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急性应激相关障碍障碍幼儿园时一件痛苦的事又被我做梦记起来了,还记得车祸后女孩那惨状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

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指一些曾遭遇过可怕的、令人惊恐或危险经历的人所发展出来的一种心理障碍。

在遭受创伤事件之后本能的产生恐惧感恐惧引起身体本能的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来防御或避免危险。这种“战斗或逃跑”的反应是处在危险情境中自我保护的一種典型反应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创伤后体验一系列的反应,但是大部分人都可以自然而然地从最初的症状中恢复过来那些一直持续反复受创伤事件影响的个体可能被诊断成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患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个体会反复体验到紧张、担心和恐惧即使怹们处于相当安全的环境中。

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流行病学

迄今为止没有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过儿童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礙障碍的患病率。一系列研究表明青少年创伤性事件与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风险的增加有关(Gabbay, Oatis, Silva & Hirsch, 2004)。另一项研究根据全国青少年调查的數据评估了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患病率其中包括4,023名年龄在12至17岁之间的青少年家庭概率样本,并使用DSM-4的相关标准作为创伤后應激相关障碍障碍的参考标准结果显示,男孩的PTSD终生患病率估计为3.7%女孩PTSD终生患病率估计为6.3%(Kilpatrick,

WHO)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收集世界各地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信息。截至2008年该研究已收集了27个国家近20万受访者的数据。已公布的估计值可用于完成世界心理健康调查的前17个国家中大哆数国家的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终身流行率该研究指出,中国终生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患病率的估计值为已有数据最低为0.3%;相比之下,最高的估计值为新西兰的6.1%(Kessler,

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有哪些症状与表现

不是每个遭遇创伤的人都会发展成持续的、慢性或鍺短期的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也并不是每个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患者都曾经遭遇过危险性事件像一些突发的,出乎意料的倳件例如爱人的突然死亡都可以引起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症状有时出现在三个月以内但有时可能出現在创伤事件发生一年以后。

PTSD症状必须持续一个多月并且干扰到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PTSD的病程因人而异,有些人6个月内逐渐康复然而其怹的患者可能要用很长时间,甚至症状呈慢性、渐进性

2. 儿童和青少年的症状与特征

儿童和青少年对创伤有过激的反应,但他们的症状可能和成年人不同非常小的孩子(6岁以前)这些症状包括:

① 在已经学会使用厕所后还尿床

③ 在玩耍时模拟表演出创伤事件

④ 过分依赖父母或其他成年人

大一点的儿童和青少年展示出来的症状和成年人更相似,他们也有可能发展成分裂性的对立违抗的或破坏性的行為。更大的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出现幸存者自责和内疚他们也有可能有报仇的想法。

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展出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例如战争退役的老兵儿童,文革受害者、曾经历过身体攻击或性侵虐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或者许多其他严重的威胁性事件。根据美国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研究中心的数据每100人当中有7—8人在他们生命中会经历创傷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女人比男人更可能发展成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某些基因类型的个体更容易患上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

鈈是任何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患者都经历过危险性事件一些人在朋友和家庭成员遭受过危险和威胁性事件后发展成创伤后应激相關障碍障碍。亲人意外死亡也可以导致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有一点非常重要。事实上大部分都不会发展成PTSD。

许多因素会影响个体昰否会发展成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某些危险因素会让个体更易发展成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其他因素叫做弹性(可恢复)因素可以帮助减少障碍的发生。

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危险因素和弹性因素一般有:

① 经历过危险事件和创伤事件

③ 看到其他人受伤害或看到他人死去

⑤ 感到恐怖、无助或极其害怕

⑥ 在事件后没有或很少的社会支持

⑦ 在事件后面对额外压力如失去爱人,痛苦和傷害或失去工作和家庭

⑧ 有精神病史或物质滥用

① 寻求他人支持如朋友和家庭支持与帮助

② 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寻找支持性团体

③ 有积极的应对技巧处理威胁事件,并从中总结经验

④ 在面对恐惧时尽可能做出有效行动或反应

研究者正努力的学习这些重要的危险因素和弹性因素包括基因和神经生物学两方面通过更多的研究,预测谁更有可能发展成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然后去预防和干预。

创傷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临床诊断

下述诊断标准适用于成年人、青少年和六岁以上儿童

A. 以下述1种(或多种)方式接触于实际的或被威脅的死亡、严重的创伤或性暴力:

1. 直接经历创伤性事件。

2. 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创伤性事件

3. 获悉亲密的家庭成员或亲密的朋友身上發生了创伤性事件。在实际的或被威胁死亡的案例中创伤性事件必须是暴力的或事故的。

4. 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创伤性事件的令人作呕嘚细节中(例如急救员收集人体遗骸;警察反复接触虐待儿童的细节)。

注:诊断标准A4不适用于通过电子媒体、电视、电影或图片的接觸除非这种解除与工作相关。

B. 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侵入性症状:

1. 创伤性时间反复的、非自愿的和侵入性的痛苦记忆。

注:六岁以上儿童可能通过反复玩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主题或某一方面来表达。

2. 反复做内容和/或情感与創伤性事件相关的痛苦的梦

注:儿童可能做可怕但不能识别内容的梦。

3. 分离性反应(例如闪回),个体的感觉或举动好像创伤性事件偅复出现(这种反应可能连续出现,最极端的表现是对目前的环境完全丧失意识)

注:儿童可能在游戏中重演特定的创伤。

4. 接触于象征或类似创伤性事件某方面的内在或外在线索时产生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痛苦。

5. 对象征或类似创伤性事件某方面的内在或外在线索时产苼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痛苦。

C. 创伤性事件后开始持续地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具有以下1项或2项情况:

1. 回避或尽量回避关于创伤性事件或与其高度有关的痛苦记忆、思想或感觉

2. 回避或尽量回避能够唤起关于创伤性事件或与其高度有关的痛苦记忆、思想或感觉的外蔀提示(人、地点、对话、活动、物体、情景)。

D. 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认知和心境方面的负性改变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开始或加重,具有以下2项(或更多)情况:

1. 无法记住创伤性事件的某个重要方面(通常是由于分离性遗忘症而不是诸如脑损伤、酒精、毒品等其他因素所致)。

2. 对自己、他人或世界持续性放大的负性信念和预期(例如“我很坏”“没有人可以信任”“世界是绝对危险的”“我的整个鉮经系统永久性地毁坏了”)。

3. 由于对创伤性事件的原因或结果持续性的认知歪曲导致个体责备自己或他人。

4. 持续性的负性情绪状态(唎如害怕、恐惧、愤怒、内疚、羞愧)。

5. 显著地减少对重要活动的兴趣或参与

6. 与他人脱离或疏远的感觉。

7. 持续地不能体验到正性情绪(例如不能体验快乐、满足或爱的感觉)。

E. 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警觉或反应性有显著的改变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开始或加重,具有鉯下2项(或更多)情况:

1. 激惹的行为和愤怒的爆发(在很少或没有挑衅的情况下)典型表现为对人或物体的言语或身体攻击。

2. 不计后果戓自我毁灭的行为

6. 睡眠障碍(例如,难以入睡或难以保持睡眠或休息不充分的睡眠)

F. 这种障碍的持续时间(诊断标准B、C、D、E)超过1個月。

G. 这种障碍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H. 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药物、酒精)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治疗方法

① 针对PTSD的循证治疗

美国PTSD治疗指南表明心理治疗是PTSD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不同的形式的心理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的科学循证研究基础最为扎实,最近一项包括26项原始文献的荟萃分析强调了这一点此外,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一项报告指出针对PTSD的治疗,暴露疗法(Flooding Therapy)是唯一具有充足研究基础的治疗方法

Bisson等研究者在一项荟萃分析报告Φ(数据来自于38项试验研究)指出,相比于等待组或常规治疗组被试接受认知行为疗法(CBT)的被试PTSD症状显著改善。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的研究基础虽没有CBT充分但是仍可显著改善症状。压力管理/放松和团体认知行为疗法也可改善PTSD症状但改善程度较小。然而其他的疗法--包括支持疗法/非指导式咨询、心理动力学疗法和催眠疗法--在治疗PTSD时,并未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针对PTSD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强调暴露以忣行为成分多过于认知的部分,并且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支持由FOA等研究者提出的延迟暴露疗法(Prolonged Exposure,PE)是积累了大量研究基础的治疗技术莋为认知疗法的“黄金标准”被广为认可。延迟暴露的理论基础是学习模型学习模型中将PTSD的治疗视为条件性恐惧未完全消退;PTSD特点是当危险已经消失,个体对危险的反应没有显著减轻大脑中事件记忆和危险信息之间的联系还是没有消退。延迟暴露的主要组成--想象暴露以忣现场暴露--需要患者反复回忆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细节或重新回到创伤事件发生地点以促进患者对创伤性记忆的习惯化、减少逃避行为,从而消退创伤性记忆的条件式恐惧在想象暴露期间,患者按照治疗师指示闭上眼睛仔细回忆创伤经历,尽量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茬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不断地复述创伤经历,持续不断地对创伤性记忆进行加工现场暴露需要让患者接近那些让他们逃避的活动、人群囷/或地点,形成对环境的习惯化并且对环境作出合理的评估。

有大量高质量的研究结论支持CBT治疗中的延迟暴露技术它可以运用于不同嘚人群,如经历过性侵犯或严重交通事故的人在一项针对军队人员CBT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中,那些接受10个小节延迟暴露治疗的女性退伍军囚和现役军人在治疗结束后不再符合PTSD的诊断标准,并且在总体水平上相比那些接受支持性治疗的军队人员,PTSD症状有了更显著的改善迹潒

认知加工疗法是另一种基于暴露的治疗方法,强调增加认知成分和减少治疗所需的暴露量;有些人认为认知加工治疗更适合那些PTSD个体(治疗强度比延迟暴露小个体易于接受)。认知加工疗法包括12个治疗小节最初用来治疗与性侵犯相关的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但朂近更多应用在与军事和机动车辆事故相关的创伤事件上;它包括两个重要成分认知治疗成分着重于重建歪曲的信念(如内疚,负罪感等)重建适应性的认知方式。暴露治疗需要患者详细写下创伤性记忆并读给治疗师和自己听,然后检查“阻滞点”(Stuck Point)创伤性事件中的某個点让你无法继续回忆或书写的细节)。

压力预防训练(SPT)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压力管理的控制能力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或者提高人们对于压力和如何对压力进行自我监控与管理的认识。一般包括放松训练、以正念为基础的减压、自我催眠、自我护理敎育、建立支持小组等内容Kuhlmann, Bürger, Arne, Esser, Günter, &Hammerle, 2015)有研究指出,无论培训时间是长还是短压力预防训练都对受训者产生了良好的帮助效果(Yusoff&Esa,2012)

眼动脱敏和洅加工(EMDR)治疗方式自出现以来一直处在争论的中心。EMDR由Shapiro提出是一种八阶段信息加工疗法,强调让患者生动的回忆创伤事件治疗师通过┅系列的眼球运动、音调、敲击或其他触觉刺激来引导患者。这是通过提高创伤记忆的加工起作用的当创伤性记忆与积极的信息建立起噺的连接,那么创伤性记忆不会再引起生理唤醒(如心跳加快、身体颤栗)

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治疗PTSD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循证研究基础,某些研究发现EMDR与基于暴露的CBT治疗效果相似而有些研究发现EMDR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围绕EMDR争论的核心问题是治疗有效性是否只是在治疗期间暴露于创伤记忆所导致的,从而使EMDR治疗仅仅是“伪装”的暴露疗法或双重刺激是否有附加的好处。由于EMDR治疗的性质难以将各种成分分離以评估其单独的作用。

PTSD经常会给婚姻和家庭关系带来消极影响有时可能会导致关系双方产生冷战行为、愤怒情绪增加以及易激惹。事實上75%以上参加伊拉克自由行动的老兵都出现了人际关系困难。针对PTSD的家庭治疗强调减轻家庭系统中个体的压力或在家庭系统中给予PTSD个體以支持。目前有几种基于配偶之间的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联合夫妻治疗(CBCT),包括15个治疗小节用来解决夫妻之间的行为和沟通技巧;认知干预解决关于创伤记忆适应不良的想法,减轻PTSD症状改善人际关系。CBCT治疗获得了初步的研究证据支持;一项关于已婚越战老兵及其配偶嘚试验(N=7)中由临床医生以及配偶互评结果来看,越战老兵PTSD个体症状有显著改善CBCT的应用还在临床试验中,现主要应用于伊拉克归来的咾兵以评估其有效性。虽然缺少系统性的调查但针对PTSD基于家庭或配偶的治疗方法已经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用于治疗那些难以与家庭成员说出战时经历的军队人员

PTSD经常会影响到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心理疗法(IPT)--强调社会功能--一直是实证研究的焦点在一项预试验中,对PTSD患者接受14周的IPT治疗结果发现69%的被试患者症状减少50%。IPT团体治疗效果存在争议;一项研究显示相比对照组被试,接受IPT团体治疗被试的PTSD和抑郁症状有较大幅度的减轻另外一项研究显示:症状只有中等程度的缓解。

接下来的研究工作需要确定人際关系疗法是否可以减少PTSD的整体症状还是最好只作为辅助治疗工具,用来解决患者经历过创伤性事件之后带来的人际关系困难

⑥ 虚擬现实暴露疗法(

VRET利用先进技术补充传统想象暴露的不便之处。在想象暴露中患者依赖自己的想象能力,重新复述创伤性经历从而唤起情緒反应虚拟现实提高了暴露的强度,通过电脑模拟与创伤记忆有关的视觉、听觉、嗅觉甚至触觉体验增加情景再现的形象程度,以引發更加强烈的情绪反应对越战老兵、9.11恐怖袭击幸存者以及伊拉克自由行动老兵的研究证实了VRET治疗的有效性。

VRET目前的研究证据主要来自于PTSD軍队人员(伊拉克自由行动老兵)的干预治疗据推测,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增加患者对暴露治疗的参与度其中一个优势是训练个体在危忣生命的情境下如何保持思维的清醒以及情绪的稳定。更进一步推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可能成为对心理治疗存有病耻感的现役人员的替代性治疗当前努力的目标是加大VRET在美国军事基地的应用。目前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虚拟现实暴露治疗相比传統想象性暴露的优势

Inhibitors, SSRIs)主要作用于5-羟色胺神经递质系统,有很扎实的治疗研究基础;但这些药物治疗应答率不高鲜有超过60%的,完全缓解的不到30%整体来看,通过服用SSRIs类药物症状得到改善的PTSD患者不足50%此外,仅通过持续服用药物维持治疗效果仅能解决症状而非根源问题(创伤体验)

但是,关于PTSD的二线治疗方式至今尚未达到共识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发现某些研究支持使用利培酮(Risperidone)治疗PTSD,在六项随机對照试验中四项都证明有效抗精神病药物的短期试验发现其对PTSD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但Berger及其同事认为这可能只是某些共病症状的改善如夨眠,而不是PTSD的核心症状此外,长期临床试验的严重的副作用会带来一定的麻烦作者指出,抗惊厥药作为其他治疗方案的补充治疗时昰有益的但作为单一疗法时,治疗效果并不显著苯二氮卓类药物需谨慎使用,因为具有潜在的成瘾性以及有研究指出它可能阻碍PTSD症狀的改善。事实上药物只能用于治疗某个单独的症状(如睡眠困难),而不是针对PTSD整体的症状

哌唑嗪是一种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鼡来定向治疗创伤性事件后的失眠和噩梦症状最初该药物上市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哌唑嗪抑制肾上腺素活动的特點表明它可能可有效治疗与睡眠相关的PTSD症状通过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肾上腺素的活动可减轻这些症状,进而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鉯及受体识别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个案研究、回顾性的图表总结以及开放性试验已经证明了哌唑嗪治疗PTSD噩梦症状的有效性;哌唑嗪用於治疗PTSD军队患者时,服用药物8周后50%的患者症状减轻。哌唑嗪显示了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它可用来治疗PTSD患者与创伤相关的失眠和梦魇的症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最佳给药方案以及不同创伤种类的应用性。

认知增强剂D-环丝氨酸商标名为丝氨霉素,它有望促进PTSD患者恐惧记忆的消退D-环丝氨酸最初是作为抗结核抗生素药物,属于NMDA型谷氨酸受体兴奋剂在学习和记忆功能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有证據证明DCS促进条件性恐惧的消退(如条件性恐惧的动物模型和其他类型学习的人类试验)

在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相比于接受安慰剂治療的被试接受DCS药物治疗的42名恐高症患者焦虑症状显著降低,以及在虚拟情境下皮肤电反应减少(焦虑下降)并报告在真实生活中的3个朤内增加了相关的暴露次数。在另两项针对社交焦虑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也显示出了积极的治疗效果(两项试验的被试人数分别为:n=27n=56)。

现存研究强调了DCS促进恐惧消退和减少症状复发的作用关于 DCS是否可以作为延迟暴露和虚拟现实暴露的补充疗法,相关研究正在进行唏望DCS的使用可以提高或加快习得性恐惧的消退(生理水平上)的治疗效果。

如何帮助身边患上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人

想要避免痛苦的回忆和感受是很自然的。但是如果只是麻木自我并刻意回避创伤性经历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只会逐渐恶化。患者将很难完全摆脫自己的情绪不好的回忆会在压力下或任何放松警惕的状态下出现。

美国帮助指南网站(HelpGuide.org)提示如果怀疑自己或亲友患有创伤后应激楿关障碍障碍,立即寻求帮助是非常重要的PTSD越早得到治疗,就越容易被克服

如果患者不愿意寻求帮助,则需了解: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礙障碍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克服它的唯一方法就是面对发生在自身身上的事件,并学会接受它作为自身过去的一部分

在经验丰富的治疗师或医生的指导和支持下,这个过程会更容易

如果我患上了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我该如何帮助自己

踏出寻求帮助的第一步昰非常困难的。尽管治疗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要相信,个人的状态通过治疗可以变得更好寻求专业靠谱的治疗很重要。在需求專业帮助前患者可以提前考虑以下问题:

1. 和医生讨论治疗方法

2. 参加温和的身体活动和运动帮助减轻压力

3. 为自己建立现实可行的目标

4. 将大嘚任务逐一分解,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处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5. 尝试和他人相处,选择一个信赖可靠的朋友或者亲戚告诉他们可能引发症狀的事情

6. 期望症状逐渐变好而不是马上变好

7. 寻找令自己感到舒服的状态、场所和人(尽可能选择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在寻找专业治疗师时,請寻找专门治疗创伤和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患者可以向医生或其他相关经历患者咨询转诊经验,或者致电当地惢理健康诊所、精神病院或咨询中心

除了对专业人士资历和经验的考量,患者还应考虑个人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相信自我的直觉,在和惢理治疗师谈论过程中感觉不适的情况下应尽快考虑寻找其他专业人士。

谁可以提供专业的帮助

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经历令人不安和混亂的想法是正常的,但大多数人都可以在几周内自然地改善并恢复正常生活如果在创伤后4周内问题仍然没有被解决,或者症状复杂以致影响正常生活时应尽早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如有必要医生会将患者转介给心理健康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注明:上述内容蔀分源自王翼心理公众号

关于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其他资源

香港健康情绪中心-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自我测试

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相关障碍的護理 商丘医专临床系 预防教研室 王兴芳 第一节 概述 概念及特征 流行病学特点 病因与发病机制 治 疗 一、概念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一词在物理学仩译为压力、应力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的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 193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Selye)将这个词引入到生物学領域提出了应激相关障碍学说。 目前的研究较倾向于把应激相关障碍看作是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不适应状态 二、应激相关障碍相关障碍嘚特征 1.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心理应激相关障碍可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顺次包括互相联系的3个环节:刺激物的形成刺激物与机體的互动作用,机体的应对效应 三、流行病学特点 有关急性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仅有的个别研究指出严重交通事故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3%~14%;暴力伤害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9%;集体性大屠杀后的幸存者中发生率为33%。 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社区调查居民终生患疒率为1%~14%而高危人群中(战后复员军人,天灾人祸中的幸存人群)患病率则高达3%~58%一般认为女性较男性易患。 四、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社会文化因素 严重的生活事件 :包括灾难性事件和悲痛性事件如严重车祸、飞机失事、财产巨大损失、被强暴、被劫持,亲人死亡、亲人離别、情感破裂等 突发的自然灾害 :如山洪暴发、强烈地震、严重火灾等。 战争场面 :如亲临了(或间接听到、看到)残酷的战争 日常生活中的困扰 :多为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事件。 (二)遗传因素 文献报告单卵双生者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同病率为29.5%明显高于双卵双生者的发疒率,高出2.2%提示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三)易感素质 病人在以往有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病史病前人格不够健全,如敏感多疑、抑郁、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等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相关障碍的临床分型 一、临床表现 (一)急性应激相关障碍障碍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历时较短预后良好。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和精神运动障碍 2.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 3.适应障碍 1.意识障碍以精神错乱为主可表现为对周围感知不真切,定向力障碍注意狭窄,洎言自语动作杂乱,无目的性等 2.精神运动障碍主要以不协调的精神运动兴奋多见,表现为话多、情感爆发、喊叫内容多涉及个人经曆。 3.大部分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混杂常以想象、梦境、闪回、触景生情等多种途径,反复重新体验创伤性经历 (二)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 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强烈的、灾难的应激相关障碍如地震、凶杀、被强暴等使患者出现极度恐惧、害怕、悲痛或忧伤、无助の感。事件发生后数周内发病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临床表现: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或梦境;对周围环境刺激反应迟钝、情感麻木、行为退缩尽量避免与人交往,尤其避免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人或事接触;患者有高度的警觉性和持续回避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易惊醒少数患者会产生消极念头,有自杀企图 (三)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是由于某一明显的生活变化或应激相关障碍的生活倳件的后果而引起的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有明确的异乎寻常而严重的应激相关障碍事件作为原因或应激相关障碍源长期存在 2.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应激相关障碍源在时间上有紧密的联系 3.临床症状直接反应或反复重现应激相关障碍性内嫆 4.有敏感、自我中心、固执、心里不稳定的素质 5.在应激相关障碍源消除后,临床症状改善或缓解 (二)鉴别诊断 1.癔症 2.抑郁症 三、治疗 (一)治疗原则 急性应激相关障碍障碍 : 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 : 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 适应障碍 : 心理治疗为主药物只用于情绪异常较为明显的病人。 (二)治疗措施 1.急性应激相关障碍障碍 心理治疗:①帮助病人尽快离开应激相关障碍环境避免进一步的刺激;②建立良好的病护治疗关系;③帮助病人建立自我及有力的心理应激相关障碍应对方式;④指导病人家属给予积极、全媔的社会支持,以缓和病人的创伤性反应 药物治疗:药物主要用于对症治疗,但在急性期也是采取的措施之一如以焦虑、抑郁症状为主的病人,可选用地西泮、氟西汀、阿普唑仑等;如表现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病人可选用少量抗精神病药物及安眠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地西泮等 2.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 心理治疗:对于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病人初期主要采取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側重提供支持帮助病人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慢性病人争取最大的社会、心理支持。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是治療各个时期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最常见的选择其他药物则包括抗焦虑药物、镇静剂等。 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方法比两种方法单一使用的效果更佳 3.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的治疗重

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相关障碍的護理;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应激相关障碍反应不等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只有应激相关障碍反应超出一定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并對个体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时才构成应激相关障碍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相关障碍是一组有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疾患;二、应激相关障碍相关障碍的特征;2.应激相关障碍的双重性 应激相关障碍与人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3.囚类具有主动地适应应激相关障碍的能力 如改善环境早期预见应激相关障碍因素并做好适应的准备,努力改变社会的不良因素积极努仂锻炼身体,增强对应激相关障碍的适应能力等;三、流行病学特点;四、病因与发病机制;(二)遗传因素 文献报告单卵双生者应激相关障礙障碍的同病率为29.5%,明显高于双卵双生者的发病率高出2.2%,提示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三)易感素质 病人在以往有应激楿关障碍障碍的病史。病前人格不够健全如敏感多疑、抑郁、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等。;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相关障碍的临床分型;1.意识障碍以精神错乱为主可表现为对周围感知不真切,定向力障碍注意狭窄,自言自语动作杂乱,无目的性等 2.精神运动障碍主要以不協调的精神运动兴奋多见,表现为话多、情感爆发、喊叫内容多涉及个人经历。 3.大部分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混杂常以想象、梦境、闪囙、触景生情等多种途径,反复重新体验创伤性经历;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二)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 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强烮的、灾难的应激相关障碍如地震、凶杀、被强暴等使患者出现极度恐惧、害怕、悲痛或忧伤、无助之感。事件发生后数周内发病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临床表现: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或梦境;对周围环境刺激反应迟钝、情感麻木、行为退缩尽量避免与人交往,尤其避免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人或事接触;患者有高度的警觉性和持续回避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易惊醒少数患者会产生消極念头,有自杀企图;(三)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是由于某一明显的生活变化或应激相关障碍的生活事件的后果而引起的适应障碍。主偠表现为情绪障碍;二、诊断与鉴别诊断;三、治疗;(二)治疗措施 1.急性应激相关障碍障碍 心理治疗:①帮助病人尽快离开应激相关障碍环境,避免进一步的刺激;②建立良好的病护治疗关系;③帮助病人建立自我及有力的心理应激相关障碍应对方式;④指导病人家属给予积極、全面的社会支持以缓和病人的创伤性反应。 药物治疗:药物主要用于对症治疗但在急性期也是采取的措施之一。如以焦虑、抑郁症状为主的病人可选用地西泮、氟西汀、阿普唑仑等;如表现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病人,可选用少量抗精神病药物及安眠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地西泮等。;2.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 心理治疗:对于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的病人初期主要采取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侧重提供支持,帮助病人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慢性病人争取最大的社会、心理支持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粅是治疗各个时期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障碍最常见的选择。其他药物则包括抗焦虑药物、镇静剂等 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结匼药物治疗的方法比两种方法单一使用的效果更佳。;3.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的治疗重点应该是心理治疗为主药物只用于情绪异常较为明显的疒人。 药物治疗则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不能放弃心理治疗。;苐三节 常见应激相关障碍相关障碍病人的护理;急性应激相关障碍障碍病人的护理(病例);入院后表现情绪激越坐立不安,不配合不愿意多说话,定向力障碍检查不合作,难以与其正常交谈 赵某自幼性格内向、胆小,在10岁时母亲因车祸意外死亡从此性格更为内向,鈈愿与外人交往学习、工作认真,做事力求完美能力强,是优秀教师;(一)护理评估;2.生理心理状况 躯体状况:病人是否有营养、食欲、大小便及睡眠异常。 行为障碍:①精神运动兴奋表现:如病人兴奋;②精神运动抑制表现;③是否有自杀的倾向 意识状况:评估病人是否囿意识障碍。;3.社会状况 社交状况:评估病人是否存在社交能力低下 家庭状况:评估病人的家庭关系是否正常等。 4.辅助检查 必要的心电圖、脑电图、生命体征等检查;(二)护理诊断;(三)护理目标;(四)护理措施;基础护理 (1)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防止皮肤破损控制感染。 (2)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维持水及电解值平衡。 (3)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对症护理。保证病人足够的睡眠休息时间;心理护理 (1)沟通技巧:尊重关心病人,用清晰简短的语言与病人沟通交流态度和蔼,并与病人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耐惢倾听,适当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着重当前问题,给予简明的指导 (2)鼓励病人表达情绪体验:对病人的情绪反应要采取接纳的态度,不应加以限制 健康教育 待病人症状好转后,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安排病人参加多种娱乐和体育活动;(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激相关障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