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神为什么一直显示 no such file or呀,u盘里确实有文件呀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其实这是内核配置问题,主要是文件系统不全当然,USB驱动和Mass storage/SCSI disk/VFat支持要选上如果还鈈行,请参考如下:

写过一段时间代码的同学应该對这一句话深有体会:程序的时间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往往是矛盾的,可以用时间换空间可以用空间换时间,但很难同时提高一个程序嘚时间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

但如果你尝试使用生成器来重构你的代码,也许你会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既提高时间利用率又提高空间利用率。

我们以一个数据清洗的简单项目为例来说明生成器如何让你的代码运行起来更加高效。

在 Redis 中有一个列表datalist,里面有很多嘚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纯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字符串"敏感信息"。现在我们需要实现:从 Redis 中读取所有的数据把所有的字符串敏感信息全部丢掉,把所有中文数字全部转换为阿拉伯数字以{'num': 12345, 'date': ' 18:12:14'}这样的格式插入到 MongoDB 中。


如果让你来写这个转换程序你可能会这样写:

这段代码,看起来很 Pythonic一个函数只做一件事,看起来也满足编码规范最后运行结果也正确。能有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这段代码每个函数都会創建一个列表存放处理以后的数据。如果 Redis 中的数据多到超过了你当前电脑的内存怎么办对同一批数据多次使用 for 循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能不能只循环一次?

也许你会说你可以把移除敏感信息,中文数字转阿拉伯数字的逻辑全部写在get_data函数的 while循环中这样不就只循环一次叻吗?

可以是可以但是这样一来,get_data就做了不止一件事情代码也显得非常混乱。如果以后要增加一个新的数据处理逻辑:

转换为数字以後检查所有奇数位的数字相加之和与偶数位数字相加之和是否相等,丢弃所有相等的数字

那么你就要修改get_data的代码。

在开发软件的时候我们应该面向扩展开放,面向修改封闭所以不同的逻辑,确实应该分开所以上面把每个处理逻辑分别写成函数的写法,在软件工程仩没有问题但是如何做到处理逻辑分开,又不需要对同一批数据进行多次 for 循环呢

这个时候,就要依赖于我们的生成器了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一段代码的运行效果:

现在,我们对代码做一下修改:

其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大家对比上面两张插图前一张插图,先生成10个數据然后再打印10个数据。后一张图生成一个数据,打印一个数据再生成一个数据,再打印一个数据……

如果以代码的行号来表示运荇运行逻辑那么代码是按照这个流程运行的:

大家可以把这段代码写在 PyCharm 中,然后使用单步调试来查看它每一步运行的是哪一行代码

程序运行到yield就会把它后面的数字抛出到外面给 for 循环, 然后进入外面 for 循环的循环体外面的 for 循环执行完成后,又会进入gen_num函数里面的 yield i后面的一行开启下一次 for 循环,继续生成新的数字……

整个过程中不需要额外创建一个列表来保存中间的数据,从而达到节约内存空间的目的而整个过程中,虽然代码写了两个 for 循环但是如果你使用单步调试,你就会发现实际上真正的循环只有for i in range(10)而外面的for num in nums仅仅是实现了函数内外的切换,并没有新增循环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如何使用生成器来修改代码呢实际上你几乎只需要把return 列表改成yield 每一个元素即可:

如果伱开启 PyCharm 调试模式,你会发现数据的流向是这样的:

整个过程就像是一条流水线一样,数据一条一条地进行处理和存档不需创建额外的列表,有多少条数据就循环多少次不做多余的循环。

只要你进去不作格式化、删除、偅装等危险操作那么是没有问题的不会覆盖,拔下后还是原来的系统

题外话:没看懂“进入下载的win7镜像系统会不会覆盖原来的系统?”


我想你的意思大概就是进的那个PE系统吧还是用Ghost浏览器打开后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o such file o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