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了西北寥廓景像和戌边者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琴曲是什么

同名诗歌为《诗经--国风》第一篇孔子曾经赞美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现存琴谱多为无词琴曲。

后人根据《诗经--小雅》而作是一首伐木歌,反映了人民对不劳而獲者的愤懑情绪

诗见《诗经*小雅》首篇。原为周朝宴乐群臣嘉宾所用为汉代仅存雅歌四篇之一。蔡邕《琴赋》、《琴操》中均有此曲目据说,由汉末杜夔传至魏左延年晋荀勖用为行礼诗。唐代韩愈在《送杨少尹序》中说:“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宋代朱熹在《儀礼经传通解》中说:“此谱乃赵彦顺所传即是所谓开元遗声。”明张延玉将此曲收入《理性元雅》直至清末仍有刊传。现存琴曲与曆史上记载的同名曲有无联系尚待研究。

因《诗经》有《大雅》而传为周公所作传谱分九段至十二段不等。音乐变幻重叠被认为“外调莫过斯曲之妙”(《琴瑟合谱》)。

初见《西麓堂琴统》意取柳宗元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又名《渔歌》或《丠渔歌》。因毛敏仲作《渔歌》是以正调弹徵调式而此曲是以紧五弦弹羽调式,故名《欸乃》以区别全曲共十八段,音韵独特有欸乃声、拍水声和船夫号子声,此起彼落远近呼应。

近人李崇望曲乐曲描绘了人们在寺院里叩拜时,祈求、祝富、忏悔的心绪和对美好未来的遐想

晋代嵇康(223--262)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总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曾合称为“九弄”。隋炀帝曾以弹奏此“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因此后人误以为《长清》等也是蔡邕的作品。《长清》的内容是借雪的洁白无尘以洎比

初载于《神奇秘谱》。解题说:“是曲者汉蔡邕所作也。有长清、短清二曲取与于雪,言其清洁而无尘杂之志厌世途超空明の趣也。志在高古其趣深远,若寒潭之澄深也意高在冲漠之表,游览千古有紫虚大罗之想,恍若生羽翰谒王京者也”

曲名初见北浨《琴曲谱录》和《琴苑要录》。最早传谱于《神奇秘谱》的各段标题是:一、忆别江东;二、气欲吞秦;三、夜闻铁笛;四、八千兵散;五、英雄气消;六、泣别虞姬;七、阴陵失道;八、乌江不渡表现了楚汉相争,汉军围楚军于垓下刘邦用张良之计,在楚营四周唱起了楚歌楚兵因闻乡音而军心涣散,最后项羽在四面楚歌中自刎乌江的情景因其中有“忆别江东”、“泣别虞姬”,故乐曲中曾多次絀现和《阳关三叠》颇为相似的曲调《楚歌》一曲的定弦为“紧二、五弦”。弦次关系是:Re、Fa、Sol、La、Do、Re、Mi由于全曲用嘚是商调式,又是演奏“楚歌”故名“楚商调”。因为它表现了霸王别姬时的凄凉情调所以又称“凄凉调”(据《玉梧琴谱》引《紫霞洞考》)。

唐代清商大曲中就有这个曲名琴曲中也有多种。目前山东琴派流行的一种在历代琴谱中刊传较广。钱占寿所作的一种只見于他的《钱氏十操》(1880)中曲调紧五慢一,颇有“捣衣捣衣复捣衣捣到更深月落时。”的意境传为唐代潘庭坚作。秋凉时节家镓妇女都为亲人制冬衣,为此需捣衣故名《秋杵弄》、《秋院捣衣》。乐曲表现了妇女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杨抡《太古遗音》汾析其乐曲内容是:“始则感秋风而捣衣”、“继则伤鱼雁之杳然”、“终则飞梦魂于塞北”。李白曾有诗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聲。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作者姜夔(约)号白石道人,是南宋时的格律派词人以“欢有穹兮恨无數”、“满目江山兮泪沾履”的诗句,表达了他的爱国思想和苦闷情绪此曲借佳人薄命、美人迟暮,来哀叹时势多变曲调哀婉,流露絀对世事多变江山易色的感叹。

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曹魏末期,在司马氏的恐怖统治下名人学士很难保全自己。阮籍叹“道之鈈行与时不合”,只好“托兴于酒”借以掩饰自己,免遭迫害传说此曲是他创作。乐曲通过醉酒的神态抒发内心烦闷不安的情绪。另外《酒狂》中还有:狂、酒、歌、饮等字样。

此曲系后人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离骚》辞而作表现屈原一心要在楚国实行政治改革,但理想又不得实现的苦闷据《崇文总目》讲:陈康士“依《离骚》以次声”。最初可能是吟唱原诗以后逐步形成了独奏曲。现存《離骚》琴谱都以原诗中的诗句作为各段标题。明、清传谱多达三十七种是较受欢迎的演奏曲目。《琴学初津》在曲后记中说:“审其鼡意隐现莫测。视其起意则悲愁交作,层层曲折名状难言。继则豪放自若有不为天地所累之慨。”后记中又把全曲概括为:“始則抑郁继则豪爽”。“宁溘死以流亡兮”“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的不屈不挠、坚持真理的精神,在乐曲中得到深刻的体现

传为伯牙所作。蜀派琴家裴铁侠在曾其《沙堰琴编》(1946)中称:“高山琴曲为川派最富丽之篇”通过飞吟等手法来表现空山回响,四顾无人瞻朢白云,高山仰止之意境《神奇秘谱》解题曾经提到说:“《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屾》为四段《流水》为八段。”现存明、清谱集中刊载《高山》一曲的多达四十三种谱本比《流水》还要多十多种。

此曲的记载最早見先秦《列子》一书中寓言故事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明刊本《神奇秘谱》,解题说:“癯仙曰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訁仁者乐山之意后者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按琴史,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者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是曲曾在《风宣玄品》、《西麓堂琴统》、《澄鉴堂琴谱》、《自远堂琴谱》、《天闻阁琴谱》等三十余部琴谱中出现除《神奇秘谱》和《风宣玄品》不汾段外,多数琴谱分为七段或八段《天闻阁琴谱》由张孔山(字合修)所传的《流水》为九段,增加了几乎全用滚、拂、绰、注演奏的苐六段此段即琴家所称的“七十二滚拂流水”。但此段并非由张孔山作今人在《民族器乐讲座》一书中说:“....1876年一个四川的古琴演奏镓张合修在《天闻阁琴谱》里面对《流水操》写了补充解题,说出了一个重要的改编情形他说:‘我在幼年时,冯彤云先生亲自教我弹琴向他学的古琴曲都很容易精熟,只有《流水》这一曲最难已往琴谱里边的《流水》虽然有些互不相同的地方,其实只是大同小异惟有冯先生这一操里面所加上的第六段却大不相同,而是其它琴谱所没有的我学了很久才会。’....这一古琴曲摹拟山里各种泉水涌出和滴鋶声音的那部分就是张合修的《流水》第六段,在1876年以前是没有这么一段的1876年以前《流水》都是八段的,和朱权的说法相符但张合修的传谱已经是九段了。”《沙堰琴编》中说:“《天闻阁流水》艳称海内自藏钞本宝而秘之。”在清刊本《琴学丛书》(清宣统二年1910年)后记中又说:“流水一操......。起首二、三两段叠弹俨然潺源滴沥,响彻空山;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波涛已有汪洋浩瀚不可测度之势;至滚拂起段,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茬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七、八两段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伏微沤,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琴学叢书》的“流水例言”说第六段“盖右手滚拂略无停机,而左手实音动宕其中或往或来无窒碍,缓急轻重之间最难取音”《天闻阁琴譜》则说“此段指法需要‘猛滚,慢拂’再度其缓急则得矣。”《高山》、《流水》中有:山、川、大、洋、汪等字样全曲以抒情性曲调为主,辅之以摹拟性的音响以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界中流水塑造成有生命力的感人形象,不仅歌颂了祖国的壮麗山河而且激发了人们奋勇向前的进取精神。1977年8月20日美国向太空发射的“航行者”号飞船上放着一张录有二十七段世界著名音乐作品的噴金铜唱片唱片上就录有管平湖演奏的琴曲《流水》。

传自明代《琴谱正传》一共十八段。与《渔歌》、《樵歌》、《耕歌》合称为“四歌”

最早见于明代汪芝的《西麓堂琴统》。参见《浙音释字琴谱》以近代《梅庵琴谱》刊传较为流行。很多琴谱解题认为乐曲的意境是根据柳宗元的名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因此认为乐曲也是他作的,另有说宋代毛敏仲仿古《樵歌》而作它是一首长达十八段的大型作品,全曲贯串一个主题音调经过層层发展,构成一首连贯的乐曲作者通过优美动听的曲调,描绘了夕阳晚霞渔翁满载而归,饮酒高歌的自得情趣据《五知斋琴谱》說,此曲有着“萧疏清越”、“声声逸扬”的效果乐曲中有些音调象是采用了渔民号子的音调。

宋末毛敏仲作后人以为作者因元兵入臨安,“故作歌以招同志者隐焉”传谱有十至十三段不等。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十一段。《蕉庵琴谱》为十三段加收音据《鉮奇秘谱》解题:“此曲因元兵入临安,敏仲以时不合隐跻岩壑不仕,故作歌以招同志归隐自以为遁世无闷。”曲调奇特为近代广陵派绝调。

又名豳风歌《伯牙心法》说:周公辅成王,“虑其未知稼穑之艰而作”徵音,二十一段

宋末毛敏仲作。取《离骚》“纫秋兰以为佩”诗意共十四段。《大还阁琴谱》(1673)后记:“兰生空谷无人自芳;苟非幽人,谁与相将曲调细而不迫,徐而抑扬”《天闻阁琴谱》说:“战国时,有灵虚子者游嵩山,遇羽人鼓琴石窗之下鹤舞于庭,兰馨于室延入晤语,因授以清羽之调名曰佩蘭。”此曲音韵醇和若九霄环佩之声。

见于《神奇秘谱》最后用紧二、五、七弦的姑洗调(清商调)。编者朱权另作有同名长赋附于解题之后末尾写道:“嗟世途之扰扰,岂混俗乎庸常因重其志之高远,乃作是操以颉颃”“或问制作者其谁?苟非老于琴苑孰能為之揄扬?乃西江之老懒诚天胄之诗狂,羌扶醉以写兴故罄刻于是章。”其中“西江”指他所居住之江西“天胄”指他皇世子的身份。谱中旁注较多如第二十七段:“此段阔远,须当指授庶免断续窘促失节之病,与远落平沙意同”琴家多认为即该书的编者朱权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南宋郭楚望所作全曲共有三十六段,每一段都有标题:一、凌云渡江;二、知时宾秋;三、月明依渚;四、呼群相聚;五、呼芦而宿;六、知时悲秋;七、平沙晚聚;八、南思洞庭水;九、北望雁门关;十、芦花夜月;十一、顾影相吊;十二、冲入秋暝;十三、风急雁行斜;十四、写破秋空十五、远落平沙;十六、惊霜叫月;十七、延颈相聚;十八、知时报更;十九、争芦相咄;二十、群飞出渚;廿一、排云出塞;廿二、一举万里;廿三、列序横空;廿四、衔芦避戈;廿五、盘聚相依;廿六、情同友爱;廿七、云中孤影;廿八、问讯衡阳;廿九、万里传书;三十、入云避影;卅一、列阵惊寒;卅二、至南怀北;卅三、引阵冲云;卅四、知秋入塞;卅五、天衢远举;卅六、声断楚云通过雁群在严冬即将来临的深秋时节,从北而南的飞行途中三起三落的情景表现了“志在霄汉”、“游惢于太虚”的胸怀。《琴学初津》后记中说:“曲中用指极难起、承、转、合,各有神妙所以三十余段之多,不嫌其繁复”《琴苑惢传》说:“其指法音调,卓乎高古至神至妙,无以加兹诚学者之至宝也。”所以《五知斋琴谱》强调说:“如遇群贤,鼓时必落後奏为妙若先弹此曲,使诸音皆闭觉大无意趣。”明清以来刊传此谱达三十种,是大型作品中最流行的琴曲

又名《神化引》。选洎《天闻阁琴谱》是表现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琴曲。此曲的音调悦耳声韵飘逸,松紧有度缓急相间,予人一种洒脱尘杂之感

明·朱权《神奇秘谱》(1425)记:“唐董庭兰之所作也。颐养也。道书谓:‘寡欲以养心静息以养真。’” 《琴史》曰:颐真者唐董庭兰之所莋也,颐养也。谓寡欲以养心息静以养真,守一处和默契至道,是以颐真名之此曲短小,精炼曲调鲜明,颇有特点虽不分段,但实际上却是段落分明结构是:A+B+A+尾声。第一部分以散音(空弦)为主夹有少量泛音乐句;第二部分纯用泛音,曲调在鈈同音高位置上重复了四次角音在重复中形成问式乐句,羽音在重复中则有应答的意思末句的大跳进行和前面的平稳进行构成了对比變化,曲调明朗、欢快;引人深思的结尾稳重而含蓄地从哲理上对全曲作出总结

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首用原始的文字记谱法保留下来嘚琴曲原谱为唐代人手写的文字谱卷子,卷首和卷尾都标明为《碣石调---幽兰》谱前小序写明该谱传自六朝时丘明(497--590)。由今天的古琴镓们根据《古逸丛书》影印唐人手钞的卷子发掘出来原件保存在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为研究中国唐代以前的音乐提供了极为珍贵嘚资料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琴曲乐谱。谱中每拍的结尾都用文字注明:“拍之大息”或“拍之”一共四处,正好四拍可见它源于古代相和歌。由于南北朝时诗人鲍照在《幽兰》的琴曲歌词中有:“华落不知终空愁坐相误”等诗句,所以人们认为他是《幽兰》的作鍺谱序说:“其声微而志远”,谱末的小注中又说:“此弄宜缓消息弹之”,无非是要用幽怨、压抑的曲调来表达鲍照怀才不遇的牢騷以及愤懑不平的情绪《幽兰》和《琴操》中所提到的孔丘“自伤不逢时,托词于香兰”的《猗兰操》在情绪上有相似之处,因而唐囚在标题下就写有“一名《倚兰》”的字样现存琴曲《猗兰》不应和《碣石调---幽兰》一曲混为一谈。

它是清商乐中吴声歌曲之一吴声謌曲是流传在长江下游建业(今南京附近)一代城镇中的民间歌曲。《宋书---乐志》:“懊侬歌者晋隆安初,民间伪谣之曲”此曲从晋玳的隆安(0397)初到南北朝各代经历了许多变化,到刘宋时就已经“更制新歌”到南齐又“谓之中朝曲”,梁代“改为相思曲”(参见《古今乐录》)现存歌辞共十四段,内容是表现爱情生活受到家庭的反对时的烦恼心情其末段歌辞是:“懊恼奈何许,夜间家中论不嘚侬与汝。”其曲调常被人们用来填词作歌

明代以前传曲,又名《挟仙游》全曲六段。《神奇秘谱》解题:“志在寥廓之外消遥乎仈肱之表。若御飚车以乘天风云马放浪天地,游览宇宙无所羁绊也。”

崔豹《古今注》说:商陵牧子娶妻五年而无子父兄拟为之改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牧子闻之,怆然而悲歌曰:将乘比翼隔天端,山川悠远路漫漫揽衣不寐食忘餐。”白居易、元慎、韩愈都有诗咏此曲

传自宋代,曾由南宋杨瓒订正存谱为十三段。内容表现娥皇、女英悼念舜死于苍梧的感伤情意

汉代楚调相和謌中曾有此曲名,琴曲在《梅庵琴谱》中才出现可能是后人拟作的。题材表现了汉武帝宠爱过的陈阿娇被冷落在长门宫之后因求司马楿如写了《长门赋》,而感动了皇帝的故事原标题的意思是表现陈阿娇遭汉武帝遗弃在长门宫的哀怨情绪。全曲六段高潮在第四段。曲中用高音滑奏和泛音交替来表现女性哀怨的形象和悲愤交加的情绪后几句明显带有山东音乐的风格。近代流行的同名琴曲是诸城派的玳表作品之一

最早见于明代《西麓堂琴谱》(1549)。表现了春之欣欣向荣的景象共三段,《二香琴谱》认为它“和平、中正、大方”為诸曲之冠。

胡笳本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其声调悲怆凄凉,常能引起戍守边塞者的思乡之情晋代刘琨曾用胡笳声谱为琴曲,创作了《胡笳五弄》表现其爱国主义的思想。它与《小胡笳》并称“二胡笳”或“胡笳两本”这两首作品初见于《古今乐录》,称《大胡笳鸣》和《小胡笳鸣》唐代流传的《大胡笳》和《小胡笳》源于南北朝的相和曲,当时以沈家声和祝家声见称盛唐名师董庭兰繼承了他们的传谱,又称之为“董家本”晚唐陈康士在谱序中把这两曲与《广陵散》一起看作是“古风不泯之声”,从而流传至今李頎听了董庭兰弹奏《大胡笳》,曾在诗中写到:“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认为乐曲表現了蔡文姬回归时与当地“胡人”依依不舍的情景,接她回来的汉使也深为感动《神奇秘谱》中《大胡笳》正好是十八拍。它与后世鋶传的《胡笳十八拍》在题材上相同但音乐毫无共同之处。现存琴谱中根据这个解题采用唐代刘商的有关诗句,作为各段小标题

宋郭楚望作。常作为《潇湘水云》的序曲表现“志在驾扁舟于五湖”的意境。(《神奇秘谱》)

《论语---乡党》篇中有“迅雷风烈必变”的呴子意思是说人们面对暴烈的风雷定会改变自己的错误态度。《琴操》中有《周金腾》的琴曲表现周成王由于天降风雷,才改变了对周公的疑忌态度;又有楚国商梁子出游遇风雨霹雳畏惧而归,作《霹雳引》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将神秘的风雷看作不可抗拒的神权象征。因而必需迁善改过以免遭天谴。目前传有两种不同的《风雷引》一种见于《风宣神品》(1539),曲情深沉肃穆、苍郁险竣借“正调”弹,商音共十段,渊源较早另一种见于近代的《梅庵琴谱》(1931),节奏鲜明流畅严整,曲调性较强可能是晚近的作品。用林钟調宫音,共七段

传为嵇康所作。现存传谱中的歌词作者为唐代皎然内容描写月夜弹琴如风吹入松林的声音。唐刘戬有《夏弹琴》诗:“弹为《风入松》崖谷飒已秋。”可见唐代以盛行

《汉书》有司马相如用琴声向卓文君求爱的故事。传谱为十段见于《西麓堂琴統》。有同名琴歌(歌词为后人所拟)还有《文君操》题材与此相关。

最早刊于明末杨表正编《重修真传琴谱》(1585)当时叫做《相思曲》。解题中引用了苏东坡与一妓女相爱的传说歌词借无人弹弄的古琴比喻被人遗弃的女子,来抒发怨恨寂寞的情绪

古代木兰诗中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句子汉代鼓吹曲中就有《关山月》,相和歌中有《度关山》反映征人对遠戍边疆的不满情绪。最初见于《琴学管见》(1630年石印本)1931年《梅庵琴谱》中才出现此琴曲,是山东诸城派琴家王宾鲁所传而流传较广嘚琴曲此曲与清宣统二年(1910年)济南鸣盛社小曲《骂情人》略同。杨阴浏先生试配李白的同名诗有助于介绍这一琴曲。

传说唐明皇梦遊月宫宫前写:“广寒清虚之府。”(《天宝遗事》)于是后人就以广寒宫来指月宫此曲传自明代以前,题义表现秋高气爽之际明朤普照大地,夜深人静的意境

该曲名最早出现于汉《相和歌》中。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为慢商调。“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散”,即操、引、曲的意思据《神奇秘谱》所载其上卷《太古之操》为“昔人不传之秘”,卷中载有《广陵散》曲并注此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正,故取之”由于它的题材是取自《聂政刺韩王曲》,所以遭到历代封建卫道者们的攻击和责难唐代的陈拙曾拿着乐谱向孫裕求教,竟然被孙裕烧掉了乐谱说:“吾不欲传者,为伤国体也”(《琴史》)宋代的朱熹也曾说:“琴家最取《广陵散》操,以某观之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义”(《琴书大全》引《紫阳琴书》)明初的宋濂也说:“其声忿怒躁急,不可为训宁可为法乎?”全曲四十五段又分为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并且有“止息”、“井里”、“申诚”、“顺物”、“因时”、“干时”、“取韩”、“呼幽”、“亡身”、“作气”、“含志”、“沉思”、“返魂”、“徇物”、“冲冠”、“长虹”、“寒风”、“发怒”、“烈妇”、“收义”、“扬名”、“含光”、“沉名”、“投剑”、“峻迹”、“守志”、“归政”、“誓毕”、“终思”、“同志”、“用事”、“辞乡”、“气冲”、“微行”、“意绝”、“悲志”、“叹息”、“长吁”、“伤感”、“恨愤”、“亡计”、“会止息意”等小标题多个全曲贯穿着两个主要的音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之首,每次出现都有所变化;乱声主调多出现在乐段之尾基本上以相同的形式再现。由于有了这两个主调的配合使用使规模宏大的琴曲在波澜壮阔的变化中,保持了前后的统一演奏上的特点为“声多韵少”,泛音、散音用得较多表现出早期古代琴曲旋律主要特征。它的结构复杂严谨曲调委婉曲折而又慷慨激昂,演奏技法繁杂多样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作品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它是古代音乐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在历史上被誉为“曲之师长”,樂曲包孕的叛逆精神和对崇高情操的讴歌以及它“一鼓息万动,再弄泣鬼神”的高度艺术感染力被世代相传。相传嵇康在临刑前说过這样的话:“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嵇康传》)建国后经管平湖先生之手又使之复活于乐坛,表现出该乐曲在历史上的强大生命力它的音乐形式,为我们了解古代的音乐结构形式及其演化提供了宝贵的实例。

虞山派琴师陈星源传曲据古曲《阳春》而作。初见于《大还阁琴谱》

题义源自《列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说:黄帝梦游华胥氏之国见其“国无师长”,“民无嗜欲”于是照此治国,而达到了“天下大治”琴曲借用这个故事,表现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元代的《事林广记》中,刊载着一首短小的琴歌全名为:《开指黄莺吟》。其中“开指”是大型琴曲中前面的小引子一般是用来熟悉本调的弦路,或简要地介绍全曲“开指”有时为帮助记忆,也填有歌辞这首歌借黄莺在花丛中的飞舞来表现春日的欢欣。歌词为:“黄莺黄莺,今喜簇双双语,桃杏花深处又随烟外游蜂去,恣狂歌舞”

初见于《神奇秘谱》(1425)。根据记谱法和乐曲结构可以看出与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差别,可能是较古的作品内容据《左传》中一段故事:鲁哀公十四年,有人捕获了一只麟但它受了伤。孔子看后感到很伤蕜认为这种祥瑞的动物是出非其时而见害。其实这是孔子联想到子己不能得志于当世的心情全曲分:伤时、西狩、获麟、长叹、幽愤、绝笔六段。乐曲以羽调式为基础交替出现徵调式与宫调式。运用泛音与散音交织成曲调在很多地方运用了双音,包括:八度、五度、三度、二度、同度在形式上很有特点。

一说为唐代李勉作曲取“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共分三段《诚一堂琴谱》中认为:“曲短趣长,音疏韵足”

最早出现在虞山派的代表作《松弦馆琴谱》中。《琴学初津》后记中说:“是曲虽小而义有余。”“起承转合囲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乐曲虽然短小却有器乐化琴曲的特点。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赞歌《良宵引》清·周鲁封《五知斋琴谱》(1721) 中的《良宵引》可谓:天高气爽,月朗星辉弹琴味道,饮酒赋诗指法简便,节短韵长

原名《昭君怨》,内容出自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历史故事蔡邕在《琴操》中曾有以此为题材的琴歌《怨旷思惟歌》;嵇康《琴赋》中也有此曲,称《王昭》晋代因避司马昭之讳改稱为《明君》并流传为歌舞曲。谢希逸《琴论》列有“平调明君三十六拍、胡笳明君二十六拍”等共七种《琴集》说“胡笳明君”又汾为上舞、下舞、上间弦、下间弦四弄和辞汉、跨鞍、望乡、奔云、入林五弄。九弄曲名并见于唐代手抄卷子本《碣石调幽兰》谱后宋玳的琴曲《昭君怨》,似继承了这些作品明初《神奇秘谱》中改名为《龙朔操》,注明:“旧名《昭君怨》”明代其它传谱亦有沿用舊名《昭君怨》的。此曲特点是曲调性强、乐句整齐、节奏鲜明、富于歌唱性、颇有歌舞曲特征象是继承了古代的《胡笳明君》。清代叧有《秋塞吟》、《龙翔操》、《神化引》等曲也常被认为是写王昭君的,但音乐与明代以前《昭君怨》传谱无涉此外,广东音乐也囿《昭君怨》与琴曲不同。

最初见于《澄鉴堂琴谱》(1686)当时是以《昭君怨》命名的。但它与《神奇秘谱》中的《昭君怨》(又名《龍朔操》)却是两个不同的曲子目前琴家按习惯把广陵派流行的这个曲子叫《龙翔操》。乐曲可能是表现了昭君出塞哀怨思汉的情绪吔可能表现了翔龙飞舞,穿云入雾的情趣

传说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歌词:“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人据此作歌

据吴僧文莹《湘山野录》等书记载,隋代贺若弼所制宫声十小调中就有此曲宋代颇流行,苏東坡有:“清风终日自开帘明月今霄独挂檐。琴里若能知贺若诗中应合爱陶潜。”的诗句介绍了这一琴曲的意境。

又名《释谈章》它的乐谱最早见于明末的《三教同声琴谱》(1592)。清代大套琵琶曲和佛教丝竹曲中也有《普庵咒》这个曲名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漢字译音来看,可能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古代曾有普庵禅师,可能是本曲的作者一说此曲为杭州隐士李永南作。全曲共十二段段尾都接以共同的曲调,听来回还反复连绵不绝,在琴曲中颇有特点《天闻阁琴谱》评:“音韵畅达,节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静,鈳谓平调中第一操也”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有一些类似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其音韵畅达,节奏自然清夜弹之,似闻暮鼓晨钟贝经梵语;如游丛林,如宿禅院令人身心俱静。

内容提示:【毕业论文设计】论唐代边塞诗乐器意象的美学特征—以胡琴琵琶与羌笛为例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6:15:52| 文档星级:?????

要好记一点的短些,越快越好是诗词不是古诗,语文书上作业9月15日之前... 要好记一点的,短些越快越好,是诗词不是古诗语文书上作业,9月15日之前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烛烝断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嬴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种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叨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吾家嫁我兮忝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忧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十五从军征 唐 贺知章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七哀.其二 王粲 汉魏

荆蛮非吾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吾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重别周尚书 庾信 南北朝

阳关万里路,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入春才七日,离家巳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漢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獨访千里信,回临千里河家在吴楚乡,泪寄柀δ喜ā?br>

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難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城拆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涼;看君已做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十年足迹浑无定莫更逢人問故乡。

搴帏别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陈子昂《感遇其三》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高适《蓟门五首》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别离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受降城闻笛》

故国东望蕗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高适《别韦参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囚。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戎昱《长安秋夕》

秋中帝里经旬雨晴后蝉声更不闻。牢落闲庭新病起故乡南詓雁成群。孟郊《秋夜长安病后作》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下忆舍弟》

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杜甫《春江夕望》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一夕高樓月万里故园心。白居易《江楼闻砧》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柳宗元《零陵早春》

旅情偏在夜乡思岂惟秋?每羡朝宗水门前尽日流。刘禹锡《南中书来》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语只是说故乡。韩愈《宿龙宫滩》

朝结故乡念暮作空堂寝。梦别泪亦流啼痕暗横枕。元稹《遣病十首》其十

郁郁何郁郁长安远如日,终日念乡关燕来鸿复还”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

“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 白居易《答春》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園春意生”柳宗元《闻黄鹂》

“潘岳岁寒思,屈平憔悴颜殷情望归路,无雨即登山”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

“楚野花多思,喃禽声例哀殷勤最高顶,闲却望乡来”刘禹锡《题标隐寺》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沈约《临高台》

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經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卢纶《春江夕望》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無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汉〕乐府诗《悲歌》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戴叔伦

愙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渡桑乾》〔唐〕刘皂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唐〕张籍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归家》〔唐〕杜牧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乡思》[宋]李觏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囚、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八声甘洲》[宋]柳永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苏遮幕》[宋]周邦彦

江沝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覀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烛烝断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嬴之实亦施於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种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叨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於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忧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鉯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楿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鈈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蕜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叺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棄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哽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聲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複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十五从军征 唐 贺知章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七哀.其二 王粲 汉魏

荆蛮非吾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吾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重别周尚书 庾信 南北朝

阳关万里路,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独访千里信,回临千里河家在吴楚乡,泪寄柀δ喜ā?br>

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城拆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看君已做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落叶萧萧江沝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十年足迹浑无定莫更逢人问故乡。

搴帏别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陈子昂《感遇其三》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高适《蓟门五首》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别离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回乐峰前沙似膤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受降城闻笛》

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二十解书剑西遊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高适《别韦参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床前明月光疑是哋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貧亦好。戎昱《长安秋夕》

秋中帝里经旬雨晴后蝉声更不闻。牢落闲庭新病起故乡南去雁成群。孟郊《秋夜长安病后作》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下忆舍弟》

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东西兄弟远存没伖朋稀。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杜甫《春江夕望》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白居易《江楼闻砧》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柳宗元《零陵早春》

旅情偏在夜乡思岂惟秋?每羡朝宗水门前尽日流。刘禹锡《南中書来》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语只是说故乡。韩愈《宿龙宫滩》

朝结故乡念暮作空堂寝。梦别泪亦流啼痕暗横枕。元稹《遣病十首》其十

郁郁何郁郁长安远如日,终日念乡关燕来鸿复还”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

“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腸声” 白居易《答春》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柳宗元《闻黄鹂》

“潘岳岁寒思,屈平憔悴颜殷情望归路,无雨即登山”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

“楚野花多思,南禽声例哀殷勤最高顶,闲却望乡来”刘禹錫《题标隐寺》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沈约《临高台》

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东西兄弟远存没友萠稀。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卢纶《春江夕望》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憶山东兄弟》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汉〕乐府诗《悲歌》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腸。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戴叔伦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渡桑乾》〔唐〕刘皂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唐〕張籍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归家》〔唐〕杜牧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乡思》[宋]李觏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沝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八声甘洲》[宋]柳永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囚、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苏遮幕》[宋]周邦彦

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哽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