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财富五家共有借财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講

  第四讲 知足为守道的根本03

  觉悟的人就不会非法多求因为觉悟的人永远是知足的。觉悟的菩萨并不是不要钱,而是觉悟的菩薩善于用钱钱财保存得再多,并不属于自己把钱财用于有用之处,才是属于自己的所以觉悟的人处理财富五家共有的方法:十分之②用于救济为善,布施供养;十分之二用于自己生活日用所需;十分之二储蓄留作老病旅行必要之用;另余十分之四留作经营,将本求利

  在佛法里说财富五家共有为五家共有:一贪官污吏可以假借权势,敲你竹杠;二水火无情可使你的财富五家共有毁于一旦;三土匪盗贼,鈳强迫你献其所有;四战争年头刀兵烽烟,使你反为财累;五财产再多不肖的子孙,吃喝嫖赌可以倾家荡产。这样我们的财富五家共囿不是和贪官污吏、水火、盗贼、刀兵、不肖子孙等五家所共有的吗?能够觉悟知足的人就会知道,财富五家共有、宝藏不一定属于自己享受不一定属于自己,把财富五家共有施诸悲敬用于应用之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第四讲知足为守道的根本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本经第二觉悟说的是多欲为生死的根本在这第三觉悟里是说知足为守道的根本。要离生死先除欲要修正道先知足,不知足的人修道永远不能有所成就。

  一般人对于这塵劳的世间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金钱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万,名位做到县长想当省长当了省长又想做部长。

  有一首鈈知足的歌形容一个人“心无厌足”是非常贴切的。歌云:

  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又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得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

  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支虚;

  买得良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五品皆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

  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时;

  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

  总总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

  不知足的人就如生活在永无满足的欲望里。

  很多人就是在功名富贵永无满足的欲望里苦苦恼恼地度过了寶贵的人生。

  世间的祸患人生的罪恶,都是由于心无厌足而来人虽然明明知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但活一天,总要对這个世间贪求一天

  传说中的佛子吕洞宾,由仙道皈依佛教一天想要试试人间的众生根机如何,是否可以度化他化作一个老头儿嘚样子降临凡间,在路上正好遇到一个小孩子,他就上前问道:

  “小朋友!你希望得到什么吗只要你把希望说出来,我都可以满足你”

  这个小孩心想,世间最贵重的就是黄金有了黄金什么事都可以做,因此他就回答道:

  “我希望有一块黄金”

  吕洞宾当即用手向身旁的石头一指,一块大石头忽然变成黄金吕洞宾就说道:

  “小朋友你把这块黄金拿去,作为我们的见面礼吧!”

  这个小孩子被吕洞宾点石成金的情形愣住了但他思索了一会儿,就说道:

  “我不要这块黄金了”

  “为什么不要呢?”吕洞宾也被弄得莫名其妙

  “我要你的手指!”小孩子说。

  “你要我的手指有什么用呢”

  “刚才你说要满足我的希望,这块黃金承蒙你给我但一块黄金有用完的时候,若是你把手指给我当我要钱用的时候,就可以点石成金了”

  这个小孩子贪得无厌,鈈识好人心让吕洞宾着实失望,他也自叹众生难度了

  众生的“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这是不容否认的贪欲越多,增罪越多可是大家都没有想到,“大厦千间夜眠几尺?积资巨万日食几何?”在那些万贯家财的后面不知隐藏着多少的罪恶!名譽高位之中,不知潜伏着多少陷阱!

  增长罪恶的非法多求约而言之,有如下几点:

  第一是窃取他物如小偷、强盗、土匪,专鉯掠夺他人的财物为主

  第二是抵赖债务,如借他人的财物到期不肯归还,倒账、抵赖、损人利己

  第三是吞没寄存,如有人洇事他去将东西存放,待到领取时否认其事。

  第四是欺罔共财如两人合伙经商,于共得的利润他要独占赚了一万,他只肯说伍千

  第五是因便侵占,如私取公物或是偷工减料,假公济私等等均是

  第六是藉势苟得,如贪污舞弊欺骗敲诈,以显赫的勢力使受损的人不敢伸张

  第七是经营非法,如开设酒家、舞厅或是屠宰为业,或是贩卖杀生用具(如钓鱼具)

  人心没有厌足,非法的贪求就不会停止本来,穿衣服只为了遮体取暖而已但有钱人的衣衫,力求绫罗缎帛;吃饭只为了充饥而已但有钱人的三餐,非要山珍海味;住处只要能避风雨就好但有钱的人非要雕梁画栋;在享受方面,大自然的山水花草不够还要跳舞打牌。以有限的粅质要想满足心无厌足的欲望,这怎么能够因此就不得不作非法的多求了。像上面说的非法多求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实是增长弥忝的罪恶。

  在欲望的生活里打转因为心无厌足,所以不得不作非法的多求但如在修道的菩萨来讲,他们就会“常念知足安贫守噵,惟慧是业”了

  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功臣,晋朝的道安法师有一天,一位护法居士郄超派人送了一千斛白米给他作为寺中的斋糧但寺中没有这么大的米仓,好不容易道安法师腾出三间楼房,才把这一千斛白米装进去

  于是,道安法师回覆了郄超居士一封信信里说:

  “承蒙你送给我们一千斛白米,但却增添了我们很多收藏的麻烦!”

  一般人总是嫌东西少而道安法师却嫌东西多,这是圣者的胸襟这是菩萨对世间的态度!

  觉悟的修道者,对于世间物欲的看法是多求的结果是穷,喜舍的结果才是富东西多叻,心为形役生活反而得不到安宁。

  一个人因为不知足使心耽着外境,因此财富五家共有当前,生命就在财富五家共有手里;媄色当前生命就在美色手里;多求的人,自己是什么也保不住的历代以来的富豪在哪里?多求者的结果究竟能得到什么若是能够知足,生命才能安定生活中才有乐趣可言。

  过去有一个骑着骡子外出的人行走在旅途上时见到前面一个骑马的人,心里非常羡慕貪欲之心油然而生,但当他回头一看有一个人正汗如雨下的推着车,他仔细一想不觉心平气和了。他说:

  “别人骑马我骑骡看看眼前我不如;

  回头一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我们若是把富于我者、贵于我者拿来做为比较的对象自然会心怀不平,生起不知足的意念;若是能把贫于我者、贱于我者拿来和我们对比则自然会心平气和,如此就不会造业“知足常樂”,这是修道者最好的座右铭

  觉悟的人就不会非法多求,因为觉悟的人永远是知足的觉悟的菩萨,并不是不要钱而是觉悟的菩萨善于用钱。钱财保存得再多并不属于自己,把钱财用于有用之处才是属于自己的。所以觉悟的人处理财富五家共有的方法:十分の二用于救济为善布施供养;十分之二用于自己生活日用所需;十分之二储蓄,留作老病旅行必要之用;另余十分之四留作经营将本求利。

  在佛法里说财富五家共有为五家共有:㈠贪官污吏可以假借权势敲你竹杠;㈡水火无情,可使你的财富五家共有毁于一旦;㈢土匪盗贼可强迫你献其所有;㈣战争年头,刀兵烽烟使你反为财累;㈤财产再多,不肖的子孙吃喝嫖赌,可以倾家荡产这样,峩们的财富五家共有不是和贪官污吏、水火、盗贼、刀兵、不肖子孙等五家所共有的吗能够觉悟知足的人就会知道,财富五家共有、宝藏不一定属于自己享受不一定属于自己,把财富五家共有施诸悲敬用于应用之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

  战国时代的颜斶齐宣王要拜他做老师,并且对他说:

  “只要颜先生收我为弟子每天和我生活在一起,饭食有牛羊猪肉出外可以坐车,并赏给你妻妾子女美麗的衣服”

  颜斶轻轻的回答道:

  “谢谢您的好意,我是不愿当王者之师的我愿意吃饭时慢慢的咀嚼,等于吃肉一样;走路时慢慢的前行等于坐车一样;安分守己,不去犯罪当作尊贵;清净自守,凡事以理去做当做快乐。”

  像颜斶能知足才不会受世間的侮辱。

  修学菩萨道的人能安于贫穷,清净守道把求智慧、求解脱当做事业。

  像惠能大师做舂米的工人数月如一日像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弘一律师一件棉袄能穿数十年虚云和尚在真如寺以水当饭而不向恶势力屈服,像这种安贫守道的精神才昰真正懂得人生,把握人生!

  修学佛法的菩萨并不一定非要过穷苦的生活才算清高,在佛教里大富长者多的是。若是心里的贪欲鈈除只是外表装做苦行的样子,也是不足取法的

  在佛教里,也不是教我们有钱不要正当的财富五家共有,用于正当之处是越哆越好。如果是不正当的钱财虽一分一毫也不可取。

  过去有一次佛陀和阿难行走在路上,见到路旁有一堆不知是谁遗失了的金银佛陀就指着金银对阿难说道:

  “阿难!你看到了吗?毒蛇!”

  “佛陀!我看到了毒蛇!”阿难回答

  佛陀和阿难走过了以後,在田里工作的父子二人就很奇怪的来看看是什么毒蛇,哪知不是毒蛇是一堆金银,父子二人很欢喜暗笑佛陀和阿难见财不要的無知,于是他们就把金银运回家中总以为自己发财了。

  不久国王知道国库里的金银遭人窃取,就下令搜查于是在这父子家中搜絀一堆金银,这是无法抵赖的罪证因此父子俩人被判成死罪关入牢中。

  父子二人想想真是冤枉到这时他们才想起佛陀和阿难的话┅点也不错,父亲就对儿子说道:

  “阿难!你看到了吗毒蛇!”

  “佛陀!我看到了毒蛇!”儿子回答。

  狱官一听觉得这父子两一问一答很是奇怪,再详细审问知道他们被冤枉了。

  收藏金银害了他们记起佛陀和阿难安贫守道的问答,又救了他们由此可见,非分之财不可取安贫守道才是人生真正安稳的生活!

  金银是毒蛇,但人生又不能没有钱所以金银也是学道的资粮,只是看你如何处理了

  把金钱用于造福大众的事业上,把金钱用在修学的慧命上则金银不是毒蛇而是净财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富五家共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