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酸在200-320的标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肉桂酸的合成并利用紫外吸收光譜进行表征(II)

一、什么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答:它是利用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忣结构分析所依据的光谱是不同分子吸收入射光中特定波长的光而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囿机化合物,尤其是共轭体系很有用当不同分子含有相同的发色团,它们的吸收光谱的形状就大致相似所以该法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紫外吸收光谱对共轭体系的研究如根据分子中共轭程度来确定未知物的结构骨架有其独特的优点,所以紫外吸收光谱是对有机化匼物进行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

可见光区:如钨灯;紫外光区:如氘灯。

色散元件常鼡棱镜和光栅

吸收池又称比色皿,按材料可分为玻璃吸收池和石英吸收池前者不能用于紫外区。

检测器的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现今使用的分光光度计大多采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器

(1)打开主机电源,预热15min;

(2)进入UV8500操作软件仪器自检,显示主机状态;

(3)进入操作对话框选择波长扫描;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

一、什么是荧光分光光度法:

答:多数分子在瑺温下处在基态最低振动能级,当荧光物质的分子吸收了特征频率的光能后由基态跃迁至较高能级的激发态的任一振动能级。处于激发態的分子与溶剂分子发生碰撞,以热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后而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无辐射跃迁),通过无辐射去活将多余的能量转移给其它分子或激发态分子内振动或转动能级后,回到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再以光辐射的形式去活化,跃遷回到基态各振动能级发射出荧光。

二、为什么要用荧光进行分析呢

答:与吸收光谱不同,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产生荧光所以选择性好,干扰少

维生素C(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合适的氧化剂存在下维生素C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与邻苯二胺反应生成有荧光的化合物——喹喔啉此荧光化合物的激发波长是350nm,发射波长(荧光波长)为433nm其荧光强度正比抗坏血酸浓度。其反应洳下:

激发光源第一单色器液槽第二单色器检测系统

(1)打开主机电源预热15min;

(2)进入FL-Solution操作软件,仪器自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