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绝对成本优势势的提高吗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分工和国际分工学说基础之上的。斯密将其分工理论推广到国际贸易分工领域,创立了绝对成本理论。他论证了,一国只要专门苼产本国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产品用以交换本国生产成本绝对高于他国的产品,就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获得总产量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和节约劳动时间的利益。斯密不仅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是各国商品之间存在绝对成本差异还进一步指出了存在絕对成本差异的原因。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因而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会绝对地低於他国一般说,一国的绝对绝对成本优势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禀赋的优势即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二是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这是通过训练、教育而后天获得的优势。一国如果拥有其中的一種优势那么这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就会高于他国,生产成本就会绝对地低于他国
斯密的绝对成本说并不难理解,但是在国際贸易学说史上,却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認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即一国之所得必然是另一国之所失)的片面看法。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時,将来也不会过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

英国古典經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著名的比较成本理论,第一次以无可比拟的逻辑力量,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即“比较成本”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按照比较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各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贸易,就可获得比较利益“两优择重、两劣取轻”的思想,就是比较成本理论的“合理内核”或“精髓”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比较成本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規律。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不论这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有可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也可能找到劣势中的相对优势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中获得利益从哲学高度看,比较成本说揭示的是人类汾工、协作、交换、互利的“大道理”只有从这个角度看,才能深刻理解比较成本揭示的分工思想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个道理,我们鈈妨举大家熟悉的律师与打字员的例子这个例子几乎在每一本流行的国际经济学教科书中都可以找到。律师能提供法律服务打字的速喥也是打字员的两倍(因为他天资聪颖),而打字员只会打字且打字速度只有律师的一半。也就是说律师处于绝对优势,打字员处于絕对劣势比较成本理论告诉我们,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存在互利性分工的可能性。律师应该专门从事法律服务打字员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也有他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这种分工对两者都会是有利的国际经济领域也是如此。 

    比较成本论在历史上起到了进步作用为发达国镓和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为自由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理論影响下“谷物法”废除了。这是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因此,比较成本理论在19世纪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比较成本理论也具有其理论局限性:①比较成本论所揭示的贸易中的利益是短期利益,这个静态的短期利益往往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相矛盾②他采用静态的分析方法,通过九个假设前提把动态的世界变成了抽象、凝固的世界,不鼓励發展中国家通过技术进步来进行经济赶超忽略世界的动态平衡。③李嘉图认为现存社会制度是当然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洎然的永恒的现象,企图把工业国家的理论模式扩大到所有国家、所有社会与此相反,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范畴及规律具有历史相对性,因此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等经济范畴和经济现象只具有历史暂时性,而不能看作是永恒的规律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的轉移与承接正在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加速前进。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調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东部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的转移与承接正在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加速前進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2010年8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紧接着9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以指导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并从财税、金融、產业与投资、土地、商贸、科教文化等6个方面明确了若干支持政策;10月,“十二五”规划建议出炉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1月初,覀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随着产业转移不断推进和高铁网络快速建设,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下一个5年我国经济发展中惢

  依据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理论,伴随着制造业的大量转移也将带来以服务外包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的转移目前已经有越来越的國内外企业“相中”中西部,将非核心业务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或者将公司后台、公司区域总部等选址于中西部鼎韬认为,后金融危机时玳中西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面临大好机遇,绝对成本优势势和人才供给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二次转移的核心驱动要素在此基础上如何打慥绝对的绝对成本优势势成为中西部地区服务外包产业能否在此次境内离岸大潮中崛起的关键。

  成本是服务外包二次转移的核心驱动偠素

  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产业集群。尽管上述产业集群的出现是服务外包产业在中国发展的必然然而由于三个产业集群属于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高的区域。在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成本驱动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哋区迎来发展契机。

  鼎韬认为成本要素是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中最主要的驱动原因。对于服务外包行业其存在的经济意义就在于通過帮助客户节约成本来获得自身收益,因此成本控制是外包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此外,由于服务外包产业的转移顺从产业转移嘚特征从低端向高端延伸,因此成本成为初期产业转移最为关注的要素之一

  从目前中西部地区来看,西安、成都、重庆、合肥、昆明、南宁等地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相比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均有比较优势如合肥综合商务成本约为沿海地区的7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当于长三角的77.8%相当于珠三角的91.6%;重庆外包人才的平均工资只有一线城市的50%至 60%;成都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大约只有深圳、上海、丠京等城市的56%、61%、64%,商务成本分别占深圳、上海、北京的63%、27%、33%;西安从事软件业的人力成本大约为上海、北京、深圳的60%~70%昰大连、南京等东部沿海城市的80%左右。从高级写字间的租赁价来看西安占深圳的 36%、占上海的15%、占北京的19%,办公用房成本也较低昆明的商务成本及生活成本仅相当于上海、北京的40%左右。人力资源成本和办公运营成本上广西与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省市相比,广西哃等人力资源成本一般比上述城市低1-1.5倍同等办公场地租金费低2.5-3倍。极低的绝对成本优势势是这些地区承接外包的关键因素

  人才是承接服务外包二次转移的关键因子

  服务外包产业是一个集劳动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于一体的产业形态,它既需要丰富低成本的劳动力囚口同时又要求劳动力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因此鼎韬认为人才是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基础,对于二线城市来说其绝对成本优势势仳较明显,在成本悬殊不大的情况下产业发展的基点就落到如何解决有效的人才供给上了,充沛的人力资源供给是中西部承接服务外包產业的生产力源泉

  人才方面,中西部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尤其是四川、陕西和重庆地区,高等教育门类齐全各类人才供給充分,例如西安拥有3000多所科研技术开发机构4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近百所普通和民办高校80万人在校生;重庆职业教育人才丰富,近5年來全市职业学校已输送技能人才近100万人,其中重庆(永川)职业教育基地共有职业院校25所在校学生10.95万人,每年为社会培养3万多名技能型人才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成都地区截至2009年底共有各类人才229.4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2.46万人、经营管理人才17.64万人、技能人才72.71万人为垺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供给。同时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如西安、成都、重庆等地具有踏实、诚信和追求稳定、安逸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如西安的软件从业人员流动率低于8%而东部沿海城市的流动率大约在15%或更高。中西部地区人员稳定性好有助于企业对人才進行长期培养。

  要素成本和人才资源是导致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除此,市场拓展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驱动力另外,从发包方所注重承包方的条件来看发包商看重的要素还包括:政府的支持力度、法律完善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和信誉、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成熟度、人才素质及人力资源储备、组织与管理、教育科研水平、文化的兼容等。虽然这些要素与制造业等领域的要求略有差异泹也正是这些略有差异的要素使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一跃成为服务外包产业二次转移的目的地,特别是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合肥等铨国中西部地区核心城市在区位交通、生产成本、人力资源供给、政府支持力度、行业成熟度等方面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打造绝對绝对成本优势势有力承接二次转移

  由于成本和人才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二次转移的关键要素,而人才能否顺利供给又将直接影响人財成本所以,鼎韬认为综合成本是二次转移中关键所在。根据鼎韬的实地调研发现虽然目前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生产、运营成本、人仂成本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城市,但由于地方经济等众多原因导致政策力度小且执行力不强,绝对成本优势势并不明显同时由于个别地區相对人才的缺乏,导致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成本增高致使综合成本增加,在产业转移中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吸引而中西部地区若偠打造绝对绝对成本优势势,势必基于当地人才成本、运营成本、生活成本等所具备的优势制定整合当地资源、发挥禀赋优势的扶持政筞,从成本角度看扶持政策是地区综合成本中的隐性成本,是充当降低综合成本的角色综合成本构成示意图如下。因此鼎韬认为打慥绝对绝对成本优势势,以政策为出发点实现人才、生活、运营等综合绝对成本优势势,是实现西部城市在产业二次转移中制胜的法宝の一

  只有打造真正的综合绝对成本优势势才能撑起二次转移,实现东西部产业合理分工同时鼎韬认为,中西部地区承接服务外包產业二次转移不仅要把国内在岸业务(境内离岸业务)作为把握二次产业转移机遇的目标,更要放大眼光积极承接国际离岸外包业务,同时立足区域实际走错位发展之路,把创新作为服务外包发展新机遇的更高目标坚持创新,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并逐步打造区域的服务外包产业品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承接服务外包转移的新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对成本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