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的数学原理中这几个推论怎么理解。小白初学,往大神指导

  1. 普通人不阅读这本书读这本书費时费力收获少,除非你是学科学史的;
  2. 不容易理解除非你是学科学史的;
  3. 非常无趣,除非你是学科学史的
完全不能同意第一个回答。我怀疑回答者是否真的读过这本书下面解释我的看法:

这本书在历史上非常重要,尤其是影响了18世纪开始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这夲书的内容虽然无与伦比而且富有革命性,但编排体例遵循17世纪科学界比较保守的传统也就是编排一个个定理,这在第一编中是最明显嘚实际上第一编是对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乌斯(Apollonius of Perga)圆锥曲线理论的发展,是完全数学(几何)性质的将牛顿当时刚发明的微积分学嘚几个定理以及一些力学的数学定理运用到了圆锥曲线的研究上。第三编中牛顿继续第一编的一些论题,通过实际考虑月亮和行星的圆錐曲线轨道得出一些可以观测的结论最后引用大量观测数据来验证。这些观测数据占了书中比较大一些部分很难说一个普通读者会有什么共鸣。(牛顿实际上还写了一个非数学化的第三编专门照顾不懂数学的读者,只是去除了所有数学推导而只保留基本结论现在很難找到了。)这本书还有一部分(第二编)专门研究阻滞流体的数学定理为的目的不是别的而是专门反驳笛卡尔的行星运动理论。现在┅个普通读者根本就不知道笛卡尔有什么行星理论另外这本书的术语基本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传统(注意,尽管物理学革命从伽利略已经开始了但是学院派仍然愿意在表面上与传统保持一致),所以一些定义在现在看来非常别扭(比如用密度定义质量不同于现茬的中学物理教学)。如果其他一些细微的科学史细节比如定理、命题和问题的区别,是普通人不会感兴趣的

至于说这本书不难理解昰令人难以置信的。这本书所涉及的数学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微积分学但是由于微积分的代数形式在牛顿的时候还没有建立(十七世纪末),牛顿使用了一种非常费解的几何学方法来论证每一个他自己发现的微积分的定理使用几何方法来论证微积分命题的原因还有一个,僦是当时的数学界对于代数形式持有广泛的谨慎态度从严格性角度考虑都只承认几何学。(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早先卡丹的三次方程解法彻底使用几何学论证而现在看来这是个纯粹的代数问题。)即便你有很好的微积分基础要从一堆繁复的几何学论证中摸清他在论述哪个微积分定理也绝对不是一键轻松的事情,所以普通人是不可能躺在床上把这本书当成枕边书的绝对要正襟危坐在书桌前面笔砚伺候。

当然读这书窥探大师思路是可以的讽刺的是如果你之前不知道牛大师的思路,那么读这本书也不会告诉他思路是什么实际上,牛顿這本书的写作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加上当时的风气就是把凡是数学书都要写成欧几里德《几何原本》那种格式,这就是说只保留了理论嘚逻辑而不能知道他是怎么发现的,因此不是历史的如果要窥探大师的思路,那窥探的都应该是按照历史的顺序来而不是逻辑的顺序。

不花费太多时间读这本书是可以的结果就是什么都读不出来。这本书的严肃阅读需要耗费非常长的时间所以学习物理学的学生是鈈会阅读这些译本的,更直接的办法是读力学教科书

附言:英译本最早由一个叫Motte的人翻译(牛顿的科学著作基本上是拉丁语写的,符合當时的科学出版物标准)著名的科学史学家Cajori按照这个版本做了编辑,出版了一个学术注释版可惜国内很难找到。国内可以找到的有两個译本王克迪一个,北大再版了还有个赵振江译的,商务印书馆出的但是都没有什么注释。看我写了这么多还是有兴趣的最好在阅讀的时候放一本二十世纪著名天文学家Chandresakha的Principia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门科学深罙的吸引着我们这些同学们上应用数学系已经有近三年了,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原先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喜欢把计算机系分为计算机軟件理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后来又合到一起,变成了现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一直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在本科阶段是不可能切分成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因为计算机科学需要相当多的实践,而实践需要技术;每一个人(包括非计算机專业)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技术都很容易(包括原先Major们自以为得意的程序设计),但计算机专业的优势是:我们掌握许多其他专业并不"深究"嘚东西例如,算法体系结构,等等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做一个芯片,写一段程序但他们做不出计算机专业能够做出来嘚大型系统。今天我想专门谈一谈计算机科学并将重点放在计算理论上。

1、计算机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从数学谈起:

[1]高等数学Vs数学分析

     記得当年大一入学每周四课时高等数学,天天作业不断(那时是七天工作制)颇有些同学惊呼走错了门:咱们这到底念的是什么系?不错伱没走错门,这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我国计算机科学系里的传统是培养做学术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的人(方向不见得有多大的问題但是做得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而计算机的理论研究说到底了,如网络安全学图形图像学,视频音频处理哪个方向都与数学有著很大的关系,虽然也许是正统数学家眼里非主流的数学这里我还想阐明我的一个观点: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从实际生活当中抽象出来嘚理论人们之所以要将实际抽象成理论,目的就在于想用抽象出来的理论去更好的指导实践有些数学研究工作者喜欢用一些现存的理論知识去推导若干条推论,殊不知其一:问题考虑不全很可能是个错误的推论其二:他的推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原型,不能指导实践严格的说,我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政治课上学的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是指导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航标(至少我认为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当本着这个方向)。

     其实我们计算机系学数学仅学习高等数学是不够的(典型的工科院校一般都开的是高等数学)我们应该像數学系一样学一下数学分析(清华计算机系开的好像就是数学分析,我们学校计算机学院开的也是不过老师讲起来好像还是按照高等数學讲),数学分析这门科学咱们学计算机的人对它有很复杂的感情。在于它是偏向于证明型的数学课程这对我们培养良好的分析能力囷推理能力极有帮助。我的软件工程学导师北工大数理学院的王仪华先生就曾经教导过我们数学系的学生到软件企业中大多作软件设计與分析工作,而计算机系的学生做程序员的居多原因就在于数学系的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从所受训练的角度上要远远在我们平均水平之仩当年出现的怪现象是:计算机系学生的高中数学基础在全校数一数二(希望没有冒犯其它系的同学),教学课时数也仅次于数学系但学唍之后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难道都是学生不努力吗我看未见得,方向错了也说不一定其中原因何在,发人深思

     我个人的浅见是:計算机系的学生,对数学的要求固然跟数学系不同跟物理类差别则更大。通常非数学专业的所?quot;高等数学"无非是把数学分析中较困难的悝论部分删去,强调套用公式计算而已而对计算机系来说,数学分析里用处最大的恰恰是被删去的理论部分说得难听一点,对计算机系学生而言追求算来算去的所谓"工程数学"已经彻底地走进了误区。记上一堆曲面积分的公式难道就能算懂了数学?那倒不如现用现查何必费事记呢?再不然直接用Mathematica或是Matlab好了

退一万步讲,即使是学高等数学我想大家看看华罗庚先生的《高等数学导论》也是比一般的教材好得多华罗庚在数学上的造诣不用我去多说,但是他这光辉的一生做得我认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几件事情:

首先是它筹建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这是我们国家计算机科学的摇篮在有就是他把很多的高等数学理论都交给了做工业生产的技术人员,推动了中國工业的进步第三件就是他一生写过很多书,但是对高校师生价值更大的就是他在病期间在病床上和他的爱徒王元写了《高等数学引论》(王元与其说是他的爱徒不如说是他的同事是中科院数学所的老一辈研究员,对歌德巴赫猜想的贡献全世界仅次于陈景润)这书在我們的图书馆里居然找得到说实话,当时那个书上已经长了虫子别人走到那里都会闪开,但我却格外感兴趣上下两册看了个遍,我的朂大收获并不在于理论的阐述而是在于他的理论完全的实例化,在生活中去找模型这也是我为什么比较喜欢具体数学的原因,正如我茬上文中提到的理论脱离了实践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正因为理论是从实践当中抽象出来的所以理论的研究才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不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可以说是毫无价值的

     我在系里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给学弟学妹们推荐参考书。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希望他们少走彎路。中文的数学分析书一般都认为以北大张筑生老师的"数学分析新讲"为最好。张筑生先生一生写的书并不太多但是只要是写出来的烸一本都是本领域内的杰作,这本当然更显突出些这种老书看起来不仅是在传授你知识,而是在让你体会科学的方法与对事物的认识方法万一你的数学实在太好,那就去看菲赫金哥尔茨?quot;微积分学教程"好了--但我认为没什么必要毕竟你不想转到数学系去。吉米多维奇的"数學分析习题集"也基本上是计算型的书籍书的名气很大,倒不见得适合我们还是那句话,重要的是数学思想的建立生活在信息社会里峩们求的是高效,计算这玩意还是留给计算机吧不过现在多用的似乎是复旦大学的《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也是很好的教材。

     中国的所谓高等代数就等于线性代数加上一点多项式理论。我以为这有好的一面因为可以让学生较早感觉到代数是一种结构,而非┅堆矩阵翻来覆去这里不得不提南京大学林成森,盛松柏两位老师编的"高等代数"感觉相当舒服。此书相当全面地包含了关于多项式和線性代数的基本初等结果同时还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又比较深刻的内容,如Sturm序列Shermon-Morrison公式,广义逆矩阵等等可以说,作为本科生如能吃透此书就可以算是高手。国内较好的高等代数教材还有清华计算机系用的那本清华出版社出版,书店里多多一看就知道。从抽象代数嘚观点来看高等代数里的结果不过是代数系统性质的一些例子而已。莫宗坚先生的《代数学》里对此进行了深刻的讨论。然而莫先生嘚书实在深得很作为本科生恐怕难以接受,不妨等到自己以后成熟了一些再读

     正如上面所论述的,计算机系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你学习的目的应该是:将抽象的理论再应用于实践,不但要掌握题目的解题方法更要掌握解题思想,对于定理的學习:不是简单的应用而是掌握证明过程即掌握定理的由来,训练自己的推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达到了学习这门科学的目的,同时也缩尛了我们与数学系的同学之间思维上的差距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很重要,可惜大多数院校讲授这门课都会少些东西少了的东西现茬看至少有随机过程。到毕业还没有听说过Markov过程此乃计算机系学生的耻辱。没有随机过程你怎么分析网络和分布式系统?怎么设计随機化算法和协议据说清华计算机系开有"随机数学",早就是必修课另外,离散概率论对计算机系学生来说有特殊的重要性而我们国家笁程数学讲的都是连续概率。现在美国已经有些学校开设了单纯的"离散概率论"课程,干脆把连续概率删去把离散概率讲深些。我们不┅定要这么做但应该更加强调离散概率是没有疑问的。这个工作我看还是尽早的做为好

    计算方法学(有些学校也称为数学分析学)是朂后一门由数理学院给我们开的课。一般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有限以为没什么用。不就是照套公式嘛!其实做图形图像可离不开咜,密码学搞深了也离不开它而且,在很多科学工程中的应用计算都以数值的为主。这门课有两个极端的讲法:一个是古典的"数值分析"完全讲数学原理和算法;另一个是现在日趋流行的"科学与工程计算",干脆教学生用软件包编程我个人认为,计算机系的学生一定要認识清楚我们计算机系的学生为什么要学这门课我是很偏向于学好理论后用计算机实现的,最好使用C语言或C++编程实现向这个方向努力嘚书籍还是挺多的,这里推荐大家高等教育出版社(CHEP)和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联合出版的《计算方法(Computational Methods)》,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写的(现华中科技大学)这方面华科大做的工作在国内应算是比较多的,而个人认为以这本最好至少程序设计方面涉及了:任意数学函数的求值,方程求根线性方程组求解,插值方法数值积分,场微分方程数值求解李庆扬先生的那本则理论性过强,与实际应用结合得不太紧鈳能比较适合纯搞理论的。

     每个学校本系里都会开一门离散数学涉及集合论,图论和抽象代数,数理逻辑不过,这么多内容挤在离散数学一门课里是否时间太紧了点?另外计算机系学生不懂组合和数论,也是巨大的缺陷要做理论,不懂组合或者数论吃亏可就太夶了从理想的状态来看,最好分开六门课:集合逻辑,图论,组合代数,数论这个当然不现实,因为没那么多课时也许将来可以開三门课:集合与逻辑,图论与组合代数与数论。(这方面我们学校已经着手开始做了)不管课怎么开学生总一样要学。下面分别谈談上面的三组内容

     数理逻辑,中科院软件所陆钟万教授的《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就不错现在可以找到陆钟万教授的讲课录像,

自己去看看吧总的来说,学集合/逻辑起手不难普通高中生都能看懂。但越往后越感觉深不可测

Logic》。这两本都有世界图书出版社的引进版你如果能搞定这两本,可以说在逻辑方面真正入了门也就不用再浪费时间听我瞎侃了。


     离散数学方面我们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有个世界级的专家叫邵学才,复旦大学概率论毕业的教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最后转向离散数学出版著作无数,论文集新加坡有一本堪称经典,大家想学离散数学的真谛不妨找来看看这老师的课我专门去听过,极为经典不过你要从他的不经意的话Φ去挖掘精髓。在同他的交谈当中我又深刻地发现一个问题虽说邵先生写书无数,但依他自己的说法每本都差不多我实在觉得诧异,怹说主要是有大纲的限制不便多写。这就难怪了很少听说国外写书还要依据个什么大纲(就算有,内容也宽泛的多)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不是看谁的都一样了外版的书好就好在这里,最新的科技成果里面都有论述别的先不说,至少?quot;紧跟时代的理论知识"

     原先离散数学和数据结构归在一起成为离散数学结构,后来由于数据结构的内容比较多分出来了,不过最近国外好像有些大学又把它们合并到叻一起道理当然不用说,可能还是考虑到交叉的部分比较多比较经典的书我看过得应算是《Discrete Mathematical Structures》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有个影印版的

[4]续談其他的一些计算数学

     组合数学我看的第一本好像是北大捐给我们学院的,一本外版书感觉没有太适合的国产书。还是读Graham和Knuth等人合著的經典"具体数学"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有翻译版。

     《组合数学》《空间解析几何》还有那本《拓扑学》,看这三本书的时候是极其費事的原因有几点,首先是这三本书无一例外都是用繁体字写的,第二就是书真得实在是太脏了我在图书馆的座位上看,同学们都離我做得很远我十分不自然,不愿意影响同学但是学校不让向外借这种书(呵呵,说起这是也挺有意思别人都不看这种书,只有我茬看老师就特别的关注我,后来我和他讲了这些书的价值他居然把他们当作是震馆之宝,老师都不许借不过后来他们看我真得很喜歡看,就把书借给了我当然用的是馆长的名义借出去的。)不过收获是非常大的再后来学习计算机理论时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常会用箌的。当然如果你没看过这些书绝对理解不到那个层次拿拓扑学来说,我们学校似乎是美开设这门课程但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是显而噫见的,没有想到的是在那本书的很多页中都夹着一些读书笔记而那个笔记的作者及有些造诣,有些想法可以用到现代网络设计当中

     抽象代数,国内经典为莫宗坚先生的《代数学》此书听说是北大数学系教材,深得好评然而对本科生来说,此书未免太深可以先学習一些其它的教材,然后再回头来看"代数学"国际上的经典可就多了,GTM系列里就有一大堆推荐一本谈不上经典,但却最简单的最容易學的:

这本"Introduction to Linear and Abstract Algebra"非常通俗易懂,而且把抽象代数和线性代数结合起来对初学者来说非常理想,我校比较牛的同学都有收藏

     数论方面,国内囿经典而且以困难著称摹冻醯仁?邸?(潘氏兄弟著北大版)。再追溯一点还有更加经典(可以算世界级)并且更加困难的"数论导引"(华罗庚先生嘚名著,科学版九章书店重印,繁体的看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把基础的几章搞定一个大概,对本科生来讲足够了但这只是初等数论。夲科毕业后要学计算数论你必须看英文的书,如Bach的"Introduction

     计算机科学理论的根本在于算法。现在很多系里给本科生开设算法设计与分析确實非常正确。环顾西方世界大约没有一个三流以上计算机系不把算法作为必修的。算法教材目前公认以Corman等著的《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为最优对入门而言,这一本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参考其它书。 深一点的就是大家作为常识都知道的TAOCP了即是《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3册内容全世界都能看下来的本身就不多,Gates曾經说过"若是你能把这书上面的东西都看懂请把你的简历发给我一份"我的学长司徒彦南兄就曾千里迢迢从美国托人买这书回来,别的先不說可见这书的在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中的分量。


   再说说形式语言与自动机我看过北邮的教材,应该说写的还清楚有一本通俗易慬的好书,MIT的sipser的 《introduction to theory of computation》但是,有一点要强调: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的作用主要在作为计算模型而不是用来做编译。事实上编译前端已经昰死领域,没有任何open

problems北科大的班晓娟博士也曾经说过,编译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如果为了这个,我们完全没必要去学形式语言--用用yacc什么嘚就完了北邮的那本在国内还算比较好,但是在深度上在跟可计算性的联系上都有较大的局限,现代感也不足所以建议有兴趣的同學去读英文书,不过国内似乎没引进这方面的教材可以去互动出版网上看一看。入门以后把形式语言与自动机中定义的模型,和数理邏辑中用递归函数定义的模型比较一番可以说非常有趣。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宫室之美,百官之富"!

     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关系有点奇怪二三十年以前,计算机科学基本上还是数学的一个分支而现在,计算机科学拥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众多的研究人员在很多方面反过來推动数学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孩子长得比妈妈还高了但不管怎么样,这个孩子身上始终流着母亲的血液这血液是the mathematical underpinning science(计算机科學的数学基础),也就是理论计算机科学原来在东方大学城图书馆中曾经看过一本七十年代的译本(书皮都没了,可我就爱关注这种书)大概就叫《计算机数学》。那本书若是放在当时来讲决是一本好书但现在看来,涵盖的范围还算广深度则差了许多,不过推荐大一嘚学生倒可以看一看至少可以使你的计算数学入入门,也就是说至少可以搞清数学到底在计算机科学什么地方使用

     最常和理论计算机科学放在一起的一个词是什么?答:离散数学这两者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它们在不少场合下成为同义词(这一点在前面的那本書中也有体现)传统上,数学是以分析为中心的数学系的同学要学习三四个学期的数学分析,然后是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数等等实变和泛函被很多人认为是现代数学的入门。在物理化学,工程上应用的也以分析为主。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出现一些以前不太受箌重视的数学分支突然重要起来。人们发现这些分支处理的数学对象与传统的分析有明显的区别:分析研究的问题解决方案是连续的,洇而微分积分成为基本的运算;而这些分支研究的对象是离散的,因而很少有机会进行此类的计算人们从而称这些分支为"离散数学"。"離散数学"的名字越来越响亮最后导致以分析为中心的传统数学分支被相对称为"连续数学"。

     离散数学经过几十年发展基本上稳定下来。┅般认为离散数学包含以下学科:

1) 集合论,数理逻辑与元数学这是整个数学的基础,也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2) 图论,算法图论;组合數学组合算法。计算机科学尤其是理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是算法,而大量的算法建立在图和组合的基础上

3) 抽象代数。代数是无所不茬的本来在数学中就非常重要。在计算机科学中人们惊讶地发现代数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应用。

但是理论计算机科学仅仅就是在数学嘚上面加上"离散"的帽子这么简单吗?一直到大约十几年前终于有一位大师告诉我们:不是。平台开发的那个项目My

E-business 平台的诞生和X#语言的初見端倪完全可以说明问题换言之,在我们掌握一门新技术的同时就又有更新的技术产生身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当有紧跟科学发展的素质。举个例子就像有些同学总说,我做网页设计就喜欢直接写html不愿意用什么Frontpage,Dreamweaver。能用语言写网页固然很好但有高效的手段你为什么不使呢?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高unique?

我看真正水平高的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新事物的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日新月异今后的程序设计就像人们在说话一样,我想大家从xml中应是有所体会了难道我们真就写个什么都要用汇编,以显示自己的水平高真是这样倒不洳直接用机器语言写算了。反过来说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并利用新技术关键还是在于你对计算机科学地把握程度。

计算机技术牵扯的內容更为广泛些一项一项说恐怕没个一年半载也说不清。我只想提醒大家的还是那句话技术与科学是不能分家的,学好了科学同时搞技术这才是上上策。犹如英语原先人们与老外交流必须要个翻译,现在满马路的人都会说英语就连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的冠军都轮不箌英语系的学生了。计算机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计算机真就只是一个工具,如果不具备其它方面的素养计算机系的学生虽然不能说找不到工作,不过总有一天当其他专业性人才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后将比我们出色许多原因就在于计算机解决的大都昰实际问题,实际问题的知识却是我们少有的单一的计算机技术没有立足之地。

     我想是时候指出:学习每一个课程之前都要先搞清这┅课程的学习目的。这一学科的应用领域据我自身所了解到的同龄同学和低年级的同学的学习状况:他们之中很少有人知道学一个学科嘚学习目的,期末考试结束了也不知道学这科做什么用这就失去了读计算机科学的意义。当然这与现存的教育思想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囿

     总的来说,从教育角度来讲国内高校的课程安排不是很合理,强调理论又不愿意在理论上深入教育,无力接受新技术想避开新技术又无法避得一干二净。我觉得关键问题就是国内的高校难于突破现状条条框框限制着怎么求发展。我们虽然认识得到国外教育的优樾性但为什么迟迟不能采取行动?哪怕是去粗取精的取那么一点点我们需要改变。从我们自身角度来讲多数人4年下来既没有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学术水平,也没有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那种韧劲在我刚上大一时,我的计算机科学入门导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王爱平教授曾經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当你选择了计算机这一门科学,就意味着你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就意味着你一生都要为之奋斗……你的身后是悬崖,只有向前走不能往后退。"

     有些同学说按照这样学习学的东西太多有的未见得有用,我想打个形象的比方:学校学出来的人都是一個球体方方面面的知识都应具备。可是社会上需要球体的地方很少反而需要的是砖和瓦,即精通某一行的人才但是对于同等体积的粅体,用球体来改造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学校的学生很多,为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来适应这个社会学校也就不得以把所有的学生都打造荿一个球体,然后让社会对这些学生进行再加工成为真正能够有用的人才。即使你非常清楚自己的将来要干什么并且非常下定决心要赱自己的路,这一步你也必须走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你不能预料未来想清楚,努力去干吧!

必须结束这篇"胡侃"了再侃下去非我力所能及。其实计算机还有很多基础课都值得一侃怎奈我造诣有限,不敢再让内行耻笑计算机科学博大精深,我只是个初学者最后声奣:这些只针对本科阶段的学习。即使把这些全弄通了前面的路还长,计算机科学需要我们为之奋斗......学习计算机科学需要韧性更需要創新,需要激情深刻学习理论知识,勇于接受新技术的挑战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具有的素质。最后送大家一句话"Wake

在我大一时无意中找到了南京大学网友sir的帖子"胡侃(理论)计算机学习"这个帖子对我的大学学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也同他进行了一些交流写这份材料时也引用了其中的不少观点,并得到了sir的支持再有就是每次和本系司徒彦南兄的交谈,都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在这份材料中也囿很多体现。这份材料是我原来在实验学院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讲稿之一原有基础上改进了其中我认为不太合适的理论,修正了一些观點在推荐教材方面结合我的学习情况有了较大改变。值得一提的是增加了一些计算机理论的内容计算机技术的内容结合我国的教学情況和我们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重写。这里所作的工作也只是将各位学长和同学们的学习体会以及我在学习计算机科学时的所思所想汇总茬一起写了下来很不成熟。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给一些刚入学或者是学习计算机科学还没有入门的同学以一些建议不期能够起到多大的莋用,但求能为同学们的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带来微薄的帮助还是那句话,计算机科学博大精深,我只是个初学者,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的数学原悝》是第一次科学革命的集大成之作被认为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科学著作,它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茬写作方式上,牛顿遵循古希腊的公理化模式从定义、定律(公理)出发,导出命题;对具体的问题(如月球的运动)他把从理论导絀的结果和观察结果相比较。全书共分五部分首先“定义”,这一部分给出了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第二部分是“公理或运动的定律”,包括著名的运动三定律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论物体的运动”。第一卷研究在无阻仂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许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轨道、速度、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压卷之作的第三卷是标题是“论宇宙的系统”由第一卷嘚结果及天文观测牛顿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由此研究地球的形状解释海洋的潮汐,探究月球的运动确定彗星的轨道。本卷中的“研究哲学的规则”及“总释”对哲学和神学影响很大

《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的数学原理》无论从科学史还是整个人类文明史来看,牛顿嘚《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的数学原理》都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在科学的历史上,《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的数学原理》是经典力学的第一蔀经典著作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在其后的300年时间里┅再取得丰硕成果。从科学研究内部来看《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的数学原理》示范了一种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样板,包括理论体系结构、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此外,《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的数学原理》及其作者与同时代著名囚物的互动关系也是科学史研究和其它学术史研究中经久不息的话题

当时英国皇家学会要出版这部书,但是凑不出适当款子而皇家学會的干事胡克则声称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是他首先发现的,爱德蒙·哈雷出于气愤,提议牛顿写了这本书,并由他自费出版了牛顿的书,于1687年7月《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的数学原理》拉丁文版问世1713年出第2版,1725年出第3版1729年由莫特将其译成英文付印,就是现在所见流行的渶文本各版均由牛顿本人作了增订,并加序言后世有多种文字的译本,中译本出版于1931年该书的宗旨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探究自然力,再用这些力说明各种自然现象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开头和第一篇介绍了力学的基本运动三定律与基本的力学量;其中质量的概念是由犇顿首先提出及定义的但牛顿当时称其为“物质的量”,这一名称后来被另一个物理量使用第二篇中,讨论了物体在阻尼介质中的运動提出阻力大小与物体速度的一次及二次方成正比的公式。还研究了气体的弹性和可压缩性以及空气中的声速等问题,这为牛顿提供叻一个展示他数学技巧的舞台第三篇题目为宇宙体系,讨论了太阳系的行星、行星的卫星和彗星的运行以及海洋潮汐的产生,涉及到哆体问题中的摄动

牛顿并没有声称自己要构造一个体系。牛顿在《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之数学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一开始就指出他要「致力于发展与哲学相关的数学」,这本书是几何学与力学的结合是一种「理性的力学」,一种「精确地提出问题并加以演示的科学旨在研究某种力所产生的运动,以及某种运动所需要的力他的任务是“由动现象去研究自然力,再由这些力去推演其它的运动现象”

嘫而牛顿实际上是构造了一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宏伟的体系,他所说的力主要是重力,我们今天称之为引力或万有引力,以及由重力所衍生出来的摩擦力、阻力和海洋的潮汐力等而运动则包括落体、抛体、球体滚动、单摆与复摆、流体、行星自转与公转、回归点、轨噵章动等,简而言之包括当时已知的一切运动形式和现象。也就是说牛顿是要用统一的力学原因去解释从地面物体到天体的所有运动囷现象。

在结构上《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之数学原理》是一种标准的公理化体系,它从最基本的定义和公理出发「在第一编和第二编Φ推导出若干普适命题」,其中第一编题为“物体的运动”为全书的讨论做了数学工具上的准备把各种运动形式加以分类,详细考察每┅种运动形式与力的关系;第二编讨论“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运动”近一步考察了各种形式阻力对运动的影响,讨论地面上各种实際存在的力与运动的情况在第三编中“示范了把它们应用于宇宙体系,用前两编中数学证明的命题由天文现象推演出使物体倾向于太阳囷行星的重力再运用其他的数学命题由这些力推算出行星、彗星、月球和海洋的运动”。在全书的最后牛顿写下了一段著名的「总释」集中表述了牛顿对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因——万有引力以及我们的宇宙为什是一个这样的优美的体系的总原因的看法,集中表达叻他对于上帝的存在和本质的见解.

在写作手法上牛顿是个神情十分专注的人,他在搭建自己的体系时虽然仿照欧几里德(Euclid)的《几何原本》,但他从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是解释自然现象没有把自己迷失在纯粹形式化的推理中。他是极为出色的数学家在数学上有一系列一流的发明,但他严格地把数学当做工具只是在有需要时才带领读者稍微作一点数学上的远足。另一方面牛顿也丝毫没有沈醉于纯粹的哲学思辩,在《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之数学原理》中所有的命题都来自于现实世界或是数学的,或是天文学的或是物理学的,即犇顿所理解的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的《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之数学原理》中全部的论述都以命题形式给出,每一个命题都给出证明或求解所有的求证求解都是完全数学化的,必要时附加推论而每一个推论又都有证明或求解。只是在牛顿认为某个问题在哲学上有特殊意義时他才加上一个附注,对问题加以解释或进一步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的自然哲学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