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出边击鼓舞蹈边舞蹈的三个舞蹈作品名称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跳丧舞嘚由来

跳丧舞又名跳丧鼓土家语叫“撒尔嗬”,是恩施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早在隋唐时期,土家先民就有“其父母初丧击鼓舞蹈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的习俗。据有关史料记载:“家有亲丧乡邻来吊,至夜不去曰伴亡。于柩旁击鼓舞蹈唱俚歌哀词。”这种祭祀歌舞在古代巴人后裔土家族的聚居区世代沿袭,千古不绝哪家死了老人,村民们闻讯而至通宵达旦,这叫“人死众家喪一打丧鼓二帮忙”,“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跳一夜丧鼓陪亡人”。这种丧葬习俗经过不断传承逐步演变为恩施土家族的跳丧舞。

跳丧舞的种类繁多按跳丧格局大致可分“四大步”、“待尸”、“么连嗬”、“摇丧”、“打丧”、“哭丧”等20多种类型。按模拟形象動作分有“凤凰展翅”、“”、“猛虎下山”、“虎抱头”、“牛擦痒”、“猴子爬岩”、“狗吃月”、“狗撒尿”、“燕儿衔泥”、“古树盘根”、“幺姑筛箩”、“耍五巾”、“风夹雪”、“滚身子”等。跳丧时锣鼓大作,鞭炮阵阵一人击鼓舞蹈叫歌,跳者围棺接歌而起脚跟鼓点鼓跟脚,跳者二至四人但女人不能跳丧。击鼓舞蹈者领唱对舞者和,多为高腔俚调边唱边舞。鼓声一起或高謌狂舞,或轻歌曼舞舞者头、肩、腰、臂、腿、脚尖、脚跟齐动作,跳着变化多姿的舞步有时掌鼓击锣二人坐唱,其余人唱和此名“坐丧歌”;有时掌鼓击锣二人坐唱,另二人边跳边唱此名“跳丧鼓”;有时四人围棺转圈,边跳边唱此名“转丧鼓”。

跳丧舞的曲調有“撒尔嗬”、“叫歌”、“摇丧”、“将军令”、“正宫调”、“一字词”、“节节高”、“螃蟹歌”等数十个曲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跳丧的唱腔分高腔、平调,节奏鲜明主要是6/8拍。跳丧有歌有舞舞的成分较重。舞蹈时整个舞场均随掌鼓人的鼓点和唱腔随時变换曲牌、节拍和舞姿。掌鼓者也通过鼓心、鼓边、鼓沿敲击出富于变化的鼓点边击鼓舞蹈边领歌,和歌而舞跳丧舞舞姿狂放,随著击鼓舞蹈者的指挥不时改变舞姿和节奏,激越时似山风呼啸张弛交替,古老质朴

跳丧舞从音乐、舞蹈到歌词内容,少有悲伤之感音乐高亢欢快,舞步健美勇武跳丧是“欢欢喜喜办丧事,热热闹闹陪亡人”只有“走顺头路”即的人才有享受跳丧的资格。如父母尚在而晚辈先去世除非已有儿女抱“灵牌”,否则是不能跳丧的

跳丧舞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有颂赞土家先民、回忆民族历史的;有反映先民图腾崇拜、渔猎活动的;还有歌唱死者生平事迹的前唐后汉的历史传奇、日常的生活趣事都是歌唱的题材。歌词多呈四句七言内容古朴。每唱完一首最后大家高声合唱一句“解忧愁噢”,表示为死者家里散忧愁

这就是土家人,即使面对死亡也要笑也要歌の舞之,让亡灵在快乐中飞升悼念在歌舞中飘溢,离别在超脱中激荡撒尔嗬是笑对生死的歌舞,土家族是笑对生死的民族

如今,跳喪舞已逐步从丧葬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颇具观赏性的土家族群众性舞蹈。跳丧舞是土家人民自己创造的艺术财富,形式多样多側面地展示了土家民族的风情习俗,它是土家民俗文化的奇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击鼓舞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