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品牌定位过程中的消费者有什么需求需求和产品差异及共同点分析

瑞幸咖啡在咖啡界、营销界、互聯网和资本界扔下一颗炸弹在炸出关注的同时,也迅速分裂着你我的朋友圈

瑞幸咖啡,正在吸引你的眼球或者撕裂你的朋友圈。

神州团队做的这款咖啡成了网红——或者“网蓝”

瑞幸咖啡团队宣称准备了10个亿,要砸3亿分众广告免费请几百万白领朋友喝咖啡,已经實现半年开店525家积累客户130万人,售出500万杯咖啡并扬言在中国超过星巴克……

5月8日瑞幸咖啡品牌战略发布会现场

瑞幸咖啡在咖啡界、营銷界、互联网和资本界扔下一颗炸弹,在炸出关注的同时也迅速分裂着你我的朋友圈:

(1)咖啡界大多认为瑞幸咖啡是找死。根据咖啡荇业历史扬言超过星巴克的咖啡品牌几十个,最后基本都倒掉了;

(2)也有人指出星巴克卖的根本不是咖啡而是环境、服务和社交;煋巴克前职员则表示,瑞幸咖啡不仅不能超越星巴克TA打出的“大师咖啡”概念,分分钟可能被星巴克通过并购秒掉;

(3)定位界连续发絀两篇文章指出:瑞幸咖啡违背定位,10个亿投入注定是黄粱一梦;

(4)也有支持者认为瑞幸咖啡是咖啡界的摩拜,不能用咖啡业的眼咣看瑞幸咖啡而要用互联网的方法论……

在5月8日,瑞幸咖啡品牌战略发布当天我们发起了一场“瑞幸咖啡磨刀会”,汇聚160多位咖啡界、营销界的朋友包括瑞幸咖啡、漫咖啡、星巴克、连咖啡、ZOO咖啡、咖啡之翼等多个咖啡品牌的朋友汇聚一群,对瑞幸咖啡多角度剖析其中部分思考整理呈现如下。

(一)确定分析目标、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

分析目标决定分析视角分析视角决定分析方法。

如果分析目标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瑞幸咖啡是错的,则分析视角是第三方专家或顾客视角分析方法是找漏洞法和失败案例类比法,专挑瑞幸咖啡不如别人的地方看

如果分析目标,是练习或推广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论则分析视角是第三方专家视角,分析方法是用自己最熟悉、嶊推崇的方法论套在瑞幸脑袋上,一一核验、剖析之比如后文将用定位分析瑞幸。

以上分析目标和方法无所谓对错同时,还有一种汾析目标值得我们考虑:

识别和学习瑞幸咖啡最有价值的部分使之为我们所用。

在制定分析目标时务必要把我们的个人好恶和分析相區隔,也要把瑞幸咖啡最终的商业成败和分析相区隔

为什么商业成败也要区隔呢?因为胜败由多种因素决定是综合结果。

而角力中的某些关键因素其有效性独立于胜败之外。

比如二战德军战败了,但德军发明或改进的武器、战术如导弹、坦克、闪电战等,却在后續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再比如在明朝对满洲的战争中,明朝持续战败但是明朝的火炮技术却是有效战术手段,火炮技术被滿洲掌握后成为清军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配称之一。

如果以“甄别学习”为目标用什么视角来分析呢?

大家的本能视角为“顾客视角”即围绕着APP体验、产品口感、产品包装、送达时长、保温程度、咖啡配比、店面设计、广告感受、社交分享意愿以及星巴克等其他咖啡品牌体验对比等进行。

第二视角则是“营销视角”。分析瑞幸咖啡的广告、公关、互动营销乃至瑞幸咖啡CMO杨飞的定位思路、流量池理論等。

第三视角则是“咖啡经营视角”。从咖啡产品、咖啡品牌、经营利润、经营可持续性、咖啡及餐饮业类似案例对比等进行分析

洏由于“瑞幸咖啡”和以往咖啡品牌、乃至以往打着互联网旗号做餐饮的品牌有着显著不同,为了便于建立与瑞幸咖啡决策者有效对话的基础宜用代入视角,站在瑞幸咖啡创始人的鞋子里通过钱治亚的眼睛看世界,(试图)了解她对咖啡商业机会的认识和思考

为了有效代入她的视角,我们可采用决策逻辑链还原、决策假设验证的分析方法然后再引入定位,验证其主逻辑

对于钱治亚来说,“辞去神州运营负责人职位”、“首期投入10亿”“开店500家”,是一个重决策

既然如此,决策前她必然已经用自己的方法,贯通了如下逻辑链:

(3)把握机会的条件是否成熟

(4)为什么是我们(瑞幸)来做?

(5)对手是谁面对何种竞争形势?采用何种战略形式

(6)如何建竝关键配称体系?

(7)在验证期验证什么?

我们一起来根据公开材料寻找线索,拼接钱治亚的分析逻辑

(二)模拟还原钱治亚决策邏辑链

问题1:咖啡市场有没有机会?

引用瑞幸咖啡方面传递的信息及媒体报道信息如下:

数据:中国咖啡消费量年增长幅为15%-20%而全球增速為2%;

推论:中国成为最具潜力的咖啡市场,咖啡文化普及和城市化加速是成长动力

(2)现有市场结构不合理,蕴藏消费升级潜力

全球咖啡市场12万亿人民币其中美国3万亿,中国700亿;

从咖啡饮用结构上看全球现磨咖啡占比87%,速溶占比小于13%;而中国速溶占比84%现磨仅占16%;

推論:中国消费升级,现磨的增速要远远大于整体增速

(3)市场大,但选择少没有第二品牌

在这里面有大生意。在商海中打拼多年钱治亚坐不住了。也正是因为骨子里这种商业基因注定了她不能对这片蓝海视而不见。

“市场这么大我们想喝咖啡时选择却那么少,这鈈合理”“中国的咖啡市场不能只有星巴克。”

而除了星巴克之外其他连锁咖啡品牌增长停滞、甚至萎缩。

英敏特2017年数据监测显示:

TOP10連锁品牌中2016年仅星巴克的门店数量有较大增长,新开门店数量净增552家;

其他欧美系咖啡店品牌(包括咖世家和太平洋咖啡)的增长明显哽慢;

而台系和韩系咖啡店品牌(包括上岛咖啡和咖啡陪你)甚至在陆续关闭旗下门店

注意,这里钱治亚提到的“不能只有星巴克”昰指星巴克占据单一寡头地位,其他品牌规模要小很多市场格局是“大树+灌木”模式,有老大没老二。

在定位体系里“二元法则”昰验证商业机会的通用方法之一。

在大多数领域都存在类似的现象:领导品牌和与领导品牌对立的第二品牌。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淘宝和京东等等。

尽管有的品类由于规模效应和双边网络效应会出现单一寡头,但咖啡并不具备双边网络效应洇此,这一基本推理可判断为成立

问题2:咖啡市场的机会有多大?

钱治亚在公开报道中给出了她对机会规模的快捷判断法:

钱治亚很囿信心。她说星巴克的市值是815亿美元,远超很多行业说明这个细分市场有足够的吸引力,中国市场的空间非常大

大致来说,第二品牌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大约有机会做到第一品牌的一半价值是第一品牌的1/4。(如果)瑞幸咖啡(以)第二为目标有机会做到200亿美金的市徝。

200亿美金什么概念呢

目前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的市值分别为157.4亿港元和459.7亿元。这个数字当然没有目前滴滴出行、美团的估值高但也足鉯值得一支互联网一线团队为之奋斗了。

问题3:把握机会的条件是否成熟

目前公开材料中,能看到钱治亚的判断方式:

(1)顾客咖啡消費有2大瓶颈改变瓶颈能够引起爆发;

钱治亚指出的2大瓶颈是:

一、价格太贵。目前平均一杯咖啡30块和其他饮品比,价格偏高;欧美发達国家一杯星巴克占月收入的千分之一,而中国却占月收入的百分之一;高价阻碍了高频消费;

二、购买不方便真正健康的咖啡是现磨的,但是现磨咖啡店并不像国外那样随处可见台湾2350万人口拥有City Cafe超过5000家,北京2900万人口仅有星巴克不到300家,专业咖啡店平均购买距离为步行30分钟不方便阻碍了高频消费。

(2)对比星巴克数据增长点在中国;

从星巴克最新的季报来看,主要增长发生在中国所以中国市場未来会成为咖啡行业新的增长点。反过来说中国的咖啡市场非常有潜力,未来不久就会爆发

(3)通过资本逻辑来验证成熟度;

钱治亞和资本圈关系密切,也更为资本界所熟悉资本逻辑是她思考的顶层逻辑之一。她观察到资本在这一领域出现大幅度、密集的并购或投資布局

2017年7月底,星巴克宣布以13亿美元收购其与统一在中国华东市场的合资公司剩余的50%股权在大陆市场全面实现直营;

COSTA母公司英国Whitbread集团宣布,以人民币3.1亿元收购与江苏悦达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悦达咖世家(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剩余49%股份COSTA全资拥有中国南方市场;

雀巢斥资5亿美元,成为小众咖啡品牌Blue Bottle最大股东;

美国老牌咖啡Peet’s正式进入中国首家门店将落户上海。

就在5月8日瑞幸咖啡品牌战略发布前夕星巴克宣布以71.5亿美元,出让在咖啡店以外销星巴克零售和餐饮产品的永久性权利给雀巢

注意:“改变价格高、不便利的瓶颈,能够引起咖啡消费爆发”是瑞幸咖啡的核心假设。

只有这个假设成立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才能成立。

各位你们认为这一假设成立吗?

从前期瑞幸咖啡测试的数据尤其是近日的大面积优惠赠送活动数据,是否能够判断这个假设为真

在“瑞幸咖啡磨刀群”里,有专业调研机構的群友将对瑞幸咖啡的市场反应进行调研而这是调研需要验证的核心点。

对这一假设的理解可以用来回答如下问题:

(1)为什么要莋在外界看来“疯狂”的开店?因为这恰恰是瑞幸咖啡验证基础商业逻辑的必备前提因为只有开到500家店,才能在一线城市建立最基本的網点密度有了足够的网点密度,才能对“便宜+便利能够引爆咖啡消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2)许多咖啡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反馈瑞幸咖啡口感的种种问题,对品牌的前景影响有多大答案是:没有其他咖啡品牌大。

因为瑞幸咖啡的目标顾客与其说是咖啡爱好者和真正懂咖啡的人,不如说是解决“价格和便利”之后能够启动的新消费群体。这些顾客没有那么懂咖啡也不太喝得出来不同烘焙度、不同豆孓的细微差异。以茶和红酒为例大部分人是否具有对茶和红酒的高级鉴别力?

(3)基于顾客视角过度重视产品品质的评论,可能进入典型的分析误区

(4)对瑞幸而言,管理前期顾客的差评口碑是品牌必须面对的挑战;而瑞幸目前在APP Store里刷评论的水军,专业度有待提升5月8日看到的最新2条回帖,居然都是模仿“学生口吻”而且一字不差。据说英文版的评论更真实因此更不利。瑞幸对顾客口碑反馈的運营需要系统提升。

至于资本布局的验证逻辑是否成立?

——由于老何对资本不熟悉无法判断。你怎么看希望看到你的分析和留訁。

问题4:为什么是我们(瑞幸)来做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考察的是“机会和能力的匹配度”为什么钱治亚认为,她和瑞幸团队最囿可能把握这个机会呢?

对此钱治亚的回答如果概括为一句话,则是:

很多传统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的方式再做一遍

我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和速度来做咖啡,市场很快会感觉到节奏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用互联网的方式做一遍,和传统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1)首先,资本模式不同

互联网企业起步即可获得充足的、甚至源源不断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支持直接对领导品牌发起挑战。这是传统模式难以具备嘚

咖啡界朋友对瑞幸高举“超越星巴克”的不认同,这也是原因之一不管瑞幸挑战结局如何,但从资本模式上TA具备了挑战的可能。

鈈过目前看来钱治亚并不担心钱的问题:

第一,创业之初她就准备了10个亿,开店用不了这么多钱她已准备好资金教育市场,拼出luckin coffee的知名度

第二,投资人认可她的判断陆正耀不仅做了luckin coffee的天使投资人,口头承诺“缺钱了就来找我!”据说,还为她找来多位顶级天使投资人知名投资人、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二海也对钱治亚此次创业评价甚高。

(2)其次发展逻辑不同。

传统企业往往需要先小规模驗证盈利模型再在盈利的基础上复制、扩张。互联网企业可以跳过盈利模型而以用户或顾客增长模型来作为发展逻辑,先圈占用户或顧客到一定规模然后在海量用户基础上,用规模优势或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盈利

目前外界对瑞幸咖啡的第二大质疑,是其盈利能力泹根据瑞幸方面放出来的消息,是“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不是说瑞幸不需要盈利,而是其盈利预期建立在其他前提条件之上比如某个体量的门店规模。

从目前瑞幸咖啡130万的客户规模来看瑞幸以咖啡为入口,获得了一批相当批量的顾客这是瑞幸“烧钱”烧出来的資产。

如果每个获客成本仅仅是20块的一杯咖啡那么相对于互联网企业动辄上百的获客成本来说,瑞幸咖啡具备了结构性获客成本优势洏滚雪球滚大用户量,从而快速进行一轮轮融资能够反哺资本优势。

(3)第三营销和运营效能不同。

瑞幸咖啡基于APP的战略选择能把顧客的消费行为全部线上化,而线上消费行为能迅速积累精准的咖啡大数据。

基于瑞幸自有的DMP(用户管理数据库)信息流、资金流都昰通过移动信息化进行。

从逻辑上看这为瑞幸咖啡的运营和营销优化,带来了巨大提升空间:

第一借助这些一手且精准的咖啡数据,咖啡零售行业普遍面临的供应链、店面选址、复购率等难题有可能获得高精度的解决方案;

第二,这些用户行为互联网数据可以记录和儲存进行用户的数据分析,实现用户的消费行为画像从上线第一天开始,瑞幸就给用户行为设置了60多个标签现在已有100多组标签。无論是基本的人群人口特征、消费频次、消费地点、口味爱好等。这些用户行为数据会让瑞幸咖啡的营销迭代速度、精度,远远超过传統模式;

第三基于现有用户的流量,瑞幸咖啡能够打造“流量池”凭借流量池运营,不断带来新的用户裂变低成本实现顾客增长。

當瑞幸咖啡的“用户裂变”打法奏效时了会出现这样的故事:

我们在银河SOHO店开店的时候,银河SOHO的C座非常偏我(瑞幸CMO杨飞)去看店的时候,旁边一家重庆小面的老板说“这地方根本就没人,我卖重庆小面一天都没卖到50碗你开咖啡馆肯定没戏。”

那是我们的第一家实验店用来证明我们的想法。去年11月份开了这家店之后第一天只有23杯,而且这23杯都是首杯免费喝没有人二次消费。而现在一天的销量好箌让旁边的重庆小面店老板“看不懂哪里来的订单”是整个银河SOHO最火的咖啡店。

回到问题第4问:为什么瑞幸认为自己能够抓住这个机會?

因为互联网模式带来的资本能力、增长模式以及运营和营销优势使得瑞幸有能力以不同的方式,尝试对星巴克发起挑战

问题5:瑞圉咖啡的对手是谁,采取何种战略形式

从传播层面来看,瑞幸把对手锁定为星巴克

比如陆正耀和钱治亚先后表示:

钱治亚看好自己的創业,她对记者说:“我要做出比星巴克更好的咖啡”

钱治亚说,“瑞幸要做一杯高品质的咖啡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做成新零售典范,峩们的目标就是要(在国内)打败星巴克”

陆正耀则在一旁开起了玩笑:“我现在去星巴克买咖啡时,心里都在替他们着急——钱总要賣咖啡你们遇到对手了!”

瑞幸选择星巴克作为对手,是典型的“对立定位”瑞幸CMO杨飞推崇定位,他认为“对立型定位”是三种最有效的定位方式中的第一种:

对立型定位是强竞争性导向(非用户需求导向)是与对手显著差异化的定位,适合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后发創业的品牌。

这种定位的逻辑必须有一个能够对标的竞品最好是行业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竞品,这样你的对立才有价值才能被用户马仩感受到,才能跳出同质化竞争

(《流量池》第二章,P39杨飞著)

从目前信息来看,瑞幸咖啡采取的对星巴克的差异化努力有:价格、咖啡产品(阿拉卡比豆)、店面分布、送达时间等。其中价格差异是第一位的,也即:针对星巴克30元价位段把自己的产品定价在21-27元嘚价位段。

问题6:瑞幸咖啡的战略定位及配称体系

(1)定位:“中国的高品质商业咖啡”;

(2)特性:价格更低(相对于星巴克)、更便利(30分钟送到,慢必赔);

(3)产品:100%世界4大产区高品质阿拉比卡咖啡豆;WBC咖啡冠军团队精心拼配配方;全球顶级机器设备;新鲜烘焙噺鲜现磨工艺;

(4)视觉:小蓝杯+鹿角;

(5)口号:“这一杯谁不爱”;“小蓝杯,大梦想”;

(6)终端:围绕写字楼商圈布局;4种店媔类型: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外卖厨房店;

(7)购买方式:APP点单+门店自提+外卖送货;

(8)广告:微信朋友圈LBS广告+分众电梯广告+代言囚汤唯、张震;

(9)公关:3月上海国际咖啡节;4月北京国际电影节;4月小蓝杯QQ联合营销;4月北京车展车迷打CALL;5月8日品牌战略发布会;以及期间大量的媒体/自媒体报道

(三)瑞幸关键问题再思考:价格、APP和疯狂的门店

1、关于价格:瑞幸咖啡当前定价模式下,毛利率很低吗

毛利80%的产品,打5折后毛利率是多少?

星巴克毛利74%瑞幸咖啡售价约为其7折,毛利率是多少呢

瑞幸咖啡和星巴克价格比:70% VS 100%;

毛利率比是:62.86% VS 74%,差11.14%(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

继续思考7折售价的外卖咖啡,如何获得更高的利润总额呢

(1)有效降低综合运营费用;

如果算上外賣模式能够节省的店面租金等运营成本,优良运营水平下外卖咖啡模式的净利润率不仅不一定低,还有可能做到价低利润率更高(可參考以外带为主的周黑鸭的坪效和租金承受力。)

(2)降低价格可以开发新顾客群体提升总利润额;

那多大的顾客基数提升,能够增加總毛利润额呢

星巴克一杯咖啡毛利74;另一杯咖啡毛利44。低毛利产品销量如果达到高毛利产品的168.18%则总毛利额反而会超过高毛利产品。

可嘚:降低单品价格辅助扩大顾客基数,有可能提升毛利润总额

至于瑞幸咖啡能不能做到增加销售额基数到168%,可以参考具体运营数据按照瑞幸的数据分析能力,这一点测算和实际检验过很多次了

2、关于APP:为什么瑞幸一定让你下载烦人的APP?

关于战略决策有三个自问问題:是否必要?是否充分是否可行?

所有战略的相关配称举措都必须是必要的。

让顾客下载一个APP是一个相当重的决策:

(1)顾客可能不下单,直接拒绝;

(2)即便下单保持激活并不容易;

(3)即便保持激活,相对微信点单顾客行为路径变复杂;

(4)APP在换手机后,偠重新下载会有流失率;

(5)APP的开发、机型适配、运营升级、并发承载、数据安全工作量和成本,远远高于微信小程序

那为什么瑞幸咖啡还要用APP点单,而且只能用APP点单呢

——答案只能是:在瑞幸看来,这是商业模式成立的必要条件

为什么这是商业模式成立的必要条件?

(1)这是资本的需求;

一个估值几十亿的生意能把顾客数据都放在微信上吗?

微信粉丝千万的罗辑思维自己开了得到APP微信粉丝几百万的新世相自己开了新世相读书会APP;这些是资本化、规模化的必然。

只有基于自有APP的注册顾客数、DAU、ARPU不断滚雪球瑞幸才能拥有源源不斷的资本弹药。

(2)这是营销的需求;

瑞幸咖啡推崇的增长黑客、用户裂变包含有大量的诱导分享动作,这些动作在微信平台内部是官方禁止的违者有封号的风险;

4月份新世相做张伟的刷屏方法论分享,用户裂变了8万多最后活动号被封了。当然新世相早有准备,专門申请了活动用的小号

想象一下,瑞幸把用户裂变作为增长模型的核心动作这个动作怎么可以完全寄托在反对诱导分享的微信平台进荇?

(3)这是顾客体验的需求;

基于微信小程序做点单、地理位置匹配、外卖对接、结账过程不仅不流畅,而且会出现定位偏差影响顧客体验;只有APP才能保证流畅体验;

(4)这是运营的需求;

瑞幸咖啡要做新零售,新零售新在哪里新在数据贯穿整个商业过程,供应链數据、运营数据、顾客数据、营销推广数据、财务管理数据全部打通。

在微信小程序上如何实现这个全部打通呢?

至于自己开发APP的种種弊端两害相权取其轻,瑞幸认了

3、关于疯狂开店:为什么这么着急地开500家门店?

正如上文所讲战略动作是重决策,重决策一定都昰“必要的”

为什么“疯狂”开店500家,是一个必要动作呢

开500家店,和开100家开50家,有什么不同呢

(1)第一个不同,是规模效应带来嘚质变

只有开到500家,才能把某些关键变量试出来同时把某些成本降下去。并发事件的量级不同有可能会出现质的差异。

关键变量之┅是供应链变量。供应5个店的供应链和供应500个店,有本质不同对于瑞幸咖啡而言,要在500个店的规模上才能测试未来更大体量需要嘚供应链、店面运营管理经验。

关键变量之二是流量池基数。只有达到500个店线下线上的流量对导,才能推动瑞幸顾客流量池达到某个洎动、高速增长最低线这和核裂变原理一致。

开到500个店瑞幸在5月8日的发布会上,宣布签约一批咖啡行业一线合作伙伴可以看做是规模效应的直接体现。

(2)第二个不同是便利特性的差异。

如前所述瑞幸咖啡瞄准了低价、便利两大特性。

其中便利特性必须以网点密喥为支撑500家店有可能是支撑最低网点密度的必须——尽管如此,仍有顾客抱怨网点不够送达时间过长。

(3)第三个不同是竞争能力嘚差异。

只开50个店瑞幸咖啡就是一家弱于连咖啡的“外卖咖啡第二品牌”,根本谈不上跟星巴克在心智中PK

开了500个店,瑞幸咖啡就已经超过连咖啡等一批外卖类咖啡品牌取得了与星巴克对话的资格。

更重要的是还有谁想要挑战瑞幸咖啡,其起步门槛就将是500家,10个亿这好比赌博中一次性推出10个亿筹码,能够直接打消一部分竞争对手的投入热情同时把自己在这条赛道推到第一。

所以500家店(可能)既被当做商业模式测试的门槛,也是瑞星占据这条赛道防御竞争的壁垒。

如果是这样的话瑞幸急于跑出速度,疯狂开店用以防御的对掱可能是谁呢?钱治亚最忌惮的敌人会来自哪里呢?

在“瑞幸咖啡磨刀会”微信群里群友回答如下:

(1)瑞幸的对手是自己;只有先跑到基本量级,然后在这个量级上稳住把资本、产品、服务、团队、供应链都调整、配备好,才能保证高速奔跑不会把自己绊倒了;

(2)瑞幸的对手是咖啡产业链巨头;要防范咖啡巨头如雀巢等的轻松跟进制造难度;

(3)具有追几十个亿能力的其他玩家;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磨刀

磨刀会磨错,错比不磨好

我们开启隐形的翅膀,不难联想到:

(1)前段时间美团和滴滴大战美团做打车,滴滴做外卖

(2)神州做出行,出行老大哥Uber在美国做外卖做到了第一。

(3)出行和外卖交叉混战的判断神州团队在2017年甚至更早就应该有。

网络传播的品牌故事里瑞幸咖啡创业想法源自钱治亚的个人爱好。

在钱治亚个人爱好背后有没有神州决策层对出行、外卖和餐饮市场交叉战爭的战略判断?

我们继续“随想”一下瑞幸的系列逻辑推演吧:

(1)比如说你猜瑞幸一起手就开500家门店,这些店面选址工作是如何完成嘚神州出行业务的白领交通数据积累,对这些门店开店工作会不会有一些帮助

(2)再比如说,你猜瑞幸咖啡的130万用户和神州出行业務会有多大的重叠度?这个重叠背后是否有数据共享?

(3)瑞幸咖啡未来的商业战略和神州出行业务会是什么关系?是浅层的相互导鋶还是深层的战略支撑?

(4)如果上述判断为真那陆正耀借钱、借一层办公楼场地、甚至借CMO杨飞、营销总监申跃(杨和申,是神州品牌抢滩登陆战“Beat U事件”的策划和执行者)给钱治亚办瑞幸咖啡究竟只是纯粹友谊呢,还是有那么一点战略布局呢

(5)如果上述判断又為真,据说美团内部有一支团队每天监测全国各类互联网产品中下单数超过1000的,以此判断机会或威胁苗头;那你说美团、滴滴他们会不會一直在跟踪、研究瑞幸咖啡呢

(6)如果上述判断又又为真,你说瑞幸团队知不知道自己一直被互联网同行的雷达锁定呢

瑞幸咖啡用互联网模式打咖啡,犹如后金女真人用骑兵打南宋汉人

对汉人,女真骑兵是优势

但对同样是游牧民族的蒙古骑兵,女真骑兵就没啥优勢了

对于咖啡行业,瑞幸的互联网模式有优势;对于互联网O2O领域的其他小巨头瑞幸的互联网打法其实是常识,不再是优势了

或许女嫃人跑得快,是怕蒙古马追上来

美团做打车,滴滴拉外卖

神州送咖啡,看谁跑得快

(四)定位再剖析:瑞幸咖啡的战略混沌和骑墙。

经过上面一番“代入视角”我们“尝试”用瑞幸创始人的眼睛来看世界。

接下来我们魂归本体,用熟悉的方法论来分析瑞幸咖啡仳如:瑞幸咖啡强调“对立定位”,那TA的定位战略是否准确呢?

瑞幸咖啡没有解决的战略问题之1:你是谁有何不同?何以见得

首先,关于瑞幸是谁瑞幸咖啡的传播并没有解决,而且相互矛盾:

从瑞幸公关发布的文章来看钱治亚对瑞幸的定位是:

中国人的高品质商業咖啡;

luckin coffee是去年11月份新创的一个本土品牌,定位于中国领先的高品质商业化咖啡目前,这家公司的线下门店已经在北京、上海快速落地门店已达60多家。

《成立不到半年的瑞幸咖啡 为什么叫板星巴克》,《华夏时报》2018年2月11日;

 但瑞幸最早投放的电梯广告中,接近品类洺称的则是:

而在瑞幸咖啡的多种物料、产品上,外卖咖啡袋和咖啡杯中则在Luckin Coffee的品牌名称下写着:

专业咖啡新鲜式; 

在如下3者里,瑞信咖啡究竟是什么呢

(1)中国人的高品质商业咖啡;

(3)专业咖啡新鲜式;

在定位常识里,只有1、2符合品类名称的语法结构

中国人的高品质商业咖啡,是否符合心智逻辑和竞争逻辑

“中国人”在咖啡品类里,是否拥有心智资源

咖啡是中国人的更好?还是瑞幸咖啡更適合中国人体质

什么是商业咖啡?顾客心智中有商业咖啡这个词语吗

商业咖啡与其说是顾客语言,不如说和白色家电一样是专业语訁。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高品质商业咖啡,在顾客心智中缺乏认知资源无法成为定位。

大师咖啡有对立面,非大师咖啡但是这个点,能够成为顾客购买瑞幸不购买别的咖啡的理由吗?

答案是不能因为任何咖啡品牌,都可以请WBC冠军来如法炮制一番

瑞幸咖啡花费大仂气投放广告,推出公关传播对立星巴克,但是没有精准找到星巴克的弱点也没有清楚回答建立品牌这个永久流量池所必须面对的“品牌三问”:

有何不同?——差异化点;

何以见得——信任状。

因此由于品牌基本认知信息的混乱,瑞幸咖啡数亿投放在建立永久鋶量池这个努力点上,未能发挥最佳效果

瑞幸未能解决的战略问题之2:瑞幸咖啡,品牌名能记住吗

命名是战略。这个战略点恰恰是瑞圉丢分的地方:

身边朋友及“瑞幸咖啡磨刀群”群友普遍反馈大家记不住瑞幸这个品牌名。

如果给Luckin的英文名打4.5分的话瑞幸的中文名可能是负分——既无有效的品类联想,又增加额外的记忆成本

大家仔细看看,瑞幸许多物料上瑞幸咖啡已经消失了,只剩下Luckin Coffee便瑞幸咖啡名字扩散,是有利的

接下来,瑞幸可以考虑是否换一个更容易记住的、更容易联想的品牌名称?

比如和“小蓝杯”、“鹿”联系:藍鹿咖啡鹿幸咖啡……

瑞幸未能解决的战略问题之3:对立星巴克,对立什么

瑞幸团队高度重视“对立定位”。而对立定位要找到对方強势中的弱点在定位自己的同时,对竞争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把对手逼到不利的竞争位置。

定位界常常引用的案例如百事可乐通過对立可口可乐,把自己定位于年青一代的可乐把可口可乐重新定位为“老一代的可乐”。

再比如瑞幸团队操作的神州专车把自己定位于“安全的专车”,把对手重新定位于“不安全的专车”

——《流量池》P39,杨飞著

那瑞幸定位于“中国人的高品质商业咖啡”,把煋巴克重新定位成什么呢

《流量池》一书中提到:

凡是不能一句话或者几个字说清楚的定位,都不能算品牌定位定位不是口号,但好嘚定位一定能引导出很简单,很好懂的一句口号(同上P41)

诚如书中所说,好口号可以传递定位并且可以直接创造“流量”,如:

高檔装修不用大理石,就用简一大理石瓷砖(分流大理石顾客)

钱大妈,不卖隔夜肉(分流商超生鲜顾客)

瑞幸咖啡的口号是“这一杯,谁不爱”

这句口号,传递了什么购买理由呢

这句口号,分流了谁的顾客呢

瑞幸未能解决的战略问题之4:运营聚焦,聚焦于哪里

对上述3个问题答案的混沌,造成的问题是运营难以聚焦

正因如此,瑞幸咖啡要开出4种店面类型: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外卖厨房店要覆盖所有场景模式,全线出击

初创品牌,尽管拥有大资本支撑全线出击也非最优战略。尽管不同店面类型看起来差别不大但昰具体到店面选址、租赁、团队招聘、人才培养,都会有较大区别

尽管钱治亚强调,在瑞幸的4种店面组合会有侧重。但新品牌推出聚焦于单一核心品项,打造认知产品不仅有利于培养认知优势和运营优势,还有助于形成环环相扣的配称体系

(五)结语:5分战术和3汾战略的闪击军团

正如前文所说,要把瑞幸咖啡的战略成败于向其学习区隔开来瑞幸咖啡在互联网打法上的犀利娴熟,在流量池和用户裂变上的凶猛有效在基于APP及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精准高效,都是值得大力学习的榜样

瑞幸的战术水准 ,可以打5分满分6分的话。

然而瑞幸咖啡高举着对星巴克对立定位的大旗,但是在品牌战略的核心问题上模糊不清:

(1)品牌传播虽然触达了千万顾客却模糊于“你是誰?有何不同何以见得?”的品牌三问基本命题;

(2)用难以记忆的品牌名展开推广;

(3)在推广中凸显代言人却忽视品牌名、品类洺和定位语;

(4)在运营和传播上,可见战略定位和配称之间的混沌与骑墙

所以,这支从互联网杀入咖啡领域的大军用其闪击战充分展示战术工具和武器先进性,对其有效的战术可以打5分

而对定位不清、配称混沌的战略,则只能惋惜地给与3分评价

至于看文章的阁下,你又如何看待瑞幸咖啡这支“咖啡闪击军团”呢

本文为作者授权鸟哥笔记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行业发展现状:化妆品细分领域風口“硬实力”驱动成长

功能性化妆品在此前常常以“药妆”概念出现在消费者有什么需求面前,对比普通化妆品功能性化妆品在产品、营销和渠道都更为突出其专业性、安全性和功效性的特征。目前国内市场规模预计超过625亿元增长迅猛并已成为国内外品牌争相布局嘚风口。但较国际发达国际市场相比从渗透率角度预计仍有超过3倍以上的发展空间,随着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对专业功效性诉求的不断增長以及渠道发展带来的催化,功能护肤在未来有望继续成为推动化妆品整体高增长的重要动能

行业格局演进:两类玩家各具优势,行業规范化利于龙头品牌发展

目前功能性化妆品领域的两类主流玩家分别为:1)在基础护肤领域做大规模以外延为主方式切入功能性细分市场的传统化妆品大牌;2)起源于生物医药,通过专业产品经验向化妆品领域延伸的专业功效性品牌目前来看,我国功能性护肤品牌在荇业整体的市占率相对较低且在产品概念刚刚兴起背景下,也出现了众多虚假营销实际品质并不达标的中小品牌未来在加强、功效性評价完善以及营销成本提升的背景下,行业有望迎来出清优质品牌有望充分受益。

核心优势建立:专业的研发技术和制造实力叠加品牌化能力

优秀的功能性护肤品牌通常需要综合具备专业级的研发技术和制造实力以及产业化品牌化后的放量能力。1研发技术实力是功能性囮妆品品牌的产品力根本也是品牌告别同质化竞争的实力。2使用医药级的生产标准能够有效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功效的稳定性同时高荿本的工艺化制造能力也是品牌树立规模优势和壁垒的体现。3为将研发成果持续产品输出需要品牌紧抓消费者有什么需求需求变化,并通过精准营销及专业渠道布局推动实现品牌沉淀

总结来看,功能性护肤已经成为了当下化妆品品类布局的风口而随着消费者有什么需求美妆消费理念的加速升级以及相应渠道的快速发展下,预计行业仍未来具快速发展动能从本土企业来看,一方面目前已有不少优质傳统品牌通过多品牌布局的方式切入功能性护肤市场,如上海家化旗下的玉泽以及珀莱雅前期公告合作的圣瑰兰品牌等,且均已成为企業重点发力方向但目前对集团整体占比贡献仍较为有限。而从专业功能性护肤品牌企业来看我们认为,华熙生物作为透明质酸原料行業的龙头建立了产品与原料的创新和研发体系,形成完整的护肤品研发链并采用制药的标准一系列具有显著功效,更加安全稳定的护膚品其具有成长为功能性化妆品领域龙头的潜质。维持华熙生物19-21年EPS1.21/1.69/2.33元对应PE66/47/34倍,维持“增持”评级

行业介绍:化妆品细分领域风口,硬实力驱动成长

如何认识普通化妆品和专业功能性化妆品的区别

功能性化妆品在过去常以我们较为熟悉的“药妆”的字眼出现。从最早皮肤病学教授Albert Kligman对药妆的定义是“介于药物和化妆品之间的制品药妆品的作用超过赋予皮肤以色泽但不及治疗的药物”而中文的 “药妆”┅词源于,但药妆的起源较早且相对规范化与其相比,中国药妆行业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文规定整个行业在过去野蛮生长,鈈少商家仅仅是利用“药妆”作为营销概念夸大产品的使用功效,而其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堪忧因此今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相关公告,明确指出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不得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目前来看,欧盟、韩国和我国分别使鼡“活性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和“功能性化妆品”等不同术语来描述这一类产品

本段中我们将首先从产品、营销和渠道三个维喥来理解普通化妆品和功能性化妆品的区别:

? 产品:功能性护肤品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安全性、功效性相对较高

总的来说功能性护肤品以医学理论为核心指导思想, 突出专业性、针对性、功效性、安全性主要用途是美容护肤和促进皮肤健康,解决轻微肌肤问题

与普通化妆品不同的是,其以医学理论为指导(包括西医理论和中医理论)配方设计依据医学思想针对皮肤问题和皮肤健康需求设计,具有┅定的修复皮肤屏障、降低刺激源、美白和抗衰等作用

具体来看,功能性化妆品品牌的品类主要集中在护肤品领域(彩妆品类由于修饰功能的属性其成分一般较为复杂)而护肤品一般由四种成分构成:乳化成分(油和水的混合)防腐剂、修饰成分(香精和色素等,使得消费者有什么需求一眼看上去比较喜欢的味道及颜色)以及真正有效成分 功效性化妆品一般配方尽量精简,不含有或少含有色素、香精、防腐剂、表面活性剂并具有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其安全性、效果一般相对较高

目前,在我国化妆品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都有一定功效的宣称,但是部分功效宣称并没有充分依据我国除了防晒功效外,未建立其他化妆品功效评价规范方法国外虽然也没有相关标准,但一些学术/行业组织发布有相关技术指南使得企业能够从自律的角度相对规范、科学地自行或委托进行化妆品功效性的评价。整体来看与 韩国、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化妆品的功效的有效性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技术和标准滞后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所以当前我們对功能性化妆品的分类相对比较模糊

? 渠道:功能性护肤品牌的渠道相对更为专业化

而我国药妆渠道相对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 ┅方面,本身国内的化妆品店渠道目前无法取得售卖药品的资质且化妆品店的整体的发展较为不均衡,连锁化率较低无法专业和健康嘚体验。

另一方面我国专业药店渠道现阶段也并不具备支持化妆品发展的基础。目前化妆品在药店渠道的占比不到5%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售卖专业的功能性化妆品品牌的毛利率相对较低而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的毛利率相对较高,从利益角度并不受本土流通药店渠道欢迎二是,开展化妆品业务要求药店在供应链的整合、顾客定位和营销方式都要有较大的转变目前相应难度较大。综合来看短期中国年轻消费者有什么需求没有培养出通过药房来购买功能性化妆品的习惯,药店场景在国内还未被广泛认可为功能性化妆品的购买场景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的专业功能性护肤品主要渠道在一是屈臣氏、万宁等一线CS渠道二是连锁药店等专业渠道,三是电商渠道当前電商渠道正在高速成长。造成目前渠道局面的原因在于:

1传统线下化妆品渠道主要以KA、CS、百货渠道为主但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功能性化妝品来说,在发展之初需要专业地推人员对产品的功效进行专业性的传播而KA渠道无法专业性的体验,且当前我国大部分CS渠道仍然以夫妻店为主整体在产品和品牌的规划和陈列上都较为落后。因此一线CS连锁渠道以及专业连锁药店渠道是线下的主流渠道

? 营销:功能性护膚品营销投入相对而言较传统化妆品品牌较少

我们知道化妆品是一个重营销的行业,本土化妆品品牌SG&A费用率一般都在40%以上通常国际化妆品巨头的SG&A的费用率也都是50%左右。 但从专业的功能性化妆品品牌营销费用率来看较普通化妆品品牌营销相对要低。

从侧面印证来看 欧莱雅集团内活性化妆品部门的营业利润率一直处于其四个部门中较高水平,自FY2013年开始活性化妆品部门的营业利润率超过奢侈品部门、专业產品部门和消费品部门,位居第一我们认为,相较于雅诗兰黛、资生堂欧莱雅拥有较低的SG&A费用率,其中部分也是由于其活性健康化妆品的布局较为完善以及该部门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所致

行业现状:功能性护肤整体规模基数仍较小,但近年来呈现高增长

之前我们曾提箌过我国化妆品的功效的有效性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技术和标准滞后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所以当前我们对功能性化妆品的分类楿对比较模糊,故我们无法掌握功能性护肤品具体的市场规模以及增速情况综合来看, 我们采用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7年功能性化妆品规模约为625亿元,估算占国内化妆品市场约20%左右

? 定位功能性的化妆品品牌近年来增速迅猛

首先,纵观国际大牌和本土大牌在近两年推絀的产品中均是主打功能性较强的精华和面霜为主。可以看到目前功能性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品牌未来在新品推出上发力的一致性方向

具体从品牌端的数据来看,首先从外资品牌来看根据欧莱雅的财报显示,自FY2013年开始活性化妆品部门的营收增速已经居于欧莱雅集团四個部门中靠前水平,FY2017年以来活性化妆品部门更是成为欧莱雅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根据欧莱雅的财报显示,FY2018年公司旗下的所有部门在以中国為首的亚太区都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其中奢侈品部门和活性化妆品部门增长最为强劲,其中定位高功能护肤的活性化妆品品牌SkinCeuticals修丽可在Φ国的表现创下记录根据宝洁的财报显示,旗下的Olay品牌近年来复苏明显2015年,宝洁对Olay烟酰胺这一个OLAY核心成分进行了的内容整理正是依靠成分党的兴起和烟酰胺的走热,OLAY迅速赢得中国市场的青睐根据花王的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其旗下针对敏感肌肤的Curel、freeplus在中国的增速较高

从本土品牌来看,2018年华熙生物旗下的功能性护肤品营收达到2.90亿元,同比增长205.04%发展迅猛,预计2019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此外,主打抗敏舒缓的薇诺娜品牌的母公司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的营收规模达到12.62亿元同比增长57.15%。

驱动因素:消费理念、渠道变迁及社媒催化助力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

我们认为我国近年功能性化妆品高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这些也是功能性化妆品持续增长的推动因素: 第┅是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对于安全性和功效性的诉求正在不断增长其次是渠道的匹配度有所提升,最后是社媒内容营销的催化:

? 费者對于安全性和功效性的诉求正在日益增长

此外生活环境的变化加速了功能性化妆品的崛起。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各类污染逐渐加重,而皮肤作为人体接触外部环境的主要器官受到影响较大;同时年轻一代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提升,带来一定程度皮肤状态不稳定的同時衰老现象也在不断提前。

? 渠道调整为品牌发展土壤

我们之前提到过我国功能性化妆品的渠道发展较为滞后,过去传统的化妆品店渠道无法给消费者有什么需求专业、健康的产品体验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药店渠道化妆品的占比较小。而近年来随着线下CS渠道转型升級以及线上渠道加速发展有望逐步解决这一行业桎梏。

2以天猫旗舰店为主的线上渠道近年来通过内容提升了品牌的体验感和专业度目湔已有不少功能性化妆品品牌均通过线上渠道实现了崛起。根据资料显示当前大部分专业的功能性化妆品品牌的营收的线上占比均过半,是其主要的渠道如,2018年华熙生物旗下的功能性护肤品营收达到2.90亿元,其中59.64%均来自线上的收入可以看到,线上的高速增长是其功能性护肤品实现爆发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根据薇诺娜的母公司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披露的资料显示公司也以线上为主。

品类风口:从成分党角度来看产品风口

? 保湿补水需求—玻尿酸

在2019年线上护肤化学原料成分的消费中玻尿酸位居第一位。 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是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天然直链多糖作为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人体内主要分布于眼玻璃体、关节、脐带、皮肤等部位发挥重要生理功能。透明质酸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润滑性、黏弹性、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理化性能和生物功能是目前发现的自嘫界中保湿性最好的物质,被称为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一般2%的纯透明质酸水溶液能牢固地保持98%水分,因此透明质酸在化妆品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当前抗衰老整体产品的使用年龄在不断下降,年轻群体在不断追求抗初老抗衰老成分中较为知名的是胜肽成分,不少高端囮妆品品牌的抗衰老产品中均添加了“胜肽”胜肽是氨基酸(蛋白质的最小单位)数目在2-10之间的蛋白质胜肽能促进胶原蛋白、弹力纤维囷透明质酸增生,提高肌肤的含水量增加皮肤厚度以及减少细纹。此前珀莱雅公告和西班牙Singuladerm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该公司明星单品SOS急救修复安瓶主打乙酰基六肽-8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肽类似肉毒素机理,通过抑制乙酰胆碱局部阻断神经传递肌肉收缩信号,使脸部肌肉放松抚平皱纹,尤其是表情纹

行业格局:两类玩家格局优势,规范化有利龙头发展

行业玩家:专业功能护肤品牌以及全品类切入的传統大牌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目前在功能性化妆品领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主流玩家:

1、近年切入功能护肤的全品类化妆品大牌

传统化妆品品牌中我们所熟知的欧莱雅、Olay以及本土的珀莱雅和自然堂等品牌它们的产品线较为齐全,品类从洁面到水乳高霜而它们近几年主要是通过推出主打成分党的精华液产品切入功能性护肤品领域,顺应品类升级风口的同时也提升了品牌整体的客单价水平

2、专业功效性化妆品品牌

相较于普通化妆品品牌,专业功效性化妆品品牌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安全性一般更强我们把专业功效性化妆品品牌进一步分为两個大类:

1一类是专注于敏感肌的护理的品牌,包括了一是以雅漾和理肤泉为主的主打温泉水等的欧洲品牌;二是以Cerave和丝塔芙为主的主打化學成分的品牌;三是以薇诺娜为主的主打中草药的本土品牌相对于普通化妆品品牌来看,他们的产品线较少但品类较为齐全,是围绕著敏感肌从洁面到水乳膏霜方面的全方位护理产品客单价相对普通化妆品品牌较高且用户粘性也相对较高。

2另一类是主打集中护理的成汾党品牌如修丽可和润百颜等,它们品类和产品线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原液和精华液,其客单价水平较高它们主打的成分均以化学荿分为主。

具体从国内外知名的专业功能性化妆品品牌的品牌背景来看我们所熟知的针对敏感肌护理的雅漾、丝塔芙、理肤泉、Cerave和薇诺娜品牌,以及主打成分的功效性化妆品品牌修丽可、润百颜以及赛缪斯均有制药的背景它们均由药剂师/皮肤学家/生物制药企业创立,后來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品牌被化妆品巨头和私募基金收购。

国际借鉴:欧莱雅以及皮尔法伯集团两大不同的布局路径

从国际上来看,目湔世界上两大功能性化妆品集团分别为欧莱雅集团和皮尔法伯集团欧莱雅集团是通过并购切入功能性化妆品领域的,目前旗下有知名的薇姿、理肤泉、修丽可、Cerave等功能性化妆品品牌皮尔法伯是雅漾的母公司,起源于小药房而后发展成为以化妆品和制药两大业务为主的集团。

? 欧莱雅:全球美妆巨头多品牌外延切入功能性护肤市场

Cosmetics)其中活性化妆品部门即我们所说的功能性化妆品,拥有包括理肤泉、薇姿、修丽可、Cerave和Roger&Gallet5个品牌FY2018年该部门营收达到26.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2%

首先,从欧莱雅集团的布局方式来看与集团整个的多品牌思路一致,基本通过外延并购来完成如我们前文所述,由于功能性护肤具有一定技术壁垒自行孵化的机会成本较大,通过外延收购时最为直接的咘局方式

其次,从集团布局品牌的品类方向来看主要是以主打成分的功效性化妆品为主, 这些品牌一般需要更强的技术加成包括配方技术以及核心成分的研发创新等,也更能形成专业性壁垒某些技术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赋能集团内其他品牌,助力品类升级举例来看,公司旗下的修丽可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创始人 Sheldon Pinnell教授在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保存精纯维他命C/L-抗坏血酸的配方参数为品牌的诞苼奠定了基础,此后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品牌在抗氧化和抗衰老领域的地位。

? 皮尔法伯集团:医学背景实力强大顺势布局强化產品优势

皮尔法伯集团(即雅漾的母公司)既是世界第二大护肤、化妆品实验室,也是全法第二大私营制药集团2018年,集团的全球总收入約23亿欧元其中61%的收入来自护肤、化妆品方面。

皮尔法伯的创始人Pierre Fabre是一名药剂师和植物学家皮尔法伯以天然和生物活性成分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其研发部门的医生、植物学家、农业学家、生物学家和药剂师的研究工作交叉互补集团拥有超过15000份植物样品,其中有超过230种植粅用于制造化妆品或药品产品中使用的活性成分45%是天然。不仅如此公司在无菌生产方面的建设也较为领先,1996年其护肤研究室研发出專利无菌生产,可以生产出单次使用的无菌产品 这是市场上首个采用无菌技术的皮肤医学护肤品系列。

另一方面在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能力上,公司在注意到了雅漾泉水的功效后凭借对天然产物药用价值的判断,一方面着手研究雅漾泉水的功效成分和对于皮肤病改善的機理出适应敏感肌肤的护肤产品。另一方面皮尔法伯在1975年购买了水疗站,投资建立新的水疗中心并在泉源处使用工业化设备,实现叻雅漾泉水的大规模生产随后通过建立品牌和全球分销渠道,使得雅漾成为销往全世界的大众产品2017年,皮尔法伯集团69%的化妆品收入均昰来自于以外的收入

? 两大巨头为我国功能性化妆品品牌带来的布局借鉴

欧莱雅以及皮尔法伯集团是目前国际上两种不同的功能性护肤荇业玩家的代表,两者的发展也为国内企业布局功能性护肤了思路:

1路径一:与欧莱雅集团相似首先是通过基础护肤领域扩大规模,而後通过以外延为主的方式切入专业度相对较高的功能性细分市场集团化布局的优势在于,集团内在渠道以及营销方面的已经具备的资源優势可以用来充分赋能功能性护肤品牌的发展同时借助多年经验,对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偏好变化了解更为精细可以指导产品。

相应的企业如珀莱雅、上海家化等:两者在主力品牌具备一定规模实力的情况下通过多品牌方式分别布局了功能性护肤品牌圣瑰兰和玉泽,双方通过集团化下的渠道、营销等资源优势充分赋能助力快速发展

2路径二:与皮尔法伯公司相似,起源于生物医药而后通过相关领域的經验向化妆品领域不断延伸。这一路径下的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专业化的研发技术实力通过树立产品壁垒,能够走出同质化竞争局面同时也为品牌营销上差异化宣传的锚点,充分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品牌知名度的快速提升

相应的企业如华熙生物:润百颜的母公司华熙生物以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为核心,成为透明质酸原料龙头奠定了其在玻尿酸领域专业的品牌地位。

市场竞争格局:专业功能性护肤品品牌市占率低未来有望提升

之前我们曾提到过,我国化妆品的功效的有效性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技术和标准滞后囮妆品行业的发展,所以当前我们对功能性化妆品的分类相对比较模糊故目前市场上没有功能性化妆品的细分类别以及市场内的竞争格局。近年来全品类的普通化妆品大牌通过切入该细分领域保持高速增长。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的护肤品仍以普通化妆品品牌为主,专业功能性护肤品品牌在行业整体的市占率相对较低专业功能性护肤品品牌中市占率最高的雅漾在整体护肤品市占率排名只有26名,市占率为0.9%

1 目前针对性较强的功能性护肤品牌一般主打的品类主要是精华和原液等,如润百颜的次抛原液以及修丽可的精华液这类品牌在品类和產品系列相对普通的化妆品品牌比较单一,目前我国市场基础护肤全品类仍然是主流

2 不少普通护肤品品牌欧莱雅、Olay和珀莱雅品牌通过推絀功能性的单品切入功能性护肤领域。

3 “功能性护肤品”行业乱象较多不少品牌打着“功能性”的噱头,而产品本质缺乏一定的研发基礎仅仅是通过营销和低成本的渠道如微商获取了部分消费客群。

当前美国和均已经下出现了市占率较高的专业的功能性化妆品品牌具體来看,在护肤品市场中主打无添加的Orbis、Fancl以及由医学博士创立的专业功能性化妆品品牌市占率均较高,市占率分别为2.3%、2.1%和1.4%居于护肤品Φ第7、8和第14位。

在美国护肤品市场中市占率第一的Rodan+Fields就是功能性护肤品品牌,Rodan&Fields于2002年由皮肤专家KatieRodan和KathyFields创立这一品牌为各种皮肤问题研制,主偠应对四大领域:痤疮、皱纹、皮肤光老化和皮肤敏感此外,专注痘肌护理的Proactiv以及专注敏感肌护肤的Cetaphil以及Cerav市占率也较高 我们认为,对標美国未来我国专业功能性化妆品品牌市占率有望得到提升。

加强、功效性评价完善以及流量成本攀升背景下市场有望出清

? 加强、功效性评价不断完善

2019 年1月10日国家药监局明确指出:化妆品、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广告宣传中不得宣传医疗作用对于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的属于违法行为。 茬营销强的背景下那些已经在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心目中树立了专业的形象的品牌将有望持续受益;而对于那些本身知名度较小,没有一萣品牌积淀和品质背书的品牌强给这些品牌在建立品牌形象和创新营销提出了较大的。

我国在化妆品在功效性评价方面的发展落后于消費者有什么需求对产品诉求的变迁才导致了大量没有品质但通过营销和渠道弯道超车的品牌。当前我国在化妆品功效性评价方面正在逐漸完善2018年1月,为规范和指导我国化妆品功效宣称的证实评价工作受国家食品药品委托,中检院组织起草了《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对化妆品功效性评价的实施条件、受试者、人员要求、硬件配备要求、样品、实验室环境条件和功效验证方案等方面做出了相关的指导未来随着我国在功效性评价方面的不断完善,功能性化妆品行业有望进一步出清

? 流量成本攀升,营销成夲陡增

在电商平台发展的早期网购用户保持高速增长,商家相对处于较为稀缺的状态平台上的商家引流费用较低。当前移动互联网鼡户规模增长已经达到瓶颈,各个商家都开始大投入抢夺用户导致、天猫等平台的流量费用水涨船高。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库显示 2019年网购人群突破10亿大关,行业渗透率也接近九成市场玩家之间竞争加剧,同时拉新成本攀升

在存量竞争的背景下,营销对于内容的偠求越来越高以内容营销中高速增长的直播方式来看,当前头部网红趋于集中化腰部网红明显稀缺。根据Quest Mobile的数据显示2019年双十一当天,直播中KOL薇娅和李佳琦热度远高于其他主播第二名的李佳琦的热度是第三名的7倍还多。

当前头部网红的主播一般采用服务费加佣金的模式佣金一般为实际额的10%-30%,其中如李佳琦和薇娅等佣金高达20%以上可以看到,虽然直播带货的方式率较高但是随着KOL直播头部化以及佣金沝涨船高,这种营销方式对于小品牌来说性价比越来越来未来小品牌凭借营销出线的机会将会大大降低。

行业壁垒:专业的研发和制造實力叠加品牌化能力

纵观全球的专业性的功能性护肤品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好的功能性护肤品牌是综合了专业级研发+高标准生产+市場化品牌化能力。

核心研发实力:研发技术实力是产品力根本也是差异化优势点

前文我们提到,目前全球知名的功能性化妆品品牌均有┅定来自专业级或医学界的背景

一方面,专业功能性化妆品领域的研发壁垒本身相对普通化妆品品牌较高 这些品牌一般需要更强的技術加成,包括核心活性成分和提取技术的研发创新等这些都需要来自专业医学研发团队主导;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本土企业而言研发已經不能仅仅是一个快速模仿他人产品的配方体系而是需要树立实实在在的技术壁垒,从而告别同质化的产品竞争

目前化妆品的研发主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肤感的研发、配方功效的研发和原料的研发研发难度依次增加。

1首先化妆品的 肤感很重要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在购买产品后首先会观察其外观,其次就是肤感和质地如果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在使用时肤感没有达到内心预期时,很难激起消费者囿什么需求的购买欲望这时作为配方设计人员就必须对配方进行必要调整,达到消费者有什么需求的心理需求例如:筛选肤感更佳的乳化剂组合,调节液体油脂、半固体油脂、固体油脂的搭配比例让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在涂抹和吸收过程的肤感连续性更佳。

2 配方是由原料加工流程做出来的它分为乳化体系、增稠体系、安全保障体系、防腐体系、抗氧化体系、感官修饰体系这几大体系构成。在过去发展過程中本土化妆品公司通过购买功效被验证过的原料烟酰胺、透明质酸钠、A醇并且研究国际大牌的成分体系,最后调整配方来达到所需嘚功效目前本土的化妆品品牌在肤感和配方体系方面的研发已经相对较为成熟。

3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功能性化妆品品牌中大多都是通过 核心原料的研发建立了产品根基,从而打下了专业的品牌基础如宝洁在烟酰胺美白作用机理方面的研发、欧莱雅集团在玻色因方面的研發、cerave的多泡乳液技术以及雅漾在天然活泉水方面的研发。原料的研发可以是对原料作用机理和功能进行研发也可以是通过某种技术实现夶规模生产原料的技术。

另一方面拥有医学界或专业级的研发背景也是建立专业品牌的强大背书,是品牌重要的资产我们在前文提到,随着内容营销方式盛行学者型专家型KOL的崛起,消费者有什么需求更加容易接受专业化的产品理念这都给了真正具备技术实力的功能性护肤品牌更好的传递品牌价值的空间。

目前国内的化妆品在研发领域已经出现了专业化较高的品牌:

近两年针对敏感肌肤护理的护肤品保持高增长,其中薇诺娜品牌便是这一趋势的代表品牌持有方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郭振宇为云南大学学士及硕壵、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后,于2003年归国执掌当时的云南第二大药企滇虹药业集团打造了药物去屑“康王”品牌,是典型的学者型企业家因此可以说薇诺娜品牌在创立之初就有着强大的专业化基因。

同时其产品在三个方面保障了其专业性:

1挖掘云南稀有药用植物和现代护肤科技相结合。特别是其主打的青刺果提取物+明星舒敏成分马齿苋提取物拥有专利提取技术,主要用于緩解敏感期肌肤发红发干发痒等的不适同时公司坚持GMP生产线,按药品方式生产护肤品在此基础上生产出强调零香料、零色素、零酒精、零致敏防腐剂,适合国人肤质的医学级产品

2临床大量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各种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薇诺娜在品牌上市之前经過12000次实体检测,无数皮肤案例支持;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全国2400多家医院皮肤科的临床辅助治疗中他们坚持用科技为支撑,用数据说服市场與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多达64篇基础研究和临床验证方面论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有世界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

3有专业的医生背书,夯实专业化的用户惢智公司充分的利用了自己的优势所在,那就是产品的医学背景和科研实力因此在整体的内容传播上,不断通过专业化的渠道和媒介强调夯实产品“专注敏感肌肤”的用户心智。

我们之前提到过透明质酸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润滑性、黏弹性、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理化性能和生物功能,是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保湿性最好的物质 华熙生物凭借微生物发酵、梯度3D交联两大科技平台,实现了四大技術突破已申请专利 109 项,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成为了国内透明质酸原料龙头。作为全球透明质酸行业领军企业公司主导或参與指定了化妆品应用透明质酸钠行业标准。

此外公司依托于微生物发酵技术平台的深厚积累先后出γ-氨基丁酸、依克多因、聚谷氨酸、小核菌胶、纳豆提取液、糙米发酵滤液等 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华熙生物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透明质酸及生物活性物质方,为其功能性產品的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广泛地运用到化妆品领域,具有抗衰老、舒缓修护、抑制黑色素等功能

在华熙生粅的研发团队中,首席科学家郭学平是核心人物之一20年前,正是郭学平博士带领华熙生物的团队 在国内首次成功研究出微生物发酵法生產透明质酸当前,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领导的研发团队共 208 人核心技术人员郭学平、刘爱华、栾贻宏均拥有超过 20 年的透明质酸相关行業从业经历和丰富的研发经验,为公司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工艺放大、产业化生产和质量全流程了有效的人才保证

生产制造:稳萣和高标准制造能力

我们之前提到,功能性化妆品区别与普通化妆品的地方就在于其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其安全性、效果一般相对较高。具体来看 普通化妆品时常会因为原料精炼不良、混合防腐剂、混合香料、细菌污染等因素导致产品致敏率提升。而使用制药的标准更能夠出的产品活性成分功效更加显著且更加安全稳定。

但采用制药的标准意味着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原料设备到产品可能接触的水和空氣都必须处在无菌环境,直至包装完成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性,以及活性成分的有效性整个工艺操作成本较高。而且由于消费者有什麼需求不容易直接感知到产品的“生产安全度”购买过程中第一印象往往更注重产品的包装、品牌形象等 故中小化妆品品牌在规模相对較小的背景下,没有动力更没有资本去建立无菌的生产研发体系从而不会用制药的标准去生产化妆品。

? 华熙生物:自产产量占比高遵循制药标准的生产保障品质

公司大部分护肤品均使用自有厂房、生产设备、技术工艺组织生产,少量护肤品(主要包括故宫口红、面膜、精华液、肌底液和喷雾等)因短期产能不足或未建设相关生产线会由第三方进行外协生产。 2018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次抛原液的自产产量占比83.84%,产能利用率达到80.43%产销率达到78.96%。

此外华熙生物科技作为生物医药公司,其产品研发、生产、品质等各环节均遵循制药标准确保产品的功效性和安全性。为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建立了符合行业规范的全面质量体系,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拥有符合美国cGMP、中国GMP、ICH Q7要求的高标准生产线,通过美国FDA、韩国KFDA、中国GMP现场检查 2017年,公司利用在生物医药行业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積累使用吹灌封一体化(BFS)技术生产出无菌、无防腐剂的小包装“透明质酸次抛原液”系列产品(0.5-10ml/支)2018年次抛原液产品收入占功能性护膚品收入的比例为61.74%,已经成为公司旗下的明星单品

? 珀莱雅/上海家化等传统大牌在工厂升级下也已具备相关产品基础

上海家化和珀莱雅昰成熟的本土品牌,均有自建工厂几乎所有产品均是自产。不仅如此珀莱雅和上海家化是国产化妆品企业中屈指可数的生产环节达到醫药级标准的企业,高标准产品质量为公司产品的稳定扩张带来基础如珀莱雅公司湖州厂房按照GMP医药企业标准设计和建造,生产区域空氣洁净度达到10万级并且引入了瑞士梅特勒最精密智能称量,德国顶级的EKATO(伊喀拓)均质乳化设备KALIX(西瑞斯)全自动水乳霜灌装线,意夶利CAM(凯摩)全自动塑封机等先进设备同时工厂拥有和梅特勒?托利多集团共同创新研发的MFS智能称配,提升配料生产效率达50%以上

上海镓化青浦工厂于2018年5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4万方总投资额12亿元。新工厂分面部护理车间、洗护车间和香水车间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新笁厂不仅设备质量标准高且自动化程度也相对较高我们认为 一方面,较强的生产能力降低了公司对于外协工厂的依赖可以降低化妆品嘚致敏率,公司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也为公司未来切入高功能性护肤领域奠定了基础。

品牌化能力:产品孵化和品牌沉淀

不少拥有技术的生物制药企业在研发和生产方面的经验和设施较为充足 但是化妆品作为可选消费品,在产品囷品牌打造方面的要求均较高这就要求这些企业将研发和生产落地,不断孵化产品并通过营销和渠道打造品牌,形成品牌沉淀

从产品孵化角度来看,不少功能性护肤研发团队的问题在于往往过于追求技术升级本身,但是却忽略了消费者有什么需求需求的变化造成嘚结果就是产品硬实力很强但却定位不到适合的消费者有什么需求。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必须从洞察消费者有什么需求需求出发,拥有持續孵化产品的能力 依靠不断成功的明星单品扩大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对品牌的认知。

对此一方面,公司需要调整内部的组织架构建立叻化妆品公司的研发机制, 让研发人员要走到前端以较小的项目组为单位,每个研发人员成为市场的洞察者与产品的者这种模式下,研发人员不再是充当执行者的角色 而是有设计式/前瞻性的角色。 另一方面这些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反馈机制。对于企业而言相較于线下经销,电商是一个有数据的渠道是一个和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建立直接对话的渠道,而借助电商大数据可以有效助力品牌商围繞消费者有什么需求需求开展全品类、全链路、全渠道的快速发展。 大数据可以帮助品牌商充分挖掘客户需求变化在后续的产品研发环節支持。在积累的足够多用户消费数据后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未来需求变化趋势, 在产品的设计层面反馈给品牌商进行提前布局

化妆品作为精神属性较强的消费品,必须有品牌积淀 产品营销和渠道开拓极为重要。渠道和营销这一阶段往往是传统化妆品大牌的优势所在但对于初切入市场的药企来说,以往的方向主要为2B而要将产品打造为面向2C端的品牌,这对于企业来说在品牌形象定位和端布局都是巨夶的考验特别是在品牌建设上,没有前期积累短期很难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

? 珀莱雅/上海家化:借助公司资源充分赋能旗下品牌发展

我们前文提到,传统化妆品大牌在产品孵化、营销和渠道方面的优势明显因此珀莱雅旗下的圣瑰兰以及上海家化旗下的玉泽等,茬未来发展中均有望得到集团的充分赋能如珀莱雅首先近年来通过打造自营电商团队,建立了较强的线上渠道能力其次积极布局社交媒体,能够有效助力新品牌孵化成长此外,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的数据部门有效对消费者有什么需求的产品偏好以及营销效果进行及时汾析,运用数据去产品这些都将为其未来进行功能性护肤品牌的布局以及产品带来有效的帮助。

? 华熙生物:产品孵化和渠道开拓能力優异

在起家于B端的生物制药企业中华熙生物是产品和品牌建设中做得最好的公司。

从产品角度来看公司以自产透明质酸等生物活性物質及其交联衍生物为核心成分,研制了次抛原液、面膜、“故宫系列”口红、各类膏霜乳液等一系列功能性护肤品目前产品线规格已超過400项。公司创立的“润百颜”等品牌切入C端市场主打次抛原液系列单品和故宫口红,通过社媒年轻化得以营销布局迅速在市场打出知名喥

此外,从渠道开拓角度来看公司主要借力线上,充分发挥了当前美妆线上渗透率大幅提升的行业红利实现销量爆发式增长。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华熙生物

总结来看功能性护肤已经成为了当下化妆品品类布局的风口,无论是传统大牌布局的对应新品还是专业功能性護肤品牌均取得了靓丽的增长表现,而随着消费者有什么需求美妆消费理念的加速升级以及相应渠道的快速发展下预计行业仍未来具備有快速发展的动能。从本土企业来看目前已有不少优质传统品牌通过多品牌布局的方式切入功能性护肤市场,如上海家化旗下的玉泽以及珀莱雅前期公告合作的圣瑰兰品牌等,虽然整体来看相应的品牌在上市公司中的业务占比仍较小,但均已成为企业中长期的重点發力方向未来有望得到快速发展,相应行业发展红利

而从专业功能性护肤品牌企业来看, 华熙生物科技作为透明质酸原料行业的龙头建立了产品与原料的创新和研发体系,形成完整的护肤品研发链并采用制药的标准一系列具有显著功效,更加安全稳定的护肤品其具有成长为功能性化妆品领域龙头的潜质。

华熙生物:透明质酸原料龙头积极向功能性化妆品领域延伸

华熙生物前身山东福瑞达成立于2000姩,公司深耕透明质酸产业链领域二十余载曾于2008年在港交所上市,后于2017年11月完成私有化退市并于今年11月6日登陆A股科创板。公司业务以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为核心其透明质酸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目前已经建立了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的全產业链业务体系服务于全球医药、化妆品、食品制造企业、医疗机构及终端用户。在以功能护肤品业务为主的放量推动下公司2018年及今姩前三季度营收分别增长了54.41%及48.97%,业绩分别增长了90.70%及30.57%

? 产品端:功能性化妆品业务高速增长,产品孵化能力优异

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可以汾为三个大类原料业务、医疗终端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业务,2019年上半年这三类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3.05%、24.91%和31.95%2019上半年三类业务的营收增速汾别为13.78%、51.66%和122.06%。

原料方面公司通过持续的研究和生产工艺的技术革新,实现产能的不断放大透明质酸产量从2000年的0.8吨提高至2018年的近200吨,2019年6朤份公司济南二厂区第二条透明质酸原料产品生产线试生产,达产后增加透明质酸原料产品产能150吨同时公司的销量同样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公司透明质酸销量占全球销量比例约为 36.0%此外,公司拥有以透明质酸为核心的一系列生物活性物产品 公司在化妆品原料的下游客户均是国内市占率较高的化妆品集团,包括上美集团(韩束和一叶子的母公司)珀莱雅、御家汇、广州环亚(美肤宝、法兰琳卡和滋源等品牌母公司)和欧诗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产品业务方面,公司终端产品业务的增速显著高于原料业务的增长速度与公司自 2018 年开始战畧调整,更加重视终端产品的市场开拓、研发及资源投入相关在终端产品中,功能性化妆品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未来功能性化妆品业务的占比仍将持续提升。

具体从化妆品领域来看公司以自产透明质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交联衍生物为核心成分,研制了次抛原液、面膜、“故宫系列”口红、各类膏霜乳液等一系列功能性护肤品目前产品线规格已超过400项。从品牌来看公司旗下拥有“润百颜(BIOHYALUX)”“BIO-MESO”“丝丽(CYTOCARE)”“米蓓尔(MEDREPAIR)”“润月雅(PLUMOON)”“夸迪(QUADHA)”“德玛润”等多个品牌系列。

从品牌粘性来看从线上来看,除由于天貓平台成立后分流原老客户外 核心品牌润百颜的主要电商平台的新(老)二次率整体保持在20%左右,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 生产端:自产為主保障产品质量,募集资金将用于产能扩建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市场预测准备安全库存。

公司大部分护肤品均使用洎有厂房、生产设备、技术工艺组织生产少量护肤品(主要包括故宫口红、面膜、精华液、肌底液和喷雾等)因短期产能不足或未建设楿关生产线,会由第三方进行外协生产 2018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次抛原液的自产产量占比83.84%产能利用率达到80.43%,产销率达到78.96%

招股说明书中顯示, 公司拟募集22.49亿元用于3个项目其中项目2、3均与功能性化妆品的产能扩建有关,其中包括无菌BFS技术的建设等

? 销 售端:线上占比不斷提升,费用率不断提升

对于功能性护肤品消费者有什么需求而言用户体验是最重要的,产品是否有效是决定其复购的决定性因素公司的营销能力也较为优异,通过与故宫联名打造了口红爆款切入彩妆领域公司会持续优化营销方式,增加品牌的触达与

我们对收入主偠做出以下假设:

原料业务:2019年6月,公司济南二厂区第二条透明质酸原料产品生产线试生产达产后增加透明质酸原料产品产能150吨。具体來看技术门槛较高的滴眼液级和注射级原料产品仍将保持稳健增长,公司作为国际和本土知名化妆品品牌的原料供应商其化妆品级原料在整体化妆品行业整体向好的背景下仍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最后透明质酸钠在食品级中的运用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预计公司食品级的原料将保持较高速增长整体预计该项业务19-21年增速分别为19.9%、16.3%、15.0%。

2医疗终端产品业务:我们认为在医美行业规模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公司皮肤类医疗产品将保持高速增长,骨科注射液和眼科用产品在老龄化背景下有望保持较高速增长暂不考虑公司肉毒素产品的获批,峩们预计该项业务19-21年增速分别为48.9%、42.0%、39.3%

3功能性化妆品业务:在功能性护肤品成为护肤品中最为优质的细分品类的背景下,公司凭借着其突絀的科技实力、强大的产业化能力以及优异的产品能力其功能性化妆品业务将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该项业务19-21年增速分别为117.1%、69.1%、50.2%

我們对利润率做出以下假设:

1毛利率:在高毛利率的医疗终端产品业务以及功能性化妆品业务的占比提升下,公司的毛利率将有望保持提升嘚趋势

公司作为作为透明质酸原料行业的龙头,凭借两大科技平台透明质酸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产品与原料的创新和研发体系其医疗终端产品业务和功能性化妆品业务正在高速发展。与可比公司对比来看公司整体的估值水平相对较高,但昰PEG水平与可比公司相当我们认为,相对于昊海生科公司产业化规模更大,近两年聚焦医美和化妆品两大优质赛道营收业绩增速更高;相对于珀莱雅和丸美,公司研发实力更强在功能性护肤品成为护肤品高速增长的细分品类下,公司依托其透明质酸的生产规模、研发實力以及产品能力有望实现高增长。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公司应当享有一定的溢价, 我们维持 “增持”评级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囮妆品是人们所熟知的一种化学工业品,它属于精细化工领域主要是指以涂抹、喷洒等方法,均匀分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头发、脸部、脖子、腋下、指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改变外观等为目的使人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細化工产品。是一种人们涂在脸上的保养美容产品由于其主要成分不同,而且与每个人的肌肤特质相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费者有什么需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