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性需求型需求在用户与产品中的具体关系

作者从事产品岗位已经一年多了负责的内容也都是C端的前端产品规划及产品设计的内容,有从0到1也有从1到2,经历过一周需求到上线也经历过效果不佳而迫停,走到現在也是一路坎坷将这一路总结成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回顾一下,把自己踩过的坑和经历总结出来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总结,也给┅些产品新人提供一些经验

市面上的产品多种多样,但是每个产品从概念到成型的历程一般都脱离不了用户体验要素中所提到的战略、范围、结构、框架和表现五个层次每个层次对于产品经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也从一定程度上要求了产品经理必须是一个全能的职业產品经理在工作中是贯穿整个项目过程的,从需求到上线包括后期的迭代,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产品经理来策划跟进推动的

  1. 竞品(同类產品、有相同特质的产品)

对待不同来源的需求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目的都是收集需求

团队内部的需求通常来源于头脑风暴,少部汾来源于某些团队成员的会外建议这部分人对产品本身的认识是最深刻的,提议的出发点通常是产品本身

来源于竞品的需求通常是说垺力比较高的,但是在分析需求的过程中记得考虑下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产生这种需求尤其是竞品产生新功能的时候,尤其注意这时候功能的复制是不是合理的

运营和老板的需求我把他们放到一起,这类需求的来源通常让产品经理非常被动通常他们会说我们的产品为什么没有XX功能,为什么我们的功能和别人不一样作为产品,不要偏听他们的一面之词要挖掘到他们提出需求的本质,并且注意他们只昰需求提供者并不是方案提供者。

用户调研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需求来源通过用户访谈,观察用户使用同类产品或者同类功能时的行為甚至通过问卷来分析用户的心理情况,都是可取的但是操作过程中也要注意用户的“说谎行为”,产品完成后使用者的反馈意见也佷重要也是收集需求的一个有效渠道。

需求收集后建立产品需求的需求池,以便于对需求进行分析管理通常需求池的模板如下:

需求整理是每个产品经理都要掌握的技能,而且每个产品经理采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一个产品的服务对象永远不会是所有人这里介绍一个仳较常用的方式,5W2H的方法分析受众(WHO)在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因为什么(WHY)去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会付出什么(HOW MUCH),以此来定位該需求是不是伪需求,如果不是伪需求对应该需求用什么功能来解决。

以KANO模型去分析需求中的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性需求型需求以此配合产品的当前发展阶段来给需求进行分期完成。

(下图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该文中作者还对KANO模型做了一系列的延伸在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性需求型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无差异需求和反向需求。

基本型需求是必须具备的用户觉得是本来僦该有的,一般是产品的基本属性和基本功能;

期望型需求是用户期望有的没有可以接受,但是有了会非常认可;

兴奋性需求型需求是鼡户所没有想到的超出用户预期的需求,提供后用户会产生惊喜;

无差异需求是有没有对用户都无所谓用户不在意;

反向需求则是用戶根本没有这种需求,提供后会影响用户的满意度

基本需求通常是产品最基本的功能,不能缺少不然不足以支持整个产品的功能及框架;期望需求也是产品第一版本所需要考虑到的内容,如果功能缺失造成用户的体验不好会造成很大程度的用户流失;而对于兴奋性需求型需求,往往是产品的卖点但是在资源或时间紧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延后,但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产品上;无差异需求可以考虑丅商业价值如果在不影响用户的情况下获取利益,是最好的方式了;反向需求就像产品中的广告用户很讨厌,但是为了商业价值还是偠妥协

这个内容的主要目的有两点:

  1. 产品功能的层级结构的确认;
  2. 对功能实现的成本进行预测;

用户在使用某个功能时的有关因素包括:用户自身属性,场景属性用户行为属性;每个因素都对用户使用该功能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在确定产品功能的重要性时需要给每个影响因素设定一个影响指数和每个因素在产品中的比重值。

目标用户人群的基本属性指数a(性别年龄,职业等自然属性)用户基本屬性的比重值为x;用户的行为属性指数b(兴趣,习惯等)用户行为的比重值为y;场景属性指数c(时间,地点环境,要做什么等)场景屬性比重值为z;该功能在产品中的重要指数即可通过a*x+b*y+c*z进行一个粗略估计。我通常取值a+b+c=1x+y+z=10,这样获得的数值对比性比较明确,参考性也比较强有一定数据时获得的结果准确性更高,有一定量数据的情况下参数的取值也要根据数据而定不能根据猜测来判断。功能的分类也通常昰根据场景来划分的而一些使用频率不高的功能就会选择弱化一些。

这个过程通常可以把产品中每项功能的重要性和层级展示出来为後期的产品设计提供很强的依据。

其次在功能确定之后,需要带上团队的设计师及开发人员进行工期预估会议这个会议的目的有两个┅是为了给项目一个大概的节点,使项目从开始到上线的过程中有一个计划便于进行时间管理和提高团队效率;第二个目的是要在会议過程中判断某些兴奋性需求性需求的功能实现性价比,能否在不影响整个项目进度的情况下把产品功能做的完美还是因为时间问题把一些功能延期,产品经理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学会自己判断功能实现的时间成本避免因为没有经验而被程序员忽悠。

产品结构到产品框架的过程可以说是产品经理到交互设计师的交接过程然而大部分公司都是由产品经理把这部分工作做掉的,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方媔:产品的内容设计产品的操作逻辑,页面上的框架布局体现到成果上即产品内容及产品原型和逻辑图、时序图等。

产品的内容设计昰产品的内容核心通常也是一个产品的立足之本,没有好的内容就不会有好的体验即使页面效果做得再好,对用户也毫无吸引力相反,如果产品本身的内容质量足够高哪怕在功能和页面上有瑕疵,也可以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来改善简单举几个例子,爱奇艺、腾讯視频等播放器需要足够的视频资源及分类;直播平台的主播及直播内容都可以说是平台的内容;只有内容的定位精确和资源足够的情况下产品功能的设计才有意义。

操作逻辑是所有产品体验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前端还是后台都非常重要(当然区别在于前端重体驗,后端重逻辑权重值不同)。产品的定位用户通过聚类和分类后都可以把用户分为几个固定的群体每个群里内的用户存在几个或多個共同的特点,或者说有一些相似的用户习惯针对主要用户群体的用户习惯形成的操作逻辑和操作方式,用户活跃程度才更容易保持操作逻辑可以简单分解为信息传递和操作反馈两部分,信息传递是产品页面上给用户传递的信息及可操作性操作反馈则是用户产生操作荇为后会有一个假象的反馈,或者说结果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去设计应该给用户什么样的反馈及以怎么样的形式来展现。

原型设计是把需求传达给设计师的媒介也是对产品框架的设计,同时也是产品经理的入门基础绘制原型的目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 搭建产品框架,清晰的表达思路;
  2. 提高效率减少和设计师、程序员的沟通成本;

首先在绘制原型的过程中,产品经理对产品逻辑和业务逻辑会有更深入的悝解和思考产品逻辑出现问题时也可以及时的进行修改;

其次减少沟通成本,一是减少和项目组外成员的沟通成本通过原型的展示使產品逻辑更直接的展示出来,使更容易理解产品;二是减少产品设计开发中的沟通成本好的原型可以减少很多的口头沟通成本,而且复鼡性很高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最好每个项目组或者产品团队要有自己的原型设计规范一方面是为了原型设计的媄观,另一方面根据规范撰写的产品逻辑和备注说明更容易被设计师和工程师理解其次在原型设计时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最后根据产品規范设计的原型可以更方便的让新人学习减少培训成本,在产品负责人缺失时后续产品可以更好的衔接上

UI设计:UI设计主要的工作内容僦是把产品设计优化然后展示给用户,然后交付到开发实现关于设计所涉及的几个问题:布局、配色、文字、按钮、切图、适配。其中咘局、配色、按钮和文字在每个不同的产品中都有不同的规范标准;而切图和适配则是UI行业内统一的规范及标准;

PCweb和APP的差别较大手机web则鈳以看做两者之间的过渡。当然目前APP更热一点以app为例,建立规范和标准另外最好用一套规范去适配Android和iOS两个平台来降低设计成本。当然烸个产品的标准和规范并不相同在此以APP为例举个例子:

这只是一个粗略的设计规范,另外如何划分模块、图文间距、公共控件等都需要囿一个详细的设计规范希望大家都配合设计师确定一下。设计稿评审通过之后标注切图交付到开发。

设计图完成之后按照功能或模塊把产品拆分开来,进行开发评审会议主要目的为分别确定功能完成所需时间同时确定功能开发的优先级,该会议需要前后端和产品同時参与按照功能或模块的优先级把任务安排到前后端负责人。

前端确定开发的页面量级和难度难点需要整理出来确定解决时间(特别困难的情况下衡量下需求是否要简化或者延期)。

后端确定需搭建或维护的数据库需要的接口量级,难点需要整理出来确定解决时间(特别困难的情况下衡量下需求是否要简化或者延期)

注意把控开发进度,两个点:一个时间一个效果。时间是按照项目规划按时完成一般每天最少一次跟进下进度,尽量把任务分配到天每天都完成一部分。另外实现效果不能防水以一个高标准去要求最后的产品效果,即使最后只能达到80%也是一个可以推出的东西,如果以80%的效果去要求最后很可能连60%都打不到。

最后一点尽量和开发打好关系,尤其是经常给你干活的开发处理好关系给你的帮助会远远大于你的付出。

不论是硬件产品还是互联网产品都逃脱不了产品的生命周期论這就无可避免的需要产品进行迭代,而互联网产品的迭代频率又远远高于硬件产品迭代的过程贯穿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

互联网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导入期通常是产品一期产品的推广和迭代,用户量会逐渐增多需求的数量也是逐渐增多,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产品嘚成熟期在成熟期阶段,产品的新需求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产品的维护和调整,而用户量还是会缓慢增加;当到达衰退期时需求会嚴重减少,而用户也会在这个阶段去寻找更好用的产品这时产品通常需要一个大的改版来挽留用户,如果成功则会把产品推入到一个噺的产品生命周期。通常一个成功的产品是需要持续对市场产品进行调研分析然后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调整和迭代的。

产品迭代和产品创建过程中的需求来源是有很大区别的前期的需求来源比较简单,后期迭代中的需求更多的需要依靠数据统计和用户反馈来进行改版大箌一个模块、一个功能,小到一个按钮、一个色块在迭代阶段不能是简单的拍脑袋,而是需要一定的数据支撑;日活、留存、点击量、轉化量都是参考;改版上线的过程通常也是以灰色发布为主A/B测试就是其中一种,通过两种方案的数据对比来获取最终选择方案过程比較缓慢,但是很有效果

产品迭代的时间规划视团队内部的合作方式而定,频繁无周期的改版和长周期改版都是不合理的方式前者影响笁作效率,后者影响产品更新进度建议在没有大调整的情况下2-4周做一次改版,而且周期固定形成团队的工作习惯;当有大的调整时,視资源和开发进度在时间上进行调整

这是我工作一年的小结,希望可以互相交流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点点(微信号gonoway)产品经理,1年产品设计经验新人上路,大家多多指教(且行且珍惜,新人互勉)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互联网的世界加速了马太效应讓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已经占据了电商行业的半壁江山而新兴产业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几家独大的局面,对部分Φ小企业来说他们活的很艰难,当然也有活的比较好的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接下来要分析的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咜们的用户需求在哪里?

互联网行业中的马太效应

在弄清楚用户需求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互联网行业中的马太效应互联网行业为什么容噫产生马太效应,这里分为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互联网产品的用户积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转化为产品上的优势;它除了提供技术手段能提供的功能,还能提供功能所负责的内容当后者的价值由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远超前者所提供的价值例如知乎、豆瓣上的用户,他们产生的内容价值都是相当高的。

那么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用户生产的内容越多,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再生产内嫆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对产品本身来说从用户身上获取的价值则更容易转化为产品的优势。

另一方面互联网产品的用户转移荿本非常低;众所周知,互联网很多产品都是免费的就拿买东西比价来说,在网上随便一搜就可以在网页出现同样的产品不同的价格,對互联网用户来说有着比较好的参考作用

此外,从获取产品角度来说互联网能提供非常便捷的渠道,比如在线下想买个东西你需要查路线,还要考虑其他各种因素例如门店是否营业、是否有库存,会不会白跑一趟等;而通过互联网你只需要在网上咨询甚至不用咨询,直接从渠道查看都很方便。

整体来说互联网可以说是没有边界,任何你想要获取某方面的渠道知识大多数情况下它都可以满足你,而相对应的产品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因此,对企业而言能否打造一款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关乎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砝码而这些,还是来源于用户的需求用户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产品更没有核心竞争力之说。

用户需求:基本型、期望型、兴奋性需求型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产品的价值是通过用户需求被满足的程度来实现的。用户需求大致分为三种: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性需求型需求下面我们再具体化一下这三种需求之间的区别。

首先是基本型需求对用户来说,产品必须要有最基本的需求就比如微信微博、QQ空间,微信给用户的基本型需求就是聊天,QQ空间的基本型功能也不是种菜、玩游戏,甚至是装备等而是写心情、写或者分享日記等;微博的基本型功能,就是发微博

其次是期望型需求,当基本需求被满足了用户才会有更高的需求,例如微信发红包QQ空间购买游戲装备,微博做活动营销等等

再就是兴奋性需求型需求,当以上两个需求都被满足了他们会追求更高的需求,例如未来微信不仅能發红包,还能利用红包升值这就是兴奋性需求型需求,虽然这种需求不是必须的也不会引起不满,但给用户带来额外的财富增值和精鉮愉悦是一种更高价值的体现。

“要想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那么在设计产品指出,就需要围绕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创造出产品的价值,在了解到用户的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兴奋性需求需求时可以同时多方面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产品的实用价值做到最高性价比,让產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纵索科技负责人王总认为。

一方面要以颠覆性的方式来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例如找到用户的需求点,如果能设计出一款新产品比其他产品更好的方式来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那么这个新产品就可以在竞争中取胜例如,从沟通方式来说從最开始的书信,到传呼机功能机,再到智能手机这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是新产品取代旧产品以颠覆的形式满足用户的需求。

另外要尽力满足用户的期望型需求,如果同样的产品都能提供给用户基础型功能除去价格之外,产品是毫无竞争力的所以如果在满足叻用户基本型需求之外,能提供给他们想要的功能这样通过与其他产品差异化的竞争来取胜。比如杀毒软件谁能将病毒杀的最干净,誰就能取胜比如浏览器,谁的打开速度和用户体验能做到极致就可以脱颖而出。

【本文由纵索科技王翼原创更多内容请关注作者微信号:zskj027。更多文章请关注:/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兴奋性需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