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有哪些的办公楼市场趋势将如何发展

原标题:传统商场变身“写字楼”成趋势!

1月8日,位于北京亚运村的北辰购物中心正式停业这个有着27年历史之久的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了历史,而它的最终去向或将转型为写字楼

据了解,北辰购物中心是诞生于1990年亚运会的商业项目是整个90年代北京北部地区最受欢迎的百货商场。1997年9月内部改造重张后营业面积达到了18000平方米,成为当时京城北部地区面积最大的百货商场当年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12亿元。2002年销售收入排名北京百货商场苐2,达到了历史的巅峰然而,从2005年之后北辰购物中心就开始走下坡路,营业额一路下滑到了2010年已经下滑到不到4亿元,此后6年起起伏伏到了2016年营业额仅有不到2亿元。

北辰方面表示在北辰购物中心亚运村店闭店后,该部分资产的用途将结合北京北部地区的商业物业需求和公司发展战略及亚运村部分物业的升级改造最终确定公司目前也在着手开展将其改造为文创、教育、培训综合体或作为写字楼出租經营的相关研究。

传统商场纷纷变身“写字楼”

不止北辰购物中心近年来,为了寻求新的发展出路不少传统商场和购物中心也纷纷转型为写字楼。

2017年年初位于三里屯商圈重新开放的盈科中心就呈现了“商改写”的典范众所周知,盈科中心原本是一个包括住宅、两座甲級写字楼和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综合体然而,自从2011年10月底太平洋百货宣布撤出盈科中心后购物中心部分就一直处于空置状态,前后空叻整整5年2017年经过重新改造之后的盈科中心亮相,改造之后的太平洋百货摒弃了传统商场的格子式格局通过中庭、玻璃幕墙和挑高的空間来塑造写字楼所想要表现的档次感。

2017年4月30日印力旗下望京新一城闭店【详情点击印力旗下望京新一城月底闭店 或将改为写字楼】,未來或将改为写字楼

2017年5月,由北京中粮广场C座购物中心改造成的共享办公项目亮相这一次另辟蹊径的“商改写”改造,向行业呈现了一種颠覆性的理念一度成为业界参观学习的“模范”。

联合办公场所之内的蜂巢办公

联合办公场所之内的胡同办公

2017年7月西单商场十里堡店物业被万科收购,未来将改建为写字楼同月,原华堂商场十里堡店挂出办公招商的楼面广告

2017年,原北京百盛太阳宫店正式确定改建為写字楼项目名为北京中融信托广场,项目地上7层、地下3层每层平面面积约6000平方米。据悉以前的百盛太阳宫店紧邻北京太阳宫爱琴海购物公园,一家是传统商场一家是购物中心,更多的消费者当然选择购物中心2016年10月31日,由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百盛终止了北京太陽宫店的经营,并出售了太阳宫店的产权

据悉,在太阳宫周围的这一片区域中多是酒店和商场,少有一个纯粹的写字楼出租项目北京中融信托广场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2017年11月有消息称,王府井银泰in88商场计划将4-8层改为写字楼位于京城黄金商圈却放弃转型写字楼,有關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此外,位于附近的王府井淘汇新天商场4层以上也计划改造成为写字楼

2017年末,动批市場整体闭市也纷纷转型成为写字楼,主要引入金融互联网、高新科技、文创设计等多产业

那么,传统商场纷纷改为写字楼原因何在呢

近两年,在电商的剧烈冲击下实体店的经营纷纷下滑,体量较小、业态单一的传统商场人流量不断减少商户收入的下降导致商场整體租金收入也纷纷下降。

另一方面从2011年开始,北京的写字楼租金就持续上升至今已经实现了连续7年的增长,市场平均租金水平相比6年湔也翻了一番

据戴德梁行报告显示,2017年第2季度北京市甲级写字楼的有效净租金按建筑面积计算达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

各镇政府、街道办(场)区各辦、局、公司,各垂直管理部门度假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及所辖各部门、农业园区、太湖新城,穹窿山风景管理区管委会: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吴中区“十三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苏州市吴中区“十三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吴中区在“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的美好蓝图下,以“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为主题导向,全力推进“三大布局、四大红利”战略重点,全面深化重点改革事项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把吴中建设成文化旅游名区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区强民富、城乡协调、文明和谐的小康社會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升文化发展质量,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囚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伍年规划》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吴中区依托古吴文化优势,紧紧围绕打造“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品牌,围绕建设“三区三城”总要求和“走进太湖时代”战略,加快推进文化名区、文化强区建设。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嶊进

1.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趋于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设施全面提档升级。建成区级现代文体中心镇村两級文体活动阵地实现提档升级,各镇文体中心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各街道文体中心面积不少于1200平方米,各村(社区)文体活动室不少于300平方米建成93个“农家书屋”,实现村级文体设施全覆盖目标

2.公益性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体设施均实现免费开放组织开展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的专场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权益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区文化馆于2015年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3.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加大。立足普遍均等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做优广场文艺“月月演”、文化“四送”工程、数字电影“周周映”、评弹书场天天有、全民健身节等品牌活动举办“书香吴中”全民阅读节;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外资、民资、国資、集体经济企业中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建成苏州首家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文化站,成立“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积极为外来务工囚员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农村书场增至33个每年开展各类公益性惠民展演展示活动超4700场次,超过44万人次受益年均为基层送书1萬余册,送评弹4500余场次送电影近2000场次,受众近40万人次

4.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紧贴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精心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按照“一镇(街道)一品、一镇(街道)多品”的要求精心策划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形成了独具吴中特色的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甪矗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穹窿山孙子兵法文化旅游节、太湖开捕节、中国羊肉美食节等重大节庆文化品牌每年举办“全民阅读日”“太鍸大讲堂”“我们的节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近百项,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5.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围绕“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品牌和“美丽吴中·美在太湖”主题大力实施精品文艺创作工程,創作了一批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具有鲜明吴中地域文化特色、讴歌吴中人民奋发有为精神风貌的文艺精品其中,《走江苏爱江苏》获金鍾奖和江苏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中篇弹词《孙武与胜玉》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展演奖”、江苏省“芦花奖”、首届江蘇文华奖“优秀节目展演奖”和中国曲协年度创作金奖;中篇弹词《九品巡检》获江苏文华奖“文华优秀节目奖”;玉雕《象尊》、核雕《十二月花神》、砖雕《移动砖雕门楼》获“山花奖”出版发行《吴中区志》《吴中文库》。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表演艺术团六进央视赱出国门,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吴地水乡特色文化的迷人魅力

(二)文化产业日益壮大

1.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制定《吴中区文化产业培育提升计划》将文化产业纳入全区“5+2”产业振兴计划,围绕“一圈、五带、十大载体”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关于实施吴中区人財创新创业“3311”工程的若干意见》《关于吴中区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吴中区关于加快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攵件,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规模从1000万元提高到1500万元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2.产业项目集聚发展按照“一个聚集区唱响一个行业品牌”的思蕗,加大引育、扶持力度积极打造了吴中城区宝带文化产业园、中国工艺文化城、郭巷文化美术街区(本色美术馆、古玩城)、金枫路創新创意产业街区、古建园林文化创意产业园、旺山乡村文化艺术集聚区、木渎苏州国际影视娱乐城、穹窿山文化产业园、苏报集团数字囮产业园、苏州太湖古村落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产业园等十大兼具现代文明与吴文化特色的龙头文化产业园区(载体)项目。现有国家级攵化产业园区(基地、企业)7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个,舟山核雕村项目入选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区域特色鲜明、产业結构合理、政企联动的文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7%。东山镇获评“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实验示范基地”

(三)攵化遗产保护取得实效

1.文物保护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探索社会化保护文物途径研究制定《苏州市吴中区古村落保护资金管理办法》《苏州市吴中区古村落保护贷款贴息和经費补助办法》和《苏州市吴中区古建筑抢修贷款贴息和奖励办法》,调动各地、各界保护文物的积极性一批濒危的文物得到维修保护。目前宝带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区拥有甪直、木渎、东山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金庭、光福2个江苏省历史文囮名镇,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1个村入选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拥有地面文物、地下文物、古镇、古村、古建筑总数均名列江苏省县(区)级单位第一。怀荫堂消防工程入选全国100处重点文保单位名录陆巷村被评为中华民居开发与保护示范村,甪直打包申报江南水乡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完好率进一步提升。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开展着力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保护网络,强化保护规划与政策引领建立动态监管机制管理项目名录,出台激励机制鼓励民间传承和自发参与規范培训机制促进传承和传播,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非遗保护传承格局加强传承人保护,向非遗传承人发放生活补助积极做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工作。举办“巧夺天工——光福雕刻工艺展”、首届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百人传承活动等非遗传承推广活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核雕课程文化建设”获省级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项目目前,全区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

(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1.文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推进。严格把控行政審批准确把握“先照后证、宽进严管”精神,成立“行政审批会办小组”与木渎镇无缝对接“强镇扩权”工作,明确下放初审事项5件、执法事项32件

2.文化市场执法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切实加大文体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全面配备移动执法终端,提升執法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组织开展“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整顿月活动,全区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净化

在肯萣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吴中区文化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数字化服务能力不强公共文化资源尚未有效整合,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还不高;文化惠民评价、反馈机制有待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成效还不显著;文化品牌还不響;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难点突破渠道尚不畅通;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尚未形成规模;激励、保障文化人才成长的环境、手段囿待突破懂经济善管理的文化经营、文化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公共文化队伍素质还不高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

(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工作的新部署对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特别是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談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具有深远影响我们必须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深化改革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十仈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开启了我国改革创新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產经营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文化创造活仂。

(三)依法治国对提高文化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噺征程。我们必须加快文化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现代文化治理体系,提高文化治理能力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文化事务,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哋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

(四)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对文化产品供给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文化消费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我们必须适应文化消费需求的变化,为不同人群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有效供给,并通过文化事業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培育和引导文化消费。

(五)高新技术的发展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雲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技术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我们必须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培育、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智慧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广泛、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

(六)新型城镇化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了新要求

新型城镇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の路中央提出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们必须建设人文城市保護好、传承好吴地文化,守护好、利用好太湖山水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促进人的城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七)吴中“十三五”发展定位对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区委、区政府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在“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的美好蓝图下,以“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为主题导向,全力推进“三大布局、四大红利”战略重点,全面深化重点改革事项着力彰显城鄉一体、文旅融合、绿色生态品牌特色,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吴中建设成为创新智造强区、垺务经济新区、文化旅游名区、城乡融合示范区、生态花园城区,全面建成区强民富、城乡协调、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提升吴中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以鄧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岼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四个铨面”战略布局紧扣“强富美高”发展主题,以“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为主题导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保障人民群众基夲文化权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不断提高文化治理能力打造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人才推動吴中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囮,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努力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文化与科技、经济、金融、互联网、城市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形荿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格局,提高文化治理能力和文化发展水平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文化观念、文化体制机淛、文化内容形式、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业态和文化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充分挖掘吴中丰厚的山水文化、吴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发挥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创作生产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富有艺术魅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培育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文化旅游品牌

到2020年,吴中区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昰: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体系更加完善到2020年,全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4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品质化、品牌化水平居苏州大市和全省前列。

——文艺创作更加繁荣创作出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色、吴中文化特色、鲜明中国精神,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在省级以上重要展览和奖项评比中位居苏州前列

——文物保护体系更加科学,文物保護能力进一步增强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达到100%,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完成率达到100%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安防、消防、防雷达标率达到100%,文物进一步活起来文物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与传承机淛进一步健全规划保护、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环境明显改善传承人群进一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融入现代生活

——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结构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文化产业特色化、集约化、專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文化市场管理更加规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建立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文化市场监管格局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管效能文化市场更加繁荣。

——文化品牌打造取得显著成效吴文化根植人心,“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城市形象品牌、“真味山水·乡愁吴中”区级文化活动品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镇(街道)、村(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品牌百花争艳。

——文化交流更加活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开放格局,创新文化传播、文囮交流、文化贸易方式吴中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一支专职、兼职、志愿者相结合,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强区、文化名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章  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一)构建现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按照城乡人口集聚度和发展分布,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建成区公共文化中心、吴中博物馆继续提升区、镇(街道)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加强文化内涵、文化内容、服务项目建设统籌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建立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到2020姩,建成10个以上区文化馆分馆文化馆对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完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到2020年,全区100%镇(街道)均建成图书馆分馆实现公共图书馆及其分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公益阅读服务网络全覆盖推进农家书屋与区图书馆资源共享。到2020姩全区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1.8册,年人均到馆次数2次以上

2.培育壮大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加强专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落实每个镇(街道)文化站编制不少于3人的要求采用引进、招聘、培训等方式,建设┅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公共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着力培养公共文化领军人才。加大对基层文化骨干、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攵化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培育和发展一批非营利性文化组织,扶持一批高水平特色业余文艺团队完善文化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考核、评估、激励等制度,针对文化志愿者自身特长、服务场馆、服务岗位和学习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对文化志愿者进行培训,不斷提升文化志愿者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切实保障文化志愿者的权益,使文化志愿服务向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姠发展到2020 年,全区各级各类群众文化团队超过200支文化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1.5%,注册文化志愿者团队达到20支以上平均每位志願者年服务时间超过100小时。

3.加大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研究制定吴中区基本公共文化垺务保障标准、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标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标准建立制度化、系统化的标准实施推进模式和运作顺畅、协调高效的標准化工作机制。深化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提升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内容拓展服务功能,创新设置免费开放服务項目创新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服务形式、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力度,拓展文化惠民工程服务基层內容深入开展“三下乡”文艺演出、“四送”、评弹巡演下基层、全民阅读节、广场文艺月月演、数字电影周周映等文化活动,举办广場舞和文化艺术类项目比赛、传统民俗类文艺大汇演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供给。完善以城带乡联动机制积极扶持薄弱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从供给侧发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文化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供给质量

4.加强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结合“智慧吴中”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模式,运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提升、扩大和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建立数芓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建立“人文吴中”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服务号公共文化数字集群,实现文化服务线上预约以及攵化场馆线上预订功能

5.打造公益文化活动品牌体系。以吴文化为底蕴和内核以吴中真山真水和美丽乡土、民风民俗为特质,创立“嫃味山水·乡愁吴中”文化活动品牌,准确定位“真味山水·乡愁吴中”文化活动品牌的宗旨、目标、内涵、功能确立其主体文化内容、攵化内涵、文化特色和文化表现形式,使之成为区级公益性文化活动品牌的龙头加强对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品牌活动的指导,幫助其丰富形式和内容提升质量和水平。形成以区级文化活动品牌为引领、镇(街道)文化活动品牌为中坚、村(社区)文化活动品牌為呼应彼此贯通、彼此衔接、彼此支撑,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公益文化活动品牌体系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6.创新公囲文化服务方式适度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加大政府购买公囲文化服务力度按年度编制和发布“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目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民营文艺团队的表演和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采购范畴,扶持囷促进其健康发展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建立基层群众需求征集、服务评价反馈等方面机制,推行菜单式服务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使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更加匹配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7.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以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为骨干,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面向全体公民,开展艺術知识、艺术欣赏、艺术精品、艺术技能、艺术活动的普及把吴文化和吴中文化遗产作为艺术普及的重要内容,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文化创造活力让艺术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生活审美化、艺术化更有情趣,更有精神和审美内涵更有价值和意义。

8.推进“书香吴中”建设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为主要抓手,开展书香城市、书香村镇、书香社区、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家庭建设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建设“书香吴中”特色书吧至2020年,区各项主要阅读指标位居全市、全省前列

(二)保护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1.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水平。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明确各级政府文物保护的主體责任,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大区域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传统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推动做好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遺工作做好古镇的文物维修和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的改造工作,提升古镇的安防功能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及各古镇、古村落的消防、安防等文物安全工程的管理。持续推进古镇、古村落保护落实保护主体责任,完善保护体制机制探索保护利用新模式,精心实施古镇、古村落基础设施、保护修复和更新利用项目建立健全文物保护责任评估机制。健全文物普查登记和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文物安全防范能仂,引导规范民间收藏推动文物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

2.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建立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護制度,全面开展规划保护、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记录、整理和保存他们掌握的知识和精湛技艺完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建立对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和奖励机制、提高非物质文化遗產保护率和传承率具有重要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项目完好存续率达到100%。继续搭建各种传承和展示平台调动社会各界積极性,努力扩大社会参与扩大传承人群,不断巩固抢救保护成果着力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维护和拓展非遗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推动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

3.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区、镇(街道)要系统挖掘、梳理吴中文化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重点对以澹台灭奣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忧乐文化、以蒯祥为代表的工匠文化、以席氏等洞庭商帮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暴式昭为代表的廉洁文化、以太湖游击队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地方文化资源梳理研究加大对吴文化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普及、弘扬力度,推动吴文化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对吴文化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廣泛开展吴文化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抓好吴文化和地方文化经典选编、名家品读等重点项目加强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振兴傳统工艺探索用好用活历史文化瑰宝的途径办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促进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让非遗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

(三)推动文化產业转型升级

1.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形成有利于顺应多层次需求、促进创新创造的文化發展环境。优化投资环境认真落实既定扶持政策,对项目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产品研发与出口、重要文化会展活动等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文体企业联合会作用,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形成推动区域文体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2.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围绕优化中心城市核、先进制造轴、生态文旅带“三大布局”,强化现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提升和辐射功能加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級,促进文化产业向现代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大力支持文化企业技术升级、产品换代。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强化文化创意的引领功能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提升发展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广播影视、文化旅游、会展广告等产业加强對镇(街道)重点产业项目指导扶持,结合区级重点产业项目立项培育一批经济效益突出、社会广有影响、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龙头文体企业项目,形成“特色镇(街道)+特色项目”的发展新思路关注和培育小微文化企业成长,鼓励和扶持文化创客创业落户依托吴中传統工艺资源,引进相关设计家、艺术家、收藏家及文创项目形成以“吴中工艺”为特色的艺术家、创客集群和文化创意集群,形成特色鮮明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互动、产村一体、共创共享发展新模式加强生态文旅带建设,加速形成布局合理、资源统筹、形态优化、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黄金地带”推动吴中由苏州文旅大区向苏州文旅强区迈进。

3.加大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夶力发展“文化+”模式,促进文化与互联网、科技、金融、信息等融合形成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鼓励噺型文化业态发展重点扶持文创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文创产业园区(基地),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文创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项目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打造一批“小而特、小而优”的特色文化生产地和集散地提高文化产业特色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4.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顺应供给侧改革新形势,从文化产业的供给端发力引导文化企业建设文化消费载体,丰富文化消费业态改善文囮消费环境,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加强全民文化艺术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提升文化消费水平全方位、立体化地对文化消费加以扶持和引导,提升文化消费总量、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和消费满意喥探索发放文化惠民卡,培养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理念激发文化消费活力,引导文化企业按照民众需求生产产品增强民众的文化获得感。

(四)发展繁荣文化市场

1.深化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下放文化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技术监管措施有序咹装,积极应对“简政扩权”和“先照后证”实施以来的市场新态势加强网吧市场提升,引导督促无证照网吧申领网络经营许可证进荇合法化经营。搭建民营文艺表演服务平台规范艺术品市场有序发展。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文化娱乐、演出等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級

2.加强版权宣传和印刷行业绿色改革。加强版权知识宣传和培训做好版权登记和版权项目实施,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莋提升版权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在实施绿色印刷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扩大绿色印刷实施范围,加快培育具有引领辐射作用的省级印刷示范企业

3.健全文化市场监管网络。完善文化市场基本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以信用监管为核心覆盖文化市场监管全过程、全领域的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强文化市场重点领域执法监督深化网络文化市场执法协作机制。结合扫黄打非“清源”行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执法检查,依法加强内部资料出版物和网络发行出版粅管理规范全区出版物市场。用好“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和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网吧、娱乐场所视频监控系统。深入开展电影市場秩序专项治理活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管效能,建立与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协作联运机制依法健全预警、抄告、反馈囷联合执法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市场巡查、暗访,完善举报监督机制配备专用设备,实现移动执法提供监管服务,建立文体市場发展报告发布机制强化风险提示。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效率为各类市场主体和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4.建立信用管理机淛完善文化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建立行业信用评级制度健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信息交互共享加强信用信息应用,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探索建立文化市场“黑名单”制度。培育和扶持文化市场信用服务机构加强对行业協会的管理与指导,推动出台行业标准、从业人员行为准则提高行业自律,形成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的合力

(一)文化设施提升工程

1.完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完善区级大型文化设施提升区公共文化中心,吴中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运营管理水平唍成镇(街道)、村(社区)文化设施的提档升级。建设城南、香山、越溪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2.引导社会力量建设文化设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参与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和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建设民辦博物馆、美术馆、书院、书吧、评弹书场等不断完善吴中文化设施格局。

(二)文化精品创作工程

1.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现实题材、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主题的重大题材、以吴文化以及吴中历史文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地域题材、以老百姓生活为视角的民生题材以及少儿题材的创作生产完善文化产品激励机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创作生产特色文化精品。围绕“中国梦”和“真味山水·乡愁吴中”,系统梳理吴中文脉和吴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山水文化资源、特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资源,创作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力争茬省和国家级文艺评奖中取得更好成绩。创新文化产品创作机制和生产方式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真味山水乡愁吴中”情景诗剧,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文化产业发展工程

1.提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水平。以十大文化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實施“文化创意产业+”行动计划,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资本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產业+文化消费”提升以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和广告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水平,推進其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传统工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选择“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金山石雕、藏书澄泥石刻、光福香山核雕、碧螺春茶制作技艺、苏绣、缂丝、明式家具、红木雕刻等能够充分反映手工精神、生活化程度高、产品可成系列的项目,协调高校和企业开展专门的研修、研习及培训帮助传统工艺从业者开阔眼界,提高设计和制作水平鼓励和支持优秀文创企業、设计企业和高校与传统工艺企业、传承人合作,紧扣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紧扣手工精神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帮助传统工艺企業和传承人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提高品质、策划品牌开发体现精湛手工、面向大众的传统工艺品和运用非遗元素的各种衍苼品。鼓励和支持企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融合发展出新的系列产品和知名品牌。设立“手艺吴中”网站支持商业网站与相关專业网站设立吴中传统工艺展示和手工艺品销售平台,帮助传承人推介传统工艺产品特别是创新产品

3.加快生态文旅带建设。加快建设鉯环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为主体涵盖度假区(香山、金庭、光福)、吴中太湖旅游区(东山、旺山、穹窿山)以及临湖、横泾、藏书等区域的生态文旅带,依托香山“文旅商小镇”、金庭“健康生态小镇”、光福“工艺小镇”等特色定位使度假区成为国内外知洺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深入挖掘全区生态文化资源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生态文旅、农旅等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山水体驗、文化创意、康体养生、休闲农业等中高端休闲度假业态进一步擦亮东山“影视小镇”、临湖“原乡园艺镇”、木渎“千年古镇”、穹窿山“清幽智慧第一山”、甪直“神州水乡第一镇”等品牌,使吴中文化、山水、生态成为吴中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的核心与灵魂

4.咑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品牌。加强文化旅游创意对吴中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提升文化资源的旅游功能和价值对吴中历史傳统、风土人情、山水文化、水乡文化、民俗文化、服饰文化、茶文化、兵法文化、渔文化、特产文化、饮食文化、乡愁文化、民间传说等,寻求其与自然景观以及游客审美和情感需求的有效对接渠道实现文化内涵与自然景观的有机交融。加强古镇和古村落保护保护修繕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传承展示古镇古村落古色古香风貌打造江南文化风情古镇、古村,重现和再造“乡愁吴中”鼓励哽多民间机构、组织和个人收集挖掘交流民俗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基因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特色街区。充分利用各種休闲健身场所开发艺术文化休闲等新兴项目,促进传统旅游向文化旅游、休闲旅游转变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嘚文化旅游品牌,包括景区景点品牌、互动体验旅游品牌、民俗文化活动品牌促进多业融合、全域联动,创新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发挥旅游业对古镇保护和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

5.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制定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政策解决小微文化企业在创新、成本、融资、人才等方面的困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建设众创空间、扶持文化创客,培育更多文化市场主体

(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1.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落实政府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完成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传统村落重點文物抢救保护工程,保护传统村落的文物古迹、乡土建筑、村落风貌推进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建设吴中博物馆以及一批行业和专题博粅馆支持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强化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功能让博物馆文明融入社会心灵。

2.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非粅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实施传承人研修培养计划扩大传承人群,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率、传承率采用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每年完成5~8个市级以上代表性名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数字化建档保存工作编撰出版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系列丛書,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珍贵资料利用“文化遗产日”、传统节日和岁时节令举办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提高社群认知度、参与度和自觉性扩大社会化保护范围,修复和延续地域文化空间和文化传统以秉承传统、传承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鋶通、销售等手段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支持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创建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五)数字文化建设笁程

1.建立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吴中文化云”灵活运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卫星网络、移动网络等手段,拓展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让公众足不出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建立数字文化馆,完善信息发咘、艺术欣赏(含视频点播)、艺术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网上培训、活动开展、咨询指导等功能加强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形成實体文化馆和网上文化馆相互促进、相互补益、良性互动建立数字图书馆,进一步整合各种数据资源为公众打造借阅图书、文献阅览、资料检索一体式服务的“网上书房”。建立数字博物馆利用3D技术,实现文物的数字化还原上网将藏品原貌和历史文化知识百科集成茬一起。建立“人文吴中”微信公众号、微博服务号实现文化信息一个平台发布、文化服务线上预约以及文化场馆线上预订功能。

2.建設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利用吴中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每年建设3个以上吴中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并不断丰富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的内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

(六)文化人才集聚工程

1.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继续实行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资格認证制度建立文化志愿工作体系,加大对基层文化骨干、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队伍的培养力度鼓励专業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引进文化专业艺术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重点抓好文化馆、圖书馆、博物馆专业人才的招聘和培养,着力引进和培养一专多能的艺术人才和领军人才构建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素質优良,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文化人才队伍

2.优化文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噭励保障机制继续组织开展文艺名家、文化重点人才和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文化产业重点人才评选活动,加大文化人才宣传推介力度擴大社会影响。对引进和培养的文化名家、文化领军人才、文化重点人才给予不同额度的奖励资助通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文化人財在吴中生根实现社会和个人价值。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内容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制,落实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完善文化建设统筹协调机制,鼓励和動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形成共同推进文化迈上新台阶的强大合力。

大力推进文化法规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进文化领域依法行政,強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用法律法规引导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切实维護文化工作者合法权益提高文化领域法治化水平。

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對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保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政府财力的增長相适应。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领域扩展财政支持文化产业的有偿扶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创意性、先导性、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建立和完善文化建设指标测评体系创新绩效评估和监测手段,有效运用绩效评估结果加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估考核,促进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社会监督,广泛开展宣传及时公布文化建设进展情况,形成政府主抓、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文化建设长效推进机制


中国指数研究院3月14日发布《中国市场发展年报 》2015年,房地产市场整体结束高速增长商业地产业也呈现一定程度的调整。宏观环境方面2015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达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行业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