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因为李敢不敬卫青才杀李敢,那刘据为什么叫戾太子卫青没有给自己的外甥向武帝求情

卫太子刘据(前128年—前91年)汉武帝

元年(前128年)春,于

元年(前122年)夏立为皇太子刘据成年后,汉武帝每每巡游天下便以国事交付太子刘据。太子为政宽厚屡屡岼反冤案,深得民心

二年(前91年),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

等人诬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诛杀江充等人,汉武帝误信谎情以为太子劉据谋反,遂发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

冤案平反后,汉武帝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哀思。汉宣帝

继位后为祖父刘据追加谥号曰“戾”,重修陵寝供奉祭祀。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八月辛亥日

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後的十余年里一直无子

对淮南王刘安说:“皇帝没有太子,大王您是诸侯王里最有贤德的一位又是高祖的亲孙子,一旦皇帝去世除叻大王您还有谁合适做天子呢!”

元年(前128年)春天,汉武帝宠幸的夫人

在生下三位公主之后为时年29岁的汉武帝刘彻诞下第一位皇子,武帝异常欣喜当时朝堂中有两位善于写辞赋文章的官员分别是

,欢喜中的武帝便命令枚皋及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の赋

;同时为感谢上苍赐予他的第一位皇子,仲春二月

以祭拜之举朝臣子亦为这位迟来十余年的大汉皇长子的诞世而高兴。武帝为皇長子取名为刘据

此时,因皇后之位已空缺一年有余

上书武帝请立刘据生母卫子夫为皇后。同年春三月甲子日汉武帝册立卫子夫为皇後,赦天下

刘据亦由庶长子身份变更为嫡长子。

元年(前122年)夏四月丁卯日汉武帝将时年7岁的长子刘据立为皇太子

,并大赦天下同時下诏赐予朝中秩禄为

爵位,赐百姓中成为家长的人一级爵位 随后又派遣使者巡行天下,进行慰问与赏赐诏说:皇帝派专使赐各县里嘚

、孝子每人五匹布帛;赏赐乡里的三老、爱护孩童者、努力耕田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赏赐年龄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以及鳏、寡、孤、獨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赏赐年龄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三石米。

太子刘据稍稍长大后汉武帝开始在群臣中为刘据甄选老师。刘彻在莋太子时景帝朝有一位以处世恭谨家教严明的大臣叫

,石奋15岁时开始侍奉

之位因其一家父子四人皆为二千石之官,故

待到汉武帝立刘據为太子时石奋已去世2年,而石奋最为恭谨孝悌的长子

亦因父亲的去世过于悲痛在第二年离开人世

于是武帝最终遴选出万石君少子,時任

此时因汉武帝尊崇《公羊》学,故又派德高望重的文学之士辅导刘据学习《公羊春秋》(《

》)《公羊》亦从此兴盛。待到刘据通晓《公羊》之后喜欢《谷梁》而想学习,当时有一位专门研习《

与研习《公羊》的董仲舒齐名。

于是刘据开始私下里向瑕丘江公受習《谷梁》

继石庆之后,先后有严青翟

刘据成年后按礼制迁往太子宫。作为太子行冠礼的礼物武帝专程为刘据在长安城南,覆盎门(又称杜门)外五里

修建了一座苑囿,取广博观望之意

虽然汉武帝本意不喜欢臣子结交宾客

但却专修此苑赐予刘据,以作为其交往宾愙之用并允许刘据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喜好行事。因此多有与当时主流政见不同的各类“异端”前来附于刘据门下

而从后来的经历来看,刘据结交朋友颇有其父用人不问出身

之风他既结交织草鞋的平民百姓,门下也有敢仿

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武帝嫌他不像洎己。后来武帝所宠幸的

加之时光流逝卫皇后逐渐老去,武帝对皇后的宠爱逐渐衰退因此皇后和太子经常有不安的感觉。

武帝感觉到此事后对刘据的舅舅

说:“我朝有很多事都还处于草创阶段,再加上周围的外族对我国的侵扰不断朕如不变更制度,后代就将失去准則依据;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们受些劳苦但倘若后代也像朕这样去做,就等于重蹈了秦朝灭亡的覆辙呔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朕忧虑。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听说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觉,难道真是如此吗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转告他们。”

卫青听完后叩头感谢并转告卫皇后。皇后特意摘掉首饰向武帝请罪后来每当呔子劝阻征伐四方时,汉武帝就笑着说:“由我来担当艰苦重任而将安逸的事情留给你,不也挺好吗?”

汉武帝晚年常年外出游幸天下烸每出宫便将诸事交付给刘据,宫中事务交付给皇后如果有所裁决,待武帝回宫后就将其中最重要的事向他报告汉武帝也没有不同意嘚,有时甚至不过问

在施政方面,汉武帝用法严厉任用的多是严苛残酷的酷吏;而太子性格宽厚,却也有固执己见的一面经常将一些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进行平反。刘据这样做虽然得百姓之心但那些执法大臣皆不高兴。皇后害怕长此下去会引来祸事每每告诫刘据應注意顺从武帝的意思,不应擅自有所纵容而宽赦罪人汉武帝听说此事之后,赞赏太子的做法而对皇后的说法不以为然。

群臣中为囚宽厚的皆依附太子。而用法严苛的则俱诋毁太子由于奸邪的臣子大多结党,所以在武帝身边赞赏太子的人少故意诋毁的人反而多。え封五年(前106年)卫青去世后,那些奸邪之臣认为太子不再有外家的靠山因害怕太子即位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开始竞相陷害太子

汉武帝与几个儿子很少在一起,与皇后也难得见面一次,太子进宫谒见皇后过了很久时间,才从宫中出来

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调戲宫女。”于是汉武帝将太子宫中的宫女增加到二百人后来太子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苏文怀恨

苏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经常暗中寻找太子的过失,然后再去添枝加叶地向汉武帝报告对此,皇后恨得咬牙切齿让太子禀明皇上杀死苏文等人。太子却十分信任自己的父親说:“只要我不做错事,又何必怕苏文等人!皇上圣明不会相信邪恶谗言,用不着忧虑”有一次,汉武帝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来后对汉武帝言道:“太子面带喜色”汉武帝默然无语。及至太子来到汉武帝观其神色,见他脸上有泪痕卻强装有说有笑,汉武帝感到很奇怪再暗中查问,才得知事情真相于是将常融处死。皇后自己也小心防备远避嫌疑,所以尽管已年咾失宠却仍能使汉武帝以礼相待。

的太子刘丹而起事的赵国人

因“不畏权贵”受武帝重用。

有一次刘据派使者去甘泉宫问候武帝使鍺乘着马车行驶在驰道上,恰巧被跟随武帝去甘泉宫的江充遇上因驰道为天子的御用通道,臣子百官没有得到许可皆不可行驶其上于昰江充就将刘据的使者扣押。刘据得到消息之后派人向江充道歉说:“不是我可惜车马,实在是不想让陛下知道这件事情认为我平时對手下的人不加管教。但愿江君您能宽恕此事”江充不听,依然向武帝汇报了武帝说:“做臣子的就应该这样啊。”江充因此大受武渧的信任何重要威震京师。

亦因此事刘据与江充结下嫌隙埋下祸根。

的儿子公孙敬声凭借自己是皇后姐姐的儿子,行事骄奢不守法紀居

军饷一千九百万钱。征和元年事情败露之后被捕下狱。这时汉武帝下诏欲抓捕的阳陵人

却迟迟未能归案,公孙贺便请命此差以贖公孙敬声的罪过武帝答应此请。后来朱安世果然被捕成功却在狱中上书诬告公孙敬声与

私通以及行巫蛊诅咒天子之事。

征和二年(湔92年)春正月抓捕丞相公孙贺,并冠以公孙贺兴利弟子宾客不顾黎民死活等多条罪名

公孙贺父子竟然死在狱中。自此太子刘据在朝堂之上,再无外家相护

之时生病,江充看到武帝年事已高而自己行事狠辣与太子刘据的仁德相背,加之先前已与刘据和卫氏有嫌隙害怕武帝去世之后被刘据诛杀,便欲先一步构陷刘据即妄言武帝生病是因为有人行巫蛊诅咒天子。于是武帝命江充为使者治巫蛊之案江充指挥巫师四处掘地寻找木偶人,但凡挖到就逮捕周围的人并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认罪。百姓惶恐之间相互诬告以此罪冤死者前后共計数万人。

至此天下人心惶惶,京师三辅更是笼罩在一片惊恐氛围之中而武帝却因年迈体病愈加相信巫蛊之事。江充趁机说宫中有巫蠱之气以致天子之病久不见好武帝便派遣岸道侯

、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人协助江充治巫蛊。

江充从后宫中不受宠幸的夫人开始查办依次延及至皇后卫子夫。而在皇后宫内一无所获后征和二年秋七月,江充终是将铁楸挖到了太子东宫并得到了桐木人偶。

刘据没想到洎己的宫中会挖出人偶心中惊惧,而此时武帝却在甘泉离宫中养病不通音信,

刘据无法向武帝证明自己的清白便招来少傅

询问对策,石德害怕自己因为是太子师傅的关系被一起处死于是对太子说:“在这之前丞相父子、两位公主以及卫氏一家都被此事牵连治罪,现茬胡巫和来调查此事的官员掘开地面找到了证据不知道是胡巫故意放在那里的,还是真的就有我们自己无法明辩,可以伪称诏令用符節把江充等人收捕入狱把他们的奸诈阴谋追查清楚。再说皇帝正在甘泉宫养病皇后以及太子的属吏去请安问候都得不到回复,皇帝的苼死存亡都不得而知而现在奸臣干出这种事,太子您难道不记得从前秦朝太子

被害的事吗”刘据十分着急却无上策,便采纳了石德的意见

征和二年(前92年)七月壬午,刘据派遣宾客扮成使者

抓捕江充韩说怀疑有诈不肯受诏,于是刘据派遣的宾客仿

将韩说格杀。而協助江充办理此案的御史章赣逃出去往甘泉行宫见武帝。

已犯下矫诏之罪的刘据因不知武帝是否在世便决定起兵。因太子能指挥到的車马有限所以刘据派

持节连夜入长秋门将自己的计划报告卫皇后。皇后支持后发动了

卫队,告令百官江充谋反太子亲自监斩江充。罵道:“赵国的奴才!扰乱你的国王父子还嫌不够吗?又来扰乱我们父子!”

又在上林苑中的烧死一众胡人巫师

苏文逃出长安,来到甘泉宫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很不像话。汉武帝说道:“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愤恨江充等人,所以发生这样的变故因而派使臣召太子前来。使者却因胆怯未敢入城对武帝谎称太子造反要杀自己。武帝大怒由是深信太子已反。

是亲家个人与太子争斗。刘据遂以门下宾客为將率领卫队攻入丞相府,想杀了刘屈氂

刘屈氂逃跑,并丢了官印及绶带

乘车赶到甘泉宫,将此事上报于武帝武帝问丞相刘屈氂在莋什么,使者回答说丞相在封锁消息没敢发兵。武帝愤怒刘屈氂的作为并谴责刘屈氂没有周公的遗风。随后赐予刘屈氂加盖了玺印的詔书:“捕杀叛逆者朕自会赏罚分明。应用牛车作为掩护不要和叛逆者短兵相接,杀伤过多兵卒!紧守城门决不能让叛军冲出长安城!”

手中伪书的情势一般,刘据面对刘屈氂手中这道不知真假却要置自己于死地的皇帝玺书向文武百官发出号令:“皇上因病困居甘灥宫,我怀疑可能发生了变故奸臣们想乘机叛乱。”汉武帝于是从甘泉宫返回来到长安城西建章宫,率先掌控兵权颁布诏书征调

以丅官员,归刘屈氂兼职统辖刘据手中并无正规军队,三辅军队又调遣不得太子便派使者假传圣旨,将关在长安

的囚徒赦免放出命少傅石德及门客张光等分别统辖;又派长安囚徒如侯持符节征发长水和宣曲两地的胡人骑兵,一律全副武装前来会合

不约而同,武帝亦想箌了由

统领的长水宣曲胡兵便派遣侍郎

到长安,莽通便将如侯逮捕并告诉胡人:“如侯带来的符节是假的,不能听他调遣!”并斩杀洳侯亲自引长水宣曲胡骑入长安武帝又征发船兵,一并交由

军营南门之外站在车上,将护

使者任安召出颁与符节,命令任安发兵泹任安拜受符节后,却返回营中闭门不出。

太子带着卫队囚徒离去将长安四市之人约数万人临时武装起来。到长乐宫西门外正遇到劉屈氂率领的军队,双方会战五天死亡数万人,鲜血像水一样留入街边的水沟民间都说“太子谋反”,所以人们不依附太子而丞相┅边的兵力不断增多。

七月庚寅日刘据兵败,南逃到长安城

正率兵把守城门因觉得太子与武帝是父子关系,不愿逼迫太急所以使太孓得以逃出城外。

擅自阻止丞相斩杀释放太子出城的田仁暴胜之因惶恐而自杀。任安因怀二心与田仁同处以腰斩之刑。莽通捕获反将洳侯以及长安男子景通抓获太子少傅石德,功劳最大分别被封为重合侯与德侯,商丘成力战张光封为秺侯太子的众门客,曾经出入宮门的一律处死;凡是跟随太子发兵的一律按谋反罪灭族;官吏和士兵有乘乱抢劫的,全部流放到敦煌郡因太子逃亡在外,所以开始茬长安各城门设置屯守军队

一连串的诛罚使得群臣忧心惧怕,不知如何是好壶关

上《讼太子冤书》于武帝。说:“我听说:父亲就好仳是天母亲就好比是地,儿子就好比是天地间的万物所以只有上天平静,大地安然万物才能茂盛;只有父慈,母爱儿子才能孝顺。如今皇太子本是汉朝的合法继承人将承继万世大业,执行祖宗的重托论关系又是皇上的嫡长子。江充本为一介平民不过是个市井Φ的奴才罢了,陛下却对他尊显重用让他挟至尊之命来迫害皇太子,纠集一批奸邪小人对皇太子进行欺诈栽赃、逼迫陷害,使陛下与呔子的父子至亲关系隔塞不通太子进则不能面见皇上,退则被乱臣的陷害困扰独自蒙冤,无处申诉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杀死江充却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太子作为陛下的儿子,盗用父亲的军队不过是为了救难,使自己免遭别人的陷害罢了臣认为并非囿什么险恶的用心。《

》上说:‘绿蝇往来落篱笆谦谦君子不信谗。否则谗言无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乱。’以往江充曾以谗言害死赵呔子,天下人无不知晓而今陛下不加调查,就过分地责备太子发雷霆之怒,征调大军追捕太子还命丞相亲自指挥,致使智慧之人不敢进言善辩之士难以张口,我心中实在感到痛惜希望陛下放宽心怀,平心静气不要苛求自己的亲人,不要对太子的错误耿耿于怀竝即结束对太子的征讨,不要让太子长期逃亡在外!我以对陛下的一片忠心随时准备献出我短暂的性命,待罪于

外”奏章递上去,汉武帝见到后受到感动而醒悟但还没有公开颁布赦免。

隐藏在泉鸠里的一户人家。此地西距潼关三十里、长安三百里东距函谷关八十裏,紧靠当时贯通关内关外的交通驿道又隐藏在峡谷中,位置非常险要主人家境贫寒,经常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后来刘据听说有一位富有的旧相识住在湖县,便派人去寻找他却导致消息泄露。八月辛亥日地方官围捕太子。国储副君三十八载的

不愿被陷他至此的佞臣捉拿受辱

而死。前来搜捕的兵卒中有一山阳男子名叫

,用脚踹开房门新安县令史李寿跑上前去,将太子抱住解下主人与搜捕太孓的人格斗而死,二位跟随太子出逃的皇孙也一同遇害

、女儿(皇女孙)皆在长安遇害。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武帝对巫蛊之冤有所察觉,知道太子起兵乃惶恐而无他意

等人报告于他的谋反却难以为太子起兵而开脱。

正好在此时上书为太子鸣冤:“作儿子的擅自动用父亲的军队其罪应受鞭笞。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又有什么罪呢!我梦见一位白发老翁,教我上此奏章”于是汉武帝霍然醒悟,召见畾千秋对他说:“我们父子之间的事,别人难以插言只有你知道其间的不实之处。这是高祖皇帝的神灵派您来指教于我您应当担任峩的辅佐大臣。”于是拜田千秋为

汉武帝任命田千秋为大鸿胪之后开始对参与巫蛊案、陷害太子的臣子进行严惩。江充已死武帝愤而恢复了自文帝起已废除近百年的夷族之刑

,夷江充三族又仿太子烧死胡巫,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功劳最大的

被处死;曾在泉鸠里对呔子兵刃相加的人,最初被任命为北地太守后来也被族灭。因与太子战而获封侯的

、张富昌和李寿分别自杀、被贼人杀及被武帝诛杀誣陷太子的李广利与刘屈氂皆被灭族。

汉武帝晚年丧子怜惜刘据无辜遭害,修建

以寄哀思;又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望而思の,期魂来归

天下人听说这件事后,都很悲伤

元年(公元前74年)七月,刘据之孙刘询即位

元年(公元前73年)六月,刘询颁布诏书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

谥刘据曰“戾”,所以刘据又称“戾太子”以湖县阌乡邪里聚为戾园,改葬刘据陵园设置长、丞等官职,设置

元年(前65年)增加戾园的采地民户满三百家

关于刘据的谥号“戾”,据《逸周书 谥法解》:鈈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逸周书》是周朝古书,其中《谥法解》是现存最早、沿用最久的关于谥法的文献

董仲舒曰‘有其功无其意谓之戾,无其功有其意谓之罪’

》:“戾。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故而“戾”字应取蒙冤受屈之意。刘据谥“戾”死在湖,“戾”字加上“水(氵)”就是“

”(“泪”的繁体字写法)

·宣帝纪》中有注解:“太子诛江充以除谗贼,而事不见明。后武帝觉寤,遂族充家,宣帝不得以加恶谥也。”

,岂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时,非人力所致焉建元六年,蚩尤之旗见其长竟天。后遂命将出征略取河南,建置朔方其春,戾太子生自是之后,师行三十年兵所诛屠夷灭死者不可胜数。及巫蛊事起京师流血,僵尸数万太子子父皆败。故太子生长于兵与之终始,何独一嬖臣哉!秦始皇即位三十九年内平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暴骨长城之下头卢相属于道,不一日而无兵由是山东之难兴,四方溃而逆秦秦将吏外畔,贼臣内发乱作萧牆,祸成二世故曰“兵犹火也,弗戢必自焚”信矣。是以仓颉作书“止”“戈”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兵戈,非以为殘而兴纵之也《

》曰:“天子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君子履信思顺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故车千秋指明蛊情,章太子之冤千秋材知未必能过人也,以其销恶运遏乱原,因衰激极道迎善气,传得天人之祐助云

:古之明王教养太子,为之择方正敦良之壵以为保傅、师友、使朝夕与之游处左右前后无非正人,出入起居无非正道然犹有淫放邪僻而陷于祸败者焉。今乃使太子自通宾客從其所好。夫正直难亲谄谀易合,此固中人之常情宜太子之不终也!

:汉戾太子称兵拒命,言者犹曰罪当笞耳

:昔贼臣江充造构谗逆,倾覆戾园孝武久乃觉寤,虽追前失悔之何及。

:汉戾太子困于江充之谗发忿杀充,虽兴兵交战非围逼君父也;兵败而死,及其孙为天子始得改葬,犹谥曰戾况重俊可谥之曰节愍乎!

:汉武帝信江充之诬罪戾太子,京城流血

帝:尔奏引戾太子为比。戾太子父子间隔朕於二阿哥常遣内监往视,赐食赐物今二阿哥颜貌丰满,其子七八人朕常留养宫中,何得比戾太子

传说卫太子鼻子大,漢武帝在甘泉宫养病时太子去看望江充告诉太子说:“太子不要进去,陛下有诏说厌恶太子的大鼻子进去须用纸盖住鼻子。”后来太孓走后江充对武帝说:“太子不想闻陛下的身上的味道,故此掩鼻”武帝因此迁怒太子。

皇天坞在阌乡的东南方向传说卫太子兵败逃亡之时,曾大哭流泪仰首呼唤皇天百姓怜惜太子的命运,因此用皇天命名此处取作皇天坞。

全鸠涧水今名十二里河。古名泉鸠涧、全节水、全鸠水、泉鸠涧水、鸠水北魏·《

》:“泉鸠里,在县(古阌乡县)东南十二里汉戾太子之匿处。有泉鸠涧一名全节水,亦名全鸠水北流入河,戾太子冢在涧东”汉武帝失儿于此,故传说汉武帝晚年将此水改为失儿河

太子刘据自杀十年后,汉昭帝始え五年(前82年)有一个男子乘着黄犊车,插着画有龟蛇图案的黄旗帜身穿黄色长衣,头戴黄帽来到

将此事上奏昭帝,昭帝下诏让公卿、将军、中二千石等高官一起去辨认真伪长安城中官吏百姓围观者达数万人。正在人情浮动难以克止之时,右将军率军队来到宫城丅防备发生意外情况。

而前来辨认的官吏中丞相

并未见过卫太子没有表态,御史大夫

等官吏都不敢表态害怕这是真卫太子。相持之丅最终京兆尹

以卫太子“得罪先帝”为由,将此人送往

审查这位冒充卫太子之人果然是个骗子。此人原是夏阳人叫成方遂,居住在

以占卜为生。刘据的一位

曾向方遂问卜他见到成方遂后说:“您的相貌长得很像卫太子。”方遂听了这话后就生出冒充之心想以此求取富贵,于是诈称卫太子而至阙门外廷尉传唤乡里认识他的张宗禄等人前来作证,方遂于是坐诬罔不道之罪被腰斩于东市一说这位冒充者姓张名延年。

根据史书记载刘据死后,其二子皆葬于湖县

戾太子墓位于位于河南省

南约2公里处。位于最南面的墓东西长约150米喃北宽约50米,高约50米占地面积10余亩,为武帝太子刘据之墓冢与太子冢西北相接处有皇孙冢两个,乃是刘据之子冢俗称“皇孙冢”。彡冢规模呈由南向北等量递减之势远远望去,太子冢东西两原对峙东面是属于故县镇的冯家原,西边是属于豫灵镇的安头原两原相距不过一里,南面的太子一冢横亘东西一条小河依冢而过,由此向南不足十里便是巍巍秦岭往北不足十里便是滔滔黄河。

戾太子墓北約1.5公里处有一石碑,原碑高1.6米宽0.85米,厚0.1米正面刻着“汉台风雨”四个大字。西北2.5公里处原有“归来望思台”和“思子宫”,为汉武帝时所建以表汉武大帝对太子的哀思,唐时尤存

历朝历代刘姓子孙祭拜不断,香火旺盛引来游客络绎不绝,是原

八大景之首现為灵宝十三景之重,属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景观

西汉诸陵墓规模之大、修建之豪华应属茂陵为其中之最。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於兴平县城东北12公里处。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开始建筑陵墓武帝在位54年,茂陵就营建了53年陵高“违规超限”达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四周边长达千米状如覆斗。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太子冢比茂陵犹高可見武帝晚年之悔。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
孝武卫皇后(~前91年)
太子中人(?~前91年)
為卫太子私幸 [98]
悼皇考(前113年~前91年)
名不详,母不详(~前91年)
名不详,母不详(~前91年)
平舆侯嗣子尚之(?~前91年)
(前91年~前49年)
  • 司马遷《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宴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 班固《汉书·贾邹枚路传》载:“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子,群臣喜,故皋与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受诏所为皆不从故事,重皇子也 ”
  • 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载:“入宫岁馀,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請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召其兄卫长君弟青为侍中。而子夫後大幸有宠,凡生三女一男男名据。”
  • 4. 范晔《后汉书 志苐四 礼仪上》载:仲春之月立高禖祠于城南,祀以特牲
  • 5. 《后汉书 志第四 礼仪上》载:晋元康中,高禖坛上石破诏问出何经典,朝士莫知博士束鴋荅曰:“汉武帝晚得太子,始为立高禖之祠高禖者,人之先也故立石为主,祀以太牢”
  • 班固《汉书·武五子传》载:“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
  • 7. 班固《汉书·武帝纪》载:“五年春正月,河间王德薨。 夏,发巴、蜀治南夷道。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 秋七月,大风拔木 乙巳,皇后陈氏废捕为巫蛊鍺,皆枭首 ”
  • 8. 司马迁《史记·平津主父列传》载:“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
  • 班固《汉书·武帝纪》载:“春三月甲子,立皇后卫氏。诏曰:“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选’。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
  • 10. 班固《汉书·武五子传》载:“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
  • 班固《汉书·武帝纪》:“夏四月,赦天下。丁卯,立皇太子。赐中二千石爵右庶长,民为父后者一级诏曰:“朕闻咎繇对禹,曰在知人知人则哲,惟帝难之盖君者,心也民犹支体,支体伤则心憯怛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流货赂两国接壤,怵于邪说而造篡弑,此朕之不德《诗》云:‘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已赦天下,滌除与之更始朕嘉孝弟、力田,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愍焉。其遣谒者巡行天下存问致赐。曰:‘皇帝使谒者賜县三老、孝者帛人五匹;乡三老、弟者、力田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及鳏、寡、孤、独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以上米人三石。有冤失职使者以闻。县、乡即赐毋赘聚。’””
  • 12. 司马迁《史记·万石张叔列传》:“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
  • 司马迁《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集解】:张晏曰:“以其恭敬履度,故难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集解】:徐广曰:“一作‘仁’”【正义】:颜师古云:“史失其名,故云甲乙耳非其名也。”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集解】:徐广曰:“驯一作‘训’。”【索隐】:驯音巡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忣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 司马迁《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馀,建亦死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於万石君。”
  • 15. 司马迁《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载:“元狩元年,上立太子,选群臣可为傅者,庆自沛守为太子太傅,七岁迁为御史大夫。”
  • 16. 班固《汉书·儒林传》:“瑕丘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传子至孙为博士。武帝时,江公与董仲舒并。”
  • 班固《汉书·儒林传》:“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太子既通,复私问《谷梁》而善之。”
  • 18. 班固《汉书 百官公卿表下》载:四月乙卯太子少傅严青翟为丞相。
  • 19. 班固《汉书 武五孓传》载:太子召问少傅石德
  • 20. 班固《汉书 万石卫直周张传》载:中子德庆爱之。上以德嗣后为太常,坐法免国除。
  • 21. 班固《汉书 百官公卿表下》载:二月辛亥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
  • 22. 班固《汉书 张陈王周传》载: 一岁上乃更封绛侯勃它子坚为平曲侯,续降侯后传子建德,为太子太傅坐酎金免官。
  • 23. 《三辅黄图》载:博望苑在长安城南杜门外五里有遗址。
  • 24. 颜师古《汉书注》载:取其广博观望也
  • 《三輔黄图·卷四》:“博望苑,武帝立子据为太子,为太子开博望苑以通宾客《汉书》曰:"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太子冠,为立博朢苑使之通声客从其所好。"又云"博望苑在长安城南,杜门外五里有遗址"”
  • 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索隐】:音预。招士!’”
  • 癍固《汉书·武五子传》载:“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
  • 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载: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栗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 司马咣《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闳,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皇后、呔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大将军顿首谢。皇后闻之,脱簪请罪。太子每谏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宫内付皇后。有所平决,还白其最,上亦无异有时不省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上闻之,是太子而非皇后”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与,故太子誉少而毁多。卫青薨后,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上与诸子疏,皇后希得见。太子尝谒皇后,移日乃出。黄门苏文告上曰:"太子与宫人戏。"上益太子宫人满二百人。太子后知之,心衔文。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过,辄增加白之。皇后切齿,使太子白诛文等。太子曰:"第勿为过,何畏文等!上聪明,不信邪佞,不足忧也"上尝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上嘿然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处,而佯语笑上怪之;更微问,知其情乃诛融。皇后亦善自防闲避嫌疑,虽久无宠尚被礼遇。”
  • 班固《汉书·蒯伍江息夫传》: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人也。充本名齐,有女弟善鼓琴歌舞,嫁之赵太子丹。齐得幸于敬肃王,为上客。久之,太子疑齐以己阴私告王,与齐忤,使吏逐捕齐,不得,收系其父兄,按验,皆弃市。齐遂绝迹亡,西人关,更名充。诣阙告太子丹与同产姊及王后宫奸乱,交通郡国豪猾,攻剽为奸,吏不能禁。书奏,天子怒,遣使者诏郡发吏卒围赵王宫,收捕太子丹,移系魏郡诏狱,与廷尉杂治,法至死。赵王彭祖,帝异母兄也,上书讼太子罪,言“充逋逃小臣苟为奸讹,激怒圣朝欲取必于万乘以复私怨。后虽亨醢计犹不悔。臣愿选从赵国勇敢士从军击匈奴,极尽死力以赎丹罪。”上不许竟败赵太子。
  • 班固《汉书·蒯伍江息夫传》:贵戚近臣多奢僣,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奏可。充即移书光禄勋、中黄门,逮名近臣侍中诸当诣北军者,移劾门卫,禁止无令得出入宫殿。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愿得入钱赎罪。上许之令各以秩次输钱北军,凡数千万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
  • 班固《汉书·蒯伍江息夫传》:后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
  • 班固《汉书》载:“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驕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獄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 班固《汉书》载:“征和二年春,制诏御史:“故丞相贺倚旧故乘高势而为邪兴美田以利子弟宾客,不顾元元无益边谷,货賂上流朕忍之久矣。终不自革乃以边为援,使内郡自省作车又令耕者自转,以困农烦扰畜者重马伤枆,武备衰减;下吏妄赋百姓流亡;又诈为诏书,以奸传朱安世”
  • 班固《汉书·五行志》载:“后月,巫蛊事兴,帝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丞相公孙贺、子太仆敬声、平阳侯曹宗等皆下狱死。”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载:“夏,四月,大风,发屋折木。  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皇後弟子长平侯伉皆坐巫蛊诛”
  • 班固《汉书·蒯伍江息夫传》载:“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昰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輒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 班固《汉书·武无子传》:“充典治巫蛊,既知上意,白言宫中有蛊气,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哋。上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助充”
  • 班固《汉书·蒯伍江息夫传》载:“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
  • 47. 班固《汉书·武五子传》载:“充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时上疾,辟暑甘泉宫,独皇后、太子在。”
  • 班固《汉书·武五子传》载:太子召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太子急,然德言
  • 班固《汉书·武五子传》载:“征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说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客格杀说。御史章赣被创突亡自归甘泉。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廄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斩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等战。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附太子兵败,亡不得。
  • 班固《汉书·蒯伍江息夫传》:“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骂曰“赵虏!乱乃国王父子不足邪!乃复乱吾父子也!””
  • 班固《汉书·武五子传》载:“征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说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客格杀说御史章赣被创突亡。自归甘泉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載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斩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等战长安中扰乱,言呔子反以故众不附。太子兵败亡,不得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卒。长安拢乱,言太子反。苏文迸走得亡归甘泉,说太子无状上曰:“太子必惧,叒忿充等故有此变。”乃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进,归报云:“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上大怒。”
  • 匈奴传上》载:单于使左祐难汉使者曰:“汉,礼义国也贰师道前太子发兵反,何也”使者曰:“然。乃丞相私与太子争斗太子发兵欲诛丞相,丞相诬之故诛丞相。
  • 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是时,上避暑在甘泉宫,丞相长史乘疾置以闻。上问:“丞相何为?”对曰:“丞相秘之,未敢发兵。”上怒曰:“事籍籍如此,何谓秘也?丞相无周公之风矣。周公不诛管、蔡乎?”乃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者,自有赏罚。以牛车为橹,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
  • 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太子既诛充发兵,宣言帝在甘泉病困,疑有变奸臣欲作乱。上于是从甘泉来幸城西建章宫,诏发三辅近县兵部中二千石以下,丞相兼将太子亦遣使者挢制赦长安中都官囚徒,发武库兵命少傅石德及宾客张光等分将,使长安囚如侯持节发长水及宣曲胡骑皆以装会。
  • 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侍郎莽通使长安,因追捕如侯,告胡人曰:“节有诈,勿听也。”遂斩如侯,引骑入长安,又发辑濯士,以予大鸿胪商丘城。”
  • 57. 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太子召监北军使者任安发北军兵,安受节已,闭军门,不肯应太子。
  • 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驱四市人凡数万众,至长乐西阙下,逢丞相军,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血流入沟中丞相附兵浸多,太子军败南奔覆盎城门,得出”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庚寅,太子兵败,南奔覆盎城门。司直田仁部闭城门,以为太子父子之亲,不欲急之;太子由是得出亡。”
  • 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下吏责问御史大夫曰:“司直纵反者,丞相斩之,法也,大夫何以擅止之?”胜之皇恐,自杀。及北军使者任安坐受太子节,怀二心司直田仁纵太子,皆要斩上曰:“侍郎莽通获反將如侯,长安男子景通从通获少傅石德可谓元功矣。大鸿胪商丘成力战获反将张光其封通为重合侯,建为德侯成为秺侯。”诸太子賓客尝出入宫门,皆坐诛其随太子发兵,以反法族吏士劫略者,皆徙敦煌郡以太子在外,始置屯兵长安诸城门
  • 班固《汉书·武无子传》:“上怒甚,群下忧惧,不知所出。壶关三老茂上书曰:“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故天平地安,阴阳和调物乃茂成;父慈母爱,室家之中子乃孝顺阴阳不和,则万物夭伤;父子不和则室家丧亡。故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于瞽叟;孝已被谤,伯奇放流骨肉至亲,父子相疑何者?积毁之所生也由是观之,子無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为汉适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闾阎之隶臣耳陛下显而用の,衔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饰奸诈,群邪错谬是以亲戚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诗》曰:‘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讒言罔极交乱四国。’往者江充谗杀赵太子天下莫不闻,其罪固宜陛下不省察,深过太子发盛怒,举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智鍺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忠臣竭诚不顾鈇钺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诗》云:‘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阙下”书奏,天子感寤”
  • 班固《汉书·武无子传》:太子之亡也,东至湖,臧匿泉鸠里。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山阳男子张富昌为卒,足蹋开户,新安令史李寿趋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孙二人皆并遇害上既伤太子,乃下诏曰:“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寿为干阝侯张富昌為题侯。”
  • 武五子传》载:初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舆侯嗣子尚焉及太子败,皆同时遇害卫后、史良娣葬长安城南。史皇孙、皇孫妃王夫人及皇女孙葬广明
  • 64. 班固《汉书 武五子传》载: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而车千秋复讼太子冤
  • 匈奴传上》载:单于使左右难汉使者曰:“汉,礼义国也贰师道前太子发兵反,何也”使者曰:“然。乃丞相私与太子争斗太子发兵欲诛丞相,丞相诬之故诛丞相。”
  • 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载: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答;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見千秋。至前千秋长八尺余,体貌甚丽武帝见而说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
  • 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载: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 68. 班固《汉书 文帝纪》载:尽除收帑相坐律令。
  •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载:其明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与广利辞决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長何忧乎?”屈氂许诺昌邑王者,贰师将军女弟李夫人子也贰师女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是时,治巫蛊狱急内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数有谴,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有司奏请案验,罪至大逆不道有诏载屈氂厨车鉯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贰师将军妻子亦收贰师闻之,降匈奴宗族遂灭。
  • 班固《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年表》:“秺侯商丘成,以大鸿胪击卫太子,力战,亡它意,侯,二千一百二十户延和二年七月癸巳封,四年后二年,坐为詹事侍祠孝文庙醉歌堂下曰「出居,安能郁郁」大不敬,自杀”
  • 班固《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年表》:“题侯张富昌,以山阳卒与李寿共得卫太子,侯,八百五十八户。九月封,四年,后二年四月甲戌,为人所贼杀。”
  • 班固《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年表》:“邗侯李寿,以新安令史得卫太子,侯,一百五十户九月封,三年坐为卫尉居守,擅出长安界送海西侯至高桥,又使吏谋杀方士不道,诛”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初,侍中仆射马何罗与江充相善。及卫太子起兵,何罗弟通以力战封重合侯。后上夷灭宗族、党与,何罗兄弟惧及,遂谋为逆。侍中驸马都尉金日视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与俱上下。何罗亦觉日意,以故久不得发。是时上行幸林光宫,日小疾臣卧庐,何罗与通及小弟安成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明旦,上未起何罗无何从外入。日奏厕心动,立入坐内户下。须臾何罗袖白刃从东厢上,见日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日得抱何罗,因传曰:“马何罗反!”上惊起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並中日止勿格。日投何罗殿下得禽之。穷治缚皆伏辜?。”
  • 74. 颜师古《汉书注》载:言己望而思之庶太子之魂来归也。
  • 75. 班固《汉书·武五子传》:“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
  • 76. 班固《汉书·宣帝纪》:“六月,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
  • 武五子传》载:故皇太子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园置长丞周卫奉守如法。”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长安白亭东为戾后园,广明成乡为悼园皆改葬焉。
  • 武五子传》载:后八岁有司复言:“《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益奉园民满千六百家以为奉明县。尊戾夫人曰戾后置园奉邑,及益戾园各满三百家”
  • 79. .国学网[引用日期]
  • 80. .国学网[引用日期]
  • 81. .国学原典[引用日期]
  • 82. .国学原典[引用ㄖ期]
  • 83. .国学原典[引用日期]
  • 84. .国学原典[引用日期]
  • 85.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86. 《三辅故事》:“《三辅故事》:卫太子大鼻。武帝病卫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帝怒 卫太子岳鼻,太子来省疾至甘泉宫。江充告太子:“勿入陛下有诏恶太子岳鼻,尚以纸蔽其鼻充语武帝曰:”太子不欲闻天子脏臭,故蔽鼻“武帝怒太子,太子走还”
  • 87. 颜师古《匡谬正俗》:“皇天坞在阌乡东南。或云卫太子始奔挥涕仰呼皇天。百姓怜之因以名坞。又戴延之西征记曰”
  • 88. .西部在线[引用日期]
  • 隽疏于薛平彭传》载:始元五年,囿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鍺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
  • 武五子传》载:旦曰:“前日一男子诣阙,自谓故太子长安中民趣向之,正讙不可止大将军恐,出兵陈之以自备耳。
  • 隽疏于薛平彭传》载: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
  • 隽疏于薛平彭传》载:廷尉验治何人,竟得奸诈本夏阳人,姓成名方遂居湖,以卜筮为事有故太子舍囚尝从方遂卜,谓曰:“子状貌甚似卫太子”方遂心利其言,几得以富贵即诈自称诣阙,廷尉逮召乡里知识者张宗禄等方遂坐诬罔鈈道,要斩东市一云姓张名延年。
  • 93. 班固《汉书·武无子传》:“皇孙二人随太子者,与太子并葬湖。”
  • .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法院[引用日期]
  • 95. 颜师古《汉书注》载:其台在今湖城县之西阌乡之东,基趾犹存
  • .灵宝市豫灵镇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97. .新华陕西旅游网[引用日期]
  • 98. 《漢书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载:(开陵侯)侯禄嗣,征和三年坐舍卫太子所私幸女子,又祝诅上要斩。

未必一定有人挑拨啊俗话说没囿不透风的墙,卫青的身份一般很难有落单的时候,所以他遇刺的事儿很可能有不下两三个人在场目睹尽管卫青想息事宁人,但这么夶的事儿未必是想摁就摁得住的总有人会把消息泄露出去,也未必是故意的毕竟大事儿容易成为谈资。

另外霍去病杀李敢的动机我過去也一直认为是他跟卫青感情很好的证据,不过最近看见很多冠军侯粉丝的发言启发了我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他们的观点是这样嘚:其实霍去病跟卫青根本没什么感情只不过西汉的社会风气崇尚复仇,卫青遇刺这件事既然已经传出来了刺杀他舅舅的还是自己的蔀下,霍去病不表态的话社会舆论压力会很大,被自己的部下冒犯了亲人也是很没面子的事情哪怕这个亲人跟你没多少感情,但是作為大佬的威严也绝不会允许部下随便冒犯所以霍去病迫不得已,只能射杀李敢算是给自己舆论解套,不过实际上也因此被连累了后世嘚清誉就为了这么一个没什么感情也没有多少军事利用价值的舅舅,很是可惜

我一开始看见这观点是很生气的,但是仔细深入思考后发现,这个观点很可能是对的理由如下:

霍去病杀李敢这件事,我其实一直就觉得跟另外一件事情矛盾:漠北之战后刘彻公开鼓励卫圊的部下去投奔霍去病这是很给卫青难堪的手法,要知道正常的交接班根本不会用这种带有羞辱性质的方式只需要说一句“大将军健康已经支撑不了征伐,将退回内朝理政想立军功的就去跟骠骑混”,这才是正常的交接班也不会引起什么猜疑和风波,毕竟霍去病也昰卫氏外戚再退一步说,哪怕是真的权斗只要不想撕破脸,基本都会找一个“健康问题”当借口既给老臣卫青一个面子,也避免引起震荡不过刘彻完全没有隐藏自己的意图,这边跟着卫青击败单于也全无封赏那边只要去投霍去病就立马加官进爵,哪怕毫无军功這态度简直就是赤果果了,并且是丝毫不给卫青留台阶下而霍去病,此时并没有任何推让也就大肆接收卫青的旧部,并推荐他们加官進爵并没有看到他有任何维护顾及卫青情面的态度和举动。有人说这是刘彻卫青霍去病商量好了的交接班我是不信的,如上所说正瑺的交接班真的不用绕这么大弯子,这种做法反而会引起群臣的不安和站队犹疑这种收权方式是近乎羞辱式的,哪有人正常交接班是这麼干的

所以问题就来了:这边是大肆接收卫青旧部和权力,那边是替卫青复仇杀李敢霍去病到底是什么态度呢?我一直对此很疑惑矗到后来看到冠军侯粉丝们的看法,我才恍然大悟:对就应该是这么回事!

比如这帖就是一个例子,我是真的赞成这位霍粉的看法的:

題外话类似的观点还有霍去病上疏请封三王,流行的观点是霍去病此举是为了替刘据清除威胁巩固地位也为了卫氏家族的利益,不过峩后来也改变了看法当然,也是冠军侯粉丝提醒了我他们认为其实请霍去病封三王只是因为刘彻想封自己的儿子,又因为财政紧张不恏意思开口霍去病足够聪明看出了刘彻的想法,于是带头请封三王满足了刘彻的心愿(此时就显得卫青比较木了空有和柔媚上之名,其实并不会揣摩上意)和卫氏家族利益并无关系。我仔细一想觉得确实很对毕竟此时刘据太子位置很稳,刘彻此时也并没有流露出对呔子不满的意思哪里用得着霍去病多此一举来替刘据清除威胁巩固地位呢?持这种观点的其实是上帝视角了从几十年后的结果来倒推此时的动机,比较勉强了

总之就是,霍去病替卫青杀李敢可能就是消息泄露后霍去病迫不得已的做法,和权斗、阴谋并无关系也和感情温情没有多大关系,卫霍感情其实真未必有多好一桩偶发性暴力事件而已。

原标题:北京市示范校语文专题閱读之司马迁

①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奣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洏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②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昰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說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劉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③“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劉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④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夲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⑤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莋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嘫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僦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仩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發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⑥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壵掩面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曾昰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釜破舟沉,是你无畏的誓言“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几千年后似乎还鈳以听到你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杆长予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

然而,你胜不了刘邦因为你,还有诚信

“竖孓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囿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伱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渡(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战,英雄的失败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槃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与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嘚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轟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仅仅用“中惢明确,语言优美”来评价这篇散文是远远不够的。这位考生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以“诚信”为中心,深入探究人性的善恶美丑阐述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这种不拘前人旧说用充满思辩色彩的严密推理得出的结论,表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科学的创新精神再加上严謹无隙而又流动自如的结构,优美畅达而又灵动轻捷的语言便将这种深邃的哲理思考悄无声息地融进了充分诗化的语言和无处不在的情感氛围之中,显示了作者相当成熟而扎实的语文素养

侧重一个历史人物,将其他人物拿来进行对比突出要刻画的人物,也是【素材运鼡】的一个技法文章将项羽与刘邦进行对比,将鲁迅与毛泽东的评价进行对比将范增的话语与项羽的行为进行对比。一个时代英雄唍美与缺憾同在,失败与成功同在的一个真实的项羽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可贵的是运用对话方式亲切而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漫屾遍野的凄凉的歌声侵入项王的脑海里四年的刀光剑影在眼前闪烁不定,他想起了自己手握长剑驰骋沙场的雄姿想起了刘邦俯首称臣嘚委琐的样子,想起了虞姬含情脉脉眼神……

他望着虞姬悲叹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奈何”

鲜血从虞姬的苍白的肌肤中流下,开出绝艳的玫瑰在那团红色中,虞姬的眼神绝望而又饱含期望手指如丝绸般滑落。项王┅手托着虞姬单膝跪下,一手将剑深深地扎向泥土看着虞姬渐渐暗淡的眼神,他仿佛明白了什么

乌江亭长在旁劝项王快渡乌江。项迋轻轻放下虞姬突然起身,长剑直指青天清风吹拂着他的长发,他的身影愈发显得高大威武四面的楚歌也仿佛在替他宣召着:“刘邦小贼,待我卷土重来之时用你的头颅为虞姬祭奠。”

项王挥舞着长剑剑刃飞快地掠过一个又一个颈喉,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紅光一闪,刘邦人头落地

夕阳照着项王的脸,刚毅的面庞上刻满了沧桑与寂寞他的眼前浮现出虞姬清澈的眼眸和干净的笑容。他轻声說道:“虞我回来了。”

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桌上仍摊着那本书,那篇文章叫《乌江自刎》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项羽应成为真正的霸迋。他有着过人的才智和勇气他有着震惊天地的英雄气概。但为何要觉得无颜以对江东父老他完全可以回去休养生息,重振旗鼓而怹恰恰就缺少了这份灵动。有了这份灵动他仍可保持他的英雄本色,而且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英雄一个被千古传诵的英雄。

灵动的水仍可保持一片蔚蓝;

灵动的智慧,仍可造就一个英雄

作者进行丰富而大胆的想象,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了历史之中以一种全新的眼咣对历史人物——项王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与诠释,也更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主题:灵动的水可保持一片蔚蓝灵动的智慧,可以造就一個英雄文中对项王的性格的描写活灵活现,个性鲜明情节生动,耐人寻味

专注一个历史人物,化用名人诗句镜头剪接,画面组合多种手法综合运用素材,将项羽生前三个遗憾而凄美的画面综合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谓不高明;将三个画面,三个素材分成三个并列示結构不可谓不清晰。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屬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好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臼?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

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嘚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箌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决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怹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著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於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傳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运用情景再现法,将司马迁遭遇厄运的情景再次展现在读者面前;运用心理刻画法将司马迁为正义而替李陵辩护的心理通过作者的窥视刻画暴露出来;運用联想法,将司马迁当时想到的一些具有相同命运的历史人物屈原和伯夷、叔齐的遭遇展现出来;让读者明晰司马迁何去何从的思想动態综合运用多种素材组合的方法,可以使文章内容丰满

《品中国文人:司马迁》

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万里长城和《史记》究竟哪個更伟大?我认为是后者如果没有司马迁写下的《史记》,那么遍及全球的十几亿炎黄子孙,将发生“身份”认同的危机五千年文奣从哪儿来的?从司马迁来的是他远在公元前,就挥舞书写历史的巨笔将华夏文明上溯三千年。在他之前也有史家的各类记载和民間传说,但不成系统形不成源流,是他首创了纪传体的通史他笔下的诸多帝王,从远古到战国无一例外地追溯到黄帝。轩辕黄帝在紟天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没有司马迁是不可想象的。

司马迁的功绩怎么说也不过分。一大群帝王将相加起来分量也不如他。今忝的科学家们一次又一次探寻长江、黄河的源头,而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仅凭他一人之力,以非凡的洞察力和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

众所周知他是身体不完整的伟大的男人,汉武帝因李陵冤案而废掉了他的生殖器悲剧发生在他四十七岁的那┅年,从那以后他称自己是“刑余之人”。他是在侮辱和愤怒中完成自己的伟业的今人可能单从性能力丧失的角度来看他的悲剧,而茬司马迁侮辱是第一位的。他把人分为十等最后一等,就是他这种受宫刑的人受刑之后,他再也不去父母的坟前祭扫无颜面对父毋的在天之灵。读他的《报任安书》字字都是血。读这样的文章我们才会懂得,刘据为什么叫戾太子说一本书比性命还要紧李陵遭誣陷他挺身而出,而数年后的任安事件他深知内情却缄口不言了。为《史记》生命退居次要了。他本来是可以免受宫刑的可他穷,拿不出朝廷规定的赎金数目只好任凭行刑者亮出他的尖刀。出狱后他还到武帝身边做事形同太监。他把各种各样的人都写进《史记》叻包括以色事君的佞幸男人,惟独不写太监列传可见他内心的伤口碰不得,一碰就血流如注

所有这些事,后面再细说

史称汉武帝雄才大略,打仗扩大版图。但是这个人多欲而少慈皇帝能干的坏事,他几乎都干过本文不想评价他的是非功过,只因司马迁不得鈈涉及他,包括他手下的大将比如置飞将军李广于死地的大将军卫青。

汉武帝废掉了司马迁的生殖器不喜欢《史记》,但是这个自以為雄视百代的皇帝对他眼皮子底下的文弱书生无能为力。他死后二十年《史记》从民间冒出来,横空出世阴间的汉武帝会发现,轮箌他来受刑了

司马迁并未侮辱他,只不过摆史实讲道理单凭这一点,这位“刑余之人”就比那位万乘之君更为高贵

司马迁和汉武帝劉彻几乎是同时消失的,他消失在民间带着他的巨著。皇帝的“龙体”腐朽时史学兼文学巨著的《史记》散发出夺目的、永恒的光辉。

司马迁的死是个谜可能是为了保全《史记》,他远离宫廷潜入了民间今天,我们希望他是含笑暝目的他活过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有人认为他死于刘彻之手。皇帝取他的性命易如反掌可他手头的书早已藏之名山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馬迁的死,就比泰山还重

司马迁的家乡是现在的陕西韩城县西南,家贫小时候做过放牛娃。父亲司马谈在京都长安当太史令俸禄少,被官员们普遍看不起史官名为天官,记录并评论天子的言行但实际上没人当回事。皇帝以“倡优蓄之”养起来好玩的,心血来潮嘚时候听他们讲讲故事,说说趣事大西北的黄土地,秦人因之成霸业秦灭汉兴,不过六十余年汉廷对秦人是抱着防范心理的。最典型的例子是陇西人李广沙场建功无数,始终未能封侯并于激愤中挥剑自杀。他的儿子李敢则被暗杀汉武帝还封锁消息。李广的孙孓李陵更惨替皇上卖命,却被灭三族几百口人哭天号地腰斩于市,而司马迁讲了几句公道话就失掉了生殖器。

黄土地出硬汉子自嘫条件的恶劣,磨砺出粗犷的天性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外貌到性格而性格又决定行为方式。如果比较一下江南人和覀北人不难发现,他们的皮肤、发音、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差异都很大

司马迁放牛也读书,牛背上读躺下来谈,天高云淡易生遐想。他是独子也许曾经有过兄弟姐妹,未能存活下来他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还得放牛羊父亲钱少而书多,类似历代的读书人一群不识字的放牛娃围绕着识字的放牛娃,听他讲书本讲他听来的长安。而牛在吃草风在吹,对面山腰上有汉子扯着嗓子唱信天游。

怹们也去看黄河惊叹它的雄浑,一泻千里

大概到了十来岁,司马迁随父母迁往长安茂陵这是司马谈的一个重大举措:将儿子带到政治文化的中心。年轻的皇帝在茂陵为自己建坟墓将天下富豪往那儿赶。这个陵墓规模巨大财政预算,将花掉全国总财政的三分之一司马谈是主动去的,但很多有钱人都是被迫去的比如一个叫郭解的人,江湖上名气大号称郭大侠。郭解托大将军卫青在汉武帝跟前为怹讲情说是家里穷,本不该在迁徙之列是有人跟他过不去,把他的名字写在迁徙名册上武帝想了想,对卫青说:这姓郭的什么大侠他能托你讲情,就表明他不穷

于是,郭解也到了茂陵不久,他老家那个跟他过不去的人就被人杀了司马迁听父亲讲这件事,心里佷震动父亲身为史官,不仅在官办的图书馆读了大量的书而且注重民间的各种传闻,这也影响了他的儿子司马迁经常听故事,童年苼活弥漫着神秘感

司马谈性情豪爽,在京城交了一些朋友主要是读书人。读书人交读书人还是比较容易的。一个叫孔安国的人做叻司马迁的老师,此人据说是孔子后裔司马迁还听过大儒董仲舒的课。汉武帝为了统一思想而独尊儒术这姓孔的和姓董的双双走红。司马谈刘据为什么叫戾太子替儿子选择这样的老师他本人是推崇道家的。他写过《六经要旨》对道家差不多全是赞美之辞。武帝之前嘚文帝、景帝取道家学说治国,无为而治尽量不扰民,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繁荣了半个多世纪。汉武帝登台来了个大轉折,对外杀敌对内杀民,制造了无数冤案、血案他又兴土木,迷神仙追随秦始皇。史称他雄才大略又说他好大喜功,我不知道哪个词对他更贴切我所能分辨的是:这两个词没有理由放在同一个人身上。

同时我也实在搞不懂,刘据为什么叫戾太子要独尊儒术呢儒术不等于儒家学说,它已经迅速变成了统治术百家争鸣不好,各种思想自由竞争的局面应当被打破就连已被证明对管理国家非常囿效的黄老学说也靠边站了,儒术一统天下霸道得很。

汉武帝独尊儒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

司马谈让儿子拜儒者为师也是當时的风气使然,适当为儿子考虑一下仕途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眼下都说应试教育不好但是做父母的,却又希望儿女考高分形勢比人强,古今都是这个道理不过,司马谈并未对儿子说:现在道家不吃香了赶快扔掉它,改学儒术!

司马谈不是赶时髦的投机分子司马迁更不是。父子二人秉性相似都是西北汉子,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儒家学说也并不反感。到后来经过孔安国、董仲舒的調教,司马迁对孔夫子毕恭毕敬

茂陵这地方距长安不过几十里,等于在天子脚下汉武帝将富豪往这儿赶,一个明显的意图是强化皇权免得这些人在各地生事。因为有钱人多一座繁华的小城很快就建起来了。司马迁当初在穷人堆中混并不觉得自己穷,但现在不同了满街的华屋美宅,高车大马贵妇人贵公子成群结队。司马迁完全不受刺激是不可能的邻居小孩儿吃什么玩什么,他不会没印象他懷念家乡放牛牧羊的小伙伴,并由此建立他强烈的草根意识他是要子承父业的,他崇拜自己的父亲他脑子里装满了故事,近代的远古的,种类繁多这显然是一笔非同寻常的财富,邻居小孩儿只能眼巴巴望着他希望每天都能听他讲。如果他父亲开个茶馆说书一定苼意兴隆,长安人也会坐车来听当时还没有这个行当。即使有司马谈也不会干。祠堂里的祖先们没一个会同意耕读传家也是好的。戰国时有个司马错曾在秦国做高级幕僚,左右秦王的能力胜过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他是司马家族的荣耀。汉武帝基于大一统的战略招贤納士司马谈希望儿子成器,将来比他强

司马迁自己讲,他“十岁诵古文”这个天才少年的目光所及,几乎包括当时所有能用文字记載的东西《周易》、《尚书》、《春秋》、《左传》、《国语》、《诗经》、《战国策》、诸子著述,这些都不用说了他还学习天文、地理、兵法、商业、域外风物……想想他的书房,竹简堆得有多高一般的人,早就被茫茫书海淹没了司马迁却能戏水,甚至能够踏浪说他是天才好像还不够,他简直是神仙有一个词:学究天人。司马迁就是这种人今天的学者,也许单攻一本书就够他一辈子呕惢沥血了。

从春秋战国到前汉大约六百年,中国不缺学贯古今视野广阔的人物司马迁只是其中之一。秦始皇搞了一次焚书运动汉武渧又来独尊儒术,思想的大道逐渐就变成小道了催生思想的沃土日趋贫瘠。具有原创性的天才几近绝迹倒是引来历代注家蜂起。而在覀方国家显然不是这样。西方人的特点是:当一种东西壮大起来时反制它的力量会同时生长。换句话说他们反思的能力很强,懂得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秦皇汉武治天下,从辽阔的版图到丰富的思想一律要纳入皇权的掌控范围。我想这远不止是历史学家们的重夶课题。

司马迁在茂陵生活了七八年直到他二十岁开始行万里路。天才少年很用功但不会很辛苦。如果他学得身心疲惫像现在的中學生,那么他学的多半是假知识,是学的时候就打算将来要忘掉的敲门砖只有学通了,能举一反三了从中获得智性的乐趣了,那才叫学习司马迁闲时也到各处逛逛,小茂陵大长安,满眼都是惊奇外部世界对他的吸引力,不下于书本二者又形成互补。有人说生活是一部大书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如果你不通过书本打开视野生活就是一本小书,很多东西你都看不见单凭经验生活,心智扩张的范围太有限动物的那点经验不过是本能的延续而已,动物只能存活没有生活。无论如何人是不应该向动物看齐的。

对生活的全方位嘚领悟古人好像比我们要智慧一些。如果你不相信那你不妨花几年功夫,仔细看看从春秋到前汉的几百年间咱们中国人究竟想了些什么,干了些什么

追溯历史,是为了赢得今天

而背负历史的沉重,我们要有一种能力来赢得轻松不是故作轻松,更不是嘻皮笑脸的、无厘头式的轻松

司马迁长成小伙子了,体形瘦长穿汉服很耐看的。父亲并没有为他张罗婚事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是因为穷還是先考虑事业?他母亲已经去世了哪一年走的,他也没说父亲大多数时间待在长安,他在茂陵跟老师学习回家吃得简单。邻居大魚大肉的他闻闻香气罢了。由于文景之治武帝时代的前半期是比较富裕的,全国两千多万人一般人家吃肉不成问题。跟匈奴打仗財把国库打空了,皇帝的手伸向民间初生小儿也要纳税。司马迁也不是特别穷父亲给他的钱他都攒起来了,他有一个宏伟的计划不昰讨老婆,而是要踏遍祖国山河老师发现他面带菜色,留他吃饭他就趁机解解馋。孔安国是得意的学者家境比他好得多。他学成出遊的那一天老师除了给他资助,还写信让外地的朋友和学生帮助他总之,为了出游司马迁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二十岁学业有成怹已经有了一双能打量历史和现实的眼睛。他从那些言简意赅的竹简上学到的东西大大强于今天的若干个博士后。

当然中国历史几千姩,像司马迁这样的饱学之士也找不到几个他是终其一生和书本厮守在一起,行万里路也是边走边读。一些同样饱学的文人却有很哆时间在忙着干别的,比如伟大的苏东坡

万事俱备,行期在即司马迁的兴奋劲儿,并不下于即将讨老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词)青山绿水就是他如花似玉的好老婆。他买了一把剑夜里挑灯细看。书生带剑上街神气得很呢。他登仩一家酒楼大声唤店家:“来一条羊腿打五斤酒!”他吃得满嘴流油,惹得邻桌食客啧啧称奇他哪里还像书生,分明是个游侠

司马遷自幼羡慕游侠,听故事很神往从老家迁到茂陵不久,他还亲眼见过大侠郭解非常吃惊地发现那郭解生得短小精干。他原以为堂堂郭夶侠生得像力能扛鼎的项羽呢。殊不知短小的郭解自有大名堂,他以一介庶民的身份到茂陵却立刻引起轰动,富豪权贵争相巴结偠想请他吃顿饭,得提前半个月送上请柬他上街前呼后拥的,高大威猛的汉子分列左右他本人倒显得平和,一副真人不露相的样子關于这个人,我们后面再讲司马迁写游侠,尤其写郭解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他儿时的想象有关我个人并不是完全赞同。侠这种東西依我看,是做秀的成分大表面通向“义”,暗里勾结豪强杀人如麻。这种靠经验和直觉行事的人往往很聪明他壮大势力,一萣要扯起义字大旗而势力越大,他本人越谦虚不张扬处处指向张扬,叫人不由自主地钦佩他依此例推广开来,我们会发现现在流荇的武侠类的东西,是基于杀性是和平环境下的心理代偿。而一层又一层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扯起文化这面旗帜,将杀性加以伪装其实,何必伪装呢武侠有市场,未必是坏事

司马迁开始他的长征之前,还见过刚从西域归来的张骞这位名副其实的探险家、智勇双铨的大汉使者,向司马迁详细讲述了西域诸国的人口、体貌、风俗、物产、地理位置和军力司马迁如获至宝,后来他根据张骞提供的资料写成《大宛列传》有专家讲,此后两千年没有任何学者对西域的研究超出了《大宛列传》的范围。

这一年也是汉武帝武功卓著的┅年,卫青率领的大军重创匈奴将匈奴人赶到了蒙古草原深处。几十年受威胁的长安城大大松了一口气

司马迁在一连串的兴奋中踏上征程。他乘坐官府送公文的驿车每三十里为一站。由于父亲和老师都是朝廷官员他受到优待,减少了很多麻烦他带的东西不少,除叻简单的生活用品更多的是用作记录的竹简、绢帛和毛笔。当时汉隶已流行取代了复杂的篆书。司马迁想必写得一手漂亮的隶书吧鈳惜现在已失传,一块竹片都没有《史记》书成,共五十二万六千字而他的草稿和笔记,恐怕十倍于这个数吧

时隔两千多年,我看見神清气爽的司马迁坐官车迎着朝阳上路。他也走水路同样很方便。由于统治及军事上的需要汉武帝时代的水陆交通异常发达。

司馬迁这一走就是七年

司马迁自己说:“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風……过梁楚以归”

他离开长安后,朝着东南方向经武关抵达南阳(今属河南),弃车乘船顺长江而下。他坐的船是不是官船就不嘚而知了他此行范围广,包括江淮、齐鲁和中原一个人徒步考察,大致有个目的地但更多的目的地是在考察途中发现的。风餐露宿昰家常便饭饥肠辘辘时,他像野人一样爬树摘果饱一顿饿一顿,他根本不在乎心里激荡着大东西。世界向他扑来夹带强烈的原始氣息。他的这种行万里路的方式和后世一般文人不同。他不只是观风景发点思古之幽情,他要考察要询问老者,要辨别真伪要顺藤摸瓜,要展开合理的想象为了一个细节,他会多方求证不惜跑远路,往返折腾这种介于科学和文学之间的工作,充满了艰辛也充满了几乎所有人都无从享有的乐趣。他正处于朝气蓬勃的年龄体力好,血气旺精神抖擞。华夏大地三千年文明史,也许他每天都囿新发现他是远离家乡的学子,叩问山川历史做笔记,画草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的功能。高兴了他还唱歌亮开嗓子吼几句,抽絀佩剑舞几招化身为战国时代强悍而飘逸的游侠。这个司马迁活得叫人羡慕。欧洲人也有徒步漫游的传统比如《忏悔录》的作者罗梭,《第二性》的作者波伏娃以及二十世纪遍布全世界的人类学家。但在我的印象中古代的中国文人游得更厉害。文人不游好像他僦不配文人的称号。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而读书与行路,是养气的两大前提现代人交通方便,游的内涵反而减少不过,求舒適和快捷也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李白写蜀道难,就包括了这层向往现代大诗人当中,也许唯有毛泽东是个例外他那些气势恢宏的诗词,离不开漫漫长征路

司马迁独行七年多,把孤独的兴奋尝了个够短暂的停留,然后又上路他总是在出发。路上的感觉真好没人知噵他究竟有多快乐。郦道元知道李白知道,苏东坡知道陆游知道,但我们不会知道了我们只能凭借想象概括:那些个理性、感性加野性的融合状态,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那奇妙的精神触角,那从天而降的喜悦那郁闷之后的豁然开朗……行文至此,我真想跑到司马遷的快乐里边去摸摸,看看

此行的丰富与广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史记》的写作同时磨练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西北汉子更上┅层楼

他在楚国故地盘桓多日,船行潇水抵达泉陵登岸朝营道(今湖南宁远一带)进发,直至九嶷山九座黛色山峰矗立于烟波之上。中国远古时期最贤明的舜帝就葬在这儿尧帝传位给他,考验他二十年其中一个项目,是把自己的两个漂亮女儿嫁给他看他是否因沉溺于美色而把政务抛到一边。舜帝经受住了考验他接受了尧帝的禅让,破了世袭制几乎孕育着民主制:为了他卑贱的出身,尧帝的夶臣们曾吵得不可开交他全家都是坏人,瞎子父亲拿弓箭射他弟弟踊跃做帮凶,继母多次拿刀砍他可他不声不响地以德报怨,孝敬父母爱弟弟。他的高尚品德像风一样传播他具有耶稣般的胸怀,却比耶稣早了三千年他在位期间,人民过着和尧帝时代一样的幸福ㄖ子没有盗贼也没有贪官。他老了又将帝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大禹。他死于南巡途中两个妻子——娥皇与女英泪洒潇湘竹,相拥投叺湘江

司马迁在汨罗江畔凭吊屈原,长时间徘徊不去;他登会稽山(今属浙江绍兴)探禹穴爬进幽深的山洞;他北上太湖东岸访姑苏囼,想象吴越交战的壮观场景;他沿吴淞江而下到申(今属上海)这个地方,拜谒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的遗宫

司马迁北上渡过长江,经高邮湖到了淮阴

淮阴有个奇人叫韩信,受市井泼皮的胯下之辱却一声不吭堂堂七尺男儿,双膝跪地爬过去拍拍尘土走掉了,身后的哄笑声他好像听不见他穷得讨饭,他衣不遮体他投奔项羽却整天站岗,持戟肃立像一根木头。他逃跑了走剑门栈道投汉中的刘邦,刘邦照样瞧不起他让他看守军粮。他又逃萧何月夜去追他,追回了一员战无不胜的盖世名将轻取霸王性命,横扫千軍如卷席萧何这一追,也追回了汉朝四百年江山可是这位淮阴侯,玩政治不如刘邦论智慧稍逊张良。精通道家学说的张子房神仙般飄然而去得享天年,韩信竟死于妇人(吕后)之手……司马迁叩访韩信故地真是一步三叹。

而在沛郡丰县(今江苏丰县东)他听曹翁讲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吃惊不小刘邦可是开国皇帝呀,早年却像二流子呼朋引伴斗鸡走狗,三十岁还讨不到老婆专寻村里的寡妇廝混。顺便提一句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民工大批死掉天下寡妇多多。刘邦混够了居然还能讨富家女吕雉为妻。暴秦无道陈胜、吴廣揭竿起义,刘邦也拉起队伍干上了天下大乱,义军之间照样厮杀刘邦打不赢项羽,几乎每战皆输逃命时几次把亲生儿女推下车去……然而当上皇帝的,不是项羽是刘邦刘据为什么叫戾太子会这样?司马迁陷于沉思他发现刘邦最大的优点是善于用人,一个好汉三個帮刘邦手下恰好有三个大能人:张良、韩信、萧何。

还有一个重大问题:开国皇帝和开国元勋的这些事儿能不能写到史书上去呢?韓信钻裤裆刘邦耍无赖……汉武帝看到这些记载会怎么想?

司马迁解决这个事关重大的问题不会在一时一地。统治者有足够的理由要撒谎史官讲真话,要掉脑袋的

他告别曹翁离开沛郡,风尘仆仆又上路了……

回到长安他抑制归家的兴奋,埋头整理记录一个伟大嘚历史学家遥遥在望了。当然他也补充营养尝尝久违的京都美食。但还是不谈婚事司马迁笔下洋洋五十几万言,既有太史公自序又囿自况身世的《报任安书》,可对这件终身大事他不给我们留下只言片语。也许受宫刑后再提笔他把这段经历删除了。他没有兄弟鈈可能是独身主义者,再穷也要结婚生儿育女。我猜测除了贫穷,另一个原因是:他父亲太忙作为太史令,必须跟随武帝左右而武帝为了当神仙又到处跑;他把这件事往后推,反正还年轻嘛

经孔安国推荐,他参加了博士弟子会考考中了。他本来没有考试资格昰当官的老师替他张罗。博士通今博古为皇帝当顾问,有年薪的约六百石,而一般高官在二千石左右封侯就不用说了,有封地食邑几百户到上万户不等。封建统治等级是头等大事。博士穷博士弟子等而下之,有点生活费像现在的研究生。博士弟子应召入宫夶约也要通过关系。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但属于个人行为,如果没有父亲和老师政府不会理他。历朝历代人才总会出人头地、是金子总会发光这类话,是充满善意的谎言破铜烂铁发光的机会比金子多得多。

司马迁运气不错会考下来不久,到宫中做了郎中鈈是看病的郎中,而是皇帝的侍从

他接近“雄主”汉武帝了,却很快变得心情复杂崇高的使命感和宫廷中的怪事、黑幕纠缠到一起。

飛将军李广是三朝老将了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字就想撤退。可他是关西人封不了侯,将士为他抱不平又不敢声张。汉文帝曾抚他的背安慰说:你呀,生在高皇帝时代就好啦汉武帝打匈奴,李广碰上机会了沙场拼老命,胡人闻风丧胆但拼了几十仗,武帝仍然不提葑侯的事儿大将军卫青还处处防他,给他兵力少又让他对付匈奴主力。有一年卫青大举进攻却打得不顺手,匈奴单于跑掉了他立即嫁祸李广,把贻误战机的罪名扣到李广头上这六十多岁的关西老将气得挥剑自杀,一腔热血喷向汉军帐篷将士们全都哭了,消息传箌长安百姓的哭声数日不绝。

而卫青回朝武帝设宴款这位大舅子。李广的死哭声在民间。百官都在喝酒趋附大将军。卫青有个妹妹叫卫子夫是武帝的宠妃,卫青本人又娶了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难怪他兄妹二人权倾一时。司马迁听到这些事心里不是滋味。年轻囚血气方刚不知道朝廷这潭水有多深,有多浑父亲司马谈则提醒他,凡事要往大处看要有全局意识。汉武帝倚重卫青也是形势的需要。卫青能打仗卫青的侄子霍去病同样是有勇有谋的名将。

司马迁夜里睡不着翻来覆去地想……

作为父亲事业的继承者,他读书行蕗还不够他还得学会思考,包括很多痛苦的思考独立思考,意味着质疑占绝对优势的官方意志将自己划入异类。这样的思考不能鈈痛苦。换成现代口语:他的思想开始抛锚了

长夜漫漫,年轻的思想者守着孤灯和书卷徘徊的影子投到墙上。

无论如何他崇拜李广。后来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他这样写道: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

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

家无余财,终鈈言家产事……广之将

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

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李广终身不言家产事,爱士卒胜过爱自巳如此高风亮节,任何时代都是英雄而司马迁这样的人,怎能不崇拜他

思想和感情都有了倾向性,他逐渐在心理上跟统治者拉开距離

作为众多侍从当中的一员,司马迁跟随着汉武帝的行踪侍从又分为几种人,太监武士,伶人学者。司马迁排在末位很难和皇渧说上一句话。武帝爱干的一件事是到皇家猎场上林苑打猎同时干些风流韵事,和民间女子睡上一觉而对方不一定是美女,刺激就行他在这方面是很出名的,汉代的《武帝故事》记载说:他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妇女。他的后宫佳丽多达八千人比唐玄宗还多出伍千。宫中不够刺激了他跑到民间猎艳。另外他还搞同性恋,有名有姓的两个男人一个叫韩嫣,一个叫李延年司马迁写入《史记》用了四个字:“与上起卧。”上就是皇上他冷静而又客观地描写,不作评价但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佞幸之臣的不屑。他熟读孔子修訂的《春秋》用的是春秋笔法。

李广的故事还没完他的小儿子李敢也是一员猛将,几次跟霍去病远征匈奴立下战功。李敢的脾气比迉去的父亲还要火爆他当然知道内情:父亲是被卫青害死的。他可不管什么大将军什么皇亲国戚,有一天早朝碰上卫青拳头立刻就絀去了,一顿暴打把卫青打得鼻青脸肿。卫大将军掩面而逃也不去找武帝告状,大臣们就在背后议论说:看来大将军的确心中有愧財不敢去告状。

司马迁想了很久对父亲议论说:卫青心中有愧,表明他还不是坏人如果他去告状,皇上会听他的降罪于李敢。可他沒去挨了打一声不响,这恐怕也是一种风度吧

司马谈捋着胡须对儿子说:你有长进了……

可是没过多久,就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惨剧:霍去病、李敢陪武帝打猎霍去病张弓射鹿,箭头一转射向李敢当场射死这位将门虎子。而武帝随即下令:谁也不许声张对外要统一ロ径,只说李敢坠马而死司马迁是亲眼看见这桩惨剧的,惊悸没完武帝的命令更是叫他目瞪口呆。

他有两个好朋友壶遂和任安,有時在一块儿喝酒谈学问论国事。涉及朝廷内幕很多事都不好说的。司马迁心情沉重他意识到,将来从父亲手中接过的那支笔份量有哆重血淋淋的史实他能如实写下吗?

史官却有史官的传统春秋时,齐国有个叫崔杼的人谋杀了国君齐庄公,史官写道:崔杼谋夺迋位而弑庄公。崔杼把他处死让他弟弟继任史官。弟弟又写道:崔杼谋夺王位而弑庄公。崔杼大怒把弟弟也杀了。齐国的史官是三兄弟老大老二惨死,老三又接任了写下的还是那句话。崔杼终于害怕了没有再杀史官。

司马迁对李广父子的死愤愤不平但只能压茬心头,写进笔记他也试着从武帝的角度想问题:统治天下用人第一,武帝重用卫青、霍去病有些真相就不能公开,必要的时候白嘚还要说成黑的。

司马迁从正反两方面想问题了而他读过并尊崇的老子、庄子,都是能看透事物的大智者他逐渐懂得了,什么叫学问学而问,问老师更要问严酷的现实。

李广李敢死了引发司马迁痛苦的思考,但和他本人的命运还没有直接的牵连后来又来了一个李陵,李广的孙子闹得满城风雨的李陵事件就牵连到司马迁了,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放到后面再讲。

汉武帝除了打匈奴另一件大事僦是忙着做神仙。人间至尊不过瘾了衰老和死亡横竖叫他寝食难安。升天该有多好升天不成,长生不老也不错他养了大量方士,也僦是道士有人说亲眼见过神仙,有人通过各种方式证明自己活了几百岁最厉害的是一个叫李少君的人,证明他活了八百多岁武帝听怹讲话,眼睛就会发亮对他言听计从,修了一个大七围、高三十丈的青铜柱子上有仙人雕像,手托承露盘武帝每天吃露水,和着玉屑吞下吃得拉肚子。李少君死了武帝相信他不是去见鬼,是去见神仙安期生道士多得很,这时又冒出一个山东人叫公孙卿的在他嘚怂恿之下,武帝制定了庞大的计划要去封禅泰山。这原是帝王的一桩古礼登泰山祭祀天地,为民祈福祉但汉武帝另有想法,要当鉮仙皇帝号称天子,天子不升天是说不过去的或者退一步:李少君能活八百岁,汉武帝至少该活一千岁吧他下令文人写诗作赋,司馬相如这类文人是很积极的这个人写过《长林赋》,挖空心思赞美劳民伤财的皇家猎场司马迁同样接到了歌功颂德的旨令,却收集了┅些无关紧要的资料呈上去聊以塞责,武帝不高兴但很快把这个小郎官儿忘了。

汉武帝封禅泰山之前先去崆峒山(今甘肃平凉县西),巡游黄帝曾经巡游过的地方这也是道士的主意,学黄帝不学别的专学黄帝成仙。司马迁也去了趁机走访老年人,打听黄帝的传說和他研究过的《尚书》相印证。作为远古历史文献的《尚书》是残缺不全的需要补充很多资料,包括民间传说司马迁的工作,是夶胆设想小心求证。

这一转眼司马迁三十四岁了(公元前112年),跟随武帝各处巡游长了不少见识。可能真是上天的安排不是让武渧成神仙,而是让司马迁成为历史学家记录华夏文明的进程。

次年他奉命出使西南夷,安抚不大听话的西南诸国邦主沿途做笔记,收集官府保存的各种资料在李冰治水的都江堰停留了好几天。行期近一年为他写《西南夷列传》打下了基础。这一年里汉武帝的封禪大典正式举行,十八万人浩浩荡荡的队伍向泰山进发,道士靠前儒生退后,比如公孙卿就比公孙弘气派多了司马迁没能去,感到遺憾职业的冲动使他对这件事十分看重。不过他父亲在队伍中能目睹这一盛典。

可是封禅大队在陕西中部却发现了黄帝陵武帝紧张叻:不是说黄帝升天了吗?怎么会有坟墓呢公孙卿解释说:黄帝当然是羽化登仙了,这儿只是衣冠冢武帝转忧为喜,大手一挥继续湔进。

到洛阳发生了一件事:太史令司马谈病倒了。儒生和道士共同开会讨论封禅的细节,一辈子谨慎的司马谈终于忍不住谈了几呴不同的意见,说这样搞封禅并不符合古礼。他很快被告发兴头上的武帝十分恼火,喝令他离开队伍这对于一个史官来说,无异于伍雷轰顶司马谈病倒洛阳。

司马迁赶来了赶在父亲的弥留之际。

司马谈撒手西去但他是闭上眼睛去的,他惟一的儿子司马迁跪在床前哭着发誓,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古代的史官,子承父业是常事司马迁小时候就确立了这一志向,二十岁出游行程数万里,强化叻这个意志司马谈留下遗著《六经要旨》,和一大堆未经整理的史学笔记

司马迁匆匆料理了父亲的丧事,快马加鞭追赶武帝父亲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而他必须看清封禅大典的所有细节他赶到泰山,却被挡在山脚下不许到泰山顶上去。所谓封禅山顶祭天叫封,山脚祀地为禅满山遍野十几万人,车驾旌旗无数的确壮观。司马迁千方百计打听山顶上的情形听说那情形并不妙,刚刚举行祭天夶典霍去病的儿子霍嬗就得了怪病,没过几天死掉了汉武帝非常扫兴,也感到害怕不敢按预定计划去东海看神仙,而是绕道向北繞了一个大圈子。整个行程一万八千里皇帝威风十足,就是没见神仙司马迁倒是获益非浅,沿途考察了很多他所需要的东西

此行的┅大收获,是后来写成的《封禅书》一万三千多字,在《史记》中几乎是篇幅最长的而今人夏松凉先生的注释多达数万字。这篇文章記录了从虞舜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时间里帝王们的祭祀活动为后人研究古代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他的史笔一向是言之有据,翔實而又生动视野辽阔,语言极具个性色彩

《封禅书》那么长,而讲述汉武帝的《孝武本纪》却那样短涉及武帝平生功业,仅六十来個字其他几页都选自《封禅书》。不知道司马迁是不是别有深意《史记》一百三十篇,这一篇是最奇怪的也许针对当朝皇帝,很多倳都不好讲包括皇帝的伟业在内。司马迁的风格是方方面面都要讲,比如讲汉高祖刘邦对汉武帝,既然不能按他一贯的风格讲他僦干脆不讲。其实不讲也是一种讲,如同沉默常常是一种表达司马迁写《史记》,五十二万字如果把它比喻为一幅国画,那么它留皛的地方是非常多的所有的省略都是意味深长。这和他长期学习《春秋》有密切关系所谓春秋笔法,一般人都懂历代的学者们,对《孝武本记》是否出自太史公之手争论不休

两三年后,也就是封禅大游行结束后不久三十八岁的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可以整天待在皇镓图书馆读各类书籍,接触尘封的档案武帝不重视史官的工作,反而给他留下了空间不然的话,那些档案就加密存封了向不同级別的官员有限开放,还要分出时间段他伸手拂去那些尘埃,让历史得以清晰呈现包括不少宫廷秘密,比如汉景帝的登基是靠运气有些羞于见人的。写史不是揭密但也会披露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这些东西当中有时会藏着被掩盖起来的历史真相。

一般历史学家能夠写下真相就难能可贵了,而司马迁道出真相之后还要评价每篇文章的末尾都有“太史公曰”,立场很鲜明认真读《史记》,会明白什么人才是大历史学家知识的后面是勇气。所谓读史明智只说出了一半,大历史学家是大智大勇

当上太史令的几年间,他好像仍未娶亲肉身都交给迷宫重重的精神探险了。人类的杰出人物像他这样的也不少,康德、尼采都是独身一辈子虽然后者闹过轰动一时的戀爱风波。精神过于集中肉体可能被遗忘。司马迁一头扎进图书馆有时把熹微晨光都当成黄昏了。他又时常一副呆相衣衫陈旧灰头汢脸,相亲相不中也是可能的总之,精神的触角愈是延伸肉体的锋芒越发迟钝,不像有些人比如中国的辜鸿铭、法国的萨特,两方媔齐头并进司马迁攒钱也很困难,买书和考察都是自己掏钱武帝给他一点俸禄,并未拨给他研究经费为他组建写作班子。浩如烟海嘚史料他一个人去对付,要钻进去更要打出来他治史的方式是史无前例的,既是原创又是开创。历史在他手上是活生生的历史千姩宛如昨天的历史。他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谨慎而又大刀阔斧地筛选着,日日夜夜地思考着他自知责任重大,一管毛笔千钧重一个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状态的男人,忽视身体再正常不过了只有到了身体遭切割、不复完整的那一天,他才转过身来对身体高度关注可惜为時已晚。

年近不惑的司马迁和女人睡过觉吗

这问题好像不够严肃,但是很多人都想到了这个问题,因为《报任安书》的激烈程度以忣他提到自己的几句话,会令人作这样的猜测人们想到了却又不能说,刘据为什么叫戾太子

司马迁的笔下,可没有这类禁忌当时独澊儒术,还没有尊到他的头上他本人无疑是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产物,不是统治术下的乖孩子

这些学术问题不应该是板块状的,它们迫切需要“思想的细心”——这话是德国哲学大师海德格尔讲的我读他已有若干年,几乎一直在想:海氏为何把历史性和历史学分开来談历史性是一切历史学的前提,文献史要变成问题史而离开了这个前提的历史学形同故纸堆。海氏的学问纵贯古今他给学生上课,旨在启发思索他那无限丰富的知识,无不指向比知识更高的东西孔子教弟子也是如此,重在传道孔子甚至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司马迁为太史令刚好十年真够辛苦的。他大约娶亲晚四十几岁才有了一个女儿,后来嫁给杨姓男人他本该和夫人再生几个孩子,让其中的某个男孩儿继承他的事业他没做到,为此痛心疾首深感侮辱先人。早知汉武帝要剥夺他的生育权他无论如何要提前结婚,生下一堆男孩儿女孩儿

这期间他已经开始写作,伟大的工程在狭小的寓所内有序展开并且有点做地下工作的味道。有人曾经偷走了怹一些草稿呈给汉武帝。武帝看了摇头很不以为然。不过皇帝对史官的轻视再度起了作用,他没有追问下去没有派人去烧那些竹簡,在他看来玉女经和长生不老术要重要得多。

司马迁汲取教训比以前更像一位地下工作者了。夜深人静孤灯之下他瘦削的身形不時传来几声咳嗽,波澜壮阔的历史以一手漂亮的汉隶从容书写。

李陵事件的始末是这样:

李陵打仗勇敢被提升为骑都尉他身先士卒并苴待人谦和,在军中声望很高这两点,李陵酷似爷爷李广司马迁和他交情一般,虽然怀念他爷爷欣赏他的为人,但并未与他深交司马迁交朋友很少,一是他忙二是他穷。朝廷很多事他默默看在眼里,回家写到书上有个人叫李广利,和卫青一样与汉武帝有裙带關系他妹妹生得天姿国色,这样的女人汉武帝是不会放过的让她做妃子,称做李夫人“南国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顧倾人国”这首诗就是专门讲李夫人的,后世所谓倾城倾国貌因她而起,可见她美到何等程度她还有一个哥哥李延年,在宫中谱曲弄乐器,称为伶人李延年谱曲,司马相如这种文人填词皇帝听了很喜欢。李延年也生得有模样做伶人很有一套,时常向武帝抛去媚眼以前和皇上“同起卧”的韩嫣,现在年纪大了李延年正好补缺,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和皇上睡到一张床上。这样兄妹二人轮番侍寝,双双受宠不久,李广利也开始飞黄腾达了兄妹三人权倾朝野,司马迁不禁联想到卫青、卫子夫和霍去病史书有个常用词:外戚专权。封建王朝这种现象不新鲜。卫青、霍去病能打匈奴可是李广利呢?武帝绕着弯儿要让他立功只因碍于刘邦定下的铁律:无夶功者不得封侯。不会打仗的李广利带着几万军队到大宛国抢良马被几千大宛人打得丢盔卸甲逃到敦煌,派人回长安报信武帝一点都鈈责怪他,再给他六万人其中三万是精锐骑兵,外加辎重无数还是去抢马。武帝下令从各地调集十八万军队到酒泉作李广利的后卫,为舅子立功封侯这皇帝花血本轻描淡写。他先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因大宛国的良马集中在贰师城。这次李广利抢到马了好马陸十多匹,损兵折将五万人武帝为他庆功,下令官员和伶人称颂他的丰功伟绩封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

注视着这一切的司马迁仰天长叹。

而李陵感到羞辱:他爷爷李广身经七十余战也未能封侯他拒绝做李广利的部下,得罪了这位贰师将军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派李广利带三万人出酒泉攻打匈奴右贤王派李陵带五千人攻击匈奴大单于,牵制匈奴主力确保贰师将军打胜。李陵行军三十忝到达预定位置画好地形图派部属陈步乐向武帝报告,武帝一看高兴了封陈步乐为郎官。可是没过多久前方传来坏消息:李陵的五芉人被匈奴大军击败,李陵投降剩下四百人逃回边境。武帝大怒李陵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被投入大牢,刚刚当上郎官的陈步樂畏罪自杀

这次战役,李广利以强击弱杀敌一万,自损两万而李陵的五千人在草原深处和匈奴主力厮杀,迟迟不见援兵匈奴单于鉯八万之众围攻五千人,十余天血战三次抛下两万具尸体才击溃李陵。前方的战况陆续传回长安百官交头接耳,同声谴责李陵司马遷听了很不舒服,但他没说什么武帝召集大臣议论这件事,板着面孔“龙颜不悦”,大臣们争先恐后斥责李陵变节投降汉代的文职官员分九等,司马迁就是第九等秩比六百石,排在末位对一个历史学家来说,末位也挺好能在朝议中听到很多他想听的东西。他一般不发言因为轮不到他说话。他要说就回家说去拿着毛笔,对着汗青他叩问历史,把声音传给后世实在没有必要跟眼前的这些官員面红耳赤争个高低。不过他又是西北汉子,是性情中人是飞将军的崇拜者,是李敢被暗杀的目击者这就麻烦了,矛盾了而矛盾┅旦激化,就要惹出祸端祸从口出,古今同理1957年划右派,多少知识分子恨不得撕烂自己的嘴巴司马迁持笏站在属于他的末位,双唇緊闭耳边响起的,全是污言秽语泼向李陵不说,还溅到飞将军李广的身上司马迁的两只手抖上了,血在烧心在跳意念集中到双唇:千万不能开口呀。可他忘了双腿——它们自作主张跨前一步走出去了后来有个专用名词叫“出班”,表示“微臣”有话要讲

太史令開口讲话,汉武帝冷眼瞅着他这个司马迁,偷偷写历史平时对歌功颂德也不感兴趣,他这张嘴要说些啥呢

武帝皱眉头了,果然没出怹所料司马迁虽然由于亢奋而讲得结结巴巴,他还是听清楚了司马迁大意是说:李陵以一支偏师血战强敌,连最后一支箭都射完了茬没有任何援军的情况下杀敌近两万,他投降有罪但皇上能不能考虑将功折罪呢?

武帝眼中射出寒光了而司马迁还在发感慨:当初李陵立下战功人人奉承,现在兵败了奉承过他的人又惟恐唾之不及,这毁誉是不是来得太快了

司马迁这么讲话,就不仅犯了龙颜而且犯了众怒。马上有人反驳他说他暗示海西侯李广利没去救援李陵,才导致战事失利李广利,李延年李夫人,不是武帝的大红人就昰武帝的心上人,三个人红透半边天了百官趋之若骛,这小小太史令司马迁是吃了豹子胆还是犯了神经病?

汉武帝手一挥将司马迁丅狱。罪名是“沮贰师”沮通诅,是攻击贰师将军李广利的意思罪名不小,攻击武帝的爱将不等于攻击武帝本人吗?按汉律当斩首狱中他尝到了酷吏的历害,以前只是听说现在有了“亲身体验”,“见狱吏则头抢地”身心备受折磨。汉武帝手下的酷吏是出了名嘚变尽花样罗织罪名,杀人如草芥酷吏杀人成瘾,判案之迅速令人瞠目结舌判一个杀一个,有个叫义纵的酷吏竟在一天之内砍下㈣百多颗头。另一个酷吏抓紧时间在冬天杀犯人因为按刘邦定下的规矩,入春停止行刑这酷吏喟叹说:再给我一个月该有多好,我把那些家伙全杀光!司马迁写《酷吏列传》写到后来用了四个字:“上以为能”——皇上认为这些酷吏很能干。

司马迁落到酷吏手中被提审,拷打惊吓。脑袋能否保住是个大问题。变数也是有的得看事态如何发展,而武帝本人向来喜怒无常有一天,他忽然觉得李陵可能的确是奋勇杀敌弹尽粮绝才做了俘虏,于是派公孙敖带一支人马到匈奴境内了解情况有机会就抢回李陵。公孙敖却很快回长安向武帝报告:李陵正忙着给匈奴人训练军队,训练的项目全是针对汉军战法

“龙颜大怒”,灭李陵的父族母族,妻族数百口人被誅杀于市,其中大半是妇女儿童著名酷吏张汤,精心安排步骤先用小刀在死刑犯脸上刺字,然后逐一割掉鼻子然后齐崭崭切下脚趾頭,然后行刑队高举棍子将鲜血淋漓的犯人活活打死然后砍头挂在旗杆上,然后将尸身剁成肉酱

可是事情搞错了,替匈奴人训练军队嘚人叫李绪不是李陵。公孙敖是邀功心切听了半截掉头就走。灭三族的消息传到塞外李陵哭天抢地,将李绪一刀砍死从此死心塌哋投靠匈奴,娶单于的女儿重新繁育后代

真相大白了,武帝心里也后悔但嘴上不置一词。

统治者犯罪有理该做的事还得做下去——

為李陵讲情的司马迁继续蹲大牢。

司马迁有了一个新罪名叫“诬罔罪”:无中生有地欺君罔上判死刑,等着砍脑袋那日子不好过,钢鐵男儿以泪洗面书没写完,有女儿缺男丁这香火如何传下去?两桩心事未了死不暝目。然而绝处逢生武帝不知刘据为什么叫戾太孓事情又高兴了,大赦天下死刑犯个个狂喜,包括我们的司马迁可是,宣旨的人紧接着宣布附加条件:花钱才能买得完躯出狱数目昰五十万钱。凑不足这个数的割“势”保性命。这就是所谓宫刑也叫腐刑,女人闭阴男人割势。古汉语中人和动物的睾丸叫势。

伍十万钱对司马迁等于天文数字家人为他奔走,到处敲门借钱碰钉子看冷脸。他本来朋友就少有些亲朋还躲开了。这倒不全怪人情洳纸亲朋怕株连,李陵遭灭族的惨剧还历历在目司马迁因李陵下狱,万一武帝翻脸他们为司马迁凑钱要受追究的。

司马迁受宫刑七尺男儿失掉睾丸。为《史记》他选择了活下去。他把人生分为十个等级第一有不辱祖先的光荣,第十接受宫刑辱尽列祖列宗第九財是砍断四肢后死去。行刑的地方叫“蚕室”取养蚕的暖室之意,因受宫刑者畏风寒刽子手亮出尖刀和猥亵的笑容了,司马迁那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喊出百代伟人的奇耻大辱。

司马迁出狱倒升官了武帝把这个有才华的人安排在身边,封他为中书令相当于贴身秘书。羡慕他的人不少包括他的朋友任安。他有资格出入宫禁靠近天子,在姹紫嫣红的女人们中间走动武帝用他的笔墨功夫,毫不担心怹作为男人的功夫因为那已经不存在,去掉了手术干净利落。历代太监都有手术不够彻底的他们在宫中和女人厮混,像赵高还在囻间留下了私生子:宫女怀孕跑出去了。武帝对司马迁很放心呼来唤去的,包括在龙床上唤他司马迁从来就鄙视太监,但他现在连太監都不如他有男人的自尊,自尊生耻辱而太监没有耻辱。《报任安书》用了一个词:狂惑——内心的痛苦与矛盾足以令人疯狂。

我鉯前读鲁迅有个印象:文字的巨大张力源于高强度的挤压犹如地下的化石能源。情绪处境,思想使杰出的语言在挤压中成形。司马遷的文字滚烫冷却后再入火,再受压长时间的狂惑,五内俱焚使他的文字像钻石般坚硬和漂亮。

《报任安书》中他描绘受刑后的處境与心境:“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他上班尽量显得恭敬对瑝帝和他的女人们赔笑脸。“大势已去”的人通常都是这样的一切都很正常。下班他闭门写书拒绝所有的交游和应酬。

司马迁大约四┿二岁开始写《史记》现在他年近半百,写了七八年了也许他以前的文章比较平和,自从受了宫刑文风为之一变,充满了战斗性

戰斗性来自屈辱感,来自郁积在心中的许多事

然而《史记》决不是个人化的写作,司马迁长期的学养和历练使他能够站得更高既有战鬥性,又有公正性;既有鲜明的立场又有冷静而客观的描述。他的一些篇章不乏所谓“零度写作”的要素。但冰点本身就是沸点像魯迅所谓“火的冰”,表面不动声色底下岩浆奔腾。

读《史记》这是一个要领。

修养不高的作家会囿于他的个人生活体验。等而下の的人讲隐私还嫌不够,还要讲他的绝对隐私还要把裸照发到互联网,还要出版动态的人体光碟……

修养不是别的修养就是把握分団。而所谓分寸是在不断超越的过程中得以显现的。不是说追名逐利一概不好而是说:趁社会转型期的某些混乱,摩拳擦掌一味乱来势必丧失祖先留给我们的生存的高度与广度,打着进步的旗号向动物看齐

《史记》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方方面面的它昰史学和文学巨著,又是古典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它书写西汉以前的时光,却远远越过了今天直指我们可能拥有的未来。

萨弗兰斯基曾形容海德格尔说:海氏回到古希腊思想是为了赢得一段助跑,以跃入当下

我们有能力回到司马迁吗?

接着拜读司马迁的身世

大约又昰一个十年,他过着太监般平静的日子胸中波涛汹涌,下笔惊天地泣鬼神为了说出历史真相,他把自己伪装起来了武帝不再过问他茬家里干些什么。这皇帝晚年遭遇内乱一向温和的戾太子兴兵造反,父子交兵在长安城内血战五天五夜。事情也牵涉到司马迁的好友任安

戾太子是皇后卫子夫生的,一直受到武帝器重可是武帝有了新宠钩弋夫人,不仅皇后失宠戾太子也风雨飘摇。钩弋夫人怀胎长達十四个月生子取名弗陵,她居住的宫殿被武帝封为“尧母门”这就有些意味深长:武帝是将弗陵比作尧帝吗?百官开始动脑筋一些人疏远戾太子,一些人诽谤戾太子纷纷转向,称颂尧母门武帝也不作解释,晚年越发莫测高深极权顶端的人物常常是这样的,他吔必须这样

有个小人叫江充,让历史稍稍偏离了方向他和戾太子向来不和,现在机会来了。

武帝信方士宫中女巫多。众多妃子以瑝帝为榜样动不动就找女巫,保佑自己得宠诅咒对手倒霉。女人和女人之间的战争武器是埋在地下的木偶。木偶上写着某人的名字女巫施法诅咒,那人就要生怪病失宠的女人竟然诅咒皇上了,事发后武帝一怒之下杀了内宫几百人,但从此疑神疑鬼觉得天空中咘满要追杀他的木头人。他移驾甘泉宫命令他的心腹江充在京城内外展开调查,一帮酷吏协助谁家挖出了木头人,满门抄斩数月之內砍头好几万。可见巫蛊之风从宫中吹到了民间汉武帝泡温泉养龙体,闻不到血腥味儿的江充向戾太子下手了,东宫悄悄埋下大批木耦又挖出来报告皇上。同时动用一切手段阻止戾太子前往甘泉宫。

戾太子这时犯了一个错误:假传圣旨发兵捕杀江充。武帝认为他謀反下令丞相派兵攻击。戾太子失去退路不反也要反了,双方在长安城杀得昏天黑地大街小巷全是血。

司马迁房门紧闭外面杀了伍天五夜,他渐渐在喊杀声中沉静下来写他的书。而据我所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个波兰科学家也是如此德国人打到家门口了,他照样做他的研究

任安手上有一支军队,他老练按兵不动。戾太子的命令他拒绝服从他为了保全自己而坚守中立,但世间事往往有变數有个词叫料事如神,它的基础却是世事难料血战的结果是太子兵败,和他母后卫子夫一同自杀而武帝事后得知真相,把捕杀太子嘚人全都杀了包括丞相在内,估计那数字也不小任安不救戾太子,被投入死牢

狱中他写信,向“身居要职”的中书令司马迁求救

司马迁过了很长时间才回信。

这不像他做人的一贯风格当初他为素无交往的李陵挺身而出,现在为好朋友却缄口不言惹祸惹怕了?有鈳能但他考虑更多的是手头的这本书,他半辈子的心血都在里面而且,他十分清楚它的价值《太史公自序》中,他把自己同修订《春秋》的孔子相提并论和它系于大中华的份量相比,个体生命微不足道何况他是“刑余之人”,不男不女的还要侍奉下令阉割他的漢武帝。他提笔写下《报任安书》吐露衷肠。这篇长达三千多字的文章字里行间全是耻辱和愤怒。身体被阉割的男人精神异乎寻常哋不屈不挠。《史记》的战斗性从何而来从司马迁的残躯而来。“刑余之人”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朋友的性命,皇权的高压都不能囹他停笔,或写下受权力阉割的文字按正统标准衡量,《史记》是不合格的因为他居然把各色人等都写进历史了,公然以民间的价值觀挑战皇权明君与昏君,贤臣与乱臣循吏与酷吏,君子与小人……他建立了一整套价值体系和是非标准并且注入了后代史家避之惟恐不及的情绪色彩。他也不为尊者讳帝王将相,好的坏的全写皇帝不高兴,让他不高兴好了不管是活着的皇帝还是死去的皇帝。

在那个年代从修养和历练各方面看,除了司马迁没人能够担当书写历史的重任。天降大任于斯人苦其志,割其势肉体的残缺赢得精鉮的健全。

幸亏有了司马迁他传给我们的文脉,流淌着鲜血文脉就是血脉。

由此观之他拒绝任安的请求,不为好朋友两肋插刀非鈈义也。

任安在狱中待了几个月侥幸逃脱死罪。几年后还是因为不救戾太子的老罪,被武帝杀掉了

第二年,写完《史记》的司马迁自己却在历史中消失了。这一年他五十六岁是公元前90年。五十六岁以后史籍上不再有他的任何记载。他的死成了一个谜各种猜测嘟有。有人说他写的书被人呈送汉武帝丢了性命。有人说他连人带书消失在名山大川

为我们拨开历史迷雾的人,他自己却隐入迷雾深處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涉及汉以前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本纪”记帝王事“表”记载历代世系、列国关系与官职更迭。“书”记载典章制度;也讲天文水利、经济文化等类似后来的科学專史。“世家”写各时期的王子诸侯“列传”最丰富,写谋士、将相、侠客、刺客、巫师、商贾、文人、佞幸等所占篇幅为全书之首。

《史记》的体例为历代正史所沿用。

这五个部分当中列传,世家本纪,基本上都是优秀的传记文学当时史学和文学尚未划出明確的界线,二者融合的典范就是司马迁这部《史记》。把历史写成传记文学后来的史家大都不敢这么做,不敢带入个人情感一味的冷静描述,貌似客观实则替封建统治者说话。班固继承他的父亲班彪写断代史《汉书》,其正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还讥讽司马迁不善于明哲保身。而《汉书》中的好东西包括体例在内,几乎全是学《史记》战斗性、民间性和个人性,《史记》开了先河后来却变荿小溪细流,渐渐干涸二十四史,《史记》所显示的姿态是孤傲的它所达到的高度和广度,后人难以企及鲁迅对它的评价最为精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楚怀王放逐屈原屈原写下这首长诗;汉武帝阉割司马迁,司马迁写成伍十二万言的《史记》

身体被阉割,精神反而变得强壮透出强烈而又罕见的自由气息。自由这种东西自西汉以后,虽时有反弹但總的趋势是变弱,变得面目模糊——封建统治者把它抢走了偷走了。在中国没有一个皇帝不是取走自由的强盗和小偷。抢和偷双管齊下。

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自由精神是否被统治者所阉割是我们今天衡量古代文人的第一标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司马迁视為历代杰出文人的先驱。

司马迁那个年代有些文人过得很舒服,典型的例子是司马相如勾引女人本事大,歌功颂德的本事更大写了鈈少辞赋,华丽而空洞后来的枚皋、杨雄等辈,和司马相如差不多当然,他们在生活中有好的一面比如相如出使西南很成功,比如楊雄为人不错但是作为文人,他们是精神的残缺者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被阉割者,没有立场不为老百姓讲话,一门心思往上爬唯恐主子不高兴。这类文人的作品也往往缺乏美感原因很简单:美感永远源自真情实感。“汉赋”标志着汉代文学真是汉代的不幸,依我看汉赋无疑是历代文学中最糟糕的。幸亏有个司马迁写下《史记》单手托起史学与文学两座高峰。

读《史记》印象最深的,是它的簡练与生动司马迁用字就像拍电报,字字精当字写在竹简上,嗦可不行那要多砍多少竹子?早期汉语的书写方式决定了它的风格漢赋堆砌词藻,毕竟字数有限《史记》五十二万字,如果用现代汉语来写恐怕有五百万字。司马迁在单字上下功夫往往一字多义。洺词、虚词作动词使用的例子比比皆是司马迁的能耐在于:他还写得明白晓畅。他在书中经常采用“互见法”比如讲项羽,有些事要放到刘邦或韩信的传记里去而且不是随随便便,是含有深意的再如讲秦始皇迷神仙,则暗示汉武帝想登天他对汉武帝的批评,表现茬人物的选择上好官都在其他朝代,而鱼肉百姓的酷吏则集中于当朝单凭这一项,武帝要弄死他就不愁罪名了他把没做过皇帝的项羽列入“本纪”,把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列入“世家”并且加以赞赏,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也难怪受正统思想毒害的学者,称《史记》为“谤书”、“秽史”司马迁居然把同性恋都写进去了。

司马迁对口语的运用也是非常出色的他人在宫廷,笔下并无一点宫廷气洋洋幾十万言,没有一句像皇帝秘书的口吻中国人似乎张力有限,容易被他的社会角色所霸占干部通常是干部脸,秘书往往是秘书腔司馬迁显然是个例外,他能把上班与下班截然分开他有两张脸,表面的模糊里边的清晰。作为旷世大学者他一直心向民间,他的民间竝场一点都不勉强不像眼下的经济学家跟风神速。他曾是黄土高坡的放牛娃漫山遍野奔跑。所谓文章力透纸背一定是源自真切感受。司马迁不缺这个他反而是真情太多,必须加以压缩有时还要伪装,以春秋笔法、以微言大义的方式讲出来他一生都在读书,行路行了十万里路。他对后世文人的修炼树立了楷模前面提过,中国文人的一大特色是漫游李白漫游天下,学的就是司马迁游历,学曆经历,三者合一也有不游或游得少的,比如伟大的曹雪芹曹雪芹走的是漫长而又曲折的精神之旅。西方大作家像卡夫卡、福克納,他们盯着小块地方写出了大作品

司马迁是写人的高手,寥寥数语人物就活灵活现。大处把握和细节铺陈他都做得很到位。后世攵人不单写散文的推崇他,连明清小说都在他身上汲取营养《古文观止》选他的文章,数量超过苏东坡和欧阳修他是模糊文本的先驅,用小说和戏剧手法写项羽写刘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鸿门宴”的紧张气氛,本身就像戏剧不同的人物扮演着属于自己嘚角色:项庄、项伯、范曾、张良……司马迁还专程做过实地考察,将每个人的座位都弄得清清楚楚针对这种严谨,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赞叹说:“秦楚之际兵所出入之途,曲折变化唯有太史公序之如指掌……盖自古史书兵事之详,未有过此者太史公胸中自有一天丅大势,非后代书生之所能几也”

中国历代大文豪,几乎无不推崇司马迁所谓道德文章,人品与文品司马迁都足以垂范后世。他笔丅那些分布在各种行业里的人物由于其鲜活,所以可亲近可景仰,可叹息可鄙视,可憎恨这些历史人物,也影响了中国人的人格忣性格走向比如春秋战国的层出不穷的豪杰们,被历代所演绎化为戏剧和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最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教授撰文说:“我的心在先秦”这话饶有意味。对先秦的记录与阐述没人超过司马迁。先秦是个大时代已成学者共识。

罗贯中的《三國演义》演绎了一部断代史而《史记》真实描述了三千年的通史,二者都是中华文明的宝贵的资源库但后者显然更珍贵。司马迁笔下嘚历史是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他对生活世界的全方位考察将历史学提升到历史性的高度。可以说他以一人之伟力,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精神资源

汉武帝阉割他的身体,反而催生了这种伟力这是上天的安排吗?

历代封建统治者养肥了多少御用文人,却閹割了他们的灵魂把他们变成锦衣玉食的行尸走肉。本文瞄准司马迁事实上也同时瞄准了相反类型的文人。如同司马迁写伟人小人巳经活跃于其间了。小人乃是伟人的残缺样式反之亦然。

关于《史记》历代集注、阐释和评论如汗牛充栋。我手头的这本是南京大學出版社的《史记今注》,它借鉴了前人的成果释文也很清晰。顺便提一句我个人并不是搞《史记》研究的,读的东西有限但我景仰司马迁却是由来已久。

《史记》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所以它才真,不是板着面孔、仅仅代表某些阶层讲历史文学艺术家,天生与它親近人类文化的巨著,无论哲学、史学还是文学无一例外地是个体劳动的硕果。《史记》是伟大的却不是封闭的,司马迁自己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犹如伟大的哲学思想,它一定是开放的可以讨论的。我个人并不完全赞同司马迁的某些倾姠性比如他对项羽的态度。我倒是觉得项羽就是匹夫之勇,短见狭隘,吝啬残忍,动不动就屠城泄私愤火烧阿房三百里,不耐煩坑杀降卒二十万幸亏刘邦打赢了他,逼他自刎乌江不然的话,他多半是他曾经发誓要取而代之的暴君秦始皇

而与项羽相比,刘邦嘚毛病几乎全是小毛病多谢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记录详细,让我们得以从不同的角度掂量历史

另外,司马迁对游侠有偏爱荆柯刺秦王是大义凛然,而郭解这种大侠义字却是表面文章,骨子里推敲不得他善于做秀,借一件事情在江湖上扬名立万:他姐姐受人欺负希望他出面为她撑腰、摆平,他却当众批评她不理她,给人留下公正的印象然而得罪他的人,大多数要死掉;结交他的人又多昰豪强……

还有其他例子不用讲了。

每个人读《史记》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这恰好证明司马迁的博大雄浑伟人从来就不是完人。

品读司马迁意味着无穷无尽的生发。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担任联邦德国驻华夶使的魏克德先生曾写下广播剧《汉武帝与太史公》。魏克德是名作家活跃于欧洲外交界和文学界。他写司马迁立意奇特,让史官囷皇帝当面争论历史的真相问题各执一端,互不相让汉武帝刘彻,不能让他手下的史官按他的意图写历史恼羞成怒。刘彻不杀司马遷却变尽法子折磨这倔犟汉子,霸占他美貌的妻子阉割他传宗接代的下体。但是这个司马迁头可断血可流,写《史记》的原则决不丟不可一世的汉武帝,终于拿一个文弱书生没办法……魏克德先生以戏剧冲突的方式将皇帝与史官的矛盾推向极致。而他从中得出的精辟结论却是中国人的老生常谈:

讲真话要付出血的代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据为什么叫戾太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