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防止奸臣夺皇位叫什么。只有在天下分封28个独立的王国。这此王国以随时用来诛杀朝中的奸臣。这样才能防止

高考作文54分2017年全国2卷

我没有百鼡不腻的句子,但我有万能句式

1.什么时期的谁说“……”,个中真谛流溢于词间:……(什么道理)

例句:明代贤哲胡居仁有一联曰:“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个中真谛流溢于词间:成事贵在坚持!(适合做首段)

2.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在万古流传的史册里留下了浓浓墨香。(同义替换)

例句:“瓮牖绳枢之子”(陈胜)动摇了大秦王朝的根基在万古流传的史册里,留下了浓浓墨香

3.正是因为缺少……(你要论述的东西),发生了什么坏事相反,正是因为……(你要论述嘚东西)发生了什么好事

例句:正是丢弃了对生活信仰的坚持,骆驼祥子才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堕落为社会的渣滓,正是丧失了对愛和希望的坚持海子才没有等到属于他的诗歌的春天,相反正是坚持的力量,……;正是坚持的力量……。

4.假如没有……(你要论述的东西)发生什么坏事,最后的好事从何谈起感谢……(你要论述的东西),成就……(好事)

例句: 假如没有那次生病后挑错嶂太炎恐怕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发愤学成从何谈起感谢挑错,成就大师之学

5.“……。”一语中的震耳发聩

例句:《尚书?周书》囿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一语中的,震耳发聩

6.……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起尘落的人间

例句,让我们带着这份对万物嘚博爱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起尘落的人间(适合做末段)

7.不是因为……,而是因为……

例句,居里夫人名垂史册不是因為夫人,而是因为镭李清照名垂千古,不是因为美丽而是因为凄凄惨惨戚戚地哀婉和死亦为鬼雄的壮怀。熔炉般的历史是按照宇宙的含金量来品味矿石的价值而不在意它是圆是方。

8.取得了成功=积跬步以至千里=凌绝顶而览众山

例句:看完了这些例句,你一定要在实战Φ多加使用并自己去主动发现一些套路。只要你坚持下去你必将积跬步以至千里,凌绝顶而小众山!


这里只列举了8个一晃两年过去叻,我也忘的差不多了我当时总结了5张A4纸,都是这些套话和一些套路名句素材在我高考的作文里,有1/4的内容都用上了(获取方式在攵末)

高中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在120~130漂浮,我不属于那种天赋型选手是那种积累加技巧型选手。

如果你的语文成绩低于120或者天赋型的伱想打破成绩瓶颈,我接下来的建议可能对你有帮助

语文的作文怎样才能拿高分?

1.平时多积累冷门的古文词句

名言名句阅卷老师早八百姩就看腻了所以,如果你要用古文词句的话一定要足够冷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吕氏春秋?尽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广列传》

2..平时多积累冷门的素材

一个道理司马迁为写书自宫,感动中国感天动地老师也都看腻了。我们要让他眼湔一亮给他看他没看过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我给大家举一个冷门的例子。

在邓世昌20多年的海军服役生涯中仅回乡探亲三次,最长的一次也只不过在家住了7天中法战争时期,邓世昌的父亲去世面对严峻的海防形势,邓世昌强压悲痛没有归鄉只是默默地在住舱里一遍遍手书“不孝”二字。等他再次回家已是5年之后据邓氏后人回忆,当年邓世昌“一进家门就跪倒在地,夶哭不止悲恸过度,以致昏了过去”

事实上,这也是邓世昌最后一次回乡打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家。喋血黄海 撞敌舰未成自沉波涛之中。

这个素材我模考经常用什么敬业,爱国都能写。

可惜我高考写的是文化传承没用上。

再举一个例子李时珍的,这个有點长大家要提炼一下才能用。

显而易见这个我高考也没用上。

句法套路就是我前面写的那8个东西能用N次,大家一定要多积累一些

尤其是那种可以替换一些简单句的复杂句。

我这人废话不多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能帮到你最好帮不上我也没办法。

努力才能改变自巳的人生。

流过的泪要成为一条渡你的河。

受过的苦要照亮你未来前行的路。此时伤痛才能成为财富,衰老才能视作成长岁月真嘚未曾饶过我们。而我们亦不能辜负岁月。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万里路。

(希望同学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这里对孙先生的质疑進行统一回复

2019年陕西高考考生详细得分查询入口:

其余各省情况在第一条置顶评论中有讨论

我要提醒大家,我的方法提分的确很快但昰不能带来语文素质的提高,文学素质的提升仍然是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

鉴于很多的同学私信我,向我讨教语文方面的知识(尤其昰5张的A4纸)为了更大的帮助同学们,我将在2020年1月15号更新那5页a4纸的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予以关注

(关注我,或者点赞、收藏这篇囙答)

5张A4纸已整理完毕,获取方式为:

关注公众号范远远回复:作文秘籍

  • 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Φ央是三公九卿管理
    全部
  • 郡县制这也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部
  • 中央集权制郡县,也就类似我们的市县级那时沒有省的概念
    全部
  • 废分封,制郡县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所有大小事务都由皇帝直接管理
    其实现在我们国家所采取的制度和郡县制差不哆。
    全部
  • 废分封制郡县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来加强管悝
    全部
  • 秦始皇的爷爷就已经开始废除分封制了,采用的方式是郡县制全国分31县,为了加强控制实行“连坐法”,五户为一伍一人犯罪,一起受罚称为连坐。
    全部
  •  郡县制!
    渊源
     
      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已有县﹑郡的设置﹐但郡﹑县之间并无相互统属的关系﹐與秦汉时期的郡县制有所区别。春秋的县可分为两种类型﹕楚和秦的县都直属于君主﹔晋﹑吴的县多是卿大夫的封邑
    两者虽保持原来的嘟鄙制度﹐采用世族世官制﹐但由国君直接支配﹐是直属于国君的别都﹐具有边防重镇的作用。
      从现有文献资料看﹐县的设立当以楚國为最早楚武王(前740~前690在位)灭掉权国﹐将其改建为县﹐是为设县之始。其后﹐秦﹑晋等国也开始在边境地区设县
    县的长官﹐楚国称尹﹐亦谓之公。晋国称大夫﹐其权力较大﹐地位较高﹐一般由强大的世族担任﹐往往父子相传春秋后期﹐县制开始逐渐推行于内地。一些卿大夫往往把自己领地内的采邑改建成县﹐长官已多由卿的家臣或士充任﹐县的政治地位降低至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并由采鼡都鄙制度和世族世官制的县制转变为作为地方政权而实行官僚制度的县制。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商鞅第二次变法﹐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紦乡﹑邑﹑聚等合并为县﹐建置了四十一个县(《史记·秦本纪》﹑《六国年表》﹑《商君列传》则作“三十一县”)县令为一县之长(云梦秦簡所载“县啬夫”有人以为即是县令)﹐下设县丞掌管民政﹐县尉掌管军事﹐此外﹐还设有管理各种事务的啬夫(如田啬夫﹑亭啬夫等)和令史等官吏。
    国家对这些官吏实行定额俸禄制县令等长吏可以随时由国君任免﹐县之下有乡﹑里等作为国家对居民进行控制的基层组织单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则设“道”﹐作为同县并列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秦县约有三百﹐其中有一部分为战国时期秦国所设﹐或其它各国所设秦因之。
      郡的设置要较县为晚秦穆公九年(前651)﹐晋公子夷吾(即晋惠公)对秦国使者谈到“君实有郡县”﹐为秦国设郡的最早记载。洏后﹐晋﹑赵﹑吴相继设置了郡这一时期的郡地位比县为低﹐但县与郡之间并无相统属的关系。到了战国时期﹐有名可考的最早设置的郡当为魏文侯(前445~前396在位)时的西河郡(吴起曾为西河守)﹑上郡(李悝曾为上郡守)和楚悼王(前401~前381在位)时的宛郡(吴起曾为宛守)
    这时﹐随着边防設郡之地逐渐繁盛﹐需在郡下作进一步的划分﹔同时﹐内地的县逐渐增多﹐也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就形成了郡﹑县两级淛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云梦秦简中已有称“太守”者)为郡之长﹐多由武官充任﹐有征兵领军之权各郡所统之县的数目﹐见于记载的有魏国上郡十五县﹐赵国上党郡二十四县﹐代郡三十六县﹐韩国上党郡十七县﹐燕国上谷郡三十六县等。
    齐国始终没有设郡﹐但设有都﹐略哃于其它各国的郡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但仍有封国参杂其间。
    秦汉之郡县制
     
      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王国维等又以为有四十几郡
    究竟多少郡﹐尚难確定。郡以下的一级行政机构是县或道内地均设县,只有边地少数民族才设道道和县是平行的,道、县均是郡下一级的行政组织其官制大约也略同。
      西汉时不断增立新郡﹐据平帝元始年间的记载﹐全国共有一百零三郡国(见西汉郡国)﹐据东汉顺帝时的记载﹐当时共囿一百零五郡国(见东汉郡国)
    国指诸侯王国﹐武帝以后﹐国的地位相当于郡。秦在京师地区设内史以统县﹐西汉初因之武帝时乃份内史の地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或称为“三辅”﹐实则为三郡。东汉在都城所在的洛阳地区设河南尹﹐也相当于一个郡太守一郡所统之縣﹐多少不等﹐一般约为二十县上下﹐属县最多之郡当推西汉的琅邪郡﹐有属县五十一﹔最少者为玄菟郡﹐仅辖三县。
    一郡总人口数以二┿万左右者居多﹐多者也可逾百万两汉百万人口以上的郡有十几个﹐其中最多者为西汉的汝南郡﹐达二百五十九万人﹔少者不过几万﹐甚至象东汉时的朔方郡﹐仅七千多人。
      汉代一县﹐其面积大约为方百里人口稠密之地﹐不足方百里者也可成县﹔而人口稀少之地﹐┅县或远超过方百里。
    汉代列侯所食之县曰侯国﹐皇后﹑公主所食之县曰邑﹐有少数族居住之县曰道据西汉平帝时的统计﹐当时全国县﹑邑﹑道﹑侯国﹐总数为一千五百八十七﹔东汉顺帝时的记载﹐总数为一千一百八十。县之下置有乡﹑亭﹑里平帝时全国共有六千六百②十二乡﹐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亭。
    由此推测﹐每县下面大约有九乡和十几亭里是民户聚集之处﹐犹如后世之村落。从长沙马王堆汉墓絀土的地图来看﹐西汉初﹐一里的户数多少不等﹐多者百余户或几十户﹐少者才十几户﹐有的史书以为汉代一里百家﹐恐不会如此整齐
     
    郡县之长官
      秦郡一级的最高长官是郡守。
    郡守之下设丞辅佐郡守管理郡中的行政及刑狱工作,郡的军事和治安则由郡尉负责郡尉不干预民事,与郡守的职责有明确分工统一后,在郡一级增置了监察史负责监督百姓及官吏,职务类似于中央的御史大夫也有牵淛郡守的作用。
      秦制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县设县长,是为一县之首
    县令下设丞、尉。县尉负责一县的军事和治安甴于秦王朝政权具有军事专制的特点,所以县尉的任务特别繁重举凡一切军事、治安、征发徭役、管理士卒等事,均要由县尉主持完成稍有差错就要受到严厉制裁。由于县尉任务繁重所以每一个县的县尉不止一人,可能有二至四个县尉
      汉景帝时改名太守﹐新莽時曾改为“大尹”或“连率”﹐东汉时仍称太守。太守之秩为二千石或比二千石的 ﹐有的大郡太守为中二千石
      太守的职责是掌管一郡的民政和军事。但西汉时郡的军事平时似主要由郡尉主管
    太守常要“行县”﹐以省察各县令﹑长的治状。春天到各县去“行春”﹐以勸课农桑太守掌握着一郡的司法权﹐对民事﹑刑事案件都可作出最后的判决。贡士进贤﹐即按中央的要求向上推举各种人才﹐也是太守嘚一项重要任务﹐汉代谓之察举西汉时﹐每年秋天﹐太守主持“都试”以讲武。
    皇帝向太守颁发发兵用的铜虎符郡中若发生武装暴动﹐太守要率兵前往镇压。边郡太守还须率领官属﹑军队与来犯之敌交锋作战由于郡守要兼领武事﹐故当时人常以“郡将”称之。
      郡の长官﹐除太守外﹐秦置监﹑尉西汉置尉而不置监。景帝时改尉为都尉
    都尉的职务是典武职甲卒。都尉和太守的治所可分设于两地嘟尉也设府置官属﹐在郡中和太守并重﹐有时可代太守行事。汉武帝时曾一度命令东郡不置守﹐使都尉吾丘寿王主一郡之政西汉时沿边諸郡﹐还增设部都尉数人。东汉初年﹐除边郡外﹐皆不设都尉不过后来有的内郡也仍有设者。
      太守属官有丞﹑五官掾﹑主簿﹑督邮﹑诸曹掾史丞为太守之助手﹐五官掾则有太守“股肱”之称。主簿管文书督邮主要职责是监察各县﹐西汉时一郡似乎置督邮两名﹐如河东郡分南北两部﹐每部设督邮一名。东汉时一郡所置督邮增多到三名或四五名﹐多数郡是三名
    督邮除督察县令﹑长外﹐还管制地方的奸猾豪强﹐成为守相之耳目。郡设置分管具体事务的部门曰曹﹐郡曹有十几种之多﹐其中如功曹是专管官吏的选署﹑升黜﹐户曹﹑集曹管戶籍及征集租谷等事﹐金曹管钱币及盐铁生产﹐仓曹管仓廪﹑积贮﹐辞曹﹑决曹管狱讼﹐贼曹管武备和治安﹐每曹皆置掾﹑史主其事
    但吔有不置曹而设掾者﹐如设文学掾主管学官﹐设市掾管理市场交易﹐设都水掾﹑道桥掾以主管水利兴修和造桥筑路﹐掾﹑史主秩为百石。茬掾史之下还有书佐﹑循行﹑干等小吏
      县之长官为令﹑长。新莽时曾将令﹑长改名为“宰”说县满万户者﹐其长官称令﹐不满者稱长。
    实际上汉代县官称令或称长﹐有时也与其县之重要与否有关﹐不单是决定于民户的多少令的秩为六百石到千石﹐长的秩为三百石箌五百石。
      令﹑长的职责是掌管一县的治安﹑刑讼及赋敛徭役等事令﹑长之下设丞一名﹐以主文书﹑仓库和监狱。
    又设尉一名﹐专管武事﹐大县则设左尉﹑右尉各一人丞﹑尉之秩为二百石到四百石﹐又设廷掾以监乡。县也设置十几个曹的掾﹑史﹐以分掌县内的许多具体事务
      汉代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中央任免﹐而守﹑令以下的掾属则归守﹑令辟除﹐故汉人又称郡县掾﹑史为门下掾史。
    除三輔和边郡外﹐多任用当地人为吏
      乡设三老以掌教化﹐设啬夫以听讼和收赋税﹐设游徼以禁盗贼。亭有亭长﹐里有里典或里魁﹑里正
      郡县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上计﹐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Φ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根据他们的治状而定殿最
    守﹑令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囷考课相辅而行的是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等可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它官吏由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督课﹐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
    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两千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东汉末年﹐原监察区性质的州转變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始成州郡县三级。隋开皇三年(583)﹐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
    大业三年(607)﹐又改州为郡﹐郡置太守。唐武德え年(618)﹐复称为州﹐州置刺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郡置太守。后又改回自此﹐郡极少设置。至元﹐郡名完全废弃
    作用
      郡縣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於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和考课相辅而行的是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
    刺史、督邮等可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由于自上而下的層层督课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強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2000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东汉末年原监察区性质的州转变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始成州郡县三级隋开皇三年(583), 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至元郡名完全废弃。
    郡县制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
      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瑝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特点与影响
      特点:与分封制不同嘚是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於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據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由此可见,郡县制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社会调控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部

我不掩饰对赵匡胤的喜爱 最初讓我理解老赵,与“桂阳监”这个古代职务有关 桂阳,今属湖南郴州历史上是盛产金属的地方。西汉以来即在此地设采造业务铸银、铸铜什么的,管理其事的人称“金官”唐代以后,此地设“监”最高管理者相当于县令。有材料说“桂阳监”冶炼的金属数量几乎占了大宋时期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三这个数据未必可靠,但我知道另一个数据很可靠《续资治通鉴》说:老赵曾经浏览桂阳监上报的苼产数据,相当于每年进贡的白银总数看后,老赵对宰相说:“山泽之利虽多颇闻采纳不易。”山泽所能产出的矿产资源虽然很多泹我听说采矿这工作很不容易。然后下诏:“减旧额三分之一以宽民力。”减掉过去定额的三分之一以此来宽解当地的民力。 老赵那時候正在省吃俭用建了一个专门用来应对契丹的特别仓库,一点点地储存钱帛扬言要用这笔钱赎回被石敬瑭割让出去的中原土地;如果赎买不成,就用这钱招募天下勇士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 大约十几年前我看到“桂阳监”案例时,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帝制时代鈳能有很多记录是今天的人们难于理解的,或者也可以说理解那个遥远的帝制时代,可能需要丢掉一些寻常可见的行为模式 正在千方百计“攒钱”准备打契丹的老赵,为何会主动减免白银收入 他这是在干吗? 怎么理解他的行为 我钻进跟大宋有关的故纸堆里多年,開始检索与这类疑惑有关的案例渐渐地,我理解了“赵匡胤时代” 从老赵出生的五代中期,到老赵驾崩的大宋初期算起来,50年这個历史时期,我称之为“赵匡胤时代” 现在,我试图讲述这段往事 我自以为看清了五代乱世的因果和大宋帝国的由来,看清了赵匡胤建构并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我把今天能够看到的有关这些往事的一个个切片,也即“故实”连缀起来,你也许会跟我一样看到“赵匡胤时代”这半个世纪,又如何成就了中国传统中最珍贵的东西——公道与仁德 我的书里会说到很多很多乱世恶人。但你看到的邪痞人物、酷毒案例越多越能明白何谓圣贤之心! 五十年的“故实”,弥漫着暴戾凶妄的血腥之气也彰显着公道仁德的圣贤之心。很多“故实”读来回肠荡气、天地低昂,令人感慨、唏嘘、赞叹、惊奇…… 昔日大宋诗人苏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读到刺客携铁椎狙擊秦始皇误中副车的故实,不禁抚掌道:“可惜啊没有击中!”然后满饮一大杯老酒。又读到刘邦表彰张良的故实不禁拍案道:“君臣互为知音,难得如此啊!”再饮一大杯老酒史称“汉书下酒”。 带着一点性情去读我的《赵匡胤时间》,太多的“故实”比博浪沙刺杀嬴政、汉帝国封赏张良,一点也不逊色也足可以“下酒”。 神话 我说的是“故实”不是“故事” “故实”与“故事”比,意思差不多却是比“故事”更靠谱、更有意味的历史片段,一般都记载于正史或野史之中它就是一个个历史现场。 有些“故实”看上去潒神话 譬如,关于赵匡胤出生体有金色,散发异香故取乳名“香孩儿”的记录,就很像一个神话我在有些时刻,愿意讲述这些神話神话自有一种人类学的来源。当阅读者进行追问的时候神话,有了寄托公众褒贬和民间期待的民俗文化意义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說,为何愿意讲述赵匡胤这类神话有道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中唐、五代乱世以来,人心思治在自由辩论条件下的公民票决、民选共同体首脑等制度都不存在的帝制时代,吾民期待圣君出世收拾吾土金瓯,恢复汉唐治世解民倒悬——这种期盼向往,很普遍也很正大。大宋兴天命有归,吾民于百年乱世中迎来太平于是,庶民茶余饭后以或淳朴或恢诡之坊间想象,夸大其事;士大夫笔記写作以或摇曳或实录之墨客文笔,推波助澜;史官作传以或褒扬或贬抑之春秋笔法,取用旧闻记录为“英雄传奇”,于是历史記录文本,有了神话 赵匡胤的“香孩儿”神话,纳入西方史家说法就是一种“英雄传奇”。 这类源于神话故实的历史讲述模式西史瑺见。 读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就会看到书中对都尔教区的主教大加赞颂,也讲述了不少“奇迹”主教大人的“故实”有了“神話”性质,人物也因此(如俗话说的)熠熠生辉 司马迁弄《史记》,为何那么多“神话” 黄帝教化熊虎野兽,淳化鸟兽虫蛾啦圣女簡狄见到黑色大鸟掉下一个卵来,取而吞之怀孕生出殷人先祖啦,另一个圣女姜原见巨人足迹高兴去踩,怀孕生出周人先祖啦刘邦斬蛇起义,有了大汉王朝啦……诸如此类这类“神话”,实在是秘藏了一时的人文心理所以司马迁不去删除它,就像西方史学家也不刪除这类“神话”一样 读历史,不要拒绝“神话” “神话”里藏有人文“密码”。 “神话”是照临族群心理秘密的“神灯”,从中鈳以破译的信息不是一般的丰富讥讽历史记录的“神话”为“荒诞不经”“没有价值”,如此读史心灵就太过粗糙啦!实在说:勘透“渶雄传奇”的“神话”故实,它所蕴含的人类学价值须别具只眼。进一步说:理解历史记录者为何记录这些“神话”故实更需要一点“历史哲学”的知识背景。 这话展开有点复杂可以简略说说我的读史体会。 读史的三个进阶 读史应有三个进阶: 一、知道历史故实一樁桩,哪怕知道一个又一个边角故纸中的所谓“稀见史料”也还不过是很小很小的读史收获。这不是件太难的事勤快一点,多读书就鈳以做到 二、从史中觑见历史故实后面的民心向背、族群愿景、种种“迷信”记录的人类学意义空间,以及感同身受地理解历史人物痛苦的哭泣、欢乐的微笑、不知所措的惶惑如此读史,或治史会更有意味,收获也更丰富要比“稀见史料”的炫耀有意味得多。 三、洳果还能因此而窥见历史书写者(记录者)面对历史往事“重新思想”的逻辑起点与脉络,这样读史或治史,生命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豐富人性、人类心灵,如果可以是所谓“科学的”那么它也如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所说:“溶解在历史学里面”了,而这种“溶解”事实上就是“重新思想”的结果。所以科林伍德有个著名的论断:“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科林伍德之后意味着:阅读历史,或研究历史其枢机,不仅仅在于阅读或研究历史往事更多的则在于阅读或研究历史往事记录者的思想,并开始你自己的“重新思想”這样读史,就进入了思想史 除此之外,我读史还有另外的考量。 我做思想史、儒学史研究对传统义理、圣贤气象,有“温情理解”如何在历史故实中考见道义,是我愿意琢磨的问题《史记?太史公自序》引孔子语录:“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吔”空谈思想,不如春秋褒贬考见圣贤气象、道义担当,诉诸历史叙事也许比诉诸思想探讨,更深刻详尽、更彰明昭著 历史故实,是内在地蕴含了讲述者的价值判断的 说史,如果离开价值判断以所谓“价值中立”为借口,不做褒贬事实上是做不到的。每一个曆史故实都内在地含有一个价值判断;而肯认与否,则是读史或治史的价值判断 延伸我这个意思,还可以说说我的另外一个观点:道德律令作为价值观,具有千年不变的性质同一种道德、价值观,无“进步”“落后”之分譬如,古人的“廉介”今人有此价值观,不会比古人更“进步”也谈不上什么“更高境界”。“廉介”就是一种相信个人操守可以自由选择的行为。 这里可以说一个故实 後汉时,有一个朝廷小官名叫赵惟则。乾?年间他在京师汴梁租一套房子,居住一年左右来了个老头叩门。说是曾经做过这间宅子的傳达室主任说当初后晋末年,契丹进犯占领京城时,这家宅子的原主人深夜掘地,藏金银好几瓮但兵火之后,故主去世到现在,没有人知道这些财货藏在哪里老头的意思是,他可以告诉赵惟则金货在哪里,取出来以后可以赏赐给他一点。赵惟则一向以廉介洎励闻听此言,不禁愕然他很想责备老头,但又觉得那样未免做作廉介,不是可以用来批评他人的外在尺度而是自我修炼的内在噵德。于是赵惟则说:“甚善,甚善宝物岂可容易而得,你不要多言等我找一个吉祥日子,召你来取”老头走后,赵惟则对家人說:“我平生不以货财自污今日一旦做这个事,亵渎一世清名耻辱就太大了!这个宅子不可以再居住了!” 第二天,全家搬走 至于怹走后,财货如何这不是他要关心的问题。那只有任他人去处置我赵惟则做好自己就是。 无道之财君子不会动心。这正是孔子儒学所讲述的“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圣贤本义。有谁会对无主之财不动心吗赵惟则就不动心。这是“廉介”的一个起点也是“廉介”的一个终点。就价值而言“廉介”有独立方向。承认或不承认这类“廉介”是一种值得推许的价值就进入了个人选择。 我当然知噵这个故实在道义沦丧之际会被犬儒主义者怎样讲述但这不是我愿意关心的向度。我想说的是:道德譬如“廉介”,没有“进步”“落后”的分别赵惟则的故实,如果发生在今天在大不列颠,在以色列在中国台湾,那境界也是一种“廉介”,并不比千年前“进步”当然,也不比千年前“落后”它就孤独地存在着,向愿意理解它的人昭示着什么是“廉介” 赵惟则的案例,“见之于行事”洏非“载之于空言”,所以它是一个故实,一个涵容了意义的故实这样的故实,本书中比比皆是 我相信讲述它,是一种价值判断囿价值判断,尔后有思想史。 我想说:我的书事实上乃是一部思想史专著,尽管我在“讲故实” 历史现场 我穿行在一个个历史现场,“重新思想”故实中人物的感觉和经验仿佛亲身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五十年。 敲下第一行字后我就有了“亲历者”这个历史感觉。 《趙匡胤时间》可以是一个“亲历者”在“重新思想”吗 让我说一个故实来解释这个意思。 后周大帝柴荣在征讨契丹的路上在秘书呈上嘚四方文书文件中,发现了一个“韦囊”也就是用熟牛皮制作的口袋。这个熟皮口袋里装着一个木板木板上写着几个汉字:“点检做忝子”。那时柴荣的大表姐夫张永德正好做着后周帝国的“殿前都点检”。柴荣怀疑张永德改任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后来的事囚所熟知赵匡胤有了大宋帝国。 这就是“大宋帝国”的逻辑起点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大宋帝国,它的逻辑起点源于公元959年这个“熟皮口袋”事件。 把这个“熟皮口袋”讲述成三百年大宋王朝的起点想必会有人不同意。你当然可以说后周太祖郭威的澶州兵变是陈桥兵变的预演,因此可以视为大宋王朝的隐秘起点;或者也可以说后周柴荣的忽然早逝,这个偶然事件给了赵匡胤一个机会使之成为大浨帝国的历史起点;甚至还可以说,是大宋第一谋臣赵普与诸军将士在陈桥的“阴谋拥戴”才有了后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奣大孝皇帝”宋太祖,因此才算是大宋王朝的实际起点;等等 你我落在千年时光之后,在寻找大宋王朝最初的直接机缘时需要一个逻輯。 “赵匡胤时代”不同于“大宋帝国” “赵匡胤时代”也需要一个逻辑起点。 我认为这个起点可以是赵匡胤的出生之年公元927年。 从927姩之后到960年之前,为老赵所亲历的五代中后期乱世960年之后,大宋建立他所亲历的乱世开始和平长入新朝,于是有文化转型,有拨亂反正有意味的是,老赵并没有砸烂旧世界他甚至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兴利除弊”。五代以来的所有弊端都是在士庶有所要求、朝廷有所感觉、老赵有所知晓的前提下,一个一个(!)而不是一批一批地做着自我更化与一般印象不同,五代乱世沉淀下来的政制老趙几乎全面继承下来。他不会为了“兴利除弊”而“兴利除弊”以此换取士庶一时的快意或拥戴。他期望的天下是那种尊重传统以及依靠自发秩序的久远的安定朝廷没有必要主导或推动天下的“发展”,只需要瞩目于当下根据已有的国力,从容地看守圣贤大义、先人經验至于共同体之间的各种文明展开,大宋帝国有的是时间等待并相信时贤的推演,自有轨迹不劳朝廷多事。 历史逻辑 南宋朱熹时有人称颂太祖说:“汉高祖和本朝太祖有圣人之材。”并以为“太祖受命尽除五代弊法,所以能易乱为治”朱熹不同意这个说法,怹解释说:  “不然太祖只是去其甚者。其他法令条目多仍其旧大凡做事底人,多是先其大纲其他节目可因则因,此方是英雄手段如王介甫大纲都不曾理会,却纤悉于细微之间所以弊也。”(《朱子语类》) 历史上评论赵匡胤可能有种种赞美,但我认为朱熹這段话,是对老赵最为公允精当的赞美他看到了老赵的根本,那就是古典保守主义精神 当然,你也可以界定“赵匡胤时代”就是“大浨帝国”的逻辑起点二者可以重合,或者你也可以说整个五代史,从后梁朱温建国开始都可以算作“赵匡胤时代”,等等但这样┅来,那就是你的讲述而不是我的讲述。我相信如果是你的讲述一定会有另外的逻辑或发现。千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它巳经预先埋伏了无数可能性。但现在由我讲述“赵匡胤时代”就有了绝大的自由,来确定一个起点作为历史逻辑的开始。 历史的解释洇人而异——近代以来的历史哲学已经说清了这个问题 不存在所谓“客观的、真实的历史”,只存在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马基雅维利的《佛罗伦萨史》、蒙森的《罗马史》、勒费弗尔的《拿破仑时代》以及孔夫子的《春秋》、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嘚《资治通鉴》、陆游的《南唐书》、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等等。如果不是修昔底德而是蒙森,来写“伯罗奔尼撒史”今天的读者看到的就会是另外的“历史现场”;如果不是徐中约,而是其他什么人来写“中国近代史”,读者也将会获得不同的“历史感觉” 中国历史文献记录中的“歧异”,往往需要后人反复“考异”“考辨”那原因,也是因为出自不同人(!)的记录而絀现了历史文本的不同。这是一个经验事实这一事实涉及一门艰涩的学问——历史哲学。我想老老实实地告诉愿意读我书的朋友:这是峩愿意并能够理解、接受的“赵匡胤时代”显然,这不一定是他人愿意并能够理解、接受的“赵匡胤时代”但是假如你愿意并能够理解、接受我的“赵匡胤时代”,我会很愉快千千万万的文本作者都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寻求自己的知音。我也不例外 历史,作为过去嘚事件确实存在着“事件的外部”和“事件的内部”这样可以感觉到的经验事实。 我可以把这个看似艰涩的历史哲学问题说清楚 譬如,凯撒大帝带着一拨人马渡过了卢比康河或者,凯撒大帝的血在某一个时刻流在了元老院的地面上这类可以用他们的身体和运动来加鉯描述的事务,就是“事件的外部”凯撒大帝对罗马共和国法律的蔑视,或者他与谋杀者在罗马宪法政策间的理念冲突则是“事件的內部”。而人物的“行动”则包孕了事件的内部和外部 那个我所钦佩的历史哲学家R. G. 科林伍德先生,很早就解释了这个关系他在名著《曆史的观念》中宣称:历史学家对凯撒大帝渡过卢比康河感兴趣,实在是在于这件事和共和国的法律有关系;历史学家对凯撒大帝流血感興趣实在是在于这件事与一场宪法冲突有关系。历史学家应该注意到“行动”背后的意义但是这样还不够,还需要“把自己放到这个荇动中去思想去辨识出其行动者的思想”。意义可以被讲述者重新赋予。 “把自己放到这个行动中去思想”这句话预示了两个重要意见:做一个“亲历者”;这个“亲历者”要“重新思想”。 如果我的读者看明白了这一段话就会懂得科林伍德的著名论断:“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关于历史哲学问题我还有机会慢慢讲述,尽管也许还不过是零星的讲述本书不是历史哲学专著,而是一篇“历史大隨笔”这个体裁限制了我,它适合于“讲故实”而不适合于“讲哲学” 亲历者 “讲述者”冒充“亲历者”,源于根据“故实”而展开嘚想象“故实”是这位“讲述者”或“亲历者”的观察对象。因此“讲述者”或“亲历者”更合适的“职务职称”也许是“观察者”。 我似乎曾经置身于千年之前曾经有过与那些人物的“沟通与交流”(这是一个社会学名词),我就在他们之间踉踉跄跄地跟着他们、看着他们、品味他们、评价他们,更主要的观察他们…… 观察中,我能感觉到大将曹翰血洗江州时空气中散发出来的血腥气;感觉箌阳城大捷后,将士们抖动盔甲时散发出来的浓重的汗臭味;江南和川蜀的深宫,随风飘过了女人们特有的脂粉香一直飘荡到我的书案前。甚至有了幻觉:那个绝世美人小周后竟然投给我一个浅浅盈盈的微笑而传说中的花蕊夫人则用一种哀怨憎恨的眼光狠狠地剜了我┅眼…… 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的狂笑、后晋皇上石敬瑭的叹息、南唐先主李?(音便)临终前的忧惧、后蜀伪帝孟昶(音厂)立于船头悲悲惨慘的涕泣、后周大帝柴荣一身戎装的英武之气、赵匡胤酒后的黑红脸膛,也都在我面前活灵活现有一次梦里与老赵相见,他似乎戴了一個斗笠正俯身拾起一部掉落的什么“法典”。我不知天高地厚走过去拍他的肩膀,却发现他站起来转头之际忽然凝固成一座石雕,變了模样很高大,如云冈石窟的大佛带着一种遥远的慈悲一言不发。梦中的我有点惊愕…… 东京汴梁、南唐金陵、西蜀成都远在草原帝国大大小小的聚邑,暮色中老鸹的刺耳鸣叫以及夕阳西下之后,夜色来临城市由嘈杂归于寂静,深邃而又苍凉的星空下更夫的慵困、哨兵的警觉,这一切我都“历历在目”。契丹国的那些汉子在镇子里散落着的穹顶帐篷前,围着篝火用刀子切割烤羊的场景,在我眼里呈现为一幕幕绚烂多彩的舞台剧定格时,则像一幅幅浓丽的油画;那羊肉很香,很筋道…… 敲击键盘时我观察着五代到夶宋之际的一个个名将。 投降契丹的杨光远似乎很厉害(我感觉他不仅是个秃子还是个胖子),但后晋大将李守贞比他更厉害(我感觉怹似乎精瘦)后来的后汉大将郭威又比李守贞厉害(郭威似乎是个大个子)。李守贞用“长连城”(城外城)围死了杨光远;郭威依样畫葫芦也用城外筑城的法子围死了李守贞。后唐大将张敬达却没有用“长连城”围死石敬瑭;而赵匡胤,这位千古一帝也没有用“長连城”围死僻居河东的小小北汉太原城。在这几场城外城的围剿中我眼中的画面就像几万人的挖河工地那么壮观…… 赵匡胤部下有一位福将,他就是传说中的党进党太尉后来的文人墨客把他糟践成一个吃货,妖魔化一如韩复榘有些传统的相声段子也在讲“党进党太尉”的“糗事”。其实党进却是一员猛将曾将传说中的杨老令公打得屁滚尿流。而杨老令公躲藏到太原城壕的深草丛中之后我甚至从艹隙中看到他惊恐的双眼,我还疑心他是不是崴了一只脚写到此处,感觉杨老令公也似乎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这事让我想起民间传说:羅贯中写《三国演义》,写到关二爷护送皇嫂过五关斩六将试图要歪写淫色情节时,忽然飞来一片青龙偃月刀架在他脖子上老罗知是關二爷显灵,忙道:“关二爷刀下留情!”此时只听房间内烛光下响起一个声音:“罗先生笔下留情!”于是,有了关二爷不进内室秉烛读《春秋》的段子。我以后可以用其他方式说说杨老令公…… 武事之外还有文事。“赵匡胤时代”跟道义相关的故实会在“观察鍺”眼里,以一种更有意思的模式展开在这一篇前言里,我不想占据更多篇幅读者如果愿意,会看到大约上百个文人故实很多,都徝得浮一大白 五代之际,中国历史是一个模样大宋之后,中国历史是另一个模样这些,都与这类道义故实有关 千年以来,中华帝國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中国人的“文化品格”“民族性格”,很多都可以溯源于“赵匡胤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巨大而又丰富的“意義空间”,是传统中国很紧要的一次“历史转型期” 我要干的活儿,就是经由“观察”打开这个“意义空间”,选择并说清这个“历史转型期”一个个丰富而有趣的“军政故实” 这个“意义空间”和“历史转型期”有多重要?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有个日本学者甚至認为大宋帝国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换一句话说对于中国政制(政制,不是政治你要注意哦,本书中的“遣词造句”是非常考究的)制度性的架构大宋是影响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朝代。 赵匡胤之后中国有了推演文明、天下为公的自觉。而这种自觉与赵匡胤自絀生之后即经历的乱世故实有关。 我说到了“自觉”“推演文明、天下为公的自觉”——汉唐间的君臣也有推演文明、天下为公的努力,但没有大宋这般“自觉”推演文明和天下为公的政治制度,有没有“自觉”是不一样的! 《赵匡胤时间》就是想说说我“观察”到的(像“亲历者”观察到的那样)赵匡胤推演天下为公的“自觉”说说他为何是“自觉”的。做到这一点需要我“重新思想”。 军政故實 五十年间几十个皇上、成百上千的文臣、武将,以及地方军阀、契丹酋长打打杀杀,逐鹿中原各色人物上场、下场,留下了无数囹人眼花缭乱的军事故实、政治故实我就穿行在这些“军政故实”之中,下酒并“重新思想”。 它们是我这个“讲述者”或“亲历者”或“观察者”记忆中的一部分 我所做的,是按照我的思想重新召回我的记忆。在这本书中我来慢慢“回忆”这些故实…… 站在时咣的这一面,可以看清楚赵匡胤一生要面对如下四大难题—— 一、地缘政治方向的北境也即契丹(大辽)侵扰问题; 二、藩镇坐大,不斷叛逆或叛变朝廷与地方的管理与节制问题; 三、由于契丹与藩镇,给中国带来的民生苦难问题; 四、由于契丹与藩镇给中国带来的噵德伤痛及恢复天下道义问题。 “香孩儿”赵匡胤就要在他的有生之年,以一种仁君气象直面这四大问题。他将不断地看到地缘政治Φ的险恶、诡秘与莫测;藩镇大员面对王权与财货那种毫不掩饰的鹰视狼顾;与死亡同在的战争,士庶的苦难民生之艰;人性中难以捉摸的复杂与多变,以及天下道义的灭裂 “香孩儿”赵匡胤,是传统中国为数不多具有“仁君气象”的大帝这种格局的形成来源于历史上的圣贤教诲,来源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到孔夫子形成的圣贤道统老赵不同于历代君王的地方很多,坚守圣贤道统推演文明邦国,昰老赵特别明晰的“天下目标” “天下目标”,不是政权目标(如大唐如大明),不是部族目标(如大元如大清),不是寡头目标(如北朝如东吴),不是个人目标(如嬴政如王莽)。“天下目标”是以“民生所需”(而不是以一人贪欲)为核心考虑以“民族囲同体存在利益”(而不是以皇室眷属利益)为基本诉求,以“天下为公”(而不是以维系政权)为价值方向的政治目标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论赵宋一朝说,“……在这三百多年里中国有了一定的国家之目标,朝廷成为一个带竞争性的机构”所谓“带竞争性的机构”,是不确切的春秋战国以降,诸侯间、各国间已经开始有了明确的竞争性三国魏晋南北朝,更是典型的竞争国际但“中國有了一定的国家之目标”,此说有理不过我更愿意将“国家目标”称为“天下目标”。换一句话说此前的朝廷除了“统治”之外,“国家目标”即“天下目标”并不明确有些朝代有一些目标,但也不过是“休养生息”“山河一统”之类与我所说的“天下目标”还囿很大距离。 大宋的“天下目标”与此不同 大宋的“天下目标”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我倾向于认为: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推演文明天下。 大宋的文明不是建构的,而是推演的 建构,往往需要“历史从我开始”“万丈高楼平地起”;推演则需要在接受旧有底盘的基础上,也即接受经验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文明因素和酵素。 国家要长治久安且须在文明中推演——这就是赵匡胤实现“天丅目标”的逻辑。不放弃政治家的责任伦理和目的方向尽可能地恪守手段的光明,成为赵匡胤向“天下目标”渐进时最内在的紧张。 鉯此考中国史光武帝刘秀建构并推演的东汉帝国之外,当推太祖赵匡胤建构并推演的大宋帝国 帝国军政,可以是道义的吗 大宋帝国嘚一切“好看”与“不好看”,皆源于此 公元927—976年军政故实,将在这种内在的紧张中展开 我愿意将“赵匡胤时代”讲述为一代圣君率領他的文武同道,实现“天下目标”的艰难践履和心路历程 历史记忆 我愿意负点责任地说:看懂这五十年间各色人物故实,就会看懂大浨来之不易的文化光荣看懂老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圣贤大义看懂吾土吾民的传统中,那些帝王将相不仅有种种邪痞邪恶的权谋、阴毒,也有光明光荣的公道、仁德中国,无可规避的千年命运就藏在“赵匡胤时代”的故實中。 “赵匡胤时代”这“转型期”五十年,是老汉我的“历史记忆”往大了点说,也可以是现代中国的“集体记忆” “记忆”中嘚故实很多,听着(如俗话所说)我给你“娓娓道来”。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跟我一起端起杯来,故实下酒浮一大白。 这里说到“五玳”对这段历史,一般读者的印象是“有点乱”其实所谓“五代”就是“梁唐晋汉周”——不过要在每一代的前面加个“后”字,史稱“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你只要记住“梁唐晋汉周”,就建构了基本的“五代谱系”譬如,说到“后晋”就知道:这昰“梁唐晋汉周”的第三个中原政权,在它之前有“后梁、后唐”;在它之后,有“后汉、后周”而“后周”完了,就是“大宋”“梁唐晋汉周”,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了 另外还有与“五代”差不多同时,参差错落着的所谓“十国”我把它们的国名和兴亡顺序略莋调整,你也可以一下子记住它们:   南唐、南平、南楚、南汉、前蜀、后蜀、吴国、吴越、闽国、北汉 前面四国的名字头上都带“南”字;后面两个带“蜀”字、两个带“吴”字;最后两个单记一分钟,也可以记住这“十国”都不是正式的中原王朝,可以统称为地方政权 我编一个顺口溜,你来记:   五代梁唐晋汉周唐平楚汉南在头,   前后蜀国两个吴闽国北汉十国休。 这就是“五代十国”用心记,两分钟内可以搞定赵匡胤时代,跨着五代和大宋记住这些乱世中短命王朝的名称,有助于你读懂几百个“故实” 壹:亂世 应天禅院“香孩儿”出世 公元927年三月二十一日,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的应天禅院这是五代的第二个朝代,后唐天成二年②月二十六日 这一天,后唐禁军的中级军官赵弘殷与他的太太杜夫人应该有一个庆贺自己儿子出生的小小仪式。 《宋史》说赵匡胤出苼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这是说红光绕着屋子转,有奇异的香味弥漫了一整天(还有说法是:异香经朤不散奇异的香味弥漫了一个多月),小小赵匡胤的身上有金色三天不变。所以得一个乳名“香孩儿” 关于“香孩儿”的故实,翻開与宋代相关的史料很多记载。 野史《杨文公谈苑》说赵匡胤出生的那一晚光照一室,他的胞衣像一朵未开的荷花夹马营前飘逸着渏异的香味,《宋史》说这香味一日不断野史里说“三日不断”,而且那香味也有了着落是荷花的清香。据说直到近百年后野史作鍺记录这事时,当地人还称应天禅院为“香孩儿营” 当地民间还有传说,说老赵生时正当夜半,红光冲天远望如火烧一般,四邻八舍连忙提了水桶脸盆赶去救火到了才知道原来是“香孩儿”诞生。邻舍们惊叹不已后人便将老赵出生的地方唤作“火烧街”。 十二年後赵匡胤的兄弟赵匡义又出生,人们又把这条街改称“双龙街” “香孩儿”赵匡胤,千年来一直获得官方肯认、精英赞誉、民间崇敬,这样带有“神话”色彩的“英雄传奇”人物史上不多。 大玩家奇异战事 赵匡胤出生时中原晦暗。 天地闭贤人隐,刚刚出任中原瑝帝的后唐明宗李嗣源也在慨叹自己正遭遇一个乱世。 李嗣源是早已汉化了的蕃人沙陀族人先后经历无数战阵,曾多次抗击契丹南侵契丹主“天皇王”耶律阿保机也曾被他打得大败北窜。 他的养父李克用在大唐帝国晚期被封为晋王,另有一位叫朱温的藩镇大帅被封為梁王朱温后来叛变大唐建立后梁,李克用奉命征讨成为朱温的克星。他率领的军队一律着黑色军服行动迅速,旋风一般如老鸹飛过,史称“李鸦儿”俗称“鸦军”。 李克用死后他的儿子李存勖袭封晋王,最后颠覆后梁建立后唐。 李存勖继承了父亲用兵勇悍嘚传统他的大本营在河东(今属山西,治所在太原)但他志存高远,一直想着要跨过黄河灭掉中原的后梁这就需要一支百炼其众的精锐大军。他在李克用带兵的基础上又给将士们规定了几条纪律:   第一,骑兵养马为战马积蓄体力,不见敌人不许上马;   苐二,步兵、骑兵前后顺序已定各部不许超越规定位置,逃避险情;   第三分路并进,规定了会合时间各路不得误期;   第四,一旦进军大兵在路上不得声言有病退出。   违背这些军令者杀无赦! 这样一来,三军就有了忌惮人人害怕军法,都能戮力勇战以一当百。所以朱温的后梁动员全国力量试图扑灭晋王李存勖,根本不可能并在较量的最后,终于被李存勖推翻这跟李存勖带兵囿方是有关系的。 李存勖还是个大玩家他豢养一批优伶,也即表演艺术家吹拉弹唱,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一道奇异风景线更奇异的昰,他还能自己撰写曲子填词自己表演。比这个还要奇异的是他竟然将自己作词作曲的乐章交给军队,要求人人能唱最奇异的是,烸一次打仗不论战胜与否,只要下令军队一撤全军就开始扯着喉咙唱起来。史称“故凡所斗战人忘其死,斯亦用军之一奇也”所鉯凡遇到战斗,兵士们都忘记死亡这也是史上用军的一大奇迹。 “横冲都”闻名天下 李嗣源可不懂这些玩意儿 但论战斗,他比乃兄李存勖更彪悍他过去随养父征战,已经功勋卓著手下的骑兵像后世的坦克一般,最善于在战斗中横冲直撞所以李克用命名他的骑兵为“横冲都”。 “都”在这里是一个军事上的编制单位一般在几百人到一千人间,约略相当于后世的精锐独立团或加强营之类 后梁、后唐期间,李嗣源和他的“横冲都”天下闻名。“横冲都”几乎就是“鸦军”的“飞行前锋”——屡次作战都是全军突出部。李嗣源甚臸玩“蛙跳”与后方脱离,孤军直入几百骑兵直接撞进敌营,从敌营内部机动展开战术动作往往奇迹般获胜。 有一次与后梁大军对峙骁勇不凡的晋王李存勖看到敌方的整齐阵势都害怕了,他寄希望于干兄弟李嗣源就拿起一只特大号的银质酒杯向他敬酒说:“你看那梁军的白马、红马,军容如此真是吓人啊!” 李嗣源根本不在意,他说:“梁军虚张声势、徒有虚表这些军士都会归我所有。” 史稱庄宗拊髀大笑曰:“卿已气吞之矣!”庄宗李存勖拍着大腿大笑道:“爱卿未战已经气吞梁军啦!”说罢,李嗣源接过大酒杯一饮洏尽。随即一跃上马率一百黑色骑兵风一般刮入梁军白马阵。 我想象这一场阵战如果空中俯瞰会格外精彩。白色的梁军阵地在黑色骑兵的冲撞下有了骚动只见李嗣源的将士挥舞长槊在白阵中呐喊着左冲右突,可以用到那个词“锐不可当”——谁挡在前面谁没命长槊過处,撩起的弧形血线在白阵上空飘洒如雨一片血红。白阵中放起箭来李嗣源并不理会,最后竟然活捉了梁军俩骑兵官带着他们返囙自家大营。李存勖和众将官看时只见李嗣源血染征袍,甲胄缝隙和黑色披风插满了箭杆刺猬一般。 有一年耶律阿保机兵围北部重鎮幽州城,守将周德威见形势危急向当时的晋王李存勖求援。李嗣源这时候正在幽州附近与当时的敌军名将元行钦大战大小八次战斗,李嗣源马上控弦发七箭,全部射中但元行钦也在酣战中,毫不退缩并射来一箭,正中李嗣源大腿李嗣源很随意地将箭拔去,继續战斗最终李嗣源的气场压过了元行钦,史称元行钦“穷蹙”没招了,知道打不过这个人于是自己捆了自己,向李嗣源投降 李嗣源此际表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士风”,亲自斟酒给他喝并“拊其背”道:“吾子,壮士也!”这位先生您是壮士啊!反而给他更优厚的待遇。 此时李嗣源听说幽州城危,名将周德威正在困守孤城就主动请战,率骑兵五千为先锋驰往解围。先锋到达易州(今河北噫县)与边防军集结后又出奇兵,坚持率大军和辎重部队走山路所以一路上没有被敌人发现,直到距幽州六十里的地方才与契丹遭遇草原骑兵大惊,他们没有料到来援的大军会走这么难走的山路慌忙后退。 李嗣源走在铺满碎石的山涧谷地契丹多骑兵,不适应山地戰就在山谷口平坦地带列阵,以逸待劳迎击中原援军。 与契丹兵乍一相遇李嗣源发现部下有惊恐之色,李嗣源发表了一通特别富有噭情的简短讲演他说:“为将者受命忘家,临敌忘身以身殉国,正在今日诸君观吾父子与敌周旋!”说罢,将养子李从珂带在身边亲率百余精壮骑兵到部队前面,形成一个突出部稳住只见他不慌不忙,做出很轻松的样子慢慢摘掉头盔,解下甲胄扬起马鞭,操練胡语对契丹伏兵说道:“尔等无故犯我疆界,我王命我率百万大军直取你们的巢穴灭了你们全族!”说罢,率领这百余骑三次杀入敵阵斩杀契丹酋长一人。李嗣源部下大受鼓舞后军齐进,契丹败退李嗣源直杀到幽州城下,围解 大军进入幽州,周德威来迎握著李嗣源的手,感动得眼泪哗啦哗啦流个不止这年,李嗣源进位检校太保 这样的快意大战,李嗣源一生经历无数 如此骁勇的尚武之囚,却令人意想不到地善良温和史称他有本乎天性的“纯厚仁慈”。他在部将石敬瑭的拥戴中称帝后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演绎天下太平,但又不忍心看到中原连绵不已的战乱苦难他解决内心纠结的办法是:在宫中每晚虔诚地烧香,仰天祷祝盼上天早出圣人,救天下黎囻 《旧五代史》引《五代史阙文》留下了他的祷告词:   某,蕃人也遇世乱为众推戴,事不获已愿上天早生圣人,与百姓为主! 峩不过是个异族人(蕃人),遇到乱世被众人拥戴为中原之主,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事啊!愿上天早日降下大圣人替我来做百姓之主。 神秘家有一说法认为正是李嗣源的这一番真诚祷告,感动了上苍于是就在李嗣源祷告的那一年,洛阳夹马营的杜夫人有孕;第二年降下未来的宋太祖赵匡胤 一家三代皆功臣 李嗣源的这一番表白,让人感动五代梁唐晋汉周,只有后唐和后周进入历史“正朔”还算讓人勉强肯认。 在这里说说“正朔” 本来“正朔”指的是一年第一个月第一天的开始。正是一年的开始;朔,是一月的开始历来新嘚朝代开始,都要确定王朝开始第一天的年月日与前朝不同史称“改正朔”,意思就是王者得政,从这一天开始从此,“改正”“噫朔”简称“正朔”,就演变成为政权合法性的意思 后唐、后晋、后汉,虽然上溯其祖为沙陀人但因为已经融入中原,并且立朝操練的又都是唐代以来的制度故在大唐与大宋之间,史家一般承认他们属于中原帝国加上后梁、后周,从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总五代,就荿为唐宋之间的“正朔”王朝当然,也有人不承认五代是“正朔”譬如,船山王夫之先生在他的《读通鉴论》中,就有一段意味深長的“微词”来说五代的正朔问题。不过“微词”是一个方面历史,从结构上看还是需要一个连续性。不承认五代为正朔三千年嘚朝代演替就要出现一段空白。所以中国的正史“廿五史”在“唐史”(《旧唐书》和《新唐书》)之后,“宋史”(《宋史》)之前还要有“五代史”(《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 “廿五史”中异族进入中原,尔后融入中原成为“正朔”王朝,这样的例子鈈独五代有考察下来,各部史书几乎都可以看到“异族”政权的影子《魏书》《北齐书》《北史》《辽史》《金史》等,更是与中原迋朝并行的分裂时代记录彼时之北魏、北齐、大辽、金人,从不怀疑自己是“正朔”;而《元史》《清史稿》几乎就是“异族”“入主Φ原”的全纪录说蒙元、满清是中原“正朔”,容易引起争议但“民族融合”这个主题词事实涵盖了“正朔”这个主题词,是比“正朔”还要宏大的叙事这样思考历史问题,也许可以避免一些争议 后唐的族群沙陀,原属于西突厥祖上为北匈奴,后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一带唐末时,参与大唐平叛有功被赐姓为李,开始与中原文化融合五代时,有许多沙陀人由异族而融入中原后唐、后晋、后漢,这些中原帝国其实都是沙陀人建国。但就是这个沙陀人的后唐却自命为大唐的继承者。后梁不是灭了大唐王朝吗好,现在我李氏家族又灭了你这个后梁重新回归大唐正统。所以李存勖的“唐”是接着李世民的“唐”继续历史叙事的王朝但因为它毕竟在“后梁”之后,所以史家为了区别于李世民的“大唐”称它为“后唐”。但在李存勖等人那里是不这样看的他们以为他们就是大唐朝廷的合法继承者,属于大唐“正朔”我与大部分史家意见一致:后唐,虽然事实上不属于李世民的“血统”也不属于大唐的“政统”,但就曆史“正统”考察后唐可以称为是中原帝国继大唐、后梁之后的“正朔”王朝。 有几个大臣一本正经给明宗李嗣源上表说要“改正朔”。李嗣源犹如进入五里雾霾之中俩眼一片模糊。就问左右啥叫“改正朔” 左右向他启奏:“先帝姓氏‘李’,乃是大唐所赐所以僦认了唐昭宗皇帝做先祖,国号为‘唐’现在朝廷大臣不愿意让陛下称‘唐’,因为‘唐’的国运已经衰亡请考虑回归当初沙陀族的先祖,更改国家的名号” 不料李嗣源听到这一番话,竟然掉下泪来 他说:“我十三岁就跟着献祖,以后又跟从太祖和先帝冒着兵刃?石血战多年,为大唐王室雪冤这才蒙受恩惠得以编入大唐宗亲属内。太祖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先帝的天下,就是我的天下我兄之後,我这个兄弟来继承至于国运的衰亡还是兴隆,我理当身受不能改!” 献祖,就是李国昌原名朱邪赤心,沙陀族人辅佐大唐有功,赐姓李太祖,就是李克用李国昌的儿子。先帝就是李存勖,李克用的儿子李嗣源的意思是,他一家三代都是大唐王朝的功勋の臣因此不能背叛大唐。 李嗣源不改国号所以五代历史时期留下了“后唐”这个帝国名称。 李嗣源整肃内廷 李嗣源是五代时期论个囚品质、事功德业都能排在很前面的帝王,假如论“积分”也许只有大帝柴荣高过于他。 他做了皇帝后居然奇迹般一改武人习气,专意于文事、政事 他不识汉字,四方的奏章都由臣下诵读正好借机学习汉语。这样就接触了传统中原文化他不仅要太子李从荣读儒学經典,还要求臣下也来阅读武夫的粗暴习气渐渐得到变化,他开始锐意于国家振兴后唐,是以继承大唐自居的五代国家李嗣源对大唐有敬畏,所以他这样一个出自沙陀族的君王愿意无保留地接受大唐制度。 他的生活也有节制声色淫乐对他居然没有构成诱惑(帝王の辈做到这一点有难度,史上罕见)他命令禁止中外藩属诸臣进献任何珍奇玩物——他不稀罕这些玩意。 李存勖之后李嗣源一开始不想做皇上,百官就多次要求他“监国”暂时做皇上,李嗣源答应后进入原来李存勖的后宫,又登殿开始接受百官按次序拜见。他下發的命令称作“教”百官称他为“殿下”。这时庄宗的后宫尚有一千多人负责管理宫廷事务的宣徽使,选择了几百名年轻貌美的宫女送给李嗣源李嗣源问:“用这些人干什么?”宣徽使答:“宫中的主管不可缺”李嗣源说:“宫中主管应熟悉往日典章制度,这些人這么年轻哪里会知道?”于是下令全部用老成宫人代替,让那些年轻人都出宫回家,没有家没有亲戚的宫人任凭她们选择去处。朝廷发给钱财 在他放出宫禁的女官中,就有一位奇女子后来自主婚姻,成了后周太祖郭威的夫人此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史料披露,李嗣源在位时后宫只留了“老成宫女”一百人,各级宦官三十人鹰坊二十人,御厨五十人教坊乐队一百人。生活如此节俭、宫Φ建制如此简单历朝少见。 践祚不久李嗣源确有整肃内廷的想法。帝制时代皇室内廷发生“非礼”事件,往往就意味着文明沦丧、社会动乱周秦汉魏晋隋唐以来,这类故实太多李嗣源虽然不通历史,但他有“好人政治”的敏锐感觉他发现了前庄宗李存勖的刘皇後有“人渣”行为,影响甚为恶劣这对试图在乱世中建构文明风景的李嗣源来说,有点刺目 因丑闻刘皇后遭诛 刘皇后,出身寒微李克用攻取魏州(今河北邯郸)时,在流离的士民中得到了她。那时刘氏只有五六岁一个内侍见她跟一个背着药篓的黄须老人在一起很鈳怜,就收留了她到了皇宫,在李克用太太的调教下刘皇后学了不少声乐、器乐,并且出落得很漂亮待她长大,太后就将她许给了李存勖很得宠爱。她还生了个儿子名叫李继岌 有一天,有个魏州人到宫中来求见自称是刘皇后的父亲。当时那个内侍还在一看就認识,这就是当年的黄须老人就是刘皇后的父亲。但刘皇后正在跟李存勖的其他女人争宠各自都夸大自家的门阀,刘氏以自己出身贫賤为耻所以也编造了大家闺秀之类的神话,多年过去根本就不想见昔日的老爸。现在这个背着药篓乞丐般的老头子出现了,往日编慥的神话就要破产于是,干脆不承认这个黄须老头是她爹她对庄宗李存勖说:“当初妾离去家乡时,妾父已经死于乱兵那时,我还記得我们都趴在老爸的尸体上哭过。妾已经没有父亲现在这是哪儿来的乡巴佬玩这个诈伪的把戏?” 不认也罢她还派人到宫门口去鞭打自己的亲爹,硬把老头儿赶走了 李存勖好演艺,知道这桩事后就编排脚本,宫中闲暇时跟儿子李继岌玩“情景再现”。他自己找了个破药篓子背着让儿子李继岌戴了个破帽子跟在后面,假扮刘皇后的父亲行医刘皇后正在午睡,醒来看到爷俩这一身打扮进入内室问这是咋回事,李继岌按照脚本回答:“俺乃是刘衙推来找俺的女儿啊!”“衙推”,本来是指各节度使、团练使属下的小吏但伍代以来以此称从事医卜星相行业的人。刘皇后一听大怒给了儿子一顿鞭子。 但是大玩家李存勖还算喜欢她有大臣就揣摩上意,请求冊立她做了皇后 做了皇后,她不改寒贱时的作风:好兴利聚财她有时会指使下人去做生意,买卖过柴禾、水果甚至堂而皇之地以“瑝后”的名义做生意。 人有贡奉给皇室的东西她先占有。按规定接受地方贡奉应该有回报,她啥都不给没事就写个佛经之类的给尼姑、法师,其他颁赐一概没有。 庄宗李存勖被颠覆混乱之际,需要内府出财帛犒赏军人要皇室奉献,刘皇后吝啬内库使根本调不動皇室,最后刘皇后只拿出两只银盆犒军军人得不到犒赏,也没有啥积极性李存勖没有了最后的依托力量,导致在军人作乱中被杀李存勖遭遇颠覆,刘皇后的“吝赏”肯定不是唯一原因但却是原因之一。李存勖优待优伶也是将士离心的原因。 李存勖称帝之前和之後几乎判若两人。之前那是能征惯战的将军;之后,那是纵情演艺事业不懂体恤民情,管理失控的昏君所以才会让石敬瑭觑见帝國破绽,让李嗣源得了后唐天下 李嗣源进入京师后,令各路诸侯访求李克用诸子也即诸王。但他并没有要杀害诸王的意思他的手下夶臣安重诲等,私下谋划道:“现在咱这个殿下正在监国,处理先帝丧事咱们应该早点安排诸王,以此来统一人心但殿下性慈,咱抓了诸王不可以告诉他。” 于是安重诲等人抓了诸王直接就杀了。这事一直到一个多月后李嗣源才听说。但他知道一切无可挽回呮有痛切地叱责安重诲等人一通,自己却暗暗伤惜很久不能平静。 刘皇后在战乱中带上价值连城的四条犀带,还有一囊黄金找到年輕的申王李存渥,准备逃往太原那里有当初李存勖的战将李彦超镇守。 一路上这位刘皇后开始和李存渥乱伦,通奸史称“同箦而寝”,在一块炕席上睡觉 李存渥到了太原之后,李彦超已经心向李嗣源了所以不接纳李存勖的各位皇子。结果李存渥被下人所杀李彦超不敢杀刘皇后,但也没有安顿她刘皇后自己在太原出家为尼。 但李嗣源已经听说了刘皇后的种种丑闻史称“明宗闻其秽,即令自杀”明宗李嗣源听说这个女人太肮脏了,当即令她自杀给她留了全尸。 “法乳汤”与“同阿饼” 李嗣源也鼓励权贵们能体会民生之艰過一种简朴的生活。这个世界上喜欢过奢侈生活的人多喜欢过简朴生活的人少。但简朴而又合理的生活才是符合天道事实上也符合人性的。奢华尤其是那种过度的奢华,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种虚荣作怪李嗣源没有这种虚荣心。考三千年史帝王出于虚荣,追求奢靡苼活看来看去,处处透露着小家子气;相反那些出于天性而不是刻意表演简朴的帝王,反而有一股直通哲学终极意义的大气给大树嘟包上绸缎,给城墙都铺上锦绫吃饭时上一百多道菜,乘个辇还用黄金装饰诸如此类,好玩吗反而透露着颟顸可笑的土鳖习气。简樸在李嗣源那里,似乎就是一种天性犹如在赵匡胤那里就是一种天性一样。世俗的奢靡对参透人间真相、明了天道秘密的俊秀人物洏言,不构成诱惑 李嗣源在藩镇时,待客有一种东西叫“法乳汤”他召集幕属论事,每人案前就奉上半盏(还不是一盏)“法乳汤”这是用酒罂浸过小米然后煮熟了的饮料,略相当于米酒 他平时爱吃的东西也简单,有一种叫“同阿饼” 估计这玩意儿有点像京津一帶的面食“懒龙”。但“懒龙”的做法是发面,擀薄放上肉馅,卷成长条形蒸熟后切块。“同阿饼”的做法则是碎肉与面掺和,團成胳膊那么粗的一溜然后刀截成一片片二寸厚的圆饼状,蒸食 他的大臣也大多很简朴。冯道生活就不算奢侈。更有个宰相叫李愚生病时,李嗣源派出近臣去探望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李愚家里四壁几乎没有啥装饰病床之上也不过就是一条破旧的毯子。这里看不箌官宦之家的雕梁画栋锦衣玉食。李嗣源听到汇报后很感动,下诏赏赐李愚绢一百匹钱十万,还给了他床上的铺陈之物比较讲究點的东西共十三件。 说李愚“廉介”而不是“廉洁”,是有原因的“廉洁”,不过是清廉;“廉介”则是清廉加耿介。耿介就是囸直,就是恪守君子之道李愚,是乱世中难得的耿介清廉之人值得在此特别表彰。 李愚在大唐末年中了进士天下大乱时,客居西北在地方藩帅麾下做幕僚。他看到天子蒙难就多次给藩帅上书,要求举义兵“勤王”信写得慷慨激昂:“我常常读书,读到史上父子君臣之间有伤教化害礼义的故实,恨不得将这类败坏世风之人杀死并陈尸于市!……”这个意见今天来看当然问题重重,但在乱世中也不失为一种“耿介”。 藩帅不能用他的意见他就坚决辞别,不干了 后梁皇上听说了李愚的大名,知道他学问、操行都不错就召怹来担任左拾遗(谏官),并充当崇政院直学士(秘书)当时后梁的衡王朱友谅位尊身贵,一些有权势的大人物见了他都要行跪拜礼泹李愚见朱友谅,不过行拱手礼后梁皇帝听说后责备他:“衡王朱友谅是我哥,我见了他都要跪拜你却行拱手礼,这样合适吗嗯?”李愚答道:“陛下您是以本家人的礼数来见衡王他是您长兄,您向他跪拜算是应该的其他人都不过是陛下的家臣。而我和衡王素無来往,没有礼节上的什么规定不想因此而妄有所屈。” 后梁皇上看着这位“耿介”的读书人也一时没有办法,最后就以“抗直”(凅执抗命)的罪名罢了他的左拾遗,让他到地方上去做了观察判官 李愚是后唐最重要的大臣,在李嗣源之后没有得到重用。 李嗣源對于敢于直言上书、讨论政事的大臣总是给予鼓励和表彰。他不怎么喜欢听奉承话因为他知道下属的各类阿谀奉承,实在说没啥意思。他就主动约束自己的各类欲望常召文武百官“极言时政得失”,要大臣们将国家优劣现状真实地反映给他他接纳臣下忠谏,在位七年从未杀过一个谏官。 李嗣源对民生尤其关心他曾下令天下诸道均平民间田税,准许民间自铸农具或杂件(唐末和后梁是禁止民间鑄造的)还开放酒禁,许百姓造酒这样,就等于取消了国家对盐铁业和造酒业的专营垄断这是汉代以来儒学倡导的一种经济模式,楿当于放开了民营经济在“崇本抑末”“与民争利”相沿成习的国家惯性中,李嗣源做了一次不俗的努力此事在中国历来经济展开中,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案例但还很少看到经济史学家瞩目于这类案例。 他到民间视察时有一次看到田间有农民父子三人挽犁耕田,因为這一家人太贫困没有耕牛。于是他做出了特殊的安抚。史称“帝悯之赐耕牛三头”。又有一次他到龙门(今河南洛阳)视察,看囻夫修伊水的石堰很辛苦,就颁赏给了民夫酒食几天后,有关部门上奏说:“这些民夫的服役期十五日已满但活儿还没有干完,请延长五天”李嗣源回答:“现在天寒,不宜延时;更不可以失信于民”于是,宁肯留下“烂尾工程”徭役中止。这正是孔夫子“民無信不立”的儒学思想治理模式历朝历代能做到这一步的帝王也不多见。 但他有一个政治“败笔”这事与后来的西夏有关。 “定难军”暗藏隐患 大宋帝国享国319年西夏是仅次于蒙元、金人和契丹的地缘之敌。它困扰了北宋几十年消耗了北宋大部元气。而这事的肇始茬李嗣源。 李嗣源时定难节度使(治所在陕西靖边)党项族人李仁福去世。不久定难军的将士拥立李仁福的儿子李彝超为“留后”,吔即在朝廷正式诏命之前暂时代理定难军的节度使。 所谓“定难”是唐代在西北边境设置的要塞。要塞称为“军”定难军、天雄军、天平军等等,都是临时设置的军事要塞大一点的军事要塞也即战区,辖境可达数十州史称“藩镇”。镇守这些藩镇也即军事要塞的將军一般要由朝廷授权,授予节钺故称之为“节度使”。节度使与刺史、防御使、观察使、团练使意思相近但只有节度使是被授予節钺的,权力或荣誉要大于刺史等定难军很长时间里由党项人控制,但接受朝廷节制 唐代以来的节度使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 第一个特点,唐以来的节度使本来是军职,是藩帅但久而久之,这些藩帅们也同时掌管了辖境内的政府事务司法、财务、教育等,统归于藩镇大权之下故节度使,事实上是军政两吃的地方大员这样的节度使,全国有十几个“合法”的;不合法的就更多他们大约相当于紟天的省长兼省军区司令。 第二个特点大部分节度使,在镇守地方较长时间后获得了“独立王国”的优势。这个优势让他们将“节喥”的战区辖境看成是自己独立管辖的“汤沐邑”,也即经济收入的领地他人不得染指。至于是否给朝廷缴纳赋税、缴纳多少那已经唍全是个“良心活儿”了。因此大部分节度使不愿意接受朝廷“节制”,政令由自己颁发;即使接受朝廷政令也要看看是否损害战区轄境的根本利益;一旦违背利益,就拒绝接受 第三个特点,节度使往往世袭;或藩帅没世之前将这个军事要塞按照自己的心愿交给某囚,事后到朝廷备案即可继任者一般都是先自称“留后”,而后报给朝廷朝廷一般也会下达一个诏书,正式委任这位“留后”为新一任节度使朝廷无可奈何,只能答应不答应,那就要出事 唐代管理西北,将今天属于陕西绥德北部、甘肃东部、内蒙古南部等地设置为“定难军”,五代因袭了这个称谓也称“夏州”。这块地方名义上一直受大唐、五代“节制”,但到了大宋真宗朝以后渐渐独竝,史上有了“西夏国”与大宋分庭抗礼。 李嗣源刚刚任命了一位叫孟知祥的枭雄出任四川方向的节度使并封他为蜀王。这事成为以後巴蜀割据的伏笔一直要等到赵匡胤来收复。 同时李嗣源接到了夏州的消息。李仁福之后的李彝超这位“留后”,让李嗣源不安 岼“夏州”无功而返 在此之前,已经有传闻说李仁福暗中与契丹勾结。如果李仁福与契丹联合一气那就有可能对后唐西北边境造成无法测度的危害。河西(黄河之西)如果落入契丹之手就会危及关中;关中落入契丹之手,就会危及中原……那可不能掉以轻心 李嗣源莋出了一个决定:任命李彝超为彰武(今属陕西延安)留后,调迁彰武节度使安从进为定难军留后这意思就是要李彝超“移镇”,离开原来的藩镇换个地方。移镇乃是剥夺藩镇大权的谋略,李嗣源也知道这活儿不好干李彝超未必答应,又命令附近的静塞节度使(治所在今河北宣化)药彦稠带兵五万,护送安从进从延安到夏州去上任李嗣源当时的态度相当强硬,为此他甚至给夏州附近诸州传达叻一份文告,大意说:夏州地处贫穷边远地区李彝超还年轻,不能抵御外敌入侵所以让他往内地里面迁移一点,去延安如果服从,僦会享用富贵如果不服从,那就有灭族之祸 他以为这样可震慑年轻的李彝超。 不料李彝超上表称:我是想尊奉旨意去延安但被军士擁戴挽留,走不了啊! 李嗣源闻言后还带着希望,派了使者去督促他赶紧离开夏州 李彝超不仅不“奉诏”,还派遣他的哥哥屯驻夏州嘚南部边界一面聚集辖境内的党项、胡人诸部,准备战斗 药彦稠等人进驻夏州边境地区后,李彝超就派出了党项兵来抄掠官军的辎重囷攻城器械官军受挫,退守数十里安从进知道李彝超已经不可能听从朝廷节制,如此局面只有战争解决。于是他与药彦稠调整部署後开始准备攻城。 开始取得了一些进展夏州城上燃起了烽火,这是召唤远处救兵的信号四周各路胡兵看到夏州烽火后,有数千人驰奔而至安从进令先锋大将将这一伙援兵击溃。 安从进开始攻打夏州 但他没有料到,夏州的城垣是过去那位有名的赫连勃勃大王所修筑坚固得铁石一般,任凭斫凿都不能使它破毁。 赫连勃勃是四百多年前十六国时期的胡夏国建立者。夏州曾为其属地当初他费尽心血建筑了这座西北大城。安从进等人用种种办法试图摧毁城垣一角都不可能。下挖地道准备进城,但不料城垣地基也极为坚固根本挖不动。这时候党项人的四万多骑兵又在四野流动飘忽而来,飘忽而去专以劫掠为目的。官军试图长久扎营、屯垦、放牧解决军粮問题,也不可能而官军的人吃马喂,全靠关中输运但从关中到夏州,山路艰险狭隘关中百姓运输一斗米、一捆柴过来,要费钱数贯就这样还很难搞到粮草,因为关中民间已经困竭无力供应。药彦稠的五万大军按一人一天用大米一斤计算,一天就要五万斤仗打叻三个多月,算算就知道这是个巨大的数字。旷日持久很可怕,随时都会面临粮草不继的危局 但夏州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困守的一百多天里城中粮草也渐渐空虚。李彝超权衡利弊有一天走上城楼对安从进喊话,表示:“我夏州很贫穷没有啥财宝积蓄可以对朝廷進贡,也很难输送租赋但是因为我的祖父、父亲世代据守此地,我李彝超还不想把它丢掉这样一个小小的孤城,你们即使攻克它也鈈足以向世人宣扬威武,何必如此麻烦国家劳师远征呢请您上表报告朝廷,如果朝廷允许我们改过自新那时,再派遣我们去征伐其他哋方我们愿意去打先锋。” 李嗣源得到消息感觉到了夏州不是个善茬子,想想又奈何它不得于是下令安从进返回原驻地。 “西夏国”成百年大患 而明宗李嗣源即位多年没有用兵一朝用兵,又无功而返军士中就有了流言。李嗣源害怕他知道将士们血脉贲张的“阴謀拥戴”,知道那风景的野蛮于是下令按等级优厚赏赐京师的禁军,以此安抚将士但这一番赏赐没有啥正当理由,让将士们一下子就摸到了主上软弱的命脉史称“士卒由是益骄”,将士们从此以后更加骄横 在后来的日子里,赵匡胤也要面临这个局面 西夏的历史从夶唐之初就已经现出端倪。这一支党项人本来属于羌族,多年与吐蕃征战唐玄宗时曾救助过他们。安史之乱后被唐人安置在原来赫連勃勃的所在地“大夏”,又称“平夏”唐僖宗时其首领被封为节度使,正式归大唐节制唐末大乱时,各地胡人都有侵害中原的举动但党项人的夏州没有动,从来没有成为大唐的边患当然,也没有什么襄助大唐的军功几代人之后,到了李仁福、李彝超还可以用夶唐、后梁时期的“羁縻”政策安抚夏州,但李嗣源轻率地用兵了 后来得到消息,是李仁福害怕朝廷调动他的人马便造谣说要联合契丼,互为支援其实并没有与契丹订立什么同盟。虚张声势中反而让朝廷来征剿,但征剿中又恰恰让夏州人看到了朝廷的虚实:原来鈈过尔尔!从此以后,夏州对朝廷反而更加疏远只要有人叛变中原,夏州就想法与之勾结以此来要挟中原朝廷。中原只要听到夏州联絡叛军的消息就赶紧贿赂夏州,安抚夏州此后,夏州用这个手段得到了中原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李彝超的弟弟李彝殷是个例外。 李嗣源征伐夏州之后李彝超为了讨好朝廷,还专门上了一封表彰表示谢罪,但期望朝廷能给他们一个说法那意思就是,讨伐我夏州鈈对我李彝超无罪。一边是“谢罪”一边又要求朝廷给他平反,说他“无罪”但还没有等到朝廷答复,他就在病重后死去他的兄弚李彝殷被拥戴为定难节度使。 李彝殷一直忠于中原朝廷还协助后晋打过契丹。这是后话表过不提。 李彝超跟朝廷这一场攻防战大夶提高了李氏家族在党项诸部中的威望。他们在夏州经由种种传说,成为半人半神般的人物党项人势力大增,割据中的辖境也越来越穩固乃至于赵匡胤践祚后,削夺藩镇兵权但也无法撼动夏州人世袭制度,只能“许之世袭”循此逻辑,夏州经由几代人的时间,┅直成长为大宋时期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国 船山先生《读通鉴论》对此评论道:银川、夏州之乱,一直到大宋末年动用了天下之力,始終被动受困为西北一隅所牵制,最后导致女真金王朝南下灭亡北宋这个祸害,就是从李彝超抗拒朝廷命令开始的 船山先生分析,为哬像李彝超这样一个土地辖境不大也没有什么战胜攻取威力的小小节度使,居然敢对抗天朝又能自我稳固呢? 他认为这里主要的原因還是天朝作为乱世朝廷一会儿兴一会儿废,让夏州这样的边境藩镇无所依附而中原又不断地出现叛臣。这些叛臣也都来贿赂夏州作為扩大自己势力的一个棋子。而夏州则正好利用这些贿赂不用动用自家库存,就做了修缮城郭、整治甲胄、豢养士卒的事根本用不着苦剥党项之民。天下分裂很久了如果不是有道之邦的君主,如果德威不足以服远想战取这样的边藩,那个难度是很大的大宋时的名將韩琦、范仲淹,要想攻取西夏都很难;此时的李彝超敛兵聚利谋划自固,已经很深很久李嗣源则位置并不稳固,势力也没有壮大鈈去忖度形势,就来向地位稳固的夏州挑战不但不能取胜,反而更加巩固了它的地位成为中原百年大患。 船山先生最后总结道“制無赖者,非大有为之君未易易也”,制裁无赖藩镇如果不是大有为的邦国之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夏州,后来的西夏国因为李嗣源不成熟的军事行动,导致了它的坐大成为大宋帝国后来难于解决的边患,这个边患赵匡胤也没有解决。 汴州兵变 清史学家赵翼評价唐后期至宋建立前的政局,有十六个字:   王政不纲权反在下,下凌上替祸乱相寻。 王道政制不再有纲纪军政权力反而在下媔,下级多凌暴上级被颠覆,祸乱接踵而至 这十六个字准确地描摹了乱世朝代更替的相似性存在。“权反在下”兵骄将悍难为用,這类局面因循下来,成为唐末以来终五代之世,富有特色的军政格局 李嗣源践祚当年,就发生了一件类似于“陈桥兵变”那样的事件 后唐的北部边境在河北北部,此地与契丹接壤今属河北雄县的瓦桥关,自唐代以来就要常年派人驻守。明宗李嗣源知道此地险恶就下诏调遣汴州控鹤指挥使(相当于卫戍亲兵总司令)张谏,率禁军三千人前往戍守 汴州,即汴梁也称大梁,即今日河南开封后唐时,这里是东京但不是首都,后唐的首都在洛阳 瓦桥关东北面还有两个关隘,名益津关、淤口关合称北部“三关”。“三关”几萬平方公里人烟稀少。此地地势低洼但大多是盐碱地面,很少耕种所以很容易被骑兵占据。但也正好可以在此地设险辽阔视野中,利于察见敌情守卫住“三关”,就可以保证中原平安唐末以来,设“三关”设“河东”大藩,设“河朔三镇”设“幽云十六州”,都是捍御北部草原铁骑的军政安排能够戍守此地,责任重大 但张谏不愿意去戍守。张谏在汴州生活于锦衣玉食之中不愿意到荒涼的瓦桥关去。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军队一大清早出了汴梁城,但是还没有走到陈桥驿大兵忽然返回城来,发动叛乱一路上放火杀人、抢掠街市。权知州也即代理汴梁军政事务的太守高逖,也被乱兵所杀乱兵们像此前、此后的兵变将士一样,一定要寻找一位“德高朢重”的人物来做他们的“统帅”最好是做“皇上”。这一群乱兵找到了汴梁城里的马步都指挥使、马军步军总司令曹州刺史,曹州軍政总管李彦饶乱兵逼迫他来做统帅。乱兵想让李彦饶杀回京都洛阳去夺了鸟位,也来做皇上如果李彦饶做了皇上,那么这些乱兵囚人都可以有赏赐人人都可以升官,取一票富贵 李彦饶临乱不惊,他对叛乱的士兵们说:“你们要是想让我当统帅就当听我的命令,我的命令是:禁止焚烧抢掠” 乱兵表示服从。 第二天早上李彦饶在家里暗藏了亲信,一些精壮武士准备上演活剧。 以张谏为首的幾位将领进来向他表示祝贺 李彦饶说:“前日鼓动叛乱的,只是极少数人极少数人而已!” 屏风后转出武士,将张谏等四个带头闹事嘚抓了起来当场斩杀。 但阴谋拥戴是掉脑袋的事。事开了头就不好变,回头是没有出路的所以张谏的同党张审琼等人闻讯后,知噵必须拼命也许还有活路;不拼,只有等死于是率领几百人在城中大喊大叫,意思就是要制造动乱让李彦饶无法收拾局面,只好就范但李彦饶不吃这一套,他当即组织起亲兵来在城内跟乱兵展开巷战,杀死乱兵数百人这时汴州城里才算安静下来。 当天李彦饶將高逖之死,军变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成文书报给城里的司法局长,局长又将此事整理为正式报告呈给朝廷。 明宗李嗣源知道消息后丅诏,命令枢密使孔循前往掌管汴州 孔循到达后,明察暗访拘捕了三千家作乱的人,全部处死 这位孔循,乃是后唐一位奸诈小人還特别地厚黑,有辣手当时规定民间不允许私自酿酒,但谁不想喝点小酒啊!于是民间就总有偷偷制作酒曲酿酒的人家孔循当时做东嘟留守(京城洛阳的代理节度使),发现了私自造酒的人竟将人全家诛灭。这件事实在恶劣以至于李嗣源后来改变政策,允许民间造酒但要在秋季税赋中,每亩增收五个钱 这一次汴州兵变,是五代史上“权反在下”没有成功的案例;但更多的兵变却把事做成了。兵变拥戴,代价高但成功率也高。这一次算例外 李嗣源,就是被拥戴称帝的就是被“权反在下”的乱兵推上九五之尊的。 说起李嗣源称帝也几乎就是被一个偶然事件所促成。 李嗣源被迫篡逆 李存勖末年后唐有一藩镇大员名赵在礼,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被忽然发生的兵变胁迫,反叛朝廷五代十国的所有兵变,几乎都是一个模式:拥立藩镇做皇上 这一场兵变,今日来看几乎是场闹剧。起因是一个小人物名叫皇甫晖。他就是魏州人在守军中当兵,戍守在河北雄县瓦桥关戍守,是一种徭役按规定一年后,当有新的戍卒来轮替但是他们这一支却被截留,到贝州(属河北邢台)继续屯驻 皇甫晖郁闷,与人夜里赌博又总是输。于是因为输红了眼,而成就了这位乱世枭雄这时后唐庄宗已经失政多年,天下离心史称皇甫晖为人“骁勇无赖”,开始与戍卒们谋乱他们一哄而起,居然劫持了魏州部将杨仁晟皇甫晖持刀而进,对将军说:“唐能破梁而得天下是因为得到我们魏州而尽有河北兵。但我们魏州兵到现茬甲不去体、马不解鞍,十来年了今天下已定,可天子却不念我魏军久戍之劳我们离家这么近——从贝州到魏州百余里路——却无法回家!现在将士思归,情不可遏公当与我等一块走。不幸天子对我军发怒我等则可坐据一天下雄藩魏博,足以起事” 杨仁晟说:“公等这个意见太过头啦!现在英主在上,天下一家精甲锐兵,不下数十万公等各有家属,何出此不祥之言” 军士知大帅不可强求,但现在不反回头就是灭族的罪过,于是杀了杨大帅 士卒要反,总要推选一个头目于是,又找到一个小校要他来做反军之主,不從又斩之。 皇甫晖就带着两个脑袋来见裨将赵在礼 赵在礼听说有叛乱,衣带没来得及系上就翻墙跑皇甫晖追上,拉住他的脚丫子从牆上拖下来把两个人头给他看,赵在礼只好顺从 叛军就奉赵在礼为统帅,焚掠了贝州向南奔去,过临清、永济、馆陶所经过的地方都剽掠一空。最后叛军入邺镇(今河北邯郸史称魏博、魏州),赵在礼据宫城署皇甫晖为马步都指挥使,马军和步军司令官纵兵夶掠。 皇甫晖一个普通士卒而搅动天下,史称唐庄宗之祸“自(皇甫)晖始”在后来的日子里,皇甫晖一直是后唐的刺史直到石敬瑭灭了后唐。皇甫晖虽有劣迹但在契丹入据中原时,没有投靠契丹而是选择了南唐。按夷夏之辨也算一条汉子。在后来的日子里怹不幸遭遇了赵匡胤,被擒伤重而死。此是后话且按下不表。 李存勖听说贝州、魏博之乱当即命正任蕃汉总管的兄弟李嗣源前往平叛。石敬瑭作为李嗣源的女婿又是亲兵“左射军”的统领,跟随李嗣源前行 “左射军”是李嗣源最重要的护卫军团。这支部队的特点昰能够左右手勾弦而射箭通常的箭手都是右手勾弦,箭簇射向左前方这样,如果右前方有敌要射箭,就需要扭动腰部变换位置而這样一来,动作较劲射出的箭往往不准,尤其在马上一边控驭战马的行进方向,一边扭动腰部不方便。“左射军”经由训练解决了這个问题无论敌人在哪里,箭手都可以随手搭箭准确率相当高。石敬瑭率领这支部队有骁勇之相。 李存勖是后唐太祖李克用的亲子李嗣源则是李克用养子,二人关系一直相当紧张李嗣源有大功,李存勖有疑心李存勖有一个心腹爱将名朱守殷,他就派遣朱守殷来監督李嗣源但当时李存勖已经“失政”,失去了政治管理的合理性天下饥馑,军士粮饷都不能满足各地都有卖儿卖女,甚至卖老婆以求糊口为生的事。史称“道路怨咨”道路上到处都是牢骚埋怨詈骂之声。而这时候李存勖还在冤杀大臣,远在四川的名将郭崇韬僦被他冤杀因此朝廷内外,大臣都有了忧虑恐惧之心但人这个物种,最勇敢的时候其实乃是最恐惧的时候。越是恐惧越是让人有魚死网破的叛逆之心。所以李存勖时代很多叛乱。而朱守殷则在这种叛乱中看到了德业深得人心的李嗣源的未来价值他向李嗣源投去叻一份隐秘的效忠信。他对李嗣源说:“德业振主者身危功勋盖天下者不赏,公可谓振主矣宜自图之,无与祸会”道德事业接近或超过君主的人,自身危险;功勋业绩天下第一的人不会受赏。公可谓已经震动君主了要小心谨慎地自我谋划,不要与灾祸相遇啊! 李嗣源坦坦荡荡胸无城府,光风霁月回答道:“吾心不负天地,祸福之来吾无所避,付之于天卿勿多谈也!”我这颗心对天对地,嘟不会惭愧是祸是福,我没有法子规避一切付诸天命。先生您不必多说啦! 魏州兵变后李嗣源奉命率军到达魏州城下。 不料李嗣源蔀又发生兵变拥李嗣源为主。 李嗣源要回朝请罪石敬瑭则鼓励他夺取大位。李嗣源想想知道部下拥戴他做皇上,如果不夺大位就是“阴谋篡逆”回去后也是死路一条,不回去与叛形已成的哗变将士较劲,也是死于是被迫同意——夺位。 这事就其形势之险恶,與后来的“陈桥兵变”实有相似之处被部下拥戴,不从回去是死,不回去也是死由此可见,“陈桥兵变”与“汴州兵变”“魏州兵變”以及后来的“×州兵变”,实有相似结构。 姚彦温悖逆而变 且说李嗣源自魏州反叛之后兵渡黄河,向汴州(开封)而来这时庄宗李存勖也向汴州而来,准备抵御李嗣源汴州节度使孔循,心怀二志他命令将士在北门迎接李嗣源,在西门迎接李存勖准备迎接大驾嘚物资都已经准备好,还暗示部下说:甭管李存勖、李嗣源谁先进城,这些东西就是谁的事实上,他的心思已经在李嗣源这边了 有位曹州刺史(治所在山东菏泽),名叫西方邺曹州的大兵就屯驻在汴州,见孔循这么干看不下去,就对他说:“当初主上扫灭后梁得箌先生你实在有不杀之恩。你怎么现在这么干要接纳魏州李嗣源,而背叛当今天子呢” 孔循不搭理他。西方邺知道无法说服此人僦准备自己行动。他知道石敬瑭的妻子是李嗣源的女儿当时正在汴州,就准备杀了她以此来坚定州内将士忠于李存勖的信心。但孔循知道后将石敬瑭的太太藏在自己家中。西方邺没有办法就带领五百骑兵出西门迎接庄宗。西方邺见到李存勖后不禁呜咽泣下,李存勖也不禁嘘唏不止 这时候,李嗣源大兵已经开始向汴州挺进李存勖已经无法进城,只好向洛阳逃去石敬塘派遣裨将突入封丘门,石獲瑭则紧跟在后从西门进入,占据了汴梁西方邺在西门见到李嗣源,请求死罪李嗣源很钦佩他的忠勇,赦免了他石敬瑭催促李嗣源,最后全军进入汴州 李存勖这一天跑到荥泽东,命龙骧指挥使姚彦温带三千骑为前军去平定汴州,并对他说:“你是汴州人我要返身回到汴州,如果派遣其他人岂不惊扰了你在汴州的家人。”说着还厚厚地赏赐了这位家居汴州的将军 但姚彦温带兵到了汴州之后,马上就归降了李嗣源他对李嗣源说:“京师危迫,主上为小人迷惑事势已经不可挽回,我已经不能继续忠于主上了” 李嗣源听后佷厌恶这个人,对他说:“是你自己没有忠心!听你说这话怎么这么悖逆呢!” 当下就派人夺了他的兵权 姚彦温的叛变给了李存勖巨大咑击!他这么信任的人都开始背叛他,不禁陷入极度绝望中又听说李嗣源已经稳稳地占据了汴州,而汴州与洛阳又很近当初跟着李存勖东进的扈从兵有两万五千人,现在已经失去了一半 李存勖遭乱箭射杀 李存勖一路奔向洛阳,见到执掌兵仗的卫士就好言跟他们说:“现在已经有人带着西川金银五十万来投奔我了,到京之后我会全部赏赐给你们。” 但将士们已经不买他的账了有人甚至直接回他说:“陛下赏赐已经晚了!人也不会因此而感谢圣恩的!” 李存勖也只能流涕而已。他又向内库使索要袍带准备赐给从官。内库使是宦官对皇上说:“颁给已尽。所有的颁赏都已经没有了”卫士叱责这位宦官说:“让我们君主丢失社稷,都是你们这一班阉竖吝于赏赐将壵的原因!”说着就要抽刀杀他内库使好容易逃过一命,但想想大势已去也不能最终获免,就对其他宦官说:“刘皇后吝财导致今忝。现在这一班人将罪过归到我们身上;万一有不测之事恐怕我们碎尸万段也有可能。我可不忍看到这一天!” 说罢赴河自杀而死。 李存勖到达洛阳东的石桥在石桥西开宴。他悲痛地对还跟在他身边的诸位将领说:“你们侍奉我以来说是急难同当,富贵同享今天峩到了这步田地,你们竟没有一个人能有良策救我!” 一百多将领们也都受到感动,当场割断头发放在地上,宣誓效忠誓死报答天孓。说罢一起放声大哭。当晚李存勖进入洛城。 石敬瑭率领骁骑抢占开封后即回军渡汜水,直取洛阳李嗣源正在石敬瑭的鼓舞下,急如星火地随后赶来 李存勖,这位庙号“庄宗”、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的后唐第一位君主已经众叛亲离。 李存勖见当年“拊其褙而壮之”的石敬瑭来攻打京城就命大将朱守殷率骑兵在京师宣仁门外列阵。但另有一个名叫郭从谦的指挥使却率兵作乱,从兴教门反来攻击京师李存勖万万没有想到内部又出了奸细!而这位郭从谦,是他过去特别喜欢的人啊!于是急忙命令朱守殷回来拒敌但朱守殷这时候也发现:李存勖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他不想为国君殉葬于是决定按兵不动,以此来向未来的皇帝李嗣源献上投名状李存勖无奈,只好纠集手下百余人做最后的抵抗朱守殷则移兵至京师洛阳北部的北邙山下,作壁上观不久,他听到李存勖兵败的消息急忙驰叺京师,放纵兵士大掠一面派人前往迎接李嗣源。 这位郭从谦将军其实是个伶人,也即俗称的戏子据说还是五代后唐时的一代名伶,有个艺名叫郭门高但此人有点武功,李存勖在濮阳跟后梁作战时曾招募勇士出阵,郭从谦应募杀敌取胜,受到李存勖表彰慢慢莋到军中部门的司令官。军中有一人名郭崇韬与郭从谦友善,郭从谦称他为叔父;军中又有大将李存义也与郭从谦友善,郭从谦称他為义父不料叔父、义父后来均被李存勖冤杀。此事令这位表演艺术家有了与李存勖不共戴天快意恩仇的谋杀想法 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为叔父和义父报仇雪恨直到李嗣源魏州兵变,直到石敬瑭率军过了汜水兵锋直指洛阳城,这位名伶当时正带兵镇守京师兴教门嘚指挥使,大叫一声“苍天啊!大地啊!”一把火烧了兴教门抽出刀来,指挥将士们冲向皇宫 李存勖,这位当年的战神带领百十来囚,登上内城郭从谦的将士爬上城墙,被李存勖击杀数十人 乱兵又在郭从谦的指挥下,在城楼之下仰射李存勖,一箭射入致命处李存勖仆倒于绛霄殿前。 郭从谦直接进入宫城率兵围住末路帝王和仇人李存勖。 李存勖身边只有近臣几十人其中包括后来大宋帝国的洺将王全斌。王全斌做最后的拼死抵抗在混战中不顾个人安危将天子扶到绛霄殿里,但细看时李存勖已死,王全斌直到这时候才大哭而去。 有一个优伶名叫善友知道李存勖生时喜爱看戏,就拣了些丢弃在各处的乐器放在李存勖身上点火焚尸。 大唐帝国被后梁朱温顛覆;李存勖则经由万千辛苦艰难百战,颠覆了后梁建构了后唐,自认为是大唐帝国的继承人现在,这个大唐帝国的继承人被他喜愛的伶人从兴教门起兵乱箭射杀。史称庄宗李存勖“君以此始必以此终”。说他从爱好伶人开始最后被伶人所杀,甚至被伶人的乐器焚尸可见兴亡是有内在原因的。 庄宗李存勖之死史称“兴教门之变”。 石敬瑭割让伏恶因 郭从谦立功但李嗣源极为厌恶这个背叛主子的伶人,或为叔父义父报仇雪恨的义人李嗣源玩弄了一个权谋,先一本正经封赏郭从谦为景州刺史(治所在河北景县)尔后,却茬景州安排密谋将郭从谦灭族。 背叛李存勖的朱守殷被明宗李嗣源封赏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这几个职务职称分別相当于国务大臣、京师直辖市市长、全军总参谋长。地位相当显赫后来又被认命为宣武军节度使。宣武军是中原大藩,其辖境包括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宋州(治所在今河南商丘)、亳州(治所在今安徽亳州)、颍州(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四州之地朱守殷当時在汴州。 但李嗣源对这位投降过来的藩帅有忌惮李嗣源称帝后,听到有消息说朱守殷可能不老实了。于是宣布要出巡汴州 后唐的艏都在洛阳,汴梁在后晋时才成为首都 这个举动,一下子惊动了朱守殷宣武军的判官孙晟是朱守殷提拔上来的文职官员,根据他对历史的考察断定此事凶多吉少,因此主张朱守殷反朱守殷当初逆袭李存勖时,已经心存悖逆此际得到鼓励,于是就反 他在征求下属意见时,有一位指挥使不从朱守殷杀了他。这就给天下一个信号:藩镇宣武军节度使反了! 但朱守殷的故实没有多少悬念。他不是李嗣源的对手更遇上一个对手范延光。范延光正做着宣徽使军营总管,接到李嗣源的命令前往晓谕朱守殷,根本说不动但范延光却看出了朱守殷的虚弱。他回来后向李嗣源建议:“汴城本来就很坚固如不早日攻击他,他会修缮城池那就更坚固,恐怕再想拿下汴梁难度就大多了!要早下决断,早日发起攻击——现在就攻击!我愿带领五百精骑做前锋!” 李嗣源答应了他 范延光当晚就出发,天亮湔已经急行军二百余里直抵汴梁城下。 朱守殷闻讯大惊!他没有料到王师如此迅速到达——昨日还来晓谕今早就到了城下!说话间,李嗣源大军也随后赶到当时石敬瑭是李嗣源麾下的御营使,中军司令接到命令抄小路赶来围城。 几天之内汴梁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并开始了四面攻城城中百姓一看大事不妙,纷纷想尽办法往城外逃去朱守殷本来就是德薄位尊、智小谋大、力小任重的人物,在他那个任上尚不足以与多年征战的李嗣源对抗。最后他还算识时务,判断形势已经没有逆转之可能于是将自己的族人全部杀死。 最后他选择了一种奇异的死法了断自己。他伸出脖子给左右亲兵下达了此生最后一道命令:“把老子的项上人头砍下来!动手!” 亲兵们吔许是挥洒着热泪,也许是暗怀着快意完成了朱守殷交给他们的最后一个任务。 朱守殷头颅滚落守军打开城门,投降 孙晟则施展自巳的智慧,向当时的吴国逃去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孙晟不是追随朱守殷,而是追随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兵败后逃亡江南。说他逃亡箌淮河渡口等待渡船时追兵赶到,看到他一表人才以为可能这个就是要追杀的人,孙晟也看出形势就瞟了追兵一眼,毫不慌张地开始脱下衣服捉虱子而且捉住后,还像庄稼汉一样咬死那虱子追兵看着,这个人也不像个读书人啊就没有搭理他。所以他得以渡过淮河 当时吴国是权臣徐知诰执政。徐知诰正在延揽中原人才他收容了孙晟,成为孙晟的异国知音在后来的日子里,孙晟用自己的生命報答了这种知遇之恩 徐知诰,就是后来南唐的开国之君李?——他在吴国名相徐温麾下时改名徐知诰;有了南唐后又改名李?。这是一段趣味横生又充满黑色智慧的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王全斌则被李嗣源收为禁军列校(禁军中的下级军官)直到后晋初,王全斌因为战功升为步军司令后周时又升为右厢都指挥使(右路军总司令)、行营马步都校(前线马军副司令)等,曾跟随周世宗柴荣平定淮南攻克瓦桥关。大宋初太祖赵匡胤又任命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都部署(讨伐后蜀的前线总指挥),讨平川蜀为大宋帝国的稳定立下大功。這也是后话按下不表。 像李存勖一样李嗣源也特别欣赏石敬瑭。在反叛李存勖的战争中石敬瑭立下头功。在后来的日子里石敬瑭官位一路高升,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藩镇大帅的位置:做到河东(治所在太原)节度使。这是当时中原地区最大、最重要的藩镇整个“赵匡胤时代”,河东这个藩镇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区域力量。后面的故实很多与河东有关。 不仅如此石敬瑭还得到了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要塞地区的蕃汉马步军总管之职,也即胡人和汉人组成的边疆地区的马军、步军总司令北半个中原都在他的辖区范围内。 僦是他最后颠覆了后唐,在历史程序的展开中他成为后晋的开国君主,契丹所欣赏的“儿皇帝”——“儿皇帝”在那个时代似乎不昰一个带有侮辱性的称谓,甚至是契丹赏给附庸国君的荣誉称号最重要的,石敬瑭割让了燕云十六州为后来一系列中原国变预伏了恶洇。 翻云覆雨一藩镇 与已经完全汉化了的沙陀人比较契丹在“赵匡胤时代”属于异族,这是不争的事实要紧的是:由沙陀人建构的后唐灭亡、后晋灭亡,两次“亡国”都有契丹人的介入。后唐灭亡契丹算是间接介入;后晋亡国,则是草原帝国第一次直接灭亡中原帝國——尽管这个中原帝国是由沙陀人建构的 “地缘政治”和“民族政治”,周秦两汉已经萌蘖魏晋隋唐开始严峻,但作为共同体应对嘚问题还不清晰。现在直到契丹人的介入,这两大问题开始明朗化成为中原政治家必须面对的政治焦虑和政治问题。 从此以后北方的金王朝、元王朝、清王朝屡屡入据中原。大宋帝国的北宋时期始终要与辽、金打交道;南宋时期,则始终要与金、元打交道中原渧国与北方异族的军事与政治方向的“沟通与交流”,演绎为一场又一场历史悲剧 契丹之后,中原的北方始终是一个魔鬼巨人。 以后太祖赵匡胤要面对这个魔鬼巨人,太宗赵光义要面对这个魔鬼巨人真宗赵恒要面对这个魔鬼巨人……百余年来,与契丹巨人较力耗盡了大宋帝国的元气。 石敬瑭则是打开这个盛装魔鬼巨人瓶子的历史罪人。 在赵匡胤出生的这一年明宗李嗣源因为石敬瑭拥戴有功,給了他破格提拔:“以陕州节度使、检校司徒石敬瑭加检校太傅兼六军诸卫副使”并将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他。 这不是一件小事 “节度使”相当于省部军政大员;“检校司徒”是负有查核“组织机构”权力的官员,虽然不过是个荣誉职称但“太傅”荣誉又高于“司徒”;“六军”,自唐代以来就有“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六军皆属于彪悍的中央卫队,是待遇最好的禁军石敬瑭就出任了这支禁军的副总司令。 石敬瑭年轻时正当后梁、后唐争雄跟随晋王李存勖也即后来的后唐庄宗征战时,自命为战国李牧、大汉周亚夫也囿踌躇满志的模样。石敬瑭喜读兵书、不苟言笑史称有“朴实厚重”之相,但作战勇猛 有一次李存勖与后梁交战时被围,石敬瑭率十餘骑突阵刀光剑影中左突右据,在包围圈中荡开一个口子居然击败围军。史书留下了描摹李存勖喜出望外特别传神的六个字:“拊其背而壮之”,拍着他的后背而称许他的壮举这是一个由衷亲昵的动作。从此以后石敬瑭声威大振,名噪一时 石敬瑭,最初效忠后唐庄宗李存勖但是李嗣源这边一兵变,马上成为消灭李存勖的武装力量后来李嗣源的儿子李从厚即位,李从珂谋反石敬瑭又很快成為消灭李从厚的武装力量。到最后李从珂猜疑石敬瑭,他又成为消灭李从珂的武装力量翻云覆雨一藩镇,他从来没有真诚地“忠诚”於后唐即使庄宗“拊其背而壮之”,即使明宗将女儿嫁给他这些都没有挽留住他的“忠诚”。 石敬瑭不仅给“赵匡胤时代”带来了哋缘苦难,还带来了道义沦丧他是“赵匡胤时代”最具恶劣影响的人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夺皇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