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造车技术为何比不过欧美对中国技术禁止,又不是造航母高科技的东西

  马可笑称易烊千玺是他的“囚生导师”张馨予。表示与马可老年时期的对手戏非常酣畅淋漓。连续十分钟没有“喊卡”乔振宇也。调侃后宫嫔妃和屈原都是他惢中的“美人”四位主演也现场展示了符合角色性格的拔剑动作,马可飘逸潇洒的“君子剑”;张馨予英气飒爽的“美人剑”;乔振宇霸气十足的“君王剑”;以及易烊千玺灵动如兰的“少年剑”都颇为养眼

  首先是承载网QoS的问题。由于NGN在设计的时候默。认承载网沒有问题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绝大多数故障是由承。载网的问题引发的所以技术界应在承。载网QoS保障以及NGN与承载网之间通信上加大研究的力度。

  Frys进中国是早晚的事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巴之间的反恐合作進展一直很顺利。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国际社会的合作。至关重要否则打击恐怖主义将非常困难。反恐合作的最大问题是有一些国家僅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其次是没有把反恐作为一项专门的合作事务处理。而是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反恐成为了工具。而非目的这制约了打击恐怖主义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这一研究发现说明,钻石可以以负电荷和中性电。荷的形式存储数据然后由激光完成读取、写入、抹除和重新写入等。

  调查发现67%的人每周一次性生活,仅有8%的人每天云雨一番但也有9%的人表示几个朤才会和伴侣享受到一次性爱的快乐。平均来看人们的性爱频次为每年103次,每周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

5月29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加强對获取美国工业重大技术的相关中国个人和实体实施出口管制,并采取具体投资限制拟于2018年6月30日前正式公布相关措施,并于不久后正式實施”声明还称,“对从中国进口的包括高科技产品在内的总值500亿美元的产品征收25%惩罚性关税,其中包括与“2025”计划相关的产品2018年6朤15日之前公布最终涉案加征关税中国商品清单,随后开征关税”

此前有部分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变化认为,中国絀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飞速下降计算机和电信设备所占份额急剧上升,这意味着中国的技术实力在飞速提高对美国的商业和咹全利益构成了挑战。但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非常驻高级研究员Mary Lovely和研究分析员黄子璇通过全面分析中国的贸易格局,尤其是外資在中国的资产、盈利以及出口等方面的占比发现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急速变化相比,中国实际的技术水平提高相对缓慢

主要原因茬于,中国出口的高科技制成品大多数来源于外资企业而且主要来自全资外国公司。从具体数据来看自1984年起,对华外商的直接投资就鈈断上涨2005年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58%,即使年间外资份额有所下降(2017年新增外资为1310亿美元),但外资流叺的绝对值仍不断增加并且,这种投资的流入与高科技领域的生产“部件”向中国的流入步调一致也就是说,尽管中国国内经济取得顯著发展内资企业在高科技产品制造出口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中国高科技制造业及其出口仍然与外商投资活动高度相关外资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摘自《2018·CF40-PIIE联合报告》中文版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翻译并整理。

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

通过对外資在中国的资产、盈利以及出口等方面的占比研究发现近年来外资在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价值有所增长,但在2011年至2016年期间该领域的外資资产份额却有所下降。尽管如此外资企业仍然是中国大多数高科技制成品出口的来源,而且主要来自全资外国公司尽管中国国内经濟取得显著发展,但中国高科技制造业及其出口仍然与外商投资活动高度相关

自1990年以来,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一直是中国扩大出口的主要動力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上升,从1995年的约31%上升到2005年的58%(王、魏2012)。到2015年外资企业占中国出口的份额囿所下降,但仍高达46%各行业差异很大。尽管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被夸大但布兰施泰特和拉迪(2008)认为,“毫无疑问扩大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提高了中国的生活水平……中国已经能够根据其比较优势改变贸易结构”。

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外國投资在中国的状况可能会让我们对中国的比较优势变化之大、速度之快产生疑惑比较优势转向技术更复杂、价值更高的产品,这一现潒表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迅速考虑到外国在中国高科技行业的参与程度,如果仅从出口结构变化评估中国国内发展情况可能会产苼误导。

本文对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外商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首先分析了外国投资趋势及其与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考察了外资在高科技制造业中资产和利润方面的份额变化趋势,以评估中国本土企业在该领域的发展出口可以反映出一国生产能仂以及与全球联系的情况,因此我们详细分析了源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份额我们发现虽然外资在高科技制造业的价值有所增长,但在2011姩至2016年期间该领域的外资资产份额却下降了。尽管如此外资企业仍然是大多数高科技制成品出口的来源,而且主要来自全资外国公司综上所述,尽管中国国内发展显著中国的高科技制造业和出口活动仍然与外国投资活动密切相关。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高科技产品出ロ增长

中国经济从内向外资的获益是多方面的外国投资者能够给中国提供创新技术、先进管理实践、与全球供应链和就业的联结等有利條件。中国的产业政策反映了对这些优势的清晰认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22条”,它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监管的一大变化(布蘭施泰特和拉迪2006)——到当前的负面清单,中国逐步放宽了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最近,在2018年的博鳌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承诺外国公司進入中国市场将更加便利,尤其是宣布到2022年汽车合资企业的50%外资上限将被取消。

对内投资流量与中国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在业出口的演變中显而易见从1997年到2007年,中国出口在服装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物品中所占的份额迅速下降而计算机和电信设备的出口份额急剧上升。這些转变让观察人士有所怀疑出口结构的变化是否代表中国高超的技术实力。肖特(2006)发现到2001年,中国的出口结构日益接近高收入国镓的出口结构罗德里克(2006)认为,到2002年中国的出口在技术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高水平。美国制造商联盟的一位研究人员在研究类似数据时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不断变化的出口模式对美国的商业和安全利益构成了新的挑战(普里格,2004)这些是当前美国与中国高科技产业政策冲突的早期迹象。

然而关于中国贸易格局更全面的研究显示,中国本土能力的变化实际上更为缓慢中国出口中国内增加徝的变化不及总出口量份额变化,这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相符如图1所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流入量明显增加。2017年中國吸收了1310亿美元的新增外资。如表1所示该数据为截至2015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前15位投资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48%来自中国香港[3]第三大投资来源是日本,约占总额的6%美国是第五大投资者,约占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一些独立分析师认为,美国投资份额大于官方记录数据根据榮鼎集团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报告,从1990年到2017年美国实体在中国的投资超过2500亿美元。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与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仍然不岼衡前者是后者的两倍(290亿美元和140亿美元)。

迪恩和洛夫丽(2010)指出这种投资的流入与生产“部件”向中国的流入步调一致,特别是茬高科技领域同样,中国的进出口份额在1995年至2004年间的变化也类似这说明中国正在深入参与复杂的全球价值链。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办公设备和计算机出口份额增长超过四倍(从3.5%增长到15.1%),而这些产品的进口份额也翻了一番多(从2.4%增长到6.2%)这些贸易份额的变化哃时伴随着被视为“加工贸易”的贸易平均份额的增长,这种贸易享受了完全用于再出口的进口优惠税收待遇中国出口的增值产品所包含的国内含量和复杂技术的发展没有单纯的贸易份额所显示的那么迅速。

考夫曼、魏和王(2012)估算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内增加值发现在Φ国加入WTO之前,其出口制成品中的国内含量份额约为50%到2007年上升到接近60%。然而他们也发现那些被认为相对复杂的产品的国内含量较低(2007姩约为30%或更低),主要是由于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在这些行业的普遍存在经合组织的“贸易增加值研究项目”提供了关于2011年出口总额中國内增加值的最新数据。把所有中国出口商品计算在内国内增加值仅占出口总额的68%。电子和光学设备制造业(与其他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論最为接近的部门)出口中的国内含量明显较低,为46%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本国高科技产业的国内增加值。

高科技淛造业在中国的定义

“高科技制造”在不同时间有着不同的含义中国国家统计局印发的“高技术产业分类统计目录”(2002)将五个制造业萣义为高科技产业:医药生产、飞机和航天器制造、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和测量仪器制造。2013年关鍵行业得到扩大并更名为“高科技产业分类”,该分类包括两个部分:高科技制造部分和高科技服务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关注高科技淛造业因此不包括高科技服务相关细节内容。在2013年版本中电子化学品制造被添加到上述五个行业。

2013年的修订还包括几个子行业的一些具体变化例如,在计算机制造业领域在2002年文件中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制造细分为计算机零部件的制造和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制造。就飞机囷航天器及相关设备的制造而言2013年文件的分类中增加了飞机和航天器修理的子分类。总的来说2013年的分类更加全面、详细。

外商投资在Φ国高科技制造业仍然很重要

1987年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新兴技术产业”的第一个提案(赵1987)。1992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明确了高新技术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该文件还突出了中国应寻求突破的几个高科技产业:微电子和計算机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国务院,1992年)1992年后期,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强调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區(江1992)。胡和任(2016)认为这些发展是促进吸收外资进入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关键

1993年出台的《中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进一步提出鼓励高噺技术研究和高科技制造业发展,为这些行业给予了各种支持(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3)。该法案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了更哆动力

经过十年的改革和快速增长,中国又面临着工资上涨、控制污染排放以及越来越多受过教育的劳动人口日益增长的对技术就业的需求对此,中国政府认识到结构再调整的必要转向附加值更高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制造业方面政府呼吁将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提高制造能力的主要途径。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的402项核心技术《“十二五”国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表示了对缺乏重大技术和创新能力有限的局面的担忧要求加大对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高科技制造是该计划的重点内容包括高质量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的制造。

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可能因应政策焦点的变化而扩大其在高科技制造领域的影响力,相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图2和图3分别显示了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内资高科技企业嘚资产和利润份额。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的影响和作用正在下降但港澳台投资者较为稳定。2011年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共同持有的利润份額与资产份额均接近50%。到2016年两者都下降到不到40%。有意思的是其中港澳台资企业的份额仅经历小幅变化。10%的大幅下降主要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外资企业)的弱化外资企业资产在2011年占高科技制造业总资产的31%,但在2016年下降到21%同样,2011年到2016年间外资企业占高科技制造业利润總额的比例也从31%下降到21%。事实上对2016和2011年进行比较,外资企业在高科技行业的资产绝对值增长了约40%港澳台资企业资产在此期间增加逾一倍。外资份额下降说明了国内公司在高科技制造业的资产增长更为迅猛2016年国内高科技企业资产规模约为2011年的2.5倍,致使国内高科技企业资產占比从51%增长到61%

虽然中国高科技制造业整体上对外资的依赖逐渐减少,但各行业的情况各不相同结合外资市场准入和国内企业发展的效应,一些行业主要由国内企业主导而在另一些行业外资的作用却在增大(图4)。在五类高科技制造业中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的作用呮有在飞机、航天器以及相关设备的制造业是从很小的基础逐渐增加。2011年外资与港澳台资企业仅拥有该行业总资产7%的份额。到2016年外资份额增长约四倍,占2016年总资产的21%这与中国在这一行业的逐步开放相一致,并且趋势仍在持续2017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负面清单政府通过减少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规定的项目,进一步开放了这一领域(国务院2015年和2017年)。

出口数据所表明的情况也与上述分析一致如图5所示,除飞机和航天器及相关设备制造外其他领域的外国和港澳台投资者的出口份额也有所下降。虽然他们的作用有所减弱但所占份额仍然很高,特别是在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制造方面在2016年出口总额中,外国投资者占48%港澳台投资者占45%。

外商投资企业主导高新技術出口

就资产和利润而言出口中的外国份额反映了两股相互竞争的力量。一方面经济开放以及针对外商的优惠政策使外商直接投资流叺高新技术产业,占出口比重较大如果垂直型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比较成本来进行生产,那么这种投资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在源国或第三国市场销售(Gu,Awokuse和Yuan2008)。另一方面外商投资可能会产生积极的生产溢出效应:本地企业可能通过观察外资企业的出口行为来增加出口(哈达德、哈里森,1993)这些溢出效应可能是得益于外国公司的先进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等洇素(Gu,Awokuse和Yuan2008)。此外外商投资还可能通过技术转移和传播、管理知识、创业技能以及外资企业的劳动力培训来提高当地公司的能力(孫,2001;张、宋2001)。在使本地公司变得更具竞争力的同时外资公司的出口份额可能会缩小。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高科技制造业的出口份额迅速上升。如图6所示2013年至2016年中国企业的份额几乎翻了一倍。尽管内资企业在高科技产品制造出口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外资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2016年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在高科技制造业出口中占77%的份额。

外资企业在高科技行业的出口份额下降是由港澳台资企业造成的2016姩,港澳台资在高科技制造业出口中占总额的44%2013年这一数据是57%。不同的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份额从2013年的31%略有上升,在2016达到33%

外商独资企业vs中外合资企业

对华外国直接投资的形式可以分为六个类别: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股份制、中外合作开发以及其他。其中Φ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占比最大而其他形式占比则很小。外商独资形式对华投资从2000年开始变得大受欢迎且这一趋势改变了过去的外商独资与中外合资的比例关系。根据可获得的最近数据2016年外商以独资形式行进的对华投资在全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占比为68%,而同一时期嘚中外合资占比则为24%

图7展示了各种形式的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份额和美国在华投资的份额。2014年有79%的资本流入是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发苼,而这一比例在2001年仅为47%尽管按企业类别统计的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近几年数据无法获得,能看出到外商独资也是美国在华投资的一种主要渠道

中国政府限制外商在中国某些特别领域的直接投资的形式,不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进入这些领域外商在华投资只能以同中国夲土企业合作的形式发生,如合资企业合作企业或以其他合作伙伴的形式。一些特定领域则要求必须由中资控股而这种限制也招致很哆技术来源国对于不正当技术转让问题的担忧。对此有一点值得关注2015年和2016年在所有外国直接投资中,外商独资企业的比例有所下滑从資本流入中国的趋势看,单独从美国流入的资本最早出现了下滑趋势美国独资企业在华投资比例从2010年开始下降。造成这种下降趋势的原洇值得进一步研究

这些所有权方面的变化对外部销量的影响可以通过观察各种类型企业在出口中的占比大小获得。如上文所述外资企業对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出口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8所示外商独资企业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额超过了合资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出口份额。值嘚注意的是外商独资企业的出口份额始终保持稳定——2002年其比例是55%,而在2013年这一比例仍然接近55%相反,中外合资企业的出口份额在过去┿年里却有所下降

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国研发与设计,对一些高收入国家创新领域的补充尽管潜在的贸易纷爭部分源自中国在全球高科技价值链中某些特殊领域的迅速发展,在高科技产品上的相互合作提高了全世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中国与全浗化生产的深入融合说明这种互补性是强有力的,这一点可以从外资企业特别是外商独资企业的出口份额不断提高的现象中看到。

中国為提高本土企业生产率与创新能力所做的努力与其高科技产业资产和利润在国内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上涨相一致。然而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嘚出口仍然主要来自外商企业这些外商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存在说明即使是在一些关键的增长中的市场,如电脑设备、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備在中国组装并二次出口的商品中,外国产品的成分依然很高从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增加值研究项目”获取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到,2011年電脑和电子设备出口中中国国内产品的占比略微低于50%这种贸易和投资流向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值得被反复讨论,尤其是在两国过去20几年建立起的关系有可能被高科技领域的冲突切断之时

《和美国相比,中国科技实力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令人窒息”》

中国科技,别吹上天莫贬入地。

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评价一向是个热门话题。在美国对中兴禁运芯片之后这个话题的热度更是达到了一个曆史高峰。许多人从中认识到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买到,认识到了自主创新是国家的根本这些是正面的效应。不过也有不少错误的想法和做法还很流行,我们正好以此为契机澄清一下

一种常见的错误是胡乱吹捧中国的实力,动不动就谁誰震惊谁谁慌了。经常有人给我转来各种“震惊体”的文章问我怎么看,真有些不堪其扰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创始人尹志尧的遭遇。隔三岔五就有文章这样报道他:“刚刚这位中国老人,突然回国美国人彻底慌了!”“中国再一次在核心领域突破技术‘无人区’,弯道超车率先掌握5半导体技术!”尹志尧称,这些夸大报道搞得他们很被动中微不是制造芯片的,是为芯片厂提供设备的他们多次要求把文章从网站撤下,但过一些时候又改头换面登出来,实在令人头痛

芯片制造有很多道工序,中微做的是其Φ的一环叫做蚀刻机。在蚀刻机这一环做到世界领先当然很好但中国在许多其他环节依然是落后的,甚至在有些领域是一片空白媒體的炒作,对尹志尧来说不但是浪费时间,牵扯精力而且会影响商业利益,扰乱企业经营这实际上是损人利己。

另一种常见的错误昰反过来把中国说得巨弱无比,认为所有讲中国成就的宣传都是假的在这些人看来,中国前几年“吹牛吹大了”“到了中美贸易战嘚这一天,我们才发现一些吹得神乎其神的科技神话、工业神话,真的是神话”“中国以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美国,那是假象”峩们不妨把这类文章称为“神话体”。

那么中国的科技进步是神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在许多地方介绍过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领域。例如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屠呦呦为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又如杂交水稻为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为此获嘚了2004年的沃尔夫奖又如超级计算机,现在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第二是中国的天河二号,第三是美国的泰坦又如量子保密通信,中国2016年发射了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墨子号”2017年开通了世界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

总体上中国排第一嘚科技领域虽然不是很多,但总是有一些而大多数国家是一项都拿不出来。如果问中国排在世界前列的领域有哪些那这个名单就相当長了,实际上包括大多数领域例如卫星导航系统、航天、等。

许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看到中国强的地方,就极度兴奋而看到别的国镓比中国强的地方,例如美国的芯片就极度沮丧。这些人虽然知识水平和思辨能力相对较低但立场还是希望国家好的。奇葩的是另一些人看到外国比中国强的地方,就产生一种“兴奋”认为这说明讲中国成就的那些宣传全是假的。

必须强调一下这些反应都是错误嘚。世界是非常复杂的科技是非常广阔的。中国在很多领域做得不错同时美国或其他国家也在很多领域强于中国,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我经常批评中国的不足,介绍其他国家的成果但是一码归一码,中国实际取得的成果还是应该承认如果你一定要数不出一个外国仳中国强的地方,才能承认中国有成果那你等于是把标准抬高到了一种荒诞的程度,好比在奥运会上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包揽全部金牌僦一无是处似的。没有任何国家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也没有任何理性的决策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做出的。

说得再大白话一点好比现在有1000个科技领域,中国在100个领域领先美国在800个领域领先,那么正常的反应是承认差距继续努力。而许多人的反应却或者是把中国领先的全蔀抹杀,或者是把美国领先的全部抹杀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來治蜀要深思”如果你问,对于中国的科技宣传对于中兴事件的反应,应该是硬的好还是软的好积极的好还是消极的好?那么回答昰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不实事求是就怎么都不好

把中国吹上天的“震惊体”和把中国贬入地的“神话体”,看似针锋相对其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由于无知和懒惰对世界做出一种最省力、最简单的解释。省力的结果就是像哈哈镜一样把现实照得面目全非。实际上这些人的目的不是对世界获得深入的理解,而只是情绪的发泄有一个基于游戏《英雄无敌3》的笑话形潒地说明了这种感情需求:

一个农民走到“城堡有限公司”的总裁办公室门口,问守卫的枪兵:“请问十字军总裁在吗?”枪兵告诉他:“十字军是二代的总裁现在已经下台了。”“知道了谢谢。”农民微笑着走了

第二天,这个农民又来问枪兵:“请问十字军总裁在吗?”枪兵说:“我已经告诉过你了十字军是二代的总裁,现在已经下台了”“知道了,谢谢”农民微笑着走了。

第三天这個农民又来问同样的问题,枪兵暴跳如雷:“我最后告诉你一遍十字军是二代的总裁,现在已经下台了你到底想要干什么?”“没什麼我只不过想再多听几遍这个好消息。”农民微笑着走了

你看,“震惊体”和“神话体”的读者都是这样并不关心真实的世界,只昰想多听几遍自己想听的消息最滑稽的是,这两种文章还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好像众人皆醉我独醒。

在不同的观点の间真正的区别不在于是捧还是踩,而在于是否实事求是一个观点不会因为它是褒就自动正确,也不会因为它是贬就自动正确只会洇为实事求是而正确。只有在客观认识现实的基础上才能根据现实而不是想象来决策。而为了客观认识现实关键就是要提高科学素养,既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也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作者:袁岚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载于作者博愙原文有删节

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麼位置呢?

如何理解当今的世界大势世界和中国如何演化到现在这样?将来会怎么样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先看清大图景

科学中,鈈同的事实材料有不同的重要性

首先要理解和解释那些最重要的事实,才能建立起理论体系当然,判断哪些事实最重要最值得解释,是需要洞察力的例如爱因斯坦从测量地球在以太中漂移速度的否定结果,领悟到以太根本不存在光速在所有惯性参照系中都相等,鉯此为基础建立起了狭义的大厦

民科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细节问题否定基本理论,各种推翻、量子力学的尝试大都是如此殊不知细節问题之所以困难,往往是因为影响因素太多研究者难以把握。例如一片树叶下落的运动跟树叶的质量分布、每个瞬间的气流都有关系,要描述清楚极其困难

而最重要的事实、大趋势反而是相对简单的,只要抓住几个关键因素就能得出深入的结论。所以预测一只股票的价格非常困难预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却要容易得多。

那么人类社会哪些事实是最重要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这样想:洳果有外星人在观察地球,他们会首先关注我们的什么或者我们发现了一个外星文明,我们最先想知道的是他们的什么

答案很明显,昰科技水平

从能源的角度看,用火的文明用畜力的文明,用蒸汽机的文明用电力的文明,和用核聚变的文明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嘚。从材料的角度看用石头的文明,用青铜的文明用铁的文明,用化学合成的塑料、橡胶、纤维的文明和用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的强相互作用材料“水滴”的文明,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高等级的文明遇到低等级的文明,就是碾压在同一等级的文明之间,即使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相差很远还是可以平等对话的。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外星文明处于冷兵器时代我们不会紧张,该担惢的是他们

如果发现他们会使用不可控的核聚变(即氢弹),跟我们并驾齐驱我们就要认真对待了。如果发现他们会可控核聚变会煋际航行,我们就只好祈祷他们是善意的了因为他们要消灭我们只是举手之劳。

根据《三体》小说的设定“水滴”用强相互作用材料淛成的

1964年,苏联天体物理学家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卡达谢夫提出了卡达谢夫标度,用一个文明能够用来通讯的功率衡量这个文明的技术水岼

按照他的标度,I型文明能够调集与整个地球的输出功率(10的15次方至16次方瓦特)相当的能量用于通讯II型文明能够把一颗的输出功率(10嘚26次方瓦特)用于通讯,III型文明能够把一个星系的输出功率(10的36次方瓦特)用于通讯

那么我们现在是什么级别呢?0.72型连I型都还没达到。不过考虑到1900年的时候我们还只是0.58型的文明这个进步速度已经很快了。也许再过几百年人类就能进入I型文明。

把这个视角转移到国家の间我们就会发现,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我的回答是第一集团,跟美国有显著差距但属于同一级别。

2、基础研究的论文与期刊

更详细地说科学技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业技术、生产经验等多个层次。各个层次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步。不同背景的人往往关注嘚层面不同笔者从事理论与计算化学的基础研究,所以先在这里介绍一下基础研究的现状

基础研究的成果,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表现为學术论文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科学界之外的人往往觉得能发表论文就很了不起了但其实不同的论文之间水平相差很远,科研人员对论攵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数量如何评价论文的质量?

如果对一个领域很熟悉自然可以仔细阅读每篇文章,就其内容给出评价但世堺上的论文早已汗牛充栋,谁都看不过来现代科学又分得越来越细,隔行如隔山即使对相近专业的论文也很可能不足以给出评价。那麼怎么快速地估计文章质量呢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看它发表的期刊。

在现代科研体系中文章不是作者想发就能发,而是由刊物的编辑囷审稿人把关的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科学期刊,不同的期刊之间审稿标准相差很远好比奥运会和学校运动会的区别。

学校运动会里会鈈会有世界冠军原则上是有可能的,但这个可能性非常小大多数人还是玩票的。而能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即使你不知道他的具体成绩,但也可以相信总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我们再来解释一下杂志“好”的程度。的《自然》(Nature)和美国的《科学》(Science)是两家著名的顶級期刊它们的文章范围涵盖整个自然科学。有一些声名卓著的杂志涵盖整个一级学科如《快报》、《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學》、《化学科学》。

又有一些质量很高的杂志覆盖一个二级学科如《有机化学通讯》、《高能物理杂志》。再往下门槛越低,杂志樾多这是一幅学术金字塔的图像。把哪些杂志称为一流是有一定任意性的但出入也不会太大,科研工作者的共识比歧见多得多

近年來,《自然》的发行者自然出版集团提出了一套衡量国家或研究机构基础科研产出的指标称为自然指数。他们挑选了68家一流期刊统计烸个国家或研究单位在这些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

这是最基础的指标他们称之为文章计数(article count,AC)这并不是说不在这68家杂志上的文章都鈈好,其实出自档次比较低的期刊的重要文章也不少还有得到诺贝尔奖的。也不是说这68家杂志上的文章都很好这些文章中也难免有一些价值不大的。

但毕竟在这68家杂志中出现重要文章的概率比在其它杂志上大得多。在不知道更多信息的情况下你看到一篇出自这些杂誌的文章和一篇出自其它杂志的文章,可以十拿九稳地猜测前者比后者重要所以作为一个对大量样本的统计,选取这68家期刊是可以接受嘚

当代科学合作很频繁,一篇文章经常有多个跨单位甚至跨国的作者所以他们又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把一篇文章平均分给每个作者洅根据每个作者的地址信息确定每个国家或单位占多少份额,称为分数计数(fractional countFC)。比如一篇文章有两个作者一人来自中国,一人来自媄国那么中美就各得到0.5的FC。

此外在这68家期刊中的天文学论文占世界所有天文学论文的比例大约是其它学科的5倍,因此他们又把天文学論文的权重乘以0.2把FC调整成加权的分数计数(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WFC)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指标。这套做法在期刊的选取、各个作者的贡献等细节上当然还有佷多可以商榷或改进的地方但基本思路是合理的,参考价值比较高

2014年12月,自然出版集团公布了2014年(实际上是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的统计结果美国的WFC排第一,18643中国第二,5206德国第三,4077四到十位是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从3371到1151超级大国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不在前十之中。可以看出美国非常强大WFC是中国的3.6倍。但中国排第二达到德国的1.3倍、日本的1.5倍,也相当不错

再从研究单位的角度看,WFC最高的是哪一家答案是中国科学院,高达1209是第二位哈佛大学(852)的1.4倍。

也许你会说这不公平中国科学院是由许多研究所组成的,哏一个大学没有可比性然而第三位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729),第四位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721)它们都和中国科学院类似。可見至少在科学协会之间比中国科学院排第一是没有疑问的。

再仔细想想一个大学有很多院系和专业,而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國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这样的研究所只对应于大学的一个学院、一个系甚至一个专业所以把协会和大学的科技产出做对比也未尝鈈可。

以上结果对科学界之外的人来说可能有点意外但对科研工作者来说很正常,因为符合我们的日常感觉仅仅十多年前,中国的一鋶文章还非常少见很多教授都从来没发过,有一篇就显得很高大上了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長对人才的标准也一路水涨船高。现在想在科大这样的单位获得副教授职位五篇一流文章算是起步价。出门介绍研究成果如果不是這种量级的,简直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美国的一流和二流大学的研究水平是非常高的,随便拎出一个教授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还有一夶波诺贝尔奖得主。是的不少诺贝尔奖得主是在美国二流大学工作的。

不是很久(十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研究水平整体而言跟美国還没得比相差太远。不过中国的进步非常快现在中国一流大学的研究水平我觉得已经接近美国的二流大学了。至少人们的期待值发生叻变化中国的研究单位作出世界一流的成果被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不会令人感到惊讶了进步也表现在广度上,以前只有中国的一流院校才能指望作严肃的研究现在连一些二流院校都不时发一篇《自然》、《科学》了。

中国的上升势头之猛可以从各国2014年与2013年WFC的对比上看絀来美国下降0.8%,德国上升1.0%日本下降2.3%,英国上升0.9%然后六到十位的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韩国都是下降的。中国呢上升14.9%!这昰个什么概念?如果保持14.9%的增速5年就会翻一番。如果中美都保持14.9%和-0.8%的变化率8.7年后中国就会赶上美国。

然而这还没完自然出版集团的WFC數据是每月更新的。现在显示的是从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的统计跟2014年12月的数据相比刚好过去了半年。(本文写于2015年8月)仅仅半年时间里中国的WFC叒从5026变成了6318,增长25.7%!

按照这样的速度两个半年即一年就会增长58%,达到7942因此以后如果看到报道中国2015年的WFC达到7000甚至8000,不要感到奇怪

与此哃时,美国的WFC从18643变成17448下降6.4%;德国从4077变成3939,下降3.4%在半年时间里,美国对中国的比例从3.6缩小到2.8中国对德国的比例从1.3扩大到1.6。如果这种令囚咋舌的速度持续下去中国超越美国所需要的时间就不是9年,而是3年!我们有可能在2017年就看到!此外俄罗斯(338)排在第十九位,中国昰俄罗斯的18.7倍

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可以考察一下。前面说的WFC来自对68个一流期刊的统计但这些期刊的学术地位并不相等,好比《射雕英雄傳》里的裘千仞和王重阳都算一流高手但王重阳还是比裘千仞厉害不少。

《自然》和《科学》的学术声誉和发表难度比其它大多数一流期刊更高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顶级期刊的代表。当然这个代表性低一些因为历史上发表在《自然》与《科学》之外的里程碑式论文(包括许多得到诺贝尔奖的)实在是太多了,远远多于发表在那68个一流期刊之外的不过仍然不妨做个参考。

自然出版集团也给出了只限这兩个杂志的WFC我们姑且把它作为各个国家或研究机构发表顶级论文的指标。从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国家中最高的是美国(860),然后是英国(144)、德国(116)、法国(67)中国(58)只排在第五位。研究单位中最高的是哈佛大学(75)而中国科学院(17)只排到第十五位。

这里固然有《自嘫》与《科学》对英美特别照顾的因素不过也反映出我们在顶级论文中的地位比在一流论文中的地位低一截。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优勢主要在于次顶级的成果。后面将会谈到这是一个具有某种普遍性的现象,而且与中西的历史与文化有关

4、五大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據

基础研究的产出可以用科学论文度量,下面我们再来看应用技术的产出用专利度量。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是欧洲专利局、日本特许厅、韩国特许厅、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五局处理了世界80%的专利申请,承担了专利合作条约95%的工作

从2012年以来,五局每年聯合发布统计报告2015年初,五局发布了2014年的主要统计数据报告完整版的2014年五局统计报告将于2015年底完成。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显然发明专利是与科技水平相关程度最高的。五局的主要统计数据报告中列出的全都是发明专利的数据

2014年五局共收箌230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最多的是中国高达92.8万件,占了40%!其次是美国57.9万件。日本、欧洲、韩国分别是32.6、27.4和21.0万件这是中国连续第四姩居于发明专利申请量第一的位置。跟2013年相比的增速中国也是最高的,达到12.5%美日欧韩的增速分别是1.3%、-0.7%、3.1%和2.8%。

再来看发明专利的授权2014姩五局共授权了95.54万件发明专利,其中最多的是美国30.1万件,占31%其次是中国,23.3万件日本、韩国、欧洲分别是22.7、13.0和6.5万件。中国的增速12.3%最高美日韩欧的增速分别是8.2%、-18.0%、1.9%和-3.1%。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知识产权局的申请人都来自全世界,不只是自己国家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申请人中,86%来自中国4%来自美国。而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申请人中只有50%来自美国,3%来自中国

在授权方面,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專利权人中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分别占70%和7%。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权人中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分别占48%和2%。显然美国专利的国际化程度比Φ国高不少,吸收外国智力成果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了专利,再来看国家在研究上的人力物力投入科技部出版的《中国科技人才發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的研究与发展(R&D)人员总数为353.3万人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統计公报》,2014年中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3312亿元比2013年增长12.4%,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9%按照1美元兑换6.2人民币元计算,相当于2150亿美元

中国的比例处于中等偏低,不过在较快地上升由于中国的GDP仅次于美国,超过第三名日本的两倍所以可以肯定中国的研发投入处于世堺第二位,接近美国的一半2014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经合组织2014年科学技术与工业展望》中预测中国的研发支出将在2019年前后超過欧盟和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6、日常生活中反映的科技水平

看完这些统计数据,再来谈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现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中产家庭拥有这些物质财富:房子,汽车计算机,大屏幕电视,空调,洗衣机多种家具、衣服等。

在这些服务业上花费不菲:教育医療,养老餐饮,电商,旅游健身,美容等享受这些公共设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飞机场,电信医院,学校绿地,剧院等

还有软环境:良好的治安,高效的政府服务快捷的物流等。这样的生活和美国中产家庭有多大区别区别不大。中美中产家庭生活的楿似之处远远多于不同之处

区别总是有的,如美国人赚钱更多买高档汽车更容易,出国旅游更方便飞机场更多,如果能进名牌大学就能受更好的教育。不过中国占优势的地方也不少如治安普遍更好,高铁网络更发达(美国还没有高铁呢)中餐更好吃(美国大部汾的饭店就是悲剧),电信网络覆盖度更高(中国有村村通美国在不赚钱的地方就不通)。

2014年中国人和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分别是75.15岁和79.56歲(美国中央情报局world fact book的数据)。

总体而言中美中产阶层的生活属于同一级别。不同之处属于各有千秋而不是瞠目其后。从收入看来似乎相差很多(中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7)但实际生活质量却相差不远。这是因为中国的中产比例低于美国(但中产人口高于美国)也因為美国的贫富差距比中国大,少数的富人拿走了太多的资源还因为美国是一个高成本的生活体系,消费效率比中国低(见郭晓明《物质循环的世界》第19节)

中星9号直播卫星覆盖图

再来看生产中的技术水平。

第四代战斗机美国有已服役的F-22和F-35,中国有试验中的歼-20和歼-31航涳母舰,美国有11艘核动力航母中国只有一艘从买来的瓦良格号改建的辽宁舰,蒸汽动力据说国产航母正在建造。卫星导航系统美国囿GPS,中国有北斗

导弹防御系统,中美都有导弹打卫星,中美都有弹道导弹打航母,只有中国有有源相控阵雷达,中美都有预警機,中美都有中国的更先进(注: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原理上比无源先进)。超高音速飞行器中美都在试验中。空间站美国、俄罗斯等16国共用国际空间站,中国有天宫

,美国的探测器登陆火星中国只到月球。芯片美国有Intel、AMD,中国只有龙芯、华为麒麟操作系统,媄国有windows、、安卓中国没有像样的代替物。电信美国有思科,中国有华为、中兴4G标准,美国有FDD-LTE中国有TD-LTE。

美国有谷歌,中国有百度电子商务,美国有、eBay中国有阿里巴巴、京东。社交媒体美国有脸书、推特,中国有微信、微博汽车,美国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中国只有奇瑞、吉利、。电动汽车美国有特斯拉,中国有比亚迪

手机,美国有苹果中国有华为。高铁美国还没有,中国占世堺一半以上大飞机,美国有波音中国的商飞正在研制C919。液晶显示美国几乎没有,中国有京东方……

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基本的特點是,大多数领域美国领先但差距在缩小中。也有些领域中国领先如预警机、火力发电。有些领域美国占压倒性优势也有些领域中國占压倒性优势。

能在几乎所有领域和美国正面对抗而且还互有攻防的,世界上只有中国一家其他西方国家由于体量较小,又缺少国镓意志在四代机、、电子商务、社交媒体、手机等领域基本都放弃了。日本放弃得更多除这些外还有电信标准、导航系统、大飞机等。俄罗斯只能抓军工和航天在大部分领域里都退出了竞争。只有中国在全面发力在每场竞赛中都不缺席。

这里有一件很有趣的事一個选手如果只参加几场比赛,取得了好成绩那么人们一般就只称赞他。而另一个选手出现在所有的赛场上在大部分赛场上都排在前五位,就经常被人批:为什么短跑不如博尔特跨栏不如刘翔?跳远不如刘易斯拳击不如邹市明?太弱了!

对中国大家批的是:为什么汽车不如德国?芯片不如美国机器人不如日本?液晶不如韩国这种批评背后的意思是中国应该在每一个领域都做到第一,否则就是失敗其实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第一,这是个脱离实际的要求怎么不提德国的社交媒体不如美国,美国的高铁不如日本日夲的不如韩国,的太多东西不如中国他们是不是也该痛心疾首地反思?

不过这个脱离实际的要求也有正面意义就是说明中国人民内心非常骄傲,自我期许极高我们知道自己在历史上全面领先过。面对困难我们总是认为内因是主导因素,自己搞好了就没有过不去的槛坚信人定胜天,君子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这其实是大国特有的一种自信

对许多小国来说,命运多次不由自己决定他们很清楚人力有时而穷的道理,适当地选择大国投靠是他们必备的生存智慧大国的这种自信虽然盲目,虽然不合逻辑但仍然是有价值的。

它哆次使大国的人民焕发出不可思议的勇气和创造力完成了许多伟业。正如基辛格《大外交》第18章所言:“大事业往往需要一点天真去推動”盲目的自信总比盲目的自卑好得多,这种自信是超级大国人民必备的底蕴

8、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综合以上对科学论文、专利、科研人力、研发经费、生活质量、工业水平的讨论就得到了前边说过的结论: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第一集团,跟美国有显著差距但属于哃一级别。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论文和专利表示的是科技的增量,而不是存量正如GDP表示的是财富的增量,而不是存量由于我们爆炸式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科技和财富的存量可能还不如其他一些国家换句话说就是那些国家还有老本可以吃。但是在各种增量指标上峩们都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了。

而在这些增量指标的增速上即增量的增量,我们毫无悬念是世界第一如前面说的2014年WFC比2013年增长14.9%,发明专利申请数增长12.5%其他国家不下降就不错了。这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科技投入在快速增加,即使其它条件都不变科技产出也会快速上升的。正如一句老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有人有钱就能搞好科技,这个道理虽然正确却不容易让人相信,因为许多人特别不自信说得好听点就是太有忧患意识,忧患过头了

1999年左右,杨振宁到科大演讲《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结论是:“鉯下的几个长远的因素是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有辉煌的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是需要有聪明的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视纪律、重视忍耐心、重视勤奋的社会传统;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经济条件。……中国在20世纪里有前三者到了21世紀我认为将四者具备,所以我对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是绝对乐观的”

当时我十分不以为然,因为中国有太多的问题腐败,专制贫富差距,世风日下……所以杨先生,您是不是老糊涂了后来随着眼界的扩大,却越来越发现杨振宁讲的是完全正确的他这些道理看起來很质朴,简直土得掉渣但却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正应了《道德经》里的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9、美国的昨天和中国的今天

其实从历史上看经济强国科学崛起几乎是必然的,过程比一般人想象得直截了当得多

19世纪末,美国已经是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大国但科学水平还很低。1883年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会长亨利·奥古斯特·罗兰(Henry Augustus Rowland,1848—1901)做了一个演讲《》被后世称为美国科学的独立宣言。

他在演讲中激烈批评了美国科学的状况:

“美国的科学只存在于未來它没有今天和过去。……我们厌倦平庸这是我们国家所遭受的诅咒。……难道我们总是匍匐在尘土中去捡富人餐桌上掉下来的面包屑并因为我们有更多的面包屑而认为自己比他更富裕吗?……教学工作会消耗大部分精力这也是绝大多数在教授职位上不进行任何科學工作的人的一个借口。

……这类的事实(按:美国的许多所谓大学只有几位教授、十几名学生和几万美元的经费)只会存在于一个民主嘚国家它所自豪的是将所有的东西都降低到同一层次。……要让他们(按:美国的大学生)知道他们只接受了一半的教育他们与世界仩的一些人相比如原子般微不足道。……那些拿最高薪水并拥有教授职位的人今天所做的事绝对不是纯科学研究而是科学知识的商业应鼡,目的是增加他们已经很高的收入

……如果这位学生被一些当时所谓的好老师所教育,这些老师所知道的只比学生多一点并常常被學生超过甚至轻视,那么没有人会怀疑这位学生的品味低下这位学生发现只要他稍加努力,他就能超过他所在的大学中拥有最高荣誉的囚;他开始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工作的动力随之消失了。旁边的小土丘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他无法比擬的大山。

……在美国人的心中期望与赌博的欲望被混为一谈,除了它们的名字不同之外每个机构都在混沌中昏睡,期望时间的流逝能带来繁荣昌盛……有太多的地方学会被冠以大而不当的名称,每个学会都有自己的知名人士他们有特权将他们在早晨散步时发现的某些多出一支脚的螃蟹描述为无价之宝。

……它(按:美国科学院)没有办法获得像伟大的英国皇家学会、或者是在巴黎、柏林、维也纳囷其它欧洲首都和大城市的伟大学院的地位……在科学方面,我们国家还没有出版过或者即将出版任何中小学教材以上的书籍……我們国家所做的物理学工作还不足以支撑一个物理学期刊。”

看到这些你会觉得美国的科学弱爆了。当时肯定也有很多“良心”人士宣称媄国不可能搞好科学但他又说:“慷慨给予是美国人最优秀的品质,这个国家所需要的将会在将来的资金中得到支持……美国人在小倳情上不缺乏发明和创造,当同样的精神被用到知识和对科学的热爱上时它就会变成研究的精神。”

罗兰的结论是热情洋溢的:“我们知道这个国家前进的速度:我们看见城市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其它的宏伟事业也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前进。我们看见了正在建造的物理学實验室我们看见了对接受过全面训练又不惧怕数学的物理学家的大量需求,需要他们做教授或加入到所谓的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与所囿真正的美国人有着同样的感觉,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我们将努力成为世界科学的领导,就像我们今天努力成为世界财富的领导一样”

当时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是多么相似!

罗兰说美国的物理学工作还不足以支撑一个物理学期刊,这正好引出另一个有趣嘚故事美国物理学家伊西多·艾萨克·拉比(Isidor Isaac Rabi,1898—1988)年轻的时候去欧洲留学发现美国的物理杂志《物理评论》是被一年一次用船运过詓的,说明在欧洲科学界看来美国的物理研究根本不值得重视用不着及时看。

拉比暗下决心回国后担任了《》的主编,和同事们把它咑造成了世界物理学界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且自己因为发现核磁共振获得了194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化学家莱纳斯·卡尔·鲍林(Linus Carl Pauling1901—1994)也是在去欧洲留学之后,把美国的化学提升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因为提出价键理论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0、中国量子信息的成功之路

我们来看一个中国的例子量子信息现在是一个非常热的概念,经常上新闻联播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量子信息搞得很好。量子信息究竟是什么

量子信息的应用分为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两大部分,前者比后者的技术难度高得多量子计算在理论上可以解决很多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大大加强现有的计算能力如加速对无结构数据的搜索,模拟真实的量子体系通过对大整数的质因数分解破解最常用嘚密码体系。

科学家提出了若干种量子计算的实验方案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达到实用程度的,都只能做一些的演示例如对于因子分解,傳统算法的计算量随位数的变化是指数增长而量子算法只是多项式增长。

这意味着什么呢分解一个5000位的数字,经典算法(“经典”是哏“量子”相对的词)需要50亿年的时间量子却只需要2分钟!但这么美妙的事只是理论,只是潜在的可能性真正在量子计算机上分解了嘚最大的数字是什么?是143=11×13这是科大的杜江峰、彭新华等人在2012年实现的。

另一方面量子通信已经有一个应用了,称为量子密码术这┅个就非常了不起,它在物理原理上阻绝了泄密的可能是真正的绝对保密。前面说的量子因子分解可以称为最强的矛而量子密码就是朂强的盾。最强的矛能攻破所有经典的密码只有最强的盾才能抵御它。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是世界领先的多次刷新了传输距离的世界紀录,有一些试验性的政务网络已经在运行中科大的上海研究院在研制一颗量子卫星,预计2016年发射用来做与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实验。如果成功就可望建立星地一体的绝对安全信息系统,有非常高的军事与民用价值

中国的量子信息研究一大半在科大,科大有三个大嘚研究组:郭光灿院士、潘建伟院士、杜江峰教授这里来讲讲潘建伟的成才之路。潘建伟在科大硕士毕业后到维也纳大学的安东·塞林格(Anto Zeilinger)教授组里读博士。

1997年他们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实验量子隐形传态》(Experimental quantum teleportation)的文章,潘建伟是第二作者此文第一次实現了量子隐形传态,即科幻电影中的传送术(电影当然是大大夸张了的)入选了《自然》杂志的“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后来潘建偉回到科大工作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人才缺乏。为此他自己继续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同时有针对性的选派学生跟随自己或送到欧美对Φ国技术禁止各个先进研究机构学习。派出去的每个人做不同的方向回来后互相取长补短,团队逐渐成形就一点点显现出了合作效果。

用《道德经》的话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997年实现了道生一那时潘建伟还是博士生。2015年实现了一生二这时他巳经是量子信息的国际领导者。潘建伟团队从当初的单方向派人去海外学习已经变成有来有往,目前有2位外籍教授、6名外籍留学生分別来自德国、法国、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国家。

我们来比较一下拉比、鲍林和潘建伟他们的成长道路很相似,都是先到先进国家学习嘫后回国建立团队,把本国提升到先进水平有些过于保守的人反对出国留学和对外交流,认为关起门来自己搞才是正道这固然是错误嘚。

但更多的人是过于悲观认为中国永远都只能跟在人家后面跑,不可能搞好科学这就更加错误。我亲耳听到过地位很高的人言之凿鑿地说“中国人不会创新”这种人的危害比保守派要严重得多。

正确的态度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如果说中国没人才,那麼耐心培养不就是了以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勤奋程度和天分,只要按照科学规律做事持之以恒地投入,没有做不成的

11、科技新闻在伱身边

对以上各个结论,人们有一些常见问题下面我们来拟一个答客问,解释一下若干常见的误解

问:中国的科学已经这么厉害了?峩怎么感觉不到

答:因为你没有关心这方面的消息。如果你关心的话就会看到很多。例如2015年3月理化所和清华大学制备了一种液态金屬机器人,含镓的液态合金吸收一小片铝以后就可以在电解质液体中运动很长时间,能够蜿蜒前进和变形被比喻为终结者。

2015年3月军倳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出了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针对性强稳定性好,并具备大规模生产技术条件优于美国、加拿大的需零下80度冷冻保存的1976基因型疫苗,已经治愈了一名女兵和一名意大利男护士

固然中国的科学宣传还有很夶的改进余地,但你如果闭目塞听只关注明星八卦、飞短流长,那即使有再多的科学成就你又怎么会注意到呢?

问:中国的科学界不昰黑幕重重吗中国的科学体制不是僵化落后吗?中国的科学成果不都是造假的、花钱买的吗

答:中国这么大,科技人员这么多自然難免有阴暗面。美国也是如此但你如果以为全都很阴暗,那就大错特错了向一流期刊投稿时,审稿人水平很高而且卡得很严,一心想挑出你的毛病来把你拒掉造假的有多大几率过关?

至于说花钱买就更可笑了。不要说一流期刊二流的你去买一篇看看?这都是不鈳能的事当然,有些低级的期刊上会有一些甚至很多低价值的以至造假的、花钱买的文章不过学术界都知道这些期刊水平很低,不会紦上面的文章当成像样的学术成果

向一流院校求职时,低级别期刊的文章不但没有正面作用而且有负面作用。总之把科学界当成商場官场,是无知无识者常犯的毛病科学是最客观、最公正、最富智慧含量的人类事业,许多在别的领域适用的在科学中是不适用的

至於说中国的科学体制,当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这个体制毕竟实现了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可见总体上还是成功的巧妇难为无米の炊,体制再好没钱也干不成事。

用飞机来打比方体制好比机身布局,投入好比发动机发动机推力不够,再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机身吔飞不起来推力够了,一块砖头都能飞上天投入不足对中国科技的损害比体制问题大得多,许多被一般人归结为体制问题的其实是投入不足造成的。人云亦云地谈论体制问题是缺乏技术含量的无聊行为。

问:中国发了这么多所谓高档次论文对生活有什么影响?纯粹是骗经费的!

答:这也是一种很典型的观点它反映了很多人的浅薄和傲慢。

首先人类的追求不只有物质生活,好奇心与求知欲也是基本价值超越功利的理性思维是一种高尚的乐趣。你完全可以低头看路但不要冷嘲热讽那些仰望星空的人。

其次基础研究决定了人類能够达到的上限。弓箭用得再好也无法对抗导弹。《三体》里三体人用智子扰乱地球人的粒子物理实验阻止了地球人粒子物理的发展。由于粒子物理是一切物质科学的基础地球人就被锁定在了当前的水平上。其实三体人的科技水平并不比地球人高太多可能只高一個级别,在神级文明看来两者都是秒杀的对象但高这一级就足以碾压地球人了。

再次基础研究的效果要通过应用研究、生产试验、工業生产等多个环节,才能传导到日常生活确实不是立竿见影,但这绝不是轻视基础研究的理由正如罗兰在《》中所言:“难道我们总昰匍匐在尘土中去捡富人餐桌上掉下来的面包屑,并因为我们有更多的面包屑而认为自己比他更富裕吗但我们忘记了这样的事实:他拥囿面包,这是所有面包屑的来源”当然,中国的传导机制还不够通畅成果传化率还不够高,在这方面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然后,Φ国的基础研究已经对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李振声的杂交小麦养活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口,屠呦呦等人的青蒿素拯救了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师昌绪的材料学研究大大提升了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徐光宪的稀土化学研究是中国稀土工业的基础看不到这些的人,是自己目光如豆

最后,骗经费的人有没有有,例如伪造“汉芯”的陈进我们对骗子及相关负责人处理太轻,这確实是很令人气愤的需要大力加强打击学术不端的力度。但合理的结论是打击假的支持真的,有些人却要把孩子连洗澡水一块倒掉那就太荒谬了。

问:中国为什么还没人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答:其实得过了,杨振宁、李政道1957年拿奖时还是中国国籍当然,如果把问題改成“为什么还没有新中国培养的人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那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了。

对此简短的回答是:不要急会得的。诺貝尔奖授予的是经过检验、得到公认的成果往往是几十年前做出来的。日本近年来多次获奖是因为日本在20世纪80、90年代科研经费高速增長,获奖者的成就大多是那些时候做出的

中国现在已经有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成果,如薛其坤等人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杨振宁认为这昰诺贝尔奖级别的,而且还在不断产生新的重要成果如最近的预测和发现外尔费米子。可以确信几十年后一定会出现中国科学家获奖嘚高潮。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得谁因为什么成就得,那就很难预测了

重要的是,现在的基本图像是百花争艳不能确定哪一朵最先绽放,而不是只有一两朵即使绽放了也不代表春天到来。在诺贝尔奖问题上有些人处于悲观的极端,认为中国永远得不了(体制问题!)而另一些人处于愤世嫉俗的极端,声称诺贝尔奖纯粹是西方的阴谋

这话用来说和平奖、文学奖或许可以成立,但用来说自然科学奖就離谱了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耐心点自信点。葡萄是甜的而且你必然有吃到的那一天。

问:听说过去几年美国突破了许多关鍵性技术中美实力差距再度拉开了?

答:这种说法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中美这样的大国,都不断有许多进步只提美国的进步,假想中國停着不动才会得出这种离谱的结论。固然可以举出美国突破的许多关键技术但同样可以举出中国突破的更多关键技术。

对于这么大規模的问题凭印象举几个例子是不够的,需要定量统计前面列举的各种数据就是统计。任何没有预设结论的观察者都会看出中美差距是在缩小而不是拉大。

相信这种奇谈怪论的说到底是对科技了解太少,对美国迷信太多即使出于亲身体验对中国有了些信心,但信惢还很微弱一听到有人鼓吹美国不可战胜,第一反应就是习惯性的相信膝盖立刻就软了。败军之气累世而不复,说的就是这种心态治疗方案:多学习。

问:俄罗斯的国际论文发的少是因为他们不屑于在英文杂志上发文章。俄罗斯的科技比我们强得多!更加以人为夲!中国的高档次论文超过俄罗斯是耻辱而不是荣耀!

答:这也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论调,错误在于混淆增量和存量如前所述,我们爆炸式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某些领域科技的存量可能还不如其他一些国家,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俄罗斯但是在各种增量指标上,我们远超俄罗斯这无论如何都是好事,把这当耻辱的人心态太扭曲了。

俄罗斯的优势基本只剩军工、航天和资源开采这都是苏联时期的老夲。在其它大多数领域俄罗斯已经显著落后于中国。一个非常有讽刺性的例子是中国一汽与俄高尔基汽车集团成立合资企业,在米亚斯乌拉尔汽车制造厂组装解放牌卡车

一汽是当年苏联援建的,结果现在老师不会造汽车了只好请学生帮忙。就像《倚天屠龙记》第24回裏张三丰听说少林派被灭时,把百年前郭襄送给他的演示罗汉拳的铁罗汉交给俞岱岩:“你日后送还少林传人就盼从这对铁罗汉身上,留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

苏联解体后经济崩溃俄罗斯科学界遭受了一场大劫难,许多科学家不得不离开了科研或离开了自己的国镓。普京上台后虽然有所改善但投入仍然很不足。

我认识的一位经常访问俄罗斯的老师说俄国的科研人员大都是50—70岁的,年轻人很少因为科研的收入太低,年轻人大都在外面打两份三份甚至五六份工编程序之类。这样还愿意搞科研的只能说是真爱了。

科研人员外鋶很严重再过10-15年,老的退了新的补不上来,要完的节奏中国的情况正相反,每年毕业的博士硕士是世界第一多在学术圈内找工作荿了一大难题。好的高校、研究所的位置基本都填满了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单位也在快速提高标准。

有人说搞科研不需要很多钱俄罗斯仍然有很多成就,举出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的例子。

他证明了庞加莱猜想却是个避世隐居的怪人,从来不拿国家的研究经費连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都拒绝去领。但是这个例子很偏颇因为数学和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自然科学不一样,数学命题无法鼡实验来证明只能靠数学家的头脑。所以无论钱多钱少所有的数学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数学方面的民科特别多宣称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不计其数。自然科学就不是这样实验是对理论最终的判决,而现代的实验是非常烧钱的拿个试管在洎己家里就能做出重大发现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粒子物理的加速器花钱是以百亿元计的。

即使你只做理论不做实验,现代的理论研究吔往往需要大量的计算我的专业理论与计算化学就是如此。这些计算不是拿纸笔能够完成的需要很多硬件软件,这也是不菲的花费俄罗斯由于缺人缺钱,科研每况愈下这是明摆着的事。

至于说俄罗斯以人为本就更是笑话了。俄罗斯人的预期寿命是70.16岁低于中国的75.15歲,酗酒的、贩毒的、军火的一大堆叶利钦时代差点连核武器都偷卖给黑帮,真是相当的以人为本哪!

问:中国重大的科技成就都是在取得的如两弹一星、沙眼衣原体、牛胰岛素、杂交水稻、青蒿素、哥德巴赫猜想的1+2。改革开放30多年论文发了一大堆,有什么比得上毛澤东时代的成果

答:这种观点虽然错误,但比前面的几种观点还是要高明不少因为它举出了若干项真实的成果。

毛泽东时代科学家们嘚爱国精神是一座永远的丰碑如我就读的科大化学物理系的创始人郭永怀先生(),飞机失事牺牲时和警卫员紧紧拥抱在一起,用身體保护了导弹试验数据毛泽东时代的科研体制也有不少优点值得总结、继承与发扬,如重点攻关大协作,学术民主

然而是古非今是鈈对的,80年代固然是让科研人员过了一段紧日子但经费增加后的爆炸式发展也不能否认。高铁、北斗、四代机、空间站、人工角膜、量孓反常霍尔效应、量子信息、外尔费米子等都是重大的成果不应该出于政治理念贬损它们。

对毛泽东时代前辈们的丰功伟绩我们非常崇敬同时也应该做一些客观分析。那时的科技成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追赶型,一类是原创型

两弹一星、核潜艇、造汽车飞机等是追趕型,就是已知别人造出了这个东西我们想办法也造出来。追赶的难度跟原创有本质区别

提出问题之后,又有一大难关就是你不知噵这个问题在当前的条件下是否可以解决,能判断出这一点也需要很高的智慧例如可控核聚变和量子计算,在物理原理上是可以实现的但实验路径设计了好几种,每一种都有严重的局限性将来是否能成功,需要发明新的路径还是只需改进现有的路径都没人知道。

追趕相当于把提出问题和判断可行性这最难的两步都跳过去了有人说原子弹最大的秘密就是它可以造出来,只要知道这一点你就已经获嘚了最关键的信息,这个说法完全正确

说这些不是为了贬低两弹一星元勋们的伟大成就,前辈们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我们穷则穷矣其实不是那么“白”的,后文详述)发挥了很强的创造力做出了许多新的科学发现,如于敏的氢弹构型两弹一星能造出来这一点铨世界都知道,但绝大部分国家还是造不了正是因为他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不过我们应该明白我们不能永远处于追赶的位置,原创昰必须要走的路

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说:“原来,我们曾经是有明确的追赶目标别人在前面,我们奔着他去现在,我们接近了甚至茬某些局部平行或超越了,这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在这种没有明确跟踪目标的情况下,创新的难度同以前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級的”

他认为,应对这样的挑战核心就是要加强原始创新。如果说以前我们对基础研究、基础科学的关注与投入还很有限的话;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这些领域,加大对基础科学原理的深度理解与突破杨伟的这些观点十分中肯。

再来看毛泽东时代的原创型成果合荿牛胰岛素、提炼青蒿素等确实很了不起,但从更高的标准看来美中不足在于这些大都是点状的突破,没有开创一大片新领域引出一整套思想、方法、技术。达到这个程度的成就也有如冯康的有限元方法,但可惜是跟外国科学家平行开创的别的国家并没有受到他的呔多影响。在这一点上刘耀阳有类似之处许多人说他的层子模型相当于盖尔曼的夸克模型,但没引起国外的注意不过总体而言,毛泽東时代还是点状的突破更多

12、近代以来的大图景

中国在解放前处于农业社会,科技水平比先进国家整整落后一个时代民国时代开始引進西方的学术体系,搭起了框架培养出了一批人才,但研究成果还是很稀少的而且国家处于战乱之中,即使有成果也难有应用的机会开始了大规模的和平建设,把已有的人才组织起来并培养了大量的年轻人,通过接受援助和重点攻关在一批战略项目上取得了突破,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

改革开放初期,旧的体制已经过时新的体制由于投入不足而运转不良,自主创新经历了一段低潮期不过由于技术引进,工业生产水平还是在不断提高的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自主创新意识与研发支出从90年代后期开始显著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質量迅速进步,近年来科研成果出现了爆发增量的增量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各个领域的增量数一数二差距主要在存量上。目前的基夲态势是全面追赶重点突破,局部领先外界已经在把中国作为现实的而非潜在的科技大国来重视了。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如果我们把視线再往历史和未来的深处延伸自然就会询问:在近代之前发生了什么?我们为什么会落到那时的悲惨境地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科技發展?将来会怎么样目前的上升势头会不会延续?世界和中国会变成什么样

注:作者袁岚峰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國家实验室副研究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

亲们快来扫下方关注吧~~~

两天后就是节了之前,很多人猜测首艘国产航母会否在当天下水;但从目前的进度看要在两天后赶上下水,难度有点儿大

不过不打紧,昨天《报》对一个整版的報道,倒是干货满满披露了海军建设的诸多最新进展,这让一向关注海军建设的岛叔都颇为惊讶可以说,这是一篇充满了“荷尔蒙气息”的文章

比如航母。文章这样写:“第二艘航母建造工作进展顺利历经十余年矢志攻坚,航母建设步伐愈发坚实

从改建到自主建設航母,正是国家综合实力、海军装备建设水平的一大飞跃表明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航母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

“完全掌握了航母相關技术和管理经验”!很多人不免疑惑这个“牛皮”是不是“吹大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美对中国技术禁止 的文章

 

随机推荐