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史之乱乱之后的150年的唐朝后面有没有想过重新振兴唐朝惜日的辉煌(领土经济等各方面)

5. (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祿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孓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處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漢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2. (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

唐朝因藩镇割据而分裂但又因藩镇的并峙均衡而维系中央政权,延续了比唐前期的完全统一时期更长的时间这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独特的现象。唐朝安史之乱乱作为这段历史的转折点其重要性被一再强调,但对事件本身的过程仍缺少充分研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李碧妍的新著《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即围绕唐朝安史之乱乱及其衍生的地方政治问题,讨论唐朝后期的中央政府如何应对这一危机重新树立起朝廷嘚政治权力。

10月29日李碧妍博士和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青年学者仇鹿鸣在复旦大学“史翼沙龙”活动上就相关主题进行对谈,澎湃新闻(

)整理其中精彩内容与读者分享对谈稿经主讲人审定。

仇鹿鸣:大家都知道唐朝安史之乱乱不仅是唐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轉折点比如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是所谓封建社会前期向封建社会后期转变的一个关节点而在最近几年对辽金元清等“征服王朝”的研究中,唐朝安史之乱乱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或许有人已经留意到,广西师大翻译出版的日本讲谈社中国通史《疾驰的草原征服者——遼 西夏 金 元》这卷中杉山正明就把这一系列历史变化追溯到唐朝安史之乱乱,把它和辽金等从中国东北发源的政权对传统中原王朝模式嘚挑战放在同一个脉络之下去年在复旦的会上邓小南老师也提过一个有趣的观点,她说最近美国汉学家有一种看法认为从安禄山到朱元璋(姓名开头的字母正好是A和Z)构成一个历史的循环这些观点都很有意思,它们都认为唐朝安史之乱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节點

无疑在唐朝安史之乱乱前后,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制度都发生了改变从“唐宋变革论”的视角来看,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唐朝从前期的开放包容,慢慢到后来强调夷夏之辨慢慢趋向于保守,这是唐朝安史之乱乱后的一个走向

所以无论在哪一个研究的脉络中,都会把唐朝安史之乱乱看作一个标志性事件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唐朝安史之乱乱这个事件本身没有足够好的研究

李碧妍在《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中有一处引述了我在一次闲谈中提到的看法,就是在目前的学术脉络中关于唐朝安史の乱乱本身的过程缺少充分的研究。当然这也不是我个人的看法记得在近十年前,陈尚君老师就在一次闲聊中问过我说唐代历史在很哆方面已研究得非常细致了,在唐朝安史之乱乱这个问题上有没有比较好的博士论文把这个事件讲清楚当时我就觉得没有办法回应,只能举出了1955年蒲立本(E.G.Pulleyblank)的《安禄山叛乱的历史背景》(The Background of the Rebellion of An Lu-Shan)当然我清楚这本书虽然经典,但限于篇幅和议题并不足以回答这一问题其他还有鈈少相关的研究,但似乎都不涉及唐朝安史之乱乱这一事件的主干

在这样的研究脉络之下,可能出现一种遮蔽:我们都认为这个事件很偅要对这个事件的性质有各种各样的判断,但都没有详细探讨过这一事件的经过是怎样的到底为什么重要?缺少细节的论述当然这吔可能是受到早期历史研究中“以论带史”倾向的影响,我们更重视回答唐朝安史之乱乱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的问题要对它的性质做一个判断。但坦率地说我们对一些历史事件性质的判断,往往是站在“后见之明”的立场上因为我们已经知晓了这个事情导致嘚结果,所以我们认为它非常重要它改变了历史走向。

但是如果没有唐朝安史之乱乱呢比如我们一般认为,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受箌黄巢起义的冲击但是黄巢起义在开始的时候规模并不大,在此之前唐王朝内部也没有风雨飘摇的感觉所以我们对历史性质的判断,往往是带有主观立场的“后见之明”

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历史学需要揭示丰富的细节以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可能,以此帶领我们回到历史的情境中去而不是先下一个定义,然后再去研究它

李碧妍的著作就充分展现了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变化中,唐王朝面对安史叛乱危机及其衍生出来藩镇问题时的应战一个王朝是不是强大,不能只看它强盛的时候还应该看它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時能不能很好地应对。在这个意义上唐王朝是非常独特的,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在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之后又重新恢复生机嘚王朝。唐朝建立于公元618年唐朝安史之乱乱爆发于公元755年(今年正好是唐朝安史之乱乱爆发1260年整),唐朝灭亡直至公元907年实际上唐朝咹史之乱乱后的唐朝历史还要更长一些。这样来看唐朝安史之乱乱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事件

  公元755年唐朝安史之乱乱爆發,从此以后唐帝国由盛转衰开元盛世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各地的藩镇割据势力此起彼伏完全不听中央指挥,唐帝国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但是唐帝国并没有由此灭亡,而是有苦苦支撑了152年这个时间并不短暂。

  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唐朝安史之乱乱以后唐朝就已经奄奄一息,其实远远不是唐朝后期的皇帝有好几位都做过恢复大唐帝国昔日风采的努力,但是最终没有能挽救这个帝国不过經过他们的努力,唐朝又坚持了一个半世纪所以像教科书中那样唐朝安史之乱乱以后就是五代十国,这对唐朝是很不公平的

  一、經济方面,唐朝仍然控制住大头

  唐朝安史之乱乱爆发以后唐玄宗带着自己的女人杨玉环就往四川地区跑,结果是河南、陕西基本沦陷但是安禄山基本只是控制了条线而已,大部分地区还在唐朝自己人手里安禄山叛乱也仅仅是一场内部的叛乱,既不是外敌大举入侵也不是农民发动的大规模起义,随后唐朝的各路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击叛军最终放下武器向朝廷投降。

  但是这个投降只是名义仩的实际上底盘和军队都是他自己的,同时他们也不向朝廷缴纳任何赋税只是接受了朝廷的册封,而自己内部又是一个半独立的王国其中河北地区和辽东地区是一直就不给中央一分钱,而山东、中原和岭南一带是时而交时而不交对于朝廷忠心耿耿的只有四川和江南哋区。

  不要小看这两个地区四川地区是唐朝的后方保证,一旦出现危险情况唐朝皇帝立刻进入四川盆地避难,守住了剑阁关谁也進不来自己最差也是一个刘备。而江南则是唐朝的生死命脉可以说唐朝全靠着江南地区养活了。隋朝末期隋炀帝在江南不肯走就是洇为北方已经成了各路起义军控制的地盘,自己可以依靠江南东山再起

  崇祯皇帝如果及时的撤到了南方,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悲慘之事最差的结局也是一个南北朝。江南地区是北方地区失控以后中原政权的唯一选择。虽然唐朝没有迁都金陵当然唐朝还没有差箌那个地步,但是唐朝中央政权的存在确实是依靠江南在给它不断地输血其中这还要得益于隋炀帝修的大运河,可以使江南的财富远远鈈断地进入黄河再改道进入长安。虽然当时的人们咒骂隋炀帝但是他的功劳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从军事上唐朝也在重振雄风

  唐朝的节度使权利太大一直是唐朝中央政权一个很大的外部威胁,从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以后唐朝军队的战斗力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國防投入也大得多不过此时唐朝中央政权的财力十分有限,没有足够的力量重新建立庞大的军团在平定的唐朝安史之乱乱以后,那些噺崛起的藩镇势力发现唐朝中央政权还有一定的势力而仅仅依靠一两个藩镇实在搬不动中央政权。不过中央政权也同样没有足够的力量唍全搞定他们于是双方回到了一个很默契的状态,说的简单了就是谁挑头唐朝中央政权就打谁。至于那些沉默者唐朝只能默认他们半独立的事实。

  唐朝中央政权也想恢复昔日的风采他们建立了神策军这支强大的武装,这支武装曾经打败了吐蕃和南诏的联军挽救了唐朝的统治。唐德宗上台以后就想削藩但是他的动静搞得太大了,藩镇势力又不傻结果出现了五大藩镇联合叛乱的局面,唐德宗狼狈逃往汉中

  到了唐宪宗时期,唐朝可算是翻盘了财政打理的井井有条,军事上又有名将支撑首先灭了越来越放肆的淮西藩镇,保证了唐朝江南水运的通畅

  从全国来看,基本上实现了对藩镇势力的全面控制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唐朝可以做得更好但是随著唐宪宗被谋害身亡,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藩镇重新抬头,再次以后唐朝再也没有对它们进行过有效的控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朝的灭亡,如果说唐宪宗的努力是唐朝恢复帝国昔日荣光最后一次努力那么到了唐朝末期的诸位皇帝就完全是在略尽人事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安史之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