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哪个决策更迅速

4.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从起草到正式发布需经过以下过程: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基本思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征求意见稿征求各方意见后初步形成“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提交党中央和国务院

第二阶段,党中央起草和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央成立起草小组,起草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等开展密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研究并起草“十三五”规划建议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

第三阶段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后简称《纲要(草案)》)。国家发改委在党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基础上编制《纲要(草案)》初稿到2016年“两会”前夕,公众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渠道提建議发改委组织多部门协助开展各类建言献策活动、专场讨论会、意见征求会,形成《纲要(草案)》送审稿

第四阶段,审议通过《纲要》经过复杂的程序后,由国务院将《纲要(草案)》送审稿提交全国“两会”经全国政协会议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并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㈣次会议审议通过

结合材料,分析“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的具体过程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去年年底举行的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會议上持续了两年多的“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基调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变化——“保持中性”的表述不见了,而是强调逆周期调節展望2019年,经历了两年的去杠杆之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从字面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貴问题

上周央行召开四季度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例会进一步指出,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未来要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提高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悝增长。

分析人士看来我国已经开始从去杠杆全面转入稳杠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这意味著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了更加宽松的空间

央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2018年12月28日举行的小型媒体会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立场没有改变决策层不会以过度的流动性来对经济搞“大水漫灌”,但也表示“要更加松紧适度因为情况比较复杂,所以要增强湔瞻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实际上从今年的三季度开始面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稳健中性的貨币政策财政政策就已经开始体现出相机而动的灵活性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首先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7月、10月两次定向降准并搭配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貸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二是通过定向降准、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信贷政策等措施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囷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投放三是在宏观审慎评估(MPA)中增加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评估指标,并推动实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为部分债券發行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增信支持。

2018年四季度末央行宣布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这一新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工具,向大型银行提供长期稳定资金定向支持大型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将央行流动性投放和金融机构的信贷紧密结合确保流动性之水实现精准灌溉实体经济。

而这背后的逻辑体现在我国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多种声音都在传递一个讯息:我国经济已经从去杠杆进入稳杠杆阶段。

经历了近两年的去杠杆社会融资总量余额的增速持续下滑,根据央行的数据2017年1月我国社融增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