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论宏观经济政策策的各种争论论文3000字?

大家早上好!我们接着讲第三讲现阶段中国的论宏观经济政策策做出了哪些调整?如何评价论宏观经济政策策的效果前面我们讲了两个单元,讲中国的经济增长道路處于什么水平讨论了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哪些主要的矛盾。下面第三讲针对这些矛盾,我们采取了哪些政策调整论宏观经济政策策做絀了哪些针对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效果怎么样前景如何?趋势怎样

论宏观经济政策策最主要讨论的是六个问题。一是总量政策总量政策的方向发生了一些变化。二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力度做出了重大的调整。三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方向力度都有变化。四是国際收支领域里的汇率就是人民币升值与否。五是宏观调控作用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它从需求管理逐漸转向坚持需求管理的同时兼顾供给管理最后就是政策实施的行为主体,也就是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它的周期和反周期的特點越来越明显大体上是这六个方面的政策调整和政策变化。下面把这六个方面的政策调整逐一给大家做一个讨论

首先看宏观总量政策嘚方向性的调整和变化。总量政策就是指对总需求采取的政策这是一种短期的,对需求来说是一种短期管理这种短期管理,我们讲有兩个基本方向根据宏观经济失衡的基本类型,采取了不同的方向一个方向就是当需求大于供给,通货膨胀严重的时候要采取紧缩性嘚总量政策。还有一个方向当这个需求不足,经济衰退失业率攀升的时候,就要采取扩张性的总量政策这次金融危机来了以后,中國宏观经济调整的速度非常快前面我们讲过,19985月份之前中国的总量政策基本上是紧缩性的,985月之后基本上是扩张性的但是到08年姩初,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讲2008年中国的论宏观经济政策策是什么?当时讲的"双防"一防经济增长,从局部过热转变成为全面过熱这是"防过热"。第二防物价从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总体性上涨,这是"防物价"

无论是防过热还是防物价,在宏观经济总量政策上的要求昰什么叫紧缩需求。我们当时采取了一系列对总需求偏紧这样的措施我们做了不到半年,也就是到了六月份的时候西方金融危机对峩们国家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对东南沿海省份很多企业拿不到出口定单,所以纷纷停产、破产很多农民工提前返乡。这种情况丅也就是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的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论宏观经济政策策必须做出调整所以在7月,国务院办公会做了一个重要调整就是不再讲"双防"这样的宏观政策,而是讲当时提出的是"一保一控",保经济增长控物价仩涨。这个时候就把保增长作为首要经济政策目标提出来了。如果要保增长应该扩张总需求。这个时候年初的时候防过热、防物价,是紧缩总需求时隔半年到了七、八月,从年初的紧缩总需求开始转向要把扩张总需求放在首位而物价问题是作为次要的目标,保增長、控物价

这样做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样做的政策效果是相互矛盾的保增长,就要扩张需求控物价就要紧缩需求。实际上这个政策茬这里面有一些矛盾加上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继续加深,经济困难进一步加大到了11月份全国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中国的论宏觀经济政策策又做出了一次重大的方向性的调整这个时候不讲“一保一控”了,我们讲“一保一扩一调”:一保保增长,一扩扩内需,一调调结构。这就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个时候物价问题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当中消失了。所以就是一年时间从年初到姩末。年初防止通胀是首要问题因此采取紧缩性的宏观政策;到年末扩大内需、保增长是首要问题,采取扩张性的刺激需求的论宏观经濟政策策

我们讲的一年时间里中国的宏观总量政策发生了方向性的逆转,从年初的紧缩性的论宏观经济政策策转变为年末的扩张性的論宏观经济政策策。这个变化速度应该说是比较快的因为我们知道其实中国的论宏观经济政策策总体方向的调整,一般来讲是五年一个周期因为它和我们的党代会的政治周期大体上是同步的。最快也要两三年才会有一个调整。这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个调整速度昰比较快的,一年时间里面我们做了两次方向性的逆转这是从总量政策来讲。

我们现在对总量政策的争论主要争论在这三个方面的问題上。一个问题是2008年年初采取“双防”紧缩性的宏观政策是不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这是一个争论为什么?因为金融危机20076月从美国開始发生到2008年春天的时候,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始蔓延全世界都观察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受到了它的冲击在这那个时候,几乎全卋界各国都在采取扩张性的论宏观经济政策策都在刺激经济,都在反危机、反萧条、反衰退大概惟有中国一家在反通胀、在紧缩。人們质疑首先08年春天那次紧缩“双防”是不是错了因为全世界都在反萧条、反衰退,只有我们在反通胀只有我们一家在紧缩。人们质疑這个问题是不是当时的宏观政策方向发生了错误?

此外第二个质疑就是20087月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很明显了,这个时候我们也意識到了也做出了调整。但是我们怎么调整的叫“一保一控”。我们前面给大家讲过一保一控是矛盾的。保增长要扩大需求控物价偠紧缩需求,这两个之间本身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的政策选择,意味着政策的效果互相之间是瓦解的所以人们就提出第二个质疑:就是2008姩夏天7月份的时候是不是做出的政策有些犹豫,有所矛盾因此反应的是不是有所迟疑,这个调整不坚定这是第二争论。

对前面这两个爭论2009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了回答,这个你无法回避2008一年下来了,要对08年工作做一个总结人们是有两个质疑的,一个年初你是不是错了一个夏天你是不是慢了?政府要回答当时他(温总理)回答“2008年初当时根据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正确地做絀了选择”那就是告诉你是正确的,没有错对7月份这次调整,“到了7月份根据变化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果断地作了一个调整”,那就是我没有慢我很快。那个里面等于用了四个字两个词,一个是“正确”、一个是“果断”这是有针对性的,针对当时人们的質疑“我也没错也没慢”。这样子回答这是两方面的质疑。

第三个方面对总量政策的质疑或者争论是什么?政府什么时候退出政府要不要择机退出的问题。我们知道政府总量上一揽子的干预经济说明这次危机的深刻性。我们说这次危机是二次大战后全球范围内最罙刻的一次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影响程度也是最大的。因为我们知道二次大战之后全球经济唯独09年出现了负增长。09年是第一次全球经濟出现了负增长说明这次经济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力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联手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次政府干预的仂度和全面程度、深刻程度都是空前的。这有一定的必要性

但是这也有代价。什么代价就是如果政府干预经济过多、过长、过宽,带來最大的问题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上的,一方面是政治上的经济上的代价是政府干预太多,等于对市场功能的替代太多你要相信市场配置资源比政府要有效。政府替代太多了之后虽然可以克服一些市场失灵的问题,但付的代价就是经济效率会严重地被损害因为政策规定投资项目和市场竞争实现的投资项目效率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是个经济问题政府干预太多,经济效率会受到严重损害如果政府干预的时间太长,大量的项目都是政府行政决策投资的就可能形成大量的有毒资产,大量垃圾大量的泡沫。看上去经济很繁荣看起来需求扩张得很猛,看起来反危机很有效但是你的代价就是用一大堆烂项目,一大堆低效率的项目一大堆行政决策而没有经过市场競争筛选的项目充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与其这样去投资、增长,凯恩斯有一句名言说“如果这样去投,将来为克服这些垃圾这些低效率的东西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与其这样政府不是要拉动需求吗?那政府不要投资花钱让老百姓到海德公园去挖坑,挖了填填了再挖,然后政府给他发工资就行了雇一拨老百姓到那儿挖坑,晚上再雇一拨人到那儿填坑老百姓拿了钱到商场去买东西,买什麼就刺激什么买什么就拉动什么。这比政府直接投资政府搞钢厂、搞水泥厂、搞个楼盘等等都有效。因为政府不知道哪个是符合市场需要你就填坑挖坑,这样它不会造成不良资产这就是凯恩斯说政府干预,如果干预不好不如到海德公园去挖坑。就是政府干预弄不恏将带来对效率的破坏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第二个方面的代价就是政治上的代价政府如果对市场替代的太久,对市场功能否定的太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寻租。寻租寻找的“寻”,地租的“租”“寻租”这个概念,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权钱交易。地租是凭對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产生额外的收益强行瓜分的一块收益。我拿钱找有权力的人跟他行贿,他利用权力给我出让土地我给他回扣。僦是我们所说的权钱交易政府干预太多意味着利用行政权力干预资源配置太多了。权力干预太多自然投资者和厂商就会找,谁掌握权仂就找谁就发生了权钱交易,这会产生政治上严重的腐败

所以说政府对经济干预太长,会产生这两个问题一个是经济上的效率损失,一个是社会政治上的寻租就是政治上严重的腐败。他(凯恩斯)说政府干预差不多的时候当市场失灵得到一定的弥补和克服之后,市场功能基本上能够发挥作用以后你就尽快退出,恢复市场的地位恢复市场的作用。政府不要干预太长否则代价太大。

去年秋天20国峰会各国财长、央行行长和首脑峰会,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要不要退出的问题因为从076月金融危机发生后,09年上半年多国政府系統联手干预经济力度很大,时间很长就担心出现以上的问题,出现效率损失政治腐败。所以就讨论要不要择机退出政府对经济总量的政策要不要开始慢慢地淡出。但是争论的结果、分析的结果他们认为现在经济(指去年秋天经济)的复苏不稳定,基础并不牢这個时候如果政府退出的话,很可能导致经济二次衰退再出现一次波折,再次出现波折和下滑问题就大了当时20国峰会,达成一个共识政府暂时不退出。

我们国家是什么态度呢当时温总理是有一个讲话的。他讲话的根据很有意思他是这么讲的,他说20国峰会达到了共识昰暂不退出发达国家政府暂不退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理由率先退出我们为什么不退?因为它(发达国家)不退这个引起了國内外很大的兴趣和关注或者说讨论。一个国家政府对经济的退出还是干预主要应当取决于本国自己的经济态势,不是取决于别人的政筞走势当时我们讲,20国峰会暂不退出因此我们没有理由率先退出。这个逻辑可能值得讨论我们讲至少两点,中国可能在择机退出面湔应当比20国比西方社会更积极、更主动一些。

 第一点中国的发展结构和发达国家不一样昨天给大家讲了,中国的发展阶段处在一个工業化加速、高速增长的阶段不用中央政府更多刺激经济。从微观经济内部地方政府层面扩张的冲动是非常强烈的。中央政府只要把秩序维护好经济增长内在的动力是非常充分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的总量的宏观调控和发达国家就不一样。中国政府退出的话经濟增长速度恐怕不会因此降下来。中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中国经济具有更强的抗危机、抗击打能力,这就叫做天时中国经济發展的阶段是一个青壮年期,成长性非常强的一个阶段第一条我们的特殊发展阶段使得中国经济有更强的增长冲动,更强的抗击打能力这为中国政府更积极地择机退出创造了经济发展根据和基础。

还有另外一点中国的经济体制和西方不一样。人家是一个比较成熟、比較完备的市场经济机制政府如果一旦退出的话,实际上有一个比较完备的市场机制替代政府配置资源自动恢复市场的功能。中国是什麼情况呢中国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国,现在世界上可能有70多个国家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但是这七十几个国家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基本上都是发展国家或者中等收入的发达国家主流社会并没有承认。我们不管人家承认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我们自己体会下,我們离市场经济有多远我们确确实实和市场经济有很大差距。我开玩笑地说其实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说反封建的任务没完成,现在动不动說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很多东西是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东西你仔细想一想严重破坏、干扰中国经济发展没多少资本主义的东西,哽多是封建的东西

现在我们动不动就说担心"复辟"资本主义。什么叫复辟复辟就是倒退。什么叫倒退倒退就是走过又退回去了。走过這段路才能倒退中国怎么能叫复辟资本主义呢?中国从来没经历过资本主义怎么能倒退到资本主义?中国要复辟只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中国经历过。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黑暗中国历史已经证明了,所以中国不能复辟、不能倒退有人担心的复辟资本主义,甚臸全盘西化走美国道路。我们能不能追上美国我还不知道你还倒退到美国?复辟就是倒退么

中国很多问题是市场化不够,很大的阻仂是封建传统太深很多东西是资本主义,还是封建的在困扰着中国其实说句老实话,中国离真正的市场化目标还很遥远我们最乐观嘚估计。我们一个朋友李晓西(音)博士做的一项研究,关于中国市场经济程度的估计他估计70%多,这是最乐观的温总理去欧洲出访,游说人家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带的专家是李晓西(音)博士,因为他(70%)那个估计最乐观晓西(音)研究很好,他的研究对中国政府也很有用跟人家说中国是市场经济国。这个是为了我们进入国际市场有更便利的条件

但真的历史性的看一下,我们自己的历史进程我们自己很清楚我们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国,距离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目标还有很漫长的路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如果干预经济太久了和西方不一样。西方干预太久了是对市场功能的否定,人家起码有一个市场而我们中国政府干预太久,就不只是对市场功能的否定是对改革进程的阻碍。我们的体制转型是处于向市场经济目标转轨过程中,这个时候你干预太多导致的结果是阻断改革进程,延缓妀革的进程最后可能体制复归,导致改革的倒退到时候政府想退出也退不出了。为什么西方政府退出以后,有一个比较完备的市场體制自动启动发挥作用我国没有市场体制,当我国政府退出的时候你会发现在很多方面面临体制真空。既没市场也没政府怎么办?┅旦出现这种问题可能导致一个结果:路径依赖,因为是这么走过来的就必须这么走下去因为靠政府干预的,结果怎么办就进一步依靠政府,不得不再依靠政府使得政府的行政调控长久地固定化。这样对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危害就更长远了

所以我说这次金融危机对Φ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很大。另一方面比经济增长的影响还要严重的是,对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帶来更大的压迫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说从中国的体制背景体制改革进程的要求来看,实际上对中国政府退出问题的要求更迫切因此我们说从这两个问题,经济增长的阶段使得中国政府的退出能够更积极、更主动一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的,一个体制背景的特殊性对政府退出的效果更迫切、更强烈。

三个月前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政府在择机退出上可以更积极些》,我这个题目比较长寫得比较长,反复琢磨了为什么呢?你又不能跟政府直接对着来只能说一个讨论性质的。这个文章写完两个月之后没敢发,搁在我包里一个月前我跟他们讲,我觉得可以讨论所以发了。因为我觉得这个确实是值得讨论的重要问题现在我们确确实实没必要因为人镓不退,所以我不退各位,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国情自己的发展阶段,自己的体制要求来看我们是不是要择机退出否则的话可能要出仳较大的问题。现在这个争论很大中国政府要不要择机退出,要不要率先退出这都是争论非常大的问题。论宏观经济政策策总量政策嘚第一个方面争论就是宏观政策的调整和总量政策的方向性的变化。大概有三个方面的质疑08年春天的方向是不是错了?08年夏天的调整昰不是慢了再进一步调整我们是不是应当择机退出?这是我们讲的政策问题的第一点:总量政策的方向性调整及其争论

第二个争论和討论就是关于财政政策的调整,以及相应的争论我们在03年以后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需求刺激经济。积极的财政政策起到了很顯著的作用所以03年到07年的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10%以上,这与03年以后扩大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很大的关系金融危机来了以后,我們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很有中国特色。经济学上没有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因为积极对应的是消极。经济学没有这个概念要鈈是就要扩张性,就是指刺激需求的;要不就是紧缩性的

为什么中国搞出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呢道理在什么地方?當时97年中共召开十五大报告里讲第九个五年期间要适度紧缩防止通胀。结果到了985月不到一年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方向发生了变化,鈈再是需求大于供给是需求不足,失业率上来了经济衰退、经济萧条。这个时候要求宏观经济刺激需求不能再紧缩。但是这个东西誰敢说这是中共十五大党代会定的,刚刚不到一年就要改变方向党代会决议里写的很清楚,"九五"年期间适度紧缩现在不到一年要扩張这不是反党吗?这个事情不好讨论我记得很清楚当时5月份,985月开了好多座谈会都是内部的,不敢公开这是党的政治决议不敢开玩笑的。整个"九五"期间适度紧缩怎么扩张?当时就不好调但是经济不饶人,事实确实是失业高了确实是需求不足了,不调整怎么办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吧。最后弄一个概念"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用扩张两个字,实际上就是应当采取扩张性的论宏觀经济政策策但是党的决议里讲"九五"年期间紧缩,你说扩张不行那是明着跟党对着干,所以换个词就是说“积极的”

其实经济学上沒这个概念,积极对应消极稳健对应冒险。哪一个国家会采取冒险的货币政策、消极的财政政策没有的。当时的背景就是"紧缩"在党代會上说了你就不能说扩张,我们就弄一个积极的、稳健的所以到十六大召开前,党代会征求意见座谈会的时候建议不要用党代会的政治决议的形式具体规定一个时期的经济政策,因为经济随时可能变化党代会基本上五年召开一次,当时有的同志说有道理所以我们┿六大准备对第十个五年计划有宏观政策有一个决议。当时大家说不要这么说前面有教训,如何如何后来我看决议的十五计划期间怎麼又说,不是不说了有的人跟我讲你不懂政治。为什么党的决议里不说,各级干部就不贯彻它(党代会的决议)说了就要重视。我說变了怎么办后面他说变了咱们再变。政治就是变来变去我一听人家说的有道理,政治确实是这样不能太书生气。十六大是扩大内需"十五"期间,扩张性的政策保持不变我们财政政策03年以后实际上一直是扩张性的,所以金融危机以后讲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进┅步扩张。

财政政策分两块一块是财政收入政策,一块是财政支出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里面财政支出确实体现了“更加”这样的傾向。财政支出给大家讲一讲财政赤字。去年09年的财政赤字是9500亿财政赤字的警戒线是GDP3%08年我们国家的GDP300670亿30万亿多一点。08年第一次超过30万亿大家算一算,3%是多少9000亿。我们去年的财政赤字是9500亿已经排到了财政赤字警戒线的上限。当时开会的时候几次我们都没有數,一开始就是文字咱们对文字也没太大兴趣,关键数得出来最后一次有数,大家很吃惊"温总理,财政赤字这么大这个数敢公布嗎?会不会引起人们的舆论各方面的强烈的反响、负面作用比较大?"我们前面举过一个例子财政赤字有多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就有多夶财政赤字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把老百姓的钱拿过来政府花。所以财政赤字大了过了警戒线,实际上人家都明白通货膨胀要起来了恐怕会有很大的压力,当时总理很坚决他嫌不够大。

就是说09年春节里他访问德国和英国德国和英国是这次欧元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咑击力度最大尤其是09年春节前一片哀鸿。所以总理从那儿回来大讲要树立信心,千万不要丧失信心出重拳头。他对危机的重视程度非常大一定要出重拳应对危机。9500亿他嫌不够大。9500财政支出下去说明我们确确实实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因为一般的财政赤字也就20003000亿这次一下顶到上限。现在的问题是就算继续采取更加积极的能更加积极到哪儿去?因为09GDP涨了点是335000多亿,它的3%是多少恐怕你紟年的财政赤字了不起1万亿,去年9500亿按照这个1万亿,比去年涨不了多少了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空间不大了。去年排到了警戒线今年洅往上涨,涨的空间不大了这是一个方面。

除了财政赤字排到警戒线之外还体现到我们大规模举债,现在这轮债有个特点过去举债實际上我们(政府)是不允许地方发债的,发债都是中央发发债实际上一个增量的改革,拿未来的钱办今天的事我们一直是中央来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地方政府不允许预算,做缺口预算一定要做均衡预算。债一定是中央发国债地方不能发债的,为什么道理非常简单,中央能印钱地方印不了钱。是不是这个道理中央如果做赤字预算、举债,如果还不上赤字缺口补不住,很简单国家印錢。地方政府还不上找谁啊?所以坚决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券这轮为了扩大内需,可以通过国家中央代你发一些地方债券这个债券,偿还还是地方还地方是用财政收入做担保。地方财政收入里面至少差不多将近一半有的地方甚至一半以上是预算外的,是基金是專项,政府押在了土地上土地升值、土地的收入,押在了这儿就有一个什么了?我们现在都说“炒金融”这就有一个问题,实际上昰把风险杠杆化了拿一个风险押另一个风险。这个土地将来升值现在来说,这一个预期的不确定的。你拿一个不确定的收入抵押擔保一个债务。这就是拿一个风险来抵押另一个风险这就是所谓杠杆化的东西。用风险押风险一旦土地风险出了问题,地方财政就出叻问题使得风险效果杠杆化,迅速的波及开会出现这种问题。

所以昨天有人提问题说房地产问题。我们讲那是从经济上讲我们国镓需求各方面……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几年前在深圳会议上一个记者问这个问题,我就问他一个问题咱们不把它作为经济问题,房價不仅是经济问题我说我们就把它作为一般的社会问题,我就问你一个问题谁希望房地产降价?咱们不要做经济分析又是需求,又昰成本你也不是搞经济的,说多了你也不懂你就想谁希望房地产降价?政府希望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它指望这个东西我们叫经營城市,他(政府)得把它经营起来山西省有一个领导吕日周,在经营城市上是比较早的提倡经营城市,他专门到北大跟我讨论过一佽经营城市经营什么?经营土地升值升值了财政才有钱。所以政府不希望房地产降价降价了财政肯定出问题。银行希望吗肯定不唏望。银行大量的钱、贷款在那儿房地产升值,贷款就是优质资产一旦跌价,就是不良资产政府不喜欢,银行不喜欢那房地产商囍欢吗?不用说更不喜欢

搞来搞去,谁喜欢房地产降价老百姓,这得分几类的一类是已经买了房的老百姓,他肯定不希望降涨得樾高,自己就变成很有钱的样子幸福感很充实。还有一块没买房的老百姓一类是有能力买,银行肯给他贷款有收入,有信誉银行願意给他按揭,他没买他买不买房,影响价格因为他有购买力。还有一类是买不起房子的银行也不给他钱买房。这类人的意见对房價毫无关系为什么呢?没用但是有购买力的人,他的态度影响是不一样的能买的没买的人对房价的态度是改变的。他没买房希望樾低越好,一旦签了约以后转过身就希望(房价)涨。所以一直希望房子降价的是哪些人呢没买房也买不起房,别人也不帮他买这批人希望房子降价,他的意见能影响房价吗没有钱,愿意不愿意买房对房价是没有影响的,影响不了市场他真的是弱势群体,影响鈈了市场这批人的愿望怎么表达?通过影响政府要求政府关心弱势群众,但是能影响政府的决策的话还是弱势群体有些提法自己都佷矛盾,你想是不是这些东西

所以我们回过头你再看,这是市场博弈各种力量不一的结果。谁主张房地产降价啊既影响不了政府又影响不了市场的人,这个房地产能降吗不要说经济问题了,买房的需求房地产的成本,就作为最简单社会问题谁希望(房价)降?咱们看它(房价)能不能降这里其实政府在里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个非常要紧的问题就是财政财政本身由土地化支撑着。这个很偠紧

但是我们现在的问题在哪儿?财政政策允许地方举债,举了多少债我不太清楚前不久我看报纸登了一个数,这个数据怎么出来嘚没有注明出处但是它对我们这次地方债有一个估算,大概现在一共有7万多亿债务也是有警戒线的,一个国家的国债占GDP的比重一般不超过20%按这个估算数,地方举债7万多亿加上中央的国债,GDP33万亿的话远远超过20%,搞不好40%以上国债规模肯定比地方大。地方都有7万多億的国债规模肯定更大。

从财政支出政策来说无论是财政赤字,实际上过了警戒线还是债务,债务规模是空前的现在对政策支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支出提出的疑问是什么?就是金融有风险已经表明了。那财政有没有风险一样有风险。不要看财政后面是国家國家就没有风险吗?国家就没有危机吗就不会出事吗?像希腊、冰岛实际上就是国家破产了。所以现在是欧盟联手救助帮它,否则咜自己的财政是一个破产的财政从这个角度看,财政也是有危机的有风险的。货币由国家发行国家当然比商家更有信誉,但是也有能力问题财政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对社会的影响比金融危机更大直接影响你的政权,威胁到你的政府对中国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对政府的依赖度这么多这是多么大的社会组织?如果政府出了问题政府破产,对中国的震动恐怕是相当大难以想象。更加积极的财政支出政策实际上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什么更加积极能更加积极到哪儿去?是不是要开始关注财政可能发生的风险。實际上是这个问题这是财政支出。

我们再来看财政收入政策我们从03年以来也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收入政策,积极的财政收入政策就是减稅中国是这样,中国从制度上在世界上来讲是一个税赋水平比较高的国家。《福布斯》杂志每年公布世界上前66年赋税水平的排序中國最高的一年,2004年排世界第二前面是北欧的荷兰。07年我们排在世界第五位从税赋水平上,我们是比较靠前的这几年确实有一个事实,中国在减税就是从制度上在减。减税就是留给企业可支配收入比例增大我们说减税是刺激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收入政策。

我们回顾┅下从03年以来,我们的个人收入调节起征点上调这是个人所得税减税。企业所得税从08年开始,我们叫做两税就是两法并一,内资囷外资所得税税率拉平我们过去外资是优惠,百分之十几内资是33%,是高于外商的当时是为了吸引外资。我们参加世贸这么多年了外资在中国始终在要求国民待遇,就是和国内企业公平竞争你要享受国民待遇就要履行国民义务,不应当有优惠从08年开始我们把国内囷外资税率拉平,拉到25%对外资我们有一个过渡,因为有的刚跟人家外资签约就说不算数了,国家改了这不行,有点蒙人所以我们給它有一个过渡期。当然对广大内资企业从33%调到25%这是立马生效的减税的措施,这是企业所得税

再有一个增值税,2009年开始我们的增值税轉型从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这是国务院09年做出的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之一。增值税的转型最早是20058月在东北地區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的优惠措施实行的。09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增值税转型含义是什么呢?增值税是流转税就是说每一个生产環节的增值税在这个生产环节上新生产出来的价值,按这个价值额打一个比例的税生产过程当中,产品价值当中有一部分价值是转移过來的比如说买原材料、机器设备、盖的厂房的投资,有的是转移到产品里有的是部分折旧,多年逐渐转移到产品里一次性转移也好,折旧也好都是作为生产厂商买别人的东西,不是我自己新创造的、生产的价值所以我买别人东西的时候,那个环节等于生产厂商打叻一次增值税这不能重复征。所以我买东西的时候我给他钱,他给我一张发票新产品的价值把发票上的额度减掉,剩下的是在我们這个生产环节上新增加的对这部分再打税。大家看经常有这类犯罪分子的报道虚开增值税发票,他虚开了之后从这个价值里抛的就大叻不就漏税了?虚开增值税发票实际上就是一个跑、冒、漏,漏税的问题

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虽然都昰抵扣但是生产型增值税只抵扣一次性转移的,原材料这些东西逐渐折旧、多年转移进来的固定资产、技术设备这部分,按照生产型增值税打的话就不抵扣,视同新创造的价值纳入应纳税的价值额按照消费型增值税打的话,一次性转移的原材料多年转移的固定资產、生产设备,都会抵扣增值税纳税的增值的价值基础比生产型增值税小,等于少纳税财政部有一个估算,财政科学所有一个研究09姩政府生产型制度增值税全面转型,估计大概增值税要减收2000亿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是一个减税。

个人所得企业所得增值税,这几项大税我们这几年都开始往下调。再有一个农业税到2006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温总理在2006年两会的代表大会做报告的时候用非常高的声喑,非常庄重地宣布"压在中国农民头上几千年的农业税终于取消了"。当时掌声雷动这是大事。土特产税除了烟草之外其他的土特产稅都取消了。出口退税从200411号开始采取新的出口退税额加大了退税力度。仔细看看0304年以来,中国主要税收的税率都在往下调我們前面给大家讲过,减税是刺激需求

去年年底我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到了大规模减税的最好时机》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不太主张再利用扩大财政支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支出的办法来拉动经济增长,因为有风险基本上到了警戒线。我主张能不能考虑更多运用增长收入因为中国税率水平比较高,借这个机会大规模的减税降低企业的成本。这样子的话刺激经济、拉动内需、刺激增长、增加就业。写唍了我就搁在包里放了一段我下去问问人家可不可以。后来问了一些地方的干部人家说不行,这观点肯定有问题为什么?我们基层政权财政困难怎么样基层困难非常大,越往基层财政困难越大。我们现在五级财政中央、省、市、县、乡,越往基层越困难尤其昰县乡级,乡级财政最困难其次是县,然后是市一级一级都很困难,这时候减税更困难

减税从刺激角度,我觉得大规模减税的时机箌了但大规模减税得有一个政治基础。政府得改革政府只能转变,如果政府还是办那么多事结果把政府的皇粮给断了,这个社会要亂就是说大规模减税一方面有经济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得有政治上的可能政府的职能一定要转变。政府职能转变了才能为减税提供基础。后来我想想也对这个文章就没发。经济问题是致用之学你考虑它符不符合你的实际。不能想当然觉得应该怎么样了,一定要叻解实际怎么样我觉得问了问,人家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不是说没道理,这个文章我就没发

这几年中国税收上有两个事实,一个是中國税收制度规定比较高还有一个中国这几年确实在减税,在制度上这也是个事实有些企业家说不对,这几年我交的税比前几年还多了这个企业家说的是对的,为什么实际上我们是这样的,前些年税收的制度规定比较高的时候其实有些地方没有按照规定的比例征收伱的。规定的很高但是收的时候是打了折。很多地方是包税的生产成本比较大,政府说算了吧你交20万,我也不去查了企业家把20万攤在产值上,平均税率很低规定的很高,实际上当中收的时候并没有那么高这是一个情况。

还有一个情况虽然在减税,税率下调哋方财政有困难,它严格税收征管真收。调低了税率很多企业实际缴纳的话,比前些年制度上没减税的时候人家没征收他的税,比湔些年实际缴纳的税可能还多了那是黑箱,我不知道你当年该收多少而没收你多少,我只能按正规的制度来从正规制度的本身我们確实在减税。我们说政策怎么变什么方向。我们就按正规的制度的安排来说它是扩张,还是紧缩至于黑箱这个东西不说。

从制度变囮上说这几年我们的确在减税这也是一个事实。现在恐怕我感觉什么意思进一步更加积极的财政收入政策可能也是有限的,就是遇到叻地方财政的困难如果更加积极的财政继续扩大,继续实行的话涉及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轉变。政府职能不转变政府仍然揽了那么多事,肯定要有很多人办这个事导致一个结果,就是要多花的钱得增加财政收入,否则财政赤字更大麻烦就更大。所以我们说无论是财政支出还是财政收入政策方向不变,我们叫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力度会受到严格的限制,潜力不大了余地不大了,因为有财政风险问题

第三方面的政策就是货币政策,我们原来讲叫做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危机來了以后,我们调整了货币政策的方向我们叫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们货币政策确确实实强调了宽松从03年以来的穩健转变为宽松。03年以来我们的货币政策说是稳健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紧缩。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货币政策主要分两块,一块是信贷政筞一块是利率政策。信贷政策主要管信贷量货币供给量,利率主要管货币的价格水平我们可以回顾一下,03年下半年开始的时候特別是第四季度,从信贷政策来说我们提高了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开始提高了一个百分点,然后就0.250.512008年的上半年法定准备金率已经提高到了17.5%

法定准备金是什么银行是企业,银行经营特殊的商品经营货币、买卖货币。他吸收存款给人家一个代价,然后把存款再放出去是贷款自己要有本钱。《巴塞尔公约》规定的自有资本充足资本金不能低于银行总资本的8%。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进一步提高。各国都提高自有资本金的比例的要求提到15%甚至20%,甚至更高的水平上银行吸收来的存款,加上自己的自有资本就形成银行可支配的总資本。这个银行不能在同一个时间里把所有的钱全放出去存款户到这儿提款,你就没有钱就会是信用危机,你就会破产了所以银行為了防范这个问题,怎么办总要有一笔钱留在手里头,做一个备付这笔钱,要求你留在手里的多了就意味这银行能放出去的款少了;留在手里的比以前少了,同样的资本规模银行能放款的量就大了所以准备金率高低直接关系到银行放款能力的大小,也就是信贷量的夶小

这个比例由中央银行以法定的形式统一规定,调整原则基本上有两个一个考虑金融风险,银行的信用;另外一个考虑是一定时期國民经济对货币量的需求经济当中对货币量的需求大,就往下调整使银行放的款多一些。如果国民经济当中货币需求量减少通货膨脹压力大,要收紧银根就把法定准备金率上调03年开始我们上调准备金比例,一路调到08年的上半年17.5%,这在世界同期算高的在中国90年代鉯来是最高的,高到什么程度1994年通货膨胀利率是24%,那么高的通货膨胀率就要求收紧银根的政策力度非常强94年达到24%的时候,我们的法定准备金率是多少13%。到了前年08年上半年我们法定准备金率达到17.5%,比94的通货膨胀率的银根收得还要紧这是法定准备金率。包括表现了谨慎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在收紧银根。03年以后一直到08年的上半年

另外一块是利率,03年以后一直到08年上半年一直在加息不管提高利率收緊银根,还是加息收紧银根都是鼓励人们存款,不鼓励人们贷款贷款的话付的代价增大了,这是一个收紧银根的措施我们从03年下半姩开始加息,一直加到08年上半年我们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调到7.47%,这很高了因为我们还有一个浮动。这是一个基准还有一个浮动。一浮动就浮动到10%以上了这么高的利率实际上就不鼓励企业到银行贷款了,这样收紧银根已经是很强有力的了

做银行工作的都知道,07年以後特别是0809年实际我们法定准备金率的上调,贷款利率的上调这些就是信号更多就是信号作用,在政策上对货币供给实际上法定准備金率和利率起的作用不大了。为什么07年我们上了行政手段了,不是用经济手段在管了为了收紧银根,防止通胀给各行下达的是信貸指标,信贷规模这么大的数,你不能超规模要超规模,银监会会撤行长的职这个率、那个率,就撤职最惯用我在收紧银根,真囸收紧银行银根惯使的措施是行政上给你规模,超这个规模就把你行长撤了是行政手段,这力度是非常大的

03年以后我们的货币政筞和当时的财政政策刚好形成了一个反差。财政政策在扩张在刺激需求,货币政策紧缩需求我写过一篇文章,当时取个名叫《松紧搭配》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不是很困难的时候,问题不是很大失衡不是很严重的时候,货币和财政两个宏观政策手段轻易不要同时紧或鍺同时松不要双紧或者双松,把经济折腾得大起大落经济本来挺稳定的,有波动问题不大尽量政府不要捣乱,有一个风吹草动一起抓,一起紧一起松,把经济搞得忽冷忽热大起大落,很不稳定政府的调控本身就是反周期,淡化周期热得时候不要太热,冷的時候不要太冷是这政府反周期的一个举措。现在由于引入了政府的干预之后使经济进一步稳定没有大问题的时候,政府干预不要双紧囷双松采取松紧搭配的办法是可取的。财政松的时候可以货币紧,同样的财政支出紧的时候,财政收入可以松一点

这种松紧搭配嘚好处是经济热了有一股向下的力量,经济冷的时候有一股向上的力量这是它的好处。它的坏处是什么呢这种松紧搭配政策效果相互の间是相互抵消的。这个人没什么大问题给他吃点药,药是相互抵消的这个药是补这边,那个是补那边这个人就平衡了。如果这个囚有病给他吃的药还是相互抵消的,耽误治病了这时候就得下药。两个药的作用相互抵掉这不行。如果经济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財政和货币的政策就不能是反方向的组合,就应该同方向必须这样,要么双紧要么双松。

08年下年半年金融危机影响出来以后这个時候调整了方向,放弃了松紧搭配实行财政和货币的双扩张,就是双松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放弃了我们從03年以来一直采取的十分稳健的也就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选择。08年以后尤其是08年四季度我们对宽松这一面很强调。昨天给大家提供叻一个数字08年一年,新增贷款是4.9万亿基本上是第四季度放下去的。09年继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08年是4.9万亿,09年是9.6万亿差不多翻了一番。现在流通中的票子还是比较多的流动性比较宽裕。

现在对于货币政策的问题是什么中国的货币政策是要进一步强调宽松还是要进┅步强调适度?就是回归到适度因为我们说的是四个字,就是“适度宽松”前面强调了宽松,是不是讨论回归适度这个争论是比较夶的,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我个人这么看,中国可能要回归到以适度为重点上中国货币市场的失衡和美国是不一样的。美国从金融危机开始向它的实体经济传递影响实体经济。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银行首先出了问题,资金链断了一大堆不良资产会收不回来,箌期它的支付能力、信用有了问题它没钱就要收紧银根,对它依赖大的企业怎么办呢这些实体企业出了问题,资金链就出了问题资金链就断掉了。现在美国货币政策上失衡的局面是银行缺钱银行的流动性不足,流动性就是指银根它的实体经济也缺钱,没钱在他嘚货币市场上的实情是货币的需求大。无论是银行还是实体企业,都需要钱流通中的供给少,钱不足它的货币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的夨衡,需求量大供给量不足。美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是给钱我的银行要破产,你看着办让我不破产,给我钱要不财政部出钱把银行股票收了。或者国会通过特别提案政府借给银行钱。实业界缺钱三大汽车厂商要破产,我缺钱要不政府收股票,要不政府通过提案結我钱反正我缺钱。这就是美国货币市场上货币失衡的状况

这次中国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输入性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量減少,使我国内需不足的矛盾暴露出来的我们原来就是内需不足,有强大的出口掩盖了内需不足的问题外需不足暴露出内需不足的问題,经济衰退连续15个月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带来经济下滑首先是小企业,一般的出口商没有订单了他拿不到订单之后就等于没有活幹了,他需要拿钱去买原料拿钱去雇工人吗?不需要了没有订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受挫它没有对资金的需求了。它不需要钱还有一种国营大企业,他也不需要钱这几年国营大企业逐渐央企化,越来越向央企集中央企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是主营业我主偠干什么,其他的东西该分就分了作为我的主业该并就并。现在的央企数目在急速的减少一共一百三十几家,但是国家国资委主任李榮融主任讲还要压到80100家。还要进一步压压的话每一个规模在增大,它有几个特点出来了

一个特点有垄断利润,他的自我积累能力佷强对银行的依赖度很低,银行的金融参数的变化对国有大企业不敏感加息不加息这些无所谓。他自己有钱有垄断利润。

还有一个昰国家资本金注入力度较大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30多万户那么多儿孙,一个爹娘养不活没钱给他,04年中国出了一招不知道大家知噵不知道,就是"拨改贷"国有企业资本的形成国家不出钱了,企业自己以负债的形式到银行去借形成固定资产。80年代成长起来的企业負债率极高,正常利润压不住利息等于就给银行打工了。道理很简单老板没出钱,他办了企业钱是国家出的,这个企业是谁的国镓说我的,国有企业么这个企业的债务是谁?国家说是你的这是个怪胎。老板办企业没出钱老板没钱出,所以当初"拨改贷"现在不哃,央企一共一百多家国有企业财政有钱,我们经常看报纸报道对中石油、中石化注资多少亿,对工、农、中、建几大国有银行注资哆少多少亿对国航、南航、东航,对航空公司注资国家有钱,注资力度加大

还有一个变化是什么?国有企业80%的央企在境内或境外上市了就是他有直接融资的平台。他对间接融资银行的依赖度和信贷的依赖进一步降低央企有利润,利润丰厚资本金注入力度加大,囿直接融资的平台他们对银行这块依赖度很低,不需要银行的钱小企业特别是和出口相关联的企业这一块,他得不到定单也不需要钱民营企业需要钱,但没有在制度上真正解决好抵押问题担保问题。银行也是企业银行就不敢给他钱,形不成有效需求我们现在和媄国不同的一点是我们企业无论是大小企业都不需要钱。在我们货币市场上失衡特点是货币的有效需求不足而银行有的是钱。因为什么呢银行体制没有和国际银行对接,我们有一道防火墙不是自由市场体制,所以有一道防火墙我们的金融体系,银行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和影响中国的老百姓爱存款,有高储蓄额这样的社会,拿了钱搁进银行银行拿了大把钱,又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沖击到去年底银行的存贷差19万亿多,将近20万亿银行手里有大把的钱花不出去,企业又不需要钱老百姓又不断地往银行送钱,我们现茬是这样的格局

中国的货币政策就不像美国了,因为中国就不是给钱的问题银行有钱,增大的货币投放用不出去所以中国的货币市場失衡主要问题不是增加货币供给,而是能解决一个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使银行手里大把的钱,能够及时、充分、有效地传递到实体经濟当中去这就涉及到培育中国实体经济对货币的有效需求,让他真的有要求大企业怎么培养有效需求呢?两个方面一个是提高国有夶企业的技术能力创新。为什么国有大企业有钱又不需要钱。好的企业永远是缺钱的因为它永远是发展的,发展就需要钱需要不需偠钱就是要看你花多少了。为什么我们国有大企业不缺钱国有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找不到新的投资增长点找不到新的有效投资領域,这就是所谓他不需要钱如果大规模的投资,在没有技术创新的情况下投就是重复建设;你没有创新,投就是重复那这个资金量和重复量规模非常大,会引起市场波动技术创新力低,没有新的投资领域发现要进行下去就重复,重复不进

大概十几年前我写过┅篇文章,8889年的时候当时说反对重复建设,我说没有重复哪来竞争所有竞争都是重复的。重复不可怕甚至产能过剩都不可怕。一個产业、一个产品在市场上有20%左右的生产能力的过剩很正常有这个过剩能力,才能压住价格才有效率、才有竞争。关键我们有重复沒淘汰,这是可怕的就是说什么?制度创新力差市场化水平低,重复都是行政性的这个市搞这个,我也搞;他有为什么我没有?伱这个省搞这个我也搞这个。弄得市和市之间、省和省之间高度雷同很难发挥真正的优势。为什么这样呢淘汰不掉,都是行政保护丅的

有一年出了假冒的汾酒,有毒的中央批评了,都惊动江泽民了要打假。各省就趁着这打假把汾酒从各省市场全部逐出这可逮著了。这会说了打假给你糊里糊涂都弄出来了。这就带有很浓厚的地方保护色彩这种情况下,好的东西战胜不了差的就是在行政保護落后的情况下,高度重复咱们很麻烦,技术创新力低没有新的投资增长点,大规模的有效投资形不成一投就重复。重复了吧制喥创新力又差,有重复没有淘汰没有淘汰就没有竞争性的效率,然后就形成保护弄到实在绷不住了,国家发文件行政性的关停并转弄得巨大的浪费,巨大的损失在中国怎么真正通过推动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培育国有大企业真正的有效的投资需求?这是很根本嘚小企业怎么通过技术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各类要素参与市场的深化改革,使民营企业拥有平等进入市场、运用市场的权力嫃正解决民营经济的公平竞争问题,克服民营企业面临的玻璃墙

我们现在说的话,我觉得挺逗我是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的副会长,会長是统战部的副部长兼的原来是胡德平,现在是另外一位副部长显得党很重视民营企业经济,结果说民营企业有什么不公平的你是國民怎么没有国民待遇?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你都可以干这话说的纯粹中国式的官话。中国不是只要法律没禁止的你就可以干中国是呮要没说让你干你就不能干。最后说只要法律上没有说你不能干你都可以干。实际上干的时候都要文件没有一个干的时候不要文件的。都有文件吗没有一个有文件,就跟人家说上面说只要法律没说不能干的事我都能干人家说那你找法律。

我们讲玻璃墙看着没墙,┅撞头上一个大包能碰到,但看不到它是一扇玻璃。你现在怎么把玻璃墙扫掉使得民营企业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专门解决他的担保问题、抵押问题、有效的需求问题说句老实话,80%将近90%金融资源是掌握在国有银行手里的。国有银行给国有企业貸款有问题但是政治上你只要没往口袋里拿,政治上问题不大能有个说法。给民营企业贷款那要出问题,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鈳能有政治担待。怎么能够真正在民营制度上使得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有一个公平的运用市场这是一个体制条件,是需要深入改革才能莋到的不要法律没有明确不能做的,就可以如何如何不是这样的道理。培育一个小企业对货币的有效需求……中国现在的要害不是简單的增大货币供给量而在于有效地真的培育中国经济对货币的有效需求,包括大企业和小企业真的把对货币的需求刺激出来,这就需偠一个技术创新一个制度创新。

刚才为什么讲在择机退出时中国可以更主动一些中国真正的增长,不改革要想持续均衡有效增长,咣靠刺激是很有限的要靠深层次的体制性的改革,特别是市场化进程这样才能培育出真正的需求,拉动经济可持续的增长中国货币政策失衡的特点所在,不在于简单的增大货币供给量如果是简单的增大货币量,一个是08年后半年到09年货币量已经很大了是很宽松的货幣政策。再有一个钱下去以后实体经济没有有效的需求,滞留在虚拟经济那一块

前一段我们注意到中国的股市有些异常,中国的楼市怎么陡然间价格异常除了别的因素之外,在技术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钱实际上没流到实体经济当中去,实体经济没有货币需求滞留在金融领域,虚拟经济领域影响了虚拟金融产品的价格。这是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没有收益,还增大了风险增大了经济當中的混乱和不稳定。我主张2010年货币政策要从宽松回到适度短期的增大货币供给,逐渐转向中长期的培育对货币的需求恐怕是这样的。我承担了一个国家的招标课题“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我是首席专家我们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做了一个比较我们感觉中国和美国是不一样的。货币政策的失衡不能简单地说,人家扩张我们也扩张这是货币政策和下一步变化的争论。这是我们讲的苐三方面的政策

第四方面,政策汇率问题汇率问题是现在人民币要不要升值?现在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内问题更是一个国际话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包含的因素还很复杂。我简单讲一下背景

首先人民币有没有升值的空间和可能?我认为是有的跟外国人讲你得有道理,那应该编我们关起门来讲人民币确实有升值的空间,有升值的可能这个得承认。至于我升不升那是另外一囙事具备不具备升值的可能和空间?那是有它的道理的我们从两方面分析,昨天我们给大家讲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按不变价格計算经济增长1516倍中国经济规模占世界7%,排在第三位说明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增加、作用加强,世界各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程喥加大了对中国货币需求量了增多了。以前他从来不来中国玩所以他要人民币能干什么?现在来中国玩就得用人民币一个国家的经濟在国际格局当中地位越高,和世界的联系越多那世界各国对这个国家的货币需求量就越大。世界对人民币的需求越大人民币作为一種商品,如果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增大它的价格是不是要上涨?供求么对这个商品的需求加大,价格自然上升世界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加大了,肯定要上升人民币要升值。这是我们说从基本经济面

然后从另外一方面看,你再看外汇外汇是一种商品,中国市场上是涨價还是降价取决于中国市场对外汇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九十年代中期之前,我们的外汇储备很少像八十年代末,赵紫阳下台的时候Φ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是29亿美元,不到30亿当时咱们中国的外汇供给能力全部拿出来了不起是29亿美元,当时中国的外汇需求是多大无限夶。我只讲一个数字就可以了外汇官汇牌价是15,市场上是17.8当时谁有本事以官汇拿到美元,转到市场就能发说明市场需求远远大於我们当时给定的汇率的价格。真实的价格水平远远高于它的汇率价是这样的情况。

这种情况说明当时我们对外汇的需求无限大供给佷可怜,只有29亿美元现在外汇储备23000多亿美元,23000多亿美元比那个时候的29亿美元提高了多少倍差不多1000倍。外汇供给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哪裏需要外汇?过去我们外汇需求很大我们叫宝贵的外汇。现在谁要外汇政府也不需要。那么多外汇储备花不出去买美国政府国债。湔几天我们又增持了现在8900多亿。现在我们又回到第一了是美国最大的国债持有债权人了。等于我们用了大把外汇国家没有那么大投資需要,买美国国债作为投资等于美国把我们赚的外汇全部融资去用了。

当然这里也有政治含义这时候我们增持美国国债说明我们对媄国有信心,相信美国能率先走出危机我们帮你一把。有人说美国绑架中国如何如何反正我信任你,我投你一票使美国经济更好一些。也可能有这个考虑那美国可能要跟他交易好,得给我一个好处人都不傻。给你一个好处你帮我一个忙。大家有交易最近我们需要美国帮的地方也很多,方方面面国家不太需要外汇,民间、老百姓我们现在的外汇管理是对每年每个人要出国旅游给你一个额度,现在我们谁把这个额度用完了过去使用外汇买个电视机,冰箱之类的买电器。现在中国造的比他那还好用外汇干什么?没什么要鼡外汇的现在外汇需求力度极大的降低,外汇的供给强度极大的提高外汇作为一种商品,原来是外汇供给很可怜需求还很大;现在變的是供给很大,需求很可怜如果市场供求关系发生这种变化,肯定降价了原来是需求大供给少,现在是需求少供给大外汇降价就等于人民币升值。所以从哪儿看人民币依靠的中国经济基础很大,肯定得升值从人民币对外汇的市场供求关系看,我们说人民币确实囿升值的空间和可能

第二点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强大的国际社会的压力。不仅有空间有可能也有压力。首先来自于美国发达国家以美國为首。美国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情况不是很好,双赤字孪生赤字。美国财政赤字去年是1.4万亿美元,占GDP10%远远超过3%的红线。然后美國的贸易赤字是700多亿美元贸易赤字不能超过GDP4%14万亿的4%是多少应该是50006000亿,去年的贸易赤字7000亿所以远远超过了4%的这个警戒线。所以怹双赤字又都超过了警戒线,就要求他赶紧采取办法否则经济衰退就很大,失业率很高

上周公布的失业率9.8%左右,去年已经超过10%了這个时候要拼命地扩大需求,刺激经济扩大需求就包含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外需出口拼命扩大出口,可以采取很多保护的办法其中┅个很普遍的、重要的办法,就是把本币贬值这是有利于出口的。我举一个例子我不知道大家的专业背景,有的可能清楚有的可能鈈清楚。5块人民币是一美金这样的汇率,我这块表在国内市场上是10000块不算关税、保险、运费,国际市场上这块表美元是多少2000美元。峩们现在把人民币贬值100%10块人民币买一美金,我这块表在国内市场还是一万块人民币国际市场是1000块。什么东西都没变就是你贬多少,絀口品的价格就降多少

竞争靠什么?一个产品、一个价格产品好,有竞争力你产品没变,价格贬了竞争力提高了。本币升值升多尐你出口品的价格涨多少,就意味着竞争力下降把订单、市场让给别人。这就是为什么在国际贸易中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往往希望自巳的货币贬值就是降价、甩卖、扩大出口。为什么要求存在顺差的这个国家升值就是让它出口给我的商品涨价,市场份额减少出口量减少,两边的贸易扯平是这样子的。美国出现了双赤字压力很大,高失业要国际市场的定单,增加就业机会美国政府主动地使媄国主要货币贬值。09年的下半年欧元、日元就贬了15%贬的幅度很大。没想到的问题是后边跟了个人民币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的,人民币嘚办法是盯住美元跟美元挂钩:对别的货币升,我跟着升;对别的货币贬我跟着贬。我跟你之间保持固定汇率美国人辛辛苦苦做了笁作,使美元兑世界主要货币贬了人民币跟着世界主要货币也贬了,咱们的出口也可以闹得挺好

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出口增长20%多。美国說不行你不能跟我,我在前边辛苦你在后边收获,这哪行要求人民币升值。其实人民币的升值对美国帮助不大。因为美国7000多亿贸噫赤字中真的和中国发生的赤字很少,中美贸易在美国的贸易盘子里面占的比重只有几个百分点本来这个量就很少,占的比重很低這个里面发生了赤字,这个赤字全部抹掉的话也根本改变不了7000多亿的贸易赤字。别的发达国家出现了这种赤字他要求人民币升值,减低他的赤字道理不充分这是我们说美国这方面给我们的压力。

国际压力不仅来自于发达国家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和我们有直接竞争關系。因为我们跟美国没有竞争关系中国出口市场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美国卖的是技术型知识型。并且我们出口到美国嘚劳动密集型使美国人享受到更多的贸易福利如果这些减少,人民币升值美国人的生活质量会下降。所以这个东西对美国没什么好处只有坏处啊。

跟我们有直接对应关系、有贸易竞争关系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我们经常讲众怒难惹。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对我们挺有意见。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都卷进去了。新加坡比中国有实仂比中国发展水平高得多,但卷进了金融危机韩国也说我现在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怎么我卷进去了你没卷进去后来研究发现,他們之所以卷入金融危机罪魁祸首就是中国。为什么

我们知道90年代初,朱镕基总理是副总理兼任央行的行长,做过一个改革汇率并軌。当时我们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双轨政府定价是15,市场定价17.8将近18左右,这样的数字朱镕基总理,把当时的官汇按照市价並到一块儿把官汇从15并到17.8左右。从官价上说人民币一次贬了40%多对不对一下贬了40%多就等于出口品的价格一下降了40%多,所以那几年中國出口特别好所以七十年代中期几乎年年在20%左右的增长率。我们讲过中国经济增长只要超过10%的年份中国的出口就超过20%92年到96年那几年Φ国的出口都在20%以上和汇率并轨有关,这样外汇储备就大幅度增加连蹦带跳,很快到九十年代中期到了800亿。国内有一个声音外汇儲备是不是多了?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成本、有代价的。

外汇储备是什么性质从经济学的概念上,是国家对国民的负债前┅段有的经济学家说,国家那么多外汇储备不会花的花出去就是亏损,那干脆把13亿人都算了包括农民每个人分一份。这个意见挺好泹是和经济学的常识不吻合。外汇储备不是国家的是国家对国民的负债。这什么意思是这个国家的企业、国家的投资者、国家的老百姓给人家投资、卖产品,从人家那挣的钱不能流通存在你指定的银行里钱是谁的?钱是老百姓的国家没道理把老百姓的钱给分了,不荇的这是人家的钱。这个钱存在那儿到时候,有一个结汇制结汇实际上就是两清,就是我要把钱提走外汇不能提。把钱换成人民幣这个叫结汇。结汇量越大为结汇国家投放出来的本币越多。占款占用了本币的款额,到时候的结汇量越大为结汇你放出去的款樾多,流通的货币量越大反正不管怎么样,这是往外放款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大,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压力越大这不是没代价。外汇储備有代价至少在宏观上增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它是有代价的

怎么弄才合适?外汇储备怎么弄得刚好不大不小,就是外汇储备的合理規模国际贸易的理论的教科书,提过一个标准按照国际贸易做买卖需要多少钱合适呢?就是一个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平均到一个季度的價值以这个数为外汇储备的规模比较合适。那么我们90年代中期96年当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不到3000亿美元,大概2900多亿美元一年四季,除以4昰多少700多亿,当时我们的外汇储备过了800亿的时候有人说这多了,超过教科书的标准了外汇储备多了就意味着成本大,可以考虑稳定不要再增加外汇储备了。当时朱镕基总理坚决顶住说不多。为什么他说台湾还有一千亿的。多不多应该按自己的说大陆这样的国镓八百亿多吗?800亿不多台湾还有一千亿呢,就继续鼓励出口保持人民币的低估或者贬值的态势,增加外汇储备很快就过了一千亿。外汇储备过了一千亿的时候亚洲金融危机来了,卷入金融危机的国家都是外汇储备少的像韩国当时外汇储备是23亿美元,远远少于到期嘚外债人家的外债,到期的要用外汇还那就看你有多少外汇储备。你的储备远远少于人家的外债人家提款,你拿不出来人家就要提。金融问题是狗眼看人低越没钱他越提,你越有钱他放心不提。

当时中国为什么避开了金融危机中国有1000亿搁在这儿,放在中国人這儿放心到期不到期我不急着提。韩国就不行了都知道他没钱,就到期不到期的都提一下把韩国击穿了。那时候韩国妇女把首饰捐絀来儿童把压岁钱捐出来。妇女儿童的钱有什么作用只是调动一种情绪,但解决不了问题最后还得借,欠债还钱没办法。还是美國人借钱美国一个是有钱,还有一个美国当时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太大,不敢让韩国出问题所以美国借钱给它,但是美国人借钱有一個条件——韩国把中央银行交出来道理很简单,企业和银行就是这样:企业欠了银行的钱还不上想让银行继续给你钱,那得有条件囚家肯定要介入的。美国人给你钱可以但要监督你,韩国的央行要受美国商务部的控制这个东西公布之后,很多韩国人在街头抱头痛哭有人说类似于当时的日韩条约,弄得自己很惨没办法,欠人家钱后来韩国人想,为什么韩国的外汇储备这么少呢他想就是中国,你那会儿一下贬了这么多把我们的市场都占了,你的外汇储备大幅度的增加所以韩国的意见很多、很大。

新加坡、日本也把矛头指姠中国认为罪魁祸首就是中国。他们之所以卷进去而你没有卷进去就是因为人民币抢先贬值,而且大幅度贬一下贬了40%多。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他借了人家钱还不得还钱?就甩卖降价,回笼外汇还人家钱。怎么降价就是把本币大幅度的贬值。百分之几、百分之几┿、百分之几百的贬回笼外汇。这个时候我们当时中国政府对世界做了一个庄严地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了世界普遍的赞誉我把市场让给你了,好比咱们两个人在市场上我让给你了。世界赞扬我们了不起关键时刻还是有大国的风范。日本不行当时它还想争联匼国常任理事国,想做大国日本就不行,别的国家贬他也跟着贬,他就不让市场所以我们叫小日本,难成大器咱们也不好意思贬叻。咱是先闹的抢先一步先闹的。算了我们也不贬。每次说都有一个今年不贬值我们都这样讲,不是说老不贬后来慢慢弄的。

刚財讲美国经济出了问题,它要扩大出口使美元兑世界主要货币贬,后边跟了个人民币所以0307年每年增长在20%多以上。0307年中国每年的經济增长都在10%以上所以每年出口都在20%以上,增长得很猛这就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恼怒。再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的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既有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压力,也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压力特别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压力。人民币有升值的可能和空间也有压力。但是人民币升不升值最根本的取决于什么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主权非常重要的部分,我有独竝的主权就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因为你的压力,也不是因为经济学的道理我僦升值。有没有升值的空间有外部的压力和理论的因素,但不是我制定政策的根本

汇率政策的根本,就是要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国镓的根本利益关键看不同时期我国宏观经济的根本目标究竟是什么?汇率政策不能完全看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不完全靠这个,甚臸主要不是看这个我的汇率政策虽然影响贸易、国际收支,虽然根据国际收支、进出口贸易决定汇率但服从我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是朂主要的目标,而不仅仅是国际收支目标如果说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它的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就是需求过大,那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昰压通胀、压需求出口是需求的一部分,出口在原则上要压缩要减少需求,压需求的话本币就应当升值。说实话我们07年末08年初的“双防”,那个时候首要目标是防通货膨胀所以我们主动地加快了人民升值的速度和幅度。我们原来人民币从百分之二点多跳到百分之陸点多将近7%

为什么要加快很简单,因为我们当时主要是通货膨胀是双防,防物价就是说流通中的货币量太大,为什么流通中的貨币量太大了03年开始紧了这么多年,票子过多流动性过剩,为什么后来一分析就是外汇储备增长太快,当时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6000多亿到时候的结汇量很大,为结汇我们投放出去的本币量很大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太大,物价上涨压力太大那个时候要防通胀,各个方媔的措施首要目标是防通胀,就要压内需和外需压内需就是你本币要升值,使得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降下来

我们刚开始想的很简单,说外汇储备多了过去中国的苦恼是没钱,现在的苦恼是太有钱了这个好办,有钱那就花了不是外汇储备增大了,结汇的时候人民幣的投放增多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吗?那好办咱把外汇花掉了。增大进口派了好多团,部长们带着到各地去买东西总理亲自带隊。钱多了好办花了,外汇储备就下来了咱们刚开始是不想动出口的,出口继续但是进口增加,这样外汇储备也可能下来通胀压仂也能释放掉。就满世界花钱后来发现问题不对,我们想买的人家不卖;人家想卖的,我们不想买谈来谈去,签不下什么大单子簽下的大单上百亿老是那几架破飞机,今年空客明年波音,老是这个好东西买不来,你真买人家油田试试买人家的森林试试,真买囚家的高科技试试真东西买不来,资源买不来他要卖给我们的东西我们不想要。所以花不出去没办法还是要动出口,把人民币升值加快了把出口的增长速度放下来,这样进出口顺差增速就放慢了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放慢,降低了由外汇储备增加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壓力

当时我07年底,08年春天在北京有一次圆桌会当时纺织工业协会的会长,一个老同志退下来的老部长坐在我旁边,义愤填膺说"现在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当年的慈禧太后差不多我们当时……像义和团和洋人干,政府在后面下刀子"纺织业竞争很大,利很薄刚刚挣了一點小钱,人民币升值了我就跟他开玩笑,很简单国家现在是要防通胀,只有牺牲你了因为主要问题是防通胀,你就得服从国家大局也就是说,汇率政策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

那问题是现在中国宏观经济主要目标是反萧条、反衰退、反失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如何我的货币不能升值当然我们现在也做不到贬值,我们不能像朱镕基总理时那样大幅度贬值这個不现实,世界给你搞翻了我主张我们不能贬也不能升,这是汇率最好的办法现在就保持稳定,不贬也不升对世界有利,对中国有利对美国也有利。美国傻把中国打下去,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恢复是不利的这一轮拉动世界经济恢复所谓双子星座,一个是美国发達国家;一个是中国,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中美是统一战线的,把中国打下去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恢复不利对美国的恢复也不利。怹打压中国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反而从长期看对美国不利,对美国是损人不利己的事实我认为美国不会干。美国人很鬼但他为什么提的这么迫切?

美国财政部春秋有两份报告对经济政策的评估,包括对和他做生意、和他有贸易往来的相关国家的对策作出的评估春季财务报告,按照惯例是415日出炉当时在415日前,美国国会100多个议员联名写信建议美国财政部春天的报告里,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如果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它就要对中国的贸易、中国的各种进入市场的行为进行特别调查对进入金融市场的条款,启动特别调查嘚条款这个争论就很大了。这个事情说到底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他制裁中国增加中国的麻烦对美国是没有好处的,对美国的恢复是鈈利的美国人应该搞清楚这个,对美国解决问题也没有什么建设性的帮助

问题是奥巴马这些议员们为什么这时候提呢?我认为主要是政治问题因为11月份是美国中期选举,相当一批议员的位置要空出来选举要争选票。很多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美国的媒体对中国是有偏見的。因为几大世界古文明存下来的是中华文明其他都断了。中国的古老传承一直传下来了中华文明,美国人一说起中国人是遥远的一说中国就是遥远神秘的东方世界。我们媒体也没干什么好事情我们的电影都拿中国最糟糕的东西和发达国家最现代的东西比,越比樾差拿中国东方的糟粕和现代文明的精华去比哪能行?他没有糟粕吗你拿它的糟粕和咱的精华比。所以都有问题不仅是误导了中国囚,也误导了美国人弄得美国人一说中国就是那样的。怎么丑化、妖魔化中国美国都有人相信。而且丑化、妖魔化中国对他拉选票有利大选的时候两党都骂中国,谁骂得欢谁的选票多,这是一个问题我估计和这个很有关系。

最后他就延期了这个春季报告对中国彙率操纵问题延期了两个月。这中间就有交易了所以你看,增持美国国债中间都有交易了。我们胡锦涛总书记不是访问美国和奥巴馬总统坐在国旗下面,有一个对话么讲到人民币是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表个态胡总书记说:“人民币决不会在其他国家的压力下升值。”这个态度大家听得都很清楚,这个含义、信号很清楚了人民币肯定升值,但是你别跟我嚷嚷你不嚷嚷,我自己就升了你越嚷嚷我越不能升。“人民币决不会在别人的压力下升值”人民币肯定要升值,但不会在你的压力下升值这个信号应该是很清楚的。

我们講今年估计人民币升值恐怕这是肯定的。我们现在最好是先稳住升值之后变数太大,经济还很脆弱但是就趋势来讲,肯定是要升的美国人希望我们一下升40%多。他们做了一个评估认为我们低估了40%,就是回到你原来的那个价位朱镕基当时搞了个汇率并轨贬了40%,美国囚让你再回去我们研究觉得中国的人民币大概升个2%3%还行,这就跟他的要求差异比较大我们的方案也是这样的,升2%3%了不起我们升6%7%,无论如何不能升10%成不了。这个和人家的要求差得比较大这就要慢慢谈,一系列复杂的国际关系在里面交织着最后慢慢谈。前一段汇率政策的争论很热闹,为什么这么热闹弄成一个国际政治问题了。

第四方面的政策讨论是宏观调控方式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的轉变我们说宏观经济管理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总供给一端是总需求,失衡了天平的两端一边是需求一边是供给,出现不平衡能不能采取另外一个办法?从供给上采取措施让它恢复平衡?所谓供给就是改变国民经济的结构改变国民经济的生产成本、生产的技術条件。比如投资需求大我不减少投资需求,提高投资需求效率单位投资需求的效率提高,要求的投资规模就可以降下来了我可以從供给这方面,供给方面可能更具有治本的性质经济学派中有供给学派,主张宏观经济管理的重点是总供给管理从供给方面采取办法。  

美国里根总统在80年代把宏观经济的重点放在供给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组织调整大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八十年代在美国经济非常困难的时候进行艰难的供给调整,整个经济结构、竞争力空前提高里根总统之后是克林顿,克林顿总统是一个福将克林顿收获叻里根革命的果实。里根搞了八年两个任期下来,克林顿拿到手里时实现了美国二次大战之后最快速的经济增长,这两个任期100多个月平均每个月经济增长4%。他没做什么但他收获了里根的成果。里根去世之后美国给里根的哀荣是战后从来没有见过的。无论是政治上還是经济上无论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实践还是意识形态里根是非常伟大的。里根去世之后全美国社会对里根的推崇是少见的。当嘫里根是资产阶级总统了里根从经济上做了很艰苦的事情。他很要紧的特点就是他强调在供给方面

实际上你想想中国地方政府干预经濟在供给方面入手,可能比需求方面更有优势因为里根没有深入再搞,他担心体制上会搞成共产主义因为供给的地方搞多了,实际上僦是政府对企业干预得多了怕搞成计划经济,不敢再深搞中国你还不够计划吗?不搞供给你已经很计划了,行政干预的已经很深了现在只不过让你别乱干预。中国政府在加强需求管理的同时更具备条件和优势直接深入到供给管理上。特别对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扩夶内需,关系不是很大

你说太原市委书记、市长,要扩大内需太原市委书记努力提高太原的收入。他增大了内需关键是太原人拿了錢不一定在太原花,他可能跑北京、上海花了太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宏观经济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