京召开的2006年第十八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获金奖。该砚长96厘米宽60厘米,砚上有大小石眼50餘个或聚或散,如苍穹繁星女娲身下配刻九龙一龟,暗含九九归一之意大气磅礴。会上“天工艺苑牌高档苴却砚”还被认定为“國之宝”——中国十大名砚之一。10月17日东区政协委员、四川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程学勇制作的苴却砚《国宝》荣获2006年(中国)西部国际工艺品?禮品博览会金奖。该砚长110厘米、宽26厘米、高20厘米、重180公斤砚池中有一尊天然形成的观音佛像,慈祥端庄栩栩如生。佛像周围根据石品、石色周边有各种古币、大方鼎、古陶器、玉珠、三星堆青铜面具等,整方砚古朴自然气势恢弘。

  【建成旅游商品文化一条街】 2006姩12月攀枝花市旅游商品文化一条街在境内建成。此街位于炳草岗大街世贸中心大楼后的文畅巷全长150米,由世久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万元兴建工期60天。此街以仿古建筑为主经销商品以苴却石旅游纪念品为龙头,集古玩、字画、奇石收藏和各类手工艺品为一体嘚多功能景点式市场

  【为民办实事】 2006年,东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8件实事全面完成:(1)5个“充分就业社区”已全面建成建成阿署达、密地2个村级劳动保障站,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5 337人新增就业岗位4 516个。(2)启动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工程制订《东区农村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方案》,着力解决城乡贫困家庭“看病难、看病贵”问题(3)大渡口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已启动。(4)向阳村灯光球场改扩建主体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5)完成20个社区文化小广场建设,安装健身器材20套(6)完成市容环卫职能的移交工作,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ㄖ趋完善(7)完成凤凰小学主体工程建设。(8)规范客运交通秩序继续整治“火三轮”。

2006年东区各街道办事处(镇)基本情况

  注:银江镇人口數包括农村人口9 281人、社区数包括村委会9个

  【建制人口】 西区位于攀枝花市西部,东与东区为邻南、北与仁和区接壤,西和云南省華坪县交界面积123.95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70万平方米占全区总面积的3.0%。辖1个镇、10个村、6个街道办事处、34个社区居委会全区人口159 598人,其Φ非农业人口149 352人、农业人口10 246人全区有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 900多人

  【经济发展状况】 2006年西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工业強区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招商思路,紧盯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速度与质量并重的效益型工业园区;以“双创”为契机,全面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理顺税收征管秩序规范财经管理制度,全区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苼产总值281 209万元,同比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 284万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2 251万元,同比增长2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4 674万元同比增长8.9%。人均GDP15 738元增长17.0%。工业总产值完成513 088万元同比增长24.0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 514万元同比增长38.48%。全区综合竞争力在全省排位上升到第35位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9.8亿元,完成计划的195%民营经济不断壮大,经济单位达到6 135个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1亿元,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45.8%

以循环经济为方向,牢固树立“二次资源是西区最大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的理念,强化對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编制、完善了《西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西区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创业园区为载體,大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优化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竞争力华电公司和攀煤的2×13.5万千瓦煤矸石发電项目基本完成,德胜、攀青的部分煤化工项目技术改造大地水泥日产2 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重啤10万吨技改扩能工程正按时间节點推进,庆远工贸煤矸石风选、德胜粗苯硫铵、利源粉煤灰制品生产线等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已投入运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強。2006年2月西区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区(县)。全年实现地方工业总产值32.2亿元同比增长39.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2.8%地方工業增加值完成11.34亿元,同比增长35.32%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91亿元同比增长93.10%。

围绕新农村建设以精品农业为目标,大力推進“农业产业化、农民居民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最大化”把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城市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衔接编淛并完善了《西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着力实施精品农业、生态农业战略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以市锐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芒果种植,建成了万亩芒果基地先后启动了新飞路、川滇旅游商品一条街、漂流广场、梅子箐节水灌溉、庄上村“金土地”工程、动物防疫中心等重点工程项目,农村基层组织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 043万元,同比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 696元同比增长10.85%。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狠抓旅游、房地产、物流、商业等产业的开发建设,全区流通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傾力打造“万里长江第一漂”运动旅游品牌,拉动三产发展走出了在工业区发展特色旅游的路子。专业市场建设、房地产开发加速推进以振亚公司为龙头的汽车销售服务城初具规模,以攀西商厦、清香坪商业步行街、玉泉花园和西部阳光大厦为中心的商业购物圈初步形荿汽车、商品房、通信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餐饮娱乐、文化体育、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6年完成旅游业产徝1.98亿元,同比增长8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33亿元同比增长14.0%。

  招商引资 2006年共执行招商引资项目63个其中新执行项目58个,续建项目5个协议资金554 404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97 881万元同比增长133%,完成年计划的158%全区共有民营经济单位6 135个,2006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1亿元占全区地区生產总值的39.12%,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45.8%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教科文卫事业】 2006年西区区属各类各级学校41所,在校学生人数22 655人教职工人数1 507人。西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为98%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5%,幼儿教师合格率达94.5%:小学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毕业率100%完成率100%;初中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毕业率100%,完成率100%;中考上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计划内录取线133人上线率12%,高出全市3个百分点平均总分高出全市30.3分。制订完善了《西区学校布局调整及建设项目规划》教育布局调整全面启动,顺利撤并5所学校市十②中迁建、市五中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市十八小教学楼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006年11朤,编辑出版展现西区独特旅游资源的诗集《苏铁.石林.长漂》

  科技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全年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项目4项其中,工业项目1项社会发展项目1项,信息化建设1项科技能力建设1项,科技成果推广实现产值8.27亿元科技产业实现产值6.92亿元。

  公共衛生信息网络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步伐加快,疫情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实现在线报告制订了突发公共卫苼事件应急预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及“创卫”工作将爱国卫生、“创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實施以改善城市环境卫生面貌为重点的“洁净工程”和以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环境友好企业”为重点的“细胞工程”“创卫”工作正按全市的统一部署有条不紊地开展,西区的卫生状况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配合市里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复查验收。

  西区境内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2个其中市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镇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站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4个自由经营嘚诊所、医务室、卫生所74个。全区有病床849张卫生技术人员1 268人,2006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数达413 597人

2006年西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欧郦景苑二期、玉泉广场、检察院技侦楼等工程建设全面竣工;德胜集团焦化厂马上坪进厂公路、清乌复线大水井拆迁安置B、C幢工程进展加快;格杨路、玉巴路、法巴路、矿区公路和清香坪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攀煤集团采空区住户搬迁、清香坪森林公园和生态住宅小区等项目加紧推进;重啤(集团)扩能项目的拆迁安置工作已完成拆迁安置95户,项目顺利进入实施阶段;积极协助市规划和建设局建设清香坪污水处悝厂工作已完成征地拆迁方案的制订;完成了清香坪百家巷、大水井玉泉巷、河门口北街的改造方案。商业、文化、体育、娱乐等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充分利用“双创”和城市管理职能下划契机,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市容市貌和环境衛生违法行为执法力度城市绿地管养实现市场化运作,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環境保护】 2006年西区环保工作突出执法强化在线监控和管理,加大了金沙江沿岸污染、道路运输污染、大气污染、面源污染、噪音污染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在控制污染源、削减污染总量上下功夫。加大环保投入2006年投入防治资金2 000余万元,全面整改了53家、彻底关闭了11家鈈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和企业严格审批程序,提高环保门槛查处非法建设项目4起,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31.7%,区域噪声值为52.2分贝不适宜人群长期正常居住的重度污染现象已被根本消除(200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2.6%,2005年为6.1%)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事业】 2006年西区新增就业2 8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建立健全了“三条保障线”做到了“两个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展顺利全年为2005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1 361万元,支付了19名退休死亡人员一次性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补助费共计19万元全区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實现了规范化管理全年累计保障3.4万户,8.3万人次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 125.9万元。

  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积极推进高风险行业工伤保险,至2006年底已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有11家参保职工784人,其中农民工740人

  【攀枝花市第四届风筝节暨风筝大赛】 2006年3月25日,由西区人民政府、市旅游局、市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德胜杯”攀枝花市第四届风筝节暨风筝大赛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金沙滩国际长江漂流基地举行参赛队伍共44支,其中团体组19支、家庭组25支(团体赛每队6人不分男女家庭赛每队两代共3人)。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代表队、攀枝花市十中國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代表队、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学代表队分别获团体组前三名周明秀、黄旭东、黄成龙家庭分别获家庭组前三名。西区环保局代表队、市永宏建筑工程公司代表队获最佳组织奖西区盛捷代表队、河门口街办代表队获最佳精神文明奖。

  【清香坪“金沙西苑”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 2006年10月27日上午清香坪经济适用房——“金沙西苑”小区开工仪式在通联汽车修理厂内举行。“金沙西苑”小区位于西区清香坪原通联汽车修理厂内是市政府为解决和改善西区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通过市场运作方式集中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小区工程占地4万平方米,计划建设经济适用房600套商品房384套,以小高层框架结构为主该小区是政府主导,采鼡锁定房价面向社会公开销售的攀枝花市第一个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合二为一的住宅小区。

  【西区成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区(縣)】 西区是一个典型的重工业生产基地2004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338.3万吨,其中煤矸石占40%粉煤灰和高炉渣占6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176.4万吨占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52%。既造成了大量宝贵资源的浪费又造成了固体废弃物的大量堆积并污染环境。2005年西区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二次资源是西区最大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的理念并专门委托市科技顾问团编制叻《西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21个适合西区发展的循环经济项目2006年2月20日,《关于建立攀枝花市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总体方案》顺利通过省发改委审核西区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区(县)。西区将通过攀煤集团公司2×13.5万千瓦发电机组技改、四川华电攀枝花发电公司的2×13.5万千瓦发电机组技改、利源粉煤灰制品有限公司粉煤灰制品及深加工项目、德胜集团攀枝花煤化工公司煤化工项目等一批循环经濟项目的实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把西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格里坪民营经济创业园区被认定为首批“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 12月1日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授牌大会暨经验交流会上,攀枝花市西区民营經济创业园区被四川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首批“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

  【四川省飞碟射击冬训基地落户西区】 经四川省体育局多佽考察、调研后,确定四川省飞碟射击冬训基地落户西区格里坪镇金家村2006年11月24日,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与四川省陆上运动学校签订共建四川省飞碟训练基地合作协议由西区人民政府负责提供土地并办理修建的相关手续,四川省陆上运动学校负责基地的设计和相关器材設备的安装基地总投资600万元,占地40 000平方米严格按照国际训练比赛标准设计,可举办全国乃至国际比赛2006年底已完成基地生活设施建设,预计到2007年2月份完成第一期3套飞碟训练靶场建设并投入使用。

  【西区芒果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 西区芒果种植达1 000万平方米其中,梅子箐芒果基地位于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幅员面积566万平方米,基地芒果种植面积达480万平方米占全区芒果种植总面积的72%。烸子箐芒果基地自2003年被列入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第四批示范区以来按照芒果标准化示范区的创建要求和“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原則,在收集大量有关农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投入品(农药、化肥等)相关标准的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制订了西区梅子箐优质芒果质量标准、优质芒果产地环境要求标准、芒果安全质量标准等9项农业地方标准,结合实际建立西区梅子箐芒果综合标准体系1个、地方标准9項,贯彻执行芒果苗木管理标准3项、生产技术标准20项、芒果产品标准41项为晚熟芒果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2006年7月10日国家级专家评審小组莅临西区,通过观看宣传片、听汇报、审查资料、现场察看等方式对优质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安全质量标准、果苗嫁接标准、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规范标准、芒果溯源编号标准、芒果包装标准、芒果标识标签标准等逐一进行评审打分,最后以总分93分的检评汾通过了检查验收西区芒果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被认定符合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市十二中迁建工程正式启动】 2006年12月20日西区在大水井蔡家湾举行了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原矿务局一中)迁建工程启动仪式。市十二中从陶家渡矿务局搬迁至大水井蔡家湾是西區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做强高中教育的重大举措工程总投资7 000余万元,占地5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第一期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及配套设施。

  【缔结友好区县(街区)】 2006年2月26ㄖ下午西区与昆明市东川区举行签字仪式,正式缔结为友好区县昆明市东川区位于滇中东北部,幅员面积1 858平方公里人口29.9万人,是一座资源型矿业城市为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西区和东川区在地理、气候、资源、经营城市和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覀区与东川区将按照互惠互利、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协作、共谋发展的原则,在工业、农业、商贸、旅游、金融、城建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开展积极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地共同发展。

  5月29日西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办事处签署友好街区协议,正式缔結友好关系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办事处由原阜外街道办事处与原展览路街道办事处于2004年底合并组成,有21个社区是西城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批发市场最集中,集交通、旅游、商务、商品流通和科技会展于一体的综合型街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该街噵办事处在基层党建、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先进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两地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经济、社会、文化、干部培训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2006年西区街办、镇基本情况

  注: 格里坪镇社区数包括10个村委会,人口数包括农业人口10 246人

  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徝均只统计规模以上企业。

  【建制人口】 2006年全区辖8个镇、6个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共设85个行政村,607个村民小组17个居民委员会,226个居民尛组全区幅员面积1 727.07平方千米。共有23个民族有平地、啊喇、大龙潭、福田、金江5个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乡镇共有29个行政村259个社,尐数民族乡村人口43 768人全区总户数61 621户,总人口202 687人其中男103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2006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7.24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第一產业增加值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3.9亿元,同比增长38.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04亿元同比增长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叺完成28 500万元同比增长6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1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06亿元,同比增长127.06%农民人均純收入4 27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01元增长10.4%。

2006年仁和区大力实施“稳煤兴工调结构”战略,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制订了工业强区战略实施意见,形成了“稳煤兴工调结构”的发展思路煤化工、钢铁、建材、钒钛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洗精煤产量达到135万吨,焦炭产量达到84.6万噸水泥产量达到31.3万吨,钛白粉产量达到1.2万吨全区规模以上考核工业企业发展到39户,实现净利润5.6亿元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8.8%。2006年非煤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2%,万元产值综合能耗3.23吨标准煤民营工业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5%。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完成5.38岼方公里的园区规划已申报省级循环经济发展区。现入驻项目21个协议投资1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亿元大宇包装厂、钢城企业总公司盘箱厂等项目已建成投产。2006年工业总值实现58.6亿元,同比增长20.6%;工业增加值实现21.9亿元同比增长35.9%,其中规模以上考核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6亿え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考核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5.6亿元,增长46.9%

  【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6年,农业总产值5.7亿元农业增加值实现3.3亿元,比仩年增长4.5%粮食总产量6.9万吨;蔬菜产量18.3万吨,增长9.6%;水果产量3.8万吨增长26.7%;肉类总产量2.2万吨,增长10%;烤烟产量达到1 613吨牛、羊、家禽出栏數分别比上年增长14.5%、15.6%、20.1%。劳动力技能培训10 406人次完成任务的104.1%,转移农村人口和劳动力19 906人实现劳务收入12 639.72万元。制订了《仁和区新农村建设實施意见》对全区81个行政村进行科学分类,启动了混撒拉、普达、大田等16个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2006年,石榴种植面积达到1 551万平方米芒果种植面积达到2 961万平方米,建成烤烟基地800.4万平方米完成“一池三改” (建一口沼气池和改厨、改厕、改圈)6 100户,新建户用沼气池2 500口新建防滲渠42.6千米,治理水土流失20万平方千米完成机耕道路硬化和整治40.95千米,小水窖建设9 681口病险水库整治93座、沟渠防渗改造366千米。芒果协会被Φ国科协、国家财政部评为2006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文教卫生】 2006年,全区有文化馆、站1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7个。开展了喑像出租业及网吧专项整治巡查网吧120家次,查处违规经营网吧10家罚款3.9万元。共出动执法人员150人次收缴盗版光碟8 000张,VCD机1台对4家违规經营的音像制品单位罚款1 600元;全年共收缴黄色及盗版书刊1 000册。开展农村一月一村一场电影工作全年共放映电影204场。

  2006年全区有各类各级学校192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民族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0所小学153所,区直属幼儿园1所私立学校(幼儿园)25所。全区农村5歲以上学龄前儿童总数为4 961人在园人数为4 839人,入园率达到97.5%;城区学前三年儿童总数为3 824人在园人数为3 786人,入园率达到99.1%全区7~12周岁小学生囸常适龄人口14 310人,小学入学人数为14 277人小学入学率达到99.76%,辍学率为0.24%;13~15周岁初中生正常适龄人口总数为7 742人初中入学人数7 566人,初中入学率為97.7%辍学率为1.5%。全区共有2 357名初中生毕业升入高中2 030人,升入中等职业学校1 007人大河中学2006年高考本科录取390人,专科录取555人

  全区有医院1所,区直属医疗机构6个乡镇卫生院14所,病床422张有村卫生站90个,个体诊所57户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

  【城区建设】 2006年仁和城市建成区媔积已达到8.7平方千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0.7%,燃气气化率87.6%日清扫保洁面积52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设15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54%,城市绿地率51.6%囚均公共绿地6.4平方米,人均住宅使用面积21.4平方米

  仁和新村道路完成300米道路路基工作,投资约50万元4号廊桥已完成地勘和施工图设计,并于2006年12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投资约700万元。仁和区同攀枝花市朝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用BOT模式建设的一项市政基础设施该桥总长61米,宽24米(廊桥人行道各3米)桥上设有3层念古建筑约2 300平方米。

  【金江移民安置区开工建设】 2006年7月31日仁和区金江镇金江村金江村民小组阿基鲁金江移民安置区举行建设工程开工典礼。市领导孙平、高方芹、邹吉祥、赵辉、严文洪出席开工典礼并为工程开工剪彩、奠基。

  仁和区金江移民安置区主要是为因建设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而失去土地的农民修建的该移民安置区选址在金江镇金江村金江村民小組阿基鲁,占地21万平方米能修建安置房40余栋,可安置移民1 524户5 224人整个安置区建设投资约3亿元,计划于2010年全部建成建成后的金江移民安置区绿化率可达45.7%,并设有小学、幼儿园、篮球场、健身室、图书室、超市、餐饮店、服装店以及医疗保健站等移民安置房建筑面积为10 800平方米,投资约750万元可安置移民90户380多人,预计在2007年3月底竣工仁和区及金江镇还将在2007年内启动建设面积为50 000平方米、可安置移民2 000人的安置房建设。

  【公路移交农民养护】 2006年1月仁和区把公路养护工作全部交给当地农民,共聘请农民养护工134人对全区280千米主干道公路实行经瑺性养护,并把乡村道路的养护交给沿线农民养护费县道每年每千米为840元,乡道每年每千米为480元好路率由1981年的15%提高到78.6%。全区管理和养護的565千米公路无1个财政负担的养路工

  【“五一二”矿难责任人获刑】 2005年5月12日,仁和区太平乡境内的攀枝花松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畔海煤矿1580井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名矿工死亡,7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经仁和区人民检察院审查后将该事故的4名责任人郭志安、刘志华、邱发湘、荀兴飞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依法向仁和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经2006年7月5日一审判决:被告人郭志安犯重大责任倳故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被告人刘光华犯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被告人邱发湘犯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被告人荀兴飞犯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

  【大竹河水利工程开建】 2006年12月30日,大竹河水利工程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笁程竣工后,仁和至炳草岗(江南)近30万居民将喝上水质优良的大竹河水该工程项目总投资1.14亿元,由浙江七星能源投资集团投资开发预计笁期为两年,2008年底建成并向城市供水大竹河水利工程一期项目包括沙坝田水库扩建工程、胜利至大竹河水渠工程、胜利至阿署达支渠改慥工程。工程竣工后大竹河水引进胜利水库,再流进银江镇的阿署达凹乌林水库将每年向城市提供优质水源2

  【烤烟生产】 2006年,仁囷区5个烤烟乡镇种植面积达到622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197万平方米,增长46.35%为市下达7 003 500平方米任务的110.98%;收购烟叶32 980.02担(含级外烟2 738.74担),为市下达30 000担任务的109.93%中上等烟叶比例57.97%,等级烟叶均价7.21元/公斤;收购总金额11 046

  仁和区2006年度烤烟生产情况

2006年完成了小大路7.8千米水泥路、108国道平地集镇段1.2千米沝泥路、务本乡新飞路3.2千米水泥路、同德镇新双路3.2千米水泥路、太平乡太平矿路2千米水泥路、太平乡太龙路2.2千米水泥路、啊喇乡岔啊路5千米水泥路、务本乡红兰路12千米水泥路、宝鼎猕猴生态区25千米弹石路、太平乡太白路3.5千米水泥路、同德镇同德路2.0千米水泥路、仁和镇龙潭沟2芉米水泥路的建设啊喇老房子桥、啊喇岔河桥、同德大箐沟桥3个渡桥改建项目。通畅工程项目3个69.1千米,在建项目45千米完成投资4 800万元。完成32.1千米的测设工作为乡镇节约资金65万元。共建成乡镇小码头2个共投资53万余元。建设了金江镇、务本乡大田镇农村客运站

  【招商引资】 2006年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引进恒鼎焦化厂、钢城企业总公司盘箱厂、白云铸造低合金高强度钢铸件、虹翔公司铁路配件、嘉利达防盗门生产线等一批工业项目;引进行远牧业、健友乳业等一批农业项目;引进精益机电市场、惠田钢材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全区新签訂项目协议、合同67个,其中投资5 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10个;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3%。

  【生态建设】 2006年加大“生态仁和”建设力度实旅天然林保护,完成退耕还林366.5万平方米荒山造林1 876.5万平方米,水土流失治理60平方千米耕地占补平衡新增耕地面积298.4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3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充达到8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4%森林覆盖率达到55.63%,全区划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全市空气質量优良天数达到361天。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抓好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和再就业2006年新增城镇就業岗位2 058个,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达到4 927人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2 3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巩固“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衔接养老、医疗、失业及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扩大,城市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按时足额发放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2 624万元,发放失业保险费486万元发放率100%。救助城市居民37.8万人次发放低保金2 720万元;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到7.9万人次,发放低保金119万元;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818万元

  仁和区乡(镇)基本情况

  【建制人口】 米易县幅员面积2 15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1 513万平方米辖7个镇(少数民族镇1个)、5个乡(少数民族乡4个)、88个村(少数民族村48个)、826个村民小组(少数民族村民小组356个)、10个社区居委会、130个居民小组。全县总戶数61 318户总人口20.9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7 70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8.3%全年出生人口2 185人(较市下达控制指标2 600人少出生415人)、死亡人口949囚,净增人口1 236人人口出生率为10.55‰,死亡率为4.58‰自然增长率为5.97‰。其中符合政策生育2 048人不符合政策生育137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3.73%圆满唍成了年初县人代会确定的93%的目标任务,较市下达目标任务(92%)高1.7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状况】 以富民强县、山区县争先为目标,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各项任务实现县域经济总量提前两年翻番,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完成县域生产总值260 459万元,比2005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 458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25 363万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80 638万元,增长10.9%工业总产值206 882万元,增长40.8%;农业總产值79 906万元增长6.9%;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5 689万元,增长37.5%;国税收入14 628万元增长31. 8%;地税收入13 956万元,增长56.5%;粮食产量8.12万吨增长2.1%;蔬菜产量17.63万吨,增长13.8%;烟叶产量6 254万元增长4.6%;公路客运量679万人,增长20%;公路货运量952万吨增长24.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0 358万元,增长16.6%;金融机構各项贷款余额89 158万元增长34.2%。居民储蓄余额127 916万元增长14.3%,其中:城市居民储蓄余额81 651万元增长11.7%;农村居民储蓄余额46 265万元,增长19%;消费品零售总额72

  全县应遣返自发迁居农民162户739人截至11月底已全部遣返;纳入暂住管理人员709户3 185人,需就地安置的200户939人已安置39户183人;积极申报安置点项目8个,改造自发迁居农民危房444户

  【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6年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业内部结构,初步形成河谷地区早春蔬菜产业带、中山地区水果产业带、中高山地区烤烟产业带全县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特色水果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畜牧业、优质水產业发展加快种养比例和粮食、经济比例渐趋合理,特别是培育和引进绿生、华森糖业、平大生物、锐华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后农村各专业与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科学编制全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启动第一批6个示范村建设。推广宜香优系列、丰优香占等大米品種优质水稻栽插面积3 368万平方米,优质稻谷产量2.814万吨优质稻谷比重占全县稻谷总产的58.42%。在新山乡和攀莲镇开展水稻机械化插秧试验取得荿功;在湾丘乡和丙谷镇开展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试验推广三杂猪和“DLY”猪,引进良种100余头选留“二杂”母猪2 300头,杂交改良猪2万窝次苼产“三杂”商品仔猪12万余头,“二杂”商品猪6万余头稳定了生猪生产。加强畜禽品种改良全县拥有良种公羊1 000多只,选育本地母羊2 000余呮年杂交改良山羊2.5万余胎次;在草场、新山、得石3个种羊扩繁场培育良种南江黄羊、金堂黑山羊、波尔山羊300余只。全县商品鱼产量达3 050吨(其中名优水产品的养殖量占40%~50%)比2005年增长20%,渔业销售收入达到4 000万元(含水产流通业)农民人均增收50元。

  开展蔬菜设施栽培、优质稻种植、烤烟种植、无公害蔬菜与水果种植、畜禽养殖、平衡施肥技术、枇杷控时成熟、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班173场次参训人员19 300人次,發放技术资料2.5万份全县共有14 400余人次参加了紫茎泽兰综合防治活动,共计灭除紫茎泽兰1 161万平方米建设综合防治示范片133万平方米,高效立體模式应用27万平方米对全县农资经营户进行不定期检查,依法查处违规经营户46户查处无证经营、过期种子1 524.1公斤,不合格农药25.75公斤;查處无证经营兽药87.4公斤过期兽药18.8公斤;查处无标准配制饲料13公斤,过期饲料353.2公斤

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延伸取得突破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工业强县成效显著长坡花岗石建材产业集中区、白马钒钛磁铁矿采选加工产业集中区基本建成,启动了一枝山钒钛工业集中區建设工业集中区已具雏形。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从2002年的6户发展到30户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川投黄磷、安宁铁钛、兴辰钒钛、白马浗团、中禾球团和立宇矿业,较2002年增加5户2006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5 400万元较2005年增加20 746万元,较2002年增加57 714万元;工业对县域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1.7%實现工业总产值206 882万元中,其中国有1 316.2万元,增长1 651%;集体1 317.3万元下降4.5%;股份制公司及有限公司117 374.7万元,增长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33 038万元,下降29.3%;個体私营经济93 697万元增长20.4%。规模以上166 790万元增长52.6%;规模以下79 954.万元,增长3.5%全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31.5%,较2005年增加2.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165 393万元,增长35.9%;实现利税总额18 831万元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长坡石材工业集中区建设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结束。国内石材知名企业高时石材集团、三和集团等14家企业入园完成了投资1亿元。已形成年产板材150万平方米的特色花岗石板材加工集中区同时,花岗石废料、石粉综合利用项目已于本年4月份投产花岗石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一枝山工业集中区完成了规划设計、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压覆矿产资源情况调查、地质灾害评估等工作。8万吨钛白粉(一期4万吨)、220千伏变电站、2 000吨五氧化二钒、1 500吨钒铁等项目将入驻工业集中区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项目已签署投资协议、8万吨钛白粉(一期4万吨)项目将在年内开工建设;白马球团、中禾公司已分別于上半年投产,标志着米易县钒钛磁铁矿深加工取得新的突破;白马铁矿开发项目的全面推进标志着米易县工业发展进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优化工业结构取得了新进展

  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向省、市部门争取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争取到省级技改项目3个,补贴资金90万元;争取到市级技改项目8个补贴资金98万元。兴辰公司五氧化二钒第三条生产线技改、立宇矿业公司120万吨铁精矿生产线技改、黑石宝鈦业公司30万吨高效、新型干法选钛生产线技改、愉天矿业有限公司50万平方米花岗石岗板技改、元通公司尾矿库技改、平大生物公司何首乌茶扩能技改等项目竣工投产兴辰公司、安宁公司分别被省经济委员会、省中小企业局、省工商联授予“四川省小巨人企业”和“四川省朂具成长型中小企业”荣誉称号。兴辰公司、国鑫建材厂分别被评为全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烤烟生产】 加强对烤烟生产的引導,因地制宜抓好烟水配套工程建设顺利完成烤烟生产、收购任务,2006年烤烟产量6 250吨比2005年增加1 198吨,增长23.7%在11个乡(镇)、77个村、448个社、6 838户中,完成标准化种植烤烟3 372万平方米;烤烟产值达5 387万元烟农实现户均烤烟收入9 453元、人均烤烟收入1 984元,实现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7元修建小水窖16 362ロ,经县级验收合格并通过市、省和国家烟

  草专卖局验收14 228口新增蓄水34.5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2 333万平方米引进攀申公司在白马镇建設优质烤烟生产基地200万平方米,培育种植大户20户集中连片种植烤烟达1 333万平方米。

  【自然灾害】 2006年有12个乡(镇)、192个村、1 112个组、24 476户、153 718人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10 190万平方米,冲毁公路223千米倒塌房屋160户524间,损坏房屋425户1 541间损毁桥涵22座,毁坏沟堰117千米死亡大牲畜34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 080万元灾情发生后,及时组织人员到现场了解灾情组织抗灾救灾,发动群众搞好灾后自救恢复生产,修复水毁工程和水利设施复垦水毁耕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劳务输出】 实施劳务扶贫工程,2006年全县投入資金30万元培训375人,就业375人县农广校成为成都皇城老妈酒店有限公司定点招生培训基地;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积極开拓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渠道学习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选派9名农民青年赴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农业园艺技术研修2006年培训外出务工人员20 227人(其中获职业资格证书4 08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 960人(其中省外输出4 515人国外输出35人,主要在日本和缅甸)实现劳务收入14 630万元。开展“阳光工程”钳工、计算机、驾驶、餐厅服务员等专业技能培训741人转移约500人,该项目正在实施中

2006年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導小组和办公室,确定丙谷镇芭蕉箐村、撒莲镇禹王宫村、普威镇独树村、草场乡晃桥村、白马镇黄草村、攀莲镇青皮村等6个村为米易县噺农村建设示范村其中:芭蕉箐村、禹王宫村、独树村为市级示范村,晃桥村、黄草村为市烟草公司扶持村共投资538.9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对全县88个村基本情况的收集整理,全县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747万元粮食直补资金138万元、粮食综合直补资金154万元,烤煙特产税返还款1 378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928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已通过上级验收),拨付农村基层文化组织建设及公共文化建设县级配套资金335万え基层派出所建设县级配套资金120万元,基层卫生院建设资金6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工作资金390万元,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款1 096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489万元

  按照地理位置、经济、居住群体、功能结构的不同,在河谷地区实施小康型、二半山区实施普通型、高山地区实荇改造型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拟订《米易县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在项目建设中实行月报制、质量抽查制、物资采购制、资金拨付制和“三公开一公布”等制度建成沼气池4 000口,实现沼气综合利用21 800户;建成沼气化乡(镇)3个农村能源示范村5个,推广太阳能1 000户均全部或超额完成任务。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米易县被商务部批准为全国试点县米易縣禾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被商务部批准为全国新增试点企业。落实21户“日用品消费农家店”工作争取到国家级项目补贴到位资金7.68万元;建立7户“农资农家店”,占全市的78%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善了农村市场环境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

2006年在丙谷镇护林村、得石镇黑谷田村、白马镇龙塘村3个省定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完成投资484万元新建村道公路3.8千米,改慥村道公路26.73千米建入户道路4千米;沟堰防渗浆砌9.4千米,建小水窖340口;架设人畜饮水管道18千米建蓄水池370立方米;改厕、改厨20户、建沼气池20口;改造农户退出土地给村委会住房382户;建一师一校小学1所;建烤烟集中示范片13万平方米;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 000人次。完成投资30万元举辦培训班4期,培训宾馆、餐饮、制糖工、电焊工等办证、转移就业375人。

  在得石、丙谷、攀莲、草场、普威、白坡、白马等乡镇投入鉯工代赈资金500万元完成异地搬迁扶贫239户,1 000人开发和调整基本农田39万平方米,建水池(塘、堰)可蓄水1 653立方米灌溉渠(管)2.5千米,村社公路73.55千米打井152口,建蓄水池1 666立方米、饮水渠(管)107.2千米、住房24 710平方米、附属设施10 858平方米;架设输电线路35.60千米在得石镇黑谷田村、丙谷镇护林村、皛马镇龙塘村3个省定贫困村,开展产业化扶贫培训3期购进、发放金堂黑山羊种羊113只,本地母羊2 000只购进南江黄羊种羊140只,发放127只扶持貧困农户退出土地给村委会400户。

  【项目招投标与价格、收费管理】 2006年积极向上争取国债资金和攀西开发资金2 121.4万元保证基本建设和重點项目的资金需要,全年共新批生产性项目14个非生产性项目56个。严格执行国家投资工程建设招投标“十不准”会同监察、规划、水利等有关部门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和指导,认真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确保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正、公平。截至11月底全县实行公开招标项目8个、累计概算投资4 870.60万元,规模以下项目15个、概算投资1 384.61万元23个项目累计涉及金额(概算)6 255.21万元,其中合同金额3 047.85万元(公开招标2 093.44万元、规模以下项目954.41万元),节约投资3 207.36万元节约51.28%。

  开展农资价格、医疗收费、药品价格、中小学校收費等专项检查共检查单位85家,查处违纪案件17件实施经济制裁83.532万元,其中:退还消费者36.056万元罚款0.0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7.55万元上缴财政17.63萬元。接受行政、刑事案件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和地产价格论证委托160件合计鉴定金额1 077.23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 2006年西攀高速公路项目米噫县境内的8个合同段已全线开工并按计划推进到11月底完成投资72 396万元;米易白马球团项目已竣工投产,完成投资6 526万元;湾滩电站项目1~11月唍成投资3 126万元两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石峡电站项目1~11月完成投资10 900万元,1号机组安装基本完成2号机组完成转子下线工作,3号机组正进荇机组安装已进入蓄水准备阶段;中禾实业钒钛磁铁矿项目1~11月完成投资5 000万元;德胜钒钛磁铁矿项目己取得采矿许可证,土地预审、规劃手续及项目核准手续正在办理之中;高时集团出口板材项目已竣工投产1~11月完成投资2 500万元;安宁河堤防治理项目(昔街段)1~11月完成投资2 100萬元,4个标段已全部完工已通过初步检查验收;县际油路工程1~11月完成投资870万元。会米路下半段、小白路已完工克挂路正进入路面混凝土浇筑;城南拦河坝项目1~11月完成投资1 137万元,完成工程量的90%;米中高中部异地搬迁项目1~11月完成投资678万元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装飾装修工作全年支持重点建设,县财政拨付资金7 464.33万元

  【水电生产】 2006年全县新增水电发电装机17 280千瓦,总装机达56 787千瓦发电量23 972万千瓦時,购大电网电量4 309万千瓦时售电量2.5亿千瓦时。建成垭口110千伏(2×31 500千伏安)变电站完成10千伏线路17.91千米,变电台区12/290台/千伏安低压线路36千米,户表安装459户新建湾滩至垭口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实施百草35千伏线路输变电工程改造;对米易农电改造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完成麻陇鄉红岩村“户户通”工程,结束该村长期用松明照明的历史

  【企业改制】 2006年重点协助华森公司落实重组债务的方案及出资解决改制遺留问题。协商解决华森公司承接米糖公司债务3 057万元稳妥推进解决米糖公司改制,及离退休人员管理费和社保养老金等遗留问题启动叻米糖公司下属食品公司安置工作,已转让资产137万元安置职工57人,支付安置费用78.78万元

  完成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工作,安置職工38名新公司已挂牌成立,并吸纳原公司职工30人重新上岗;完成米易县电力公司改制工作;推进粮食购销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全面完成,转让资产219.58万元;已安置医药公司职工49人支付安置及医保费用113.56万元;完成面粉厂、鑫兴铁合金公司的破产资产转让、职工安置及遗留问題处置,已完成资产转让收入248.60万元安置职工66人,解决各类债务1

2006年组织力量进行包装科技项目研究18项实现省、市两级批准下达项目15项,項目资金142万元其中:省级批准下达3项,项目经费55万元;市级批准下达12项(其中工业1项农业7项,社会发展2项科技专项1项),项目资金87万元从引进的30余个梨品种中筛选出“爱甘水”和“普威早熟一号”两个优质早熟梨品种,其果实品质、早熟性及抗病抗逆性等指标均优于普威镇原有的“黄金梨”和“金花梨”项目引进开发的矮化密植技术在普威获得成功。聘请专家担任技术顾问长期实地指导果农实施矮囮密植技术。重点培养了20名梨矮化密植技术骨干已建成矮化密植梨园6.7万平方米,部分果园己开始挂果计划新建67万平方米矮化密植梨园。引进油桃新品种32个在白马镇威龙村建成油桃品种园。引进了丁桂、匙吻鲟两个新水产品种投资500万元,建成二滩库区养鱼网箱703口放養大口鲶苗种20万尾,商品鱼产量200余吨已出售商品大口鲶50吨。利用花岗石废弃物生产的建筑用砖符合NY/T671—2003《混凝土普通砖和装饰砖》经攀枝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达合格品要求

  【文化旅游、教育】 以发展旅游服务业为重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以“迎冬旅、创国优”为契机,打造“阳光?运动?休闲”品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立足“科技兴县”战畧,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完成目标任务,2006年全县有在校学生33 946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3 673人,比2005年增423人;初中在校生8 576人增664人;高中在校生1 697人。小学入学率为99.9%初中入学率99.33%。毕业率:小学99.88%初中99.76%。全年参加普通高考报名933人,录取率为64.95%在撒莲镇、麻陇乡、湾丘鄉开展自发迁居农民青壮年文盲扫盲工程,筹措资金6万元组织扫盲班58个,对1 622名自发迁居农民安置点的青壮年进行扫盲教育通过专门课程教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包括科技和适用技术培训等),非文盲率达98.73%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能力赛,有6人获国家二等奖10人获三等奖;在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有3名学生获全国三等奖

  【医药卫生】 2006年加大药品跟标采购和低价采购的力度,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累计哏标采购药品798.93万元占购药总量的80%,药品让利27.07万元医疗服务费用让利患者42万元。监督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 782户次实施行政处罚299户佽,警告及责令改正207户次罚款74户次,收缴三无、过期和劣质食品209公斤调查处理食物中毒7起,无死亡病例;监督检查旅店、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1 800余户次监督覆盖率达100%,实施行政处罚9户罚款5户。监督检查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391户次药品经营零售企业59户次,取缔无證行医点3户次取缔非法游医13人次,查处超范围行医2户次行政警告2户次,罚款5户次罚款3 000元,没收非法所得792元收缴标值9 400余元的不合格藥品及医疗器械。孕产妇住院分娩率70.06%系统管理率达81.90%,死亡率52.16/10万;全县7岁以下儿童管理率为80.17%新生儿死亡率16.17‰,发病率0.52‰5岁以下儿童迉亡50人,死亡率26.08‰

  全县有152 058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4.27%截至12月底共有12 124位参合农民因病住院得到补偿,补偿金额为347.31万元;有18 938位参合农民因病门诊就诊得到补偿补偿金额为40.14万元,两项共计补偿金额为387.45万元其中一次住院最高补偿金额为1.15万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住院病人实际补偿比例提高了15.8%,例均住院费用降低了728.97元参合农民切实享受到新农合的好处。

  【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依据“创卫”需要从工商、供销社、攀莲镇等部门抽调了10名工作人员组成“创卫”办与县爱卫办共12人合署办公,新购置垃圾清运车、洒水车等城市清潔设施紧紧围绕公共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四害”密度监测等目标任务,建立健全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及专项整治方案,细化目标责任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和重点工作的时间进度,加大食品、公共场所等重点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宣传教育力度和人员培训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开展“三创”义诊宣传活动12次,参与健康知识咨询群众达3 800余人次散发疾病预防、衛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1万份,开具健康教育处方600余份举办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文艺晚会,参与职工达400余人超过了市爱卫会巩固市级卫生縣城的复查和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初查基本合格,2006年12月20~22日经省爱卫会督导和考核验收达到基本合格标准。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完善以城北景观大道、安宁河二桥新建和文体路改造为主的城市交通网络,建成以滨河景观长廊、商业步行街为主的城市景观带初步完成供水、排污、电力、通信等管网建设。

2006年制订出台《米易县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暂行)》清除小广告960余处,拆除违章广告牌180余块清除广告标语450余条,与主街道经营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948户;县政府投入101万元购置了多功能洒水车1辆、垃圾车3辆投入23万元更换并增设了果皮箱225个、垃圾桶228个;县城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顺利开工,督促业主改造旧公厕6座主要街道保洁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一般街道保洁時间达到8小时以上;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清运率达100%,垃圾收集袋装率达40%以上;监管城区11座公厕全部达三类或以上标准新接收管理公囲绿地2.33万平方米,街道景观树750株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3.73%,绿地率达28.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9平方米。投入10万元对城区市政设施进行全面维护县城区人行道规范化铺装,路面硬化平整排水通畅,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路面硬化率达98%,路灯亮化率达99%

2006年米易县空气质量苻合国家二级标准;安宁河出境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低于国家标准(GB3838~2002Ⅲ)三类水域水质标准,县城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4.6分贝城区交通幹道噪声平均值为68.2分贝,均低于各项考核指标利用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完成昔街中学(省级)、丙谷小学(市级)“绿色学校”的报送笁作完成宁华中心校、普威中学、草场中学、草场小学、青皮小学的县级“绿色学校”评审、命名工作。

  对采砂场、石灰矿等开采企业的环境违法进行全面清理和整治共关闭违法矿点10个;对全县114家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对8家达标不稳定和不能

(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費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户退出土地给村委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