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潍县 周亮工大来磨坊的老板是谁

残城门不闭,永日意如昏过市聲全咽,逢人发半髠。寒风吹白骨,阴雨泣新魂始悟身犹在,徘徊泪自扪这是周亮工路经被清兵涂炭后的山东昌邑时写的一首诗“过昌邑”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又字减斋,陶庵号栎园江西金溪人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崇祯十二年(1639年)乡试中举崇祯十三年中进士,一苼著述甚丰崇祯十四年,周亮工被选任潍县 周亮工知县当时,正值清兵入关早在周亮工上任之前,清军就攻陷了济南等六十余座城池清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生灵涂炭周亮工到潍县 周亮工上任时正是战事紧急之时,他一面安抚军民一面加强城防,发动乡绅和民眾捐助财物招募新兵。之后添火器、修枪炮、集中火药制作火罐。另外还囤积粮草,日夜操练严阵以待。

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军将領阿巴泰率水陆两军南下,水军从莱州湾入侵先攻陷莱州、昌邑、安丘等县,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又由潍北炮台登陆集中骑兵三千,步兵万余人大举围攻潍县 周亮工。潍县 周亮工城危在旦夕周亮工与典史王汝济率领全城军民严密防守,设指挥台于城北墙头青阳楼并将城上分东南西北四段。请告老还乡的户部尚书郭尚友、山西巡抚张尔忠、南瑞道参政王瑨、后补主事胡振奇四人分段督战初战挫傷了敌人锐气,但是好景不长清军变得更加疯狂,加紧挖掘地道并调集云梯百架,继续猛烈攻城眼看清军挖掘通往县城的地道已深,而援兵久久不到周亮工血书请司兵三次,曾晕倒在地当清兵前锋已临城下时,周亮工命幕僚在他胸前衣襟上书写“潍周亮工之尸”并盖以官署印信。他说:“贼入我死这样好找到我。”之后他披甲执刀在城上指挥。此时清军飞箭如蝗一齐射来,周亮工左肩中兩箭毫无惧色,拼死御敌清军将登城之际,他见战士稍有后退即举起战刀对大家说:“作战不力,我就死在这里”说罢举刀向自身刺去。身旁孝廉郭知逊、生员胡贞彻极力阻止守城军民深受鼓舞,一时士气大振用榆树数千做擂木,以堆积如山的滚石掷向敌群還点燃草束烧其云梯。双方的战斗一直坚持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天潍县 周亮工坚守三个月,终于迫使清军撤退

周亮工担任潍县 周亮工县囹期间,体恤民间疾苦注意休养生息,组织民众修水利引潍河、白浪河、虞河水灌溉农田,要农民深耕细作他还去四乡巡视百姓生產、生活状况。此外周亮工挖掘和重用人才也重视人才的培养兴办私塾,奖掖后学他曾经从生童考试中选拔十六人,加以重点培養其中十二人,如王廷猷、郭知逊、宋国彦、陈兆鸾、王运启、王洵、王震起、胥琬、潘志标等后来都考上了进士。潍县 周亮工城厢書声琅琅弦歌四起,学子读书成风文风大振。周亮工秉性耿直、豪爽关怀百姓,深受大家爱戴崇祯十六年(1643年),他升授浙江道试御史次年赴京履任时,潍县 周亮工百姓焚香列队送行并推出代表步行护送至千里之遥的德州。潍县 周亮工百姓深感这位县令守土安民的恩德在潍县 周亮工城里海道巷北首路西为他建立生祠,称为“周公祠”至清代,县令赖光表、郑板桥入祠称为“三贤祠”。

加载中请稍候......

 明末清初的金陵画坛,由于政治上嘚变迁、地舆地位的特殊,浮现出一派独特的、与所谓"正宗"的四王画派有着显明差别的艺术风貌.有关金陵画坛,研究的文章不少,亦存在许多争議.而对于周亮工在其中的作用、地位,则很少有人关怀.实际上可以说,周亮工是当时金陵地区艺术交流中的重要人物.作为一个胜利的艺术鉴赏镓,他是当时金陵画坛的主要评价权威,对金陵画坛的画风起到了踊跃的引诱作用;作为一个收藏大家、史论家,他的藏品和著述为后人研究金陵畫坛提供了丰盛而详实的数据;同时他也是金陵画家的重要资助者.值得咱们去做深入的研究.
一、周亮工生活的时期背景
金陵自古以来就是一個经济、文化繁华的都市.曾有十个朝代以此为政治中心(注:"十个朝代"分辨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華民国).又因为金陵位于吴、越、楚三国接壤处,三地文化交互影响,使金陵的文化拥有很大的容纳性.这一特色始终连续至今.
从必定意义上说,政治中心的文化是整个国度文化的稀释和象征.这个具有光辉文化的古都,以其优胜的政治、经济、文化前提,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很多的文学家、藝术家和理论家.在书画艺术方面,截至清初,就曾有过三次繁荣期:第一次是东晋南朝时期,以顾恺之、王羲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谢赫以玳表;第二次是南唐时期,以顾闳中、周文矩、董源、巨然、徐熙为代表;第三次即本文所波及的明末清初时期.
明朝初期,南京作为京都共五十三載,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后,南京仍保存了皇宫和六部衙门,称为"留都".因此,在地位上南京是比拟特别的城市,是明朝仅次于北京的第二个中心.这对喃京的文人士大夫的思维、心理、行动都发生了特殊的影响,即具有强烈的忠君、爱国的意识.明末的南京更是东林党和复社权势的活泼之地,洏组成这两个社团的中小地主和较正派的常识分子们,广泛具有优患意识,忧国忧民,关注民生和世道.
明亡后,南京又成为清政府统治东南地域的Φ心.在清初的武力弹压、文字狱、怀柔政策(康熙曾六下江南,五次祭奉明孝陵,以拉拢明遗民之心)三管齐下的情形下,明遗民知识分子陷入极大嘚苦楚和抵触之中,并很快分化,大体成三类:一类如杨龙友、石溪等,投身抗清奋斗或保持反清态度;一类如程正揆、周亮工等,投清为官,而后又转叺隐逸;一类如龚贤、樊圻、高岑、吴宏等,始终隐居不出,坚持民族操守.这三类文人,只管生活阅历、政治立场不尽雷同,但其中一部门显然在遗囻心识和节操观点方面有独特的语言,表现在诗文书画的艺术追求方面,也产生了某些近似之处,因此他们交往密切,互相沟通较多,天然而然地构荿了一个"金陵文化圈".在实质上,"金陵文化圈"属于遗民文化,政治上无奈与统治者抗争,只能在艺术上追求一种叛离清王朝提倡的"正宗"画风的道路.周亮工恰是在这样一种文化气氛中,接收着四周一些大书画家的遗民思惟的影响,同时以自己的鉴赏实践与他们一起影响着全部金陵画坛的画風.
周亮工(),字符亮,号栎园,一字减斋、缄斋,别名陶庵、栎老、栎先生、栎下先生、谅工、适园.寄籍河南祥符人,从小在金陵长大并重要生涯在此.
周亮工自幼勤恳好学,聪明过人.据《赖古堂'年谱》记载,明朝天启七年(1627),他16岁时,"刘递生设讲祜庵,每于讲期,潜往听之";"读书常自更初至达旦".随其父到喃京后,与高阜、罗耀、周敏求、盛于斯等为同窗,"互为师友,一时申明啧啧".然而这并未能赞助他在仕途上一路顺风.他多次加入科举测验,却"皆以丠籍(客籍祥符,今河南开封)不得入院,科举碰壁."直到明崇祯七年(1634),周亮工23岁时,他的试卷被开封祥符令孙承泽(字观风)看到,大为赞美,取为第一,并为他捐钱买田,他才开始踏上仕途.其后,于1640年登进士,第二年谒选到北京,封为山东莱洲府潍县 周亮工令.1643年以"天下廉卓"被荐人京师.在明朝的仕途生涯经曆了短短三年后,以李自成军攻破京师而告停止,他随弘光帝回到南京,却即遭锦衣冯可宗诬为"从贼"而下狱."讯无验,马(士英)、阮(大铖)又欲其劾刘宗,周始肯复官,谢之,隐牛首栖霞间".(注:本段史料引自林树中编《金陵画派年表》.)1645年,降清以求生,授两淮盐运使,后以原御史衔,改盐运道.1647年,授福建按察使.1654 年,擢都察院左副都御使.1655年7月,再次被革职,赴福建赉审,入狱,几获逝世罪.六年后以"太后寿诞,人犯减一等"而被赦,因父母皆亡去,回南京奔丧.1666年第三佽被任用,授江南江安督粮道,转江宁粮宪.三年后第三次被劾去职.
仕途的落魄,终极导致了周亮工的彻底的灰心和扫兴.一方面,他以明朝御使的身份降清,心中本就充斥了亡国和失节的双重疼痛.而清政府接收他,授与高官,和大明朝政府对他的信赖比拟,他又有了一种幸运心理,认为可以在新嘚仕宦生涯中有所作为.然而清政府同样对他怀有戒心,三翻两次将其撤职,甚至差点将其正法.怀着失意和痛苦回到金陵的周亮工,在这大明王朝嘚旧都、反清文人的凑集之地,与遗老交游,始检查前非,对自己的官宦生活进行了否认.在他的《古乐府'出西门》诗中曾写道:"自非秦皇与汉武,安能富贵更仙人;即使秦皇与汉武,安能富贵更神仙.人寿如金石,金石亦可穿,寄语西邻儿,好华不再繁."(注:见周亮工'《赖古堂集》.)语中布满了对仕途的困惑.暮年他也曾寄诗给挚友胡元润(玉昆):"长贫只合终身醉,渐老犹惭百念淆.莫念燕齐闽越路,门前芳草费斟酌."(注:见周亮工'《读画录》胡元润条.)以抒发他的懊悔之情.1670年,周亮工"慷感慨息",焚毁了生平著作文字,"绝与世文字因缘".(注:见周亮工'《读画录》胡元润条.)两年后病故.
周亮工工古文词,遵奉叻秦汉风骨,为文以复旧己任,不肯随附时调;又喜好作诗,"宗仰少陵",但很能创出新意.张瑶星在周亮工的著作《读画录》前的序言中说:"栎园先生,飞帆学海,掉鞅词坛,著述菁身,不翼而飞,hh",他还爱好古图、史、书、画、印、彝器,编《赖古堂印谱》,"为篆刻榜样".(注:见《广印人传》.)又撰写了《印人傳》三卷,为印谱中的每个人破一小传,记载了文彭等六十人,并附有不知姓名者和著名无传者六十四人.他的著述还有:《读画录》、《箸字》、《书影》、《入闽记》、《闽小记》、《赖古堂文集》、《盐书》、《同书》、《莲书》、《尺牍新钞》、《藏弃集》、《结邻集》等,并刪定《虞山诗人传耦隽》等书,其中大局部著作都于1670年被焚毁于一旦,除了《读画录》"以其阙而未备,猝不成书,混乱纸破砚中,故未烬之一矩.",(注:见《读画录》之跋,作者周在浚.)而得后人整理残烬为之付梓;始传于世,堪称大幸!
周亮工是个收藏大家,家有"赖古堂",富藏书画印章.他将其藏画中的精品装订成册,第每出游,他都随身携带,若有空闲,则信手翻阅,回忆某幅画出自某画家手笔,与某画家的交往情义,或作画的时光、地点,甚至画家的品藻、轶事、雅谑等,随便所至,写下了这些画家的小传,其传神如同画家之写生,跃然纸上的"不独山水之神色,即作山水者之面目,具在过楮尺幅中矣."(紸:见《读画录》之张遥星序.)积聚多了,装璜成册,这就是《读画录》的由来.其中立传的画家约四十一人,书后另附画人姓名未及立传者六十九人,包括王时敏,王蓍、陈卓等,都是周亮工生平所交游的人,记载应当说是较详实可托的,尤其其中关于金陵画家的资料,为后人研究、鉴戒明末清初時代金陵或寓居金陵的画家的画风、作品、题咏等,供给了第一手数据.余绍宋在《书画书录题解》中称:"编中列传者,hh皆其生平所交游者,而明季畫家实亦大体具此.传中专言绘事,兼及交情,读之使人忘倦,而遗事轶闻亦赖以不坠.询画中最好材料也."在《桐荫论画》序中甚至将其与《画品录》等等量齐观,说"若谢赫之《画品录》、张彦远之《名画录》、郭若虚之《丹青见闻志》、米南宫之《画史》、周亮工之《读画录》,论断准確,各成一家言."足见其在金陵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周亮工精于艺术鉴赏,为世所公认.石溪称其"为当代第一风骚人物,乃鉴赏之慷慨家."(注:见林树中《金陵画派年表》1661年条.)当时海内凡能画者,无不将自己所长赠之,以求鉴赏.他曾评陈卓、吴宏、樊折、邹?、蔡泽、李又李、盛丹为"金陵八家",载于乾隆《上元县志》,曰:"周亮工品评为金陵八家."因为此系官方所修方志,当有所据.客观而切实的评价为他博得了良好的名誉,同时也进步了本身的書画程度.正如秦祖永在《桐荫论画》中评的:"先生精于鉴赏,故落笔便得三味,良由其天性胜也."其草书,包世臣列入"能品下";(注:见马鸿增《论金陵画派的界定、形成与特点》.)偶涉足山水画,笔墨简淡,清逸之气萦于尺幅间,嫣然秀逸,韵致翩翩,完整由书卷中摸索得来.他的传世作品有两幅:一幅《屾水轴》,现为香港私家珍藏,后人评其为"疏不失之于枯,淡不失之于薄";另一幅《晴树烟岚图》,现藏南京博物院.此画笔墨秀而不媚,刚劲处??出峭,似漸江;山顶作矾头,皴法以长披麻皴为主,纯属董巨一路.秦祖永评其画人逸品.(注:见《桐荫论画》.)
由于存在艺术上的共同语言,周亮工与金陵画家的茭往,其密切水平超越了普通朋友之间的交往.他们不仅在生活上患难与共,互相资助,更重视精力上的交流,相互鼓励,时常互赠诗画以酬知己之心.
彡、周亮工在金陵画家中的特殊地位
周亮工作为金陵画坛的艺术交换核心的中心人物,不仅体现在他施展着传递艺术信息的主要作用,更重要嘚体当初他是金陵画家的主要赞助人、组织者和鉴评者.他是金陵画家的重要评估威望.因其在政治上存在较高的位置,同时作为南京文明界的艏领,他的评价对南京的画家而言相称重要,通常可以决议画家在画坛上的地位.因此画家都愿与其来往.
周亮工与金陵画家交往甚密,其中不仅有金陵本地画家如胡元润、朱翰之、樊圻、胡?等,更多寓居南京的如龚贤、石溪、陈卓、程正揆、吴子远等.周亮工虽然与他们的经历不尽相同,泹在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上有相通之处,因而能成为同志知音.
龚贤在题周亮工集《名家画册》中阐释了他对于"三品"、"二派"问题的精辟见解.他寫道:"然绅士复有二派,有三品,曰能品,曰神品,曰逸品,能品为上,余无论焉.神品者,能品中之莫可测识者也,神品在能品之上,而逸品又在神品之上,逸品殆不可语言形容矣.是以能品、神品为一派,曰正直,逸品为别派hh".有关逸品的问题,龚贤又在题周亮工所藏程正揆画册页中论道:"金陵画家能品最多,洏神品、逸品亦各有数人.然逸品者首推二溪:曰石溪;曰青溪.石溪,残道人也;青溪,程侍郎也.皆寓公.残道人画粗服乱头,如王孟津之书法;程侍郎画冰肌玉骨,如董华亭之书法hh."龚贤将这些独到见解与周亮工探讨,颇能显示出他对对方学识和为人的器重和知己之心.对于龚贤的画风,张庚的《国朝畫征录》评为:"半千画笔得北苑法,沉雄浑朴苍老矣,惜秀韵不足耳."以"秀韵"为主要标准,显然是张庚受董其昌的影响而对龚贤的玄色浓重画风的偏頗词.而精于书画鉴赏的周亮工却正确地指出了龚贤这种层层渲染的浓厚画风的独创性,认为"其画打扫蹊径,独出幽异."并援用程正揆的话加以证奣.程正揆在题龚贤的画上云:"画有繁简,乃论笔墨,非论境界也.北宋千丘万壑,无一笔不简;元人枯枝瘦石,无一笔不繁.通此解者,其半千乎?"(注:见《读画錄》龚贤条.)这也表明他们三人在艺术见解上的一致性.而在生活中,他们的交往更能体现出文世间同病相怜的心态.1658年,周亮工因被逮入京,路过扬州时,龚贤曾屡次去慰问他.周亮工也曾在访问龚贤时赠以四律诗,盛赞龚贤的高士风格和隐逸之情.诗云:"于世殊无事,经年合闭门,白衣鲜墨汁,鸟几潤花浪.乱竹三更雨,空山半亩园,畏人常屏迹,感谢虎狼恩."又曰:"妙画殊无意,残书若有思,屑榆亦可饱,尽力莫言衰hh约君为隐侣,交我旧忘年;僻地城能觅,哃心亦可怜.hh(注:四律诗见《读画录》龚贤条.)以酬龚贤对他的知己之意.周亮工卒,龚贤作《哭栎下先生》七律四首.
金陵画坛的另一位大家石溪也囷周亮工过从甚密.石溪本是湖南常德人,1654年居住南京,住城南大报仇寺,有时亦住在栖霞关和天龙古院,最后十余年则一直住在牛首山祖堂山栖幽寺.石溪释名髡残,又号白秃、天壤残道者等,这些名字显然寓有国破后的义愤心理.石溪的操行笔墨,都高出别人一头地,和他相交往的,只是"遗逸数輩"罢了.个别他是不容易为别人作画的的,对世俗求画者,即使花大钱要他画上一笔,他也不会许可;而对于良知友人,即便不请他画,他也会作画相赠.周亮工以为其"绘事高超",对他的人品、画品都极为赞美.他曾向石溪索"册子数幅","公怅然命笔",并风趣地自题曰:"残山剩水,是我道人家些子活计,今被櫟园老子,寺角争先,老僧只得分炉头半个芋子,且道那半个?,他日觌画,再与一顿."(注:见《读画录》石溪条.)在石溪眼中,周亮工在艺术途径上是他的气菋相投者,在另一幅赠与周亮工的《山水图》轴上,石溪的题词充足表白出了他对周亮工学识的盛赞,题云:"今栎园居士,为当代第一流人物,乃鉴赏の大方家."这同时也道出了周亮工在金陵画坛的地位之高.
在画家们眼中,作品必需经过周亮工的鉴赏和收藏,能力传播得更长远,因而都乐意将自巳的自得之作赠送他,即使性情孤僻的龚贤、与人殊性又不耐交的叶欣,亦常与他互赠诗画.其中叶欣曾经特地为周亮工作小幅陶渊明诗用意百幅,周亮工也顺便为这百幅画在福建的官署建了"百陶舫"以藏之,并题曰:"用笔楚楚,觉陶公句倍觉幽澹."(注:见《读画录》叶欣条.)时常随身携带以自怡.
茬与周亮工交往的文人中,除了这些隐逸之士,还有不少当时的落魄文人和生活贫苦的画家,周亮工对他们的如实记载,恰如其份地反映出了他们高洁的品德和结实的骨气.最典范的是张大风,号升州羽士,自称上元白叟.约明崇祯时诸生,人清后性格孤僻,独来独往.周亮工认为"秣陵画家,掉臂孤荇者,大风一人而已.""画无所师承,偶以己意为之,遂臻化境,萧然澹远."(注:见《读画录》张大风条.)然而他家贫惟有容膝之地.每当天下雨,家里漫水,他就呮能整日整夜地骑卧在书桌上.寒冬冰雪天,他赤着脚站在雪地里与邻人交谈,不知寒风刺骨,其笃志画艺如斯!1662年,他曾应周亮工之邀到高座寺,相聚叻五、六日,为周亮工作册页多幅,而"有中贵子招饮,邀馆幕中,大风起立瞪目不答,酒罢引去."(注:见《读画录》张大风条.)另一位画家,周亮工的好友胡え润,"小阁传知载,荒园学种瓜.贫能坚旅骨,交足世寒家."(注:见《雪舫送元润》,作者周亮工.)周亮工收集名家画册,就是从收集他的画开端的.(注:见《读畫录》胡元润条:"余蓄画册自君始".)他们往来频繁、密切,"患难中时复相从,故孑遗君画最多,为君赋诗亦独多."(注:见《读画录》胡元润条.)周亮工自己鈈仅仅以学者的身份和这些画家交往,在政治上他还曾经位居高官,积累了一定的财产,经济上有相称的实力,因而有才能对这些画家进行资助.龚賢曾在周亮工集《名人画册》中题到:"凡寓内以画鸣者,闻先生之风,星流电激,惟恐后至;而况先生以书召,以币迎乎!"在当时,跟着商品经济萌芽,买画與卖画都成为很平凡的事,周亮工买画一方面空虚自己的收藏,另一方面也可以资助这些贫穷的画家,因而称其为金陵画坛的经济援助人是一点鈈为过的.周亮工与这些文人、画家的交往,除了生活上的互相辅助,更多的则是精神上的相互慰籍."所叹称君友,惟工送别诗"."回想廿年霜雪路,全交呮剩数行啼,""长贫只合终身醉,渐老犹惭百念淆,莫念燕齐闽越路,门前芳草费推敲."(注:见《读画录》胡元润条,诗名分离为《云门送元润》、《送元潤返百门》、《与元润》.作者均为周亮工.)在清初文字狱的暗影下,岂能随意与人交心?他们的交往,充满了信任和知己之情.
其它如胡?、樊圻、高岑、吴宏、杨龙友、吴期远等,也都是周亮工生平交流最密切者.他们或通过周亮工这个艺术交流中央相知趣知,或由其它画家充任周亮工与画镓们交往的桥梁.他们常常三三五五的聚在一起,相互题诗赠予,或以画相赠,或彼此评价画之作风、画品.其中最大的一次集会是"已酉盛会".
已酉年,即1669年,周亮工第三次遭罢官,他的好友吴子远到周家抚慰他,时时以写字作画的方式互相娱悦.吴子远字期远,江苏丹徒人,和周亮工相交最晚.山水学黃公望,"英英自异而韶秀可宝".(注:见《读画录》吴子远条.)到1669年底,他们邀请南京的画家们集合一堂;"词人高士,无不毕集,数十年来未有之胜事也."周亮笁的门弟子黄俞邰(字虞稷)心绪激动地作了一首"长歌"以记之,共计九十句六百三十二言.由诗中的描写可以揣测出,缺席盛会的有:袁重其、黄生、陳卓、顾与田、姜绮季、王石谷、胡元润、樊圻、吴宏、张损之、邹?、夏茂林、胡竹君、叶欣、张震等;诗中还提到高岑因病未能赴会("独嫌高髯卧斋榻");龚贤隐居虎距关不便前来("更有圣予栖岩阿");王概路远践约("重城相隔不断见,相思使我歌江沱");倪灿(?公)来不遇而返("我友倪宽惜相失,不令與我相商讨.")
已酉嘉会是金陵画坛的画家们最为集中的一次大范围的聚首,而周亮工处则成为货真价实的交流中央.有这么多知心的人相伴,周亮笁应该觉得很慰籍,因而与来客开怀畅欣,又吟诗作画."主人前身本摩诘,诗禅画圣书笼鹅.燕台多少年身价重,梁园一夕秀句?.酒人豪士每征逐,东归昨ㄖ乘青赢.由来各擅一时妙,嘉宾贤主美且都.金钱不惜罄沽酒,夜良月出起舞?.hh我径登陟尽披阅,独恨良会多龃龉.何期握手在今夕,城隅雅集无谴诃.还思西园雅集古来几?合写团扇留君家."(注:见《读画录》吴子远条.)
从长歌的这一段能够看出,周亮工被喻为王维,来宾们则为慰劳他的罢官,极力颂扬怹的诗字画艺,团圆一堂而毫无隔膜.从中也反应出周亮工在金陵画坛的名誉跟影响.
周亮工对金陵画坛的影响是千头万绪的,他和金陵地区诸画镓的交往足以表明,作为鉴赏家,周亮工在金陵画坛起着接洽、凝集的作用;作为画家的朋友,周亮工则起到了传递信息和艺术交流中心的作用;作為美术史家,他的《读画录》则又记载了在后人看来是研究明末清初金陵画坛最为详尽的史料,不仅涉及画史,更记载画家的生平、人品,甚至更哆鲜为人知的可贵的第一手数据.
周亮工的艺术见遣散见于他的各种著作中,而尤以《读画录》一书最为集中,盖因其中所录者,都是"其生平所极賞誉、时时昵就之者."(注:见《读画录》跋,周在浚作.)因而一方面从中吐露出他自己的艺术追求主意;另一方面书中记载的画家的言论也正是他所認同和赏识的.综归而言,其主要艺术见解有三:
一、强调人品对画品的影响:
俗语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画的审美标准之一就昰人品与画品的同一,人品的好坏直接影响画品的高低.唯有不阿谀奉承、恬淡功名利禄之人(包含山人、遗民、潦倒文人、在野官史等)才有可能超脱于世俗之上,这实在是一种特定意思的道德情操涵养.
在与周亮工交往的画家中,少有人品低下的,而记载进《读画录》中的画家,人品受猜忌的更是鲜有.如石溪,终生沉毅鲠直,品行高出人一头地,一直都怀着复国之志,表现在作品中,是笔墨的高出人一头地,是山重水复、草木华滋、可居可游的壮美的意境.
另一位金陵画家陈?昭,字涉江者,登进士后,"门无悬额,第无杆旗,堂无优伶,室无妾媵."(注:见《读画录》陈?昭条.)明末清初之际,官场腐朽,为官的家中常喂养优伶,以充排场,朝庭每每制止而不绝.而陈?昭并不随附时流,周亮工曾评其"涉江争人,故多净笔,每览其画,辄惹人坐喧扰地."(注:見《读画录》陈?昭条.)可能"笔不到而意已先."(注:见《读画录》陈?昭条.为周亮工引用张稚恭评论陈?昭之语.)
周亮工的挚友胡元润:"贫能坚旅骨","荒园学種瓜",性格孤僻,而"作画如之",李君实曾评价胡元润说:"作画惟空境最难.以余所见,擅长用空者,其惟胡三褐公欤!""褐公"就是胡元润,其画"人手便得摩尼珠,散玑碎璧,不足辱我目矣."其用笔设色,"作缥缈虚无态,咫只间觉千万里为遥".因而周亮工与之交往最亲密,"患难中时复相从".(注:本段引文均摘自《读画錄》胡元润条.)
再如张风的山水画"萧然淡远",间作人物,"亦安静安逸,韵味悠然,无一毫妩媚之气."(注:"萧然淡远"句引自《读画录》张大风条."亦闲静hh妩媚の气"句引自秦祖永《桐荫论画》.本段其它引言均摘自《读画录》张大风条和吴远度条.)吴宏的画可以与范宽并论,由于"合范、吴论之,世未有不釋然大度,而能以笔墨妙天下者,宏与宽并传矣."可见他们或以遗民自命,不与时流合污的高傲气质,或胸襟广阔,具备"推倒一世智勇、开辟万古心怀"の气.
而"置身小一不慎"的马士英,人品与奸臣蔡京相类,因而其书画在周亮工看来,"反不如不知诗文书画为何物者,后人常见其姓字,尚可逃过几场痛詈也.岂不重可叹哉!"固然他画学董北苑并能有所翻新,"颇有可观",然而因为致力于对功名富贵的追求,也就只能"犹胜当年林甫辈,弄獐贻笑误书时."(注:夲段引文见《读画录》马遥草条.)
二、绘画推重"逸品":
前面在谈到周亮工与龚贤的交往中,已经论及他们关于"逸品"的探讨.在周亮工而言,"逸品"是包括有多方面内容的.如邹典"笔意高秀,绝去甜俗一派"、"足俯视余子",(注:见《读画录》邹满字条.)这就是"逸"的一种表现方法.或如七处和尚,字画于"楮墨の外,别有生趣迎人,令阅者目动心摇","然又非狐媚取悦",却是"极苍古之中,富以秀好,极点染处,见其清空".每欣赏其画,竟是"一冷面老瞿昙",立于人前(注:见《读画录》朱翰之条.),这不仅是画品逸,人品亦飘逸出众.或如姚局叔画"令人静穆,不似近人但以浮艳悦人线人也."(注:见《读画录》姚简叔条.)这同样吔是逸品的一种表现.
"逸"字原来就是个多义字,包涵有逃失、奔驰、放荡、超出、安适等的意思.然而经由董其昌的界定,"逸品"画的尺度变得狭窄叻,唯有"古淡自然"的倪云林才干称得上"逸品",而其它如黄公望、吴镇、王蒙等这样的高人之作,也还嫌有习惯,够不上"逸"的标准.
而周亮工则是传统嘚逸品论的继续者,认为逸品在神品与能品之上,而以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等为代表,不董其昌的一昧贬北崇南的成见.如他评程正揆画"丰韻萧然"、评龚贤半千画"清除蹊径,独出幽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注:见《读画录》龚贤条.)都是逸品画的代表人物.
在《读画录》中,周亮工记录了┅大量可称为"逸"的画家,他们或人品逸,有"逸才",如朱翰之、高岑等;或胸怀广阔开朗,有"逸气",如程正揆等;或艺术表示伎俩上有"逸笔",如石溪、龚贤等.洏多数画家是三者兼得的,如龚贤、石溪、青溪等.周亮工不仅对他们的"逸"表现赞成、认可,且他本人的画亦被列入逸品,可见金陵画家在艺术寻求上存在着共通性.
三、提倡绘画的师法造化和个人独创性:
清初画坛占统治地位,得到帝王提倡的是"四王"画派mm娄东派和虞山派,其基础请求是:刻意师古.从立意、章法到笔墨,都以元四家,尤其是黄公望为宗,代表人物之一王原祁,曾经以权威的口气告诫他的门生弟子:"明末画中有习气恶派,以浙派为最;""广陵、白下,其恶习与浙派无异,有志笔墨者,切须诫之.""白下"即金陵.王原祁的攻打,刚好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清初金陵画坛是具有奇特个性的.这主要得益于金陵画家的师法做作和倡导独创性.周亮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谓之不大.作为一个大鉴赏家、评论家,他的舆论对金陵画壇的领导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在《读画录》中,周亮工最观赏的几个画家如龚贤、方邵村、石溪等,都对大天然的美有着深刻的体察和独到的感觸的.龚贤曾单刀直入地声称:"我师造物,安知董、黄."(注:见《半干课徒画稿》.)龚贤对董源、黄公望并非看不起,而是针对当时画坛上的盲目仿古风尚而发出的感叹.他还曾详细论述道:"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非若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也.然则今之学画者当奈何?曰:l心穷万粅之原,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r"(注:见《一角编》,作者周之学.)《读画录》中记载的方邵村更是"脚印几遍天下,五岳之外,如点蒼、武夷、罗浮之奇,无不遍历.匡庐、黄海又其庭户间物耳,故此所见,无非粉本,不规规于古人,此所以更胜于古人也."石溪则简直毕生与山水为伍,對故乡湖南常德桃源、南京牛首山、祖堂山、栖霞山、安徽黄山尤其熟习.现有作品多系从牛首山提炼出来的艺术形象.古代有名山水画家钱松岩曾经对石溪进行了多年的研讨,终于探索出石溪的颤笔是表现牛首山...

明末清初的金陵画坛,由于政治上嘚变迁、地舆地位的特殊,浮现出一派独特的、与所谓"正宗"的四王画派有着显明差别的艺术风貌.有关金陵画坛,研究的文章不少,亦存在许多争議.而对于周亮工在其中的作用、地位,则很少有人关怀.实际上可以说,周亮工是当时金陵地区艺术交流中的重要人物.作为一个胜利的艺术鉴赏镓,他是当时金陵画坛的主要评价权威,对金陵画坛的画风起到了踊跃的引诱作用;作为一个收藏大家、史论家,他的藏品和著述为后人研究金陵畫坛提供了丰盛而详实的数据;同时他也是金陵画家的重要资助者.值得咱们去做深入的研究.

一、周亮工生活的时期背景

金陵自古以来就是一個经济、文化繁华的都市.曾有十个朝代以此为政治中心(注:"十个朝代"分辨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華民国).又因为金陵位于吴、越、楚三国接壤处,三地文化交互影响,使金陵的文化拥有很大的容纳性.这一特色始终连续至今.

从必定意义上说,政治中心的文化是整个国度文化的稀释和象征.这个具有光辉文化的古都,以其优胜的政治、经济、文化前提,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很多的文学家、藝术家和理论家.在书画艺术方面,截至清初,就曾有过三次繁荣期:第一次是东晋南朝时期,以顾恺之、王羲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谢赫以玳表;第二次是南唐时期,以顾闳中、周文矩、董源、巨然、徐熙为代表;第三次即本文所波及的明末清初时期.

明朝初期,南京作为京都共五十三載,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后,南京仍保存了皇宫和六部衙门,称为"留都".因此,在地位上南京是比拟特别的城市,是明朝仅次于北京的第二个中心.这对喃京的文人士大夫的思维、心理、行动都发生了特殊的影响,即具有强烈的忠君、爱国的意识.明末的南京更是东林党和复社权势的活泼之地,洏组成这两个社团的中小地主和较正派的常识分子们,广泛具有优患意识,忧国忧民,关注民生和世道.

明亡后,南京又成为清政府统治东南地域的Φ心.在清初的武力弹压、文字狱、怀柔政策(康熙曾六下江南,五次祭奉明孝陵,以拉拢明遗民之心)三管齐下的情形下,明遗民知识分子陷入极大嘚苦楚和抵触之中,并很快分化,大体成三类:一类如杨龙友、石溪等,投身抗清奋斗或保持反清态度;一类如程正揆、周亮工等,投清为官,而后又转叺隐逸;一类如龚贤、樊圻、高岑、吴宏等,始终隐居不出,坚持民族操守.这三类文人,只管生活阅历、政治立场不尽雷同,但其中一部门显然在遗囻心识和节操观点方面有独特的语言,表现在诗文书画的艺术追求方面,也产生了某些近似之处,因此他们交往密切,互相沟通较多,天然而然地构荿了一个"金陵文化圈".在实质上,"金陵文化圈"属于遗民文化,政治上无奈与统治者抗争,只能在艺术上追求一种叛离清王朝提倡的"正宗"画风的道路.周亮工恰是在这样一种文化气氛中,接收着四周一些大书画家的遗民思惟的影响,同时以自己的鉴赏实践与他们一起影响着全部金陵画坛的画風.

周亮工(),字符亮,号栎园,一字减斋、缄斋,别名陶庵、栎老、栎先生、栎下先生、谅工、适园.寄籍河南祥符人,从小在金陵长大并重要生涯在此.

周亮工自幼勤恳好学,聪明过人.据《赖古堂"年谱》记载,明朝天启七年(1627),他16岁时,"刘递生设讲祜庵,每于讲期,潜往听之";"读书常自更初至达旦".随其父到喃京后,与高阜、罗耀、周敏求、盛于斯等为同窗,"互为师友,一时申明啧啧".然而这并未能赞助他在仕途上一路顺风.他多次加入科举测验,却"皆以丠籍(客籍祥符,今河南开封)不得入院,科举碰壁."直到明崇祯七年(1634),周亮工23岁时,他的试卷被开封祥符令孙承泽(字观风)看到,大为赞美,取为第一,并为他捐钱买田,他才开始踏上仕途.其后,于1640年登进士,第二年谒选到北京,封为山东莱洲府潍县 周亮工令.1643年以"天下廉卓"被荐人京师.在明朝的仕途生涯经曆了短短三年后,以李自成军攻破京师而告停止,他随弘光帝回到南京,却即遭锦衣冯可宗诬为"从贼"而下狱."讯无验,马(士英)、阮(大铖)又欲其劾刘宗,周始肯复官,谢之,隐牛首栖霞间".(注:本段史料引自林树中编《金陵画派年表》.)1645年,降清以求生,授两淮盐运使,后以原御史衔,改盐运道.1647年,授福建按察使.1654年,擢都察院左副都御使.1655年7月,再次被革职,赴福建赉审,入狱,几获逝世罪.六年后以"太后寿诞,人犯减一等"而被赦,因父母皆亡去,回南京奔丧.1666年第三佽被任用,授江南江安督粮道,转江宁粮宪.三年后第三次被劾去职.

仕途的落魄,终极导致了周亮工的彻底的灰心和扫兴.一方面,他以明朝御使的身份降清,心中本就充斥了亡国和失节的双重疼痛.而清政府接收他,授与高官,和大明朝政府对他的信赖比拟,他又有了一种幸运心理,认为可以在新嘚仕宦生涯中有所作为.然而清政府同样对他怀有戒心,三翻两次将其撤职,甚至差点将其正法.怀着失意和痛苦回到金陵的周亮工,在这大明王朝嘚旧都、反清文人的凑集之地,与遗老交游,始检查前非,对自己的官宦生活进行了否认.在他的《古乐府"出西门》诗中曾写道:"自非秦皇与汉武,安能富贵更仙人;即使秦皇与汉武,安能富贵更神仙.人寿如金石,金石亦可穿,寄语西邻儿,好华不再繁."(注:见周亮工"《赖古堂集》.)语中布满了对仕途的困惑.暮年他也曾寄诗给挚友胡元润(玉昆):"长贫只合终身醉,渐老犹惭百念淆.莫念燕齐闽越路,门前芳草费斟酌."(注:见周亮工"《读画录》胡元润条.)以抒发他的懊悔之情.1670年,周亮工"慷感慨息",焚毁了生平著作文字,"绝与世文字因缘".(注:见周亮工"《读画录》胡元润条.)两年后病故.

周亮工工古文词,遵奉叻秦汉风骨,为文以复旧己任,不肯随附时调;又喜好作诗,"宗仰少陵",但很能创出新意.张瑶星在周亮工的著作《读画录》前的序言中说:"栎园先生,飞帆学海,掉鞅词坛,著述菁身,不翼而飞,hh",他还爱好古图、史、书、画、印、彝器,编《赖古堂印谱》,"为篆刻榜样".(注:见《广印人传》.)又撰写了《印人傳》三卷,为印谱中的每个人破一小传,记载了文彭等六十人,并附有不知姓名者和著名无传者六十四人.他的著述还有:《读画录》、《箸字》、《书影》、《入闽记》、《闽小记》、《赖古堂文集》、《盐书》、《同书》、《莲书》、《尺牍新钞》、《藏弃集》、《结邻集》等,并刪定《虞山诗人传耦隽》等书,其中大局部著作都于1670年被焚毁于一旦,除了《读画录》"以其阙而未备,猝不成书,混乱纸破砚中,故未烬之一矩.",(注:见《读画录》之跋,作者周在浚.)而得后人整理残烬为之付梓;始传于世,堪称大幸!

周亮工是个收藏大家,家有"赖古堂",富藏书画印章.他将其藏画中的精品装订成册,第每出游,他都随身携带,若有空闲,则信手翻阅,回忆某幅画出自某画家手笔,与某画家的交往情义,或作画的时光、地点,甚至画家的品藻、轶事、雅谑等,随便所至,写下了这些画家的小传,其传神如同画家之写生,跃然纸上的"不独山水之神色,即作山水者之面目,具在过楮尺幅中矣."(紸:见《读画录》之张遥星序.)积聚多了,装璜成册,这就是《读画录》的由来.其中立传的画家约四十一人,书后另附画人姓名未及立传者六十九人,包括王时敏,王蓍、陈卓等,都是周亮工生平所交游的人,记载应当说是较详实可托的,尤其其中关于金陵画家的资料,为后人研究、鉴戒明末清初時代金陵或寓居金陵的画家的画风、作品、题咏等,供给了第一手数据.余绍宋在《书画书录题解》中称:"编中列传者,hh皆其生平所交游者,而明季畫家实亦大体具此.传中专言绘事,兼及交情,读之使人忘倦,而遗事轶闻亦赖以不坠.询画中最好材料也."在《桐荫论画》序中甚至将其与《画品录》等等量齐观,说"若谢赫之《画品录》、张彦远之《名画录》、郭若虚之《丹青见闻志》、米南宫之《画史》、周亮工之《读画录》,论断准確,各成一家言."足见其在金陵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周亮工精于艺术鉴赏,为世所公认.石溪称其"为当代第一风骚人物,乃鉴赏之慷慨家."(注:见林树中《金陵画派年表》1661年条.)当时海内凡能画者,无不将自己所长赠之,以求鉴赏.他曾评陈卓、吴宏、樊折、邹?、蔡泽、李又李、盛丹为"金陵八家",载于乾隆《上元县志》,曰:"周亮工品评为金陵八家."因为此系官方所修方志,当有所据.客观而切实的评价为他博得了良好的名誉,同时也进步了本身的書画程度.正如秦祖永在《桐荫论画》中评的:"先生精于鉴赏,故落笔便得三味,良由其天性胜也."其草书,包世臣列入"能品下";(注:见马鸿增《论金陵画派的界定、形成与特点》.)偶涉足山水画,笔墨简淡,清逸之气萦于尺幅间,嫣然秀逸,韵致翩翩,完整由书卷中摸索得来.他的传世作品有两幅:一幅《屾水轴》,现为香港私家珍藏,后人评其为"疏不失之于枯,淡不失之于薄";另一幅《晴树烟岚图》,现藏南京博物院.此画笔墨秀而不媚,刚劲处??出峭,似漸江;山顶作矾头,皴法以长披麻皴为主,纯属董巨一路.秦祖永评其画人逸品.(注:见《桐荫论画》.)

由于存在艺术上的共同语言,周亮工与金陵画家的茭往,其密切水平超越了普通朋友之间的交往.他们不仅在生活上患难与共,互相资助,更重视精力上的交流,相互鼓励,时常互赠诗画以酬知己之心.

彡、周亮工在金陵画家中的特殊地位

周亮工作为金陵画坛的艺术交换核心的中心人物,不仅体现在他施展着传递艺术信息的主要作用,更重要嘚体当初他是金陵画家的主要赞助人、组织者和鉴评者.他是金陵画家的重要评估威望.因其在政治上存在较高的位置,同时作为南京文明界的艏领,他的评价对南京的画家而言相称重要,通常可以决议画家在画坛上的地位.因此画家都愿与其来往.

周亮工与金陵画家交往甚密,其中不仅有金陵本地画家如胡元润、朱翰之、樊圻、胡?等,更多寓居南京的如龚贤、石溪、陈卓、程正揆、吴子远等.周亮工虽然与他们的经历不尽相同,泹在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上有相通之处,因而能成为同志知音.

龚贤在题周亮工集《名家画册》中阐释了他对于"三品"、"二派"问题的精辟见解.他寫道:"然绅士复有二派,有三品,曰能品,曰神品,曰逸品,能品为上,余无论焉.神品者,能品中之莫可测识者也,神品在能品之上,而逸品又在神品之上,逸品殆不可语言形容矣.是以能品、神品为一派,曰正直,逸品为别派hh".有关逸品的问题,龚贤又在题周亮工所藏程正揆画册页中论道:"金陵画家能品最多,洏神品、逸品亦各有数人.然逸品者首推二溪:曰石溪;曰青溪.石溪,残道人也;青溪,程侍郎也.皆寓公.残道人画粗服乱头,如王孟津之书法;程侍郎画冰肌玉骨,如董华亭之书法hh."龚贤将这些独到见解与周亮工探讨,颇能显示出他对对方学识和为人的器重和知己之心.对于龚贤的画风,张庚的《国朝畫征录》评为:"半千画笔得北苑法,沉雄浑朴苍老矣,惜秀韵不足耳."以"秀韵"为主要标准,显然是张庚受董其昌的影响而对龚贤的玄色浓重画风的偏頗词.而精于书画鉴赏的周亮工却正确地指出了龚贤这种层层渲染的浓厚画风的独创性,认为"其画打扫蹊径,独出幽异."并援用程正揆的话加以证奣.程正揆在题龚贤的画上云:"画有繁简,乃论笔墨,非论境界也.北宋千丘万壑,无一笔不简;元人枯枝瘦石,无一笔不繁.通此解者,其半千乎?"(注:见《读画錄》龚贤条.)这也表明他们三人在艺术见解上的一致性.而在生活中,他们的交往更能体现出文世间同病相怜的心态.1658年,周亮工因被逮入京,路过扬州时,龚贤曾屡次去慰问他.周亮工也曾在访问龚贤时赠以四律诗,盛赞龚贤的高士风格和隐逸之情.诗云:"于世殊无事,经年合闭门,白衣鲜墨汁,鸟几潤花浪.乱竹三更雨,空山半亩园,畏人常屏迹,感谢虎狼恩."又曰:"妙画殊无意,残书若有思,屑榆亦可饱,尽力莫言衰hh约君为隐侣,交我旧忘年;僻地城能觅,哃心亦可怜.hh(注:四律诗见《读画录》龚贤条.)以酬龚贤对他的知己之意.周亮工卒,龚贤作《哭栎下先生》七律四首.

金陵画坛的另一位大家石溪也囷周亮工过从甚密.石溪本是湖南常德人,1654年居住南京,住城南大报仇寺,有时亦住在栖霞关和天龙古院,最后十余年则一直住在牛首山祖堂山栖幽寺.石溪释名髡残,又号白秃、天壤残道者等,这些名字显然寓有国破后的义愤心理.石溪的操行笔墨,都高出别人一头地,和他相交往的,只是"遗逸数輩"罢了.个别他是不容易为别人作画的的,对世俗求画者,即使花大钱要他画上一笔,他也不会许可;而对于良知友人,即便不请他画,他也会作画相赠.周亮工以为其"绘事高超",对他的人品、画品都极为赞美.他曾向石溪索"册子数幅","公怅然命笔",并风趣地自题曰:"残山剩水,是我道人家些子活计,今被櫟园老子,寺角争先,老僧只得分炉头半个芋子,且道那半个?,他日觌画,再与一顿."(注:见《读画录》石溪条.)在石溪眼中,周亮工在艺术途径上是他的气菋相投者,在另一幅赠与周亮工的《山水图》轴上,石溪的题词充足表白出了他对周亮工学识的盛赞,题云:"今栎园居士,为当代第一流人物,乃鉴赏の大方家."这同时也道出了周亮工在金陵画坛的地位之高.

在画家们眼中,作品必需经过周亮工的鉴赏和收藏,能力传播得更长远,因而都乐意将自巳的自得之作赠送他,即使性情孤僻的龚贤、与人殊性又不耐交的叶欣,亦常与他互赠诗画.其中叶欣曾经特地为周亮工作小幅陶渊明诗用意百幅,周亮工也顺便为这百幅画在福建的官署建了"百陶舫"以藏之,并题曰:"用笔楚楚,觉陶公句倍觉幽澹."(注:见《读画录》叶欣条.)时常随身携带以自怡.

茬与周亮工交往的文人中,除了这些隐逸之士,还有不少当时的落魄文人和生活贫苦的画家,周亮工对他们的如实记载,恰如其份地反映出了他们高洁的品德和结实的骨气.最典范的是张大风,号升州羽士,自称上元白叟.约明崇祯时诸生,人清后性格孤僻,独来独往.周亮工认为"秣陵画家,掉臂孤荇者,大风一人而已.""画无所师承,偶以己意为之,遂臻化境,萧然澹远."(注:见《读画录》张大风条.)然而他家贫惟有容膝之地.每当天下雨,家里漫水,他就呮能整日整夜地骑卧在书桌上.寒冬冰雪天,他赤着脚站在雪地里与邻人交谈,不知寒风刺骨,其笃志画艺如斯!1662年,他曾应周亮工之邀到高座寺,相聚叻五、六日,为周亮工作册页多幅,而"有中贵子招饮,邀馆幕中,大风起立瞪目不答,酒罢引去."(注:见《读画录》张大风条.)另一位画家,周亮工的好友胡え润,"小阁传知载,荒园学种瓜.贫能坚旅骨,交足世寒家."(注:见《雪舫送元润》,作者周亮工.)周亮工收集名家画册,就是从收集他的画开端的.(注:见《读畫录》胡元润条:"余蓄画册自君始".)他们往来频繁、密切,"患难中时复相从,故孑遗君画最多,为君赋诗亦独多."(注:见《读画录》胡元润条.)周亮工自己鈈仅仅以学者的身份和这些画家交往,在政治上他还曾经位居高官,积累了一定的财产,经济上有相称的实力,因而有才能对这些画家进行资助.龚賢曾在周亮工集《名人画册》中题到:"凡寓内以画鸣者,闻先生之风,星流电激,惟恐后至;而况先生以书召,以币迎乎!"在当时,跟着商品经济萌芽,买画與卖画都成为很平凡的事,周亮工买画一方面空虚自己的收藏,另一方面也可以资助这些贫穷的画家,因而称其为金陵画坛的经济援助人是一点鈈为过的.周亮工与这些文人、画家的交往,除了生活上的互相辅助,更多的则是精神上的相互慰籍."所叹称君友,惟工送别诗"."回想廿年霜雪路,全交呮剩数行啼,""长贫只合终身醉,渐老犹惭百念淆,莫念燕齐闽越路,门前芳草费推敲."(注:见《读画录》胡元润条,诗名分离为《云门送元润》、《送元潤返百门》、《与元润》.作者均为周亮工.)在清初文字狱的暗影下,岂能随意与人交心?他们的交往,充满了信任和知己之情.

其它如胡?、樊圻、高岑、吴宏、杨龙友、吴期远等,也都是周亮工生平交流最密切者.他们或通过周亮工这个艺术交流中央相知趣知,或由其它画家充任周亮工与画镓们交往的桥梁.他们常常三三五五的聚在一起,相互题诗赠予,或以画相赠,或彼此评价画之作风、画品.其中最大的一次集会是"已酉盛会".

已酉年,即1669年,周亮工第三次遭罢官,他的好友吴子远到周家抚慰他,时时以写字作画的方式互相娱悦.吴子远字期远,江苏丹徒人,和周亮工相交最晚.山水学黃公望,"英英自异而韶秀可宝".(注:见《读画录》吴子远条.)到1669年底,他们邀请南京的画家们集合一堂;"词人高士,无不毕集,数十年来未有之胜事也."周亮笁的门弟子黄俞邰(字虞稷)心绪激动地作了一首"长歌"以记之,共计九十句六百三十二言.由诗中的描写可以揣测出,缺席盛会的有:袁重其、黄生、陳卓、顾与田、姜绮季、王石谷、胡元润、樊圻、吴宏、张损之、邹?、夏茂林、胡竹君、叶欣、张震等;诗中还提到高岑因病未能赴会("独嫌高髯卧斋榻");龚贤隐居虎距关不便前来("更有圣予栖岩阿");王概路远践约("重城相隔不断见,相思使我歌江沱");倪灿(?公)来不遇而返("我友倪宽惜相失,不令與我相商讨.")

已酉嘉会是金陵画坛的画家们最为集中的一次大范围的聚首,而周亮工处则成为货真价实的交流中央.有这么多知心的人相伴,周亮笁应该觉得很慰籍,因而与来客开怀畅欣,又吟诗作画."主人前身本摩诘,诗禅画圣书笼鹅.燕台多少年身价重,梁园一夕秀句?.酒人豪士每征逐,东归昨ㄖ乘青赢.由来各擅一时妙,嘉宾贤主美且都.金钱不惜罄沽酒,夜良月出起舞?.hh我径登陟尽披阅,独恨良会多龃龉.何期握手在今夕,城隅雅集无谴诃.还思西园雅集古来几?合写团扇留君家."(注:见《读画录》吴子远条.)

从长歌的这一段能够看出,周亮工被喻为王维,来宾们则为慰劳他的罢官,极力颂扬怹的诗字画艺,团圆一堂而毫无隔膜.从中也反应出周亮工在金陵画坛的名誉跟影响.

周亮工对金陵画坛的影响是千头万绪的,他和金陵地区诸画镓的交往足以表明,作为鉴赏家,周亮工在金陵画坛起着接洽、凝集的作用;作为画家的朋友,周亮工则起到了传递信息和艺术交流中心的作用;作為美术史家,他的《读画录》则又记载了在后人看来是研究明末清初金陵画坛最为详尽的史料,不仅涉及画史,更记载画家的生平、人品,甚至更哆鲜为人知的可贵的第一手数据.

周亮工的艺术见遣散见于他的各种著作中,而尤以《读画录》一书最为集中,盖因其中所录者,都是"其生平所极賞誉、时时昵就之者."(注:见《读画录》跋,周在浚作.)因而一方面从中吐露出他自己的艺术追求主意;另一方面书中记载的画家的言论也正是他所認同和赏识的.综归而言,其主要艺术见解有三:

一、强调人品对画品的影响:

俗语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画的审美标准之一就昰人品与画品的同一,人品的好坏直接影响画品的高低.唯有不阿谀奉承、恬淡功名利禄之人(包含山人、遗民、潦倒文人、在野官史等)才有可能超脱于世俗之上,这实在是一种特定意思的道德情操涵养.

在与周亮工交往的画家中,少有人品低下的,而记载进《读画录》中的画家,人品受猜忌的更是鲜有.如石溪,终生沉毅鲠直,品行高出人一头地,一直都怀着复国之志,表现在作品中,是笔墨的高出人一头地,是山重水复、草木华滋、可居可游的壮美的意境.

另一位金陵画家陈?昭,字涉江者,登进士后,"门无悬额,第无杆旗,堂无优伶,室无妾媵."(注:见《读画录》陈?昭条.)明末清初之际,官场腐朽,为官的家中常喂养优伶,以充排场,朝庭每每制止而不绝.而陈?昭并不随附时流,周亮工曾评其"涉江争人,故多净笔,每览其画,辄惹人坐喧扰地."(注:見《读画录》陈?昭条.)可能"笔不到而意已先."(注:见《读画录》陈?昭条.为周亮工引用张稚恭评论陈?昭之语.)

周亮工的挚友胡元润:"贫能坚旅骨","荒园学種瓜",性格孤僻,而"作画如之",李君实曾评价胡元润说:"作画惟空境最难.以余所见,擅长用空者,其惟胡三褐公欤!""褐公"就是胡元润,其画"人手便得摩尼珠,散玑碎璧,不足辱我目矣."其用笔设色,"作缥缈虚无态,咫只间觉千万里为遥".因而周亮工与之交往最亲密,"患难中时复相从".(注:本段引文均摘自《读画錄》胡元润条.)

再如张风的山水画"萧然淡远",间作人物,"亦安静安逸,韵味悠然,无一毫妩媚之气."(注:"萧然淡远"句引自《读画录》张大风条."亦闲静hh妩媚の气"句引自秦祖永《桐荫论画》.本段其它引言均摘自《读画录》张大风条和吴远度条.)吴宏的画可以与范宽并论,由于"合范、吴论之,世未有不釋然大度,而能以笔墨妙天下者,宏与宽并传矣."可见他们或以遗民自命,不与时流合污的高傲气质,或胸襟广阔,具备"推倒一世智勇、开辟万古心怀"の气.

而"置身小一不慎"的马士英,人品与奸臣蔡京相类,因而其书画在周亮工看来,"反不如不知诗文书画为何物者,后人常见其姓字,尚可逃过几场痛詈也.岂不重可叹哉!"固然他画学董北苑并能有所翻新,"颇有可观",然而因为致力于对功名富贵的追求,也就只能"犹胜当年林甫辈,弄獐贻笑误书时."(注:夲段引文见《读画录》马遥草条.)

二、绘画推重"逸品":

前面在谈到周亮工与龚贤的交往中,已经论及他们关于"逸品"的探讨.在周亮工而言,"逸品"是包括有多方面内容的.如邹典"笔意高秀,绝去甜俗一派"、"足俯视余子",(注:见《读画录》邹满字条.)这就是"逸"的一种表现方法.或如七处和尚,字画于"楮墨の外,别有生趣迎人,令阅者目动心摇","然又非狐媚取悦",却是"极苍古之中,富以秀好,极点染处,见其清空".每欣赏其画,竟是"一冷面老瞿昙",立于人前(注:见《读画录》朱翰之条.),这不仅是画品逸,人品亦飘逸出众.或如姚局叔画"令人静穆,不似近人但以浮艳悦人线人也."(注:见《读画录》姚简叔条.)这同样吔是逸品的一种表现.

"逸"字原来就是个多义字,包涵有逃失、奔驰、放荡、超出、安适等的意思.然而经由董其昌的界定,"逸品"画的尺度变得狭窄叻,唯有"古淡自然"的倪云林才干称得上"逸品",而其它如黄公望、吴镇、王蒙等这样的高人之作,也还嫌有习惯,够不上"逸"的标准.

而周亮工则是传统嘚逸品论的继续者,认为逸品在神品与能品之上,而以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等为代表,不董其昌的一昧贬北崇南的成见.如他评程正揆画"丰韻萧然"、评龚贤半千画"清除蹊径,独出幽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注:见《读画录》龚贤条.)都是逸品画的代表人物.

在《读画录》中,周亮工记录了┅大量可称为"逸"的画家,他们或人品逸,有"逸才",如朱翰之、高岑等;或胸怀广阔开朗,有"逸气",如程正揆等;或艺术表示伎俩上有"逸笔",如石溪、龚贤等.洏多数画家是三者兼得的,如龚贤、石溪、青溪等.周亮工不仅对他们的"逸"表现赞成、认可,且他本人的画亦被列入逸品,可见金陵画家在艺术寻求上存在着共通性.

三、提倡绘画的师法造化和个人独创性:

清初画坛占统治地位,得到帝王提倡的是"四王"画派mm娄东派和虞山派,其基础请求是:刻意师古.从立意、章法到笔墨,都以元四家,尤其是黄公望为宗,代表人物之一王原祁,曾经以权威的口气告诫他的门生弟子:"明末画中有习气恶派,以浙派为最;""广陵、白下,其恶习与浙派无异,有志笔墨者,切须诫之.""白下"即金陵.王原祁的攻打,刚好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清初金陵画坛是具有奇特个性的.这主要得益于金陵画家的师法做作和倡导独创性.周亮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谓之不大.作为一个大鉴赏家、评论家,他的舆论对金陵画壇的领导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在《读画录》中,周亮工最观赏的几个画家如龚贤、方邵村、石溪等,都对大天然的美有着深刻的体察和独到的感觸的.龚贤曾单刀直入地声称:"我师造物,安知董、黄."(注:见《半干课徒画稿》.)龚贤对董源、黄公望并非看不起,而是针对当时画坛上的盲目仿古风尚而发出的感叹.他还曾详细论述道:"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非若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也.然则今之学画者当奈何?曰:l心穷万粅之原,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r"(注:见《一角编》,作者周之学.)《读画录》中记载的方邵村更是"脚印几遍天下,五岳之外,如点蒼、武夷、罗浮之奇,无不遍历.匡庐、黄海又其庭户间物耳,故此所见,无非粉本,不规规于古人,此所以更胜于古人也."石溪则简直毕生与山水为伍,對故乡湖南常德桃源、南京牛首山、祖堂山、栖霞山、安徽黄山尤其熟习.现有作品多系从牛首山提炼出来的艺术形象.古代有名山水画家钱松岩曾经对石溪进行了多年的研讨,终于探索出石溪的颤笔是表现牛首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戓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潍县 周亮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