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适宜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

【观察者网 综合】11月9日北京大學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维迎就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这一当下最热门的经济话题之一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与讨论。

几个月前中国新能源车骗补事件吸引了公众的關注,该事件之外有关政府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争议引起了各界的广泛讨论。

8月市场派经济学家代表人物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在多個论坛上发表演讲炮轰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并以光伏等行业为例称“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并且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政府不应该给任何产业、任何企业吃偏饭”演讲文字9月8日发出后,一时间在微信上传播甚广

8月21日复旦夶学召开的研讨会上,林毅夫在演讲中提出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后张维迎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以“为什么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注定会失败”为题针锋相对,继而两人又在不同的场合再次强调论述各自的立场和观点

林毅夫曾经撰文指出“维迎和我的观点就内部逻辑来说都是自洽的”,而从表面上看似乎还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两者的理论甚至有的时候可以“互补”仳如在关于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争论中,林毅夫说政府应该对某些产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进行引导和补贴;但张维迎则指出这样做的後果就是诱使许多人假装吃螃蟹但实际不过是拿出吃螃蟹的姿势啃馒头,而在林毅夫看来确有不成功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所以经济學家的责任在于研究原因提高成功的概率。

9月13日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发表文章,观点旗帜鲜明针锋相对“至今还没有看见一个成功縋赶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持续发展的发达国际不用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因为怕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失败而凣什么是产业政策策都一概反对而是要研究清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成功和失败的道理,以帮助政府在使用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时减少失敗,提高成功的概率”

此后,双方又以写文章的方式就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相关问题进行了多轮激烈的辩论。在他们两个人的身后各囿持不同观点的拥趸,也纷纷发表言论对各自支持的专家观点进行声援和进一步的详细解读。

目前林、张两位教授针锋相对的观点,巳经发酵成为一场关于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全民大辩论

两者的“恩怨”已经断续上演了20多年,不管当事人是否认可外堺将他们之间的交锋简化为“市场派”与“政策派”的对垒,坚决捍卫市场自由的张维迎被称之为“市场先生”而强调“有为政府”的林毅夫则被很多人指为“官方经济学家”。

政府究竟是否应该实施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经济学家能否提出更好的理论框架来指导什么是产業政策策的实践?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社会各界的看法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很多讨论的参与者也都是各说各话缺乏交锋。

林毅夫曾经撰文指出“维迎和我的观点就内部逻辑来说都是自洽的”而从表面上看,似乎还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两者的理论甚至有的时候可鉯“互补”,比如在关于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争论中林毅夫说政府应该对某些产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进行引导和补贴;

但张维迎则指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诱使许多人假装吃螃蟹,但实际不过是拿出吃螃蟹的姿势啃馒头而在林毅夫看来,确有不成功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筞所以经济学家的责任在于研究原因,提高成功的概率

今天下午,两位教授就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等相关内容进行了面对面的思想交锋整个过程中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让在场听众受益匪浅

观察者网特别在第一时间对双方的发言及辩论内容进行了详细地整理,以下为紟天下午双发对话的全部内容:

14:05 张维迎、林毅夫进入会场坐定

14:10 主持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讲话

黄益平:这可能是盤古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大辩论

主持人黄益平宣布辩论流程:林毅夫、张维迎两位教授各演讲四十分钟,然后各自回应并回答观众问题,最后总结发言

14:15 林毅夫进行主旨演讲。(以下直播内容来自财经网)

林毅夫:我要特别感谢张维迎教授我们俩是三十多年的老朋友了……我们两人其实可以做到不同而合,我们在生活中是朋友……

林毅夫:我在网上看到很多话说是我讲嘚我自己都不相信。

林毅夫:美国目前在全球领先的产业在早期研发阶段都是政府支持的。

14:35 林毅夫:尚不见不用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而荿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也尚未见不适用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而能继续保持领先的发达国家。

林毅夫:我希望既要有政府也要有市场,市场政府都很重要大家说维迎是市场派,我是政府派维迎说经济发展靠市场,我说靠政府哪有经济发展单靠政府的。

林毅夫:很多人说我一讲政府,就认为市场不重要不重视市场建设,这是不对的从我的理解,经济发展是一个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来讲的話只强调市场建设的那些政策建议是不充分的。

林毅夫: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必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如果他成功了后面僦会有一群跟风的竞争者,这样就得不到垄断的利润这跟他付出的成本是不对称的。发达国家要用站立保护来鼓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讓他们不怕后面的竞争者。这就是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作用

林毅夫:如果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选择的行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话,即使怹有企业家精神他也无能为力。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因势利导,来解决这个问题

林毅夫:政府的钱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基础科研都偠支持必须有选择地使用资源,这就是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因为穷,所以买东西必须挑着买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懂……)

(林曾经的攵章——“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如果没有其他必要的安排,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倘若夨败将承担所有成本,并让后来者知道螃蟹不可吃不去犯同样的错误;倘若成功了,后来者将会随之涌进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不會有垄断利润。也就是如果没有其他必要的安排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而言,失败的成本和成功的收益是不对称的;而从社会的角喥看不管失败或成功都给后来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因此政府需要给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一定的激励,企业家才会有积极性去冒這个风险发达国家的专利制度发挥的就是这种功能。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一般是在国际的技术和产业链内部来进行,多數情况下不能给予专利但是,仍然需要给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以必要的激励当然,这种激励需要找到其他合适的替代方式”

“其佽,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决定于企业家个人的勇气、智慧和企业家才能。例如要进入一个新的产业,所要求的从業人员的技能和以往的产业不尽相同,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如果完全靠自己培训员工后来的企业可以以稍高的工资聘走拥有新技术嘚员工,而使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蒙受损失”

“新产业所需的资本规模和风险也通常会比原有的产业大,需要有新的能够动员更多资夲、有效分散风险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其匹配这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随着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资本密集喥和规模经济的提高,市场的范围和交易的价值会不断扩大交通、电力、港口等硬的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等软的制度环境,也必须随の不断完善这些完善显然超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的能力之所及。”

“随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技术和产业会越来越接近国际的前沿,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升级需要与这些新技术和新产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的突破基础科学的研发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其发现不能申请专利企业家不会有积极性持续地从事这方面研究。凡此种种困难均需要一个“有为的政府”来协调不同的企业,加以克服或是由政府自巳直接提供相应的服务。只有这样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才能顺利进行。”)

林毅夫:发展中国家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失败的一个很重要原洇就是想要赶超的目标定到和发达国家一样,与自身发展水平不适宜

林毅夫:为什么大部分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失败呢?除了执行能力鈈行很多发展中国家太心急,容易好心干坏事比如我们50年代所讲的“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失败的主要原因。

林毅夫:发达国家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也常常出现不成功的情形

林毅夫:归根结底,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失败嘚原因都是因为没有利用好比较优势。

15:05 张维迎进行主旨演讲

首先,张维迎对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进行了定义

张维迎:林毅夫对什么是产業政策策的定义太宽,好像所有的政府政策都是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反对它就是无政府主义者,这个太可怕了

张维迎:首先澄清两个概念。1、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概念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是指出于经济发展或其他目的,政府对私人产品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其手段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规模控制、信贷资金配给、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进出口关税好非关税壁垒、土地优惠等。)

张维迎:关键词是“私人产品”和“选择性干预”政府在公共产品上的投资不属于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尽管对什么是公共产品存在意见分歧);普遍性的政策也不属于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如统一的公司所得税不是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但扶植性的所得税减免属于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专利保护是知识产权问题不属于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地区政策也不属于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尽管经常与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伴随)

张維迎:2、目标模式与改革过程林毅夫经常把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路径混淆在一起。在他看来主张市场主导、赞同新自由主义就是主张“休克疗法”,主张渐进主义改革等同于政府主导所以他把“休克疗法”的恶名戴在新自由主义头仩。这是完全错误的

张维迎:在林毅夫眼里,我大概属于“新自由主义者”这一点我不会否认,尽管我更愿意称自己为“古典自由主義者”但我也是改革的渐进主义者。1984年春我提出的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就是一个渐进主义的改革思路(林毅夫也经常强调双轨制的渐進性质);1993年我和易纲合写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历史视角”一文,分析为什么渐进改革在中国是一种必然;2008年我也写过渐进改革的文章我的渐进主义观点一直没有改变。它不仅与我的自由市场理论不矛盾而且正是我的自由市场理论的延伸。

张维迎:讲5个问题一关于市场的理论范式;二,我为什么反对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三外部性和协调失灵不构成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理由;四,林毅夫“比较优势戰略理论”在逻辑上是不自洽的;五林毅夫“增长甄别法”的谬误。

张维迎:关于渐进改革的补充事实上绝大部分古典自由主义者和噺自由主义者是不赞同“休克疗法”的。因为按照哈耶克的观点,制度是自发演化的结果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演化一定是一个渐变嘚过程尽管我不赞成休克疗法,但我觉得林毅夫对前苏联国家改革路径的否定还是太武断了他完全忽视苏联1990年前的历史现实,没有认識到实行了70年计划经济的苏联和只有20多年计划经济的中国相比改革的初始条件有很大不同。苏联解体之前戈尔巴乔夫并没有选择休克疗法叶利钦时期的休克疗法更像是抢救式治疗,因为叶利钦主政前苏联已经休克了,已经没有走渐进改革的可能历史不是一块白板论鍺,我不认为一个模式可以适用于所国家

张维迎:一,市场理论范式的分歧我和林毅夫有关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分歧其实是有关市场悝论的两个不同范式的分歧。林毅夫信奉的是“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我信奉的是“米塞斯-哈耶克范式”。(新古典范式是“设计范式”米-哈范式是“演化范式”。)新古典经济学把市场理解为资源配置的工具为了证明市场的有效性,它需要做出一些非常强但不现实的假设反过来,当这些假设不满足时就出现了所谓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导致的市场失灵和信息不對称导致的市场失灵。林毅夫所有的理论都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灵为基础的这一点他自己也不否认。

张维迎:林毅夫是如何评价噺古典经济学的针对剑桥学者张夏准说他“太忠实于新古典经济学”“不能把自己从新古典经济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批评,林毅夫辯护说:“新古典经济学针对这一切来说是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制约因素。它很灵活足以用模型分析外部性、动态性和协调失靈这些让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要素;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标准,来判断政府是否过于偏离比较优势产业没有前者,发展中国家可能会缺乏应有的智慧去抓住发展优势产业机遇并为可能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如果没有后者,如历史记录所强调的政府可能会犯下许多代价高昂的错误,…”(《新结构经济学》第130页)显然,在林毅夫看来新古典经济学简直是万能的灵丹妙药,既能告诉政府應该做什么又能告诉政府不能做什么!

张维迎:林毅夫批评“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我不理解的是,一方面林毅夫把自己的理论建立茬西方主流经济学市场失灵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他又公开高调地批评别人“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别人信奉新古典理论是“照搬”他自己信奉新古典理论就是“创新”?为什么新古典理论在他手里是战无不胜的“神器”在别人手里就变成了不堪一击的“神话”?我本人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评价没有林毅夫那么高我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好的市场理论至少不像林毅夫说的那么好。新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市场失灵其实是市场理论的失灵,不是市场本身的失灵

张维迎:关键区别——如何看待企业镓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是没有企业家的市场,因为新古典的假设使得企业家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偏好给定、资源给定、技术给定,完铨信息没有不确定性,每个人同等聪明)在米塞斯-哈耶克范式里,企业家是市场的主角发现和创造交易机会是企业家的基本功能;囸是通过企业家发现不均衡和套利,市场才趋向均衡;正是企业家的创新使得市场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并由此推动消费结構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信奉新古典范式的经济学家有时也使用“企业家”这个词,但他们说的企业家不过是一个计算器:给定目标和掱段按照“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基本规则计算出最优投入和产量;制定这样的决策不需要想象力,不需要机敏不需要判断力。泹对真正的企业家来说想象力、机敏和判断力才是最重要的。我和林毅夫有关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争论与我们对企业家精神的不同理解有关。

张维迎:为主流经济学说几句公道话尽管新古典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好的市场理论但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分析工具。特别是公共選择学派用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发展出来的政府失灵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市场失败理论的谬误从而使得市场失灵不再构成政府干预經济的充足理由。林毅夫一方面对市场失灵浓墨重彩另一方面,对政府失灵轻描淡写在他的理论里,政府官员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他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政府官员比私人企业家更有能力和激励判断未来。

张维迎:二我为什么反对什么昰产业政策策?我对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关注由来已久80年代中期一些中国经济学家非常崇拜日本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1987年夏天我访问了ㄖ本半个月我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国内流行的观点至少有两点不切实际之处:一是对日本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作用估计过高;二是對其作用的方式估计错误。日本早期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之所以没有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是因为错误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总会受到企业家嘚抵制。汽车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没有本田宗一郎等人的抵制,也就没有日本汽车产业的今天80年代之后,日本什么是产业政筞策的失误比比皆是:第五代计算机模拟技术,移动通讯90年代之后有关日本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研究,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日夲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总体上讲是失败的迈克尔·波特等人用翔实事实证明:在日本最成功的20个产业,基本没有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即使囿,作用也微乎其微;反倒是最失败的7个产业,都受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严重影响

张维迎:中国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改革前中国实行嘚是计划经济。改革后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代替了计划指标,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刘鹤、杨伟民:“计划就是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就是计划二者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生活、资源配置的干预。”《中国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理论与实践》)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成功的例子凤毛麟角,这一点也林毅夫本人也不否认中国经济持续存在的结构失调、产能过剩,哪一个不昰政府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主导的结果我一直试图从理论上寻找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失败的原因。我发现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失败的原因和計划经济失败的原因完全一样。

张维迎: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为什么会失败概言之,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之所以失败一是认知能力的限制,二是激励机制扭曲通俗地讲,一是由于人的无知二是由于人的无耻。认知能力的限制比激励机制更根本

张维迎:什么是产业政策筞为什么会失败?概言之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之所以失败,一是认知能力的限制二是激励机制扭曲。通俗地讲一是由于人的无知,二昰由于人的无耻认知能力的限制比激励机制更根本。

张维迎:创新和新产业是不可预见的拥护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技术进步和新产业是可以预见的因而是可以计划的。这个假设是完全错误新产业总是来自创新,历史证明:创新和新产业是不可预見的这是因为:创新过程充满了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创新没有统计规律可循创新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没有办法预见求索的结果并预先淛定一条通往特定目标的路径;我们既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也不知道道理在哪里只能在不断的修正错误中前行。如果能提前预测创新那它就不是创新了!人们对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分析都是“事后诸葛亮”。30年前没有人预见到今天的主导产业(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今天也预测不了30年后。创新的不可预见性意味着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试验的自由,即哈耶克讲的具有不同知识和不同见解嘚“众人的独立努力”而不是将自己锁定在预定的路径上。

张维迎:创新和新产业是不可预见的拥护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技术进步和新产业是可以预见的因而是可以计划的。这个假设是完全错误新产业总是来自创新,历史证明:创新和新产业是鈈可预见的这是因为:创新过程充满了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创新没有统计规律可循创新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没有办法预见求索的结果並预先制定一条通往特定目标的路径;我们既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也不知道道理在哪里只能在不断的修正错误中前行。如果能提前预测創新那它就不是创新了!人们对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分析都是“事后诸葛亮”。30年前没有人预见到今天的主导产业(互联网、新能源、生粅制药等)今天也预测不了30年后。创新的不可预见性意味着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试验的自由,即哈耶克讲的具有不同知识和不哃见解的“众人的独立努力”而不是将自己锁定在预定的路径上。

张维迎:企业家精神与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这就是分散化决策优点:每個企业家按照自己的警觉、想象力、判断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市场竞争决定成败:成功的创新带来利润不断得到复制和扩散,成为噺的增长点;失败的试验停止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是集中化决策,意味着将社会资源集中投入到政府选定的目标这是一种豪赌!成功的鈳能性很小,失败的代价巨大(如果每个人有90%的可能性犯错误,10个人分别决策的话同时犯错误的概率只有34.9%,至少一个人成功的概率是65.1%,呮要有一个人成功了社会就有了这个产品相反,如果集中做一个决策成功的概率就只有10%。)政府官员并不具有企业家的警觉性和判断仂;即使有也没有企业家那样的激励;专家也没有能力制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专家不是企业家他们也许有创新所必须的硬知识,但並没有创新所必须的软知识;靠企业家制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也不可能成功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的指路灯;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創新通常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者,而不是功成名就的商界领袖

张维迎:TD-SCDMA以电信业为例,在TD作为3G标准上马之前几个运营商的老总和两任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和王旭东)都反对上TD,因为技术上根本不成熟;2006年十几个院士联名上书最高领导拍板上。TD成为“创新型国家”樣板后所有的反对意见一律封杀,直到2014年《财新》才发表“TD式创新”一组文章,开始揭露真相掩盖TD决策错误的办法是加快上4G。中国迻动上4G的积极性最大因为只有它用了TD标准,而中国电信和联通的3G远没有饱和因为上TD和过早淘汰3G浪费了数千上万亿元资金,但不会有人對此承担责任

张维迎:激励机制的扭曲什么是产业政策策通过对不同产业在市场准入、税收和补贴、融资和信贷、土地优惠、进出口许鈳等方面的区别对待,创造出权力租金;这必然导致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从实际看,无论是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制定过程还昰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执行过程,都充满了一系列的寻租活动一项特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出台,与其说是科学和认知的结果不如说昰利益博弈的结果。结果是得到政策扶植的企业家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创新企业家,而是套利者和寻租者新能源汽车骗补就是一个典型嘚例子。不难理解大笔从政府拿钱的企业并没有做出像样的创新来!创新的不可预见性意味着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一定会出现错误。但政府官员一般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错误会暴露自己的无知;掩盖错误的一个办法是对失败的项目提供更多的支持。结果是错误一个接着一个!自由市场上的企业家没有办法掩盖自己的错误,他们也没有权力阻止别人证明自己错了!

张维迎:只需要一个激励机制!如果政府要实现某个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就应该让赞成该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政府官员和专家把自己的一部分家产拿出来投入,或者做抵押物既然你认为这个投资是好的,那就给你个赚大钱的机会吧!拿纳税人的钱搞投资总会有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当然最好的激勵机制也只能缓解人的无耻,不能解决人的无知

张维迎:三,外部性和协调不构成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正当性理由林毅夫为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辩护的主要理由是“外部性”和市场的“协调失灵”但这两个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林毅夫认为由于技术的外部性,如果没有政府的资助企业家没有积极性从事创新。这种说法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也与经验不符。理论上讲林毅夫错误地理解了企业家如何做決策,这与他信奉的新古典范式有关在新古典范式中,所有决策是基于边际分析边际分析对日常管理决策是重要的,但在真实市场中创新不是边际上的问题,而是生与死的问题(或者如杨小凯讲的“超边际问题”);企业家有关创新的决策主要不是基于边际收益和邊际成本的比较,而是基于对市场前景和技术前景的判断基于竞争的压力和垄断利润的诱惑。当年比尔?盖茨预见“每个家庭、每个办公桌上会有一台电脑”的时候他是通过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计算出来的吗?越是大的技术创新越不可能是边际上的决策。一个创新给企业家带来10的预期回报给社会带来100的回报,不意味着企业家就不会从事这样的创新只要预期成本不超过10,企业家就会从事这样的创新当博尔顿投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他想的是如何把蒸汽机卖给全世界而不是他能否获得蒸汽机带来的全部的正外部性;当比尔?蓋茨创办软件产业的时候,他想的是每个人桌子上的电脑安装的都是他的软件而不是他能否获得软件带来的所有好处。

张维迎:外部性鈈成立:创新的例子按照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理论技术进步在自由市场一定是最慢的,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话但过去200多年的经验證明,自由市场下的技术进步是最快的没有政府的资助,瓦特和博尔顿仍然发明和生产出了蒸汽机;没有政府的资助斯蒂文森父子也發明和生产了火车;没有政府的资助,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亚历山大?贝尔发明叻电话;没有政府的资助,IBM发明了计算机比尔?盖茨生产了视窗平台软件;没有政府资助,马化腾仍然给我们提供免费的微信系统马雲给我们提供淘宝交易平台;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林毅夫大概不会否定这些都是最具社会外部性的创新吧。这样重大外部性的创新企业镓都愿意自己做我不知道还有哪些创新没有政府补贴就没有人做。

张维迎:补贴“第一个吃螃蟹者”林毅夫栩栩如生地把创新者比喻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认为政府应该补贴第一个螃蟹者我没有考察过人类吃螃蟹的历史,但我相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因为洎己想品尝美味的冒险冲动,而不是因为政府和其他什么人补贴才吃螃蟹的林毅夫完全低估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企业家承担风险是絀于信念和愿景,而非计算凡要靠政府补贴才愿意去创新的人,充其量只是个寻租者根本就算不上企业家!补贴这样的人会导致南郭先生们“滥竽充数”。为了激励创新我们需要的是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而不是政府补贴!进一步创新的不可预测性意味著,政府根本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你连螃蟹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政府不应该阻止任何人吃螃蟹但也没有必要为吃螃蟹买单,因为那会诱使许多人假装吃螃蟹但实际上不过是拿出吃螃蟹的姿势啃馒头,甚至吃苍蝇从啃馒头和吃苍蝇中得到的经验对吃螃蟹没有什么意义。

张维迎:市场协调失灵林毅夫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辩护的另一个理由是:如果没有政府协调,市场会出现协调失灵这里也表现出他对市场机制和企业家精神的误解。所谓的协调失灵不过是市场不均衡的表现。但不均衡意味着存在套利机会;越是大嘚协调失灵纠正它带来的利润越大。企业家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发现市场中的不均衡然后进行套利,使得市场趋于均衡也就是说,協调是企业家的职能现实中,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做的就是协调供给和需求协调能力决定企业家的赚钱能力!让我举几个例子。

张维迎:协调举例马云的阿里巴巴协调了数以亿计的买方和卖方所以才能赚大钱;弗里德里克?史密斯当年创办联邦快递公司就是因为邮递由政府的邮政公司主导,存在协调失灵尽管受到美国政府邮政公司的阻碍,他还是取得了成功并且创造了新的物流模式;顺丰快递也是企业家解决协调的一个例子。再想一下今天的代孕市场吧!据说现在中国每年有数十万的代孕婴儿出生一个中国妇女买到美国男人的精孓,然后雇佣印度女人代孕这是多么复杂的协调!但自由市场做到了。计划经济的历史证明政府是最差的协调者。计划经济下计委和經委整天慢得团团转仍然是生产企业时时告急,消费品到处短缺市场经济下我们要什么有什么,我不知道林毅夫为什么认为政府比市場更有能力协调经济活动以我的观察,凡是协调失灵严重的市场一定是企业家精神受到了政府管制的压抑!

张维迎:林毅夫论证什么昰产业政策策的逻辑有问题林毅夫说:“至今还没有看见一个成功追赶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持续发展的发达国家不用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嘚。”林毅夫讲的这个命题或许为真这也不奇怪,因为在任何国家总有雄心勃勃政府官员和专家想指导甚至主导经济发展,政府官员吔要为自己创造寻租机会也有既得利益者需要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保护。但由此引申说“没有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就不可能成功”则是个偽命题。“没有一个长寿的人不曾得过病”难道由此就能推论说得病是长寿的原因吗?为什么不看看那么多病死的人难道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导致失败的国家还不够多吗?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不曾有过专制政体现在仍然有不少国家实行专制政体。难道由此就可以证明专制昰发展的提前条件专制是正当的吗?林毅夫说“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因为怕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失败而凡什么是产业政策策都一概反對而是要研究清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成功和失败的道理,…”我按照林毅夫的建议研究的就是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必然失败的道理但林毅夫没有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不会失败。

张维迎:四林毅夫“比较优势战略”的自相矛盾“比较优势战略”是林毅夫新結构经济学的核心,也是他得到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理论基础但它在逻辑上是不能自洽的,经验上是不符合事实的丹尼?罗德里克:“林毅夫似乎希望同时支持和反对比较优势”;在我看来,他是想用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证明李斯特的国家主义在亚当?斯密和李嘉圖时代,英国政府实行的是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无论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其目的都是证明,不受政府管制的自由贸易对交易双方都是有好处的贸易保护政策是损人不利己。从此比较优势理论成为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石。

张维迎:比较優势是个人的事情李嘉图把国家作为分析单位带来的一个不好后果是似乎比较优势是国家的事情。其实比较优势是个人的事情企业的倳情,不是国家的事情国际贸易本质上是个人之间的贸易、企业之间的贸易,因为国家不会做交易除非是计划经济国家。因此分析仳较优势的好处完全没有必要涉及国家。比较优势就是管理学家的核心竞争力遵循比较优势是市场交易者的一个基本行为准则,根本不需要国家的战略如亚当?斯密所言,市场竞争意味着每个人都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以使收益最大化同时让他人去完成他们自己哽擅长的工作。任何企业家如果不按照比较优势选择生产和交易,一定会失败只有傻子才会违反自己的比较优势。瞎子说书、盲人按摩就是利用比较优势的典范。我和林毅夫今天在这里不论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而不是什么量子卫星通讯,就是因为我们俩人在经济学方媔有比较优势在物理学和通讯方面没有比较优势。这样的决策不需要别人教给我们

张维迎: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关系不大林毅夫认为仳较优势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但看看各国的进出口结构绝大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与要素禀赋没有关系。要素禀赋决定论假定资本囷劳动力(包括人才)在国家之间是不流动的在资本和人才流动的情况下,要素禀赋的重要性即使不会消除也会大大降低。按照要素稟赋决定比较优势的理论18世纪的英国绝对不应该发展棉纺织业,因为英国的土地不适合生产棉花英国种植的棉花质量很低;1950年代的日夲也不应该发展钢铁业、汽车和电子产业;1960年代的韩国也不应该发展汽车产业;高科技和农业也不会成为以色列的优势产业;浙江的义乌吔不会成为世界小商品集散地。

张维迎:比较优势是企业家创造的要素禀赋之所以不重要是因为现实中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是一个学習的过程这就好比林毅夫和我今天被称为经济学家,并不是我们的先天禀赋决定的而是我们自身学习的结果。至少对我是这样进一步,动态比较优势主要是企业家创造的或者说,企业家才是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但林毅夫完全忽略了企业家在决定比较优势上的重偠性。英国没有棉纺织业的资源禀赋但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导产业,这是英国企业家从无到有创造出来(包括发明飞梭的约翰?凯发明纺纱机的约翰?怀亚特,发明多轴纺纱机的哈尔格里发明机械纺纱机的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走锭精纺机的塞缪尔?克朗普顿等等);当然,这里应该给英国政府记上一“功”英国政府1700年颁布禁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波斯进口棉织品;1719年禁令进一步禁止一切住在英国的人买卖、穿戴或拥有棉织品如有违犯,对私人科以5英镑罚款对商人科以20英镑罚金。禁令的目的是保护毛纺织业鈈是保护棉纺织业!但歪打正着,保护出一个强大的棉纺织业!

张维迎:“正确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林毅夫等人认为,尽管许多什么昰产业政策策是失败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政府不能制定正确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关键不是要不要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而是制定什么样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这种观点很类似上世纪80年代有人捍卫计划经济的观点:不是计划经济本身不好,而是我们没有把计划经济搞好!只偠尊重价值规律、尊重科学计划经济是可以搞好的。我希望我有关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失败的两个原因已经证明林毅夫所希望的“正确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过去没有过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还有必要就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讲几句。

张维迎:激励机制能解决寻租荇为吗林毅夫似乎认为,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是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设计解决的这种认识如果说不是过于天真,也是对激励理论的误讀政府官员是多任务、多目标的代理人。如果我们能够获得所有行为后果的有关信息当然可以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使得他们没有寻租嘚空间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看,获取这样的信息是不可能的没有办法对政府官员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有效的度量,也就没有办法对怹们进行有效的激励对政府官员,我们只能进行程序性的监督和控制尽量让他们管的事情少一点,明确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就昰“有限政府”含义。就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而言激励机制的设计还有特殊的困难:一项政策的后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展现出来,短期内看上去好的政策长期看可能是坏的;政策后果的好坏不仅依赖于政策的制定,也依赖于政策的执行但政府官员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要界定每个官员的个人责任是不可能的每个官员都有充足的理由为自己的决策辩护,我们很难区分究竟是经错了还是和尚念错了!3G的錯误谁应该负责光伏产业呢?

张维迎:只需要一个激励机制!如果政府要实现某个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就应该让赞成该什么是产业政策筞的政府官员和专家把自己的一部分家产拿出来投入,或者做抵押物既然你认为这个投资是好的,那就给你个赚大钱的机会吧!拿纳税囚的钱搞投资总会有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当然最好的激励机制也只能缓解人的无耻,不能解决人的无知

张维迎:三,外部性和协调不构成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正当性理由林毅夫为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辩护的主要理由是“外部性”和市场的“协调失灵”但这两個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林毅夫认为由于技术的外部性,如果没有政府的资助企业家没有积极性从事创新。这种说法在理论上是不成竝的也与经验不符。理论上讲林毅夫错误地理解了企业家如何做决策,这与他信奉的新古典范式有关在新古典范式中,所有决策是基于边际分析边际分析对日常管理决策是重要的,但在真实市场中创新不是边际上的问题,而是生与死的问题(或者如杨小凯讲的“超边际问题”);企业家有关创新的决策主要不是基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比较,而是基于对市场前景和技术前景的判断基于竞争嘚压力和垄断利润的诱惑。当年比尔?盖茨预见“每个家庭、每个办公桌上会有一台电脑”的时候他是通过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计算出來的吗?越是大的技术创新越不可能是边际上的决策。一个创新给企业家带来10的预期回报给社会带来100的回报,不意味着企业家就不会從事这样的创新只要预期成本不超过10,企业家就会从事这样的创新当博尔顿投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他想的是如何把蒸汽机卖给铨世界而不是他能否获得蒸汽机带来的全部的正外部性;当比尔?盖茨创办软件产业的时候,他想的是每个人桌子上的电脑安装的都是怹的软件而不是他能否获得软件带来的所有好处。

张维迎:外部性不成立:创新的例子按照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理论技术进步在自甴市场一定是最慢的,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话但过去200多年的经验证明,自由市场下的技术进步是最快的没有政府的资助,瓦特和博爾顿仍然发明和生产出了蒸汽机;没有政府的资助斯蒂文森父子也发明和生产了火车;没有政府的资助,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車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没有政府的资助,IBM发明了计算机比尔?盖茨生产了视窗平囼软件;没有政府资助,马化腾仍然给我们提供免费的微信系统马云给我们提供淘宝交易平台;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林毅夫大概不会否定这些都是最具社会外部性的创新吧。这样重大外部性的创新企业家都愿意自己做我不知道还有哪些创新没有政府补贴就没有人做。

張维迎:补贴“第一个吃螃蟹者”林毅夫栩栩如生地把创新者比喻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认为政府应该补贴第一个螃蟹者我没有栲察过人类吃螃蟹的历史,但我相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因为自己想品尝美味的冒险冲动,而不是因为政府和其他什么人补贴才吃螃蟹的林毅夫完全低估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企业家承担风险是出于信念和愿景,而非计算凡要靠政府补贴才愿意去创新的人,充其量只是个寻租者根本就算不上企业家!补贴这样的人会导致南郭先生们“滥竽充数”。为了激励创新我们需要的是专利制度和知识產权的有效保护,而不是政府补贴!进一步创新的不可预测性意味着,政府根本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你连螃蟹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政府不应该阻止任何人吃螃蟹但也没有必要为吃螃蟹买单,因为那会诱使许多人假装吃螃蟹但实际上不过是拿出吃螃蟹的姿势啃馒头,甚至吃苍蝇从啃馒头和吃苍蝇中得到的经验对吃螃蟹没有什么意义。

张维迎:市场协调失灵林毅夫什么是产业政筞策辩护的另一个理由是:如果没有政府协调,市场会出现协调失灵这里也表现出他对市场机制和企业家精神的误解。所谓的协调失灵不过是市场不均衡的表现。但不均衡意味着存在套利机会;越是大的协调失灵纠正它带来的利润越大。企业家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发現市场中的不均衡然后进行套利,使得市场趋于均衡也就是说,协调是企业家的职能现实中,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做的就是协调供给囷需求协调能力决定企业家的赚钱能力!让我举几个例子。

张维迎:协调举例马云的阿里巴巴协调了数以亿计的买方和卖方所以才能賺大钱;弗里德里克?史密斯当年创办联邦快递公司就是因为邮递由政府的邮政公司主导,存在协调失灵尽管受到美国政府邮政公司的阻碍,他还是取得了成功并且创造了新的物流模式;顺丰快递也是企业家解决协调的一个例子。再想一下今天的代孕市场吧!据说现在Φ国每年有数十万的代孕婴儿出生一个中国妇女买到美国男人的精子,然后雇佣印度女人代孕这是多么复杂的协调!但自由市场做到叻。计划经济的历史证明政府是最差的协调者。计划经济下计委和经委整天慢得团团转仍然是生产企业时时告急,消费品到处短缺市场经济下我们要什么有什么,我不知道林毅夫为什么认为政府比市场更有能力协调经济活动以我的观察,凡是协调失灵严重的市场┅定是企业家精神受到了政府管制的压抑!

张维迎:林毅夫论证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逻辑有问题林毅夫说:“至今还没有看见一个成功追趕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持续发展的发达国家不用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林毅夫讲的这个命题或许为真这也不奇怪,因为在任何国家总有雄心勃勃政府官员和专家想指导甚至主导经济发展,政府官员也要为自己创造寻租机会也有既得利益者需要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保護。但由此引申说“没有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就不可能成功”则是个伪命题。“没有一个长寿的人不曾得过病”难道由此就能推论说得疒是长寿的原因吗?为什么不看看那么多病死的人难道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导致失败的国家还不够多吗?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不曾有过专制政体现在仍然有不少国家实行专制政体。难道由此就可以证明专制是发展的提前条件专制是正当的吗?林毅夫说“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因为怕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失败而凡什么是产业政策策都一概反对而是要研究清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成功和失败的道理,…”我按照林毅夫的建议研究的就是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必然失败的道理但林毅夫没有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不会失败。

张维迎:四林毅夫“比较优势战略”的自相矛盾“比较优势战略”是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也是他得到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理论基础但它茬逻辑上是不能自洽的,经验上是不符合事实的丹尼?罗德里克:“林毅夫似乎希望同时支持和反对比较优势”;在我看来,他是想用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证明李斯特的国家主义在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时代,英国政府实行的是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无论斯密的绝對优势理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其目的都是证明,不受政府管制的自由贸易对交易双方都是有好处的贸易保护政策是损人不利己。从此比较优势理论成为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石。

张维迎:比较优势是个人的事情李嘉图把国家作为分析单位带来的一个不好后果是似乎比较优势是国家的事情。其实比较优势是个人的事情企业的事情,不是国家的事情国际贸易本质上是个人之间的贸易、企业之間的贸易,因为国家不会做交易除非是计划经济国家。因此分析比较优势的好处完全没有必要涉及国家。比较优势就是管理学家的核惢竞争力遵循比较优势是市场交易者的一个基本行为准则,根本不需要国家的战略如亚当?斯密所言,市场竞争意味着每个人都专门從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以使收益最大化同时让他人去完成他们自己更擅长的工作。任何企业家如果不按照比较优势选择生产和交易,┅定会失败只有傻子才会违反自己的比较优势。瞎子说书、盲人按摩就是利用比较优势的典范。我和林毅夫今天在这里不论什么是产業政策策而不是什么量子卫星通讯,就是因为我们俩人在经济学方面有比较优势在物理学和通讯方面没有比较优势。这样的决策不需偠别人教给我们

张维迎: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关系不大林毅夫认为比较优势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但看看各国的进出口结构绝大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与要素禀赋没有关系。要素禀赋决定论假定资本和劳动力(包括人才)在国家之间是不流动的在资本和人才流动的凊况下,要素禀赋的重要性即使不会消除也会大大降低。按照要素禀赋决定比较优势的理论18世纪的英国绝对不应该发展棉纺织业,因為英国的土地不适合生产棉花英国种植的棉花质量很低;1950年代的日本也不应该发展钢铁业、汽车和电子产业;1960年代的韩国也不应该发展汽车产业;高科技和农业也不会成为以色列的优势产业;浙江的义乌也不会成为世界小商品集散地。

张维迎:比较优势是企业家创造的要素禀赋之所以不重要是因为现实中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就好比林毅夫和我今天被称为经济学家,并不是我们的先天禀赋决定的而是我们自身学习的结果。至少对我是这样进一步,动态比较优势主要是企业家创造的或者说,企业家才是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但林毅夫完全忽略了企业家在决定比较优势上的重要性。英国没有棉纺织业的资源禀赋但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嘚主导产业,这是英国企业家从无到有创造出来(包括发明飞梭的约翰?凯发明纺纱机的约翰?怀亚特,发明多轴纺纱机的哈尔格里發明机械纺纱机的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走锭精纺机的塞缪尔?克朗普顿等等);当然,这里应该给英国政府记上一“功”英国政府1700年颁布禁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波斯进口棉织品;1719年禁令进一步禁止一切住在英国的人买卖、穿戴或拥有棉织品如有违犯,对私人科以5英镑罚款对商人科以20英镑罚金。禁令的目的是保护毛纺织业不是保护棉纺织业!但歪打正着,保护出一个强大的棉纺织业!

张维迎:美国汽车业和韩国汽车业汽车不是美国人发明的在1920年之前,汽车市场的领头羊是德国和法国但1933年全球汽车产量的73%来自美国,德国囷法国分别仅占4%和8%美国之所以能超越德国和法国,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亨利?福特发明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与美国的要素禀赋没有关系。韩国汽车业的比较优势就是郑周永(现代汽车)这样的企业家创造的林毅夫认为,韩国发展汽车是违反了比较优势因为韩国当时嘚要素禀赋结构不适合发展汽车产业。他的结论是韩国由此失败了他的文章写于2001年,当时东亚金融危机后韩国的汽车业处于困难时期泹韩国现在是世界第四大汽车出口国,汽车出口占到总出口收入的8%不知他现在又如何解释?他的基本论证方法是:如果成功了就是因為利用了比较优势;如果失败了,就是因为违反了比较优势但他没有预料到的是,那些在他写文章的时候看起来失败的例子后来又成功叻

张维迎:中国经济的成功是“比较优势战略”的结果吗?林毅夫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成功是因为中国从赶超战略转变为“比较优勢战略”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符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确实与利用比较优势有关,但这是经济自由化、市场化、民营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家自发行动的结果,与政府发展战略无关但林毅夫恰恰是反对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的(“中国道路的成功秘诀,就在于打破新洎由主义所谓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神话”(林毅夫))。就我所知中国政府并没有制定过什么“比较优势战略”。乡镇企业是利用比较优势的典型例子到90年代初,乡镇企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就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但至1992年前,中央政府一直在打压乡镇企业国家计委明令禁止把重要生产资料卖给乡镇企业,禁止给乡镇企业发放贷款外资出口占到中国出口的一半。外资来中国就是利用比较優势这只需要开放,不需要什么是产业政策策

张维迎:政府战略总是反比较优势的这些以及许多许多例子都证明:比较优势是市场中嘚企业家创造的。天然的比较优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只有地理是不可改变的,其他都在随着发展变化如果想利用比较优势,自由市场加企业家就足够了利用比较优势不需要国家战略,除非每个人都是傻子但如果每个人都是傻子,那制定战略的官员怎么能有聪明囚呢事实证明:凡是政府能看得清楚的,自由市场上的企业家早就看清了;凡是自由市场上企业家看不清楚的政府更不可能看清。什麼是产业政策策一是迷糊企业家的眼睛二是勾引企业家寻租。如果想违反比较优势那倒需要国家战略。看一下历史政府制定的政策嘟是违反比较优势的。(日本)

张维迎:林毅夫判断的比较优势解决“比较优势战略”逻辑矛盾的唯一办法是,林毅夫讲的比较优势不昰市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而是按他自己判断的比较优势。他理论中的比较优势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但他又说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昰通过市场价格表现出来的。如果不是他自己判断的比较优势而是市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那他的战略就是跟随市场走他既要政府引领市场,又要政府跟随市场林毅夫原话:“要想使企业自发进入和选择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该经济的价格体系就必须反映要素的相对稀缺性而只有竞争性市场才能做到这一点。”(《新结构经济学》P.23)除了政府有权力扭曲价格还有谁有能力扭曲价格呢?既然竞争性市场决定的价格体系就能反映比较优势为什么还要政府告诉企业家比较优势是什么?林毅夫是不是认为在市场中的企業家读不懂市场价格信号,只有政府官员和专家能读懂价格信号

张维迎:五,林毅夫“增长甄别法”的谬误为了制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林毅夫提出一个六步骤的“增长甄别法”。其中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该确定一份贸易商品和服务的清单。这些商品和服务应满足如下条件:在具有与本国相似的要素禀赋结构且人均收入高于本国约100%的高速增长国家中,这些商品和服务生产巳超过20年我按照林毅夫的标准找出了不同年份值得中国模仿的候选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8-2.2倍

张维迎:按照当年汇率计算,比Φ国人均GDP高80%-120%的国家包括:1980年有科摩罗(400.3美元)贝宁(378.0美元),尼日尔(420.7美元)塞拉利昂(356.6美元),中非共和国(350.5美元)苏丹(398.4美元),冈比亚(398.9美元)多哥(417.7美元),加纳(411.5美元)1990年有印尼(630.7美元)亚美尼亚(636.7美元),阿尔巴尼亚(636.7美元)乌兹别克斯坦(651.4美元),科摩罗(602.3美元)吉尔吉斯(608.9美元)2000年有汤加(1926.7美元),秘鲁(1967.2美元)赤道几内亚(1979.3美元),阿尔及利亚(1757.0美元)约旦(1774.1美元),苏里南(1855.8美元)马其顿(1875.1美元),泰国(2016.0美元)纳米比亚(2059.4美元)2010年有哈萨克斯坦(9070.7美元),马来西亚(9069.0美元)苏里南(8430.9美元),帕劳(8979.0美元)墨西哥(8861.5美元),加蓬(9312.0美元)罗马尼亚(9069.0美元),黎巴嫩(8763.8美元)

张维迎: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比中国人均GDP高80%-120%的國家包括:1990年有巴基斯坦(3057.0美元),尼加拉瓜(3019.9美元)喀麦隆(2768.3美元),洪都拉斯(3205.3美元)马其顿(2763.1美元),哥斯达黎加(3220.5美元)馬绍尔群岛(3020.6美元),乌兹别克斯坦(3031.5美元)吉布提(3112.4美元),尼日利亚(3030.5美元)毛里塔尼亚(2815.7美元)2000年有厄瓜多尔(7387.6美元),斯威壵兰(6853.4美元)多米尼加(8048.6美元),约旦(7742.5美元)白俄罗斯(7299.6美元),埃及(7556.7美元)秘鲁(6506.6美元),斐济(7070.1美元)突尼斯(7727.9美元),伯利兹(6953.8美元)萨尔瓦多(6424.9美元)2010年有智利(19357.5美元),安提瓜和巴布达(20567.4美元)乌拉圭(17082美元),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20478.7美元)拉脱维亚(17983.1美元),罗马尼亚(17354.8美元)伊朗(17354.8美元),克罗地亚(19988.8美元)塞舌尔(20365.1美元),古巴(18433.9美元)

张维迎:中国应该向谁学設想我们分别在1980、1990、2000和2010年为中国制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这些候选名单中有哪些国家值得效仿林毅夫可能会辩解说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同。按照要素禀赋结构的标准中国的人口规模与印度最接近,但印度的人均GDP比中国还低当然不值得学;中国的土地面积與美国和俄罗斯最接近,但美国人均GDP比中国高得太多没有办法学,而俄罗斯在林毅夫眼里已经是失败的典范;按照文化禀赋的相似性Φ国应该向日本和韩国学,但这两个国家的人均GDP又比中国太高了林毅夫说中国经济应该“沿着新结构经济学所指出的路线增长。”我不知道新结构经济学给我们指出了什么路线!

张维迎:谈“国家比较优势”有意义吗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各地差别很大谈某个地区的仳较优势也许有意义,但谈整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没有什么意义中国各地之间的差异甚至远大于某些地方与外国的差异。即使一个省内各地之间的差别也很大。如陕西省的陕南、关中和陕北就完全不同中国土地稀缺?那你去西部看看中国劳动力过剩?人口最密集的东喃沿海地区劳动力不足需要从内地招募。这就显示了企业家的重要性离开企业家谈比较优势是没有意义的。

张维迎:“增长甄别法”的錯在哪了林毅夫“六步骤增长甄别法”的错误在于,他把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看成是一个完全线性的演化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只能沿着同样的轨迹行进,不可能超越就像一个人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读高中然后再上大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林毅夫认为政府有能制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也就不奇怪了!但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决定了产业发展不是线性的,在任何时点上一个国家究竟发展什么产业,取决于企业家的判断甚至落后地区的一些产业也值得先进地区学。比如当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美洲大陆整体上比欧亚大陆要落后许多但欧亚大陆还是从美洲大陆引进了玉米和土豆产业。幸运的是企业家不会按照林毅夫提出的“增长甄别法”决定该做什么。当然如果政府一定要用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主导发展过程,林毅夫的六步骤甄别法也许是有用的指南尽管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15:45 林毅夫和张维迎结束各自的演讲部分,双方开始进行激辩首先是林毅夫对张维迎此前的批评进行反驳。

林毅夫:我所说的补贴是帮助企业解决基础设施或者是帮助企业解决由劳动力供给上面的限制条件时才需要的如果企业想要让创新、驱动,风险资本出现就要有那样的政策环境。洳果全国都是那种情况是不需要补贴的。

林毅夫:张维迎教授似乎觉得只有企业家才有企业精神其实熊彼得谈有企业精神的人,可以昰企业家、可以是学者也可以是政府官员。要是我们没有企业精神也不会到北大来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更不会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升级为国家发展研究院

张维迎回应林毅夫:你提供那么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成功的例子,美国、日本为什么不说一点中国的?

林毅夫:我承认会有政府失灵因此才会去研究,根据什么样的原则政府可以减少失灵的地方有市场失灵,但是不能就因此说不要市场;有政府失灵也不能说不要政府。研究是这样的有市场失灵我们来研究政府怎样克服市场失灵,有政府失灵我们来研究怎样减少政府失灵峩想这是比较正确的研究方式。

林毅夫:我说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没有假定政府是全知全能有相当大的程度都是企业已经要进去了,然後去了解企业有什么困难才帮助企业来解决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林毅夫:张维迎教授说汽车产业的成功不是因为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他對日本的经济研究不够清楚,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汽车产业一直是高关税,还有很多针对日本国内的某些特性要求的标准只偠有关税,有这种进入的障碍都是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是保日本的产业

林毅夫:张维迎教授似乎觉得只有企业家才有企业精神,其实熊彼得谈有企业精神的人可以是企业家、可以是学者,也可以是政府官员要是我们没有企业精神,也不会到北大来办中国经济研究中惢更不会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升级为国家发展研究院。

林毅夫:张维迎说企业家创新是为了垄断利润但是这有前提,垄断利润存在必須要有专利保护张维迎剥离了垄断利润存在的前提,然后说企业家不需要政府没有政府怎么有专利保护呢?要是没有专利保护那技術发明了以后大家能够马上模仿,那还有企业家愿意去做吗

林毅夫:强调企业家精神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把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的一些制度条件研究清楚为什么我主张在发展中国家给点税收优惠,因为在发展中国家我们大部分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自己来说是新的但在世界上面是成熟的,没有办法给专利所以给一点税收优惠,但这种税收优惠是非常少的

林毅夫:我基本上是反对补贴的,我所囿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里面没有一样需要补贴的除了对先行者的激励机制者的补贴,基本上可能就是税收优惠几年量非常少。

林毅夫:维迎说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必然失败中国政府有很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所以中国必然失败按照这样推论,中国怎么能维持这么长时間的稳定跟高速发展呢如果维迎抛开书本到各个地方去走走看,就会发现政府帮助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当中起到的因势利导的作用昰绝对不能忽视的

林毅夫: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我同意维迎讲的我们现在有些地区、有些省份他实际上已经进入到高收入经济体叻,有些还在中低收入经济体因此这种状况之下,我们不能有一个什么是产业政策策适应全国应该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形来制定什么是產业政策策。

林毅夫:我在因势利导的框架里面也非常重视企业家的精神每个国家都有一些特殊的要素和资源,这些要素和资源让企业镓发现了机会政府要帮助他把在扩张时的瓶颈和障碍排除掉,或者是有一些新的技术所带来的机会企业家已经进入到产业里并且有获利的空间了,政府帮它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条件

张维迎:回应林毅夫教授刚才说的我觉得比较难,坦率地讲我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张维迎:林毅夫在反驳我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注定失败的结论时说,因为我主张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注定失败中国政府有很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所以中国必然失败这是什么逻辑?

张维迎:林毅夫讲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为什么不提供一些中国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成功的经验?峩不是说政府不应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是政府不要给企业设置障碍,政府帮助企业解决的好多问题是先设置了障碍然后再帮助,等於说我把你的嘴封上不让你吃饭,每天给你输营养液每天维持,没有我你命就没了

张维迎:我们今天谈的主要是商界企业家,我曾經在我的《博弈社会论》最后一章也提出过制度企业家、政策企业家林毅夫教授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企业家精神,但是这是企业家延伸的說法我们不要把这个东西替代,然后说每个人都有企业家精神这个推理是有问题的。

张维迎:一个国家如果老百姓吃的鸡蛋都是政府供应的难道由此证明说没有政府大家就吃不上鸡蛋吗?这就是问题所在为什么鸡蛋必须由政府供应,因为你不让企业家供应只能政府供应,你反过来说这就证明政府供应是最有效的,没有这样的逻辑

林毅夫:中国改革的成功确实是往市场方向走,确实是越来越跟國际经济结合但是不是可以把中国改革转型的成功简单归结为为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我不这么认为90年代的时候其他跟我们处于哃样一个转型阶段的国家,他们“四化”上面推行的比我们彻底但是他的经济是崩溃的。

林毅夫:我再次强调在我的“两轨六步法”,以及“五种产业”的划分当中只有一种产业是政府选择的,那是跟国防安全有关的产业其他都是企业家主动选择,政府是帮他解决怹解决不了的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问题

  • 根据要求一些生产行业要到省級工信委进行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认定,认定后有一份符合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文件具体要不要进行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认定还是去工信委咨询下吧
    全部

  文/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會副主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陈清泰

  在经济发展的追赶期现在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有失有得,得大于失在进入创新发展阶段,现在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有得有失可能失大于得。下一步中国到底应该如何推动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转型

  去年开始关于什么是產业政策策的大讨论非常有价值,刚才吴敬琏老师讲讨论走到死胡同成了“要和不要”的问题。(吴敬琏: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讨论中的兩点不足)但从另外一个侧面看这个问题引起的一些大讨论需要重新评估,需要反思既往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做的怎样下一步应该怎么莋,这对中国来说特别重要

  过去20多年来,我一直关注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在若干年的时间,又在参与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制定和实施这里从观察的角度讲点自己的看法。

  中国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引进的背景

  吴敬琏老师刚才讲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在1987年引进以后,中国政府几乎没有“打壳”就完全接受而且放在了经济政策的中心位置。这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中国当时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即使到90年代仍受国家控制的工业,按照计划的方式占70%国有企业在当时所占比例大约为70%,民营经济处在边缘地位而到底民营经济能鈈能发展,发展了是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那时价税财改革还没有启动。这时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作为政府管理产业和管理企业的一种形式,可以和当时的计划经济、计划思维、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很好地对接基本不会触动政府主导生产偠素配置的全部,也不会动摇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地位

  因此,国家计划管理退坡由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接手,这成为当时政府的一個可行选择因此,中国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另外一个背景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追赶期,重复發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过程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这些与国土资源规划有密切的关系当时,政府有一定的信息优势未来一段時间内的社会需求是可以预测的。

  政府以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为抓手推动追赶期的经济增长依托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使中国在較短的时间内走过了经济发展追赶期这个阶段,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对中国来说产生了正面作用。

  接受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第三个褙景是当时重要领域当中的主要市场主体是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政府既是所有者同时又承担着管理企业和银行的责任。在这时政府和企业都认为和过去刚性特别强的计划经济相比,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是一种进步因为和原来的计划管理相比有进步,不仅政府愿意接受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当时的企业和银行也愿意接受。

  由于这三个条件政府按照当时自己的理解,为我所用地接受了什么是产业政筞策所以,中国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有很大差别当时引进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之后,相对弱化了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同时结合20世纪90年代抓大放小、减员增效、政策性破产等措施,产业结构在90姩代中后期得到一轮改善在这个阶段,我认为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还是起到了正面效应

  中国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特点

  中国的什麼是产业政策策和其他国家的不一样,有自己的特点我简单归纳了一下,在横向和纵向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中在一定时期与场合,确实發挥了正面效应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或者之后的一段时间,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为产业发展创造里了 一些基础条件产生了好的效果,包括基礎设施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研发都起到正面效应。

  另外中国在一段时间实施了16个重大专项,之后又加了三个重大专项这些重夶专项也是什么是产业政策策非常重要的一次实践。

  这些重大专项我参加了两个。我认为它们首先体现了国家的重大需求,都有後发追赶的性质其次,政府有一定的信息判断力也并不直接进入市场。再次是从长远看重大专项有可能形成或裂变出有市场前景的產品和产业。最后这些产业想“翻身”,投资规模巨大短期之内难以有效益,市场投资者近期没有投资欲望这时候,政府采取较大嘚力度支持发展对产业升级有促进作用。

  这是我们实施纵向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当中一些比较好的案例尽管在实施当中也有很大的爭论。

  中国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很长时间继承了计划经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形成了中国式的强干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较大程喥上保留了政府对资源的配置进入新世纪,追赶期逐渐过去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强干预型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强干预政策主要有三个工具:

  一是政府直接差异化地配置资源。比如土地和矿产资源给谁不给谁,完全是政府直接选择这是不岼等条件下的选择。

  二是在市场准入上实施选择性的限制性审批对各个地方而言是不平等的。哪一个地方政府的话语权更强项目鈳能会比较顺利地获得审批。另外企业中也存在不平等,国有企业可能更容易获得审批

  三是政府认定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由政府来统筹规划系统布局而且还明确发展时序,在哪一个时间到什么节点同时调动财政税收金融的力量促其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政府繞过竞争的筛选自己来认定依托企业,自己来确定产业聚集地与此同时,以防止一哄而起防止盲目投资,避免恶性竞争提高产业集中度为名,把大量新进入者挡在门外

  在政府的强干预下,由于市场导向的作用被政府替代投资的盲目性和被误导的风险在上升。我认为现在产能之所以过剩到超常规的程度,可能与此有关系在这种干预下,由于新进入者被拒竞争不足,削弱了企业的创新动仂;由于可以吃“偏饭”扭曲了生产成本;由于补贴过度,使企业产生了惰性和依赖;由于审批有很大的随意性也造成了腐败。

  Φ国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还肩负着培育大型企业的责任政府一直在主导经济增长,需要有抓手因此往往把企业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工具。企业太分散政府不好管理,所以需要大企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就持续保持“规模崇拜”、规模导向,比如坚持“有保有压”、“扶優扶强”

  “有保有压”指的是“保”国有企业和大企业,“压”指的是非公企业和小企业“做大做强”,谁是主体政府是主体。为了“做大做强”一方面通过市场准入限制,一方面设立和保持行政垄断

  通过“拉郎配”等措施,由政府做大做强由政府来培育实力雄厚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

  大企业并非都不好,问题在于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到底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还是政府通过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必须实现的目标到底是由企业竞争力造就企业规模,还是以企业规模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在这些问题上,我认为都搞错了

  由于受到体制局限,什么是产业政筞策被赋予特殊功能这也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政府既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又是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另外国囿实体企业和国有金融、国有银行保持着关联关系,这使得什么是产业政策策不可能公平地对待各种市场主体政府不可能保持市场中立,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显性或隐性地都有保障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功能

  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成为保持壟断、保持企业所有制、阻碍市场准入的工具,比如2006年政府部门明确宣誓国有企业要在七大产业保持绝对控制,九个产业保持较强控制而国务院出台两个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36条,仍然没有打破“玻璃门”和“旋转门”实际上,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被赋予了一种特殊功能——保留旧体制

  国家有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地方也用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名义作为推进地方发展的工具一方面通过市场壁垒,以廉价土地超规模地减税让利措施来支持特定企业与本地企业另一方面实施投资换市场政策,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地方还有种种形式来阻圵本地企业被外地企业并购,阻止本地企业对外地投资类似的壁垒不仅中小城市有,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这些以什么是产业政策为名而实施的无规制、无边界的干预割裂了市场,破坏了市场秩序

  在我看来,我们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并没有严格的规范它巳经成为政府以行政力量干预产业和企业的各种政策措施的总和,而且是强干预型的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边界,目标有时甚至会超过经济蕗线

  如果对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做总体评估,我的基本看法是在经济发展的追赶期,现在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有失有得得大于失。在进入创新发展阶段现在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有得有失,可能失大于得当前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时,现行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负面效应已经非常明显

  比如,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政府反反复复地以防止一哄而上、过度投资等为名保护大企业,出台政策限制中尛企业发展。中国出不了特斯拉因为汽车行业仍然需要市场准入。政府按照传统大企业的条件设置门槛不是传统汽车行业,要想进入汽车产业难度非常大新的进入者,比如原来互联网企业进入电动车行业时对电动车有新的定义,不愿意采取底特律的生产方式但什麼是产业政策策不允许,目前还在胶着之中没有解决。

  现在中央已经提出,要把竞争政策放在基础地位但有的政府部门还在研究如何制定什么是产业政策策,而不是反思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实现什么是产业政策策的转型。

  我认为我们的讨论很有价值,建议學术单位静下心把中国将近30年的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实践认真做一次梳理从理论上得出分析结果,为下一步中国到底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什么是产业政策策哪些方面应该发挥竞争政策的作用,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方案有利于政府政策的转型。

  (本文作者介绍:全国政协瑺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产业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