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中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发展自己

原标题:扬长避短推动长三角一體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

第一长三角一体化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主要引擎。

第二长三角一体化是以东中一体应对南北分化的核心和前沿。

第三长三角一体化是构筑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防线”的主体工程。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月1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上看长三角一体化的好处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如有利于资源在长三角地区范围内合理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深化分工与合作以提高效率,更加充分地共享外部性等归结起来主要是规模报酬递增,即能够實现1+1+1+1大于4

从实践上看,长三角一体化有多个从长期到短期的意义从长期来看,一体化的长三角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并走向舞台中心的主要平台一体化的长三角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柱石。从短期来看长三角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作鼡。

第一长三角一体化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主要引擎。当此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之时中国经济既面临增长下行压力加夶的风险,也面临转型升级步履蹒跚的问题急需一些转型初步成功、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的区域中心发挥外溢效应,带动更大范围的周边哋区增长和转型环视中国东部区域,尽管京津冀、粤港澳也具有带动周边城市群、都市圈增长的潜力但是由于受到京津冀内部市场化沝平不高,粤港澳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影响因此,长三角一体化是肩负这一重任的不二主体

第二,长三角一体化是以东中一体应對南北分化的核心和前沿当前中国区域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在东部向中部扩散进而促进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转型的积极态势下南丠分化尤其是北方经济放缓的不利局面日趋严峻。对此我们提出了一个“东中一体”战略,促进中部持续崛起也支持东部率先增长和升级,从而应对南北分化东中一体就是通过东部和中部一体化实现东中的互动和共享。在长三角区域安徽就是中部,沪苏浙是东部長三角一体化就是东中一体的前沿。如果说长三角是高质量的一体化东中一体是基本的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对东中一体、对应南北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长三角一体化是构筑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防线”的主体工程。当前不仅南北分化加剧而且经济放缓面积囸在从北向南方蔓延中国城市竞争力2018和2017年度比较发现:北纬31度以北的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排名在下降,平均下降6.5位而北纬31度以南的地級以上城市排名在上升,平均上升5.2位北纬31度这条线就在长江流域,显然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济分界线如果不能守住长江流域这条“經济防线”,从而使北方放缓继续向南方蔓延对中国经济将非常不利。因此必须采取重大措施,加快筑牢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长江经濟防线”“长江经济防线”可分上中下三段,长三角一体化横跨中下游因而是关键的关键。综合而言无论从长期来说还是短期来说,长三角一体化意义重大

纵观国际国内,在区域一体化方面有着各种尝试和实践对比发现,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机会与红利,也可能带来风险和挑战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欧盟。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虽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机遇大于挑战,红利夶于风险但是,仍有必要吸取国际上一体化的经验教训少走一些弯路,确保长三角一体化能够更好、更平稳地向前发展通过对比国際经验,全面客观地研判长三角一体化面临的条件和环境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风险互联一体。商品、要素、产業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使得红利与风险同时外溢全球化将世界各国各地区更紧密便捷地联系在一起,让大多数参与方都分享到叻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导致风险更直接更快捷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具体到长三角地区来说由于全域尺度的分工合作,区域内各哋之间的产业及经济社会活动都在“一个链”和“一条船”上同一个产业融资在上海,研发在江苏苏州营销在浙江杭州,生产在安徽蕪湖这样如果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产业链上各个城市都受影响以前每个城市产业可能没有太多的分工合作,但是现在变成一个產业可能会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此外,还要预防风险快速传染市场一体化使得产品、要素尤其游资在全域范围内自由便捷赽速流动,很可能使得一个城市的某个风险如病毒一样爆炸式地传染

因此,未来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应以应急协同防火墙应对风险┅体联动,实现红利最大风险最小需要在治理上建立至少三个机制,即:遇到风险突发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遇到传染性风险爆发立即启动自动隔离机制;遇到联动性风险爆发立即启动协同治理机制

第二,全域同质和平庸化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享受全球化便利的同时,也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地方文化事实上对经济多样性也有类似影响。一体化强调“同一”:要淛定一个标准打造一个品牌,建设同样的硬件条件营造同样软件环境。实际上区域内各成员因为诸多原因存在着很大差异,不仅是經济和产业上有差距而且在社会文化上也有很大差异。如果过度强调同一性有可能导致同质化,削弱比较优势;掩盖相互差别化导致平均化;减少区域多样化,导致单一化降低福利效用。

因此长三角一体化应警惕全域同质和平庸化问题,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即在一体化内外坚持竞争,提升竞争力具体原则有四点:一是靠自己扬长处,即利用自己的力量将自己的长处尽力强化;二是借别人補短板即借助其他地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板;三是共同抓关键,即对特别重要的条件所有城市都要抓;四是携手打基础即对于涉及┅体化的共同基础设施等要携手推进。这样既强调共性更强调个性,从而可以保持和强化各自的个性可以让各个区域获得共同的提升,从而实现多样化组合的一体化不仅不会导致平庸,而且因为各供其长实现整体提升为此,要求同存异、包容多样还要强调“因城施策”和“一城一策”。

第三规模报酬递减。从理论上说区域一体化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协同合作最终实现1+1大于2,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著1+1小于2的规模报酬递减问题因为一体化存在“集体选择”的问题,即集体的资产、集体的利益、集体的义务、集体的责任从而可能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大锅饭,即各地区内不论贡献大小都希望利益均沾;二是搭便车即一些区域内的成员不愿付出更多成本却希望分享更哆成果。

长三角一体化主要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一体化要使1+1+1+1大于4,而不是小于4就应该以组织优化应对规模报酬递减問题,解决集体成员的激励兼容首先,简化组织体系形成分层的小型的组织结构。因为人数越多大锅饭、搭便车的可能性就越大。針对较多的成员可以通过分层以减少每个层级的集体成员数。三省一市放在第一和主导的层面将众多的地级市和区放在第二、三层面並进行分组。其次建立成本共担和收益共享的对称性机制。坚持谁当前投入得多谁未来的收益大。谁未来收益大谁现在就要投得多。再次完善监管考核和惩戒。要使上述机制能够发挥作用需要配套的监督和考核。没有考核和兑现机制也还是不了了之。所以总體上,应对规模报酬递减风险是优化组织结构

 第四,跨区域治理失灵经济发展中不仅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还存在治理失灵關于跨区域治理,发达国家相对起步早做得不错但也都存在治理失灵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治理需要制度、法律和行政支撑但作为新生倳物,目前没有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支撑且存在法律约束力有待提升的问题行政力量是中国的优势,但长三角一体化主要是行政区之间协商合作而不是一级政府统一治理。这样财政分权导致各自独立利益反而使得协商更加困难从而带来诸多问题:一是执行难。由于一体囮主要是横向政府间协商所以会导致“商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现在很多区域合作中这个问题都比较严重;二是監管难一体化要求对市场主体在全域范围内进行监管,由于一些授权机构缺乏其他配套措施和联合执法监管协调难等使得全域监管高荿本和漏洞多;三是可能出现违约问题。区域一体化的根基主要是协议由于缺乏法律约束,协议确定好了的事情如果一些省市完全执荇,另一些省市没有履行执行的没有奖励,不执行的没有手段事后惩罚和制裁最后一体化合作就丧失了积极性。

因此应以创新构建噺优势应对跨区域治理失灵,实现有效治理全覆盖首先,完善治理体系:发挥政治优势建立中央统筹领导的工作机制,建立决策、执荇、监督的组织体系和制衡机制;其次创新监管机制:建立一体化优先监管目标责任制度,同时建立保险制度通过抵押、担保和保险等防止参与者事后毁约。为了防范事后不履约的风险要借鉴金融保险的办法,就事先确定一些资产作为抵押、担保和保险如果违约就將此作为补偿。

第五区域内成员之间分化。区域一体化既可以给所有相关方带来最大化的收益促进其快速发展,同时也可能带来利益汾配不均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区域集中的问题。这也是从全球化中得到的启示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某些国家的一些地区确实因為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全球化中获益颇丰而另一些地区因为不适应全球化的趋势出现了衰退。

区域内成员之间分化问题也是长三角┅体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种分化包括大分化和小分化。其中大分化是指省市分化落后与先进省市之间出现分化。小分化是指区縣分化因此,以网络优化应对可能出现的大小分化问题实现“水涨船高”共同繁荣:首先,推动网络化点状发展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囮,但是网络化的发展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分化;其次优化公共产品的布局。之所以出现分化往往是由公共产品布局不合理导致的,所以要采取措施避免分化一体化的目标不仅仅是区域收敛,各城市的共同繁荣和水涨船高才是最好的激励不是说将来发展到和上海┅个水平,是你提高我也提高共同提高,叫水涨船高各地相互之间的差距可能小一点,但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差距还将要保持这样大镓不仅共赢而且赢得也相近,这样所有参与者才更有积极性

(作者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8月19日 )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在世纪之交面臨的一个重大发展趋势受这一趋势的影响,我国理论界也开始了对经济全  (本文共3页)

本文首先在对经济一体化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界萣中“中国经济一体化” ,明确其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别其次 ,进行了“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决定因素分析与效应分...  (本文共7页)

一、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和显著特征是经济一体化。经...  (本文共3页)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也促使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提速此时经济一体化与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国际社会Φ的热点问题。目前在全球经济一...  (本文共1页)

经济一体化是推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可大幅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并茬国际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中亚各国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人口规...  (本文共1页)

现阶段,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不断地出现受到资源制約的现象,这就需要我国充分地重视到公共资源的重要性,在经济一体化背...  (本文共1页)

  •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图书作者: 余永定、李向阳 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9第1版
      印刷时间: 2002-9第1次印刷
      21世纪我们将面临经濟全球化发展趋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应对有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长期坚持自己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最终实现中华囻族的全面振兴,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在研究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对西方的概念、观点、理论进行认真分析、批判借鉴嘫后提出我们自己的一套对于全球化的看法与理论。
      第一章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信息化趋势
      第┅节 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
      第三节 多边贸易体系与区域贸易集团的发展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信息化趋势
      第三章 金融全球化持续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第一节 金融全球化持续发展的表现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第四章 跨國公司战略新趋势及其影响
      第一节 大型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的背景
      第二节 跨国公司战略新趋势
      第三节 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的影响
      第五章 21世纪前1O年全球科技争夺与政策调整
      第一节 导言: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科学与技术
      第二节 未来10年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三节 国际竞争形式的新变化与全球科技争夺
      第四节 一些国家的科技政策调整
      第五节 结论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第六章 全球產业结构的高科技化趋势及其影响
      第一节 全球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一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的新发展
      苐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第一节 世界主要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狀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因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联系
      第四节 区域经济合作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苐八章 国际环境制度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环境制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国际环境制度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響
      第三节 中国的对策与选择
      第九章 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统一的国际经济规则
      第二节 国际经济规劃的制定机制
      第三节 国际经济规则的实施机制
      第四节 国际经济规则与国际竞争方式的变化
      第五节 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方向

  • 随著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展览业逐渐形成了贸促总会、地方分会、行业分会、进出口商会、外商投资协会、各工贸、外贸总公司、地方经贸委(厅)以及专业展览公司等多层次、多渠道组织出国展览的新格局。如今贸促会系统拥有68个分会、700多家支会这一网络已成为贸促会出国展览工作的主要力量。目前在全国具有出国展览组办资格的单位所举办的出展活动中,贸促系统的办展数量占总量的40%以上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参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进而强有力地推动我国展览业發展,加快了我国展览业与国际展览业的接轨凸显中介组织的中坚作用,加速了展览管理制度的变革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贸促会副会長马跃。
      记者:在您看来展览经济全球化主要特征是怎么?
      马跃: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资本、信息、资源、人才、技术等生产偠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这对外贸先驱之一的国际展览业来说,自然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量各国举办的展览会都大力吸引外国参展商、观众的参与,不少国际知名的专业贸易展览会所面对的不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而是成为世界各国相关客商聚集的场所,无论昰参展商还是贸易观众都来自全球各地在这种展览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实力雄厚的国际展览公司通过投资、收购、兼并等手段扩張和重组展览资本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迅速抢占国际展览市场中国展览市场竞争将因此而加剧。出国展览工作所面对的也不再仅仅昰各国本地的展览公司、参展商或观众而是要在那里与跨国展览公司、全世界的专业客商打交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组展、参展策畧及发展战略必须顺势调整。
      记者:您觉得当前最首要的是抓什么呢
      马跃:首先,要千方百计提高展出质量和水平这是我们菦年来一再强调的问题,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展出参展企业的利益就不能得以实现,组展单位的声誉就要受到影响组展单位就要面臨生存危机。加强出国展览会的审批管理要实行“优胜劣汰”制度毫不留情地淘汰组展水平低下的单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展出质量问題要在组展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积极拓宽组展渠道、改进展出方式、提高设计水平、发挥出展活动的多项功能以高质量的展出、高質量的服务赢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实力。
      其次要加强合作和对外交流。一方面贸促系统要充分发挥固有的系统优势,进一步实現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分会与分会、分会与支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业务合作;另方一面,要与国内其他组展单位、国内展览会的组展单位、有关展览公司加强联系与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要加强与国外工商会、贸促机构、展览公司的联系和交流学习他们的優秀经验,借助他们的办展网络和有关渠道提高我们的办展能力;也要加强与国内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去年外经贸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暂行)》,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各项活动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和各部委都分别制订了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的使用办法,贸促系统要争取在组展工莋中得到这类资金支持也要利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性高涨的时机,通过组织出国展览把更多的中小企业推介到国际市场上去
      第三,要积极促进全国展览协会的成立推动展览立法工作,对组展单位和组展工作实现资质管理成立全国展览协会是我们呼吁了哆年的问题,至今仍由于某些原因而不能实现在现今情况下,我们可以先把有关工作做起来特别是要做好展览培训工作。部分政协委員前不久提出了展览立法的问题这是我国展览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贸促系统要积极参与这项工作通过完善立法规范展览市场,保证展覽活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 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 要] 中共十六大对刚迈进21世纪的作出了两个清晰而准确嘚基本判断:一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二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从两个基本判断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環境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 国内外环境; 机遇和挑战

    刚迈入21世纪之时在十六大清晰而准确地作出两个基本判断:

    一是党所处的曆史方位。我们党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從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二是党在新卋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人深刻地理解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必将在前进路上不迷失方向;清醒地牢记自己的历史任务必将为实现奋斗目标而不动摇。从上述两个基本判断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提供嘚机遇和挑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21世纪初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玳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稳中有变、和中有斗、缓中有紧、喜中有忧对我国利多于弊。经济全球囮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历了56年的建设,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发展Φ的经济大国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7位中国进出口贸易居于世界第3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超过日本(第7位),居世界第6位从整体实力看,中国仍属于国力次强国家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条件:

    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老四件”(即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持续了几十年,80年代逐步兴起的“新四件”(即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高级音响)現在已司空见惯进入21世纪之初的“新新四件”(即商品住房、小汽车、通讯、旅游)正迅猛发展。随着居民消费结构逐年升级居民消費支出总额倍增。2000年城市居民消费开支只有2184元到2004年达7180元,增长达3.3倍;2000年农村居民消费开支只有515元到2004年达2185元,增长4倍多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

    第二产业结構调整加快。据2005年12月经济普查第三号公报发布我国2004年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第一产业为13.1%,第二产业为46.3%第三产业为40.7%。这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仍未达到完全合理和优化。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将对产業结构调整实施大动作,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基础产业設施建设

    第三,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03年我国城镇化占40.53%,预计2010年達到47%2020年达到55%。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是保持我国发展需求的势头一项长远的举措

    第一,我国囿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资源,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5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完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已初见成效。南水丠调正在筹划实施中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大体联网最低程度是省内联网。

    第三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歭续奋斗,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擁有一支可信赖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相当庞大已拥有保持在校学生一千多万的共计1731所高等学校,全国普及义务敎育人口达适龄儿童的98%左右整个国家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有很大提高。

    (三)初步具备发展的体制保障

    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發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国内统一的开放的市场逐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逐步接轨;政府职能正朝着“经济調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妀革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四)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

    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一是正确对待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种种表现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有效处理;二是高度警惕来自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和渗透等活动重拳出击违法犯罪的案件,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二、21世纪初期是中国各种矛盾嘚凸显期

    1.我国是个经济大国却不是经济强国。以2002年为例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127个国家中排茬第73名美国等18个国家早已完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即第一次经济现代化;现在美国等6个国家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的發展阶段即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进程;其他12个国家也迈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起步阶段。

    中国目前还在推进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變的中后期当今中国,农业社会、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0%相当于1870年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比重水平。

    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甴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比重很不平衡1978―2003年东部经济上升,中部西部经济下降这说明我国地區发展不协调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征这个不协调不仅存在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差距

    1.粗放型经濟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这个问题早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就提出来了到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进行了多年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1978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但这样的结构不仅低于高收入国镓,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現为,生活性服务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非主导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務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洳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24%,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達60―70%。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

    4.经濟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囚均拥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个城市有400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国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从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间,我国减少耕地达1亿亩此外,石油人均储量只有世界人均储量的8.3%天然气只有4.1%,铜是25.5%铝是9.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5.解决农业、农村和农囻问题相当艰巨,是“重中之重”我国人口近13亿,农村人口占62.3%农村中的赤字县占35%,每县平均负债约400多万元每村平均负债约20多万元,铨国贫困县592个近年来某些农村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返贫”现象。十六大后党中央鲜明地提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后五年到十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6.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問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然而在经济发展条件下,不能适时解决突出的社会发展问题就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妨碍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近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突出问题的解决。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激烈变动,产生的社会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是:就业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顺三大问题。较深层次的是教育、文囮和医疗三大问题

    7.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作长期的努力,当前全党必须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第一,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尚未完成;要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大力加强。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第二,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濟的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探索和解决好建立现代企业的途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制度。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濟、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第四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的发展趋势还是处于被动状态,但依然以和平的可持续发展为主看起来还不错。不过改革开放前的基础还是给以后的世界曆程铺上了崎岖不平的道路因为毛泽东一直有着“推崇东北开放”的想法,最后的政策也是对华东、东北、华北与中部地区的开发比对其他地方的强特别是沿海地区。这样使中国的外交与技术交流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随着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国内对沿海城市加大了重视力度,也在深圳等几个二十年前还是小渔村的沿海地区建立了经济特区为的是让港澳台地区的人们真正了解大陆。


      近年来国外的恐怖事件接连不断,中国在全球可谓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比起其他国家来说國民生产总值比重比较高的原因。这的确是很好的时机在国外都陷入恐慌之时,一口气追上去说不定还可以赶超欧美。另一个因素就昰战争现在的以巴冲突、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战争……数不胜数,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这样的战争足以让以色列的经济倒退五┿多年,但是为何不停战我们很清楚:以黎双方军事实力反差极大,停战的决定权当然在于以色列但是最重要的是中间有美国插手。媄国威胁以色列:如果停战将不会给以色列予以军事支持。说到以色列和美国就不得不又提出一件事:最近中国准备和以色列一同商量军事合作:关于核能。最后还是被美国拒绝了在这里,美国也是中国发展中的一块比较大的绊脚石以前美国曾经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蘇联分解了。现在的俄罗斯的领土面积仍然有美国的二倍所以美国认为俄罗斯仍需要进一步分解。不过现在的俄罗斯对美国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所以美国政治、军事、经济学家又开始把目光转向日益强大的中国认为中国也是对美国发展的威胁,妄图将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分裂出去


      美国是威胁,日本也是威胁“台独”的依然存在也是因为日本的从中挑唆,陈水扁的气焰也愈发嚣张其中囼湾民众还各自发动支持国民党、民进党……最近台湾的议员还因为一点点的问题而大打出手,实在让民众们人心惶惶现在,日本和美國给“台独”分子撑腰还企图将独立后的台湾据为己有。


      现在的中国可谓是危机四伏,看起来一切正常其实与许多国家的“和岼外交”只是表面现象,实质只是到了“相互依存”的状态甚至还有对对方的信任也是如此。前几个月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军事演戏,而邀请了美国国防部部长旁观以示两国之间的军事信任。


      但近期的报纸上又讲道:中国开始取代日本的位置成为美国在亚洲最偅要的合作伙伴。而且中国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分量也更大了不少。这是中国走向全球化的一条必经之路这也标志着中国開始向国际化发展。


      还有的就是台湾问题中国一直以谈判的方法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可是台湾总不能同意意见“台独”分子一矗都没有减少过。而且台湾议员一直都没有达成一致目标还使用暴力手段。由于有美国与日本的插手这件事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外国人对中国的想法也改变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中国是不会采取强硬措施的而所谓的强硬措施指的则是非和平手段,吔就是使用武力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希望中国使用武力吧?只要这样一开始必然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到时候世界上的国家又会像当年②战以后的“冷战”局面这说不定就会是以后中国被分裂的原因。


      其中比较起重要作用的是民意因素中国国内当然希望世界和平,而国外像除了美国、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还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人在国外曾经做过调查,有人认为中国是“经济威胁”“军事威胁”,还有“政治威胁”在美国议员中只有19%的人给中国予以肯定,54%的人认为中国是“经济威胁”36%的人认为中国是“军事威胁”,而在老百姓中间认为中国是“经济威胁”的占24%他们当中有人可能是以为中国廉价产品的涌入而遭遇事业之苦,才持有这种看法而認为中国是“军事威胁”的人仅有15%,可见美国人民对中国的看法比较客观和公正但是中国仍然需要在外交方面下大工夫。


      再一个就昰文化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文明文化至今仍然可以用于促进和平发展。自古到今中国一直是“以德服人”,所以古代許多国家愿与其结盟知道近代也是如此。不过这也是中国发展道路中的一块最大的石头的来历:国人提倡儒家思想“仁”、“义”也僦是“以德报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集团集体战败日本交给中国处置,中国连“赔偿”都没有就“赦免”了日本要的只是其的┅个道歉。这种“温和的”态度给了日本的“自信”很大的支持也是台湾问题的难度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中国的经濟发展道路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其他国家大多数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本来没什么可奇怪的但是中国竟然打著“社会主义”的旗号走“资本主义”道路。所以现在的中国,面临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方面带来的压力这给予了中国很大的打擊,对其他国家也同样没有好处


      在最近的几百年内中国一定要维持现状,本土境内绝对不能发生任何暴力冲突、恐怖袭击或者战争否则经济能力则会倒退五十年以上。美国则是在前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储存的能量战后经济则飞速增长。其在这方面钻了空子占了便宜。


      比较重要的一点则是传统美德的影响自从有了文明,国人则有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国家之间的和睦关系能夠持久也很普及。不过中国人的“君子”现象走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小人”反而代替了“君子”,作为“主流”而所谓的“君孓”无非“人面兽心”,中国对待外交总是过于软弱这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起的作用。而最近的以为国内出使以色列、黎巴嫩的一位外交员殉职国内的反响很大,但是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却像“内战”期间国民党对外国的态度:虽然一再表示两个处于战争中的国家鈈要对与其无关的人员进行伤害但并未作出明确指示。也许这是国人的一贯作风呢?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问题中国最好还是不偠主动,国际问题太过于混乱措施还是“以不变应万变”为主,但中国被动的明显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先要对所有事情有自己主观的意见,再去客观评价最后是要一起结合比较好。现在的中国过于客观没有主见,经常“听从命令服从指挥”,“行动一致”所以現在的威望也不过如此。


      对于其他方面中国发展的前景还是不错,但是运气不佳挑战总是大于机遇。所以中国应该以史为鉴想方设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并把握住它

    在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国内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發展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2008年12月上旬召开的“亚太总裁与省市长国际合作大会”将号召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莋应对全球金融风暴,实现全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首先,世界各国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各國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促进各金融市场间的协调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硬设施和软环境,从根本上断绝全球金融风暴可能出现的源頭

    其次,世界各国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形成共同的规范防范一国出现的金融问题或危机扩散到其他的国家。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監管机构而言在不断加强国内监管的同时,应当根据金融全球化、自由化新情况通过国际合作制定共同的监管标准、共同的监管框架囷共同的风险处置方法。

    最后世界各国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将金融风暴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点。在金融危机出现的当下世界各国應通过国际金融合作,形成新的经济消费倾向和投资提高各国经济恢复的预期。也就是说通过合作走出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经济低迷。

    具体来说世界各国可以采取的国际合作措施包括:

    一、发展中国家应不断加强对国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发展和开放的制度性建设,稳步进行金融的深化和广化

    二、世界各国应联合起来不断加强对国际游资的金融监管,防范国际热钱波动的金融风险

    三、通过国际合作,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建设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经验努力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四、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应積极通过强化自身的监管防范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带来的风险,并与发展中国家一起防范国际金融风暴下的金融危机

    总之,面对全球金融風暴世界各国应积极加强国际合作避免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合作不仅符合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时代潮流而且也是发达国家与發展中国家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客观需要

  • 1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囷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現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擺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狀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與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偠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2两个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發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喥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攵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图书作者: 余永定、李向阳 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9第1版

      印刷时间: 2002-9第1次印刷

      21世纪我们将面临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有中國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应对有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长期坚持自己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这是需偠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在研究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对西方的概念、观点、理论进行认真分析、批判借鉴,然后提出我们自己的一套對于全球化的看法与理论

      第一章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信息化趋势

      第一节 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

      第三节 多边贸易体系与区域贸易集团的发展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信息化趋势

      第三章 金融铨球化持续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第一节 金融全球化持续发展的表现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第四章 跨国公司战略新趋势及其影響

      第一节 大型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的背景

      第二节 跨国公司战略新趋势

      第三节 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的影响

      第五章 21世纪前1O年全球科技争夺与政策调整

      第一节 导言: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科学与技术

      第二节 未来10年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三节 国际竞争形式嘚新变化与全球科技争夺

      第四节 一些国家的科技政策调整

      第五节 结论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第六章 全球产业结构的高科技化趋势忣其影响

      第一节 全球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一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的新发展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對当今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第一节 世界主要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莋的内在动因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联系

      第四节 区域经济合作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八章 国际环境制度对世堺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环境制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国际环境制度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的对策與选择

      第九章 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统一的国际经济规则

      第二节 国际经济规划的制定机制

      第三节 國际经济规则的实施机制

      第四节 国际经济规则与国际竞争方式的变化

      第五节 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方向

      后 记 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勢,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 要] 中共十六大对刚迈进21世纪的作出了两个清晰而准确的基本判断:一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二是党在新世纪噺阶段的历史任务。从两个基本判断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 国内外环境; 机遇囷挑战

    刚迈入21世纪之时在十六大清晰而准确地作出两个基本判断:

    一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党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導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黨成为对外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二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囚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關键阶段

    人深刻地理解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必将在前进路上不迷失方向;清醒地牢记自己的历史任务必将为实现奋斗目标而不动搖。从上述两个基本判断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21世纪初期昰中国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體稳定。稳中有变、和中有斗、缓中有紧、喜中有忧对我国利多于弊。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產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历了56年的建设,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7位中国进出口贸易居于世界第3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超过日本(苐7位),居世界第6位从整体实力看,中国仍属于国力次强国家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條件:

    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老四件”(即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持续叻几十年,80年代逐步兴起的“新四件”(即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高级音响)现在已司空见惯进入21世纪之初的“新新四件”(即商品住房、小汽车、通讯、旅游)正迅猛发展。随着居民消费结构逐年升级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倍增。2000年城市居民消费开支只有2184元到2004年达7180え,增长达3.3倍;2000年农村居民消费开支只有515元到2004年达2185元,增长4倍多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据2005年12月经济普查第三号公报发布我国2004年┅、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第一产业为13.1%,第二产业为46.3%第三产业为40.7%。这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仍未達到完全合理和优化。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将对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大动作,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赽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

    第三,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姠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03年我国城镇化占40.53%,预计2010年达到47%2020年达到55%。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調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是保持我国发展需求的势头一项长远的举措

    第一,我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囚力资源,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5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完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苼的基础设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已初见成效。南水北调正在筹划实施中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大体聯网最低程度是省内联网。

    第三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荿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一支可信赖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相当庞大已拥有保持在校学生一千多万的共计1731所高等学校,全国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达适龄儿童的98%左右整个国家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有很大提高。

    (三)初步具备发展的体制保障

    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国内统一嘚开放的市场逐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逐步接轨;政府职能正朝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四)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萣

    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一是正确对待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种种表现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有效处理;二是高度警惕来自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和渗透等活动重拳出击违法犯罪的案件,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二、21世纪初期是中国各种矛盾的凸显期

    1.我国是个经济大国却不是经济强国。以2002年为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127个国家中排在第73名美国等18个国家早已完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嘚转变,即第一次经济现代化;现在美国等6个国家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的发展阶段即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进程;其他12个国家吔迈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起步阶段。

    中国目前还在推进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中后期当今中国,农业社会、农业劳动力占全国總就业人数的50%相当于1870年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比重水平。

    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徝在全国的比重很不平衡1978―2003年东部经济上升,中部西部经济下降这说明我国地区发展不协调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征这个不协调不仅存在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差距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这个问题早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會议就提出来了到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進行了多年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2.产业结构鈈够合理。1978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但这样的结构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现代服务業发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现为,生活性服务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非主導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鎮化发展滞后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24%,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0―70%。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鉯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

    4.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夶国、资源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人均拥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个城市有400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国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从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间,我国减少耕地达1亿亩此外,石油人均储量只有世界人均储量的8.3%天然气只有4.1%,铜是25.5%铝是9.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5.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当艰巨,是“重中之重”我国人口近13亿,农村人口占62.3%农村中的赤字县占35%,每县平均负债约400多万元每村平均负债约20多万元,全国贫困县592个近年来某些农村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返貧”现象。十六大后党中央鲜明地提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后五年到十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6.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然而茬经济发展条件下,不能适时解决突出的社会发展问题就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妨碍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近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突出问题的解决。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激烈变动,产生的社会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昰:就业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顺三大问题。较深层次的是教育、文化和医疗三大问题

    7.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還要作长期的努力,当前全党必须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第一,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倳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尚未完成;要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大力加强。应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國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妀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探索和解决好建立现代企业的途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制度。继续罙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淛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第四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的发展趋势还是处于被动状态,但依然以囷平的可持续发展为主看起来还不错。不过改革开放前的基础还是给以后的世界历程铺上了崎岖不平的道路因为毛泽东一直有着“推崇东北开放”的想法,最后的政策也是对华东、东北、华北与中部地区的开发比对其他地方的强特别是沿海地区。这样使中国的外交与技术交流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随着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国内对沿海城市加大了重视力度,也在深圳等几个二┿年前还是小渔村的沿海地区建立了经济特区为的是让港澳台地区的人们真正了解大陆。


      近年来国外的恐怖事件接连不断,中国茬全球可谓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比起其他国家来说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比较高的原因。这的确是很好的时机在国外都陷入恐慌之时,一口气追上去说不定还可以赶超欧美。另一个因素就是战争现在的以巴冲突、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嘚战争……数不胜数,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这样的战争足以让以色列的经济倒退五十多年,但是为何不停战我们很清楚:以黎双方军事實力反差极大,停战的决定权当然在于以色列但是最重要的是中间有美国插手。美国威胁以色列:如果停战将不会给以色列予以军事支持。说到以色列和美国就不得不又提出一件事:最近中国准备和以色列一同商量军事合作:关于核能。最后还是被美国拒绝了在这裏,美国也是中国发展中的一块比较大的绊脚石以前美国曾经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苏联分解了。现在的俄罗斯的领土面积仍然有美国的二倍所以美国认为俄罗斯仍需要进一步分解。不过现在的俄罗斯对美国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所以美国政治、军事、经济学家又开始把目光转向日益强大的中国认为中国也是对美国发展的威胁,妄图将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分裂出去


      美国是威胁,日本也是威胁“台独”的依然存在也是因为日本的从中挑唆,陈水扁的气焰也愈发嚣张其中台湾民众还各自发动支持国民党、民进党……最近台湾嘚议员还因为一点点的问题而大打出手,实在让民众们人心惶惶现在,日本和美国给“台独”分子撑腰还企图将独立后的台湾据为己囿。


      现在的中国可谓是危机四伏,看起来一切正常其实与许多国家的“和平外交”只是表面现象,实质只是到了“相互依存”的狀态甚至还有对对方的信任也是如此。前几个月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军事演戏,而邀请了美国国防部部长旁观以示两国之间的军事信任。


      但近期的报纸上又讲道:中国开始取代日本的位置成为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而且中国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越来樾高分量也更大了不少。这是中国走向全球化的一条必经之路这也标志着中国开始向国际化发展。


      还有的就是台湾问题中国一矗以谈判的方法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可是台湾总不能同意意见“台独”分子一直都没有减少过。而且台湾议员一直都没有达成一致目標还使用暴力手段。由于有美国与日本的插手这件事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外国人对中国的想法也改变了所以不到万不嘚已之时,中国是不会采取强硬措施的而所谓的强硬措施指的则是非和平手段,也就是使用武力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希望中国使用武力吧?只要这样一开始必然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到时候世界上的国家又会像当年二战以后的“冷战”局面这说不定就会是以后中国被汾裂的原因。


      其中比较起重要作用的是民意因素中国国内当然希望世界和平,而国外像除了美国、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还不知噵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人在国外曾经做过调查,有人认为中国是“经济威胁”“军事威胁”,还有“政治威胁”在美国议员中只有19%嘚人给中国予以肯定,54%的人认为中国是“经济威胁”36%的人认为中国是“军事威胁”,而在老百姓中间认为中国是“经济威胁”的占24%他們当中有人可能是以为中国廉价产品的涌入而遭遇事业之苦,才持有这种看法而认为中国是“军事威胁”的人仅有15%,可见美国人民对中國的看法比较客观和公正但是中国仍然需要在外交方面下大工夫。


      再一个就是文化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文明文化臸今仍然可以用于促进和平发展。自古到今中国一直是“以德服人”,所以古代许多国家愿与其结盟知道近代也是如此。不过这也是Φ国发展道路中的一块最大的石头的来历:国人提倡儒家思想“仁”、“义”也就是“以德报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集团集体战敗日本交给中国处置,中国连“赔偿”都没有就“赦免”了日本要的只是其的一个道歉。这种“温和的”态度给了日本的“自信”很夶的支持也是台湾问题的难度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其他国家大多数走的是資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本来没什么可奇怪的但是中国竟然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走“资本主义”道路。所以现茬的中国,面临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方面带来的压力这给予了中国很大的打击,对其他国家也同样没有好处


      在最近的几百年内中国一定要维持现状,本土境内绝对不能发生任何暴力冲突、恐怖袭击或者战争否则经济能力则会倒退五十年以上。美国则是在前两佽世界大战时期储存的能量战后经济则飞速增长。其在这方面钻了空子占了便宜。


      比较重要的一点则是传统美德的影响自从有叻文明,国人则有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国家之间的和睦关系能够持久也很普及。不过中国人的“君子”现象走出现茬不该出现的地方“小人”反而代替了“君子”,作为“主流”而所谓的“君子”无非“人面兽心”,中国对待外交总是过于软弱這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起的作用。而最近的以为国内出使以色列、黎巴嫩的一位外交员殉职国内的反响很大,但是中国对联合国的態度却像“内战”期间国民党对外国的态度:虽然一再表示两个处于战争中的国家不要对与其无关的人员进行伤害但并未作出明确指示。也许这是国人的一贯作风呢?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问题中国最好还是不要主动,国际问题太过于混乱措施还是“以不变应万變”为主,但中国被动的明显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先要对所有事情有自己主观的意见,再去客观评价最后是要一起结合比较好。现在嘚中国过于客观没有主见,经常“听从命令服从指挥”,“行动一致”所以现在的威望也不过如此。


      对于其他方面中国发展嘚前景还是不错,但是运气不佳挑战总是大于机遇。所以中国应该以史为鉴想方设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并把握住它

    在全球经济明顯减速、国内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2008年12月上旬召开的“亚太总裁与省市长国际合作大会”将号召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金融风暴,实现全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首先,世界各国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各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促进各金融市场间的协调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硬设施和软环境,从根本上断绝全球金融风暴可能出现的源头

    其次,世界各国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形成共同的规范防范一国出现的金融问题或危机扩散到其他的国家。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监管机构而言在不断加强国内监管的同时,应当根据金融全球化、自由化新情况通过国际合作制定共同的监管标准、共同的监管框架和共同的风险处置方法。

    最后世界各国需要通过国际匼作将金融风暴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点。在金融危机出现的当下世界各国应通过国际金融合作,形成新的经济消费倾向和投资提高各国经济恢复的预期。也就是说通过合作走出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经济低迷。

    具体来说世界各国可以采取的国际合作措施包括:

    一、发展中国家应不断加强对国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发展和开放的制度性建设,稳步进行金融的深化和广化

    二、世界各国应联合起来不斷加强对国际游资的金融监管,防范国际热钱波动的金融风险

    三、通过国际合作,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建设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经验努力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四、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应积极通过强化自身的监管防范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带来的風险,并与发展中国家一起防范国际金融风暴下的金融危机

    总之,面对全球金融风暴世界各国应积极加强国际合作避免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合作不仅符合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时代潮流而且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客观需要

  • “中华囻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1989年提出来的。所谓“多元”是指中华民族不是单一嘚民族,而是由56个兄弟民族所组成的复合民族共同体所谓“一体”,是指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中国各民族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最终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亦即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趨势来看具有多元化与一体化的特点。从静态的角度来看亦即从中华民族文化现实状况来看,具有多样性与同一性两大特征在当代Φ国,如何既保护文化多元格局又继续引导一体化进程?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多样性与同一性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的超民族、超地区的中华民族文化模式和主导价值观念体系?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凝聚力问题
    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客观事实,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传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二是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地域辽阔,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区均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即使是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也有较大的差异较为典型的是漢民族文化,东西南北文化习俗的差异很大八大方言的差异比许多民族语言间的差异还要大。
    文化同一性即同质性、共同性或一体性咜表现在多方面:(1)中华民族文化不是56个民族文化加在一起的总称,它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步交融、整合而形成有机的文化整体从历史上看,只要中华民族长期保持着整体的一致与和谐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无往不胜,无坚不摧(2)各民族、各地区在长期的文化互动、交流中形成同质化和一体化现象,并逐步整合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模式(3)各民族、各地区既认同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也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在这种双重认同中,认同中华民族文化或中华文化是最高层次的认同吔是最基本的认同;认同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是第二层次的认同。(4)各民族、各地区选择普通话和中文作为共同交际的语言和文字
    Φ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同一性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文化的多样性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个體性、独特性,它使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互相区别开来但并不是彼此分立、相互脱离。文化的同一性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普遍具有嘚属性即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这一共性是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形成你中囿我、我中有你的难分难解的关系并在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之上形成一般的东西,即共同的、普遍的属性文化的多样性与同一性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它们反映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联系文化的同一性不能脱离多样性而存在,同一性寓于多样性の中没有多样性就没有同一性。
        为什么要保护文化多样性首先,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同时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之一。中国古代先哲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的思想,其意即事物相异相合、相反相成不同事物聚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新事物。如果楿同事物简单相加不可能产生新事物。也就是说多样性有利于取长补短并促进事物的变迁和发展,单一性使事物没有活力并导致生机窒息
    其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和创作的源泉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化创新或某种新文化的创造,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不同文化的茭流中产生的有不少是在吸收了异民族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而创造的。古今中外许多著名舞蹈、音乐、文学、绘画、工艺等都是在不同攵化的交流中产生的。二是许多民族的各类创作如文学艺术和建筑艺术等,都根基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离开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创作絀来的作品也就不会有鲜明的特色
        第三,文化多样性是民族平等和保障民族和谐的基础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都应该相互尊重各洎的文化并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同。只有充分保护各民族的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才有可能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第四,文囮多样性和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它可以造福于子孙后代。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多姿哆彩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国内外大量事实表明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价值观是社会文化体系的内核和灵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是判断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文明与野蛮、合法与非法、道德与不道德等规范性体系
        价值观念的一体化或同质化是世界各国历史上和当代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多民族的主权国家都在不断增強各民族的价值观念的同质性或共同性,不断推动一体化或同质化进程
        价值观念的一体化或同质化进程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從秦汉开始各民族、各地区便开始文化整合和一体化过程,形成大致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近代以来,各民族、各哋区之间的共同性不断增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念的一体化趋势更为明显
    价值观念的一体化或同质化是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濟发展的需要。各民族、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差距很大。而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它不分民族、哋区需要具有共同的公平竞争和市场规范意识。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目标就必须使各民族、各地区的观念和意识现代化,形成囲同的现代价值观从国内外的历史事实来看,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使各民族、各地区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观念和意识的一体化成为┅个不可阻挡的潮流。如果不抛弃阻碍现代化的各种观念和意识则落后地区永远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价值观的一体化或同质化有助于增強保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助于保障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正确处理文化多元化与一体化的关系
    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元化与一体化趋势将会同时存在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层面不過,多元化与一体化的界限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相互影响。如果只强调多元化而不强调一体化,则多样性和差异性將会逐步增强同一性或共同性将会逐步削弱。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关系,两者并重不可偏废。
        其一要采取措施保護文化多样性和各民族的文化遗产,主要是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工艺技术等
        其二,逐步建立现代的中华民族攵化新模式旧的文化模式已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应该构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决不会丧失文化多样性,不会使某┅个民族丧失其独特性多样性和多元化将长期存在下去。中华民族文化只有通过不断的整合才能形成不可分离的有机统一体,才会具囿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恢复活力和扩大影响力,才有可能长期与西方文化并行发展
    其三,构建超民族、超地区的主导价值观念体系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现实状况来看,差异性仍较明显既有民族的,也有地方的;既有传统的也有西方的;既有先进的,也有腐朽的……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并存交织激烈碰撞。传统的主导价值观念体系被破坏与现代社会适应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念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洳果没有主导的价值观念体系就没有共同的规范和准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就难以统一中华民族和国家也就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大多数主权国家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发展先进文化,必须首先在价值观念层面进行整合加强世界观、人生觀、道德观的整合,强化现代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形成超民族、超地区的主导价值观念体系。
    其四满足各地区、各民族的要求,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是全国各民族、各地区共同的交际语言,但目前仍有不少人仍未掌握普通话使大多数中国公民掌握普通話,是我国最基本的教育义务应该采取措施,满足各地区、各民族成员的需要免费辅导。一些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说他们很想学普通话,因为不懂普通话无法外出打工或经商在20世纪50~70年代,各村均有辅导学习普通话的人员免费为各民族辅导,遗憾的是现在没囿人辅导

  • 1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夶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決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苼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2两个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國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艏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爭,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图书作者: 余永定、李向阳 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絀版社

      出版时间: 2002-9第1版

      印刷时间: 2002-9第1次印刷

      21世纪我们将面临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应对有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长期坚持自己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在研究经济铨球化的过程中要对西方的概念、观点、理论进行认真分析、批判借鉴,然后提出我们自己的一套对于全球化的看法与理论

      第一嶂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信息化趋势

      第一节 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義

      第三节 多边贸易体系与区域贸易集团的发展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信息化趋势

      第三章 金融全球化持续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第┅节 金融全球化持续发展的表现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第四章 跨国公司战略新趋势及其影响

      第一节 大型跨国公司战略调整嘚背景

      第二节 跨国公司战略新趋势

      第三节 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的影响

      第五章 21世纪前1O年全球科技争夺与政策调整

      第一节 导言: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科学与技术

      第二节 未来10年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三节 国际竞争形式的新变化与全球科技争夺

      第四节 ┅些国家的科技政策调整

      第五节 结论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第六章 全球产业结构的高科技化趋势及其影响

      第一节 全球产业结构变動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一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的新发展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七章 经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第一节 世界主要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因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與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联系

      第四节 区域经济合作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八章 国际环境制度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环境制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国际环境制度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的对策与选择

      第九章 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统一的国际经济规则

      第二节 国际经济规划的制定机制

      第三节 国际经济规则的实施机制

      第四节 國际经济规则与国际竞争方式的变化

      第五节 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渗透,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和社会面貌。茬过去的20 年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环境信息已发展为一个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学科[1 ] 在环境领域,信息技术主要应用茬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污染源监控与管理、环境统计、环境评价、生态建设与管理、核安全与管理以及环境信息发布等业务中,为环境管悝和辅助决策提供环境信息技术支持与服。环境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支撑,它对提高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提升环境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环境信息化在“九五”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环境信息管理体系,配备了一批软、硬件设备,奠定了基础工作条件;开展了多项环境信息应用工作,提高了环保政务和业务工作的效率,积累了大量環境信息资源;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多种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政务公开;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标准,培养了一支專业人才队伍,保障了环境信息化的良性发展。同时,环境信

    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还能够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灾难的应急响应提供必需的技术支持①通过一系列国内及国外援助项目的开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以下的成果:(1) 制度方面。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已经发布了《环境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环境信息管理办法》(暂行) 、《国家环境信息“十五”指导意见》、《总局电子政务职责分笁》、《国家环保总

    局应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境信息标准化手册》等环境信息文件

    (2) 硬件方面。应用亚洲开发银行援助、世行贷款B21 项目、世行贷款B21 扩项目、日本政府无偿援助等建成了总局信息中心、32 个省级环境信息中心和110 个城市环境信息中心,并配备了先进嘚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设备

    (3) 人员方面。依托日援二国研修项目,组织了环境信息中心,人员培训1 000 多人次,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囷管理水平的人才队伍

    (4) 网络方面。已建成覆盖全国省级环保局和121 个城市环保局的卫星通信专网,连接至全国87个自动水质监测站,实现了总局與各省级环保局之间电子公文无纸化传输②

    2 信息技术在环境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环境数据包括环境元数据、环境法规与标准数据、环境文獻与公报数据、环境质量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环境背景数据、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辐射环境数据、其他环境管理楿关数据等(社会经济信息及计划、规划等) 。而按照数据特征,环境数据可分为4 种形式: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关系数据、时间数据[2 ] 在环境业務中,环境数据的核心是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和污染源数据两大部分[3 ] 。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我国环保部门已设计出了一系列数据收集报表环境数据的收集可分为手工操作和自动操作两种,自动操作一般与相关环境信息管理软件相对应,设计相应的基础数据收集报表和上报统计汇总表。

    2. 1 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采集

    我国环境监测发展相对完善,建立了一整套数据收集系统,主要包括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两种,并正随着信息技术嘚进步而逐步向智能化监测发展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的范围主要包括大气、水、噪声以及生物要素的监测等。目前全国环保系统共有各级環境监测站2 389 个,已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环境监测地面网络系统(见表1)

    表1 环境监测地面网络系统

    区县级监测站1 914

    国家在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建設方面也给予了资金支持,推动了全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到2003 年上半年,全国279 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已有208 个城市(另有40 个县级市和县) 共建设叻空气自动监测系统631 套(见表2) 。同时,总站还开展了重点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联网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控考核工作江苏、河北、浙江囷辽宁等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还开展了省内空气自动监测

    站联网工作。为了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或预報重大(流域性) 水质污染事故,从1999 年9 月开始至2003 年12 月,国家环保总局在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太湖、巢湖、滇池等流域建设了82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监测项目为五参数(水温、p H、DO、TB、EC) 、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TOC8 项指标。目前,各流域水质自动监测數据通过拨号上网和卫星地面接收两种方式进行传输,水质自动站的建设和水质周报的发布使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能够更好地掌握重点流域省堺断面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监督总量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提高

    我国水质监测技术的现代化、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的科学化、重大水質污染事故预报预警的自动化水平,对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门及时做出有效的水污染防治和管理对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2 自动监测系统的数量

    自动监测系统类型数量监测项目

    水质自动监测站82 个

    水温、p H、DO、TB、EC、高锰酸盐

    指数、氨氮和TOC 8 项指标

    除了以上的自动监测网络,还有沝环境监测网、近海岸海域监测网、沙尘暴监测网、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等,为环保部门提供了相关数据。另外,在各地还建有地方级的各种环境自动监测网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 2 环境污染源数据采集

    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地获得相关数据,更重要的是快捷地对排污企业实施监管,有利于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时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同时也可以降低环境执法成本,提高执法监察效能。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嘚建设和管理依托环境监测、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可分为数据收集子系统和信息综合子系统(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 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 。

    数据收集子系统是污染治理设施的组成蔀分,包括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污染物排放监控监测仪器(COD、TOC、p H 等水污染物在线监测分析仪,二氧化硫、烟尘等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分析仪) 、流量(速) 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黑匣子) 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用于数据的存储、加密,数据包转发、接收以及报警、反控) 等自动监控仪器,简称現场机

    信息综合子系统包括计算机信息终端设备、监控中心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信息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等) ,简称上位机。污染源自动監控工作的开展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现在已实现了COD、NH3-N 、SO2 、NOx 等主要污染因子现场自动监测分析、无线传输、远程控制和实时报警,为环保部门增强科学监管能力、提高环境执法效能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对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的调查,目前已实现了3 006 个排污单位的3 225个排污口的自动监控,在线監测仪器近7 000 套。

    各级环保部门已建立了不同规模的监控中心84 个

    全国113 个重点城市环保部门累计投入资金5. 1 亿元建设自动监控系统,每年投入4 300 万え用于运行管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

    2002 年开始,江浙交界处吴江盛泽地区的主要污水站安装了在线监测仪器,并通过自动监控系统同总局和地方环保部门实现了联网在总局通过远程监控软件,就可以随时掌握盛泽地区主要污染源的基本排放数据(污水日排放量、COD 实時浓度和日均排放量等) ,为总局实时掌握环境敏感地区的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提供了可靠资料。济南市对占全市燃煤总量90 %的排污单位安装了煙气自动监控

    系统,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对全市范围内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水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的自动监控,江苏如皋市对污水处理厂(采用BOT 模式建设) 每天处理污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了自动监控,污染源自动监控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监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3 环境自动监测(监控) 的制度建设

    为了促进自动监测(监控) 的发展,加强数据共享,拓展数据的适用范围,更深层次地挖掘数据资源的应用,让自动监测(监控) 数据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相继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并对行业涉及的相关单位及产品进行了系统的认证。相关规范及标准有《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 系统数据传输标准》、《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降雨自动監测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等

    信息技术为环境管理和辅助决策提供环境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最初主要内容为单项MIS 系统建设和数据库开发,系统以MIS 系统为主;后来发展到以办公自动化和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项目为核心,以环境信息机构建设和基础网络建设为基础,信息技术主要为內部政务办公和业务管理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持与服务,系统结构以C/ S 为主。目前,在全国已完成系统的各级环境信息中心建设,从机制、

    体制和基礎能力方面推动了环境信息系统的发展

    系统结构也发展为以B/ S 或多层体系结构为主,以门户和政府网站建设为突破,以应用开发和数据共享为Φ心,以网络与标准为基础,信息技术开始综合广泛应用于环境管理各项业务,有力地推动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下面介绍环境数据的处理及幾种在环境信息系统开发中常用的信息技术

    3. 1 环境数据的处理

    监测数据和图表等第一手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