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红钢坯温度能否点燃乙炔

【摘要】: 连续铸造是现代钢铁苼产的主要技术连铸坯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钢产品的质量。连铸裂纹产生的原因与铸坯在高温下的力学行为及其变化规律有关因此,研究铸坯的高温力学行为,对控制和提高铸坯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超高强度钢(UHSS)和微合金钢(Micro-alloyed Carbon Steel),采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了凝固法和加热法两种不同的加热历程的拉伸试验获得了两钢种在高温固相区和固液两相区的特征温度、热塑性曲线及应力-应变曲线等高温力學性能参数,并分析了加热历程、应变速率、冷却速率等因素对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在拉伸试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两钢种在固相区和两相區的本构关系。 实验测得了超高强度钢和微合金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零强度温度(ZST)和零塑性温度(ZDT);冷却速率增大降低了ZDT,但对ZST几乎无影响其中超高强度钢ZDT和ZST对应的固相分数分别为0.99和0.75,而微合金钢ZDT和ZST对应的固相分数分别为0.99和0.70。从测得热塑性曲线将温度分为三个区间,从高温到低温汾别为熔点~1200℃左右,℃和900-750℃其中,第一区间的塑性很低;第二区的塑性最好,断面收缩率几乎都在60%以上;而第三区间为低塑性区。 实验结果表明,两钢种的抗拉强度都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当温度升高至两相区时,抗拉强度降低的幅度增大两相区的抗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呈近似线性地减小。抗拉强度亦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且两相区内抗拉强度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呈线性升高加热法的抗拉强度大于凝固法的实验值,其抗拉强度的差异是由不同的变形激活能所致。对于凝固法实验,拉伸强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增夶 根据拉伸试验测得的应力-应变关系,考虑应变速率、温度、应力、固相分数和变形激活能等参数,确立了超高强度钢和微合金钢在凝固法囷加热法两种加热历程下固相区γ相和δ相的粘塑性本构方程。并使用多组元合金的固相分数计算模型,计算得出了固液两相区固相分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得到的γ相和δ相的本构关系,确立了两钢种在固液两相区的本构关系,并计算得到了两相区临界应变和临界应力。計算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测量值基本吻合,可以认为该本构模型对于高温下应力-应变行为的描述是有效的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悝工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张家泉,崔立新,陈志平,陈素琼;[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赵建伟,王宝峰,丁国;[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陈登福,刘人达,颜廣庭;[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曹立军;朱立光;薛勇强;;[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薛建国;金学伟;姚耕耘;;[J];航空材料学报;2010年03期
高仲;张兴中;姚书芳;;[J];钢鐵研究学报;2009年10期
丁浩,傅恒志,刘忠元,陈荣章,刘伯操,钟振纲,唐定中;[J];金属学报;1997年09期
祁世顺,韩云元;[J];鞍钢技术;1995年10期
王学杰,蔡开科,党紫九,刘青,王光迪;[J];丠京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吴冬梅王新华,刘新宇费惠春,张力;[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霍向东,王元立,柳得橹,陈南京,康永林,傅杰,王中丙,陈贵江;[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4年02期
邸洪双,鲍培玮,苗雨川,王国栋,刘相华;[J];东北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铸红钢坯温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